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网络学习环境及其设计

浅谈网络学习环境及其设计

浅谈网络学习环境及其设计
浅谈网络学习环境及其设计

学习的“场所”,就难以看到网络技术给教育领域带来的巨大影响。在网络学习环境中,让学习者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更多的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因此,学习环境应该不只是指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而且指学习者与教学材料、支持系统之间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氛围。

网络学习是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主题,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中,通过互动(界面互动、人际互动等)进行的建构性的活动, 是学习各要素间交互作用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因此, 优化的网络学习环境是有效进行网络化学习的基础和保证。这种学习环境是由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以及相应的学习模式、学习策略、学习氛围构成的,知识通过多种媒体形式表征,并通过网络进行传输,这种学习环境能对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

1.2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

与传统学习环境相比,网络学习环境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个性化和支持协作等主要特点。

1.2.1虚拟性。“虚拟的”活动是网络学习环境的重要特征。计算机网络技术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全方位渗透,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思维习惯和对传统学习环境的概念。虚拟现实技术教育应用的显著功能之一就是使网络学习环境具有虚拟现实特性, 创设了基于客观世界的仿真学习环境, 又超越时空限制。学习者沉浸于仿真的学习场景中, 不仅是场景的观察者,而且也是事件的参与者, 并与不同类型的信息发生交互, 与各种仿真物接触,进行全新的认知体现和行为实践。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 学习者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知识是学习者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借助于他人( 助学者或学习伙伴) 的帮助, 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等,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

1.2.2开放性。这里所说的开放性,是指网络学习环境具有实时性、交互性和广域性。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活动

浅谈网络学习环境及其设计

谢小虎1,2 1,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730070;2,天水师范学院网路中心 741001

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 造就了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崭新网络学习环境,产生了一个新型的教育形态——网络教育, 其以实现师生间跨时空双向交互和个性化学习、教育资源高度共享等优势, 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网络学习环境成为师生、生生交互的重要中介和平台,是保障学生网络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所以,近年来关于网络学习环境的研究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热点问题, 那网络学习环境的涵义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在当前网络学习中如何设计学习环境?这正是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

1.网络学习环境的涵义及其特点

1.1网络学习环境的涵义

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学习,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结果。根据威尔逊的阐释,“所谓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可以利用资源生成意义并且解决问题的场所。学习环境作为一种教学隐喻,在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资源和学习工具,以及学习共同体、学习支架、学习情境等其他的各种学习支持”。

如果说传统的学校给人们提供的是一种实在的学校场所,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和虚拟现实则是一种非物理存在的但能被人们所感知和控制的电子现实空间。可见,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得学习环境呈现出一种趋势,即物理特征越来越模糊,非物理特征越来越清晰。如果我们还只是把学习环境定位于学习者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

范围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延伸到了社会。网络广泛的覆盖范围和实时的交互能力,使学习者完全不受时间、地域和资格的限制就可进入学习,真正体会到这是一种无处不在、随手可得的社会性学习资源。

1.2.3交互性。网络学习环境中, 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的通讯可以作为功能强大的交互媒介,不受时空的限制, 支持同步、异步交互, 可以是一对一的交互, 也可以是一对多、多对多的交互或进行个别化的自我交互。然而, 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交互强调的是一种及时的交互, 并不是单纯关心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来提供讨论的机会。网络环境中, 交互越及时, 交互对象之间心理分离的感觉越低, 从而实现了更灵活、更广阔的人际沟通, 有利于营造更为和谐的学习氛围。

1.2.4个性化。网络学习是学习者的个体行为。它将开启教育理论中有关“个性”与“共性”这一对似乎永远也解不开的“死结”,使学习成为各取所需的过程。正如教育学家萨摩尔?帕波特所说的那样:“我认为数字媒体对教育真正的贡献,是他所拥有的弹性,他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发现自己的学习途径。这也使得每一位有抱负的教育学家美梦成真。在未来的学习环境中,每一位学习者都是特别的”。

1.2.5支持协作。学习者一旦进入网络学习环境,即可随心所欲地调用各种学习资源,提出大胆的假设,进行各种实验,积极地探索未知世界。学习者之间的社会交往(对话、协商与合作等)有助于他们形成假设并进行检测,有助于他们用多重的观点来看待知识和信息。很多研究者都指出,合作学习和合作问题解决小组提高了生成性学习的机会。在合作小组中,学习者有机会组成探究团体,通过进行讨论和解释,形成共享的、更高级的理解。因此,协作如果得到正确的使用,能够鼓励更持久学习所必须的知识的建构。

2.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为构筑网络化学习环境提供

了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虚拟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去同化或顺应即将学习到的新知识,这是利用情境中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而同化与顺应离不开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与表象,情境创设则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能激发联想,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内容,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网络为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功能强大的、集成性的信息传递媒介,通过WWW、FTP、BBS、BLOG、视频会议等多种形式,网络可以实现各种数字化信息资源的跨越时空、跨越平台的沟通传递,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从而大大提高信息资源传递的便捷性、灵活性、集成性、即时性,大大丰富和扩展教育活动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内容。可以看出,网络化环境为知识的意义建构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建构主义为构筑网络化学习环境提供了理论基础。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主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学习需要的分析

