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柱下条基的构造与计算

柱下条基的构造与计算

柱下条基的构造与计算
柱下条基的构造与计算

不一样呢,柱下条基可以用弹性地基梁来算。要看你的基础和地基地相对刚度怎么样来确定计算模型。刚性的就用一个弹性变形用倒梁法计算地基梁的内力。你去看看基础工程教材,里面应该有弹性地基梁的计算方法。

不是是还可以用倒梁法算啊?就是没有具体的例子比较麻烦。教材上只是说把柱下条基理解成,柱下独基因为基础底面积大,所以连到一起了,没有说明具体的具体计算方法,不知道哪本书有比较详细的讲述各类基础计算过程。最好有实例的,请大家帮忙介绍一下。

小弟刚开始做混凝土结构设计(以前在钢构公司混,建议大家不要去钢构公司做所谓的设计,浪费无谓

的时间),刚做了一幢多层住宅,框架结构,采用柱下条形基础。我师父叫我直接按多跨等跨连续梁设

计,按M=1/10ql2来配纵向受力钢筋,且上下配筋相同,基础对条基的反力q就直接取条基上所有柱底

压力之和除以条基的总长度。这样计算有什么漏洞吗

建议使用弹性地基梁进行计算,这样会比较经济合理.

因为实际上地基的反力并不均匀,跟上部结构的刚度

和地基土的类型有关.

1,这种方法简单可行,偏于安全.

这个方法只能说是框算, 一个大概的算法.

2,建议采用电算.

用JCCAD即可

3,经过判断,将1/10 改成1/12 也是可以的.

其实,弹性地基梁潜力很大.

楼主师傅的方法只能适用于柱底内力相差不大的情况,如果相差较大的话这样设计对于受力较大的柱下基础就偏危险,而受力小的柱下基础又过于浪费。因为弹性地梁对于力的传递不可能理想的在整个基地均匀传递。

取较大内力的柱荷载除柱间距作为均布力去计算连续梁,而受力较小的柱下基础则可以适当减小截面和配筋,这样比较安全。

按弹性地基梁计算比较经济合理,按等跨连续梁计算比较快捷方便.但是,按连续梁计算必须有条件,如梁高在1/6-1/8左右,跨度均等,各柱受力均等等,弯矩应该在1/12*q*l^2,考虑柱底弯矩的影响,取1/10*q*l^2,是走捷径的手段.此方法用在多层建筑中(受力比较大的情况下)是比较合理的.但在受力比较轻的建筑中,明显有浪费的感觉.而按弹性地基梁计算的话,梁高一般取1/8-1/10,但计算准确的要点在于地基基床系数的确定,必须按地址资料计算,但是在计算中,还是有假设,毕竟是地下建筑,没有完全准确的东东,理论不一样,导致设计的结果也不一样.从的试验的结果来看,弹性地基梁的计算方法是接近实际受力情况的,请用jccadzuo 弹性地基梁的计算

柱下条基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2009-11-20 14:11柱下条基主要用于柱距较小的框架结构,或排架结构,可以单向设置也可以布置成十字型的。单向设置一般沿房屋的纵向柱列布置,这

是因为房屋纵向柱列跨数多、跨距小的缘故,也是因为沉陷挠曲主要发生在纵向。

柱下条基的构造

1.基础梁肋高h一般取1/8-1/4的柱距,荷载较大的部位取上限左右,次要位置取下限左右。由于近柱旁剪力较大,可局部增加梁高!

2.翼板厚不宜小于200mm,小于250mm做成等厚,大于250mm做成斜坡,坡度小于等于1:3

3.端部向外伸1/3-1/4边跨跨距,目的:降低第一跨弯矩,减少配筋,同时也可以调整基础形心。

4.梁底面,顶面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15%,且梁跨中截面受压区的配筋面积不宜大于受拉主筋的面积。受力主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梁底和梁顶的纵向受力钢筋应有2-4根通长配置,其面积不得少于纵向受力筋的1/3。这是为考虑基础整体弯曲造成的影响。

5.柱下条基可能承受扭矩,故箍筋做成封闭的。箍筋直径不小于8mm,梁宽b<350mm时用2支箍;350mm800mm6支箍。梁跨中0.4倍的跨长范围箍筋间距可以适当放大;腰筋直径不小于10mm。

6.翼缘板受力钢筋直径不小于8mm,间距100-200mm,翼缘板下的地基土有可能与翼缘板脱离时,应在翼缘板上部设置受力钢筋。

7.基础梁肋宽应稍大于墙宽或柱宽。

8.混凝土不低于c20。

柱下条基内力计算方法

1.简化方法

采用基底反力呈直线分布的假设。用倒梁法或静定分析法。这种方法仅能满足静力平衡条件。适用条件:柱距相差不大、柱荷载比较均匀、基础对地基相对刚度较大、能忽略柱间不均匀沉降等的情况。

2.地基上梁的计算方法

能考虑地基和基础件的静力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需选择合适的地基模型,常用的有温克尔地基模型,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等。

3.考虑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法

较精确,不利于手算。

简化计算方法

要求基础刚度达到或接近刚性,判断公式:

倒梁法的步骤:

(要求梁截面高度大于1/6柱距,以满足反力直线分布的假定)

1.按地基承载力和构造要求确定基础底面积A

2.按反力直线分布假定计算基地净反力p

3.确定柱下条基的计算简图:将柱脚视作不动绞支座的倒连续梁,其上作用净线反力分布荷载pB和扣除柱轴力以外的其它荷载。

4.进行两续梁内力分析

5.按求得的内力进行截面设计

6.翼缘板的内力和截面设计同扩展基础。

注意

1.倒连续梁法得到的支座反力和柱的轴力一般不相同。为此提出了“基底反力局部调整法”,即将不平衡力(柱轴力与支座反力的差值)均匀的分布在支座附近的局部范围(一般1/3的柱距)再进行内力分析,将结果叠加到原来分析的结果上,如此逐次调整直到不平衡力基本消除。q=(F-R)/(l1+l2),正值向上,负值为拉力向下(指向地基土)。

2.倒梁法只是进行了基础局部弯曲的计算,而未考虑基础的整体弯曲。实际上基础往往发生正向挠曲,这样以来边柱和角柱的荷载会增加,内柱会卸荷,于是条基端部的基地反力要大于按直线分布假设时的基地反力。所以简单的做法是将两边边跨跨中和支座的钢筋按计算值增大15%-20%。

柱下条形基础通常在下列情况下采用:

1.多层与高层房屋无地下室或有地下室但无防水要求,当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较大,地基的承载力较低,采用各种形式的单独基础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

2.当采用单独基础所需底面积由于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基础的限制而无法扩展时.

