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2课《我们的班规我们订》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新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2课《我们的班规我们订》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新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2课《我们的班规我们订》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新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2课《我们的班规我们订》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名师课堂实录

第2课《我们的班规我们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班级成员都应该接受班规约束,自觉遵守班规。

2.对班规存在的问题能提出合理建议并进行修订。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民主、程序等意识不是很清楚。行为表现上有两点特别突出:是“绝对听从老师的”,班规都是老师制订的,听老师的话就是遵守班规;二是“班规是贴在墙上的”,虽然有班规,但是大家依然我行我素,违反了也不会有什么惩罚。这两个极端都说明学生还没有把班规与自己、班级、学校联系起来。因此,本课教学非常有必要。

教学过程

师:(出示照片)这是我们四年级二班,一个多才多艺的班级,一个朝气蓬勃的班级,大家团结、拼搏、努力、文明、守纪,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其中有一个法宝功不可没,那就是班级公约。(出示:班级公约)

师:班级公约就是我们的班规。(板书:班规,点击班规内容)

活动一:夸遵守班规之星

师:我们班有一些同学在遵守班规方面做得特别好。想一想,都有谁呢?让我们来夸夸他们。请大家分小组开展“夸遵守班规之星”活动,每个小组可从守纪、礼貌、学习、安全、卫生等方面进行评选,各小组可推选出1~2名遵守班规之星,并给他们戴上光荣花。

师:各小组汇报时可采用打快板、画图、猜谜语等多种形式夸遵守班规之星。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小组轮流发言,推选出班上的遵守班规之星12名)请被评为遵守班规之星的12名同学上台佩戴光荣花。

活动二:遵守班规要自觉

师:可有时候,在班规执行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出示教材第12页的两幅图) 师:同学们看第一幅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出这两位同学的行为存在什么问题?

生:他们不遵守课堂纪律。

师:他们为什么不遵守课堂纪律呢?

生:因为是新老师上课。如果是班主任上课,他们可能就会遵守。

师:由于换了新老师上课,这两位同学没有自觉遵守班规。请你对他们的表现发表自己

的看法,并给他们提点建议。

生:我想对图中的同学说,遵守课堂纪律要靠自觉,不能因为不是班主任上课,就不遵守

课堂纪律。

师:我们可以给第二幅图中的同学提点什么建议呢?

生:我想对第二幅图中的同学说,不能看到别人不遵守班规,自己也跟着做。

师:看来在遵守班规的过程中,同学们要能够辨是非,不要让自己受到他人的不良影响。

师:班规应当靠大家自觉遵守(板书:自觉遵守),每个人都要用班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可现实中,有一部分同学不能自觉遵守,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督促这些同学们遵守班规?下面,我们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来商量一下吧。

(教师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1.各小组先选择一条执行得不够好的班规,讨论怎样才

能将这条班规执行得更好。2.各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和全班同学交流。3.讨论时间四分钟。) 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

生:我是班上的卫生委员,我发现有的小组做清洁做得不好,为了让大家遵守“做好班级

清洁卫生”这条班规,我每天放学的时候,先安排做清洁的同学完成各自的任务,等他们完成

后我再检查一下。

师:如果你发现他们做得不干净怎么办?

生:提醒他们做干净,比如角落有纸屑要扫干净,窗子缝隙要擦干净。对于提醒后仍做不

干净的同学,罚他们明天再做一次。

师:你是用提醒、监督、惩罚等方法来督促大家执行清洁卫生这条班规。

师:在班规执行的过程中,也有个别同学出现了一些问题,请阅读教材第13页的阅读角。(出示阅读角内容)

师:同学们,为了更好地执行班规,四年级一班的同学和老师制订了什么惩罚制度?

师:吴林违反了班规,他想用另一种方式来接受惩罚。假如你是班长,你会同意吗?

生1:我会严格按照班规要求执行。

生2:我会顾及吴林的面子,允许他用他能接受的方式接受惩罚。

师:同学们认为哪种方式对呢?请说说你们的理由。

师:如果违反了班规的人都不愿意按规定接受惩罚,那我们的班规会怎样呢?

生:大家都可以不执行班规。

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订了规矩就必须按规矩做事。如果不按规矩做事班规就形同虚设,所以吴林必须要接受班规所规定的惩罚。

师:班规就是我们班级的法律,人人须遵守。在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师:同学们,为了保证班规的执行,我们班有惩罚制度吗?有哪些?

师:光靠惩罚,同学们就能够很好地遵守班规吗?