学习需要的分析包括学习内容的分析、学习者特性的分析、学习任务的分析。利用学习内容的分析确定学习环境覆盖的知识领域,进一步确定学习的目标,明确学习的任务。学习者的特性包括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以及学习的风格以及目前的认知结构。学习者特性的研究在于建立可靠的学生模型。然而随着学习活动的进程,学生模型也在变化中,这就希望有可靠的方法进行重构,以适应学习发展的需要。

2.2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对于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路径仅指导和建议,具体实现由学习者控制。教学目标确定后,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可以由学习者依据自身的特点和学习水平进行控制,教

学策略的设计在于提供咨询和帮助。

2.3支撑环境的设计

支撑环境的设计包括信息资源的设计、帮助系统的设计、认知工具的设计等。信息资源的设计要确定与学习领域所需的信息资源的类别以及各种信息资源所能起的作用。同时对于资源的使用,获取资源的方法等也要进行必要的帮助设计。认知工具是一种支持支持、指引、扩充学习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认知工具的设计是为学习者探索学习、协作学习等提供帮助,建立学习的桥梁。

2.4教学模式的设计

教学模式是指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落脚点,同时是学习环境设计的重要内容。教学模式是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它是指导者、学习者、学习内容以及信息资源等构成的支撑环境的综合,并体现为稳定的教与学活动的程序。

2.5学习情境的设计

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情境要创设与当前的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情境的设计要依据学习内容不同选择不同表现手段。对于有严谨结构的学科,可以创设有丰富资源的学习情境如包含不同环境下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对于不具有严谨结构的学科,应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如反映真实场景的录像带、VCD等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仿真真实的情境,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的积极性。

2.6评价、反馈与修订

学习环境的设计与使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形成性的评价和总结性的评价及反馈促进学习环境的可操作性、适应性和合理性;同时它保持了学习环境的静态设计的完善性和学习活动过程的学习环境动态特性一致性。评价、反馈与修订使学习环境趋向更健壮和合理。

3.结语

网络学习环境给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一个经整合而趋于完整的网络学习环境,可以适合多种形式的学习。作为教育技术专业的工作者,我们应认真研究网络学习环境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从而更好地把握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构建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必将把网络环境中学与教的方式带到另一种新的境界,为远程教育带来新的更广阔的发展机会,同时也为我们培养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新

型人才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浅谈网络攻防实验平台的设计

浅谈网络攻防实验平台的设计 现阶段网络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网络安全问题,所以,相关人员要进行网络攻防实验来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并提高客户网络使用的安全性,然而,针对网络攻防实验在现实环境中很难得以顺利的开展这一问题,相关人员可以设计一个网络攻防实验平台来为网络攻防实验的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发展环境,使得网络攻防实验的操作能够循序渐进地得到发展和实施。 标签:网络安全;网络攻防实验;实验平台设计;方案措施 在信息时代,构建网络攻防实验平台可以更好地传播网络攻防知识来帮助网络用户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也可以在实验平台中开设或传入相关的网络攻防课程来帮助网络用户更好地了解网络,进而增强网络用户对于网络安全的一些应急措施或防护手段继而增强个人信息在网络上的安全性,网络安全课程主要是通过技术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传播来培育网络客户的对于网络安全使用和攻防网络威胁的意识。并且通过系统的实践和科学的培养方法来帮助网络客户更好地应对网络安全问题。 1.构建网络攻防实验平台的必要性 就目前的网络安全课程的开設情况而言,这些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和涉及的方面是较为全面广泛的,且对于增强网络客户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这些网络安全课程主要包括防火墙和一些检测与网络攻击防护的内容主要从预防和防护两个方面进行。这些课程所涉及的方面是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的一些对于网络客户来说十分实用的内容。相比于陈旧的网络安全实验中所涉及的内容来说更为广泛且更为齐全,因为以往的网络安全实验不仅涉及的网络攻防的内容较少,而且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实践性并不强而不能发挥课程的效用,除此之外,网络攻防实验由于实验的环境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很难在普通的网络下进行,所以创建专业的网络攻防实验平台对于网络安全课程的开设等方面都是极为必要的基础环节,以下便是对于建设专业网络攻防实验平台的必要性的阐述的的三个方面内容。 1.1 网络安全及其相关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 首先,网络攻防实验平台的建设是网络安全及其相关课程教学进行传播的实际需要和基础条件保障,网络攻击和防护是在现阶段的网络化发展中是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所以为了网络攻防课程和测试等实验教学能够顺利的开展,就必须要有一个平台作为载体,这样才能让网络攻防知识体系化的全面的综合的让网络客户查询或更好的了解。 1.2 提升学生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的需要 网络攻防实验平台的建设能够有效地保证学生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的增强,

