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汇编

(2015级)

教务处编制二O一五年四月

山东职业学院

关于制订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人才、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根据《关于制定高职高专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教高〔2000〕2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工作的意见》(鲁教职发〔2015〕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办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关于制订2015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如下: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良好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通过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2.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动适应山东区域经济和轨道交通及其装备制造行业发展;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行业对专业教学的指导,灵活设置、调整专业及培养方向,确定具有学院特色,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结合生产岗位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或相关的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

3.深入落实“三线贯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学院“三线贯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强化“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培养,以创新创业实践为导向的创新精神培养,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技能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开展职业能力培养

以“三通三融三证书”为指导思想,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以行动为导向,依据典型生产任务,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开发专业课程,推行“项目导师制、教学做一体、学训赛相通”教学模式,实施“分段式”教学组织;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实践教学课占总课时的50%以上,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比例,拓宽校外顶岗实习的渠道,强化顶岗实习教学组织与管理,推行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充分利用实习实训等环节,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2)以创新创业实践为导向,开展创新精神培养

以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核心目标,专业教育和个性化培养紧密结合,在必修课程中渗透创新教育元素,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和科学素养、创业发展类通识课程,并通过丰富的选修课程、技能竞赛、特长生项目、社团活动、创新教育等强化个性化培养;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指导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鼓励专利发明与创业实践,营造创新氛围,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展个性化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构建人文素质教育体系。通过思想政治课程、人文艺术课程、身心素质课程、科学素养课程、职业素养课程,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宣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培养职业道德,促进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融合,人文思维与科学思维融合,人文方法与科学方法融合,人文道德与职业规范融合,人文精神与创新创业融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4.科学构建“两个平台+两个模块”课程体系

构建职业能力本位、适于个性发展的“两个平台+两个模块”课程体系,即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大类平台、专业核心模块、个性化培养模块。将“职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注重创新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在拓展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在进行专业必修教育的同时,注重个性化培养。依据职业教育和学生成长对知识、能力、素质基础的要求,在全院范围内开设“公共基础平台”课程;根据专业大类技术基础要求,面向专业各

培养方向统一开设“专业大类平台”课程;针对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或针对专业不同的培养方向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课程;结合学生个人特长、学习兴趣与发展需求,开设“个性化培养模块”课程。

5.坚持“路地融通”专业群发展思路

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群以轨道交通类特色专业为核心,以相关地方专业为支撑,“路地融通”,协调发展。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应适当兼顾铁路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在专业大类平台中统一开设铁道概论课程,在专业方向模块可面向轨道交通和地方企业交叉开设专业方向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选择相同或相近的教学载体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尽量选择双向兼顾的校外实训基地开展顶岗实习,促进双向就业,以促进专业群发展平衡,确保专业良性快速发展。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架构

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专业名称及代码;

2. 招生对象及学制;

3. 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4. 毕业条件;

5.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6. 教学组织;

7.教学实施保障;

8.编制说明。

四、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

(一)学制、总学时及学分

1. 2015级各专业学制均为三年,总学时2750-2900,总学分160左右。理论授课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不得大于50%。

2. 学分设定以授课(含工学交替)学时数为主要依据。理论课程按总课时,每16学时折算1个学分;军训、社会实践、认知实习、综合实训、大作业或课程设计、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等整周教学每周计28个学时,折算1个学分;上述计算结果均按四舍五入取整。

(二)培养规格与就业岗位

各专业在充分开展生产岗位调研的基础上,正确处理核心岗位、次要岗位、拓展岗位的培养要求,一般每个专业方向核心岗位群不超过三个。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企业生产一线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三)毕业条件

学院实施“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工作经历证书”三证书制度,各专业需明确专业学分、技能鉴定及顶岗实习要求。

(四)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1.各专业在学院“三线贯穿”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可创新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构建时,应明确设计职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2.一般情况下第1-3学期开设公共基础平台课程,第2-4学期开设专业大类平台课程,第3-6学期开设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个性培养模块在第1-6学期开设。

(五)课程设置说明

1. 公共基础平台

(1)第1学期安排3周实训或项目教学,第2学期各专业根据需要安排5周或2周实训或项目教学。

(2)思想政治类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计52课时,3学分,在第1-2学期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总计56课时,4学分,在第3-4学期开设。形势与政策,总计60课时,1学分,在第1-4学期开设。

(3)公共外语:大学英语,总计104课时,6学分,在第1-2学期开设。“英语口语”,总计56课时,4学分,“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专业在第1-2学期开设。各专业第3学期及以后可以开设用以强化外语技能的选修课程或专业外语。

(4)高等数学A、B:总计78课时,5学分。高等数学A:电子信息类、装备制造类、轨道交通类专业在第1或第2学期开设;高等数学B:土建类各专业专业在第1学期开设。经济数学:总计64课时,4学分,经管类、生物类、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在第2学期开设。

(5)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总计52课时,2学分,在第1或第2学期开设。

(6)国学经典:总计30课时(第二课堂,不计入总课时),2学分,在第1学期开设。

(7)阅读与写作:总计32课时,2学分,在第1或第2学期开设。

(8)体育:总计52课时,2学分。第1、2学期开设。第2-4学期可以开设体育选修课程。

(9)就业创业指导:总计38学时,2学分。以专题模块形式在4、5学期开设。

(10)军事理论与训练:92学时,4学分。其中军事训练2周在第1学期进行,军事理论课,总计36课时,在第2学期开设。

(11)职业素养课程:形体训练与社交礼仪,总计36课时,2学分,经管类专业在第1或2学期开设。人际交流与沟通,总计30课时,2学分,工科相关专业在第1、2学期开设。拓展训练,

