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一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初一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初一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初一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初一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A.宋真宗

B.寇准

C.宋高宗

D.宋太祖

2、下能正确映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

A. B. C. D.

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把杭当汴州.”请据诗的内容,判断出诗歌作者生的历期是()

A.南北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4、宋代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蕃学

B.蕃市

C.蕃坊

D.市舶司

5、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6、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A.书柜中放有苏轼的词集

B.另一面墙上挂着宋金和议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C.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

D.一面墙上挂有一柄宝剑

7、“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8、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A.唐朝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

9、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B.中书省C.行省制D.尚书省

1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是()的节日欢乐气氛.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11、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的主要原因()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12、在下列历史场景的叙述中,你认为与事实相符合的一项是()

A.西汉时,大臣们用“蔡侯纸”上书汉武帝要求施行“推恩令”

B.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用火枪、火炮打败了曹军

C.唐朝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论语》

D.宋代人们用罗盘针航海

13、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14、如图内容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B.指南针C.造船技术D.活字印刷术

15、《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A.澶渊之盟 B.郾城之战 C.靖难之役 D.陈桥驿兵变

16、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17、中国文化中包含着众多的历史元素,《百家姓》是中国人熟知的一部关于姓氏的著作,开篇即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部著作最早可能出现在( )

A.唐 B.明 C.汉 D.宋

18、《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教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当时的国耻是指()

A.金灭北宋B.辽灭北宋C.辽灭金D.蒙古灭宋

19、岳飞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某电视台想拍摄一部反映他生平的纪录片,如果请你当导演,下列情景中不可能使用的是()

A.训练岳家军排兵布阵B.在郾城大败金军

C.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D.根据《宋金对峙图》安排战术

20、某影视剧组请你当历史顾问,参加审核剧组提交的南宋临安城场景布置计划,你会指出下列哪一项计划是不可行的()

A.城内客商往来不绝B.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

C.城内店铺林立,买卖持续昼夜D.商业区和住宅区分开建立

21、当你去购买商品的时候,你一定会体会到人民币(纸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北宋时期。它是()

A.“会子”B.“瓦子”C.“关子”D.“交子”

22、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在自己的游记中这样描写当时的中国皇宫:“大殿和房间都装饰雕刻着镀金的龙……”材料中的“中国皇宫”是指()

A.唐朝的长安B.北宋的东京C.元朝的大都D.明朝的北京

23、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她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以下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①建立了蒙古国②将西藏纳入行政版图③灭掉西夏政权④开创行省制度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24、宋词元曲兴盛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统治者的提倡B.科举制度的盛行

C.资本主义萌芽的推动D.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壮大

25、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成就能说明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的是()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②蔡伦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用于航海④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使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4分)

材料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二: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宣扬“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材料三:

(1)前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宋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2分)

(2)宋朝统治者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2分)你如何看待这一政策?(12分)

(3)材料三中宋朝科举考试的人数大大增加,其原因是什么?(2分)产生了什么作用?(6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2分)

(1)图一反映的是“岳家军”郾城大捷,他们还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战绩?(2分)(2)图二说明了“岳家军”的什么特点?(2分)“岳家军”最终没有取得抗金斗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观察图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湖之畔岳飞墓前对联中“白铁无辜铸佞臣”中“佞臣”指的是谁?(2分)

(4)结合上述图片和问题的回答,我们应该学习岳飞什么精神?(2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劾纠者曰“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元文类》

(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2分)实行此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中“枢密院”“御史台”的职责分别是什么?(4分)

(3)材料中“中书省”是什么机构?(2分)管辖什么地方?(2分)

(4)这一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2分)

初一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5:A C D D C 6——10:B C D C C 11——15::B D C D D

16——20:D D A D D 21——25:D C C D B

二、非选择题

26、(1)重文轻武政策。

(2)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作用: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7、(1)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迫使金军后撤,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

