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一:科学探究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一:科学探究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一:科学探究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一:科学探究

专题一:实验探究题

例1:为了探究金属Mg、Zn、Fe的活泼程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①、取A、B、C三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浓度相同的盐酸溶液;

②、分别加入足量的、大小相等的

Mg、Zn、Fe后,立即把三个相同

的气球分别套在各试管口上。

【实验预测与分析】

<1>写出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气球膨胀速度最快的是(填试管编号)

<3>该实验表明,实验室一般选用锌而不选用镁、铁制取氢气的主要原因是:

例2:让我们和小亮一起走进化学实验室,共同来学校科学探究的方法。小亮在实验室用一小块生铁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到生铁表面出现同时发现反应后的液体中有少量黑色不溶物。

【提出问题】这种黑色不溶物是什么呢?【猜想与假设】这种黑色不溶物中可能含碳。【设计方案】将黑色固体灼烧。如果黑色固体中含碳,就会有气体生成,要想进一步确定这种气体,可以用来检验。【进行实验】小亮将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到了预想的结果。

【解释与结论】由此小亮得出结论:<1>生铁中碳(填“含”或“不含”)。

<2>碳与稀盐酸(填“能”或“不能”)反应

例3:钛是一种很重要的航天金属材料。某化学研究小组对Ti、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过程如下:【作出假设】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三种可能的假设:

①Ti>Al>Cu ②Al>Ti>Cu ③Al>Cu>Ti

【查阅资料】该研究小组必须查阅的资料是(填编号)

①Ti能否与酸反应②Ti、Al、Cu三种金属的导电性

③Ti、Al、Cu三种金属中哪种金属的抗腐蚀性能最好。

【设计实验】<1>先用砂布将金属表面擦亮。

<2>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现象如下:

【得出结论】原假设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程式

【结论应用】<1>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此研究时,条件控制是关键,以上叙述中用于条件控制的描述是这些条件中你认为可以不严格要求的是

<2>根据探究结果,你认为能否用Ti容器来盛装波尔多液?(填“能”或“否”)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高层建筑常用铝合金门窗而不用铁门窗的原因是(任答两点)

<4>食醋、柠檬汁不宜用铝杯盛装的原因是

例4:小明同学发现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物质。通过化学学习指导该物质为铜锈,

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小明对此进行了研究

【提出问题】铜是在什么条件下锈蚀的?

【猜想】根据铜锈的化学式。猜想铜生锈可能是铜与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设计实验】借鉴“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填编号)试管中光亮的铜片最先生锈;

<2>从优化实验的角度考虑,A实验是多余的,他只考虑水这个单一条件,C试管中除光亮的铜片、蒸馏水外,还有的另外一种物质为;

<3>D试管中除光亮的铜片外,还有另外两种物质为;从D试管的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

【评价和改进】我认为小明同学设计的“铜片锈蚀条件的研究”实验不够完美,要得到正确结论,还要补充一个实验是(可图示或文字叙述)

【反思与小结】通过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我获得的启示:

例5:下图是小明配置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l溶液的有关实验操作示意图。

<1>配置过程中使用的四种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

<2>请你指出图中一处错误操作,并分析该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②、图③表示的操作步骤分别是

<4>配置时需称量氯化钠 g,如果氯化钠中含有少量不溶的杂质,溶液的质量分数会(填“偏大”或“偏小”);量取水最好选择量筒。

例6: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把NaOH的片状固体放在表面皿中,离开实验室,三天后进行观察。【发现问题】三天后片状固体变成白色粉末状固体了。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状固体物质时什么?”

【建立假设】:

【设计实验】:请你来完成以下实验,把相关内容填写在表格中。

【反思及应用】:我们学过的哪些物质应具有这样的性质

应该如何保存这些物质?

例7:黄冈市沧浪中学兴趣小组用自制的酸碱指示剂对KNO3、NaOH、HCl等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测定。结果记录如下:

①经过探究,发现不宜作酸碱指示剂,这三种物质中理想的指示剂是

②小明是一个勤于思考,喜欢钻研的同学,发现了牵牛花瓣汁液遇NaOH溶液变蓝色后,思考到了一个问题:NaOH溶液中是哪种粒子使牵牛花汁液显蓝色呢?于是他和同学们继续探究:【提出问题】NaOH溶液中何种粒子使牵牛花汁液发生颜色改变?

O。

【作出猜想】猜想1:使牵牛花汁液变色的粒子是H

2

猜想2:使牵牛花汁液变色的粒子是

猜想3:使牵牛花汁液变色的粒子是

【设计实验】

设计出更简单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部分日常生活用品的酸碱变化进行了测定,他们对每种待测液都做了三次测定,然后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分析测定结果,发现各类洗发液的PH差别较大,约在7-9之间,护发素的PH均略小于7,同学们联想到洗发、护发的程序,决定探究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提出问题】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有什么影响?

【设计实验】<1>收集某人的5束头发,分别放入不同的PH溶液的烧杯中,静置约30min。

<2>将各束头发取出,用纸巾吸干液体后观察并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结论】

【分析交流】洗发时使用洗发液和护发素的顺序是原因是

【知识扩展】若用其他人的头发重复上述实验。是否也能得出上述实验结论?

<填“是”或“否”>。说明原因

例9:实验室里某小组正在探究一个问题。根据设计方案,小黄向试管中加入2mlNaOH 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她又用滴管继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

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 <填Ⅰ或Ⅱ>

Ⅰ、酚酞溶液遇酸、碱溶液能显示不同颜色吗?Ⅱ、酸和碱溶液能发生反应吗?

