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蔡元培离开与重返北大

蔡元培离开与重返北大

蔡元培离开与重返北大
蔡元培离开与重返北大

蔡元培的离开与重返北大

蔡元培作为北大历史上最受尊重的校长,曾经也有过不辞而别离开北大的经历,今天我们就要为大家重现那段历史。

第一幕

人物:蔡元培,蔡元培夫人

背景:(1919年5月7日上午)在5月4日被捕的32名学生,因各方出面保释,全部释放。这时,教育界成为攻击主要对象。在各种压力下,5月9日晨,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不辞

而别,离京出走。

蔡元培夫人:老爷,报纸,今天新出的报纸。

蔡元培:(读报)大总统严禁学生干政并将被捕学生送交法庭令……什么?前几天不是说前几天不是说好了不追究学生的责任了吗?政府怎么这么快

就变卦了?

蔡元培夫人:老爷,这法令具体是什么内容呀?

蔡元培:政府重新调查前几天学生的集会。

蔡元培夫人:什么?政府怎么……

蔡元培:哎,真的没有想到……

蔡元培夫人:老爷你要想想办法。

蔡元培:办法自然有。政府的意思很明白,出现5月4号一幕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是人太软弱,第二是林长民等捣乱,第三是北大挑头,这是在赶我走,

如果我不走,他们必将抓学生,让我陷于心痛之地。政府就是政府呀。蔡元培夫人:老爷,你要走?你不能走呀,你走了北大要怎么办?你是一校之长,你走了整个学校群龙无首,会出乱子的。

蔡元培:可是我不走学生就得遭殃。

蔡元培夫人:老爷,会有办法的,要不你找学生的其他教员商量商量看看是否有别的办法,难道一定要老爷离开政府才会放过北大学生吗?

蔡元培:好了。你先去吧,我自有分寸。

5月9日,蔡元培只留下一张字条,不辞而别。

第二幕

人物:马寅初,李大钊,傅增湘

背景:李大钊不辞而别,教师们派代表找政府部门,要求政府挽留蔡元培

李大钊:付先生,您做教育总长这些年,对校长是很了解的,校长为了北大做出了很多事情,政府怎么能给校长施压让他离开呀!

马寅初:是呀总长先生,校长这么多年倾心整个大学的建设,为了北大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北大就是校长的家,而校长就是我们虽有北大人的支柱,他

离开北大就会散的,就会倒塌的。

傅增湘:二位不要激动,蔡先生对我如何,对北大如何,对教育如何我是清楚的,只是政府对前几日的学生活动很是反感,没办法迫不得已才给蔡先生施

压,我深知蔡先生的处境,可是我也很为难呀。

李大钊:我们深知总长先生的难处,可是对于我们北大人来说,没有蔡先生的日子更难。

傅增湘:这……照此情形政府会找别人接替北大校长之职,北大不会群龙无首。李大钊:北大之难不在于没有校长,而且在与没有像蔡先正这样的校长!

傅增湘:可是…..

马寅初:总长先生,北大之于我们,是我们的家,而校长之于北大,是北大的父亲!北大之所以有现在的样子,大多功劳都居于校长,校长为了北大付

出很多,我们不知道政府怎么看校长,可是我们会永远支持校长!今日

是我们两个人来,明日可能就是全北大的教师来,后日可能就是所有北

大人来,总之我们要留住校长,让校长继续带领北大前进。

傅增湘:好的,我知道了。蔡先正对于北大意义重大,虽然我很为难,可是我还是会坚定支持蔡先生,我会努力争取政府,让政府挽留蔡先正,让政府还给北大的精神!

第三幕

人物:蔡元培,李大钊,北大学生

背景:蔡元培返回学校,9月20日,北大师生为蔡元培返任召开隆重欢迎会。李大钊:同学们,老师们,我们今天非常激动的在这里聚会,因为我们的校长蔡元培先生回到了我们的北京大学,回想这几个月没有蔡校长的日子,

我们是多么的慌张,多么的没有目标,作为一个北大的学子,我们每

个人都该记住蔡元培校长,曾经,他为了保护北大学生的安全离开了

我们,现在,他又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教育事业

的发展,回到北大这片热土。作为校长,他没有欣赏未名湖畔的美景,

没有领略博雅塔的雄壮,他为了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倾注了半生!

