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德国红点赏析

德国红点赏析

德国红点赏析
德国红点赏析

德国红点设计作品赏析

继获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银奖后,产品设计师杨明洁为瑞典绝对伏特加所设计的苹果梨口味双瓶装再次从全世界42个国家的6112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勇夺2009年度德国红点设计大奖。这也是自02年荣获德国红点概念金奖后,杨明洁第二次获此殊荣。

作为此次获奖作品,在增强品牌识别性、减少资源消耗、方便用户使用、关注环保回收等方面获得了评委的认可与赞赏。

德国红点设计奖(Red dot Design Award)自1955年至今已有超过50年的历史,是全世界最顶尖的设计奖。每年的红点设计大奖得奖作品都将在位于埃森的德国红点设计博物馆展出。

设计师杨明洁曾任德国西门子设计总部产品设计师,05年创办杨明洁设计顾问机构,是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产品设计师之一,囊获了包括红点在内的十多项设计大奖。

杨明洁设计顾问机构于2005年在上海成立,专注于以产品设计为核心的品牌整合战略设计咨询服务。

设计总监杨明洁曾任德国西门子设计总部产品设计师,先后囊获09德国红点奖、08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银奖、06中国设计业十杰、03欧洲橱柜设计银奖、02德国红点概念金奖在内的十多项设计大奖。

设计团队细分为趋势与策略研究部、时尚产品事业部、技术产品事业部、构造产品事业部、品牌整合事业部、结构工程部等,业务涵盖多个产品门类,客户涉及德国西门子、德国博世、瑞典绝对伏特加、瑞士斯沃琪、美

人水卫浴荣获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奖

发布日期:2010/7/12

2010年开春,中国大地依旧弥漫着新春佳节的洋洋喜气,人水卫浴迎来了欢呼雀跃的盛事:人水【梦·唐】电子面盆龙头荣获2010年度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奖,这是人水产品在勇夺德国iF设计大奖后,再次获得世界顶级奖项的认可,实现人水卫浴国内外奖项大满贯的荣耀。

【灵感】

人水卫浴获奖作品【梦·唐】电子面盆龙头的设计灵感来自日出∶一轮红日在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升起,瞬时阳光普照大地,金碧辉煌的盛景让人仿佛己梦回大唐盛世,外观整体方中带圆,简练的线条将日出的绚丽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梦·唐】将高端的电子科技技术引入家居生活,由“灵慧芯”芯片控制出水方式与水温,实现点触式的自如控制。不仅如此,“灵慧芯”更有智能温控发光提醒系统,根据水温高低闪烁不同光晕,为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适而又不乏趣味的用水环境,使科技与艺术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生于斯,长于斯,人水卫浴汲取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精髓,经过设计师的深度挖掘融合,让每一个产品充满文化美感和设计灵性,成就了人水的所有荣耀。人水卫浴将继续扎根中国传统文化,在未来促进人水和谐共生之路上继续前行,让更多人感受到在中国五千年文化渗透下人水卫浴的无限魅力。

2009年度,人水卫浴选送一批优秀的产品参加国内外各大设计赛事,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共计有10件作品在6项设计赛事中摘取16个单项奖,首次亮相便崭露头角,取得中国企业产品创新设计CIDF奖、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中国创新设计大奖红棉奖,并问鼎了德国iF设计大奖。此次荣登设计界顶级殿堂红点奖,进一步展现人水卫浴不断创新,追求完美设计,引领卫浴潮流的品牌实力。

【RED DOT】

德国“红点奖” (RED DOT DESIGN AWARDS)与德国“iF奖”、美国“IDEA奖”并称为世界三大设计大奖,已拥有五十多年的历史,被称为工业设计界的“奥斯卡”。“红点奖”由欧洲最具声望的德国著名设计协会(DESIGN ZENTRUM NORDRHEIN WESTFALEN)在德国城市埃森(ESSEN)设立,在历经了多次历史变革后,如今已成为全球工业设计界顶级设计大奖。自1955年创办以来,红点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设计奖项之一,用于表彰在汽车、建筑、

家用、电子、时尚、生活科学以及医药等众多领域取得的成就。因此,每一年都有一些杰出的行业产品因其卓越的设计品质被授予“红点”奖项。

坚信"通过筛选和展示认定资格" 的座右铭,2010年度的红点产品设计奖收到来自57个国家1636家公司总计4252件作品。因为RED DOT 代表着世界上和业界最优秀的设计质量,参与人数逐年递增。通过得到RED DOT 的肯定,设计成就得以加速提升,给与设计师和企业一个向客户传播和宣传的有力工具。评审团评判的严谨使RED DOT 设计奖获得国际间的承认和信用。2010年资深评审团由30位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设计大师、专家、学者、教授组成,他们都是各自领域内的权威。整个红点奖评审过程力求最大限度的独立和公正。

德国的翻译功能主义学派

德国的翻译功能主义学派 马梦琪 一、功能派翻译理论 如果我们谈论当代德国的翻译学派,特别是自70年代以来德国最具影响的翻译学派,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翻译的功能学派,也就是深具德国特色的翻译目的派。这是20世界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个学派,功能主义学派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行为,单靠语言学不能解决翻译的所有问题。翻译目的决定翻译实践中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译者应优先考虑的是文本的功能和译文所要达到的功能预期。翻译功能学派代表人物有赖斯、汉斯·威密尔等。 二、功能派翻译理论提出的背景 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翻译理论基本上是与语言学同步发展的。翻译理论家倾向于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待翻译。在六七十年代盛行的是尤金?奈达(EugeneA.Nida)的对等理论。1964年奈达提出了翻译过程三阶段的模式:分析、转换和重组。他还详尽地论述了自己提出的与形式对等相对立的“动态对等”概念,指出:“动态对等是指译文中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映基本相同。”虽然在80年代奈达又修正了“动态对等”论并提出了“功能对等”概念,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兼顾,但是奈达在解释翻译的性质时说:“翻译是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语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可见,尽管奈达主张内容第一,形式第二,并把这种翻译方法叫做社会语言学方法,却依然是把翻译圈定在语言层次的范围之内,而没有认识到翻译的本质不仅是纯语