<2>大家对小黄得到的无色溶液继续进行探究。小斌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Na

2SO

4

小亮认为溶质有两种。他们是。同学们根据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后。一致认为小亮的观点是正确的。请你补填下表的空缺。

<3>请你和全班同学一起分析以下问题

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

②锌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原因是

③通过以上分析。揭示出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

例10:一天,小英发现妈妈蒸馒头时用的不是纯碱而是小苏打,她很好奇,便问妈妈为什么不用纯碱而是用小苏打,妈妈告诉她因为面团没有发酵,不能用纯碱。小英对妈妈蒸馒头产生了疑问。做了如下的探究:

<1>【提出问题】问题1:小苏打为什么可用于蒸馒头?用它蒸馒头的原理是什么?

问题2:小苏打和纯碱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2>【查阅资料】:做面包、蛋糕等食品时,常加入膨松剂,多数膨松剂在加热时可产生气体,使面团疏松多孔。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化学式为NaHCO

3

>,是一种常用膨松剂,受热可转化成纯碱。

<3>【猜想】:对问题1的猜想:NaHCO

3受热时可分解产生CO

2

对问题2的猜想:①NaHCO

3

可以和酸反应,

②NaHCO

3

的水溶液呈碱性。

<4>【实验探究】小英在实验室经过实验,验证了她的猜想是正确的。请你帮助她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探究练习

1. 某校地处工业区附近,空气中经常弥漫着刺激性气味,这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

【提出问题】这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SO2,该气体可能来自学校附近的工厂。【实地调查】工业区内有一家使用含硫燃料的化工厂。

【查阅资料】①SO2能被碘(I2)氧化:SO2+I2+2H2O====H2SO4+2HI, ②碘液能使淀粉变蓝

【设计实验】①在一定质量分数的碘液中加入适量的淀粉糊,得到蓝色的测试液;

②甲乙丙三组同学用三支相同的100ml注射器,各抽取5ml测试液,然后到校园的操

场上进行实验(每次抽取80ml空气,抽气后,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器口,充分振荡,在打开橡皮塞排除余气,然后进行第二次抽气,如此反复,直至测试液变为无色,记住抽气的总次数)。

【实验分析】①在实验中每次抽取的空气要进行充分振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②三组同学都到同一地点进行实验的好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交流】同学们的行动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为进一步确定SO2的来源,同学们又进行了新的探究。你认为三组同学的下一步操作是如何进行的?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污染校园空气的气体是SO2,进一步探究表明,该污染主要来自附近的化工厂。

2. 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设】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相同体积的H2O2溶液

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红砖粉,测量各生成

一瓶氧气(体积相同)所需要的时间。

【进行实验】如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

气体发生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

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_______

【实验记录】

【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红砖粉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红砖粉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和______是否改变。H2O2生成O2的快慢还与那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它们继续探究(要求提出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还能提出新的假设和实验方案吗?

【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明家住在山清水秀的月牙山脚下,几年前,村里为了发展经济,在村边建起了一座氮肥厂。近段时间,小明发现村里的井水,在烧水或用碱性洗衣粉洗衣服时,总闻到水里散发出一股与氮肥厂附近相似的刺激性气味。

【作出猜想】联想到所学的化学知识,小明猜想可能是氮肥厂排出的污水污染了井水。他的猜想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交流】请你依据上述信息帮组小明归纳污染物的化学性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从氮肥厂取来氮肥做样品。

(2)取适量样品放入玻璃杯中,加入井水充分溶解。将所得溶液分成两份

(3)一份加入碱性洗衣粉,搅拌后闻气味;另一份加热后闻气味

【反思评价】小明的实验方案存在这问题,你认为怎么样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结论】小明通过改进后的实验,确认是氮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井水。

【探究启示】目前该村村民还需要饮用井水,请你提出一条简便的处理方法:_________ 4. 小杰和小敬学习了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后,知道碳与氧气反应能够生成CO2和CO,于是两人联想到木炭粉和氧化铜发生的反应可能有:

2CuO+C=====2Cu+ CO2↑①; CuO+C=====Cu+CO↑②

他们想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请你同他们一起探究。

【猜想与假设】木炭粉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的产物有三种可能:(1)产物是铜和一氧化碳;(2)产物是铜和二氧化碳;(3)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1)检验产物中是否有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检验产物中是否有一氧化碳,两人查找了资料:一氧化碳的特征反应是一氧化碳能够使某种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液变蓝。

【实验与结论】设计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报告:

【反思与评价】①实验结束时,为防止Cu被氧化,必须先停止加热,待Cu冷却后再将试管口的胶塞取下,因此若没有B安全瓶,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上述装置C后应添加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交流】如果用图二装置代替图一中的A装置,这样既可以排尽试管中的空气,又能将反应的气体产物都“赶”出来,该气体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萧森同学在进行实验探究时,向一种无色液体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1)写出白色粉末与无色液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________ (___反应) (2)此气体是什么物质?验证方案如下:

①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 b__________

②若要制取并收集该气体,应采用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分别是______,_______(填序

号)实验室还有哪种气体也可以用该装置来制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用图F收集该气体,气体从__________端(填“c”或“d”)导入