3.地基土质变化较大或局部有不均匀的软弱地基,需作地基处理时.

4.各柱荷载差异过大,采用单独基础会引起基础之间较大的相对沉降差异时.

5.需要增加基础的刚度以减少地基变形,防止过大的不均匀沉降量时.

其简化计算有静力平衡法和倒梁法两种,它们是一种不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变形协调条件的实用简化法,也即当柱荷载比较均匀,柱距相差不大,基础与地基相对刚度较大,以致可忽略柱下不均匀沉降时,假定基底反力按线性分布,仅进行满足静力平衡条件下梁的计算.

柱下条形基础构造表

截面和分类

截面采用倒T形截面,由梁和翼板组成.

分类分单向条形基础(沿柱列单向平行配置)和交叉条形基础(沿纵横柱列分别平行配置)两种.

悬臂长度

条形基础的端部应向外伸出,其长度宜为第一跨长的1/4~1/3

梁高h及梁宽b

梁高h宜为柱距的1/8~1/4,当柱荷载大且柱距较大,可在柱两侧局部加腋.

梁宽b比该方向柱每侧宽出50mm以上,且b?bf /4,但不宜过大;当小于该方向柱宽,梁与柱交接应符合有关要求.

翼板厚度hf

1.不宜小于200mm.

2.当hf =200~250mm时,宜用等厚度翼板;当hf >250mm时,宜用1:3坡度的变厚度翼板,且其边缘高度不小于150mm.

翼板钢筋

1.横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宜优先选用II级钢.

2.纵向分布筋直径为8~10mm,间距不大于250mm.

基础梁钢筋

1.纵向受力钢筋为上下双筋,其直径不应小于10mm,配筋率不应小于0.2%,梁底和梁顶应各有2~4根通长配筋,且其面积不得小于纵向钢筋面积的1/3.

2.当梁高h>700mm时,两侧沿高度每隔300~400mm设一根直径不小于?14的纵向构造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d1766305.html,/%D7%F6%B7%BD%B0%B8%B5%C4/blog/item/39755781eb16b2dd9123d9 22.html

3.箍筋采用封闭式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大于15d及400mm(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在距支座轴线0.25~0.3倍柱距范围内,宜加密配置.当梁宽b?350mm时为双肢箍筋,当350mm800mm时为六肢箍筋.

现浇柱插筋或预制柱插入深度

现浇柱在基础中的插筋和预制柱在杯口中的插入深度的构造要求均可按扩展式独立基础的要求.插筋与柱内钢筋宜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

连系梁

当单向条形基础底面积已足够,为减少基础间的沉降差,可在另一方向设连系梁.连系梁截面为矩形,可不着地,但要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否则作用不大.通常,连系梁配置是带经验性的,可参考扩展式独立基础拉梁的要求,但其截面高度比基础梁不宜相差太多.

注:1.翼板根部厚度及其横向受力钢筋,梁高及其纵向受力钢筋,还须满足计算要求.

柱下条基

【正文快照】:

引言柱下条基是常用的一种柱基形式,在工程中应用广泛,一般用于柱下荷载较大、地基承载能力较低,单独柱基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或由于各种原因需加强地基刚度,减少地基变形,防止过大的不均匀沉降等情况。它可视为作用有若干集中荷载并置于地基上的梁,同时,受到地基反力的作用,由于梁的变形,引起梁内产生弯矩和剪力。根据荷载条件,并考虑结构与地基基础相互作用和设计要求,其内力计算有三种方法:1)弹性地基梁法;2 )倒梁法;3 )剪力平衡法。每种方法均应满足静力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同一工程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计算结果有时会…

构造柱工程量计算方法

构造柱的模板面积计算公式: (D指马牙槎的外伸长度;K指墙体宽度;H为柱高度为):当构造柱位于单片墙最前端时,S=(K×3+D×2)×H 当构造柱位于L或一形墙体相交处时,S=(K×2+D×4)×H 当构造柱位于T形墙体相交处时,S=(K×1+D×6)×H 当构造柱位于十形墙体相交处时,S=D×8×H。 1、构造柱中马牙槎一边咬口两边咬口的意思: 当构造柱位于单片墙最前端时,就是马牙槎一边咬口; 当构造柱位于L或一形墙体相交处时,就是马牙槎两边咬口;当构造柱位于T形墙体相交处时,就是马牙槎三边咬口; 当构造柱位于十形墙体相交处时,就是马牙槎四边咬口。 2、砖墙嵌接部分指的是哪一块: 指的就是构造柱的马牙槎咬口,一般是5进5退。 3、是马牙槎部分浇砼时都浇柱吗: 是的,马牙槎和柱是同时一次性浇筑的。 4、模板是不是只支两面呢: 当构造柱位于“一”字形墙体中部时,只支两面。

5、构造柱中拉结筋要空过构造柱吗: 必须进入构造柱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的锚固长度。 构造柱工程量计算公式: V = (B+b)*A*H + K V--构造柱砼体积 B--构造柱宽度 b---马牙搓宽度(注意:马牙搓是两边有时计算一边的宽度马牙搓是一边有时计算一边的一半宽度) A---构造柱长度 H---构造柱高度(自基础上表面至构造柱顶面之间的距离) K---构造柱基础工程量 构造柱是为加固墙体,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的柱子。 首先,根据图纸统计图各种型号构造柱的数量,然后按下述公式计算混凝土和钢筋工程量。 1.混凝土工程量: 柱高*断面面积*柱根数= m3 式中: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面高度,或自地圈梁顶面至屋顶圈梁顶面高度。

条型基基础工程[详细]

施工单位:年月日编号:

