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3-4

历史3-4

历史3-4

历史3-4

浅谈古今文献载体的演变

浅谈古今文献载体的演变 文献是记录一切人类知识信息的载体。文献载体是符号化的系统知识存贮体。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了传播知识,交流经验,出现了各种知识信息载体的材料,发明了各种各样记录知识信息的方式,涌现了大量不同类型的文献。 我文献载体有天然材料手工刻写的非纸张型材料:如古代的甲骨、玉石、青铜器、简策到以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型为主的人造纤维( 纸张) 型材料再到现代的胶片、磁带、磁盘、光盘以及机读数据库、网络数据库为代表的电子载体材料文献。这一发展演变也就是载体材料本身的笨重到轻便,信息记录的密度由小到大,信息记录传递由慢到快的进程。 一、天然材料。原始社会初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有 限,传播与交流要靠语言、表情、手势、行动等自然的表达方式。这种原始的记录方式,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但是,到了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文字作为语言的辅助工具应运而生了,逐渐形成了人们共同创造最后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工具。 古代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上,称甲骨文。于是就有了中国最早的“文献”了。但它们只是文字记录和信息符号,虽然在一定程度是起到了书的作用,但不算正式图书。正式图书的出现以简策、木牍、缣帛为标志。在竹简和木简上写字,要比在甲骨上刻字容易,而且也便于编连。 二、人造纤维材料 人造纤维材料的产生,纸的发明,为文献载体材料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物质条件,使得纸写本书籍才有了产生的可能,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发展,兼顾了竹木简策和缣帛的优点,克服了它们笨重和昂贵的缺点,使图书文献进入到社会化的生产、保存、传播的新时代。纸质型载体材料终于以本身物美价廉的优越性把简策和帛书型载体材料挤掉而居于首位,从此纸写本的文献载体书籍数量就越来越多了。纸书载体材料轻便,密度大,成本低,流传阅读方便,成为图书世界的最主要的文献载体材料。 “印刷术”的发明,则对图书文献的快捷生产、存贮、复制、传递、交流信息等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光电磁化材料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造材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使光电磁化材料在图书文献中得到应用。新型文献载体材料的不断涌现,让传统的纸型文献载体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地位;使多种文献载体相互依存,互相补充,相互结合。从古到今,语言文字符号几乎是图书文献唯一的信息符号,尽管载体材料和制作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总是沿着文字符号表达的轨道前进,始终没有突破脱离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纸书和非纸书载体材料结合使文献载体得到综合发展。 文献载体从非纸质文献过渡到纸质文献,直至现代的电子文献,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个发展演变过程是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文献信息量的需求等诸多因素紧密相关。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期待着更加先进的文献载体问世。

读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心得.

读《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心得 《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这本书主要介绍的是西方流行音乐和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与风 格。读了这本书后,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中国流行音乐的每一个时期 都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上海时期”流行音乐(1937年——1949年) 中国流行音乐于20世纪20年代发源于上海,是在中国传统民间小调和地方戏曲的基础上, 吸收了美国爵士乐、百老汇歌舞剧等西方流行音乐元素发展起来的。 上海,由于受到西方殖民文化的影响,和中国其他城市相比,具有极为特殊的位置。“鸦片战争”后,美、英、法先后在上海划定租界。在这80年间,上海慢慢地呈现出了资本主义商 业化都市的特征,逐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港口和主要的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到了20世纪20年代,它以基本形成国际化大都市的面貌。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上海市 民的文化生活中开始流露出了对流行音乐的需求。因此,流行音乐开始在中国最早的国际化 大都市——上海,产生了萌芽。 1937年“抗战”爆发后,因为上海是租界之地,租界之外的外国人以及沪宁、沪杭铁路沿线 的大地主、大富豪为了躲避战火,都涌进了上海租界,使得这里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消费需求空前增长。租界内的旅馆、电影院、茶楼、舞厅迅速呈现出了生意兴隆的局面,促 使娱乐业迅速发展,这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此时流行音乐虽然受到广大老 百姓的喜爱,但是在那个面临亡国的社会背景下,由于它脱离了社会大环境,显得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点格格不入,遭到了很多进步人士的批评与指责,于是中国流行音乐便从此带上 了“靡靡之音”的帽子。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占领了上海的“公共租界”上海沦陷。“汪伪政权”接管上海,为了麻痹老百姓的“抗日”精神,“靡靡之音”的流行音乐开始充当了“麻药”角色,而在沦陷区 的百姓为了躲避危险、暂时逃避社会紧张感,流行音乐成了他们发泄苦闷的重要载体,因此流行音乐在“沦陷”的上海不但没有衰退,反而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历史文化