师:那么你认为用什么方法才能让班规长期有效地得到执行?

生1:需要同学们自觉遵守,无须别人的提醒。

生2:需要一定的奖励,鼓励做得好的同学。

师:每个同学都是班规的执行者,班规需要每一个人的自觉遵守。只有这样班规才会长期有效的执行下去。

活动三:班规可修订

师:请同学们看这条班规,(出示课件:四年级二班的班规要求每个同学每周必须做两次清洁)这条班规怎么样?

师:认为可以的同学请举手。认为不合理的同学请举手。

师:刚才老师看了,大多数同学都认为不合理,该怎么办?

师:那我们就来共同商量一下,制订一条更合理的班规来取代它。

师:我们来表决,请卫生委员和班长统计,你俩同时也要举手,每人只能举一次。作为老师也是咱们班一员,我也要参与。

班长:同意每周做一次清洁的同学请举手。同意每周做两次的同学请举手。

师:我们班一共51名同学,加上我,共52人,赞成每周做一次清洁的有28人,赞成每周做两次清洁的有24人。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那我们就采用这一条,去替换不合理的那条。(改班规)我们通过了这条新的班规。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条新班规。

师:同学们,我们共同制订的班规,在执行了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发现它有不合理的地方。我们都是班级的小主人,应该大胆地提出修订建议,经班委会研究同意修改后,可召开班会商议新的班规内容,并经全班同学表决。这样既遵循了一定的程序,又体现了民主的原则。

(板书:民主、修改)

(教师课件出示文字:有的人认为既然班规不合理,在没有修改之前,我就可以不遵守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知识讲解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是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关键性阶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学生接受怎样的教育,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在新形势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小学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进行了新的认识,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1.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就会提升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去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这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也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总体上难度系数要大一些,但是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并且参与到其中就能够对知识进行总结,也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针对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还

需要不断地提升学生自我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让学生能够跳出以前的漩涡。 2.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 要想更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有效传播的效率,就要认真地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创新已有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对学习过程进行优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参与其中才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探究欲望,才能不断地产生对学习的新鲜感,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的留白在最近几年的小学教学过程中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广和使用,并且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并不是一味向学生灌输学习的内容,而是要给学生留下一部分思考的时间,以此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多的探究性认识,提升探究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此种教学设计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中能够让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地突出特定的思维和习惯,找出更加科学的答案,由此提升学生的实践和研究能力。 3.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现代化教育理念当中非常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位置明确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够

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例展评评课反馈稿

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例展评评课反馈稿今年秋季,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程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为进一步促使教师研究新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水平,9月28——29日在市墨子中学隆重举行“市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例展评活动”。来自城区和乡镇的11位优秀教师经过充分准备,为全市品德课教师呈现了精彩的视听盛宴,使广大老师深受启发。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美”的艺术,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在听课中要不断汲取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要力求避免别人出现的一些瑕疵,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 综合11节课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有: 1.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行为,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树立“学生为主”的理念,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堂变成“学堂”,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多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探究,在活动中感受、体验,营造出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幸福、生活的美好。 2.教学设计新颖实用。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外在体现,体现着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学设计的优劣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多数教师都能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的基础上,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使设计不仅新颖而且实用。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创设一系列的视频、歌曲、图片、情境材料或

者游戏活动等教学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如刘焕敏、张发芹、孙雪春等老师创设学生的系列故事,让整个课堂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利于学生在系列故事中进行探究学习;李敏、李立伟、李莹等老师通过创设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和认知。 3.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使“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系列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教师在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整合,既直接使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和活动,又创造性地进行补充鲜活的材料,使课堂充满时代感和新鲜感。特别是道德与法治教材有很强的可读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维。 5.通过评价关注学生发展。课堂评价能够使课堂充满“人文情怀”,及时恰当的评价既能体现教师的课堂机智,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及时扑捉学生的闪光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适时评价,或者让学生进行互评,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是有温度、有情感的。如孙雪春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偏差,并及时进行纠错;李敏、李莹老师不断鼓励、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等。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9课《生活离不开他们》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及名师点评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堂实录 第9课《生活离不开他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并体验各行各业劳动者工作的艰辛。 2.学会理解、感谢和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图片,你们有什么感觉?(出示一幅小区的图片) 生:这个小区整洁而有序。 师:在座的同学也可能生活在类似的小区里。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美丽的小区背后,你能够看到哪些人的劳动与付出。生:建筑工人给我们修建了高大的楼房。 生:清洁工人为我们打扫卫生,清理垃圾。 生:保安每天守护小区的安全。 师:看来,我们的生活与许多人的劳动息息相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和了解他们。(板书:他们) 活动一寻找最美劳动者 师:课前,同学们开展了寻找最美劳动者的社会实践活动,现在我们回顾下活动要求。 (要求:1.调查身边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 2.了解发生在劳动者身上的真实故事。 3.选出你心目中的最美劳动者,并说明推荐理由。) 师:接下来,请每个小组推荐一名最美劳动者。 (要求:1.小组成员介绍自己寻找到的最美劳动者,经过讨论,小组确定一名最美劳动者。2.小组派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小组寻找到的最美劳动者。) 生:我们小组推荐的是小区清洁工李阿姨。我每天去上学时,都能看见李阿姨在认真地扫地。有一次,我问李阿姨,您每天几点起床,她说5点左右。起这么早!我当时很惊讶。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李阿姨都起早贪黑地辛勤工作。 生:我们小组推荐的是我们社区的王医生…… 生:我们小组推荐的是公交车驾驶员张师傅……