施工单位:年月日编号: 共页工程名称交底部位 第页 交底内容: 钢筋弯钩朝上,按轴线位置校核后用方木架成井字形,将插筋固定在基础外模板上;底部钢筋网片应用与混凝土保护层同厚度的水泥砂浆或塑料垫块垫塞,以保证位置正确,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除满足冲切要求外,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当基础高度在9OO米米以内时,插筋伸至基础底部的钢筋网上,并在端部做成直弯钩;当基础高度较大时,位于柱子四角的插筋 应伸到基础底部,其余的钢筋只须伸至锚固长度即可.插筋伸出基础部分长度应按柱的受力情况及钢筋规格确定.与底板筋连接的柱四角插筋必须与底板筋成45°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5厘米处绑扎第一个箍筋,距基础顶5厘米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作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然后绑扎剩余箍筋,保证柱插筋不变形走样,两道定位筋在打柱混凝土前必须进行更换.钢筋混凝土条型基础,在T字形与十字形交接处的钢筋沿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放置.见下图: (三)模板安装 钢筋绑扎及相关专业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小钢模或木模,利用架子管或木方加固.锥形基础坡度>30°时,采用斜模板支护,利用螺栓与底板钢筋拉紧,防止上浮,模板上部设透气及振捣孔,坡度≤30°时,利用钢丝网(间距30厘米),防止混凝土下坠,上口设井字木控制钢筋

施工单位:年月日编号: 共页工程名称交底部位 第页 交底内容: 位置. 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帮的模板上搭设脚手架,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四)清理 清除模板内的木屑、泥土等杂物,木模浇水湿润,堵严板缝及孔洞,清除积水. (五)混凝土搅拌 根据配合比及砂石含水率计算出每盘混凝土材料的用量.认真按配合比用量投料,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90s. (六)混凝土浇筑 浇筑现浇柱下条型基础时,注意柱子插筋位置的正确,防止造成位移和倾斜.在浇筑开始时,先满铺一层5~10厘米厚的混凝土并捣实,使柱子插筋下段和钢筋网片的位置基本固定,然后对称浇筑.对于锥型基础,应注意保持锥体斜面坡度的正确,斜面部分的模板应随混凝土浇捣分段支设并顶压紧,以防模板上浮变形;边角处的混凝土必须捣实.严禁斜面部分不支模,用铁锹拍实.基础上部柱子后施工时,可在上部水平面留设施工缝.施工缝的处理应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执行.条型基础根据高度分段分层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各段各层问应相互衔接,每段长2~3米,做到逐段逐层呈阶梯形推进.浇筑时先使混凝土充满模板内边角,然后浇注中间部分,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分层下料,每层厚度为振动棒的有效振动长度.防止由于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吊帮的根部砂浆涌出等原因造成蜂窝、麻面或孔洞. (七)混凝土振捣 采用插人式振捣器,插入的间距不大于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上层振捣捧插人下层3~5厘米.尽量避免碰撞预埋件、预埋螺栓,防止预埋件移位. (八)混凝土找平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比较大的混凝土,使用平板振捣器振一遍,然后用木杆刮平,再用木抹子搓

构造柱工程量计算公式

构造柱工程量计算公式:(2001年版造价师土建计量书P297 公式 4.2.21) V = (B+b)*A*H + K V--构造柱砼体积 B--构造柱宽度 b---马牙搓宽度(注意:马牙搓是两边有时计算一边的宽度马牙搓是一边有时计算一边的一半宽度) A---构造柱长度 H---构造柱高度(自基础上表面至构造柱顶面之间的距离) K---构造柱基础工程量 构造柱是为加固墙体,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的柱子. 首先,根据图纸统计图各种型号构造柱的数量,然后按下述公式计算混凝土和钢筋工程量。1。混凝土工程量:柱高*断面面积*柱根数= m3 式中: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面高度,或自地圈梁顶面至屋顶圈梁顶面高度。 2、钢筋工程量: 主筋:主筋长*根数*比重(kg/m)*柱根数= kg 箍筋:柱断面周长*(柱高/@)*比重(kg/m)*柱根数= kg 式中主筋长=柱高+伸入地圈梁长+上下的直钩长+42.5dn,(n为层数),因为主筋在±0.00和层楼板处搭接,并在搭接区段箍筋加密为φ6@100。 另,有的构造柱有马牙槎,其宽为60mm, 其模板面积=(构造柱宽+马牙槎宽)*柱高 混凝土体积=(柱断面面积+(马牙槎宽/2)*宽)*柱高 例:构造柱柱高3m,截面尺寸为240mm*240mm,与长墙咬槎为60. 解:构造柱模板面积=(0.24+0.06*2)*3*2 构造柱砼体积=(0.24*0.24+0.03*0.24*2)*3 构造柱是为加固墙体,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的柱子。 首先,根据图纸统计图各种型号构造柱的数量,然后按下述公式计算混凝土和钢筋工程量。 1.混凝土工程量: 柱高*断面面积*柱根数= m3 式中: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面高度,或自地圈梁顶面至屋顶圈梁顶面高度。 2、钢筋工程量: 主筋:主筋长*根数*比重(kg/m)*柱根数= kg

双柱基础计算例题

一、设计资料 1.1. 依据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以下简称基础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 1.2. 计算条件 内力组合标准值:M k =406.99kN.m N k =850.15kN V k =43.6kN 内力组合设计值:M=562.11kN.m N=1086.4kN V=59.07kN 基础类型:双柱基础—可以考虑采用基础梁抗剪抗弯,构造形式如图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80kPa , 设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d =1.1,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0=20kN/m 3, 基础顶面标高 -0.5m ,室内外高差0.15m 。 1 1 2 2 2-2 1550 230.2 174.6 145.8 φ8@200 排架方向 ) 2⊥12 12 φ8@300 1.3. 基础尺寸与标高 (1) 根据构造要求(课本p162)可得尺寸: 柱插入深度h 1 = 800mm ,杯口深度 800+50=850mm ; 杯口底部尺寸 宽 400+2×50=500mm 长 800+2×50=900mm ; 杯口顶部尺寸 宽 400+2×75=550mm 长 800+2×75=950mm ; 取 杯壁厚度 t=300mm ,杯底厚度a 1=200mm ,杯壁高度h 2=400mm ,a 2=250mm ; 因此 基础高度为 h=h 1+a 1+50=1050mm 基础埋深 d=1050+500-150=1400mm (2) 基底面积计算 忽略宽度修正,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整理)《基础工程》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浅基础+柱下条基+桩基.

