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 11(3-5)吴宇宁老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 11(3-5)吴宇宁老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 11(3-5)吴宇宁老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 11(3-5)吴宇宁老师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制定者:吴宇宁

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课程地位:本课程是教育类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技能课程。

课程性质:教育类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

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掌握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关的专业知识,让学生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与途径、环境创设和材料选择、活动设计和评价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具备设计、组织幼儿科学活动的能力,从而具有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和技能。

二、总体教学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也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教学法课程,实践性较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掌握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具备设计、组织、评价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专业课程的关系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门以教学论的一般原理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原则,来研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学科,自然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知识基础和理论根据,同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幼儿园各科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体育》等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科学教育为各科教育提供具体的内容,而各科教育又为科学教育的开展给予了生动形象的手段和形式,共同完成学前教育的总目标。

四、教学时间分配

五、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6学时)

(一)教学内容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1)科学的界定

(2)科学教育的含义

2、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特点

(1)幼儿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

(2)幼儿认识事物的思维特点

(3)幼儿探究过程的特点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与特性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性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

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理论

(2)教育学基础

生活教育理论、活动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全面和谐发展理论

(二)教学目标

本章的目标是:

认知:

1、记忆:科学、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2、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价值;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特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与特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

情感:通过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涵的探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识,培养学生关心幼儿园中的科学,关心幼儿科学概念的培养,热爱幼儿教育的情感。

动作技能:理解学生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在将来的幼儿园教学中能采用正确的科学教育策略,引导和帮助幼儿主动学习,提高学生从事幼儿科学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特点;

(四)教学建议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

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3学时)

(一)教学内容

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三要素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

本章的目标是:

1、记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

2、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三要素的内涵;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各年龄阶段目标。情感:通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意识,培养学生关心幼儿园中的科学,关心幼儿科学概念的培养,热爱幼儿教育的情感。

动作技能: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能采用正确的科学教育策略,引导和帮助幼儿主动学习,提高学生从事幼儿科学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三要素的内涵;

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各年龄阶段目标;

(四)教学建议

利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构成:情感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知识经验的真正内涵。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实际操作问题以实践演练为主。

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6学时)

(一)教学内容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依据

(1)依据《幼儿园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主要精神

(2)符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3)适应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

(4)遵循科学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

(1)0—3岁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

(2)3—6岁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1)注重内容的科学性教育的启蒙性;(2)时代性和民族性原则;(3)系统性与统整性原则;(4)多样性和典型性原则;(5)地方性和季节性原则

方法:1.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2.采用单元式选编内容;3.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1)观察法(2)实验操作法(3)分类与测量的方法(4)科学游戏法

(二)教学目标

本章的目标是:

1、记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

2、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依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3、运用: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方法;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情感:

通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一章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关心幼儿园中的科学,关心幼儿科学概念的培养,热爱幼儿教育的情感。

动作技能: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一般规律,能采用正确的科学教育策略,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从事幼儿科学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

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方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

(四)教学建议

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实际操作问题以实践演练为主。要求所有学生编写教学活动设计,选取1-2个学生到幼儿园实施教学,并进行评价总结。

第四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3学时)

(一)教学内容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种类和作用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含义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种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作用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选择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利用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创设与管理

(1)种植园地的创设与管理

(2)沙地、水池的设置与管理

4、家庭、社区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利用

(二)教学目标

本章的目标是:

认知:

1、记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含义;

2、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种类;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作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3、运用:幼儿园、家庭、社区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利用;

情感:培养学生树立幼儿园、社区、家庭到处有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理念,引导幼儿关注问题,爱思考、爱动手操作,从探究的乐趣中获得知识经验的建构和积累。

动作技能:在探究活动中各个步骤环节的掌握,以及如何将探究性的科学活动渗透在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

难点:树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广泛资源的理念。

(四)教学建议

将基本原理与案例结合进行分析,理解探究步骤的实施及要点。根据探究活动的步骤及指导策略制定一次科学探究活动的教案,并组织实施活动。

第五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9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一)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含义

(二)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

二、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二)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

(三)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

三、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一)一般性观察的组织指导

(二)比较性观察的组织指导

(三)长期系统性观察的组织指导

第二节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一)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含义

(二)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

(三)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分类

二、实验操作类科学活动的设计

(一)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二)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

(三)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

三、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第三节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一)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含义

(二)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

(三)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分类

二、技术制作类科学活动的设计

(一)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二)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

(三)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

三、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第四节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一)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含义

(二)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

二、交流讨论类科学活动的设计

(一)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二)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

