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嵬之变(剧本)

马嵬之变(剧本)

马嵬之变(剧本)
马嵬之变(剧本)

人物:陈玄礼(邓华敏),胡校尉(林卓),高力士(杨添浩),唐玄宗(张皓林),杨玉环(陈珏莹),谢阿蛮(向倩雨),兵士(众男丁)

道具:白练,金钗,剑,

字幕(背景:刀光剑影):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逃难中王侯将相皆人心惶惶,心力交瘁。随行将士一气之下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其妹(唐玄宗宠妃)杨贵妃(杨玉环)自尽。

(“报——”随后8班外定格两将军,然后8班内定格高、唐,7班内定格谢、杨;在其旁打上人物名称)

屏幕黑,“马嵬之变”上

第一幕:(8班门外)

1.众兵之前,站立着陈玄礼,胡校尉,两人严肃紧张。兵士叫嚷。

胡:报将军,众兵士已诛杨国忠父子。可是这众兵士怒气仍未平息,叫嚷声不断…。

陈:你的意思是?

胡:(冷笑一下)人人不肯散去,因为——贼—本—尚—在!(与陈相视)

陈:(沉思状)贼已杀,还有何贼?

胡:将军莫装糊涂了,此贼不亡,我们就得亡!

陈(叹气,沉默,瞪着胡)

2.高力士从出至门外,护着门,环视众将士。

高:竟敢如此大胆喧嚷惊动圣驾!大将军,请约退将士,有什么,慢慢商量!

(陈向后队做手势,乱兵安静下来,向后退了几步。)

陈:大将军,杨国忠私通吐蕃,图谋不轨,时机危急,六军将士已自行将其处死。

高(表情一惊,叹气,后恢复冷静):六军将士忠于陛下,宰相谋反,罪不容赦,请陈大将军慰劳将士,我就奏闻,让皇帝嘉奖。

(兵士互视,嘈杂了一下,但仍不肯离去。)

3.唐玄宗缓慢出,脸色阴沉,目光锐利,直视陈玄礼与胡校尉。陈玄礼与胡校尉低头,不敢看他的脸,他们下拜,兵士直立。

唐:我都听到了,宰相罪状言当宣布,请着各军先行归队!

(陈玄礼左右看看,将士似不见动静,士兵们又喧哗起来。)

陈:陛下,六军将士以为——杨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六军将士请皇上割恩正法!唐(惊愕,惊-悲-怒-愤):朕乃大唐天子,贵妃之事,朕当自处,任何人不准胡言!

(后颤抖回屋,高力士扶之)

屋中唐玄宗大怒

唐:反了,反了!简直就是反了!竟擅自杀了杨国忠,这难道还不够吗!

高:皇上….(皱眉)

胡:卑职等恭候陛下圣裁!

兵:卑职等恭候陛下圣裁!

屋外陈玄礼凝视胡和兵士,转身步履沉甸,入屋内(神圣之歌响起)

第二幕:(7或9班内)

侍卫对贵妃和谢密语,贵妃脸色渐愁,落泪,谢担忧。

谢:玉环姐,你久居宫中,毫不参政,有何罪过?我要找他们评评理!

杨(扯住谢):事以至此,在劫难逃。若换得万众之安,在所不辞!

谢:这….,为何要你当作这政治的牺牲品,你去了也必是死啊,你……(泪流满面)

杨:阿蛮,皇上现在一定心乱如麻,我怎能不在身边。你留在此地,既然事因我杨家人起,任何事情必由我来承担。

谢:玉环姐,是你教我的,不苟且偷生,我愿伴你一起面对。

(两人默默相视)………

第三幕:(8班)

1.陈玄礼:皇上,将士们一言“清-君-侧”

唐玄宗怒

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三郎

杨玉环及谢阿蛮入,高力士与陈玄礼并排站立

杨:何必和将士们赌气呢?所有的话我都听到了,所有的事情我都明白了,所有的结果我都想过了。……要是这些结果我一个人来承担,能让我的三郎走出危难的境地,能让大唐免起内讧(HONG、)之灾,能解救大唐的臣民于倒悬之苦,能让大唐的将士为收复大唐的江山社稷而战,三郎,有这么多的好处,玉环一个人的生死存亡,有什么要紧的。

唐:不,不,不,朕宁可失去江山也不能失去你!