浅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 2-4 某承重墙厚240mm,作用于地面标高处的荷载F k=180kN/m,拟采用砖基础,埋深为1.2m。地基土为粉质粘土,g=18kN/m3,e0=0.9,f ak=170kPa。试确定砖基础的底面宽度,并按二皮一收砌法画出基础剖面示意图。 〔解〕查表2-5,得ηd=1.0,代入式(2-14),得 f a= f ak+ηdγm(d-0.5) =170+1.0×18×(1.2-0.5) =182.6kPa 按式(2-20)计算基础底面宽度: 为符合砖的模数,取b=1.2m,砖基础所需的台阶数为:

2-5 某柱基承受的轴心荷载F k=1.05MN,基础埋深为1m,地基土为中砂,γ=18kN/m3,f ak=280kPa。试确定该基础的底面边长。 〔解〕查表2-5,得ηd=4.4。 f a= f ak+ηdγm(d-0.5) =280+4.4×18×(1-0.5)=319.6kPa 取b=1.9m。 2-6 某承重砖墙厚240mm,传至条形基础顶面处的轴心荷载F k=150kN/m。该处土层自地表起依次分布如下:第一层为粉质粘土,厚度2.2m,γ=17kN/m3,e=0.91,f ak=130kPa,E s1=8.1MPa;第二层为淤泥质土,厚度1. 6m,f ak=65kPa, E s2=2.6MPa;第三层为中密中砂。地下水位在淤泥质土顶面处。建筑物对基础埋深没有特殊要求,且不必考虑土的冻胀问题。(1)试确定基础的底面宽度(须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2)设计基础截面并配筋(可近似取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为标准组合值的1.35倍)。 〔解〕(1)确定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埋置深度 第二层淤泥质土强度低、压缩性大,不宜作持力层;第三层中密中砂强度高,但埋深过大,暂不考虑;由于荷载不大,第一层粉质粘土的承载力可以满足用做持力层的要求,但由于本层厚度不大,其下又是软弱下卧层,故宜采用“宽基浅埋”方案,即基础尽量浅埋,现按最小埋深规定取d=0.5m。 (2)按持力层承载力确定基底宽度 因为d=0.5m,所以f a= f ak=130kPa。

建筑工程量计算方法(含图及计算公式)

工程量计算方法 一、基础挖土 1、挖沟槽:V=(垫层边长+工作面)×挖土深度×沟槽长度+放坡增量 (1)挖土深度: ①室外设计地坪标高与自然地坪标高在±0.3m以内,挖土深度从基础垫层下表面算至室外设计地坪标高; ②室外设计地坪标高与自然地坪标高在±0.3m以外,挖土深度从基础垫层下表面算至自然设计地坪标高。(2)沟槽长度:外墙按中心线长度、内墙按净长线计算 (3)放坡增量:沟槽长度×挖土深度×系数(附表二 P7) 2、挖土方、基坑:V=(垫层边长+工作面)×(垫层边长+工作面)×挖土深度+放坡增量 (1)放坡增量:(垫层尺寸+工作面)×边数×挖土深度×系数(附表二 P7) 二、基础 1、各类混凝土基础的区分 (1)满堂基础:分为板式满堂基础和带式满堂基础,(图10-25 a、c、d)。

(2)带形基础 (3)独立基础

1、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 (1)独立基础:V=a’× b’×厚度+棱台体积 (2)条形基础:V=断面面积×沟槽长度 (1)砖基础断面计算 砖基础多为大放脚形式,大放脚有等高与不等高两种。等高大放脚是以墙厚为基础,每挑宽1/4砖,挑出砖厚为2皮砖。不等高大放脚,每挑宽1/4砖,挑出砖厚为1皮与2皮相间(见图10-18)。

基础断面计算如下:(见图10-19) 砖基断面面积=标准厚墙基面积+大放脚增加面积或 砖基断面面积=标准墙厚×(砖基础深+大放脚折加高度)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现浇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 混凝土工程量除另有规定者外,均按图示尺寸实体体积以m3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及墙、板中㎡内的孔洞所占体积。

PkPm柱下条形基础操作步骤

Pkpm柱下条形基础操作步骤 SATWE→接Pm生成SATWE数据→分析与设计参数补充定义(必须执行)→输入各参数值。如:总信息、风荷载信息等→确定→点击“生成SATWE数据文件及数据检查(必须执行)”→选择“SATWE列出的所有类型”、“按《高规》7.2.16条处理”→确定→确定→退出→点击“结构内力,配筋计算”→确定→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选“图形文件输出”,点击“各层配筋构件编号简图”→换层显示→点击“回前莱单”→点击“混凝土构件配筋及钢构件验算简图”→点击“回前莱单”→退出→JCCAD→基础人机交互输入→在弹出的窗口中选“重新输入基础数据”→确定→点击“参数输入”→点击“基本参数”→逐个参数输入,如“地基承载力、基础设计参数、其它参数、标高系统”→确定→返回顶级→点击“网格节点”,根据需要加节点、延伸节点或删除节点→点击“荷载输入”→点击“附加荷载”→点击“加线荷载”→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恒载标准值,即一层填充墙体重量→点击填充墙所在的轴线段加入线荷载→回车→点击“读取荷载”→在弹出的窗口中左边选择“SATWE荷载”,而在窗口右边的SATWE荷载中把有地震参与的组合取消→点击“确认”→关闭窗口→返回顶级→点击“地基梁”→点击“地基梁布置”→在弹出的窗口中点击“新建”→又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基础梁截面尺寸数据,如:梁肋宽600㎜、梁高900㎜、梁底标高-1.6m、翼缘宽1500㎜,翼缘根部高500㎜,翼缘端高350㎜→确认→在弹出的窗口中选需要输入的梁截面尺寸,然后点击“布置”→点击确认或取消(根据要求)→点击需布置该截面梁的轴线段→点击“图形管理”→三维显示→二维显示→返回顶级→点击“结束退出”→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显示地基承载力验算结果”→点击“执行”→在窗口中弹出“地基梁修正后平均承载力(kpa)[144]”、“底板平均反力(含)基础自重(kpa)[128] ”。[特别注意:如果地基梁修正后平均承载力(kpa)值小于底板平均反力(含基础自生)(kpa)值时,必须反回“基础人机交互输入”中进行修改基础梁翼缘宽度,直到使地基梁修正后平均承载力大于底板平均反力(含基础自生)]→点击“继续”→单击右上角“下组荷载”几次,直到退出程序→JCCA D→点击“基础梁板弹性地基梁法计算”→点击“模型参数”→在弹出的窗口中点击“弹性地基梁计算参数修改”,然后输入相关数据并选择“普通弹性地基梁计算”,再点击“弹性地基板内力配筋计算参数表”→点击“确定”→接着直接点击“计算分析”(必须执行)→点击“结果显示”→在弹出的窗口中分别查看“地梁节点基床系数图、弹性地基梁荷载图、弹性地基梁弯矩图、弹性地基梁剪力图、弹性地基梁净反力竖向图、弹性地基梁反力图、地基梁纵筋翼缘筋图、地基梁箍筋面积图、上部结构等代刚度图、弹性地基梁归并结果图”等。(特别注意:“弹性地基梁反力图”项必须点击查看,查看时如果有一处底板平均反力值大于前面“地基梁修正后平均承载力(kpa)”值时,必须反回“基础人机交互输入”中进行修改基础梁翼缘宽度,直到每一处“底板平均反力”值均小于前面“地基梁修正后平均承载力”值,才能满足基础的安全要求)→归并退出→退出→JCCA D→基础施工图→点击“绘新图”→点击“参数设置”→在弹出的窗口中点“钢筋标注”,“绘图参数”,分别输入或选择数据,然后点击“确定”→点击“梁筋标注”→根据需要点击“修改标注”,“地梁改筋”(注:如需调整钢筋时,则点击“地梁改筋”……连梁改筋…光标点取需调整的地基梁,然后在弹出的窗口中进行调整钢筋……关闭窗口)→标注轴线→自动标注→在弹出的窗口中全选所有项→确定→点击“选梁画图”→光标点击需画剖面的基础梁→回车→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立剖面参数→确定→在弹出的窗口中,保存地“施工图”,文件名“JL2梁”→保存

