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无衣.静女教师案

无衣.静女教师案

《秦风·无衣》《邶风·静女》导学案(教师案)

主备人:毛守莲组长:学生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1.了解四言诗重章叠句的形式及其作用。

2.学习《秦风·无衣》,体会诗歌如何表现士兵的爱国精神。

3.学习《邶风·静女》,体会诗歌的感情与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同袍”“同泽”“同裳”“同仇”“偕作”“偕行”的递进层次,理解它有利于背诵。

借助诗歌所描绘的形象,体悟情感及主旨。

预习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扫清字词读音障碍,熟读诗歌,做到能大致翻译诗歌,理解诗歌含义。

《秦风·无衣》

教材助读

背景资料: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这时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是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

探究案

1.内容分析:分别用四个字概括每章的内容。第一章,统一思想。

“与子同袍”,“王于兴师”,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与子同仇”,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第二章,统一行动。

“与子同泽”“修我矛戟”。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与子偕作”,投身到征战中。

第三章,齐上战场。

“与子同偕”,激昂高歌,团结对敌,奔赴战场。

2.结构特点:朗读《无衣》这首诗,思考诗歌三章在形式上有什么异同?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同:句式相同,内容相近。每一章的第一句用的都是反问句。

异:每一章只有第二句的第四字,第四句的三、四个字,第五句的三、四个字不同。

诗歌这样的结构形式属于重章复唱的手法。重章复唱,不仅构成类同排比的方法,便于加深所要抒发的感情,同时也为了换韵,充实和扩展内容。

3.每章的首句运用反问句,有什么作用?“同

袍”“同泽”“同裳”、“戈矛”“矛戟”“甲兵”、“同仇”“偕作”“偕行”,诗歌三章富于变化的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反问句加强语意和语气。

“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物质困难,团结互助的情形;

“戈矛”“矛戟”“甲兵”表现战士们齐心备战的情景;

“同仇”“偕作”“偕行”由共同对敌的仇恨,写到共同奋起,同赴战场,表现出一种团结一心,同仇敌忾,誓死保卫国家的义愤。

4.《诗经》使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请问《秦风·无衣》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5.请概括这首诗歌的主题。

诗歌通过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齐心备战的情景,表现了战士们强烈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的精神,揭示了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邶风·静女》

探究案

1.齐读,感知诗歌写了什么内容?每章分别写了什么?

描写了青年男子与心爱的姑娘的一次约会。

第一章:静女约“我”在城角相见。

第二、三章:“我”收到礼物后的心理。2.约会中静女和“我”的表现各是怎样的?体现了他们各自什么心理?

静女先是“爱而不见”,体现出她的调皮、浪漫、可爱、害羞、紧张。

“我”在没有等到静女时是“搔首踟蹰”,表现出焦急不安的心情。

3.“我”接到礼物后,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表现了男子怎样的情态?

由焦急不安到兴高采烈,爱不释手。因为它们是心上人送的。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一往情深和爱人及物的诚挚、痴迷之心。

4. 这首诗采用了《诗经》赋、比、兴中哪一种表现方法?

铺陈直叙——赋。在诗中,男女主人公的约会经过及二人所表现出的情态都被直截了当地叙述了出来。

5. 从男主人公前后的心情变化来看,我们又可以得出此诗的一大写作手法是什么?

对比。前后对比写出了男子对女子的一往情深。

6.这首诗歌在形式上用到了什么艺术手法?

重章复唱

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同泽.(zé )同裳.(cháng )踟蹰

..(chíchú)

B.矛戟.(jǐ) 偕.(xié)行姝.(shū)女

C.城隅.(oō)赠贻.(yí)归荑

..(kuìtí)

D.说怿

..(yuè yì) 洵.美(xún)彤.管(tóng)答案:B隅yú

2.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句( )

A. 与子同泽

B. 爱而不见

C. 说怿女美

D. 美人之贻

答案:D

3.句子衔接

静女其姝,。

,搔首踟躇。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

有炜,。,洵美且异。,美人之贻。

答案: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

说怿女美自牧归荑匪女之为美

4.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答案:C(应在主谓之间停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5、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

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

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答案:C

6、选出对《静女》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答案:D(比喻手法)

7、选出对“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二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红色的彤笛有色彩,漂亮的乐器让我喜爱。B.彤笛鲜艳又光亮,漂亮的乐器真让我喜爱。C.彤笛鲜艳又光亮,美丽的姑娘更让我喜爱。D.彤笛鲜艳又光亮,静女叮嘱我要喜爱它。答案:B

8.《邶风.静女》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

A.“静女”,即文静又靓丽的女孩子,姝,美丽.一句四言诗,竟用一半的字夸赞女孩子,足见她的美。

B.“爱而不见”,意思是女孩子起来和小伙子捉迷藏,让他看不见,找不着,“爱”通(ai)隐藏。

C.“彤管有炜”彤,赤红色,炜,鲜亮.诗句以物喻人,托物言人,和赤红管的光化闪亮衬托了女孩子的美。

D.“说(悦)怿(yì)女(汝)美”,四字中竟有两字表达喜欢之情,显然,这个“喜欢”,是发自肺腑的。

答案:B(“见”是出现)

9.下面对此诗赏析错误的二项是()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第一次恋人的约会的情景。

B.全诗三章,二章重在写场景,一章重在写心理。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D.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的纯朴的恋情。

E.诗歌重章复唱,不注重细节描绘,从大处着笔,风格朴实,增添了艺术魅力。

答案:(B一章重写场景,二章重写心理;E 注重细节描写)

10对《秦风.无衣》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衣》是秦国的军中歌谣.从诗的意境看,将士们一边行军,一边歌唱,显示出这一支威武雄壮之师。

B.诗中描写的这支军队虽说生活条件不好,但大家不怕困难,不畏强敌,同仇敌忾,互助团结,抗击西戎。

C.这是一首出征三部曲,诗中的“同仇”“偕作”“偕行”,充分表现了秦军的统一思想.统一步调,统一行动,奠定了诗篇慷慨高亢的基调。D.《无衣》是一首赋体诗,赋,就是铺陈,它在一咏三叹中凸现了将士们的英勇精神和昂扬斗志;也在一咏三叹中展现出它的艺术魅力。

答案:B(诗中未提到“强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