文化遗产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绘画、遗物、铭文等文物;在景观,建筑样式结合等方面具有突出价值的建筑或建筑群体;从历史、美学和人种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工物品或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物品和工程,如故宫、秦始皇兵马俑等。历史文化遗产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意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存在历史价值的文物,其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文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对于人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量,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并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天津是北方地区妈祖文化的中心,故有“南有湄洲妈祖庙,北有天津天后宫”之说。妈祖文化是天津历史文化的重要渊源之一。“先有娘娘庙,后有天津卫”的民间谚语,充分说明妈祖文化在天津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天后宫为中心的古文化街已经成为享誉中外的观光胜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以文化街和海河为依托,举办首届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有利于保护和挖掘天津的历史遗存,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增强同全世界华人,特别是港、澳、合同胞的感情交流,加强海峡两岸的友好往来与合作;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影响力,带动文化、旅游事业和地区经济的加快发展。

天津市人民政府将举办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列入今年市政府20件实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海内外的积极响应。经初步接洽,台湾、香港、澳门和福建地区的民间组织和旅游部门将组织近千人来津赴会,共襄盛举

浙江历史与文化

参考书目:《浙江文化简史》 作者:佘德余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读书报告 ——论浙江宗教文化浙江地处东海之滨,方圆10万多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据考证,在浙江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早在10万年前就已经有人类生存。因此,浙江区域文化包括了史前上古越文化、有文字记载的于越部族和越国文化、秦汉以后的浙江文化三部分,从区域而言,浙江文化史也是一部越文化史。 我的家乡——舟山坐落在浙江东部海岸线上。春秋时,舟山属越,称“甬东”(甬江之东),又喻称“海中洲”。公元738年(唐开元二十六年)置县,以境内有翁山而命名为“翁山县”。公元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更名“昌国县”。“意其东控日本,北接登莱,南连瓯闽,西通吴会,实海中之巨障,足以昌壮国势焉。”。168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再次设县,更名“定海县”。“海定则波宁”, 以祈“海波永定”。然而即使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浙江人,我却对浙江的历史文化发展都不甚了解。在拜读了《浙江文化简史》一书之后,我收获颇丰。 《浙江文化简史》一书共分为十章,首章对浙江文化的含义、沿革及总体特征首次作了较为明确的界定和论述。其余九章分别从生成环境、经济科技、学术、文学、艺术、教育、宗教、风俗等方面,从文化上进行阐述和论证,最后以浙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作为总结,资料丰富,引证有据。然而作者并不打算让《浙江文化简史》仅局限于对浙江文化发展的简单梳理和史料的简单汇集,而是

竭力要理清其中演进的轨迹,同时探索其中内在规律,挖掘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把很大一部分笔墨花在了对文化的界定、对浙江传统文化特征的概括以及对浙江文化历史渊源和地域背景的解析上。这是本书最强的闪光点。同时,本书采用横向块状结构框架和纵向论述相结合的方法,各章主题鲜明,内容集中,历史演变的进程清晰,具有较丰富的知识性,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本书开端详细介绍了“浙江”一词的种种由来,这让身为浙江人的我顿时感到兴趣浓厚。“浙江”原是河流的名称,其得名,《山海经》、《史记》、《汉书》、《越绝书》、《吴越春秋》均有记载。《汉书·地理志》、《水经注》也称“浙江”。而“渐江”一说也有出处,据王国维《浙江考》,“浙、渐为一”,渐江即浙江。由此可知,“浙江”之名,秦汉以前已有。然“浙江”之得名有四说:一谓浙江上游受婺、衢、歙三江之水,水出两山间,盘回百折,故曰“浙”。(燕肃之说)二谓钱塘江口,浙山正居其中,潮水投山下,折而出,故曰浙,所谓浙山,即赭山。(此为东吴时余姚人虞喜之说)三谓钱塘江之曲在富阳、杭县、萧山三县之间,以袁家浦一带之吵嘴尖向东延伸,形成三折。四谓浙江从太湖来,大势南流,绝钱塘江,复折而东,故曰浙,所谓江,即长江也。(此说为晋灼,清代阮东宗之)由此可见,简简单单的“浙江”二字,仔细探究其前世今生,来源却不简单。 纵观全书,其中的第八章——浙江的宗教文化一节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这与我从小到大生活的环境有关。众所周知,舟山市内坐落着享誉海内外的佛教圣地普陀山,普陀山的佛教历史悠久,作为观音道场初创于唐代。至嘉定七年(公元1214),朝廷赐钱万锣修缮圆通殿,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的道场,与五台山(文殊道场)、峨眉山(普贤道场)、九华山(地藏道场)合称为我国四大佛教名

