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章楶《水龙吟》赏析

最新章楶《水龙吟》赏析

最新章楶《水龙吟》赏析
最新章楶《水龙吟》赏析

章楶《水龙吟》赏析

章楶——《水龙吟》

【年代】:宋

【作者】:章楶——《水龙吟》

【内容】: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

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作者】:

章楶(1027-1102),字质夫,浦城(今属福建)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哲宗朝,历集贤殿修撰,知渭州,进端明殿学士。徽宗时除同知枢密院事。

【注释】:

雪沾琼缀:落满了柳絮。

章台路杳:汉代长安有章台街。后人常以章台为歌妓聚居所。这三句是说,闺中人看不见丈夫游荡的章台路,独居寂寞,只有暗自流泪。

【赏析】

这首咏絮词,上片写暮春季节,风吹柳絮的情景,下片写杨花四处飘落。通过拟人手法,委婉含蓄地表露了离情。作者准确地把握物象,着意刻画,并注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全词写得婉丽工巧,新颖别致,把杨花描绘得栩栩如生,成为绝唱。

徐釚《词苑丛谈》:东坡与质夫帖云: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辞。

黄花庵《花庵词选》:傍珠帘散漫数语,形容尽矣。

薛砺若《宋词通论》:《水龙吟》为吟柳花绝唱,最为东坡所称赏。

词中如“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刻画柳絮,可谓工细委婉之至。

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诗人玉屑》:余以为质夫词中所谓“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亦可谓曲尽杨花妙处。东坡所和虽高,恐未必能及。

水龙吟赏析

赏析《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这首词是词人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之时,在这个时候他已经三十五岁,词人归南已经八九年了,眼看岁月一步一步流逝,但心中的壮志难酬,胸中满满的郁愤之情。诗人登上健康亭,他远望祖国的壮丽河山,心中百感交集,感叹自己心怀雄心壮志想要为国效力,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在此时此刻,词人作下《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寄予词中。 《水龙吟》的上阕是写景抒情。“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写下了词人在建康亭上所见之景,“千里清秋”和“秋无际”,写出了江南秋季的特点。看到祖国地土辽阔,无际的秋色,不知何处才是它的尽头。“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中的“遥岑”是远山,这句意为抬眼望去,能看到一叠叠的远山,有的远山像美人头上的玉簪,有的像美人的发髻,虽然眼前之景极美,但词人却愁上心头。“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意为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增加了词人对远方的故乡的之情,而自己心中壮志难酬,只能愤愤的拍着栏杆来发泄自己内心的苦闷,“无人会”体现出没有谁能够领会词人此刻的心情,“江南游子”显示出词人飘零、孤寂的心境。 在下阙中连续运用了三个典故,是直接言志。“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引用了张翰归隐的典故,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然而词人却不能像大雁一样回归自己的家乡,现在只能漂泊他乡。“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用的是三国时许汜看望陈登,

而陈登对他冷眼的典故。表现出词人登亭远望故土而产生情思,但是国势如此,不能回归,词人想着在他回归旧土之时就是山河收复之时,词人心中怀着远大的志向。“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的“流年”即是时光流逝;“风雨”是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是桓温北征典故,表明树已经长大了,人怎么会不老呢。这是词人在说自己虽然思念故乡,想要回归,但是不会像前两个典故中的人一样。词人所忧愁的是家国大事,国家飘摇,北伐遥遥无期,想要收复山河的夙愿一直不能实现。“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中写词人自伤远大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词人无限感慨。 在词中词人把“国愁”和“乡愁”写在了诗中,也用拍栏杆等细节展示出词人的满腹抱负无法实现的无奈和愤懑之情,想要回归故乡,平复山河却有心无力的苦闷,在其中能看出词人的强烈爱国情,。这 首词更能表现出辛弃疾的词的豪放风格特点。

诗歌鉴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文

诗歌鉴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文 诗歌鉴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南宋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一作:阑干)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释:(1)建康:今江苏南京。(2)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3)遥岑:岑,音én。远山。(4)玉簪螺髻:簪,音zān;髻,音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5)断鸿:失群的孤雁。(6)吴钩: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7)了:音liǎ。(8)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世说新语•识鉴篇》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

后的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9)季鹰:张翰,字季鹰。(10)求田问舍三句:《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许汜(sì)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求田问舍,置地买房。刘郎,刘备。才气,胸怀、气魄。(11)流年:流逝的时光。(12)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化用宋•苏轼《满庭芳》:“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13)树犹如此:用西晋桓温典。《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此处借抒发自己不能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虚度时光的感慨。(14)倩:请托。读音qìng(15)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16)揾:wèn。擦拭。 译: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

