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2013年最新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2013年最新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2013年最新复习资料

黑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交流群:255063864

一、教育学及其发展

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

3.教育学发展中的教育专著:(1)中国先秦时的《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2)教育学史上,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撰写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3)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

学诞生的角度看,通常以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赫尔巴特本人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4) 杜威也被视为

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二、教育及其发展

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 教育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等几个阶段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1.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教育影响是置于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2. 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3.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

施加影响的桥梁

四、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

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

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

(三)教育与科技文化

1.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科技对教育的影响:1)科技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技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技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够完成科技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可以推进科学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技研究的

功能

(3)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

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2.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1)文化本身具有教育力量;2)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

(2)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五、教育与个体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至结束的全部过程中,身心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

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 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内发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

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1. 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2)遗传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

响作用;(3)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教育受成熟制约,成熟对人的发展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教育以成熟为前提,

同时又要积极、能动的促进个体成熟;

3.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

4.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规范了个体的发展的方向与方面;(2)学校教育加速

了个体的发展;(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还有延时价值

5. 个体发展中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学校和社会要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六、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在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什么样

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提出的总的要求

2.教育目的的功能:1. 导向功能;2. 激励功能;

3. 评价功能;

4. 指导功能

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既重视个人发展又重视

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

1.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

2.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社会文化素质教育

(三)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 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 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

发展,这就需要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 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七、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1.学校教育制度的涵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

、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学校的关系等

2.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前制度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三个过程

壬寅学制:中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癸卯学制:中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壬戌学制:受美国教育制度影响,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生活教育

(二)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初等义务教育)、中等教育(普通中学、农业中学、职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专、成人中等学校等)、高等教育(大学和

专门学院、成人教育的高等学院、研究生院等)

八、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统一性

(二)教师的素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师的素养:

(1)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了解该学科的相关知识;3)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论;

(2)教学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教学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4)掌握科学、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3)道德素养:1)热爱学生;2)热爱教育工作;3)自身的道德修养

2.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知识的拓展;3)专业能力的发展;4)专业自我的形成

(2)教师专业素质的结构:1)健全的专业情意;2)完备的专业知识;3)娴熟的专业技能

(3)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阶段:1)任教前关注阶段;2)关注生存阶段;3)关注情景阶段;4)关注学生阶段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新课程背景强调教师职业角色、教学行为必须发生转变

1.强调教师职业角色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

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和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 强调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

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四)学生的特点

1. 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2. 学生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3. 学生发展具有明显的特征

(五)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已考)

提倡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

和人格养成,具体包括:1. 树立人本化的学生观;2. 树立个性化的学生观;3. 树立发展性的学生观

(六)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意义:(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2.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要求:(1)树立新型的师生观;(2)建立教师威信;(3)善于同学生交往;(4) 发扬教育民主

3.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2)通过课外活动;(3)通过校外活动

4.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方法:(1)转变学生角色;(2)转变教师角色;(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5.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民主合作式的师生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的反映,同时它也是对学校中师生关系规律的正确

认识和自觉应用,它有以下特点:(1)爱生尊师,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九、课程

(一)课程及其意义、课程类型、制约课程的因素

1.课程的内涵: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课时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2.课程的意义:

3.课程的类型:(1)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2)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3)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4)

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

4.制约课程的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

及其可接受性

(二)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1.课程标准的意义:(1)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的要求和具体规格;(2)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也是教师进行教学

工作的基本依据;(3)学校、教师应透彻领会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精神,按照课程标准编写教材,落实教学;(4)课程标准是衡量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

2.新课程标准的功能:(1)指导教材编写;(2)指导教学;1)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2)指导教师组织教学;3)指导课程评价

3.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1)前沿: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2)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内容标准——内容领域及行为

目标;(4)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5)附录——术语解释、案例

(三)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1.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

科课程为主;(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2.新课程结构的特征:(1)课程结构的均

衡性;(2)课程结构的综合性;(3)课程结构的选择性

(四)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 课程资源的特点:开放性、价值潜在性、多质性

2.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共享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

