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贸习题第15章习题及答案

国贸习题第15章习题及答案

国贸习题第15章习题及答案
国贸习题第15章习题及答案

第十五章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合同成立的角度来看,()是达成一笔交易不可缺少的两个环节。

A. 发盘和接受

B. 发盘和还盘

C. 询盘和接受

D. 还盘和接受

2.国际贸易谈判中,一方对另一方询盘的接受,对()。

A. 双方均有约束力

B. 双方均无约束力

C. 接受的一方有约束力

D. 在一定条件下有约束力

3.下列关于发盘的有效期起算时间计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通过电报发盘的,从交发电报之时起算

B. 通过电话发盘的,从发盘通知送达受盘人时起算

C. 通过书信发盘的,从寄出邮戳日期开始起算

D. 通过电传发盘的,从发盘通知送达受盘人时起算

4.在实际业务中,发盘()。

A. 是由卖方发出

B. 是由买方发出

C. 是由卖方或买方发出

D. 不是由买方发出

5.下列关于发盘终止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受盘人不理会发盘的条件

B. 受盘人表示拒绝或发出还盘

C. 发盘人对发盘的有效撤回

D. 发盘人对发盘的有效撤销

6.公约对发盘内容确定的要求涉及合同基本条款中的如下三个()

A. 品名、数量、价格

B. 数量、价格、支付

C.品质、价格、支付

D. 品质、价格、装运

7.发盘在未被送达受盘人之前,受盘人经过其它途径获悉该发盘,则他()。

A. 任何时候都可以接受该发盘

B. 在有效期内可以接受该发盘

C. 不能接受该发盘

D. 经过其它途径获悉后即可接受该发盘

8.发盘的撤回可以()。

A. 在发盘生效之前

B. 在发盘生效之后

C. 在受盘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后

D. 在受盘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前

9.根据公约,构成一项法律上有效的接受,对发盘()。

A. 可以有实质性变更

B. 可以有非实质性变更

C.不能有任何变更

D.的争议解决条款可以变更

10.公约规定,接受通知于()生效。

A. 发出时

B. 送达时

C. 一段合理的时间内

D.发盘人确认后

11.根据公约,逾期接受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

A.传递情况

B. 发盘人

C. 受盘人

D. 接受通知的正常传递

12.接受通知发出以后,受盘人在接受生效之前()。

A. 不能将其撤销和撤回

B.可以撤销

C. 可以撤回

D. 既可撤回也可撤销

13.接受的构成要件不应该包括()

A. 接受必须由受盘人作出

B. 接受必须明确表示出来

C. 受盘人在作出接受时不能提出某些希望和建议

D. 接受通知要在有效期内送达发盘人

14.根据公约,逾期的接受()。

A. 都是无效的

B. 原则上是有效的

C. 特定情形下有效

D. 在不可抗力条件下有效

15.()不是促使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

A.当事人具备法定资格

B.具备书面合同的形式要求

C.合同内容合法

D. 双方意思表示一致

16.“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标的物必须合法”是合同生效的()。

A. 实质要件

B. 形式条件

C. 程序条件

D. 默示条件

17.一项发盘,经过还盘后,则该项发盘()

A. 失效

B. 对原发盘人有约束力

C. 对还盘人有约束力

D. 在有效期内有效

18.根据UCP600,如信用证加列非单据条件,银行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A. 要求开证行具体列明这些条件

B. 对这些条件不予理会

C. 同样审核这些条件

D. 按其行业习惯来处理

19.银行审核信用证主要是审核()

A. 信用证的真伪

B. 信用证是否与出口合同的内容一致

C. 开证行的资信情况

D.开证行的责任范围

20.卖方审核信用证往往是审核()

A. 信用证的真伪

B. 信用证是否与出口合同的内容一致

C. 开证行的资信情况

D. 开证行的责任范围

21.下列哪一组概念可以理解为是相同的()。

A. 装运期和交单期

B. 装运期和交货期

C. 有效期和交单期

D. 装运期和有效期

22.信用证的有效期与装运期相比,应当()。

A.略长

B. 略短

C.一致

D. 相当

23.根据UCP600的规定,卖方提交单据的期限,以不超过信用证的最后有效期为限()。

A. 不得迟于提单或其它运输单据签发日期后的第21个日历日

B. 不得迟于提单或其它运输单据签发日期后的第15个工作日

C. 不得迟于提单或其它运输单据签发日期后的第15日历日

D. 只要不超过信用证的最后有效期,即没有限制

24.如信用证修改通知书是开证行或开证申请人径自寄往卖方的,则()。

A. 该信用证原则上有效

B. 卖方同意即有效

C. 卖方同意后还要提请原证通知行核实才有效

D. 该信用证原则上无效

25.按照信用证业务的国际惯例,一份信用证的修改通知书如包括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修改内容时,卖方对

此修改通知书()。

A.可以接受一项

B.可以接受多项而拒绝其余

C. 全部接受或全部拒绝

D. 可以接受多项

26.如无明确规定的,在CIF术语下,卖方须于()向保险公司办理投保手续。

A. 货物装船前

B. 货物装船后

C. 货物装船前后均可

D. 货物运离仓库前

27.货物进出口的海关手续一般包括四个环节,在实际业务中,这四个环节统称为()。

A. 查验

B. 报关

C. 结关

D. 清关

28.“出口押汇”也有称为()。

A. 收妥结汇

B. 买单结汇

C. 定期结汇

D. 预先结汇

29.根据UCP600,如果信用证含有某些条件而未列明需提交与之相符的单据,银行认为()