杨:三郎,有你这句话就足够了。

2.(门外传来军中叫嚷声,“杀杀杀”)

胡:杀杀杀

兵:杀杀杀

高力士,陈玄礼,唐玄宗出,杨贵妃与谢阿蛮在屋内门边,未出。此时局面将军与高都无法控制,后退的军士向前拥来)

(三名兵前来跪下)兵:望皇上舍弃爱妃,以正国法。(说完,自引刀刎颈,扑地而死)(皇帝看着这方的兵,突然脑袋向另一方一转,只听见“若陛下不杀爱妃,我六军将士将血染马嵬破!”皇帝激动,看到两人倒下)

胡:今军情以至此,将士不达目的决不会罢休。

3.(唐激动进屋,杨,谢站至其身旁,陈,高激动跟上面对唐跪)

陈(跪,泪流,吼):陛下,当朝奸相已除,红颜祸水更不可留,还请陛下圣虑裁断,忍痛割爱,恩赐贵妃娘娘洁身自裁。

唐:你们…….,你们串通一气,是想一步一步再弑我大唐天子是不是?!(激动)

(杨贵妃默然看着他们)

陈:陛下,将军我何敢忘恩负义,只是六军士众怒难犯,若不杀贵妃,六军不动,到时候敌兵一到,恐怕抵挡不住,无一人能幸免啊!故恳请陛下顺应六军之情!

高:陛下,眼下局面,老奴无能为力了,(眼泪下掉),老奴有负圣恩!恳请陛下赐贵妃自——缢,以慰将士!

(唐双手颤抖,高力士立马前来抚慰)

杨(向陈走去):将军请起。(扶陈起,叹气)将军的意思,本宫明白,本宫绝不负众望。杨(面视唐):陛下,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转身向后门缓慢走去,谢泪瞟皇上,

默默跟着离去)

(进音乐,慢镜头穿插)

唐(悲痛欲决,闭上双眼)(进杨,唐悲痛镜头穿插)

唐:愿爱妃善地受生。(手中拿出一条白练)

高(接过白练,大喊):皇上圣明,以江山为重,已赐贵妃自缢!(缓慢跟着杨贵妃出)(屋外穿来欢腾声,“万岁,万岁”)

杨边走,高边喊:送贵妃大行——

谢(跑着,痛哭):玉环姐…

第四幕(7班内)

1.白练已挂好在灯泡上,杨手握谢的手。

谢:玉环姐,阿蛮永生不忘。呵,你既先行,我随后就到!

杨(微笑):阿蛮,珍重。替我感谢所有曾对我有恩情的人,我再等你。

杨(转眼看高):高公公,三郎,就拜托你了

高:奴才…一定遵守,贵妃娘娘走好…

2.唐默默站在门外半脸看内,回忆往事(穿插与杨贵妃谢阿蛮一起的欢笑场面)。

3.杨(看着白练,并不知道唐在门外看自己,默默地说):陛下珍重,臣妾永辞……

镜头由白练向上。

最后镜头,地上掉落下杨头上的金钗,唐入内捡起,悲痛目视前方。

《马嵬(其二)》含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活页导学案第周第 20 课时时间月日组长签字 制作人:班级姓名 《马嵬(其二)》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这首诗倒叙的叙事特点和对比的表现手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领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3、体会李商隐政治讽寓诗风格,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学习重难点: 1.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 2.诗歌蕴涵的寓意,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疏通诗意 1.教师范读(提示:)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2.学生朗读,对照注释默读,理解诗意 3.解释重点词语 更:还有;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笑:嘲笑;如何:为什么(三)、自学指导 1.《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绫死为背景写作的,哪几句诗写了关于马嵬之变的相关事件? 2、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什么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3.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和怀念,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的这一情感?4.对于李杨的这段爱情悲剧,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 (五)小结 1、诗歌在布局上,先有“玄宗之悲”,后有“马嵬之变”,最后才有“义山之叹”,说说《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2、对比、倒叙和讽寓都是本诗的特点,请同学们当堂诵读并背诵全诗,领会其妙处。 四、当堂训练: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4~5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1.选出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玉瀣:美酒名。瀣xièB.黄庭:山名。 C.元知:开始知道,才知道。D.等闲:平常,不在意。 2.选出对语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两句,说明作者在夕阳斜照、苍烟摇曳的自然环境中,努力排除尘事的纷扰,表达了对当时昏暗朝廷、恶浊社会的厌弃和否定。 B.“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几句,隐寓着在现实生活里不愿如此而又不得不如此的慨叹。 C.“老却英雄似等闲”一句,表达了作者年已垂暮,壮心不己的英雄豪气。说明作者不把奸臣的阴险放在眼里,表现了鄙视邪恶的大将风范。 D.这首词从语气上看,是当时作者被罢官家居时所写。全篇基调,是用任情适性、满洒豁达的笔触,婉转表达其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

