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一题多变_教学_培养学生创新能_省略_中数学_一题多变_教学研究与总结_韩玉和

_一题多变_教学_培养学生创新能_省略_中数学_一题多变_教学研究与总结_韩玉和

_一题多变_教学_培养学生创新能_省略_中数学_一题多变_教学研究与总结_韩玉和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4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

养,充分利用习题,发散学生的思维.作为数学教师,对习题要做到精选与多变、会变.一题多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一题多变,可以从不同的解题思路上多变,也可以从题型的角度多变,通过这样的一题多变,可以“以少胜多”,巩固更多的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探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一题多变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的独创性与灵活性.接下来,笔者就初中数学的一题多变,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是一题多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数学的解题上,答案往往是唯一的,但是解出答案的途径却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不要仅满足于将答案解出,而应该更加注重解题的过程,学会运用更多的方法去解出问题.同时,在平时多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也有助于在考试中的运用,信手拈来一个解题方法.

例1如图:△ABC 是等腰三角

形,D 为△ABC 上BC 边的中点.求证:

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方法一可以通过证明三角形全

等来证明.

证明过点D 做AB 的垂线交于点E ,过点D 做AC 的垂线交于点F .

∵BD =DC ,∠B=∠C ,DE ⊥AB DF ⊥AC ,∴△BDE ≌△CDF ,∴DE =DF .

方法二也可以通过三角形面积相等来证明.

证明过点D 做AB 的垂线交于点E ,过点D 做AC 的垂线交于点F .

∵△ABC 是等腰三角形,D 为△ABC 上BC 边的中点,易证得△ABD ≌△ACD .

∴△ABD 的面积=△ACD 的面积.

∵AB =AC ,DE ⊥AB ,DF ⊥AC ,∴DE =DF .

当然还有多种解法,通过对新方法的探索,就能积极的发散学生们的思维.一题多解不仅能培养学生们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且能帮助学生从一题中巩固到更加多的知识.例如,在以上例题中,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第一种解法运用了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而第二种解法运用了三角形面积相等来证明.同时,在平时的一题多解的练习中,我们要注意归纳方法.

二、已知与问题的变形

我们知道在数学的习题中,很多题目的解法大致是一样的,即使题目不一样,也就像是被包装了一层外衣而已.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可以将一些原题目包装包装,改变成新的题目,来加强学生们的练习.题目的变形,最容易的改法就是将问题改为已知,又将已知改为问题,让学生们重新逆向地解决问题.例2如图:已知BD =AC ,AC 垂

直于AD 于点A ,BD 垂直于BC 于点

B ,求证:B

C =A

D .

证明延长线段DA 和线段CB ,并使之相交于E 点.

∵BD ⊥BC ,AC ⊥AD ,∴∠EBD =∠EAC =90°.∵∠E =∠E (公共角),∠DBE =∠CAE (已证)BD =AC (已知)≌

∴△CAE ≌△DBE ,∴EB =EA ED =EC ,∴EC -EB =ED -EA ,即AD =BC .

在解出这一题后,我们可以将其进行改变:已知BC =AD ,AC 垂直于AD 于点A ,BD 垂直于BC 于点B ,求证:BD =AC .这样的变题,只是将问题和已知条件调换了位置,然而,虽然只是调换了位置,但是使用的方法,可能就不一样了,例如该题.

证明∵BD ⊥BC ,AC ⊥AD ,BC =AD ,DC 是△DAC 与△CBD 的共同边,

∴△DAC ≌△CBD ,∴BD =AC .

在变题后,不需要添加任何的辅助线就能够轻易的解答了.在变题后的解答中,我们要跳出原题的解题方式,将其当做全新的一题来解答.

三、一题多用

一题多用,顾名思义,就是一题多种用法,以下笔者谈谈一题多用的两种形式.

1.题型的改变

一题多变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可以从题型上着手,如将解答题改为问答题,将问答题改为判断题,将判断题改为综合题,等等.数学上的知识是灵活的,变动的,我们不能总是局限于某一个领域.我们知道,无论是判断题,选择题,还是综合题,考查的都是学生对某个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只是判断题与选择题在我们解答不出来的时候,还可以靠靠运气,而综合题就少有运气可言.例如,判断题: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当然,这样很容易选择出是正确的,为了增加些难度可以改为,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2.一个知识点多种题式

以上题型的改变是一个题目,多种讲法,多种包装,而现在要谈的一个知识点多种题式,也是一题多用中的重要部分.一个知识点,多种运用,能够帮助学生们在不断的运用中,更好地掌握该知识点.例如:(1)全班有60名同学,现在要求每两人互相握一次手,这个班则一共握手多少次?(2)A ,B 两个站点之间有8个休息站,站点与站点之间需要准备一种不同的车票,那么A ,B 站点一共需多少种车票?这两个题目,初看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在解题中,联系上是十分紧密的,都是运用了同一个数学的知识点.类似这样的题是很多的,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来巩固某一个知识点.

