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知识点及练习题

课题3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考点1 二氧化碳的性质 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⑴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⑵密度比空气大; ⑶能溶于水;(设计实验证明,参看课本P114实验6-5) ⑷CO2固体叫“干冰”。 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实验探究:参看课本P113实验6-4) 更不能供给呼吸(解释“屠狗洞”现象)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实验探究:参看课本P114实验6-6) 化学方程式:CO2 + H2O == H2CO3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因: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CaCO3沉淀。 化学方程式:CO2 + Ca(OH)2== CaCO3↓+ H2O ①CO2气体的检验 ②长期放置的石灰水,瓶壁会出现一层白色物质 此反应的应用③刚抹过石灰浆的墙壁,生上炭火炉时,墙壁反而更潮湿 ④建筑工人在没有用完的石灰浆上覆盖一层土 ⑤鸡蛋放入石灰水中一会儿取出,可以保鲜 (4)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碳反应CO2+ C 2CO (注:此反应为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考点2 一氧化碳的性质 ⒈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制取 C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⒉化学性质 ⑴可燃性:2CO + O2点燃 =====2CO2——作燃料(是煤气的主要成分)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注意:①CO和H2一样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时,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点燃前必须验纯(方法与H2一样) ②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但: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是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⑵还原性:CO + CuO Cu + CO2 ——冶炼金属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操作顺序实验时,先通CO,后加热;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直至

初三化学一氧化碳

学科:化学 教学内容:初三化学一氧化碳 【基础知识精讲】 1.CO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CO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2CO + O2点燃 2CO2 (2)还原性CuO+CO△ Cu+CO2(可还原Fe、Cu等的氧化物) (3)毒性:是一种对空气产生污染的物质,因此实验中多余的CO要进行处理,不能随意放入空气中. 3.产生CO的主要反应 2C + O2点燃 2CO(氧气不充足) CO2+C 高 2CO 此外,一些含碳化合物不充分燃烧也会产生CO. 【重点难点解析】 例1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分析除杂质时要考虑:(1)保留何物质;(2)除去何物质(杂质);(3)方法要简单可行;(4)不能产新的杂质(必须产生新的杂质时,新杂质要更容易除去);(A)因为CO太少不能被点燃;(B)CO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相反可将CO2吸收;(D)不可能实现. 解答选(C) 例2煤炉很旺时,添加适量新煤后,炉温下降,其原因是什么?但过一会儿后,发现新炉上有蓝色火焰产生,炉温升高,这又是什么原因? 分析这实际上是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的氧气相互间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的结果,因为反应时有热量变化,所以产生了上述现象. 解答煤炉很旺时,碳充分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新煤后,一方面冷煤要吸收一 部分热量,而更主要的是CO2+ C高温 2CO,此反应吸收热量,所以炉温下降;又因为2 CO + O2点燃 2CO2,此反应放热且产生蓝色火焰,所以炉温上升,新煤上可见蓝色火焰. 例3在密闭的容器中将5g木炭和8g氧气加热,使之充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

期末重点复习:初三化学--二氧化碳3 知识梳理 1.二氧化碳的循环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的生成和消耗: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产生二氧化碳。而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主要依靠绿色植物的_______以及水和矿物质对二氧化碳的溶解。 (2)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及危害:人口增多、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大量森林遭到破坏,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引起了______________。 (3)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等。 答案:(1)光合作用(2)温室效应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要研究气体实验室制取的化学反应原理,即选择合适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还要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并需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用的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如图4-13: 图4-13 (4)CO2的收集:CO2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般只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收集气体时,导气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以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使收集到的气体纯度较高。 (5)CO2气体的验证 ①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②验满的方法: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要伸入瓶内),如果木条立即熄灭,则CO2气体已集满。 (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一般步骤为:①按要求连接好仪器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向反应器中装入大理石④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⑤收集气体⑥验满 答案:(2)CaCO3+2HCl====CaCl2+H2O+CO2↑ 3.CO2的性质 (1)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 a.不燃烧,也_______,不供给呼吸 b.与水反应:CO2+H2O====H2CO3 c.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 4.CO2的用途 制作_______、作温室气体肥料、灭火、_______等。 答案:(1)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气体(2)不支持燃烧碳酸饮料干冰作制冷剂 疑难突破 1.实验室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多种,如:碳的燃烧、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高温分解石灰石、含碳化合物的燃烧、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以及大理石与稀硫酸的反应等等,为什么单单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呢? 剖析:碳的燃烧,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高温分解石灰石制二氧化碳成本高、操作麻烦、纯度低,不适宜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而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收集。大理石(或石灰石)是块状固体,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不易溶于水,覆盖在碳酸钙表面,阻隔了硫酸与碳酸钙的接触,所以反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 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蜡烛 ●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用一火柴梗 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 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25H32+33O225CO2+16H2O 二、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最重要的 是做对比实验。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托盘天平的使用 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 到小数点后一位。 2.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平衡螺母组成。 3.物理使用方法(给物体测质量):

