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8)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8)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8)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8)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练习五(1)

主备人:成人中专朱柳娟复备人:何容妹审核人:李幸年

一、教学内容:练习五第110—111页(第1~4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字母表示数的认识,进一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四、教学准备:小黑板

五、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六、教学过程:

㈠基础练习

1、解方程

①1.5+x=.5 ②x﹣4.2=7.1 ③x÷2.5=6.2

④2x+5.2=9.2 ⑤2x+3.5x=22 ⑥5.6x﹣3x=11.7

2、根据下面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①a与5的和是100。②y的2.5倍等于200。

③x除于2等于b。④a的2倍加上y的和是20。

㈡重点练习

1、完成第1题。

⑴学生独立完成。

⑵集体交流,全班订正。

2、完成第2题。

看图选方程,学生先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要求学生说出选择的理由。

3、完成第3题。

本题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每小题右边的数就是计算器上的“读数”。建立等式后,再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求出结果。第⑶小题中两个“?”表示同一个数。

4、完成练习五第4题。

⑴学生独立完成。

⑵指名板演。

集体讲评时,注意强调解方程的书写格式,以及让学生说说每一步计算的依据。

㈢提高练习(出示小黑板)

1、口算。

4x+3x 10x﹣5x 9n﹣8n

9x+0.5x 7a+6a 3m﹣1.7m

2、填空。

⑴一辆客车上有x人,下去6人后,还剩()人。

⑵一个正方形木块的边长是a分米,它的周长是()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

⑶一辆卡车以每时5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

㈣课堂小结

师: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㈤布置作业

春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教案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单元分析】 本章是八年级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的继续,在“平等线的证明”一章中,我们给出了8 条基本事实,并从其中的几条基本事实出发证明了有关平行线的一些结论。运用这些基本事实和已经学习过的定理,我们还可以证明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结论。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图形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探索的同时也经历过一些简单的推理过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树立了初步的推理意识,从而为本章进一步严格证明三角形有关定理打下了基础。 【单元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过程与方法 (1)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由情景引出问题,探索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再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2)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和中国传统数学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 【单元重点】 在证明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证明过程,掌握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明确条件和结论,能够借助数学符号语言利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单元难点】 明确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如明确条件和结论,能否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等。 【教学思路】 1.对于已有命题的证明,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忆过去的探索、说理过程,从中获取严格证明的思路;对于新增命题,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探索、证明过程,关注该命题与其他已有命题之间的关系;对于整章的命题,注意关注将这些命题纳入一个命题系统,关注命题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对相关图形整体的认识。 2.对于证明的方法,除了注重启发和回忆,还应注意关注证明方法的多样性,力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获得多样的证明方法,并在比较中选择适当的方法。 3.证明过程中注意揭示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如转化、归纳、类比等。 4.作为初中阶段几何证明的最后阶段,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掌握综合法和分析法证明命题的基本要求,掌握规范的证明表述过程,达成课程标准对证明表述的要求。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买铅笔》教案设计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买铅笔》(十几减9),课本第2—3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能发现和提出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并尝试解决。 5、感受退位减法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减法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准备: 1、小棒、计数器 2、实物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谈话:小动物们非常喜欢学习,它们也经常买一些学习用品。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动物文具店去看一看,看看小动物们在做什么? (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独立观察,先在小组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让学生个别汇报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2)请学生上台表演,老师口述内容,学生表演:袋鼠老板娘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都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袋鼠老板娘说:“我买9支铅笔”。袋鼠老板娘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袋鼠老板娘提出了一个问题: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2、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列出算式:15—9 (设计意图:想一想,猜一猜,培养数感。) 3、探究15—9的计算方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师:怎样计算15-9?下面请你们独立思考,想办法计算,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看谁的方法算得又对又快。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全班汇报交流.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精编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同庆初中教学设计 (导学模式)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第一章勾股定理 §1.1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出示投影1 (章前的图文 p1)教师道白: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p5谈一谈,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投影2 (书中的P2 图1—2)并回答: 1、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正方形B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 3、图1—2中,A,B,C 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接着提出图1—1中的A.B,C 的关系呢? 二、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4)提问: 1、图1—3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议一议 1、图1—1、1— 2、1— 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 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2 2c 2 a= + b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3、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答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回答是肯定的:成立) 四、想一想 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只的是屏幕的款吗?那他指什么呢? 五、巩固练习 1、错例辨析: △ABC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 解: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为3、4 所以它的第三边的c应满足2 24 2 c=25 = 3+ 即:c=5 辨析:(1)要用勾股定理解题,首先应具备直角三角形这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本题 △ABC并未说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没有依据。 (2)若告诉△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C也不一定是满足2 2 2c a= +,题目中并为 b 交待C 是斜边 综上所述这个题目条件不足,第三边无法求得。 2、练习P7 §1.1 1 六、作业 课本P7 §1.1 2、3、4 §1.1 探索勾股定理(二)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拼图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是正确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掌握勾股定理和他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能熟练运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面积证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方程教案