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教学,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资源来进行一题多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扩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一题多变,以“一题”的多变而涵盖更加广阔的知识点.

“一题多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一题多变”教学研究与总结

◎韩玉和(江苏省兴化市垛田初级中学

225700)

A B E F

O

A

B C D

E 100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三、四章 一、填空题 1.传统小学数学内容结构包括(认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认识)、(代数初步认识)、(统计初步认识)、(比与比例)、(应用题)。 2.现代小学数学内容结构是以()为指导思想。 3.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原则包括(正确处理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儿童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适当分段,螺旋上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加强各部分知识的纵横联系和配合)、(简明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小学数学学习分类,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个是从(广义的认知学习)的角度分类,一个是从(数学知识)的角度分类。5.奥苏伯尔等把有意义学习由低到高分成六级,它们包括:()、()、()、()、()、()、()。6.比格斯则认为存在着6种不同的学习:()、()、()、()、()、()、()。7.小学生实现数学认知迁移的基本特征包括(学习内容的特征)、(学习目标)、(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定势干扰)。8.所谓数学思维,就是(对已有数学信息运用数学推理的思考方式)进行的思维能力。 1 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基本性?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结合以及 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与教育的作用等 四个. 2、传统的课程内容结构与呈现方式具有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以及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等三个基本的特征。 3、国际上小学数学的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开始逐渐凸现出在选择上表现出“切近儿童生活”、在呈现上表现出“强化过程体验”、-在组织上表现出“注重探究发现”等价值取向发展上的特征。 4、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从知识的领域切入可以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 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活动或综合运用 这四个领域。 5、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按目标 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 及情感与态度等四个纬度。 6、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主要依据包括 义务教育的性质与需要、现代科技发展的 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小学生年龄 特征和接受能力等。 7、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陈述性知识、程序性 知识、策略性知识等三种互相渗透与相互 支持的不同的知识。 8、按照学习的对象的特征以及学习目标的不 同,认知学习可以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 习以及问题解决学习等三类。 9、识学习过程大致包含了选择阶 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以及巩 固阶段等这样几个阶段。 10、小学数学的运算技能的形成大 致可以分为认知阶段、连接阶段 以及自动化阶段等三个阶段。 11、小学数学的认知学习任务大致 可以分为记忆操作类学习、理解 性学习以及探索性学习等三类。 12、从迁移反应的条件看,在小学数 学的认知中实现迁移,主要取决 于对象的共同因素、已有经验的 概括水平、定势作用以及学习的 指导等这样几个基本的条件。 13、从数学知识的分类角度出发,可 以将数学能力分为认知、操作以 及策略等三类。 14、儿童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 展大致要经历语言表述阶段、理 解结构阶段、多极推理能力的形 成以及符号运算阶段等这样一 个过程。 15、小学数学中的空间观念通常可 以包括认知形体形状特征、认识 形体大小以及认识形体间的位 置关系等。 16、按层次可以将思维分为动作思 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三类。 17、儿童的数学能力在结构上的差 异主要表现出分析型、几何型、 调合型等三种不同的类型。 三、判断题 1.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不需考虑数 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儿童心理发展顺序的关 系。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只需遵循数学知 识逻辑结构,而不必考虑学生思维水平的发 展顺序。 3.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成人的认知特点完全一 致。 4.儿童最初获得的,主要是有关数和数量的 概念,在这个阶段,数的概念与形的概念是 不分离的。 1、初步了解“不确定现象”或“事 件的可能性”是传统的小学数学 课程内容。(错) 2、小学数学中的“量与计量”知识 属于“常规法则”中的重要内容。 (对) 3、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 要考虑儿童的可接受能力。(对) 4、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具有相对 性的特点。(对) 5、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具有 “螺旋递进式体系组织”的特 征。(对) 6、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具有 “逻辑推理式知识呈现”的特 征。(对) 7、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具有 “模仿例题式练习配套”的特 征。(对) 8、21世纪国际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之呈现“切近儿童生活”的价值 取向。(对) 9、国际上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在呈 现上表现出“强化过程体验”的 价值取向。(对) 10、将学习的全部内容以定论的形 式呈现给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称 为接受学习。(对)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一一、学生分层。教师必须认真 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主要根据成绩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即a、b、C三个组。a组为优生,b组为中等生,C 组为差生。分组后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上课辅导,作业批改,信息反馈,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提问分层。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 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三、作业分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教师 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习题、拓展性习题、综合性习题。C层学生紧扣课本,会做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习题;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四、辅导分层。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C 层学

