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基础化学》教学指导第十四章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基础化学》教学指导第十四章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基础化学》教学指导第十四章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基础化学》教学指导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首 页 基本要求
现代仪器分析简介
重点难点 讲授学时 内容提要
1
基本要求
[TOP]
1.1 熟悉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分析法、色谱法的基本原理;灵敏度和检出限的概念。 1.2 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和定量分析方法;荧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和定量分析方法;色 谱分析的塔板理论、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2 重点难点 [TOP]
2.1 重点 2.1.1 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分析法、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2.1.2 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分析法、色谱法的常用定量分析方法。 2.2 难点 色谱法分离理论。
3
讲授学时 建议 4 学时
[TOP]
4
内容提要
[TOP]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4.1 第一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 4.1.1 概述 原子吸收光谱法基于自由原子对辐射的吸收。选择一定波长的辐射光源,使与某一元素原子的基态 和激发态跃迁能级对应,对辐射的吸收导致基态原子数减少。辐射吸收与基态原子浓度有关,即与待测 元素的浓度相关。通过测定辐射的量,可获得样品中某元素的含量。 4.1.2 原理 当光源辐射出含有待测元素特征频率的光穿过试样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辐 射光波强度减弱。原子吸收测量的基本关系式是: A=Kc
1

(14.1) 式中 c 为被测样品的浓度,k 为与实验条件有关的常数。 4.1.3 原子吸收光谱仪 在雾化器中喷成细雾的样品液与燃气混合,送至燃烧器,被测元素在火焰中转化为原子蒸气,其基 态原子吸收光源发射的特征频率,使谱线强度减弱,再经单色器分光后,由光电倍增管接收并经放大器 放大,在读出装置中显示吸光度值或光谱图。 (一)光源 广泛使用的是空心阴极灯。 (二)原子化器 主要作用是将样品中待测元素转变成处于基态的气态原子。 (三)单色器 作用是将空心阴极灯发射的被测元素的共振线与其它发射线分开。常用的是平面光 栅单色仪。 (四)检测系统 主要由检测器、放大器、对数变换器、指示仪表组成。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 通常采用光电倍增管为检测器。 4.1.4 测量分析方法 (一)标准曲线法 配制一系列合适浓度的标准溶液,分别测定吸光度 A。以 A 为纵坐标,浓度或含 量 c 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试样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用内插法求出试样浓度。 (二)标准加入法 当试样组成复杂,标准溶液与试样组成之间差别较大并对测定有明显的影响时, 采用标准加入法。取等量试样 4-5 份,第一份不加被测元素,其余各准确加入一系列已知浓度的被测元 素,依次测定吸光度。作浓度—吸光度曲线。当被测试样中不含被测元素,曲线应通过原点;若曲线不 通过原点,说明含有被测元素,其外延线与横坐标交点即为试样中被测元素浓度。 (三)灵敏度和检出限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S)定义为标准曲线的斜率,
S?
?A ?c
(14.2)
在石墨炉法中也常使用特征质量表示灵敏度(绝对灵敏度) :与吸光度 A=0.0044(即 T=99%)对应 的被测物质的质量。
St ?
m ? 0.0044 A
(14.3)
其中 A 为被测定试样的吸光度,m 为其待测元素的质量。 (2)信号能否被检测,同仪器噪音大小有直接关系。检出限(L.D)表征仪器能检出某元素的最小量,
2

一般定义为 3 倍于噪音电平?(即 A=3?)所对应的待测元素浓度。
L.D ?
c ? 3? Am
(14.4)
Am 为试样的平均吸光度,c 为其待测元素的浓度, 噪音电平?为空白溶液吸光度的标准偏差(由连续 测定至少 10 次的吸光度值算得)。 4.2 第二节 荧光分析法 4.2.1 概述 有些物质吸收某种波长的光而被激发,会发射出波长相同或波长更长的光,称为光致发光。光致发 光分荧光和磷光两种,荧光是从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基态各振动能级时的光辐射。荧光物质 分子都有两个特征光谱,即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固定发射波长,测定荧光发射强度随激发波长变化所 得的光谱,称为激发光谱。固定激发波长,测定荧光发射强度随发射波长变化所得的光谱,称为发射光 谱。 4.2.2 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浓度的关系 荧光物质吸收光能被激发后才发射荧光,其荧光强度与溶液中荧光物质吸收光能的程度及荧光效率 有关。荧光物质被激发后,向各个方向发射荧光。为避免干扰,应该在垂直于激发光源的方向检测荧光 强度。经过推导: F=Kc (14.5) 式中 F 为荧光发射强度,c 为荧光物质浓度;K 越大,荧光强度越大,测定灵敏度越高。它与激发 时的摩尔吸收系数?有关,操作中应选?大的波长作为激发波长。 4.2.3 荧光光谱仪 (一)标准曲线法 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配制标准系列,逐一测定荧光强度,以荧光强度为纵坐标,标准溶液浓度为 横坐标绘制成标准曲线。用未知样品的荧光强度在标准曲线中查出对应浓度。 (二)比例法 将某荧光物质的标准溶液的荧光强度 Fs,浓度 cs,样品的荧光强度 Fx,浓度 cx 带入式(14.5) 。按 比例关系有 cx=
Fx ? c s 。当空白溶液不为 0%时,则必须从 Fs 和 Fx 值中扣除空白溶液的荧光强度 Fo: Fs
[TOP]
F ? Fo ? cs cx = s F x ? Fo
3

