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下列各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

A、沤.肥/呕.心沥血拮.据/佶.屈聱牙框.架/匡.国济民

B、参.谒/斗转参.横翘.楚/翘.足引领哄.传/一哄.而散

C、贝壳./金蝉脱壳.饮.马/饮.水思源殉.职/徇.私枉法

D、复辟./开天辟.地累.赘/硕果累累

..结.实/张灯结.彩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A、这辆核载才9人的面包车,居然塞了22个人.为了避让其他车辆,突然翻车,事故致

一人伤重不治,多人受伤这也在提醒客运司机一定要按标准搭载,不要满载而归

....。

B、一边是残忍地从年仅两岁的小孩身上碾过而逃之夭夭,一边是勇敢地跳下河救起落水

小孩而最终献身。近日发生的这两件事传得沸沸扬扬

....。

C、兰考火灾发生后,人们期待涌现更多的像焦裕禄那样为了人民的事业宵衣旰食

....、鞠躬

尽瘁的人民公仆。

D、全省工业经济冲刺推进会要求各地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细化

指标分解,确保各项目标最终不致陷入纸上谈兵

....的窘境。

3.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处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得体。(3分)

一个孩子拿着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妈妈答:

“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

小孩子又问:“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

妈妈答:“那是橘子在告诉你,_______________ ▲。”

4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不得出现数字)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当是时,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共4分)

(1)四海皆已无虞

(2)则将不暇

(3

(4)亦宜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周公在辅佐君主担任宰相的过程中,工作十分繁忙,常常吃一顿饭、洗一次头要分三次完成。

B.周公治国有方,奸佞小人得以清除,蛮夷部族也已归顺,各种教化制度都已建立,社会风俗淳厚朴实。

C.尽管周公具备圣人的才能,国家也治理得有条不紊,但仍求贤若渴,深恐思虑不全,辜负周成王之意,失去天下人心。

D.作者尽管两次呈书没有回音,三次登门不受欢迎,但仍然再次呈书宰相,希望他能

了解自己的心志。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3分)

(2)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3分)

8.作者反复给宰相上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3分)

答:▲

(2)下阕前两句写出了哪些“愁”?(3分)

答:▲

(3)请简析下阕后两句的妙处。(4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3)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________ ▲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6)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7)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8)________▲__________,思则有备,备则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透明的红萝卜

莫言

太阳像抽疯般颤抖着,一股股萧杀的秋风把黄麻吹得像大海一样波浪起伏,一群群麻雀惊恐不安地在黄麻梢头噪叫声。风穿过桥洞,扬起尘土,把半边天都染黄了。一直到九点多钟,风才停住,太阳也慢慢恢复正常。

小铁匠一起一伏晃晃悠悠地在石栏杆上跑着,栏杆下乌蓝的水里映出他变了形的身影。几个大胆的石匠跑上闸去,把小铁匠拖了下来。他拼命挣扎着,骂着:"别他妈的管我,老子是杂技英豪,那些大妞在电影上走绳子,老子在闸上走栏杆,你们说,谁他妈的厉害……"几个人累得气喘吁吁,总算把他弄回桥洞里。他像块泥巴一样瘫在铺上,嘴里吐着白沫,手撕着喉咙,哭叫着:"亲娘哟,难受死了,黑孩,好徒弟,救救师傅吧,去拔个萝卜来……"

"黑孩,听到了吗?你师傅让你去干什么?"一个老石匠用烟袋杆子戳着黑孩的背说。

黑孩走出桥洞,爬上河堤,钻进黄麻地。黄麻地里已经有了一条依稀可辨的小径,麻杆儿都向两边分开。走着走着,他停住脚。这儿一片黄麻倒地、像有人打过滚。他用手背揉揉眼睛,抽泣了一声,继续向前走。走了一会,他趴下,爬进萝卜地。那个瘦老头不在,他直起腰,走到萝卜地中央,蹲下去,看到萝卜垅里点种的麦子已经钻出紫红的锥芽,他双膝跪地,拔出了一个萝卜,萝卜的细根与土壤分别时发出水泡破裂一样的声响。黑孩认真地听着这声响,一直追着它飞到天上去。天上纤云也无,明媚秀丽的秋阳一无遮拦地把光线投下来。黑孩把手中那个萝卜举起来,对着阳光察看。他希望还能看到那天晚上从铁砧上看到的奇异景象,他希望这个萝卜在阳光照耀下能像那个隐藏在河水中的萝卜一样晶莹剔透,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但是这个萝卜使他失望了。它不剔透也不玲珑,既没有金色光圈,更看不到金色光圈里苞孕着的活泼的银色液体。他又拔出一个萝卜,又举出阳光下端详,他又失望了。以后的事情就变得很简单了。他膝行一步。拔两个萝卜。举起来看看。扔掉。又膝行一步,拔,举,看,扔……