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条形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 外墙条形基础的工程量=外墙条形基础中心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 内墙条形基础的工程梁=内墙条形基础净长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 注意:净长线的计算应砼条形基础按垂直面和斜面分层净长线计算 2、满堂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 满堂基础工程量=满堂基础底面积×满堂基础底板垂直部分厚度+上部棱台体积 3、独立基础(砼独立基础与柱在基础上表面分界) (1)矩形基础:V=长×宽×高 (2)阶梯形基础:V=∑各阶(长×宽×高) (3)截头方锥形基础:V=V1+V2=1/6 h1 ×〔A×B+(A+a)(B+b)+a×b〕+A×B×h2 其中V1——基础上部棱台体积,V2——基础下部长方体体积,h1——棱台高度,A、B——棱台底边长宽,ab——棱台顶边长宽,h2——基础下部长方体高度 三十、混凝土柱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⑴、构造柱工程量计算 ①构造柱体积=构造柱体积+马牙差体积=H×(A×B+0.03×b×n) 式中:H——构造柱高度A、B——构造柱截面长宽b——构造柱与砖墙咬差1/2宽度n——马牙差边数 ⑶、框架柱 ①现浇混凝土柱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 框架柱体积=框架柱截面积*框架柱柱高 其中柱高: a 有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上一层楼板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如图1 b 无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如图2 c 框架柱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高度计算。如图3 d预制混凝土柱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依附于柱的牛腿,并入相应柱身体积计算。如图4 三十一、钢筋混凝土梁工程量规则 1、梁的一般计算公式=梁的截面面积*梁的长度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伸入墙内的梁头、梁垫并入梁体积内。 2、梁长的取法 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 3、地圈梁工程量 外墙地圈梁的工程量=外墙地圈梁中心线的长度×地圈梁的截面积 内墙地圈梁的工程梁=内墙地圈梁净长线的长度×地圈梁的截面积 3、基础梁的体积 计算方法:基础梁的体积=梁的净长×梁的净高 三十二、钢筋混凝土板的工程量计算 1、一般现浇板计算方法:现浇混凝土板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及单个面积0.3m2以内的孔洞所占体积。计算公式——V=板长×板宽×板厚 2、有梁板系指主梁(次梁)与板现浇成一体。其工程量按梁板体积和计算有梁板(包括主、次梁与板)按梁、板体积之和计算, 3、无梁板系指不带梁直接用柱帽支撑的板。其体积按板与柱帽体积和计算 4、平板指无柱、梁而直接由墙支撑的板。其工程量按板实体积计算。 三十三、现浇砼墙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现浇框架结构的剪力墙计算方法:按图示尺寸以m3计算。应扣除门窗洞口及0.3m2以外孔洞所占体积。计算公式:V=墙长×墙高×墙厚-0.3m2以外的门窗洞口面积×墙厚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例题范本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 设计例题

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1.1设计资料 1.1.1地形 拟建建筑地形平整 1.1.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 1.2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 ak f 130KPa =。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 1.5m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 180ak f KPa =。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m ,中密,承载力特征值k 240Kpa a f =。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 300ak f KPa =。 1.1.3岩土设计参数 表1.1 地基岩土物理学参数

② 粉质粘土 20 0.65 0.84 34 13 7.5 6 130 ③ 黏土 19.4 0.58 0.78 25 23 8.2 11 180 ④ 细砂 21 0.62 -- -- 30 11.6 16 240 ⑤ 强风化砂质泥岩 22 -- -- -- -- 18 22 300 1.1.4水文地质条件 1) 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 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 1.1.5上部结构材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图如图1.1所示: 1.1.6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2530C C -,钢筋采用235HPB 、HPB335级。

1.1.7本人设计资料 本人分组情况为第二组第七个,根据分组要求及参考书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及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选用⑦题号B 轴柱底荷载. ①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k K K F 1970KN M 242KN.m,V 95KN ===, 。 ②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 K K F 2562KN M 315KN.m,V 124KN ===,. 持力层选用④号土层,承载力特征值k F 240KPa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1.2独立基础设计 1. 2.1选择基础材料 基础采用C25混凝土,HPB2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m 。 1.2.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根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选取。你、 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m 。 取基础底面高时最好取至持力层下0.5m ,本设计取④号土层为持力层,因此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为0.5+1.2+1.5+0.5=3.7m 。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例题

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1.1设计资料 1.1.1地形 拟建建筑地形平整 1.1.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1.2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ak f 130KPa =。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1.5m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180ak f KPa =。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m ,中密,承载力特征值k 240Kpa a f =。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300ak f KPa =。 1.1.3岩土设计参数 表1.1 地基岩土物理学参数

1.1.4水文地质条件 1) 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 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 1.1.5上部结构材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图如图1.1所示: 1.1.6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2530C C -,钢筋采用235HPB 、HPB335级。 1.1.7本人设计资料 本人分组情况为第二组第七个,根据分组要求及参考书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及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选用⑦题号B 轴柱底荷载. ①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k K K F 1970KN M 242KN.m,V 95KN ===, 。 ②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 K K F 2562KN M 315KN.m,V 124KN ===,. 持力层选用④号土层,承载力特征值k F 240KPa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构造柱的模板面积计算公式