天花的流行历史

天花的流行历史 一.全球天花流行史 天花是一种古老而又猖獗的疾病,推测可能出现在公元前一万年正值人类从游牧生活转为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时代。至20世纪,天花至少造成全球3亿多人死亡。 有文字可考的天花瘟疫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印度,由印度传入中国、日本、欧洲和北非(公元700年),再由北非传至加勒比(公元1518年)、墨西哥(公元1520年)、秘鲁(公元1524年);此间,中北非洲将天花传到巴西(公元1555年)和北美(公元1617年);印度在公元1713年将天花传到南部非洲;欧洲则在公元1789年将天花传到澳洲。中国葛洪在《肘后方》中曾记载了公元256-313年间典型天花瘟疫肆掠中国的情景。上述天花传播路线图,明显地提示了天花在人类中的流行与其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增加相伴随。天花从非洲传至美洲与贩卖黑奴相关,从欧洲传至澳洲与其殖民活动相关,印度最早与中国的交往可能是天花传入中国及亚洲其它地区的原因。 天花曾是历史上的超级武器。公元570年,阿比西尼亚的军队攻打阿拉伯圣地麦加,由于军队中天花流行而全军覆没。公元1520年,500人的西班牙军队入侵墨西哥,在墨西哥军队英勇抵抗胜利再望时,天花因一个感染的黑奴水手在毫无免疫力的印第安人中间疯狂流行,300多万印第安人死于天花,西班牙因此征服了墨西哥。一些国家的要人也未幸免天花:英国女王玛丽于1694年32岁时死于天花,法国国王约瑟夫一世和路易十五、俄国沙皇彼得二世、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等均死于天花。公元17至18世纪,天花曾在世界上大流行,仅在欧洲,每年有40万人死于天花,感染者三分之一致盲;1853年,夏威夷当地居民80%死于天花;1903年,天花使南美卡亚波部族几乎全部灭绝,15年后生存者仅剩500余人。 二.人类消灭天花的历程 在与天花长期不懈的斗争中,勤劳聪明的中国人在公元10世纪首先发明了把轻型天花病人痘疱液经鼻少量接种正常人,使接种者仅得轻型天花而不得严重天花的方法,当时称为“人痘”。这种方法使当时天花30%以上的病死率降到了2%以下。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疫苗接种史。此后,种“人痘”的方法传至欧洲,并有多处文字记载被广泛使用。1729年天花在欧洲流行时,威尔士公主给自己3岁女儿种了“人痘”,不久王室成员全都种了“痘”。欧洲各地医生曾到英国皇家学会学习种“痘”技术。此技术随后也在美洲逐步推行起来。1777年,乔治×华盛顾命令全体军队都种“痘”,种“人痘”的方法,在人类预防控制天花流行的斗争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人群免疫力的增加,2%左右的死亡率虽比自然感染天花30%的死亡率减少了很多,但还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1796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观察到感染过牛痘(在人中只产生局部痘疱)的挤奶女工很少感染天花,由于牛痘疱与天花痘疱很象,詹纳怀疑是否感染牛痘可以预防天花。于是他将牛痘痘疱液给人接种,并发现在用天花病毒攻击时,接种者都没有发生天花。两年后(1798年),詹纳的文章公开发表。这是人类在预防天花中,第一次用科学实验的方法证明给人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实际上也是人类在与传染病的斗争历史中第一次科学证明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传染病。从此开创了疫苗学研究的新时代。

档案载体演变过程

我国档案载体演变过程 我国档案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存最早的档案是商代的甲骨档案,之后又出现了青铜铭文档案、简牍档案、金石档案、缣帛档案等,再到后来一直使用到今天最多的纸张档案。近现代以来,由于科技的发展,档案载体种类日增多,档案的形式也日渐增多,出现了大量的以胶片、磁性材料以及光盘为载体的胶片档案、音响档案、磁性载体档案和光盘档案等。(一)以甲骨为载体的甲骨档案 以甲骨作为原始记录载 体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有文字记录的档案。主要产生于商代后期的占卜活动中,多为盘庚迁殷到纣亡的273年间的遗迹。甲,主要是指龟腹甲或背甲;骨,主要是指兽骨(如牛肩骨)。内容广涉当时社会的阶级与国家状况、农业生产、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这种档案载体材料特殊,所以保存年代久远。 (二)以金石为载体的金石档案 金石档案也称钟鼎文。一般是指冶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到西周,我国的青铜技术进入了繁盛时期,青铜器质地坚固, 易于长久保存, 故统治者凡有大事记

载, 便铸器铭文,以青铜器作为载体逐渐取代甲骨。关于金文、钟鼎、金石的称呼,在古今的一些文著中曾有不同的理解和特指范畴,金石可以包括金属铭器和石刻,钟鼎铭文或指金文,或又包括青铜彝铭与铁铸钟鼎铭辞,对周代青铜器铭文特称金文或金文档案,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铁质钟鼎文档案,产生于冶铁业发展和成文法公布的历史时期,大抵始于春秋阶段。秦汉以后,石刻碑碣大量出现。现在人们所称的金石档案还包括诸如铁卷、金册等一些金属载体形式的档案。 (三)以简牍为载体的简牍档案 我国古代以竹木为载体的公私文书,称为简牍档案。简指竹片,称竹。简由竹或木加工而成,通常是削成长条形,将写字的一面磨光;竹质的还要在火上炙干,这道工序叫做“汗青”或叫“杀青”,目的是使其易于着墨和防蠹;牍指木片,称木犊、木札、木简。牍多用来书写契约、医方、历谱、过所(通行证)、书信等。两者又可通称为简。形状狭长,稍宽的木简又称为方。中国古代纸张出现以前,简牍曾是一种主要的书写材料,最早约产生于先秦,历经春秋战国、秦汉,特别是从周代到汉代1000余年之间多用竹片和木板撰写文书与保存档案,直至东晋末年(5世纪初)纸张普遍应用后才基本绝迹。 (四)以丝绸为载体的缣帛档案 缣帛作为书写载体材料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丝织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缣帛档案的产生。到了秦代,使用更为广泛。缣帛具有质地坚韧轻柔的特点,以绢帛为载体的档案具有便于携带和保管等优点,但是由于其价格十分昂贵,一般人根本消费不起,所以未能普遍使用。到魏晋南北朝,随着纸张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缣帛的使用量骤减。但是,封建朝廷的一些重要文书仍然用缣帛来书写。

