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联网概念及其关键技术

物联网概念及其关键技术

物联网概念及其关键技术
物联网概念及其关键技术

物联网概念及其关键技术

一、物联网概念的形成

物联网概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 年《未来之路》一书,在《未来之路》中,比尔盖茨已经提及物联网概念,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世人的重视。1998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的构想,1999 年,美国Auto- ID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主要是建立在物品编码、RF ID 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2005 年,ITU 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综合了二者的内容,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包括了所有物品的联网和应用。目前较为公认的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和互联网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实际上,物联网的概念来自于对互联网的类比,根据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分类,不同的专家学者对物联网给出了各自的定义,归纳下来有如下4 种类型。

1、物联网是传感网,不接入互联网。有的专家认为,物联网就是传感网,只是给

人们生活的环境中的物体安装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认识环境,这个传感器网不接入互联网络,例如上海浦东机场的传感器网络,其本身并不接入互联网,却号称是中国第一个物联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两张网;

2、物联网是互联网的一部分。物联网并不是一张全新的网,实际上早就存在了,

它是互联网发展的自然延伸和扩张,是互联网的一部分。互联网是可包容一切的网络,将会有更多的物品加入到这张网中。也就是说,物联网是包含于互联网之内的;

3、物联网是互联网的补充网络。我们通常所说的互联网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计算

机结成的全球性的网络,服务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而物联网的主体则是各种各样的物品,通过物品间传递信息从而达到最终服务于人的目的,两张网的主体是不同的,所以,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扩展和补充,物联网与互联网是相对平等的两张网,互联网好比是人类信息交换的动脉,物联网就是毛细血管,两者相互连通,是互联网的有益补充;

4、物联网是未来的互联网。从宏观的概念上讲,未来的物联网将使人置身于无所

不在的网络之中,在不知不觉中,人可以随时随地与周围的人或物进行信息的交换,这时,物联网也就等同于泛在网络,或者说未来的互联网。物联网、泛在网络、未来的互联网,他们的名字虽然不同,但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愿景,那就是人类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任何网络、联系任何人或物,达到信息交换的自由。

4 种概念的界定都有其可取之处,也有不足之处,笔者认为,从狭义的角度看,只

要是物品之间通过传感网络连接而成的网络,不论是否接入互联网,都应算是物联网的范畴。从广义角度看,物联网不仅局限于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必将和现有的电信网络实现无缝的融合,最终形成人与物无所不在的信息交换,形成泛在网络。下面我们从人类信息化发展的历史角度构建“拼图模型”,分析物联网的准确意义。

二、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

物联网由传感器网络、射频标签阅读装置、条码与二维码等设备以及互联网等组成。

当前各项技术发展并不均衡,射频标签、条码与二维码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传感器网络相关技术尚有很大发展空间,本文以传感器网络为例,分析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其结构如图1 所示。传感器网络中所包含的关键内容和关键技术主要有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协议、管理、安全、网络接入、设计验证、智能信息处理和信息融合以及支撑和应用等

方面。

图1 物联网关键技术结构图

2. 1智能感知技术

数据采集是物联网实现“物物相联,人物互动”的基础。采集设备一般拥有MCU 控制器;由于低成本限制,因此一般采用嵌入式系统;物联网的规范要求整个终端设备必须是智能的,因此信息采集设备一般都有操作系统。为了获得各种客观世界的物理量,如温度、湿度、光照度等等,传感器技术也是数据采集技术中的重要一支。因此,物联网的数据采集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采集设备以及核心芯片。

2. 2 智能信号处理技术

智能信号处理将对采集设备获得的各种原始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以获得与目标事物相关的信息。首先获得各种物理量的量测值,即原始信号。之后通过信号提取技术筛选有用信号,通过调理提高信号的信噪比;高信噪比的信号通过各类信号变换,在映射空间上可以进行信号的特征提取;借助于信号分析技术,如特征对比、分类技术,可以将各种特征信号对应到某一类的物理事件。

这里的“信号处理”含义包括信号抗干扰、信号分离以及信号滤波等技术。这些技术有两种实现方式:节点上实现和基站上实现。前者是值得推荐的,其优点是具有实时性,减少了不必要的数据流量和传输过程中能量的消耗。但是由于节点资源有限,在节点上实现将面临要求低算法复杂度的挑战,而在资源丰富的基站(如服务器) 上实现则能进行较复杂的信号处理,还可以进行分类学习或模式识别,信号处理效果会更好,而面临的困难则是如何减少网内数据流量以及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并尽可能降低由服务器而增加的网络成本。因此,在物联网的信号处理技术中,以多物理量检测、信号提取、信号调理、信号变换、信号分析为核心关键技术。

