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造血干细胞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研究进展

摘要:造血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在人体造血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表面标志以血干细胞在干细胞移植、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和前景。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又称多能干细胞,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细胞。也可以说它是一切血细胞的原始细胞,即由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增殖为不同的血细胞系,并进一步生成血细胞。人类造血干细胞首先出现于胚龄第2~ 3周的卵黄囊,在胚胎早期(第2~ 3月)迁至肝、脾,第5个月又从肝、脾迁至骨髓。在胚胎末期一直到出生后,骨髓成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来源。造血干细胞是干细胞中研究最早、最多、最深入的一种,近年来在造血干细胞的多个研究领域均取得了重要进展。

1 造血干细胞的发现

造血干细胞的发现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放射医学的研究, Jacobson 等[1-3]发现小鼠与豚鼠的脾脏与骨髓中存在有一类细胞,即造血干细胞,能够重建经致死剂量射线照射过的小鼠与豚鼠的造血系统。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与流式细胞分选技术的出现,人们利用多种针对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组合,分离到相对较纯的小鼠与人骨髓与胚胎组织中的造血干细胞与造血前体细胞群(hematopoietic progenitorcell)。其中,美国斯坦福大学 Weissman 实验室在分离与鉴定小鼠与人的造干细胞方面所做的工作最为杰出[4-9]。长期以来,对于造血干细胞是由多种不同的、可以分化成不同种类成熟细胞所组成,还是由一类可以分化成所有造血系统成熟细胞所组成,人们存有争论。直到 1996 年,Osawa 等[10]通过单个细胞移植的方法,验证了一个造血干细胞就可以重建机体整个的造血系统,才结束了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论。

2 对小鼠造血干细胞的早期发生的研究

造血干细胞的发生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小鼠造血干细胞的早期发生研究得相对较多。小鼠胚胎在完成原肠运动(gastrulation)后不久,一群中胚层的细胞

就被“决定”(determined)将要分化成造血细胞。小鼠胚胎中的多个组织,如卵黄囊(yolk sac)、主动脉 - 性腺- 中肾(the aorta-gonadmesonephros region ,AGM) 、胎盘以及胚肝,都先后参与了造血细胞的发生[16,17](图 1)。最早的造血干细胞在第 7.5 天胚胎外的卵黄囊中出现[18],这时候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分化成有核的红细胞,这个时期的造血称为“原始造血”( p r i m i t i v ehematopoiesis)。对BMP-4 基因敲除小鼠的研究显示,BMP(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信号通路参与了原始造血的过程[19]。原始造血只短暂存在于小鼠胚胎的第 7 至 11 天,主要的功能是为快速生长的胚胎提供氧气供应,随后即迅速消失。在胚胎的第8.5 天,AGM 区域出现第二波造血干细胞[20,21],这时候胚胎内部的血液循环开始建立,这个阶段的造血称为“永久造血”(definitive hematopoiesis)。永久造血产生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成造血与免疫系统的所有终端分化细胞,其造血干细胞的功能可以一直延续到成年以后。在小鼠第 10 天的胚胎中,造血干细胞开始向肝脏迁移,到胚胎第 12.5 天时,胚肝成为胚胎最主要的造血器官。在胚胎期的第16天时,胚肝的造血干细胞开始向骨髓中迁移[6],这种迁移一直持续到出生后。最终,骨髓成为成体动物最主要的造血器官。关于发生在卵黄囊的“原始造血”与发生在AGM 区域的“永久造血”,究竟具有共同的还是相对独立的起源,目前依然存有争论。

3 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造血干细胞是体内各种血细胞的唯一来源,存在于骨髓、脐血和外周血中,具有自我更新或自我维持能力、高度增殖潜能、多向分化潜能。

3.1 自我更新或自我维持能力

正常情况下,HSC经过不对称性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代细胞。其中一个仍维持造血干细胞的全部特征,即自我更新(self- renewal)。自我更新使得干细胞池的大小(干细胞数量)和质量维持不变,因而又称为自我维持(self- maintenance)。另一个子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特征发生改变逐渐走向分化的途径,成为不同谱系的祖细胞、前体细胞和成熟的血细胞,替代消耗或者衰老的细胞,从而维持循环的各种血细胞的数量。

3.2 高度增殖潜能

在骨髓中,HSC约占骨髓细胞的0.05%,且大多数处于G0期。正常生理情况下,仅需不足10%的HSC处于增殖状态就足以维持机体恒定造血[1]。放、化疗造成造血细胞群明显耗竭或在某些细胞因子和HSC动员剂等因素作用下,HSC能大量地分裂,从而有更多的HSC进入细胞周期。

3.3 多向分化潜能

HSC不仅可分化为各系统的血细胞系,如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单核-吞噬细胞系、巨核细胞系以及淋巴细胞系,还具有可塑性,可向某些非造血细胞转化[2],如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肝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多种组织的上皮细胞等。

4、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eStemCell,HSC)是一小群具有高度的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最原始的造血细胞。它具有2个重要的特征:l)高度的自我更新或自我复制能力;2)可分化生成所有类型的血细胞。在发育生物学上,造血干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的一种。又因其可分化出至少12种血细胞,所以造血干细胞是一种多能的干细胞。正常情况下,造血干细胞经过不对称性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代细胞。其中一个仍维持造血干细胞的全部特征,即自我更新(sel--fernewal)。自我更新使得干细胞池的大小(干细胞数量)和质量维持不变,因而又称为自我维持(sel--fmiantenance)。另一个子细胞可能由于基因表达模式发生改变而使得细胞特征出现变化,从而逐步走上分化的道路。现已知道,造血干细胞不是纯一的细胞群体,而是由不同年龄等级的干细胞组成。这些不同年龄等级的干细胞的表面抗原、免疫表型和粘附分子的表达不一,生物学特性也有一定的差异。

5 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

HSC存在着不同发育阶段、数量极少、体积较小、比重较轻、形态相似,没有特异的形态学特征,至今仍不能单从形态学上来识别。因此要对HSC进行研究,首先必须能把它从造血组织中分离出来。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HSC表面的标志蛋白对其进行分离。