总计1周,1学分,在第1、2学期开设。

(12)《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总计1周,1学分,在第1、2或第4学期开设。

2. 专业大类平台课程

各专业群应设置相对统一的专业大类平台课程,课程门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12门。

3. 专业核心模块(或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1)每个专业(方向)可设置3-5门专业核心课程。

(2)宽口径的专业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开设几个不同方向的专业模块课程供学生选择。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群内路地专业可交叉开设专业方向课程。

4. 个性化培养模块课程

个性化培养模块课程最低不少于28学分。

(1)选修课:每门选修课总计30课时,2学分。通识选修课程学分不少于8学分,第1-6学期开设。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在第3-5学期开设,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群内路地专业可交叉开设专业选修课程。

(2)专业认知与实践,16课时(第二课堂,不计入总课时),1学分,在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入学后在学业导师指导下完成。

(3)技能竞赛,30课时(第二课堂,不计入总课时),1学分,在第4或5学期开设。(4)社团活动,60课时(第二课堂,不计入总课时),2学分,在第1-5学期灵活安排。

(5)创新创业实践,60课时(第二课堂,不计入总课时),2学分,在第1-5学期灵活安排,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企业经营实训、创新研究活动、特长生学习、创业实践等,完成研究报告、论文、方案设计、产品制作或发明专利申请。

(6)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开设4周(第二课堂,不计入总课时),4学分,在第1、2、3、4学期的假期进行。

5. 周课时:一般情况下,第一、二学期周课时26~28学时,第三学期周课时24~26学时,第四学期周课时22~26学时,第五学期周课时20~24学时。

6. 考试安排:1-5学期设2周考试周,各专业每学期设置3-4门考试课。

五、学期周数分配表(单位:周)

表2 学期周数分配表(单位:周)环节

学期

理论教学或

理实一体化

教学

入学及毕业

教育

整周实践教学

考试

学期

总周数

军训

技能

训练

顶岗实习

一(1)22219二220三220四220五220六11819

合计12118

教务处处长审核:

教学副院长审核:

教务处

二O一五年三月

铁道供电与电气工程系

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前言

通过对轨道交通及相关电力企业的调研、毕业生回访调查、召开校企合作研讨会等方式,对专业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并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标准,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和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结合学院和本专业的实际,总结和探索课程改革新的思路,校企合作共同制定的。本方案遵循适合专业特点的“产教对接、实岗历练”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职业能力本位、适于个性发展”原则,构建出“课岗融通”的“两个平台+两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将“职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人文素质教育”三线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铁道供电技术

专业代码:520202

二、招生对象、学制及学历

本专业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全日制三年,专科(高职)。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电气化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施工、运营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掌握轨道交通电气化理论知识和牵引变电所运行与维护、接触网施工与检修、高压电气设备检修与维护、电力内外线施工等专业技能,具备永不违章作业、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确保供电安全等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后能够在铁路局、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有自备铁路的大型生产企业、轨道交通电气化设备生产企业,从事电力调度、供配电设备生产与调试、接触网检修与维护、变电所运行值班、高电压设备检修与测试、电力线路施工与维护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1)具有一定的道德法律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

(2)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和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5)具有供配电技术与继电保护专业知识;

(6)具有接触网施工运营维护专业知识;

(7)具有牵引变电所运行与维护的专业知识;

(8)具有高电压试验专业知识;

(9)具有电力线路施工维护专业知识;

(10)具有电力系统远动及调度专业知识。

2.能力结构

专业能力

(1)具有对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施工、运营、检修与管理的能力;(2)具有企事业单位供用电设备的维护与检修能力;

(3)具有电力系统施工、运行与维护能力;

(4)具有接触网的安装与检修工作能力;

(5)具有牵引变电所运行与维护能力;

(6)具有高低压电气产品测试与检修能力。

方法能力

(1)具有探索新技术和自学新知识的能力;

(2)具有独立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3)具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有安全操作和自我行为约束能力;

(5)具有开拓、创新能力;

(6)具有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2)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3)具有团队协作能力;

(4)具有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精神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

3.素质结构

(1)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公民素质,富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修养,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承中华美德;

(3)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崇尚科学、求真务实;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有勇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能适应艰苦工作需要;

(5)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追求技术进步;

(6)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胜任企业生产需要。

(三)职业面向

本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轨道交通企业、供用电企业、有自备铁路的大型生产企业、轨道交通电气化设备生产企业,从事电力调度、牵引变配电设备的运营、检修和维护工作。具体从事的首次就业岗位为:接触网设备检修及施工、配电线路设备检修及维护、变配电所值班、电气设备试验、电气安全管理、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可持续发展就业岗位为:铁路运营企业供电调度、牵引供电系统设计、铁路供电段技术主管。

四、毕业条件

为更好地实现“产教对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施“三证书”制度。

学生须满足以下条件,方可毕业:完成专业对口企业的顶岗实习,获得工作经历证书;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维修电工、接触网工等职业资格证书;修满所规定的166学分,获得毕业证书。

五、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一)人才培养模式

贯彻学院“三线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行业背景与专业特色,实施“产教对接、实岗历练”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施工、运行与维护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贯彻实施“产教对接、实岗历练”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通,教学活动与生产过程相通,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相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相融,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相融;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工作经历证书”为内涵的“三通三融三证书”为指导思想,实施“产教对接、实岗历练”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施工、运行与维护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产教对接。紧密对接轨道交通产业,与济南铁路局、中铁电气化运营管理公司、青岛市地下铁道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拓宽“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通”的通道,实现“教学活动与生产过程相通”;深化“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推进“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相融”。产教对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产教对接示意图

