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集团管控思路探讨(管控与BI)

集团管控思路探讨(管控与BI)

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

中国外资2013年1月下 总第281期 浅析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 王紫燕 一、前言 现今,文化传媒集团正在改革的发展时期,不仅是集团本身经营的机制、体制全面的进入改革时期,而且还要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文化传媒集团不管是在经营上还是管理上都面临着很大的改革,集团管理控制模式属于文化传媒集团改革中相对重要的环节。本文就这一环境下对文化传媒集团如何选择管理控制模式选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推动集团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 二、集团管理控制模式的选择 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按总部的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划分成“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三种管控模式。 (一)管控模式选择的依据 1、与集团发展目标互相符合。集团选择管理控制模式时要思考的原因以及前提条件是集团的整体发展目标,集团选择的管理控制体系不仅要与集团全面发展的目标互相符合,还要确保能够促进集团在发展中全面落实执行管理控制模式。 2、与集团的实际情况互相符合。集团在管理控制模式的选择上没有最好或者最坏的说法,仅仅是分析选择的管理模式是否能够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互相符合,要想能够合理的对管理控制模式进行选择,则要重视以集团的实际发展为根本并且将集团的发展作为中心。 3、与集团各个发展过程互相符合。在集团发展初期,业务以及资源都比较少,分别从企业的市场地位以及实际能力出发,选择符合集团发展初期的管理控制模式;在集团市场经营情况快速进步时,则要摒弃之前的管理控制模式,根据集团的发挥情况选择新的管理控制模式。 4、与集团发展定位互相符合。集团发展的定位是指,供给集团整体的发展一些附加利用的信息,使集团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效益。其实是指集团对交易协调以及资源配置所实施的调控手段,集团总部发展定位的重点是管理控制能力,主要有:经营管理、控制风险、整合资源、管理战略以及支持协同等方面。 (二)从集权到分权的三大财务管控模式 不同的母子公司管控模式决定了不同的财务管控方式。但不论采取何种管控模式,集团对财务的管理与控制都是其最为核心的内容。母子公司财务管控模式是明确集团各财务层级的财务权限、责任和利益的制度,其核心问题是如何配置集团各个层级的财务管控权限,其中又以分配母子公司之间的财权为主要内容。母子公司财务管控模式可分为三种类型:集权型、分权型、相融型。这三种类型的财务模式究竟哪一种更好,不能对此简单的做出结论,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它所采用的财务模式就会不同。 1、集团的分权主要是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只对子公司保留着重大项目的审核权以及决定权,把在日常发展中的管理以及决定财务的主要权利完全归属于子公司,子公司只需将一些决策结果提交母公司备案的管理体制。在集团的发展中,子公司属于相对独立的企业,集团对于子公司的财务以及生产经营方面的活动不进行干预。这种分权选择的优势是:首先能够将子公司发展过程中的创新能力以及积极性充分的调动,其次在财务活动进行决策阶段所花费的时间比较短,并且有着较强的针对性以及符合市场发展的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集团的工作效率。但这种做法存在着不足的地方:首先是集团无法协调子公司的财务总体目标,其次是子公司在进行调度资源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无法全面的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对于集团总部在全面实行战略目标时受到一定的阻碍。 2、集团的集权主要是在集团的总部将控制财务权、投资决策权、分配人事权、融资权以及制定工资权统一的集中,集团的子公司在此过程中处于操作以及实施的体系。通过集团总部集中管理资金,子公司在项目投资过程中需要资金时则由集团财务部门进行全部支付,而子公司在获得经营利润时也将资金统一的存放在集团的财务部门。这种管理控制模式选择的优势是:首先集团总部可以将资源进行完全的统一,通过比较合理的配置子公司的资源,促进集团整体的效益规模的发展;其次集团可以将子公司的生产经营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及控制;最后是可以将集团在代理以及管理方面上花费的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 但这种做法同样存在着不足的地方:首先,无法将子公司主要领导者发展的积极性进行充分的调动;其次,由于集团总部无法获取全新的投资信息造成子公司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 3、集团的相融型财务管控 极端的集权,集团财务管控机制必然僵化,子公司没有任何积极性;相反,极端的分权,必然导致子公司及其经营者在失控状态下过度追求经济利益,从而侵蚀集团整体利益。事实上,集团由于成员企业众多、组织结构层级大,不可能对所有下属子公司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比较现实的做法是母公司对一些重大的财务事项决策权实行集权管控,而把其它决策权下放给下属企业;对集团核心层企业实行相对集权的管控模式,对其它层的企业实行相对分权的管控模式。相融型财务管控较好地克服了集权制与分权制的缺陷,有利于综合集权制与分权制的优势,其关键在于如何恰当地把握集权与分权的度,在既不 能管的太死,又不能放的太开中间寻求平衡。 三、集团管理控制模式的实际设计执行 集团选择管理控制模式主要是从集团的控制以及管理两个 dio:10.3969/j.issn.1004-8146.2013.1.080 110