生:我们小组推荐的是快递员小刘叔叔…… 师:听了各个小组的汇报,老师被你们推荐的劳动者所感动。老师也想为大家推荐一名最美劳动者。他是我小学时候就认识的一位好朋友。当我和他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常常在一起讨论自己的理想。后来,我进入了学校从事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他进入了电力部门。当我每天带着学生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的时候,他却在高高的山岭间架设电网;当我和家人在空调房里看电视的时候,他却在炎炎烈日下攀上爬下地检修线路;当深夜来临,我和孩子进入梦乡时,他正在值夜班……他无怨无悔,一直坚守着岗位。 师:听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推荐,请你们说一说,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 生:我们的生活几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 生:如果没有他们的劳动,我们的生活肯定会一团糟。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推荐的人只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但他们的工作却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他们。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就没有我们美好的生活。他们都是最美劳动者。让我们把最诚挚的掌声送给他们。请看颁奖词,我们一起来宣读! (课件出示颁奖词:心灵的震撼不需要太多的语言,生命的价值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每天都有无数个极其普通的劳动者,在默默无闻中,用坚实的臂膀支撑着我们城市的脊梁,用辛勤和汗水浇灌着我们生活的梦想。他们每个人都是我们心中的最美劳动者。) 活动二体验他们工作的辛劳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交流了心中的最美劳动者。你们了解他们工作的艰辛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体验。 模拟体验一持锅翻炒 师:他们是谁?(课件出示厨师的照片) 生:厨师。 师:(课件出示厨师持锅翻炒的照片)厨师每天至少要持锅翻炒上千次。今天,我们模拟厨师持锅翻炒,持续2分钟。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模拟,其他同学观察。在体验完后,每组交流感受。(准备好锅、菜、厨师帽等物品学生体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 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 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 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 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 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 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 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 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人文性.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 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 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 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 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

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216654077.html, 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原旭辉 来源:《教育界·A》2019年第12期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有效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最为关键的教学理念,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为基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且致力于保护学生的天性,提倡顺应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进行教学。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也要积极引入有效教学理念,全面优化学生的主体学习行为,促使学生自主整合生活经验来探究课程内涵,并以完善的生活迁移来改善自己的意识行为,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本文将从完善活动准备,突出学生的主体诉求;优化课堂探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丰富即时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与修正三个方面来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该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常规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一直都遵循着“师本教育”来组织课堂活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完全服从与遵守教师的要求,并未体现出自身的主体价值。这就导致学生渐渐变得被动,开始以死记硬背这一机械行为去应付学习任务,难以及时内化、迁移所学知识,无法真正实现健康成长。对此,教师必须以有效教学理念来组织学科教学,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深度思考,及时反思。同时,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鉴于此,教师应该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内容、教材特点和学生兴趣点结合起来,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 一、完善活动准备,突出学生的主体诉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完善且丰富的活动准备可以切实规避活动问题,确保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优化学生的德育体验。在活动准备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应参与。首先,教师要在备课阶段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全面分析学生的现实诉求,由此确定学科主题,预设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行为障碍与思维偏差。其次,学生要自觉阅读教材内容,及时迁移已有认知,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以便切实掌握学习主动权。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体验类前置性作业,同时要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计划。 例如,在教学“校园里的号令”时,笔者要求学生自主在课前预习新知。然而,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行为自制力较差,他们在阅读教材内容时很可能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出现无效预习行为。于是,笔者就在学生家长微信群中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准备一份自我介绍演讲稿,懂得介绍自己、展现自我;了解校园内各种铃声的意义,能够根据这些铃声做出相应的动作。之后,请家长监督学生实现自主预习,家长也可以在家中播放这些铃声,让学生做出相应

