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 47)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 47)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 47)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 47)

1、编制依据

1.1新建准神铁路专用线设计文件;

1.2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1.3现场踏勘调查资料;

1.4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1.5涵洞施工图;

1.6采用的主要规范:

1.6.1《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 1000

2.1-2005)

1.6.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

2.3-2005);

1.6.3《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1.6.4《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

2.5-2005);

1.6.5《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

1.6.6《关于发布<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等两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铁建设(2007)140号);

1.6.7《铁路工程环境框架桥涵》(TB10501-98)。

2、编制原则

2.1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2.2整体推进,均衡生产,保证总工期的原则。

2.3保证重点,突破难点,质量第一的原则。

2.4保持施组设计严肃性与动态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2.5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

2.6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

2.7文明施工,保护环境,保护文物。

3、编制范围

DK30+765框架涵、DK31+071框架涵、DK31+484框架涵、DK31+735框架涵、DK33+112框架涵、DK33+540框架涵、DK33+613框架涵、DK34+403框架涵、DK34+645框架涵、DK35+085框架涵,共10个框架涵。

4 工程概况、自然地理特征

4.1 工程技术标准

(1)铁路等级:国铁II级。

(2)正线数目:单线。

(3)限制坡度:13‰。

(4)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800m,困难地段600m。

(5)牵引种类:电力。

(6)机车类型:SSj3。

(7)闭塞类型:继电半自动。

(8)牵引定数:5000t。

(9)到发线有效长度:1080m。

4.2 工程范围

(1)DK30+765框架涵:为交通排洪用途,中心里程DK30+765;

(2)DK31+071.2框架涵:为排洪灌溉用途,中心里程DK31+071;(3)DK31+484框架涵:为排洪灌溉用途,中心里程DK31+484;(4)DK31+735框架涵:为排洪灌溉用途,中心里程DK31+735;(5)DK33+112框架涵:为交通排洪用途,中心里程DK33+112;(6)DK33+540框架涵:为排洪用途,中心里程DK33+540;(7)DK33+613框架涵:为交通排洪用途,中心里程DK33+613;(8)DK34+403框架涵:为交通排洪用途,中心里程DK34+403; (9)DK34+645框架涵:为交通排洪用途,中心里程DK34+645; (10)DK35+085框架涵:为交通排洪用途,中心里程DK35+085。

4.3 自然条件及工程环境

4.3.1、地形地貌

线路位于陕北黄土高原的北侧和毛乌苏沙漠的东部边缘地带,地势整体北高南低,海拔高程一般为960~1120m,相对高差30~100m,线路沿悖牛川河谷展布,河谷宽阔,两岸阶地发育,河谷两侧地形切割强烈,沟、壑、梁、峁、丘地貌均发育,沟、梁多垂直河谷相间分布,沟谷多呈掌状,谷坡山体基岩裸露,岸坡多为风积沙和冲积沙覆盖,风积沙分布呈不对称分布,山坡和地面的植被稀少。

4.3.2、气象特征

沿线的气候属中温带亚干旱气候区,其基本特征为:夏季炎热,冷热多变,温差悬殊,蒸发强烈,冬春干旱,风沙频繁,夏秋季降雨集中。年平均气温9.1o C,极端最高气温39.0o C,极端最低气温-29.0o C,最热月平均气温22.7 o C,最冷月平均气温-6.2o C,每年7~9月为雨季,

年平均降水量413.5mm,年最大降水量646.5mm,年平均蒸发量1821.1mm,年最大蒸发量2165.7 mm,年平均风速4.0mm/s,主导风向NW,最大风速34m/s,年最大蒸发量2165.7mm,年平均风速4.0m/s,主导风向NW,最大风速34m/s,最大季节性冻结深度1.50m。按对铁路工程影响的气候分区为寒冷地区。

4.3.3、地震基本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036-2001)1/400万,线路通过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

4.3.4、工程地质特征

沿线所经地区,主要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冲积层、坡积层、风积层;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层;侏罗系中下统以及三叠系上统地层。

4.3.5、水文地质特征

沿线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其中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在沿线阶地和河漫滩中,以及沿线较大支流、支沟的冲洪积地层中,含水层一般为砂类土层和碎石类土层中。地下水一般在河谷附近埋深较浅,地下水一般埋深0.5~10.0m,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基岩的节理、裂隙中,遇到沟谷切割常会溢出地表形成泉水。各层水一般不能互相连通。基岩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和第四系孔隙潜水补给。

本区的河流主要是悖牛川,及其一级支流乌拉素沟、东小河、蛮

兔塔河、东沟门河、磨房沟、徐家沟、小河沟、杨家沟、老高川、上石拉沟等。悖牛川为常年流水,流量和水位受季节影响较大,雨季暴涨暴跌。水质良好,对普通混凝土一般无侵蚀性,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水质良好,对普通混凝土一般无侵蚀性。

4.3.6工程环境

新建铁路沿线经济较为落后,但发展较快,公路交通较为落后,运输条件较差。既有铁路、公路均可为本工程施工运输材料。

5 施工总体规划

5.1 施工组织机构的任务划分

见图1经理部施工组织机构图

5.2搅拌站及钢筋棚

本项目工程设混凝土搅拌站1处,位于DK36+500右侧,搅拌站共设置4个储料罐、6个储料仓;另根据框架涵用电施工实际需要设置变压器1处(搅拌站内);钢筋加工在DK36+500处钢筋棚内加工,现场绑扎。

5.3生活、施工用电

本段线路所经地区10kV及以下电力线路电网密布。各级电网相应变电站分布有序,为本工程施工提供了良好的电源条件。

本合同段桥梁工程相对较多,用电量大,而沿线地区经济较发达,用电负荷较高。为此,本工程施工供电采用以地方电源供电为主、自发电为辅的方案。根据全线重点工程及其他大临工程的分布情况,用电量较大的重点工程、搅拌站、梁场等采用外部电源供电;用电量小、

分散地段考虑采用分散自发电方式。

图1经理部施工组织机构图

5.4生活、施工用水

施工用水就近利用检验合格的河(塘)水或打井取水,生活用水全部引自当地自来水或打设深水机井。

5.5内业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移交)

为规范内业资料立卷归档工作,对内业资料的形成、收集和编制

实施全方位管理,保证专业档案质量和文件材料的真实、规范、完整、合法,有效克服竣工文件滞后于工程进展的通病,使相关工作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日常化。

本工程开工至竣工期间,内业资料设专班,确定专人,明确责任,自始至终将内业资料编制工作置于重要的议事日程,做到文件材料的形成、收集、整理、组卷工作与工程进展基本同步。杜绝平时放任自流,临时突击整理,发生胡编滥造等违规行为。

5.6施工程序

征地拆迁→场地清理→测量放线→现场核对→开工报告→工程实施→施工自检→报检签证→试验检测→质量评定→工程验收→下道工序

6.施工方法、关键技术、工艺要点、工艺要求

6.1施工方案

6.1.1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施工前复核线路与道路交叉里程、交叉角度是否正确;对框架涵处地下水地表水抽样取验;对框架涵处地下管网用探测仪进行探测。确保设计与现场符合,并保证施工安全。