5.1 CD34抗原

CD34分子为105~ 120kD的高度糖基化的I型跨膜糖蛋白,选择性表达于早

期造血干/祖细胞、小血管内皮细胞及胚胎成纤维细胞表面,可能具有细胞间粘附、阻遏造血细胞分化等功能,随着细胞分化成熟逐渐减少甚至消失。CD34+造血干细胞是一组异质性细胞群体,可进一步分化为CD34+ CD38-和CD34+ CD38+两个亚群。CD34+细胞群中90%为祖细胞,极少为HSC。最近研究表明,绝大多数CD34+细胞同时表达CDCP1,分离纯化的CDCP1细胞可使NOD/SCID小鼠重建造血,提示CDCP1是一种新的造血干细胞表面抗原标志[3]。近年应用Ly5抗原等位基因不同的大鼠品系进行竞争性长期重建(competitive long term recon-sititution,CLTR)分析,发现大鼠体内存在有CD34-的HSC群,并可分化为CD34+的HSC[4],同时在人、豚鼠和恒河猴骨髓细胞以及人脐血中亦发现具有长期重建造血能力的CD34-细胞,并且在长期培养后可形成集落,伴随集落的形成亦由CD34-转变为CD34+,可见,CD34+造血细胞起源于CD34-。CD34表面标志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充分显示了造血干/祖细胞产生、发育、分化和成熟的全过程。

5.2 胸腺抗原- 1(Thy- 1,CD90)

Thy- 1抗原作为造血干细胞比CD34分子出现得早,Thy- 1是细胞表面I型糖蛋白连接分子,表达在早期造血细胞表面,与细胞间粘附有关,介导负增殖信号,抑制细胞的增殖分化[5]。CD34+ Thy- 1+细胞约占CD34+细胞群的0.1%~ 0.5%,是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项分化潜能的造血干细胞。因Thy- 1+是造血干细胞表面的早期标志,故可利用其为标志进行造血干细胞的筛选[6]。

5.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2(vascular endo-

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VEGFR- 2,又称KDR)Ziegler[7]提出KDR是鉴定干细胞的标志,并可由此鉴别干细胞和祖细胞。用RT- PCR证实,在人出生后的造血组织中,0.1%~ 0.5%的CD34+细胞表达KDR,多能造血干细胞只存在于CD34+KDR+细胞部分,而CD34+ KDR-细胞亚群则主要包括一些系特异的定向祖细胞。用有限稀释法分析接受异种骨髓移植小鼠CD34+ KDR+细胞中的HSC 的比例结果证实,在骨髓中,HSC的比例为20%,经12周长期培养(LTC)分析,骨髓、外周血和脐血中HSC可达25%~ 42%,如在长期培养过程中添加VEGF,HSC的比例可增至53%~ 63%。因此,KDR是一个可用于定义造血干细胞,并使其区别于造血祖细胞的阳性功能性标志。

5.4 干细胞因子受体(SCFR,又称c- kit,CD117)

CD117可编码一种穿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分子,应用单克隆抗体证明此分子可存在于造血干细胞膜上,约60%~ 75%的CD34+造血干细胞同时表达CD117。其配体- -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在造血干细胞的生存和增殖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CD34+ CD117+比CD34+ CD117-细胞具有更高的集落形成能力。CD117也存在于肥大细胞和急性髓样白血病细胞表面。

5.5 AC133抗原

AC133是更早期造血祖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它是一相对分子质量为120kD的糖蛋白,可与一种新的杂交瘤细胞系所产生的抗干细胞糖蛋白抗原的单克隆IgG抗体特异性结合。AC133选择性地表达于人胎肝、骨髓和外周血中的CD34+造血干/祖细胞表面。与CD34抗原表达不同的是,AC133抗原不表达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KGla细胞(AML细胞系)或纤维母细胞上,同时,AC133+细胞群含有比CD34+细胞群更多的早期造血细胞,再植效率更高,而且与白血病和内皮细胞关系密切[8,9]。

6造血干细胞的可塑性(Plastieiyt)

造血干细胞的可塑性是指除可以分化为各系血细胞外,还可以分化为多种非造血组织的细胞,如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肝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多种组织的上皮细胞等。目前对造血干细胞多向分化的机制仍不清楚,对这一机制的探讨以及对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调控将大大扩展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因为这不仅可以绕过用人的胚胎干细胞作为移植治疗的细胞来源,而且可以减轻异基因移植带来的免疫排斥问题。

7造血干细胞的临床应用

造血干细胞正广泛应用于一些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可观的疗效,成为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的成功范例。

7.1 细胞治疗

细胞治疗,即给患者输注治疗细胞,通过这些细胞在体内发挥功能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如抗肿瘤等。目前已建立了体外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可以从脐带血或自体的外周血干细胞诱导扩增出大量的DC,进一步使其装载肿瘤特

异性抗原后,诱导抗原特异性CTL杀伤肿瘤细胞。DC回输疗法已成功地试用于非何杰金淋巴瘤、黑色素瘤、前列腺癌和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治疗。

7.2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基因或核酸导入人体防治疾病的一种技术和治疗方法。为了使带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在病人体内长期或永久地表达,必须选一种能在体内自我更新和自我维持的永不消亡的细胞作为宿主细胞。造血干细胞因其能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在体内常态造血过程中永不耗竭,同时在分化过程中能保持基因组DNA的相对稳定,从而成为某些疾病基因治疗的一种理想靶细胞。

利用造血干细胞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细胞其优势在于:(1)取材容易,来源于患者自体或脐带血;(2)自我更新能力强,有利于基因长期、稳定的表达;(3)造血干细胞具有向各系分化的能力,由其分化而成的细胞便可随血液循环分布到身体各处,利于其所揭带的外源基因更大限度地发挥治疗作用;(4)造血干细胞无论在骨髓内还是在循环血中,目的基因产物都能通过血循环而到达靶器官〔14〕。

近年来,随着造血干细胞采集、分离纯化、体外培养、扩增、以及移植等技术日趋成熟,使造血干细胞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得到了技术保证。但由于造血干细胞仅占骨髓细胞的0. 001%,故培养和分离纯化不易。

运用造血干细胞做基因治疗的研究,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人类造血干细胞的基因导入率非常低。这主要是因为人的造血干细胞表面缺乏装载治疗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受体,而且,人的造血干细胞大部分处于G0静止期,用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装载的治疗基因很难整合到静止期的细胞染色体基因组中去。现在,国内外不少先进的实验室正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一旦这些难题得到了解决,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适应症可以大大扩展;肿瘤的治疗也会出现一个新的纪元。

7.3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并且得到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治愈恶性血液病和实体瘤等疾病的可靠选择,成为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的成功范例。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经动员的外周血中CD细胞数量是骨髓中的2倍,因此目前用的细胞因子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已取代了最初采用的骨髓来源干细胞的移植。这不仅因为从外周血收集细胞比骨髓中收集更容易,痛苦小、无需麻醉,不需

