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产

高产

高产

全员奋战高产

清晨,机舱班的组员们又准时的集合在一起。

随着一句简短而有力地口号。各位伙伴大家早上好。好、很好、非常好。我们的早会开始了,虽然我们的早会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是班长还是能够通过自己言简意赅的话语给我们布置下一天的任务、近期内需要学习的安全知识以及叮嘱大家工作时正确穿戴好劳保用品。

简短的早会、必要的安全知识、正确的劳保用品穿戴。都是我们应战高产的积极准备。随着今年“迎高产,战高产”的口号我们厂再有一次迎来了高产期的到来。高产期的到来说明市场上又一次进入买车热潮,也说明有更多人开上了我们制造出的汽车。大家一想到我们的劳动成果被更多的人使用就觉得体内一股自豪感悠然而成。这更是让我们面对高产时有了更大的动力。

高产期的到来对我们大家又是一次新的挑战,高产不仅仅只是产量上的增加,更是对我们在大产量生产期间的生产质量的一种考验。我们既要保证产量,又要保证质量。只有这样我们才算是真正的迎高产战高产。

我们机舱班在班长的带领下,本着不但要保证产量更要保证质量的原则,积极的面对着高产的热潮。在班组中,尤其是以我师父周强同志为代表的几位1号位的工友们,为了不耽误大家开线的节奏每天都坚持最早开线,每天下班是更是要多焊出一些库存出来,以确保自己临时有事,不会耽误后续工位的生产。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班组的其他工友也都积极的像他们学习。大家都积极做到在保证自己生产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方便之后工序的工友拿件取件。我们的整个班组现在几乎都弥漫着这样的氛围,正是因为大家都这样做使我们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正是因为这样,让我们在面对高产时更加游刃有余。

高产我们不但要迎接它还要勇敢的面对它跟要英勇地战胜它。

稳产高产

稳产高产 目前硫酸车间已经进入了正常生产,硫酸的产量也在逐步提高,由最开始的400多吨/天到现在的近600吨/天.开车率也在逐步提高,原来的两天一小停、三天一大停的局面已经不存在了.以上的稳产高产是泽东硫酸人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各兄弟车间义不容辞帮助的结果,是车间领导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公司高层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 在开车初期,硫酸生产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生产与建设工程施工交叉作业带来的安全问题,冲渣管线的腐蚀问题,净化工段降温、除尘效果差的问题,主风机循环润滑油温度高的问题,省煤器漏水带来的尾气冒烟问题,沸腾炉出渣口扑渣及下料口结疤的问题,锅炉堵塞的问题,板式换热器结垢的问题等等,面对诸多问题硫酸人没有退缩,更没有以一种消极的心态面对,而是积极进取,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公司高层领导的正确决策下、在硫酸人不懈的努力下,以上诸多问题都一一被解决.在开车初期由于生产不稳定,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无论是工人还是领导都早出晚归,他们放弃了很多个午休,进行了很多个通宵达旦的工作,为了实现硫酸的顺利开车,他们无怨无悔,坦然看待.在我记忆中,开车初期暴露出很多问题,需要一一解决,但为了更快更好的解决问题,硫酸车间领导们日夜奔赴在检修、改造第一线.连续工作时间高达80多个小时之久,四天三夜他们都没有回一趟家,困了就随便找个东西摊在地下躺下,醒了就又接作干,直到开车正常.硫酸人就是凭着这种“铁人”般的毅力攻克了一个个难关. 面对诸多的问题,硫酸人在公司领导的指导下做了以下大量工作进行检修和改造: 1. 针对生产与建设工程施工交叉作业带来的安全问题硫酸车间与安全部一起对每个在硫酸界区施工的施工队伍进行现场安全教育,使其知道该工段存在的危险设备、危险地点、危险物品等.增加民工对硫酸生产危险因素的认识,并指定甲方、乙方现场负责人,随时监督现场施工情况,做到安全生产,安全施工.例如:某施工队在砌筑锅炉、旋风、电尘下灰管的冲渣沟时,安全部和硫酸车间首先对该工段的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安全培训,让其知道热渣与水瞬间接触产生大量的蒸汽并伴随着大爆炸,让他们学会应对以上危险的技巧.然后再有硫酸车间制作下灰管的沟盖板,盖住冲渣沟,这样即使红渣扑出也被盖板挡住,安全系数高,危险性小. 2. 针对冲渣管线、冲渣沟的腐蚀问题及红渣池的补水问题在开车初期由于冲渣槽及冲渣管线不断被腐蚀,这样就导致了不断的停车,维修量想当大,于是车间在公司领导的指导下对冲渣系统进行改造,把最先由钢板制作的冲渣槽改为砖砌,内衬耐酸砖,冲渣管道该为玻璃钢管道等等,以上问题解决了又要解决红渣池的补水问题,冲渣水在循环过程中不断被蒸发,而且又被红渣带出一部分就必须补水才能正常运行.由于冲渣水是循环利用以前没有经验,但补水过多酸水又无处可排,于是车间不得不在最短的时间找到补水的规律,从而实现冲渣水的正常循环和污水零排放. 3. 针对沸腾炉出渣口扑渣及下料口结疤的问题沸腾炉一次点火成功之后,便从出渣口扑渣,800—900℃的热渣从出渣口扑出,四处飞扬.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给出渣人员带来了危险.针对扑出来的渣很细,车间就分析可能是由于焙烧粒度细、含硫高的永平硫铁矿造成的,于是车间就采用大冶、香屯等低含硫矿与永平矿配矿,降低入炉矿的含硫、增大入炉矿的粒度,并适当降低炉底压力,经过以上调整之后出渣就正常了.出渣正常了,就又发现沸腾炉下料口结疤,沸腾炉是硫酸的龙头,如果沸腾炉不正常就意味着整个硫酸系统不正常.针对以上问题车间就从源头上找问题,发现入炉的硫铁矿中含有铁块、钢精棍等,而且由于矿太湿经过烘筒后矿的颗粒变大变多,烘筒在烘干硫铁矿的同时也变成了个造粒机,于是车间加强了矿的管理并对原料工段进行了改造,在振动筛旁增加了条皮带,把筛下来的粗矿经过皮带送往破碎机破碎,有效的避免了大颗粒矿再次进入烘筒的恶性循环.在停车同时发现沸腾炉内矿渣高低不平,针对以上现象可以说明固定层太薄被吹穿,于是车间把炉底压力提高到13Kpa左右,通过以上调整,有效的解决了沸腾炉下料口结疤的问题. 4. 针对净化工段降温、除尘效果差的问题净化工段采用封闭酸洗工艺流程,该流程对硫酸