(14.6) 4.3 第三节 色谱法 4.3.1 色谱法发展简史 把固定相填充在色谱柱内,将流动相(或称洗脱液)自上而下流过,洗脱被吸附的样品。由于固定 相吸附样品能力不同,洗脱过程中下行的速度也不同,于是形成色谱带。吸附弱的样品被先洗脱,吸附 强的后被洗脱,达到分离目的。 4.3.2 色谱仪 广为应用的色谱仪主要有气相色谱(GC)仪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 气相色谱仪的流动相为惰性气体,称为载气。气相色谱仪主要有五大部分组成:气路系统、进样系 统、分离系统、检验器、放大及数据处理系统。气相色谱具有仪器造价相对低,易于操作,分析效率高 和分析速度快的突出优势,适用挥发性好易于汽化物质的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仪在一个封闭的流动管道中,将流动相压力增高,使之快速通过阻力很大的色谱柱。高效 液相色谱仪的主要组成有:流动相储液瓶;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废液收集瓶;检测器;放大及数 据处理系统。它的核心是色谱柱,柱前连接有高压泵,柱后接着检测器。高压泵可以控制流动相流速并 按一定的组成比或梯度恒压流注入色谱柱,对柱中样品洗脱。检测器(如紫外/可见,荧光检测器和电化 学检测器)可以对不断流经的洗脱液进行检测。高效液相色谱主要优点是可以对那些不易汽化的成分进 行分析,所以应用范围广。 4.3.3 色谱法分离理论 (一)基本术语 一个组分的色谱可用三项参数即峰高(或峰面积) 、峰位及峰宽描述。 1.色谱图 以组分响应值为纵坐标,组分的流出时间为横坐标所得曲线称为色谱图。 2.基线 当色谱柱中仅有流动相通过时,检测器响应信号随时间变化的纪录。稳定的基线应是平行 于横轴的直线。 3.色谱峰 组分的响应信号大小随时间变化所形成的峰形曲线。 正常色谱峰为正态分布曲线,对 称于最高点,曲线两侧快速单调下降。色谱峰中峰顶到基线的垂直距离称为峰高(h),峰高一半处色谱峰 的宽度称为半峰宽(W1/2),由色谱曲线与基线所包围的面积称为峰面积(A),A ? h× 1/2。 W 4.保留时间(tR) 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滞留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 5.死时间(tM) 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物质从进柱到出柱后出现响应值最大时所需时间。死时间 主要与柱前后连接管道内和固定相颗粒间的空隙体积大小有关。 6.调整保留时间(t’R) 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称为调整保留时间。
4
[TOP]

(二)塔板理论 塔板模型把色谱柱看作一个精馏塔,在每一块塔板上,样品混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快速达到分 配平衡,然后随着流动相移动,获得分离效果。 1.理论塔板高度(H)把色谱柱看作分馏塔,每个塔板之间的距离。 2.理论塔板数 在一定柱长(L)中的塔板的数目(N) : N=
L H
(14.7) 当 N?50 时,可得到基本对称的峰形曲线。实验中可利用色谱图数据求算理论塔板数: N =16(
tR 2 ) W
或 N =5.54(
tR W1/2
)2
(14.8) 理论塔板高度 H 和理论塔板数 N 都是柱效指标。W 或 W1/2 越小,N 就越大,H 越小,柱效越高,分 离效果越好。 (三)分离度 分离度(R)也称分辨率或分辨度,它表示相邻色谱峰的分离程度。定义为相邻两色谱峰保留值之 差与两峰低宽平均值之比,
R? (t R2 ? t R1 ) 1 (W ? W 2 ) 2 1 ? 2 ?t R W1 ? W 2
(14.9) 一般来说,当 R?1,相邻的两峰部分重叠;当 R=1.5,两组分的分离程度达 99.87%。R=1.5 作为相 邻两峰完全分离的指标。 4.3.3 色谱法中的定性和定量方法 (一)定性方法 一定的色谱条件下,某一组分在某一色谱柱滞留的时间是一固定值,通常是对各组分的保留时间与 已知组分的标准品比较对照进行定性。 (二)利用峰面积定量 一定的色谱条件下,待测组分质量或在流动相中的浓度与检测器响应信号(峰面积或峰高)成正比, 所以用峰面积定量。 1.外标法 用组分的标准品做出检测器响应值峰面积,和已知浓度的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5

2.内标法 当需要很高的准确度或精密度的分析结果时,应该选择内标法。准确称取 mi 被测组分标 准品,加入某纯物质 ms 作为内标物,根据被测组分和内标物的质量比 ms/mi 及相应的色谱峰面积(或峰 高)之比 :
mi f ? Ai ,式中 fi、fs 为组分和内标物的校正因子,可由标准溶液求得: ? i ms f s ? As
f ?
fi A m ? ( i ) ST ? ( s ) ST fs ms Ai
(14.10)
再准确称取 m 被测试样,加入 ms 的同样内标物,基于下式可求出组分 i 百分含量 Ci%应为: ci% =
A ? ms mi × 100% ?100% ? f ? i m As ? m
(14.11)
3.归一化法 如果试样中所有组分均能流出色谱柱并显示色谱峰,可用用峰面积归一化进行计算组 分的百分含量。
6

卫生统计学第7版

卫生统计学(本科预防)(第7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医学中统计思维的进化 第二节统计学与公共卫生互相推动 第三节统计学的若干概念 第四节目标与方法 第二章定量变量的统计描述 第一节频率分布表与频率分布图 第二节描述平均水平的统计指标 第三节描述变异程度的统计指标 第四节描述分布形态的统计指标 第五节统计表和统计图 第六节统计内容的报告与中英文表达 第七节案例讨论 第八节计算机实验 第九节小结 第三章定性变量的统计描述 第一节定性变量的频率分布 第二节常用相对数指标 第三节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 第四节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第五节粗率的标准化法 第六节动态数列及其指标 第七节定性变量统计图 第八节中英文结果报告 第九节案例讨论 第十节计算机实验 第十一节小结 第四章常用概率分布 第一节二项分布 第二节Poisson分布 第三节正态分布 第四节中英文结果报告 第五节案例讨论 第六节计算机实验 第七节小结 第五章参数估计基础 第一节抽样分布与抽样误差