留院便能采集到更好的细胞,而且外周血于细胞移植具有重建造血功能快、免疫功能恢复早、存活率更高、并发症轻等骨髓干细胞移植所不具备的几个显著优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功能的全面重建主要包括2个方面,即骨髓细胞数量和细胞功能的恢复及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功能的完善,后者主要指免疫功能。外周血干细胞更容易归巢可能是外周血移植时造血和免疫重建比骨髓移植快的原因之一。脐带血因其免疫抗原性较弱的特点,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自骨髓来源和外周血来源后,第3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来源。而每份脐血的含量仅在lxlO7左右,因此目前一般只用于儿童。有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支持,临床医生就可以使用超大剂量的放疗、化疗,最大限度地清除患者体内的癌细胞,然后植人造血干细胞重建被破坏的造血和免疫系统。随着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发展,为其他器官的移植奠定基础,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支持治疗的另一个方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可在受者体内诱导形成供者一受者嵌合体,使受者产生对供者特异的、终生的耐受。这样,再进行组织或器官移植,就可以降低免疫排斥发生的强度.从而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通报20()6年第41卷第2期此外,通过对自体造血干细胞进行遗传修饰后,使其缺陷基因的功能得到补充,也可以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p地中海贫血等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和某些先天遗传性疾病或代谢系统疾病的移植治疗,而且绕过了免疫排斥的问题。通过基因修饰,还可以赋予干细胞及其子代细胞新的特性,如转入多药耐药基因MDR可使其抵抗化疗带来的清髓效应;导入某种基因使其可抵抗HW的感染等。

7.4 造血干细胞与白血病干细胞

近年来,随着癌症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理论的升温,以及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陆续分离到具有“自我更新”与“定向分化”能力的癌症干细胞,使得人们对癌症干细胞的起源,以及组织干细胞与癌症干细胞相互关系的研究日益深入。Dick 实验室通过将 AML 白血病患者的不同的细胞群移植入免疫缺陷的 SCID 小鼠模型,发现CD34+CD38- 细胞群能够在小鼠中引发 AML 白血病,而CD34+CD38+与 CD34- 细胞群则无法引发白血病,显示白血病干细胞可能存在于CD34+ CD38- 细胞群中[108]。之后,Dick 实验室又证明白血病干细胞起源于正常的造血干细胞,而不是造血前体细胞[109]。然而, Armstrong实验室利用

MLL-AF9 白血病小鼠模型,发现造血前体细胞可以经突变后转变成白血病干细胞[110]。目前的观点认为,白血病干细胞既可以由正常的造血干细胞经过基因突变丧失对其自我更新功能的负向调控而产生,也可能由正常的造血前体细胞或终端分化细胞经过基因突变重新获得了“自我更新”能力而得来(图 4)。

如果寻找到能够特异性杀伤癌症干细胞的药物或治疗手段,将极大地提高癌症治疗的效果。如前所述,癌症干细胞具备许多与正常组织干细胞相似的特性,因此人们担心在使用药物对癌症干细胞进行杀伤的同时,可能也会对正常的组织干细胞造成伤害。然而 Morrison 实验室的一项研究表明,白血病干细胞与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对药物会有不同的反应,能够实现在不损伤正常造血干细胞的前提下,对白血病干细胞实施有效地杀伤[44]。因此,鉴定不同组织来源的癌症干细胞与正常组织干细胞在代谢途径上差异,然后筛选或设计特异性药物杀伤癌症干细胞,将是今后癌症干细胞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8 挑战与展望

尽管造血干细胞已经成功地运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但是目前造血干细胞的研究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与胚胎干细胞以及其他种类的组织干细胞(如神经干细胞)不同,造血干细胞目前尚无法实现在体外的长期培养。在体外培养状态下,造血干细胞更倾向于分化而非自我更新。目前脐带造血干细胞移植很少用于成人白血病的治疗,其主要原因就是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数量太少,无法满足成人治疗所需。因此,研究细胞内因子与微环境信号对维持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的作用机制,对于最终实现造血干细胞在体外的长期培养与扩增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近年来 i PS 技术的建立与发展解决了长期困扰干细胞治疗领域中的免疫排斥问题。可以首先利用患者自身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建立自身的 i PS,然后在体外将 i PS 定向分化成所需要的细胞,最后植回患者体内,用于疾病的治疗。尽管有报道显示,特定的转录因子,如 Hoxb-4 与 Cdx-4 可以使胚胎干细胞向造血细胞方向分化[113,114],然而将胚胎干细胞或i PS细胞在体外分化成造血干细胞的技术目前依然面临许多难题。寻找与鉴定在胚胎早期控制造血干细胞发生发育的关键因子以及关键的信号通路,将有助于最终实现在体外定向诱导

胚胎干细胞或 i PS 细胞向造血干细胞的有效分化。

第三,研究在各种病理状态( 白血病、贫血、衰老、代谢异常等)或应激状态(如炎症 / 感染、组织损伤等) 下造血干细胞功能的变化、造血与免疫系统中终端分化细胞对造血干细胞与前体细胞的可能的反馈调节作用,以及造血免疫系统外的其他组织与器官对造血干细胞功能可能的调节作用,也是今后造血干细胞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最后,造血干细胞的功能研究强烈依赖于体内实验,因而需要借助转基因和基因敲除 / 敲入等动物模型。因此,今后对造血干细胞功能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还将依赖于更多新型动物模型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对人造血干细胞进行系统地研究,最终运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HSC具有可塑性,故可用于探索定向诱导分化的条件、调控机理以及用来代替病变或者功能失调的器官[18]。