言方面的转换,而是建立在语言形式上的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然而,20世纪60-70年代的语言学理论一统天下,欧洲翻译理论界并没有充分重视上述问题的解决。随着翻译实践和研究的发展,语言学派也逐渐意识到其内在的弱点。出于对这种纯语言学翻译理论的不满,70年代西方已经出现了面向译语文化的翻译研究趋向,打破了以前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更多地关注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翻译活动,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摆脱了当时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赋予了翻译更多的涵义。 三、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凯瑟林娜?赖斯(KantharinaReiss)、汉斯·威密尔(HansVermeer)、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HolzMantari)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Nord)等提出的翻译理论。它的形成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其颇具里程碑意义的理论是赖斯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functionalcategoryoftranslationcriticism),汉斯·威密尔的目的论及其延伸理论(Skopostheorieandbeyond),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oftranslationaction)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plusloyalty)。 第一阶段: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Reiss,1923-),毕业于海德尔博格大学翻译学院。在她1971年出版的论着《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翻译质量评价的类型及标准》中首次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把“功能类型”这个概念引入翻译理论,并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她提出翻译应有具体的翻译要求(translationbrief)和基于原语和译语功能关系的功能批评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苏珊·巴斯内特和安德烈·勒菲弗尔(2001:l)认为,西方翻译研究发展史的显着特点之一就是对等,这一曾经至关重要的概念,逐渐淡化,并最终消解。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翻译活动更加频繁,各种文本类型的翻译需求迅速增加,非文学文本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考察对象,德国功能翻译学派应运而生。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卡塔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汉斯·弗米尔(Hans J. Vermeer)、贾斯特·赫尔兹-曼塔利(Justa Holz-M?ntt?ri)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其代表理论有: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即文本类型理论(text typology);弗米尔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赫尔兹-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由于多元体系翻译观的影响,与原文文本至高无上观念紧密相关的等值标准逐步被侧重目标系统(target system)的观念所取代。 1.2.1功能翻译学派的理论基础 卡尔·布勒于1934年提出了语言功能“工具模式”,对功能翻译理论有深远的影响,为赖斯的文本类型学和弗米尔的目的论奠定了基础。 1.2.1.1布勒的语言功能工具模式 布勒的语言功能“工具模式”包含以下组成因素: 语境(context):语言的“表现功能”,涉及符号与世界的关系; 说话者(speaker):语言的“表达功能”,涉及符号和说话者的关系; 受话者(hearer):语言的“感染功能”,涉及符号与受话者的关系; 符号(sign)。 布勒根据语言工具模式中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区分了三种语言功能:信息功能(the information function)、表达功能(the expressive function)、感染功能(the appellative function)。他进而提出依据文本主要功能对文本进行分类(张美芳2005:65)。有一些文本明显试图影响读者的观念,一些文本意在产生某种美学效果,另一些则只是传达信息。布勒据此区分出三大文本类型:意动型文本(conative)、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和信息型文本(representative)(周桥2006:81)。 1.2.1.2雅各布逊的语言功能模式 雅各布逊发展了布勒的语言工具模式,提出了语言功能模式。这个模式有六个组成要素:信息、语境、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接触渠道、代码和话语功能。他根据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把话语功能分成五类:信息功能、表情功能、感染功能、寒暄功能和诗学功能(张美芳2005:67)。 1.2.2译功能翻学派的主要理论 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即从原文、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弗米尔则以文本目的(skopos)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发展了功能派最主要的理论:目的论(the skopos theory)。而曼塔利比弗米尔更进一步地拓展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适用的领域。她的理论以行为理论为基础,针对包括文本转换在内的所有跨文化转换形式,而重点放在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的角色和翻译过程发生的环境三个方面。 1.2.2.1赖斯的文本类型学

盘点2016红点奖那些惊艳的智能设计

盘点2016红点奖那些惊艳的智能设计 2016年有工业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红点设计概念奖颁奖晚会于9月22日在新加坡Red Dot Design Museum落幕。本次大奖共有4698个作品参赛,共有340个作品获奖,其中245个作品获得“Red Dot”红点奖,53个作品获得“Honourable Mention”优异奖,42个作品获得“Best of the Best”最佳中的最佳奖以及1个“Luminary”红点之星奖。笔者精心挑选了五个非常出色的获奖智能设计作品分享给大家。 1、双驰智能鞋SemsX Smart Shoes 首先来介绍一个咱中国的优秀作品,这双来自中国莆田的知名鞋企双驰企业设计的SemsX Smart Shoes(智能鞋)获得了“Best of the Best”最佳中的最佳奖,这款双驰智能鞋主要用于儿童的追踪和定位,以便家人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潜在的危险。设计师采用了时下最流行的“low polygon”低多边形风格设计出TPU一体成型,无缝连接的极简智能穿戴设备。以及独特的内外鞋套设计让其能够一鞋两穿,非常实用。减震技术的应用使得儿童在奔跑时能够减轻对足部的压力,以免造成伤害。 (双驰智能鞋)