A. 这是与规定单据有联系的条件

B. 这是与规定单据没有联系的条件

C. 这是未确定的单据条件

D. 这是非单据条件。

30.收汇结汇单据不可以包括()。

A. 汇票、货运单据、产地证

B. 汇票、货运单据、保险单据

C. 发票、货运单据、信用证

D. 商检证、发票、装箱单据

二、填空题

1.国际贸易的基本程序包括、进出口交易的磋商、进出口合同的签订和进出口合同

的履行等四个阶段。

2.交易磋商可以分为和书面磋商两种。

3.发盘的确定性取决于发盘中所列的条件的完整性、明确性和。

4.交易磋商的一般程序包括、发盘、还盘和接受四个环节。

5.接受是受盘人在接到对方的发盘之后在发盘的有效期内就发盘所提出的条件以或行为向发盘人

作出的表示同意的行为。

6.在实际业务中,接受可以通过口头方式、书面方式和方式表示出来。

7.在我国的进出口业务中,书面合同主要有两种形式:正式合同和。

8.合同格式可以多种多样,一般包括:约首、和约尾三部分内容。

9.合同生效的一般性条件可分为实质条件、形式条件和。

10.合同生效的实质条件主要有:(1)当事人具备法定资格(2)(3)合同内容合法。

11.履行合同义务是合同的一方行使自己的权利的条件。

12.出口合同的履行,以出口方履行以信用证方式付款的CIF合同为例,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环节分别用

一个字概括就是:、、、。

13.出口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卖方落实信用证包括、审证和改证三项内容。

14.在我国,出口结汇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收妥结汇和定期结汇。

15.进出口合同可以是口头形式,也可以是书面形式, 一般都采用。

三、判断题

1.询盘即使被接受,对发出询盘的一方也不构成约束。()

2.受盘人拒绝发盘,发盘则无效;但若受盘人仅仅是还盘,那么,原发盘人的发盘还是有效力的。()

3.根据公约,如受盘人有理由信赖某项发盘是不可撤销的,并已本着这种信念采取了行动,则该项发盘

就是不可撤销的。()

4.发盘在生效前皆可撤销,但一经生效,则只有在具备一定条件下才可以撤销。()

5.根据公约,对发盘所作的含有任何程度改变的接受表示,都不构成接受。()

6.只要受盘人对发盘予以接受,发盘人就必须受发盘的约束。()

7.逾期的接受一律无效。()

8.发盘可以因特定原因或不可抗力而失效。()

9.受盘人保持沉默或不做出任何行为,不能构成接受。()

10.合同成立即意味着合同有效。()

11.买卖双方的书面合同可以采用正式合同、销售确认书、协议书、备忘录等形式,还可以是信件、电报、

电传文件等形式。()

12.合同成立后,只要具备作为有效合同的条件,则该合同对双方都有约束力,双方都必须无条件遵守。

()

13.向卖方及时开立信用证是买方的主要义务,因此卖方无需催证,也可以取得履约的主动权。()

14.如果合同有“溢短装”条款,信用证也应规定相应的金额机动条款。()

15.信用证的有效期最好与装运期一致。()

四、案例分析题

1.A向B发盘,供应中国一级兔毛5吨,每吨8万港元,限5天之内接受。B在与其朋友C交谈中无意透

露了这笔生意。于是,C在第二天向A表示按上述条件接受这5吨兔毛。后来A拒绝供货。C即以A 违反合同为由要求赔偿损失。请问C有无要求赔偿权利?为什么?

2.澳大利亚某商是与我公司来往多年的客商。某日寄来上衣一件,声称该上衣系我某出口合同项下所交

染色棉布经其转销给某制衣厂制作成衣的样品,该上衣两袖的色泽有明显的不同,证明我公司所供货品品质有严重色差,不能使用。为此,要求将全部已缝制的成衣退回,并重新按合同规定的品质和数量交货。请问我公司应如何回答?并简述理由。

3.A向B发盘,发盘中说:“供应50台拖拉机,100马匹力,每台CIF香港3500美元,订立合同后两个

月装船,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请电复”。B收到发盘后,立即电复说:“我接受的你的发盘,在订立合后立即装船”。但A未作何答复。请问双方的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

4.A在2月17日上午用航空信发盘给B,A在发盘中注有“不可撤销”字样,规定受盘人B在2月25日

前答覆才有效。但A又在2月17日下用电报发出撤回通知,该通知于2月18日上午送达B处。B于2月19日才收到A空邮寄来的实盘。B考虑到发盘的价格对他十分有利,于是立即用电报发盘接受通知。

事后双方对合同是否成立问题发生纠纷。问A与B之间的合同能否有效成立?为什么?

5.我出口企业对意大利某商发盘,限某月10日复到有效。9日意商用电报通知我方接受该发盘,由于电

报局传递延误,我方于11日上午才收到对方的接受通知,而我方在收到接受通知前已获悉市场价格上涨。对此,我方应如何处理?

6.中方某公司于6月1日向英商发盘供应某商品,限6月7日复到有效。6月2日收到英商电传表示接

受,但提出必须降价5%。我方正研究如何答复时,由于市场行情发生对英商有利的变化,英商于6月5日表示无条件接受我方6月1日的发盘。试问我方应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C 5A 6A 7C 8A 9B 10B 11B 12C 13C 14C 15B 16D 17A 18B 19A 20B 21B 22A 23A 24C 25C 26A 27B 28B 29B 30C