构造柱的模板面积计算公式

————————————————————————————————作者:————————————————————————————————日期:

构造柱的模板面积计算公式:如图 (D指马牙槎的外伸长度;K指墙体宽度;H为柱高度为):当构造柱位于单片墙最前端时, S=(K×3+D×2)×H 当构造柱位于L或一形墙体相交处时,S=(K×2+D×4)×H 当构造柱位于T形墙体相交处时,S=(K×1+D×6)×H 当构造柱位于十形墙体相交处时,S=D×8×H。 1、构造柱中马牙槎一边咬口两边咬口的意思: 当构造柱位于单片墙最前端时,就是马牙槎一边咬口; 当构造柱位于L或一形墙体相交处时,就是马牙槎两边咬口;

当构造柱位于T形墙体相交处时,就是马牙槎三边咬口;当构造柱位于十形墙体相交处时,就是马牙槎四边咬口。 2、砖墙嵌接部分指的是哪一块: 指的就是构造柱的马牙槎咬口,一般是5进5退。 3、是马牙槎部分浇砼时都浇柱吗: 是的,马牙槎和柱是同时一次性浇筑的。 4、模板是不是只支两面呢: 当构造柱位于“一”字形墙体中部时,只支两面。 5、构造柱中拉结筋要空过构造柱吗: 必须进入构造柱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的锚固长度。

构造柱工程量计算公式: V = (B+b)*A*H + K V--构造柱砼体积 B--构造柱宽度 b---马牙搓宽度(注意:马牙搓是两边有时计算一边的宽度马牙搓是一边有时计算一边的一半宽度 ) A---构造柱长度 H---构造柱高度(自基础上表面至构造柱顶面之间的距离) K---构造柱基础工程量 构造柱是为加固墙体,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的柱子。 首先,根据图纸统计图各种型号构造柱的数量,然后按下述公式计算混凝土和钢筋工程量。 1.混凝土工程量:

柱下条形基础计算方法与步骤

柱下条形基础简化计算及其设计步骤 提要:本文对常用的静力平衡法和倒梁法的近似计算及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和相互关系作了一些叙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具体步骤,并附有柱下条基构造表,目的是使基础设计工作条理清楚,方法得当,既简化好用,又比较经济合理。 一、适用范围: 柱下条形基础通常在下列情况下采用: 1、多层与高层房屋无地下室或有地下室但无防水要求,当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较大,地基的承载力较低,采用各种形式的单独基础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 2、当采用单独基础所需底面积由于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基础的限制而无法扩展时。 3、地基土质变化较大或局部有不均匀的软弱地基,需作地基处理时。 4、各柱荷载差异过大,采用单独基础会引起基础之间较大的相对沉降差异时。 5、需要增加基础的刚度以减少地基变形,防止过大的不均匀沉降量时。 其简化计算有静力平衡法和倒梁法两种,它们是一种不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变形协调条件的实用简化法,也即当柱荷载比较均匀,柱距相差不大,基础与地基相对刚度较 件下梁的计算。 二、计算图式 1、上部结构荷载和基础剖面图 2、静力平衡法计算图式 3. 倒梁法计算图式 三、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 确定合理的基础长度 为使计算方便,并使各柱下弯矩和跨中弯矩趋于平衡,以利于节约配筋,一般将偏心地基净反力(即梯形分布净反力)化成均布,需要求得一个合理的基础长度.当然也可直接根据梯形分布的净反力和任意定的基础长度计算基础. 基础的纵向地基净反力为: j j i p F bL M bL min max =±∑∑62

式中 P jmax ,P jmin —基础纵向边缘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设计值. ∑F i —作用于基础上各竖向荷载合力设计值(不包括基础自重和其上覆土重,但包括其他局部均布q i ). ∑M—作用于基础上各竖向荷载(F i ,q i ),纵向弯矩(M i )对基础底板纵向中点产生的总弯矩设计值. L —基础长度,如上述. B —基础底板宽度.先假定,后按第2条文验算. 当P jmax 与P jmin 相差不大于10%,可近似地取其平均值作为均布地基反力,直接定出基础悬臂长度a 1=a 2(按构造要求为第一跨距的1/4~1/3),很方便就确定了合理的基础长度L ;如果P jmax 与P jmin 相差较大时,常通过调整一端悬臂长度a 1或a 2,使合力∑F i 的重心恰为基础的形心(工程中允许两者误差不大于基础长度的3%),从而使∑M 为零,反力从梯形分布变为均布,求a 1和a 2的过程如下: 先求合力的作用点距左起第一柱的距离: 式中, ∑M i —作用于基础上各纵向弯矩设计值之和. x i —各竖向荷载F i 距F 1的距离. 当x≥a/2时,基础长度L=2(x+a 1), a 2=L-a-a 1. 当x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一、框架结构填充墙: 1、抗震规范第: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 1、均匀对称,宜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 2、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实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低于,空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墙顶应与框架梁密切结合; 3、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600设2A6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沿墙全长贯通。 4、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钢筋构造柱; 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设置与柱相连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5、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框架填充墙:考虑水平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地震作用按《抗震》非结构构件的规定计算。在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填充墙的使用年限和主体结构相同,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填充墙的构造设计规定: 1、轻质块体材料其强度等级:自承重的空心砖、轻集料混凝土砌块, 空心砖:MU10、、MU5、; 轻集料混凝土砌块:MU10、、MU5、; 2、填充墙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M5(Mb5、Ms5); 3、填充墙的墙体厚度90mm; 4、用于填充墙的夹心复合砌块,两肢块体之间应有拉结; 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开脱或不开脱方法。有抗震设计要求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开脱的方法。(不开脱是指框架与砌体之间有砌体加钢筋相连接,梁和墙顶也紧密连接,反之为开脱)采用开脱的方法: 1、填充墙两端与框架柱、填充墙顶面和框架梁之间流出20mm的间隙; 2、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柱间距20倍墙厚,且4m,柱宽100;柱竖向钢筋A10,箍筋宜为A R5,竖向间距400;竖向钢筋与框架梁或其挑出部分的预埋件或预留钢筋连接,绑扎接头 30d,焊接时(单面焊)10d;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15的缝隙,用硅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当填充墙有宽度2100的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50的单筋混凝土柱; 3、填充墙宜卡入设在梁板底及柱侧的卡口铁件内,墙侧卡口板的竖向间距500,墙顶卡口板的水平间距1500; 4、墙体高度超过4m时,应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通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60;填充墙高 6m 5、填充墙与框架柱、梁的缝隙可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条或聚氨酯发泡材料充填,并用硅酮胶封缝;