2、谷歌无人车Google Self-Driving Car 今年的红点之星奖“Luminary”得主便是这款谷歌无人车,主要用途是测试谷歌最新的自驾软件和硬件以便了解无人驾驶的可行性。该车通过内置的传感器以及外部的摄像机来感知周围环境,最大感知范围能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这样,乘客就可以在车内尽情欣赏周围的风景,与家人或好友谈天说地,让旅途不再枯燥乏味。不过在获奖的第二天,谷歌的一款无人车就遭遇了严重车祸,无人车技术依然任重道远。 (Google Self-Driving Car) 3、ILY-I 来自日本的ILY-I是一款可移动的扶手椅,使用者通过座椅上的控制器能够在室内完成一些例如,行走,变向和旋转这样的行动,内置的传感器能准确感应出周围事物并能够在靠近障碍物时及时提醒使用者。相比于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轮椅,无法自如的在室内使用加上对于行动不便者有着诸多的限制等问题。ILY-I有着相当人性化的设计能够避免这样的困扰发

历届德国IF设计大奖

历届德国IF设计大奖获奖作品的特点评析

目录 一、德国if设计 1、什么是设计 2、德国IF设计的历史背景 3、德国if设计 4、历届德国if设计获奖情况 二、获奖作品的特点评析 1、产品设计 2、部分优秀作品 3、概念奖 三、总结 1、近几年获奖作品的共同特点

2、怎样的设计能拿if奖 3、德国if设计对中国设计的影响 参考文献 小组分工 一、德国if设计 (1)什么是设计 关于设计众说纷纭,例如设计就是创新。如果缺少发明,设计就失去价值;如果缺少创造,产品就失去生命。—刘东利(香港)。设计是追求新的可能。—武藏野(日本)。设计就是经济效益—林衍堂(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副主任)。工业设计是满足人类物质需求和心理欲望的富于想象力的开发活动。设计不是个人的表现,设计师的任务不是保持现状,而是设法改变它。—亚瑟. 普洛斯(ICSID前主席)。 (2)德国IF设计的历史背景

1953年春天,“Hannover Fair”汉诺威工业贸易大展中附加推出(优良设计的工业产品特展),汉诺威展览公司集合德国的工业代表,以彰显当代设计的杰出范例。这个由产业、展览中心与设计的特殊结合,形成汉诺威展览中心设计展的发展特性,这项”special exposition”的名字在最初几年被保留着,1959年时这项活动被重新命名为“Good Industrial Design”,在六十年代”Good Industrial Design”协会成立,负责这项(If产品设计竞赛)与相关的if展览,随着在80年代的国际化,该协会于1990年更名为“if Industrie Forum Design Hannover”。 (3)什么是德国if 设计 由德国IF(International Forum Design)汉诺威国际论坛设计有限公司主办,诞生于1953年,至今已有50余年的悠久历史了。它以振兴工业设计为目的,提倡设计创新理念,每年都会召开国际性竞争大赛,被公认为全球设计大赛最重要的奖项之一,在国际工业设计领域更素有“设计奥斯卡”的美誉。虽然是设计大奖,但IF大奖更关注产品的实用性,而非天马行空难以实现的漂亮设计,永远只能停留在概念阶段。 德国IF奖评价标准:设计品质、工艺、材料选择、创新程度、环保性、人体工学、功能性、安全性、品牌价值和品牌塑造、通用设计、操作方式视觉化。获奖作品分为五大类:包括产品设计、传达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和室内建筑设计,另外还有被授予if标签的专业概念。

第十九届时报金犊奖

第十九届时报金犊奖 历史沿革 1992年有鉴于台湾地区广告业急速成长,为培养未来广告精英,创办“时报金犊奖”鼓励新一代广告新鲜人。 1996年增设HOMEPAGE设计特别奖, 受到华文高校热烈回响。 1997年向广告专业前进, 初审及复审评审分别由学界、广告专业担任评审。1998年拓展海外赛区,首度进入大陆征集作品并开放海外学生作品参赛。 增加网络广告类,参赛品项改以企业品牌策略单形式提供学生参 考,期使参赛作品有更精准的品牌策略。 1999年参赛件数成长至5,000余件;初审首次分北京、台北两地举办。2000年美术设计类院校加入,参赛件数跨越6000大关。 2001年十岁的时报金犊奖,迈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参赛地区远从加拿大、澳门、香港、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到台湾。因应大陆市场,开 始将颁奖典礼于台湾及大陆同时举办,扩大影响范围。 2002年新增技术类文案对白奖及美术设计奖,大陆参赛件数首次超过50%,深入华人学校250所,扩大两岸影响范围、直接接触10万名学生。 大陆颁奖典礼进入北京大学举办,奠定世界华人广告创作奖项领导 地位。入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 2003年新增营销企划类、广播类,平面类分高中、大专分组竞赛,参赛对象扩大到其它科系学生;囊括中、港、澳、台、新、马六地共计 366所学校参与,直接影响至少十五万相关科系学生。参赛件数破 万件,为华文地区规模最大的广告创意竞赛。建立金犊奖筹备委员 会,两岸400余位华人广告大师、知名教授、媒体人、企业家、社 会人士担任筹备委员。开始研发金犊奖文化创意商品。 2004年与外贸协会合作金犊广告节,结合台湾地区及国际设计学院约40所学校联合举行,并跨媒体合作联合网络、广播、专业杂志与校园 媒体,扩及其它族群,成为世界校园设计营销竞赛的重要指标。并 举办系列活动如广告营\巡讲巡展\大师进校园\教育论坛\培训;金 犊奖走向社会化文化活动。告教学量贩指标;金犊奖走向社会化 文化活动; 2005年新增动画类。11个国家和地区参赛,于台湾、大陆23省、香港、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共举办三百余场校园说明会,其中大陆14场每 场均吸引近2000人参加;海外香港浸会大学则首次举办作品展览, 引起当地热烈回响。与「时报世界华文广告奖」共同举办华文广告 节,包含论坛、影展及颁奖典礼等,影展中并独家代理展出英国