看菜园的老头子眼睛像两滴混浊的水,他蹲在白菜地里捉拿钻心虫儿。捉一个用手指捏死,再捉一个还捏死。天近中午了,他站起来,想去叫醒正在看院屋子里睡觉的队长。队长夜里误了觉,白天村里不安宁,难以补觉,看院屋子里只能听到秋虫浅吟,正好睡觉。老头儿一直起腰,就听到脊椎骨"叭哽叭哽"响。他恍然看到阳光下的萝卜地一片通红,好像遍地是火苗子。老头打起眼罩,急步向前走,一直走到萝卜地里,他才看得那遍地通红的竟是拔出来的还没有完全长成的萝卜。

"作孽啊!"老头子大叫一声。他看到一个孩子正跪在那儿,举着一个大萝卜望太阳。孩子的眼睛是那么大,那么亮,看着就让人难受。但老头子还是不客气地抓住他,扯起来,拖到看园屋子里,叫醒了队长。

"队长,坏了,萝卜,让这个小熊给拔了一半。"

队长睡眼惺忪地跑到萝卜地里看了看,走回来时他满脸杀气。对着黑孩的屁股他狠踢了一脚,黑孩半天才爬起来。队长没等他清醒过来,又给了他一耳巴子。

"小兔崽子,你是哪个村的?"

黑孩迷惘的眼睛里满是泪水。

"谁让你来搞破坏?"

黑孩的眼睛清澈如水。

"你叫什么名字?"

黑孩的眼睛里水光潋滟。

"你爹叫什么名字?"

两行泪水从黑孩眼里流下来。

"他娘的,是个小哑巴。"

黑孩的嘴唇轻轻嚅动着。

"队长,行行好,放了他吧。"瘦老头说。

"放了他?"队长笑着说,"是要放了他。"

队长把黑孩的褂子、鞋子、大裤头子全剥下来,团成一堆,扔到墙角上,说:"回家告诉你爹,让他来给你拿衣裳。滚吧!"

黑孩转身走了,起初他还好像害羞似地用手捂住小鸡儿,走了几步就松开了手。老头子看着这个一丝不挂的男孩,抽抽答答地哭起来。

黑孩钻进了黄麻地,像一条鱼儿游进了大海。扑簌簌黄麻叶儿抖,明晃晃秋天阳光照。

(节选自《中国作家》1985年第2期)11.小说开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分析。(6分)

12.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黑孩的形象。(4分)

13.文中两处画线句子,老头子表现不同。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4分)

14.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以“透明的红萝卜”为题的深刻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 题。

香道·人道·天道

俞天白

①香道、茶道、花道,被中国历代文人称为“雅事中的雅事”。但茶道与花道传承之时,香道却被冷落了。

②香道源于人道。环形香、线香、粉香等本就与生活十分密切。奶奶念经要点佛香,父亲驱除家中秽气要点线香,我读唐宋诗文时也与香道雅韵不期而遇。像“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李白),像“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白居易),还有“欲知白日飞升法,尽在焚香听雨中”(陆游)等等,都是。香是中国人生活的组成部分。

原的《离骚》,还有孔子《漪兰》之曲的形成传说等。至唐代,香文化更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唐代是一个逐渐重视人的时代,强调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在初唐日渐勃兴的文学风气推动下,品香有燃、熏、置、煮、佩等多种方式,并被赋予了三种境界:得气、得神、得道。香文化也从闻香、品香而形成了由闻香、赏烟、养生、悟道等组成的完整的香道体系。同时人们把对香的品味提升到了衡量人品的标准,“闻香识人”,沉香也就成了高尚德行的象征。