二、填空题

1.进出口交易的准备

2.口头磋商

3.终局性

4.询盘

5.声明

6.行为

7.简式合同

8.正文

9.程序条件

10.双方意思表示一致

11.对流

12.货、证、船、款

13.催证

14.赎单结汇

15.书面形式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案例分析题

1.C没有要求赔偿的权利。因为根据公约,接受必须由受盘人作出。C不是受盘人,他的接受无效,故不

能导致合同成立。

2.我方应拒赔。因为澳商已转销我方交付的货物,根据公约,可以认为是以行为的形式接受,故澳商不

能要求退换。另外,买方不能按照货物原状归还,就丧失了要求卖方交付替代物的权利。

3.二者间的合同未成立。B的接受不是有效的接受,因为装船日期不同。交货时间的变更属实质性变更。

B的所谓“接受”实为还盘。

4.二者间的合同未成立。A对B的发盘虽是不可撤销发盘,但2月19日才到达B处,而对该盘的撤销通

知2月18日送达B处。根据公约,一项不可撤销发盘虽然不可撤销,但可撤回,条件是撤回通知早于或与发盘同时到达。

5.我方于11日收到意商的接受属因传递延误造成的逾期接受,所以若我方不同意此项交易,应立即复电

通知对方,我方原发盘已失效;若愿意按原发盘达成交易,可以回电确认,也可不予答复,默认接受。

6.发盘一经受盘人还盘即告失效,据此,如我方不愿意达成交易,则可予以拒绝;如愿意按原发盘达成

交易,则可立即回电确认。

国贸实务练习题答案

绪论 一、填空题 1. 货物服务技术 2. 货物贸易交易条件合同条款国际贸易惯例和法律 3. 逐笔售定的国际货物贸易其他贸易 4. 货物买卖合同 5.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6. 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 7. 禁止限制自由 8. 已征税额 9. 商务部 10. 备案登记 二、判断题 1. √ 2. × 3.× 4. × 5. × 6. √ 7.× 8. × 9.× 10. × 三、单选题 1.C 2.B 3.C 4.A 5.B 6.C 四、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 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进行的货物、服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2.国际贸易惯例: 是指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为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人们所广泛接受和遵循的,具有较为明确、固定容的贸易习惯和一般做法。 3. 出口退税: 是指国家对出口商品在国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缴纳的间接税退还出口企业。 五、问答题 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容,按照贸易方式划分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逐笔售定的国际货物贸易方式;二是其他贸易方式。逐笔售定的国际货物贸易是指买卖双方以货物买卖合同为中心,以货币进行结算,逐笔成交的单边进口或出口的交易行为。除了逐笔售定的国际货物贸易以外的其他贸易方式,主要包括经销、代理、寄售、拍卖、招标投标、加工贸易、对销贸易、期货交易、电子商务等。 2. (1)普遍接受性。国际贸易惯例必须是被一定围的人们一贯地、经常地、反复地采用,并经不断完善而被贸易界所普遍遵守和接受。 (2)确定性。国际贸易惯例都有明确的涵与外延,从而对贸易活动有规作用。 (3)任意性。国际贸易惯例不是法律,不具有强制性,只有合同当事人约定援引某一惯例时,该惯例才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国际贸易与实务第15章习题及答案

第十五章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合同成立的角度来看,()是达成一笔交易不可缺少的两个环节。 A. 发盘和接受 B. 发盘和还盘 C. 询盘和接受 D. 还盘和接受 2.国际贸易谈判中,一方对另一方询盘的接受,对()。 A. 双方均有约束力 B. 双方均无约束力 C. 接受的一方有约束力 D. 在一定条件下有约束力 3.下列关于发盘的有效期起算时间计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通过电报发盘的,从交发电报之时起算 B. 通过电话发盘的,从发盘通知送达受盘人时起算 C. 通过书信发盘的,从寄出邮戳日期开始起算 D. 通过电传发盘的,从发盘通知送达受盘人时起算 4.在实际业务中,发盘()。 A. 是由卖方发出 B. 是由买方发出 C. 是由卖方或买方发出 D. 不是由买方发出 5.下列关于发盘终止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受盘人不理会发盘的条件 B. 受盘人表示拒绝或发出还盘 C. 发盘人对发盘的有效撤回 D. 发盘人对发盘的有效撤销 6.公约对发盘内容确定的要求涉及合同基本条款中的如下三个() A. 品名、数量、价格 B. 数量、价格、支付 C.品质、价格、支付 D. 品质、价格、装运 7.发盘在未被送达受盘人之前,受盘人经过其它途径获悉该发盘,则他()。 A. 任何时候都可以接受该发盘 B. 在有效期内可以接受该发盘 C. 不能接受该发盘 D. 经过其它途径获悉后即可接受该发盘 8.发盘的撤回可以()。 A. 在发盘生效之前 B. 在发盘生效之后 C. 在受盘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后 D. 在受盘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前 9.根据公约,构成一项法律上有效的接受,对发盘()。 A. 可以有实质性变更 B. 可以有非实质性变更 C.不能有任何变更 D.的争议解决条款可以变更 10.公约规定,接受通知于()生效。 A. 发出时 B. 送达时 C. 一段合理的时间内 D.发盘人确认后 11.根据公约,逾期接受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 A.传递情况 B. 发盘人 C. 受盘人 D. 接受通知的正常传递 12.接受通知发出以后,受盘人在接受生效之前()。 A. 不能将其撤销和撤回 B.可以撤销 C. 可以撤回 D. 既可撤回也可撤销 13.接受的构成要件不应该包括() A. 接受必须由受盘人作出 B. 接受必须明确表示出来 C. 受盘人在作出接受时不能提出某些希望和建议 D. 接受通知要在有效期内送达发盘人 14.根据公约,逾期的接受()。 A. 都是无效的 B. 原则上是有效的 C. 特定情形下有效 D. 在不可抗力条件下有效 15.()不是促使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 A.当事人具备法定资格 B.具备书面合同的形式要求 C.合同内容合法 D. 双方意思表示一致 16.“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标的物必须合法”是合同生效的()。 A. 实质要件 B. 形式条件 C. 程序条件 D. 默示条件 17.一项发盘,经过还盘后,则该项发盘() A. 失效 B. 对原发盘人有约束力 C. 对还盘人有约束力 D. 在有效期内有效 18.根据UCP600,如信用证加列非单据条件,银行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A. 要求开证行具体列明这些条件 B. 对这些条件不予理会