图2 实岗历练示意图

实岗历练。在校内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学生以接触网工、变电所值班员和电气试验工的身份,进行接触网检修与维护、变电所运行值班、高压电器测试等核心技能训练。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在培训基地比武练兵,训练学生接触网工、变电所值班员、电气试验工的规范化操作能力,实现“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相通”。

依托济南铁路局等铁道供电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学生三年内到对口企业进行不少于六个月的顶岗实习,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合格后,获取工作经历证书,深化“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相融”。实岗历练示意图如图2所示。

2.“三线贯穿、多头并进”,倡导“全人教育”理念

以培养高素质铁道供电技术人才为宗旨,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培养,以创新创业实践为导向的创新精神培养,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的人文素质教育”三线贯穿,多头并进,既培养从事铁道供电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又培养铁道供电技术领域的创新型人才,践行“知能共进、德道同优”的校训,倡导“全人教育”,重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培养。

(1)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铁道电气化技能实训中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济南铁路局供电段等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职业化的学习氛围。推行“教学做一体、学训赛相通”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根据本专业相关典型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设置课程体系,以岗定课、课岗融通,将主要就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教学内容选取上,根据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教学内容,适度增加实践课时比例,参照铁路供电段主要岗位的职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根据供电段主要技术工种(接触网工、电力线路工、变电值班员、电气试验工)的技能要求设置技能训练内容,按照铁路接触网工、电力线路工、变电值班员等特有工种的技能标准进行考核,使其达到铁路特有工种中级工和高级维修电工的标准要求。

(2)以创新创业实践为导向的创新精神培养

在专业课程体系的个性化培养模块中设置了“时间灵活,形式多样”的创新教育环节,设立单独的学分,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变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采用卡片教学法、引导文法、小组扩展法、可视化法、伙伴拼图法、旋转木马法、逻辑关系法等多样性教学方法,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通过课外创新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展专场报告会和讲座、各种技能竞赛、特长生课题研究、创业计划竞赛等形式的课外创新活动,将学生的创新活动纳入到“创新教育”学分中,激发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全方位开放实验实训室,设立电气创新实验室,营造学生创新活动环境,构建创新发明氛围,鼓励学生开展发明创造活动、支持学生申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鼓励学生参加“铁道供电技术协会”,设置技能竞赛专业选修课,支持学生参加全国性的“接触网技能比武”、“电力线路工技能大赛”,从而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训练创新思维、开发创造能力。

(3)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贯穿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对教师行为规范的约束,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自身的榜样作用,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引导学生、影响学生。合理安排传统美德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之间的关系,“全过程、多方位、深层次”贯穿和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以学校的“中华美德进万家”活动为突破口,加强对学生的美德教育,并体现在育人的全过程,注重长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树立“就业靠专业,发展凭素质”的教育理念,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具体措施如下:

①加强通识课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礼仪”、“毕业教育”、“就业创业指导”等课程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人文素质课程学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②在专业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点滴渗透、潜移默化;将行为规范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渗入到实践教学和学生顶岗实践过程中,学会融入团队、增强集体荣誉感,养成职业素养,树立职业道德。

③举办多种形式的“美德教育”主题活动。集体讨论学习、美德日记评比、经典诵读、诚信调查、参加公益活动等。

表1 专业主干课程构建表

行与调试。

注:核心职业能力以*标示

(二)“两个平台+两个模块”课程体系设计

1.职业能力培养体系设计

课程开发坚持“突出职业能力、适于个性发展”原则,通过对济南铁路局等合作企业的深入调研和毕业生回访,对本专业的岗位设置进行调研,确定本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为维修电工、接触网工、变电站值班员、电气试验工、电力线路工、电力调度员、变电检修工,明确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分解胜任这些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归纳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按照教育规律进行教学化设计,确定本专业需要的主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构建表见表1所示。

课程体系的设计以培养电气化铁道行业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由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校企合作共同设计课程体系。设置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素质;设置专业大类平台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设置专业核心模块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胜任电气化铁道施工、运营、维护等岗位的职业能力;设立包括通识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技能鉴定、专业认知与实践、技能竞赛、社团活动、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的个性化培养模块,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从而构建出“课岗融通”的“两个平台+两个模块”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开发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两个平台+两个模块”课程体系开发示意图

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遵循职业能力养成规律,技能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由基本到专项、由单一到综合逐级递进,构建出由公共实践环节、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大类技能训练、核心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个性培养训练6个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教学过程,培养“技能过硬、素质优良”的铁道供电技术技能型人才。“学训一体,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 “学训一体,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示意图

2.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设计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进万众创新、大众创业。

图5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示意图

围绕创新精神培养,在专业教育及必修课程中渗透创新教育元素,由“个体—全体”,开展特长生导师制、社团活动、技能竞赛、选修课、创新创业实践等个性化培养,鼓励创新发明、创新设计及创新成果转化,将创新教育贯穿高职教学全过程,提高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大力促进学生创业实践,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和科学素养、创业发展类通识课程进行创业引导;加强“专项实训”、“顶岗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等实践课程,以专业教育为载体,融入创新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鼓励跨专业选修,提高创业潜力;开放实验、实训环境,为创业实践提供平台和载体,鼓励创业实践,激发学生创业活动的热情。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示意图如图5所示。