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部分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五、测试分层。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的作用和激励作用。把握试卷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 础题量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六、评价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习、作业等及时做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教师针对阶段教学效果作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主要是在分层施教这一环节调整教学设 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使“教”适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分层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潜能,提高素质,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二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综述 初中数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实质是根据学生对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思维之间的差异,将学生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学,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手段。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 2005年03月04日) 浏览人次955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这门课是建立在数学和教育学的基础上,并综合运用心理学、认知科学、思维科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的成果于数学教育的实践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懂得数学教育的特殊规律,并能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获得数学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教材分析能力、数学教学能力和数学教育研究能力,为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是一门综合性、独立性很强的跨学科课程,它需要应用有关学科的基本原理、特别是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思想去思考并解决一系列教学上的问题。 2、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特别需要唯物辩证法的指导。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当前所遇到的一些教学实际问题。 3、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是一门发展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不断充实新鲜的素材和原理。所以要使学生学会利用资料,善于总结。

4、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 5、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要求中,有关定义、定理、性质等概念的内容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原理和原则等内容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是以远程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各教学点应以“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教学,教学形式以“自学、课堂辅导、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 五、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是师范类“专升本”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员应有专科水平的数学知识,考虑到学员在专科阶段已经学过《小学数学教育学》等课程,因此,本课程从素质教育出发,结合当前中外数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教材和教学的改革进行较深层次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本课程着力于理论联系实际,为方便教学,建议安排在第五学期。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安排一个学期。本课程共4学分,72学时。 内容学媒体作业 序号时 (次) 第一章小学数学学科性质及 1 4 文字教材其任务 第二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结构文字教材、IP课程、VCD光 2 4 1 与目标盘