《方程》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养成认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的习惯,感悟代数思想,体会方程的概念;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获得数学是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好不好?(课件出示:一个小矮个,身上挑副担,如果挑不平,头偏心不甘。)你猜到了是什么? 生:天平。 课件出示一架天平。 师:你真厉害。对,天平我们在科学课上经常要用到它。关于天平你都知道些什么?

生1:天平用来称物体的重量。 师:说得真好,还有吗? 生2:天平的左面放物体,右面放砝码。 生3:当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一样时,天平就平衡了。 师:对。当天平指针指向中间时,表示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天平就平衡了。 1、课件出示: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 师:那我们试试看。假如我要把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分别放在天平的左盘和右盘,天平怎么了? 生:天平平衡了。 师:对,天平平衡了。这说明什么呀? 生:两个苹果的质量=一个菠萝的质量。 师:两个苹果的质与和一个菠萝的质量是(相等的),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来连接(等号) 师:这时候天平平衡,可以用等号来连接。 2、师:如果现在告诉你左盘每个苹果重300克,右盘的一个菠萝重600克(课件出示)这样的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左盘和右盘这种相等的关系吗? 生:300+300=600;300×2=600(师:写成300+300=600可以吗?) 师两个式子都准备好,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在黑板上。 师:说得不错!300+300表示什么?(天平左边两个苹果的质量),600表示什么?(天平右边一个菠萝的质量),为什么可以用等号来连接?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精华版)

1.1 不等关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对不等式概念的理解 难点: 怎样建立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 1. 如图1-1,用用根长度均为l ㎝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 (1)如果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2,那么绳长l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2)如果要使圆的面积大于100㎝2,那么绳长l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3)当l =8时,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哪个大?l =12呢? (4)改变l 的取值再试一试,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分析解答:在上面的问题中,所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2 )4 (l ,圆的面积可以表示 为2 2?? ? ??ππl 。 (1) 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2,就是 25)4 (2 ≤l ,即25162≤l 。 (2) 要使圆的面积大于100㎝2,就是 2 2?? ? ??ππl >100, 即 π 42 l >100 (3) 当l =8时,正方形的面积为)(41682 2cm =,圆的面积为)(1.54822cm ≈π ,

4<5.1,此时圆的面积大。 当l =12时,正方形的面积为)(916122 2cm =,圆的面积为)(5.1141222cm ≈π , 9<11.5,此时还是圆的面积大。 (4) 不论怎样改变l 的取值,通过计算发现:总是圆的面积大,因此,我们可以猜想, 用长度增色为l ㎝的两根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无论l 取何值,圆的面积总大于正方形的面积,即 π42l >16 2 l 2. (1)通过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能计算出它的树龄,通常规定以树干 离地面1.5m 的地方作为测量部位。某树栽种时的树围为5㎝,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3㎝,这棵树至少要生长多少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 ?(只列关系式) (2)燃放某种礼花弹时,为了确保安全,人在点燃导火线后要在燃放前转移到10m 以外的安全区域。已知导火线的燃烧速度为0.2m/s ,人离开的速度为4m/s ,导火线的长度x (m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答案:(1)设这棵树生长x 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 ,则5+3x >240。 (2)人离开10m 以外的地方需要的时间,应小于导火线燃烧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的安全: 410<2 .0x 分析巩固练习: 用不等式表示: (1) a 的相反数是正数; (2) m 与2的差小于3 2; (3) x 的 3 1 与4的和不是正数; (4) y 的一半与x 的2倍的和不小于3。 解答:(1)a 的相反数是-a ,正数是比零大的数,所以“a 的相反数是正数”就是-a >0; (2)“m 与2的差”就是m-2,“ 差小于 32”即是m-2<3 2 ; (3)“x 的31”就是31x ,“x 的31与4的和不是正数”就是3 1 x+4≤0; (4)“y 的一半”不是2 1 y,“x 的2倍”就是2x ,“不小于3”即指大于或等于3,故 “y 的一半与x 的2倍的和不小于”就是2 1 y+2x ≥3。