(三)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

三、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二)教学目标

本章的目标:

认知:

1、记忆:观察类、实验操作类、技术制作类、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含义;

2、理解:观察类、实验操作类、技术制作类、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观察类、实验操作类、技术制作类、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3、运用:初步学会一般性观察的设计与组织指导;比较性观察的设计与组织指导;长期系统性观察的设计与组织指导、初步学会实验操作类、技术制作类、交流讨论类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情感: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教育活动理念,引导幼儿关注问题,爱思考、爱动手操作,从探究的乐趣中获得知识经验的建构和积累。

动作技能:在探究活动中各个步骤环节的掌握,以及如何将探究性的科学活动渗透在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类科学实验操作类、技术制作类、交流讨论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难点:观察类实验操作类、技术制作类、交流讨论类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四)教学建议

将各类活动的基本原理与案例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各类教育活动的步骤的实施及要点。根据各类活动的步骤及指导策略科学探究活动的教案,并组织实施活动。

第六章学前儿童数学类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9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类教育活动概述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意义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法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概念的教育

一、幼儿的分类教育

二、幼儿的排序教育

三、区别“1”和“许多”

第三节学前儿童数概念及运算能力的教育

一、幼儿数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二、幼儿10以内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第四节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一、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特点

二、教育目标

三、认识几何形体的方法

第五节学前儿童量的概念的教育

一、认识物体量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三、教育指导与建议

第六节学前儿童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教育

一、认识空间方位的一般特点

二、认识时间的特点

三、目标

四、活动设计与指导

五、数学角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二)教学目标

本章的目标:

认知:

1、记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意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法;

2、理解:幼儿的排序教育;学前儿童数概念及运算能力的教育;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学前儿童量的概念的教育;学前儿童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数学角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3、运用:初步学会幼儿的排序教育;学前儿童数概念及运算能力的教育;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学前儿童量的概念的教育;学前儿童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数学角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幼儿数学,感知幼儿数学有无穷的乐趣,在今后的幼儿园教学中激发幼儿感知数学,会就幼儿关注的问题,爱思考、爱动手操作,从探究的乐趣中获得知识经验的建构和积累。

动作技能:把握数学教育活动中各个步骤环节,以及如何将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渗透在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幼儿的排序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学前儿童数概念及运算能力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学前儿童量的概念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学前儿童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难点:幼儿的排序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学前儿童数概念及运算能力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学前儿童量的概念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学前儿童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四)教学建议

将各类数学活动的基本原理与案例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各类数学教育活动的步骤的实施及要点。根据各类数学活动的步骤及指导策略科学探究活动的教案,并组织实施活动。

第七章学前儿童区域类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一、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涵义

二、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三、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

四、区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类型

第二节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涵义

二、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三、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第三节科学活动区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科学活动区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二、科学活动区教育活动的设计

三、科学活动区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二)教学目标

本章的目标:

认知:

1、记忆: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涵义;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区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类型。

2、理解: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涵义;科学活动区科学教育活动涵义。

3、运用:初步学会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科学活动区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情感:培养学生创设区域科学活动的意识,在今后的幼儿园教学中主动创设科学环境,会就幼儿关注的问题,爱思考、爱动手操作,从探究的乐趣中获得知识经验的建构和积累。

动作技能:把握区域科学教育活动中各个步骤环节,以及如何将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渗透在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科学活动区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难点: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科学活动区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四)教学建议

将区域活动的基本原理与案例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区域类教育活动的步骤的实施及要点。根据各区域活动的步骤及指导策略科学探究活动的教案,并组织实施活动。

第八章学前儿童科学游戏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科学游戏活动概述

一、科学游戏活动的含义

二、科学游戏活动的特点

三、科学游戏活动的价值

四、科学游戏活动的种类

第二节科学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科学游戏活动的设计

二、科学游戏活动的组织指导

(二)教学目标

本章的目标:

认知:

1、记忆:科学游戏的特点和价值;

2、理解:科学游戏设计与指导的基本方法;

3、运用:具有设计与组织幼儿园科学游戏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科学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难点:科学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四)教学建议

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实际操作问题以实践演练为主。让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观察,并分析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对当今社会流行的儿童玩具有大致的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

第九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3学时)

(一)教学内容

1、有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几个问题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几种评价方案

3、幼儿发展评价

4、教师的教育教学组织策略评价

(二)教学目标

本章的目标是:

认知:

1、记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两个重要的方面:对幼儿发展的评价和对教师的教学组织策略的评价。