国际贸易实务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答案) 第一章 案例分析题:某年 3 月,A 公司与 B 公司按照 CIF 条件签定了一份出口某种日用品的合同。由于考虑到该商品的季节性很强,买方要求在合同中规定货物必须在4月底之前运达目的港,以保证5月初投入市场,过期买方不再接受货物。卖方为了卖得好价钱,同意了买方的条件,并在合同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卖方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发运了货物,然而载货船只在途中发生故障,修船延误了时间,结果货到目的港已是五月中旬。买方拒绝接受货物,并提出索赔,双方为此发生了争执。卖方认为,合同是按照 CIF条件成交的,根据《INCOTERMS 2010》的解释,CIF是在装运港交货,买卖双方承担的风险是以装运港船上为界划分,也就是说卖方只承担货物装上船之前的风险,而在运输途中发生的货物损坏,灭失以及延误的风险均由买方承担。但买方则认为,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已明确规定了期限到达,这是买方接受货物的前提条件。现在货物抵达目的港的时间超过了规定的最后期限,买方自然有权要求解除合同。你认为卖方主张有理,还是买方主张有理? 答:我认为是买方的主张有理。 理由:虽然根据《INCOTERMS 2010》的解释,CIF是在装运港交货,买卖双方承担的风险是以装运港船上为界划分也就是卖方只承担货物装上船之前的风险,而在之后的风险由买方承担。在一般情况下卖方不承担因为装船之后的由于运输公司逾期到达目的港的风险责任。但是,由于在合同中有一条对于卖方极其不理的条款:“保证在 4 月底之前到达目的港,过期买方不接受货物”,买方也同意签署了合同,那么就应当根据合同中的条款履行,买方可以拒绝接受逾期货物。 第二章 思考题: 1、EXW 买卖双方的基本义务卖方基本义务: (1)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将合同约定的货物置于买方的处置之下 (2)承担将货物交给买方处置之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3)提交商业发票或有同等作用的电子讯息,以及合同可能要求的,证明货物符合合同规定的其他任何凭证。 买方基本义务:(1)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受领卖方提交的货物,并按照合同规定支付货款。(2)承担受领货物之后的一切费用和风险。(3)自担风险和费用,取得任何出口和进口许可证或者其他官方许可,在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时,并办理货物出口的一切海关手续。 2、比较 FCA、CPT 和 CIP 的异同点。 相同点: 第一、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包括多式联运,也包括海运。 第二、卖方在规定的日期或期间内在出口国的内地或港口把货物交给承运人或第一承运人照管。 第三、卖方自行负担风险和费用,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它官方批准证件,并办理货物出口所必须的一切海关手续;买方自负风险和费用,取得进口许可证或其它官方批准文件,并办理货物进口以及必要时经由另一国家过境运输所需的一切海关手续。

国贸实务案例题集及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题集 蔡珍贵编 2006年8月 《国际贸易实务》分析案例说明

※<目的和意义> 通过《国际贸易概论》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了解国际贸易的原理,但对国际贸易流程和风险却不知如何降低。如何让学生系统掌握国际贸易过程中的流程,避免和降低各种风险,是本实验课程的主要目的。旨在理论联系实际,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基本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实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会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其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为日后步入工作岗位,了解和适应社会创造条件。 ※<内容> 《国际贸易实务》实验课主要通过分析在实践中已经发生的具有借鉴意义的案例来掌握各个章节的基本知识点,为以后参加工作面对新的国际经济环境打下基础。根据教学基本要求,案例渗透到以下各章中,每章均会安排三个以上的案例来加强对知识点的学习。 第一章国际贸易术语 第二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第三章国际货物买卖的一般流程 第四章国际贸易商品的品质、数量、包装和作价 第五章国际贸易货物的运输和保险 第六章国际贸易货款的收付 第七章国际贸易商品的检验、索赔和不可抗力 第八章合同的履行 ※<考核和要求> 学生在通过学习各章的基本知识点后,对所提供的各章的案例进行分析,以巩固专业知识。 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要求学生先把案例分析的相关答案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提交答案初稿。 在实验课堂上通过分析,给予参考答案和相关的修改后,对案例分析的结果予以评分。 ※<适用班级> 200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

案例讨论1.我国北方A化工进出口公司与美国加利福尼亚B化学制品公司按照FOB 大连条件签订了一笔化工原料的买卖合同。A公司在规定的装运期届满前三天将货物装上B 公司指派的某新加坡轮船公司的海轮上,且装船前检验时,货物的品质良好,符合合同的规定。货到目的港旧金山,B公司提货后经目的港商检机构检验发现部分货物结块,品质发生变化。经调查确认原因是货物包装不良,在运输途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原颗粒状的原料结成硬块。于是,B公司向A公司提起索赔。但A公司认为,货物装船前经检验是合格的,品质变化是在运输途中发生的,也就是越过船舷之后才发生的,按照国际贸易惯例,其后果应由买方承担,因此,A公司拒绝赔偿。试问,A公司的申辩是否有理?此争议应如何处理? 并请说明理由。 案例讨论2.2001年12月,中国天津A公司与某国设在中国广州的外商独资企业B公司在大连签订一份货物买卖合同,合同规定,由B公司向A公司出售一批移动电信设备,总金额为200万美元,交货地点在A公司设在沈阳的仓库。合同进一步规定,双方当事人如因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可进行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未果,则自愿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深圳分会仲裁,其结果为终局性的,对双方均产生约束力,并明确双方所适用的法律为《联合国1980年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试分析,双方当事人对上述合同条款所作出的法律适用方面的选择是否恰当? 案例讨论3.某年11月4日顺达公司应瑞典TG公司的请求,报价棉花500吨,每吨斯德哥尔摩到CIF价格340欧元,即期装运实盘,要约有效期至11月24日。TG公司接收到报盘后,请求顺达公司:“降低价格;延长要约有效期”。顺达公司曾将价格每吨减至320欧元,延长要约有效期至11月30日。TG公司接收到顺达公司来电后,又请求顺达公司:“增加数量;再次延长要约有效期”。顺达公司再将数量增至800吨,延长要约有效期至12月10日。TG 公司于12月6日来电接受该盘。顺达公司在接到TG公司承诺电报时,发现国际市场因受灾影响棉花产量,市场价格暴涨。顺达公司不愿意成交,复电称:“由于世界市场价格变化,在接到承诺电报前已将货物售出,不能提供货物”。 TG公司不同意这一说法,认为:承诺是在要约有效期内作出,是有效的,坚持要求顺达公司按要约的条件履行合同。提出:“执行合同或者赔偿差价损失6万欧元,否则将起诉与法院”。试问:①双方间的买卖合同是否成立?②TG公司有无正当理由提起诉讼?为什么? 案例讨论4.韩国KM公司向我BR土畜产公司订购大蒜650公吨,双方当事人几经磋商