道德与法治《安全记心中》评课稿

道德与法治《安全记心中》评课稿 听了卢国超老师所上的道德与法治《安全记心中》一课,我认为亮点较多。卢老师首先从平安出行知识点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新课。整堂课以安全常识为载体,以问题探究为龙头,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给人的感觉是环环相扣,有条不紊,从整体上说是一节很成功的常规课。纵观整节课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学习: 一、任务目标定位准确。 理论联系实际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原则。但选用什么样的教学素材,这体现了一位教师的选材能力。本节课卢老师选取常见的生活安全素材,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安全常识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哪些行为是有危险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了学生躲避危险的能力。 二、情境材料选用精确。 课程标准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学会把日常生活场景转换成课堂教学资源,并把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出正确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材料,呈现给学生的也必须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材料和问题。这节课卢老师所选用的材料,比较“精确”。主要运用图片、事例等不仅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自觉躲避危险的意识。 三、教学理念体现明确。 这节课,立足于“安全第一”,卢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材知识的罗例,更多地是教材知识的重组和整合,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去分析现实问题。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卢老师的课一直在努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整节课始终体现着“互动、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课堂探究意识浓。同桌讨论和小议次数较多。 四、教学方法采用正确。 教学方法的选择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本节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不断互动,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

最新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9课《我和我的家》名师课堂实录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堂实录及名师点评 第9课《我和我的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2.了解一些简单的传统中国家庭的伦常关系。 3.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教学过程: 环节1:我来到我家 师:同学们,昨天,大家都回到家里,请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谈了你们出生时的故事。现在,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学生在组内交流。) 师:通过交流,同学们有没有感受到,你们每一个人的出生,对你们的父母、长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学生回味家人讲述的自己出生时的家庭故事,感受自己的出生对家庭的重要意义,感受家人对自己到来的悦纳。) 师:我注意到,刚才大家在交流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关于家人的称谓,你们都了解这些称谓吗?这些称谓都与你们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点评:这一环节的主题是通过了解“我”的到来给家里带来的喜悦,体会“我”的出生对家庭的重要,提升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和自信心,进而引导学生产生对和谐家庭关系的积极期待。 环节2:我的家庭树 师:刚才我们听了同学们的家庭故事,每个家庭中都有好几口人,同学们也都知道怎么称呼自己的家人。但是,大家是不是知道自己与他们的血缘关系呢?请看一看教材第35页的家庭树。你们会填吗?(学生填写,教师在一旁相机指导。)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家庭称谓歌》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指导学生边听歌边结合教材中的家庭树,学习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 师:为了让大家能更好地了解不同家庭成员的称谓,让我们来表演一个小小的课本剧吧。这里是课本剧《家庭大聚会》,请以小组为单位,设置情境,分角色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员。看哪个小组表演得生动。 点评:在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填写家庭树,让他们尝试了解家庭成员的各种称谓,搞清楚各种家庭关系。学生一定会遇到困难,这时,让大家去听录音,一起唱《家庭称谓歌》,这都有助于学习准确的家庭称谓。唱完《家庭称谓歌》之后,学生往往只能暂时记住一些关于家 庭成员称谓的知识,记得快忘得也会快。这时,教师很有创意地设计了课本剧,让学生们进行表演,这就使得教学增加了趣味性。学生在愉快的表演中,能很好地巩固刚刚学会的称谓。这种做法值得提倡。 环节3: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家庭照片,看一看我们的身上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家人的“影子”。 生:我的眼睛像妈妈。 生:我的鼻子像爷爷。 生:我的脾气像爸爸。 师:我们的身上为什么会有家人的“影子”呢? 生1:因为我们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呀。 生2:因为我是爷爷的孙子啊。 师:那么,是不是我们身上所有的地方都像家人呢?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点评: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意环节间的衔接,一环扣一环地展开教学,使得学生能很流畅地思考。这位教师还有一点特别值得赞扬的,就是提问:“是不是我们身上所有的地方都