(完整版)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郭耀京、丁振棠、邓振新、邓燕、曾敏芝、高月、王星赞、杨桂春 一、模式研究背景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是用词或符号来概括事物的本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数学知识的基石,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时时接触概念,不断地学习概念,加深对概念的正确认识,同时运用概念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而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 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前提,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是解决例题和练习题的依据。但在传统的数学概念课教学中,老师轻视概念的形成过程,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学生自己看课本或教师运用讲授法进行讲解,然后学生就做例题和练习题。这种概念课的教学方式,产生的后果是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感性认识很浅,理解一知半解;学习得到的概念太死板,不能灵活运用到学习中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和培养,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造切实可行的高效课堂。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初中数学学科一直致力于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吸取先进教学理念,探索适合自身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真正做到了知识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互动化、活动结论规律化、问题解决书面化、反思简记习惯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从而学生思维的打开、飞跃、完善过程暴露无遗,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基本模式 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感性经验和知识,去感知理解材料,经过思维加工产生认识飞跃(包括概念转变),最后组织成完整的概念图式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概念、发展认识能力,必须扎扎实实地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数学概念教学模式为:引入—形成—巩固与深化。(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以及“将如何建立这一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提取有关知识,为建立概念的复杂智力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因此,在引入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一般可采取下述方法: 1.联系概念的现实原理引入新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有关事物、模型、图识等,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实际内容,搞清楚这些概念是从什么问题上提出来的。例如:在圆概念的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取一条定长的细绳,一端固定在图板上,另一端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所画出来的图形,归纳总结出圆的定义。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计划和总结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转变观念,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能力的发展,能为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服务。 一、工作重点 1.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本阶段主要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常州市中学数学学科教学建议》和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论文,以及一些最新的课堂教学实践案例。紧密结合研究课探讨理论与实践的得失,促进理论的内化和吸收;从理论出发,积极在实际中运用验证。 2.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动向,不断完善和补充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我们课题研究新的内涵,我们不仅要从“研究内容”上来关注学生的发展,更要从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来培养各个层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学期,以如何把该课题研究与目前的教科研一体化进行有机地整合为重点,力争使该课题研究更加完善和丰富。 3.保质保量的开好课题研究课。研究课是验证课题理论假设,探索理论在实践中如何具体操作的重要方式,是课题的生命所在。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在充分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集体备课,由课题组教师开好研究课。课后要及时进行评议、研讨,以获得有益的经验和理论上的进步。 4.把本课题研究内容与学校的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让老师们在对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细则。 5.积极邀请外校专家来校指导以及和其他兄弟学校进行课堂交流。 6.进行过程化管理。认真做好各种活动的记录,及时收好各种研究资料。期初定好工作计划,期末写好阶段性总结和研究论文。 二、具体工作安排 9月份 1. 制定好课题研究计划。 2. 围绕本学期的研究重点,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一次交流并完善研究计划。 3. 利用教研组这一活动基地开设好研究课。 10月份 1.进一步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使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都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要求和研究方向。 2.组织课题组成员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整理好各种资料,迎接中期评估。 11月份 1. 对环境和氛围的创设展开专题探讨,交流经验和困惑。 2.深入课堂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进行行动研究。 12月份 1.集中讨论数学课堂中环境和氛围创设的成功与困惑之处,结合课题研究要求进一步修改。 2.撰写有关研究总结和论文,提出下一步研究的计划。 3.记录研究过程,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 由于课题组老师对课题研究的具体可操作性还处于不断探索中,“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已经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我们边学习边借鉴、边消化边实践,同时也非常希望能得到其他课题组和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学习,努力实践,扎实工作,教科研工作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最新小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1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下列不属于数学性质特征的是( )。 A.抽象性 B.严谨性 C.客观性 D.应用广泛性 2.下列不属于“客观性知识”的是( )。 A.运算规则 B.数的概念 C-图形分解的思路 D.不同量之间的关系 3.下列不属于传统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有( )。 A.代数初步知识 B.概率知识 C.几何初步知识 D.量与计量知识 4.从方法论层面予以区别,认知学习可以分为“接受学习”和( )两类。 A.发现学习 B.知识学习 C.技能学习 D.问题解决学习 5.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儿童的参与主要是指“行为参与”、“情感参与”以及( A.探究参与 B.问题参与 C.认知参与 D.评价参与 6.下列不属于构建教学策略的主要原则的是( )。 A.准备原则 B.活动原则 C.个别适应的原则 D.需要原则 7.以下不属于学习评价的目的地是( )。 A.师生活动质量的判断 B.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C.依据学业对学生排序 D.为师生活动提供反馈 8.小学数学运算规则的学习是以( )学习为起点的。 A.方法 B.认数 C.概念 D.性质 9.在儿童的几何思维水平的发展阶段中,处于描述(分析)阶段被认为是( )。 A.水平O B.水平1 C.水平2 D.水平 10.问题的条件信息包括“数据”、“关系”和( )等。 A.状态 B.运算 C.问题 D.方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基4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对小学数学学科性质的再认识包含着--------、---------、----------等这样三个数学观。 2.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一-----------等。 3.空间定位包括对物体的---------、一-----以及---------等的识别。 4.常见的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主要有-----、--------- 以及-------等三种。

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研究案例

圆的切线习题课(学案) 学习目的:1、熟练应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2、熟悉常规图形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 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1、切线判定定理(符号语言表示) 2、切线性质定理(符号语言表示) 二、常规图形 例1、如图,线段AB经过圆心O,交⊙O于点A、C,∠BAD=∠B=30o,边BD 交圆于点D, 求证:BD是⊙O的切线 分析图形特征: 1、6个三角形,其中等边三角形是 为等腰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 全等三角形有。 2、边角特征:①∠BAD=∠B=30o ②AD=BD ③BC=OC=OA=OD=r,等价AB=3 BC=3 r ④BD是⊙O的切线

变式1如图,已知∠BAD=30o,AD=BD,(1)求证:BD是⊙O的切线,(2)若OA=2,求BD、BC的长 变式2 如图,已知∠BAD=30o,BC=OC, (1)求证;BD是⊙O的切线;(2)求∠B度数 变式3:如图,已知∠B=30o,BC=OC (1)求证;BD是⊙O的切线;(2)求∠BAD度数 变式4:已知AD=BD,BC=OC,求证;BD是⊙O的切线

变式5:已知BD是⊙O的切线,∠B=30o, (1)求∠A的度数(2)求证:BC=OC 变式6:BD是⊙O的切线,探索∠BAD与∠B的数量关系。 中考真题体验: 1、(06厦门市)如图,AC为⊙O直径,B为AC延长线上的一点,BD交⊙O于点D,∠BAD=∠B=30° (1)求证:BD是⊙O的切线; (2)请问:BC与BA有什么数量关系?写出这个关系式, 并说明理由.