3.人文素质教育体系设计

以中华美德教育活动为引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载体的作用,构建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素质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想政治素养课程,开展党团教育、社会实践,举行志愿者活动、主题活动、班会等活动,加强思想政治素养培养;通过开设自然科学类通识类选修课、组织科技讲座、开展跨专业选修等形式,提高科学素养培养;通过开设人文艺术类通识课,开展各类型社团活动,增强人文艺术素质培养;通过开设“体育”、“军事理论”、“军事训练”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组织拓展训练等活动,增强身心素质培养;通过职业素养课程、专业课程、校内外生产实践锻炼,企业文化熏陶,增强遵纪守法、吃苦耐劳、诚信敬业等职业素养培养。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示意图如图6所示。

图6人文素质培养体系

六、教学组织

为保障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采用“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增加教学组织灵活性,适应铁路企业“高、大、半”(高度集中、大联动性、半军事化)和电气化铁路施工、维护年度计划的特点,将每个学年分为多个学段。第一、二学年各分四个学段,三个学段校内教学,一个学段企业实习。实习学段根据合作企业生产情况与生产计划灵活安排。第三学年分为两个学段,一个学段校内教学,一个学段企业带薪顶岗实习。

通过组织“分段式”教学,改变了以往仅在第6学期统一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做法,从第1学期开始(包括寒暑假期间),在合作企业建立“教学工区”,将所有学生分组分段工学交替安排顶岗实习,建立对企业全年不间断的顶岗实习机制,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全过程贯穿和渗透职业能力教育,提高了铁道供电技术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学期周数分配表见表2,教学计划一览表见表3。

表2 学期周数分配表(单位:周)

注:第六学期顶岗实习期间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表3 教学计划一览表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建筑工程技术 专业代码:560301 二、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含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 学制:全日制三年 三、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以立德树人,面向川滇黔渝相邻区域的中小微建筑施工企业,培养从事建筑工程领域建筑施工、检测、管理岗位、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1)掌握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2)掌握建筑施工、建筑材料试验与检测、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管理、质量检测、施工安全等专业技术知识; (3)了解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力学、信息技术、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知识; (4)了解建筑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相关信息。 2.能力结构 (1)具备有识读土建专业施工图的基本能力; (2)具有正确使用建筑材料并进行检测、保管的能力; (3)具有一般建构构件计算、设计和验算的能力; (4)具有应用专业计算机软件工作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处理施工技术问题及事故能力; (7)具有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工作的能力; (9)具有工程项目招投标和组织安全施工的基本能力; 3.综合素质 (1)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品德;

(2)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3)具有严谨务实、团队合作的意识。 (4)具有质量责任、安全及环境保护意识。 (5)具有身体健康、有创新创业在能力。 四、职业领域与职业资格证 五、专业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按照“专业调研→确定岗位群及核心岗位→分析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构建建筑企业施工工作过程和职业人才成长规律构建课程体系;以理论与实践、技术与文化、大赛与考证、职业与素质提升相融合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学生搭建适应岗位职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6年修订)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6年修订)

市场营销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2016年修订) 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一、专业分析 (4) (一)行业发展背景分析 (4) (二)人才需求分析 (4) 二、专业定位 (4) (一)学制与招生对象 (5)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5) (三)职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分析 (5) (四)岗位能力分析 (6) (五)职业资格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 (8) 三、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8) (一)课程体系 (8) (二)核心课程介绍 (9) (三)主要实训内容 (10) 四、实训保障 (11) 五、教学周数分配表 (11) 六、课程设置表 (12) 七、教学团队 (14) (一)专任教师任职条件 (14) (二)校外兼职教师任职条件 (14) (三)专兼师资配备 (15) 八、教学方法与成绩考核评价 (15)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 (15) (二)学习成绩考核评价 (17)

一、专业分析 (一)行业发展背景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涵盖涉及各个行业,不论是制造行业、零售行业还是其它行业,只要有企业的产生,企业想谋求更高的利润,必须要加强营销工作的推广,所以经济形势的发展趋势决定了营销专业在各个行业发展的状况。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分析来看,我国经济状况发展良好,在中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国消费在网络消费一直呈上升过热趋势,其它行业的销售额也在稳步增长,由此可见各个行业对于营销人才的需求量也会逐渐增加,所以依据国家各个行业发展现状来看,我院成立市场营销专业是顺应当前国家的发展形势。 从辽宁省及大连市目前发展状况来看,对外贸易依旧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网络消费、信息消费、时尚消费、健康消费等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领域表现出强劲活力。消费的快速增长带动了企业快速的发展,也带动了人才供求增加,我院开设市场营销专业对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行业的发展形势呈上升趋势,企业需要人才的要求各不相同,我们如何能把综合素质高和实践技能强,并能服务于各行各业的营销人才输送到各个需要的企业,是建设我院特色专业的需要。 (二)人才需求分析 从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得到数据分析情况来看,2015年第一季度辽宁省人力资源市场从供求总量,全省人才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全省14个市及省人才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3: 五年制高职教育五年一贯制 (“3+2”)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代码 051100 二、招生对象 应届初中毕业生 三、学制与学历 中职段三年,中专;高职段二年,专科 四、学习形式 全日制 五、就业面向 六、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能在生产、技术、管理一线从事机械加工操作与维修、进行中等以下复杂程度零件加工工艺等工作,达到初、中级工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机械视图和测绘能力;使用CAXA等计算机辅助软件的能力;机械制造基本能力;常用车、铣机床,数控车、铣床操作能力。 (二)人才规格 1.知识要求