(4)萧森同学想进一步研究该气体的性质。用烧瓶

收集满一瓶该气体,烧瓶用带导管

(在导管的一端绑一个气球)的橡皮塞塞紧

如右图所示,挤捏胶头滴管,使液体X滴入

胶头滴管中,她惊奇的发现气球逐渐胀大。

①请你写出液体X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

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举一例说明该气体有利于人类,造福于人类

的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冬日里的一天,某班教室的暖气片与暖气管的接口处突然爆裂,里面喷出大量的黄色液体,并且伴有一些红褐色的固体。水暖师傅,老师及同学们进行了紧急的抢修。事后,同学们出于好奇收集了红褐色固体进行探究。

【初步分析】红褐色固体是铁锈,铁锈的成分复杂,主要是__________;由此联想到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__________ , __________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使铁转化为铁的化合物的过程。

【搜集资料】①不溶性碱→金属氧化物+水(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②暖气片是由生铁铸成的;③当地暖气用水为硬度较大的自来水

③铁与铜都属于金属,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可以形成铜绿

【提出猜想】请你根据上述任意一种资料分析,红褐色物质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 (写一种物质即可),你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红褐色固体已干燥并研成粉末)

【拓展分析】通过以上探究过程,在结合资料④,你对铁生锈的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研究外界条件对水中氧气含量的影响。他们利用仪器测得以下数据:表1 某日的不同时间,有水生植物的人工湖的水样

表2 某日同一时间,相距不远的四个地点的水样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温度的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分析表中的数据有异常,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结论,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实验要通入一种气体,这种气体是_________

②试管内收集的气体可以用什么__________来检验

③欲达到该实验的目的,装置必须放在有_______的环境中。

(4)若在家中饲养金鱼,提出给水增加氧气含量的两种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思奇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他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里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他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________现象(填“放热”或“吸热”)。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如果写出三种正确的方案奖励1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

你认为,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写下表):

9. 在化学实验室,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发现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认为可能是NaOH变质了,为此他们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

【查阅资料】NaOH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CO2而变质,但无明显现象。碳酸钠溶液的PH>7。

【提出问题】怎么检验一瓶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从一瓶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的NaOH溶液中,分别取等量溶液装入A,B,C三支试管,进行探究。向A试管中加入石蕊试液,根据实验现象,有同学认为原NaOH溶液没有变质;向B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根据实验现象,有同学认为原NaOH溶液已经变质;向C试管中滴入CaCl2溶液,根据实验现象,有同学认为原NaOH 溶液已经变质。

【实验分析】(1)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论,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A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向B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定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花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显然他们的实验结论是矛盾的。实验中,根据试管_____(填A,B,C)的现象作出的

结论肯定是有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拓展】如果确定原NaOH溶液已经变质,若要进一步测定装入试管的溶液中变质的NaOH的质量,实验时他们需要测知的实验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在做NaOH的性质实验时,甲同学将稀盐酸滴入盛有NaOH固体的试管中,触摸试管有灼热感,于是他得出结论:NaOH于盐酸反应会放出热量。但乙同学有异议,认为热量不一定是NaOH与盐酸反应放出的。

(1)你认为乙同学提出异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乙同学提出的异议,请你和他们对上述实验进行如下探究:

【猜想】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会放出热量。

【实验设计】可能用到的实验仪器与药品:烧杯,胶头滴管,温度计,玻璃棒,氢氧化钠固体,稀盐酸,蒸馏水。

【实验过程】(请补充完成下表)

11. 小丽午餐时买了一份清炒菠菜和一份豆腐肉片汤,但同学告诉她菠菜不能与豆腐同食。

【发现问题】菠菜为什么不能与豆腐同食?

【查阅资料】a.制作豆腐时需要加入石膏(主要成分:CaSO4);b.菠菜中含有草酸,草酸盐等成分;c.草酸钙是一种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醋酸的白色固体,是诱发人体结石的物质之一。

【提出猜想】菠菜与豆腐同食可能会产生人体不能吸收的沉淀物。

【设计实验】

(1)家庭中常常将菠菜放在开水中煮沸2-3min捞出后在烹饪,其目的是__________

(2)联想到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请提出一个你想要探究的新问题:________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知识点填空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专题一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 及分类 一、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物质的性质包括性质和性质。 2.物理的性质是指通过眼、鼻等感官可以感知或者用仪器可测出的物质的表面性质,它包括颜色、、气味、熔点、、硬度、、溶解性等方面。 3.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的内在性质,它肉眼无法感知,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它包括可燃性、、氧化性、酸性、性等。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二、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1)从定义上区别:物理变化后没有生成,如将纸撕成纸条、蜡烛熔化、冰融化成水、石油的蒸馏分离等;但化学变化则有生成,如米饭烧焦变黑有糊味、木柴燃烧、火药爆炸等。所谓新物质是指与原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的物质。 (2)从反应现象上区别: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变色、放出、生成等现象。但不能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有些物理变化也有这些现象!如就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判断时还需综合其他因素作出判断。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变化,如分析蜡烛燃烧这一变化:火柴靠近蜡烛芯时,烛芯处变软、熔化、燃烧、发光发热、有黑烟。在此过程中,蜡烛变软、熔化是变化,燃烧是变化,发光发热是伴随的现象。 3、化学变化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合)通式:A+B=AB 例: (2)分解反应(分)通式:AB=A+B 例: (3)置换反应:(换)通式:AB+C=CB+A 例: 注意:CO+CuO CO2+Cu不是置换反应,它不符合定义中“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这一句,该