(完整版)马嵬练习题附答案

马嵬 [唐]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对这首诗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洲,不过是空刘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 C.“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笑牵牛”指玄宗贵妃笑牛郎织女不知他俩可以永不分离。 D.末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 B.“空闻”句,用“虎诱鸣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从中,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 C.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虎诱鸣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外境和心境,跃然纸上。 D.“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3.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4.有关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眼泪变明珠的传说,托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 D.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4.以李隆基、杨玉环为题材的作品有: 6.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虽然各有特色,但从思想内容上看,大多数诗都是把罪责归给杨贵妃的,而为唐玄宗辩护的。李商隐这首诗,却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是别开生面的,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请简要分析一下。 《马嵬》参考答案 【翻译】忽然听到传闻,说海外还有九州,贵妃就住在那里的仙山上;来生之誓约夫妇相守的事尚且虚幻渺茫,而今生的缘分已分明结束了。只听得巡夜的禁军一声声敲着凄切的刁斗,再也听不到朱雀门外的卫士黎明时分传唱的报晓鸡鸣声。如今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

马嵬公开课教案

马嵬(其二)公开课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情感和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训练学生鉴赏能力。通过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1.学习艺术表现手法之对比,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长恨歌》导入。 二、题解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三、初读课文 1.自生自由阅读并划分节奏: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2.学生根据节奏齐读课文。 四、分析课文,合作探究 1、【提问】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明 确】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2.作者在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中表达了哪几层意思?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提示】包含了三层意思,作者把今与昔的不同处境和心境对比,烘托出唐玄宗在逃难中的落魄,是第一层意思;与“鸡人报晓筹”的宫廷生活相映衬,暗示主人公希望重享昔日的安逸,是第二层意思;用“空闻”和“无复”相对应,表达昔日不在,是第三层意思。 主要运用了反衬和对比的写作手法。 3、【提问】你是如何看待“六军同驻马”与“七夕笑牵牛”之间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提示】二者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没有昔日的荒淫就没有今日的落难,作者通过对比,点出了唐玄宗昏庸的一面。 4.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中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完整版)马嵬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马嵬(其二) 教学目标: 1. 学习转换诗面。 2. 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咏史怀古诗特点的理解。 3. 分析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引进比较篇目,加深对咏史怀古诗特点的理解。 2. 分析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总结。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回顾两首诗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引导分析: 所临之地:昭君村 所忆之人:王昭君 所咏之事:昭君出塞 关联诗人:命运相似 所抒之情:同病相怜,叹人伤己。 所用技法:对比反衬、融情于景、拟人手法、化静为动。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引导分析: 所临之地:乌衣巷 所忆之人:王谢家族 所咏之事:繁华远去,徒留荒凉 关联现实:同一地点,昔盛今衰 所抒之情:世事沧桑,吊古伤今 所用技法:对比反衬、融情于景。 三、解读《马嵬(其二)》

更:还有。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笑:嘲笑。 如何:为什么。 首联:徒然听说海外还有神仙世界九州地,来生未可预知,今生今世夫妻关系就此罢休。 颔联: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巡逻打梆声,不再有宫中卫士击筹报晓。 颈联:今天六军约定驻马不前进,当年七夕还嗤笑织女牛郎不相会。 尾联: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天子皇帝,却还比不上卢家平民有莫愁女朝朝夕夕相陪伴。 2.分析诗句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仙山寻妃 空闻虎旅传宵柝,此日六军同驻马。——马嵬之变 当时七夕笑牵牛。——七夕之盟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尾联以对比手法和反诘语气作结,寄托感慨,点明题旨,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作者在这里向世人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反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3.主旨思想 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警告当朝统治者要励精图治,不可荒淫误国。 4、艺术技巧 1.倒叙: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2.对比:暗含讽刺