我们每个学生都该记住,北大有位校长叫蔡元培,他是北大的脊梁!

现在有请蔡校长讲话!

蔡元培:谢谢大家。作为校长我很惭愧,不辞而别,让大家为我操心,可是大家没有怪我,反而为了召开这么隆重的欢迎会,我深感惭愧,却又倍加温

暖。大家之前的爱国行为,都已成为往事,国内早有公论,我不在加以

评价。而这段时间我看到的更多是在座各位的自治能力,自动精神,以

及诸位的自信。大家都在为了我国的教育不断奋斗,老师们好好的教书,

学生们好好的学习,这是为我们负责的表现,更是为国家负责的表现。

对于北大的发展,我觉得,我们将来更应该组织行政会议,把教务以外

的事情,均取合议制并要按事物性质组织各种委员会,照此办法,学校

内部组织完备,无论谁来做校长,都不可乱办事。作为北大一员,我们

应该以学术为主,提高我们学术水平,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为了我国科技

现身,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了我国教育现身,而我作为校长,更要心

系北大发展,我希望我能与在座各位一起努力,为了北大共同奋斗!

蔡元培作为北大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校长,对于北大的发展功不可没,他的理念,他对人的态度使他成为北大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一位校长。他对于北大,对于我国教育界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北大之所以为北大,不仅是因为北大的学生,北大的氛围,更是因为有蔡元培这样的校长,引领北大,为北大指明正确方向。我们缅怀蔡元培先生,不仅是因为他为北大做出的贡献,更是因为他对我过教育界的巨大贡献,特别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对中国大学,教育事业的贡献。我们每个人都该记住这样一位校长,这样一位教育家。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3.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4.抓住主旨,分清层次,明确作者观点。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 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仰慕与向往。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80多年前,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的这一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

二、了解作者及背景知识 1、走近作者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绍兴人。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投身教育,1917年起任北大校长前后共11年。不拘一格,奠定了北大的学术地位,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毛泽东称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2、了解背景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1917年1月9日) 自学,大学学习的要义 我很赞同鲁迅先生的说法——语言的发展趋势是朝着实用及符合生活习惯的方向发展。