④沉香被称为“香中之王”,是中国文人香的基本原料。人们爱沉香不是因为《本草纲目》中所说“片值万钱”,而是从“形而下者是谓器,形而上者是谓道”的角度来重视的。沉香树并不香,香的是它的树脂,但这树脂只在刀砍斧伤、雷电摧残后,入土、入水历尽艰辛中,才由天地孕育成奇香。人们自然把它视作天地灵物。

⑤香对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这早已成为人类的共识。英国作家吉卜林说:“人的嗅觉比视觉、听觉更能挑动人们细腻的心。”作为嗅觉文化的香道,它的深度及美学价值,超越了民族、地域,最易为人理解和接受,最能引发人们共鸣。今天世界所有名贵香水,多少都加了从沉香中提取的精油。

⑥香道也是天道,是“禅意”。《楞严经》纪录高僧围绕沉香与佛对答,香严童子的回答是,“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踪)”。无独有偶,这种禅意也出现于诗人陈与义的《焚香》诗中:“明窗延静昼,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在这种境界里,香味不是从木中来,不是从火中来,也不是从空中来,更不是从烟中来,而是从心中来。这“心”,就是人的本真。正因如此,《圣经》里有沉香树是上帝亲手所栽的叙述,佛教把沉香当成敬佛圣品。

⑦中国哲学始终认为,天人合一是人类最理想的生存、发展境界,也是人类共有的一个“梦”。中国香道,为梦想成真提供了一种可能。

(有删改)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 分)

16﹒作者认为“香道源于人道”,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6 分)

17﹒第⑦段中作者认为“中国香道为梦想成真提供了一种可能”,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其理由。 (6 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鲫鱼爱打抱不平,一天,看见螃蟹举着大螯瞪着双眼横行,就责备说:“你为什么蛮不讲理,到处横行霸道?”

“说横行我承认,但也并非故意。”螃蟹停下脚步望着鲫鱼说。

“此话怎讲?”“因为我的第一对触角里有几颗用于定向的小磁粒,就像指南针。亿万年前,我的祖先靠这种‘指南针’,堂堂正正地前进后退,行走自如,颇有君子风度。后来由于地球磁场发生了剧烈倒转,触角内的小磁粒失去了原有的定向作用,于是我们后代子孙就只能横着行走了。”“原来是这么回事!”鲫鱼恍然大悟。

“是的,所以你说我横行我的确是横着行走,说我霸道却缺少依据。我不会游泳,行走又慢,怎么霸道?只不过模样不善罢了。”

鲫鱼听了觉得也是,螃蟹没有对我霸道过,也未见它对别人家霸道过,只是听人说它横行霸道,就对它有了坏印象。于是,鲫鱼有点不好意思,连忙向螃蟹道歉。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阶段检测试卷答案

一、语言表达题(14分)

1、答案:A。 A项,?u/ǒu,jié/jí,kuàng/kuāng;B项,cān/shēn,qiáo,hōng/h?ng;C项,ké/qiào,yìn/yǐn, xùn ;D项,bì/pì,léi,jiē/jié。

2、答案C。 A项,“满载而归”是指装满了东西回来,常形容收获甚丰,不符合语境;B项“沸沸扬扬”,状态词,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含贬义。对“救人献身”这一感人行为的社会反应不可用“沸沸扬扬”来形容。用在此处,犯“感情色彩不当”的错误;D项“纸上谈兵”,指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用在此处,犯“望文生义”的错误。此处宜改用“一纸空文”。

3、(3分)【答案】你手里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而要懂得与人分享。

【解析】要使补写的语句符合语境,首先要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妈妈”第一句话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妈妈”的话是通过艺术的方式将平凡普通的生活现象表达得富有哲理,富有意蕴,并且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所以,补写的语句应该具备这些特点。

4.参考答案:①中学生节俭意识普遍欠缺。②父母的消费观及家庭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消费状况(消费观)。③高中生比初中生消费状况(消费观)更为理性(合理)。(写出一点2分,写出三点5分。)

8. (共3分)

○1不应冷漠对待天下的才人,

○2而应大力提拔重用天下的有用人才,

○3以更有利于国家的有效治理。(三句各1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1)比喻和对偶。不甘而无奈。(3分,修辞2分,心境1分)