浅谈德国功能学派翻译观

文学界浅谈德国功能学派翻译观 乔楠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710063) 摘要: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这一理论不仅吸取了传统译论中的精髓,又突破了其制约,独创的视角和方法令人赞叹,这一新的译学流派为整个翻译界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将着重论述功能学派的三位代表人物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关键词: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文本类型;忠诚理论中国分类号:H 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0)04-0109-02翻译目的学派,这一深具德国特色的翻译功能学派,是自70年代以来在众多具有影响力的翻译学派中,最有代表性的。这一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弗米尔,作为它的创始人,于1978年在 普通翻译理论的框架 (E i n R ah m en fur e i ne a llge me i ne T ranslationst heor i e)一文中,针对语言学派等各种重形式的翻译理论的薄弱环节,率先提出重社会文化及交际功能的翻译目的理论后,著名学者赖斯立即给予了支持和合作,接下来该理论又得到他们二人弟子或追随者如诺德(Chr i tiane N ord),安曼(M a rgret Amm an),豪思(Juli ane H ouse),荷尼格(H ans H onig)的支持,进而发展成为现今德国最有影响力的这一翻译流派。 1功能翻译学派的主要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一方面把翻译研究纳入跨文化交际研究,阐释了翻译中跨文化的一切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转换;另一方面将翻译,即把原语文本一一对应地转换为目的语这一观点进行了扩展,进而涉及到翻译行为这一概念。对等原则在功能派与语言学派中所起到的作用相去甚远。功能派只将对等原则视作特定情况下采用的原则,而语言学派却将其定位为其翻译理论的基础。功能主义理论是以目的为主导的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更符合翻译实践。研究功能翻译理论,是德国学术界固有的传统,著名的学者赖斯(K at har i na R e iss)、弗米尔(H ans .V er meer)、曼特瑞(Justa H o lz M anttar i)、诺德(Christiane N o rd)为其代表人物,并在功能派的创建和发展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下面将一一论述他们在功能翻译的主要学术理论。 (1)弗米尔的目的论 作为德国海德尔博格大学翻译学院教授,汉斯!弗米尔(H ans .V er m eer)长期致力于语言和翻译的研究,发表的译学作品主要包括 普通翻译理论的框架 , 翻译教学法 , 关于翻译理论 , 论目的与翻译委托 , 翻译行动中的目的与委托 , 翻译目的理论:正论与反论 , 是不再问什么叫翻译学的时候了 等。其中 普通翻译理论的框架 可谓目的论的奠基文献。弗米尔透过这些著作所论述的理论观点如下: 翻译是人类具体形式的行动,众所周知,凡行动必有目的驱使,因此翻译亦有目的。换言之,从事何种翻译行动之前,译者首要明确的是翻译的目的为何,否则,这一行动无法进行。这便是前瞻式翻译观,在目的论的支配下,前瞻式翻译观把立足点放在目标读者和翻译任务委托者身上,根据目标文本在目标文化中所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功能来决定翻译的方式策略。也就是说,根 据翻译目的论的基本观点,目标文本的功能是在目标文本产生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这一功能也就是目的,而决定这一目的的则是翻译发起者(即客户或委托人)。与此同时,客户或委托人要求目标文本达到的目的,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目标文本的使用者(即读者或听者),以及其所在环境和文化背景。再有,根据上述翻译本身是一种行动,既是行动,就必然有其在目的支配下产生的结果。翻译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是?译品#(trans l atu m;transla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目标文本。前瞻式翻译观与传统译论的后瞻式翻译观大相径庭,后者倾向于源文本,在翻译中易于采用规范性策略。 根据弗米尔的观点,从译者的特定目的来说,源文本是翻译委托的一个组成因素,也是影响最终译品形成的诸多因素的基础,但源文本的措辞对翻译的重要性来说是第二位的。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组织者和进行者,要根据具体情境中的交际目的,来决定源文本在翻译行动中占据何种地位。一般情况下,源文本面向其所在的源文化,目标文本面向其所在的目标文化,两者的内容,结构不一,目的也可能不一,而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源文化和目标文化中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在翻译行动中仅仅变换源语符或者把源语符迁移到目标语中,是不可行的。 当然,源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也可能存在?互文连贯#(i n ter textual coherence),即:两者相同或相似。这主要取决于翻译的目的。翻译的目的可以是模仿源文本的句法或文本结构,进而出现与原文本对等的目标文本。 按照弗米尔的解释,翻译目的这个概念实际上有三层意义:1翻译过程,亦即翻译过程的目的;2翻译结果,亦即译品(trans latu m )的功能;3翻译方式,亦即所用方式的意图。 (2)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 毕业于海德尔博格大学翻译学院的撒琳娜!赖斯(K a t har i na R eiss),在大学长期从事着翻译研究与教学的工作,像弗米尔一样,致力于翻译事业,著有 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局限性?翻译质量评价的类型及标准 ,以及与汉斯!弗米尔合作的 翻译理论基础 等等。赖斯在她的论文和评述中鲜明得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理论。 总体而言,赖斯的基本理念与弗米尔是一致的。她认为目标文本应该与其所在的目标语境中的要求,所需的翻译目的和文本功能保持一致。翻译是一种互动的语言行为,目的原则有二:1互动由目的决定;2目的随着接受者的不同而不同。因此,翻译应该采取灵活的态度,适时选取翻译策略。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目标文本在目标文化中的功能和目的,是翻译行动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要考虑到译作在多大程度上被使用者所接受,和目标文化的读者和听者产生多大的共鸣,在多大程度上和译者的情景相关,看目标文本是否导致了任何意义或形式上的反叛。 无论在同一语言内,亦或是不同语言间,交际中的信息走失是在所难免的,这一论断来自信息论的观点。语际翻译更是如此。赖斯把这种信息改变划分为?有意改变#和?无意改变#。无意改变源于语言本身存在的结构差异或者翻译从事者个人专业能力上的差异,有意改变则是译者根据目标文本目的与源文本不 ! 109!