2、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目的、内容、价值取向

情感:通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与特性一章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关心幼儿园中的科学,关心幼儿科学概念的培养,热爱幼儿教育的情感。

动作技能:理解幼儿科学教育的一般规律,能采用正确的科学教育策略,引导和帮助幼儿主动学习,提高学生从事幼儿科学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目的、内容、价值取向;

难点: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幼儿园教育实际。

(四)教学建议

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实际操作问题以实践演练为主。

第十章几种有影响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实验(6学时)

(一)教学内容

1、谢尔曼的科学游戏论及其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启示

2、兰本达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及其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启示

3、罗威尔的探究式科学教育及其对学前教育科学教育的启示

4、“做中学”幼儿园和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实验

(二)教学目标

本章的目标是:

认知:

1、记忆:谢尔曼科学游戏论的基本观点;兰本达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基本观点;罗威尔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基本观点;法国“动手做”科学教育改革实验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2、理解:谢尔曼的观点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启示;兰本达的观点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启示;罗威尔探究式科学教育的观点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启示;

情感:通过幼儿科学教育的概念与特性一章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关心幼儿园中的科学,关心幼儿科学概念的培养,热爱幼儿教育的情感。

动作技能:理解幼儿科学教育的一般规律,能采用正确的科学教育策略,引导和帮助幼儿主动学习,提高学生从事幼儿科学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谢尔曼科学游戏论的基本观点;兰本达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基本观点;罗威尔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基本观点;法国“动手做”科学教育改革实验的主要特点;难点:观点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启示。

(四)教学建议

以学生自学为主,将各个基本观点进行学习后,分析比较,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六、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以及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去解决幼儿园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考试形式:本课程考核的方法包括笔试(闭卷)、口试、小论文等。其中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批改试卷。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试卷结构:名词解释15分单项选择题15分,填空题15分,判断题10分,简答题15分,案例分析题30分

5、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考勤、作业、小论文及平时测验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夏力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第三版(首选)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刘占兰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二版2000年11月出版(备选)

教学参考书:

1、《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毕毓俊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天天环保:幼儿园环境教育辅助教材》哈尔滨市教育局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八、需要说明的问题

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实践的问题,并且与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实践密切结合。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结合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现状,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案例分析及实践演练等方式。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实际操作问题以实践演练为主。

本大纲制定者:数学教研室

执笔人:吴宇宁

2015-3-7

人类的老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类的老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类的老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这是一篇关于仿生学的课文,课文开篇以科学家从鱼儿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引出了“可以说,鱼儿是人类的‘老师’”;接着,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鸟类,蜻蜓苍蝇蚊子蜜蜂等学习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最后,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呼应开头,点题作结.全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起探索自然的愿望。目标预设: 1、学习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人类从生物的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 2、通过自读课文、小组合作等方式知道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3、通过读信息,让学生知道更多的人类“老师”的例子,开阔他们的视野。 4、探求人类以生物为师的其它事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文中“流线体”、“薄壳结构”等科学术语。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此,本节课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通过了解人类运用仿生学进行创造的实例——流线体、薄壳结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学生创造发明提供有益的启示,并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设计思路: 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系总分总结构,第三、四、五自然段为课文的重点。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及课后第5题的提示,教学本文,可按如下思路展开 1、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2、抓住重点,精读感悟; 3、总结学法,自主合作学习四-六段 4、展示资料,充分交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4、总结本课,鼓励创造。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读熟课文,初步了解人类的老师是谁,并掌握生字新词。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材料物理》 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中文名称:材料物理 英文名称:Physics of Materials 二、课程代码及性质 课程代码:080114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 三、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40(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 学分:2.5 四、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 五、授课对象 本课程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功能材料专业学生开设。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掌握材料物理(能带论、晶格振动、材料磁性)的基本理论,具备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功能材料的物理(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现象与本质规律,培养学生开发新型功能材料的能力; 3、了解功能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影响材料物理性质的基本理论。晶体结合、能带论、晶格振动与热学性质、

材料的磁性 教学难点: 能带论、材料的磁性、材料的介电性、超导电性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阐述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保证主要教学内容的完成; (2)从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物理现象为引导、探讨产生光、电、磁的材料物理本质,掌握重要的理论。。 教学手段: (1)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在课堂上通过PPT讲授方式,实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2)强调研究思路的创新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一个基本理论学习介绍后再增加介绍其带来新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突破,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总体安排 教学内容与学时的总体安排,如表2所示。 (2)具体内容 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2h) 第一章晶体结构(4h) 1.1 晶格的周期性 1.2晶格的对称性 1.3 倒格子 1.4 准晶 第二章晶体结合 (4h) 2.1晶体结合的普遍描述 2.2 晶体结合的基本类型及特性