国际贸易与实务-第六章习题答案

— 国际贸易习题答案 配套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二版) 》 主编:赵登峰江虹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8月 第六章 ) 一、填空题 1、自由贸易区 2、关税同盟 3、贸易转移 4、贸易创造 5、降低 6、《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7、墨西哥 ( 8、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9、内部的开放性 10、部门一体化_ __全盘一体化 11、水平一体化__垂直一体化__ 12、小岛清__ 13、完全经济一体化 14、货币政策_ 15、维纳(Jacob Viner)(或音译为范纳)_ _李普西(R. G. Lipsey)@ 16、部门一体化 17、全盘一体化 18、水平一体化 19、垂直一体化 20、协商_ 21、南方共同市场_ 22、北美自由贸易区 23、经济技术合作方面_ | 24、《东盟宪章》 25、_21_ 二、判断题

… ~ 四、问答题 1、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哪几种主要形式 答:(一)按照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来划分,有 ①自由贸易区 ②关税同盟 ③共同市场 ④经济同盟 ⑤完全经济一体化 } (二)按照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划分,分为: ①部门一体化 ②全盘一体化 (三)按照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有: ①水平一体化 ②垂直一体化 ? 2.试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联合一致抗衡外部强大势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动因。 ②二战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 ③维护民族经济利益与发展及其政治利益是地区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因。 无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其根本原因都在于维护自身

国贸经济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世界贸易概览 1、引力模型的作用:引力模型不仅能够解释两国间贸易量的大小,而且能够说明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中仍然制约国际贸易发展的障碍因素。 2、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亦可等于对该国所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支出之和。 3、引力模型产生的基础是:现实充分说明一国的经济规模与其进出口总额息息相关。 4、国际贸易的引力模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间的贸易规模和两国的GDP 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其方程式为:T ij=A*Y i*(Y j/D ij) 其中,A是常量,T ij是i国与j国间的贸易额,Y i是i国的国内生产总值,Y j是j国的国内生产总值,D ij是两国间的距离。 5、引力模型的内在逻辑,即其有效的原因:广义的讲,大的经济体由于收入高,因而大量进口产品。同时,由于大的经济体可以生产更多品种的系列产品,因而更能满足其他国家的需求,进而大量出口产品。(在两国贸易中,任一方的经济规模越大,则双方的贸易量就越大。) 6、引力模型的重要用途之一就是有助于明确国际贸易中的异常现象。文化的亲和性、地理位置、运输成本等都会影响贸易规模。 7、所有估计出来的引力模型都表明两国距离对贸易有负的效应。典型的估计是两国距离每增加1%,则两国的贸易量要降低0.7%~1%。下降幅度部分地体现为产品和服务运输成本增加的幅度。 8、在各国GDP和距离给定的情况下,有效贸易协定(trade agreement)比无效的贸易协定更能显著增加成员国的贸易量。贸易协定虽然可以消除成员方间的贸易壁垒,但是对各国国界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最近的经济学研究成果表明,即便产品和服务可以免关税和无限制地进入疆界,在一个国家内部各地区之间产生的贸易量也要比在同样条件下国家之间产生的贸易量大。 9、服务外包(service outsourcing),亦称为离岸服务,是指曾经必须在一国国内实现的服务现在可以在国外实现。 10、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工业制成品,如汽车、计算机、服装等;矿产品,包括从铜矿砂到煤炭各种产品,如石油;农产品,如小麦、大豆、棉花等;服务出口,包括传统的运费、保费和旅游收入(运费由航空公司和船舶公司收取,保费由国外客商支付,旅游收入由国外游客提供。);服务贸易、电子传输等。 本章重点习题(P23~24) 1、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是英语国家,两国的人口规模也相差不太大(加拿大多60%),但是相对各自GDP而言,加拿大的贸易额是澳大利亚的两倍。为什么会如此? 根据引力模型,我们可以看到,两国间贸易量的大小不仅与两国的GDP相关,同时两国间的距离也是关键因素。澳大利亚由于地处偏远而面临着成本相对较高的运输进出口贸易,从而减少贸易的吸引力。加拿大的边界有一个大型经济体——美国,而澳大利亚附近没有主要经济体,这使得加拿大的经济更加开放而澳大利亚的经济就相对独立。 2、墨西哥和巴西各自的贸易伙伴不同。墨西哥主要与美国贸易,巴西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量大致相当。墨西哥的贸易量相对其GDP而言很大。用引力模型解释这种现象。 墨西哥在地理上相当接近美国,但却远离欧盟,这就导致了墨西哥主要与美国贸易。巴西在地理上与这两个经济体的距离相当,所以它与这两个经济体间的贸易量是大致均分的。墨西哥的贸易量比巴西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墨西哥接近一个主要经济体——美国,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墨西哥是它是一个庞大的经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成员。巴西是远离任何大型经济体,并且它是一个与相对较小的国家组成的经济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

国际贸易和实务第三章习题答案解析

国际贸易习题答案 配套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二版) 》 主编:赵登峰江虹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8月 第三章 一、填空题 1、南北贸易 2、外部 3、产业内 4、历史或偶然 5、产品生命周期 6、收入水平 7、林德 8、贸易模式 9、对外贸易乘数 10、通过补贴获得市场份额 11、自由贸易政策 12、《综合贸易法》 13、进口替代政策 14、出口替代政策 15、规模经济 16、最优关税 17、知识产权保护 18、大低 19、先发优势 20、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 21、《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22、劳动密集型 23、战略性贸易理论 24、竞争效率 25、政府干预 二、判断题

三、单项选择题 四、问答题 1、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有什么区别?产业内贸易是怎么发生的? 答: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之间的区别有: (一)产业间贸易是建立在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产生的比较优势之上,而产业内贸易则是以产品差异性和规模经济为基础。 (二)产业间贸易的流向可以根据贸易前同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差来确定;如果在规模经济条件下进行差异产品的生产与产业内贸易,贸易前相对价格就不能准确预测贸易模式。 (三)按照要素禀赋理论,产业间贸易会提高本国丰裕要素的报酬和降低本国稀缺要素的报酬,而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可以使所有要素都获得收入。 (四)在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条件下,要素的国际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是贸易的一种替代品;而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条件下,要素流动带来了作为产业内贸易主要载体的跨国公司的兴起。从这点来说,产业内贸易与要素流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关系。 产业内贸易的成因有: (一)产品的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产品的差异性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特殊偏好,并且成为产业内贸易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条件。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并不一定要有规 模效益,只要产品存在着多样性,就足以引起产业内贸易。 (二)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的一个独立起因,并对产业内贸易模式具有较强解释力。同类产品因产品差别与消费者偏好的差异而相互出口,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进而扩大市 场。这样,就使研制新产品的费用和设备投资分摊在更多的产品上,可以节约研发 费用,进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三)两国需求的重叠程度及经济发展水平。重叠需求理论认为,发达国家的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的相似性决定了重叠需求范围较大,贸易关系较密切,对发达国家之间的 产业内贸易有一定的解释力。 (四)从技术差异商品看,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产品存在生命周期。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出口那些技术先进的新产品,同时进口那些技术 比较成熟的工业品,因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同类产品会发生产业内贸易。(五)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随着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极大地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2、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答: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马歇尔主要从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分析外部规模经济产生