2. 3 优化高效的协议栈

为了实现物联网的普适性,终端感知网络需要具有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是通过MAC 协议来保证的。由于终端感知节点并不是固定组网,为了完成不同的感知任务,实现各种目标,节点组网技术必不可少。终端感知设备之间的通信不能采用传统的资源充分设备的通信协议,因此需要自适应优化网络协议。同时终端设备的低处理能力、低功耗等特性,决定了必须采用轻量级和高能效的协议。最后,为了实现一个统一的目标,必须在上述各种协议技术之间进行取舍,因此网络跨层优化技术也是必需的。

对于物联网而言,无线通信方式是多级的,其系统复杂性和成本开销就会很大,这就需要对协议进行优化以保证其低功耗和高能效。由此,自适应的优化通信协议设计就变得很重要,其挑战在于需要考虑数据融合、分簇和路由选择等优化问题,并尽可能减少数据通信量和重复传送。

所以,物联网的协议栈中,以MAC 协议、组网技术、网络跨层能量优化、自适应优化通信协议、轻量级和高能效协议为重点。

2. 4 管理

由于终端感知网络的节点众多,因此必须引入节点管理对多个节点进行操作。其中包括以使终端感知网络寿命最大化为目标的能量管理,以确保覆盖性及连通性为目标的拓扑管理,以保证网络服务质量为目标的QoS 管理及移动控制,以实现异地管理为目标的远程管理技术,同时包括存储配置参数的数据库管理等。

作为物联网应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数据库负责存储由WSN 或RFID 收集到的感知数据,所用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可选择大型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如DB2 ,Oracle ,Sybase 和SQL Server) 。管理系统能够将已存储的数据进行可视化显示、数据管理(包括数据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操作) 以及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生成决策和数据挖掘等) 。

综上所述,物联网的节点管理包括能量管理、拓扑管理、QoS 管理、移动控制、网络远程管理以及数据库管理等方面。

2. 5 安全

由于物联网终端感知网络的私有特性,因此安全也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物联网中的传感节点通常需要部署在无人值守、不可控制的环境中,除了受到一般无线网络所面临的信息泄露、信息篡改、重放攻击、拒绝服务等多种威胁外,还面临传感节点容易被攻击者获取,通过物理手段获取存储在节点中的所有信息,从而侵入网络、控制网络的威胁。涉及到安全的主要有程序内容、运行使用、信息传输等方面。

从安全技术角度来看,相关技术包括以确保使用者身份安全为核心的认证技术,确保安全传输的密钥建立及分发机制,以及确保数据自身安全的数据加密、数据安全协议等数据安全技术。因此在物联网安全领域,数据安全协议、密钥建立及分发机制、数据加密算法设计以及认证技术是关键部分。

2. 6 网络接入

物联网以终端感知网络为触角,以运行在大型服务器上的程序为大脑,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有效感知以及有利控制。其中连接终端感知网络与服务器的桥梁便是各类网络接入技术,包括GSM , TD2SCDMA 等蜂窝网络,WLAN ,WPAN 等专用无线网络, Internet 等各种网络。物联网的网络接入是通过网关来完成的。

2. 7 设计验证

在物联网系统的设计验证中,包括设计、仿真、试验床验证与检验检测等关键内容。可以对物联网的硬件设备、软件、协议等进行分析验证,以及进行实际系统部署前的检验,这对物联网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物联网重要组成部分的传感器网络不仅节点规模大,网络所应用的地域规模也很大。传感器网络与Internet网络的融合构成物联网。因此如何能够反映出大规模异构网络环境(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以及各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等) ,并对各种网络应用具有扩展性,成为设计验证平台需要考虑的问题。国内外对于测试平台搭建技术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现有的一些如MoteWorks ,EmStar ,Kansei 和MoteLab 等传感器网络试验床验证平台,均支持网络测试的功能,具有不同的侧重点。MoteLab 是哈佛大学开发的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测试平台,由传感器节点网络和中心服务器两部分组成,采用Web 方

式,MoteLab 对于测试评估的方法考虑较少,如对能量的测试目前只是通过在一个节点上连接万用表测电压的方法实现。俄亥俄州立大学开发的Kansei 平台是面向多种应用的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测试平台。Kansei 平台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对大规模应用环境的支持以及对各种应用背景的通用化和可扩展性的要求。从结构上划分, Kansei 平台由静止网络、移动网络和便携网络三部分组成。静止网络和移动网络共同构成了Kansei 系统中的测试通用平台部分,部署在实验室环境中。便携网络则根据测试应用类型选择相应的传感器,部署到实际的测试环境中进行数据采集。目前Kansei 平台还处于开发过程中,如系统访问控制等功能并没有完全实现,混合模拟仿真方法的效果也有待进一步验证。

中科院计算所也正在部署物联网综合验证系统,包括EasiSim 用于仿真分析,EasiTest 作为物联网试验床, EasiDesign 用于物联网设计, EasiView 作为物联网实时监控系统,这些子系统都支持面向Web 的访问方式。

