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府工作报告2011

政府工作报告2011

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

——2011年月日在县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的工作回顾

县第八届人民政府履职的四年,是我县发展史上极为精彩、极不平凡的四年,是我县综合实力迅速提高的四年,是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的四年,是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的四年,是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四年。全县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生态县”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决战园区”、“主攻两区”和“主抓三区”发展战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勇争先,用心尽力,全面超额完成了本届政府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54.2亿元,年均增长15.9%,是2006年的2.42倍。财政总收入5.39亿元,年均增长38.4%,是2006年的3.67倍,被评为全省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先进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8亿元,年均增长41.1%,是2006年的 3.96倍。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6.5:41.7:31.8优化为18.2:55.6:26.2。经过全县人民努力奋斗,“十一五”规划全面超额完成,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指数在全省位

次大幅前移,经济总量从全省第三梯队上升到第二梯队。生态建设、农业发展等方面连续三年在全省七项考评体系中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县。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县城区面积由平方公里扩大到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万人增加到万人,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化面积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为%,被评为江西园林县城。城镇化率由26.8%提高到35.0%。在246个自然村点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覆盖率达%,多万村民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洁净能,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标兵县。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国生态示范县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被评为全省首批生态县之一。总量控制和污染物减排提前三年完成“十一五”目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四年下降19.33%。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空气优良率为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和%。组织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饶河(昌江)源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生态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1.0%,被评为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通道绿化先进县和森林资源保护先进县。

——社会事业明显进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6年的%提高到2010年的47.8%,被评为全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先进县。国民教育“两基”达标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被评为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县。普九债

务全部化解。勒功乡沧溪村、江村乡严台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被评为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6‰,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成功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复县20周年“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文化活动周、2010首届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景德镇·浮梁站)等重大活动。

——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6518元,年均增长16.9%,是2006年的1.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00元,年均增长14.1%,是2006年的1.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亿元,年均增长23.1%,是2006年的2.3倍。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平方米,比2006年增加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平方米,比2006年增加平方米。通过实施民生工程,实现了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生资助政策、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四个全覆盖”。

四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项目带动,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四年累计完成投资105.2亿元,相当于复县以来至2006年投资总和的倍。累计争取中央、省级投资项目147个,争取项目建设资金2.7亿元,并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争取到全省低碳经济试点县和循环经济试点县建设。着力实施了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社会事业项目,为全县发展积蓄了巨大后劲。累计报批用地1711公顷。累计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个。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公里,景瑶公

路改造完成,提前2年实现村村通油(砼)路,瑶里寺前至婺源灵岩洞、瑶里虎头岗至仰天台等旅游公路加快推进,顺利通过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祁浮高速公路、航空产业园、景德镇500千伏变电站、浯溪口水利枢纽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兴建了三龙220千伏变电站、宝石110千伏变电站和3座35千伏变电站,大工业用电价格每千瓦时降低0.073元,保障了企业用电需求;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农业基础设施、信息通信设施继续完善,水利安全保障进一步强化,被评为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新平中学、县人民医院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二)坚持工业强县,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抓住市陶瓷工业园区由我县建设和管理的机遇,集中全县人力、物力、财力主攻园区,县财政累计投入5.0亿元加快“一园三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平整土地1.19万亩,园区(基地)面积由2006年的平方公里扩大到6.83平方公里,落户企业由

家增加到家。市陶瓷工业园区高科技陶瓷板块、三龙建筑陶瓷产业板块初具规模,共有60条陶瓷生产线投入生产;洪源光伏产业板块开始推进。积极实施工业三年强攻计划,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6家,比2006年新增51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00.1亿元,是2006年的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达26.98亿元、98.1亿元和10.9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5.22倍、9.0倍和15.0倍,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达51.9%,比2006年提高16.8个百分点,被评为全省工业三年翻番先进县。工业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十亿元产业、亿元企业、千万元纳税大户从无到有。2010年,陶瓷产业(不含建筑陶瓷)、建材产业、电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30.7亿元、13.2亿元和12.8亿元。26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纳税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6家,其中,超千万元3家。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对全县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和新增就业贡献率分别达到%和%。2010年底,民营企业778户、个体工商户5063户。