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 使天平平衡。 b)将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防止砝 码生锈造成称量的误差),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 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c)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d)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4.化学使用方法(给质量取物体): 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 使天平平衡。 b)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可以 先放后调平衡,这样就不用记录它们的质量) c)用镊子夹取砝码并放在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的读数等于要 称量的药品的质量。 d)在左盘上添加药品,使天平平衡。如果天平不平衡,只能在左 盘添加或减少药品,不能动砝码或游码。 e)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5.“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 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 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6.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教学内容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考点清单 1. 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3. 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 4. 理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使人中毒的原因。 三、全面突破 知识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 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 3. 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4.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在通常情况下,CO 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塑料瓶变瘪;鸡蛋进入瓶内。 2. 与水反应:3222CO H O H CO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O H CO CO H 223 2+↑=。 3.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因: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CaCO 3沉淀。 化学方程式:CO 2 + Ca (OH )2== CaCO 3↓+ H 2O 此反应的应用? ? ???????

4. 不支持呼吸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CO2用途利用的性质 灭火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制冷剂、 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制啤酒、汽水等碳酸饮料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3 2 2 2 CO H O H CO= +;生成的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O H CO CO H 2 2 3 2 + ↑ = 气体肥料绿色植物利用CO2和水进行光合作用 四)温室效应 1.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的现象。除二氧化碳外,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还有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等。 2. 温室效应将使全球气候变暖,这样将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3. 防治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①减少使用化石燃料;②更多地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典型例题】 例1: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A处不包括下列哪项() A. 发展和利用太阳能 B. 植物的呼吸作用 C. 人和动物的呼吸 D. 含碳燃料的燃烧 【解析】二氧化碳的循环使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相对稳定,对生命活动非常重要,对循环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掌握。由题中图示显示,A处应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B、C、D都符合这一要求。 【答案】A 例2:常用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是 A. 它是一种能溶解于水的气体 B. 降温加压下它可以变成固体“干冰” C. 通常状况下,它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D. 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解析】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但是氮气也能灭火(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为什么不常用氮气来灭火呢?由于在通常状况下,氮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制取单元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制取单元试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的制取 课下作业 1.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仪器是 ( ) A .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导气管 B .集气瓶、试管、水槽、导气管 C .酒精灯、广口瓶、集气瓶、长颈漏斗 D .广口瓶、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 2.(2008年山东潍坊)小亮同学设计右图装置来制取并 收集气体,你认为他能制得的气体是 ( ) A .用KMnO 4粉末制取O 2 B .用KClO 3和MnO 2制取O 2 C .用Zn 和稀硫酸制取H 2 D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 2 3.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 .将气体分别通入蒸馏水中 B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 .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4.为了研究CO 2的性质,需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 2气体,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提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把气体中的水蒸气吸收而除去;NaOH 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 (1)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 2 气体,可采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 2实验室制取CO 2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在上述实验中气体无法收集满,则可能的原因是 。 5.(2008年黑龙江哈尔滨)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稀硫酸、稀盐酸、石灰石、棉花 及以下仪器: (1)利用上述药品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要的仪器是 (填序号);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 式: 将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 稀 NaOH 溶浓H 2SO 4 CaCO A B C D E F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习题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单元自测 班级姓名一.选择题 1.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锅炉爆炸C.水的沸腾D.酒精挥发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铜抽成铜丝B.蜡烛燃烧 C.干电池释放电能D.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 3.下列说法有科学依据的是()A.纯天然物质酿制成的饮料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B.水和油可以互变 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D.气功可以使铝变成金 4.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铜是红色的金属B.镁条放入白醋中会产生气泡 C.水在0℃时结冰D.碳酸氢铵是白色粉末 5.下列措施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的是() A.食盐加碘B.禁止食用霉变的食品 C.禁止饮用工业酒精D.禁止鸣放鞭炮 6.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铜丝制导线B.煤可作为燃料 C.用木材制成木船D.铝可制成铝箔 7.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B.变化时发光发热 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水珠出现 D.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嘴吹灭酒精灯 B.加热试管时,试管口不对着自己或他人 C.给固体加热时,试管竖直放置在火焰上 D.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后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瓶 二.填空题 9.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和、和、和。 10.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通过进行科学探究,是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方法。 11.1965年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12.填写下列变化中的现象 ①在火焰上灼烧红亮的铜丝可观察到。 ②加热碳酸氢铵可观察到,这个实验证明碳酸氢铵具有性。 ③把铁丝浸入白醋里可观察到。 ④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生成。将镁条放入食醋中可观察到。 ⑤在镁条燃烧的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是:、。 13.写出下列物质常温下的颜色、状态并化学符号表示。(化学符号写在四线格中) 镁、,铜、,氧化铜、, 氧化镁、,水、,碳酸氢铵、, 碱式碳酸铜、,铁、。 14.写出下列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①铜丝在火焰上灼烧 ②镁条燃烧 ③加热碳酸氢铵 ④加热碱式碳酸铜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习题精选(一) 1.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是黑色固体,乙、丙为五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是一种化合物 B.乙是一氧化碳 C.丙是一氧化碳 D.丙是二氧化碳 2.下图的漫画反映了一氧化碳具有( ) A.还原性 B.剧毒性 C.可燃性 D.氧化性 3.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与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生产化肥 B.用来灭火 C.生产纯碱 D.干冰用作制冷剂和用于人工降雨 4.把w克CO2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为x克。若先将w克CO2经过:CO2→CO→CO2变化(假定无损耗),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为y克。则x与y 的关系是( ) A.x=y B.x>y C.x