国际贸易实务习题答案完整版.doc

第一章:贸易术语 1.这一合同不属于CIF合同.因为CIF合同只要求卖方承担货物越过船弦之前的风险和损失,但根据合同规定,如果货轮迟于12月2日抵达目的港,买方有权取消合同.故卖方要承担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合同的规定已经超出了CIF的范围.若对方一定要我方保证到货时间,则应选用DES术语(目的港船上交货)或DEQ术语(目的港码头交货). 2.美方此举不合理.一般情况下,使用FOB术语订立的合同,卖方必须办理货物出口清关手续并支付出口关税及其它相关清关费用.(除非合同中另有规定,出口报关由买方负责.) 3.本案使用的是CFR价格条件,按照国际惯例的规定,此条件下当事人的风险划分是以装运港船舷为界。该案中货物在运输途中遭受风险损失,货物损失看似应由买方承担,但实际上卖方在装船时是将3000公吨小麦混装的,在货物抵运目的港后,再将其中1000公吨分拨给买方。这就涉及到有关“划拨”情况下风险转移的一种特殊原则,即在货物未划拨到合同项下之前,风险也不发生转移。在货物海运途中,合同项下属于买方的1000公吨货物尚未从卖方的其它货物中划拨出来,因此不具备风险转移的前提条件,即使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仍不发生风险的转移,有关风险损失仍应由卖方承担。本案因卖方未对合同项下的货物进行划拨,因此不具备风险转移的前提。 4.拒绝买方此要求.根据FOB术语我们可得知,租船是买方的责任,既然买方是以委托方式要求我方代为办理租船, ,并且费用由买方负担,所以能否租到合适的船,我方都不负任何责任。买方没有权利因此而撤销合同. 5.拒绝买方的要求.根据CIF术语,在货物越过装运港船弦时风险已经从卖方转移到买方.我方只负责货物在装运港之前的灭失或损失的一切风险,并支付货物运至目的港的正常运费以及签订保险合同及支付保险费.并在货物发出后及时将保险合同转让给买方.所以买方自己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也没有退还全部货款的必要.

国际贸易实务各章练习题

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买卖的具体过程及相关活动内容与商务动作规范的学科。 A、货物 B、技术 C、服务 D、以上三者 2、国际贸易竞争归根到底是()的竞争。 A、商品 B、市场 C、技术 D、人才 3、《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确定货物交易“国际性”的标准是()。 A、买卖双方当事人营业地处于不同国家 B、买卖双方当事人具有不同国籍 C、订立合同行为完成于不同国家 D、货物必须由一国运往另一国 4、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在国际贸易合同中没有明确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或国际条约,在发生争议时依照与()有密切关系的国家法律进行处理。 A、买方 B、卖方 C、合同 D、国际商会 5、国际贸易实务研究的最基本内容是() A、合同的订立 B、合同条款 C、价格条款 D、合同的履行 6、在我国境内履行进出口合同,应适用()法律。 A、我国 B、卖方所在国 C、买方所在国 D、买卖双方同意的第三国 7、若买卖双方没有进出口合同中约定解决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则由受理合同争议的法院或仲裁机构,依据()的法律来处理合同项下的争议。 A、卖方所在国 B、买方所在国 C、买卖双方同意的第三国 D、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 8、()是交易双方当事人在交换货物、收付货款和解决争议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的具体体现,也是交易双方履行合同的依据和调整双方经济关系的法律文件。 A、价格条款 B、标的条款 C、合同条款 D、异议与索赔条款 二、多项选择题 1、国际贸易的特点包括() A、具有涉外性质 B、环境错综复杂多变 C、风险大 D、线长面广中间环节多 E、竞争异常激烈 2、国际货物贸易适用的法律,包括() A、国内法律 B、国际协定 C、国际条约 D、国际公约 E、国际惯例 3、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处理合同争议关系最密切的是() A、《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B、《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C、《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D、《托收统一规则》 E、《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 4、我国加入《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时提出保留的是关于公约适用()的保留。 A、内容 B、范围 C、程度 D、形式 E、时间 5、国际贸易惯例的作用包括() A、简化交易手续 B、加速成交过程 C、提高履约率 D、便于处理合同争议 E、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6、在进出贸易中,卖方的交货义务有() A、交付货物 B、进口报关并交纳关税 C、转移货物所有权 D、转移与货物有关的单据 7、在进出贸易中,买方的义务有() A、接运货物 B、收取货物 C、支付货款 D、进口报关并交纳关税 8、我国进出口合同中,买卖双方可以协商约定处理合同争议的准据法,包括() A、卖方所在国法律 B、买方所在国法律 C、买卖双方同意的第三国法律 D、有关的国际条约或公约 9、国际贸易惯例的特点包括()。 A、产生于国际贸易习惯做法 B、层次高于贸易习惯做法 C、是编纂成文的规则 D、国际上普遍接受和采用 10、国际贸易应遵循的准则包括() A、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 B、缔约自由 C、公平交易,诚实信用 D、恪守合同 E、遵守法律 三、判断题 1、合同当事人可以决定采用或排除某项国际贸易惯例,也可对某项惯例进行修改() 2、我国境内履行进出口合同,应适用我国法律()。 3、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如果作出了与国际贸易惯例不同的规定,在解释合同当事人义务时,应以合同规定为准()。 4、买方收到货物就意味着买方已接受了货物()。 5、凡是进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都必须遵守有关国家的对外贸易法和合同法()。 案例分析 1996年1月2日,营业地均为香港的交易双方在中国内地签订买卖2万公吨锰矿的合同,合同规定目的港为湛江港,但未约定处理合同争议的准据法。后在履约过程中发生争议,卖方提请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申请人认为,本案不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而被申请人则主张本案应优先适用该《公约》,你认为,本案应适用什么法律才合适?