2. 8 信息处理及信息融合

由于物联网具有明显的“智能性”的要求和特征,而智能信息处理是保障这一特性的共性关键技术,因此智能信息处理的相关关键技术和研究基础对于物联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信息融合是智能信息处理的重要阶段和方式,信息融合是一个多级的、多方面的、将来自传感网中多个数据源(或多个传感器) 的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它能够获得比单一传感器更高的准确率,更有效和更易理解的推论。同时,它又是一个包含将来自不同节点数据进行联合处理的方法和工具的架构。因此,在感知、接入、互联网和应用层均需要采用此技术手段。

2. 9 智能交互及协同感知

物联网中的智能交互主要体现在情景感知关键技术上,能够解释感知的物理信号和生物化学信号,对外界不同事件做出决策以及调整自身的监控行为,因此已成为物联网应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情景感知能让物联网中的一些数据以低能耗方式在本地资源受限的传感器节点上处理,从而让整个网络的能耗和通信带宽最小化。

协同感知技术也是物联网的研究热点。一种物理现象一般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同时位于不同时空位置的感知设备观测到的信息具有互补性,因此必须将多个感知节点的数据综合起来,所以协同感知机制非常重要。

2. 10 支撑与应用

物联网以终端感知网络为触角,深入物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获得客观世界的各种测量数据。同时物联网战略最终是为人服务的,它将获得的各种物理量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自身智能合理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

物联网的支撑设备包括高性能计算平台、海量存储以及管理系统及数据库等。通过这些设施,能够支撑物联网海量信息的处理、存储、管理等工作。

物联网的应用需要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的支撑,主要需要针对大量的数据通过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并结合特定行业的知识和前期科学成果,建立针对各种应用的专家系统、预测模型、内容和人机交互服务。专家系统利用业已成熟的某领域专家知识库,从终端获得数据,比对专家知识,从而解决某类特定的专业问题。预测模型和内容服务等基于物联网提供的对物理世界精确、全面的信息,可以对物理世界的规律(如洪水、地震、蓝藻) 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掌握,以做出准确的预测预警,以及应急联动管理。人机交互与服务也体现了物联网“为人类服务”的宗旨。人机交互提供了人与物理世界的互动接口。

物联网能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便利也体现在服务之中。

三、结束语

物联网把传统的信息通信网络延伸到了更为广泛的物理世界.虽然“物联网”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然而,将“物”纳入“网”中,则是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大趋势.物联网将带来信息产业新一轮的发展浪潮,必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物联网的研究和开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通过对物联网及相关领域发展现状的归纳总结,可以发现,一方面,目前对物联网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匮乏;另一方面,近年来相关信息网络领域(特别是泛在传感器网络)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能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借鉴.

针对物联网产业与应用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国家战略层面开展研究,对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生活物联网概念

生活物联网概念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生活物联网的定义 生活物联网是应用于老百姓个人和家庭生活、能把你生活中拥有的所有东西连接起来的物联网,是老百姓能自己选择的物联网。 生活物联网是采用信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把个人和家庭生活中所需要的物体与物体连接起来,使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能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个人和家庭生活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 智能家居是物联网吗 智能家居概念已经存在了许多年,常见的智能家居产品功能包括家庭的安防管理、照明管理、环境管理、多媒体控制、门窗控制等。传统的智能家居概念和产品都与物联网有不小的距离。但近几年在物联网概念的引领下,智能家居产品呈现出网络化、无线化、自动化的趋势,出现了不少符合物联网定义的系统和产品,甚至连防盗安全门,也有厂家开发出了具有物联网特色的智能门。 云电视有哪些物联网功能 云电视支持语音遥控,可以到远端云平台下载应用软件,如各种游戏软件、实时聊天软件等;还可以作为家电控制中心,联接各类传感器、控制器、通信设备,实现多种信息终端的互联互通,玩体感或意念控制游戏,对其他家用电器进行集中显示与控制等。 物联网空调有哪些物联网功能 物联网空调风随人动、远程视频监控、自动报警、云服务控制、手势识别及控制、短信留言、故障诊断自动报修等。 物联网冰箱有哪些物联网功能