集团管控模式研究分析报告

东浩集团管控模式报告 一.集团管控模式介绍 1.1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企业集团这种现代经济组织的重要形式在欧美一些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中形成。随后这 种企业群体形式遍及世界,在经济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的扩 张越来越快,规模也越来越大。一些大集团、大企业借助其 巨额的资本实力、先进的技术力量、庞大的组织架构、一 流的治理水平以及多元的文化背景,差不多对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的阻碍。 为了加速从打算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改革进程,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在20世纪80年 代就开始组建企业集团,当时要紧是通过政府的干预形成 了一批依靠行政关系统一治理的企业集团的雏形。进入20 世纪90年代后,通过国有资本授权持股等方式,我国组建

了一批以产权、技术和产品等要素操纵为特征的、较为规范的企业集团。然而,由于受传统打算经济的阻碍,我国企业集团在组建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现象,如只注重规模的扩张而忽视总体效益的提高,过渡多元化导致企业核心业务逐渐削弱,在一些地点还存在相当严峻的政府行政干预和“拉郎配”行为,集团内部治理体制不规范而难以发挥整体组合功能等。 东浩集团也是在上海九十年代后期组建大集团的背景下,由上海市政府和外经贸委牵头组建的通过行政关系统一治理的企业集团。成立五年来,在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关系支持下,在集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集团营业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然而与此同时,集团也存在着国有集团公司所普遍存在的过度多元化而核心业务不突出、业务组合政府行为色彩较重等特点。随着对这些问题认识的加深,外经贸委提出了重视“资本运营和资产经营”的指导思想。“资产经营”,也就对现有的集团资产——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如何进行“经营”,那个地点包含了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管控方式、公司内部的治理方式等一系列问题。

关于成本管理战略的认识

关于成本管理战略的认识 一、成本及其本质 (一)成本本质的一般理解 在会计研究领域,成本是一个发展变化最大的概念之一。财务会计学认为成本是取得资产的代价,或是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支出。这一认识目前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管理会计学则认为,成本是实现一定目标未来要付出或承担的价值牺牲,甚至包括在决策过程中可能要放弃相应收益的代价。美国会计学会在《成本概念与标准》的报告中给出如下定义:成本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付出(或可能要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这一概念充分考虑了成本的内涵与外延,概括内容相当广泛,且十分抽象,因为它不仅仅局限在某个具体的成本计算对象上,而是扩展到企业生产经营目的上。它强调成本是在特定目标下将要付出的价值牺牲,并以此认识为基础,重整企业的成本规程,为企业的成本控制服务。同时,提醒我们在设计成本计算程序或为

成本管理提供服务时,必须紧紧围绕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目的来展开。 我们注意到,这一定义给出的成本本质内涵是“价值牺牲”,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笔者觉得这一说法过于抽象。价值是货币计量的结果和表现,此处的价值是货币计量什么事物的结果和表现呢?我们认为不管这一事物是什么,它才是成本的本质。我们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必须认清这一事物,才能使成本管理变得具体,其方法的运用才会可靠有效。 马克思指出:“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来表示是 W=c+v+m.如果我们从这个价值中减少剩余价值m,那么在商品中剩下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V 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商品价值的这个部分,即补偿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部分,只是补偿商品及资本家自身耗费用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成本价格”。这是我们一直信奉的关于成本本质内涵的经典论述。马克思从补偿角度论述了“资本耗费”这一成本范

集团管控篇之—集团的形成及运作特点

集团管控篇之—集团的形成及运作特点集团形成方式 企业建立之初多以单体公司形式运营,但随着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向集团化经营模式转变,通过建立集团打破企业发展瓶颈,再上一个新台阶。 对多家集团形成方式进行整理和总结,发现集团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内涵式发展形成集团。一家单体公司随着业务的增值,在组织上逐渐形成了多家分公司/事业部,而这些分公司/事业部可能分布在多个区域,在此阶段原来的单体公司作为“长兄”将变成了总部角色,承担总部职能,对分公司/事业部进行经营事项、财务、薪酬绩效等管理。随着公司的发展,原来的分公司/事业部将转变为子公司,“长兄”将逐步加强总部职能,从经营事项的管理上升到子公司经营计划管理,财务管理上升到投融资的管理,薪酬绩效管理上升到人力资源的管理,此时“长兄成父”集团化母子公司经营模型形成。 内涵式集团 2.外延式发展形成集团。外延式发展以投资型集团为代表,单体公司通过资本以合资或并购的方式获取对外部公司的控制权。随着合资或并购的公司增加,便从一家单体公司成为集团化公司。 外延式集团 3.在实际中,大多数企业以外延与内涵式相结合的方式发展,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寻求并购/合资的方式突破发展瓶颈,这也是企业形成集团的主要方式。 集团形成主要动因 集团化的根本动因是通过建立集团化公司,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协同效应、品牌效应、资本放大效应、结构效应等打破企业发展瓶颈。 从企业的发展需求来看,企业的集团化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竞争——专业化扩张。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通过产品竞争提高市场占有率将竞争对手挤出市场,这就要求企业具有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以获取价格优势,而低成本实现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规模化生产。规模化的实现就会出现多地域若干分厂/分公司/子公司,当分厂/分公司/子公司不断增加,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集团化公司。 2.产业链竞争——一体化扩张。企业一体化通常有以下几点考量:(1)强化上下游议价能力,做到极限化的利润;(2)业务延伸,增加利润,如某一业务利润空间可观,原来没有介入,现在条件允许,例如某高值医疗耗材物流平台,在“两票制”的政策推动下,业务延伸,将医院端业务作为重点业务;(3)打通产业链,获取定价权,建立竞争壁垒。