第二节t分布 第三节总体均数及总体概率的估计 第四节中英文结果报告 第五节案例讨论 第六节计算机实验 第七节小结 第六章假设检验基础 第一节假设检验的概念与原理 第二节t检验 第三节二项分布与Poisson分布资料的z检验第四节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的关系 第五节假设检验的功效 第六节正态性检验 第七节中英文结果报告 第八节案例讨论 第九节计算机实验 第十节小结 第七章方差分析基础 第一节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第二节方差分析的步骤 第三节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 第四节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和数据变换 第五节中英文结果报告 第六节案例讨论 第七节计算机实验 第八节小结 第八章χ2检验 第一节独立样本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 第二节多个独立样本R×c列联表资料的χ2检验第三节配对设计资料的χ2检验 第四节列联表资料的确切概率法 第五节χ2检验用于拟合优度检验 第六节中英文结果报告 第七节案例讨论 第八节计算机实验 第九节小结 第九章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 第一节配对设计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 第二节两组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第三节多组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分析化学(李发美_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课后习题参考解答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 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 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 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 系统误差(操作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 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 6、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 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 解:①n d d d d d 321n ++++= 0.241=d 0.242=d 1 2 i -∑= n d s 0.281=s 0.312=s ②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 ③第一组数据精密度高。 7、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① 12.0104i =∑=n x x ②0.00121 )(2 i =--∑= n x x s ③0.00038 == n s s

医学免疫学人卫版第七版重点

医学免疫学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亦称为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等。Lymphocyte homing 2.Lymphocyte homing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 3.Lymphocyte recirculation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有利于传递免疫信息,动员各种免疫细胞迁移至病灶。 第三章~ 第八章 1.Antigen 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 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一般具有免疫原形和抗原性两个重要特性。 2.Epitope 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又称为抗原决定 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可分为顺序表位和构象表位。 3.Cross-reaction 交叉反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和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 应,称为~。 4.Superantigen(SAg) 超抗原某些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 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主要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化学性质主要为细菌外毒素、逆转录病毒蛋白等。 5.Adjuvant 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 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称为~。如卡介苗。 6.Mitogen 丝裂原可与淋巴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刺激静止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 细胞和有丝分裂,激活一类淋巴细胞全部克隆,被认为是一种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广泛应用于体外集体免疫功能检测。 7.Antibody 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 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8.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 攻膜复合物由C5b6789n组成的复合物,可插入细胞 膜,通过破坏局部磷脂双层而形成“渗漏斑”,或形成穿膜的亲水性孔道,最终导致细胞崩解。 9.Interferon(IFN) 干扰素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干扰病毒的感染和复制的功能。可分 为Ⅰ型(包括INF-α,INF-β等)和Ⅱ型(INF-γ)。 10.CD分子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 一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简称CD。 11.cell adhension molecules(CAM) 细胞黏附分子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黏附分子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使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发生黏附,参与细胞识别,细胞活化和信号转导,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的伸展与移动。可分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整和素家族、选择素家族等。 12.MHC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其主要功能是以其产物提呈抗原肽进而激活T淋巴细胞, 在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其结构十分复杂,显示多基因性和多态性,传统上分为Ⅰ、Ⅱ、Ⅲ类。Ⅰ、Ⅱ类主要参与调控适应性免疫应答,Ⅲ类主要参与调控固有免疫应答。 13.linkage disequilibrium 连锁不平衡指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

人民卫生出版社仪器分析重点

1、721型分光光度计使用之前仪器应预热10min。 2、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在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不移动,但峰高值降低。 3、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400---780nm。 4、在分光光度法中,摩尔吸收系数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5、721型分光光度计适用于可见光区。 6、分光光度法分析中,如果显色剂无色,而被测试液中含有其他有色离子时宜选择不加显色剂的待测液做参比液可消除影响。 7、光吸收定律只适合于单色光和一定范围的低浓度溶液。 8、分光光度法的吸光度与液层的高度无关。 9、721型分光光度计的检测器是光电管。 10、在紫外和可见光区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有色溶液的浓度相对标准偏差最小的吸光度为 0.434。 1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的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的干扰是电离效应。 12、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通常所用的检测器是光电倍增管。 13、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测定某矿石中铝含量,宜采用的原子化方式是化学计量火焰。 14、原子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15、火焰原子吸收分析法测定Al、Si、Ti、Zr 等元素所采用的火焰是乙炔---氧气。 16、由固定相和流动相的定义可知固定相是固定不动的,流动相是不断流动的。 17、分配系数越大,组分越晚流出色谱柱。 18、某色谱峰,其峰高0.607倍处色谱峰宽度为4mm,半峰宽为4.71mm。 19、以峰高乘以平均峰宽的方法计算色谱峰的峰面积,适用于不对称的色谱峰。 20、利用气相色谱法来测定某有机混合物,已知各组分在色谱条件下均有出峰,那么定量分析各组分含量时,应采用归一化法。 21、对于色谱分析法中,流动相和固定相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被分离物质的极性。 22、薄层色谱法常用的通用型显色剂有碘、硫酸溶液。 23、组分的极性越强,被固定相吸附的作用越强。 24、LC中通用型检测器是示差折光检测器。 25、在液相色谱中流动相的选择原则是极性大的样品用极性大的洗脱剂,反之亦然。 26、在HPLC 法中,为改变色谱柱选择性,可改变流动相的种类和配比,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27、分析宽沸程多组分混合物多采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 28、吸附薄层色谱法中,分离弱极性物质,选择吸附剂、展开剂的一般原则是:活性大的吸附剂和极性弱的展开剂。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六版 《社会医学》 总结重点