物联网冰箱能进行食物识别、自动显示提醒连接超市、自动采购食品菜谱更新、制定营养方案可视电话、浏览资讯、播放视频等。 物联网洗衣机有哪些物联网功能 物联网洗衣机可与智能电网之间的信息互联,识别分时电价信息,调整运行状态,节约能耗,可自动识别洗涤剂品类、衣物材质、自来水水质及污垢的脏污程度,选择洗衣模式等。 智能健康管理产品如何实现健康管理 人体状况传感检测设备自动测量心电、血压、血氧、体温、呼吸、体重以及加速度、声音、位置等等与健康有关的数据,经有线或无线方式传送到家庭电脑和手机,使用户可以实时了解、管理自己和家庭成员身体的各类信息和状态;同时,健康数据可由互联网或移动通讯网传送到医院和健康管理公司的服务平台,由服务平台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判断,提供智能化的远程监护、慢病管理、健身管理、健康评估等健康管理服务。 个人智能出行产品如何让出行更便捷 个人智能出行产品能使出行更方便、更舒适。例如,个人智能出行装备中的智能公文包,会提醒走开时别记带上它;智能导航终端和智能旅游引导终端可以通过和政府部门和服务商的服务中心联网,获得实时交通、旅游、消费、位置信息,和智能的分析、控制与引导服务。 各种生活智能化产品将逐步融合 生活物联网将融智能家居、物联网家电、智能健康监护、智能出行等于一网之中,物物相联、人机对话,网中物体不再属于某个子系统,而是以融合的方式实现智能化的情景

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概念及介绍

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概念及介绍物联网 百科名片 物联网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目录 定义 背景 用途 应用 发展 未来 问题

定义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 ,简称:IOT。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 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 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4、要有CPU; 5、要有操作系统; 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7、要有数据发送器; 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物联网基本概念和发展前景

物联网基本概念和发展前景

概述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编辑本段] 一、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及其定义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

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编辑本段] 二、物联网的背景与前景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过去在中国,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网。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一、 配位化合物及其组成 配位化合物 1. 中心离子:中心(中央)离子(或原子)也称为络合物形成体,是配合物的核心部分,位于络离子(或分子)的中心。 2. 配位体:是在中心离子周围的阴离子或分子,简称配体,其中直接与中心离子结合的原子叫配位原子。 单基配位体 配位体按所含配位原子的数目 多基配位体 3. 配位数:与中心离子直接结合的配位原子数目。 影响配位数大小的因素: 4. 配离子的电荷:等于中心离子和配位体总电荷的代数和。 配离子 电荷 5.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凡含有配位离子(或配位分子)的化合物叫配位化合物。 二、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遵循一般无机物命名原则,命名配位化合物时,不论配离子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都是阴离子名称在前,阳离子名称在后。其中配位个体的命名顺序为: 配位体数(汉字)――配位体名称(如有不同配位体时,阴离子在先,分子在后)――“合”字――中心离子名称及其氧化数(在括号内以罗马字说明) 四氯合铂(II )酸六氨合铂(II ) 有的配体在与不同的中心离子结合时,所用配位原子不同,命名时应加以区别。 如: 六异硫氰酸根合铁(III)酸钾 硝酸一氯一硫氰根二乙二胺合钴(III ) + ])([23NH Ag 1021+=?+++243])([NH Zn 2042+=?++-36][AlF 3)1(63-=-?++463])([63CS N Fe K ? 3 2]))(([NO en CN S CoCl ?

三硝基三氨合钴(III ) 硫酸一亚硝酸根五氨合钴(III) ] )()([332NH NO Co ?4 53]))(([SO NH ONO Co ?

物联网核心技术概念概述

物联网核心技术概念概述 物联网,英文简称为IOT(Internet of Things),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相结合所形成的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远程感知和控制,并与互联网结合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必将带来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1 物联网的结构物联网的结构可分为射频识别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两部分。射频识别系统主要由标签和读写器组成,两者通过RFID空中接口通信。读写器获取产品标识后,通过internet或其他通讯方式将产品标识上传至信息网络系统的中间件,然后通过ONS解析获取产品的对象名称,继而通过EPC信息服务的各种接口获得产品信息的各种相关服务。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都会借助Internet的网络系统,利用在Internet基础上的发展出的通信协议和描述语言。因此我们可以说物联网是架构在Internet基础上的关于各种物理产品信息服务的总和。 2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2.1 RFID 技术 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任何恶劣环境。RFID系统由阅读器、应答器(标签)和应用系统三部分组成,通过电波在响应媒介和询问媒介间传递信息。阅读器,一般是一台内含天线和芯片解码器的阅读(有时还可以写入)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阅读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体的目的。通常阅读器与电脑相连,所读取的标签信息被传送到电脑上进行下一步处理。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产品电子码EPC,EPC码可存入硅芯片做成的电子标签内,并附在被标识产品上,以被高层的信息处理软件识别、传递和查询,进而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形成专为供应链企业服务的各种信息服务。应用系统,一般是由计算机支撑的有线或无线管理系统,视不同应用要求,对于实时型的智能型控制器,不一定必须要有后台应用系统。 2.2 传感技术 传感技术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传感技术主要研究关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 百科名片 物联网这个概念,在中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当时叫传感网。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定义 “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历史溯源 物联网这个概念,在中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不过,当时不叫“物联网”而叫传感网罢了。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和开发。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同发优势和重大影响力。 2005年11月2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8月24日,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在台湾公开演讲中,也提到了物联网这个概念。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中国工业运行2009年夏季报告会上表示,物联网是个新概念,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大家公认的概念。他说,总的来说,“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种新技术。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故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物联网与智能电网均是智慧地球的有机构成部分。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这个概念,在中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当时叫传感网。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定义 “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 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 物联网的概念与其说是一个外来概念,不如说它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他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中国式”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 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谈什么隐私权和辐射问题,单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这一点现在看