十、教学

(一)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1.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

必须以教学为主

2.教学的任务:(1)传授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

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5)教会学生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规律

1.教学过程的本质:(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有领

导的认识

2.教学过程的规律:(1)教学相长性规律;(2)教学发展性规律;(3)教学教育性规律

(三)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常用的教学原则及应用: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四)教学方法及其应用

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

(五)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1.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与答疑、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实施要求:

(六)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七)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1. 全面发展的教学观:(1)重结论更应重过程;(2)关注学科更应关注人:1)关注每一位学生;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

活和人格养成

2. 交往互动的教学观;

3. 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十一、教育评价

(一)教育评价及其作用

1.教育评价的内涵:客观描述、价值判断、增值探索

2.教育评价的作用:诊断作用、激励作用、调节作用、教学作用

(二)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1.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3)实证化评价和人文式评价;(4)自我

评价和同伴评价

2.教育评价的主要方法:(1)客观题评价法与主观题评价法;(2)表现性测验评价;(3)评定量表评价法;(4)行为检核表评价法;(5)同伴评定和轶事记录评

价法;(6)成长记录评价法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

1.在评价指导思想与根本目的上,强调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

2.在评价功能上,强调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3. 在

评价类型上,强调实施形成性评价;4、在评价方法上,强调采用绝对评价法

十二、思想品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一)德育及其意义

1.德育的概念:教育者依据特定的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2.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条件和保证

(二)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1.德育的目标:

我国中学德育的目标包括:一是思想品德规范方面: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他人,热爱班级和学

校集体,遵守公民道德,有基本的民主意识和法则观念,相信科学,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是思想品德心理方面:使学生在知、情、意、

行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自尊乐观,具有一定的自制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三是思想道德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思想

品德认识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能力,具有道德选择,判断和行为能力

2.德育的内容:(1)爱国注意教育;(2)集体主义教育;(3)劳动教育;(4)民主与法制和纪律教育;(5)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6)理想教育;(7)正确的人

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

(三)德育过程的规律

1. 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3.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4. 学生思想品德形

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四)德育原则及其应用

德育的原则:1. 导向型原则;2. 疏导性原则;3.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4.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 因材施教原则;6. 知行统

一原则;7.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8.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五)德育方法及其应用

常用的德育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六)德育的途径

德育的途径:1. 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2.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 劳动;4.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5. 班主任工作

(七)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八)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1.班主任工作的内容:(1)全面的了解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指导班委会、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4)争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5)评定

学生操行

2.班主任工作的方法:(1)创造性的设计班集体目标;(2)合理的确定班级角色位置;(3)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4)建构“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

动体系;(5)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

十三、课外活动

(一)课外活动及其意义、任务

1.课外活动的涵义: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和校外机关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和全面发展教育的要求,在学科教学以外组织进行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2.课外活动的意义:(1)丰富中学生的课余文化知识;(2)有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3)发展学生特长,以便人才选拔;(4)经受锻炼,提

高独立活动能力;(5)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有利于三者结合教育

3.课外活动的任务:(1)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2)扩大、加深、巩固课堂所学,发展学生智能;(3)组织有益的娱乐活动,丰富课

余生活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1.课外活动的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和时事政治教育;(2)学科活动;(3)科技活动;(4)文学艺术活动;(5)体育军事活动;(6)公益活动;(7)各种社会实践

活动

2.课外活动的形式:(1)群众性活动;(2)小组活动;(3)个别活动

(三)课外活动的组织

1. 由学校和教师直接组织;

2. 由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

3. 由校外教育机构组织;

4. 由家庭配合学校组织

黑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交流群:255063864

以下链接按住CTRL+点击链接即可进入

各类公职考试论坛互动专区:https://www.wendangku.net/doc/de16559950.html,/forum-80-1.html (事业单位、教师招聘、招警、村官、农信社、三支一扶等)

黑龙江中公教育事业单位官方微博:https://www.wendangku.net/doc/de16559950.html,/zwq85

事业单位人才招聘信息港:https://www.wendangku.net/doc/de16559950.html,/601276451/index 黑龙江事业单位招聘微博:https://www.wendangku.net/doc/de16559950.html,/hljyhzp

