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艺术问题》读书报告

《艺术问题》读书报告

《艺术问题》读书报告
《艺术问题》读书报告

抓住艺术

——《艺术问题》读书报告

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

姓名:商行

学号:10309098

摘要:针对《艺术问题》中所包含的艺术理论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透过文本解读提炼理论内涵,总结艺术符号学的主要内容和理论特征,并试图用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个例进行理论分析的实践。

关键词:艺术符号表现形式中国古典诗歌

一、论文概述

苏珊·朗格的《艺术问题》一书在西方文艺理论界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艺术符号学流派的代表,苏珊·朗格本人在美学的这一领域有着极深的造诣,《艺术问题》便是她自己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和理论体系整合。集结了10篇不同角度论述艺术相关追问的讲稿,从尽量丰富的内容与更加多元化的角度阐述她的美学见解即符号美学的理论。诸如上述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研究《艺术问题》的价值导向和研究方向。

因此,我们将从文本出发,较为全面、细致、透彻的分析文本内容,从文本中提炼出理论的精华并加以言语的简单化和理论的系统化。针对十篇大领域、多角度、深层次的讲稿采取逐一的文本解析,将每一篇的内容归纳整合,形成理论体系的明晰。并在分之后将其总结,对整部《艺术问题》进行简要的评价针对上一部分的内容提出自我的见解。将总结出的理论作为已掌握的经验对新的艺术个例进行分析。

二、《艺术问题》文本解析与理论总结

《动态形象——对舞蹈的一些哲学探讨》作为全书的开篇,并没有如同其他沉重厚实的西方理论一样,当头棒喝抛给我们难以理解的哲学性质的问题,而是从一个自我疑问的角度开始展开自我解答的论述。如此来说或许听起来有些许牵强,因为我们已经从前文的该书中得知,这并不是一本一气呵成的书,而是苏珊·朗格演讲稿的整理合集,但至少编辑合成时候把这一篇放入到开篇的位置,也是有她打头阵的原因的。

本章着重在于对动态形象的分析,并结合实例带入到哲学逻辑的理解中来,从而阐释舞蹈——作为人类创造出来的第一种真正的艺术——而如何成为不同于其他艺术的一种的哲学思考。她的分析是针对阐释舞蹈的三个哲学问题的剖析。首先,抛出舞蹈实质上是一种形象抑或说是一种幻象的概念,是通过肢体语言、动作、节拍等等这些我们可以直接看到的结构来构成实际上是虚的实体的力的形象与流动,从而总结出来舞蹈演员创造了“动态形象”的结论;随着动态形象的产生,舞蹈所带给人们或是引发人们的主观感情便产生和发展,也就是舞蹈所要表达的创造者的对于直接感情和情绪活动具有的概念,来直接展示情感活动和结构模式;进而引入到舞蹈的创造,实质上是以一种客观的符号将主观的时间和活动表现出来。另外在后半部分也谈到了舞蹈是如何与艺术之间有着联系,却又不同于其他艺术的。它们的区别就在于形象和表现形式的材料上面。

第二篇《表现》则主要想找寻一种能过对于各种艺术都大体适用的特征,并以此作为一种决定性的特征,从而来区别艺术与非艺术,这种特征便是这一篇中着重讨论的“表现性”。针对表现性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形式”来进行探讨的,在之后的阐述中,出现了各种关于形式的概括、分类与定义,她通过不同的浅显的事例讨论了逻辑形式,从种种小事例的研究发掘到最简单的形状的概念研究比较了静态形式和动态形式,从一种可以实际操作的现象中引发到逻辑形式这样的抽象概念的回归。如此大篇幅的阐释形式主要是想引发出表现的形式的概念,这种表现的形式不同于语言的符号形式即推论性形式,前者较之于后者更加复杂,因为它,这一功能被艺术家们利用,完成一个将主观领域客观化的过程,即表现的产生过程。

艺术之所以可以区别于其他物质的产生而产生,是因为它们是被创造出来的。《创造》变着重讨论了这一主题概念。首先“创造”与“制造”是本质不同的两种概念,也是艺术始终被认为是“创造”而非“制造”的根本原因。创造品本身在内部是没有优劣不分等级的,正是因为这样产生的艺术品来自于创造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描述创造,她以绘画为实例兼用音乐与其类比进行分析阐述。油彩、画布、绘画工具等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的空间结构里面的实物,但是使用它们所构成的色块、形状(即绘画作品本身所呈现给我们的)所构成的空间结构,是并不存在于之前的现实的空间结构中的,所以绘画是一种虚像,亦可称为“幻象”。它可以有效地快捷的抽象出视觉形式并使人看到它的真正面目,即感知艺术的逻辑过程。而绘画艺术创造的过程就是将艺术从具体客观的形式中产生构成不存在于原有的客观空间结构中的虚幻的可以被直觉感知的幻象。而音乐就是雷同如上过程创造的时间虚像,进而推入到每一种大型的艺术都具有本身的基本幻象理论论调。

针对一种把作品比作具有生命力的暗喻来引发对艺术内部有机构成的论述,这便是《生命的形式》所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一章节的内容较为清晰整洁,主要针对四个方面开始论述艺术的生命形式。其一,情感和情绪的能力是生命机能也就是感知艺术的有机生命体的组成部分,这也就要求艺术以情感形式展现出来从而被轻钢和情绪感知。其二,严密的、复杂的和深奥的有机性是生命形式的基本特征,这种有机性包含整体性、运动性、结构的统一性。这里着重阐述了生命形式所具有的最典型标记:不可侵犯性和脆弱性。其三,作为类似生命形式的艺术要具备如下的特征:形式上必须是持续稳定的运动的动力形式;结构上必须是一个中心互相联系依存有机的结构;结构应富有节奏性并相互结合在一起。其四,艺术家们利用类似生命形式的节奏性和成长性相结合,把多样的人类精神、情感、个人经验和想象展示出来的。总而言之,艺术品的性质类似于生命的性质和形式,正是因为这种相似性才把艺术和其他普通事物中区别出来。

上一篇对于艺术类似于生命的形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那么这种生命又是如何被人们感知的,这便是《艺术知觉与“自然之光”》所讨论的主要内容了。艺术知觉是对艺术品表现性的知觉,是揣摩艺术“生命的意味”的一种洞察力和顿悟能力。这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知觉,但是这种直觉被她赋予了新的内涵和理解。她把直觉从宗教直觉、道德直觉和其他特殊的直觉中解脱出来,使之成为普遍性的具有自然属性的直觉。总结分析洛克对于直觉的四种作用,并对直觉的观点进行了批判的继承。直觉作为一种非理性的不能通过推理性的言语表达出来的“自然之光”充当了人们对于艺术意味(表现性)的感知。这样的感知过程并不像传统的对符号系统的解读,因为艺术本身的特殊性——一种非传统的不同于语言符号系统的特殊符号系统而导致了艺术知觉将主观经验的自然形式被抽象到符号性形式当中冰利用他们想象和理解情感的本质,从中获得艺术的认识价值。这种价值更体现在利于文化的发展和有助于文化的稳定。最后还延展了艺术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也些许提到了艺术的作用和对艺术教育的简要理解。