2021年道德与法治这些是大家评课稿三篇

2021年道德与法治这些是大家评课稿三篇 《这些是大家的》是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学期有幸听了区道德与法治优质课竞赛。本课的教学以“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下面谈谈个人浅薄看法: 1、贯彻生活化的原则。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章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本堂课中,教师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实际情况为主要的内容开展活动,针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的交流、探讨、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1)调动生活中的经验。让学生说生活中的公用设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生活经验与课本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使面对学习主题感到有话可说,因而乐于探究,善于,政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深切感受公用设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充分利用好生活中的事例,为达到教学目的服务。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已身边爱护公物的真实事例,让学生积极发言,通过积极岁与,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2、积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扬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才有可能拉近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学生才能有话说,有真话说。 商榷点:①如何正确地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通过教师在一个个问题的“开导”下,采用“一问一答”的模式,让学生的思维跟者教师在转,削弱了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②缺少对学生多元化的激励性评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了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却忽视了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因为只有通过学生激励性的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3课《当冲突发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 第3课当冲突发生 第二课时 教学建议 本课时教学逻辑设计:站在被欺负者的立场上,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欺负;体验被欺负的痛苦,同情和关心被欺负的同学;引导学生掌握应对欺负的方法,学会保护自己和同学。 同伴干预是制止欺负并能改变欺负者态度的有效手段,同时它也构建了预防欺负发生的正义的社会环境。因此,要让旁观者了解被欺负者的感受,对被欺负者产生同情。在此基础上,教师教授并训练旁观者阻止欺负的方法和技能。 而对欺负行为,教师要对事不对人,不要排挤和孤立欺负者,要使欺负者通过自省的方式进行自我教育,并将他们纳入帮助被欺负者的活动中,鼓励他们积极行动,改变对被欺负同学的态度,从而能够使欺负真正停止。这不仅有利于被欺负的同学,也有益于欺负者自身的发展。 在没有旁观者的情况下(通常发生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以及校外其他场合等)个人如何应对欺负以及如何预防欺负,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鼓励受欺负者克服恐惧,积极求助,迅速离开现场,巧妙躲避威胁和危险。如果课上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欺负的方法和技能,可以让他们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收集避免和应对校外欺负的方法,然后在课上分享,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制订预防和应对校外欺负的行动指南。 教学应关注的问题 1.本课旨在指导和训练学生和平解决同伴冲突、正确应对校园欺负。在指导和训练学生解决冲突时,教师要避免制造新的矛盾或加剧学生之间的冲突,以及造成新的欺负和伤害。冲突和欺负中的伤害行为固然应该得到制止、批评和纠正,但千万要避免将课堂活动变成对冲突中的理亏者、欺负者的批斗会。教师不要急于在课堂中触及学生间的矛盾和问题,建议先让学生讨论虚拟的或者其他班级发生的学生冲突和校园欺负事件。在课堂上谈论本班

道德与法治教学随笔

《勇于反思》 —《道德与法治》教学随笔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实践证明,教师若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勤于反思,勇于反思,善于反思,则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体成长必将取得令人满意的收获。 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一方面要向他人学习,研究他人的教学方法经验,另一方面也要善于自我认识,自我监督,以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认清教学中的不足,从而自我完善,寻求更合理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一堂课后,如能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一下教学过程和自己课堂教学的表现,如教态如何,板书怎样,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妥当,教学气氛是否活泼等,这样边回忆边反思,边反思边研究,你会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机智应变等可取之处,会心地点头微笑;你也会因自己在课堂中的小小缺憾和不足之处,而面带愧色。经常这样认真的“推敲”自己的教学过程,有利于根据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进行改正,就能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磨练敲打,不断的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努力增强教学机智和课堂教学能力。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要的一条是坚持执行教学质量分析制度,发现学生学习中的普遍问题。课堂反馈、课后练习、形成测验,要尽量反馈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暴露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要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从而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练就一双慧眼,那么自己教学中乃至身边的种种现象,都值得反思研究,我们可以反思对心理偏差学生的教育方法,可以反思如何避免学生中的抄作业现象,有的放矢地去反思,根据问题去学习、研究、实践,从而能不断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惑。特级语文教师魏书生曾经说过,只要坚持每天写一点教学笔记或心得,十年以后也许你就是一个教育家了。实践表明,结合教学实际,注重提炼反思,写好教学后记或反思总结,可以把自己点点滴滴的感悟联系起来,进行经验的归纳提炼,形成有见地的论文;可以纠正教学中的偏差,减少盲目性,增强科学性,从而取得教育教学的更大成效,以更好地促进自我的发展。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 (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7课《我是班级值日生》。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模式、方法、设计和板书七个方面来进行详细说明。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4个方面,《我是班级值日生》这一课,是依据“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9条“喜欢集体生活,爱护班级荣誉”编写的。教材从一年级就开始渗透学会做事,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容。比如课间十分钟,让我自己来整理等,都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 本册第二单元的内容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5课我爱我们班;第6课班级生活有规则;第7课我是班级值日生;第8课装扮我们的教室。《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本单元的内容是从学生的班级生活入手,帮助孩子建立集体观念,学做小主人,培养孩子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热爱集体的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班集体是儿童生活中最重要的微观社会环境。《我是班级值日生》是本单元的第3课。在第1课形成的“爱班级”,第2课进行的“定规则,守规则”的基础上,这一节课从观念到责任,引导孩子通过值日生这个班级角色,了解值日内容,落实对集体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我是值日生这一个话题,实际上是在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引导