2、场地平整,在四周挖好临时排水沟或设置隔水带,防止基坑开挖后地表水浸泡基坑。然后根据设计资料进行框架桥中线及控制点的放样工作,引好护桩以及高程控制桩。

6.1.2 基坑放样

施工前,首先确定出框架涵中心及纵横轴线,施工放样时应注意

框架在圆曲线和在缓和曲线上的定位方法,准确的定出涵洞轴线与线路中心线的准确位置。

基坑边坡坡度可依土质情况按《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所列基坑坑壁坡度。开挖宽度应能保证施工需要和有利于涵背回填。

6.1.3 基坑开挖、基底换填

框架涵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辅以人工清底,机械开挖至距设计标高30cm时采用人工清底避免扰动地基。基坑底面平面尺寸应按基础换填尺寸大小每边加宽0.5米,基坑范围以外四周设排水沟和集水井,采用人工或水泵将基坑内的积水排出坑外,防止基坑遭水浸泡,影响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及开挖深度进行放坡开挖,一般坡度取1:0.75。弃土堆距离基坑坡口线不得小于1米,堆土高度小于2米。框架涵基坑开挖后,立即以静力触探法对基底承载力进行检查,如地质情况与设计相符,立即对基底按设计要求进行换填,换填使用砂卵石粒径不得大于10cm,含泥量小于5﹪,采用分层夯填,分层厚度不得大于30cm,重型压路机压实,压路机无法压实的采用人工夯实,对换填层逐层检测,需同时满足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和地基承载力要求。检查合格后人工清理整平设计标高。基底高程允许误差为:土质+ 50mm,石质+50、-200mm。然后由质检工程师报监理工程师检查,报验合格后,按设计浇筑混凝土垫层。

6.1.4 基底检验

6.1.4.1、基坑开挖后,应检查以下内容:

a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及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b基底地质承载力是否与设计相等

c基底排水是否满足要求

6.1.4.2、基底容许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土质:±50mm

石质:+50mm,-200mm。

6.1.4.3、基底高程

基底高程必须按设计严格控制,松散浮土必须清除,若有局部超挖,严禁用松土填补,要用级配碎石找平。

6.1.4.4、地基承载力

当挖至设计标高,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要报监理工程师与设计单位,经设计单位与监理工程师提出处理意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当开挖到设计高程且基底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基坑,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以免地下水或地表水浸泡地基,影响基底承载力。

6.1.5 涵身混凝土施工

6.1.5.1、墙身底部放线

在垫层上测量放线并画出钢筋布置大样及立模边线,然后绑扎底板及侧墙钢筋,绑扎侧墙钢筋时在外侧用钢管搭设临时支架以防钢筋笼变形。钢筋主筋保护层为≥5㎝(墙身钢筋靠内模侧绑双峰式垫块),钢筋搭接及弯钩符合规范及验标要求。

6.1.5.2、内支撑、内模及顶板施工

基础及框体模板采用竹胶板,为保证混凝土面美观,交通框架墙身采用无内拉杆模板施工(内模利用满堂支架向两侧顶紧,外模采用双联槽钢竖向加固)。

内支撑采用φ50钢管搭设,纵横向布距不大于0.8m,竖向布距不大于1.2 m,顶部用可调托撑顶纵梁,纵梁上布置横梁,横梁上为顶模。内支撑的横向钢管应与内侧模在横竖带节点处用钢管卡子连接,起到横向内支撑作用。

6.1.5.3、钢筋加工、绑扎

钢筋在加工棚内集中加工,平板车运到施工现场,现场绑扎。钢筋加工安装要达到6.3.2节中的检查精度要求,否则重新调整处理。

(1)钢筋的直径、规格及质量要求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钢筋的焊接工作应由持证上岗的专业人员操作,其焊接质量由指挥部中心试验室取样鉴定。

(2)钢筋的保护层采用细石子砼垫块支垫在模板与钢筋之间来

保证,砼垫块强度同等于框架涵砼强度,保护层垫块数量不少于4个/m2。

(3)受力钢筋接头应设置在应力较小处,并分散、错开布置。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闪光对焊的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超过50%,在轴心受拉构件中不得超过25%,在受压区可不受限制。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超过25%,在受压区不得超过50%。(4)严格按规范及设计要求绑扎,支撑箍筋应适当予以点焊,保证上层钢筋网片不变形。

6.1.5.6、立外模

外模采用竹胶板组拼,外模的固定采用钢管支架支撑,并以圆木或钢管辅助支顶。

6.1.5.7、混凝土浇注

混凝土由搅拌站集中搅拌,混凝土运输车运至工地后,采用泵送入模,浇注箱身混凝土一般可分为二阶段施工,先浇注基础至箱身与底板倒角以上30cm处,第二次浇注边墙及顶板砼。施工中要求当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再绑扎上部钢筋,浇注边墙及顶板混凝土,边墙与底板混凝土相接处必须凿毛,清洗干净,再浇注上部混凝土。接长钢筋时接头采用闪光对焊,并进行纵向打磨加工,且钢筋接

头应错开。顶板和底板的混凝土必须一次浇注完成,各边墙的施工缝不得在同一平面上,混凝土采用斜向分段分层浇注,分层厚度不得大于40㎝,要求上层混凝土浇注时下层混凝土尚未初凝,边墙浇注时两边对称均衡进行,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实,底板、顶板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与平板式振捣器振实。砼浇筑完成后立即抹平进入养护程序。

6.1.5.8、沉降缝处理

涵身长度顺涵轴向按设计布置沉降缝,缝宽3㎝。箱涵在沉落缝设置处,内侧镶嵌聚苯乙烯硬质泡沫板,在砼浇注工程中按设计要求埋设橡胶止水条。为了保证整个沉降缝竖直且在一个截面上,立模堵头处须立分离式两块模板(夹紧止水带),并与内外模板以螺丝杆联连。

6.1.5.9、混凝土养护

拆模后的混凝土立即使用保温保湿的无纺土工布覆盖,使用自动喷水系统,不间断养护,避免形成干湿循环,养护时间不少于7d后,拆除养生毯,再用塑料薄膜紧密覆盖,保湿养护14d以上。

养护期间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定强度之前,不得承受外荷载。当混凝土强度满足拆模要求,且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20℃时,方可拆模。

6.1.6 翼墙混凝土施工

6.1.6.1、墙身底部放线

按照已布设的涵洞轴线控制桩,把翼墙的墙身位置在基础顶面钉出并弹出黑线。显示出翼墙的轮廓线,轴线误差控制在15mm以内。

6.1.6.2、模板

a模板及支架的材料质量及结构必须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b模板位置的控制

为了使模板不跑模和胀模,采取如下控制措施:

为了控制模板不往墙内、外移位,事先在基础上预埋φ16以上的钢筋头,外露10cm,埋深大于10d,按计算位置设置。模板安装后,在钢筋头与模板立柱之间加入对向木楔,将模板撑住。

模板校正:模板安装完毕后,必须校正平整度,校正工具采用手扳胡芦拉和支顶相配合的方法。通过校正使平整度和轴线偏位满足要求;

①、用2m靠尺检查,平整度不大于5mm

②、轴线位置偏差:不大于5mm

③、顶面高程在±5mm以内。

6.1.7 防水层、保护层施工

涵洞防水层为T1.0-1150防水层,主要材料为聚氨酯防水涂料

和防水卷材结合使用。保护层采用C40纤维混凝土。

6.1.