《艺术问题》所研究的对象是笼统的艺术概念,是覆盖所有具体的艺术形式的描述和解读。但是不同的艺术又是怎样区分的呢,具体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是本章中要阐述的内容。不可否认,各种艺术之间是相互联系但同时又是相互区分的,从构成艺术的材料到创造艺术的特殊经验,由于他们的不同造成了各类艺术有所区分的外在的和内在的原因。接下来一篇的内容就似乎延展性的阐述了上一篇的内容。由于艺术之间的区分而使得艺术创造有了趋同性的发展方向。于是各类艺术见可以在不是去艺术生命形式的表现力的前

提下相互模仿和转换。关于艺术原则我们在之后会有更具体的分析,但是我们要注意到艺术法则并不是受限于某一时期的某一针对具体艺术形式的法则。种种变化性的因素要服从艺术是表现情感概念的表现形式,然而兴趣并不是衡量艺术的标准。艺术创造中的具体原则我们可以继续来看接下来的分析。

前文中已经简要的涉及了艺术符号这样一种概念,同时也提出了关于艺术中的符号的相关问题,在《艺术符号和艺术中的符号》中她较为系统的解释了这两种概念,也在相互的比较中加以区别。本篇中最为突破的论述在与她把艺术符号从语言符号学中的概念剥离出来,成为一种新的特殊的不同于语言符号系统的艺术符号系统。这在于语言是一种理性思维的符号形式,而艺术在于富于表现性也就是情感的表现,故艺术符号要从这种推理性的框架中分离开来,成为一种表现性的形式,也就是文中所指的“艺术符号”。这种艺术符号是涵盖整个艺术的领域的,是对于艺术系统化公式化的概括。艺术符号成为了单一的不可分割的符号的时候,艺术家们便开始在艺术品的创造中运用符号,但同时要符合如下的艺术原则:其一是创造出“幻象”也就是一种广泛性原则,其二是具有有机的统一性和生命的活力即富含丰富的表现力,其三是用情感清晰地展示出来即运用情感言语。这些要求是针对艺术创作中运用的符号提出的,这也是区分艺术中使用的符号和艺术符号的重要原则。当然,二者更明确地区分在于功能上的区别和类型上的区别:前者是普通的包含复杂性构造形式,后者是单一表达意味或是意象的表现形式。在此明确了艺术符号和艺术中使用的符号之间的却别,也深入了对前文艺术符号的讨论,使得我们的理解得以深化并与前文发生联系完整了理论的系统性。

在之前我们已经了解她对舞蹈和绘画的分析研究,为了使得她的艺术理论系统更加为人所接受,她在《谈谈诗的创造》中用诗歌分析来支撑她的艺术问题的观点。诗歌是一种由语言构成的形式,然而当它被看做为一种艺术或者是一件单独的艺术品的时候,诗歌的语言便会同会话语言区别开来。她指出所谓诗歌在本质上看来依旧是一种幻象,所谓的诗歌创作也同时是指一种幻象的创造。诗歌的创造是通过用此方式得以实现的,这也是诗歌的创造方法。语言、题材或者原型作为诗歌的材料来构成与普通的语言材料构成不同的东西,并否定了诗歌中语言的陈述性。诗歌创造的幻象并非是一种视觉意象,因为这种意向只是构成诗歌的外观。她采用的方法是单纯的分析诗歌的意向,不结合语言符号延伸出来的更多的语言。幻象的创造存在确定的结构,带有不受时空限制和约束的特征,从而构成诗的表现形式。针对诗歌分析,她还提出了一个突破性的构想,就是研究诗歌不从原有的理论出发进行研究,而是

通过研究是个本身这样一种艺术形式来推出我们所需要的理论。这种追本溯源的方式比起原先的研究方法更加透彻和清晰。

三、评论与观点陈述

经过文本分析之后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清晰地理论骨架建立起来,精简之后的艺术符号学框架使得我们的评论更富有直观性和客观性。在此我的观点是对于这样一套艺术符号学的美学体系是比较信服和赞同的。这一观点建构在《艺术问题》中所蕴涵的几大优势上面的,以下我们将这些优势逐一罗列阐释出来。

首先,是研究方法和论证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针对艺术符号学这一核心概念进行较为集中的阐释,运用了极为丰富的研究和论证方法。在文本中极为明显的出现的便是实例分析法,我们不难看到她在用大篇幅分析舞蹈、绘画、音乐、诗歌等等具体的艺术,摒弃了空谈的论调堆砌,是论述避免陷入了空洞的漩涡之中。结合各种具体的艺术形式来谈论艺术在哲学美学层面的问题,紧紧地贴合在现实当中,规避了理论跑偏的风险,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问题的晦涩程度便于读者感知和接受。接着我们也不可否认这里出现的比喻论证法,通常稍微深奥的美学理论很难依靠读者简单的从纯的理论文本中获取,巧妙而又恰当的比喻就使得这一过程简单化,例如在研究艺术形式的表现力的时候,将生命这样的鲜活的概念引入并用作比喻,对理论阐述产生了极大地帮助。还有我们也可以察觉到的也是较多运用的比较研究法,它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种是将两种反向的概念进行对比,从二元选择中能过明了的判断和选择正确的概念;另一种是将两种近似的概念进行类比,从而达到概念的融合借鉴丰富概念的内涵。引用法作为一种最直接的研究方法,借他人之口言自己之志,对文本的丰富与权威提供了帮助。

其次,在于文本阐述的通俗化与浅显化。这一优势与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实例分析法相互关联的。从具体的艺术例如诗歌、绘画、舞蹈等等出发,以他们作为本体进行分析,从纯粹的艺术中研究艺术,也就使研究对象明确而富有说服力。另外作为读者这一方面,我们会因此而较为直接简单的从文本中获取她所要表达的观点,这使得这部美学理论研究没有凌空直入,而显得平易近人许多。

另外,《艺术问题》富有极为明显的批判继承性质。这就体现在它包含的反对性意见与声音。在文本中我们进场可以看到她提及与接纳反对性的意见与声音,毫不避讳来自于不同流派不同背景的质疑的声音,针对这些质疑进行批判和继承。对于不够具体、不具有说服力、不符合美学规律的质疑采取针锋相对的破解和辩驳。对于能够丰富文本内容,补充缺漏的部

分的观点,又予以赞同和接受。她所批判继承的东西跨越了时间的维度,跨越了地理的界限,从而使得文本中蕴含的理论更具有严密性和稳定性。

同批判继承相联系的一点就是文本中丰富的引用。无论是哲学理论还是文学理论,无论是批判的声音还是同好的支撑,在文本中都有所谈及。广泛的引用前人的思想精华来完美文本中的理论体系,同时也增强了文本的权威性。

最后我们不得不提及的是理论的反复性。作者在前言中也曾提过,由于受制于分散的讲稿文体限制,一些理论不可避免的重复阐释和反复重申。在此我并不把这一点视为缺漏,反而因为一些概念的重复出现多次解释使得我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记住了最为关

键的内容。信息的重复叠加便可以清楚地找到哪些概念是在提及艺术的不同角度的问题的时候是最基础的同时也是不得不预先了解的。也许从另一个角度看来,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研究方法上还是其他方面,她对于艺术的理解和问题的解答可以做到让人信服和接受。尤其是她纯粹从艺术本身分析艺术总结艺术哲学理论的出发点我最为赞成,抛开了用理论套艺术的老旧的探究方法。接下来我们也将出这样的研究原点出发,尝试对一种具体艺术进行分系归纳和总结。