马嵬其二教案

《马嵬》(其二)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李商隐怀古咏史诗的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透过表层语言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其诗歌的对比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难点: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全班同学一起背诵《锦瑟》。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 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二、简介咏史怀古诗。 (一)涵义: 所谓咏史诗,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有所感慨而创作的诗歌; 所谓怀古诗,则是指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一般来讲,咏史怀古不只是叙古事,而且会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或借古讽今,曲折地反映对现实的关注。 (二)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首先,弄清史实。其次,体会意图,领悟情感。最后,分析技巧。 三、字音。 如:嵬卜柝四纪为 四、1.听泛读,注意划分节奏。 2.全班齐读。 五、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人教版语文,马嵬其二知识点

人教版语文,马嵬其二知识点 原文欣赏《马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翻译: 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岂料玉颜已成空。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妹。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简介: 《马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两首咏史诗,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

唐着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背景: 马嵬其二是一首政治讽刺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字词: ①战国时齐国的邹衍曾宣扬“大九州”之说,声言除中国的九州外,海外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 杨贵妃死后,有术士说在海外的仙山找到了她,并带回金钗之类的装饰物给唐玄宗看。这句有讽刺唐玄宗痴心空想的意思。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②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誓约“世世为夫妻”。这句是说,不管来生怎样,今生的夫妻缘分已经断了。 ③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④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 ⑤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十四日,随唐玄宗西行的军队在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 ⑥当年李、杨在长生殿盟誓恩爱,朝朝暮暮,还笑话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个夜晚。

马嵬(其二)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从诗歌叙述中读出玄宗形象 2、掌握本诗于对比中显讽刺的写法 3、体会本诗深刻寓意 教学重点: 1、从诗歌叙述中读出玄宗形象 2、掌握本诗于对比中显讽刺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本诗深刻寓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李商隐的《锦瑟》,现在大家一起背诵这首诗。(生齐背《锦瑟》)《锦瑟》可以说是李商隐所写诗歌当中最朦胧难懂的,但今天我们要学的《马嵬》相对而言要易懂许多。 二、初读正音断句 1.出示已断好节奏的诗歌原文,生齐读。师注意字词读音。 2.解题 (1)马嵬,在今陕西,如今已然成为旅游景点。此地有杨贵妃墓,更有“马嵬之变”的历史。 (2)唐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继而潼关失守,长安城岌岌可危。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长安,逃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护驾军士砍杀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玄宗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3.咏史诗鉴赏步骤 弄清史实; 揣摩意图; 分析写法 三、再读分析人物 本诗牵涉到的主要人物是唐玄宗,主要历史事件是马嵬之变。请大家结合诗歌分析历史事件之下的历史人物在诗人笔下是怎样的形象。 1.从诗歌哪一句可以看到马嵬之变时的玄宗?当时情况如何?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前一句写六军将士止步不前迫使玄宗赐死贵妃。这样不正常的情景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威严尽失无能为力的落魄天子形象。 尊贵的天子不是一声令下就能让千军万马齐发吗?忠诚的将士不是应该奉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吗?可现在呢?将士停步不前,说,贼本尚在。天子迫不得已,说,赐其白绫。 后一句写五年前玄宗贵妃七夕盟誓。当年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你侬我侬誓要生生世世在一起,而今却是你自顾保命赐我一死独活人间。今昔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一个虚伪自私的薄情男子形象。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牵牛织

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公开课教案 《马嵬》教案设计 李商隐[唐] 一、走近作者 李商隐,子义山,号玉奚谷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早年为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常识,借其得以中进士。后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令狐楚与王茂元是政敌,李商隐无意中卷入当争的漩涡,一再受到排挤。选宗大中年间,先后在桂州、徐州、梓州等地观察使、节度使幕府中任职,位卑禄微,心情抑郁。 其诗词华美色彩浓丽;构思新颖,多用典故。有时因已经过于朦胧而不易所解,此特色在“无题”诗中最为明显。政治诗、咏史诗多揭露时政,托古讽今,抒发内心忧愤。但有时消极感伤成分较多,用典过多,隐晦难明。有《李义山诗集》和《樊南文集》。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二、诗歌背景 公元756年,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变,促使繁盛的大唐王朝由此走向衰败,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公元756年,7月14日,安禄山统领的叛乱军大举攻入长安接到密报的唐玄宗连夜带领嫔妃以及贴身禁军仓皇出逃。 第二天,逃亡队伍到达陕西境内的马嵬坡。就在这时,随行的将士突然起义反叛,当朝宰相杨国忠瞬间死于乱军之中。随后,叛乱的将士将愤怒的矛头指向了杨国忠的姐姐—--玄宗最为宠爱的杨贵妃,这个大唐最美丽的女人。七十多岁的老皇帝李隆基,最终没有保住自己爱妃的生命,一代绝世美女香销玉殒在荒凉的马嵬坡上。 三、朗读课文 展示《乐游原》《晚晴》《夜雨寄北》并带领学生扫读(若有时间朗读)