7.1、防水层施工

a 涵顶面基层应平整,涵顶M10水泥砂浆找平层并形成2%的坡度。

b平整度的要求,用1m长的靠尺,空隙不大于5mm,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每米不应超过一块。当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可采用凿除的方法进行处理,或用砂浆进行找平。

c 涵顶面基层及涂刷防水材料进行封边的部位应清洁、无蜂窝、麻面、浮碴、浮灰、油污等。

d对蜂窝、麻面做填补前,应清除蜂窝、麻面中的松散层、浮碴、浮灰、油污等,并使之湿润。

e 蜂窝、麻面应用水泥砂浆填补平整,对蜂窝、麻面的填补,均应在水泥砂浆、水泥浆中添加适量类似107胶水的水融性胶以增强水泥砂浆、水泥浆与基层的连接。

f涂刷防水涂料时基层应干燥,基层干燥的检查方法一般可凭经验、肉眼观察,也可用1m见方的塑料布覆盖其上,利用阳光照射1~3小时后(或用吹风机加热的办法)观察是否出现水汽,若无水汽出现可视为干燥。

g备好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圆形防水涂料拌合桶、220V电源、

手枪式搅拌器、量具、刮板等。

h防水涂料应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3~5分钟。

i防水涂料的涂刷从涵顶一端向另一端涂刷,涂刷宽度应与防水卷材宽度相对应,涂刷应均匀,涂刷厚度不得小于1.5mm,并不得漏刷,一边涂刷一边铺贴防水卷材。

j 防水卷材纵向整体铺设,当防水卷材进行搭接时,纵向允许一次纵向搭接,且先行纵向搭接,再进行横向搭接,纵向搭接接头错开,纵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20mm,横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80mm。

k 较低的一幅防水卷材粘贴完毕后方可铺贴另一幅,涂刷防水涂料时应与前次涂刷层衔接好,铺贴时应用刮板将防水卷材推压平整,并使防水卷材的边缘和搭接处无翘起,其他部分无空鼓。

l 防水层铺设完毕后,方可进行保护层施工。

6.1.

7.2、保护层

a纤维混凝土采用强制搅拌,将石子、砂、水泥、水、减水剂和纤维同时投入搅拌机中,搅拌时间不得少于3分钟,拌合均匀。

b 将混合均匀的纤维混凝土均匀铺在涵洞的防水层上,用平板振捣密实,在拉动平板振捣器时,速度应尽量缓慢,使纤维混凝土的振捣时间达到20秒左右,并无可见空洞为止。

c 混凝土接近初凝时方可进行抹面,抹刀光滑避免带出纤维,抹

面时不得加水,抹面次数不得过多。

d混凝土面浇注完毕后,应采取必要的保水养护措施,避免失水太快,自然养护时,涵身采用草袋或麻袋覆盖,并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涵身混凝土撒水次数应保持表面充分潮湿,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6.1.8 涵背过渡段施工

涵背回填应同时从涵洞两侧,对称、水平分层填筑夯实,并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当路基面距涵洞顶的垂直高度小于2m时,涵洞顶部及两侧不小于20m范围内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表层以下涵顶及每侧底宽3m的倒梯形范围内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其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E v2≥80Mpa,E vd≥50Mpa,n<28%的要求。

当路基面距涵洞顶的垂直高度大于2m时,涵洞两侧不小于20m 范围内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表层以下涵顶两侧底宽3m的倒梯形范围内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其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E v2≥80Mpa,E vd≥50Mpa,n<28%的要求。

当涵洞轴线与线路中线斜交时,使过渡段的设置与线路中心垂直,避免横向的刚度差异。

推土机和压路机等大型机械,则在涵顶填土不小于1m填土厚度

时,方可允许通过。

6.1.9 附属工程的施工

6.1.9.1、施工方法

涵洞附属工程在基坑检查签证合格后立即砌筑,以避免基底长期暴露使其承载力降低;砌筑时分层进行,分层高度在70~120cm之间,分层水平砌缝应大致水平,各砌块的砌缝应互相错开咬接,两层间的错缝不得小于8厘米;每层片石砌筑时,先安转角石再砌筑面石,然后填腹石,石块间互相交错,咬合密实,砂浆饱满,嵌缝无空洞。面石必须人工修凿,大面平整,转角石棱角分明。为保证锥体、边坡、垂裙等附属工程的砌筑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砌筑时必须安放按设计断面尺寸制作的结构尺寸架并严格在架上挂线进行片石的砌筑。基础砌筑到设计标高顶面时,为使外露面整齐美观,其表面采用M10水泥砂浆勾凹缝,缝深8mm。

6.1.9.2、砌体的防护和养护

a 不可在砌体上抛掷或凿打石块。已砌好而砂浆尚未凝固的砌体,不得使其承受荷载。

b如所砌石块在砂浆凝固后有松动现象,应予拆除、刮净砂浆、清洗干净后,重新安砌。拆除和重砌时,不得撞动邻近石块。

c 新砌圬工告一段落、或在收工时,须用浸湿的麻布将砌体盖好。一般气温条件下,在砌完后的10~12小时以内,炎热天气在砌完后2~3小时以内即须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14天。

d 养护时须使覆盖物经常保持湿润,在一般条件下(15℃及以上),

最初的3天内,昼夜至少每隔3小时浇水一次,夜间至少浇水一次;在以后的日期中每昼夜至少浇水3次。

e 新砌圬工的砂浆,在硬化期间不得使其受雨水冲刷或水流淹浸,特别是基础的砌筑应在基坑不积水的情况下进行。

6.2质量标准

6.2.1施工工艺流程图见附图1、附图2.

6.2.2模板与支架

主控项目

a模板与支架的材料质量及结构必须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b模板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浇筑砼前,模板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理干净。

c拆除承重模板及支架时的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板式结构跨度2~8米时,砼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

一般项目

a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

b拆除非承重模板时,砼强度应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6.2.3钢筋

主控项目

a钢筋进场时必须按批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工艺性能(冷弯)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GB13013)和(GB1499)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b钢筋加工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铁建设[2005]160号)5.3.1条规定。

c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本工程钢筋接头采用绑扎和搭接焊形式。

d钢筋绑扎接头技术要求:

受拉区内的光圆钢筋末端应作成相对的1800弯钩,带肋钢筋应作成彼此相对的900弯钩。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为:

受压区光圆钢筋的末端,可不做弯钩,但钢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d。

e钢筋电弧焊接头的技术要求:

①搭接长度

双面焊缝搭接焊:(Ⅰ—Ⅱ级钢筋,φ10—φ40㎜)不小于5d。

单面焊缝搭接焊:(Ⅰ—Ⅱ级钢筋,φ10—φ40㎜)不小于10d。

②搭接接头的搭接部位应预弯,搭接钢筋的轴线应位于同一直线上。

③焊缝高度应大于等于0.3d,并不得小于4㎜,宽度应大于等于0.7d,并不得小于8㎜。

④钢筋电弧焊接头允许偏差:

f 安装的钢筋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项目

a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b钢筋加工允许偏差: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B5标地形复杂,山大沟深,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挖方段边坡稳定性差,填方因填筑材料限制,其边坡较易冲刷,故整个标段设计排水及防护工程量较大,形式多样,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因此我部对排水及防护工程早做安排,计划近期开工,现就施工组织汇报如下: 二、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设计图纸审核完成,结构尺寸、技术标准已确定,能保证图纸设计要求正确施工。碟型水沟用C30号砼及C15小石子砼,拱形护坡用C20机制砼、C20现浇砼、7.5#砂浆配合比已确定。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试验仪器状态良好,可满足工程质量检测要求。 2、机械设备:工程所需机械设备已进场,并试运转正常,具体见进场设备报验单及附表。 3、原材料:进场数量见建筑材料报验单。 4、人员:拟投入施工管理人员4名,技术员4名,试验人员3名,负责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技术、质量工作;技术工人40名,其他工人60名,辅助生产人员200名。 5、场地:(1)预制场:a、砼预制块衬砌拱预制,集中置于K256+500路基左侧预制场,预制场面积6000m2左右,距路基500m左右,交通方便,水电等基础设施完备,满足砼预制块的施工需要;b、

碟型排水沟砼预制场设于K250+800右侧,占地面积近6000 m2,其中室内硬化场地600 m2,可保证雨天正常施工,露天场地5000 m2以上,经碾压处理,满足砂石料堆放、机械安装、成品堆放要求;(2)现场:我部路坠施工、高填路堤施工的大部分已完成,现正在抓紧进行工程自检验收工作,近期报请验收,为防护及排水工程准备作业面。 三、施工进度计划:根据我部防护及排水工程量大,工期要求紧, 我部安排如下: 1、排水工程:一个预制场四个施工班组进行平行流水作业,(按目前图纸设计防护形式和数量) 预制场:从2004年11月10日开始预制,至2005年1月20日完成全部预制工作,日完成预制混凝土板2500块。 排水工程砌筑:浆砌排水沟数量约28万块,浆砌片石急流糟、边沟、排水沟4100 m3,计划四个工班从2004年12月1日开始陆续进场施工,2005年2月20日完工,具体任务划分如下:施工一队:K250+008-K260+008段C30号碟型边沟; 施工二队:K250+008-K254+517.32段内的砌石急流糟、边沟、截水沟; 施工三队:K254+517.32-K257+974.98段内的砌石急流糟、边沟、截水沟; 施工四队:K257+974.96-K260+008段内的砌石急流糟、边沟、截水沟;

排水沟与涵洞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排水沟及涵洞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十五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白鹤滩水电站项目经理部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2 编制依据 (1) 3 施工方案 (2) 4 施工进度安排 (4) 5 施工机械设备 (4) 6 保证措施 (5)

排水沟及涵洞施工方案 1 工程概况 依据《白鹤滩工程建设筹备组工程部工作联系单》(编号:DBXMB-2014-19),关于大坝项目部2014年4月安全文明整改项目的通知,在矮子沟排水明渠上游沿江公路内侧设置排水沟及过水管涵。排水沟采用C25砼浇筑;涵洞基础采用C25砼浇筑;涵管采用直径150的圆管涵;出口段采用直径80的双壁波纹管。 主要工程量下表所示: 2 编制依据 2.1依据《白鹤滩工程建设筹备组工程部工作联系单》(编号:DBXMB-2014-19),关于大坝项目部2014年4月安全文明整改项目的通知。 2.2 国家现行设计规范、施工及验收规范、操作规程、标准图集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3 我单位对招标文件的阅读、理解及工程现场调查了解到的有关情况和资料。 2.4 我单位拥有的工法、科技成果和现有的管理水平、劳动力设备、技术能力以及以前所从事的类似项目所积累的施工经验。

3 施工方案 3.1 施工准备 (1)队伍、人员、机械设备进场: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施工,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根据施工需要相应配备。 (2)水、电、通信等:利用井水或附近河流水,水源经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用发电机供电,通信采用移动或程控电话。 (3)原材料准备:备足所需各种原材料,经项目部试验室自检合格,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3.2 排水沟施工 排水沟底板为300mm厚混凝土强度为C25,两侧沟壁厚300mm混凝土强度为C25; 3.2.1底板混凝土浇筑, 垫层验收合格后,底板模板经过监理工程师验模后采用采用混凝土罐车连续浇筑为保证底板整体性,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完毕。底板混凝土标号C25,坍落度160~180mm。 3.2.2沟壁混凝土的浇筑; 在沟壁混凝土浇筑以前,应将模板先进行湿润,然后在模板底部先填一层50mm 厚与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相同标号的水泥砂浆进行封堵。防止沟壁底部产生烂根现象。为防止烂根,应在沟壁模板安装就位后派人用掺有早强剂的同标号的水泥沙浆封堵模板与顶板之间的缝隙应尽量在浇筑混凝土的前一天塞缝,达到混凝土浇筑前塞缝的浆已凝固。沟壁混凝土标号C25,坍落度160~180mm。 3.2.3混凝土养护 打完垫层、底板后立即铺设塑料薄膜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沟壁拆模后立即用塑料薄膜将沟壁包裹好进行养护。 3.3 圆管涵施工 3.3.1基坑开挖

涵洞通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涵洞通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位置及工程概况 涵洞位置:K43+241,单孔钢筋砼盖板明涵,跨径4m,高度3.2m,涵洞长度27.66m,斜交70°,进出口型式以八字墙连接;开挖基坑土方1183m3,砼方量635.18m3,基础采用碎石垫层处理,处理深度2.6m,需碎石375m3,垫层底承载力要求≥110Kpa,基础底允许承载力要求≥150Kpa。 二、工程施工准备情况 1、施工队进场及人员情况 涵洞施工一队已进场30人,其中队长1名,施工技术员2名,安检员1名,电工1名,模板工10名,浇筑工12名,钢筋工8名。技工总人数达到16人,普工总人数14人。 2、机械进场情况 发电机1台,18Kw;吊车3台,型号为8T;平板振动器1台,2.5Kw;打夯机1台,3Kw;焊机1台,3Kw;振动棒4台,1.5Kw;及其它一些附助机械。 3、材料进场情况 钢模板650㎡,木材1m3,钢管1500m,支杆1200根,其它一些附助材料也一应俱全。 4、施工放样 由项目部测量队进行放桩并报请驻地监理,以导线测点引桩,放出十字线,以十字线控制放出边桩,经监理验收后,交于施工队使用,加护桩保护。