祖国历史文化

祖 国 文 化 在 我 心 中 祖国传统文化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神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因此,(1)钢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学

术月刊》1986年第12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还表现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张岱年:《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载《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论集,东方出版社出版) 中国历史语文文化简介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历经沧桑的文明古国。我国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在大家的心中有一段忘不掉的经历。抗日战争、虎门销烟、九.一八、七.七事变都历历在目。但我国的历史也有光辉璀璨的一面。 是古人发明了汉字。很久以前,古人并不会写字、记事,有人想出了绳结记事法,但是太麻烦了。就有一位叫仓颉的人发明了甲骨文。 在我国的文化史上那些诗人、文学家是不可缺少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千古绝句;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亲;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还有那些著名的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绝唱,无韵之离骚’;孙武的《孙子兵法》是古典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孔子写的《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分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目前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达到117个(琼山与海口分记算2个)。 直辖市(4):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河北(5):保定市、承德市、正定县、邯郸市、山海关 山西(6):平遥县、大同市、新绛县、代县、祁县、太原市 内蒙古(1):呼和浩特市 黑龙江(1):哈尔滨市 吉林(2):吉林市、集安市 辽宁(1):沈阳市 江苏(10):南京市、徐州市、淮安市、镇江市、常熟市、苏州市、扬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宜兴市 浙江(7):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衢州市、临海市、金华市、嘉兴市 福建(4):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长汀县 江西(3):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 安徽(5):亳州市、歙县、寿县、安庆市、绩溪县 山东(8):济南市、曲阜市、青岛市、聊城市、邹城市、临淄市、泰安市、蓬莱市 河南(8):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安阳市、南阳市、商丘市、浚县、濮阳市 湖北(5):江陵(荆州市)、武汉市、襄樊市、随州市、钟祥市 湖南(3):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县 广东(7):广州市、潮州市、肇庆市、佛山市、梅州市、

雷州市、中山市 广西(3):桂林市、柳州市、北海市 海南(2):琼山市、海口市 四川(7):成都市、自贡市、宜宾市、阆中市、乐山市、都江堰市、泸州市 云南(5):昆明市、大理市、丽江县、建水县、巍山县贵州(2):遵义市、镇远县 西藏(3):拉萨市、日喀则市、江孜县 陕西(6):西安市、延安市、韩城市、榆林市、咸阳市、汉中市 甘肃(4):张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 青海(1):同仁县 宁夏(1):银川市 新疆(3):喀什市、吐鲁番市、特克斯县 一、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24座)(国务院1982年2月8日批准) 北京(直辖市)承德(河北)大同(山西)南京(江苏)泉州(福建)景德镇(江西) 曲阜(山东)洛阳(河南)开封(河南)苏州(江苏)扬州(江苏)杭州(浙江)绍兴(浙江)江陵(现荆州湖北)长沙(湖南)广州(广东)桂林(广西)成都(四川) 遵义(贵州)昆明(云南)大理(云南)拉萨(西藏)西安(陕西)延安(陕西) 二、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38座)(国务院1986

阜阳市简介及历史文化典故

阜阳市简介 阜阳市位于淮北平原西部,安徽省西北方,西、北与河南为邻,东与亳州、淮南两市接壤,南与六安市以淮河为界。东西长162公里,南北宽128.5公里,全市总面积994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5万亩。全市辖临泉、阜南、颍上、太和4县和颍州、颍泉、颍东3区,代管界首市,下设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5个办事处,41个乡,124个镇,总人口800.39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75.79万人,农村人口624.60万人。 阜阳市属于汉族人口聚居区,少数民族为回、满、壮、苗、侗、彝、白、傣、朝鲜、蒙古、维吾尔、达斡尔等民族。阜阳市具有悠久的文明史,约在公元前26世纪至公元前22世纪的新石器时代,颍河、涡河沿岸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原始部落群定居。西周、春秋时期为胡子国、沈子国和陈国焦夷地。战国属楚。汉置汝阳县,为汝南都尉治。东汉曾封阜阳侯国于境内,阜阳之名始于此。北魏孝昌三年(527)始置颍州。此后1421年间,历朝历代在此设道、府、郡或县。民国37年(1948)8月解放,置阜阳专区,辖阜阳、蒙城、涡阳、颍上、太和、临泉、凤台7县,亳州、界首市2市。1950年增设阜南县,1964年增设利辛县。1977年凤台县划归淮南市,2000年6月撤销县级亳州市,设立省辖亳州市,涡阳、蒙城、利辛划归亳州市。 阜阳市为冲积平原,地貌平坦,一望无际。地势西北略高,东南低洼,地面高程18~43米。淮河、颍河、洪河、茨淮新河自西向东流经境内。阜阳是中华民族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其文化历史遗迹、