(新)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除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第3页“分苹果”“分橘子” 1.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 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 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ppt,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问题引入:显示18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 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 b.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18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ppt 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18÷6=3 竖式: 3 6丿1 8 1 8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3 ……商:“3”表示分3盘。 除数……6丿18 ……被除数:“18”表示有18个苹果。 “6”表示每盘18 ……商和除数的乘积:“18”表示需18个苹果。 放6个苹果。0 ……余数:“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说明:“丿”表示横式中的“÷”。 (5)练习: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的习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3题。 四、总结(除法竖式的写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享,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在小学,他们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部分学生听说过“勾三股四弦五”,但并没有真正认识什么是“勾股定理”.此外,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探究意识较强,课堂活动参与较主动,但合作交流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待加强.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一节第1课时.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节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无理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此外,历史上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与人文价值.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用数格子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

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4.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历史,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勾股定理;第三环节: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内容: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 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索勾股定理. 意图:紧扣课题,自然引入,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效果: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爱国热情. 内容:投影显示如下地板砖示意图,引导学生从面积角度观察图形: 问:你能发现各图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何关系吗! 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第一册全册总备课 一、本册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之处: 本册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形式,力图实现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四位一体,从而促进学生不断经历“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获得与其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册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形式,为自然而然地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基础环境和主要脉络。 本册教材强化了“情境+问题串”的呈现形式,每一个单元每一个重要内容的呈现,都力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个或一组与课程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特定情境出发,展开一组数学问题,引领师生进行数学学习,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过程。同时,这样一种稳定的、具有较强包容性的呈现形式,无疑也为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特点、学与教的要求、创造性开展数学活动提供了便利。 2、在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下,更加重视学习目标的整体体现。 (1)注重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 对于基本活动经验,教材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体现。第一:设计了专门的积累活动经验的课,在这些课中不以学习某个具体的经验、公式为目标,而是通过设计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数学思考的经验。第二:在一节课学习的“问题串“中,设计积累活动经验的活动和问题。 对于基本数学思想,教材力求通过设计活动和问题,体现抽象、推理和模型

思想。 (2)注重体现“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 部分内容问题串的设计,体现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教材还设计了专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活动,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同时,在每学期期中的“整理与复习”中,专门设立了“我提出的问题”的栏目,鼓励学生整理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及在回顾整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 第一阶段,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可能是基于表面信息直接提出的;第二阶段,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3)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重要数学概念的掌握和基本运算技能的形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教材采取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多角度理解、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应用等形式。第四版教材基本改变了“依靠记忆理解概念”“依靠简单重复训练形成技能”的做法。 (4)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新世纪教材的不懈追求。修订后的新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设计挑战性的问题、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体现数学的价值,以及自始至终伴随学习全过程的4个典型人物各具特色的活动与对话等,以求达到不断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材始终贯穿对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情境设计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 教材一直关注设计有趣的、现实的、蕴涵数学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同时,在情境的设计上,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并使情境的素材来源尽可能

最新八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全册教案

最新八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对不等式概念的理解 难点: 怎样建立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 1. 如图1-1,用用根长度均为l ㎝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 (1)如果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2,那么绳长l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2)如果要使圆的面积大于100㎝2,那么绳长l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3)当l =8时,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哪个大?l =12呢? (4)改变l 的取值再试一试,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分析解答:在上面的问题中,所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2)4(l ,圆的面积可以表示为2 2?? ? ??ππl . (1) 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2,就是 25)4 (2 ≤l ,即25162≤l . (2) 要使圆的面积大于100㎝2,就是 2 2?? ? ??ππl >100, 即 π42 l >100 (3) 当l =8时,正方形的面积为)(41682 2cm =,圆的面积为)(1.54822cm ≈π , 4<5.1,此时圆的面积大. 当l =12时,正方形的面积为)(916122 2cm =,圆的面积为)(5.1141222cm ≈π , 9<11.5,此时还是圆的面积大. (4) 不论怎样改变l 的取值,通过计算发现:总是圆的面积大,因此,我们可以猜想,用长度增色为l ㎝ 的两根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无论l 取何值,圆的面积总大于正方形的面积,即 π42l >16 2 l 2. (1)通过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能计算出它的树龄,通常规定以树干离地面1.5m 的地方 作为测量部位.某树栽种时的树围为5㎝,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3㎝,这棵树至少要生长多少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 ?(只列关系式) (2)燃放某种礼花弹时,为了确保安全,人在点燃导火线后要在燃放前转移到10m 以外的安全区域.已知导火线的燃烧速度为0.2m/s ,人离开的速度为4m/s ,导火线的长度x (m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答案:(1)设这棵树生长x 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 ,则5+3x >240. (2)人离开10m 以外的地方需要的时间,应小于导火线燃烧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的安全: 4 10