古诗水龙吟·春恨翻译赏析

古诗水龙吟·春恨翻译赏析 《水龙吟·春恨》出自《宋词三百首》,其诗人为宋朝诗人陈亮。其古诗全文如下: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消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前言】 《水龙吟·春恨》是南宋词人陈亮的作品。词借写春景,抒发词人忧时伤国的情怀。上片写春日清明旖旎的景色,以层楼画帘为立足点,由近而远,平莎花草,郊野云烟,春光无限。下片写闺中寂寞、离愁别恨,由南楼雁鸣,引起对往昔“金钗斗草、青丝勒马”的追忆,而往事如烟,令人不胜幽怨。最后又回到现实,疏烟淡月,子规悲啼,心境更加凄苦。 【注释】 ⑴水龙吟:词牌名,出自李白诗句“笛水龙吟奏水龙吟”。水龙吟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第九句第一字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此调气势雄浑,宜用以抒写激奋情思。

⑵闹花:形容繁花似闹。繁花,盛开的花。“层楼”,原本作“楼台”,据别本改。 ⑶东风软:指春风吹来使人感觉酥软。东风,指春风。 ⑷平莎:平原上的莎草。莎,莎草,多年生草木,长于原野沙地。 ⑸茸:草初生纤细柔软的样子。 ⑹金浅:指嫩柳的浅淡金黄颜色。 ⑺迟日:指春日。《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⑻催花:催动百花开放。 ⑼阁雨:停雨。阁,犹搁,停止。 ⑽芳菲:芳华馥郁。 ⑾金钗斗草:拔金钗作斗草游戏,古代女子的一种嬉戏。宗懔《荆楚岁时记》:“竞采百药,谓百草以蠲除毒气,故世有斗草之戏。 ⑿青丝勒马:用青丝绳做马络头。古乐府《陌上桑》:“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⒀罗绶分香:临别以香罗带贻赠留念。秦观《满庭芳》词:“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罗绶,罗带。 ⒁翠绡封泪,翠巾裹着眼泪寄与对方,典出《丽情集》记灼灼事。翠绡,绿色的薄绢。 ⒂疏烟淡月:稀薄的烟雾和不太明亮的月亮或月光。 ⒃子规: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翻译】

赏析水龙吟

辛弃疾《水龙吟》赏析 《水龙吟》是词人辛弃疾任建康府通判时路经建康赏心亭,登亭有感而作。全词充满了故国沦丧、国耻未雪的仇恨和焦虑,故乡难归、流落江南的漂泊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压郁感和壮怀理想却无人理解的孤独感。 词的上片主要是抒情。浩瀚的水域,辽阔的天际,构成水天一色。远处的青山,像没人的发髻一样,青翠妩媚。可是这么壮丽的河山却不再属于我,不禁引起了我的哀愁和怨恨。一轮落日挂在天边,站在赏心亭上,只听见凄惨的大雁断断续续的哀鸣,仿佛在鸣说我的心境。上片前三句虽直接写景,可无不充斥着强烈的情。如何呢?就得先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说起。当时南宋统治以江淮一线为界,而作者所处的赏心亭便是处于江淮线上,北望时,大好山河虽壮丽却不复属于祖国,因此,在词人大手笔的描写景时其实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把痛失山河的哀痛描绘的淋漓尽致。接着,江南游子寓指自己,自己远离故土赴南上任,空有收复失地的壮志奈何南宋统治者居安不思危,忘却了国仇家恨。于是词人自己就只有自己登临意,无人会。“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如果说上片词人是致力于写景的话,那么下片作者就是纯粹的抒情。下片词人连用三个典故一气呵成的抒发自己的英雄无报国之路和

壮怀理想却无人理解。 下片主要是用三个典故来表达词人的四个意思。第一层是季鹰的典故。季鹰是晋人张翰的字,在《晋书·张翰传》中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时,看见秋风起,便想起家乡烹的鱼,于是弃官归乡。词人用张翰的典故意在说明自己的乡思之情不下于张翰,自己也想回到故地,不愿做这饱受飘零的游子。第二层是用《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求田问舍是指买房置产,借指安逸的生活。词人无疑是批判许汜欣赏刘备的雄心壮志。所以,词人借这一典故意在表明自己不愿抛弃国仇家恨,自求安逸。第三层是引用《世说新语·言语》中恒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一事无成呢!的典故来表明时不我待,词人已经年岁不青,却还不能建功立业。这一典故是全词直抒胸臆的点睛之笔。最后,面对自己的壮志未酬,国仇家恨,词人哀叹:“倩何人、换去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英雄,总是曲高和寡,总是寂寞的。 整首词基调为豪而不放,壮中见悲,上片主要由水天一色引起词人的故国沦丧的痛心和漂泊他乡的孤独,下片主要抒发词人壮志未酬,时不我待的无奈之情。