(2)“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原因:南宋统治者腐败无能,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会危及他们的统治。

(3)秦桧。

(4)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理想、有抱负,精忠报国、坚强勇敢等。(言之有理即可)

28、(1)行省制度。

(2)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3)中书省是全国的行政机构,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管辖大都及周边的山西、山东以及河北地区。

(4)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后各朝代基本延续下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A.两颗门齿化石 B.大量碳屑 C.古鱼类化石 D.几件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 2.在北京人得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灰烬堆,并且,它们都被限定在一定地区。由此,考古工作者完全合理的判断是() A.北京人会使用人工取火 B.北京人既会使用火,还会保存火种 C.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 D.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3.从猿进化到人,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用于这一过程中的最主要因素是() A.直立行走 B.手的发展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4.考古工作者在山顶洞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这说明() A.山顶洞人生活在海边 B.山顶洞人与海边渔民交换 5.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根骨针。这说明() ○1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2能够缝制衣物○3有了爱美观念○4产生了宗教观念 A.○1○2○3 B.○1○3○4 C.○1○2○4 D.○1○2○3○4 6.从长相和智力水平来看,与现代人最接近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7.陶胚上的鱼纹图案和当时原始居民生活的关系是()

A.说明原始居民把鱼当做图腾来崇拜 B.说明人们已经会养殖鱼类 C.说明人们已经学会驯化家畜 8.距今约6000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 A.小麦 B.米饭 C.小米 D.玉米 9.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A.农耕文明 B.海洋文明 C.神话传说 D.游牧文明 11.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文化遗址 C.半坡文化遗址 D.大汶口文化遗址 13.随着氏族聚落时代原始农业的出现,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竭泽而渔”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B.开始走向定居生活 C.按血缘关系组成生活集体 D.促进了家畜饲养业的产生 14.下列关于氏族聚落时代生产生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已经懂得了饲养家禽家畜 B.开始从穴居走向定居生活 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D.半坡居民能建造干栏式房屋 15.通过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其主要判断依据是() 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 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 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 D.随葬品的多少 16.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业的创始人的是()

初一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命题人单位:十里铺中学姓名:王露妍 评价等级列表:优良达标待达标 测试范围:第9—14课测试时间:6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40分) 1.大运河的开凿距今(2003年)已有多少年历史() A.1000年B.1398年C.1389年D.1400年 2.“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分别是唐代的两个治世,这两个治世出现时在位的皇帝是() A.唐高祖唐太宗B.唐太宗武则天 C.武则天唐玄宗D.唐太宗唐玄宗 3.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其地位和影响无与伦比。下面对其强盛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采取较为开明的开放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关系 B.政局稳定,经济发达 C.注重任用贤才,发挥人才的重要作用 D.创建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4.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远嫁吐蕃的积极意义是() ①发展并加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②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展③加强了汉藏双方的文化交流④形成了汉藏两族世代和亲的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唐朝比隋朝存在的时间长() A.252年B.260年C.289年D.300年 6.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省级行政区划。这种区划最早实行于()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7.“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

禾苗待我灌醉。”唐朝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什么工具()A.水排B.翻车C.筒车D.耧车 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首具有强烈爱国情感的诗句出自()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苏轼9.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一句“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诗。这里“匈奴”是指() A.匈奴统治者B.契丹统治者 C.党项统治者D.女真统治者 10.“广南市舶,利入其厚(多)——”是指什么时期的事() A.唐朝B.南宋C.元朝D.明朝11.某人因品行不端被政府取消了生员资格(指不让其参加科举考试),消沉时常去听戏曲,请推断,他是哪一朝代人() 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12.下列哪项不是元朝的文化成就() ①郭守敬的《授时历》②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③赵孟的书法④米芾的书法艺术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13.13世纪早期成书的《诸蕃志》记载:当时和中国通商的国家有50多个,中国商人泛海去贸易的也有20多个国家。中国的大海船,每年11至12月趁东北风从广州、泉州等地出发,往返一次大约需要两年时间。自东南亚至非洲,有16个国家购买中国的瓷器。根据以上记载,“当时”应该为() A.唐朝B.南宋C.元朝D.明朝 14.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 A.西汉与东汉B.东魏与西魏 C.隋朝与唐朝D.西晋与东晋 15.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A.对北宋来说,它是一个屈辱的和约 B.它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C.客观上使得辽宋关系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D.缩小了北宋的统治区域,是北宋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16.下列经济成就,属于南宋时期的是() A.从越南引进新优良品种占城稻 B.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C.景德镇的制瓷业兴起 D.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17.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回族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回族是元时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与汉族杂居通婚而形成的 B.回族是契丹、女真等杂居通婚而形成的 C.回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通