5、各种试验资料 主要材料的试验资料已由项目部试验室完成,并报请驻地监理,并已经监理签字通过,各种试验资料附表。 三、工程进度计划安排 1、工程计划时间安排 计划于2005年6月15日开工,以流水作业为主,循环进行。盖板的浇筑由预制厂集中预制,集中吊装,具体时间安排见涵洞工程横道图。 2、计划工期保证措施 ①人员保证 选择优秀的、能力强的、劳动生产率高的施工队伍,有足够的施工能力及劳动力,坚决保证施工全过程劳动力的相对稳定。 ②机械保证 根据工程施工需要,选择精良机械设备,并保证所需机械数量,各施工队有足够的机械设备,并在进场前提前进行测试,以充分发挥机械作业优势。 ③技术保证 各施工队必须有2名以上技术人员,在开工前要仔细熟悉图纸,有疑问的,及时与项目部联系,避免耽误施工,延误工期,并在进场后,按照项目部要求,做好施工计划,科学、合理组织。 ④制度保证 建立岗位责任制,确定施工单位的责任权利关系,利用经济杠杆作用,充分调动各施工队的积极性,坚持奖勤罚懒的原则。 科学安排施工,严格落实施工计划,要做到长计划,短安排,进行日统计,旬落实,月评比,奖、罚分明,兑现及时。 要求施工队要服从现场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尊重监理工程师的意见,密切配合,共同提高工作效率。 项目部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主动与建设、设计、驻地监理建立良好的关系,通力合作,主动、认真接受监督指导,密切配合施工队,保证施工高效率进行,并与当地政府及沿线群众建立融洽的关系,取得支持和帮助,减少干扰,确保施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

205国道后六塘河-丁集段暨325省道淮安段建设工 程 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说明 1、根据与业主(建设单位)签署的施工承包合同书,项目部依据实施性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特制定本施工组织设计。 2、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我项目部现有的施工技术力量和历年来涵洞工程的施工经验为基础,根据下发的施工图纸,以自2008年10月全面组织施工至2009年5月底竣工作为控制进度目标,以各项工程占用的工期,结合施工工艺、现场布置以及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本合同段的施工。 3、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原则为: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经济环保、生态和谐。 二、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下列文件和资料为依据: 1、施工承包合同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及本项目的专用条款 3、施工图设计文件及现场实际调查、勘察资料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5、交通部颁布的相关施工技术规范; 三、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205国道是我省干线公路网中重要的南北向干线公路,与京沪高速公路共同构成了沂淮江公路通道。其建设对于保障国道通畅、完善区域干线路网,促进沿线社会经济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合同段起于宿迁市沭阳县与淮安市交界处的六塘河大桥北桥头(桩号为K0+171.446),向南途经淮阴区丁集镇、五里镇、刘老庄乡、徐溜镇,止于淮阴区丁集互通立交北出入口(桩号K23+000),全长22.829公里。所经地区地势低平,沿线水网较密,民居众多。全线地段基本属于黏土、砂土地基。新建圆管涵39道、盖板涵12道。 325省道是苏北地区一条横向省级干线公路,其建设有利于完善区域干线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60532

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K20+040箱涵位于沪苏浙高速公路HSZ-JS4标段,中心桩号K20+040与主线呈135°交角,基础为浆喷桩处理后回填50cm砂砾垫层,基础上部为10cm的C15混凝土基础,涵身、翼墙为30#混凝土,锥形护坡为7.5号砂浆砌片石,7.5号水泥砂浆勾缝,洞口铺砌为7.5号砂浆砌片石。 K20+554箱涵位于沪苏浙高速公路HSZ-JS4标段,中心桩号K20+040与主线呈75°交角,基础为浆喷桩处理后回填50cm砂砾垫层,基础上部为10cm的C15混凝土基础,涵身、翼墙为30#混凝土,锥形护坡为7.5号砂浆砌片石,7.5号水泥砂浆勾缝,洞口铺砌为7.5号砂浆砌片石。 MRK18+822箱涵位于沪苏浙高速公路HSZ-JS4标段,中心桩号MRK18+822与主线呈110°交角,基础为浆喷桩处理后回填50cm砂砾垫层,基础上部为10cm的C15混凝土基础,涵身、翼墙为30#混凝土,锥形护坡为7.5号砂浆砌片石,7.5号水泥砂浆勾缝,洞口铺砌为7.5号砂浆砌片石。 K20+040箱涵技术标准: 净空:4×3.0m 长度:50.68m 斜度:135° K20+554箱涵技术标准: 净空:4×3.0m

长度:43.70m 斜度:75° MRK18+822箱涵 净空:8×4.0m 长度:48.54m 斜度:110° 二、施工准备: 1、机械设备进场情况: 详见“进场设备报验单”。 2、材料进场情况: 底板、墙身、翼墙砼集中供料,基础材料现场放置。 水泥采用苏州南新有限公司生产的枫江牌水泥。 碎石是浙江湖州5~31.5mm连续级配石子。 黄砂是上海闵行中(粗)砂。 3、导线放样: 在全线导线点、水准点联测的基础上,在箱通、箱涵两侧布设轴线及高程控制点,并依此对箱通、箱涵进行控制,详见(测量放样报验单)。 三、组织管理机构: 详见附表(施工组织网络图) 四、工程进度计划安排: 总体准备2005年12月上旬开工,2006年3月下旬结束,详见“工程进度计划标”。 五、质量管理: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3)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延安至延川(陕晋界)高速公路冯庄立交第LJ-21合同段 涵洞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青岛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延延高速公路冯庄立交第LJ-21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0一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目录 1、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编制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主要工程数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施工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施工总体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分布.....................................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施工用电.........................................................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施工用水.........................................................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施工通讯.........................................................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施工通道......................................................... 错误!未定义书签。 5.7 施工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8内业资料的编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5.9施工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施工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技术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施工队伍的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材料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机械设备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涵洞施工顺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 盖板涵施工工艺................................................... 错误!未定义书签。 8、箱涵施工工艺...................................................... 错误!未定义书签。 9、主要材料供应计划和供应方案、保障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保证措施 (22) 11、安全保证体系及确保工程安全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工期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渠施工组织设计

**排洪涵洞排水渠维修加固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编制人: 审批人: 施工单位: 年月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3) 二、工程概况 (3) 三、施工准备 (4) 四、施工布置及施工方案 (6) 五、施工方法 (10) 六、技术管理措施 (13) 七、施工质量、工期、安全、环境、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7) 八、施工进度计 (33) 九、信息管理 (34) 十、竣工验收 (35) 十一、企业使用劳务工工资发放到位保证措施 (36)

一、编制依据 1、招标文件; 2、设计图纸; 3、公司的管理水平、技术力量、人力资源、技术装备等实际情况; 4、工程所涉及的国家及地区现行施工规范和验评标准; 5、公司的质量环境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 6、施工现场的自然条件 二、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及内容 (1)工程名称: (2)工程内容:35#渡槽进口防洪坝、39#渡槽进口防洪坝、6#闸退水渠加因 (3)新建防渗渠道结构:防渗渠均采用予制U型板衬砌,U型板厚3.5CM,U型板下铺一布一膜,铺设30cm风积砂防冻层。U型板的纵、横缝均采用C20细石混凝土填缝,填缝前一定要将缝内清理干净,且要求缝内混凝土密实,缝宽2cm。防渗渠道具体尺寸详见横断面设计图。渠道每8m设一道伸缩缝,伸缩缝宽2cm,缝下部填塑性胶泥,上部填C20混凝土,具体尺寸详见大样图。 (4)土方施工:新建渠道多在荒滩上,渠道填筑前应清基,清厚度为30cm,应清除渠道填筑范围以内的草皮、树根等杂物。渠道施工应严格按照《渠道施工技术规范》执行。 (5)防渗渠道下垫风积砂应渗水压实,压实相对密度为0.75,对于填方渠道段压实系数不低于0.93。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