(2)年华老去的惆怅;春光逝去的伤感;理想破灭的失望。(3分,每点1分)

(3)以“梨花风雨”象征了作者的命运处境;将许多愁都凝聚在风雨中的梨花之上,貌似超脱,实则沉痛;以景作结,耐人寻味。(4分,答出任两点即可)

四、名句默写(8分)

10.(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侣鱼虾而友麋鹿;(3)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4)赢得仓皇北顾;(5)夙兴夜寐;(6)奈何取之尽锱铢;(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8)居安思危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1.①通过描写秋风劲吹、鸟雀惊叫、尘土风扬的景象,渲染荒凉萧索的气氛,奠定了小说悲凉的感情基调。②预设背景。故事发生在贫穷落后的农村,这为黑孩的悲惨遭遇埋下了伏笔。③衬托人物形象。恶劣的环境加剧了黑孩生活的艰难,却没有改变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点2分)

12.黑孩是一个天真可怜的孩子。①他身世不幸,命运悲惨:从队长对他一系列的审问可以看出他没有亲人的关爱。②他心地善良。他愿意为小铁匠去偷萝卜表现出他对师傅的尊重。

③天真幻想。在拔萝卜时想极力找到曾经见过的透明的萝卜,突出了他的纯真。④沉默压抑,逆来顺受。能够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苦难,寻找透明的红萝卜被队长打时,也只是迷惘的眼睛里充满泪水。(每点1分)

13.(1)暗示人物内心的变化。老头子起初是职责所在,看见黑孩偷萝卜,非常生气;后来在审问中发现黑孩十分可怜,心生同情。(2)推动情节发展。第一处老头子毫不犹豫抓住交给队长处理,引出下文对黑孩的审问;第二处通过老头子的哭泣暗示黑孩的悲凄命运。(每点2分)

14.①小说写的是黑孩拔萝卜的故事,以“透明的红萝卜”为题符合故事内容,起到线索串联的作用。②红萝卜,象征了美好的生活,是黑孩内心渴求的温暖和幸福。③透明的胡萝卜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所以黑孩子最终没有找到它,以此为题,象征了希望(梦想)的破灭,暗含小说人物的悲剧命运和悲凄主题。(每点2分)

六、论述类文本(18分)

15﹒①首先,指出作为雅事之一的香道被人冷落;②然后,阐述香道与人道、天道的关系;

③最后,指出香道为人类梦想的实现提供可能性。(意对即可)(每点2分)

16﹒①香与生活的关系很密切,就连清洁空气也会用到香;②无论是祭祀祖先还是礼佛敬神,都离不开香;③香是中国文人的独特爱好,写作时离不开香,作品内容也涉及到了香道雅韵;

④在强调人自身价值的唐代,香文化逐渐发展成“香道”。(意对即可)(答对三点即可给6分)

17﹒①香道与生活关系密切,无论是日常的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有香道的存在;②香道与精神(德行)也有密切关系,人们把对香的品味提升到了衡量人品的标准,“香”成了高尚德行的象征;③香道对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 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能引发人们共鸣。香道的深度及美学价值,超越了民族、地域,最易为人理解和接受;④香道也是天道,与禅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意思对即可)(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恭谨地再拜进言给相公阁下: 韩愈听说周公作宰辅时,他

是多么急于接见贤才啊,正当吃一顿饭,却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出来迎宾;正当洗一次头发,即三次握着头发出来见客.这时候,天下的贤才都已经提拔重用了,邪恶凶顽、图谋不轨、谄媚逢迎、虚伪欺诈的一流坏人,都已经清除;整个天下都已经无须担心;处在极边远地方的许多蛮夷部族,都已经归顺进贡;天时的灾害变化,昆虫草木的反常现象,都已经销声匿迹;国家的礼乐、刑政这些教化的制度都已建立;社会的风俗都已淳厚朴实;动物、植物,凡属风雨霜露所浸润滋养的一切,都已各得其所;麟、凤、龟、龙之类的美好吉祥的迹象,都已经一一出现。而周公凭着圣人的才能,借助于成王叔父这样至亲的关系,他所辅佐治理奉承教化的功绩,又都这样显著,那些请求进见的人,难道再有比周公更贤能的吗?不只不会比周公贤能而已,难道再有比当时的百官更贤能的吗?哪里还能有什么计策、议论能够对周公的教化有所补益呢?可是周公访求他们是这样的急切,只担心自己的耳朵有什么听不见、眼睛有什么看不到之处,自己的思索考虑有什么不周全之处,以致辜负成王托政给周公的深意,得不到天下人心。象周公这样的用心,假使那时辅佐治理奉承教化的功绩没有那样显著,又不是圣人的大才,又没有叔父的至亲关系,那么周公将没有时间去吃