集团化管控模式设计方案(新)

集团化异地管控模式的选择 水晓丽 目录 一、集团公司管控模式比较 (一)财务管控型 (二)战略管控型 (三)运营管控型 二、集团现状分析 (一)现有业务介绍 (二)现有管控模式 (三)公司总体战略 三、案例分析:华润 四、集团管控模式选择 (一)影响管控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 (二)异地管控模式匹配模型 五、管控模式执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总部功能定位 (二)人力资源管控 (三)跨地域业务实行财务一体化管理(四)异地用工中的法律风险控制 六、结语

摘要:根据集团的“走出去战略”和集团中长期战略规划,集团的公司规模势必越来越大,异地子公司也越来越多,跨地区程度越来越高,未来还将开发国际业务,投资控股关系也越复杂,选择合适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将是集团扩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本文主要通过综合比较集团化企业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三种管控模式,从而分析建议集团今后集团化发展异地管控模式。 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注册资本1亿元,总资产47.14亿元,下属成员公司9家,人员4038名,涉足酒店、高尔夫、景区、游艇游轮、文化休闲和健康养生六大产业。毫无疑问,集团未来的发展势必朝着集团化方向,集团型企业相对于单体企业来说,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挖掘各业务板块的战略运营潜力,在不同专业和地域间更好的配置资源,并通过利用集团资源控制及规模化的整体优势,有效抵御经营风险。 根据集团的“走出去战略”和集团中长期战略规划,集团的公司规模势必越来越大,异地子公司也越来越多,跨地区程度越来越高,未来还将开发国际业务,投资控股关系也越复杂。选择合适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将是集团扩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因为集团化管理的核心是确立集团管理总部与下属公司的责权分工,通过对管理总部的功能定位和职能

对公司治理理论的基本认知

对公司治理理论的基本认知 ——公司治理的缘起和理论基础 孟育建 内容提要: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取向,本质上是建立以股份制为特征的规范的公司制度,它是以产权明晰以及产权结构多元化为基础,并在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前提下,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微观企业制度。本文从企业的起源性质出发论述了公司治理的缘起,通过对企业契约理论中的企业层级结构学派和企业合约学派的比较分析,揭示了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公司治理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契约理论 作者简介:孟育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研究方向:民商法、新闻传播、城镇化等。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目前混合所有制正成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考镜源流,本文从企业的起源和企业的性质出发论述了公司治理的缘起,通过对企业契约理论中的企业层级结构学派和企业合约学派的比较分析,揭示了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自中国石化发布公告试水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始,广东、天津、湖南、贵州、河北、重庆等地,也纷纷提出了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笔者认为,在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认识上还存在定义不明、概念不清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国有资产本身还存在产权并不明晰,而权力的暗箱操作依然还在成为近乎本能的潜规则的情况下,对公司的起源和性质做一个正本清源的梳理,厘清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对我们推进企业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一、理论缘起 1.企业的起源和性质 发表于20世纪30年代、至今仍被人频频引用的当代企业理论巨著——伯利(Adolf Berle)和明斯(Gardiner Means)的《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与科斯(Ronald Coase)的《企业的性质》,标志着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公司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伯利在《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的“序言”中指出,1928年他开始有关的研究工作时,“金融机制迅猛发展,预示着我们的财产制度正面临一次革命》……”i。这两部著作已包含了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和对公司法与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内容。 伯利和明斯认为,在公司系统中,“有一种向心引力使财富不断发生积累和膨胀,并使控制权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与此同时,他们记录了股东权力不断消减的过程,认为“现代公司中的股东以一种确定的权力换取了一种不确定的期望”,而此种“不确定的期望”并没有很大的价值。伯利和明斯写到“从经济意义上说,