来还不太现实。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物联网-原理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of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而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物联网-发展 (第二届国际epc与物联网高层论坛)

课题: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课题: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课型:课时: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配合物的形成原理 2、知道配位键、配合物、配离子等基本概念 3、掌握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重、难点: 1、配合物的组成 2、配合物的命名 学习过程: 课前检测: (一)完成下面方程式: 1、硫酸铜与氨水反应 2、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 3、硝酸银与氨水反应 (二)溶度积规则Qi与Ksp的关系 学习新课 一、配合物的定义 [实验探究] 1、取一支试管加入5mL 0.1mol/L CuSO4溶液,然后逐滴加入2mol/L NH3·H2O 溶液至过量,观察并记录现象 。 2、将上述溶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数滴0.1mol/L BaCl2溶液,另一份滴加数滴1mol/L NaOH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 。 3、分析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沉淀-溶解平衡考虑) [自学反馈]预习P130配合物的定义,理解下列几个基本概念 1、配位键 2、配离子 3、配合物 二、配合物的组成 [自学反馈]预习P131配合物的组成,掌握配合物的组成 以[Cu(NH3)4]SO4为例,分析其组成 [Cu(NH3)4]SO4

1、中心原子:通常是, 例如:。 2、配位体:提供的分子和离子叫配位体 例如:。 配位原子:配位体中原子叫配位原子 例如:。 3、配位数:作为直接与结合的的数目,即形成配位键的数目称为配位数。 4、配离子的电荷数: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和电荷数的代数和。 5、内界和外界:配合物分为内界和外界,其中称为内界,与内界发生电性匹配的称为外界。 三、配合物的命名 [自学反馈]预习P132配合物的命名,熟悉配合物的命名规则 1、配离子的命名: 2、配位酸: 3、配位碱: 4、配位盐: 自学检测:命名下列配合物 (1)K2[PtCl6] (2)K4[Fe(CN)6] (3)[Co(NH3)6]Cl3; (4)[CrCl2(H2O)4]Cl (5)[Co(NO3)3(NH3)3] (6)[Fe(CO)5]

物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

物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他们认为,物联网就是将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 我国有学者认为,物联网是一种“泛在网络”,这种泛在网就是利用互联网将世界上的物体都连接在一起,使世界万物都可以上网。具体可以理解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成一个全新的巨大网络,实现现有的互联网、通信网、广电网以及各种接入网和专用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第一,从广义上说,物联网与传感网构成要素基本相同,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其中物联网比传感网更贴近“物”的本质属性,强调是信息技术、设备为“物”提供更高层次的应用服务,而传感网(传感器网)是从技术和设备角度进行的客观描述,设备、技术的元素比较明显。 从狭义上说,传感网特别是传感器网可以看成是“传感模块+组网模块”共同构成的一个网络,它仅仅强调感知信号,而不注重对物体的标识和指示。物联网则强调人感知物、强调标识物的手段,即除传感器外,还有射频识别(RFID)装备、二维码、一维码等。因此,物联网应该包括传感网,但传感网只是物联网的一部分。 第二,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之上的一种高级网络形态,它们之间最明显的不同点,是物联网的联接主体从人向“物”的延伸,网络社会形态从虚拟向现实的拓展,信息采集与处理从人工为主向智能化为主的转化,可以说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创新的伟大成果,是互联网虚拟社会联接现实社会的伟大变革,是实现泛在网目标的伟大实践。 第三,“物联网+互联网”几乎就等于“泛在网”。所谓“泛在网”就是运用无所不在的智能网络、最先进的计算技术以及其他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武装而成的技术社会形态,帮助人类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能顺畅地通信。从泛在的内涵来看,首先关注的是人与周边的和谐交互,各种感知设备与无线网络不过是手段。“泛在网”包含了物联网、传感网、互联网的所有属性,而物联网则是“泛在网”实现目标之一,是“泛在网”发展过程中的先行者和制高点。 根据上述比较分析,我们给物联网下这样的定义:通过各种感知设备和互联网,连接物体与物体的,全自动、智能化采集、传输与处理信息的,实现随时随地和科学管理的一种网络。“网络化”、“物联化”、“互联化”、“自动化”、“感知化”、“智能化”是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网络化”:是物联网的基础。无论是M2M(机器到机器)、专网,还是无线、有线传输信息,感知物体,都必须形成网络状态;不管是什么形态的网络,最终都必须与互联网相联接,这样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泛在性的)。目前的所谓物联网,从网络形态来看,多数是专网、局域网,只能算是物联网的雏形。 “物联化”:人物相联、物物相联是物联网的基本要求之一。电脑和电脑连接成互联网,可以帮助人与人之间交流。而“物联网”,就是在物体上安装传感器、植入微型感应芯片,然后借助无线或有线网络,让人们和物体“对话”,让物体和物体之间进行“交流”。可以说,互联网完成了人与人的远程交流,而物联网则完成人与物、物与物的即时交流,进而实现由虚拟网络世界向现实世界的联接转变。 “互联化”:物联网是一个多种网络、接入、应用技术的集成,也是一个让人与自然界、人与物、物与物进行交流的平台,因此,在一定的协议关系下,实行多种网络融合,分布式与协同式并存,是物联网的显著特征。与互联网相比,物联网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具备随时接纳新器件、提供新的服务的能力,即自组织、自适应能力。 “自动化”:通过数字传感设备自动采集数据;根据事先设定的运算逻辑,利用软件自