(三)坚持以城带乡,城乡统筹进一步推进。不断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全面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财政四年累计发放惠农补贴资金亿元。2010年,农业总产值15.0亿元,年均增长7.8%,是2006年的1.78倍,高于“十五”时期2.7个百分点。通过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等措施,耕地保持占补平衡,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6.08万吨,连续七年增产。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大幅提高,2010年肉类总产1.04万吨、水产3661吨、水果吨、森林野生蔬菜(鲜品)吨、食用菌3170万袋,比2006年分别增长10.4%、178.0%、%、%和89.1%。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四年新增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8家,达27家,直接带动农户4.9万户,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加收入1.4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58家。全县农产品注册商标60个,获江西省著名商标的有8个,获江西名牌的有3个。茶叶、油茶、

优质稻、森林蔬菜、果业等特色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尤其是在茶业发展上,按照“一县一业”的要求加以强化,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整合资金扶持重点环节、因势利导整合品牌等举措,取得了较好成效。四年整合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茶业发展,茶园可采面积恢复到8.8万亩,2010年实现茶叶产量3420吨、产值1.75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49.9%和67.4%,茶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从8.5%提高到12.8%。加快推进城镇化。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委托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浮梁县概念性总体规划(2010-2030)》,完成17个乡镇总体规划和151个行政村、852个自然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被评为全省村镇规划先进县。按照“东控、南联、西精、北拓”的思路,有序扩大城市规模,城南区、城西区框架拉开,城北新区初步启动。加大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5.7亿元,先后完成天宝公园、滨江景观带、南苑广场、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三贤湖、景北大桥、南门大桥等一批项目即将完工。一批高层住宅小区陆续兴建,城市功能不断健全,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县城作为集旅游、休闲、度假、美食和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宜居城市已具规模。精心运作好每一寸土地,城市经营实现重大突破,土地最高出让单价突破百万元大关。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洪源镇被列为全国改革发展试点镇、鹅湖镇被列为全省首批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四)坚持优化结构,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营造鼓励、支持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氛

围。始终把旅游业作为浮梁今后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加以培育,成为江西旅游强县。先后投入500多万元编制景区景点规划。高岭——瑶里景区以创建5A级旅游风景区为目标,着力加大瑶里古镇保护开发力度,完成了瑶里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工程和梅岭度假村改扩建工程,高岭矿山公园揭碑开园,建设了青龙谷景区。古县衙景区东西轴线恢复工程对外开放。“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进一步加快。旅游市场定位准确,营销推介亮点突出,连续八年举办了景德镇·浮梁茶文化旅游节,分赴各大城市成功举办以“瓷都摇篮、秀美浮梁”为主题的旅游推介会,取得良好效果。2010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246.0万人次,是2006年的1.62倍;旅游综合收入11.2亿元,是2006年的3.07倍。大力发展金融、商贸物流等服务业。金融支持地方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工商银行县支行升格为分行,成立了县村镇银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2006年的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亿元,贷款余额由亿元增加到亿元。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以旧换新,农村流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五)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彰显。国有工业企业和粮食、交通等非工系统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完成家企业改制,妥善安置职工万人,累计发放、补缴“一补三险”资金亿元;农垦、林业等系统改革扎实推进,部分企业重新焕发活力,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全面完成,被评为全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先进县。全面启动了医

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逐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事业单位人事招聘制度不断健全。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等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们提出承接产业转移,并逐年提高企业入园门槛,使得一批有实力、有市场的企业入驻园区(基地),四年累计引进投资项目10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个;累计利用外资1.1亿美元、实际引进内资110亿元、外贸出口总额1.72亿美元。