中公黑龙江教师考试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de16559950.html,/

公考资料信息专区:

关于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关于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下面小编整理了关于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关于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

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 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比较 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全面系统论述了班 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 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 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 的第一本教育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凯洛夫的《教 育学》。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四)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见教材) 1、实验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 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 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等。 3、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代表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1.赞可夫出版的《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2.美教育家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课程理论和发现法。 3.德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4.瑞士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5、法国包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理论 2.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起源说,各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关于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关于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下面小编整理了关于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关于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

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招聘教师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招聘教师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解析〕C、冲动型认知方式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2、下列哪项属于真正的创造()。 A、鲁班发明锯子 B、高斯少年时做数字1~100的连加 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 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 〔解析〕A、真正的创造是指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3、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解析〕D略。 4、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解析〕D苏格拉底在教学法中强调使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得出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发现法。

5、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是()。 A、科任教师 B、班主任 C、级任导师 D、班委会 〔解析〕B班主任是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 6、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A、就是要靠班主任 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 C、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 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 〔解析〕C、对个别学生的教育也包括了对先进生和后进生的教育,需要和集体教育结合起来。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解析〕D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8、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解析〕B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质奖励或表扬属于正强化。 9、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教育学基础每章复习题

《教育学基础》基本复习题 第1章教育学概述 1.简述教育学发展历程?试举出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 2.作为一名师范生,学习教育学有何现实意义? 第2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根据教育的起源和我国关于教育的本质论争等相关内容,思考教育是什么? 2.试述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3.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4.历史上产生了不同的教育起源的学说,你对这些学说怎样看? 5.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如何?各有什么特征? 第3章教育与社会 1.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制约性。 2.试述教育与科技的相互制约性。 第4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认识这些规律的教育意义是什么?列举并分析现实中教育违反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 2.怎样认识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关系?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试分析那些主要因素在你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作用? 第5章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含义? 2.如何认识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3.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我国现阶段教育精神实质是什么? 4.试述五育的含义及其关系。联系实际,谈谈我国中小学处理五育的关系存在哪些问题? 第6章教育制度 1.什么是学制?制订学制的依据是什么? 2.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和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是什么? 第7章教师与学生 1.如何全面认识教师对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2.如何理解教师的劳动特点? 3.教师的职业角色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认为未来教师的职业角色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4.试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途径。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当前师范教育改革的看法。 5.现代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师专业素养。 6.如何理解教育活动中的学生? 7.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8.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哪些特点?结合自身体会谈谈如何形成良好师生关系? 第8章课程 1.结合“课程”的中外词义,谈谈你对课程概念内涵的理解。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教育与教育学 1:中外教育名言 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 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④.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 ⑤.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 2:教育的概念 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 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 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 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 1. 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 2. 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 3. 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 4. 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 5. 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6.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 ①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 从事学习的学生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附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一、填空: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 1.1.(简答)教育的涵义及起源。 教育概念可分为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两种。广义的教育指能增加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生物起源论者: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心理起源论: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劳动起源论。 1.2.(填空)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1.3.(填空+简答)原始教育、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的特点。 原始教育具有原始性(生产力低下,没有阶级、剥削;生产资料公有):1.教育对象的全民化、2.教育内容的生活化、3.教育场所的社会化、4.教育价值的实用化。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与封建社会):1.学校出现并成为基本的教育形式、2.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4.教育内容以人文学科为主。 近代教育(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兴起;2.普遍实施初等义务教育;3.职业教育获得发展;4.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学科教育并重。现代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国际化; 4.教育的民主化; 5.教育的人性化; 6.教育的一体化; 7.教育技术现代化。 1.4.(填空)教育学发展各阶段出现的主要的教育家及其代表性的著作或理论。 《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开始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西方的第一部教育学著作);近代第一部系统的教育著作。 教育学成为独立的规范性学科的标志: 德国哲学兼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2.1.(名词解释)教育目的涵义。 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填空)教育目的的内容包括人才价值和人才素质。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价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 2.2.(名词解释)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主要观点。 个人本位论的主要观点是教育目的应当主要根据人的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依据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社会本位论的主要观点是教育目的应当主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从其实现的社会效益来衡量。 (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相互制约的,也是有一致性的) 2.3.(简答题)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明确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坚定的政治方向——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鲜明的时代特征——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 3.1.(简答题+填空)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 1.专业道德:(对待教育工作)敬业精神、(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对待集体)团结协作、(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2.专业知识:1.学科的专业知识,2.教育专业知识; 3.通识知识