学生理解公共生活中的义务与责任。为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学习打下基础。 《我是班级值日生》这一课有4个活动,今天我值日,这种情况怎么办,羊羊值日,夸夸我班的值日生。这4个活动可以分为2大板块。活动3活动4是第一板块,活动1和2为第二板块。第一板块呈现羊羊做值日时的不妥言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值日观,再联系班级活动引出活动4夸夸我班的值日生,在生活中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优秀值日生的形象。这是本节课的的难点。第二板块的主题为我该怎样当好值日生,活动1呈现了同学做值日时的情景,穿戴整齐,早早到达教室,清洁教室,检查作业等,意在引导学生明确值日生的应有职责。活动2呈现了值日生在值日时遇到的一些问题,意在妥善解决值日时遇到的困惑。这是这一节课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都有为班级做事,为同学服务的热情。一年级的教材上已经接触过自己参加劳动的内容,升入二年级后,他们的劳动能力明显增强,但是低年级孩子在集体的生活中会有一些错误的观念,比如会对同学颐指气使,觉得自己是值日生就要管别人,自己干活时拈轻怕重,甚至会告歪状,这种现象虽然少却真实存在,所以树立正确的值日观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在值日时会遇到各种问题,他们就有点不知所措了,所以明确值日职责,学习解决值日问题,掌握其中的方法技能,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引导教育的同时要用包容理解的心态去保护学生发展的需求,毕竟对低年级的学生来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精选)

我的家乡变化多--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四单元 主题:我周围生活新变化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刘莉/新郑市二实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标准相关要求 基于内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卫生保健设施。 (2)愉快积极地生活 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定出自己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或活动。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关心他人,友爱同伴,乐于分享与合作;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喜欢提问和探寻问题的答案;对周围环境充满,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探究活动;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结果;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或看法;学习利用图书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收集需要的资料;在成人的帮助下,能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或信息。 2.学情分析 基于内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学生基本能够爱护学校家庭公共设施,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但是部分学生自控能力不强需要再进行引导。 (2)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收集家乡变化的资料,但是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稍弱,需要家长老师的帮助。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学生对实践作业充满兴趣,愿意去收集资料,和同伴交流,初步了解家乡的变化,然而学生年龄小,对家乡变化的对比体验不深刻,老师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的情感体验。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二年级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较弱,资料收集不全面,需要老师家长的帮助,在课堂上小组讨论环节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公开课反思

道德与法治公开课反思 马靓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是山东版教材九年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一框题。环境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问题,根据当今社会热点,它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学生通过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地理、历史)了解了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相关知识,认识到我国社会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现我将这堂课的一些想法和以后的上课思路在此做一下总结和反思。 本堂课闪亮之处: 1、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时间把握合理。利用视频导入新课,充分展示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有效结合。 2、展示《绿色即生命》公益招贴画,让学生充分体会,畅所议言,思考它的内涵。学生在发言和倾听当中,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深入思考,体会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3、结合宁夏的现状,讲述宁夏上世纪过度放牧导致的土地荒漠化,带来严重的后果——沙尘暴,以及“草方格”防沙治沙法给环境带来的改善。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充分感受到人类有责任,也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努力保护生态平衡。 然而,这堂课上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1、个别问题设置过难。在解决“人类的哪些发明是受大自然的启发”这个问题时,课件设计了虾与宇航员的图片对比,意图让学生发现:宇航服的设计

灵感来自于虾。但大部分同学都反应不过来,因为这两幅图没有太直接的联系,设计过难。 2、讲述宁夏上世纪过度放牧导致的土地荒漠化,带来严重的后果——沙尘暴,以及“草方格”防沙治沙法给环境带来的改善。虽然能让学生充分的感受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如果让学生来讲,效果可能会更好,应该放手让学生多说。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之,今后一定总结经验教训,把自己的课堂做到最好!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好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打造真真正正的高效课堂。切不可盲目照搬,要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促进自身课堂效益的提高。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