四、解放“知人论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尝试分析

在前面几个部分中,我们已经做了足够多的理论层面的分析和总结,剔除一些美好的外观之后我们得到了分析问题所需要的一副理论的骨架。获得上述的分析方法之后,我们将要尝试用这种方法来对诗歌艺术进行分析研究。首先我们把目光从遥远的西方转移到古老的东方大陆上来,我们将诗歌个例的选择集中到中国古典诗歌中来。由于在对《艺术问题》的文本解析中我们知道,苏珊对于艺术问题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是建构在所有的一般性的艺术中的,所以这种理论和分析方法就具有了跨时间跨空间的应用范围,这也为我们尝试研究分析中国古典诗歌提供了可行性。

在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中,有一个普遍被大家所接受的一项原则,那便是“知人论世”。这一条由孟子提出来的法则几乎贯穿了之后的整个中国文本分析的始终。在文学批评界,这也似乎就成了一种不可撼动的钢铁法则。在诗歌的分析中更加常见,那么诗歌作为一种艺术的存在是不是可以脱下“知人论世”的枷锁,尝试从诗歌内容本身进行深入的分析呢?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姑且将“知人论世”作为文学批评的标准脱离到艺术问题分析,将诗歌分析回归到诗歌自我和本身。

我们首先从杜甫的《绝句(其四)》(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

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开始引入。首先,诗人用“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等等视觉意象,当然除了真实的视觉意象还有与事实不相对应的虚构,这些构成了整首诗的“外观”。这些意象并不一定在同样的时间内出现,或者同时的收纳在诗人的眼中,因而他们构成的语言就可以被认为是推论性的语言,因此,诗人动用意象创造出了艺术的“虚像”抑或说是“幻象”。但是这样的虚像也具有一定的结构,通过押韵、平仄调和、声律调整这些语法形式的调整手段,让他们之间有机的粘合起来构成稳定的统一的形式。例如增强了意象的颜色对比(黄、绿、白、青等颜色的运用)、通过虚构夸张的白雪和扩大延伸的大船而突破事件、地区、行为的约束。从而能够使他们富有表现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命的形式”。这种形式的构成都是依赖于诗歌语言的属性即造型性,在《绝句》中数字、颜色、物体被对仗这种手法给予了诗歌造型性。抛开造型以外,我们将意向罗列出来:黄鹂鸟、柳树、白鹭、天空、船,他们作为要素构成的就是日常的表象,在诗歌用语言形式将他们造型话之后,就成了一种非现实的、不真实的视觉意象:看不到万里之外的大船,数不清确切数字的黄鹂,等不到的千秋,但是这丝毫不能影响我们被这种幻象激发的情感意识,即使我们不知道安史之乱已经平息,我们也可以从诗歌本身把握到这种情感,即使它穿越时空来到几千年之后的当下,也依旧如此。

在有的时候,淡化诗人的身世背景来分析诗歌,似乎更能把握诗歌的意味。例如诗歌意味深厚浓密的李商隐的诗歌,就曾经有人试图通过结合他的个人遭遇和社会背景来解读诗歌,但似乎没能有确凿的解释,却看起来更加陷入到解诗死胡同中不能解脱。《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作为李商隐诗歌的代表作,如果单从诗歌本身

的表现力来看的话,似乎更能接近对他的解读。与《绝句》不太相同的是,这首诗中用到的视觉意象并不多,大多数是诗人情感化的虚构概念意象。从注定的离愁别绪,到万物终有结束的自然之理,到对镜梳妆惆怅延伸到更远的想象,整首诗想要传达给我们的就是一种相思的情感概念。即使剜除“青鸟”的典故,也不会影响到诗歌蕴含的情感化的语言,在这首诗中就是一段时间的内的复杂愁苦的情绪。这诗中的人物不一定是诗人本人,即使换成任何一个熟悉的不熟悉的张三李四都不会影响到这种虚像的创造,不论之前作者是否有过真实的震人心魄的相见和离别,也不影响到他运用语言的造型功能建构整一首诗。在这首诗里,我们找不到他要陈述什么的意图,也找不到要陈述的对象,但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诗人建构的

虚幻图景。同样的,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也可以只是为了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愉悦的情怀,又何必牵扯到具体的何人何事影响到了诗人具体的那天的心情呢?

由以上我们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结论来。苏珊·朗格的艺术理论对于诗歌的分析跨越了时空界限,具有对艺术分析的广泛性。在将诗歌看作艺术品的前提下,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我们可以避开“之人论世”所绑定的语言学的陈述性的枷锁,单纯的从艺术角度分析诗歌,这样的分析在某种状况下又可以殊途同归。

书籍信息:

苏珊·朗格:《艺术问题》,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年1月1日版。

参考文献:

《符号逻辑导论》苏珊·朗格著

《苏珊·朗格舞蹈艺术理论问题再思考》曹军清著

《古代诗歌分析——知人论世》语文教学网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语文教学网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读书报告》伯塔基著

《文学教育》毕金林著

《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浅析苏珊·朗格对艺术的新定义》邹玉莹著

地质工程学科专业

地质工程学科(专业)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地质工程学科是地球科学领域中应用为主的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具体要求如下: 1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精神 文明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服从组织分配,愿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地质学、数学、力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或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必要的实验技能和较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在地质工程领域的某个方向上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工程实际问题;能独立组织地质工程项目的施工或工程评价。对本学科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前沿领域具得较深入的了解;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大学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风。 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3年,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时间各占一半。 硕士生应在规定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若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经院校学位委员会审查,学校批准,可进行论文答辩毕业,通过者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三、研究方向 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当前发展的方向,可设置出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地质工程学科共设置下列4个研究方向。 1、油气地质工程 2、地质工程信息化 3、水文地质与环境工程 4、地质灾害防治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选修课和实践课,课程总学分为35或以上。学位课为必修课,含公共课、专业 基础课,学分不低于21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2学分;实践课为必修课,含学术活动、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学分为3学分。 理科硕士生选修数学课程的总学分不少于5学分,其中学位课中数学课等于或大于2学分;外语课总学 分为6学分,提倡加强更多的外语课,通过考试取得相应学分,但不计入35学分内。 (一)学位课10门(共21学分) (1)公共学位课5门,10学分 包括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英语读写、英语听说、英语选修课程(第1、2学期各开2门,每生必修1门)。 (2)专业学位课5门,11学分 本学科点的专业学位课包括地质统计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数值分析、工程地质学。 (二)选修课19门(37学分) 选修课由指导教师和研究生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研究方向的需要,以及研究生原有的基础和 特长,爱好共同确定,给研究生留有充分的自学时间和选修的灵活性,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但所选课程学分不低于12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应阅读60篇以上的中、外文文献资料,且外文资料比例应占三分之一以上,并做到有检查,有考核。

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设计报告

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设计题目:图像处理 教师:赵哲老师 提交日期: 12月29日