初一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评价等级列表:优良达标待达标 测试范围:第9—14课测试时间:6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学校:班级:姓名:分数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40分) 1.大运河的开凿距今(2003年)已有多少年历史()A.1000年B.1398年.1389年D.1400年 2.“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分别是唐代的两个治世,这两个治世出现时在位的皇帝是() A.唐高祖唐太宗B.唐太宗武则天 .武则天唐玄宗D.唐太宗唐玄宗 3.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其地位和影响无与伦比。下面对其强盛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采取较为开明的开放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关系 B.政局稳定,经济发达 .注重任用贤才,发挥人才的重要作用

D.创建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4.成公主、金城公主远嫁吐蕃的积极意义是() ①发展并加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②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展③加强了汉藏双方的化交流④形成了汉藏两族世代和亲的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③④D.①②④ 5.唐朝比隋朝存在的时间长() A.252年B.260年.289年D.300年 6.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省级行政区划。这种区划最早实行于() A.唐朝B.宋朝.元朝D.明朝 7.“翻倒,翻倒,喝得醉吐掉。转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朝徐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什么工具() A.水排B.翻车.筒车D.耧车 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首具有强烈爱国情感的诗句出自() A.李白B.杜甫.白居易D.苏轼 9.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一句“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诗。这里“匈奴”是指()A.匈奴统治者B.契丹统治者 .党项统治者D.女真统治者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时间:45分钟总分:60分) 一、精彩四选一(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古代人类遗址,把我国的人类历史推进到大约170万年前()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聚落遗址 2.根据片段联想:①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②能够直立行走③已经使用火④过着群居生活,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3.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谋人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D.上古人类的外貌跟现代人没有差别 4.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6.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7.南方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在远古时代有哪一远古人群建造干栏式房屋,为自己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8.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期人类生活遗址。遗址中有稻谷、稻秆堆积。这处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9.“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居民④河姆渡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A.炎帝 B.大禹 C.黄帝 D.舜 11.“涿鹿,中华大地令人神往的地方!涿鹿,中华民族诞生的英雄山冈!涿鹿,中华民族从这里文明启航!涿鹿,中华民族灵魂的桑梓故乡!涿鹿,中华民族朝拜三祖的殿堂!”下列人物被称为“中华民族三祖”的是()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整理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整理 历史很重要,同学们学习历史可以培养我们实事求是的态度,提高判别是非的能力;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希望对你们有帮助!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一.复习提纲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8、我国历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的谏臣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