(六)坚持以人为本,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从2007年起,按照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向农村、向基层、向社会事业倾斜的原则,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四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2472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0687人。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609万元,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万人次,被评为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县。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较大幅度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失地农民帮扶工作富有成效,累计发放到龄失地人员生活补助金万元。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率先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三张网”全覆盖。大力实施“光明·微笑”行动,累计为800例白内障患者、40例唇腭裂患者实行免费手术治疗。开展了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试点。共发放大中型水库移民现金直补万元。发放上海垦民定补及救助金万元。渡改桥项目基本完成。累计解决农村饮水安全8.7万人。累计完成商品房开发54.7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建设2.56万平方米512套、经

济适用房建设1.68万平方米153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34户,8.8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不断巩固。大力推进和谐平安浮梁建设,强化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被评为全国平安县和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

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涉台事务、防震减灾、统计、物价、档案、武警、消防、工商、税务、通讯、石油、烟草、新华书店、质监、保险、气象、妇女儿童、老龄、老建、残联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七)坚持效能优先,服务环境进一步改善。县政府及组成部门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四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件、政协委员提案件,办复率均为100%。在全县开展了民主政风行风评议、机关效能年和创业服务年活动,取消县级行政审批、行政许可事项项,“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建立了县行政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乡镇全部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政务公开加快推进,做到了凡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在网上公示。有重点、有成效地开展了各种专项审计,审计监督机制逐步健全。“五五”普法圆满完成,被评为全国“五五”普法工作先进县。反腐倡廉进一步加强。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和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进一步提高,被评为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县。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抓项

目攻城建双轮驱动,转方式调结构跨越发展”的主题,主攻“三区(园区、城区、景区)”,用心尽力,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态势。上半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亿元,增长%;财政总收入亿元,增长%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突出表现在:一是工业经济加速发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增长%;利税总额亿元,增长%。先后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个,开工建设项目个,投产项目个。二是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农业总产值亿元,增长%。早中稻播种面积23.39万亩。三是三产经济健康发展。把促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兴奋点,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共接待游客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分别增长%和%。房地产市场有序开发,新建商品房万平方米。同时,抗旱防汛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不断加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和元,分别增长%和%,全县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我们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特大洪涝灾害的严重冲击,实现了全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目标。可以说,这四年是浮梁克服各种困难、奋力爬坡、攻坚破难的四年,是浮梁经济社会发展强投入、打基础、增后劲的四年,是为浮梁再次焕发蓬勃生机和活力实现顺利转折的四年。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县委正确领导

的结果,是县几套班子、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各企事业单位、驻县解放军、武警部队和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包括离退休同志同心同德创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为建设浮梁作出贡献的人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在回顾与总结中也清醒地看到,浮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仍有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在日趋激烈的区域发展中,我县综合实力还不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重大产业项目还不多;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城市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还解决得不够好;政府自身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等。对此,我们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重视,并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县第八次党代会绘就了今后五年的宏伟蓝图,新一届政府将勇敢地肩负起历史重任,牢牢把握机遇,从容应对挑战,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加快发展,进位赶超。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主攻“三区(园区、城区和景区)”,推进“四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着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着力提高社

会文明程度,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宏伟目标。

根据这一总体要求,今后五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外贸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六项主要经济指标五年翻番,生产总值超百亿,财政收入超十亿。与此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保持宜居领先,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我们的主要任务是:

(一)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富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体系。做强提升工业,稳定优化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工业化核心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扩大开放,提升经济开放度。加快园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力,将市陶瓷工业园区建为高科技陶瓷、高档日用陶瓷、景德镇传统陶瓷为主的生态工业园;将三龙产业基地建为全国知名的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园;将洪源、湘湖产业基地建为光伏产业综合园。突出发展陶瓷、光伏、电子通讯、航空机械制造、矿产建材和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到2015年,力争陶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光伏和电子通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亿元,形成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过十亿元的大型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道路。大力提升旅游业发展层次,依托高岭——瑶里景区、古

县衙景区和县城的承载能力,整合旅游资源,加大各类投入,完善配套设施,融入精品线路,打造在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抓好商贸物流、信息产业、金融保险、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繁荣兴旺。