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第01章答案

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第01章答案

上海大学网络教育《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作业答案 第一章作业 单选题 1、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计算进口额的依据一般都是() A、CIF金额 B、CFR金额 C、FOB金额 D、CPT金额 你的答案: A 2、补偿贸易最基本的做法是() A、同类产品补偿 B、劳务补偿 C、直接产品补偿 D、现金补偿 你的答案: C

5、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贸易数量规模的指标是() A、贸易差额 B、对外贸易量 C、对外贸易额 D、对外贸易依存度 你的答案: B 6、下列关于对外货物贸易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货物的进口总额 B、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货物的出口总额 C、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货物的进出口总额 D、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货物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你的答案: D 7、能指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与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并能反映出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程度的指标是()。 A、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B、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C、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D、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你的答案: A 8、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状况用()来反映。 A、对外贸易额 B、贸易差额 C、对外贸易量 D、国际贸易量 你的答案: B

9、一般情况下,随着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其对外贸易依存度将会()。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变化方向不确定 你的答案: A 10、贸易顺差是指() A、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 B、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 C、国际收支为正 D、国际收支为负 你的答案: A 11、某国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 200亿美元,同年该国出口贸易为240亿美元,进口

国贸实务教材参 考 答 案

参考答案 第二章 课内思考题2-1 :参照《2010通则》B5的规定。 买方必须按照下述规定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 自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装上船时起;如由于买方未按照B7规定通知卖方(B7的规定如下:买方必须给予卖方有关船名、装船地点和要求交货日期的充分通知。),或其指定的船只未按时到达,或未接收货物,或按照B7通知的时间提早停止装货,则自约定的交货日期或交货期限届满之日起,但以该项货物已正式划归合同项下,即清楚地划出或以其他方式确定为合同项下之货物为限。 课内思考题2-2:1. 不需要。 2. FOB的变形只是为了表明装船费用由谁负担问题而产生的,它们并不改变FOB的交货地点以及风险划分界限。但国际商会在《2010通则》中仍建议买卖双方应在合同中对此作出明确规定。 课内思考2-3:CIF条件下,卖方仍然只需在装运港把货物装上船就算完成交货义务,有关货物损坏或灭杀的风险在装运港装船后转移给买方,卖方只承担到目的港为止的运费和保险费,并不承担到目的港为止的风险,所以把其成为“到岸价”是不正确的。 课内思考2-4: 表2.6 装运港交货的三个贸易术语的异同 课内思考题2-5: 表2.9 货交承运人的三个贸易术语的异同

课内思考题2-6: EXW术语下卖方承担的责任、费用、风险最小。与EXW相反,DDP是卖方负担最多义务(maximum obligation),买方负担最少义务的术语。 课内思考题2-7: (1)FO B=CIF-I-F =500-5-55=440美元 FOBC5%=FOB÷(1-5%)=440÷95%≈463.16美元 (2)佣金=含佣价-净价=463.16-440=23.16,美元 或佣金=含佣价×佣金率=463.16 ×0.05 = 23.16美元 课内讨论2-1:在象征性交货方式下,卖方是凭单交货,买方是凭单付款。卖方只需要如期提交符合合同要求的全套合格单据,即等同于交付货物,即使在卖方提交单据时,货物已经灭失或损坏,买方仍必须凭单据付款,但买方可凭提单向船方或凭保险单向保险公司要求赔偿。所以我方不会退回货款,买方应自己直接向当地的保险公司索赔。 课内讨论2-2:①合同签订后买方要求加保,我方可同意,但必须由买方另外支付额外增加的保险费。②运输途中额外增加的运费应由买方承担,故我方应坚决要求买方把扣除的运费补回我方。 自测题答案: 一、AACAC CDABB CCBCD 二、AC ABC AB ABCD BDE ABD 三、X X X X X X X X X √X √√ X X √X√X√ 四、案例分析 1. 出口方有权凭规定的单据要求进口方付款.按<2010 通则>的解释,采用CIF 贸易术语成交,卖方只需按规定的时间和装运港把符合合同的货物装上船舶,并提交包括物权凭证在内的单据,就算完成了交货义务,而无须保证到货.且有关货物的风险已经在货物装船时越过船舷之后转移给买方承担,所以买方不得以货物损失为由,拒绝接受单据和付款. 2.卖方拒赔理由成立。因为货物装船时,品质是符合合同规定的,按CFR贸易术语成交,有关货物的风险已经在货物装船时越过船舷之后转移给买方承担.买方可以向承运人索赔. 课外实训项目 1. f = 1+费用率-【退税率÷(1+增值税率)】 = 1 + 8% -(13% ÷1.17) =0.968889≈ 0.969 (1)裙子的FOB HUANGPU价为: FOB = 工厂购买的价格(含税价)x f 出口换汇成本 = 70.2 x 0.969 ÷5.35 ≈12.72美元 (2)裤子的FOB价为: 50 x 0.969 ÷5.35 ≈9.06美元 (3)衬衫的FOB价为: 65 x 0.969÷5.35 ≈ 11.77美元