都市。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x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2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25、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26、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2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28、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29、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长安是当是世界上的城市。30、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位。3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3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34、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35、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2.“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3.1038年少数民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在右图A、B、C、D中的哪一处?() 4.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宋代针铺商标清明上河图交子南宋海船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 5.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最终完成于()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清朝 6.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交子 B 会子 C 美元 D英镑7. 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支持宋代已完成南移的史实是() ①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的62.9% ②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③水稻种植扩大,产量跃居粮食首位④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⑤扬州、临安、广州、成都等城市商业发达。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A.唐朝关中地 B.北宋四川地区 C.南宋江南地区 D.元朝中原地区9.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A.河北曲阳 B.河南汝州 C.江西景德镇 D.河南开封 10.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这最能说明南方() A.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B.地理位置重要 C.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交通十分发达 11.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现在我国() A.战国时期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 12.史书上有“国家根本,仰拾东南”的说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哪一时期?() A.隋朝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13.2010年4月20日,在“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汉藏两族著名歌手同台演唱:“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 A.唐朝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4.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 D.军机处 15.元朝以前,就有许多山西汾州、并州人迁至今新疆地区,与蒙古族、维吾尔族共同劳动生活。这说明()A.北方战乱导致山西人迁往边疆 B.维吾尔族、蒙古族人民非常友善 C.元朝以前新疆与中原地区联系非常紧密 D.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共同开发了边疆 16.“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这首经典名曲《天堂》,我们经常吟唱。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A.成吉思汗 B.忽必烈C.完颜阿骨打D.耶律阿保机 17.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①苏轼②关汉卿③辛弃疾④李清照⑤赵孟兆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18.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很早就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A. 隋末农民战争 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局面开始于 A.禹B.启C.桀D.周武王 3.下列国王中,生性残暴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①夏桀②商纣③周厉王④周幽王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帝王中,能任用贤能,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①商汤②周文王③齐桓公④晋文公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商纣王军队数量少 B.商纣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 C.周文王重用贤能国力强大 D.少数民族犬戎的进攻 6.西周的都城在今 A.河南登封B.河南安阳 C.陕西长安D.河南洛阳 7.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③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进义务。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8.下图反映的是周朝严格的等级制度.其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