最新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2016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9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学科学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是 【 B 】1-12 A .受表扬 B .好奇心 C .学本领 D .活动身体 2 . A . 一岁左右 B .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3 .儿童认为石头沉到水里是因为它"不勇敢” A .阶段性特点 4. 一般来说, 合于 【 A .小班 5. 一般来说, 2-58 A .小班 6. 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时, .对儿童掌握的科学知识作量上的规定 .在目标中要求儿童获取周围环境中有关的科学知识 .不要求儿童获取有关的技术经验和技术知识 .不要求培养儿童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般来说,儿童开始用提问方式表露对世界的困惑是在 【C 】1-12 B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D .三岁以后 ,说明了儿童学科学具有 【C 】1-15 B .整体性特点 C .自我中心的特点 D .年龄性特点 “了解周围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这一目标适 D 】2-58 B .小班和中班 C .中班 D .大班 “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 B .中班 C .大班 D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这一目标适合 【C 】 .中班和大班 正确的做法是 【B 】2-35 C D 7.关于儿童科学活动组织形式的看法,错误的是 A B C D 】3-84 .集体活动形式不能放弃而要加以完善 ?应以小组活动形式替代集体活动形式 ?要灵活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各种组织形式都不要相互排斥 &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可以结合科学教育的内容 B .可以借助美术的形式开展科学教育 C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渗透科学教育 D .在科学活动中可以渗透认识社会的教育 9.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内部因素之一是 A .同伴交流 B .自然环境 【 C C .生活经验 10 .科学技术教育内容中不适合学前儿童的是 A . 了解灯的发展历史 B .制作不倒翁 C . 了解基因工程 D .学习用小剪刀、小锤子 1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是指 【D 3-85 3-74 .教师强化 C 】4-114 】4-92

小学人类的老师的教学设计

小学人类的老师的教学设计 小学人类的老师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自读自悟。 课前准备:电脑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生读:7、人类的老师)。课件1封面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 (指名回答)课件2提问 板书:种种生物 二、精读指导

(一)学习七、二、一自然段。 1、(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课件3句子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名读。 (1)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指名交流。(从种种生物知道了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 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指名读,齐读。 (2)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 课件4(第二自然段)出示:为什么呢( 何止一种)鼓励。 (3)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好?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不同的句子,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分别在课文的一前一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课件前后呼应 过渡: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鱼类是人类的老师)鼓励。 2、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第一自然段)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1)学生自由读、划。 (2)指名交流。(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设计课件5 (3)齐读第一自然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第1至3章) 一、概念题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并且分别阐述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 1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小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4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1操作性问题:操作性问题是一种可以通过学前儿童自身的操作来寻求答案的问题。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既包括教师向区角投放的供儿童自选活动的材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儿童自由探索的材料,还包括在教师专门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儿童投放的材料。 3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4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1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2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4“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二、填空题 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以认识春夏秋冬为主线,将儿童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 3、按科学素养的不同领域分,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4、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科学性的要求。 5、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2049计划”。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7、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8、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