2、(2007年韶关市中考) 如图3,AB是半⊙O的直径,弦AC与AB成30°的角,AC=CD.(1)求证:CD是半⊙O的切线;(2)若OA=2,求AC的长. [学生创作题] 变式7:已知BD是⊙O的切线,∠BAD=30o, (1)求∠B的度数,(2)求证:BC=OC 变式8:已知BD是⊙O的切线,且BC=OC,求∠BAD,∠B的度数。 变式9:已知∠BAD=22.5o,∠B=45o, 求证:BD是⊙O的切线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形式: ①案例分析:现实数学观与生活数学观。要求学生完成字左右的评析。(分) ②临床学习:临床观察。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字临床观察报告。(分) 说明:以上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 ③文本论述:需要学生在学习完第一章至第三章之后完成本次活动。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三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字。(分) 第一章文本论述主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去积极构建普遍知识与特殊情境的联系。请举例说明。第二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文本论述主题:请用实例分析我国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呈现的基本要求。 占总成绩的。 ()第二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形式: ①案例分析: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操作性策略。要求学生完成字左右的评析。(分) ②临床学习:临床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字临床设计报告。(分) 说明:以上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 ③文本论述:需要学生在学习完第四章至第六章之后完成本次活动。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三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字。(分) 第四章文本论述主题:为什么说儿童的数学认知起点是他们的生活常识? 第五章文本论述主题:请具体分析再创造学习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优缺点。 第六章文本论述主题:如何理解和把握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的角色与作用? 占总成绩的。 ()第三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形式: ①案例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巡视与评价。要求学生完成字左右的评析。(分) ②临床学习:临床评析。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字临床评析报告。(分) 说明:以上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 ③文本论述:需要学生在学习完第七章至第九章之后完成本次活动。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三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字。(分) 第七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第八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小学数学学业评价在策略上的特点。 第九章文本论述主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发展儿童建构数学概念的能力? 占总成绩的。 ()第四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形式: ①客观性网上自测:单项选择题:共道单项选择题,前道每题分。最后道题分。可多次做(共分)。 ②文本论述:需要学生在学习完第十章至第十一章之后完成本次活动。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两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字。(分) 第十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在小学数学的运算规则学习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感。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学概念是数学内容的基本点,是逻辑导出定理、公式、法则的出发点,是建立理论系统的着眼点;同时,它又是学生认知的基础,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核心。因此概念在数学教与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系统中的基本元素,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是数学研究对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它反映了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最重要的数学知识之一。学生在运用数学概念进行、判断的过程中要得出正确的结论,首先要正确地掌握概念。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决定数学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因此,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对基本概念的教学一直是比较薄弱的,不少教师讲题时头头是道,十分生动,总有说不完的话,而讲基本概念时总是干巴巴的,没有几句话,有的教师对一些重要概念一带而过,很快就转入解题教学中去,这种教学形式是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正确理解的,由于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对很多概念的背景知识不可能展开说得很多,但总希望能把有关概念的背景、产生、内涵,适当地讲清楚。 国内外关于数学概念教学理论研究是比较多的,对于一些概念课授课方法也是有研究的。但是那些理论的得出和经验的总结都是特定教育环境下的产物;而对于今天所推进的新课程实验(特别是在我国刚刚开始实施阶段)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理论研究还几乎是一片空白。对于实践研究就更不足为谈了。 还有,对概念教学还有一个记忆与理解的关系问题,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我们要求学生准确记忆,但这种记忆不是死记硬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全班学生一起背某一段定义、定理。学生整齐划一,如同背古诗一样背出来。这样做的效果可想而知!我认为对基本概念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应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对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目前大致分为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要“淡化概念,注重实质”;另一种观点是要保持概念阐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笔者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xx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中期报告 立项编号xxxxxxxxxxxx 课题名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 学科分类初中数学 主持人xxx 所在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时间 2016-12-06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课题组2013年4月在xx县xx镇第一初级中学成立,并着手进行该课题的研究。2016年9月被xx市教育教研信息中心批准立项,立项编号:xxxxxxx。新课题组于2016年6月成立,参与研究的教师在原有xx县xxxx第一初级中学课题组教师的基础上,xx县实验中学xx丽老师,xx县xx镇第一初级中学xxxxxx老师也加入该课题组。经过课题组全体人员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现将实践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它的终极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递进教学”是一样的。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