所以全民学文言文是可笑的,全民学英语是愚蠢的。所以,以下的文章是我的译文,原文在后面的附录。本人水平有限,翻译不佳请勿气愤。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是本校校长时,我刚在教育部工作,他就任时我曾有过一些演说。你们大都是为了预科毕业而来这里读书的,可想而知,你们都知道士别三日,刮目相见这一句话。而且你们读了几年的书,一定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今天执掌这个学校,有三件事希望你们能做到。 一、来这里的目地。你们来这里学习,一定抱有一定的目地,想要知道你们的目地是否正当,首先要知道大学的性质是什么。今天有些人毕业于专业学校,学成后就找相应的工作,这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大学就不一样,大学,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外人每次说我们学校腐败,都说来这里学习的人,都抱有做官发财的想法,所以毕业预科的,大都学法学,选文科的很少,学理科的就更少,这是因为法学是做官的最快的途径。因为很想做官,对于教师,不关注他的学问的深浅,只关注他的官位的大小。官位高的,特别欢迎,因为这样毕业后可以有他的提携。现在我国精通政治法律的,大都进入政界,专职做教授的非常少,所以聘请的教师,很多都不得不请人来兼职,这都是迫不得已的做法。究竟外人的指责是否正确,暂且不说。但是,忙着去反驳诽谤不如自我提高,人们说我们腐败,但是我不腐败,问心无愧,这对我有什么损害呢?如果来这学习的目的真是想做官发财的人,由于北京有不少的专业学校,学法科的,都可以从法律学堂毕业,学商业的可以报考商业学校,何必要来这所大学。所以你们要抱定目地,为学习而来。学法学的,不是为了做官;学商业的,不是为了获得财富。目地确定,自然会走入正道。你们从这里毕业,要么三年,要么四年,时间不算不多,你们如果能爱惜时间,不断的学习,则你们的造诣,不会很低。如果只是想做官发财,目标沉重,兴趣因此改变。平时放荡游玩,考试就熟背讲义,不关心是否学到学问,只追求分数的高低。学完后,把书扔到书架,不再过问;这样敷衍三四年,胡乱的尽到自己的责任,获得文凭,就可以凭此在社会上生活,这不是违背了当初来这学习的初衷吗?光阴虚度,毫无学问,是自己贻误自己啊。况且辛亥革命时,我们之所以革命,是因为清朝官吏的腐败。就算是现在,我对当局也有很多的不满,尤其是社会道德的沦丧。今天你们如果不在这时打下根基,勤奋学习,万一将来因为生活所迫,出来做事,如果当老师,一定贻误学生;如果参政,一定贻误国家,这都是误人啊。误人误己,又怎么是你们的本意呢?所以学习的目地不可以不正当,这是我希望你们能做到的一点。 二是磨砺品行,如今风俗日下,道德沦丧,在北京市,尤其严重,所以不道德的事,一睁眼就能看到,这不是因为根深蒂固,大都是跟随习俗而导致的。你们从大学毕业,应该能约束自己,能够自爱。对于国家的兴起和被推翻,主要看社会风气的好坏。如果平常人的风俗都这样差,国家前途不堪想象。所以一定有卓越杰出的人,以身作则,极力矫正颓废的习俗。你们都是大学生,社会地位很高,担当起这样的责任,责无旁贷(是不可以推卸的责任)。所以,你们不只是要想着修养自己的品行,还要想着以此激励他人。如果你们不修品德,不学习,跟随流俗,一起做那些不良的事,已经被人轻视,更不用说以此感化别人。但是你们整天在桌子前学习,不断的学习很辛苦,如果根本没有做娱乐的事,一定会感觉身体痛苦。为你们着想,最好不过做正当的娱乐,减少不正当的娱乐,这不是有损道德的事,却对身体有益。你们入校选择学科时,曾填写自愿书,表示遵守本校规则,怎么能中途违背呢?这不是与原有意愿相反吗?所以品行不可以不严谨要求。这是我希望你们能做到的第二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