具有应用数学及物理知识解决机械制造中的数学计算问题的基本能力。 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术,具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自学能力。 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语文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2.技能要求 具有阅读机械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的能力,能绘制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 具有对机械零件有关的运算、绘图、执行图标、使用技术资料的技能。 能根据使用要求,初步具有选用零件材料的能力,了解常用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合理选择通用刀、夹、量具的能力。 解工艺、质量、生产效率的分析方法。 具有对一般加工设备进行维护和排除一般故障的能力。 具有机械加工的基本技能并能熟练的操作1~2种机床。 典型零件(主轴、箱体、齿轮等)的加工工艺 设备润滑系统及切削液的应用知识 3.素质要求 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检索信息的能力 4.证书要求: 普通机加工专门化方向: 国家职业资格车工(四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铣工(五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磨工(五级)操作技能 钳加工专门化方向: 国家职业资格钳工(四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装配钳工(五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机修钳工(五级)操作技能 七、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化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301 学科门类: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适应新世纪科技、文化与教育发展需要,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及相关领域专业基础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教师教育相关理论,具备现代教师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能够在基础教育部门或职业技术学校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与管理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一)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通过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锻炼,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二)素质要求 通过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以及化工基础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能力; 4.了解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熟悉中学教学基本现状;具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化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5.具有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水平; 7.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的标准; 8.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并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化学 (二)核心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化学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电梯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5)(1)(2)

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代码:053000 专业名称:电气运行与控制(电梯方向) 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3年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岗位对体质的需要,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优质服务意识,掌握先进的行业技术等知识和技术技能,具有不断钻研、了解行业动态的学习意识。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

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3)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知识。 (1)公共基础知识: a. 具有文字写作表述阅读知识 b.具有数学计算知识 c. 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d.具有熟悉的电学知识 (2)专业知识的培养规格要求。 a. 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 b.掌握常用的电气测量仪器使用知识和操作方法 c. 掌握电梯设备的构造、原理、使用、调试、维护检修等方面的知识 d. 掌握人与设备的安全防护知识 e.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职业标准及各工作岗位的规章制度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吕梁,面向山西各城市,以服务建筑行业为主,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本专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组织、管理等核心专业知识,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测量、质检等核心职业能力,以及良好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能够胜任建设行业施工员岗位,或预算员、质量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 1、德育要求 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等理论素养,热爱社会主义国家,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从事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工作的高等职业技术专科毕业生。 2、知识结构要求 1.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力学、信息技术、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知识; 2.掌握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3.掌握建筑材料与检验、建筑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管理、质量检验、施工安全等专业技术知识; 4.具有建筑水电设备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 5.了解建筑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相关信息。 3、能力结构要求 1.具有正确识读土建专业施工图的基本能力; 2.具有正确使用建筑材料并进行检测、保管的能力; 3.具有一般建构构件计算、设计和验算的能力; 4.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处理施工技术问题及事故的能力; 7.具有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工作的能力; 8.具有一、二个主要工种操作的初步技能; 9.具有工程项目招投标和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10.具有社会交往、处理公共关系的基本能力; 11.具有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12.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 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为:较强的施工现场组织与管理以及处理施工中技术问题的能力;编制工程造价及投标报价的能力;建筑工程监理的工作能力等,即应具备在工程建设第一线担任施工员、预算员、监理员、测量员、CAD绘图员等职业岗位能力。 4、综合素质结构要求 1.政治思想素质(核心素质)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为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2.文化素质 具有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知识面宽,自学能力强;能用得体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具有社交能力和礼仪知识;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3.身体和心理素质 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思路开阔、敏捷,善于处理突发问题。 4.业务素质(核心素质) 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自觉学习的态度和立业创业的意识;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能正确处理好与工作单位、同事的关系;初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就业观和人生观。 5、毕业生可胜任的技术岗位群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讲解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630701)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销售管理等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和知识、技能、素质结构 (一)职业岗位(群) 1.企业的销售部门的业务员或主管岗位; 2.零售企业或批发企业的促销员、推销员等岗位; 3.企业营销部门的市场调查、信息统计、售后服务等岗位; 4.企业的营销策划、市场预测人员; 5.各类咨询公司的相关岗位。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为企业推出新产品(或新品牌)、开拓新区域(行业)市场的营销方案进行策划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及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惯例和规则,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6.取得下列资格证书:外销员证书、计算机I级证书、营销员证书、普通话资格证书等。 (三)综合素质 1. 思想道德素质 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领导,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及社会公德,守法诚信,明礼;具有爱岗敬业、团结合作、务实创新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2. 业务素质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熟悉有关网络知识及各种商业网站的功能要求,熟悉掌握各种推销技巧、商务谈判和电子商务运营及实际操作流程,具有电子商务发展方向的前瞻性;养成良好职业习惯,整理并保持有序的工作环境,做到工作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 3. 文化素质 具备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所必需的文化知识和应用能力,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观察,讲究科学的工作方法;谦虚好学,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尊重科学,对伪科学有一定的识别能力;思想开放,易于接受新思想、新技术和新事物;具有较强的参与、竞争和合作意识;举止文雅,待人有礼,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具有高尚的生活情操和审美情趣;勤俭节约,善于计划;善于与他人交流,尊重和理解他人,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 4. 身体和心理素质 具有基本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知识;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健全的体魄;养成锻练身体习惯,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要求;身体健康,能应付紧张的工作和承受一定强度的体力工作;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遇事沉着冷静,自控能力强,对环境的变化有良好的适应性。 三、招生对象、学历层次、办学形式及学制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7年元月编制