教学大纲-安徽大学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物理A 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A 课程代码:GG32001、GG32002 学分/学时:8/136 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课程类別: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后修课程: 开课单位: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1. 课程性质:《大学物理A》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 2. 教学目标:通过《大学物理A》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继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 3. 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符合下列毕业要求指标点: 1.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理解电子信息工程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科学原理。 2.能够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物理学与我们周围的世界、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学与哲学、自然科学和 工程技术的关系、物理学的发展、学习物理学方法及对学生要求。 (2)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学目的、方法、激发学习物理学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发展。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4学时) §1-1 质点运动的描述 §1-2 圆周运动 §1-3 相对运动 (1)教学重点: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概念和相互关联,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2)教学难点:各物理量的微积分运算、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3学时) §2-1 牛顿运动定律 §2-2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2-3 牛顿定律的应用举例 (1)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几种常见力的基本作用规律。 (2)教学难点: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牛顿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4学时) §3-1 变力的功动能定理 §3-2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 §3-3 功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1)教学重点:变力的功,质点的动能定理;保守力,势能,功能原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功能原理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四章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4学时) §4-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4-2 动量守恒定律 §4-3 质心质心运动定理 (1)教学重点: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五章角动量守恒与刚体的定轴转动(7学时) §5-1 角动量与角动量守恒定律 §5-2 刚体的定轴转动 §5-3 刚体定轴转动中的功能关系 (1)教学重点: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 (2)教学难点: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刚体的转动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七章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10学时) §7-2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7-3 洛仑兹坐标变换和速度变换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教育中常采用的观察方法是:对个别物体的观察;比较性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 2、幼儿劳动的种类包括:园地和自然角的劳动;生活服务胜劳动;协助成人的辅助性劳动; 动植物标本的制作。 3、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情感的目标非常广泛。《纲要》突出了其中两个方面: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幼儿关爱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4、幼儿园中的技术操作型活动,主要涉及两种不同的“技术”,一种是设计技术,即幼儿在进行科技小制作中要 思考的方法,一种是使用技术,即幼儿在学习使用某种科技产品或工具时要掌握的操作技巧。 5、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新观念是: ①从权威评判到平等对话 ②从结果评定到过程跟进 ③从测验评价到实作评价 ④从常模标准到差异性评价 6、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自上而下的三个层次: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各年龄班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 7、例举四种幼儿科学游戏的类型: ①、感官游戏②、图片游戏③、语言游戏④、操作游戏⑤、角色游戏⑥、音乐游戏、⑦、情景性游戏⑧、活动性游戏⑨、电脑游戏(任选四种) 8、科学发现室的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是: ①新颖有趣②操作方式简便易懂③结构简单且可探索④种类和数量充足 二、解释名词: 1、科学――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 的过程,还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2、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及科学的工具或仪器设备 来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及现象,使幼儿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 念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3、幼儿自主探究方法――幼儿科学教育必须成为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应该支持幼儿亲身经历 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体验科学精神,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应:注重幼儿" 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创造多种机会让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 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4、幼儿的“前科学概念”――概念是指幼儿对事物或现象的内在、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是认识事物的高级 形式,一般用词语来表示。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儿童获得的概念还不是真正严格意义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培训课件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193Z703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实践课 3.课程性质:必修 4.学时/学分:1W/1学分 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画法几何、机械原理 6.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二、课程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创新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通过该课程实习,使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1. 通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构思,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2.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课程目标3. 能够针对自己的创新设计目标,清晰的讲述创新设计思路、依据和设计结果等,较好的完成答辩;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所示为《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方面的教学设计。 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四、课程的考核环节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自评方式 (一)课程的考核环节 1.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由平时成绩(含设计表现、到课率等)和业务考核成绩(实习报告的完成及质量情况,答辩情况)组成,均按百分制记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业务考核成绩占70%。 2.指导教师按照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对指导的学生进行业务考核,并填写、上报成绩单。 3.课程设计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评定总成绩。 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也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调整,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总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目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得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平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课程分目标达成度= 分) (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均值 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课程总目标达成度100= 课程目标评价内容及符号意义说明如下表,字母A 、B 、C 分别表示学生考勤、课堂表现、业务考核的实际平均得分,其中,C = C 1+C 2;C 1为设计说明书、图纸等资料的分数,C 2为答辩得分。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 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 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系统性原则:在具体选择编排科学教育内容时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 主要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及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 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 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 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强的特殊 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以认识春夏秋冬为主线,将儿童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 ____以季节为主线_____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 3、按科学素养的不同领域分,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____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4、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____科学性____的要求。 5、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2049计划”。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7、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___家庭中____接受科学教育。 8、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 _____启蒙性___要求。 9、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了“科学”、“社会”、“语言”、“健康”、“艺术”等五大领域,并提出了相应的领域目标。 10、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往往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竭力倡导发现学习的是(D)。 A、加涅B、皮亚杰 C、布鲁纳D、布鲁姆 2、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 C )。

人类的老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类的老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太行小学裴昕暾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1)、认读词语。 2)、揭题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生读:24、人类的“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指名回答) 2、明确目标 见核心设计 3、预期效果 同学们有信心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吗?从你们的声音中我能感受到你们的自信满满,很好,相信你们一定会收获多多。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自主合作,精读感悟 1、任务呈现 1)、认真朗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它们有什么联系,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默读2—5自然段,想想共介绍了几种人类的“老师”,它们分别是谁?为什么说它们是人类的老师?(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3)、想想2—5自然段的写作方法。