平面广告作品分析

平面广告作品分析 作品一 创意分析:这则获得第十七届金犊奖的一则公益 广告,其主题主要是为了呼吁大众对全球变暖这 个环境问题的关注与重视,减少排放温室气体以 及交涉哦其他会致使全球气候变暖的行为。其构 思主要通过在一个白色背景上简单勾勒出一个企 鹅的形象,并配上文字“不要让这成为一张白纸”, 其主要是将生活中的环境现象“温室效应”—— “气温升高”——“南极气温会升高”——“企 鹅的生活环境将受到改变,不能适应”——“企 鹅会死亡,将面临灭绝”等一些列的因素组合在 一起构成这则广告。这黑色勾勒出的企鹅形象在 整体中不足白色的五分之一,仿佛将要被白色淹 没,将要消失。体现了现在温室效应现象愈加恶 化,企鹅生存环境特别艰辛,明确地告诉人们要保护企鹅,保护环境,重视温室效应。 作品二 创意分析:这则广告是尼卡尔化 妆品的宣传广告,从功效概念出 发,运用对比的手段来凸显其主 题——尼卡尔的美白效果十分 明显。这则广告的构思巧妙,图 片上出现了恰似一个女人的腿、 胳膊和手,颜色也是深浅不一。 胳膊十分的黑,手有点黄,腿却 十分的白,通过对比十分明显的 说明了尼卡尔化妆产品明白功 效特别好。画面上将“黑”“白”“美”“丑”这些生活上的概念通过画面上同一个人不同部位的不同肤色,并附有文字“真的白”的组合表现出来。对比效果明显,说明内容也浅显易懂,说明

尼卡尔明白效果显著,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希望让大家都来购买。 作品三 创意分析:这是一则空气清新剂的 广告,也是从其作品的功效概念入 手,其主题是为了表现空气清新剂 的作用效果强,消除异味效果明显。 这则广告的构思也是来源于生活, 袜子穿久了会有异味,而车子里一 般放着的都是空气清新剂,而这个 袜子因为用了这个消除异味的空气 清新剂会被主人放在车子里,足以 说明这个空气清新剂的消除异味的 作用是多么强。这则广告将生活理 念、袜子、异味、车子和空气清新剂的功效组合在一起。突出且显而易见的了解这个空气清新剂的功效强大,以此呼吁广大消费者前来购买。 13广告黄佳佳 131504012

密斯_凡德罗与巴塞罗那德国馆

在世博会的舞台上,总是活跃着这样一群建筑师,他们的创作思想与世博会主题紧密相连,他们的设计作品体现出前卫的科技之美。虽然其中一些建筑未被永久的保存下来,但他们设计的建筑和他们的名字却被人们牢牢记住。这些伟大的建筑师们用他们的灵感与专注,创造出世博会上一个又一个震撼与奇迹,而世博会也成为这些建筑师事业的辉煌标记,将他们思想与作品永远铭记在建筑的史册之中。 在众多在世博会上大放异彩的建筑师中,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1929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了国际博览会,密斯设计的德国馆,以其 密斯·凡德罗与巴塞罗那德国馆 文?李政?李贺楠 典型的现代主义风格,成为这届博览会中最有影响力的建筑作品。虽然,巴塞罗那德国馆建成后只有3个月就随着展览的闭幕而被拆除,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巴塞罗那德国馆 巴塞罗那德国馆建立在一个约4英尺高的石砌平台之上,由一个主厅和二开间附属用房组成。主厅的承重结构为8根十字形断面的钢柱,屋顶是薄薄的一片向四周悬挑的屋顶。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又连通,既封闭又开敞的 “一个博览会的效益取决于它探讨的基本问题,伟大的博览会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博览会探讨生活问题才会取得成功……经济、技术和文化条件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技术与工业两方面都完全面临着新问题,寻求好的方案,对于我们的文化与我们的社会以及技术工业都非常重要。” ——密斯塞罗那博览 10