2019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620教育学基础综合测验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2019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620教育学基础综合测验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作者:————————————————————————————————日期:

2019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620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本复习全析是分为七册,组织仙林南师大与高分研究生共同整理编写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是参加2019南京师范大学考研的考生在初试复习的全程必备专业课资料。 该书通过总结南师大教育学专业课的总体考试概况、最新题型特点、指定教材特点与大纲解读等,旨在帮助考生通过汇总分析近年南师大该专业考试科目的考试题型、考试命题规律与难易程度、考试内容及分布,宏微观综合把握考试发展及趋势。 同时,本书系统总结梳理了《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写)》、《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外国教育史(张斌贤)》、《教育心理学(张大均)》、《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国)》、《现代教育学基础(冯建军)》六本教材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浓缩精华内容,并对各章节的课后习题进行解答且配备相关的名校真题,再对南师大教育学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进行透彻的解析,使复习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适用院系: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领导与管理、德育学】 金陵女子学院:【女性教育学】

适用科目: 620教育学基础综合 内容详情 一、考试解读: part 1 学院专业考试概况 ①学院专业分析:含学院基本概况、考研专业课科目:620教育学基础综合的考试情况; ②科目对应专业历年录取统计表:含南师大相关专业的历年录取人数与分数线情况; ③历年考研真题特点:含南师大考研专业课620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各部分的命题规律及出题风格。 part 2 历年题型分析及对应解题技巧 根据南师大教育学各专业考试科目的考试题型(选择题、辨析题、简单题、论述题、材料题等),分析对应各类型题目的具体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提高针对性,提升答题效率,充分把握关键得分点。 part 3 2018真题分析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点集锦 - 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点集锦- 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小编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资料][学科专业知识备考][面试技巧]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

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学基础 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 2、教育的三种基本要求: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5 3、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既相互獐,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以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7 4、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8 5、论述教育的起源?有四种代表性观点:1)神话起源学: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2)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3)心理起源论: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3)劳动起源论: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证明:人类原始时代教育活动已经存在了,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10-11 6、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11-12 7、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学校将发生一系变革,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国际华与教育的本土华趋势都非常明显,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13-15 8、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段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须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与现代化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工业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20 9、当代教育学的状况: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教育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科学体系;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22-23 10、教育学的价值: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24-25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重点版)

范文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 1/ 10

习提纲(重点版) 2020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重点版)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 1632 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

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3/ 10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 1912 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云南高校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

云南高校招聘试题 一、基本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职业道德是职业范围内的________,是________和________在各个职业领域内的具体体现。 2.教师道德是一种________,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在________的指导下,通过________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和。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有________。 4.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________,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_____。 5.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 6.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________等方面;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有________等方面。 7.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少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 8.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________为根本目标的。其明显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 9.师生关系与一般社会关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因________而生,又为________而存,其最大的功能就是________功能。 10.一般来说,在师生关系中有几种典型的模式,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二)选择题 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________。 A.工作关系 B.心理关系 C.道德关系 D.个人关系 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_____。 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团结协作 D.以身作则 3.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________。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4.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________。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5.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________。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6.哪种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________。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三)判断题 1.教师道德是指教师个人的道德而不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 2.教师只要在课堂教学中按其职业道德的要求行事就可以了。 3.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就可以当教师。 4.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养应有特殊而严格的规定。 5.师生关系就是教与学的关系。 6.师生关系如何无所谓,只要教师业务能力强就行。 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8.教育机智是教师灵感的突现。 (四)解释题 1.教师道德 2.教育机智 3.师生关系 (五)简答题