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2.探究思路,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 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北京大学的历史上,蔡元培校长可谓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毛泽东称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是他,把一个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在办学方针上,他提出“兼容并包”,延请了陈独秀等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就是他这些思想的集中体现。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蔡元培, 字鹤卿,号孑民。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投身教育,1917年起任北大校长前后共11年。不拘一格,奠定了北大的学术地位,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要想

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在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之前,北大已换过五任校长,并未能改变北大的局面,许多人劝他不要就任,以免因改造不好而于声名有碍,但他毅然赴任,发表了著名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在任职演说中,对学生约法三章,锐意改革。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要求学生“以研究学术为天职”鼓励学生多方学习,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独特思想,形成了独立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他还实行了开放性办学的方式,打破“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接收女学生,这是男女同校的开始,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 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二、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尽量用演讲的神态和语气进行示范性朗读,让学生感受演讲的特点与魅力。 第一部分(1段):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 第二部分(2-4段):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希望。 ①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②砥砺德行,品行不可以不谨严。 ③敬爱师友。 第三部分(5段):交待了上任后要做的两件事及缘由(一曰改良讲义。二曰添购书籍。) 三、分析文章思路 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

蔡元培的北大改革

蔡元培的北大改革 蔡元培先生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提出先进的教育思想,实施教育改革,创办学校,为中国的教育打下基础。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1月3日,任命蔡元培为教育总长。1月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正式成立。教育部成立后,于1月19日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这是中国资产阶级首次以中央政府名义发布的教育文件,是民国初年改革封建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对保障政体变更之际普通教育的顺利过渡和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于大学的革新整顿,蔡先生首先对课程进行了调整,取消了经科。后又依据各地高等大学的质量情况,设立了大学预科,附属于大学,以提高教育质量。1912年5月蔡先生在北大的开学典礼讲演中强调:“大学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这是他对大学的定位,也是他对大学办学宗旨的第一次阐述。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对北大进行了全面改革。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蔡元培认为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因此,他改革北大的第一步是明确大学的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主要措施如下: ①改变学生的观念。 ②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 ③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 ④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革新北京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想。他认为“无论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都可以在大学里自由地研究和讲授,并认为这是各国大学的共同准则,只有这样,大学才能对学术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也体现在教师的聘任上,蔡元培以“学诣为主”,罗致各类学术人才,使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 (3)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1912年由蔡元培主持制定的《大学令》中,即已确立了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大学校务管理原则,但直到蔡元培任校长后才真正实行。他组织了由教授组成的全校最高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评议会以及各门教授会。1919年,评议会通过了学校组织内部章程,决定设立行政会议、教务会议以及教务处、总务处来对学校进行管理。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学习资料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教学目的: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3.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2、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学法指导: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仰慕与向往。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1917年(90多年前),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 二、背景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 三.合作学习 (一)这是一篇演讲辞。演讲辞,即为准备演讲而写成的文稿。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演讲辞该怎样写才能在演讲时取得良好效果? 【学生合作讨论】 1.演讲是用口讲的,所以要通俗易懂,尽量口语化。 2.语言一定要精彩、生动,这样才能吸引听众;如果语言枯燥无味,听众觉得没意思。 3.演讲要面对很多的听众,而听众都是带着目的来的,所以演讲一定要有针对性,讲听众关心的、想听的东西。 4.演讲要能打动听众的心,要有感情,有较强的感染力。写演讲辞的时候要注意怎样才能抓住读者的心,怎样才能使语言具有感染力。

读《蔡元培就认北大校长之演说》

历久弥新,百年大学之我见 ——读《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 94年前,蔡元培先生在出长北大第六天时写下了这一篇演说辞,其深刻的思想,宏丰的内容,高度的前瞻性,和大胆的创新性在当时掀起了轩然大波。 梁漱溟曾说,蔡元培从思想学术上为国人开导出一股新潮流,冲破了旧有习俗,推动了大局政治。这一点我是十分认同的。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 大学。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变法失败后,新政措施几乎全 部被废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存下来。但是,此时的京师大学堂已经偏离了原 来的办学宗旨,其中招收的学生很多是京官或者八旗贵族子弟,他们不少还带 着听差,有着自备的人力车,以及其他种种不良行为,表现出浓重的封建主义 和官僚主义色彩。很多学生读书只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有什么兴趣, 只是为了混资历。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是由于民主共和等观念的薄弱,政局的动荡,封建主义思想的残留等种种因素,导致一直到1917年蔡元培接任北京大学校长时都没有改观。民国五年(1916年)冬,正在留法的蔡元培受到当时的范源濂邀请出长北京大学。当时,有好 心的同志劝他不要去行使这一职权,广西的马君武说北大太腐败了,是个臭虫窝,大染缸,整顿不好,反而坏了一世清明。但是,退缩不是蔡老先生的性格,他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决心,更使得他不会在困难面前屈服。 针对当时北大的情况,蔡元培先生在就职演说时“请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月尊爱师友,同时蔡老先生也在其中提出了 他对于工作的两点计划,一曰改良教义,二曰添购书籍。这五点要求,不仅仅 使用于当时的北大,现今细看,它们对现在的教育仍有良多的教益,可谓历久 弥新。 蔡先生首先提出的“抱定宗旨”,就是入学的明确目标。在民国初年,任 教育总长时,曾发表《对于新育之意见》,认为民国成立,全国学风应以建设 为目的,学子应以求高深学问为惟一之怀想。而面对北大学子,他明确告诉他们:“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而不是为了养成资格,更不是为了升官 发财。当时的学生,很多志不在求学,而只是混日子,搞关系,猎取功名利禄,所以,他们读书,平时不用功,考试时要求老师划出考试范围,以便他们应付 过去。这与中国现在大学的情况何其相似,很多的学生在大学里浑浑噩噩,或