李方方 听了顾志刚老师所上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一课,我认为亮点较多。顾老师首先从上节课学习的知识点——法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入手,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出自己对法律的感受,从而导入新课。接着以一副十字路口交通混乱图片开始了对法律特征的探究。整堂课以时政背景材料为载体,以问题探究为龙头,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给人的感觉是环环相扣,有条不紊。从整体上说不失为一堂成功的常规课。 该课之所以说是一节好课,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得出的结论。一、任务目标定位准确。 理论联系实际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原则。但选用什么样的时政材料,这同样体现了一位教师的选材能力。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而且必须要有对“时政的敏感度”,哪些时政将会成为考试关注的热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没有这种敏感度,就不是个合格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这节课主要围绕着法律的三大特征为主线贯穿本堂课。 二、情境材料的选用精。 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要学会如何把时政热点转换成课堂教学资源,并把时政材料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出正确的问题。老师们可以看到:对一段同样的时政材料,有的教师所出的题精要,有的教师出的题很表面。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材料,呈现给学生的也必须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材料和问题。这节课顾老师所选用的材料,比较“精要”。在导入中主要运用图片:法律制定机关、国家强制力、高官落马等不仅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时代性、时效性强,针对性强。 三、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这节课,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不只是简单的教材知识的罗例,更多地是教材知识的重组和整合,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去分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不乱扔》课件课堂实录

《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还记得我吗?今天是我们第二次见面,感谢大家还记得 我。第一次给大家上课,给老师加加油,鼓励一下。(师生互动)2.当老师漫步校园时,时不时被其中的美景所吸引。请大家跟随老 师一起去看看我们的实验小学吧!(屏幕出示照片) 3.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呢?(学生说出这是学校的哪些地方)在这 样的美丽的校园里生活与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 4.我们再来看这几幅图片(出示干净与垃圾遍地的场景,学生对比) 5.问:你更喜欢哪个?是呀,干净的环境人人爱,脏乱的环境惹人烦。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题——《我们不乱扔》(出示课题)。 二、提出问题,明辨是非 课前,老师布置过一个任务:调查在生活中的乱扔行为。(交流展示)那你乱扔过垃圾吗?(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与之前的行为说再见) 在生活中,一些看似美好的事物都会产生垃圾,(教师扒橘子皮创设情境,学生制止老师乱扔垃圾的行为,应放垃圾桶)可有几个同学却不真么想(放视频) 孩子们,作为旁观者,你想说什么? 假如你走过,你会怎么做? (校园内一个垃圾、街上一个垃圾、不同场景学生说一说会怎么做)

孩子们,我们自己不乱扔垃圾,见到垃圾,你们可以把它捡起来,那么面对这么多的垃圾,(出示景区成千上万的垃圾),你怎么办?有什么好主意?(学生制止)这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我们要把自己的垃圾带走,因为这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我们的一份责任。 三、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孩子们,当你们置身于各种场合中时,你们会以怎样的行为展现在大家面前呢?你们愿意把你们在各个场合中的表现展现给大家看吗?今天,我们就来开展一个有意思的活动,名字叫“超级任务”之“我要这样做”。 老师已经为大家做好了准备。(拿出已经准备好的活动卡片,卡片上的任务:秋游野餐后;在学校)生随机抽取,领取任务。 小组讨论如何开展本组的“我要这样做”。特别要讨论:在公共场所开展体验活动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做到爱护公共设施、、注意公共安全等)最后小组共同制定出活动计划。 小组展示:我们的任务是“秋游野餐后”我们将演一演告诉大家该怎样做。 学生表演,结束后随机提问。 其实不止在公园野餐,在生活中,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如吐痰时,应该怎么做?打喷嚏时?找不到垃圾桶时? 那么,在学校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师生合作) 四、拓展升华 是呀,在任何场合我们都应时时刻刻、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行为,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与实践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与实践本次课程改革提倡课程综合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发现及合作等学习机制。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将是国民教育的首要任务。新课程,也是新挑战。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与实践。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活动性的课程,旨在实现道德与法治的内在融合。针对时代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生活,过有创意的生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素养,让学生能够获得不断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道德与法治》是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新教材的编写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以立德树人为主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律常识,小学尤以规范教育为重,所以这既是道德教材也是法治教材。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十八大报告有关《教育的论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当以德育为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国家所需、社会所需,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任务———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基础,培养全面