物联网技术概念与应用全解析33

物联网概念与应用领域解析 目录 1物联网概述3 1.1物联网发展背景3 1.2物联网技术概念3 1.3物联网技术诞生发展4 1.4物联网的概念与认识4

2物联网技术6 2.1物联网的技术原理与特点6 2.2物联网技术关键7 2.3物联网技术体系架构8 3物联网的应用10 3.1物联网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10 3.2物联网技术对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价值11 3.3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11 4物联网的应有案例16 4.1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16 4.2数据的价值尚待发掘18 4.3物联网技术助力环境保护“智慧化”18 5物联网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28 5.1物联网发展存在的挑战28 5.2物联的发展面临的问题29 5.3解决办法30

1物联网概述 1.1物联网发展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那么物联网技术概念是什么?它有什么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系列创新的应用和服务也随着产生,催生了由需求方,供应方、研究机构和政府等利益群体相关行业产业链的产生。近些年,随着政府和业界的共同努力,我国物联网产业实力不断提升,在关键技术、半导体、软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物联网的逐步应用,众多行业的运行模式和人类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发展,物联网在我国创新型国际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要求,因此受到全世界关注是一种必然。我国已经具备物联网发展的政策、经济和技术环境,微型传感器、超高频芯片、云计算和信息安全等条件,将成为技术发展重点,安防、交通、物流、家居、环保、电力等领域将成为应用重点。 1.2物联网技术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数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

物联网简介

物联网简介 ——物联极码系列之一一、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二、物联网网络架构: 物联网网络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感知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包括延伸网、接入网和核心网,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用通信网络。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信息处理、计算等通用基础服务设施、能力及资源调用接口,以此为基础实现物联网在众多领域的各种应用。

三、物联网的现状与挑战: 近年来物联网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世界各国也对物联网的发展前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是物联网还处于产业发展初期,仍有许多瓶颈等待突破。有专家总结以下几点: 1.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 物联网从一种概念变为一种产业,进而形成真正的市场,需要大规模的物联网应用引导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尚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出台,标准的缺失影响了不同物联网企业的产品间的相互识别与互通互联,因而大大制约技术的发展和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尽快制定统一、规范的标准是物联网产业化发展的前提。 2.商业模式的问题。 物联网分为感知,网络,应用三个层次,在每一个层面上,都将有多种选择去开拓市场。目前没有一个成熟发展的商业盈利模式来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 3.技术层面的制约。 限制物联网感知层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能源!物联网的设备的小型化制约了设备电池的供电能力和可利用的太阳采光面积,所以低功耗的运行以及高效的

物联网技术概念与应用全解析

物联网概念与应用领域解析

目录 1物联网概述 (3) 1.1物联网发展背景 (3) 1.2物联网技术概念 (3) 1.3物联网技术诞生发展 (4) 1.4物联网的概念与认识 (4) 2物联网技术 (6) 2.1物联网的技术原理与特点 (6) 2.2物联网技术关键 (7) 2.3物联网技术体系架构 (8) 3物联网的应用 (10) 3.1物联网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 (10) 3.2物联网技术对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价值 (11) 3.3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11) 4物联网的应有案例 (16) 4.1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 (16) 4.2数据的价值尚待发掘 (18) 4.3物联网技术助力环境保护“智慧化” (18) 5物联网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28) 5.1物联网发展存在的挑战 (28) 5.2物联的发展面临的问题 (29) 5.3解决办法 (31)