四、讲读课文 1.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首联夹叙夹议,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 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偶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不禁“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2.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颔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 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残酷的现实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揭示了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是另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 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 “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3.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颈联:“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 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

《马嵬》检测(含解析)

《马嵬》检测解析版 1、对《马嵬》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你是怎样理解的? “用笔至细”可以从以下几点来体会: (一)倒叙的方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一波三折,曲折幽深。颈联中“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 (二)措辞的委婉,如“空闻”,“如何”等; (三)立意的含蓄。尾联用强烈的对比点明题旨。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既善“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讽意至深”可以从以下几点来体会: (一)否认神仙怪诞、生命轮回说为立论张本。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不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二)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而寓意自明。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反衬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 (三)结尾通过设问深化议题。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设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2、对这首诗人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 B.“空闻”句,用“虎旅鸣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从中,主人公的狼狈神

《咏怀古迹》(其三)《马嵬》公开课教案教学文稿

《咏怀古迹》(其三)《马嵬》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咏怀古迹》其三和《马嵬》其一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 2了解咏史怀古诗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咏史怀古诗阅读 一导入新课: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花》。 二诗文解读 咏怀古迹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 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 论。 1这首诗咏叹的历史人物是谁?(王昭君) 2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 3昭君怨恨什么? 一怨:远嫁朔漠,故乡千里 二怨:死葬胡沙,魂魄空归

三怨:元帝昏庸,终身遗恨 4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王昭君因汉元帝不辨美丑远嫁匈奴,诗人因唐皇不分忠佞被贬谪。同时天涯沦落人。 诗人在咏叹王昭君的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昭有国色,而入宫见妒;公亦国士,而入朝见嫉正相似也,悲昭君以自悲也。 ——王嗣奭shì语 怀人伤己 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 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 愁。 1诗歌咏叹的史实 (1)马嵬之变:

高二语文《马嵬其二》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马嵬(其二)》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马嵬(其二)》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这样叙说唐玄宗 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 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 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看来 分外悲伤。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商隐的《锦瑟》,今天接着来学习他的诗作《马嵬》,看看他是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齐读全诗。 2、教师指导: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3、学生齐读课文。 三、分析课文:学生参照注释默读课文,把握诗意。

2.学生讨论,老师点拨。 三、解读《马嵬(其二)》分析诗句 点名学生分析,教师引导。 更:还有。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笑:嘲笑。 虎旅:唐玄宗的禁卫军。 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如何:为什么。 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徒然听说海外还有神仙世界九州地,来生未可预知,今生今世夫妻关系就此罢休。——仙山寻妃用典 【提问】首联中用典,写方士寻仙之事,有何用意?作者对此态度如何? 【明确】似写玄宗思贵妃心切,其实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马嵬之 变对比、反衬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巡逻打梆声,不再有宫中卫士击 筹报晓。空闻、无复意在嘲讽唐玄宗的荒唐误国。 【提问】颔联两句分别展现了怎样的生活场景?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马嵬其二》教案

《马嵬其二》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美质。 2.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总结。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要求学生记忆出李商隐的名诗: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关于咏史诗 咏史诗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 安史乱后,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的失政特别感到痛心,讽刺也特别尖锐。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 三、题解: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四、诵读诗歌 1.重点字词解释 更:还有。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笑:嘲笑。

马嵬公开课教案

马嵬公开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公开课教案:马嵬(其二) 教学目标: 1. 学习转换诗面。 2. 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咏史怀古诗特点的理解。 3. 分析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引进比较篇目,加深对咏史怀古诗特点的理解。 2. 分析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总结。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回顾两首诗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引导分析: 所临之地:昭君村 所忆之人:王昭君 所咏之事:昭君出塞 关联诗人:命运相似 所抒之情:同病相怜,叹人伤己。 所用技法:对比反衬、融情于景、拟人手法、化静为动。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引导分析: 所临之地:乌衣巷 所忆之人:王谢家族 所咏之事:繁华远去,徒留荒凉 关联现实:同一地点,昔盛今衰