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供参考)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关系与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构成的。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2.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成不平衡关系。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教育的起源论:生物起源论(错)、心理起源论(错)、劳动起源论(对)。 原始社会教育特征:1.有社会性无阶级性。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3.主要的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的模仿学习。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二馆指的是:弘文馆和崇文馆。 宋代时,程朱理学成为国学。依据是《四书》。明代,八股文被列为科举考试固定格式。 古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特点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西欧封建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骑士教育和教会教育。 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教会教育的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几何、算数、天文、音乐)。 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近代社会教育的变化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教育的世俗化。 3.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教育的现代化特征: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发展多样化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教育学著作: 朱熹《四书集注》王守仁《传习录》韩愈《师说》无名氏《大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孔子学说的核心“仁”“礼”。强调“学而知之”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 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墨翟主要思想“非攻”“兼爱”认为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 史上第一部教育学文献是:《学记》。 产婆术出自“苏格拉底”。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 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凯洛夫《教育学》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点复习资料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点复 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涵义(掌握)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3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 教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 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资本主义教育目的在于为资产阶级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益服务,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通知人才,又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社会主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教育基本特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20世纪以后的教育: 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选择题) 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牢记) 孟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

教师招聘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含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新)  1. 下列文种中属于陈述性的上行公文是( )。 A. 请示 B. 报告 C. 议案 D. 意见 2. 联合行文时确定成文时间的标准是( )。 A. 以第一个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B. 以最后一个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C. 以文件撰写的日期为准 D. 以文件实际发出的日期为准 3. 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可以分为四个环节,即准备工作、调查工作、研究工作和( )。 A. 总结工作 B. 报告工作 C. 宣传工作 D. 归档工作 4. 档案工作包括( )。 A. 档案收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三个组成部分 B. 档案收集、档案传递、档案管理、档案利用四个组成部分 C. 档案清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三个组成部分 D. 档案清理、档案收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四个组成部分 5. 法律关系产生的抽象前提条件是( )。 A. 法律主体 B. 法律事实 C. 法律客体 D. 法律规范 6. 我国宪法规定,决定乡、民族乡、镇的建置和区域划分的主体是( )。 A. 国务院 B. 省、直辖市人民政府 C.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D. 县级人民政府 7. 公民赵理在乘车出差途中,因翻车而下落不明,其家属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的期限最早为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 )。 A. 1年 B. 2年 C. 3年 D. 4年 8. 甲公司采取欺诈手段与受到欺诈的乙公司订立了一份合同,则该合同( )。 A. 是无效合同 B. 未成立 C. 是可撤销合同 D. 效力待定 9. 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10类,每类犯罪划分的依据是犯罪的( )。 A. 直接客体 B. 同类客体 C. 一般客体 D. 复杂客体 10. 经营者销售商品时采取的下列经营行为中,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 )。 A. 在帐外暗中给予买方回扣 B. 因为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C. 以明示方式给买方折扣并如实入账 D. 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积压商品 11.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不能要求国家赔偿的是( )。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规划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 第一章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最后,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教育就是使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教育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也必须遵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遗传决定的每个个体的特殊性、生长的阶段性以及胜利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四、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五、高等教育的内涵 1.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其前提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完成后才接受的教育;

2.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传授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特点专门设定的知识; 3.具有相当的学术性,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是社会高端文化的组成部分; 4.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等。 六、高等教育的特征 1.教学内容的高深性(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 2.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 七、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目的、目标构成的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1.国家层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培养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具体的培养目标; 3.专业院系: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定提出更具体的人才知识、能力、品行目标。 八、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高等教育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 1.基本功能 ①育人功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来实现人的各方面发展; ②政治功能: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 ③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的社会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④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衍生功能 促进社会成员的流动;促进文化交流、重组;成为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安置社会人口。 九、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 1.教学(培养人):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 2.科研: 3.社会服务: 十、高等教育结构: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