名胜古迹、革命史迹遍布全市。景观有文峰塔、奎星楼、管鲍祠、刘崎庙、资福寺、颍州西湖、南湖公园、张庄公园、楚都巨阳古城址等。欧阳修、苏轼这两位宋朝政治家、文学家,分别于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2月和宋仁宗元祐六年(1091年)8月出知颍州,任太守。难能可贵的是,欧阳修辞官后归隐被自己盛称为“民淳松简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的颍州。后人为纪念颍上管仲,修建一座管鲍祠。兴于唐,盛于宋的阜阳颍州西湖,曾被苏东坡称赞为“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欧阳修也发出了“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的感叹。颍州西湖位于阜阳城西13公里处,湖面面积5.74平方公里,水深1.5米左右,湖中有岛,岛中有山。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定为AA级风景区。阜南县润河湾出土的商代青铜酒器龙虎尊,是国家一级文物,曾受到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代领导人的赞赏。 阜阳区位交通便捷.京九铁路纵贯境内,与漯阜、睢阜、淮阜、商阜铁路一起,使阜阳成为五路交汇、八线引入的全国六大路网性铁路枢纽之一,阜阳编组站是京九线上最大的编组站,连接东西南北,形成了阜阳这个中国铁路新枢纽,阜阳被誉为大京九枢纽城市,年客流量达300多万人次,经阜阳枢纽发运的货物,可直接通过天津港、连云港、上海港出海,也可直抵香港与国际市场接轨。阜阳机场按4D级建设拥有国际先进的导航通信设施,可全天候使用,能起降波音757,麦道90等类型飞机。公路以阜阳为中心,105国道和省道为骨架,辐射全市城乡、通往毗邻省市的公路交通网络已逐步形成。界首-阜阳-蚌埠高速公路、合肥-阜阳高速公路顺利通车,形成“十”字型布局。水运十分便捷,淮河、颍

国外档案载体演变情况

外国档案载体演变情况 泥板档案,古代刻写在粘土板上 的文书。是西亚地区古代苏美尔、阿卡 德、巴比伦、赫梯、波斯和亚述等的遗 物。它真实地记录了古代奴隶制国家的 活动,内容涉及广泛,有法典和法规、 外交条约 (如赫梯国王哈图西利斯三 世与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缔结的和约)、外贸协定、商业契据、人口调查材料、土地与财产转让文件、财务与税收文件,还有城市平面图等。17世纪曾在伊朗设拉子附近发现波斯帝国都城波斯波利斯王宫遗留下来的泥板档案,19世纪40年代以来,苏美尔城邦拉格什、赫梯古王国都城哈图沙什和埃勃拉王宫等遗址都发掘出大量泥板档案。 纸草档案,古代用纸草纸制作的文书。长的达105英尺, 短的只有4英寸,长的以卷轴形式保存, 又称纸草卷。纸草是古埃及的主要书写材 料,原料来自生长在尼罗河畔沼泽地带的 水生植物莎草。纸草纸比岩石、泥板轻便, 易于书写,约从公元前 30世纪开始被广 泛使用。纸草档案最早于1752年发现于意大利,已发现的纸 草档案包括房地产契据、合同书、测产清单、公务决议、书信、古典著作等,其中著名的有都灵纸草、莱顿纸草、哈里斯大纸草等。 蜡板档案,在古罗马时期,罗马人记录文字 除了用卷轴外,还会用蜡板,顾名思义,就是涂有 蜡的木板。罗马人在日常生活和行政方面常使用这 种书写工具。用蜡板作书写材料是古罗马人的发明。 公元4 世纪前蜡板文献在地中海一带广泛流行。蜡 板通常以木板或象牙板制成,四周有隆起的边,中间 涂以黑色的蜡,文字是用铁笔或其他尖笔刻写在蜡层 上的。在每块木板一侧的上下两角钻上小孔,用绳索