集团管控设计方案.docx

集团总部改革方案 改革目标: 为了整合企业资源、明晰产权关系、拓展投资领域,提高有效决策,做大做强企业,着力打造“女皇”品牌,力求在现有基础上突出集团公司的决策功能,建设一个以资本为纽带,主业 突出、治理良好、管理高效、集权与分权适度,能够适应多元化运作,具有可持续发展竞争能 力的大型控股集团公司。 改革思路: 一、集团总部的管理定位 依据集团的企业性质、发展战略及对下属公司业务的介入程度和管理现状,集团总部的管理定位和管控的目标: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子公司(业务群)价值创造的潜力和竞争力,另一方 面要提升战略管理水平,通过强化各子公司的协调、服务和资源共享,监控和防范各业务群的 系统风险,达到集团总体价值的最大化。 二、集团总部的主要管理职能 根据集团公司的管理定位,集团总部主要承担以下管理职能: ——战略管理:制定集团总体发展战略和审定子公司(各业务单元)发展战略。 ——投资管理:决定集团的投资战略和重大投资项目,评估和审定子公司限额以上投资项目。 ——预算与财务管理:预算与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部署、审核批准、检查各子公司的财务预算、资金运用、风险防范及风险控制的实施。 ——人力资源管理:负责集团职能部门和下属公司主要管理人员的任免、管理、培训,制定集团人力资源规划、政策、技能深造与激励机制。 ——行政管理:负责集团公司各类文件的收发和政令下达,负责集团公司管理制度的制订和修订,负责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对下属各分子公司企业文化的督察和宣贯,负责对集 团公司以及各分子公司车辆、食堂、宿舍、网络、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 ——产权事务管理:产权事务管理主要包括对集团所有控股企业资产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和评价,以及产权登记、产权界定、产权处置和交易、资产评估管理。 ——监控和服务:监控集团总部及下属子公司的经营运作状况、重点项目进展和关键财务指标; 定期开展对集团内部以及各分子公司的财务审计,建立健全内部风险预警和防范系统;促

集团管控模式设计影响因素

在设计整体集团管控模式时,我们不能忽视以下几个主要的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 1 产权关系 除非有正式的委托协议,否则一般情况下母公司所持有子公司的股份比例将会直接影响母公司所能够选择的控制权利。往往将大部分管控权限与操作功能集成在集团总部(例如寻求集团专业一体化运作)的管控模式需要母公司一般至少要达到绝对控股,甚至是100%的全资控股,因为只有这样的股份比例才能保障母公司对子公司决策班子进行强有力控制,才能通过合法的程序去直接插手分子公司的运营决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团运营一体化”;否则如果有其它更大股东同时其持股必须达到对子公司有足够影响与控制情况下,“母公司”能够随心所欲地以自己意志去选择“全面操作一体化”肯定是不现实的。 2 集团战略 集团战略对管控基本准则设计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它是最核心的影响要素之一。集团与业务单元的战略形态往往决定了集团管控模式:一个非相关多元化战略与单一经营战略的集团在管控模式的选择上肯定有很大差异。前者往往强调分权管控与分层运作风格,资源经营与控制往往大部分由分子公司实施;后者往往强调集约化的专业一体化运作,资源的经营与控制往往很多由集团总部实施。集团战略中有两个最为根本的影响管控模式设计的影响因子,那就是子公司业务相关性与业务战略地位:首先集团各子公司的业务如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甚至是完全相同的业务),那么就会要求集团公司总部对运营实施专业化的深度管控,如果完全不具备相关性,集团总部协调各子公司的业务的必要性就相对会减弱,管控力度就有可能减少;其次如果分子公司涉及产业是集团重点产业,是未来业

务组合规划中重点发展的业务,集团总部的关注度就会提高。而如果该产业是集团未来非重点发展(甚至属于剥离)的业务,在特定情况下集团总部有可能对其采取“放水养鱼”的管控方式,同时减少对该产业的资源配置。 3 文化融合 集团与分子公司企业文化方面的融合程度(尤其是集团与分子公司经营班子在经营理念、价值观、企业道德标准等的融合程度)会影响到集团总部对委托-代理风险成本的判断,也会影响控股集团总部对分子公司授权与资源配置的信心,进而决定管控运作模式。如果集团与分子公司文化的融合程度越高,其经营班子在价值理念方面具有共性,甚至有着共同的创业经历,在其它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集团总部的授权信心就越大,越敢于向该分子公司分配资源;反之如果集团与分子公司的文化融合程度越低,其经营班子在价值理念方面越不能够产生共鸣,集团总部对分子公司的授权信心就会越小,集团的资源总部就越不敢分散。 4 发展阶段 集团与分子公司发展阶段也会影响到集团总部对管控模式的设计。首先如果集团总部成立时间不长而处于过渡阶段,在这特定时期内集团总部有可能面临总部经营班子磨合、能力培育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分子公司在心态上比较强势,集团总部在组建时期的特定任务等因素,使得集团总部没有精力加强分子公司管控,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不得不暂时采取相对分权的管控模式。而随着集团总部的不断发展,其功能必然得到不断强化,管控的力度就可能越来越大;其次在分子公司层面,如果分子公司处于组建初期各方面的运作都没有实现程序化、标准化,则需要集团总部暂时给予更大的管理控制力度与支持。