一、设计内容: 主题:《图像处理》 详细说明:对图像进行处理(简单滤镜,模糊,锐化,高斯模糊等),对图像进行处理(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单双色显示,亮暗程度调整等),对图像进行特效处理(反色,实色混合,色彩平衡,浮雕效果,素描效果,雾化效果等), 二、涉及知识内容: 1、二值化 2、各种滤波 3、算法等 三、设计流程图 四、实例分析及截图效果: 运行效果截图: 第一步:读取原图,并显示 close all;clear;clc; % 清楚工作窗口clc 清空变量clear 关闭打开的窗口close all I=imread(''); % 插入图片赋给I imshow(I);% 输出图I I1=rgb2gray(I);%图片变灰度图 figure%新建窗口 subplot(321);% 3行2列第一幅图 imhist(I1);%输出图片

title('原图直方图');%图片名称 一,图像处理模糊 H=fspecial('motion',40); %% 滤波算子模糊程度40 motion运动 q=imfilter(I,H,'replicate');%imfilter实现线性空间滤波函数,I图经过H滤波处理,replicate反复复制q1=rgb2gray(q); imhist(q1); title('模糊图直方图'); 二,图像处理锐化 H=fspecial('unsharp');%锐化滤波算子,unsharp不清晰的 qq=imfilter(I,H,'replicate'); qq1=rgb2gray(qq); imhist(qq1); title('锐化图直方图'); 三,图像处理浮雕(来源网络) %浮雕图 l=imread(''); f0=rgb2gray(l);%变灰度图 f1=imnoise(f0,'speckle',; %高斯噪声加入密度为的高斯乘性噪声 imnoise噪声污染图像函数 speckle斑点 f1=im2double(f1);%把图像数据类型转换为双精度浮点类型 h3=1/9.*[1 1 1;1 1 1;1 1 1]; %采用h3对图像f2进行卷积滤波 f4=conv2(f1,h3,'same'); %进行sobel滤波 h2=fspecial('sobel'); g3=filter2(h2,f1,'same');%卷积和多项式相乘 same相同的 k=mat2gray(g3);% 实现图像矩阵的归一化操作 四,图像处理素描(来源网络) f=imread(''); [VG,A,PPG] = colorgrad(f); ppg = im2uint8(PPG); ppgf = 255 - ppg; [M,N] = size(ppgf);T=200; ppgf1 = zeros(M,N); for ii = 1:M for jj = 1:N if ppgf(ii,jj)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数字图像基本操作及灰度调整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读、写图像的基本方法。 2)掌握MATLAB语言中图像数据与信息的读取方法。 3)理解图像灰度变换处理在图像增强的作用。 4)掌握绘制灰度直方图的方法,理解灰度直方图的灰度变换及均衡化的方 法。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熟悉MATLAB语言中对图像数据读取,显示等基本函数 特别需要熟悉下列命令:熟悉imread()函数、imwrite()函数、size()函数、Subplot()函数、Figure()函数。 1)将MATLAB目录下work文件夹中的forest.tif图像文件读出.用到imread, imfinfo 等文件,观察一下图像数据,了解一下数字图像在MATLAB中的处理就是处理一个矩阵。将这个图像显示出来(用imshow)。尝试修改map颜色矩阵的值,再将图像显示出来,观察图像颜色的变化。 2)将MATLAB目录下work文件夹中的b747.jpg图像文件读出,用rgb2gray() 将其 转化为灰度图像,记为变量B。 2.图像灰度变换处理在图像增强的作用 读入不同情况的图像,请自己编程和调用Matlab函数用常用灰度变换函数对输入图像进行灰度变换,比较相应的处理效果。 3.绘制图像灰度直方图的方法,对图像进行均衡化处理 请自己编程和调用Matlab函数完成如下实验。 1)显示B的图像及灰度直方图,可以发现其灰度值集中在一段区域,用 imadjust函 数将它的灰度值调整到[0,1]之间,并观察调整后的图像与原图像的差别,调整后的灰

度直方图与原灰度直方图的区别。 2) 对B 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处理,试比较与源图的异同。 3) 对B 进行如图所示的分段线形变换处理,试比较与直方图均衡化处理的异同。 图1.1 分段线性变换函数 三、实验原理与算法分析 1. 灰度变换 灰度变换是图像增强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常用于改变图象的灰度范围及分布,是图象数字化及图象显示的重要工具。 1) 图像反转 灰度级范围为[0, L-1]的图像反转可由下式获得 r L s --=1 2) 对数运算:有时原图的动态范围太大,超出某些显示设备的允许动态范围, 如直接使用原图,则一部分细节可能丢失。解决的方法是对原图进行灰度压缩,如对数变换: s = c log(1 + r ),c 为常数,r ≥ 0 3) 幂次变换: 0,0,≥≥=γγc cr s 4) 对比拉伸: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突出图像中感兴趣的研究对象,常常要求 局部扩展拉伸某一范围的灰度值,或对不同范围的灰度值进行不同的拉伸处理,即分段线性拉伸: 其对应的数学表达式为:

遥感地质学报告

遥感地质学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班级:地信111 学号:1108100013 学生姓名:王才妹 指导教师:刘沛 2015年1月10日

一、对ENVI软件的认识 启动ENVI软件: 双击击桌面上的ENVI图标,就能成功的打开ENVI软件。 打开影像文件: 1、选择File→Open Image File。屏幕弹出对话框“Enter Input Data File”。 2、选择进入envidsta目录中的can_tm子目录,从列表中选择can_tmr.img文件然后点击OK。随即弹出可用波段列表(Available Band List)。在列表中可以选择特定的光谱波段显示影像或者对其进行处理。此时就可以选择打开灰阶影像或RGB彩色影像了。 3、使用鼠标左键点击对话框中所列波段名,选中某个影像波段。所选波段会在标有“Selected Band”的区域中显示出来。 4、点击Load Band,将影像加载到一个新的显示窗口中。 打开的影像窗口有三个,包括主图像窗口(Image Window)、滚动窗口(Scroll Window)、缩放窗口(Zoom window)。 显示影像剖面廓线 可以交互式地选择和显示X轴(水平)、Y轴(垂直)和Z轴(波谱)的剖面廓线图。这些剖面廓线图显示了穿过影像的横线(X)、纵线(Y)或者波谱波段(Z)的数据值。 从主图像窗口菜单栏中,可作以下操作:Tools → Profile → X Profile → Y Profile → Z Profile

分别显示数据值与列号(sample number)之间的关系曲线图;数据值与行号(line number)之间的关系曲线图;波谱剖面廓线图。 进行快速对比度拉伸 我们可以使用主图像窗口、缩放窗口或者滚动窗口中的默认参数和数据来进行快速对比度拉伸。 Enhance菜单中可进行各种各样的对比度拉伸:线性拉伸,0-255之间的线性拉伸,2%的线性拉伸,高斯拉伸,均衡化拉伸以及平方根拉伸。 显示交互式的散点图 ENVI可以绘制出两个所选影像波段的数值关系图,即分别选定这两个波段为X、Y轴,在平面坐标上绘制两者的散点图。 1、在主图像窗口菜单栏中,选择Tools → 2D Scatter Plots。接着Scatter Plot Band Choice对话框就会出现在屏幕上,在该对话框中选择要进行比较的两个影像波段。 2、选择其中一个波段作为X轴,另一个波段作为Y轴,然后点击OK。 3、一旦打开了散点图绘制窗口,就可以将鼠标光标放在主图像窗口中任意位置,并可以按住鼠标中键来拖动光标。此时,十字丝光标周围10×10范围内的像素在散点图中所对应的点将会用红色突出显示出来。

武汉科技大学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二○一四~二○一五学年第一学期电子信息工程系 实验报告书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DB)1102班姓名 学号: 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 二○一四年十一月一日