将许多木板串连在一起,其最前和最后两块板上不涂蜡,这样便成为一部"书"。早在公元前8 世纪,亚述人就已经使用蜡板书写板。由于蜡板的价格比较便宜,而且同一块蜡板可以反复使用,所以蜡板的使用非常广泛,僧侣、商人、文人、教师和学生都用它来记事、记帐、作草稿、演算、备课和作笔记等。但蜡板上的字迹易受摩擦而模糊,难以保存长久,加上因受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的限制而很难把文字写得工整,有时不易辨认,所以蜡板文献到 4 世纪后便被易于折叠的羊皮文献所取代。 羊皮档案,因最早是用羊皮加工而成,故名为羊 皮纸。但其原料不仅仅限于羊皮,还包括小牛皮。小亚 细亚的帕加马人用牛羊皮代替了纸草纸。公元前2世纪 以后的数百年间,羊皮纸与纸草纸同时被普遍使用,3 --13世纪,欧洲各国主要用它书写文件,14世纪逐渐 被中国纸取代,18世纪有些国家仍用它书写重要法典文件,以示庄重。美国的第一部宪法、独立宣言、人权法案均用羊皮书写以显示其重要性。 棕榈档案,这是一种以棕榈叶作为书写材料的档案。 棕榈是主要生长在热带地区的一种常绿乔木,茎呈圆柱 形,没有分枝;叶子大并有长叶柄;掌状深裂,裂片呈披针 形;花为黄色。以古代印度为代表的南亚诸国将棕榈叶加 工制成书写材料。

我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十大名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黑龙江、淮河、汉江、湘江、鸭绿江、嘉 陵江 【十大名酒】茅台、五粮液、洋河大曲、泸州老窖、汾酒、郎酒、古井贡酒、西凤酒、董酒、剑南春 【十大火炉】吐鲁番、重庆、长沙、武汉、南京、福州、成都、合肥、广州、南昌 【五大瑞兽】龙、凤凰、龟、貔貅、麒麟 【十大避暑胜地】贵阳、昆明、承德、哈尔滨、长春、伊春、丽江、吉林、呼伦贝尔、大连 【十大名花】兰花、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荷花、茶花、桂花、水仙 【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贡】恩贡、拔贡、岁贡、副贡、优贡 WORD格式整理

【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六部】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六法】规、矩、权、衡、准、绳 【四礼】冠、婚、丧、祭 【五行】金、木、水、火、土 【十大宗教名山】 1、湖北武当山 2、四川峨眉山 3、山西五台山 4、浙江普陀山 5、浙江天台山 6、江西龙虎山 7、安微九华山 8、甘肃崆峒山 WORD格式整理

9、江西三清山 10、山西绵山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诗歌】 1、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WORD格式整理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作业

我最想去的五个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个当然是首都北京。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央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为“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央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为“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最想旅游的地方:紫禁城、明十三陵、圆明园、八达岭长城、天坛等历史文化名域。最想见到的是紫禁城雄健、宏伟以及一些独特的景色。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

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该陵园建于1409~1644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代时,于途中的沙河镇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桥"。在镇东,则筑有壮丽的"巩华城"。该城原为嘉靖皇帝祭陵时中途休息的行宫,现仅存遗址。圆明园的建造艺术(虽然经八国联军抢掠,保存无几。)八达岭长城的雄伟、壮观。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早在元明时期,这里就以其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第一”的著名游览胜地。今之万寿山,元朝名瓮山,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瓮山泊。公元1292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科学家郭守敬开挖通慧河,将昌平及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湖内,注入宫墙,接济漕运,瓮山泊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由此至明,环湖先后建有多座颇具影响的寺观,其中尤以湖西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规模最巨,楼宇恢弘,汉白玉钓台延入湖中,元朝皇帝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鱼垂钓。明朝时,瓮山泊改称西湖,“环湖十里,为一郡之胜地”。每年桃红柳绿时,京

最新《中国历史文化》试卷及答案

《中国历史文化》期末卷 1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________ 2 一、单项选择(4×15) 3 1. “北京人遗址”在北京的( )。 4 A .西南的卢沟桥 B .元大都遗址公园 C .昌平的白浮泉 D. 北京西南 5 周口店 6 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 )。 7 A.唐诗 B.诗经 C.乐府诗 D.楚辞 8 3.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说这话的人是( )。 9 A .孟子 B. 韩非子 C .孔子 D .庄子 10 4. 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家是( )。 11 A .道家和墨家 B. 兵家和农家 C .道家和墨家 D. 儒家和道12 家 13 5. 创立儒家的人是( )。 14 A .朱熹 B. 孟子 C .韩愈 D .孔丘 15 6.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是( )。 16 A .汉朝 B. 秦国 C .齐国 D .秦朝 17 7. 开创中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新纪元的丝绸之路打通的时间是( )。 18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19 8.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开始于( )。 20 A .西汉末年 B. 唐代初年 C .南宋末年 D . 东汉时期 21 9. 民间喝腊八粥的习俗源于( )。 22 A .儒家 B. 道教 C .佛教 D.伊斯兰教 23 10. 东汉改进造纸术的著名人物是( )。 24 A .张衡 B. 郭守敬 C .蔡伦 D .祖冲之 25 11. 旗袍式样来自( )。 26 A .汉族 B. 满族 C .蒙古族 D .白族 27 12. 现在全国佛教寺院大多数都属于( )。 28 A. 法相宗 B. 律宗 C. 禅宗 D. 天台宗 29 13.科举制度创立于( )。 30 A. 隋 B. 唐 C. 明 D. 清 31