高校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研究

114 高 师 理 科 学 刊 第33卷 参考文献: [1] 胡肖华,谢忠华.应用型法学人才的培养与参与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湘潭大学法学院为样本[J].法学教育 研究,2011,5(2):124-140 [2] 武心波.试论日本大企业的“藩共同体”性格[J].日本学刊,2004(5):75-90 [3] 公昆.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方式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9(3):107-108 [4] 王群,张勤.浅析“工学交替、订单培养”教学与质量管理现状[J].河南科技,2013(3):253-256 [5] 徐金梧.校企零距离对接产学研合作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5):31-33 [6] 周燕红,李岱,操胜春,等.培养实用型眼光技术专业人才的途径[J].中国水运,2009,9(10):101-103 高校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研究 唐艳 随着计算机技术从“e时代(electronic)”向“U时代(ubiquitous)”的转变[1],人们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智慧学习环境应运而生,它将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高度融合. 1 智慧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充分利用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富媒体技术、上下文感知计算技术等来装备学习空间,是一个始终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互动为核心、智能的、充分体现技术与人和谐交互的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能充分发挥课堂组成各要素的作用,在实施教与学的过程中,是促进人的认知、技能和情感全面学习与发展的教与学的环境[2],能更好地实现将个人学习活动嵌入到日常生活之中[3],真正做到教育的社会化[4].其智慧型主要体现能感知学习情景、识别学习者特征、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与便利的互动工具、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评测学习成果,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学习场所或活动空间.2 高校构建智慧学习环境的支撑条件 高校在学习环境的构建上,首先应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将学习空间与信息空间、生活空间进行无缝衔接.构建智慧学习环境应从技术支持(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资源支持和社会环境支持三个方面进行统筹考虑. 2.1 智能终端设备 智能终端设备由于具有一定的网络连接、数据存储、可交互联通的能力,可以用来接收各类教育资源.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中的蓝牙、GPS定位系统等,使其具备一定的情景感知与跟踪能力,是智慧学习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学习工具. 2.2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技术越来越向灵敏、小巧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光纤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传感器就是随之发展的新产物.它的发展对高校构建智慧学习环境给予了大力支持,使其能具有情境感知和环境管理、资源推送等功能.2.3 上下文感知计算技术 在智慧学习环境中,学习者需要任何时间对不同的计算设备进行隐性交互.而上下文感知计算兼具“普适计算”和“个性化”两种优势.它能感知在当时的情景中与交互的任务有关的上下文,并据此做出决策和自动地提供相应的服务.因此,上下文感知计算是智慧学习环境实现新型人机交互的基础,现在使用的导航系统就是上下文感知计算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2.4 网络环境 高校构建智慧学习环境的网络环境是一个泛在网络环境,高度融合的网络环境,包括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之间的融合,固定网、移动互联网之间的融合,以及这些应用网络与射频感应网之间的互联互通等,以构建一个信息与空间相融合的无缝学习空间,使学习的发生、学习的需求以及学习资源无处不在. 2.5 云计算中心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应用,可以在高校建立一个云计算中心,搭建基础设施云、公共平台云和高效计算云,依靠这个中心为构建智慧学习环境提供管理学习内容的最便捷、有效的实现方式.作为整合教育资源的有力手段,可以使学习者不依赖于某特定的终端来访问和使用学习资源. 2.6 人机互动界面研究 智慧学习环境的核心是交互,而在智慧学习环境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服务,可以主动地提出所需的服务.人机界面是设备与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对话接口. 2.7 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的建设是搭建智慧学习环境的重要环节之一,高校智慧学习环境的学习资源应该是一个广义、开放的概念,广义的学习资源不仅应该包括各种纸质的、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还应该包括学习者、专家、学习社群等.开放是指学习资源应做到内容开放、资源共享、便捷获取,提高学习资源的获取方式和途径. 高校的智慧学习环境,应该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等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一个富技术学习环境.这种高端的信息化教育学习环境能使学习变得更加自然、多样,也必然能满足社会信息化环境下人们对学习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马满仓.泛在网络技术及其应用[C].郑州: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下册),2011(7):1437-1441 [2] 张永.“学习型社会”界定的反思:基于信息空间理论的视角[J].教育学报,2011(4):21-27 [3] Bomsdorf B.Adaptation of learning spaces:supporting ubiquitous learning in higher distance education [A].Mobile Computing and Ambient Intelligence: The Challenge of Multimedia,Dagstuhl Seminar Proceedings Germany:Schloss Dagstuhl:2005:1-13 [4] 黄荣怀,胡永斌,杨俊峰,等.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2012(4):22-27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 信息技术中心,江西 九江 332005)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研究(作者:訾斐) 2009-12-27 9:22:22 前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为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搭建了平台,有力推进了新课程改革,为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机遇,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资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超越式发展,建构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研究,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因此,于2002年元月,五条路小学继“九五”成果申报了中央电教馆“十五”现代教育技术试验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2年4月立项,批准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第二项专项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我校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于2002年4月在数学、英语、美术三个学科开始进行试验研究,经过三年的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项目研究的预期目标 1、基于网络环境下,建立探究式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2、解决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营造英语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口语交流、表达的实践能力; 3、创设一种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索引美术信息,提高其整合素材及绘图创新能力; 4、与上述目标相关联,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创新、利用、交流等能力)提高,进而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5、编写课题研究的典型课例的教学设计方案; 6、研制、开发与课题研究教学配套的工具平台,教学网络资源库等; 7、摄制一批课题研究典型课例,逐步建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8、撰写一批研究论文,总结并形成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英语、美术各科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二、项目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 1、夯实理论,为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任何教学改革要想取得成效,它都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学校为此加大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力度。其做法是:做好“三个结合”,保证人人受训,人人提高。第一是校内普及培训和校外提高培训相结合。自开展“十五”课题以来,我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阅读一本有关课题研究理论的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的撰写。同时,选派学校领导、课题实验教师、骨干教师、电教员先后参加了南京、北京、成都、广州、上海、郑州、许昌等地组织的理论培训。第二是辅助讲座和研讨交流相结合。近三年我校先后请省内外著名的现代教育技术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校内每学期举行经验交流会,教师人人参与,研讨、交流使新的教育理念在自己心中定位。第三是专题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我科研室定期在全校范围内举办“十五课题”专题讲座。同时我校科研室在每月两次的教研科研活动中,系统地引导广大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2、制定制度,务实研究,确保课题有序进展。 我课题组对实验制订出严格的管理制度,不但鼓励教师参加科研,而且每位实验人员有义务对实验的每个环节、每项任务负完全责任。 人们曾形象地将网络硬件设施比作“马路”和“汽车”,各种软件和网络信息资源比作“货物”,把实验人员比作“司机”,对于我实验学校当时的状况来说,我校选定的实验教师——“司机”可以说是素质比较高的,但其它两项却处于弱势。课题组根据校情充分发挥优势,由实验教师视校情制订出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各学科具体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科学严密地设计前测项目,把握好实验的重要环节,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实验中、后期定出了很好的坐标。 在网络环境新型教学模式探索中,我课题组注重从理论上提升,从方法上探索,在实践中研讨,把基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实施策略初探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实施策略初探 内容提要:随着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在平常教学中的日渐深入,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作文课也因网络而精彩,呈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在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该怎样不失本色地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呢?本文主要从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优势的分析,实施策略的探究及由此而带来的几点思考几个方面来谈。 关键词:网络环境作文教学策略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的世纪。”这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手段正逐步深入的走进我们平常的教学活动当中,运用多媒体网络环境进行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也就成为当前我国进行教育研究的重点。传统的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因其枯燥、程式化、低效而困扰教师与学生,而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使作文教学出现了新的“亮点”。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也有着更多的思考。在此就把实践探索过程中的几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优势分析 1、巧用媒体,激发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在学习中起着“小马达”的作用。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因此,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能改变过去把作文当成是一个沉重包袱的畏惧情绪,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驰骋,写出更好的文章。在学习“细节描写”时,如先播放一位教师的上课片断,再播放菜市场上一个小商贩吆喝买菜的情景,这些片断给同学们增添欢笑之余,也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让学生在写作之前,对“什么是细节”有一个整体的、形象的认识,真写起来才心中有数,游刃有余。写出来的作文也才能紧扣要求,细致生动。 由此可见,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引进,打破了传统的沉闷教学,给教学输入了新鲜血液,使作文课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写作情绪高涨。 2、再现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信息技术下的作文教学,完全可以改变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状。在网络世界里,各种信息无所不包,为作文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一旦走进了网络世界,狭窄的生活空间将会变得宽广开阔,单纯的生活阅历将会变得丰富多彩。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要好得多。这些也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其它环境所无法比拟的。如:校运动会举行完后,我们要求同学写一篇文章,但绝大部分同学写成了流水账,因