A.诸侯 B.卿大夫 C.士 D.国人 9.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纪年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841年 C.771年 D.公元前770年10.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A.奴隶制B.世袭制 C.分封制D.禅让制 11.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 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3.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6、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北宋。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措施 (1) 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 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 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4.影响:宋朝把中央集 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2.措施 (1) 重视文官: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2)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辨证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 (1) 积极影响:①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 消极影响: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也导致了北宋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多次失利。②重文轻武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人浮于事,既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7.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1) 生活区域:游牧在我国北方的民族。 (2) 建国:10 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3) 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 (1) 生活区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后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2) 建国:11 世纪前期,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3) 统治: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二、辽、北宋、西夏的和战1、北宋与辽──澶渊之盟 (1)背景:宋真宗时,澶州之战,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3)评价:①“澶渊之盟” 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它对宋辽两国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②对于 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③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④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宋辽之间 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 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节节败退,但西夏损失亦很大。 (2)议和: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3.如何正确认识北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1)宋辽、宋夏之间有战有和,和战交错,但“和”始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初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初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请选择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在答题卡里。(共40分) 1、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半坡人 2、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 A、印度 B、中国 C、埃及 D、伊拉克 3、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约生活在一万八千年以前 B、模样基本同现代人一样 C、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D、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保存火种 4、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的劳动技能有( ) ①磨光和钻孔技术②烧制陶器③人工取火④用耒耜开垦土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④ D、①②④ 5、下面哪些发现与半坡原始居民有关?( ) ①发现了粟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②发现了水稻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③发现了纺轮,证明已会纺线、织布、制衣④发现陶器上有一些刻画符号,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 ③④ D、①②④ 6、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有( ) ①稻②麦③黍④粟 A、①④ B、②③ C、② ④ D、③④7、我国原始农耕的出现与下列哪位神话传说的人物有关?( ) A、女娲 B、伏羲氏 C、神农氏 D、禹 8、已经出现贫富分化和私有财产的是( ) A、山顶洞人 B、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C、河姆渡氏族 D、半坡氏族 9、“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中的“轩辕”是指( ) A、蚩尤 B、舜 C、黄帝 D、炎帝 10、下面关于河姆渡出土文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出土的陶器上刻画有动植物图形,还出土了作为耳饰的玉器和骨哨 B、出土了色彩鲜丽的彩陶 C、出土了黑陶和白陶 D、出土的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11、举世罕见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制造于() A、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2、“人祭”和“人殉”最先发生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3、我们常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丰收,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我国什么时候已经齐备()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商周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4、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 1、第二代国王是________ 从此,代替,变成 2、最后一个国王是___ ____是历史上有名的 3、统治中心地区,在今____ ____和___ _____一带,都城___ ___(今_ ) 4、国家机构修筑了、建立,组建,制订,设置 它是的工具 二、商朝 1、位置____ ____建立时间(夏灭亡)建立者__ ____ 任用_____ __很快强大 2、迁都人物迁至 3、统治区域东到西达北到南至 4、最后一个国王是__ ___,是有名的他施用等酷刑,最后逃到 _ _自焚(商灭亡) 三、西周 1、位置国君________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_________等,国力逐渐强大 2、建立者时间(商灭亡)都城战争 3、周厉王(道路以目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时发生 最后一个国王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年,西周灭亡 4、分封制 (1)目的(2)内容周天子把 ,诸侯必须 (3)意义 5、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手工业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的发展 ______已出现,种类逐渐增多,灿烂时期,种类更丰富大量用于 (2)特点、、 (3)代表巨大的____ ___ 造型奇特的____ ____ (4)西南地区的举世闻名的文化代表__ 、、 2、陶瓷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国家就有烧制的瓷窑 3、玉器制造时期很兴盛,达到很高的水平代表有商朝的、 二、农业 1、夏商周是以为主的社会,相当发达。 2、_________时期,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已经齐备,已经知道、和 3、已用一定数量的进行农业生产 三、畜牧业 1、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已经有了,还建有 2、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 ※、、和的繁荣,形成了夏商西周灿烂的 四、灿烂的青铜文明繁荣的基础——奴隶的悲惨生活 1、 2、 3、 4、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一、科举制的诞生 1、过程: ①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意义:从此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过程: ①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②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 ③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一、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 逻些。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二、北方─回纥的勃兴 1、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 2、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 名为“回鹘”。 三、东北─靺鞨(“车书本一家”) 1、7世纪末,粟末靺鞨部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 2、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从此,粟末靺 鞨政权以“渤海”为号。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 四、西南─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1、六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2、南诏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思考:唐朝采取了哪些方式,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 ①设置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今新疆地区)