205国道后六塘河-丁集段暨325省道淮安段建设工程 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说明 1、根据与业主(建设单位)签署的施工承包合同书,项目部依据实施性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特制定本施工组织设计。 2、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我项目部现有的施工技术力量和历年来涵洞工程的施工经验为基础,根据下发的施工图纸,以自2008年10月全面组织施工至2009年5月底竣工作为控制进度目标,以各项工程占用的工期,结合施工工艺、现场布置以及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本合同段的施工。 3、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原则为: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经济环保、生态和谐。 二、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下列文件和资料为依据: 1、施工承包合同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及本项目的专用条款 3、施工图设计文件及现场实际调查、勘察资料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5、交通部颁布的相关施工技术规范; 三、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205国道是我省干线公路网中重要的南北向干线公路,与京沪高速公路共同构成了沂淮江公路通道。其建设对于保障国道通畅、完善区域干线路网,促进沿线社会经济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合同段起于宿迁市沭阳县与淮安市交界处的六塘河大桥北桥头(桩号为K0+171.446),向南途经淮阴区丁集镇、五里镇、刘老庄乡、徐溜镇,止于淮阴区丁集互通立交北出入口(桩号K23+000),全长22.829公里。所经地区地势低平,沿线水网较密,民居众多。全线地段基本属于黏土、砂土地基。新建圆管涵39道、盖板涵12道。 325省道是苏北地区一条横向省级干线公路,其建设有利于完善区域干线公路网结构,强化与京沪、宁宿徐、徐宿淮盐等高速公路的衔接,加强苏北地区的东西向交通联系,促进沿线社会经济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合同段起于淮阴区丁集镇附近(桩号为K2+596.968),接205国道及237省道,向西途经淮阴区丁集镇、渔沟镇,止于与宿迁市泗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

涵洞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施工设计文件》及《招投标文件》。 2、国家及有关行业颁布的规范及标准。 二、工程概况 K171+420涵洞工程, 基础采用C25混凝土, 工程量设计为410.38m3, 涵台身为C30混凝土, 工程量设计为: 582.45m3, 帽石为设计为C25混凝土, 工程量为: 1.15 m3, 搭板为C25混凝土, 工程量设计为: 217.15m3, 台帽为C25混凝土, 工程量设计为: 27.32m3, 铺装为C25混凝土, 工程量设计为: 52.25m3, 涵洞盖板为C35工程量为: 96.81m3。铺砌为M7.5浆砌片石, 工程量设计为: 111.48m3, 洞口设计为M7.5浆砌片石八字墙, 工程量设计为: 227.85m3 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施工。基础开挖时应严格控制基底标高, 预留20cm进行人工清理, 并用打夯机夯实, 待达到地基承载力要求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三、测量放样 平面位置采用拓普康—N332全站仪用坐标控制, 放出涵洞轴线, 基础的底宽度为基础的尺寸加上两侧预留排水或砌筑站人的宽度, 根据土壤类别和深度, 确定挖基坡度, 算出上宽, 划出开挖范围, 钉好桩橛。高程采用DS3200光学自动调平水准仪按等级测量控制。测量所用导线点及水准点经复核, 其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 施工中对其平面位置和高程进行准确放样和经常性的复核。 2

四、施工准备情况 (一)人员准备情况 1、施工队伍布置 本涵洞工程由第六工程处进行施工, 其驻地设在K162+888右侧300m, 租用民房。 (二)材料准备情况 1、外购材料 A、钢筋 统一由项目部申报业主提供, 用于墙身、盖板涵盖板预制安装。将于使用前五天内运达施工现场。 B、水泥 本段涵洞工程中混凝土工程使用重庆金九PO42.5R水泥. 2、地方材料 A、料石、块石、片石: 修筑涵洞所使用的料石、块石和片石均在项目经理部指定的料场购买。 B、碎石、砂: 碎石、砂质量合格料场购买。 (三)机械设备准备情况 本工程已按照合同要求, 各类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都已到位, 完全能满足当前施工需要, 详见机械表。 3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1) 一、编制依据 (1) 二、编制原则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2) 一、概况 (2) 二、水文地质 (2) 第三章人员、设备、材料组织准备 (2) 一、人员、设备 (2) 二、施工进度计划 (4) 第四章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4) 一、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4) 第五章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标准 (7) 一、盖板涵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7) 二、施工技术控制 (8) 三、技术控制措施 (9) 第六章安全保证措施 (9) 一、组织措施 (9) 二、安全生产措施 (10) 第七章确保工期的措施 (11) 第八章雨季施工安排 (12) 第九章环境保护及防治传染病措施 (12) 一、环境保护 (12) 二、防治传染病措施 (13)

六威高速LWTJ-1标合同段 K1+415车行通道兼排水(钢筋砼盖板涵)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 一、编制依据 1 、都香高速公路六盘水至威宁段第LWTJ-1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施工设计图纸、设计文件、设计资料和设计院进行的相关技术交底。 3、招投标文件、补遗书、谈判备忘录、现场勘察调查资料;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5、《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交公路发(2009)221号; 6、《公路工程施工定额》2009版;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8、《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9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10、《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11、交通部、建设部颁发的技术标准、施工规范及贵州省交通运输厅颁发的相关规 定; 12、根据上述规范、标准、文件及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我公司现有技术装备和施工 力量,以及多年从事高原地区复杂地形公路路基、隧道及桥梁施工的丰富经验,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以“保安全、保质量、保工期、促环保、创精品”为目标,编制本施工组 织设计。 二、编制原则 1、科学部、保证质量、加快进度、缩短工期。 2、强化现场管理,控制工程成本;加强安全管理,杜绝伤亡事故。 3、注重环保,文明施工,搞好地方关系,注意民族团结,保证和谐施工。 4、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5、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顺序,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械和设备。

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编制原则 (2) 三、编制范围 (3) 四、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 (3) 1.主要技术指标 (3) 2.主要工程量 (4) 五、建设工程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4) 1.水文地质特征 (4) 2.气象特征 (5) 3.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 (5) 六、施工总体部署及资源配置计划 (5) 1.施工组织管理机构及施工工班队伍的分部 (5) 2.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 (7) 3.施工进度计划 (8) 4.资源配置计划 (9) 七、施工方案 (11) 1.总体施工方案 (11) 2.涵洞施工工艺流程 (11) 3.框架涵施工方法 (12) 4.涵洞沉降变形观测 (27) 八、管理措施 (30) 1.安全保证措施 (30) 2.质量保证措施 (33) 3.工期保证措施 (34) 4.雨季施工措施 (36) 5.环境保护文明施工措施 (37)