pkpm柱下条形基础建模 墙下条形基础PKPM建模

pkpm柱下条形基础建模墙下条形基础PKPM建模 第二章:墙下条形基础 本章要点 ●了解适用范围●把握材料选型原则●掌握软件操作全过程墙下条形基础是量大面广的一种基础形式,适用低、中层砌体结构。工程实例为六层砖混结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00kpa。墙下条形基础的材料选择,为降低工程造价,应以就地选材为原则,优先选择无筋扩展基础,无筋扩展基础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见《地规》表8.1.2。当地耐力过低或基础荷载较大,选择择无筋扩展基础造成基础埋深太大时,可选择有筋扩展基础。 第一节:实例简介 1.1平面简图(图1.1) 图1.1 平面简图 1.2.1 砖混荷载图(图 1.2.1)

图1.2 砖混荷载图 1.2.2 PM荷载图(图 1.2.2) 图1.2.2 PM荷载图 1.3三维透视图(图1.3) 图1.3 三维透视图 第二节:墙下条形基础的人机交互输入 本节是计算数据的建立,墙下条形基础的设计计算也在本节完成。JCCAD软件〈人机交互输入〉和〈主菜单〉,适用各种基础类型。墙下条形基础用不到的功能,将被跳过。 进入JCCAD主菜单②(图1)。 图1 主界面选取,点击〈应用〉,屏幕显示〈选择基础模型数据〉对话框(图1A),这时你可选择基础模型数据,当选〈读取已有的基础布置数据〉时,已有的操作有效,当选〈重新输入基础数据〉时,已有的操作失效。

图1.A 基础模型数据对话框 同时屏幕右侧显示主菜单(图2)。墙下条基需要进入菜单项为:地质资料、参数输入、荷载输入、上部构件、墙下条基等。 图2 主菜单 2.1点击〈地质资料〉,屏幕显示〈地质资料〉菜单(图2.1)。用于地质资料网格与基础平面网格对位。 图2.1 地质资料菜单 2.1.1点击〈打开资料〉,屏幕显示〈地质资料数据〉对话框(图2.1.1),选择打开。 图2.1.1 地质资料数据对话框 2.1.2点击〈平移对位〉与〈旋转对位〉可调整地质资料网格的位置。最后形成地质资料网格与基础平面网格的对应简图(图2.1.2)。 图2.1.2 网格对应简图 其中〈旋转对位〉可对地质资料网格进行角度旋转,用〈旋转角度〉对话框(图2.1.3),进行,每次角度不累加。

二次结构计算规则

3.0.1.填充墙或隔墙的砌筑,应先砌墙后浇构造柱,且应满足相应砌体结构的有关施工规定;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3.0.2. 当墙长<5米时,所有填充墙或隔墙的顶部,必须用实心砖斜向嵌紧砌实,不得与上面的梁板脱空或仅用砂浆封嵌。用实心砖斜向嵌紧砌实,应在下部砌体砌筑7天左右后进行,砂浆满填;当墙长不小于5米时墙顶与梁或板宜有拉结,做法详见《砌体填充墙》06SG614-1中P21。 圈梁: 3.0.3. 180~200厚墙,当3.5m<墙高≤5m时,应在墙高的中间部位或门窗洞顶处设置一道圈梁,见图3.a; 3.0. 4.90~120厚墙,当2.0m<墙高≤3.0m时,应在墙高的中间部位设置一道压砖槛,见图3.b;当 3.0m<墙高≤5m时,应在墙高的中间部位,设置一道圈梁,见图3.a;同时当墙长>4m而中间又无横墙或柱拉结时,应设置混凝土构造柱及角柱,见图3.c。 3.0.12 所有圈梁或压砖槛的端部均应与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的框架柱、构造柱等竖向构件形成封闭体系 过梁: 3.0.13在墙体上需设置门、窗顶过梁时,其尺寸和配筋见图 3.0.13(可用C20混凝土现浇或预制)。当门窗洞边无砖墩可搁置过梁时,应在相应洞顶位置的混凝土墙、柱上预埋铁件,以便和过梁中的钢筋焊接。 3.0.14当墙身圈梁兼作门窗顶过梁时,其配筋和断面尺寸不得小于图3.0.13的规定。当圈梁在门窗洞处切断时,则门窗洞处的过梁应伸过洞口≥1000、并不小于圈(过)梁高差的2倍。

构造柱: 3.0.3.同时当墙长>5m中间又无横墙或柱拉结时,应设置混凝土构造柱及角柱,见图3.c。 3.0.5.楼梯两侧的填充墙和人流通道的围护墙除满足本图中第3.0.3条的要求外,还应满足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间距不大于层高,并且填充墙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砼不低于C20 3.0.9所有墙的门、窗框二侧(有构造柱时例外),应按图3.d 用钢板网等加固,除与墙身订牢外,其上下端各弯转300。当门窗洞净宽≥1500时,两侧应按图3.c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3.0.10 所有墙,因开设门窗而形成的独立墙柱,当其墙宽a≤(1000)(实心墙体)及(1200)(空心墙体)时,应按图3.e设置混凝土构造柱;当a>(1000)(实心墙体)及(1200)(空心墙体)时,可按第3.0.9条门框加固方法处理。 3.0.11所有悬臂(或一字形)内、外墙的端部,及外墙的L形转角处,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建筑长度超过不设伸缩缝最大长度时的外墙窗洞均应设置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布置后的间距应满足不大于层高2倍,其截面及配筋可参照图3.c中的构造柱施工。