1.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对象: 1社会生理现象,2社会病理现象,3社会医学诊断,4社会医学处方。特点:1学科交叉性,2研究方法的综合性,3社会医学的实践性 2.医学模式: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中得出的对医 学本质的高度概括 3.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 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4.文化的基本特征:①历史性②现实性③渗透性④继承性⑤社会性。 5.文化影响健康的特征:无形性、本源性、软约束、稳定性。教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教育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和手段。它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家庭、社会、自我(学习)教育。教育具有两种职能:一是按社会需要传授知识,即对人的智能规范;二是传播社会准则,即对人的行为规范。社会制度影响人群健康的特征:1双向性、2普遍性或稳定性,3变异性,4强制性 6.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1保健功能:使患者康复,恢复劳动力;延长寿命,延长劳动 时间,有效地提高生产力水平;:消除病人对疾病焦虑和恐慌。2社会功能:提供心理安慰;体验社会支持;增强社会凝聚力。 7.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2试验研究3评价研究4文献研究。 8.社会医学研究的步骤:1选择课题陈述假设,2制定研究方案,3收集资料,4整理和 分析,5解释结果。 9.抽样方法:1概率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概率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 阶段抽样。2非概率抽样:方便抽样、立意抽样、雪球抽样、定额抽样。 10.定性研究的特点:1关注事物的过程,而不是事物的结果;2对少数特殊人群的研究, 其结果不能外推;3需要与研究对象保持较长时间的密切接触;4很少用概率统计分11.问卷设计的原则:目的性、反向性、实用性。问题设计: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 答案设计:填空式、二项选择式、多项选择式、图表式、排序式。 12.生命质量评价:指具有一定生命数量的人在一定时点上的生命质量表现。内容:1生 理状态:活动受限、社会角色受限、体力适度;2心理状态:情绪反应、认知功能;3社会功能状态:社会整合、社会接触、亲密关系;4主观判断与满意度:自身健康和生活判断、满意度与幸福感。适用范围: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卫生管理学。1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 一种技术方法。种类:1环境危险因素:自然,社会;2心理、行为危险因素;3生物遗传危险因素;4医疗服务中的危险因素。 14.评价年龄:依据年龄和死亡率之间的函数关系,从死亡率水平推算得出的年龄值称评价 年龄。增长年龄:通过努力降低危险因素后可能达到的预期年龄。 15.社会病:社会因素起主导作用,与现代生活方式与行为模式密切相关的社会病理现象 特点:影响的社会性产生根源的复杂、社会危害性、群防群治 16.伤害防制策略和措施:HADDON模型:前、中、后三阶段;十大策略;四E干预: 工程(Engineering)、经济(Economic)、强制(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17.成瘾:由于对自然或人工合成药物的重度使用所导致的一种周期性慢性着迷状态, 并引起无法控制想再度使用的欲望。类型:①物质性成瘾。②精神性成瘾。 18.网络成瘾:过渡使用因特网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上网时间频率超过预期, 控制上网失败,出现戒断症状。 19.卫生服务研究:是从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卫 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促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误差与数据分析处理习题答案

第二章 1.属于方法误差的有:④⑦⑩;仪器误差:①②③⑨;操作误差:⑥;偶然误差:⑧; 试剂误差:⑤ 5. ① 4 2.52 4.1015.14 6.1610 ???=2.54×10-3 此题中2.52的相对误差最大,因此计算结果应修约为三位有效数字。 ② 61090.20001120 .0325 0001120.010.514.2101.3?==?? 有效位数保留原理同上。 ③ 4 51.0 4.0310 4.022.5120.002034=-??? ④ 2 0.03248.1 2.121053.01.050 =??? 此题中8.1的相对误差最大,以8.1的有效数字作为修约标准,又因为8.1的第一个有效数字为8,其相对误差的大小和三位有效数字的相对误差近似,因此可认为8.1的有效数字为三位有效数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⑤ 32.2856 2.51 5.42 1.89407.5010 5.738 5.420.0142 3.5462 3.546211.14 3.1413.546 -?+-??+-= == ⑥pH=2.10,求[H +]=? 由于pH 值为对数值,所以2.10的有效数字为两位有效数字,故 [H +]=7.9×10-3mol.L -1 6. 解:根据n i=1 d=-∑i x x n 和准偏差, ①第一组1d 0.24=1,S =0.28,第二组的2d 0.24=2,S =0.31。 ②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相等但标准偏差不相等,这是因为标准偏差可以反映出数据中较大

偏差对测定结果重复性的影响。 ③由于第一组的标准偏差较小,因此这组数据的精密度更高。 7.测定碳的原子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求算:(1)平均值;(2)标准偏差;(3)平均值的标准偏差;(4)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 0104.1210 12.012012.011812.011312.011112.010612.010212.010112.00992.0095112.0080=+++++++++= X (3) (4) 置信限为: 0012 .010 0012.0250.3250 .3,9,01.0,=? ===n S t t t f f αα 8. 13 .05 11 .001.0 20.014.011.005.051 .1640 .152.171.137.162.146.12 2 2 2 2 2 =+++++= =+++++=S X 7.1613 .051 .160.1=?-= t 查表得t 0.05,5=2.571 t 计<t 0.05,5 故无显著性差异。 9.解(1)计算统计量 HPLC 法:n 1=6, 1X =98.3%, s 1=1.10 化学法:n 2=5, 2X =97.5%, s 2=0.540

南方医科大学 诊断学 第七版(陈文斌 潘祥林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诊断学 1.患者因足背外伤,经外敷草药后次日开始发热,一周来体温波动在39~41.50C ,住院后经抗感染体温才降至正常。此发热期的体温特点属何热型:A .稽留热 2.常人腋温一般为A.36~370C 3.外源性致热原,除外:A.细菌毒素B .炎性渗出物C.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D .某些类固醇物质E.白细胞介素I 4.需要问清发热的伴随症状是:A 寒战B 皮疹C 关节及肌肉疼痛D 咳嗽E.以上都是 5.回归热可见于:D .Hodgkin 病 6.关于脉搏的描述,正确的是:正常成人60~80次/分 7.水冲脉可见于:C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8.一般体温每高10C ,呼吸大约增加:B .4次/分 9.Cheyne-Stokess 呼吸潮式呼吸描述,正确的是:D.是一种浅快,暂停、深快的呼吸 10.患者女性,78岁,因肺癌(晚期)再次入院。查体:神志不清,浅昏迷状,呼吸呈有规 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片刻,又开始呼吸,周而复始地进行。此种呼吸称为:C .Cheyne-Stokess 呼吸11.WHO 拟定的理想血压为(mmHg ):B .<130/8512.测血压方法,正确的描述是:A.袖带应紧缚于上臂B.将听诊器胸件塞在袖带下C.将袖带内注满气后听取血压值D.听到的第一次声响时的汞柱数值为收缩压E.变调时的声响数值为舒张压13.临界高血压是指(mmHg ):C.140~159/90~159/90~959514.患者男性,有血压升高史5年,需常年服降压药,最近一周因头痛头晕而复诊,测血压为190/116mmHg ,此血压属于:D .3级高血压15.可使脉压减小的病变,除外:A 休克B 心包积C 急性左心衰D 动静脉瘘E 缩窄性心包炎 16.无力型体型的人,有下列特征,除外:体高肌廋、颈细长、肩胛下垂、胸廓扁平、腹上角 小于9090° °A.肩窄下垂17.营养状态的判断是根据:根据体重、皮肤的弹性、毛发的润泽、皮下脂肪的多少、肌肉的发育以及精神状态C.肌肉的发育 18.意识障碍是指:A.昏迷状态 19肝病的面容特点是:C .面色灰褐 20瞳孔缩小见于:C.有机磷中毒 21.鼻尖和鼻翼皮肤发红,毛细血管扩张和组织肥厚,见于:D .酒渣鼻 22.关于扁桃体肿大的描述,错误的是:A.I 度肿大时不超过舌腭弓 B.II 度肿大时超过咽腭弓C.达到或超过咽后壁正中线为III 度肿大 D 扁桃体肿大者,应观察表面有无充血 E 扁桃体肿大者,应观察隐窝内有无黄色分泌物 23.出现颈静脉搏动,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4关于咳痰的正确说法是:C.痰中可含有粘液、浆液、尘埃、白细胞等成分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机化学 习题答案-修