目录 (自动生成)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现代化事业生产的需要,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良好职业道德以及掌握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方面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健康体魄、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职业技术人才。 具体要求: 1.政治理论方面: 提高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觉悟,培养学生爱本专业、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热爱人民、热爱科学、坚持真理的道德情操、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 2.专业技术理论方面: 使学生具有读图、制图能力,掌握机械基本理论、电工电子知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制造、安装、调试维修等知识。 3.专业技术操作方面: 掌握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应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和可编程控制器的初步能力,掌握电力控制系统,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制造、安装、调试与维修。必须参加劳动部门的职业资格鉴定。 4.文化素质方面: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培养学生具有逻辑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身体方面: 懂得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以适应现代化工业的快节奏。 6.军事训练方面: 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体质,通过军事训练,使学生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

7.劳动方面: 每学期参加不少于一周的公益劳动,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 二、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 三、周数分配 总周数118周,其中: 理论教学 51周 实习教学 63周 入学军训 2周 公益劳动 2周。 四、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见附表一二) 五、理论课程要求 1.政治: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基础,是帮助学生提高共产主义觉悟,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风尚的重要课程,其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理论水平、思想水平、道德水平。 2.体育:讲授田径、球类、械操等主要项目的基本知识和竞赛规则,掌握基本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3.语文:加强学生对字、句、篇基础知识的训练,提高学生对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使学生能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帮助理解掌握专业知识。作文教学课时不少于语文课时的20%。 4.数学:通过讲授代数、三角、立体几何的基础内容和解析几何的初步知识,使学生理解数学的概念、定理,掌握公式的运用,并且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5.物理:讲授力学、电学、热学的基本理论,选学声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的部分内容,使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学会必要的运算方法和实验技能。 6.职业指导:主要讲述求职的技巧的基本原则、择业理念,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选择好自己的工作。

建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学制、招生对象 专业名称:建筑设计 专业代码:540101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大学专科 招生对象:应届高中毕业生或相当于高中毕业的职高学生 学制:全日制3年,修业年限:4年 二、专业描述 1.专业概述 建筑设计专业是一门以设计建筑为主要任务的专业。教育部门为了适应新时期专业技术教育,避免中等职业、高职高专(专科)、本科等不同层次教育共同使用一个专业名称,更好区分各层次教育的侧重点不同而提出的。该专业以往与本科教育均称为建筑学,现只本科层次教育保留使用建筑学的专业名称,高职高专层次使用建筑设计的专业名称。建筑设计专业涉及到美学和理性思维的融合,故可以称得上是一门工科与艺术结合的学科。 2.专业所属行业背景(包括人才需求) 本专业属于建筑行业大类,是建筑工程实践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所包含的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涉及的相关学科越来越多,材料科学的发展、技术领域的更新日新月异;建筑成为这些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往往需要在最短时期内获取数据信息。建筑设计难以由匠师一身二任,客观上需要更为细致的社会分工,这就促使建筑设计逐渐形成生产一线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成为一门实践、实训实作的独立分支学科。 本专业主要涉及到建筑大类中的三个方向。其一,从事建筑设计的设计方,包含各大设计院和设计公司。其二,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施工方。其三,发出建筑设计邀请的投资方,也称为甲方,其包含房地产行业以及部分政府投资方。其中设计方是本专业就业的对口单位。 3.本专业的主要就业范围 (1) 主要就业单位

①乙方:设计方向 毕业生可在建筑设计公司、小型设计事务所、中小型设计院从事建筑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及相关工作。 ②施工方:施工方向 毕业生可在建筑工程公司从事建筑施工工作。 ③甲方:房地产公司 毕业生可在地产公司从事管理、协调各设计单位的工作。 ④第三方服务机构:效果图公司、节能设计公司、BIM技术公司 毕业生可在第三方机构从事建模师和设计助理岗位工作。 ④其他相关:景观设计公司、环境艺术设计公司、景观装饰工程公司。 毕业生可在第三方机构从事景观设计或室内设计方面工作。 (2) 主要就业部门 乙方:设计部 施工方:项目部、工程部 甲方:研发部 第三方服务机构:技术部 (3) 可从事的工作岗位群 建筑设计单位从事绘图员、设计师助理;建筑施工单位从事施工员、监理;房地产开发公司研发部建筑规划岗、景观设计岗。效果图公司从事建模师、效果图后期处理师。节能设计公司、BIM技术公司从事建模师和设计助理岗位工作。 (4) 核心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列表 表1 核心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电力市场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掌握电力生产、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熟悉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在电力企业生产及多种经营一线从事生产管理、客户服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方面工作,具有一定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生业务(就业)范围 学生毕业后能在发供电企业、一般商业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运行、管理、营销、电子商务等方面工作。 三、学制 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 四、毕业生的知识结构 1.掌握比较系统扎实的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基本理论; 2.了解电力生产基本过程,熟悉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特点; 3.熟悉电力法规及电力市场营销规则,掌握电力市场预测与分析方法; 4. 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及网络常用软件; 五、毕业生的能力、素质结构 1.具有现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商品推销与广告策划、商务信息处理的能力,灵活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应用能力,具有EDI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4.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营销人员必备的写作能力,能够撰写质量较高的财经应用文; 5.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外语书刊,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六、理论课程设置及内容要求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年级第一学期大学生的必修课。每周两学时。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是人生目的意义、理想信念、心理健康、审美修养、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法律基础的主要内容是法学基础理论、宪法、行政法、劳动法、民法、诉讼法等。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一年级第二学期大学生的必修课。每周三学时。要求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了解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使学生从理论的高度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钳工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方案