1物联网概述 1.1物联网发展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那么物联网技术概念是什么?它有什么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系列创新的应用和服务也随着产生,催生了由需求方,供应方、研究机构和政府等利益群体相关行业产业链的产生。近些年,随着政府和业界的共同努力,我国物联网产业实力不断提升,在关键技术、半导体、软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物联网的逐步应用,众多行业的运行模式和人类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发展,物联网在我国创新型国际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要求,因此受到全世界关注是一种必然。我国已经具备物联网发展的政策、经济和技术环境,微型传感器、超高频芯片、云计算和信息安全等条件,将成为技术发展重点,安防、交通、物流、家居、环保、电力等领域将成为应用重点。 1.2物联网技术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数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

物联网作业网络概念

一,网络的作用 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它是人们信息交流使用的一个工具。作为工具,它一定会越来越好用。功能会越来越多,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网络会借助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游戏聊天等软件工具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面给人们带来极其丰富和美好的使用和享受。网络也是一个资源共享的通道,但它毕竟是人类的一个工具。相信有一天,网络会借助软件工具的作用带给人们极其美好甚至超越人体本身所能带来的感受。比如借助软件工具让人以极其真实的外貌、感觉进入网络平台、感受生老病死、游戏娱乐、结婚生子等。但这些只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不能取代人们的生活,它只能模仿人的感受而不能取代人的感受。网上可以直接实现虚拟产品的交易,如文字、影音的购买、发送、传输、接收。但实物哪怕芝麻大点的东西也必须依靠人来送达。这就是网络发展的极限性。它可以在虚拟和感觉方面超越人,但永远不会在实体感受方面取代人! 二,网络概念 网络一词有多种意义,可解作几种内容: 1、电路或电路的一部分。汉语中,“网络”一词最早用于电学《现代汉语词典》(1993年版)做出这样的解释:“在电的系统中,由若干元件组成的用来使电信号按一定要求传输的电路或这种电路的部分,叫网络。” 2、流量网络(Flow Network)也可以简称为网络(Network)。一般用来对管道系统、交通系统、通讯系统来建模,有时特指计算机网络 (Computer Network),或特指其中的互联网(Internet)由有关联的个体组成的系统,如:人际网络、交通网络、政治网络。 3、由节点和连线构成的图,表示研究诸对象及其相互联系。有时用的带箭头的连线表示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存在某种顺序关系。在节点或连线旁标出的数值,称为点权或线权,有时不标任何数。用数学语言说,网络是一种图,一般认为它专指加权图。网络除了数学定义外,还有具体的物理含义,即网络是从某种相同类型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模型。习惯上就称其为什么类型网络,如开关网络、运输网络、通信网络、计划网络等。总之,网络是从同类问题中抽象出来的用数学中的图论来表达并研究的一种模型。

“物联网技术”概念与发展

“物联网技术”概念与发展 基本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Internetofthings”,顾名思义,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严格而言,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

物联网概念总结

物联网工程与技术,偏重物联网应用系统研究 物联网的概念 1.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感知世界”的互联网,它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按照约定的协议,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把每一件物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唯一的标识代码,并通过非接触射频识别、无线数据传输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可视化”管理的一种网络。 2. 物联网是以感知客观世界,并以获得物理信息为目的,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它通过各种感知方式来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并结合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实现信息传递和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机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了把局域传感网络和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从而完成对被感知物体的检测和控制。 3. 物联网技术是利用条码、射频识别、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连接,从而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好人管理的庞大网络系统。 4. 物联网架构通常理解为底层感知,通过各种智能设备来收集相关信息数据。比如:射频枪、传感器等。再利用网络层来进行数据传送工作。最终在我们认为协议最多,安全性最强的应用层来实现各种信息的处理与完成。 5.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IOT)的概念是1999年提出来的,

定义如下: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把新一代IT 技术充分应用在各行各业中,然后将这一物物相连的网络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网络,听过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对网络内人员、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是人们可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的状态。 6. “物联网”作为目前最有前瞻性的热点技术,被预言为继计算机与互联网之后全球信息产业的又一次科技与经济浪潮。 7.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等新型信息传感技术,基于特定的协议和管理、应用需求,把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通过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使信息迅速、精确共享,实现“物-物”相联,其本质是深度的信息化。 8.物联网应该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等随时随地地获取物体信息;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物联网的融合,将物体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传递,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化的控制。 9. 物联网技术是互联网借助传感技术由虚拟空间向现实物理空间拓展的一种新的技术形式,这种技术带来了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和思考方式的变革。 而信息感知技术、信息共性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将成为未来中国物联网突