北师大八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八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章勾股定理 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2节。教学任务有: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利用该定理根据边长判断 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利用该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数,增加对勾股数的直观体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具体内容及勾股数的概念; 2.能根据所给三角形三边的条件判断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教学重点 理解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具体内容。 三、教法学法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2.课前准备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合作 探究;第三环节:小试牛刀;第四环节:登高望远;第五环节:巩固提高;第六环节:交流小结;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

情境:1.直角三角形中,三边长度之间满足什么样的关系? 2.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否 就是直角三角形呢? 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效果:从勾股定理逆向思维这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下一环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内容1:探究 下面有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①5,12,13;②7,24,25;③8,15,17;并回答这样两个问题: 1.这三组数都满足吗? 2.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学生分为4人活动小组,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中的一组数。 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得出“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D,满足AFCBE,则 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一结论;在活动中体验出数学结论的发现总是要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过程,同时遵循由“特殊→一般→特殊”的发展规律。 效果:经过学生充分讨论后,汇总各小组实验结果发现:①5,12,13满足a2b2c2,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②7,24,25满足a2b2c2,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③8,15,17满足a2b2c2,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 从上面的分组实验很容易得出如下结论: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二单元比例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数学好玩 整理与复习 总复习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 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 数学好玩………………………………………………… 4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总复习………………………………………………… 28课时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和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为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与圆锥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到认识圆柱和圆锥这样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不仅能拓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章勾股定理 §1.1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出示投影1 (章前的图文 p1)教师道白: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p5谈一谈,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投影2 (书中的P2 图1—2)并回答: 1、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B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 3、图1—2中,A,B,C 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接着提出图1—1中的A.B,C 的关系呢? 二、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4)提问: 1、图1—3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3、从图1—1,1—2,1—3,1|—4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后,教师总结: 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议一议 1、图1—1、1— 2、1— 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 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2 2 2c + b a=

最新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精品版

2020年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精品版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小数意义的认识,后一部分是小数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 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及“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小数的意义(一)”、“小数的意义(二)”、“小数的意义(三)”、“比大小”、“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小数的意义”把小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不仅元、角、分以元为单位可以用小数表示,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用小数表示。扩展对小数意义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学习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学会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3、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4、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5、能运用小数加减预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课时: 小数的意义(一) 1课时 小数的意义(二) 1课时 小数的意义(三) 1课时 小数的意义练习 1课时 比大小 2课时 买菜 1课时 比身高 2课时 歌手大赛 2课时 练习一 2课时 单元检测及小结 2课时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复习课 教案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2)判定: ①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考点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边长为6 cm的等边三角形中,其一边上高的长度为 ________. 2.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 G=CD,DF=DE,则∠E=________度. 【归纳总结】 (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性质: ①三个内角都等于60度,三条边都相等 ②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3)判定: 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等于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考点3 直角三角形 1.在Rt△ABC中,∠ACB=90°,AB=10,CD是AB边上的中线,则CD 的长是() A.20 B.10 C.5 D. 2.在△ABC中,∠C=90°,∠ABC=60°,BD平分∠ABC交AC于点D,若AD=6,则CD=_____.

3.如图,△ABC中,∠C=90°,AC=3,∠B=30°,点P是BC边上的动点,则AP长不可能是() A.3.5 B.4.2 C.5.8 D.7 【归纳总结】 (1)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2)定理: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是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定理:在直角三角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判定: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4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2.下列每一组数据中的三个数值分别为三角形的三边长,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3,4,5 B.6,8,10 C.,2,D.5,12,13 【归纳总结】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5 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1、如图,在△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CD =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全册教案1