初中数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1

初中数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我仅从四个方面,借助教学案例分析的形式,向老师们汇报一下我个人数学教学的体会,这四个方面是: 1.在多样化学习活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2.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预设和生成的动态调整; 3.对数学习题课的思考; 4.对课堂提问的思考。 首先,结合《勾股定理》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多样化学习活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案例1:《勾股定理》一课的课堂教学 第一个环节:探索勾股定理的教学 师(出示4幅图形和表格):观察、计算各图中正方形A、B、C的面积,完成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A的面积B的面积C的面积 图1 图2 图3 图4 生:从表中可以看出A、B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正方形C的面积。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正方形A、B的边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正方形C的边就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根据上面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里,教师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索发现“数”与“形”的密切关联,形成猜想,主动探索结论,训练了学生的归纳推理的能力,数形结合的思想自然得到运用和渗透,“面积法”也为后面定理的证明做好了铺垫,双基教学寓于学习情境之中。 第二个环节:证明勾股定理的教学 教师给各小组奋发制作好的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纸片,先分组拼图探究,在交流、展示,让学生在实践探究活动中形成新的能力 (试图发现拼图和证明的规律:同一个图形面积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学生展示略 通过小组探究、展示证明方法,让学生把已有的面积计算知识与要证明的代数式联系起来,并试图通过几何意义的理解构造图形,让学生在探求证明方法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个环节:运用勾股定理的教学 师(出示右图):右图是由两个正方形 组成的图形,能否剪拼为一个面积不变的新 的正方形,若能,看谁剪的次数最少。 生(出示右图):可以剪拼成一个面积 不变的新的正方形,设原来的两个正方形的 边长分别是a、b,那么它们的面积和就是 a2+ b2,由于面积不变,所以新正方形的面积 应该是a2+ b2,所以只要是能剪出两个以a、b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把它们重新拼成一个 边长为 a2+ b2 的正方形就行了。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简答题DOC

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1、数学的特点:高度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广泛应用性 2、数学的概念: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是对“形和数的研究” 3、数学的作用:1)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2)现代化社会中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 3)是一种意识或者思维方式,人们经常用数学的观点处理问题 4)是一门艺术,促进人们对美的追求 4、小学数学课程含义:1)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在特定目标、计划制约下的数学学科及数学学习活动 3)结合数学学科的有关内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的过程和经验的总和 5、小学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1)对学生发展具有特殊功能,是由数学的特点所赋予 2)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与其他课程的学习密切相关(理科课程) 4)对青少年品格的形成,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6、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1)百废待兴,统一课程(1949-1952) 2)学校、模仿和初步总结苏联经验(1952-1957) 3)开展“教育革命”,中学内容下移小学(1957-1961) 4)纠正急躁冒进,加强基础教学,初步构建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体系(1961-1966) 5)“文化大革命”时期,课程遭到严重破坏(1966-1976) 6)拨乱反正,课程教材重建(1976-1986) 7)构建义务教育课程,实施义务教育(1986-2001) 8)颁布实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和实验新教材(2001-) 7、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的主要背景: 1)首先人才观发生变化 2)我国基础教育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a、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 b、课程结构单一,缺乏选择性、整体性和综合性 c、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d、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对学生创新、实践关注不够。 e、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 f、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8、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的主要成绩: 1)教师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 2)教师角色发生变化 3)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增强了 4)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 5)开始建立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 6)教材内容丰富、新颖、活泼,学生更加喜爱,充分运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已经成为共识 9、《课标(实验稿)》的讨论: 1)关于课程体系的创新与继承 2)关于联系实际,注重实用 3)关于“重教轻学”与“儿童中心”两种倾向 4)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5)关于减轻学生负担与保证学生学习质量 6)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 7)加强研究,聚焦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微型课题研究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微型课题研究“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微型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学概念是数学内容的基本点,是逻辑导出定理、公式、法则的出发点,是建立理论系统的着眼点;同时,它又是学生认知的基础,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核心。因此概念在数学教与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系统中的基本元素,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是数学研究对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它反映了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最重要的数学知识之一。学生在运用数学概念进行、判断的过程中要得出正确的结论,首先要正确地掌握概念。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决定数学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因此,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对基本概念的教学一直是比较薄弱的,不少教师讲题时头头是道,十分生动,总有说不完的话,而讲基本概念时总是干巴巴的,没有几句话,有的教师对一些重要概念一带而过,很快就转入解题教学中去,这种教学形式是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正确理解的,由于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对很多概念的背景知识不可能展开说得很多,但总希望能把有关概念的背景、产生、内涵,适当地讲清楚。 国内外关于数学概念教学理论研究是比较多的,对于一些概念课授课方法也是有研究的。但是那些理论的得出和经验的总结都是特定教育环境下的产物;而对于今天所推进的新课程实验(特别是在我国刚刚开始实施阶段),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理论研究还几乎是一片空白。对于实践研究就更不足为谈了。 还有,对概念教学还有一个记忆与理解的关系问题,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我们要求学生准确记忆,但这种记忆不是死记硬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全班学生一起背某一段定义、定理。学生整齐划一,如同背古诗一样背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摘要: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中,历来都是采取单向式的被动授课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在新课改形势下,这种上课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小学数学教育的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需要深入理解新课改精神,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反思,把握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将新课改的精神真正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改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开展,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教师不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习方式的具体方法等