100年前,蔡元培在北大典礼上的演讲,颠覆你的三观

100年前,蔡元培在北大典礼上的演讲,颠覆你的三观 文/马格北 1916年圣诞节,蔡元培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1917年,他在北大进行了这次演讲。 演讲的对象,是19世纪的90后。不过,我觉得,今天20世纪的90后,以及他们的教育者,也可以从中受益。 从1912年不满袁世凯,而辞去教育部长的职务,到1917年他发表这次演讲,中间有五年的时间,蔡元培都是在法国从事学术研究。 1、 总的来说,这是一次颠覆三观的演讲。 在演讲的一开始,他就来了一句: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学校。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 啥意思呢?就是告诉你们,我可不是失业五年才找到的工作,也别以为我是空降的干部。 首先,你们的首任校长,严复严几道,确实很牛。他的水平,不知道比你们高到哪里去了,但是我跟他谈笑风生。他做校长的时候,我可是教育部长! 有了这句敲山震虎的话,还不够,接着他说:“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为长足之进步矣。” 表面上,他是说,我跟你们分别五年了,你们应该进步很多了。潜台词则是,当年的你们,图样图森破。现在的你们,应该可以理解我接下来要说的话了。 这五年我也没干什么大事,也就是在法国办了个华法教育会,在法国倡勤勤工俭学,恩来啊,小平啊,都接受过这个组织的帮助。 总之就是一句话,哥来做北大校长,你们有谁不服! 2、 名正,则言顺。接下来,蔡校长的演讲才越发精彩。 他说,我现在当了你们的老大,对你们也没啥要求,就先说三点吧。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也就是,你为什么来读大学?

蔡元培与北大

蔡元培与北大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工业设计蔡某某蔡先生,在北大学生们更愿意这样称呼他。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当时的北京大学受封建思想迫害太深,蔡元培知道自己必须改革,而第一步需要改变的正是学生们的思想。 寻觅真正的青年启蒙导师: 虽然当时北大有一些青年导师也已经开启革新端绪,但整体而言,北大并未真正从封建传统中解放出来。蔡元培决定聘请一些有学识,能做学生的思想启蒙导师。当时北京大学的文科学长并未任命,有人举荐陈独秀。蔡元培曾经与陈独秀有过共事,看过陈独秀在上海办的《新青年》后,蔡元培清楚地知道,陈独秀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的学生思想启蒙导师。 陈独秀到北京为《新青年》募款,旅居前门外西河沿中西旅馆。在前往北大就任校长之前,蔡元培决定先去拜访下陈独秀。蔡元培从汤尔和得知陈独秀的住处后,几乎是每天都去拜访陈独秀。但一开始陈独秀因放不下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没有答应蔡元培的邀请。蔡先生并没有死心,而是坚持“三顾茅庐”。有时候,陈独秀还未起床,蔡先生就坐在房间前的一块凳子上等。陈独秀最终被蔡元培的坚持所感动,最终答应蔡元培到北大任教。在和蔡元培商议后,决定将《新青年》搬到北大办。这无疑是将新思想搬进了北大。如果说新文化的中心是在上海,那么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烈碰撞是发生在北大。连蔡元培本人也是《新青年》的热心撰稿人。 除了陈独秀,蔡元培还聘请了胡适、刘半农、钱玄同等,北大文科的改革宣告全面展开。就任校长后,蔡元培做的头一件事不是举行仪式,而是贴出这样的一张布告,宣布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冯友兰说,看到这张布告,我们学生全明白了。更称奇的是,蔡元培把只有中学学历的梁漱溟也请进了北大。当时梁漱溟只有24岁,他潜心佛学,酷爱儒学,又主张学习西方,蔡元培请他讲授哲学,后来成为一代大家的冯友兰、顾颉刚、朱自清等,都听过他的课,都得益于北大浓郁的哲学气氛。 蔡元培不赞同康有为的百日维新运动,蔡先生认为如果没有人才的积累,就匆匆进行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蔡元培知道想要真正改变中国的旧面貌就要培养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说课讲解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 2.把握蔡元培“兼容并包主义”的教育主张。 3.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论说语言的特点 二、教学要点 1. “发刊词”体论说文的文体特点。 2. 文中所阐发的作者的办学原则即其大学理念的精义。 3. 平和恳挚的态度及行文朴实、措辞严谨的文风。 三、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孑民,号鹤庼。浙江绍兴人。民主主义革命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清光绪年间进士,1892年补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补编修,有深厚的汉学功底。1894年中日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立志举办新式教育。1898年起历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上海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先后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光复会,亲任会长。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上海分部负责人。1907年赴德国留学,进莱比锡大学攻读哲学、伦理学、文学等课程,接受进化论观点,主张教育救国。辛亥革命后回国,出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仿照西方教育制度建立我国近代的教育体制。1915年与吴玉章等人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和华法教育会。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在主持北京大学工作期间,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开拓道路,并实行民主管理和教授治校,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些革新思想与措施不仅推动了北京