(二)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把加快城镇化步伐作为塑造浮梁形象、提高承载能力、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来抓。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强化城镇规划管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加强县城建设。基本建成具有现代化风貌的城北新区,完成城南区和城西区建设,把经景北大桥进入浮梁的城南区打造成景德镇高档生活住宅小区,构筑靓丽的县城门户景观;把围绕三贤湖的城西区打造成规模较大、品位高端、集住宅、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湖滨新区,到2015年,县城区人口、城市面积实现翻一番,成为国家园林县城。加强小城镇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规划科学、功能完善、生态优美、经济实力较强、有一定辐射带动能力的新型中心集镇。

(三)更加注重“三农”基础地位,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稳定粮食生产,壮大茶叶、油茶、优质稻、森林蔬菜、果业等特色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2015年建设点覆盖率达%以上,加快建设生态型小康农村。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提升公路网等级,完善公路网结构;全面配合九景衢铁路建设和皖赣铁路升级改造,构建铁路“十”字骨架。加强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建设,积

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政务网“乡乡通”工程,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形成覆盖城乡的信息传输网络。围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农村道路、清洁能源、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推进小型水利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基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四)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浮梁。始终把生态建设和保护放在首位,绝不以破坏生态、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山、水、林、湿地等生态要素,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绿色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1%以上,确保通过国家生态县验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采金行为,落实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措施,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严格执行节能法规和能耗标准,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施建设“三同时”制度,切实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和%以上。

(五)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不断开创和谐社会新局面。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健全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特困和大病救助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住房保障

体系建设,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强化民主政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县进程。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加强应急和抗震防灾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2011年的工作任务

2011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出口总额增长15%,实际引进内资增长15%,利用外资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3%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增加投入,扩大总量,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坚持把抓项目和增投入摆在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千方百计扩大投入,增强经济发展的支撑力。

全力向上争取项目。“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无项目不发展”。要抢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有利机遇,举

全县之力抓项目、抓大项目。加强对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的研究分析,围绕改善民生、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产业建设等,精心策划、包装、上报一批重点项目。不断拓宽项目争取新思路,力争更多项目挤进国家盘子,确保项目总量增加、质量提高、接替有序。重点争取国家绿色能源县、三龙至庄湾战备公路、高岭——瑶里双遗产地等重点项目获得国家支持。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靠投入,投入靠项目,项目靠招商”。要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来抓,创新招商方式和投资促进机制,以产业链招商和引进国内外优强企业为重点,注重提高招商质量,实现由招商引资向选商选资转变,以大开放引领大发展。紧紧围绕陶瓷、光伏、电子通讯、食品加工等产业对外招商,着力引进符合我县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今年重点抓好光伏产业招商,迅速形成新兴产业,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8个,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8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进资57亿元。完善招商优惠政策,做到“三分招商、七分安商”,建立健全“全天候、一条龙、保姆式”服务机制,着力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优良投资环境。

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加速推进项目落地建设,让项目早日投产是抓项目的关键。要把加快项目建设摆在经济工作的中心位置,着力破解项目、企业在用地、融资、用工、物流等方面的难题,认真抓好土地报批工作,做好占补平衡和“增减挂”,推进“造地增粮富民”工程,破解用地指标不足难题,保障用地需求。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方式,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扩大县国投公司、城投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担保规模。加

强企业用工免费培训,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二)优化结构,集约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实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园区扩模增效,提升集聚集约发展水平。

高效建设园区。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阵地、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按照“一园三基地”发展布局,突出主体园区、加快三龙产业基地二期工程和洪源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加快园区(基地)污水处理设施、道路、给排水、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和吸纳能力。坚持集约发展原则,提高项目入园门槛,积极引进投资规模大、辐射强的大项目、好项目。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高效利用存量土地,盘活闲置土地。