网络环境下公文写作的利弊研究

网络环境下公文写作的利弊研究 (一)选题的根据 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生产工具的变革必然引发人的意识观念的改变,人的意 识观念的改变又会促使人的实践行为发生变化。随着电脑应用技术和互联网应用技术的 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电脑和互联网已成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主要生产工具。给从事公文 写作活动的文秘人员带来了网络化的写作意识。网络环境给公文的写作带来很大的好处, 网络写作意识使得他们不再局限于借助传统的笔和纸去进行公文写作,而是越来越借助 电脑和互联网这些开放的无限量的广阔平台,从网络中获取写作资料,寻求写作支援, 从而进行并完成公文写作,丰富多样的网络信息资源为公文写作实践性资料的占有奠定 了厚实的“物质基础”。人们已经明显地看到利用电脑和互联网进行公文写作逐渐成为当 前较为普遍的公文写作方式。公文写作已经跨入了电脑网络环境下写作的新时代。但是,网络的发展也给公文写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大篇幅抄袭,原创文章少等一些学术不 正之风,因此,对于进行网络环境下给公文写作带来的利弊影响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90 年代初,美国休斯顿大学(Houston University)英语系,利用Hyper Card编写了一 种辅助写作程序,用来帮助大学生写出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文学评论。在大学生用短语及 关键词回答该程序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之后,计算机将自动生成最初的文学评论草稿。然 后,计算机将进一步提出更为笼统的问题,作者需要在它的提示下,自己完成修改工作。 如果说这些研究还未专门针对公文写作的话,那么并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利用计算 机互联网辅助公文写作的研究则日益蓬勃。公文写作的根本目的是有效传递公务信息, 不同于其他文学写作,公文写作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和时效性。由于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 不断更新与升级,很多公文写作者不能及时掌握最新的相关技能,从而不能完全将先进 的网络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公文写作当中,互联网的发展对公文的写作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以外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可以说互联网对公文写作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 究,网络环境下公文写作的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在美国,已先后出现了能提供在线写作辅助的OWL网上写作实验室、能够自动生 成法律相关文书的ALE 工R系统(法律报告自动生成系统)以及能自动起草、修改、打 印“电子信函”的办公系统。当前,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统计数学方法,构建大容量的数