初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3课)测试题出题人:李秀芳 一、选择题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会不会制造工具B.是否使用打制石器C.能否使用天然火D.懂不懂磨制石器 2.最早进入氏族公社时期的远古人类() A.山顶洞人B.元谋人C.蓝田人D.北京人 3.已经懂得人工取火远古人类() A.山顶洞人B.元谋人C.蓝田人D.北京人 4.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山顶洞人B.元谋人C.蓝田人D.北京人 5.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生活?() A.用火烧烤食物B.使用打制石器C.过群居生活D.会使用骨针 6.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 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7.在今天,许多家庭喜爱用粟(去皮后一种黄色的小米)熬粥。已知世界上最早吃到这种粟米的是 () A. 北京人B.元谋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8.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子是() A.楼房B.干栏式的房子C.半地穴式的房子D.吊脚楼 9.最早解决吃水问题,学会开挖水井的原始人是() A. 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10.人文初祖是指() A.尧B.禹C.黄帝D.炎帝 11.他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一位杰出首领。他带领群众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 () A.黄帝 B.尧C.舜D.禹 12.传说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三位部落联盟的首领尧、舜、禹。那时,首领产生的方式 A.部落中的全体成员投票选举B.禅让C.前任首领确定D.抽签决定() 13.孙中山曾写文:“中华开国几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孙中山赞扬的是() A.黄帝 B.尧C.舜D.禹 14.下列发生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大事,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学会种植庄稼②过上定居生活③使用天然火④人工取火 A、④③①②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15.中华民族在古代存在两种文化类型,即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这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汇,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原始社会时期的农耕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①掌握了原始农业技术,学会了耕种②普便使用磨制石器③已经学会建造房屋,开始过上定居生活④学会饲养家畜,掌握了制陶技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6.人们常说中华文明五千年。按照这一说法,我国的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A.山顶洞人时期B.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C.炎帝和黄帝时期D.尧舜禹时期 17.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A.尧时期B.禹时期C.黄帝时期D.舜时期 二、非选择题 18.识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知识要点】 一。繁荣 1南北重归统一 (1)隋的建立:581年长安隋文帝杨坚 (2)隋的统一: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2.隋文帝统治 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整顿吏治 局面: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繁荣 表现:人口迅速增长、粮仓丰实 3.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河段:涿郡(北)——洛阳(中心)——余杭(南)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长度: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二.灭亡:618年、隋炀帝暴政导致 [难点解析】 1.你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大运河开通之后,南北交通方便多了,南方的丝绸、稻米源源北运,供给北方,从这点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隋炀帝开通运河大量地征用民工,在使用上非常残酷,十分之四五的民工都因饥饿、劳累折磨而死,所以说开通运河对当时劳动人民来说是沉重的徭役负担,是灾难。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段话的意思吗?想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中国为什么重要? 这句话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前提下陆路运输只能靠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3.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一是隋文帝时经济繁荣、隋炀帝利用了已有的经济实力。 二是国家统一、人口增长迅速,有能力征发几百万人。 三是有前段开凿的几段古运河基础。 [重点考点] 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知识要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说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 A.靖康之变B.陈桥驿兵变C.玄武门之变D.葵丘会盟 2.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A.陈桥驿兵变B.五代的频繁更替 C.唐末农民起义D.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 3.宋代为了改变武将专横跋扈的局面,采取了不少应对策略。下列属于这方面改革措施的是()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经常调换军队将领③重用武将平定全国④领兵权与发兵权分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北宋建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关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表述错误的是() A.暗示石守信等统军大将交出兵权 B.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抗辽不力 C.派武将担任地方长官,并设置通判和转运使 D.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5.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为此宋代实行文治。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②增加科举名额③让文官担任要职④设立进士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在《魏书》中第一次出现于人们的视野。公元916年建起庞大帝国,雄踞中国北方。与北宋并立,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 A.吐蕃B.辽C.西夏D.金 7.“(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融合加强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D.岳家军的抵抗 8.位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人们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 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B.他遭到奸臣的谋害 C.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D.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9.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行省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科举制 10.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陈桥驿兵变的典故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的局部统一: 背景: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 过程: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控制兵权: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杯酒释兵权)。(军事上)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军事上)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军事上) 削弱相权: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政治上) 控制地方: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政治上) 2、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政治上) 3、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政治上) 4、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经济财政上) 5、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经济财政上) 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措施: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措施: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意义: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重文轻武的政策实施的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那么他们应该去() A、陕西西安 B、北京周口店 C、云南元谋 D、浙江余姚 3、北京周口店有我国著名的古人类遗址。在这个地区生活过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4、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北京人的内容与史实不符的是() A、头部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B、使用打制石器, 过群居生活 C、用火取暖和烧烤食物 D、种植水稻 5、日本农学家认为,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粟就向东传人日本、朝鲜,向西传人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在原始社会农业生产中主要种植粟的是() A 北京人 B 黄帝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6、2016 年 2 月 29 日,“黄金稻现——河姆渡文化特展”在福建昙石山遗址博物馆落幕。河姆渡 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 A、水稻 B、玉米 C、粟 D、黄瓜 7、我国已有 48 处世界遗产,居世界第二位,北京人遗址是第一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下列能展现北京人生产、生活面貌的是()