CH 3 C CH 3 CH 3 CH 3 CH 3CH 2CH 2CH 2CH 3 (1)(2) CH 3 CH 2CH CH 3 3 (3)第二章 2,6-二甲基-3,6-二乙基壬烷 CH 3 CH CH 2 C CH 2 CH 3 CH 3 CH 3 CH 2 CH 2 CH 3 (4) 2,4二甲基-4-乙基庚烷 5.分别写出能满足下列要求的 C 5H 12的构造式: (1)溴代反应得到1种单溴代物 (2)溴代反应得到3种单溴代物 (3)溴代反应得到4种单溴代物 答: 8、下列各组的三个透视式是否为同一构象?若不是,何者能量较低? (2) CH 3 CH CH 2CH 2 3CH CH 3 CH 2CH 3 C CH 2 3 CH 2 CH 2 CH 3

答:(1)不是同一构象,b 能量较低。(2)不是同一构象,a 能量较 低. (1) (2) 3 3 a b c c b a

第三章 问题3.5 解释下列事实。 (1) 答:(1)反应为亲电加成,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 第二步: 问题3.6 比较下列各组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答: 问题3.12 答: 习题参考答案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5) 答: (5)4-乙烯基-4-庚烯-2-炔 ++(1) (CH 3)3CCH 2 (CH 3)2CCH 3 >C1CH 2-OH CH 2Br CH 2Br CH 2CH 2BrCH 2Br CH 2 Br CH 2 + +Br -+CH 2 = CH 2Br CH 2 Br CH 2+ δ+δ-CF 3CH 2CH 2 (2) CF 3CHCH 3 ++ < O HCHO +CH 3-C-CH 2CHO CH 3 (CH 3)2 3CH 2 = CH-CH 2-C = C O CH 3-C-CH 3 +②H 2O/Zn 粉 +C1 CH 2 = CH 2C1 - Br 2CH 2Br H 2O 含少量CH 2Br CH 2CH 2CH 2CH 2+ +CH 3CH = CHC = CHCH(CH 3)2 CH 3 +HC1 C1 +CH 3CH =CHCCH 2CH(CH 3)23 CH 3CH =CHC =CHCH(CH 3)2+CH 3CH 3CH CH =CCH 2CH(CH 3)2 C1 3CH =CH 2CH 3C ≡C-C = C HC 2H 5

人民卫生出版社书稿编写要求

书名、主编、编者一定要在交稿前确定下来的,发稿时上报新闻出版署后就不能修改了。 1.编写基本要求 1.1政治性 (1)不能把台湾、香港、澳门等同于国家。 (2)我国省、市、自治区(5个)、直辖市(4个)等行政划分名称,必须准确。 (3)凡是涉及我国版图的图形要特别慎重,边界和岛屿不能省略。 (4)外国已更名的国家或地区,根据文内情况,使用相应的名称。 (5)对宗教、种族、民族的描写要客观,有争议的删除,法轮功等非法的要删除。 (6)对性的描写要客观、科学、与医学相关,不必要的要删除。 正确:中国台湾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大陆对应,香港-内地对应 前苏联,前联邦德国(西德)、前民主德国(东德),前南斯拉夫,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首尔(不要写汉城)。 1.2科学性 (1)名词术语:对同一概念的用词、拼写、解释、缩写、单位等,前后统一。(2)单位符号:表示方法、中英文、括号、前后单位、特殊西文字母。 (3)数据:表示方法、数量级、抽查核对、单位是否能省略。 1.3通俗性 (1)通顺语句,符合中文语法要求。 (2)翻译痕迹很重的语句、繁琐的长句,适当变换句式、添加标点符号。(3)用字准确,尽量使用术语、字典推荐的正字,必须用规范的简化字。 委(萎)靡烦(繁)琐黑蒙(矇)括号里为旧字 2.书稿的构成及要求 2.1封面 代封面:书名、版次、作者姓名、出版者名 版次:第1版不用写,阿拉伯数字,不加括号 2.2内封 除代封面内容外,增加编者姓名(可能去掉部分抬头) 编者姓名排序 (1)要求:按姓氏笔画、汉语拼音、出现章节先后排序,也可不排序