大学使之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与中心,而且对我国近代教育产生深远影响。1927年离开北京大学,先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监察院院长,北平图书馆馆长,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副主席,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名誉会长。 蔡元培教授毕生从事民主革命和现代教育事业,为之做出了重大贡献,被中国共产党誉为“现代知识界的卓越前驱”。博学多识,对哲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均有研究和建树,论著约300万字,都收入《蔡元培全集》。 四、文本分析 本文是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份学术性校刊《北京大学月刊》的发刊词。它旨在说明《北京大学月刊》创办的宗旨和意义,而同时还重点阐发了作者对大学的看法、他的办学原则,也即蔡元培大学理念的精义。 蔡元培是中国现代最伟大的高等教育家,他的大学教育思想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宝贵财富。而本篇即是其大学理念的最早的也是最集中的阐发。 蔡元培的大学理念有一个形成过程。他在前清本已取得人所钦羡的翰林功名,然而, 1894 年 7 月的甲午中日之战,使其思想开始变化:“孑民是时持论,谓康党所以失败,由于不先培养革新之人才,而欲以少数人弋取政权,排斥顽旧,不能不情见势绌。此后北京政府,无可希望。故抛弃京职,而愿委身于教育云”(《传略(上)》)。 1898 年 10 月,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创办。三个月后,蔡元培出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由此他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1901 年 9 月,他在上海南洋公学任特班 ( 相当于大专培训班 ) 总教习。1904 年 9 月,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教员,首次与北大结缘。次年 5 月,他赴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读书报告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读书报告 蔡元培先生为我国科教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但是革新前的北大受封建礼教及功名利禄毒害极深,所收学生多数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因而北大好似官僚养成所一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此篇文章是蔡元培在就任北大校长时的演讲。在演讲中蔡先生先简要回自己与北大的渊源,拉近与听众的距离;然后对学生提出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师爱友的三大要求,一针见血地指出北大诟病,思想见地独到,言语亲切感人;最后提出了改良讲义、添购书籍的两个工作计划,表现了蔡先生的实干精神,也为日后北大学子研究精深学问提供了必备条件。演说中所提及的教育方法、办学理念、做人准则,对当时深受封建势力影响和传统思想禁锢的北大有着巨大意义,使北大逐步成为真正培养人才的大学术圣地。 我个人十分佩服蔡元培先生,不必说他辉煌的功绩,单是这一篇就职演说中所提及的对大学教育的要求,便是到了今天也不过时的。 蔡元培先生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匡正了大学的性质。大学是做学问的地方,不是升官发财的地方。但是今日不少大学似乎无法走出金钱和权力的阴影,回到了初建京师大学堂的原点。很少有一个校领导不是官员,很少有学生不是冲着工作而求学,很少有教授不作可有可无的讲座赚取额外收入,学术腐败不间断。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失去探求圣贤之道的耐心和恒心。如果说大学中的每一个人,上至校长,下至学生,都以研究学

问为中心,不再心有旁骛,为了黄金屋、颜如玉之类的纯物质欲望而活,那么大学会纯净很多。 但是这样的要求是不现实的,因为整个社会都陷入了急功近利的泥潭,以一个拥有的金钱数目为或是官位大小,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而不是你看了多少本书,有多少知识。在富有的定义里,知识的比例越来越低,如果你学富五车,还不如“钱富五车“来的有用,起码在婚姻场上有众位佳人信奉”宁坐在宝马里哭“的”箴言”。 “食色,性也。”从一定角度上道出了人生的目标,那便是有饭吃,有婚结,有孩子生。而大学教育的目标现在正向教导学生如何尽快获得“食色”转变,渐渐背离了研究学问的道路。但这不是大学也不是学生的错。社会附加给学生的评判标准,学生只能追求,不能改变,而大学为学生创办,于是大学迎合学生和社会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有能力发财升官为基础。这样,整个社会陷入了某种恶性循环,社会要求学生们发财升官,学校培养的以发财升官为目标的学生和会发财升官的学生再步入社会,把发财升官的理念传播开来,影响下一年,甚至下一辈的关于大学教育的认知。 其实,这样的错不能归咎于大学办学,而该归咎于社会诉求。但这样的社会诉求已经延续千年。从古人信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热衷于科举开始,读书便成了升官发财的最佳途径,所谓自我修养的提升,人格的锻炼,天下苍生都是有闲情逸致时拿来说笑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纵然有真正为天地立命,为民生立言的人,但和庞大的求官求财军团比较之下,也只是少数。到了现代,情况任然没有大的改变。关于教育的作用是有升官发财的前途的认知,是深入骨髓的。