中国文化传承8大载体,有一个已经断绝,其他的也在式微

中国文化传承8大载体,有一个已经断绝,其他的也在式微 纵观历史,不难发现,文化传承都需要载体,有物质的,有精神的,具体来说,通常体现在文字、语言、服饰、书籍、建筑、宗教、教育、活动等几个方面,可能列举的不全,但是这几个方面的确是最重要的。要说中国文化复兴,也得从这几个方面着手。1、文字。自从秦代书同文以后,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虽书写方式有变化,但是字型基本没改变(各种书法字体当作艺术看待就好了),这也是我们看古代典籍毫无障碍的原因。近代以来汉字简化方便了书写,但是也使汉字失去了许多韵味。2、语言。关于历史上各朝代语言类型,尤其是发音,目前只能根据现存族群使用的语言来推测,再有就是根据流传下来的韵书,可遥想一二。普通话推广以来,语言交流方便了,但是对方言冲击的还是比较厉害,再过几代人,真担心有些方言会消失。3、服饰。服饰是一个族群最显著的特征。中国56个民族中大部分都保存了自身的民族服饰,而汉族的传统服饰现在已经断绝,近年来虽有复兴之势,然而由于中断了几百年,重兴华夏衣裳任重道远。4、书籍。现代出版业的发达,造就了书市的繁荣。书籍在传承文化方面,只要文字语言不断,就能发挥功效。 5、建筑。建筑也是区别不同文化的典型特征。我们从存在的历史古建筑中能够直观地品味那个年代的精神风貌,可以

随着拆迁救国的如火如荼,很多古建危在旦夕,不得不引起重视。6、宗教。提起中国的宗教,人们脱口而出的是佛教。不可置否,佛教对中国影响深远,然而儒家学说和作为国教的道教在文化传承方面才是最根本的,可惜儒家学说被当作牛鬼蛇神抛弃,道家隐遁山林。7、教育。中国文化自古重视教育,尤其是科举制度施行以来,教育成了文化传承最重要的渠道。公允地说,现在的高考制度与科举制度在文化传承上不可同日而语。现今,传统文化多是作为辅助课程或者兴趣,除了文史哲专业,其他专业重视远远不够。8、活动。重大文化活动是凝聚民心,提升国家荣誉感最有效的方式。春节、端午、重阳、元宵、中秋等节日都应该合适的传统文化活动。当然西方节日想过也可以。只是在商家的利益追捧下,很多活动徒剩其表了。小编绞尽脑汁总结了八项自认为在文化传承上比较重要的载体,也是当前倡导文化复兴的几个抓手。试想如果这几个方面有一半以上断绝了,我们中华文化极有可能会成为“古”文明了。欢迎大家讨论,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天津的历史文化

天津的历史文化——泥人张 (一)简介 泥人张是一种深得百姓喜爱的民间美术品,它创始于清代年间,流传、发展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期间,经过创始、发展、繁荣、濒危、再发展等几个时期,几经波折,泥人张彩塑艺术逐步走向成熟,被民间、、乃至世界认可。 “泥人张”的彩塑,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它是继元代刘元之后,我国又一个艺术的高峰,其作品艺术精美,影响远及世界各地,在我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溯源 是泥人张的创始人,张明山(1826-1906)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制作,练就一手绝技。18岁即得艺名“泥人张”,以家族形式经营泥塑作坊塑古斋。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搏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须眉俗动。 1915年,张明山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获得一等奖,张玉亭的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誉奖,后经张玉亭、张景福、张景禧、、等四代人的传承,“泥人张”成为中国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 1949年后,人民政府对泥人张彩塑采取了保护、扶持、发展的政策,安排张家几代艺人到文艺创作、教学等部门工作,第二代传人张玉亭被聘为天津市文史馆馆长,同时民间彩塑艺术步入大学殿堂,第三代传人张景祜先后受聘于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任教,在天津建立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先后招收五批学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彩塑艺术专门人才。第四代传人张铭在主持工作室和教学工作的二十多年中,呕心沥血,传授技艺。从此,泥人张彩塑艺术从家庭作坊走向社会。曾题词“昨日造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满天下。”天津“泥人张”彩塑艺术是近代民间发展起来的著名工艺美术流派,这支数代相传的艺术之花,扎根于古代泥塑艺术的传统土壤中,再经大胆创新,遂成为今日津门艺林一绝。