钳工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方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钳工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方案“现代学徒制”是将现代学校教育思想和传统的学徒培训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职业教育新范式,校企合作是其前提,工学结合是其核心。最明显的特征是学校、企业、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育人,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与我国现行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相比,现代学徒制下的学生具有合法的企业学徒身份。“现代学徒制”是实现中职教育功能定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真正实现了产教融合。近年来,中职院校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但还需要继续进行深层次地探究。 教学质量是中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借鉴“现代学徒制”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研究尚未深入开展。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普及,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是符合职业教育本质的,是校企之间实现无缝对接的关键,对实现中职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的认识 (一)以“现代学徒制”为指导思想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形式,从机制体制上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变革,对企业、学校、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及其在教学培养中的作用产生了本质性影响。现代学徒制就是政府介入、由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校企深层次密切合作的一种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兼具学徒的身份,具有角色的“双重性。”要真正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就需要彻底突破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同样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上,也要构建一个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付诸实施。 (二)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质量观 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以知识性考核为主,而在“现代学徒制”视域下,中职教育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转变为以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为主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监控。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方案应当由学校、相关企业和行业一起制定并付诸实施。 (三)“以生(徒)为本”的质量监控原则 “现代学徒制”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变革,其内在的运作流程与逻辑体系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蕴含着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它将职业能力、人文素养贯穿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关注学生(徒)个性化的发展,以生(徒)为本,体现培养过程的针对性、适应性、发展性,符合人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就是要建立以生(徒)的本性、需要及基本存在状态为本,实现学生(徒)的个性化发展,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技术框架 以往“学徒制”实施中,学生和师傅往往只是形式上的拜师而已,没有实际意义,更谈不上真正的传授技能,现在学徒制没有真正达到效果。很多学生认为,到了企业就是参加工作,不属于教育阶段,不受学校的管理。企业则认为学生不具备工作经验,把一些复杂的工作交给学

化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301 一、专业简介 化学(师范)本科专业,以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教学为基础,主要培养能够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中学教师、教育工作者。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学教学论、仪器分析、化工基础等理论课程及相关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系统了解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科学和文化素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先进的教育观念、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意识、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能在中学、教育机构等单位从事化学及相关学科基础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毕业生在未来5年预期达成以下目标: 目标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立德树人的宗旨,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目标2:熟练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中学化学教学。 目标3: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修养;具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中学化学教师。 目标4:能主动适应社会,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完整、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具有“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成为“四有”好老师的志向;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1社会认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1-2依法执教: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有依法执

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中职与高职(专科) 对口人才一体化培养方案 一、招收对象及学制 1.招生对象:面向全市2015年应届初中毕业生 2.学制:五年制 二、培养目标: 面向电子信息及相关行业,培养具有社会公德、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胜任电子产品的组装、检测、生产工艺及流程、维修、技术咨询与服务、懂得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对智能设备能够进行信息控制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 1.职业素养 (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责任感。 (2)具备良好的诚信品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协作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 (3)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 (4)能够适应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的需要,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2.专业知识 (1)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一定的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 (2)掌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3)掌握电子设备、电子产品中常用元器件及材料的基本知识;

(4)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在本专业中的具体应用; (5)掌握典型电子产品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电子产品生产中的各种技术和工艺; (6)掌握家用电气的基本原理,会选购和使用常用的家电产品。 3.专业技能 (1)具备较扎实的焊接、装配、调试能力 (2)熟悉家用电器的基本原理,分析相关故障、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 (3)具备相关电子元器件和家用电器零配件的检测能力、选购能力 (4)具备电子电器设备经营中的各个业务环节的基本工作能力 (5)具有一定的智能控制技能,熟悉电气、PLC知识和应用技(6)具有简单控制程序的编写能力 (7)具备较扎实的焊接、装配、调试能力 (8)具有电子产品生产组织和管理的能 四、课程结构

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类

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信息 专业代码:540101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标准学制3年,专科学历(修业年限2-5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四川省及西南地区,服务于建筑设计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适应地方建筑设计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掌握建筑师助理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具备建筑图纸绘制、建筑方案设计与表现、建筑施工图设计等方面职业能力,能从事设计师助理等职业岗位群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知识要求 1、了解政治、经济、人文基本知识,运用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确认识当前形势; 2、了解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的基本知识; 3、了解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 4、掌握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建筑史、外国古代和近现代建筑史、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城市规划与设计原理、素描与色彩、建筑技术、空间形体表达、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设备、建筑材料等内容。 5、掌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等专业知识。 6、掌握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的相关知识; 7、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城市规划、园林、力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8、熟悉供热、通风、空调和建筑电气的一般知识。 (二)能力要求 1、清晰思考和用文字、图纸、计算机、口头准确表达设计方案的能力; 2、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3、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4、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初步审美能力; 5、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 6、组织管理能力; 7、熟练运用各种现代媒体技术获取信息,包括英文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的能力;

网络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营销专业(三年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和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630803(桂) 专业名称:网络营销 二、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已经形成了一个依托因特网的与传统市场竞争规则和竞争手段有明显不同特点的网络虚拟市场。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客观上促成了虚拟市场的急速扩张,根据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调查显示,2015年6 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68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我国域名总数为2231万个,网站总数升至357万个。另据“2014 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61亿,网络零售交易额为2.79万亿元,相当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万亿元)的10.6%。天猫、京东、唯品会在 B2C 领域排名前三,品牌渗透率分别为 69.7%、45.3%和 18.8%。预计未来3-5 年内,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仍将维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平均增速超过35%,预计2020年将达到50万亿元。 表1 网络营销专业各层次技术人才岗位需求分析表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现代网络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应用技能,能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企业网上经营、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在线电子支付活动、互联网金融管理技能,掌握独立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网上销售的能力,面向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四、人才培养模式 网络营销专业采取以理实交融的“工学交互、双证结合、以创促教、以创促学”人 才培养模式组织教学。 五、人才培养规格 1.政治素质合格。毕业生应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党的基本路线,熟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2.具有法律意识、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优秀的职业素养。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报稿)