集团管控的意义

集团管控的意义 2011年01月14-15日上海 【主办单位】百乔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参加对象】董事长、董事、监事、总裁、副总裁、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监、投资、战略、人力资源、财务、审计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其他相关高级管理人员 【培训费用】4500/人(含讲义、资料、午餐等) 【咨询报名】闫老师 【温馨提示】本课程可为企业提供上门内训服务,欢迎来电咨询! 课程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很多中国企业开始进入集团 化发展阶段,企业集团管控面临诸多问题:集团总部为什么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加强集团管控体系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下,法律到底赋予集团总部哪些权力?集团总部创造价值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集团企业的战略应如何制定?集团战略对所属单位起什么作用?集团总部定位不清,职责不明,管理错位、越位现象严重,该如何解决?如何提高集团总部能力?集团总部各职能部门如何做到职责清晰,管理有序?集团总部如何构建合适的集团战略管控、财务管控和人力管控体系?集团总部该如何评价所属单位的业绩?集团企业应当如何对所属单位高管人员进行管理,以实现集团企业的有序管理?本课程将根据很多成功的企业集团管控体系的研讨,能很专业而全面地回答这些问题。 课程收益: 1、通过各章节实际的案例分析,让学员能提高对企业集团管控体系的认识,并能结合学员企业实际,诊断和分析企业集团管控方面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2、提升学员企业领导者或管理者对集团管控体系的自我评估能力,并建立有效的各种集团管控方法和手段; 3、通过互动的案例分析,帮助学员企业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有效的企业集团管控体系。 课程大纲: 一、企业集团管控概论 1、企业集团的内涵及特征 2、企业集团管控的内涵及特征 3、企业集团管控体系建设的评价指标

集团化管控模式选择

集团化管控模式选择 在参与市场全球化竞争过程中,为追求规模效应和创造"百年品牌",我国的集团化公司或隐性或显性地以"做强、做大、做久"为企业的发展思路。在这样的发展思路下,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产业的增多,必然产生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理问题,说简单点,就是集团对所属人、财、物、战略、经营等如何进行管理的问题,即管理深度和范围问题--集权和放权的问题,而其中对人的管理尤为重要。因为对其他方面的管理都是通过对人的管理和控制来实现的。因此对集团化公司各层级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位,如何发挥集团整体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用、将灵活性和统一性有机结合,是近几年集团化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越来越感到棘手的问题。 "先有儿子后有老子"--是我国大部分集团化公司的"诞生模式"。这些集团公司的发展源头往往是以一块产业起家,在实现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后,面对极具诱惑的广大市场,或纵向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快速形成集团公司。而面对规模庞大的公司群,不同的多元化产业,特别是下属企业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市场竞争状况和产业生命周期,不同的企业管理团队素质和管理水平,集团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就产生了诸多问题。根据我们的实践,这些问题可以主要归纳为两种现状: 一种情况是"统一性有余而差异化不足",由集团总部制定"一刀切"的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缺乏针对下属企业的差异性,产生的问题是"一抓就死",下属公司缺乏动力和灵活性,面对快速发展的业务和市场,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有滞后性,下属公司抱怨颇多,而集团总部是费力不讨好,面对这种状况"束手无策"。 另一种情况是"差异性有余而规范性、系统性不足",过分强调下属企业的差异性,于是下属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体系"百花齐放",集团公司很难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盘点,实现集团化资源的有效调配和规模效应。本文结合我们我们十多年集团化公司的实践,以典型的"集团公司-次集团公司-三级公司"的三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集团管控模式与发展趋势研究

集团管控模式与发展趋势研究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中国企业也进入了集团化发展阶段,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一大批企业集团纷纷建立,大家都寄希望于通过下属业务单位的整合产生“1+1>2”的协同效应。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当企业做大,成为集团公司之后,由于下属业务数量的增多,地域分布广以及多元化发展,此时的总部由于精力和能力有限,不可能像单体公司一样面面俱到的进行深入管理,因此就要有抓有放,才能实现集团整体效益的最大化。集团管控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集团公司管理体系的搭建提供了有力的方法论指导。集团管控承接战略,起自于管控模式的选择,一旦管控模式明确下来,就可以着手设计总部定位、权责界面、组织架构设计及集团管控核心流程设计。 企业集团管控体系作为一个宏观性的管理议题,里面包含很多内容和考虑因素,但各内容和子议题间既相互关联又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在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后以及根据我们公司的具体情况,我认为,要研究我们集团公司的管控主要解决四个核心和关键的问题:管控模式的选择、集团总部定位及职权划分、集团组织架构、核心流程管理。本文笔者介绍了集团管控方面的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在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一、集团管控的目标、内容和设计思路 (一)集团管控的目标 1、第一层次:总体目标 集团管控的总体目标应为,提高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管控力,增强对下属企业的执行力,以保证企业之间的战略协同,从而保证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在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应当贯彻核心目标以及将总体目标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目标,并体现出有重点的核心目标。 2、第二层次:核心目标 (1)建立合理清晰的公司治理结构 对集团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及总经理等机构的职责、权利和运行规则等做出明确清晰的界定,从而完成对集团治理结构进行梳理和规范。 (2)确定集团管控模式 一般而言,集团公司往往所涉及行业众多、业务范围广泛,规模巨大,管理难度都大,因此有必要来确定适当的集团管控模式,实现对下属企业有效管理。 (3)重新梳理总部的功能定位 集团总部的功能定位是整个集团各管理层次功能定位的基础,许多大型企业集团所带来的管理问题都是由于总部功能定位不清造成的。因此,集团公司应当