章楶《水龙吟》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章楶《水龙吟》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章楶《水龙吟》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水龙吟 (宋)章楶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沾轻粉,鱼吹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①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①当时,苏东坡被贬谪黄州。 (1)章词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一句对杨花的刻画之工非同寻常,试从表达技 巧的角度赏析其妙。(4分) (2)章词和苏词都提到了一个“泪”字,试比较其内涵。(4分) (1)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作者运用拟 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并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2)章词中之“泪”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玉人)望不见正在“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盈盈”给人以热泪欲滴之感;苏词中之“泪”也是用来比喻杨花,“点点”给人以热泪洒落之感,情 感更为沉重。结合背景,这里的泪可以理解为作者被贬 谪黄州,心情落寞、不得意之泪(他把自己比作“离人”,朝廷就是他的郎。) 章楶水龙吟赏析: 这首咏絮词,上片写暮春季节,风吹柳絮的情景, 下片写杨花四处飘落。通过拟人手法,委婉含蓄地表露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词翻译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词翻译赏析 导读:“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出自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译文】 千里楚天一派凄清秋意,水随碧天流去秋色无边无际。放眼眺望远处的山峰,仿佛都在传送愁恨,有的像玉簪有的如螺髻。夕阳斜照楼头,孤雁声声哀啼,我这个江南游子,把吴钩宝剑反复端详,把栏杆全都拍遍,没有人能够理会,我此时登临的心意。 不要说什么鲈鱼味美,秋风起也不会学季鹰弃官归。更不会学许汜买房置地,要是那样将羞于去见,雄才大气的英雄刘备。可惜大好岁月空流逝,徒然为风雨飘摇的国事忧愁,树都会愁老人又怎能不老垂?啊,有哪个人,能唤来红巾翠袖的美人,为我擦干英雄末路的悲泪。 译文二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

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 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落日楼头”以下,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

古诗水龙吟·梨花翻译赏析

古诗水龙吟·梨花翻译赏析 《水龙吟·梨花》作者为宋朝诗人周邦彦。其古诗全文如下: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亚帘栊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别有风前月底。布繁英、满园歌吹。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不成春意。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前言】《水龙吟·梨花》是宋代文学家、音乐家周邦彦创作的一首咏物词。此词咏梨花,词人罗致了许多梨花故事,塑造了梨花无人可比的精神风致。全词以秾艳著称,但笔力矫健,袭古弥新,词境恢宏阔大,堪称咏花佳作。【注释】⑴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清真集》入“越调”。各家格式出入颇多。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⑵素肌:白色的肌肤,比喻洁白素雅的梨花。余寒:剩余的春寒,梨花开在晚春时节。⑶青芜地:杂草丛生的地方。⑷“樊川”三句:意谓“樊川”、“灵关”,都是一片雪白梨花,残春落红,均敛迹避去。樊川:汉武帝时代的长安有一所名为“樊川”的梨园。照日:“日照”的倒装,以与“遮路”作对。灵关:《汉书·地理志》云:“灵关越巂郡。”谢朓有《谢随王赐紫梨启》云:“味出灵关之阴”,注云:“灵关,山名,种梨,树多遮路。”敛:解作“收”。⑸传火:指清明日。清明节前二日为寒食,不举火,唐俗清明日皇帝取

榆柳之火以赐近臣。楼台:代指近臣家。⑹妒花:语出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春寒细雨出疏篱,风妒红花却倒吹。” ⑺长门深闭:用汉武帝陈皇后事,兼取刘方平《春怨》诗意:“寂寞黄昏春欲晚,梨花满院不开门。”⑻亚:作“压”解,动词,省略主语梨花。帘栊(ón):指居室的户帘及窗牖。⑼繁英:繁盛的花。⑽歌吹:歌声和乐声。⑾朱铅退尽:谓胭脂铅粉。⑿潘妃却酒:潘妃是南朝齐东昏侯之妃,小字玉儿,有姿色,性淫侈。却酒:指推辞不饮酒。饮则脸红,却则脸白,以喻梨花。⒀昭君:王昭君,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字昭君。晋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后人又称明妃。⒁缟(ǎ)夜:映照黑夜。⒂玉容:指女子的容貌。此指上述陈皇后、王昭君等美人。⒃琼英:本指雪花,此指梨花。谩:作”徒“或”空“解。【翻译】梨花亭亭玉立于艳阳普照的绿草地上,“樊川”、“灵关”,都是一片雪白梨花,残春落红,均收敛而去。清明时节春寒细雨、风妒红花,寂寞黄昏,满院梨花不开门。半湿的梨花树枝压窗门上,闲折一枝,偏勾引出多少黄昏泪。更有那当年明皇梨园的风流韵事。想当年梨园里梨花香雪,丝竹管弦,何等兴会!胭脂和铅粉全无,潘妃辞酒,昭君之惊!“雪浪翻空,粉裳缟夜”的李花也不足以比梨花,不成春意。只恨玉容不见,梨花再好,又和何人比。【赏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钱鸿锳《柳周词传》云,此词或认为有《离骚》初服之意,有所寄托;也有人认为这首咏梨花的词纯为体物之作,不涉个人怀抱。其创作时间难以考证。此词上片起笔“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