4)、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启发? 2、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巡回指导。 3、展示交流 1)、出示两个自然段,指名小组交流,结果:首尾呼应,突出中心。齐读体会。 2)、指名交流文中共介绍了几种人类的“老师”,它们分别是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3)再读二——五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细读,并想想这些“老师”教了人类什么?(出示要求)同桌交流。 相机出示段落,教师适时引导: A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研究蜻蜓的翅膀,解决了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小结:飞机从发明、改进、创优,几乎都是从自然界中相关生物的相应特点得到启示的。看来这些小小飞行家确实都是人类的“老师”。 B鲸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放在水中阻力是最小的,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人们为什么会去研究鲸的呢?(发现头是尖尖的轮船速度比不过头是圆圆的大头鲸) 发现了问题并善于思考研究,这样才能有收获。

自然科学基础大纲汇总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11ZB003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 natural science bas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64 学分: 4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课程目标: 知识: 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宇宙世界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结构、起源、特征、演化 ?地球环境及演化、自然地理分异、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物质构造之迷、运动和力、分子运动和热、电磁与光 ?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 ?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 能力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先修后续课程:先修中学化学、中学物理、中学生物及中学地理等课程 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了解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2.理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重点与难点】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主要内容】 1.1 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1.2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1.3 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宇宙世界 【目的要求】 1.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及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3.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2.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主要内容】 2.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大爆炸宇宙论、天体系统及其演化、银河系。 2.2太阳和太阳系:太阳系的结构与起源、太阳的特征与演化、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 第三章地球环境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环境科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生态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 2.理解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3. 掌握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重点与难点】 1.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2.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主要内容】 3.1 地球环境:地球的圈层构造、大地构造理论、地表形态及其演化、地球大气、地球上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参考 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3.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4.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5.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6.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7.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8.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9.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10.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儿童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四语《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人类的“老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在镇江市实验小学高慧 教材简介: 《人类的“老师”》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轮船、建筑设计等方面向生物学习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收获。文章结构完整:开篇引路-举例说明-点题作结,中心明确,层次井然。留意运用典型的事例增强说服力,而且详略得当。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能够概括出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 体会各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教学难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1. 学习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 理清课文脉络。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生读:7、人类的老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 二、精读课文

1.大家的回答都不够完整,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好这个问题吗?打开书本从课文中找一找,看在哪些段落中。 (1)学生回答。出示: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板书:种种生物) (2)指名读。 (3)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4)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 师: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 (5)出示第二自然段 从哪儿看出?(何止)齐读这段。 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2.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 (1)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2)指名交流。(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 (3)齐读第一自然段。 3.课文还介绍了哪些人类的“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三——六自然段,找一找并用笔划出来。 (1)学生快速读、划。 (2)指名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3)这些实例中,哪些是详细介绍,那些是简单列举? 4.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在飞行设计方面遇到什么问题?怎样学习的?学习的结果怎样? 出示蜻蜓照片,感悟句子,指导朗读“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学生交流:A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研究蜻蜓的翅膀,解决了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2)选择选用下面两个句式中的一句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吗?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4 分,共16 分) 1.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3.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4.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 1935 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验类、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6.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长期系统性观察。 8. 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一种方法。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的。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 )。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D )。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D.以上三项全是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 )。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外科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28讲课学时:96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2.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3.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5.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6.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7.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8.社会资源: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9.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10.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11.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12.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13.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14.探究性教学: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15.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 为基础。 2.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3.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6.在我国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7.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8.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 7.人类的“老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介绍有关仿生学方面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文章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规范书写8个一类字,能够读准“薄”“壳”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通过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理解、积累“机毁人亡、教训、均匀”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课文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课文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读题激疑。 1.板书“老师”二字,学生齐读,谈谈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2.补充板书完整课题,读题激疑:课题中的“老师”为什么要加上引号?人类的“老师”究竟是谁?为什么称它们是人类的“老师”?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能否读准生字。 出示学生的预习单,检查学生能否把文中的生字读正确。老师重点提醒:“某”的韵母是“ou”不是“u”。 2.借助预习单,检查学生生字的书写情况。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生字写得是否正确、规范。提醒学生处理好部件之间的比例关系、笔画的繁简及其在田字格中所处的位置,重点指导“匀”要写得方正、舒展,而做“均”的部件时、左右要压缩,“祸”是示字旁。 (2)学生练习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3.出示词语,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同位交流自学到的生词。 (2)比赛认读老师认为重要的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 作“bóqiào jiégòu”。 ②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设计意图: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4.检查朗读课文。 (1)指名分段读文,要求:读正确、流利。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读书、听书习惯。 (2)重点指导长句子和难读的句子的朗读,指导学生注意合理的停顿。 如: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的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