促进产业集聚。产业集群是构成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也是增强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围绕“百、十亿元产业、亿元企业、千万元纳税大户”发展目标,继续大力实施工业三年强攻计划,巩固传统产业,做大做强陶瓷产业,培育壮大光伏产业,确保今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全力支持乐华、金意陶、特地、莱特、汉索夫等企业增资扩产,做大规模;加快汉景达陶瓷、兴勤电子陶瓷、爱和陶陶瓷、国韵青瓷、浩亮陶瓷等项目建设进度,尽快投产;推进正宇奈米陶瓷、高档日用瓷业集群(含9个重点项目企业)等项目开工建设,力争今年陶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60亿元。加快中德尚品、威富尔等项目建设,开始形成光伏产业,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企业发展。企业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发展的根本所在。要做强优势企业,继续实行领导挂点帮扶企业制度,对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帮扶,不断引导骨干企业扩张壮大。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促进中小企业上规模、骨干企业上台阶。重视培养企业家队伍,积极引进和培育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实施名牌战略,鼓励企业进行科技、产品、制度创新,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培育品牌、争创名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狠抓陶瓷、矿产建材等行业节能降耗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三)培优抓特,规模经营,实现“三农”发展新突破。按照“亮点更亮、特色更特、品牌更优”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严格保护耕地,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茶业、油茶、优质稻、森林蔬菜、果业等特色产业。实施两个“十万亩工程”建设,即到2013年,茶园可采面积从目前的8.8万亩增加到10万亩,油茶面积从6.6万亩增加到10万亩。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突出创品牌、上规模、深加工、建基地、带农户,有效整合农业产业化资金,重点扶持浮瑶仙芝、赣森食品、桃源农业等省、市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培育和引进农产品加工型企业,切实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能力。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农户与市场的对接能力。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水利投入,扎实开展“农

田水利基本建设年”活动,大力引导农民投工投劳,推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发展。重点推进小农水项目建设、中小河流域治理、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切实提高农业基础设施防汛抗旱综合能力。做好水利普查工作,科学规划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今后有效开展水利建设创造条件。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完成标准粮田改造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5500亩、“造地增粮富民工程”4200亩及4个茶业产业化项目。

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坚持以“六改四普及”和“三绿一处理”为核心,以中心村(自然村)、乡镇所在地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建设标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农民、保洁员、理事会的主体作用,推广垃圾源头分类分拣模式,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逐步实现农村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以“提升通道绿化水平、大力创建森林城乡”为重点,继续抓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全面提升绿化水平;严格封山育林各项措施,努力提高林质林相。

(四)加快建设,完善功能,提高城镇化水平。以建设“瓷都后花园的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打造亮点,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不断增强城市承载力,提升城市“名片”效应。

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核心和龙头,规划水平决定城市发展质量。要坚持以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合理安排城市建设、产业集聚、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要尽快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浮梁县概念性总体规划(2010—2030)》,不断推进县城规划区范围内控制性详规的制定,加快城市各专项规划和重点区域、重要节点控规、详规的编制。切实加强城市

规划管理执法,提高规划执行率。

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立足于城市规模扩大、人居环境改善和文化内涵彰显,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加强调度,力争国庆节前完成景北大桥、三贤湖、南门大桥等重点项目建设,畅通县城出口。推进城南区、城西区,加快商住小区、星级宾馆和娱乐休闲设施等建设。适时启动行政中心建设,有序拉开城北新区框架。加快城市文化、休闲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城市道路、小区绿化和环境卫生等市政设施建设,优化人居环境。规范小区、物业、市场等管理,开展绿色人居环境社区创建。继续开展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综合整治,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同时,加大土地科学经营力度,按需供应土地,力争全年经营性土地收益达1亿元以上。

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抓好村镇规划,将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组织实施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切实抓好示范村镇和中心村庄建设。要因地制宜,加快培育特色产业,积极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城镇集聚;重点加大鹅湖、瑶里、经公桥、蛟潭等建制镇、示范镇的建设,加强农村集体土地特别是宅基地管理,抓好以道路为主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以亮化、美化、绿化为主的环境建设,打造一批精品新型示范乡镇。

(五)培育市场,扩大消费,拓宽“三产”发展空间。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要求,重点发展旅游业,统筹推进其他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