水龙吟赏析

《水龙吟》赏析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此词约作于元丰四年(1081),45岁的苏轼被贬居黄州。章质夫作了一首词《水龙吟》,赠与好友苏东坡,此词曰:“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此诗受到当时人们的推崇赞誉,东坡也很喜欢这首词,于是写了《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词中体现的完全是另一种心境。此词曰:“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在艺术成就上,苏轼的《水龙吟》超过了章词。章词的缺点在于写杨花写得太实,而苏词则写的“似花还似非花”,在似于不似之间,含蓄隽咏恰到好处。《齐白石谈艺录》中说:“作画秒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作词又何尝不是这样,苏轼是深谙此中三昧的。从中也可以看出咏物词的写法,就应“不即不离”,不要停留在物上,但又要切合咏物。借物来言情。 下面我将分析鉴赏苏轼的《水龙吟》。 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耐人寻味,“似花”是说杨花似花但不是花。暗用梁元帝《咏阳云楼詹柳》诗“杨花非花树”和白居易《花非花》词“花非花,雾非雾”

古诗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翻译赏析

古诗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翻译赏析 《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晁补之。其古诗全文如下: 问春何苦勿勿,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孤、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最多情犹有,尊前青眼,相逢依旧。 【前言】 《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是北宋词人晁补之的词作。这首词将写景、抒情、明理三者自然地融为一体。写春景中小园幽葩细萼壅培未就,经不住风吹雨打,繁红落尽,不如垂柳占春长久,流露出惜春之情,以抒发自己的愁思春恨。同时阐明花落不是因春归去,而是因结子自瘦,这如同人老自知世态功名,不为它失败未就而颓恨不休。感叹时光飞流,年华渐逝,纵然是好友相逢,痛饮狂歌,也难以像过去那样豪情依旧。 【注释】 水龙吟:词牌名。亦称《龙吟曲》、《小楼连苑》。双调一百零二字,前阕四仄韵、后阕五仄韵,上去通押。 幽葩:清幽的花朵。

壅培:把土或肥料培在材料根部。 孤:辜负。 芳醪:芳醇的美酒。 自是:本是,原严明。 风味:风度,风采。 青眼:《世说新语·简傲》注引《晋百官名》载阮籍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嵇康赍酒挟琴来访,籍大悦,乃对以青眼。后因谓对人重视,喜爱曰青眼。又见《晋书·阮籍传》。白居易《春雪过皇甫家》诗:“唯要主人青眼待,琴诗谈笑自将来。” 【翻译】 试问春光,你为何OrG这样行色匆匆,带着风伴着雨奔驰急骤。绿萼纤细香花清幽,小园里栏槛低矮,刚刚壅土培苗,花枝尚未挺秀。那姹紫嫣红的花朵,一经风雨,便已吹扫净尽,不如垂柳春绿长久。算起来春光常在永不衰老,然而人却为春色消逝而愁春光衰老,这份愁只是,善感愁怀的人间才有。 世间失意的春恨十常八九,每见风雨摧花,我怎忍轻易舍弃,那芳醇的美酒。哪知原来是,桃花由于结子才零落,并非为了春去才消瘦。世上功名无成,老来风操未就,已到春归时候。纵然是痛饮美酒,依旧像昔日那样狂歌,相逢时也难以像以往那样,豪情满怀,倜傥风流。 【赏析】 词抒写惜春情怀,层层铺叙,多有转折,但却不厌其详尽发露,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辛弃疾《水龙吟》赏析(许金榜)