反应的反应物由组成。 (4)复分解反应:(互换成份)通式:AB+CD=AD+CB 4 注意:反应:CaCO3+2HCl CaCl2+H2O+CO2↑从表面来看不是复分解反应,究其本质,仍属复分解反应:CaCO3+2HCl CaCl2+H2CO3 专题二化学用语及化学量 一、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含义: ①表示一种 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 2、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如:2O:表示O2:表示氧气分子,表示 O :表示O2-:表示氧离子, 表示 3、常见的离子: 阳离子:K+ 、Ca2+、Na+ 、Mg2+、Zn2+、Al3+、Fe3+(铁离子) 、 Fe2+(亚铁离子)、Ag+、H+、NH 4(铵根离子)等。 阴离子:Cl-、O2-、S2-、SO42-、NO3-、CO32-、OH- 等。 -2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化学综合实验探究题

1.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有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 图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装置编号。靖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发生装置A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为使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2)E、F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不正确的地方,如何改进.理由是;(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G装置的作用是。 2.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而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图18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完全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实验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写出改正方法.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E中的现象是,装置F的作用是 (4)若装置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5.9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装置D增重7.2g,则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g;假设塑料的组成为C x H y,则装置C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计量数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且可以是分数)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装置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填“偏小”、“ 偏大”或“无影响” ) (6)若此塑料为聚氯乙烯则生成物中会有_____检验此物质应在____和____之间加______ 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活动中展示了一套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均完全反应,氧化铁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试题含答案 化学中考重点题型突破卷一 化学用语 (满分:102分) 一、选择题(本题12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36分) 1.“染色”馒头中添加有铬酸铅(PbCrO 4),颜色为柠檬黄,会使人体致癌,已被卫生部明文禁用。已知铬元素(Cr)化合价为+6价,则铅元素的化合价为A A .+2 B .+4 C .+5 D .+7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B A .水银-Ag B .锌离子-Zn 2+ C .二氧化氮-N 2O D .锰酸钾-KMnO 4 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B A .水的三态变化说明分子间具有间隙 B .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C .五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5SO 2 D .Al 3+ 可表示一个铝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4.下列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C ①2N ②Mg 2 + ③ C +2 O ④H 2 ⑤ A .①表示两个氮分子 B .②与⑤均表示镁离子 C .③表示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D .④表示2个氢原子 5.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C A .2H 2O===2H 2↑+O 2↑ B .2Fe +6HCl===2FeCl 3+3H 2↑ C .2Cu +O 2=====△ 2CuO D .NH 4Cl +AgNO 3===AgCl +NH 4NO 3 6.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C

A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g B .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 .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7.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C A .拉瓦锡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 Hg +O 2=====△ HgO 化合反应 B .甲烷燃烧 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氧化反应 C .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Zn +H 2SO 4===ZnSO 4+H 2↑ 置换反应 D .钟乳石的形成 CaHCO 3===CaCO 3↓+H 2O +CO 2↑ 分解反应 8.下列有关反应方程式正确,且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是D A .铁和盐酸混合:2Fe +6HCl===2FeCl 3+3H 2↑ B .碳酸铵与硫酸反应:(NH 4)2CO 3+H 2SO 4===(NH 4)2SO 4+H 2O +CO 2↑ C .石英和纯碱高温:SiO 2+Na 2CO 3=====高温 Na 2SiO 3+CO 2↑ D .磁铁矿(Fe 3O 4)高温下通CO :Fe 3O 4+4CO=====高温 3Fe +4CO 2 9.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D ) A .2N 2—2个氮原子 B .2H—2个氢元素 C .CO - 23—碳酸根离子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推断题》教学设计 东源县义合中学张雪连 物质的推断题是近几年河源市中考必考的题型之一。它是通过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已知的实验现象和特殊性质进行分析推理,从而确定物质的种类、组成或化学式的题目。这种题目具有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条件隐蔽、题型多变、综合性强、关系复杂、文图较多等特点,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是一种很好的考查。虽然试题的难度不是很大,我们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 物质的推断题主要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题型有:文字叙述型、框图型、化学方程式型。 学生经过九年级化学的初步学习,对化学知识与技能有了一个初步的、模糊的认识,但是缺少系统性的、整体性的知识脉络,综合应用的能力较弱,对稍复杂的化学问题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往往容易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产生畏惧心理,对化学的进一步学习产生极大的阻力,为此,我们的复习就是要突破学生这种心理,让他们拥有打开化学世界的钥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采集每一道推断题的突破口(知识点),得出相应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分析反应关系,根据物质的性质形成相关的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解答相关的问题,同时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来巩固物质间的反应关系。

2、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化学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提高审题、分析、判断等解题能力,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推断题的专题复习,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保持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说重点难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答化学推断题。 难点:找出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又称“题眼”),然后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的推断。这些突破口往往是:物质的特殊的性质、用途、结构;沉淀、气体、溶液的特殊颜色;特殊的反应条件、反应类型、反应现象和转化关系等。根据突破口进行顺推、逆推或顺推逆推相结合的方法,对有关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比较、综合整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以下是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 1. 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1)固体颜色:常见的黑色固体: ; 常见的红色固体:、HgO、红磷。 (2)溶液颜色: 蓝色:含离子,例如:;