建筑土方开挖工程量计算公式 预算

建筑土方开挖工程量计算公式: 1,建筑土方开挖工程量计算公式: 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锥体: 底面面积×高÷3 台体: V=[ S上+√(S上S下)+S下]h÷3 球缺体积公式=πh²(3R-h)÷3 球体积公式:V=4πR³/3 棱柱体积公式:V=S底面×h=S直截面×l (l为侧棱长,h为高) 棱台体积:V=〔S1+S2+开根号(S1*S2)〕/3*h 注:V:体积;S1:上表面积;S2:下表面积;h:高。 ------ 几何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圆柱体: 表面积:2πRr+2πRh 体积:πRRh (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 圆锥体: 表面积:πRR+πR[(hh+RR)的平方根] 体积: πRRh/3 (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为其高, 平面图形 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 正方形a—边长C=4a S=a2 长方形a和b-边长C=2(a+b) S=ab 三角形a,b,c-三边长h-a边上的高s-周长的一半A,B,C-内角其中 s=(a+b+c)/2 S=ah/2=ab/2?sinC =[s(s-a)(s-b)(s-c)]1/2=a2sinBsinC/(2sinA) 四边形d,D-对角线长α-对角线夹角S=dD/2?sinα平行四边形a,b-边长h-a边的高α-两边夹角S=ah=absinα菱形a-边长α-夹角D-长对角线长d-短对角线长S=Dd/2=a2sinα梯形a和b-上、下底长h-高m-中位线长S=(a+b)h/2=mh 圆r-半径d-直径C=πd=2πr S=πr2=πd2/4 扇形r—扇形半径a—圆心角度数C=2r+2πr×(a/360) S=πr2×(a/360) 弓形l-弧长S=r2/2?(πα/180-sinα) b-弦长=r2arccos[(r-h)/r] - (r-h)(2rh-h2)1/2 h-矢高=παr2/360 - b/2?[r2-(b/2)2]1/2 r-半径=r(l-b)/2 + bh/2 α-圆心角的度数≈2bh/3 圆环R-外圆半径S=π(R2-r2) r-内圆半径=π(D2-d2)/4 D-外圆直径 d-内圆直径椭圆D-长轴S=πDd/4 d-短轴 2,建筑工程量计算公式: 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积。 V=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 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用同样的方法计算S中和S下。

基础设计例题

、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设计。某办公楼为砖混承重结构,拟采用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外墙厚为370mm ,上部结构传至000.0±处的荷载标准值为 K F = 220kN/m, K M =45kN ·m/m ,荷载基本值为F=250kN/m, M=63kN .m/m ,基础埋深1. 92m (从室内 地面算起),室外地面比室内地面低0.45m 。地基持力层承载力修正特征值a f =158kPa 。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 c f = 9. 6N/mmZ ),钢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 2210mm f y N =。试设计该外墙基础。 解: (1)求基础底面宽度 b 基础平均埋深:d=(1.92×2一0. 45)/2=1. 7m 基础底面宽度:b =m d f F G K 77.1=-γ 初选b=1.3 × 1.77=2.3m 地基承载力验算 .517.12962max +=++=b M b G F P K K K k =180.7kPa <l.2a f =189.6kPa 满足要求 (2)地基净反力计算。 a j a j b M b F P b M b F P KP =-=-=KP =+=+=2.375.717.10862.1805.717.10862min 2max (3)底板配筋计算。

初选基础高度h=350mm ,边缘厚取200mm 。采用100mmC10的混凝土垫层,基 础保护层厚度取40mm ,则基础有效高度ho =310mm. 计算截面选在墙边缘,则 1a =(2.3-0.37)/2=0.97m 该截面处的地基净反力I j p =180.2-(180.2-37.2)×0.97/2.3=119.9kPa 计算底板最大弯距 ()()221max max 97.09.1192.180261261 ?+??=+= I a p P M j j =m m ?KN 3.75 计算底板配筋 mm f h M y 1285210 3109.0103.759.06 max ???= 选用14φ@110㎜()21399mm A s =,根据构造要求纵向钢筋选取8φ@ 250 ()2 0.201mm A s =。基础剖面如图所示: 用静力平衡条件求柱下条形基础的内力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案例

建筑结构常规设计方法结构体系的力学模型 上部结构设计:用固定支座代替基础,假设支座没有任何变形,求的结构的内力和支座反力。 基础设计:把支座反力作用于基础,用材料力学的方法求得地基反力,再进行基础得内力和变形验算。 地基验算:把基础反力作用于地基,验算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 常规设计得结果:上部底层和边跨的实际内力大于计算值,而基础的实际内力要比计算值小很多。 2 相对刚度影响 (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之间的刚度比 结构绝对柔性:相对刚度为0,产生整体弯曲,排架结构 结构绝对刚性:相对刚度为无穷大,产生局部弯曲,剪力墙、筒体结构 结构相对刚性:相对刚度为有限值,既产生整体弯曲,又产生局部弯曲, 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敏感性结构 ) 3 工程处理中的规定: ①按照具体条件不考虑或计算整体弯距时,必须采取措施同时满足整体弯曲的受力要求。 ②从结构布置上,限制梁板基础(或称连续基础)在边柱或边墙以外的挑出尺寸,以减轻整体弯曲效应。 ③在确定地基反力图形时,除箱形基础按实测以外,柱下条形基础和筏形基础纵向两端起向内一定范围,如1-2开间,将平均反力加大10%~20%设计。 ④基础梁板的受力钢筋至少应部分通长配置(具体数量见有关规范),在合理的条件下,通长钢筋以多为好,尤其是顶面抵抗跨中弯曲的受拉钢筋,对筏板基础,这种钢筋应全部通长配置为宜 7.8.2 柱下刚进混凝土条形基础的设计 地基模型 地基模型:用以描述地基σ~ε的数学模型. 下面介绍的地基模型应注意其适用条件。 1 文克尔地基模型 基本假定:地基上任一点所受的压力强度与该点的地基沉陷s成正比,关系式如下: P=ks k—地基基床系数,表示产生单位变形所需的压力强度(kN/m3); p—地基上任—点所受的压力强度(kPa); s— p作用位置上的地基变形(m)。 注:基床系数k可根据不同地基分别采用现场荷载试验、室内三轴试验或室内固结试验成果获得。见下表。 适用条件:抗剪强度很低的半液态土(如淤泥、软粘土等)地基或塑性区相对较大土层上的柔性基础;厚度度不超过梁或板的短边宽度之半的薄压缩层地基(如薄的破碎岩层)上的柔性基础. 这个假定是文克勒于1867年提出的.故称文克勒地基模型。该模型计算简便,只要k值选择得当,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地基土越软弱,土的抗剪强度越低,该模型就越接近实际情况。 缺点:文克勒地基模型忽略了地基中的剪应力,按这一模型,地基变形只发生在基底范围内,而基底范围外2半无限弹性体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