9 结语

近年来,随着造血干细胞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曾被称为“不治之症”的顽疾逐渐被攻克,尽管该领域还存在着大量问题,如移植适应证的确定、移植对受者长期生存质量的影响、造血生长因子动员干细胞后对供者的远近期影响、干细胞体外扩增回输体内后的安全问题等[21],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必将全面揭示造血干细胞的巨大潜力和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造血干细胞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研究进展 摘要:造血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在人体造血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表面标志以血干细胞在干细胞移植、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和前景。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又称多能干细胞,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细胞。也可以说它是一切血细胞的原始细胞,即由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增殖为不同的血细胞系,并进一步生成血细胞。人类造血干细胞首先出现于胚龄第2~ 3周的卵黄囊,在胚胎早期(第2~ 3月)迁至肝、脾,第5个月又从肝、脾迁至骨髓。在胚胎末期一直到出生后,骨髓成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来源。造血干细胞是干细胞中研究最早、最多、最深入的一种,近年来在造血干细胞的多个研究领域均取得了重要进展。 1 造血干细胞的发现 造血干细胞的发现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放射医学的研究, Jacobson 等[1-3]发现小鼠与豚鼠的脾脏与骨髓中存在有一类细胞,即造血干细胞,能够重建经致死剂量射线照射过的小鼠与豚鼠的造血系统。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与流式细胞分选技术的出现,人们利用多种针对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组合,分离到相对较纯的小鼠与人骨髓与胚胎组织中的造血干细胞与造血前体细胞群(hematopoietic progenitorcell)。其中,美国斯坦福大学 Weissman 实验室在分离与鉴定小鼠与人的造干细胞方面所做的工作最为杰出[4-9]。长期以来,对于造血干细胞是由多种不同的、可以分化成不同种类成熟细胞所组成,还是由一类可以分化成所有造血系统成熟细胞所组成,人们存有争论。直到 1996 年,Osawa 等[10]通过单个细胞移植的方法,验证了一个造血干细胞就可以重建机体整个的造血系统,才结束了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论。 2 对小鼠造血干细胞的早期发生的研究 造血干细胞的发生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小鼠造血干细胞的早期发生研究得相对较多。小鼠胚胎在完成原肠运动(gastrulation)后不久,一群中胚层的细胞

2020届高三生物3-4月模拟试题汇编专题04 细胞的生命历程(解析版)

专题04 细胞的生命历程 1.(2020·福建省莆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某高等雄性动物(2n=6、XY型)的基因型为AaBb,下图表示其体内某细胞分裂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有6条染色体 B.该细胞中染色体①、②分别为性染色体X、Y 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基因型为aBX、aBX A、AbY、bY 【答案】D 【解析】该细胞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应该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题干表示,该动物为雄性,其体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X和Y虽然属于同源染色体,但形态和大小并不相同,所以可以判定中间的一对染色体为性染色体,①、②的形态相同,应该为常染色体,B错误;由于在图示中其中一个A基因发生了易位,因此存在染色体变异,但基因型依然为AAaaBBbb,所以细胞并没有发生基因突变,C 错误;图中已经显示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情况,该细胞后续可以产生的配子种类已定,为aBX、aBX A、AbY、bY,D正确;故选D。 2.(2020·广东省广州市育才中学高三零模)如图表示雌兔卵巢中某种细胞分裂时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过程细胞中一定有氢键断裂 B.B→C过程细胞中一定有交叉互换 C.C→D过程一定与纺锤体有关

D.D→E细胞中X染色体只有1条或2条 【答案】A 【解析】A→B段表示DNA复制,所以细胞中一定有氢键断裂,A正确;B→C过程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不会发生交叉互换,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B错误;CD段形成的基因是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与纺锤体无关,C错误;DE段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X染色体有4条,D错误。故选A。 3.(2020·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俗称“血癌”,原因是比较早期的造血干细胞演变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更新能力变得非常强的“白血病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白血病细胞”中的信使RNA与正常造血干细胞的完全不同 B.“白血病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的原因是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多 C.“白血病细胞”凋亡受阻的主要原因是该细胞的凋亡基因不能复制 D.造血干细胞演变为“白血病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答案】D 【解析】不同细胞中遗传物质是选择性表达的,因此“白血病细胞”中的信使RNA与正常造血干细胞中的mRNA不完全相同,A错误;“白血病细胞”也就是癌细胞,而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的原因是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B错误;癌细胞凋亡受阻,很可能是凋亡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而不是凋亡基因不能复制,C错误。造血干细胞演变为“白血病细胞”的过程中,表现异常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发生了突变,D正确。 故选D。 4.(2020·广西桂林市高三二模)生物会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活 细胞也一样。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会影响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 B.细胞凋亡的过程中,有的基因活动加强,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 C.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存在较大差异 D.细胞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蛋白质的种类可能增加 【答案】C 【解析】DNA分子的复制、转录时都需要DNA分子解旋后作为模板,故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会影响解旋而影响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A正确;细胞凋亡过程中,与细胞凋亡相关的酶会增加,控制其合成的基因活动也会增强,细胞凋亡是对机体稳定有利的过程,B正确;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较为相似,都有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

干细胞研究发展历程.

1950:将骨髓细胞移植到遭受致死剂量辐射的动物,发现能够挽救生命,重建骨髓造血免疫系统 1960:真正认识和了解人和哺乳动物干细胞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1:Till 和Mc Culloch 提出多能干细胞概念 1967:多纳尔–托马斯完成第一例骨髓移植,后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1980: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 1981:Evans等首次成功建立小鼠胚胎干细胞系 1981: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的分离和培养首先在小鼠中获得成功 1988:美国科学家James Thomson分离出人类胚胎干细胞 1998:美国两个科研小组分别报告从胚胎和生殖脊成功建立人类胚胎干细胞系,使人类胚胎干细胞能在体外生长和增殖 同年,美国科学家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报告:小鼠肌肉组织的成体干细胞可以“横向分化为血液细胞”。此后,世界各国科学家相继证实,包括人类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可塑性,从而掀起了全球成体干细胞研究高潮。干细胞研究进展被《科学》杂志评选为该年度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首。人类ES (hES)细胞建系获得成功,由此推动了干细胞研究的兴起。 2000: 日本把以干细胞工程为核心技术的再生医疗列为“千年世纪工程”之一,当年投资108亿日元;同年,全世界有1062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 成体干细胞移植使糖尿病大鼠恢复正常 神经干细胞能够进入脑组织并修复脑损伤 角膜干细胞有助于恢复视力 发现成人骨髓干细胞形成肝细胞 成人骨髓干细胞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转化为神经细胞 成人骨髓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大规模培养 证实成人骨髓干细胞可以形成多种类型组织

造血干细胞分化图

造血干/祖细胞增殖与分化谱系 多能干细胞(HPSC)G0——G0期HPSC G1 淋巴干细胞高增殖潜能细胞(Blast CFCs) 前前B前T 多向性祖细胞(CFU—GEMM) ———————————————————————前B 粒-巨噬细胞爆式集落BFU-E BFU-MK (CFU—GM)未成熟B CFU-E CFU-MK CFU-G CFU-M 成熟B成熟T 原始红细胞原始巨核细胞原始粒细胞原始单核细胞原始浆细胞 早幼红细胞幼稚巨核细胞早幼粒细胞幼稚单核细胞幼稚浆细胞 中幼红细胞成熟巨核细胞 单核细胞浆细胞 中性中幼嗜酸性中嗜碱性中晚幼红细胞 粒细胞幼粒细胞幼粒细胞 成熟红细胞 中性晚幼嗜酸性晚嗜碱性晚 粒细胞幼粒细胞幼粒细胞 中性成熟嗜酸性成嗜碱性成 粒细胞熟粒细胞熟粒细胞