初中化学探究一般解题方法

初中化学探究—一般解题方法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的,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既是理念实施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或从化学问题的实际情景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科学探究活动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因而科学探究能力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科学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际上该类问题一般来说是在同学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只要基础扎实,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可以说并不难解,本文结合近几年典型探究类中考题,从科学探究的步骤出发,剖析该类试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供参考。 一、要在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和大胆的做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 实际上科学探究试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时已学过的,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关键问题是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

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 例1.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二、根据试题的要求、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简单的化学探究性实验 设计探究性实验是综合考察学生能力的题目,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它不仅要求学生对物质的性质、检验和制备很熟悉,而且还要求实验方案简单易行,原料价格低廉,无污染等。对于该类问题同学们实际上只要根据题意搞清或确定实验的原理,然后紧紧抓住原理进行设计,难点也就化解了。例2.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初中物质除杂(提纯)专题

除杂(提纯)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 一.物理方法 1.过滤法:用来除去可溶物和不溶物 常见不溶于水的沉淀有:AgCl、PbSO4、BaSO4、大多数的碳酸盐、以及Cu(OH)2、Fe(OH)3、Al(OH)3等氢氧化物、MnO2等。 例:KCl(AgCl): Na2SO4 (BaSO4): NaCl(MnO2): 2、结晶法: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湿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Ca(OH)2 例:下列混合物适宜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 A. NaNO3 Na2CO3 B. NaNO3 NaCl C. NaOH Mg(OH)2 D. NaCl BaSO4 3. 磁铁吸引:分离有磁性和无磁性的: 铁粉和硫粉 铜粉和铁粉 4. 洗气法: H2(H2O) CO2(H2O) 二.化学方法:(沉淀法、气体法、置换法、吸收法、其它法) 1.沉淀法: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例:.如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Cl( Na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l ( H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NO3 (HCl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Cl(MgCl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体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 一般规律为:CO32-+ 强酸= CO2;NH4+ + OH- = NH3 例:如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Cl( Na2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O4(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l2溶液(盐酸) KCl (NH4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NO3(K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O4(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置换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 FeSO4(CuSO4) 4.吸收法 CO(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HC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CO2) N2(O2) 5.加热法:

2019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专题汇编《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

2019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专题汇编《综合应用题》 1、(2019郑州二模)如图1是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定CO2含量的探究实验。 (1)按照图A所示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用装置A制取CO 2气体,并分别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两锥形瓶气体备用,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应选用的装置为(填B或C)。 (3)采用D图装置,将注射器中等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的CO 2气体的锥形瓶内(NaOH溶液均过量),得到如图2所示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变化的原因。 (4)该实验说明收集到CO 2的含量较高(填“排水法”或“排空气法”),请结合右图说明你的理由: (5)请设计实验,证明反应进行到300s时,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6)向盛有12g石灰石(杂质不参与反应)样品的锥形瓶中,加入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呈酸性,锥形瓶内固体与溶液的总质量为107.6g,请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2、(2019平顶山二模)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中,小明和老师用数字化设备测定了溶液温度及pH值随时间变化变化的关系曲线图。

(1)根据曲线图,可知该实验是将(选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滴加到另外一种试剂中。该反应为。 A.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 (2)a为温度曲线上的最高点,a、b两点对应的时间相同,则b对应的纵坐标数值为。(3)分别取样,依次进行以下实验: ①将b点处溶液中的溶质结晶,采用方法。 ②取c点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稀释后溶液的pH 7(填“>”、“<”或“=”)。(4)若发现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敞口放置,经检验该试剂中含有碳酸钠,请设计实验检验该样品中仍含有氢氧化钠。 (5)将50g稀盐酸加入50g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85%.试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2019安阳一模)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下列实验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填字母代号)。 a.烧杯 b.量筒 c.试管 d.蒸发皿 (2)某化学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O 2。 ①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A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浸没在液面以下的原因是什么? ③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CO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若用B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请将B装置中导管补画完整。 (3)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①可用测a点溶液的酸碱度。 ②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加热15 g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待反应完全后,可以得到10.2 g 固体物质。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化学专题复习除杂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化学专题复习除杂教案设计 化学专题复习除杂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除杂的原则,会选择试剂除去常见物质中的杂质 2、培养学生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激发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二、学习方法 探究讨论、分析归纳、理解运用 三、学习过程 同学们,大家好,这一节有我和大家共同来学习新知识。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大多都是混合物,而有时却需要纯净物,这就需要对物质进行提纯,除去其中的杂质,所以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除杂问题。【引出目标】除杂是中考化学必出的重要考点之一,一般为填空题,两个空,分值为2分,偶尔也见选择题。因此学完这节课大家一定要掌握除杂的一般方法和原则,能选择合适的试剂除去常见物质中的杂质。 【提出问题】前几天我在某个化学网站看到这样一个启示:有五个人到野外去考察,利用盐井水熬制出了点儿粗盐,为了食用,他们2-2+2+和其中的一些泥沙,可他们不知怎样CaMg、、需要除去其中的SO4去除,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助他们呢?