实验一图像直方图处理及灰度变换(2学时) 实验目的: 1. 掌握读、写、显示图像的基本方法。 2. 掌握图像直方图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直方图归一化、均衡化方法。 3. 掌握图像灰度变换的基本方法,理解灰度变换对图像外观的改善效果。 实验内容: 1. 读入一幅图像,判断其是否为灰度图像,如果不是灰度图像,将其转化为灰度图像。 2. 完成灰度图像的直方图计算、直方图归一化、直方图均衡化等操作。 3. 完成灰度图像的灰度变换操作,如线性变换、伽马变换、阈值变换(二值化)等,分别使用不同参数观察灰度变换效果(对灰度直方图的影响)。 实验步骤: 1. 将图片转换为灰度图片,进行直方图均衡,并统计图像的直方图: I1=imread('pic.jpg'); %读取图像 I2=rgb2gray(I1); %将彩色图变成灰度图 subplot(3,2,1); imshow(I1); title('原图'); subplot(3,2,3); imshow(I2); title('灰度图'); subplot(3,2,4); imhist(I2); %统计直方图 title('统计直方图'); subplot(3,2,5); J=histeq(I2); %直方图均衡 imshow(J); title('直方图均衡'); subplot(3,2,6); imhist(J); title('统计直方图');

原 图 灰度图 01000 2000 3000统计直方图 100200直方图均衡 0统计直方图 100200 仿真分析: 将灰度图直方图均衡后,从图形上反映出细节更加丰富,图像动态范围增大,深色的地方颜色更深,浅色的地方颜色更前,对比更鲜明。从直方图上反应,暗部到亮部像素分布更加均匀。 2. 将图片进行阈值变换和灰度调整,并统计图像的直方图: I1=imread('rice.png'); I2=im2bw(I1,0.5); %选取阈值为0.5 I3=imadjust(I1,[0.3 0.9],[]); %设置灰度为0.3-0.9 subplot(3,2,1); imshow(I1); title('原图'); subplot(3,2,3); imshow(I2); title('阈值变换'); subplot(3,2,5); imshow(I3); title('灰度调整'); subplot(3,2,2); imhist(I1); title('统计直方图'); subplot(3,2,4);

东南大学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数字图像处理 实验报告 学号:04211734 姓名:付永钦 日期:2014/6/7 1.图像直方图统计 ①原理:灰度直方图是将数字图像的所有像素,按照灰度值的大小,统计其所出现的频度。 通常,灰度直方图的横坐标表示灰度值,纵坐标为半个像素个数,也可以采用某一灰度值的像素数占全图像素数的百分比作为纵坐标。 ②算法: clear all PS=imread('girl-grey1.jpg'); %读入JPG彩色图像文件figure(1);subplot(1,2,1);imshow(PS);title('原图像灰度图'); [m,n]=size(PS); %测量图像尺寸参数 GP=zeros(1,256); %预创建存放灰度出现概率的向量 for k=0:255 GP(k+1)=length(find(PS==k))/(m*n); %计算每级灰度出现的概率end figure(1);subplot(1,2,2);bar(0:255,GP,'g') %绘制直方图 axis([0 255 min(GP) max(GP)]); title('原图像直方图') xlabel('灰度值') ylabel('出现概率') ③处理结果:

原图像灰度图 100 200 0.005 0.010.0150.020.025 0.030.035 0.04原图像直方图 灰度值 出现概率 ④结果分析:由图可以看出,原图像的灰度直方图比较集中。 2. 图像的线性变换 ①原理:直方图均衡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对在图像中像素个数多的灰度值(即对画面起主 要作用的灰度值)进行展宽,而对像素个数少的灰度值(即对画面不起主要作用的灰度值)进行归并。从而达到清晰图像的目的。 ②算法: clear all %一,图像的预处理,读入彩色图像将其灰度化 PS=imread('girl-grey1.jpg'); figure(1);subplot(2,2,1);imshow(PS);title('原图像灰度图'); %二,绘制直方图 [m,n]=size(PS); %测量图像尺寸参数 GP=zeros(1,256); %预创建存放灰度出现概率的向量 for k=0:255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doc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3) 学科门类:理学(07) 一级学科:地理学(0705)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属地理学一级学科,是在地图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该专业以地图、遥感影像和统计数据为信息源,利用地图学、地理学、信息论、系统论等相关理论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S技术进行地理认知和地理信息传输、分析与应用的一门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知识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该学科在深化地理认知的同时,已逐步成为全球变化,区域资源与环境、城市及区域规划管理,土地利用管理、水利、交通等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河海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流域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为特色,着重研究地理信息认知理论、空间数据模型和数据管理、地理信息的遥感提取,专题信息制图与数据更新技术;空间分析技术,空间决策支持原理与方法;为全球变化,区域资源环境、数字流域以及防灾减灾等重大问题决策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一、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具有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基本理论,掌握地理信息分析技术、空间数据结构及信息处理技术、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地图可视化等基本技能和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及应用、遥感数据分析及处理、空间决策支持等方面具有较深造诣,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1、GIS及应用 2、遥感及应用 3、地图学 4、数字流域 5、GPS及应用 三、学制与学分 攻读硕士学位的标准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3.5年(非全日制学生可延长1年)。硕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研究环节组成。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研究环节5学分。 四、课程设置

遥感地质读书报告——遥感环形影像的示矿意义

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 班级:地质0903班姓名:甯濛 学号:200901627

遥感环形影像的示矿意义 摘要:遥感信息的地质应用发现了大量的环形影像和其全球性普遍性,使人们不得不考虑把它列为新的构造类型,对其进行研究已经成为构造地质学的新课题。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环形影像与某些矿种的矿床、矿化集中区相吻合,引起了矿产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各种环形构造反映原生地质作用及后期改造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也是矿化的直接体现。本文总结了不同地区环形影像的分布特征,并划分了地质成因类型。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环形影像与矿产资源的相关关系,探讨寻找矿产资源的新途径,以促进矿床构造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 环形影像特征成因示矿意义 0引言 遥感资料(卫星图象、航空 象片以及与其有关的计算机CCT 磁带数据等)除能反映出地球深 部、浅部及表壳的大量线性构造 外, 还反映一些圆形、圆环形、弧 形封闭形以及半圆形影象特征。 有关它们的命名不一, 主要有: 环形构造、圆形构;造(Cireular struetures),环形特征, 圆形特征 (Circular features);对一些半 环(圆)形构造称为曲线性特征 (Curvilinear features);或称为环 (圆)形(状)图象特征(Cireular imagefeatures);环块构造等。这 类构造在遥感图象上的表现形形 色色, 主要据其构造形式、色调 (彩)、地貌及水系特征加以识别。 它们有的边界清楚, 极为醒目; 有的则很隐晦, 甚至几经增强处 理才能识别[3]。 遥感图像中的环形构造, 其 形态多姿, 成因多样, 众说纷纭 我们把那些在地壳表面有与之对 应的, 具独立地质意义的地质体或图1 鄂尔多斯盆地环形影像[10] 地质单元的环形影像(环形构造)称之为环块构造即环块构造具有遥感影像和地质的双重含意, 既有遥感影像环状异常的概念, 又有区别于区域地质域而具独立地质意义的近等轴状或环状地质体的地质概念显示赋存矿床的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环块构造为赋矿环块构造。[1] 20世纪50年代以来,遥感地质工作者对环形构造的成因、分类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刘登忠将环形构造归纳为隐伏岩体型等10种类别,并总结了环形构造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成因类型、环体结构、规模及影像异常等标志[2];秦小光等通过对桂西北地区遥感环形构造的研究,将该区的环形构造分为岩体型、地块型、热液晕型和断裂交汇型,通过对环形构造与成矿关系的统计分析后认为,环形构造是该区寻找金矿的有利标志[3];何国金等开展了德兴地区遥感环形构造的分形分维研究,利用分维值对不同成因的环形构造进行了归类,进而圈定了成矿远景区。据统计,几乎所有的斑岩型铜矿都与环块构造(环形构造)有关,环形构造控制了斑岩铜矿的定位,但并不是所以的环形构造都控制着矿床的形成。