《水龙吟》赏析(许金榜)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慷慨沉郁的悲歌,唱出了词人赤心报国的雄心壮志和沸腾的激情,表达了词人请缨无路的愤懑怨恨和无限的痛苦。辛弃疾满怀着爱国的热忱,活捉叛徒张安国,率耿京义军的余部渡淮南归;但是,苟且偷安的南宋小朝廷却并未对他加以重用,他上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上给宰相虞允文的《九议》也未受到重视。十多年来,他只是担任过一些地方官的僚佐。淳熙元年(1170),他应叶衡之聘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登上建康城西下水门城楼上的赏心亭,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想到报国之志得不到实现,感慨唏嘘,激情难抑,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名作。(一说作于1169年建康通判任上。) 词的上片主要是即景抒情。起句破空而来,写出了天高水长、浩渺寥廓的无边秋色。“楚天”紧扣登临的地点,“清秋”点出了登临的时间。楚天千里,浩浩荡荡的长江随着词人的目光流向遥远的天际,境界壮阔,气势雄浑。无边的秋色,空寂苍凉,一片渺茫。置身于如此浩渺壮阔的境界,即使一般人也会触发起一种莫名的宇宙意识,何况满怀报国激情的词人呢?那江天无垠的壮景怎不激起词人满腔的豪情?那滚滚东去的长江怎不使词人热血沸腾?那寥落苍凉的秋色又怎能不令词人悲慨高歌、潸然泪下?因此,开头两句是实写眼前之景,却已蕴蓄着深厚之情。开头两句两用“秋”字,并用“无际”加深“千里”之意,这就使境界和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建康临江傍山,所以词人登临赏心亭之际,在前两句写俯瞰江天之后,接着便写遥望远山。假如说写江天是壮阔的,那么写远山就是秀丽的了。韩愈在《送桂州严大夫》中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以玉簪比喻苍翠挺拔的青山。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罗髻,撒在明月中。”则用青罗髻形容碧绿层叠的山峦。辛弃疾借用这两位诗人的词语,以“玉簪螺髻”比喻山峰,既符合远望的特点,也描写了远山的秀丽。纵目远望,那千姿百态的山峰,有的苍翠高耸如美人的玉簪,有的层层叠叠如美人螺旋形的发髻,祖国的江山不但有壮阔之美,而且有秀丽之美,这就更加激起了词人对祖国的无限深情,从而也就触发了词人对中原沦陷、南宋小朝廷不思恢复的“愁”和“恨”。于是,在上面景中寓情、以景逗情的基础上,作者便明言其情。但是,为了避免平直,作者不说自己“愁”和“恨”,而是说远山“献愁供恨”。作品用移情之法,把自己的感情移到客观景物上,由于词人满腔愁恨,所以连那秀丽的山峰看起来也不令人愉快,而好像是充满愁恨了。这样写来就更加曲折有味。在以远视镜头遥观周围景物之后,作品又把镜头移向了赏心亭上的人。词人原籍山东历城,而宦游江南,故称“江南游子”。家乡沦陷,国家残破,而一人独自徘徊于赏心亭上,就已够悲伤的了,何况又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呢!落日的余晖映照着楼头,失群的孤雁传来阵阵的哀鸣,一见一闻,通过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以有声有色的景物更进一层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悲苦。在这里,作品写的是实景;同时,那落日残照又恰好是面临覆灭的南宋王朝的反映,那失群的孤雁也正好是词人自身的写照。情景交融,虚实相兼,形象鲜明,含义丰富深刻。以上“秋无际”从江天中见,“玉簪螺髻”从远目中见,“江南游子”从落日断鸿中见,故陈洵《海绡说词》谓“纯用倒卷之笔”。接着,紧承“江南游子”续写,由即景写情完全转入人事人情。这位感慨万千的江南游子,并不是一般的登楼怀乡,而是“把吴钩看了”,他是多么想手持这锐利的吴钩,驰骋疆场、杀敌报国啊!看吴钩,正是词人雄心壮志的表现。然而,他却不被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词人满腔悲愤无处发泄,只能一边走动,一边不断地拍击着栏干以泄其情。而词人这种心情却并无人能够理解,这就更增加了他的悲愤。“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词人的动作和心

苏轼-《水龙吟》赏析

苏轼《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赏析一: 这首咏物词,以物拟人,写得缠绵悱恻,构思精妙,笔力卓绝。这是苏词婉约风格的代表作。词中细腻地描绘了杨花飘落的情状,也借杨花自花自落的寂寞传递出感时伤春的幽怨之情。 赏析二: 苏轼之词以豪放为风格,然而苏词也有不少细腻婉约之作,本词便是一篇极为情致细腻的惜花词章。本篇构思巧妙,刻画细致,咏物与拟人浑成一体。上片惜杨花之飘坠,下片抒发哀悼杨花委尘之悲恨,表现了思妇极其缠绵悱恻的情思,达到物与神的境界,词中自出新意,风神绵邈,情韵俱佳,为咏物妙作。全词用拟人化手法,亦物亦人,通过杨花随风飘转的情景,刻画出一位梦绕魂牵、幽怨绵绵的思妇形象。构思新颖,想象丰富。起笔便不同凡响,用语精妙。“‘似花还似非花’两句,咏杨花确切,不得咏他花”。“抛家傍路”三句转入拟人手法:“无情有思”引出下面几句的内容。“萦损柔肠”三句写“思”