好了,在帮助他们之前,我们放松一下,做几个小游戏,看看大5 / 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化学专题复习除杂教案设计 家的实力如何。探究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能够相互反应的 离:1.游戏一(争分夺秒)-+ AgCl 子及其反应后的生成物,时间一分钟,例如:AgCl和学生间互评补 教师巡回观察,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成果,充。(括号写出除 去下列物质中的的杂质游戏二(初露锋芒):2. 内的为杂质)所需的试剂)(HO(O) 2、O 1、N2222)(COCO) 4、CO 3、CO(22并说出 原因,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成果,小组互 评。用多种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3.游戏三(深入虎穴) 号内的为杂质),写出试剂名称。)Fe(CuO(、CuFe) 2、 1 )CO、NaOH(Na)CaCl 3、(CaCO 43223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成果,说出原因,小 组互评。物理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除杂的方法: 小结一:1. 熟记配对离子。化学方法 2. 决定应除哪种离子,并选取它的配对离子。 5 / 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化学专题复习除杂教案设计 游戏四(火眼金睛):4.为了除去NaSO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的杂42质NaCO,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7《酸和碱》检测考试卷附答案 中考总复习分类专题训练化学(七) (内容:酸和碱)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说明:1.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Cl:35.5 Na:23 O : 16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第1-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根本原因是() A.组成中都含有氢元素 B.组成中都含有氢氧根 C.都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 D.水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2.下列物质不能导电的是 A.金属铜 B.酒精溶液 C.烧碱溶液 D.饱和食盐水 3.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O2+2NaOH====Na2CO3+H2O B.H2SO4+

2NaOH====Na2SO4+2H2O C.CuO+2HCl====CuCl2+H2O D.CaCO3+2HCl====CaCl2+H2O+CO2↑ 4.在下列四份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溶液是() A.pH=0的溶液 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溶液 C.pH=1的溶液 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的溶液。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稀硫酸 B.生石灰 C.浓盐酸 D.二氧化碳 6.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其化学式不相符合的是() A.熟石灰Ca(OH)2 B.天然气CH4 C.小苏打NaHCO3 D.纯碱NaOH 7.我们常见的一些食物的近似pH范围如下: 食物橘子汁四川泡菜牛奶鸡蛋清 近似pH范

围 3.0—4.0 3.2—3.6 6 .3—6.6 7.6—8.0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鸡蛋清显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四川泡菜 C.橘子汁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牛奶比鸡蛋清的碱性强 8.闻名遐迩的崂山茶花适宜在偏酸性的土壤中生长。某处茶花长势不好,经测定,是由于该处土壤的pH为7.8造成的。在选择施用某种农家肥浇灌后,茶花长势良好。这说明该种农家肥的pH()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判断 9.在由CuCl2、HCl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滤液中含有Cu2+ B.反应中一定有气体产生 C.滤出的固体可能是纯净物 D.溶液的质量一定会减小 10.向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二、双项选择题(以下第11-1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有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酸碱盐专题练习题(答案解析版)

碱盐专题练习题(答案解析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酸碱盐专题练习题(答 案解析版) 初三化学酸碱盐专题练习 1.某农用物资商店里的化肥有Ca3(PO3)2、K2SO4、CO(NH2)2,其中缺少的肥料品种是()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解答】解:Ca2(PO4)2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CO(NH2)2 2.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类别、用途完全对应的是() A.纯碱Na2CO3碱制玻璃 B.生石灰CaO 氧化物作补钙剂 C.小苏打NaHCO3盐治疗胃酸过多(正确答案) D.大理石CaCO3盐作建筑材料 答案解析:【解答】解:A.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但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不能用作补钙剂,故选项说法错误。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正确。D.大理石不是碳酸钙的俗称,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3.下列关于酸碱中和的说法,合理的是() A.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被红火蚁咬了(毒液呈酸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肥皂水(pH=10)(正确答案)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至恰好反应完全,溶液的pH不改变 D.氢氧化钠中和硫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aOH+H2SO4═Na2SO4+H2O 答案解析:【解答】解:A、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就不是中和反应,故A不合理;B、毒液呈酸性,肥皂水呈碱性,肥皂水能中和毒液中的酸,故B合理;C、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滴加的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呈中性的氯化钠和水,溶液的PH会变小,故C不合理;D、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NaOH+H2SO4═Na2SO4+2H2O,故D不合理;故选:B。 4.“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丝绸,这种盐是()

九年级化学《 科学探究》 专题复习及答案

专题科学探究 【重点知识】 一、什么是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原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这里的科学探究指的是同学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二、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1、发现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 4、收集证据 5、解释与结论 6、交流与讨论 【典型例题】 1、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发现问题] 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物质,好像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 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收集证据] (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 (2)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 2(OH) 2 CO 3 (俗称铜绿);苹果“生 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铜生锈是铜与水、、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铜变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为。 [得出结论] 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 (填物质名称)有关。 [反思与应用] 利用所得结论填空: (1)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2)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 【分析】 本题以一个研究课题为背景,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实验探究等步骤,让我们身临其境地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要求结合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并对结果进行反思和应用。通过对实验装置的分析,铜生锈是铜与水、氧气、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铁生锈的有关知识和题中信息,综合判断知,铁、铜、苹果的“生锈”都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有关。知道锈蚀的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00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00

A 聚乙烯塑料碎片 1.在化学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聚乙烯塑料只含C 、H 两种元素,如用焚烧方法处理废弃塑料会造成大气污染。化学兴趣小组对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碳的氧化物物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A. 只有CO 2 B. 只有CO C. 既有CO 2,也有CO 【查阅资料】微量CO 遇到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 化钯黄色试纸,门立即变蓝;而CO 2遇该试纸不变色 【设计方案】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 计下图所示实验,通过观察装置B 、装置C 的实验现象,验证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点燃酒精灯加热,随即打开弹簧夹,通入干燥的空气。 观察装置B 、装置C 中的现象 装置B 中的现象是: 装置C 中的现象是: 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碳的氧化物中,既有CO 2,也有CO 。 装置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讨论】 (1) 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实验中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是 。 (2) 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中除了CO 2、CO 外,还应有的物质是 。 2、(08年揭阳市)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 2O 2