读书报告第一次作业。。。。

膨胀土工程地质特性研究进展 1.前言 膨胀土是一种具有高分散性、高塑性的黏土,其矿物成分主要以蒙脱石、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脱石、高岭石/蒙脱石等为主,对干湿气候变化异常敏感,常给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带来巨大危害,是一种“问题多的特殊土”。其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性容易引起建筑物开裂、边坡失稳、渠道桥梁等结构物破坏,给工程建设带来安全隐患。如1978 年我国南阳地区和1988 ~ 1992 年欧洲地区,持续的干旱天气致使出现了大规模房屋建筑开裂破坏现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究其原因为地基膨胀土失水收缩导致地面不均匀沉降变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膨胀土地区累计长度约386km,沿线曾发生大量渠段坍塌和浅层滑坡等工程地质问题。事实上,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初,南阳陶岔引水渠的开挖施工中,膨胀土层就发生过十几处大滑坡,且大都发生在1: 4-1: 5的缓坡上,由此引起了人们对膨胀土问题的重视,并在其后进行了处理,为以后正式开工建设提供了处治经验。 2.胀缩性 胀缩性的概念是由于含水率变化而引起的膨胀土体积变化,称为胀缩变形,即含水率升高发生膨胀,含水率降低发生收缩。胀缩性是

膨胀土的典型性质之一。在许多条件下,当膨胀土经历往复干湿循环时,胀缩变形表现出不可逆性,往往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在控制吸力条件下开展了干湿循环试验,发现膨胀土的胀缩变形可分为宏观结构变形和微观结构变形两部分。一般而言,宏观结构变形的可逆性与干湿循环过程中的累积变形量有关,然而微观结构变形却通常是可逆的。 关于膨胀土的胀缩机理,国内外学者也开展了许多研究,得到一些普遍的认识。与水相互作用时,由于黏土矿物颗粒表面的亲水性与水分子的极性结构特征,水分子在电场力作用下会吸附在矿物颗粒周围,形成一层水膜。水膜的厚度受黏土矿物种类、孔隙溶液成分、环境温度、外部荷载和微观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水膜的厚度变化则直接反映了膨胀土的胀缩性。膨胀土的干燥收缩过程实际上是土体在内力作用下颗粒间孔径减小和密实度增加的过程。当土体中的相对湿度高于大气相对湿度时,土体中的水分子会通过土体表面进入到大气中,形成蒸发。在蒸发过程中孔隙水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在颗粒间会形成弯液面,产生毛细水压力。表面张力和弯液面曲率半径是影响毛细水压力的关键因素,且一般而言,毛细水压力为负值。因此,土体干燥失水过程中,颗粒周围的水膜变薄,孔径减小,在毛细水压力和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土颗粒会随蒸发而逐渐靠拢,宏观表现为收缩变。关于膨胀土的胀缩机理,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如廖世文( 1984) 、高国瑞( 1984) 从晶格扩展、双电层理论和微观结构控制3 个方面对膨胀土的胀缩机理进行了总结归纳。刘特洪( 1997)则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课程报告

集中稀疏表示的图像恢复 董伟胜中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wsdo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da16241492.html, 张磊香港理工大学计算机系cslzha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da16241492.html,.hk 石光明中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gmshi@https://www.wendangku.net/doc/da16241492.html, 摘要 本文对于图像恢复任务提出了一种新的称为集中稀疏表示(CSR)的稀疏表示模型。为了重建高还原度的图像,通过给定的字典,退化图像的稀疏编码系数预计应该尽可能接近那些未知的原始图像。然而,由于可用的数据是原始图像的退化版本(如噪声、模糊和/或者低采样率),正如许多现有的稀疏表示模型一样,如果只考虑局部的稀疏图像,稀疏编码系数往往不够准确。为了使稀疏编码更加准确,通过利用非局部图像统计,引入一个集中的稀疏性约束。为了优化,局部稀疏和非局部稀疏统一到一个变化的框架内。大量的图像恢复实验验证了我们的CSR模型在以前最先进的方法之上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改进。 1、介绍 图像恢复(IR)目的是为了从,比如说通过一个低端摄像头或者在有限条件下得到图像的图像退化版本(例如噪声、模糊和/或者低采样率),来恢复一副高质量的图像。对于观察的图像y,IR问题可以表示成: y = Hx + v (1) 其中H是一个退化矩阵,x是原始图像的矢量,v是噪声矢量。由于IR的病态特性,尝试把观察模型和所需解决方案的先验知识合并到一个变分公式的正则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地研究。对于正则方法,对自然图像适当的先验知识进行寻找和建模是最重要的关注点之一,因此学习自然图像先验知识的各种方法已经被提出来了【25,5,6,12】。 近年来,对于图像恢复基于建模的稀疏表示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模型【9,5,13,20,16,21,27,15,14】。在人类视觉系统【23,24】的研究中,已经发现细胞感受区域使用少量的从一个超完备的编码集中稀疏选出的结构化基元来编码自然图像。在数学上,一个x ∈ R N的信号可以表示为一个字典Φ中的几个原子的线性组合,例如,X ≈Φα,用|0 最小化:

【免费下载】遥感学习书籍大全

遥感学习书籍大全 《遥感》 作者:赵振远 《遥感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研究》 作者:[日]卡农公司图象研究室 《遥感地质学》 作者:陈华慧 《遥感地质学》 作者:李永颐李斌山陆成 《遥感概论》 作者:马蔼乃 《遥感文选》 作者:国家遥感中心 《农业遥感》 作者:寇有观萧鉥 《遥感专辑(第三辑)矿产勘查中的遥感方法》 作者:地质矿产部情报研究所 《遥感与非遥感地质信息复合应用中的计算机处理》 作者:谭海樵余志伟 《微波遥感第二卷雷达遥感和面目标的散射、辐射、理论》作者:[美]F.T.乌拉比R.K.穆尔冯健超 《遥感研究文集》 作者:吉林省遥感学会论文选编 《大气微波遥感》 作者:张瑞生 《微波遥感理论》 作者:王宝发 《遥感精解》 作者:[日]遥感研究会 《宇航遥感物理基础》 作者:孙星和 《航天多光谱遥感》 作者:韩心志 《高等学校教材水文遥感》 作者:武汉水利电力大学魏文秋 《环境遥感技术简介》 作者:龚家龙阎守邕 《遥感手册第一分册》 作者:汤定元陈宁锵等 《资源遥感研究文集》 作者: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编辑 《国外遥感技术的发展》 作者: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国土资源遥感技术》 作者:马鸿良等 《遥感地震地质文集》 作者: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编 《航空物探遥感论文集》 作者:熊盛青唐文周姚正煦 《巡天千里眼遥感入门》 作者:[加]D.D.哈珀 《英汉遥感地质学词汇》 作者:张世良张炯姚彦之 《环境遥感与地理制图》 作者: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 《航空摄影测量及遥感》 作者:西南交通大学刘文熙许伦北方交通大学魏志芳吴景坤《遥感图像对地定位研究》 作者:李树楷 《地球物理勘探遥感原理》 作者:R.D.里根J.V.塔拉尼克S.I.古特曼 《遥感地质学实习指导书》 作者:刘允良邢立新杨德明 《遥感地学分析》 作者:陈述彭赵英时 《遥感图象的数字处理》 作者美)J.G.莫伊克 《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 作者:宁书年等 《遥感手册第八分册》 作者:[美]吉尼·索利查尼斯·波尔顿等 《遥感图象信息处理》 作者:许殿元丁树柏 《遥感手册第五分册》 作者:[美]迪特尔·斯坦纳等 《遥感手册第七分册》 作者:[美]罗伯特G.里维斯等 《遥感手册第三分册》 作者:[美]理查德K.穆尔等 《遥感手册第六分册》 作者:[美]约翰 E.埃斯蒂斯弗雷德里克J.多伊尔 《遥感手册第四分册》 作者:奥尔登P.科尔沃科雷塞斯等 《遥感中的自适应雷达》 作者:[美]D.T.吉辛 《全球环境、资源遥感分析》 作者:李树楷