XX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

XX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问题与应对心得 体会 网络教学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必然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以下是小编收集的XX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XX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一:课前学习是学生与学习目标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提高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学习过程中,学习媒体以书籍为主,学生接触的信息主要是文字和少量图片,信息对学生的视觉刺激和情感冲击强度偏小,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足够的兴奋度,难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 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学习提供了多种信息媒体,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信息(文字、图片、视频、动画、三维模型等),从多个角度不断地对学生的感观(视觉、听觉)进行有效刺激,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而教师精心选择的、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正面人物和正面事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康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同化作用。 网络环境下的课前学习,是关注学习主体的个性发展、注重学习过程的差别化和选择性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资源方面,学生可以选择教材中或预习课件上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料,

也可以通过网络主动获取更完整、更系统的学习资源,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学生提炼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应用的能力将逐步提高;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可以在教材和教师设定的学习框架中进行学习,也可以独立设置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流程,并结合个人能力水平与兴趣取向,适当延伸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构筑属于自己的自主学习框架。这种从个人学情出发、结合个体需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实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有利于发现并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特长,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对于学生全面、持续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以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中“化学反应的焓变”为例,笔者设计了一个网络环境下的课前学习课件,课件设置的学习框架如图1。 框架中的必学内容的设置,目的是使学生在课前初步了解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基础知识,同时,通过观看“神舟七号”的相关视频、图片,查阅国内外航天背景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通过了解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高速发展,激发学生充满自豪感的爱国主义热情;通过分析火箭推进剂的组成、对环境的影响及研制“绿色推进剂”的目的,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摘要:为了能更好地深化数学课堂的素质教育,体现以人为本,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的数学课堂教学值得我们去试验、探讨和推广。笔者想从“转变观念”的角度,结合一具体课例来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1、充分认识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2、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观念,重新对老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定位。3、基于网络环境,营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空间,为培养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字:网络环境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正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冲击着现代教育。而校园网络的使用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更为现实的是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种教学模式的内含,课堂教学这个脚本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合对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特点的认识;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认识老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具体课例--《分式的基本性质》,浅谈网络环境下数

学课堂的教学设计:一、对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学习特点的认识:1、网络环境下,学习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受老师的控制,在不同的时间段去学习,通过网络提供的资源去构建知识。2、网络环境下,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即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还能方便与其他同学或老师交流,并能获得及时反馈。二、转变观念,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对老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的定位:1、对老师定位的重新认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并且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其严重不足是:基本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对学生定位的重新认识: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是知识传授的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独立协作去构建知识。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水平,进行自主学习和跨越学习。在有问题时,可请教教师或别的同学,进行协作化学习。 3.对教学内容定位的重新认识: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数学课本的教材内容不再是学生的学习唯一资源,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还可以从其它途径(如网上资源)获取大量的数学知识。 4.对媒体定位的重新认识: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媒体不再是辅助教师的演示工具,它更主要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三、基于网络环境,营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空间,为培养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奠定基础。为充分体现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点,在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对教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的定位的基础上,我们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必须转变观念,综合地考虑教师、学生、媒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功能,有机地将教师的指导、帮助、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教学论文历史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纪,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未来社会的根本特征,信息将渗透和贯穿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教育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为增强学生的现代科学技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开设网络信息实验班。网络信息实验班的教室与普通教室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开放式多功能网络教室,里面设有液晶投影仪、实物展台、DVD、音响设备等,教室的功能将由纯网络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功能网络教室转化。教室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布局,每个小组六人,围成一圈,每人一台电脑。一、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造了条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着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历史学科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所研究的对象均是在过去的“时”“空”条件下发生的。从“时”来讲,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由于今天的学生不可能随“时光隧道”回到已逝去的年代中去亲身感受或体验历史,因而造成了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对历史知识感到难以理解与掌握的状况;从“空间”而言,指的是地理“空间”,也就是历史地理,而初一学生又往往缺乏空间概念,这就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互联网具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它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信息容量大、传递速度快、能使学生穿越时空的界限,走进“历史的丛林”中进行真情体验。历史上许许多多的重大事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欣赏相关的影视作品,如《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鸦片战争》等,亲身去感受那些风雨如晦的岁月,以激励斗志、陶冶情操。通过这些方式进行内心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历史学科有了兴趣,才能去品味历史、把握历史。计算机网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因为它创设的是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不是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而是让学生自

《网络攻防第四次作业》实验报告

《TCP/IP协议栈重点协议的攻击实验》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网络层攻击 ①IP源地址欺骗(Netwag 41) ②ARP缓存欺骗(Netwag 33) ③ICMP重定向攻击(Netwag 86) 2)传输层攻击 ①SYN flood攻击(Netwag 76) ②TCP RST攻击(Netwag 78) ③TCP Ack攻击(Netwag 79) 二、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10 运行环境:校园网 实验软件:netwag、wireshark 三、实验步骤: 1)IP源地址欺骗(Netwag 41): ①打开Netwag软件找到41: 首先打开Netwag软件,然后找到41:Spoof Ip4Icmp4 packet,点击进入。