如何选择企业管控模式

江中集团:从“人文精神”到“商业精神” 【关键词】如何选择企业管控模式 如何选择集团管控模式——华恒智信咨询 怎么进行部门管控——华恒智信咨询 如何选择部门管控模式——华恒智信咨询 如何选择企业管控模式——华恒智信咨询 怎么选择公司管控模式——华恒智信咨询 文章描述: 在企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业务数量,员工数量和企业规模都在不断增长。但是,在如此速度扩张之后,企业内部管理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组织结构混乱,集团管控模式不明确,都会导致员工效率和企业效益的下降,给企业带来损失。 引言: 在企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业务数量,员工数量和企业规模都在不断增长。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内部集团管控模式的冗杂和管理混乱,管控模式不明确,都会导致员工效率和企业效益的下降,给企业带来损失。这时就需要对企业内部集团管控模式进行调整和改革。那么企业如何选择企业管控模式,困难有哪些,如何克服,这些都是企业管理人员十分头疼的问题。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在集团管控模式方面有着多年的关注和研究,本文是华恒智信针对如何选择企业管控模式为您提供的关于集团管控模式改革的成功案例。 【客户行业】医药企业 【问题类型】组织结构、集团管控 【客户背景及现状问题】 在整整40年的发展变迁中,当年的校办小厂已经成为了如今的“江中集团”,是领先于中国OTC行业,

集医药制造、保健食品和房地产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企业。不俗业绩的背后,是江中集团几十年如一日对“创新”、“品牌”和“营销”等硬性指标的强烈关注。这种关注使其品牌日益深入人心、销售收入迅猛增长。 然而,就如商学院的课本上所讲的一样,江中集团目前已经走到了需向一个更高阶段晋级的节骨眼上,而要想成功渡过这个发展瓶颈期,需要借助一股更加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文化驱动下的组织变革。 “以江中集团现有的家底和综合能力,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如果我们没能做得更好,一定是组织出了问题。直接原因是缺乏新的产品,但深层原因来自于组织。这么多年了,我们需要从上到下认真思考提升组织问题,就像软件需要升级了一样。” 从2000年开始,江中集团就开始试图做组织变革,还请了咨询公司来帮助推动,但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卢小青认为,这次变革效果不理想与未能取得高层的重视,以及人力资源部门推动和执行能力有限有直接关系。 在市场一片看好的情况下,让各级领导把注意力集中到组织内部上来,这就像劝导一个健康的人去做病理检查一样困难。但对于一个以品牌和营销取胜的中国本土企业,在其成长旺盛期关注组织成长问题,是一个必经阶段,每个企业必须由此才能走向成熟。老板的觉醒、人力资源部门的推动,以及关键事件的触动,包括许许多多的因素,也许一个都不能少。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对产品和市场营销的高度关注,使集团高层忽略了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当时,人力资源部门也处于从做人事工作到做人力资源管理的过渡期,需要从外部汲取的养分很多,尚不具备推动一场组织变革的能力。 直到2008年初,江中集团组织变革真正“里程碑式的日子”才姗姗到来。继3月初推行“以子公司运营为中心、业务下沉、决策和执行分开”的集团管控模式变革以后,6月底在集团成立10周年的庆典时刻,江中集团又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组织发展大会”,集团近200名精英团队都参加了大会。 “这次会议说明,以老板为代表的各级管理层,对组织、价值观、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的重视上升到了一个新水平。”在卢小青看来,即便这次会议仅仅是为了“体现”管理层对组织建设、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的重视,意义也已足够。 在此次“组织发展大会”上,对集团发展战略作了进一步的澄清和梳理。战略是方向,只有方向清

集团企业如何有效管控子公司

集团企业如何有效管控子公司 随着我国XX行业的发展,无论是领先企业规模的快速增长,还是跨区域行业整合的逐步深入,XX行业原有企业规模不大、业务布局不广的局面正在被彻底的改变,跨区域经营的集团型企业越来越多的成为行业竞争的主体。跨区域运行的集团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业务规模的增长,而且也面临管理内容、管理幅度、管理跨度的增长,因而,如何在集团企业的架构下有效的管控子公司,已经成为行业领先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集团企业在子(分)公司管控方面常见的问题 如今,XX行业已经形成了以CSST中国XX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大量集团型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在业务区域方面,实现了国内进行跨区域布局,甚至是全球领域的业务布局,而且在业务分布方面,也已经形成了多业务的群组分布,而不是仅局限于原有的单一业务。这就导致,这些企业不仅进行着单一业务的跨区域运营,而且也在进行着不同业务之间平衡和协同,两个维度的叠加,导致管理复杂度较单体的企业大幅增加。再加上,大量跨区域布局的子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这就使得集团在管控层面,问题更为突出,面临更多的制约与压力。 以CSST中国XX有限公司为例,作为一家已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迪拜上市的公司,其已经成了多板块的业务布局。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整合产业资源,凝聚知名企业,迅速提升核心技术水平、生产制造能力、系统集成能力及综合运营能力,构建绵密的全国营销体系,技术服务和安全服务中心。进而形成了现在主要由投资、XX集成、XX智能、XX服务、XX销售、XX国际、消防、节能减排、感知物联网、XX教育、再生资源以及研究院组成十二大功能板块。可以说,CSST是XX行业集团型企业的典型代表,而且也将是大量领先的XX企业的发展方向。 基于管理咨询的经验、以及与大量集团型企业的长期合作,笔者认为:不仅仅是XX行业,对于整个企业群体来讲,集团企业对于子公司管控的问题都是普遍而又严重的。而集团管控方面的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战略协同问题。 作为跨区域、跨业务的集团型企业来说,众多的下属企业,在战略层面上,就是发展方向上保持一致,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也是在公司管控方面普遍性的问题。尤其是当下属企业,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或是通过兼并收获而融入集团体系内的时候,这方面的问题就更为的突出,而且能否有效的实现战略协同也将极大的影响集团是否能够稳定的发展。