所抒之情:世事沧桑,吊古伤今 所用技法:对比反衬、融情于景。 三、解读《马嵬(其二)》 1.转换诗面 更:还有。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笑:嘲笑。 如何:为什么。 首联:徒然听说海外还有神仙世界九州地,来生未可预知,今生今世夫妻关系就此罢休。 颔联: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巡逻打梆声,不再有宫中卫士击筹报晓。 颈联:今天六军约定驻马不前进,当年七夕还嗤笑织女牛郎不相会。 尾联: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天子皇帝,却还比不上卢家平民有莫愁女朝朝夕夕相陪伴。 2.分析诗句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仙山寻妃 空闻虎旅传宵柝,此日六军同驻马。——马嵬之变 当时七夕笑牵牛。——七夕之盟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尾联以对比手法和反诘语气作结,寄托感慨,点明题旨,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作者在这里向世人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反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3.主旨思想 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警告当朝统治者要励精图治,不可荒淫误国。 4、艺术技巧 1.倒叙: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2.对比:暗含讽刺 3.夹叙夹议 四、小结咏史怀古诗 1、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陈迹为题材,借怀念古人、凭吊古迹、登高望远、咏叹史实,引发出对自己身世或时局世事的感慨。或怀人伤己,或借古讽今,或理性反思,以寄托哀思、感慨兴衰、讽喻时政等。 2、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描其景)—抒己情 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 内容:古人——对比失落,同病相怜,个人失意,前人启示。名地——昔盛今衰,世事变迁。国家——叹惋国运衰微,总结历史教训。统治者——荒淫误国,引以为戒。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咏史抒怀;即事议论、夹叙夹议。 语言风格:含蓄蕴藉、苍凉深沉。 3、鉴赏咏史怀古诗基本方法 1、准确把握诗意。抓关键语言(标题、注释、诗眼)和意象迅速把握诗歌大意。 2、弄清史实、典故。平时书上出现的典故和历史事件要熟知。 3、对接诗人、时代。要知人论世,为判定主旨做准备。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马嵬其二》

《马嵬》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 2.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 2.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二、相关资料 1、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2、马嵬之变:安史之乱潼关被攻破时,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 三、诵读感知 1、范读 2、学生诵读 四、诗歌欣赏 1、《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为题材写作的,哪几句诗写了马嵬之变这一事件? 明确: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1)颔联分析 a、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明确: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马嵬之变(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b16142391.html, 马嵬之变(下) 作者:张国刚 来源:《月读》2018年第03期 丙申,至马嵬驿b,将士饥疲,皆愤怒。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因东宫宦者李辅国以告太子c,太子未决。会吐蕃使者二十余人遮国忠马a,诉以无食,国忠未及对,军士呼曰:“国忠与胡虏谋反!”或射之,中鞍。国忠走至西门内,军士追杀之,屠割支体,以枪揭其首于驿门外,并杀其子户部侍郎暄及韩国、秦国夫人。御史大夫魏方进曰:“汝曹何敢害宰相!”众又杀之。韦见素闻乱而出,为乱兵所挝,脑血流地。众曰:“勿伤韦相公。”救之,得免。军士围驿,上闻喧哗,问外何事,左右以国忠反对。上杖屦出驿门,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上使高力士问之,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上曰:“朕当自处之。”入门,倚杖倾首而立b。久之,京兆司录韦谔前言曰:“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因叩头流血。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舆尸置驿庭,召玄礼等皆入视之c。玄礼等乃免胄释甲,顿首请罪,上慰劳之,令晓谕军士。玄礼等皆呼万岁,再拜而出,于是始整部伍为行计。谔,见素之子也。国忠妻裴柔与其幼子晞及虢国夫人、夫人子裴徽皆走,至陈仓,县令薛景仙帅吏士追捕,诛之。 丁酉,上将发马嵬,朝臣惟韦见素一人,乃以韦谔为御史中丞,充置顿使。将士皆曰:“国忠谋反,其将吏皆在蜀,不可往。”或请之河、陇,或请之灵武,或请之太原,或言还京师。上意在入蜀,虑违众心,竟不言所向。韦谔曰:“还京,当有御贼之备。今兵少,未易东向,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眾,众以为然,乃从之。及行,父老皆遮道请留,曰:“宫阙,陛下家居,陵寝,陛下坟墓,今舍此,欲何之?”上为之按辔久之,乃令太子于后宣慰父老。父老因曰:“至尊既不肯留,某等愿帅子弟从殿下东破贼,取长安。若殿下与至尊皆入蜀,使中原百姓谁为之主?”须臾,众至数千人。太子不可,曰:“至尊远冒险阻,吾岂忍朝夕离左右。且吾尚未面辞,当还白至尊,更禀进止。”涕泣,跋马欲西。建宁王倓与李辅国执鞚谏曰:“逆胡犯阙,四海分崩,不因人情,何以兴复!今殿下从至尊入蜀,若贼兵烧绝栈道,则中原之地拱手授贼矣。人情既离,不可复合,虽欲复至此,其可得乎!不如收西北守边之兵,召郭、李于河北a,与之并力东讨逆贼,克复两京,削平四海,使社稷危而复安,宗庙毁而更存,扫除宫禁以迎至尊,岂非孝之大者乎!何必区区温情,为儿女之恋乎!”广平王俶亦劝太子留。父老共拥太子马,不得行。太子乃使俶驰白上。上总辔待太子,久不至,使人侦之,还白状,上曰:“天也!”乃分后军二千人及飞龙厩马从太子,且谕将士曰:“太子仁孝,可奉宗庙,汝曹善辅佐之。”又谕太子曰:“汝勉之,勿以吾为念。西北诸胡,吾抚之素厚,汝必得其用。”太子南向号泣而已。又使送东宫内人于太子,且宣旨欲传位,太子不受。俶、倓b,皆太子之子也。 (选自《资治通鉴》卷二一八,唐肃宗至德元载)