遥感地质学读书笔记

《遥感地质学》读书笔记 遥感,泛指从遥远处感知,泛指各种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 .是指使用某种遥感器,不直接接触被研究的目标,感测目标的特征信息(一般是电磁波的反射或者发射信息),经过传输、处理,从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信息。遥感技术为人类观测地球表层系统的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各圈层之间的动态变化、相互作用、相互关系提供了全面、系统、快速、准确的信息获取手段,它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为地学研究、地质工程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学期所学《遥感地质学》主要掌握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数据,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遥感图像处理,遥感数字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地质解译标志的建立以及遥感地质图像的判读等等。 1.概述 遥感地质学是在地质与成矿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研究的学科。是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和表层地质体(岩石、构造…),研究目的是有效识别地质体的物性与运动状态,服务区域地质调查、地质构造研究、矿产资源勘查、环境与灾害地质监测等工作。有人说遥感资料是别人赠送给地质学者的礼物,人们可利用地表各种特征信息--影像特征与地质体、地质现象的直接关系和内在的相关关系进行地质研究,还可用外推法、对比法等逻辑推理方法,与物探资料结合的方法推测地球深部情况,通过地质分析及与地、物、化等多源地学信息综合分析,进行成矿预测,扩大矿产远景区段。遥感地质学具体研究内容主要有: 1.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反射、吸收、发射)特征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 2.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 3.遥感数字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 4.遥感技术在地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价。 遥感地质,是综合应用现代遥感技术来研究地质规律,进行地质调查和资源勘察的一种方法。它从宏观的角度着眼于由空中取得的地质信息,即以各种地质体对电磁辐射的反应作为基本依据,结合其他各种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判断一定地区内的地质情况。其工作原理,就是利用传感器拍摄物体的不同波段图像,再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和判读。由侧重点的不同,效果也不完全相同。如可见光波段的图象,对于分析判读具有明显特征的地质体、植被情况、地形差异等可取得很好效果;而红外摄像和热幅射计测量,对于找

BMP图像的读写(8位和24位)

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验 报告书 实验名 BMP文件的读写(8位和24位) 班级计 121 姓名张进 学号 1213022016 2014年6月 16 日

一、实验内容 1、了解BMP文件的结构 2、8位位图和24位位图的读取 二、BMP图形文件简介 BMP(Bitmap-File)图形文件是Windows采用的图形文件格式,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所有图象处理软件都支持BMP图象文件格式。Windows系统内部各图像绘制操作都是以BMP为基础的。Windows 3.0以前的BMP图文件格式与显示设备有关,因此把这种BMP 图象文件格式称为设备相关位图DDB(device-dependent bitmap)文件格式。Windows 3.0以后的BMP图象文件与显示设备无关,因此把这种BMP图象文件格式称为设备无关位图DIB(device-independent bitmap)格式(注:Windows 3.0以后,在系统中仍然存在DDB位图,象BitBlt()这种函数就是基于DDB位图的,只不过如果你想将图像以BMP格式保存到磁盘文件中时,微软极力推荐你以DIB格式保存),目的是为了让Windows能够在任何类型的显示设备上显示所存储的图象。BMP位图文件默认的文件扩展名是BMP或者bmp(有时它也会以.DIB或.RLE作扩展名)。 位图文件可看成由4个部分组成:位图文件头(bitmap-file header)、位图信息头(bitmap-information header)、彩色表(color table)和定义位图的字节阵列,它具有如下所示的形式。 位图文件结构内容摘要

2013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设计报告 课设题目:彩色图像增强软件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 班级: 1002501 姓名:曾小路 学号: 100250131 指导教师:赵占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2013 年12月27日

目录 目录 .......................................................................................................................... I 一. 课程设计任务 (1) 二. 课程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案 (2) 2.1 彩色图像基础 (2) 2.2 彩色模型 (2) 三. 课程设计的步骤和结果 (6) 3.1 采集图像 (6) 3.2 图像增强 (7) 3.3 界面设计 (9) 四. 课程设计总结 (12) 五. 设计体会 (13) 六. 参考文献 (14)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课程设计报告 一. 课程设计任务 1.1设计内容及要求: (1)、独立设计方案,根据所学知识,对由于曝光过度、光圈过小或图像亮度不均匀等情况下的彩色图像进行增强,提高图像的清晰度(通俗地讲,就是图像看起来干净、对比度高、颜色鲜艳)。 (2)、参考photoshop 软件,设计软件界面,对处理前后的图像以及直方图等进行对比显示; (3)、将实验结果与处理前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设计过程所遇到的问题。 1.2参考方案 1、实现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 学习使用matlab 图像处理工具箱,利用imread()语句读入图像,例如image=imread(flower.jpg),利用彩色图像模型转换公式,将RGB 类型图像转换为HSI 类型图像,显示各分量图像(如imshow(image)),以及计算和显示各分量图像直方图。 2、彩色图像增强实现 对HSI彩色模型图像的I分量进行对比度拉伸或直方图均衡化等处理,提高亮度图像的对比度。对S分量图像进行适当调整,使图像色彩鲜艳或柔和。 H 分量保持不变。将处理后的图像转换成RGB 类型图像,并进行显示。分析处理图像过程和结果存在的问题。 3、参照“photoshop”软件,设计图像处理软件界面 可设计菜单式界面,在功能较少的情况下,也可以设计按键式界面,视 功能多少而定;参考matlab 软件中GUI 设计,学习软件界面的设计 - 1 -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数字图像处理试验报告 实验二:数字图像的空间滤波和频域滤波 姓名:XX学号:2XXXXXXX 实验日期:2017 年4 月26 日 1.实验目的 1. 掌握图像滤波的基本定义及目的。 2. 理解空间域滤波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3. 掌握进行图像的空域滤波的方法。 4. 掌握傅立叶变换及逆变换的基本原理方法。 5. 理解频域滤波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6. 掌握进行图像的频域滤波的方法。 2.实验内容与要求 1. 平滑空间滤波: 1) 读出一幅图像,给这幅图像分别加入椒盐噪声和高斯噪声后并与前一张图显示在同一 图像窗口中。 2) 对加入噪声图像选用不同的平滑(低通)模板做运算,对比不同模板所形成的效果,要 求在同一窗口中显示。 3) 使用函数 imfilter 时,分别采用不同的填充方法(或边界选项,如零填 充、’replicate’、’symmetric’、’circular’)进行低通滤波,显示处理后的图 像。 4) 运用 for 循环,将加有椒盐噪声的图像进行 10 次,20 次均值滤波,查看其特点, 显 示均值处理后的图像(提示:利用fspecial 函数的’average’类型生成均值滤波器)。 5) 对加入椒盐噪声的图像分别采用均值滤波法,和中值滤波法对有噪声的图像做处理,要 求在同一窗口中显示结果。 6) 自己设计平滑空间滤波器,并将其对噪声图像进行处理,显示处理后的图像。 2. 锐化空间滤波 1) 读出一幅图像,采用3×3 的拉普拉斯算子 w = [ 1, 1, 1; 1 – 8 1; 1, 1, 1] 对其进行滤波。 2) 编写函数w = genlaplacian(n),自动产生任一奇数尺寸n 的拉普拉斯算子,如5 ×5的拉普拉斯算子 w =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3) 分别采用5×5,9×9,15×15和25×25大小的拉普拉斯算子对