涵洞单位工程(区间涵洞) 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1.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河南段ZWZQ-7标施工设计文件、设计技术交底及有关参考资料。 2. 国家现行设计、施工规范、验标及技术安全规程等有关文 件。 3.现场施工调查资料及我单位的设备状况、技术能力和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4.《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6.郑万铁路客运专线河南有限公司下发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标准化建设方案》及有关文件。 7.我单位现有的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施工装备水平、劳动力资源,以及在同类铁路工程施工中所积累的施工经验。 8.我单位现场踏勘、调查、采集和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二、编制原则 1.遵循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满足业主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保等目标。 2.遵循设计文件要求,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依据 1.1新建准神铁路专用线设计文件; 1.2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1.3现场踏勘调查资料; 1.4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1.5涵洞施工图; 1.6采用的主要规范: 1.6.1《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 1000 2.1-2005) 1.6.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 2.3-2005); 1.6.3《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1.6.4《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 2.5-2005); 1.6.5《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 1.6.6《关于发布<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等两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铁建设(2007)140号); 1.6.7《铁路工程环境框架桥涵》(TB10501-98)。 2、编制原则 2.1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2.2整体推进,均衡生产,保证总工期的原则。 2.3保证重点,突破难点,质量第一的原则。

2.4保持施组设计严肃性与动态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2.5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 2.6优化资源配臵,实行动态管理。 2.7文明施工,保护环境,保护文物。 3、编制范围 DK30+765框架涵、DK31+071框架涵、DK31+484框架涵、DK31+735框架涵、DK33+112框架涵、DK33+540框架涵、DK33+613框架涵、DK34+403框架涵、DK34+645框架涵、DK35+085框架涵,共10个框架涵。 4 工程概况、自然地理特征 4.1 工程技术标准 (1)铁路等级:国铁II级。 (2)正线数目:单线。 (3)限制坡度:13‰。 (4)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800m,困难地段600m。 (5)牵引种类:电力。 (6)机车类型:SSj3。 (7)闭塞类型:继电半自动。 (8)牵引定数:5000t。 (9)到发线有效长度:1080m。 4.2 工程范围 (1)DK30+765框架涵:为交通排洪用途,中心里程DK30+765;

涵洞、挡墙及排水工程施工方案和方法

涵洞、挡墙及排水工程施工方案和方法 本标段5座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共318.59m,其中1-1.5×1.0涵46m,1-1.5×1.5m涵62.16m,1-3.0×3.0m涵80.12m,1-5.0×1.5m涵67.42m,2-3.0×1.5m涵62.89m;7.5#浆砌片石排水沟共4515.5m,其中梯形60×60cm3584.1m,梯形60×80cm888.1m,矩形暗沟宽60cm43.3m;挡土墙332.2m3,其中7.5#浆砌片石墙身278.4m3, 7.5#浆砌块石墙身53.8m3。 一、涵洞施工 1.1基坑 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预留20cm左右人工清底,和整修基坑尺寸,基坑开挖完成后,按设计要求检测基底承载力,当基底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隐蔽检查签证后,回填砂砾垫层,拉线砌筑基础和涵身。 1.2基础及涵身砌筑。 ⑴、涵基和涵身砌筑时先按设计位置进行放样及挂线,放样挂线经过现场核对合格而后采用挤浆法和坐浆法进行砌筑。施工中经常检查挂线架是否牢固以及挂线位置是否无偏差。 ⑵、砌块在使用前先浇水湿润,表面如有泥土、水锈,需清洗干净。 ⑶、当基底为岩石时,砌筑前先将基底冲洗干净后铺上座灰再砌石块;当基底为土质,可直接座浆砌筑。 ⑷、施工时先砌角石,再砌面石,然后填腹。将大块的石料砌筑

于下层,向上逐渐选用较小石料。砌筑时第一层石块大面朝下,以确保基础的稳定,在砌下层下石块时,同时考虑上层石块如何接砌,挑选合适的石块使上面的石块与下层石块做到犬牙交错、搭接紧密。每砌隔70~120cm高时对砌面进行找平一次作为一水平层,各水平面层间垂直缝错开,错开距离不小于8cm。

YM涵洞施工组织设计

K54+926.5拱涵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K56+926.5拱涵孔径4米,长117.34米,全涵共分15段完成,采用15#片石砼,侧墙、倒墙采用7.5#浆砌片石。桥台外露部分采用块石镶面。拱圈采用30#现浇砼。涵洞基础放置于不分化岩层上,设计地基承载力为700Kpa。基础纵坡为5%,基础底设置防滑坎,以防洞下滑。 二、施工管理目标 (一)工期目标 K54+926.5拱涵计划于2004年4月1日开工,计划于2004年6月18日竣工,,总工期79天。 (二)质量目标 分项工程检验合格率为100%,分部工程优良率95%以上,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工程。 (三)文明、安全生产目标 杜绝因工亡人事故,施工人员重伤伤率不大于0.5‰,不发生重大设备事故、重大交通事故、爆破工程事故及其它安全事故,创文明工地。 (四)切实做好本工程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护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和山西省有关环境、水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接受当地环保部门监督、检查,杜绝环境污染。 三、施工人员及设备情况 由“中铁二十局集团太长高速公路工程指挥部”向业主负责,具体施工任务由桥梁一队承担。主要人员配备表3-1

四、施工设备由指挥部统一组织调拨,主要拟定机具设备见表3-2 主要施工设备一览表

五、主要工程数量及材料计划表 六、施工进度计划

七、施工方案 根据设计施工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本涵洞进行逐段施工,由出口向进口方向推进,基础、侧墙、拱圈形成流水作业面,确保工程进度。基础、拱圈拌和站集中供应砼,砼运输车运输,钢筋集中加工,运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绑扎。侧墙为人工砌筑。 (一)基础 全站仪定出涵洞轴线,边线,进行基础开挖。开挖基础采用浅眼松动爆破法,自卸汽车配合挖掘机弃土,开挖。开挖采用无支护加固坑壁开挖法开挖。在基坑顶缘四周向外设纵坡,并设截水沟且防止水沟渗水,以免影响坑壁稳定。坑缘边留有护道,静载(材料、模板堆放)距坑缘不小于0.5m,动载(机械及机动车辆通道)距坑缘不小于 1.0m。基坑尺寸按基础平面尺寸四周各边加宽60cm,以便在基础底面安置基础模板,设置排水沟、集水坑。 基坑施工完毕后,报检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进行模板支护。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模板经除锈后进行拼装,接缝处使用双面胶进行密封。模板加固,采用斜撑上下双层加固,以保证模板不发生偏移。砼采用拌和站集

排水沟及涵洞施工方案范本

排水沟及涵洞施工 方案

排水沟及涵洞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十五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白鹤滩水电站项目经理部

目录 1 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施工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施工进度安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施工机械设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排水沟及涵洞施工方案 1 工程概况 依据《白鹤滩工程建设筹备组工程部工作联系单》(编号:DBXMB- -19),关于大坝项目部4月安全文明整改项目的通知,在矮子沟排水明渠上游沿江公路内侧设置排水沟及过水管涵。排水沟采用C25砼浇筑;涵洞基础采用C25砼浇筑;涵管采用直径150的圆管涵;出口段采用直径80的双壁波纹管。 主要工程量下表所示: 2 编制依据 2.1依据《白鹤滩工程建设筹备组工程部工作联系单》(编号:DBXMB- -19),关于大坝项目部 4月安全文明整改项目的通知。 2.2 国家现行设计规范、施工及验收规范、操作规程、标准图集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3 我单位对招标文件的阅读、理解及工程现场调查了解到的有关