(2)写法:编者(按****排序)(以****为序)没有特殊要求 (3)排序 按姓氏笔画,逐个字数笔画,横竖撇点折。 按汉语拼音,以字典出现先后顺序为准,电脑排序正确(多音字除外) (以上两种排序方法,姓相同的,两字在三字前,字数相同再比较第 二个字) 按章节先后顺序,逐一与正文核对,重复的只写第一次 无特殊要求的,不可以改变编者顺序! 主编、副主编、主审等项目,2人以上,绝对不能排序!主审不能是 编者! 主编、副主编一般排进编者,如确实未参加编写,需用批注特殊注明! 编者姓名 编者与章末署名要一致,名字要一致!秘书不一定参编,可有可无。 如果编者过多,另外一种内封的形式。 2.3序言 非本书编者、级别较高的人所写,署名必须是具体姓名、年月,头衔不宜过多。 多个序言“序一”、“序二”…… 序言中提到的与本书有关的:书名、编者、章节、大致内容请保持一致。 序言的内容:不宜过分夸大,避免“第一”“最好”等;不能与前言过分雷同。 作序的专家名字可能出现在前言或内封中,请核对是否一致。 2.4前言 本书编者所写,署名可以是第一主编姓名、所有主编姓名、或者用“主编”、“编者”。 前言的内容:不宜过分夸大,避免“第一”“最好”等;不能与序言过分雷同。 要核对前言中提到的与本书有关的所有信息 书名、编者(人数、单位数量)、章节(附录、索引)、大致内容、图表数量 最后的“感谢”中,删除有关出版社具体编辑的语句。 2.5目录 确定上目录标题的级别,如上三级目录,三级标题全部上目录,四级及以下都删除。 核对目录与正文标题,如不一致,按正文修改目录,或参考相应的标题形式。 标题中一般不使用英文缩写,除常用CT、MRI等,更改为相应中文。 标题后如有括号内容的,全书统一上目录或统一不上目录。 上目录级别的标题尽量不在其后注英文全拼、缩写等,尽量移入正文,目录可不上。 目录上的页码必须全部删除,如自动生成无法删除的,用批注标明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基础化学》习题第十章

共价键与分子间力 首页难题解析学生自测题学生自测答案章后习题解答 难题解析[TOP] 例10-1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乙烯分子的形成及其构型。 分析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形成乙烯分子时,C原子的价层电子要杂化。共价键形成时,σ键在成键两原子间能单独存在,且只存在一个; 键在成键两原子间不能单独存在,但可存在多个。乙烯分子中C原子的4个价电子分别与其它原子形成三个σ键,C、C原子间的双键中有一个是π键。三个σ键决定分子构型,因此C原子有三个原子轨道参与杂化,形成三个等性杂化轨道。 解乙烯分子C2H4中有2个C原子和4个H原子,每个基态C原子的价层电子组态为2s2 2p2,在形成乙烯分子的过程中,1个2s电子被激发到2p空轨道上,然后1个2s轨道和2个2p轨道杂化形成3个等同的sp2杂化轨道,彼此间夹角为120o。每个C原子的2个sp2杂化轨道各与1个H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2个C—H σ键;2个C原子间各以1个sp2杂化轨道互相重叠,形成1个σ键。由于2个C 原子的这6个sp2杂化轨道处于同一平面,未参与杂化的2p z轨道则垂直于该平面,“肩并肩” 重叠形成1个π键,构成C=C双键。 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在一个平面上,分子呈平面构型。 例10-2 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 I的空间构型。 3 分析先确定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中心原子提供7个电子,配位提供1个电子,加上负离子的电荷数,得价层电子数的总和再除以2。然后根据价层电子对构型和孤对电子决定- I的空间构型。 3解- I中有3个I原子,我们可将其中1个I作为中心原子,其余2个作为配位体。中心原子I有7 3 个价电子,2个配位I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 I离子的负电荷数为1,所以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 3 (7+2+1)/2=5 。价层电子对构型为三角双锥,因配位原子数为2,说明价层电子对中有2对成键电子对和3对孤对电子,以3对孤对电子处在三角双锥的三角形平面上排斥能最小,所以- I为直线型。 3例10-3 试用分子轨道理论比较CO和N2的成键类型和键级。 分析异核双原子分子的原子序数和≤14时,则符合分子轨道能级图10-13(b)的能级顺序;>14时,则符合分子轨道能级图10-13 (a)的能级顺序。

卫生统计学习题及答案(精华版)

统计学习题 二、简答 1.简述描述一组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指标。 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是定量资料中总体分布的两个重要指标。 (1)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平均数(算术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百分位数(是一种位置参数,用于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P 50 就是中位数)、众数。算术均数:适用于对称分布资料,特别是正态分布资料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几何均数:对数正态分布资料(频率图一般呈正偏峰分布)、等比数列;中位数:适用于各种分布的资料,特别是偏峰分布资料,也可用于分布末端无确定值得资料。 (2)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四分位数间距:适用于各种分布的资料,特别是偏峰分布资料,常把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结合起来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方差和标准差:都适用于对称分布资料,特别对正态分布资料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常把均数和标准差结合起来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变异系数:主要用于量纲不同时,或均数相差较大时变量间变异程度的比较。 2.举例说明变异系数适用于哪两种形式的资料,作变异程度的比较? 度量衡单位不同的多组资料的变异度的比较。例如,欲比较身高和体重何者变异度大,由于度量衡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来比较,而应用变异系数比较。 3. 试比较标准差和标准误的关系与区别。 区别:⑴标准差S:①意义:描述个体观察值变异程度的大小。标准差小,均数对一组观察值得代表性好;②应用:与均数结合,用以描述个体观察值的分布范围,常用于医学参考值范围的估计;③与n的关系:n越大,S越趋于稳定;⑵ 标准误S X :①意义:描述样本均数变异程度及抽样误差的大小。标准误小,用样本均数推断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②应用于均数结合,用以估计总体均数可能出 现的范围以及对总体均数作假设检验;③与n的关系:n越大,S X 越小。 联系:①都是描述变异程度的指标;②由S X =s/n-1可知,S X 与S成正比。n一定 时,s越大,S X 越大。 4.简述应用相对数时的注意事项。 应用相对数应该注意:①防止概念混淆,避免以比代率的错误现象;②计算相对数时分母应有足够数量,如果例数较少会使相对数波动较大,应该使用绝对数; ③正确的计算频率(或强度)指标的合计值。当分组的资料需要合并起来估计频率(或强度)时,应将各组频率的分子相加作为合并估计的分子,各组的分母相加作为合并估计的分母;④频率型指标的解释要紧扣总体和属性;⑤相对数间比较要具备可比性:要注意观察对象是否同质、研究方法是否相同、观察时间是否一致、观察对象内部结构是否一致、对比不同时期资料应注意客观条件是否相同; ⑥正确进行相对数的统计推断:在随机抽样的情况下,从样本估计值推断总体相对数应该考虑抽样误差,因此要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药剂学人卫版第七版名词解释