外在表现上,那样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旦对教育理念不深入、不透彻,就会出现表面化、形式化、绝对化的倾向,就拿探究学习来说吧!课本上的某个问题本身就没有定论,只是作者的一种看法和见解,这些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示范,每个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都不一样,这样,交流就显得很有价值、很有意义。记得我曾有这样一个教学经历: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在教学5+8时,有的学生发现了5+8其实用8+5来想更好,把5分成2和3;有的学生认为刚学了9+5,用它推算出结果更简单;更有学生做这种加法直接用手指节,先数8个,再接着数5个,再从末尾重新从1开始数,得到结果,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方法应用自如,原因就是那是他们的真实体验。由此,我们就不能把学生的思想抑制在教材教法里,让学生的学习充分体现个性和创造性,以适应社会发展。 二、正确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 过去,我们惯用的做法是“堂堂清,周周清”一节课结束,马上做一个教学质量的测验,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该学的东西。这样做有其正确的道理,但每节课能清的,能测的多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东西,新课改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和应用

专题讲座--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研究

专题讲座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研究 刘秀华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对《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研究》这部分内容的认识,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一、试卷讲评课的意义、目的 二、试卷讲评课的现状 三、试卷讲评课的原则 四、试卷讲评课的几个环节 五、试卷讲评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利手段。”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 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 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考试是定量评价的一种方式,考试结束后要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而数学试卷讲评课是将考试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的最好的手段。 一、试卷讲评课的意义、目的 (一)试卷讲评课的意义 试卷讲评课是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课型。它的意义在于: 1. 试卷讲评对学生的知识起着巩固、矫正、充实、完善、深化的作用。 2. 试卷讲评是对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再运用的过程。 3. 试卷讲评是师生共同进一步探讨解题思路方法、提炼数学思想、探寻总结解题规律、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 (二)试卷讲评课的目的 1. 纠正错误,规范解题

通过试卷讲评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从而夯实基础,巩固、完善、深化所学知识和方法。 2. 分析得失,找出差距 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学会学习、学会自我评价。 还要通过试卷讲评使学生看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认识到自身的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 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 3. 提炼概括,融会贯通 通过试卷讲评对知识、解题方法作进一步的梳理、归纳,能够站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 认识所学内容,并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途径。学会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4. 拓展思路,提升能力 通过试卷讲评,挖掘试题功能,一题多解、多解归一、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小题大做、借题发挥,拓展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试卷讲评课的任务 1.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学生自评应分为两步:一是课外,二是课内。通过课外学生自 评,课内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澄清一些模糊认识,起到自我更新知识结构的调节作用。 2. 根据学生的讨论,由教师引导学生加以归纳提高,理清解题思路,进一步提高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讲评课的现状 经常听老师们说:这个题都讲了好几遍了,考试时还是有这么多学生出错。 为什么会出现“老师反复纠错,学生重复出错”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是:我们对讲评课的认识不够,使得讲评课的效率偏低,没有真正起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弥补缺漏,加深理 解,强化巩固的作用。目前,试卷讲评课的现状是: (一)阅卷不及时,讲评滞后,使得讲评失去了效果 1. 由于我们数学教师教学任务都比较重,压力较大,有些老师为了赶进度,考完试就 忙着上新课,往往把试卷讲评课安排在辅导时间、自习时间,使得试卷讲评滞后。 2. 不能及时阅卷或阅卷时间拖得较长。 3. 阅完卷后,统计分析工作又不及时。 由于讲评不及时,等到讲评时,学生早已把试题和自己的解题思路忘得差不多了,而且情绪懈怠,讲评课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讲解学习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 记录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2015年8月29日 地点: 数学教研室 主题:新学期工作计划 人员: 全体数学教师 内容: (一)校长讲话: 1、对本组上期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给本组教师提出希望和要求:勤奋务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做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有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不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积极勇跃参加各项教育研究活动。鼓励老师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二)教务主任安排布置本学期教研教学工作 1、教研文化建设。 2、本学期教研活动安排(见教研计划) 3、本学期要准备的资料及工作要求。(特别是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三)互动交流:老师们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2015年9月 地点:数学教研室 主题:解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内容: 一、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1、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 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自学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合。 2、构建所有学生必需的共同基础和加强数学的应用和实践 应与时俱进地重新审视数学基础,根据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构建简明数学知识结构的要求,确定数学课程的内容,应抓住数学知识的主干部分,突出基本原理和通用方法,切实加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 3、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学生群体中存在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数学发展,。应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数学课程设计,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使数学课程适应与全体学生。 4、充分关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求知