买文具 教学内容: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元、角、分”以小数来表示的过程,建立起初步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小数来表示商品价格,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难点:1.小数意义的理解。 2.小数的写法。 教具:电脑课件 学具:钱币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会读了,想请同学们帮帮忙。 二、玩中学 1.创设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经验,感受理解小数的意义, 体会小数的特征。 (1)出示文具标价牌,学生仔细观察,并将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 两类。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 书包45元水彩笔16.85元钢笔8.00元文具盒12元 (2)同桌互相说一说小数那一类中每一种文具的单价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3)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同桌互相检查核对。 2.观察对比,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 并进行比较,说说这组数有什么特点。 (2)说明像3.50,1.06,16.85,……这样的数叫 做小数,认识小数点。 (3)简单介绍小数的来历。了解小数的读法,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4)用小数的形式写一写文具的单价,再读一 读。(可以写书上的,也可以写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单 价。) (5)小讨论:小数点重要吗?(小明把笔记本 的单价3.50元写成0.35元,会造成什么后果?让学 生议一议,交流后汇报。) 3.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小数,如有的学生说不出来,可留作业,让学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下次课前再交流。 4.试一试。 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习题,同桌互相反馈。 三、学中做 1.写一写,读一读。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注意指导“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少钱”这一小题的写法、读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四、做中得 数学游戏。完成“练一练”第3题。 五、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备 课 教 案 学校:调兵山市五中备课人:德刚 班级:八(3) 2012年9月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在我们班上,两极分化问题很是严重,对优等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而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够掌握成绩不容乐观。为使学生学好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作为教师,我将实行因材施教策略。 二、教材容分析 本学期数学容包括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二章《实数》,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第五章《位置的确定》,第六章《一次函数》,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八章《数据的代表》。 第一章《勾股定理》的主要容是勾股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第二章《实数》主要容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本章的容虽然不多,但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主要容是生活中一些简单几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的主要容是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几种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形、梯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 第五章《位置的确定》主要讲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确定,会找出一些点的坐标。 第六章《一次函数》的主要容是介绍函数的概念,以及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要求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一些实际的问题。 第八章《数据的代表》主要讲述平均数和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平均数和能找出中位数及众数。 三、教学目标要求 上半学期完成第一章到第四章第四节,下半学期完成第四章第五节到本册教材结束。掌握平方根与立方根、实数、平面坐标系、一次函数、勾股定理、四边形性质等知识并形成相应数学技能。在情感与价值观上认识图形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实事认真严肃的学习态度,在和谐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探究勤与思考大胆创新,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与素养。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 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运算,并能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2. 掌握二次根式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能够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 理解四边形及有关概念,掌握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 4. 理解相似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探索、四边形性质的探索、实数的概念、一次函数图象及其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探索、四边形性质的掌握一次函数图象及其应用的数形结合技能、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能力培养。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优秀教案 通过天平游戏活动,让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让学生能利用发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通过操作、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一起看看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优秀教案!欢迎查阅!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活动,让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让学生能利用发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通过操作、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天平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加(或减去)同一个数,等一式仍然成立。 教具、学具: 天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老师课前给每个组准备了一个天平。你了解天平吗?怎么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 (左右托盘中放入同样重的物品。) 今天我们要利用天平来做游戏,通过游戏同学们将会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东西。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经验基础出发,引导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进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在天平的左侧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两边的质量相等。)能否用一个算式表示:5=5

2、再在天平的左侧再放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如何才能使天平恢复平衡?(右侧也放入2克的砝码或物品。) 怎样用算式表示?(5+2=5+2) 3、左侧的砝码重X克,右侧放10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知道左侧的砝码重多少克?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X=10) 4、如果左侧再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右侧也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X+5=10+5) 5、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天平的左右两边加上同样中的物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6、你们再推想一下如果天平都减去相同质量,天平会怎样。先看书,再动手验证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学生体会到天平的左右两边加上同样中的物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后,让学生进行猜测和验证,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思维能力。】 7、通过刚才两组游戏,如果我们把天平作为一个等式的话,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小组交流。(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8、120+( )=120+35 234-123=234-( ) 345-( )=345-( ) 三、解释运用 1、(出示图片)这时候天平平衡吗?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这个等式是一个方程。求出X+8=10中的未知数X (1)你知道这道题中的未知数X等于多少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X+8=10 X+8-8=10-8 方程两边都减去8 X=2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中,理解并掌握用边、对角线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2.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灵活应用 一.引 小明的父亲手中有一些木条,他想通过适当的测量、割剪,钉制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你能帮他想出一些办法来吗? 二.探 阅读教材P44至P45 利用手中的学具——硬纸板条,通过观察、测量、猜想、验证、探索构成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思考并探讨: (1)你能适当选择手中的硬纸板条搭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2)你怎样验证你搭建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3)你能说出你的做法及其道理吗? (4)能否将你的探索结论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一种判别方法?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出来吗? (5)你还能找出其他方法吗? 从探究中得到: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1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2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证一证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1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画出图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2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画出图形) 三.结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用 【例题】 例、已知:如图所示,在ABCD中,E、F分别为AB、C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练习】 1、已知:四边形ABCD中,AD∥BC,要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需要增加条件 .(只需填上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即可). 2、如图所示,在ABCD中,E,F分别是对角线BD上的两点, 且BE=DF,要证明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最简单的方法 是根据来证明. 作业P46练习1、2题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例题练习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 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1、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 2、难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 3、难点的突破方法: 首先应先复习组中值的定义,在七年级下教材P72中已经介绍过组中值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