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演说汇总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五年前,严几道⑴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诸君多自预科毕⑵业而来,想必闻知。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⑶,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⑷之进步矣。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⑸。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⑹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⑺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⑻。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 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⑼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 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⑽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11),于我何惧(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12)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13)。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14),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15),考试则熟读讲义, 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16),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S e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17)。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任)事,但任讲席,贝U必贻误(18)学生;置身政界,贝U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_二曰砥砺(19)德行。方今风俗日偷如,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①,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②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③。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④,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⑤,同乎流俗,合乎污世⑥,已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芸芸(营营)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⑦,而于身体有益。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曰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⑧?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室,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⑨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⑩,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辨,此所以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 2.把握蔡元培“兼容并包主义”的教育主张。 3.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论说语言的特点 二、教学要点 1. “发刊词”体论说文的文体特点。 2. 文中所阐发的作者的办学原则即其大学理念的精义。 3. 平和恳挚的态度及行文朴实、措辞严谨的文风。 三、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孑民,号鹤庼。浙江绍兴人。民主主义革命家,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清光绪年间进士,1892年补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补编修,有深厚的汉学功底。1894年中日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立志举办新式教育。1898年起历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上海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先后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光复会,亲任会长。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上海分部负责人。1907年赴德国留学,进莱比锡大学攻读哲学、伦理学、文学等课程,接受进化论观点,主张教育救国。辛亥革命后回国,出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仿照西方教育制度建立我国近代的教育体制。1915年与吴玉章等人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和华法教育会。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在主持北京大学工作期间,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开拓道路,并实行民主管理和教授治校,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些革新思想与措施不仅推动了北京大学使之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与中心,而且对我国近代教育产生深远影响。1927年离开北京大学,先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监察院院长,北平图书馆馆长,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副主席,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名誉会长。 蔡元培教授毕生从事民主革命和现代教育事业,为之做出了重大贡献,被中国共产党誉为“现代知识界的卓越前驱”。博学多识,对哲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均有研究和建树,论着约300万字,都收入《蔡元培全集》。 四、文本分析 本文是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份学术性校刊《北京大学月刊》的发刊词。它旨在说明《北京大学月刊》创办的宗旨和意义,而同时还重点阐发了作者对大学的看法、他的办学原则,也即蔡元培大学理念的精义。 蔡元培是中国现代最伟大的高等教育家,他的大学教育思想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宝贵财富。而本篇即是其大学理念的最早的也是最集中的阐发。 蔡元培的大学理念有一个形成过程。他在前清本已取得人所钦羡的翰林功名,然而,1894 年 7 月的甲午中日之战,使其思想开始变化:“孑民是时持论,谓康党所以失败,由于不先培养革新之人才,而欲以少数人弋取政权,排斥顽旧,不能不情见势绌。此后北京政府,无可希望。故抛弃京职,而愿委身于教育云”(《传略(上)》)。 1898 年 10 月,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创办。三个月后,蔡元培出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由此他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1901 年 9 月,他在上海南洋公学任特班 ( 相当于大专培训班 ) 总教习。 1904 年 9 月,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教员,首次与北大结缘。次年 5 月,他赴德留学。“在柏林一年,习德语外,并编书”,“第二年,迁居来比锡,进大学听讲,凡三年。于哲学、文学、文明史、人类学之讲义,凡时间不冲突者,皆听之。尤注重于实验心理学及美学,曾进实验心理学研究……进世界文明史研究所,研究比较文明史。”(《传略(上)》)