情况,说明原因)。(1) ;(2) 。 6.“南极的冰化了”,这是中央电视台2002年5月22日《东方时空》中一个节目的标 题,说的是南极一块叫“拉森B”的冰架发生坍塌,其断裂的面积比上海市还大。这是大自 然又一次发出的警告;地球正在变暖!温室效应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2)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比如说双面使用纸张。双 面使用纸张和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 (3)请再举出一件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温室效应的事情。 7.鲜鸡蛋在进行呼吸作用时,通过蛋壳表面的大量微小空隙呼出二氧化碳,为了停止 鸡蛋的呼吸作用,达到保鲜的目的,人们常用石灰水作为鸡蛋的保鲜剂,其原理可用化学方 程式表示为。 8.简答题, (1)实验室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跟碳酸钙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2)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会产生什么现象?此试液加热煮沸后,会发生什么变 化?冷却后向上述试液投入活性炭并振荡,又发生什么变化? (3)为什么干冰可作制冷剂和人工降雨? (4)为什么用石灰浆粉刷的墙壁几天后就变硬了? (5)为什么有时人走进菜窖会突然晕倒?进入菜窖前应怎样检验并避免发生这种事故? 9.石灰石是我国主要矿产之一。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 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 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的CO2质量/g 1.76 3.52 4.4 m (1)哪几次反应中矿石有剩余? (2)上表中m的数值是。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矿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考试要求: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认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和水的反应 能区分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到常见气体了解自然界中碳循环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考点一)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 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其原理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高温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2CO(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考点二):①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 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③温室肥料④做碳酸型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⑴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 ②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⑵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通风换气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 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3、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整理 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考点一)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2+H2==H2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3 == H2+ 2↑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a(H)2==a3↓+H2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要除去这白膜,

用稀盐酸。其原理是a3+2Hl==al2+H2+2↑ 4)与灼热的碳反应:+ 2 <!----><!---->2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2是氧化剂,是还原剂) 3、用途(考点二):①灭火(灭火器原理:Na23+2Hl==2Nal+H2+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③温室肥料④做碳酸型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⑴、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人类消耗的能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 ②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

⑵、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通风换气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因此在冬季用煤炉取暖时,要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3、化学性质: 1)可燃性:2+2 <!----><!---->2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发出蓝色火焰 H2和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和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H4和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教师版

二氧化碳 知识互联网 知识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 思路导航 内容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 物理性质 ①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固态二氧化碳为白色雪花状固体,俗称干冰,常用作制冷剂,也可用于人工降雨。 ②能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中大约可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③密度比空气大 图9-1 二氧化碳固体二氧化碳用于人工降雨