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综合征 高铁血红蛋白症硫化血红蛋白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急性微分化性白血病(M0)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性(M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性(M2a)M2b

(M2b)急性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a) M3b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a M4b M4c M4EO)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a)M5b 红白血病(M6)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T-细胞型:(Ⅰ、Ⅱ、Ⅲ型) B-细胞型:前前B 、前B 、Common 型、B-ALL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 浆细胞白血病 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嗜碱粒细胞白血病 多毛细胞白血病(HCL)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

2020年捐献造血干细胞知识竞赛题

2020年捐献造血干细胞知识竞赛题 1、()规定红十字会履行职责之一是:参与输血献血工作,推动无偿献血;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开展无偿献血的宣传发动工作,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开展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供者动员、宣传、组织和供髓者资料数据的储存、检索工作; □中国红十字会章程 □中国红十字会法 2、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亦称“中华骨髓库”,英文缩写CMDP。其前身是()经卫生部批准建立的“中国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供者资料检索库”。2001年,中国红十字会重新启动了建设资料库的工作。同年12月,中央编办批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成立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和规范开展志愿捐献者的宣传、组织、动员,志愿者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为患者检索配型相合的志愿者,为临床移植治疗提供相关服务等。 □1996年 □1992年

3、(),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重新启动中华骨髓库扩容工作。彭会长主持召开了有20多个部、委、办参加的重新启动中华骨髓库扩容工作会议。同年中央编办批准成立了中华骨髓库管理中心。中华骨髓库电脑网络系统初步建立。采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的数据开始入库。 □2001年4月23日 □2000年5月8日 4、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能是按照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关于加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及分库建设的通知》要求,按照(),建设和管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开展志愿捐献者的宣传、组织、动员,境内、外检索查询和采集造血干细胞相关服务等。 □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机构名称、统一工作程序、统一检测标准、统一资料管理; □统一领导、统一名称、统一收费、统一标准、统一管理; 5、中华骨髓库专家委员会由()的15名HLA领域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解放军医学院 《血液系统》 论文题目: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学员姓名: 学号: 研究专业: 2016年月日

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何艳 ZS15078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造血干细胞是最早发现,研究最多和最先用于治疗疾病的成体干细胞。血干细胞移植是从6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医疗技术,由于最初是通过抽取供体骨髓而获得造血干细胞,所以又称为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通过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清除受者体内的肿瘤或异常细胞,再将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者,使受者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目前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实体瘤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包括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由于骨髓为造血器官,早期进行的均为骨髓移植。近10年来,由于科学的进步,人们已可通过一些药物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取造血干细胞,称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一般来说,人体有三个部位生产和存储造血干细胞,大部分在骨髓里,所以叫骨髓造血干细胞。还有一部分在外周血液中,也就是在血管里面有少量的造血干细胞。第三就是在脐带里有大量丰富的造血干细胞。一般根据患者的疾病种类、疾病状态及预后、HLA配型结果及供者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来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目前异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绝大多数为配型相同的同胞间、半相合父母与子女间、不全相合同胞间的移植,而随着全世界及我国骨髓库的增加,非血缘供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不同移植类型各自优劣不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优点在于不受供者的限制,移植后不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严重并发症较少,费用较低,缺点是复发率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疾病,植入的供者细胞有持久的抗肿瘤作用,复发率低,但严重并发症多,费用相对较高。近年来,全球每年的骨髓移植病例已超过1万例。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已进入有序健康深入发展的状态,21世纪中国将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需求大。 骨髓移植技术使众多白细胞患者得到救治,使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提高到50%-70%。为发展此项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美国医学家托马斯因而获得了1990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1976年托马斯报道100例晚期白血病病人经HLA相合同胞的骨髓移植后,13例奇迹般长期生存。从此全世界应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严重血液病,严重血液功能缺陷病,急性放射病,部分恶性肿瘤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开创临床治疗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的新纪元。目前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数一直占我国的半数以上,长期存活率已达75%,居国际先进水平以达到75%以上。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多种血液病、实体瘤、免疫缺陷病和重度急性放射病,这已被很多人所熟悉。然而科学家们在对造血干细胞的研究中还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并发现许多新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造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目的应用超大剂量的放、化疗,以最大限度清除病人体内的肿瘤细胞或骨髓中的异常细 胞群以及抑制或摧毁宿主免疫系统(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而言),然后移植正常的造血干细胞,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而使病人康复。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症有哪些 1、恶性血液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2、造血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纤维化等。 非恶性血液病 1、先天性及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尤其存在危及生命的不可逆的骨髓衰竭或对免疫抑 制治疗无效的再障。 2、遗传性红细胞疾病, 3、遗传性免疫缺陷, 4、遗传性代谢性疾病。 NMDP推荐的恶性血液病URD-HSCT适应症和移植时机具体如下: 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 ①高危AML:继发性AML(如既往有MDS病史),治疗相关性白血病,诱导治疗失败; ②细胞遗传学高危患者CR1;③CR2或CR3。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①高危ALL; ②细胞遗传学高危患者(如Ph染色体阳性, 11q23), ③初诊时高白(>30 C 50×109/L), ④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或睾丸白血病, ⑤初始诱导治疗4周未获CR, ⑥诱导治疗失败,⑦CR2或CR3。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IPSS中危-1 (INT-1),中危-2(INT-2)或IPSS 高积分并包括以下任一条: ①骨髓原始细胞>5% ②除了细胞遗传学预后良好患者[包括5q- 获核型正常] ③>1系细胞减少。 4、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 ①伊马替尼治疗后3月无血液学或次要细胞遗传学反应, ②伊马替尼治疗后6到12月无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 ③疾病进展(加速期或急变期)。 5、淋巴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 (一)基本的技术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以正常造血干细胞替代病人的 病理干细胞。具体方法分以下几种情况: 1、对于恶性血液疾病的病人应先进行化(放)疗诱导治疗,使病情缓解,再给予超剂量化(放)疗,尽可能杀灭病人体内所有的肿瘤细胞并抑制其免疫功能,为植入干细胞留置空间,然后通过静脉输注将正常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给病人。 2、对于造血功能衰竭或异常以及先天遗传性疾病者可直接应用免疫抑制剂摧毁其体内原