集团公司管理提升工作方案.doc

集团公司管理提升工作方案1 集团公司管理提升活动工作方案 为了切实做好公司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工作中的管理提升工作,促进产业升级等各项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工作有效开展,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指导意见》和集团公司《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总体实施方案》,集团公司决定,用2年左右的时间在公司系统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 现将公司系统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有关内容及要求进一步明确如 一、明确管理提升活动的重点工作内容 集团公司《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总体实施方案》明确了加强战略规划管理、前期工作及投资决策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财务管理、全面风险管理、法律事务管理、内部审计管理、科技创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本运营管理、国际化经营管理、燃料及物资采购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建设管理、营销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社会责任管理、党建管理、反腐倡廉管理等20个方面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上述20个方面是集团公司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重点领域。 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具体业务和职能定位,根据创建一流企业的需要,确定各自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重点领域和具体内容,并纳入本单位创建一流企业实施方案,与创建一流企业各项工作一同部署、一同实施。 二、活动的主题、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活动主题

公司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主题为:强基固本、控制风险,转型升级、保值增值,做强做优、科学发展。 (二)工作原则 公司开展管理提升活动要把握以下原则: —巩固传承与改革创新相结合。要在继承和发扬公司管理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增强企业管理创新活力。 —重点突破与全面提升相结合。要在实现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短板消缺和瓶颈突破的同时,以点带面,协调推进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要在尽快消除当前影响企业价值创造和风险防控能力的管理短板的同时,立足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长远目标,强化管理基础,形成管理持续改进、不断适应企业科学发展要求的长效机制。 (三)主要目标 用2年时间,通过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深入推进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管理基础明显夯实。在解决长期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上取得突破,企业管控机制更加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流程进一步优化,管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 水平明显提升。 —管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公司治理更加科学完善,管理体系更加系统

金科集团高效职能式管控模式分析

金科集团高效职能式管控模式分析 来源:《明源IT&地产》作者:康芙瑛重庆明源实施部项目经理、高级实施顾问日期:2011-12-30 金科集团职能式管理模式下的运营管控策略、管控方法与特点,对希望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企业而言,可复制性更强。 “运营综合管控+部门月度计划+量化考核”实现职能式组织高效运营 空间距离、文化与工作方式差异等原因,在异地项目开发时,集团与城市公司的纵向协同是个问题,当城市公司多项目并联开发时,职能部门的横向协同更是问题,效率下降、质量衰减的现象非常普遍。 金科集团针对总部能力强、高级人才数量多,城市公司尤其异地新公司能力相对总部较弱的企业特点,采用了职能式的项目组织模式。这与大部分区域性运作的房企非常相似。因此,金科集团的运营管控策略、管控方法与特点对二三线城市希望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房企更具学习价值,可复制性更强。 一、城市公司总经办辅助总经理进行经营计划综合管控 在城市公司一级,很多房企的运营管理岗位一般只负责单纯的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缺乏以经营者的视角对项目计划进行综合审视,成了简单的上传下达的信息统计员。某些房企中,一线公司的运营管理岗位甚至是可有可无。 在金科,城市公司层面的运营管理职责由总经理及总经办负责(集团层面的运营管理职责由常务副总裁及总裁办负责)。各城市公司总经办定位于辅助总经理进行经营计划综合管控,职责包括经营目标管理、项目收益管理、项目计划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并根据城市公司并联开发项目的数量,设置合理岗位。总经办至少设置总经办主任、计划专员两个岗位。在并联开发项目较多时,还可增加计划管理人员及收益管理岗位。 《年度目标责任书》编制与跟踪管理 每年初,集团总部对各城市公司都会下达《年度目标责任书》,按财务、客户、运营、学习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划分,涉及城市公司所有职能部门的主要年度目标。城市公司负责人的年度绩效评定以该《责任书》为主要指标,城市公司各分管副总的年度绩效指标也需包括其中对应的指标。 年初经营目标制定时,总经办主任组织总经办依据各项目的总控计划与各项目的目标收益模型,制定城市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初稿,提交总经理及分管副总,为经营目标设定提供参考。 经营过程中,总经办定期(按月、季)对《年度目标责任书》中经营性指标实现的过程进行统计、回顾,并将重大风险提供给总经理及城市公司经营管理团队。 每年未,《年度目标责任书》中所有指标经集团各分管部门审核评价后,总经办负责对所有指标进行汇总统计。 年终,在城市公司对年度目标达成情况自查基础上,集团本部相关职能部门将对各年度指标进行评价与考核。考核结果即为城市公司年度绩效,直接影响城市公司上自董事长、总经理,下至最基层员工的年度收入。 面积指标跟踪管理,实现产销计划平衡分析