饭和洗头了,难道只是止于辛勤地“吐哺握发”吗?正因为他的用心能够这样,所以到现在,人们还念念不忘地歌颂成王的大德,称赞周公的功绩。

现在阁下作为宰相,身份与周公也相近了。天下的贤才,难道都已经提拔重用了?邪恶凶顽、图谋不轨、谄媚逢迎、虚伪欺诈的一流坏人,难道都已经清除?整个天下都已经无须担心?处在极边远地方的蛮夷部族,难道都已经归顺进贡?国家的礼乐、刑政这些教化的制度难道都已建立?动物、植物,凡属风雨霜露所浸润滋养的一切,难道都已经各得其所了?麟、凤、龟、龙之类的美好吉祥的迹象,难道都已经一一出现?那些请求进见的人,虽则不能够期待他有您那样的大德,至于同您手下那些官吏相比,难道全都不如吗?他们所提所说的意见,难道全都对政事毫无补益吗?现在您却使不能象周公那样吐哺握发,也总应该引进、接见他们,考察他们究竟如何而决定用谁不用谁,不应该默不作声地了事啊!

韩愈等候回音已四十多天了。上了两次书而心愿不能够表达,三次登门,却被守门人拦住。只因为我糊涂愚顽,不知道逃隐山林,所以又有上述关于周公的一番议论。希望阁下明察!

七、作文(70分)

【写作指导】

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较为宽泛,一般来说,材料中有几个角色就有几个立意角度。这则材料牵涉到鲫鱼与螃蟹两个角色,至少有两个立意角度。主要角色是鲫鱼,它质问螃蟹“你为什么蛮不讲理,到处横行霸道”,通过螃蟹的申述,鲫鱼弄清了原委:原来螃蟹是“被霸道”的,自己犯了人云亦云和以貌取人的错误——这也是材料的主旨。

从鲫鱼的角度立意:1.调查与发言权;2.切勿人云亦云;3.知错能改,善莫大焉;4.以貌取人者该休矣。

从螃蟹的角度立意。螃蟹面对别人的误解没有勃然大怒,而是不急不恼地解释,这种态度值得肯定。据此可立意:1.理性对待他人的误解;2.不可丧失话语权;3.与人沟通,天高云阔;4.被“霸道”等等。比如,面对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黄海军演、南海主权以及钓鱼岛的归属等问题上咄咄逼人的态势,我国应该如何应对确实需要大智慧;要利用自己的话语权,占据道德的制高点,有理、有利、有节地进行斗争,不沉默,亦不歇斯底里,向国际社会说明事实真相和我方的原则立场,不能乱了方寸等。

出彩题目:1.拨开迷雾见真知;2.莫让浮云遮望眼;3.切勿人云亦云;4.掀起你的盖头来;5.智慧之花开在理性的枝头;6.人不可貌相;7.我很丑,但我很温柔;8.知错能改,善莫大焉;9.被“霸道”;10.中国式流言;11.勇于探索得真知,等等。

【佳作展示】

中国式流言

直率的鲫鱼责备螃蟹横行,缘由竟是听了别人的评论便信以为真,这像极了中国人爱听“中国式流言”。

中国人爱听流言,自古有之。“道听途说”“三人成虎”“众口铄金”都是流言信徒的拿手好戏,以至于才有后来鲁迅先生的口诛笔伐——“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字字痛心泣血,不忍卒读。

其实中国人大抵是善良的,只是有一颗轻信的心和掩不住的口,最典型的莫过于多人游说让聪慧的孟母相信儿子杀了人而逃跑的“成功”案例了。那些左邻右舍也许只是出于好意,如同平日里丢弃瓜子壳,纳进鞋底里的家常里短、鸡毛蒜皮一般,没有恶意,说说话,解解闷,如此而已。