干细胞研究进展综述

干细胞研究进展(综述)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stem cells(LR) 【摘要】:干细胞是人体及其各种组织细胞的最初来源,具有高度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干细胞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最具有发展前景和后劲的前沿技术,其已成为世界高新技术的新亮点,势将导致一场医学和生物学革命。干细胞研究正在向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交叉渗透,干细胞技术也从一种实验室概念逐渐转变成能够看得见的现实。干细胞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成为生命科学中的热点。本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干细胞的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干细胞因子帕金森病神经干细胞糖尿病 ABSTRACT:Stem cells are the body and cells of various tissues of origin, has high self replication, high proliferation and multilineage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Stem cell technology is the field of biotechnology has the most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potential of cutting-edge technology, it has become a new bright spot in the world of high-tech, will lead to a revolution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The research of stem cell is to modern life science and medical fields intersection, stem cell technology from a laboratory concept gradually transformed to be able to see the reality. Stem cell research as a new discipline has become the hotspot of life science. 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on stem cell research summarizes. Keywords:Stem cell factor Parkinson disease Neural stem cells Diabetes mellitus 干细胞技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能再造一种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由此人们可以用自身或他人的干细胞和干细胞衍生组织、器官替代病变或衰老的组织、器官,并可以广泛涉及用于治疗传统医学方法难以医治的多种顽症。 干细胞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干细胞生物学研究与应用几乎涉及所有的生命科学和生物 医学领域。 一、目前干细胞的主要研究热点

2.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版)

附件2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临床应用 质量控制指标 (2017年版)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证符合率 定义: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适应证选择正确得例数占同期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总例数得比例。 计算公式: =×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时,严格掌握适应证得程度,就是反映医疗机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医疗质量得重要过程性指标之一。 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率 定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00天内,实现造血重建(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0、5×109/L与血小板>20×109/L)得患者例次数占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例次数得比例。 计算公式:

=×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水平得重要指标之一。 三、重度(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 定义: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就是指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00天内,由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而引起得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疹、腹泻与黄疸,就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得主要并发症与主要死亡原因。重度(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就是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重度(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例次数占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例次数得比例。 计算公式: =×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对不同移植方式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aGVHD预防水平,就是反映医疗机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医疗质量得重要过程性指标之一。 四、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

定义: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就是指造血干细胞移植术100天后,由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而引起得慢性免疫性疾病。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就是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例次数占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例次数得比例。 计算公式: =×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cGVHD预防水平,就是反映医疗机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医疗质量得重要过程性指标之一。 五、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死亡率 定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00天内非复发死亡患者数占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数得比例。 计算公式: =×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得综合管理水平,就是反映医疗机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医疗质量

(推荐)简述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简述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原始的未分化细胞,是形成哺乳类各组织器官的原始的多潜能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干细胞在形态上具有共性,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体积小,核相对较大,细胞核多为常染色质,并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根据它所处的发育阶段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高,是全能干细胞,而成体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低,是多能干细胞或单能干细胞。干细胞的发育受多种内在机制和微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人类胚胎干细胞已可成功地在体外培养。 干细胞的形态特征: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复制的能力,能够产生高度分化的功能细胞。 1 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当受精卵分裂发育成囊胚时,内层细胞团的 细胞即为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可以自我更新并具有分化为体内所有组织的能力。进一步说,胚胎干细胞是一种高度未分化细胞。它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出成体动物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包括生殖细胞。 2 成体干细胞:成年动物的许多组织和器官,比如表皮和造血系统,具 有修复和再生的能力。成体干细胞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特定条件下,成体干细胞或者产生新的干细胞,或者按一定的程序分化,形成新的功能细胞,从而使组织和器官保持生长和衰退的动态平衡。 3 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是体内各种血细胞的唯一来源,它主要存在 于骨髓、外周血、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先天性遗传疾病以及多发性和转移性恶性肿瘤疾病的最有效方法。 4 神经干细胞:理论上讲,任何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可归结为神经 干细胞功能的紊乱。脑和脊髓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使之在干细胞移植到中枢神经系统后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除此之外,神经干细胞的功能还可延伸到药物检测方面,对判断药物有效性、毒性有一定的作用。 5 肌肉干细胞:可发育分化为成肌细胞,可互相融合成为多核的肌纤维,形成骨骼肌最基本的结构。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感染的诊治进展

四综述四 D O I :10.3760/c m a .j .i s s n .1673-436X.2014.02.012作者单位: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 通信作者,郭述良,E m a i l :G U O S L 999@s i n a .c o m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感染的诊治进展 彭印印 郭述良 ?摘要? 自19世纪60年代末期第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以来,造血干细胞移植为血液系统疾病二实体肿瘤二遗传和代谢性疾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三但移植后感染性并发症很常见,尤其肺部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三本文即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感染的诊治特点作一综述三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肺部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d i a g n o s i sa n dt r e a t m e n to f p u l m o n a r y i n f e c t i o n sa f t e r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s t e m 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P e n g Y i n y i n ,G u oS h u l i a n g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M e d i c i n e ,t h eF i r s tH o s p i t a l a f f i l i a t e d t oC h o n g q i n g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C h o n g q i n g 400016,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G u o S h u l i a n g , E m a i l :G U O S L 999@s i n a .c o m ?A b s t r a c t ? S i n c et h ef i r s t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s t e m 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H S C T )s u c c e e d e di n1960s ,H S C Th a s o f f e r e da t h e r a p e u t i c o p t i o n f o r h i g h - r i s km a l i g n a n t h a e m a t o p o i e t i cd i s o r d e r s ,s o l i d t u m o r ,a n d g e n e t i cm e t a b o l i cd i s e a s e .H o w e v e r ,i n f e c t i o u s c o m p l i c a t i o na f t e r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i s c o mm o n ,e s p e c i a l l y t h em o r b i d i t y a n dm o r t a l i t y o f p u l m o n a r y i n f e c t i o na r eh i g h e r .T h i s a r t i c l e r e v i e w s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c u r r e n t d i a g n o s t i c a n d t h e r a p e u t i c a d v a n c e m e n t o f p u l m o n a r y i n f e c t i o n s a f t e rH S C T.?K e y w o r d s ? 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s t e m c e l l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P u l m o n a r y i n f e c t i o n s ;G r a f t -v e r s u s - h o s t d i s e a s e 造血干细胞移植(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s t e m 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H S C T )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血液系统疾病二实体肿瘤二遗传和代谢性疾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三H S C T 前需接受大剂量放化疗导致重度骨髓抑制,造血干细胞植入后其免疫功能重建需12个月左右[1] ,H S C T 后, 为预防和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 r a f t -v e r s u s -h o s t d i s e a s e ,G V H D )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G V H D 本身均可导致免疫缺陷,故而细菌二真菌二病毒等感染率增高三而肺部感染依然是H S C T 后感染相关最主要的死 亡原因[2] 三本文即对H S C T 后肺部感染的特点及治疗进行综述三 1 H S C T 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已报道的H S C T 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为预防和治疗G V H D 使用免疫抑制剂二G V H D 二 其他部位的感染二H L A 不相合二男性二清髓性预处理二移植后的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 2-3 ]三但也有报道称非亲缘全相合的H S C T 相比于亲缘全相合的 H S C T 并没有更高的感染风险[4] 三 2 H S C T 后肺部感染的微生物谱及大致时限 早在1996年,S o u b a n i 等就总结了H S C T 后肺部感染的微生物谱及大致时限三H S C T 后的第1个月,即粒细胞减少阶段,以细菌(主要是来源于胃肠和口腔黏膜的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感染为主,也可见到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三移植后100d 内, 巨细胞病毒(C y t o m e g a l o v i r u s ,C MV )多聚集于此阶段三H S C T 后100d 之后,主要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 a r i c e l l a -z o s t e r v i r u s ,V Z V )二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革兰阳性病原体为主)等感染三 3 H S C T 后各种病原体的肺部感染 3.1 细菌性肺部感染 细菌性肺部感染可发生于 H S C T 后任何时间,常发生于粒细胞缺乏期三移植100d 内肺部感染以医院获得性肺炎为主, 主要病原体为革兰阴性菌,如铜绿假单胞菌二大肠杆菌二肺炎克雷伯菌二嗜麦芽寡氧单胞菌二军团菌二鲁氏不动杆菌二阴沟肠杆菌等三100d 后以社区获得性肺炎为主,主要为肺炎链球菌感染三 细菌性肺炎患者多有发热症状,但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缺乏,其呼吸道症状及体征可不明显三胸片上炎性渗出性病变可缺如或不易发现三对于胸 四 131四国际呼吸杂志2014年1月第34卷第2期 I n t JR e s p i r ,J a n u a r y 2 014,V o l .34,N o .2