②设置Ping数据包发送方*(源)IP地址,和接收方(目标)地址: ③打开wireshark软件,开始抓包,然后点击Netwag的Generate 然后再点 Run it: 先用原来的本机真实IP地址测试是否能抓到ping命令包,截图中显示可以正常抓包。

④把源IP地址改变为【192.168.110.119】然后Generate → Run it: 从截图中可以发现抓到了ARP数据包,数据包内容为请求谁是 【192.168.110.119】然后接下来就是ping命令的ICMP数据包。并且发现发送给【5.6.7.8】的源IP变为【192.168.110.119】,成功欺骗目标ip为5.6.7.8 的目标。 2)ARP缓存欺骗(Netwag 33): ①找到Netwag中的33号,点击进入: 首先打开Netwag软件,点击33号,进入配置界面,选择网卡为【Eth0】,源物理地址为【00:23:24:61:13:54】目标物理【00:23:24:61:2d:86】,发送ARP 回复数据包,以及设置ARP数据包中,物理地址和ip地址,本机ip为 【10.131.10.110】而这里伪装为【10.131.10.109】。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精)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提纲 一、设计思路 二、活动目标 三、活动准备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五、教学多媒体设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七、教学过程流程图 八、情景式语文活动课应用模式 九、课件结构图 十、课后反思 《赞美巾帼英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本第二单元第三课为教材基础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本课学习设计三个课时而《赞美巾帼英雄》作为一堂活动课占其中的一个课时。

二、授课对象 七年级活泼可爱、感情丰富、具有一定诗词积累的学生。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善于发现,思维活跃,喜欢有趣的教学活动,对理性材料理解能力较弱,对感性材料理解能力较强。价值观上这个阶段的少年处于叛逆期,价值观正在建立,要营造积极的气氛,引导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网络资源辅助教学法 2、影视教学法 3、课件演示法 4、作品展示法 5、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学生学习资源:1、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2、小组间成员分享的学习材料3、相关网址下载的学习材料 教师资源与工具:1、教师备课资源(信息、视听、课件、教案、练习等等)2、工具:网络和多媒体 知识与技能:本节活动课重点在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多种媒体搜集学习资料,学习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我阐述和展示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积极乐观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热爱祖国的爱国热情 1、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建立自己的博客或者网站或者QQ群。这个网络媒体对学生开放,进行远程的组织教学,学习管理,对学习起到辅助作用。教师在开课之前布置学生搜集材料和信息的任务。在网上课堂提供一些准备资料和查询资料的网址,引导学生运用网络预习,查询信息。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的工具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组织丰富的多媒体材料准备课件和视听资料

攻防实验室建设

网络攻防实验室 需求分析 信息安全领域中,网络安全问题尤为突出。目前,危害信息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基于网络的攻击。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层出不穷,网络安全人才短缺的问题亟待解决。在我国,高校是培养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的核心力量,网络安全课程是信息安全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网络攻击与防护是网络安全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内外各个高校信息安全相关专业的重点教学内容。网络攻击与防护是应用性、实践性、工程性、综合性最强的一部分核心内容,对实验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网络攻防实践能力,学校建立专业的网络攻防实验室是十分必要的。 西普科技建议学校建设一个专业的、开放的网络攻防实验室,来需满足专业课程综合实践教学、学生安全防护能力和安全意识提升、跟踪最新网络安全技术和提升学校及专业影响力等具体需要。实验室可承担网络安全相关的课程实验、技能实训实习、综合实训、教师项目开发以及校内外竞赛等任务。综上,网络攻防实验室需提供以下支持: 1. 攻防基础知识技能学习所需的实验环境、工具及指导 2. 真实的攻防实战环境供学生进行综合训练 3. 渗透测试及网络防护实训的真实环境与指导 4. 提供网络攻防领域科研所需的环境与工具 5. 提供开放接口及系统扩展接口 6. 支持持续性实验室运营,如培训基地建设、横向课题及安全竞赛组织等 总体规划 为满足校方对网络攻防实验室建设的软硬件设备采购、实验室运营管理、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培养、学生实习实训及竞赛组织等多方面的需求,西普科技提供一套完整的网络攻防实验室建设方案,整体框架如下图所示。实验室包括进阶式的三大实验平台,支持从基础到实训再到实战的实验模式,提供从系统攻击到全面防护的环境支持及实验指导;同时满足学校实验室增值的需求。西普科技从总体上对实验室进行了中长期的建设规划,根据学校实验室建设的各期经费预算,不断完善,从而实现实验室的可持续性发展。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变化,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跨上网络快车。 在网络环境中,教育信息呈多媒体化,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教育信息的传递呈网络化、智能化,这使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更具魅力,教学模式也与传统教学有了巨大的不同,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所以,探索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和教育技术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而信息技术教育将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核心,所以探索一种以培养现代人为目标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将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下面我就简单谈一谈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 一、网络环境下的“发现教学法”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心理学研究也指出: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活动方式。这就表明,“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发现教学法”主张在生动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教材结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教师要引出“发现点”。这个“发现点”既不能让学生对于其结果一目了然,又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而是提出以后,让学生觉得有思考的余地。围绕“发现点”展开讨论,提出多种设想。在围绕“发现点”组织讨论过程,教师要抛砖引玉,启发学生从以往的知识、类似的软件使用经验等角度展开思维,防止出现离题千里,不着边际的局面。对于学生形成的每一种假设实行分析,去掉一些与本课程无关或难度较大的设想,留下一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让他们去“发现”。通过讨论,学生得到一些他们“发现”的内容,然后相互补充、综合。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结论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从而完成一次“发现”。在教师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通