IPC-9850表面贴装设备性能检测方法

IPC-9850表面贴装设备性能检测方法(连载之一) 引言 Introduction 范围Scope 标准以特定的文件格式来表征表面贴装设备(以下简称贴片机)的机器贴装能力,在保证贴装速度与贴装精度相对关系的条件下,对用于贴片机贴装能力因素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规范化,标准化。 目的Purpose IPC-9850对用于表征贴片机技术性能分类,检测的参数,测量程序及计算机方法作了定义及规定。标准规定了在进行贴片机性能检测时,应使用这些标准化工具获得并记录涉及贴片机性能检测的全部信息。 背景Background 随着表面贴装技术(SMT)的发展,贴片机用户不断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在给定的SMT制造环境中,设备应具有最佳的状态来完成其规定的功能及指标。表面贴装技术的优点是把器件精确快速地贴放到印制板的电路焊盘上。这是选择贴片机的最起码条件,由此人们便认为贴装速度最快,器件损伤最低的贴片机是最好的。 初期,评估贴片机是最常用的方法是考核实用印制板的贴片产额。由贴片机贴装大量用户提供的实用器件与印制板,目检贴装偏差,人工逐个计数。最后判定贴装废品率最低最耐用的贴片机为最好的。现代贴装机产额及可靠性指标的量化评休,需要收集非常大量的有效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最终才可以得到结论。标准规定了包括贴片机的产额及可靠性的全套工具,以指导贴片机制造厂商和用户改善目前仍在使用的一些方法。 随着微电子器件封装的日趋精细,印制板面器件的排列间距也愈加紧密,最终促使印制板上安装的器件数量递增,电路贴装密度提高,所有这些因素明显地对表面贴装技术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贴片机除高产额及高可靠性的性能指标外,对贴片机的器件贴装速度及贴装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般讲,贴片机的制造厂商都会选用自已定义的参数和方法来表述各自设备的产额及贴装能力的性能。由此带来许多技术指标的定义及测量方法的不一致,对同类型贴片机相互间的比较是非常困难的。要得到可比较的数据,必须在同样的条件下,安装需要对比的贴片机,大量器件贴装操作分析比较进行评估。但这种方法对制造厂商和用户讲是相当费工费时,且其成本也是极其可贵的。 标准通过对表征贴片机能力的相关参数标准化,简化了整个评估过程。把产额与贴装质量联系在一起,提出了贴装速度与贴装精度的关联性。制定了贴片机能力因素测量的一些基本方法,一但用户认为设备性能不正常时,减少了与制造厂商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这些测量方法具有一致性及可检验性,于是

冬小麦新品种新冬41号高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c16370884.html, 冬小麦新品种新冬41号高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作者:李金霞洪雪梅高波朱昱唐冬梅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35期 摘要 [目的]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冬小麦新品种新冬41号的生产特性。[方法]以2009~2011年度北疆冬小麦早熟组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新冬41号和对照品种新冬22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表明,新冬41号通过3年北疆冬小麦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高产性状突出,平均产量居第1位,表现出良好的高产稳产性及广泛的适应性,并属中筋优质小麦品种,是一个极具推广潜力的冬小麦新品种。 [结论] 新冬41号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冬小麦新品种,研究可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麦;新冬41号;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5-12440-02 新冬41号(简称为01271)是新疆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针对北疆冬麦区生态条件,科 学选用石冬八号×(95752×奎冬5号)进行复交,系统选育而成。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冬小麦早熟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位居第一,2013年6月通过新疆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 定,审定编号:新审麦2013年03号。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其生产性能,使其在生产中能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笔者特对其进行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该研究所用的材料均来源于2009~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冬麦区早熟组区域试验的汇总结果,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参试品种13个,分别在奇台、塔城、石河子、安宁渠、农四师5个综合实验站进行,对照品种为新冬22号。 1.2 分析方法 1.2.1 高产性分析。新冬41号产量与对照品种产量的增(减)产点数分析。 1.2.2 产量稳定性分析。参照Francis提出的以品种平均产量为参数,以变异系数来度量产量的稳定性[1-4],以温振民等提出的“高稳系数法”综合丰产性和稳定性[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