中学数学现代教学探索

中学数学现代教学探索 发表时间:2013-10-16T16:08:53.63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7期(上)供稿作者:◇孙永椿 [导读] 中学数学教师的讨论交流、共同参与的能力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孙永椿 (四川省泸化中学泸州 64660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二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可见,他将创新教育提高到何等的高度。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但是,不能因为现代教育理念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而降低教师的作用。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的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和指导者,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是进行学法指导,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方式、收集学生对学习方法掌握情况,有效地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这需要中学数学教师具备多种素质和能力。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深有感悟,做了以下简单的阐述。 一、教师要对自己的工作有责任心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要满怀热情地去投入到教学中去,这是因为,教师工作不仅仅是完成几节课的教学那么简单,它还包括言传身教、思想品德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教育并非通过简单的说教来完成,它需要我们从细微处做起,在授课的时候教师的点点滴滴都在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言行。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在用心在授课,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是多么地爱他们。我们怀着这样的情感去授课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为了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为了对社会负责,也为了对我们自己负责,我们就该以极大的热情与责任心投身于教育工作。 二、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之快,使得以前的那种传统的中学数学教育方式和方法被淘汰,这无疑对中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不断促使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步伐,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新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基础。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专业在世界范围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这样他们就会对这个学科产生兴趣,令教学活动更为生动和有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数学教师要有深厚的数学基础 中学数学教师肩上担负着巨大的责任,必须有较高的数学专业素质和能力。因为只有教师自己有了这种素质和能力才会去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中学数学教师不能每天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也要多看一些课外的书籍来充实自己。目前还有好多中学数学教师在数学专业素质和能力方面薄弱,因而也就很难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我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改变这种状况。 首先,数学教师要扩宽自己的知识层面。教师要学习现代化信息知识,不断地吸收现代化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给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什么问题也难不倒,不管多难的数学问题都能很透彻给他们解答,会从内心里对教师产生了一种钦佩的感觉。其次,要求中学数学教师把数学教学作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教学中师生要能够相互作用,相互配合。教师和学生去共同研究问题和解答问题,让学生也参加进来,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数学教师要有综合运用各类科学知识的素质与能力 现实生活和教学活动中,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新课程标准下强调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地提问题,然后分组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脑能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具备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素质与能力。 五、教师要和学生走到一起,共同讨论问题和分析问题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的职能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给学生传授课本知识;教师的期望主要是学生能在应试中考出好成绩:教师的行为表现是偏爱优等生,讨厌差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往往不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优等生受表扬鼓励的多,参与课堂训练的机会多;差生受训斥的多,参与课堂训练的机会少,甚至有的受到体罚和变相体罚。这种人格上的不平等,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挫伤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培养学生积极交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组织、有目的地讨论能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要多给学生这样的机会和空间。如在讲到某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停下来,让学生们发表自己对这个知识点的看法,这样教师就了解了学生在哪个方面了解不够透彻。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专题讨论会,让学生知道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时也要学习其他同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也要参加进去和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大程度上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异曲同工之效。在数学课堂上改变以前那种“教师讲、学生练、再讲、再练”的单一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和讨论,教师讲得比以前少了,但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作为小组的一个成员,而不单单是一名数学教师,时而是讲解者,时而是辅导员,时而是台上的表演者,时而台下的观众,学生也会比过去喜欢提问题,学生思维活动更多,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就更浓了。中学数学教师的讨论交流、共同参与的能力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