(推荐)集团管控的三种模式

集团管控的三种模式

要进行有效地集团管控,首先要明确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一般而言,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可分为:运营型管控,战略型管控,财务型管控。例如,深圳中航集团定位于“高科技制造、地产、零售”,业务关联度低,采用了战略管控模式。主要体现在:以控股子公司为主的组织架构采取相对分权的战略管控模式充分发挥各业务板块活力,子公司决策效率较高通过子公司的战略协同形成集团竞争优势,实现关键资源(技术、市场、人才、管理、财务)共享,降低交易成本,发挥集团效能,体现集团总部创造价值的作用。而作为国有大型的行业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的发展战略是突出主业、成为全球最大的船舶制造集团之一,因此采用了操作型管控模式。经过专业管理咨询,其集团总部功能定位由管理中心上升到运营中心,管控模式由原来的相对分权的战略管控型,演变到相对集权的经营管控型,通过“资金、财务、采购、业务四集中”管理模式,实现了集团总部共享核心资源、获得规模效益、控制经营风险的效果。 集团管控的三种模式 1.操作管理型: 总部通过总部职能管理部门对下属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管理。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总部保留的核心职能包括财务控制/战略、营销/销售、新业务开发、人力资源等。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

多,规模会很庞大。 2.战略管理型: 集团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各下属企业(或事业部)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议,批准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业执行。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也要求很高。为了保证下属企业目标的实现以及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集团总部的规模并不大,但主要集中在进行综合平衡、提高集团综合效益上做工作。如平衡各企业间的资源需求、协调各下属企业之间的矛盾、推行“无边界企业文化”,高级主管的培育、品牌管理、最佳典范经验的分享等等。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有头脑,下也有头脑”。运用这种管控模式的典型公司有英国石油、壳牌石油、飞利浦等。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集团公司都采用或正在转向这种管控模式。 3.财务管理型: 集团总部只负责集团的财务和资产运营、集团的财务规划、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以及对外部企业的收购、兼并工作。下属企业每年会给定有各自的财务目标,它们只要达成财务目标就可以。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可以很小。典型的财务管理型集团公司有和记黄浦。和记黄浦集团在全球45个国家经营多项业务,雇员超过18万人,它既有港口及相关服务、地产及酒店、零售及制造、能源及基建业务,也有因特网、电讯服务等业务。总部主要负责资产运作,因此总部的职能人员并不多,主要是财务管理人员。GE公司也是采用这种管控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形象

对所在岗位部门和公司的认识要求和建议

对所在岗位、部门和公司的认识、要求和 建议: 篇一:对公司的认识与建议 对公司的认识与建议 公司工作已有十多天的时间了,对公司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来公司面试的那天我就对公司产生了好感,是因为公司正规的面试流程和各位考官坦诚没所保留的对答。人与人的相聚都是缘,彼此能相识、相知、相聚是难得的缘分,能加入*****我认为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次机缘。现将这十天来点滴的心得和体会与大家共勉。 公司办公面积不是很大,但是办公环境干净有序,这让人感觉很舒适,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同事们人都很和善,很有工作热情,这使我原本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不少。*****公司成立于****年*月**日。公司以电力、冶金、矿山、能源、化工、环保行业为主要市场,以提供国内外最新技术的机电设备整机及其备品备件、工程技术咨询服务、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优化整体解决方案的科技型企业。经过十年的历练,公司也有一套自己完善的企业文化,而且句句精炼,深入人心。 所庆幸公司是重视行政部的。在现实很多企业中,行政部倍受其他部门和人员的非议,原因是其工作多是服务性的,

而且工作成绩又没有明显的结果,在工作考核中又不能量化,一般容易被老板忽视,在有的公司甚至被老板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其实行政管理体系,可以说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其运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公司的规范 化进程。所以说,在公司的行政部门工作不仅会学到很多,而且会对自己有很大的提升。 公司对员工的培训看的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新员工的培训,而且对培训课程的设计也是有细致的规划的。员工培训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关键就是看在这个企业里的人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通过对员工的培训和提高,以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这里我引用松下幸之助的一句话:“一个天才的企业家总是不失时机地把对职员的培养和训练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所以说公司注重对员工的培训,追求全员卓越,那么这绝对是对企业、对职工的一个双赢的选择,这样有发展眼光的企业一定会在这个领域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公司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开发利用,并以绩效、奖金和保险等方式激励员工,使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到达企业的最终发展目标,这种管理理念更人性化、更科学、更能被员工所接受。 刚到公司的那天,遇到了之前的员工来公司交接工作,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