网络攻防实验环境构建培训教案

1. 网络攻防实验环境 什么缘故需要网络攻防实验环境? 网络攻防是基础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技术方向 基础知识: 计算机各个方面专业知识都要“略明白” 操作系统、网络的差不多结构与底层机制 编程语言、汇编语言及软件编译执行机理 密码学与信息安全专业基础 实践技能: 各种网络和系统实践技能也要“略明白” 系统底层机制进行深入探究的技术能力: 网络、程序… 掌握网络渗透测试的实践技能->支持更好的研究和防备 掌握对攻击的分析实践技能->了解安全威胁,支持更好的防范掌握攻击防备和响应技能 专属的网络攻防实验环境 学习网络攻防技术需要一个实验环境 学打篮球:你就需要篮球场 拿Internet直接作为攻防实验学习环境 违背传统黑客道德与精神 效率低下学习方式,“脚本小子”/低水平骇客

环境的可控性、可重复性 “我的地盘我作主” 网络攻防实验环境的差不多组成 o 攻击机: 发起网络攻击的主机 n Win32: Windows XP n Linux: more powerful, 建议攻击平台 o 攻击目标主机(靶机) n Win32桌面操作系统: Windows XP n 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 Ubuntu / … n Win32服务器操作系统: Win 2K3 /Win 2K Server o 攻击检测、分析与防备平台 n 攻击目标主机网关位置 n 网关: 网络流分析、检测、防备 n 攻击目标主机: 系统日志采集与分析 o 构建一个差不多网络攻防环境,需要4-5台主机及相关联网设备V-Net: 基于虚拟蜜网的攻防实验环境 o 虚拟机技术(Virtual Machine) n 通过虚拟化技术在一台主机上构建攻防实验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物理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物理教学设计如何从课件进课堂到包括网络资源在内的课程资源进课堂,如何使网络环境和网络资源从信息技术的专利,变为提高学科教学效率和效果的工具?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应该怎样设计?应用网络资源的教学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如何使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得到互补?解决上述问题的立足点,就是根据教学存在的带全局性的质量问题和能力培养问题,通过将网络环境和资源融入物理课程,从教学规律和目标出发,恰当合理地应用网络教育技术重组教学内容,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学设计,使网络环境和资源走进学科教学。为此,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实验中进行了粗浅的探索和尝试,发现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物理教学,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下面对于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物理教学设计作一简述。 概述 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物理教学,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任务驱动),学生利用可视化的模拟实验,自主地进行科学的探究和学习的新型课程模式。有了可视化的分析工具,物理模型从静态的图表发展到用交互媒体制作的动态模型,从根本上改变了物理科学探究的性质。围绕探究式物理教学活动而构建的物理学科课程,既可用于基于实际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也可以作为学习支架广泛用于日常的物理学科教学之