2012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

航片:5-1 解译人:周家喜田园张更郭宇衡 要求: 1、在航片上进行解译,划出地质界线,并编绘出地质解译图 (解译图必须要有图名、图例及图例说明、解译人姓名、日期) 2、写出地质解译报告,包括解译标志等。字数不限。并用word文档打印出。 3、遥感解译报告于2012年4月13日前交地堪楼-203室许老师。

航片:5-2 解译人:姜为佳刘松峰洛桑曲杰陈威宇 要求: 1、在航片上进行解译,划出地质界线,并编绘出地质解译图 (解译图必须要有图名、图例及图例说明、解译人姓名、日期) 2、写出地质解译报告,包括解译标志等。字数不限。并用word文档打印出。 3、遥感解译报告于2012年4月13日前交地堪楼-203室许老师。

航片:5-3 解译人:焦良轩刘博董洁易鹏 要求: 1、在航片上进行解译,划出地质界线,并编绘出地质解译图 (解译图必须要有图名、图例及图例说明、解译人姓名、日期) 2、写出地质解译报告,包括解译标志等。字数不限。并用word文档打印出。 3、遥感解译报告于2012年4月13日前交地堪楼-203室许老师。

《遥感地质学》地质解译读书报告 航片:5-4 解译人:刘洋(20101000237)朱磊马晓龙张攀 要求: 1、在航片上进行解译,划出地质界线,并编绘出地质解译图 (解译图必须要有图名、图例及图例说明、解译人姓名、日期) 2、写出地质解译报告,包括解译标志等。字数不限。并用word文档打印出。 3、遥感解译报告于2012年4月13日前交地堪楼-203室许老师。

《遥感地质学》地质解译读书报告 航片:5-5 解译人:周豪田锦明张晶晶朱志鹏 要求: 1、在航片上进行解译,划出地质界线,并编绘出地质解译图 (解译图必须要有图名、图例及图例说明、解译人姓名、日期) 2、写出地质解译报告,包括解译标志等。字数不限。并用word文档打印出。 3、遥感解译报告于2012年4月13日前交地堪楼-203室许老师。

遥感地质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论文

课程期末考试论文(读书报告) 课程名称:遥感地质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学时: 开课时间:

浅谈“遥感地质学”在地质类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特别是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遥感地质是一门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课程,其实际操纵性较强,需要我们对理论基础知识不断地应用巩固。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属于地质工作中的一种新型的工作手段,充分结合了现时计算机高科技信息技术。在地质工作中主要是通过对一个地区岩性,构造的状况分析后服务与地调填图,矿产普查,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质灾害治理方面,有着其特殊的高效性,空间性和优势所在。本文结合“遥感地质”课程的学习,浅谈下其在未来地学相关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遥感空间信息地质找矿应用 近年来,一方面,由于空间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遥感技术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生产活动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进军,遥感技术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因而使得遥感技术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十分重视的一项科学技术。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特别是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属于地质工作中的一种新型的工作手段,充分结合了现时计算机高科技信息技术。在地质工作中主要是通过对一个地区岩性,构造的状况分析后服务与地调填图,矿产普查,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质灾害治理方面,有着其特殊的高效性,空间性和优势所在。正如中科院院士徐冠华等,所谈及遥感技术为地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导致了地学研究范围,内容、方法的重要变化,标志着地学信息获取和方法处理的一场革命。中国遥感事业自70年代至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也日渐普遍。相对国际发达国家,中国遥感事业与其尚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正证明了在学科应用教学方面的前景性和挑战性。 《遥感地质学》是我校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为地质,资勘和海洋类专业开设的院定专业限选课,共48学时,其中24实验学时。通过半学期的遥感地质课及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学习,对遥感技术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义,同时对地学高新技术的发展有了所了解。本文结合“遥感地质”课程的学习,浅谈下其在未来地学相关工作中的应用。 遥感地质在地学方面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地质调查方面: 地质调查方面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意义和作用应体现最明显的是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我国存在最大的空白区是青藏高原空白区,因其独特的海拨,积雪,压力,缺氧,交通等因素给地质工作者在这一地区开展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尤其在藏北属于“世界屋脊”,生命的禁区,地质工作者很难实地进入实施开展。青藏高原所占面积巨大,是我国地学,生物学,资源与环境科学有特色的研究领域和天然的实验室,我国研究开发价值极大。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先后开展了多次地质调查,如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师承担的地质调查局“西藏安多1:25万安多多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中就充分利用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优势性。安多地区平均海拨4700多米,气候已变,极寒,其中部分地区很难进入。 安多北捷布曲冰蚀谷(上为南)(据张绪教等)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书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 题目:数字图像处理的傅里叶变换 学生姓名: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别:计科本101班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2013 年 06 月 20 日

数字图像处理的傅里叶变换 1.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 (1)了解图像变换的意义和手段 (2)熟悉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 (3)热练掌握FFT的方法反应用 (4)通过本实验掌握利用MATLAB编程实现数字图像的傅里叶变换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掌握如何学习一门语言,如何进行资料查阅搜集,如何自己解决问题等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扩展理论知识,培养综合设计能力。 2.课程设计内容 (1)熟悉并掌握傅立叶变换 (2)了解傅立叶变换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3)通过实验了解二维频谱的分布特点 (4)用MATLAB实现傅立叶变换仿真 3.课程设计背景与基本原理 傅里叶变换是可分离和正交变换中的一个特例,对图像的傅里叶变换将图像从图像空间变换到频率空间,从而可利用傅里叶频谱特性进行图像处理。从20世纪60年代傅里叶变换的快速算法提出来以后,傅里叶变换在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中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3.1课程设计背景 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是通过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去除噪声、增强、复原、分割、提取特征等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3.2 傅里叶变换 (1)应用傅里叶变换进行数字图像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是用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的一门技术,使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各种处理的技术和方法。 20世纪20年代,图像处理首次得到应用。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得到普遍应用。60年代末,图像处理技术不断完善,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利用数字图像处理主要是为了修改图形,改善图像质量,或是从图像中提起有效信息,还有利用数字图像处理可以对图像进行体积压缩,便于传输和保存。数字图像处理主要研究以下内容:傅立叶变换、小波变换等各种图像变换;对图像进行编码和压缩;采用各种方法对图像进行复原和增强;对图像进行分割、描述和识别等。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图像处理主要应用于通讯技术、宇宙探索遥感技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