发展的人。当原来的教材《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改为《道德与法治》,它不仅仅是教材的改变,而且是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学方法的改变。相应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评价、教学策略等也发生了变化。道德和法治的学习,是本学科的主旨。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该如何为祖国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我们该如何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通过多次参加网络培训、专家讲座、教材辅导,笔者对教材的认识有了一个新高度:新课程是把握好教育意识形态的战略选择;是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奠基工程;是落实政治部署的必然要求。2017年9月,笔者开始从事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多方查找资料学习、体会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在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教材有了新的领悟,了解了学科教材在编排上的特点:教材是儿童的不是成人的;教材是生活的不是学科的;教材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教材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本次课程改革提倡课程综合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发现及合作等学习机制。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将是国民教育的首要任务。新课程,也是新挑战。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程顺应时代的需求。我们已进入21世纪,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中,不仅需要人们具备

思想品德优质课评课

思想品德优质课评课 (根据录音整理) 各位老师:早上好! 我国的基础课程改革改革以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政治学术专业委员会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活动的授课部分已于昨天下午全部展示完毕。 下面,我代表初中学科组对参赛的32节思想品德课予以评析并向大家进行汇报。评析汇报的容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本届优质课总体水平高于往届,思品课改成效斐然,硕果累累。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四个进一步: 1.以学生为本,使每位学生获得发展等课改理念,得到了进一步贯彻。 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最高追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是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从思品课的角度剖析,它要求“千教万教教人做人”是根本,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环境意识等等,这些理念在本次参评可中得到了进一步贯彻,其具体表现是:第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师生共建生机勃勃的课堂。第二,研究的教学容着力与学生的生活、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相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欣赏学生的闪光点,弥补学生的薄弱点,满足学生的需求点,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进步,关注自身成长。第三,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实施教学;使用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手段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例如24中的孟杰老师在讲解“网络的人际关系”时围绕“朋友”一词,采用“点兵点将123”的方式引出“网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第四,努力将传播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走向的学习,使教书育人落实到实处。 2.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教学主线,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态势得到了进一步扩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行知在他的《生活教育论》中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本次课改倡导的德育要回归生活,要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教学主线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本次参评课表明:许多教师注重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容和时代的“活水”,注重运用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构成生活化的思品课教学。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得到了进一步凸显,用生活来教育的态势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思品课教学生活化具体表现在:新课导入的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生活化,问题设置的生活化等等各个环节。例如双十中学的闫晓老师选用自己学校的学生的资源讲解平等尊重的做法,江城中学的查老师在讲诚信是金的问题时将双十中学的校训:“勤毅信实”作为教学元素纳入教学过程中,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变化,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从本届参赛课中不难发现,教师的角色地位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已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与知识的灌输者,而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作为教学活动重要成员的教师与学生一道共同感悟,共同探索,共同理解,共同建构。与此同时,教师更加关注学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评课稿

县第三校区区域教研活动评课稿 10月12日上午,四棚小学、寿张镇小学、十五里园镇小学教师齐聚一堂,进行了区域教研活动。三位青年教师的展示课亮点很多,近40分钟的课堂展示背后是团队老师们的辛勤打磨与完善,教师团队也在互相学习,互相成长,所以非常感谢寿张镇小学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以评促教,以评促研,学习交流的机会。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任务是“立德树人”,它比语文课程更多地承担了育人功能。三节课以问题探究为龙头,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情感态度培养为目标,环环相扣,有条不紊,有以下两个突出的优点: 1.目标定位准确 六年级上册是法律专册,目的在于不仅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同时也增强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本册第一单元有两课,第1课是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每课分为三个板块。 宋老师执教的是第1课的,第一个板块《法律是什么》,这节课的目标是在于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内涵;李老师执教的是第二个板块《生活与法律》旨在认识法律与生活的关系,佟老师执教第2课的最后一个板块《树立宪法权威》,是承接前两个板块,让学生在感受宪法日、理解宪法后的一个行为落实。三位教师的课堂也是围绕目标组织学生活动的,目标定位非常准确。 2.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根据这一课程性质,三位老师课堂上都较好地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通过设计不同的活动,以学生生活经验、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展开交流。课堂上教师呈现的特点,不仅是简单教材知识的罗列更多的是教材知识的重组与整合。 如李老师通过“七嘴八舌”交流环节,设置问题:谈一谈你知道哪些行为是犯罪?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回答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贪污罪等,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法律,也同时反映了学生在法律方面的知识储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从刑法到民法再到行政法,层层递进,促进学生了解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有效设计教学问题。巩固交流环节在采用连线方式,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还让提高了学习效率。 宋老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排队上大巴和父母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切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