1.pharmacopoeia P9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2. solubilization P23 增溶是指某些表面活性剂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的作用。 3. isotonic solution P179 等张溶液系指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 4. critical micell concentration P37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5. Krafft point P41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等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升高至某一点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 点。 6. microemulsion P158 微乳,即纳米乳(nanoemulsion),乳滴粒子小于100nm时称纳米乳,粒径一般在10-100nm范围。 7. liposome P402 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薄层中所制成的超微球形载体制剂,称为脂质体。 8. crystal form 晶形 9. passive targeting preparation P445 被动靶向制剂系指由于载体的粒径、表面性质等特殊性使药物在体内特定靶点或部位富集的制剂。 10. thixlotropy P117 触变性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非牛顿流体在恒定剪切力(振动、搅拌、摇动)的作用下,黏性减小,流动性增大,当外界剪切力停止或减小时,体系粘度随时间延长而恢复原状的一种性质。 11. Cosolvency P23 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液中的溶解度大,而且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 12. Sterilization P181 灭菌系指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手段。 13. suppositories P298栓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状制剂。 14. Angle of repose P98 休止角系指粒子在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斜面上滑动时所受重力和粒子间摩擦力达到平衡而处于静止状态下测得的最大角。 15. elastic recovery P109 弹性恢复 16.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tion(SFE)P328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是利用超临界流体提取分离药材中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新技术。 17. Solid dispersion P347 固体分散体是指药物高度分散在适宜的载体材料中形成的一种固态物质。 18. inclusion compound P356 包合物系指一种分子被全部或部分包合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的特殊的复合物。 19. Microencapsulation P378 微囊化是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材,制备囊膜,将固态药物或液态药物包裹成微囊(microcapsule);若使药物溶解和分散在高分子材料中,形成骨架型微小球状实体,称为微球(microspgere)。 20. Prodrug P447 前药是通过化学反应将药物活性集团改构或衍生形成的一种新的惰性结构,其本身不具有药理活性,在体内特定的靶组织中经化学反应或酶降解,再生为活性药物而发挥治疗作用。 21.OTC P12 非处方药系指不需凭借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22.emulsions P157 乳剂系指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匀相液体分散体系。

卫生统计报表1-7及其附表

卫统1表 卫生机构基本情况调查表 ________年 一、基本情况

第2章医院临床诊疗业务·23·

·24· 中国医院管理标准化流程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年月日 附:《卫生机构基本情况调查表》说明。 一、调查目的 全面了解卫生机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等基本情况,为制定卫生方针政策和区域卫生规划提供参考。 二、填报单位及填报范围 1.填报单位:本表要求除以下7类机构外所有其他卫生机构填报。7类机构包括:①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填报卫统6表)、村卫生室(填报卫统7表);②卫生新闻出版社;③卫生社会团体;④卫生行政机关;⑤教育部门登记注册的高中等医学(药)院校;⑥军队编制内卫生机构;⑦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所属卫生机构。卫生机构下设的未登记注册的分支机构不再填报此表,其分支机构数字计入上级单位上。 卫生机构定义: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服务或从事医学科研和教育等工作的单位。 2.填报范围:除筹建单位填报第一、三项内容外,其他卫生机构填报所有各项内容。 三、报送日期、内容及方式 本表一律填报每年年底数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于次年2月底之前将本地区调查表和汇总表数据以光盘、远程传输或电子邮件方式报送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 四、填表要求

第2章医院临床诊疗业务·25· 2.组织机构代码、机构名称、机构属性代码由县(区)卫生局按照“卫生机构(组织)名称与代码”标准(WS218)的要求统一填写。 3.表内各项之间平衡和逻辑关系。 第2.2项≥第2.2.1项,第3.1项=第3.1.1+3.1.2+3.1.3+3.14项,第3.1.1项=第3.1.1.1+3.1.1.2+3.1.1.3+3.1.14+3.1.1.5+3.1.1.6项,第3.1.1.1项≥第3.1.1.1.1项,第3.1.1.2项≥第3.1.1.2.1项,第3.1.1.4项≥第3.1.1.4.1+3.1.1.4.2项;第4.1项≥第4.1.1项,第4.2项≥4.2.1项;第5.1项≥第5.1.1+5.1.2项;第6.1项=第6.2项,第6.1项=第6.1.1+6.1.2+6.1.3+6.1.4项,第6.2项=第6.2.1+6.2.2项,第6.2.1项≥第6.2.1.1项,第6.2.2项≥第6.2.2.1+6.2.2.2+6.2.2.3项;第7.1项≥第7.1.1+7.1.2+7.1.3+7.1.4项,第7.1.1项≥第7.1.1.1项,第7.2项≥第7.2.1+7.2.2项,第7.2项>第7.2.9项。 五、统计口径 1.第三项(人员数) (1)第3.1项(职工总数):一律按支付年底工资的在岗职工统计,不包括临时工、离退休人员、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和返聘人员。 (2)第3.1.1项(卫生技术人员):不包括从事管理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 (3)执业(助理)医师、执业(中)药业和注册护士:一律按领取医师、药师执业证书和注册护士证书人数统计(从事管理工作的医师、药师和护士除外)。 2.第四项(房屋面积):各项指标的统计口径和解释与《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妇幼保健院建设标准》、《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防疫站建设标准》一致。 3.第六项(资产与负债)、第七项(年收入与支出):非营利性医院各项指标的统计口径和解释与《医院会计制度》一致;营利性医院与《企业会计制度》一致;其他卫生机构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一致。 六、指标解释 1.第1.2项(机构所在地是否民族自治):指自治区、州(盟)、市、(旗)、乡。 2.第1.4项(单位开业/成立时间):填写最早开业时间或批准成立时间。筹建单位不要求填报本项。 3.第1.7项(设臵/主办单位)。 (1)政府:指各级政府举办的承担基本医疗、保健、社区卫生、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服务、医学科研与教育,代表区域性或国家水平的卫生机构(包括高等院校附属医院、政府举办卫生机构下设独立的分支机构); (2)其他社会组织:包括联营、股份合作制、股份制、港澳台商投资、外商投资等卫生机构。 4.第2.1项(编制床位):指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时核准的床位数。 5.第2.2项(实有床位):指年底固定实有床位数,包括正确床、简易床、监护床、正在消毒和修理床位、因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床位,不包括产科新生儿床、接产室待产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版《基础化学》习题