学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体会

关于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学习的汇报 尊敬的院领导及各位同事: 本人非常荣幸在主任和院领导的支持和安排下,于今年2月底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为期半年的临床进修学习,主要学习内容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学习过程中,收获颇丰,在临床业务、治疗理念、科研合作和思维开拓方面有了一次极大的提升,所思所感向领导汇报如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包括实验室诊断中心及临床中心,其中临床中心共有13个病区,包括移植仓内病区4个,移植后病区5个,化疗病区4个,共有床位372张。实验室诊断包括中心形态室、分子和生物学实验室、细胞遗传学实验室和移植免疫学实验室。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每年移植病例接近900例,超过美国最大的癌症中心MD.Anderson(年均400例),骨髓移植诞生地美国Fred.Hutchison癌症中心(年均350例)等欧美著名骨髓移植中心。一直以来造血干细胞移植都仅限于HLA基因相合的同胞(兄弟姐妹)之间进行,我国以“独生子女家庭”为社会主体的现状使同胞相合供者日渐匮乏;中华骨髓库等非血缘供者库捐献成功率仅11%。因此,供者来源缺乏是HSCT领域长期未解决的重大难题。而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提出的为解决供体缺乏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北京方案”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 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风险大,移植过程中及移植后1年内并发症多,在半年的学习和临床工作中,发现北大人民医院之所以能创新

性提出“北京方案”,并保证高移植存活率,与其严谨的工作精神、完备的临床管理制度、科研思维的培养密不可分。 一、极其严谨的工匠精神 “移植无小事”,这是常挂在北大人民医院血血研所的各位老师口中的一句话。临床工作中,患者的每一项异常结果都会得到最及时的处理,每一个不适主诉都会得到极大的重视。刚开始进修学习时,我还颇不以为然,觉得上级医生过于紧张,稍有病重患者就会“鸡飞狗跳”,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发现临床工作中细节的处理正是移植高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1.科室管理层的严格要求:血研所每周三上午实行所长查房制度,参加人员包括本院移植病区的医生、研究所、进修生及实验诊断中心的老师。形式是先在示教室进行幻灯汇报,本院医生发言讨论(类似病例讨论的形式),然后所长去床边看病人,半天时间的查房病人数5~8例左右。黄晓军所长是前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每天早上7点都会准时到达办公室。他对各级医师要求非常严格,查房时,他的问题常令上级医生们冷汗连连:为什么这个病人现在才提出讨论?偏离治疗规范的原因何在?你对得起病人千里迢迢来诊吗?扪心自问,如果这个患者由其他医生管理,会比你更好吗?现在已经讨论了下一步方案,你能保证患者顺利出院吗?有些问题初听不免苛刻,但无形的压力也令所有医生绝不敢对患者掉以轻心,对自己的每一个治疗决策都要周详考虑。 2.上级医生身为表率,极其敬业:带组医生可能是刚晋升不久的

造血干细胞进展综述

干细胞生物学 成体干细胞研究进展综述 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 201213010141 丁鲁冰摘要成体干细胞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的各种组织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已证实骨髓、神经、肌肉、脂肪等多种组织中的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打破胚层界限,横向分化为无关组织的成熟细胞。成体干细胞具有可塑性,它及其衍生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移植治疗可能成为各种退行性疾病、肿瘤、免疫异常症等疾病治疗以及创伤修复、组织器官功能重建的理想措施。 关键词成体干细胞;可塑性;疾病治疗 Abstract Adult stem cells exist in various tissues of human and mammal, which have the potential of self-renewal and differentiation. The stem cells in bone marrow, nerve, muscle, fat and other tissu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differentiate, and can break the germ layer boundaries, and differentiate into mature cells. The adult stem cells are plastic, and the cell, tissue or organ transplantation therapy may be the ideal treat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diseases, tumor, immune disorders and other diseases. Keywords Adult stem cell ;plasticity; disease treatment