1917年蔡元培北京大学就职演讲

本帖最后由河蟹于 2009-3-18 20:11 编辑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学校。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为长足之进步矣。予今长斯校,请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定。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精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进法科,进文科者甚少,进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进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能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问心无愧,于我何惧?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很多专门学校,进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进商科者亦可投考贸易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进法科者,非为做官;进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未几,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求成就,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置之不理,尽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得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难道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即在本日,吾人对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事,但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已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看于诸君者一也。二曰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其卑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程那堪假想。故必有卓尽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义不容辞,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已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整天伏首案前,芸芸攻苦,毫无文娱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文娱,易不正当之文娱,庶几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诸君进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难道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慎。此余所希看于诸君者二也三曰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中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室,尤应相互亲爱,庶可收商讨之效。不惟推心置腹,更宜道义相勗,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辨,此所以必相互劝勉也。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周到招待,付价接物,相互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须,凡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对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看于诸君者三也。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优质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体会蔡元培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教学难点】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氛围:欣赏北京大学图片,问学生感想——仰慕与向往) 然而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80多年前,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第39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 二、推进新课 (一)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过渡)这是一篇演讲辞。演讲辞,即为准备演讲而写成的文稿。而演讲辞该怎样写才能在演讲时取得良好效果? 我们一起看一下演讲辞的文体特点。大家要记在心里,迟早会派上用场的。 (幻灯片放映演讲辞的文体特点) 1、观点鲜明,条理清楚,逻辑性强 2、具有针对性、思想性和鼓动性 3、语言口语化,多用短句 4、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今天我们学的是演讲辞中的一种——就职演说,即担任某一职务,在走马上任、宣誓就职时发表的演说。同学们想一想,作为刚刚上任的新官,在自己的职位上发表第一次演讲,这演讲辞该说些什么好?

(学生合作讨论) 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 二、进入课文 (过渡)我们学习了演讲辞的文体特点,又构思了就职演说的内容要点,接下来,我们看看蔡元培的这篇就职演说有什么内容? 1、思考:对青年学生提出了哪些殷切希望或要求?这些要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他是针对怎样的社会现实提出来的?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在文中寻找。筛选出信息并划出来。 (大家认真针对问题找,可以讨论交流。请一些同学来作答。) 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大家一起答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生提出了什么要求? 明确:①“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接下来,请一些同学代蔡校长向大家具体解释一下。并回答是针对什么社会现实提出要求的。三个要求,一人一个。 ——“抱定宗旨”: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孜孜求学。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北京大学学风腐败,很多学生学习心态不正确,不是以研究学问为宗旨,而是以做官发财为目的,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所以作者要求学生首先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 提问:在作者看来,学生求学宗旨不正大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学生无心向学: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只求混个文凭,借此活动于社会。 提问:学生如此学校态度,会产生怎样的危害? 对整个校风造成影响,使得北大校风变得腐败不堪;对社会也贻害无穷:“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又误人。 (过渡)所以,蔡元培先生要求学生要抱定学习的宗旨。这是他的第一个要求。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要求。 ——“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精编试讲稿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 导入 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仰慕与向往。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蔡元培先生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从中来寻找答案。板书: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 首先让我们来快速浏览一下第一段,哪位同学告诉老师这篇文章的开场白写了什么? 这位同学来回答一下。这位同学说的比较全面,那我们能不能有一句换简短的概括呢? 第一段: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 这样的开场白有怎样的作用?拉近了与同学间的距离。开门见山,不啰嗦。 接下来我们看到这篇文章的主体,现在虽然没有影音资料能让我们一睹蔡元培先生演讲的风采,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他的语言文字,感受蔡元培对北大改变的决心。 这篇演说稿调理特别的清晰,在主体部分,作者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是什么?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这是一篇演说稿,我们也听过许多名家的演讲,一个演说何以打动人?我觉得无非就是两个: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我先来看看这篇文章的理体现在哪里。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点“抱定宗旨” 板书:抱定宗旨 蔡元培先生要青年学生抱定什么样的宗旨? “为求学而来”原句: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演说不能说毫无根据的话,一定要有所指,为什么作者要提出这样的宗旨呢?因为宗旨不正大,那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从专业选择方面)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教师选择方面)“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不问学问)“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 针对这一现象,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为求学而来的宗旨,他提出大学是干嘛的呀?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我们发现蔡元培先生提出的要求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都是针对当时的现实问题提出来的。刚刚我们说了,他提出的第二点忠告是“砥砺德行”。 板书:砥砺德行 我们先看砥砺二字,谁来解释一下这两个字的意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