第十章共价键与分子间力首页难题解析学生自测 学生自测答案章后习题解答 题 难题解析[TOP] 例10-1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乙烯分子的形成及其构型。 分析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形成乙烯分子时,C原子的价层电子要杂化。共价键形成时,σ键在成键两原子间能单独存在,且只存在一个; 键在成键两原子间不能单独存在,但可存在多个。乙烯分子中C原子的4个价电子分别与其它原子形成三个σ键,C、C原子间的双键中有一个是π键。三个σ键决定分子构型,因此C原子有三个原子轨道参与杂化,形成三个等性杂化轨道。 解乙烯分子C2H4中有2个C原子和4个H原子,每个基态C原子的价层电子组态为2s2 2p2,在形成乙烯分子的过程中,1个2s电子被激发到2p空轨道上,然后1个2s轨道和2个2p轨道杂化形成3个等同的sp2杂化轨道,彼此间夹角为120o。每个C原子的2个sp2杂化轨道各与1个H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2个C—H σ键;2个C原子间各以1个sp2杂化轨道互相重叠,形成1个σ键。由于2个C原子的这6个sp2杂化轨道处于同一平面,未参与杂化的2p z轨道则垂直于该平面,“肩并肩” 重叠形成1个π键,构成C=C 双键。 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在一个平面上,分子呈平面构型。 例10-2 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 I的空间构型。 3 分析先确定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中心原子提供7个电子,配位提供

1个电子,加上负离子的电荷数,得价层电子数的总和再除以2。然后根据价层电子对构型和孤对电子决定-3I 的空间构型。 解 -3I 中有3个I 原子,我们可将其中1个I 作为中心原子,其余2个作为 配位体。中心原子I 有7个价电子,2个配位I 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3I 离子的 负电荷数为1,所以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 (7+2+1)/2=5 。价层电子对构型为三角双锥,因配位原子数为2,说明价层电子对中有2对成键电子对和3对孤对电子,以3对孤对电子处在三角双锥的三角形平面上排斥能最小,所以-3 I 为直线型。 例10-3 试用分子轨道理论比较CO 和N 2的成键类型和键级。 分析 异核双原子分子的原子序数和≤14时,则符合分子轨道能级图10-13(b )的能级顺序;>14时,则符合分子轨道能级图10-13 (a)的能级顺序。 解 CO 分子中的电子总数为14,和N 2分子中的一样多,故CO 和N 2具有完全相同的分子轨道电子排布式、成键类型和键级。 它们的分子轨道式为 键级=32 410= 这样的分子称为等电子体,它们具有某些相近的性质。如N 2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63K 和77K ,CO 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74K 和81K 。 例10-4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 非极性分子中不含极性键。 (2) 直线型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3) 非金属单质的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 (4) 对羟基苯甲醛的熔点比邻羟基苯甲醛的熔点高。

[新版]诊断学第七版人卫

[新版]诊断学第七版人卫 1.潮式呼吸和间停呼吸的发生机制是由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多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某些中毒等。 2.肺上界即肺尖的上界,正常人肺尖区叩诊有一 :清音带,其平均宽度为4- 6cm肺气肿时,肺上界:变宽。肺尖结核时,肺上界:变窄 4.正常人肺下界的移动范围为6-8cm 5.在正常胸部不同的部位可听: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 6. 支气管呼吸音的特点是:声音颇似抬舌后经口腔呼气时发出的“ha”音,且吸气相较呼气相短;肺泡呼吸音的特点是:声音为一种叹息样或柔和吹风样的“fu”音,且吸气相较呼气相长 7.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又称:管样呼吸音。常由:肺组织实变,压迫性肺不张,肺内大空腔等因素引起。 8.湿啰音的发生机制,是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分泌物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或由于小支气管壁因:分泌物粘着而陷闭,当吸气时突然张开重新充气所产生的:爆裂音 9.临床上由心力衰竭所致的肺淤血和支气管肺炎时,湿性啰音多分布于:两肺底部 ;而急性肺水肿和严重支气管肺炎时,湿性啰音则:双肺野满布 10.胸膜摩擦音最常听到的部位“前下侧胸壁。发生于纤维素性胸膜炎,肺梗塞,胸膜肿瘤,尿毒症 11.胸腔积液时,气管移向健侧,患侧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叩诊实 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语音共振消失 12.肺气肿患者气管位置移向 右,左侧胸腔大量积液患者,气管位置居中。

13.大叶性肺炎患者患侧语音震颤:增强并可闻及湿啰音,语音共振增强以及异常支气管呼吸音。 14. 心房颤动的听诊特点有: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且无规律,脉搏短绌 16.第一心音的强度与心肌收缩力、心室充盈度,瓣膜的弹性及位置等因素有关。 17.第二心音分裂由:主,肺动脉关闭明显不同步所致,在:肺动脉瓣较明显。 19.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超过 100次/分为窦性心动过速。 20.S1增强除可见于二尖瓣狭窄外,还可见于甲亢,高热,?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21.生理情况下心尖搏动的位置受:体位,呼吸,体型影响。 22.心包摩擦感通常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最易触及,因该处的心脏无肺遮盖,接近胸壁 23.窦性心律不齐常见于健康青年及儿童,表现为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深呼吸时更明显,屏住呼吸时心率变整齐 24.正常情况下第三心音只在:儿童及青少年中可听到,40岁以上的 人,如听到S3,则多属:病理现,象常提示心功能不全 25.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搏动范围的直径2.0-2.5 cm。 26.主动脉瓣听诊区位胸骨右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3,4肋间。 27.根据异位起搏点的部位不同,可将早搏分为室性,房性,房室交界性,以室性最多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