空间序列。 巴塞罗那馆入口前面的平台上是一个大水池,大厅后院有一个小水池,以水作为纽带,将室内外空间互相穿插贯通,形成奇妙的流动空间。巴塞罗那馆整个建筑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巴塞罗那馆对20世纪现代建筑的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使密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巴塞罗那馆以其纯净的形式,灵动的空间,钢与玻璃材质完美的运用,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之作,也成为密斯建筑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密斯的创作道路 1886年,密斯出生于德国亚堔的一个石匠家庭,绝少有人知道一位现代建筑的先行者正是从这里走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密斯没有受过正式的建筑学教育,他对建筑最初的认识与理解始于父亲的石匠作坊和那些精美的古建筑。可以说,他的建筑思想是从实践与体验中产生的。与一些建筑大师关注艺术形式不同,密斯的一生都专注于建筑材料的研究,研究材料的施工工艺,研究材料的美学特征。这些建筑思想的形成或许与密斯成长经历有着内在的联系。 1905年,密斯在19岁时来到柏林, 在一个擅长木结构设计的布鲁诺?保罗建筑师事务所当学徒,后来又到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事务所工作。在19世纪初,古典主义建筑依然是当时德国流行的建筑形式,但也有少数建筑师倡导要用新工艺和新材料创造出时代的新建筑。彼得?贝伦斯是建筑新思潮代表人物,他的事务所逐渐成为培养现代建筑大师的摇篮。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这些二十世纪现代建筑大师都曾在彼得?贝伦斯事务所工作过。 从事经过事务所工作的经历,使密斯获得了丰富的实际经验,1913年,密斯在柏林开设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1919年,密斯大胆的推出了一个全玻璃帷幕大楼的建筑案,让他赢得了世界的注目,随后他设计出了许多精简风格的建筑,并在1929年设计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时,达到事业高峰。1930年,在格罗皮乌斯的推荐下,密斯被任命为包豪斯学校的校长。因为当时德国纳粹党专政,1933年,包豪斯学校被迫关闭。密斯毅然决定前往美国继续开拓自己的建筑事业。 在美国,密斯的命运逐渐发生了变化,美国自由的思想氛围,为他的建筑设计提供了宽松的创造空间;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为他新技术和新材料实践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作为战后新兴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本土的文化观和价值观,而密斯的建筑作品则以其反传统的先锋性和新技术的时代性成为美国文化的精神载体,向全世界建筑界发出了呐喊和宣言。 钢和玻璃建筑之王 密斯在建筑史上最大的成就在于建立了钢建筑的新语言,虽然同一时代的建筑师也有对钢建筑的研究,但却没有人能够深入到建立起钢建筑体系的深度。从19世纪20年代初开始,密斯就认识到玻璃墙面与钢构架的结合将成为新时代建筑的标志。密斯仔细研究钢建筑的材料特质和力学特点,使钢建筑不再是曲高和寡的实验性建筑,而是 走入现实社会,成为服务于社 会大众的建筑形式; 密斯还 World Culture People 11

金犊奖

一、平面类: 1. 一律以设计稿参赛,作品规格指定为A3(297*420mm)。 2. 系列作品限3 张以内(含3 张,请保持设计版式横竖一致)。 3. 作品缴交方式:(二选一) A. 线上交件:由组委会统一输出,每张印刷费10 元。 ● JPG 档,档案大小不超过3MB,分辨率300DPI,RGB 色彩。 ● 作品无论单件或系列件都直接以JPG 格式上传。 B. 线下交件: ● 参赛者自行打印设计稿及报名表,并将报名表贴在作品背面。 ● 系列作品请由左至右,在作品背面自行用胶带粘贴连接。 ● 作品电子档刻录到光盘中,JPG 档,档案大小不超过3M,分辨率300DPI,RGB 色彩。光盘面上写明报名编号、参赛 二、报名时间: 1. 线上报名交件:3 月18 日-5 月15 日24:00 截止。 2. 线下作品快递:5 月15 日24:00 前快递寄出(请勿使用平邮方式)。 3. 组委会现场收件:5 月4-8 日,10:00-18:00。 ※以上日期如有调整,以网站公布为准。 三、评审时间: 1. 第一阶段评审:5 月23-24 日·北京台湾会馆 2. 第二阶段评审:6 月5-8 日 3. 初审获奖名单揭晓:5 月26 日·官网 广告主:旺旺集团 广告主题:公益广告设计 传播 / 营销目的: 1. 塑造旺旺品牌的扩充与深化 2. 突显旺旺品牌核心价值延续 3. 呈现旺旺集团的企业社会责任 广告目的: 1. 以旺旺的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为主轴,传达旺旺集团关怀公益、回馈社会的诉求。 2. 公益主题不限,可以是激励人心奋发向上、环境保育、全球抗暖化、节能减碳、防癌、烟害防治、照顾弱势团体、防治爱滋、 老人福利、单亲家庭、救灾、失业救济…等。 市场概况: 1. 全球金融海啸爆发后,导致世界各国面临经济低迷,物价节节攀升、失业率居高不下,国人生活出现前所未有的困境,人民生活困苦也导致许多社会衍生问题,在如此情况之下,人与人之间更需要互相关怀、支持与尊重,努力为生活打拼,为生活的美满和谐更加认真勤奋,才能度过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2. 经济不景气更出现排挤效应,许多公益团体与弱势团体的募款大减,连带影响弱势团体、社福团体的款资金来源,在弱势团体的照护与补助方面都出现问题,政府机构应有更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规划,但这还需要全体国人一同努力,为和谐美满的社会尽一份心力。 3. 全球暖化导致气候异常,地球环境资源被破坏殆尽,油矿资源短缺、农粮生产严重失衡与不足,人类社