马嵬之变(剧本)

人物:陈玄礼(邓华敏),胡校尉(林卓),高力士(杨添浩),唐玄宗(张皓林),杨玉环(陈珏莹),谢阿蛮(向倩雨),兵士(众男丁) 道具:白练,金钗,剑, 字幕(背景:刀光剑影):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逃难中王侯将相皆人心惶惶,心力交瘁。随行将士一气之下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其妹(唐玄宗宠妃)杨贵妃(杨玉环)自尽。 (“报——”随后8班外定格两将军,然后8班内定格高、唐,7班内定格谢、杨;在其旁打上人物名称) 屏幕黑,“马嵬之变”上 第一幕:(8班门外) 1.众兵之前,站立着陈玄礼,胡校尉,两人严肃紧张。兵士叫嚷。 胡:报将军,众兵士已诛杨国忠父子。可是这众兵士怒气仍未平息,叫嚷声不断…。 陈:你的意思是? 胡:(冷笑一下)人人不肯散去,因为——贼—本—尚—在!(与陈相视) 陈:(沉思状)贼已杀,还有何贼? 胡:将军莫装糊涂了,此贼不亡,我们就得亡! 陈(叹气,沉默,瞪着胡) 2.高力士从出至门外,护着门,环视众将士。 高:竟敢如此大胆喧嚷惊动圣驾!大将军,请约退将士,有什么,慢慢商量! (陈向后队做手势,乱兵安静下来,向后退了几步。) 陈:大将军,杨国忠私通吐蕃,图谋不轨,时机危急,六军将士已自行将其处死。 高(表情一惊,叹气,后恢复冷静):六军将士忠于陛下,宰相谋反,罪不容赦,请陈大将军慰劳将士,我就奏闻,让皇帝嘉奖。 (兵士互视,嘈杂了一下,但仍不肯离去。) 3.唐玄宗缓慢出,脸色阴沉,目光锐利,直视陈玄礼与胡校尉。陈玄礼与胡校尉低头,不敢看他的脸,他们下拜,兵士直立。 唐:我都听到了,宰相罪状言当宣布,请着各军先行归队! (陈玄礼左右看看,将士似不见动静,士兵们又喧哗起来。) 陈:陛下,六军将士以为——杨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六军将士请皇上割恩正法!唐(惊愕,惊-悲-怒-愤):朕乃大唐天子,贵妃之事,朕当自处,任何人不准胡言! (后颤抖回屋,高力士扶之) 屋中唐玄宗大怒 唐:反了,反了!简直就是反了!竟擅自杀了杨国忠,这难道还不够吗! 高:皇上….(皱眉) 胡:卑职等恭候陛下圣裁! 兵:卑职等恭候陛下圣裁! 屋外陈玄礼凝视胡和兵士,转身步履沉甸,入屋内(神圣之歌响起)