的状态,描写杨花轻盈臃仲似美人之眼欲睁又闭,想象奇妙无比,神采飞动。“梦随风万里”三句写“思”的内容,是万里寻夫。刚停而又被莺呼起。写尽杨花轻盈飘动而无定所的神韵。下片则愈出愈奇。先以落红隐衬杨花,说“不恨”只是由笔传情,实则“有恨”。“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所看到的是“一池萍碎”。词人认为这碎萍便是杨花化成,悖理而有情,更能显出对杨花的一往情深。接下去再深描一笔,点出杨花的归宿。那些漫天飞舞的杨花都在哪里去了呢?这就是有二成变成了尘土,一成变成绿萍。杨花已尽,春色已尽。煞拍再画龙点睛,“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以情收束全词,干净利落而余味无穷。此词遗取神,空灵婉转、精妙绝伦,压倒古今,为咏物词的极品。 赏析三: 这首词,一般以为作于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其时,作者与章质夫同仕汴京。 题为“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次韵是要受到很多限制的,不但要用原作的韵,而且次序也不能变。这就比和韵更难。弄得不好,往往以辞害意。所以许多大诗人、大词人都不多作。东坡这一次韵之作,一般以为比原作更好。这就不能不说与作者的才学有关了。 词一起,便把描写对象放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是非常高明的。“似花还似非花”,可说是形象地概括了这类咏物词的艺术规律。似花在形,似非花在神。很好地处理形与神的关系,这就是咏物词在艺术上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作者苏轼)宋词赏析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作者:苏轼)宋词 赏析 【作品介绍】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的作者是苏轼,也题作《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被选入《全宋词》。这首词写于作者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二年。全词咏柳,是作者少有的婉约词作,也是北宋时期咏物的名篇。 【相关阅读】 《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 《水龙吟;楚山修竹如云》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 【原文】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作者:宋;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 1.这首词大约是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苏轼在汴京任翰林学士时所作。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章质夫:名楶,(jié),浦城(今福建蒲城县)人。当时正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经常和苏轼诗词酬唱。次韵:依照别人的原韵而且依照其先后次序写诗或词。 2.从教:任凭。 3.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这里反用其意。思:心绪,情思。 4.萦:萦绕、牵念。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白居易《杨柳枝》:“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 5.困酣:困倦之极。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6.“梦随”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7.落红:落花。缀:连结。 【翻译】 杨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没有人怜惜,任由它飘坠。离开了

水龙吟·落叶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龙吟·落叶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陈廷焯在《词则》中云:其有慨于崖乎?据史料记载,宋端宗于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4月不慎落入海中而受惊吓,又目睹一直保护自己的亲密大臣江万载为救自己被狂海浪吞没,惊病交加而死。赵昺被陆秀夫,张世杰、江万载之子江钲于同月在冈州拥立为帝,史称宋少帝。五月,宋少帝改年号为祥兴,六月,迁居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南),九月,将宋端宗葬于崖山。祥兴二年(1279年),陆秀夫与宋少帝一同投海殉国。又据詹安泰考证,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三句指明了宋少帝未投海,而望吾庐何处句则说明此词为杭州陷落后,宋军于崖山死守时作,也就是说此词应作于祥兴元年至二年之间。 文学 暮气,严霜始降,草木黄落。在诸多文人笔下,落叶与时移物换、荣枯摇落同存长在,故而睹落叶而悲秋,因悲秋而伤情。通过描写这种境界,表现了词人在南宋末期对现实难排的抑郁之情和凄凉境地。 上片写深秋望中故国落叶飘零的凄凉景象。晓霜初著青林以景带情,用笔简练,而轮廓顿明。作者在不经意如实地描摹出来自