2015 Red Dot Award 德国红点设计奖 获奖作品合集

2015 Red Dot Award 德国红点设计奖获奖作品合集 来源:设计癖 一、婴儿产品 1. Stokke Steps

由挪威设计师Andreas Murray 和Tore VinjeBrustad设计的这款高椅适合一到六岁的孩子。它能满足婴儿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并且坐垫能从椅子上分开,允许家长和婴儿进行互动。它是由优质的木头和皮革精心雕琢而成,保证了其耐用性和美观性。 2.Joolz Geo

来自荷兰的Milk Design B.V. 设计的这款婴儿手推车以其超强的灵活性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它总共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大的框架,一个摇篮和一个储物篮。如果你家有幸中了大彩,生了双胞胎,那么这款手推车也可以灵活地增加摇篮来适应双胞胎的需求。 二、浴室产品

I Bordi 由意大利设计师Carlo Colombo 设计的这款浴缸以其柔软、感性的线条与张力十足的几何和建筑元素形成鲜明的对比。申有专利的固体表面复合材料不仅非常耐用,而且相当具有美感。形式和材料的统一使这款浴缸富有表现力,并给人强烈地视觉冲击。 三、通讯产品

1. 思科网真IX5000 思科网真IX5000 系列产品拥有业界首创3台4K摄影机的独特组合,无论是坐下、站着或在白板前,都可在超高解析度下,无缝地捕捉整个房间的情况。功能强大的绘图效能可流畅地处理人员与内容之间的转换,白板影像可进行数位校正,以确保远端与会者毋须额外的摄影机,便能提供清晰地查看内容画面。 IX5000 能支持同步检视多方的简报来源,并在三荧幕中任何一个70 寸的荧幕上播放。IX5000 拥有剧院等级语音配备,含18 个客制音响外加1 个重低音扬声器,能带给室内与会者最震撼的体验。整合式革命性麦克风阵列,具有17502 个迷你收音孔,使用先进的波束成型技术(beam-forming technology),提供极清晰的语音。

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 仲伟合

?国外翻译理论? 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 仲伟合 钟 钰 翻译早在公元前就已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从公元前罗马帝国的翻译学家们对“词对词”翻译与“意义对意义”翻译展开辩论至今,翻译理论领域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特别是近代,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新的翻译理论不断涌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就出现一派翻译理论———功能派翻译理论。功能派认为翻译(包括口、笔译)是一种行为。其理论的重点表现在如下三方面:(1)对翻译实质的阐释(2)对翻译过程参与者的角色分析(3)功能翻译原则的提出。本文拟从这三方面入手,介绍功能派翻译理论。1.功能派的形成及重要理论谈到功能派,就不得不提及三位功能派翻译理论杰出的贡献者凯瑟林娜?雷斯(K atharina Reiss )、汉斯?威密尔(Hans.Vermeer )、贾斯塔?赫滋?曼塔利(Justa H olz Manttari )。雷斯首先于1971年在她的著作《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 ssibilities and L imitation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一书中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即从原文、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当时,雷斯的理论建立在对等理论基础之上。因此,这种关系实际上指的是原文与译文的功能对等。雷斯的学生威密尔则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以文本目的(skopos )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发展了功能派的主要理论:目的论(skopostheory )。威密尔所提出的目的论(sko 2postheory )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skopos 是希腊词,意思是“目的”。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这个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如赚钱);译文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法)。通常情况下,“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那么目的从何而来?“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的发起者(initiator )决定译文的交际目的。发起者出于某个特殊原因需要译文。在理想状况下,他会给出需要译文的原因,译文接受者、使用译文的环境、译文应具有的功能以及与原因有关的细节等。所有这些构成了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 )。翻译要求向译者指明了需要何种类型的译文,而译者并非被动接受一切。他可以参与决定译文的目的,特别是当发起者因专业知识不足或其它原因对译文目的不甚明了的时候,译者可 以与发起者协商,从特殊的翻译情况中得出译文目的。除了目的法则之外,目的论还有两个法则:连贯性法则(coher 2ence rule )和忠实性法则(fidelity rule )。连贯性法则指的是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 )的标准。所谓语内连贯是指译文必须能让接受 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忠实性法则指原文与译文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intertextual coherence )。语际连贯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 的理解决定。而曼塔利比威密尔更进一步地拓展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适用的领域。她的理论以行为理论为基础。针对包括文本转换在内的所有跨文化转换形式,而重点放在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的角色和翻译过程发生的环境三个方面。2.翻译的基本概念与实质在以上对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形成、主要人物和目的论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功能派将目的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这一点也体现在功能派对翻译概念的定义和对翻译实质的阐释中。 功能派认为翻译行为(translational action )和翻译(translation )是两个不同概念。翻译行为这个概念是由曼塔利提出的。功能派赋予行为(action )以特殊的涵义:行为具有目的性。功能派沿用了学者莱特(G eory Henrik Von Wright )对行为的定义:“行为是有目的地把事物的一种状态改变或转化到另一种状态。如果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行为也可被称为相互行为(interaction )。曼塔利将“翻译行为”定义为“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而设计的复杂行为。”“而翻译只是以原语文本为基础的一种翻译行为。”具体一点说,翻译是一种转换,在这种转换中,交际性的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或两者兼有)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如果说翻译行为指译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可做的工作,那么翻译就是他转换文本时所做的工作。例如,一名译者建议他的德国顾客不要把寄给新加坡一家小公司的信翻译成英文,而是译成中文,因为该译者知道新加坡虽然是个双语国家,但小公司里的人不一定熟识英文。他的行为属于翻译行为,而当他具体把这封信转换成中文时,他的行为就称为翻译。 7 4《中国翻译》1999年第3期 C hines e T r anslato rs Jo u rnal