干细胞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干细胞研究的历史、进展与未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4级胡文宝 干细胞是尚未分化发育的,能生成各种器官组织的全能细胞。它是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即这些细胞可以通过细胞维持自身细胞群大小,同时又可以进一步分化成为各种不同的组织细胞,从而构成机体各种复杂的组织和器官。干细胞可以来自胚胎、胎儿或成体。根据其来源不同,干细胞可分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构成动物发育的基础,即由单个受精卵发育成为具有各种组织器官的个体,成体干细胞的进一步分化则是成年动物体内组织和器官修复再生的基础。 干细胞研究的历史: 1959年,美国首次报道了通过体外受精(IVF)动物。 60年代,几个近亲种系的小鼠睾丸畸胎瘤的研究表明其来源于胚胎生殖细胞(embryonic germ cells, EG细胞),此工作确立了胚胎癌细胞(embryonic carcinoma cells, EC细胞)是一种干细胞。 1968年,Edwards 和Bavister 在体外获得了第一个人卵子。 70年代,EC细胞注入小鼠胚泡产生杂合小鼠。培养的SC细胞作为胚胎发育的模型,虽然其染色体的数目属于异常。 1978年,第一个试管婴儿,Louise Brown 在英国诞生。 1981年,Evan, Kaufman 和Martin从小鼠胚泡内细胞群分离出小鼠ES细胞。他们建立了小鼠ES细胞体外培养条件。由这些细胞产生的细胞系有正常的二倍型,像原生殖细胞一样产生三个胚层的衍生物。将ES细胞注入上鼠,能诱导形成畸胎瘤。 1984—1988年,Anderews 等人从人睾丸畸胎瘤细胞系Tera-2中产生出多能的、可鉴定的(克隆化的)细胞,称之为胚胎癌细胞(embryonic carcinoma cells, EC细胞)。克隆的人EC细胞在视黄酸的作用下分化形成神经元样细胞和其他类型的细胞。 1989年,Pera 等分离了一个人EC细胞系,此细胞系能产生出三个胚层的组织。这些细胞是非整倍体的(比正常细胞染色体多或少),他们在体外的分化潜能是有限的。 1994年,通过体外授精和病人捐献的人胚泡处于2-原核期。胚泡内细胞群在培养中得以保存其周边有滋养层细胞聚集,ES样细胞位于中央。 1998年,Thomoson等从治疗不育症的夫妇捐献的正常人胚泡中分离得到内细胞群。细胞经培养可多次传代,保持正常核型,具有高水平的端粒酶活性,表达人ES细胞而灵长类ES细胞的特征。当将几种非克隆化细胞系的细胞注入免疫缺陷小鼠内后可形成畸胎瘤。畸胎瘤含有来源于原始胚层的多种细胞类型,这证明了人ES细胞的多能性。 2000年,由Pera、 Trounson 和 Bongso 领导的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科学家从治疗不育症的夫妇捐赠的胚泡内细胞群中分离得到人ES细胞,这些细胞体外增殖,保持正常的核型,自发分化形成来源于三个胚层的体细胞系。将其注入免疫缺陷小鼠错开内产生畸胎瘤。 2003,建立了人类皮肤细胞与兔子卵细胞种间融合的方法,为人胚胎干细胞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2004年,Massachusetts Advanced Cell Technology 报道克隆小鼠的干细胞可以通过形成细小血管的心肌细胞修复心衰小鼠的心肌损伤。这种克隆细胞比来源于骨髓的成体干细胞修复作用更快、更有效,可以取代40%的瘢痕组织和恢复心肌功能。这是首次显示克隆干细胞在活体动物体内修复受损组织。 干细胞研究的进展: 1.干细胞的来源 胚胎干细胞主要来源于胚胎组织,而用于治疗的应该是人的胚胎干胚胎干细胞,由于人

造血干细胞移植医院基本标准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管理规范 为规范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以下简称造血干细胞)的采集。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医疗机构应当保证造血干细胞来源合法。 (一)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血液内科专业诊疗科目。 (二)三级甲等医院或者血液专科医院。 (三)采集条件 1、采集室:有20m2以上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区;有相应的造血干细胞采集设备,采集床/椅等。 2、有动员剂注射室。 3、能为捐献者提供常规体检服务。 4、应急处理区:有相应的抢救设备,能够进行急症处理。 5、有资料保存与传输设备。 6、临床实验室有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能够进行有核细胞计数。有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措施,相关检验项目参加卫生部指定的室间质量评价机构的室间质量评价并合格。

(四)有2名以上符合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人员要求的执业医师,并有满足工作需要的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 2、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有3年以上血液内科工作经验和造血干细胞采集经验。 负责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的医师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有5年以上血液内科工作经验和造血干细胞采集经验。 (二)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能够胜任造血干细胞采集相关工作,能熟练掌握血细胞分离机的操作、相关仪器设备使用和电脑操作。 三、技术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 (二)采集部位:浅静脉,必要时深静脉。 (三)外周血动员剂用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μg/kg/日,4—6天。 (四)采集方式:细胞分离机采集。 (五)采集量:造血干细胞悬液50—200ml/人/次,采集次数不超过2次,每次循环处理血量不多于15000ml。当

造血干细胞移植基础知识

1、什么是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 人体大部分骨头的中央部门有骨腔,骨腔内所含的物质即骨髓.骨髓中有一种能起着造血功能的细胞就叫造血干细胞.人血中的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粒细胞等,都是由它经过多次分化发育而成的. 2、什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他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人体内,平时所说的”骨髓移植”实际上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3、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治疗哪些疾病? 利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疾病很多.可治疗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某些恶性实体瘤等,以及非肿瘤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免疫缺陷病,急性放射病,地中海贫血等.目前,对造血干细胞的研究又有一些新突破,如对重症天疱疮严重并发症(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以及生症肌无力等疾病的患者治疗. 4、什么是HLA,它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是什么? HLA即人类白细胞抗原,存在于人体的各种有核细胞表面.它是人体生物学”身份证”,由父母遗传,能识别”自己”和非已”,从而保持个体完整性.因而HLA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败中起着重要作用,造血干细胞移植要求捐献者和接受移植者HLA配型. 5、兄弟姐妹的HLA相合率是多少?非血缘关系的捐献者中与患者的HLA相合率是多少? 同卵(同基因)双生兄弟姐妹为100%,非同卵(异基因)双生或亲生兄弟姐妹是1/4. 人类非血缘关系的HLA型别中,相合几率是四百分之一到万分之一,在较为罕见的HLA型别中,相合几率只有几十万分之一.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性,高相合率人群减少,今后移植主要在非血缘关系供者中寻找相合者. 6、为什么要建立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我国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有数百万人,仅白血病患者每年就新增4万人以上,要成功地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捐献者与患者之间的HLA型别要相合.如果不合,移植后就会产生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必须建立中国人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并且是参加的志愿者越多,库容量越大,患者找到相合捐献者的机会就越多,”生机”就越大. 7、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是什么机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