历史文化

反映古猿人文化的有: 西侯度猿人文化 1961年于山西芮城西侯度发现的,距今150万年~180万年,为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文化。 蓝田猿人文化 1963年~1964年在陕西蓝田公王岭与陈家窝发现,其中公王岭猿人距今100 万年~115万年,陈家窝猿人距今50万年~59万年。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猿人文化。 大荔猿人文化 1978年于陕西大荔甜水沟发现,距近30万年~50万年,为晚期猿人文化。 ——反映古智人文化的有: 丁村古人文化 1954年~1976年于山西省襄汾县汾河东岸丁村发现,距今7万年~9万年,属于旧石器中期文化,为早期智人。 河套新人文化 1922年及1956年~1960年在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发现,距今3万年左右,为晚期智人。 ——现代人是由新人直接进化而来的,分为4个阶段: 细石器文化 距今10000年~7000年,黄土高原多处发现该时代文化遗址,如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 新石器文化

距今7000年~3700年,按最早发现地点及所代表的发展阶段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称仰韶文化,距今7000年~5000年,1921年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中期称龙山文化,距今5000年~4100年,1928年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晚期称二里头文化,距今4100年~3700年,最早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为夏代文化遗址。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部浐河东岸半坡村,是黄河流域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仰韶文化的一种早期类型,距今约6000年。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为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1953年春,西安市在建设纺织城时发现,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获得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青铜器文化 距今3700年~2700年,可划分为三期:早期为二里岗文化,即郑州商城文化,距今3620年,为商代早期文化;中期为殷墟文化,即河南安阳小屯村文化,大致为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为商代晚期文化;晚期为岐山文化,即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都城文化遗址。 铁器文化 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春秋初期,如在河南新郑仓城发现的春秋铸铁遗址,在河南卫辉市固围村发现的战国墓葬遗址,在西安周围发现的西安隋唐都城文化遗址等。 中石器时代,是连结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的过渡阶段或中间环节。1956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配合黄河三门峡水库的建设,在陕西大荔县的沙苑地区发现15处遗留有打制的石片和石器的地点,共采集到3000余件标本。根据这些石器的特点,认为它们是中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存,从而将其命名为我国的第一个中石器时代文化——沙苑文化。 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发展的中心。中石器时代的特征是:社会经济生活以渔猎和采集为主,属于自然经济,还没有出现农业。在中石器时代,细石器的普遍使用促进了狩猎和采集经济的发展。数十年来,在黄河流域发现了大量以细石器为主的文化遗存,不仅有可能填补我国新旧两大石器时代之间的缺环,而且还显示出我国中石器时代细石器工艺最发达的地区就是黄河流域。有的考古学家认为,正是在华北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细工艺传统为代表的中石器时代文化,其后,才在黄河流域发展成为以农业经济为主

世界历史上文字载体分布及其地理意义

世界历史上文字载体分布及其地理意义 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是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志。文字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演变,是人类文明最忠实的见证者与记录者。而文字载体则承载着这些人类文明,世界上不同文明文字载体的发展演变,不仅仅是不同文明的体现,亦是当地地理特异之处的体现。在此对人类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的文字载体进行分析讨论。 1.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Mesopotamia culture),或两河文明。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新月沃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这一带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是干旱区域,但下游土地肥沃,很早就发展了灌溉网络,形成以许多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社会。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为世界发明了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编制了第一种法律,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第一个阐述了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至今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远古文字记载材料——泥版。 大约在公元前3300年,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今伊拉克境内)苏美尔人用两河流域沼泽地盛产的粘土制成泥版,用芦苇杆削成切面呈三角形的笔,在泥版上印刻成文字。由于这种文字呈楔形,被称为“楔形文字”。泥版制作为最初的文字载体,具有取用方便、造价低廉、坚固耐用、保存持久的特点。泥版在两河流域使用时间长达3000余年,为两河流域古代文明留下了大量见证。 在地里位置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广义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中下游地区,东抵扎格 罗斯山,西到叙利亚沙漠,南迄波斯湾,北及托罗斯山。北部为山地,向南经过于草原和平 原到南部沼泽性的两河三角洲。狭义的仅指两河之间的地区。该平原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 斯河冲击而成,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光照充足,降水不太多,因为这儿是热带沙漠气候, 不利于形成以树木植物或动物皮毛为材料的文字载体,而两条河流涨潮退潮及适宜的水热条 件等导致粘土资源丰富,利于泥版这一材料的形成,这也是导致楔形文字产生的条件之一。 2.古埃及 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受 宗教影响极大,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对永恒观念的一种崇拜产物,也是法老的陵 墓。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今中东地区),起初在尼罗河流域,直到国力强盛时候,才达到当今的埃及领土。它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西接利比亚。从地理上看,埃及的东西两面均为沙漠,南边有几个大险滩,同同外界交往甚难,只有通过东北端的西奈半岛与西亚来往较为方便。所以,古代埃及具有较大的孤立性。 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的沼泽地生长一种植物“纸莎草”,古埃及人用它的纤维杆制成“草纸”作为书写材料。在古埃及,草纸的生产由国家垄断。从公元前3000年起,埃及的草纸就出口到全地中海地区。 而古埃及除了草纸作为书写材料之外,石碑也是主要的书写材料之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