2009年德国红点概念设计大奖

工业设计系喜获7项2009年德国红点概念设计大奖 近日,2009年度德国红点设计概念奖结果公布,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业设计系喜获7项概念设计大奖。 红点设计奖(Red Rot award)源自德国,是国际最有影响力、规模最大、最知名的设计竞赛之一,素有“国际设计界的奥斯卡”之称,由产品设计奖、传播设计奖及设计概念奖三大部分组成。获得红点设计奖的认可,是作为一个设计师所能获得的最顶级的荣誉。 2009年,共有来自全球56个国家2733件作品角逐红点设计概念奖,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业设计系7件作品荣膺红点概念设计大奖。 从2005年开始,浙江大学工业设计系已经获得17项目德国红点概念设计大奖,也是中国赛区中获奖最多的。 作品及介绍 1、Accordion Bathtub 设计者:罗仕鉴,傅业焘,周煜啸,陈莲莲,刘石佳等。 设计说明:绿色设计,一种具有手风琴结构的伸缩浴缸,同时起到节水和节省空间的双重效果。大人用的时候展开,小孩子不需要那么多水的时候就可以缩小省水。不用时也可以折叠以节省空间。

2、Life net 设计者:陶骏,高珊珊,李冰,李欣睿,李振鹏,魏明雅等。 设计说明:一个网格状的救生圈,海难时投放可一次性拯救大量人群。

3、Helix pen 设计者:赵艺钧、陶骏、高珊珊、李冰、李欣睿、李振鹏等。 设计说明:一种减少浪费的笔,整支笔由笔芯一体成型,绕成笔的形状。这种绿色设计用巧妙的方式加长了笔的使用寿命,从而减少了废笔的数量,达到节约。

4、Touch 设计者:石磊,王冠云,盛铖,候雯佩,成瑶,韩天舒等。设计说明:亲子拖鞋,可以让孩子踩在大人的脚上学走路。

国外著名工业设计奖项简介

国外著名工业设计奖项-简介 1.日本G-Mark设计奖 日本G-Mark设计奖1957年设立,获奖作品被授予G-Mark标志,这是其高品质和易用的象征。调查表明,65%的日本 民众认可这一标志。G-Mark奖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设计奖之一。 The Good Design Award was inaugurated in 1957. Products that are recipients of the Good Design Award are authorized to display the “G-Mark”, a symbol of high-quality, convenient, well balanced product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approximately 65% of the Japanese public recognize the symbol. The Good Design Award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design awards in the world. 2. 韩国好设计奖 韩国好设计奖1985年由政府组织设立,授予那些在国内或国外上市,整体设计优良,在造型、功能和竞争力等方面都十分 突出的产品。他通过给优秀工业设计授奖,促进设计的发展,鼓励创造和创新,为工业设计发展作出贡献。 The Good Design (GD)Products Selection was inaugurated in 1985 as a system through which the government officially endorses products that are sold or will be sold nationally or internationally as superior products in terms of overall design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factors such as form, functionality, and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The GD system, by recognition and rewarding excellent industrial design products, promotes the advancement of design and encourages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3. 美国优秀工业设计奖 美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致力于提升企业和大众对优秀工业设计对生活和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获得IDEA设计奖是一个品牌 在世界范围内商业方面、同行中、消费者中都十分出色的标志。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简介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简介 一功能派翻译理论提出的背景 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翻译理论基本上是与语言学同步发展的。翻译理论家倾向于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待翻译。在六七十年代盛行的是尤金?奈达(Eugene A.Nida)的对等理论。1964年奈达提出了翻译过程三阶段的模式:分析、转换和重组。他还详尽地论述了自己提出的与形式对等相对立的“动态对等”概念,指出:“动态对等是指译文中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映基本相同。”虽然在80年代奈达又修正了“动态对等”论并提出了“功能对等”概念,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兼顾,但是奈达在解释翻译的性质时说:“翻译是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语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可见,尽管奈达主张内容第一,形式第二,并把这种翻译方法叫做社会语言学方法,却依然是把翻译圈定在语言层次的范围之内,而没有认识到翻译的本质不仅是纯语言方面的转换,而是建立在语言形式上的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然而,20世纪60-70年代的语言学理论一统天下,欧洲翻译理论界并没有充分重视上述问题的解决。随着翻译实践和研究的发展,语言学派也逐渐意识到其内在的弱点。出于对这种纯语言学翻译理论的不满,70年代西方已经出现了面向译语文化的翻译研究趋向,打破了以前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更多地关注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翻译活动,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摆脱了当时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赋予了翻译更多的涵义。 二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凯瑟林娜?赖斯(Kantharina Reiss)、汉斯?费米尔(HansVermeer)、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 Holz Mantari)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等提出的翻译理论。它的形成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其颇具里程碑意义的理论是赖斯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费米尔的目的论及其延伸理论(Skopostheorie and beyond),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 1. 凯瑟林娜?赖斯(Kantharina Reiss)的翻译标准的功能分类说(the 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1971年凯瑟林娜?赖斯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中首次提出翻译功能论(functional approach),把“功能类型”这个概念引入翻译理论,并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她提出翻译应有具体的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 和基于原语和译语功能关系的功能批评模式,有时因特殊需要,要求译文与原文具有不同的功能。理想的翻译应该是:原文本与目标文本在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等几个层面与原文建立起对等关系。这本《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也被认为是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形成的起点。值得强调的是她的这种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