马嵬公开课教案

马嵬(其二)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学习本诗中对比、反衬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通过深入探讨诗文内涵,加深对李商隐诗歌主旨的理解。 4、通过学习本诗,使学生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诗中对比、反衬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重) 2.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加深对李商隐诗歌主旨的理解。(难)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别了李白的飘逸洒脱,远了杜甫的沉郁顿挫,亦少了乐天的平白晓畅,他,以其清丽俊逸的诗风,从诗词的古道里走来,迷醉了大唐的烟雨山河。李商隐,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诗篇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商隐的咏史抒怀诗《马嵬》(其二)。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858年),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热衷政治,企望革新。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2、写作背景 3、马嵬兵变(史实) 三、初步感知 1、正音断句,读清并读出节奏感。 (1)自读一遍。(在PPT显示嵬、卜、柝、筹、的注音和节奏划分。) (2)听录音范读,注意节奏。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3)学生齐读课文。 三、文本分析 1、疏通文意 (1)给学生三分钟,结合课文注释自行理解诗意,并请两位同来分别解释一下屏幕上的字词含义和诗歌内容。(PPT显示〞徒闻〞、〞卜〞、〞宵柝〞、〝无复〞、〞晓筹〞、〞如何〞、〞为〞) 译文: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咏怀古迹》(其三)《马嵬》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咏怀古迹》其三和《马嵬》其一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 2了解咏史怀古诗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咏史怀古诗阅读 一导入新课: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诗文解读 咏怀古迹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这首诗咏叹的历史人物是谁?(王昭君) 2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 3昭君怨恨什么? 一怨:远嫁朔漠,故乡千里 二怨:死葬胡沙,魂魄空归 三怨:元帝昏庸,终身遗恨 4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王昭君因汉元帝不辨美丑远嫁匈奴,诗人因唐皇不分忠佞被贬谪。同时天涯沦落人。

诗人在咏叹王昭君的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昭有国色,而入宫见妒;公亦国士,而入朝见嫉正相似也,悲昭君以自悲也。 ——王嗣奭shì语 怀人伤己 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诗歌咏叹的史实 (1)马嵬之变: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潼关被攻破时,玄宗逃往蜀地避难,随军行至马嵬驿(陕西兴坪)哗变,随行将士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玄宗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2写作背景 李商隐的恩师令狐楚仙逝,他送灵回京至马嵬,远望马嵬杂乱地长着灌木和荒草,有的地方露出黄土,给人一种枯败苍老之感,有人提议让他吟咏一首,李商隐于是吟《马嵬》其一、其二两首。 3哪几句诗写这一史实?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4诗人不是客观地再现史实,而是于叙述中饱含感情。哪些词语隐喻作者的观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看法? “徒闻”“未卜”“休”,讽刺、否定虚妄之说用典 “空闻”“无复”,昔安今危昔乐今苦反衬 “此日”“当时”,“当时”荒淫“此日”离散对比 5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句子含义: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宠妃,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

高二语文《马嵬(其二)》教案(新人教版)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三川中学高二语文《马嵬(其二)》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这首诗倒叙的叙事特点和对比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领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通过课后拓展延伸,培养学生个性化思考的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 体会李商隐政治讽寓诗风格,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 2.诗歌蕴涵的寓意,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唐诗人白居易在他的《长恨歌》中曾这样描述杨贵妃的美丽:“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这样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被杀时的情形,诗歌是这样叙述的:“君王掩面不忍看,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其二)》,看看李商隐是如何评价李杨之间的爱情的。 (二)、写作背景介绍 参见课文注解,但要明确马嵬之变内容 (三)、疏通诗意 1.教师范读(提示:)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2.学生朗读,对照注释默读,理解诗意 3.解释重点词语 更:还有;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笑:嘲笑;如何:为什么 (四)、诗歌欣赏:师生互动 1.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问1: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和怀念,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的这一情感?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问2: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生生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 ——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问3: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唐玄宗的痴心妄想,有什么好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