中。 物理科学的发展历史表明,全盘形式化是不可能的,中学物理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物理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物理课程需要直观感知,需要重视物理实验,更需要逻辑推理和逻辑分析。只有学生自主地对典型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才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结论及物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物理思想和方法,把物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 应用探究式物理实验操作让学生体验、感知物理原理和概念,是探究式学习的一种常用的物理教学策略。 基本特点 1.以问题为核心是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物理教学的基本特点 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物理教学以认知心理学的建构学说为 理论基础。教学的设计,必须是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利用可视化的模拟实验探究和验证自己的想法,模仿科学家在体验中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物理教学必须提供“中断”的可能性,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建立过程性的自我评价机制。 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物理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问题”面向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6-05-06T11:03:48.8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4月总第238期作者:郭富宋茴娟[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以其丰富的内容素材为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为作文教学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郭富山东寿光市洛城留吕初中262734;宋茴娟山东寿光市洛城留吕小学262734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以其丰富的内容素材为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为作文教学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本文主要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扩大阅读范围、改变写作及批改方式、展示成果,体验成功四个方面阐述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优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作文教学 长期以来,一些中学生怕写作文,怕上作文课,甚至一提起作文就会头疼。教师听到学生抱怨的声音,看到他们无助的眼神,也谈“文”色变。那么,如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写好作文,让作文课“快乐”起来呢? 这一直是我探索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将网络技术应用于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网络走进作文课堂,让学生写作兴趣浓厚起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发动机。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作文教学是至关重要的。针对写作题目,教师事前可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的音视频、图片、文本等资料,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学生,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二来为学生开阔了写作思路。 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是要求以“我心目中的长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作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很少有学生能亲眼看到长城,于是我就从网上搜集了长城的一些音像图文资料,播放给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此情此景,学生们思路大开,热情地投身到写作中去,有的同学写道:欧式建筑风格的八达岭温泉度假村深深地吸引了我,红顶白墙的建筑,远山似黛,小桥流水,让人身处画中……;有的同学写道:长城春夏秋冬四季像一首婉转的歌……;有的同学写道:我仿佛看到烈烈西风中,一个女子抱着给丈夫的棉衣哭得肝肠寸断……;有的同学写道:长城内外的我国各族人民,经历过千百年的烽火,终凝成中华民族大家庭。长城是我们华夏古国的象征,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正是网络资源的触发,调动了同学们写作的积极性,思想如夜空的五彩礼花,从他们的脑海中绽放。 二、网络走进课堂,让学生阅读范围开阔起来 写作素材的匮乏是困扰学生写作的一大难题,而运用网络搜索积累素材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网络是一座信息资源的宝库,各类写作素材异常丰富。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材安排的作文训练项目,指导学生到网上阅读。如果本单元安排的是写景训练,就让学生阅读写景方面的文章,积累辞藻;如果本单元安排的是写人的文章,就让学生阅读写人记事的文章……如此一来,学生们动手写作时,心中有“货”,畏惧感没有了,写作兴趣也就提高了。学校每周安排一次阅读课,我就把学生带到微机室,或是让他们通过网络搜索自己喜欢的书来读,或是指导学生读一些名家名篇以及同龄人的习作,这样省时省力,阅读面广,事半功倍。 但要注意,由于网络本身的开放性,信息良莠不齐,因此教师一是要作好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二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健康的作文网站;三是要教给学生一些高效的搜索方法。这些措施都能让学生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的资料,提高网上阅读的效率。 三、网络走进课堂,让学生写作及批改个性化起来 作文教学过程包括写作和批改。在网络时代,学生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写作文,打破了传统的写作模式,可随时借鉴网络上优秀的语言资源,并方便地对文章进行增、删、补、改。传统的写作是以文字为主,偶尔配有一点插图,而网络走进课堂后,图像、声音乃至视频动画均可混合使用,学生采用这种写作形式,使得作文更生动形象,多姿多彩。 四、网络走进课堂,让写作成果展示出来,成功乐趣体验出来 从写作成果来看,网络写作更容易发表,更让学生有成就感。人人都有表现欲,而网络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平台。试想,学生的习作随着教师的评语而画上一个句号,学生的写作热情会高吗?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这样才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热情。将学生的作文通过网络发送到作文网站或论坛上,与网友交流;通过电子邮箱投寄给报社;把学生的作文打印出来,编辑成册,置于图书角;这些做法都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法宝,学生们在不断练笔中,写作水平不知不觉便提高了。 此外,我还建议学生们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博客,每天去写一点自己对生活、对学习的感想,长此以往,写作水平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运用,我们要有勇气和毅力来促进网络环境下写作教学的改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兴趣盎然中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作文教学的百花园定会芬芳烂漫。参考文献 [1]徐敏怡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横林中心小学.《在信息技术下快乐写作》。 [2]芦启顺江苏省宝应县范水高级中学.《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 [3]费燕萍中国教育先锋网.《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优势》。

2008620省级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模式与传统教与学模式的比较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模式与传统教与学模式的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逐步形成,关于一国之根本的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中、小学大部分都放弃了传统的教育方式,而开始尝试建立新型的,更加开放的教学模式。教师们开始尝试这样一种新方法:创设教育实践环境,引导学生在教育活动上学习社会上所需要的一切高端知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育与传统的教学方法间,不论时师生角色抑或学习方式都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唯物辩证观认为,事物总有相反的两个性质。所以任何的教育方法肯定都有着某方面的弊端。所以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到我们所用的教育方法的优势与弊端,并扬长补短,合理运用,才能真正的培育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的高端知识分子。为此,让我们探讨一下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下流行的网络教学环境的优势与不足。 关于传统教与学模式与网络教学的优点 一、关于传统教学的优点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是沿袭上世纪50年代从苏联教育界引进来的“封闭式”教育方法并融合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所形成的。其拥有一下优点。 1.任课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含量与社会经验,而传统教学的教育大纲十分重视知识的系统性,故而能将知识原理有目标、有计划、有侧重地展开教育、教学活动,保证了学生快且牢固的记忆教学大纲上所提到的重点知识。 2.师生教学是面对面的进行教育学,教师的言与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其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并不可替代的深远影响,此为网络所远远不可及者。 以上皆为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 二、关于网络教学的优点 改革开放以后,网络技术因具有资源共享性、多媒性和交互性而成为21世纪现代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前沿技术和主流。自21世纪初大、中、小学校建立校园网和网络教室、多媒体进入教室之后,网络教学迅速的占据了教育方法的一席之地。其拥有以下诸多优点。 1.网络教学是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习方式产生一次革新,它代表了现代科技与教育结合的方向,较大程度地激发了教与学的兴趣。 2.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变被动式学习为为主动探索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网络教学有利学生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为学生实现自由选课和自主择师创造了条件。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上的结合,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教与学观念的变革,而且要有学习方法重新适应的过程。 4.实施网络教学,有可能缓解教学资源尤其是师资力量相对短缺的矛盾,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办学效益;也有利于推动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