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终)

目录 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范围 (1) 2工程概况 (1) 2.1线路概况 (1) 2.2主要技术标准 (3) 3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3) 3.1自然特征 (3) 3.2交通运输情况 (3) 4施工进度计划 (3) 5临时设施布置 (4) 5.1施工用水 (4) 5.2施工用电 (4) 5.3施工便道 (4) 5.4砼拌合站 (4) 6施工工艺流程 (5) 6.1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 (5) 6.2盖板涵施工工艺流程 (5) 7施工方案 (6) 7.1总体施工方案 (6) 7.2框架涵施工方法 (6) 7.2.1基础施工 (6) 7.2.2涵身施工 (7)

7.2.3涵洞沉降缝 (10) 7.2.4涵洞防水层 (10) 725翼墙施工 (11) 726出入口铺砌 (11) 7.3盖板涵施工方法 (11) 7.3.1基础施工 (11) 732涵身施工 (12) 733盖板施工 (14) 734涵洞沉降缝 (15) 7.3.5涵洞防水层 (15) 7.3.6翼墙施工 (15) 7.3.7出入口铺砌 (16) 8涵洞进口集水井施工 (16) 8.1集水井施工流程 (16) 8.1.1测量放线 (16) 8.1.2基坑开挖 (17) 8.1.3垫层铺筑 (17) 8.1.4钢筋加工 (17) 8.1.5模板安装 (17) 8.1.6混凝土浇筑 (18) 9涵洞与路基过渡段施工 (18) 10劳力组织 (19) 11物资供应情况 (20) 12机械设备配置 (20) 13雨季施工安排 (20) 14质量保证措施 (21)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47)

1.编制依据 新建准神铁路专用线设计文件; 1?2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1.3现场踏勘调查资料; 1.4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1.5涵洞施工图; 1.6采用的主要规范: 1.6.1《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 1000 2.1-2005 ) 1.6.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3-2005 ); 163《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 1.6.4《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 2.5-2005 ); 1.6.5《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 ) 157 号); 1.6.6《关于发布 <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 > 等两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铁建设(2007 ) 140号); 1.6.7《铁路工程环境框架桥涵》(TB10501-98 X 2.编制原则 2.1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2.2整体推进,均衡生产,保证总工期的原则。 2.3保证重点,突破难点,质量第一的原则。

2.4保持施组设计严肃性与动态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2.5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保工馭保质量、保安全。 2.6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 2.7文明施工,保护环境,保护文物。 3.编制范围 DK30+765框架涵、DK31+071框架涵、DK31+484框架涵、 DK31+735框架涵、DK33 + 112框架涵、DK33 + 540框架涵、 DK33+613框架涵、DK34+403框架涵、DK34+645框架涵、DK35+085框架涵,共10个框架涵。 4工程概况. 然地理特征 4.1工程技术标准 (1)铁路等级:国铁II级。 (2 ) 1W攵目:单线。 (3 )限制坡度:13%。。 (4 )最小曲线半径:—般地段800m ,困难地段600m o (5)牵弓|种类:电力。 (6 )机车类型:SSj3o (7 )闭塞类型:继电半自动。 (8 )牵引定数:5000t o (9 )到发线有效长度:1080m o 4.2工程范围 (1) DK30+765框架涵:为交通排洪用途,中心里程DK30+765 ;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73451

编号__________ 施管表01 佳县沿黄公路 分项工程开工申请报告 (合同段:N4) 开工项目:涵洞工程 里程桩号:K223+500 项目经理部(盖章): 申报日期: 2010年5月26日 --------------------------------------------------------------- 装 订

佳县沿黄公路 分项工程开工申报表 施管表01-1 承包单位: 陕西基泰路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合同段:N4 ---------------------------------------------------------------装 订

佳县沿黄公路 分项工程开工申请报告批复单 承包单位:陕西基泰路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同段:N4 监理单位:榆林市天瑞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编号:

涵洞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该涵洞位于K105+669.88K109+859.5K112+629.16处,为1—4m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涵洞中线与道路中线法向夹角为90°,进口为八字墙,出口为八字墙。地基承载力不得低于0.3MPa,涵洞基础、墙身均为M7.5浆砌块石,M10浆砌块石拱圈,M10砂浆抹面。 二、施工准备: 1、测量放线: 由测量工程师根据图纸放出涵洞中线、边线等控制桩,在地面上根据地质情况和图纸确定放坡坡度,用石灰撒出开挖线,并做好水准点及引桩。 2、现场布置: 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施工便道位置及走向,砂石材料等的分类堆码场地,机具设备、拌和站的摆放位置。

3、材料试验送检工作: 做好砂、石、水泥、施工用水等原材料的取样送检工作,确定砂浆、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其他各材料的准备工作。 4、施工队伍: 配备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施工人员组建涵洞施工队伍,该队伍人数在15人左右。 5、住房:施工队的办公生活用房就近租用民房解决。 三、施工作业及质量要求: 1、基础开挖: (1)在基础开挖开始之前通知监理工程师,以便检查、测量基础平面位置和现有地面标高。在完成检查测量及监理工程师批准之前不得开挖。为便于开挖后检查校核,基础轴线控制桩应延长至基坑外加以固定。 (2)根据测量组放出的开挖线,清除施工区域内的树木、草皮、

某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1 编制说明 (1) 1.1 编制依据 (1) 1.2 编制原则 (2) 2 工程概况 (2) 3 施工组织机构 (3) 4 资源配置计划 (3) 4.1 劳动力安排计划 (4) 4.2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情况 (4) 4.3 材料供应计划 (5) 5 主要施工方法和工艺 (5) 5.1 施工测量 (5) 5.2 框架涵施工 (5) 5.3 倒虹吸管涵施工 (7) 6 冬季施工保证措施 (9) 7 质量保证措施 (9) 8 工期保证措施 (10) 8.1 工程进度计划 (10) 8.2 保证工期的组织机构 (11) 8.3 工期保证措施 (11) 9 铁路行车安全保证措施 (13) 10 环境保证措施 (15) 10.1 施工阶段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15) 10.2 竣工后的环境保护措施 (16) 1 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1)新建铁路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郑州至渑池段阶段性施工图涵洞设计图。(2)郑西客运公司发布的相关文件资料。

(3)局指编制的《ZXZQ01标段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4)国家强制性标准及现行的有关行业标准、规范。 (5)国家、地方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等。 (6)现行铁路设计及施工规范、验收标准、铁路规程。 (7)我项目部现场踏勘调查的有关资料。 (8)我公司所拥有的铁路施工技术能力和现有的企业管理水平、劳动生产力、设备技术能力以及多年从事新建铁路施工所积累的施工经验。 1.2 编制原则 (1)遵守国家法律及铁道部、地方政府的法规。 (2)执行铁道部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注重质量,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4)加强环保,不出现环境污染事故。 (5)确保工期,争取提前完工。 (6)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工程完工无行车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 (7)尊重当地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制定文明施工措施,确保文明施工。(8)充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2 工程概况 本段钢筋混凝土框架涵、倒虹吸共计9座,具体位置、结构类型详见下表: 涵洞工程分布一览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