物联网试题答案

物联网试题答案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内涵是什么 ,RFID常用的典型工作频率有哪些,说明在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不同频段的获取能量的方式信息载体,让所有能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RFID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133KHz、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13.56MHz、27.12MHz、433MHz、860-960MH z、2.45GHz、5.8GHz等内涵:全面感知可靠的传送智能控制 低频工作频率有125kHz和133kHz两个,低 物联网四层模型包括哪些,四层模型与三频标签一通过电感耦合的方式获取能量层模型的区别,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高频工作频率为13.56MHz采用电感耦合的四层模型包括综合应用层管理服务层网方式获取能量 络构建层感知识别层超高频典型的工作频率为:433MHz,三层分为综合应用层网络层感知识别层 860-960MHz,2.45GHz,5.8GHz,通过电磁耦合方式获取能量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建筑环境监测什么是传感器,传统的传感器有什么局限 性, 常见的自动识别方法和技术有哪些 ,传感器的定义是:能感受被测量并按照一光符号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生物计量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识别技术 IC卡技术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置 技术局限性:网络化、智能化的程度十分有限, 缺少有效的数据处理与信息共享能力 什么是RFID,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无线传感节点由哪几部分组成, Identification)的英文缩写,利用射频信号通电池、传感器、微处理器、无线通信芯片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 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无线传感器识的发展方向, 别目的。 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 RFID系统由五个组件构成,包括:传送器、制约传感器性能提升的因素有哪些, 接收器、微处理器、天线、标签。功耗的制约价格的制约体积的制约RFID根据是否内置电源可以分为哪几类,大规模长时间部署传感器的设计有哪些要说明他们之间的区别。求, 被动式标签主动标签半主动标签低成本与微型化低功耗灵活性与扩展性 被动式标签内部没有电源设备,主动标签鲁棒性 标签内部携带电源,半主动标签兼有被动 标签和主动标签的所有优点,内部携带电无线传感节点的硬件平台中哪个部分耗能池,能够为标签内部计算提供电源。最大, 通信芯片 RFID与条形码相比有哪些优势, 体积小且形状多样环境适应性可重复使无线传感节点的软件平台包括哪些内容,用穿透性强数据安全性常用的OS有何特点, Tiny OS Contiki OS uIP网络支持标准OS接口抽 象事件驱动和线程动态加载代码体积小 位置信息的三要素, 无线宽带网络的有哪些技术难点,它与有地理位置(空间坐标) 处在该位置的时刻线宽带网络有何区别,

物联网概念及关键技术综述

2010年第12期福建电脑 物联网概念及关键技术综述 孙传宁,张雪 (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摘要】: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全球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据估计,物联网的产业规模将会是互联网的30倍之多。本文分别从国际通用定义、欧盟定义及我国定义给出物联网技术的概念;对物联网技术的起源及其发展,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传感器网络,智能和纳米技术,以及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物联网;关键技术;RFID;传感器网络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产业已经经历了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网两次浪潮,而如今,人们正在迎来第三次浪潮--"物联网"。物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物联网是一张连接世界万物的巨大信息网络,并与互联网相连接,通过物联网人们能更好的感知世界、控制物体的传输、移动、运行,从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世界更为和谐。 温家宝总理2009年8月在江苏无锡考察时提出了"感知中国",推进物联网发展,11月底,温总理在江苏南京考察时再次表示,当前,流通行业要大力运用网络技术,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实现流通现代化。这掀起了全国各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的关注,纷纷加入研究物联网的行列中来。 1、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至今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人认为RFID的互联就是物联网,有人认为传感器网络就是物联网,有人认为M2M(Machine to Machine)就是物联网,还有人认为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客户端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 物联网的具体定义在不同国家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般国际通用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 欧盟有关物联网的定义是物联网是未来互联网的一部分,能够被定义为基于标准和交互通信协议的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动态全球网络设施,在物联网内物理和虚拟的"物件"具有身份、物理属性、拟人化等特征,它们能够被一个综合的信息网络所连接[2]。 2010年,在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附的注释对物联网有以下说明: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物联网的起源及发展现状 1995年比尔·盖茨就在其著作《未来之路》中提出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但是由于当时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发展的限制,并未引起重视。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立的自动识别中心(Auto-ID Labs)提出了以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为目的的网络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其具体实施是将书籍、鞋、汽车部件等物体加上微小的识别装置,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及无线传感器网络便可以知道物体的位置及状态等信息,从而实现智能管理。 在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ITU2005互联网报告:物联网》里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3]。2006年3月,欧盟召开会议"From RFID to the Internet of things",对物联网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描述[4]。但是,到此时,物联网仍然没受到人们很大的关注。 2009年1月28日,在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的"圆桌会议"上,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Sam Palmisano)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希望通过加大对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的投入,振兴美国经济并确立美国的未来竞争优势。在获得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积极回应后,这一计划随后上升为美国的国家战略,物联网再次引起广泛关注。现如今,物联网已经得到欧盟、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及地区的高度关注。 3、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国际电信联盟报告提出物联网主要有四个关键性的应用技术:标签事物的RFID,感知事物的传感网络 3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