然景色:晨晓寒霜,把昔日青葱繁茂的林木笼罩。词人因景生情,心中升起一股莫明的凄凉之情。望中故国凄凉早,无限心事,隐藏其中。故国凄凉早五字借秋初大自然的萧索景象,写朝代之替换,这景象不但指自然景象,也包括社会景象在内,这是第一层。而凄凉的景象正应照词人的万端愁绪,这是第二层。此词似咏落叶,实则借以抒发心中对故国的思念,同时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为将凄凉落到实处,上片连用几个与落叶有关的典故,使言辞虽简,但寓意深刻而丰富。萧萧渐积这里借指落叶,实暗用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意。纷纷犹坠与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中纷纷坠叶飘香砌句意相似。渭水风生用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诗意。洞庭波起则借用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诗意。这几个典故是独立的,因紧扣落叶,便有了内在联系,毫无游离之感,而且补足了上句故国凄凉早。接下来,笔锋一转,用想作领字,领重崖以下四句。半没是因落叶堆积。无人到则是落叶阻挡了行程。这四句从词意上又进一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3] 上片着力于写景,下片转而抒情。前度题红杳杳,借用红叶题诗的故事,暗示故宫的冷落。《云溪友议》载:唐宣宗时,中书舍人卢渥于应试之岁,偶而在御沟中拾到一片红叶,上题一绝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卢渥得一遣放的宫女,正是题诗之人。这一典故运用得十分巧妙。前度说明象从前那样宫女题红之事已不再见,借故宫的冷落暗寓朝代更迭。前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下面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建康:今江苏南京。 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遥岑:岑,音cén。远山。 玉簪螺髻:簪,音zān;髻,音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断鸿:失群的孤雁。 吴钩: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了:音liǎo。 鲈鱼堪脍句:用西晋张翰典,见《晋书·张翰传》。

另外,《世说新语·识鉴篇》也有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称为莼鲈之思。季鹰就是张翰,张翰字季鹰。 求田问舍句:《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许汜(sì)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求田问舍,置地买房。刘郎,刘备。才气,胸怀、气魄。 流年:流逝的时光。 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化用宋·苏轼《满庭芳》:“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树犹如此:典出《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此处以“树”代“木”,抒发自己不能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虚度时光的感慨。 倩:请托。读音 qiàn 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 揾:wèn。擦拭。

古诗水龙吟·听兮清佩琼瑶些翻译赏析

古诗水龙吟·听兮清佩琼瑶些翻译赏析 《水龙吟·听兮清佩琼瑶些》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听兮清佩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路险兮、山高些。愧余独处无聊些。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余之乐,乐箪瓢些。【赏析】瓢泉在江西铅山县东二十五里,泉水清冽,风景幽美。作者在这里有处旧居。光宗绍熙五年(1194)七月作者被解除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的职务后,便来这里“新葺茅檐”。闲居宁宗庆元二年(1196)又移居退隐。这首词大致是闲居瓢泉时期写的。杜甫《佳人》诗云:“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仇兆鳌注概括其意为:“此谓守贞清而改节浊也”。这首词在意境上同杜甫《佳人》诗有相近之处。杜甫以“佳人”作为寓传,作者则以寄言泉水,寓写自己对现实环境的感受。上阕起笔二句,从视、听觉来写,表达了作者对泉水的欣赏、赞美之情。“清佩琼瑶”是以玉佩声形容泉水的优美声响;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也曾写道:“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镜秋毫”是可以照见的秋生羽毛之末来形容泉水的明净。这两句给瓢泉以定性的评价,表明了山泉能保持其可爱的本色,以下通过泉水所处的三种不同状态,来反映作者对泉水命运的设想、担忧及警告。这些刻画,正好用以反衬起笔二句,突出“出山泉水浊”之意。首先劝阻泉水不要出山(去此)去

流昏涨腻,生长蓬蒿。“流昏涨腻”取意于杜牧《阿房宫赋》“谓流涨腻,弃脂水也”“虎豹”句,用《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和“此皆甘人”。虎豹以人为美食,渴了要饮泉水,它岂同于猿 猱(之与人无害),不要为其所用。“大而流江海”三句,反用《庄子·逍遥游》“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对于坳堂之上,则 芥为之舟”的语意,谓水积而成大江海,可以视大舟如草叶而倾覆之,泉水不要去推波助澜,参预其事。这些都是设想泉水不能自守而主动混入恶浊之中,遭到损害而又害人的危险情况。以上几种描述,想象合理,恰符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现实。下阕作者自叙,贞洁自守,愤世嫉俗之意。路险山高,块然独处,说明作者对当前所处污浊险恶环境的认识。故小隐于此,长与瓢泉为友,以期求得下文所描写的“三乐”即“饮酒之乐”、“品茶之乐”、“安贫之乐”。词的上下阕恰好形 成对比。前者由清泉指出有“三险”,后者则由“无聊”想到有“三乐”。其实“三乐”仍是愤世嫉俗的变相发泄。瓢泉甘洌,可酿松醪(松膏所酿之酒),写饮酒之乐,实寓借酒消愁;瓢泉澄澈,可煮龙 凤茶,品茗闲居,却不被世用;最后写安贫之乐,古人既往,聊寻同调,则与“一箪食一瓢饮”颜回一样的便是同志。箪瓢之“瓢”与“瓢”泉之“瓢”恰同字,以此相关,契合无间。总观全词,可以用刘辰翁对辛词的评语:“谗摈销,白发横生,亦如刘越石。陷绝失望, 花时中酒,托之陶写,淋漓慷慨”(《须溪集》卷六《辛稼轩词序》),来领略这首词的思想情调。瓢泉的闲居并未能使作者的心情平静下来,反而是郁积了满腔的愤怒。流露出的对官场混浊,世运衰颓的憎恶并