生成O 2 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设】H 2O 2 生成O 2 类有关 【 度的H 2O 2 溶液中, 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 2 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 体积)O 2 所需的时间。 【进行实验】右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A仪器名称是, 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1 2 反应物5%H 2O 2 5%H 2 O 2 催化剂1g水泥块1gMnO 2 时间165秒46秒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反思】H 2O 2 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 2

九年级化学下册填空题专题部分

九年级化学下册填空题专题部分 【2011年铜仁中考】1.用给定化合价的五种元素写出符合要求的物质化学式:可溶性碱水溶液呈蓝色的盐单质氮的氧化物 2.按要求回答 (1)硬水与软水相比,是因为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化合物,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加到等量的硬水、软水中,泡沫多的为。在净水器中装有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性。 (2)要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硫酸铜杂质,可加入的试剂为,主要操作方法为。 (3)硝酸钾在60℃时的溶解度为110g,这说明在60℃时,110g硝酸钾溶解在 g水中,恰好可以形成溶液。 3.清明假期间,小明与同学一起去野炊,他准备了①米粉②牛肉③菜油④馒头⑤食盐⑥矿泉水等物品,请帮助回答: (1)糖类物质主要存在于上述物品中。(填序号) (2)从科学膳食、营养平衡的角度出发,你认为小明同学还需带含类营养素物质。 (3)野炊结束后,为了防止火灾,小明同学用冷水将所有火源全部浇灭,他利用的原理是。 4.如图,A、B、C、D、E分别代表氧化铁、稀盐酸、一氧化 碳、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一定条件下相连环的 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的物质间不发生反应,且B的相 对分子质量小于D。请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 (2)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12年铜仁中考】 1.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3个硫原子,(2)硝酸,(3)8个水分子,(4)三氧化二铁。 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以下常见的物质: ①CO2、②CH3COOH、③NaOH、④NaCl、⑤Na2CO3、⑥C2H5OH、⑦SO2 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1)俗称纯碱的是, (2)医疗上用来配制生理盐水的是, (3)属于首要空气污染物之一的是,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是,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复分解反应专题教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复分解反应专题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会运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物质间能否相互反应 3.会运用复分解反应解决物质的鉴别、除杂、推断等问题。 二、重点、难点: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三、学习方法指导:记住常见的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会解决物质的鉴别、除杂、推断等问题,教会学生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典题引线]: 请同学们讨论完成以下化学反应方程式: 1、Mg+O 2— 2、KMnO 4 -- 3、C+CuO— 4、Na 2CO 3 +MgCl 2 — 5、Ba(OH) 2 +Na 2 CO 3 — 6、Na 2CO 3 +Ca(NO 3 ) 2 — 7、Ba(NO 3 ) 2 +K 2 SO 4 — 8、AgNO 3+KCl--- 9、Mg(NO 3 ) 2 +NaOH— 10、CuSO 4+ NaOH— 11、FeCl 3 + NaOH-- [讨论]在上述反应中共有几种基本反应类型;生成的白色沉淀有哪些;其中不溶于硝酸的是哪两种;生成的碱类沉淀各是什么颜色。

[归纳] 1.常见的八大沉淀: CaCO 3、BaCO 3 、MgCO 3 ; BaSO 4 、AgCl ;(不溶于稀硝酸) Mg(OH) 2、Cu(OH) 2 (蓝色)、Fe(OH) 3 (红褐色) 2.生成气体的离子对: H+和 CO 32-;H+和 HCO 3 -;NH 4 +与 OH- 3.生成水的离子对: H+和 OH- [过渡]在中考题型中,并不会要求学生们书写这些沉淀或离子对的化学式,记住它们,是为了能灵活运用于解题。下面,我们就来练一练。 [典题训练] 题型一:物质间的反应(离子共存) 1.在水溶液中,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这种物质是下列中的() A.KCl B.NaNO 3 C.HNO 3 D.Mg(OH) 2 2.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 Cl- OH- B.K+ Ca2+ CO 3 2- C.H+ Cl- CO 3 2- D.Na+ Fe3+ OH-

最新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复习教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体会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的思路;体会完成实 验设计及实验评价的思路。 过程和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能提出问题和猜想,设计实验和验 证,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 精神。 二、教学设想: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探究不仅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也 是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重要的实践活动。2013年中考考纲试卷结构表明,科学试题探究占18分,分布在: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反应;化学与社会发展四个部分中。