陕西中北中等专业学院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焊接技术应用 专业代码:052200 二、入学要求(招生对象)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3年。 四、职业面向 等全方面发展的,掌握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必备的基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焊接技术是制造业中的一项重要工艺,同时还作为一项新型技术在各个领域内广泛应用,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焊接技术的优劣与产品的质量和性

能有着直接联系,焊接技术的发展程度已成为多个国家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的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焊接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和主要技能,能够胜任焊条电弧焊、氩弧焊、CO2气体保护焊、气焊、气割、碳弧气刨、及各种自动化焊接方法的施焊操作;焊接结构生产工艺的实施,焊接设备维修及管理,焊接质量检验等工作的中级焊接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职业素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1.职业素质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备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8).具有控制焊接质量意识。 2、专业知识 1)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知识;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焊接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3)具有供配电技术的基础知识; 4)具有焊接施工与维护的基本知识; 3、专业能力 1).具备识读焊接装配图、绘制简单零件图的能力,具备利用计算机处理图样的能力。 2).掌握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基础知识。 3).具备焊接冶金的基础知识,掌握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 4).掌握常用焊接方法和焊接设备的基本知识。 5).具备选择并实施焊接工艺的能力。 6).掌握普通焊接的操作技能,并取得焊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7).具备选择检验部位、检验方法及分析和处理焊接缺陷的基本能力。 8).具备从事焊接设备及焊接材料营销与售后服务的能力。 9).具备使用与维护的焊接设备能力。 10).具备焊接生产管理与组织的基本知识。 六、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

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计划 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课题 中等职业学校 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3000)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修订日期: ####学校起草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掌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相关岗位群所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安全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能从事电气安装、运行与控制、维护等相关工作的一线操作人员。 三、就业岗位群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该专业对应的职业(工种)有:电气设备安装工(6-23-10-02)、变电设备安装工(6-07-06-01)、常用电机检修工(6-07-06-03)、维修电工(6-07-06-05)、电梯安装维修工(13-036)、电气值班员(11-032)。 根据对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岗位调研统计,本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范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向: 1.工业电气技术方向:电气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高低压电器装配等岗位。 2.电梯电气技术方向:电梯电气维修保养、电梯电气安装、电梯安全管理等岗位。 3.变配电技术方向:变配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变配电室值班、变配电设备试验与维修、配电线路安装与维修等岗位。 四、人才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及职业素养目标 a.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b.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c.具备人文和科学素养,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生活态度; d.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优质服务意识; e.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 f.树立安全、环保、节能意识; g.具有不断钻研,了解行业先进技术动态的意识; h.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 2.专业知识目标 a.中职生必备的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等公 共基础知识; b.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 c.掌握常用工具、量具及专用机具、设备的使用知识; d.掌握电气设备的构造、原理、使用、调试、维护检修等方面的知识; e.掌握人与设备的安全防护知识; f.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职业标准及各工作岗位的规章制度;

机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编制人员: 参编人员: 参编企业: 审核人员: 修订日期: 质量提升工程 机电技术项目组

目录 一、专业名称 (1) 二、招生对象 (1) 三、基本学制 (1) 四、专业培养目标 (1) 五、人才规格 (1) (一)职业素养 (2) 1.基本素质 (2) 2.专业素质 (2)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2) 1.专业知识 (3) 2.专业技能 (3)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4) (一)素质教育模块 (4) (二)专业基础技能模块 (7) (三)专业职业能力模块 (9) (四)顶岗实习 (10) 七、教学时间安排 (11) (一)教学时间分配 (11) (二)教学进度安排 (12) (三)课程学时比例 (13) 八、教学实施 (13) (一)教学要求 (13) (二)教学管理 (14) 1.教材选用 (14) 2.教学模式改革 (14) 九、教学评价 (15) (一)评价的内容构成 (15) (二)评价的体系构成 (15) 1.企业评价—实习、实践分(20分) (15)

2.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评价—职业能力评价分(20分15 3.学校评价—学业课程分(60分) (15) 4.评价的成绩核算 (15) 十、实训实习环境 (17) (一)校企共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17) 1.建立无人机模拟实训室 (17) 2.建立机器人实训室 (17) (二)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8) (三)教学资源库建设 (18) 十一、专业师资 (19) (一)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19) (二)骨干教师的培养 (19) (三)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19) (四)兼职教师的培养 (19)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580202 二、专业名称电气自动化技术 三、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参加全国普通高考 四、基本学制全日制三年 五、社会需求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带来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电气自动化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世界许多电气自动化企业将生产基地移到我国,西部发展必将为世界各地电气自动化类企业驻足甘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电气自动化企业的长足发展会给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天水是工业城市,周边有各类大型、中型、小型电气自动化企业坐落其中,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电气自动化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实践技能人才从事电气及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等工作。再加上江苏、深圳近几年电气自动化产品生产企业的多样化、多层次发展,每年也提供大量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大专层次的就业岗位,这种趋势将会在若干年内保持下去,这些都给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就业市场。 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98年开始招生,培养了一大批对社会有用的不同层次(中专与高职)的电气类技术人才,累计毕业生人数为400多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从事电气及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管理、营销,低压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等工作,符合高职教育应用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说明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是合适的,课程设置是满足社会需求的。 据社会调查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表明,我院毕业生求职心态好,不过分挑剔工作环境;专业基本功扎实,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专业适应面宽、动手能力强;尤其以他们能吃苦、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用人单位的好评。 六、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从事电气及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管理、营销,低压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等工作。 七、就业范围和岗位 (一)从事电工工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