2.用途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光合作用)CO2 +H2O光照O2+有机物 (作制冷剂、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吸热 内容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 2.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 + H2O = 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H2CO3 = CO2↑ + H2O 当加热时,碳酸更易分解,二氧化碳从溶液里逸出,所以红色石蕊溶液又变成了紫色。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为二氧化碳与Ca(OH)2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的缘故。 Ca(OH)2 + CO2=CaCO3↓+ H2O 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5.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 2NaOH + CO2=Na2CO3 + H2O 【思考1】如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答案】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有很多同学在这个地方会有很多错误答案:点燃一氧化碳,但这是混合气体不可能点燃;通过灼热的木炭,那么此时除去的就不是一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了,要注意题干。 【例1】(2012南宁中考)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②二氧化碳可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③久未开启的菜窖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④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例题精讲 (灭火) 图9-2 紫色小花变成红色的原因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学案及习题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课时) 【学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实验探究】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过程见教材) 拓展知识:碳酸氢铵是农村常用的氮肥,俗称,化学式,色体, 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若用图中装置进行实验,其现象是:色固体逐 渐,产生有气味的气体,试管口有生成,同时产生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 化学方程式 如何保存碳酸氢铵 如何使用碳酸氢铵 补充:二氧化碳(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一)人类在衣、食、住、行方面离不开化学; ! (二)氮气的性质及用途 1性质:常温下,氮气(化学式)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氮气的用途 (1)氮气可以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是因为; (2)氮气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防止; (3)液氮用于; (4)氮气可用于制氮肥。 > 3铁的锈蚀实验 光亮的铁丝放在盛有食盐水的锥形瓶中,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下列现 象:⑴铁丝表面,(这是由于铁跟、同时接触 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的缘故)。⑵右侧导管中,(这是由于铁生锈时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使得瓶内气压(增大、减小),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导管中。) 实验说明了: 化学方程式

思考:生活中如何保存铁制品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古代:、、 / 近代: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课时)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技术成就与化学无关的是() \ A.瓷器的烧制B指南针的发明C火药的发明D青铜器的制造 2.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A.N2 B. O2 C. CO2 D.空气 3.下列物质属于气体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A.水 B. CO2 C. NH3 D. NH4HCO3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开发新能源 B. 合成新医药 C. 设计电脑程序 D. 防止环境污染 5. 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 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6.下列不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A.制氮肥 B. 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C.填充探空气球 D. 灯泡填充气7.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 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年,媒体不断宣传预防肝炎病传染的方法,从防疫和环保考虑,你认为下列一次性餐具最有发展前景的是() A.瓷器餐具B.淀粉餐具C.塑料餐具D.银质餐具 … 9.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XX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二、主观题 年,科学家在内蒙古齐纳河岸旁的一座汉代古烽火台废墟下发现了一张写有文字的纸。这张纸可以上溯至公元110年,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纸。造纸是我国发明较早的化学工艺之一,请写出其他四项化学工艺、、、。11.常温下,氮气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两种气体的重要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2、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知道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和增强环保意识。 3、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4、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和完成一些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教学重点 1、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2、二氧化碳的重要化学性质。 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用途。 4、温室效应的形成、危害性及其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 1、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探究。 2、辨证观点的培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观察、对比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CAI多媒体课件、紫色石蕊浸泡过的干燥小纸花、澄清石灰水、新鲜鸡血、抗凝血剂、CuO、干冰、导管、试管、烧杯、铁架台、玻璃管、阶梯蜡烛、酒精灯、单双孔塞、火柴等、学生分组(四人一小组)。 2.学生准备: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气管、橡胶导管、药匙、酒精灯、小木条、火柴、集气瓶、玻璃片、小烧杯、镊子、白铁皮阶梯架、软塑料瓶、浸过石蕊试液的小花(每小组4朵)、大理石、稀盐酸、醋酸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课 (幻灯片)1.有人牵着一条狗走进爪哇的毒谷,狗晕倒了,人却安然无恙;当人弯腰欲救狗时,人也晕倒了。这是为什么呢? 2.谜语:它可以翻手为云,复手为雨,是“植物的粮食”、“灭火的先锋”、墙壁的“粉刷匠”、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之一。它是一种什么物质? [教师讲述] 1.是二氧化碳所致;2.二氧化碳。 [引言] 认识一种物质主要是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等方面着手,以便我们更好地使用它。那么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呢?本节课我们先来一起探究一下。 授新课 一、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性质 。 [学生活动] 制取并收集三个集气瓶和一个软塑料瓶的CO 2 活动与探究一: (幻灯片)⑴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阶梯架上,把阶梯架放在烧杯里,将一个集气瓶中的CO 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 2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练习题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二氧化碳能够灭火的要紧缘故是() A、它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且密度比空气大 B、它能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且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通常情形下,它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 小 D、通常状况下,它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 大 2、东北、华北、华东地区连续发生多起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造成这一现象的缘故之一是() A、大气污染的结果 B、土埌污染的结果 C、植被遭到破坏的结果 D、火山爆发的结果 3、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产生“温室效应”使 地球变热,海平面升高,陆地面积减少。为了减少大气中的二 氧化碳含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开展植树造林,增强地球表面绿化面积 B、用石灰水吸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改变能源结构,进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以代替矿物 燃料 D、限制汽车工业进展,减少汽车数量。 4、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进行生产时,可向温室里施放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A、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