然而如此口无遮拦,常常导致流言四起,以至于会伤害一些本分善良的老实人。

四川柑橘被查出有问题,随即进行了销毁处理,但处理不掉的是流言,而且乘着风刮得沙尘滚滚。2009年的柑橘价格一度跌入谷底,辛苦劳作一年的果农几乎是血本无归,衣食无着,叫苦不迭。

在这个网络时代里,那流言借助了现代化手段,传播更为便捷,大有铺天盖地之势。“诈捐门”“掴掌门”“泼墨门”“艳照门”,门门风起云涌。在各大论坛慷慨陈词,人们好像都对事实“了如指掌”,每个人都像是浪尖上骂得最凶、最犀利的一个。当事件过去,多数人大抵都不记得什么了,可留给那些被误判者的伤痛却是难以愈合的。从几年前的赵薇穿国旗被痛斥,到余秋雨被诈捐门所累,到阎崇年讲清史被掴掌,再到犀利哥、凤姐等风云人物。我们没有被骂过,所以不明白那种痛有多深,能做的只能是问问自己:我是不是做得太过火?那些人是否真的不可饶恕?我对事实真相了解多少?问过之后,也许我们就不会那么义愤填膺了。

鲫鱼也许是热心肠,也许是好心地劝诫,但它毕竟错了。现实生活中的“螃蟹”们会生气,后果很严重!

流言止于智者,当流言再起时,请莫人云亦云。风云过后,真相自会大白,不必平添许多无辜的受害者。管好您的嘴巴,让刮了千年的中国式流言风歇歇吧,歇歇吧!

点评:

“题好一半文”,本文题目好,好在大气、深刻、犀利。文章剖析了“中国式流言”的起因、渊源、传播和危害,涉及面广,时代气息浓。鞭挞了“长舌头”的劣根性,切中时弊,发人深思。

勇于探索得真知

或许因为螃蟹的横行,我们便说它霸道。

或许因为鲨鱼锋利的牙齿,我们便说它凶猛。

或许因为啄木鸟啄食树中的虫子,我们便赞其为“森林医生”……

然而螃蟹固然横行,但不霸道;鲨鱼牙齿固然锋利,但并不都凶猛;啄木鸟固然啄食树中的虫子,但那只是个体的生存需要,不必因此过度褒奖。

人云亦云不足取,道听途说不可信,要勇于探索,去发现真相!

当许多人都沉浸在《红楼梦》中唯美的情节和语言中时,他作为红学研究者挺身而出,指出后四十回的诸多漏洞。他勤于研究,参考大量文献,通过缜密的思考与推理,将《红楼梦》中人物的原型、来源、起因、发展、结局探究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刘心武探究曹雪芹的内心世界及家世,推翻了流传甚广的后四十回,并大胆续写,其知识、勇气、才华为我们所敬仰。

因为他的勇于探索,我们才更深刻地读懂了《红楼梦》,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历史真相与作者的内心世界。

当大家一致认为重的物体落得快,轻的物体落得慢时,他——伽利略站了出来,否定了这个结论。他到比萨斜塔做实验,探究真相。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当所有人都认为宇宙以地球为中心时,他——哥白尼站了出来,提出以太阳为中心的学说。虽然遭到人们尤其是宗教势力的极力反对,但科学证明,他是正确的。

因为他们的勇于探索,因为他们的求知精神,谬误得以澄清,真理得以显现。

正如《石钟山记》所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许多事情,只有积极探索,亲身经历,勇于实践才会理解,了解,懂得!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学术造假、舆论炒作极为猛烈的时代,虚假信息层出不穷,我们不能轻信,要仔细判断其真伪。时下,也有不少人勇于打假,如方舟子等人,他们无所畏惧,以科学的态度探索真相、真知、真理。因为有了这样一群探索真相真知真理的人,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才更加真实,美好!

道听途说的大多是虚无缥缈的,只有躬自蹈之才能看清事物的真面目!

点评:

开篇排比,为后文蓄势。“人云亦云不可取,道听途说不可信”,那该怎么办呢?勇于探索得真知。作者没有停留于材料表层,而是进一步立意,指出了前进的方向,深化了中心。夹叙夹议,析理深刻,结尾响亮有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