诗词赏析: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诗词赏析: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代: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一作:阑干)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译文一 空荡的秋空虽火红似火,不过我心中却千里冷落凄凉,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随着天空流去,何处会是尽头,这秋天无边无际。无奈的眺望远处的山岭,为何,报国又比登天难,为何,国家又如此*,只能怪人间正道是沧桑。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难道说,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吗?斜下的太阳照着这亭子,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伴着它那凄惨绝望声从天空划过,或许是映照着我这流落江南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却不曾沾染着敌人的鲜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天下知我者,还能有谁呢?。 我可不会像张翰那样,为家乡之景而归。那刘备天下为怀,斥责许氾,辞气激扬,令人佩服。只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时间如白驹过隙!连一拭英雄泪的红巾翠袖也无人唤取了。 译文二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 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 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我看着这 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 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 的刘备。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 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注释 建康:今江苏南京。 遥岑:岑,音cén。远山。 玉簪螺髻:簪,音zān;髻,音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 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断鸿:失群的孤雁。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 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了:音liǎo。 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 季鹰:张翰,字季鹰。 求田问舍:置地买房。刘郎:刘备。才气:胸怀、气魄。 流年:流逝的时光。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代: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 一作:阑干)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译文一 空荡的秋空虽火红似火,可是我心中却千里冷落凄凉,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随着天空流去,何处会是尽头,这秋天无边无际。无奈的眺望远处的山岭,为何,报国又比登天难,为何,国家又如此*,只能怪人间正道是沧桑。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难道说,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吗?斜下的太阳照着这亭子,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伴着它那凄惨绝望声从天空划过,或许是映照着我这流落江南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却不曾沾染着敌人的鲜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天下知我者,还能有谁呢?。 我可不会像张翰那样,为家乡之景而归。那刘备天下为怀,斥责许氾,辞气激扬,令人佩服。只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时间如白驹过隙!连一拭英雄泪的红巾翠袖也无人唤取了。 译文二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注释 建康:今江苏南京。 遥岑:岑,音cén。远山。 玉簪螺髻:簪,音zān;髻,音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断鸿:失群的孤雁。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了:音liǎo。 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 季鹰:张翰,字季鹰。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这是一首爱国词,是诗人辛弃疾所作。辛弃疾借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想要中原国土的决心,但是在那个年代,注定诗人辛弃疾的抱负没办法实现。这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释】 建康:今江苏南京。 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遥岑:岑,音cén。远山。 玉簪螺髻:簪,音zān;髻,音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断鸿:失群的孤雁。 吴钩: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了:音liǎo。 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世说新语·识鉴篇》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季鹰:张翰,字季鹰。 【译文】 空荡的秋空虽火红似火,可是我心中却千里冷落凄凉,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随着天空流去,何处会是尽头,这秋天无边无际。无奈的眺望远处的山岭,为何,报国又比登天难,为何,国家又如此腐败,只能怪人间正道是沧桑。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难道说,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吗?斜下的太阳

照着这亭子,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伴着它那凄惨绝望声从天空划过,或许是映照着我这流落江南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却不曾沾染着敌人的鲜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天下知我者,还能有谁呢?。 我可不会像张翰那样,为家乡之景而归。那刘备天下为怀,斥责许氾,辞气激扬,令人佩服。只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时间如白驹过隙!连一拭英雄泪的红巾翠袖也无人唤取了。 【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尽头。因之,绵绵青山亦会“献愁供恨”。愁恨为何?下面“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破空而来,虽没有正面交代,但我们从中已经体会到了作者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南宋为自己的故国,满怀报国恢复的热情。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特别是“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直抒胸臆,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之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片则是直接言志。“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现在又是深秋了,我这个漂泊扛南的游子却不能像张翰那样飘然归去。自己的家乡还在金人手里,想回也回去不了!下面三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也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后来许汜把这件事告诉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体。如果碰上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楼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刘备,这里指有远大志向的人。 这几句是对南宋朝廷那些贪图禄位、求田问舍的庸碌之辈的讽刺。“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三句沉痛之极。流年,即年华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是一个典故,据《世说新语·言语》:“桓公(温)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日:‘术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技执条,泫然流涕。”意即自己正当年青有为之时,却空有安邦定国之计,经天纬地之才,无处施展。时光流转,年华浪掷,北伐无期·中原难复,怎不让人痛心疾首。这三句,是全词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点。《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最后三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写作者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亦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倩,请。“红巾翠袖”,古代女子的装束打扮柬,这里指歌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