国际贸易全套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国际贸易属于() A.历史范畴 B.社会范畴 C.哲学范畴 D.经济范畴 2. 在人类历史上,真正的国际贸易出现在下列哪一社会形态()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3. 各国对外贸易的性质、地位与作用取决于() A. 国家性质 B. 生产关系 C. 生产力 D. 生产方式 4. 下列哪项不仅可以比较确切地反映出对外贸易的规模,便于把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额进行比较,而且还可以由此计算各个时期定期的或环比的物量指数。() A. 价格指数 B. 贸易量 C. 贸易额 D. 贸易结构 5. 通常所说的国际货物贸易额是指() A. 世界进口货物总额 B. 世界出口货物总额 C. 世界进出口货物总额 D. 世界进出口货易量 6. 国际商品交换的萌芽出现在下列哪一社会形态()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7. 下列哪一项在世界贸易中是主体,是各国的主要市场,在各种国际经济贸易机构中占据主要地位() A.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 B. 发展中国家 C. 社会主义国家 D.美国 8. 一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也常用以表示对外贸易的是() A. 国际贸易 B. 转口贸易 C. 海外贸易 D.货物贸易 9. 关于国际贸易的统计方法,我国采用的是() A. 国际贸易额 B.国际贸易量 C.总贸易体系 D.专门贸易体系 10. 下列指标中,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的是() A.对外贸易值

B.对外贸易量 C.对外贸易额 D.贸易差额 二、多项选择题 1. 列入总进口的项目有() A. 供国内使用而直接进入的进口货物 B. 进入海关保税工厂的进口货物 C.进入海关保税仓库和自由区的进口货物 D.从海关保税仓库退出后进入本国市场的货物 E.从自由区退出后进入本国市场的货物 2.列入总出口的项目有() A.本国产品的出口 B.从海关保税工厂出口的货物 C.从国化货物的出口 D.从自由区出口的货物 E.从海关保税仓库出口的货物 3.列入专门进口的项目有() A.供国内消费或使用而直接进入的进口货物 B.进入海关保税工厂的进口货物 C.从海关保税仓库和自由区退出后进入本国市场的货物 D.进入自由区的进口货物 E.进入海关保税仓库的进口货物 4.列入专门出口的项目有() A.本国产品的出口 B.从海关保税工厂出口的货物 C.本国化货物出口 D.从自由区出口的货物 E.从海关保税仓库出口的货物 5.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会受到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A.地理位置 B.经济互补性 C.国际分工的形式 D.贸易政策 E.运输条件 6.就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不同点来说,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对外贸易的困难比国内贸易多 B.从交易过程来看,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有着明显的区别 C.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经营目的不一样 D.对外贸易比国内贸易复杂 E.对外贸易比国内贸易风险大 7.下列国家中,采用总贸易体系统计国际货物贸易的国家有() A. 英国 B. 法国 C. 日本 D 德国 E 澳大利亚 8.对外贸易构成可以反映出该国的() A.经济发展水平 B. 产业结构状况 C.服务发展水平

国贸课后习题答案

Chapter 03 Why Everybody Trades: Comparative Advantage Overview This chapter extends th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o consider trade in a multiple-product economy. An economy composed of two products is useful to bring out insights about international trade. This general equilibrium approach explicitly shows the effects of resource reallocations between industries. The chapter culminates in showing the importanc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for understanding why countries trade. The story begins with Adam Smith and absolute advantage. (A box on mercantilism summarizes the view that Smith opposed and shows how mercantilist thinking continues today.) The analysis focuses on the productivity of labor (output per hour) in producing each of two products (wheat and cloth) in two countries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Smith examined the case of absolute advantage, in which labor productivity in producing one product is higher in one country and labor productivity in producing the other product is higher in the other country. With no trade each country must produce both products to meet national demands. The discussion of the Smith case focuses on the increase in glob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achieved by shifting production in each country toward the product in which it has the higher labor productivity. National demands can be met by international trade—apparently excess supplies can be exported and apparently excess demands can be met by imports. The increase in total world production is the evidence of gains from international trade. Smith's approach does not indicate what would happen if the same country has absolute advantage in both products. Ricardo took up this case and demonstrated 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a country will export products that it can produce at low opportunity cost and import products that it would otherwise produce at high opportunity cost. The Ricardian example is developed in more detail. The ratio of resource costs (or labor hour input-output coefficients, the inverse of labor productivities) indicates the opportunity costs or relative prices of the products in each country with no trade. The difference in prices with no trade sets up the opportunity for arbitrage, with each good being exported from the initially low-price country and imported by the initially high-price country. The shift to a free trade equilibrium results in an equilibrium international price. Without information on demand, we cannot say exactly what this price will be, but we do know that it is in the range bordered by the two no-trade price ratios.

国际贸易实务习题(公用版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习题 第一章品质条款 一、单选题 1.大路货是指(D)。 A.适于商销B.上好可销品质C.质量劣等D.良好平均品质 2.某美国客商到我国一家玩具厂参观,之后对该厂的部分产品很感兴趣,于是立即签定购买合同,批量购买他所见到的那部分产品,决定按实物样品作为合同中交收货物的品质要求。这种表示品质的方法是(B)。 A.看货购买 B.凭卖方样品C.凭买方样品D.凭对等样品 3.凭样品买卖时,如果合同中无其他规定,那么卖方所交货物( B )。 A.可以与样品大致相同B.必须与样品完全一致 C.允许有合理公差D.允许在包装规格上有一定幅度的差异 4.外商在收到我方寄送的样品后,来电表示愿意按我所提交易条件成交,并嘱其签订销售合同。我方在合同内详细列出该商品的品质规格,经对方签字后寄回无误。我方按约装船,忽然接到对方来电:“你方所装货物品质是否与样品相符。”我方的正确答复应该是( D )。A.我方所装货物品质与样品相符 B.我方所装货物品质与样品大致相符 C.我方所装货物品质与样品完全相符 D.我方所装货物品质以合同为准,样品仅供参考 5.对等样品也称之为( B )。 A.复样B.回样C.卖方样品D.买方样品 6.在国际贸易中造型上有特殊要求或具有色香味方面特征的商品适合于(A)。 A.凭样品买卖B.凭规格买卖C.凭等级买卖D.凭产地名称买卖 7.凡货样难以达到完全一致的,不宜采用(A)。 A.凭样品买卖B.凭规格买卖C.凭等级买卖D.凭说明买卖 8.凭卖方样品成交时,应留存(C )以备交货时核查之用。 A.对等样品B.回样C.复样D.参考样品 9.在品质条款的规定上,对某些比较难掌握其品质的工业制成品或农副产品,我们多在合同中规定( C )。 A.溢短装条款B.增减价条款 C.品质公差或品质机动幅度D.商品的净重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