B、施用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二氧化碳可产生温室效应,抑制杂草生长 D、二氧化碳能够灭火,施用后可防治火灾 5、下列化学过程中,可不能导致空气污染的是( ) A、含硫煤的燃烧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石油炼制 D、汽车排放废气 6、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应选用下列试剂组中的() A、煅烧石灰石 B、木炭还原氧化铜 C、燃烧木炭 D、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7、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集满的方法正确的是() A、把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内 B、加入澄清石灰水 C、滴入石蕊试液 D、把燃看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内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三种仪器都要用到的一组是( ) A、长颈漏斗,带橡皮塞的导管,集气瓶 B、集气瓶、量筒、水槽 C、集气瓶、广口瓶、酒精灯 D、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 9、某无色气体的密度的是空气密度的5/9,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所用的方法是()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 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 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 (1nm=10-9m)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要求: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2CuO+C=高温=CO2↑+2Cu CO2+H2O==H2CO3 H2CO3==H2O+CO3↑ 6CO2+6H2=光照=叶绿素=C6H12O6+6O2 2Mg+CO2=2Mg+C CO2+C=高温=2CO 2CO+O2=点燃=2CO2 CuO+CO=加热=CO2+Cu CO2+H2O==H2CO3 CaCO3=高温=CaO+CO2↑ CO2+Ca(OH)2==CaCO3↓+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C+O2=点燃=CO2(充足) 2C+O2=点燃=2CO(不充足) 2CuO+C=高温=CO2↑+2Cu CO2+H2O==H2CO3 H2CO3==H2O+CO3↑ 6CO2+6H2=光照=叶绿素=C6H12O6+6O2 2Mg+CO2=2Mg+C CO2+C=高温=2CO 2CO+O2=点燃=2CO2 CuO+CO=加热=CO2+Cu CO2+H2O==H2CO3 CaCO3=高温=CaO+CO2↑ CO2+Ca(OH)2==CaCO3↓+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C+O2=点燃=CO2(充足) 2C+O2=点燃=2CO(不充足) 2CuO+C=高温=CO2↑+2Cu CO2+H2O==H2CO3 H2CO3==H2O+CO3↑ 6CO2+6H2=光照=叶绿素=C6H12O6+6O2 2Mg+CO2=2Mg+C CO2+C=高温=2CO 2CO+O2=点燃=2CO2 CuO+CO=加热=CO2+Cu CO2+H2O==H2CO3 CaCO3=高温=CaO+CO2↑ CO2+Ca(OH)2==CaCO3↓+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C+O2=点燃=CO2(充足) 2C+O2=点燃=2CO(不充足) 2CuO+C=高温=CO2↑+2Cu CO2+H2O==H2CO3 H2CO3==H2O+CO3↑ 6CO2+6H2=光照=叶绿素=C6H12O6+6O2 2Mg+CO2=2Mg+C CO2+C=高温=2CO 2CO+O2=点燃=2CO2 CuO+CO=加热=CO2+Cu CO2+H2O==H2CO3 CaCO3=高温=CaO+CO2↑ CO2+Ca(OH)2==CaCO3↓+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冶炼生铁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干冰升华 C.酒精燃 D.铁丝折断 3、下列描述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B.灯泡通电发光C.玻璃打碎D.自来水厂加漂白粉消毒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生石灰做干燥剂B.浓硫酸做干燥剂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D.盐酸用于除铁锈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食醋用于除热水瓶中的水垢D.酒精用于给发烧病人擦拭以降低体温 6、制陶可视为一项最早的化工生产活动。下列制造陶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开采陶土B.筛选陶土C.塑造成型D.烧制陶器 7、下列生活里的常见现象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B.冰箱中放入木炭后,异味消失 C.自行车淋湿一段时间后出现锈渍 D.夏天带到学校的咸菜表面有时出现食盐 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天然气燃烧 B. 品红扩散 C. 研碎药品 D. 干冰升华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0、小远整理了一些化学知识:①过滤后液体仍然浑 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②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 氧,它具有氧化性;③最外层电子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④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⑤固体药品一般保存在细口瓶中;⑥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有可燃性。其中正确的 是() A.①④⑥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则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 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 腐蚀性、毒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化学 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会发生石蜡熔化的 现象(物理变化)。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现象和结论: 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而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 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③.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不出现水雾,而对着玻璃片呼气则玻璃片上会出现水雾,证明呼出 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总的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 e、收集证据; 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 h、表达与交流。 四、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