根据我们这两次的模拟试卷分析实验探究题是我们丢分最多的部分,没有 达到中考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科学探究题进行专题复习。 三、教学过程 1、近几年科学探究热点题型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2)有关化学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 (3)有关金属活动性及金属回收的探究;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探究; (5)有关废水、废气(尾气)分析及处理的探究等。 2、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3、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注意事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提出的猜想要合理,有利于方案的设计;合乎题意,不能信口开河。 (2)设计的实验方案要紧扣提出的猜想,设计方案要简单易行。 (3)结论一定是对假设的判定,反思评价一般是对实验方案、实验操作、 结论等方面的反思,是探究题中最难的地方。 4、解题思路 (1)认真读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2)找出题目中与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 (3)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 实验探究一、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例题解析:例1、(06 陕西)小新拿来一片黄色的金属向同学们炫耀说他捡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平定堡镇寄宿制学校胡远霞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体会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的思路;体会完成实验设计及实验评价的思路。 过程和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能提出问题和猜想,设计实验和验证,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设想: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探究不仅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化学问题的例题解 析( 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重要的实践活动。2013年中考考纲试卷结构表明,科学试题探究占18分,分布在: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反应;化学与社会发展四个部分中。 根据我们这两次的模拟试卷分析实验探究题是我们丢分最多的部分,没有达到中考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科学探究题进行专题复习。 三、近几年的中考科学探究热点题类型: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2)有关化学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 (3)有关金属活动性及金属回收的探究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探究 (5)有关废水、废气(尾气)分析及处理的探究等、 四、教学过程 1、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注意事项解题思路 认真读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找出题目中与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 2、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冋题f建立假设f设计实验方案f进行实验f得出结论f交流评价。 实验探究一、有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例题解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猜想】 猜想一:全部是NaOH猜想二:全部是N Q CO;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1】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少量固体样品中加水溶解,再滴入无色酚酞显红色。 请分析此实验的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2】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少量固体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无气泡产生, 你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探究3】为了进一步验证你的结论,如何进行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4】某兴趣小组对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提纯,设计了如下操作流程。请回答: I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骤②还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_______ 加入过量的Ca(OH)2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U滤液B中的溶质是_______ 、_____ (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二、有关复分解反应及反应后溶质成分的探究 例题解析(2012贵阳市中考题)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锁定探究目的,理清探究思路是探究过程中分析问题时常用的方法?请利用下图中的装置对相关问题展开探究.实验目的: ①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②探究酸碱盐的性质。 实验步骤: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块状大理石置于B装置的铜网上。 ②关闭止水夹K2,打开止水夹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B装置中装入稀盐酸,使其浸没大理石 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 问题二: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问题三:当B装置中的物质仍在反应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段时间后观察到B装置中反应逐渐停止,C D装置中溶液为红色,且D装置中有沉淀生成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反应结束后对C、D装置中的溶液进行以下探究(提示:溶质不考虑酚酞)

九年级化学下册专题九化学与生活单元4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湘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专题九化学与生活单元4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湘教版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一、单选题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品:①“飞火流星”足球②铝合金门窗③橡皮塞④大理石板⑤羊毛衫⑥铅笔芯⑦保鲜膜,主要是由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是( ) A. ①②③⑤ B. ①③⑤⑦ C. ②③④⑤⑦ D. ①③⑥⑦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A. 碳 B. 甲烷 C. 碳 酸 D. 乙醇 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 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有白雾产生 C. 灼烧棉线产生烧焦羽毛的气 味 D. 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上升 4. 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或少用塑料袋,是为了减少“白色污染” B. 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C. 为防止电池中汞等金属污染土壤,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综合利用技术 D. 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5. 制作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不锈钢杯 B. 真丝围巾

C. 涤纶制成的航天服 D. 陶瓷花盆 6.下列生活中的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塑料盆 B. 钛合金镜 架 C. 木 筷 D. 全棉布袋 7.下列各组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 验证某可燃性气体中含有H2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液滴 B 除去NaCl中的Na2SO4加水溶解,再加过量BaCl2溶液后过滤,蒸发,结晶 C 鉴别纯羊毛和人造毛取样灼烧,闻气味 D 检验NaOH是否变质取样加水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红 A. A B. B C. C D. D 8. 下到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蚕丝 B. 棉花 C. 涤 纶 D. 羊毛 9. 下列事实的结论、解释或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稀盐酸用于除铁锈﹣﹣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B. 洗涤剂去除油污﹣﹣溶解作用 C. 区分硬水与软水﹣﹣加肥皂水搅拌 D. 区分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灼烧后闻气味 10.下列属于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是( )

九年级化学化学学科科学探究的特点

化学学科科学探究的特点 (1)新课标改革的理念是倡导探究式学习,“科学探究”是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科学探究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提升。“科学探究”是以问题为中心,南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选择恰当的手段,探究未知的现象、数据,并通过对获得的现象、数据的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从而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态度,获得科学方法,提高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科学探究的认识: ①感受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②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③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④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⑤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过程中获取、处理信息的常见方法: 观察

①观察要目的明确、重点清晰,具有典型性。如:做关于物质性质的化学实验,重点观察物质性状的改变,包括气味的改变、气体的逸出、沉淀的产生或溶解、颜色的变化。 ②观察要准确、仔细,事物变化有时微妙、偶然,在偶然、微妙中包含着飞跃,观察仔细、准确,才会有所收获。如:对于葡萄球菌培养皿中生长出的霉菌可杀死葡萄球菌这一现象,一般人难以发现,英国的弗莱明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一现象,于是出现了造福于人类的青霉素。 ③观察时应对某一事物发生变化前后的现象进行比较,或对相关事物发生变化的现象进行比较,看看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以便从中发现规律。 比较分类 比较分类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关键是在于将学习对象或所研究问题以一定标准分门别类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分清研究问题和学习对象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如: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时,需找出区分标准——反应前后的物质是否为同种物质。 归纳演绎 归纳是解决一般与特殊的重要方法。归纳时应注意对某些或个别的化学现象、化学问题等进行观察,总结它们的共同点。演绎是利用一般的知识、原理等对特殊的事实、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特殊情形的本质特征、属性。演绎时注意大小前提的正确性,如: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既是比较归纳的结晶,也是演绎的功劳。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