A、使用天然火 B、住干栏式房屋 C、挖水井 D、制彩陶 8、“炎联蚩败统天下,种养车行屋建藩。教化群生兴社会,中华始祖拜轩辕。”该诗句歌颂了谁 的主要功绩()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皇帝 9、传说时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著名治水英雄是() A、尧 B、舜 C、鲧 D、禹 10、《史记。黄帝本纪》中记载:“尧之子丹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描写反映 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轩辕于是修养道德,整顿军队,研究四季变化特点,种植谷物, 安抚人民,丈量四方的土地……以与炎帝 (人名) 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而得其志。蚩尤 (人名) 作乱,不用帝命。……帝乃 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遂禽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2007 年 4 月 18 日上午,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 隆重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 30000 多人参加庆典。炎黄二帝塑像高 106 米,单眼长 3 米多、鼻高 8 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式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谁? 在中国文明史上,他有咋样的历史地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2.讲授新内容

板书: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提问: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隋”。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板书: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东魏由北齐替代。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副板书) 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副板书) 板书:(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2>隋朝统一的意义 提问:看图隋朝的疆域四至。(相当于现在中国除去内蒙西藏的领土大小。南边到越南,东边到朝鲜交接,北边到内蒙南边,西边到新疆以西。)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 知识梳理 一、奴隶王朝的演变 奴隶社会时期—⑴、⑴、⑴时期 1、夏朝:公元⑵年,⑶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制国家政权)—⑷ 社会结束 ⑸继承父位,⑹制代替了⑺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商朝:前1600年,⑻灭夏⑼(暴君),建立商朝;后盘庚迁都到⑽,故又称“殷商、殷朝”。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⑾朝开始。 3、周:①西周:前1046年,⑿灭商⒀(暴君),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这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成熟、强盛时期;西周后期,周厉王(暴君)在位时,政局混乱,终于在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昏君)在位时(烽火戏诸侯),西周灭亡。 ②东周: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分为⒁、⒁。 春秋是⒂社会瓦解时期,战国是我国⒃社会形成时期。 a、春秋五霸:⒄、、、宋襄公、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b、战国七雄:⒅、、、、、、、(东南西北上中下)。(战国形势图P33)答案⑴夏、商、周⑵前2070 ⑶禹⑷原始⑸启⑹世袭⑺禅让⑻汤⑼桀⑽殷⑾商⑿周武王⒀纣⒁春秋、战国⒂奴隶⒃封建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⒅齐、楚、秦、燕、赵、魏、韩、 二、重要的制度 1、禅让制:黄帝之后,⑴时期,推举贤人担任部落首领的制度;第一个通过禅让制成 为首领的是⑵。接着是舜、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2、世袭制:夏朝,⑶继承父位(禹),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⑷变成家天下。 3、分封制:创于⑸,天子为了⑹(目的),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的一种政治制度 (导致春秋战国时诸侯争霸)。作用:⑺,,使周朝成 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答案:⑴尧舜禹⑵尧⑶启⑷公天下⑸西周⑹巩固统治⑺开发边远地区,加强周王朝的统治 三、青铜文明与大变革 1、冶金业: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指⑴时期,⑵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⑶时期(典型:商代的⑷—最大⑸—最奇)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广泛制造“⑹器”。 2、农业发展:春秋战国⑺和⑺出现并逐步推广 牛耕技术的出现,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铁农具被使用推广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根本原因。 3、水利工程:都江堰——⑻时⑼国蜀郡太守⑽修建闻名世界的⑾工程,使成都平原变成“⑿之国”。 3、商鞅变法-⒀时期⒁国:内容:承认⒂,允许自由买卖;奖励⒃;建立⒄,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影响:使秦国⒅,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 封建国家。 答案:⑴夏商周⑵商⑶灿烂⑷司母戊鼎⑸四羊方尊⑹铁⑺铁农具牛耕⑻战国⑼秦⑽李冰⑾防洪灌溉⑿天府⒀战国⒁秦⒂土地私有⒃耕战⒄县制⒅国富兵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