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知识汇总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知识汇总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知识汇总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知识汇总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

1.现代健康的含义

现代健康的含义并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

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

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不脱离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 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 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一、教师心理健康

1.教师心理健康特质:

1)积极的自我观念----能了解并接受自己。

2) 对现实有正确的知觉能力----能面对现实的有效适应。

3) 从事有意义的工作----有工作、勤于工作且热爱工作。

4)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有朋友且有亲密的朋友。

5) 平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比重----活在现实生活中,吸取过去之经验,并策划未来。

6) 能自我控制感受与情绪----真实且实际地的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的控制。2.教师心理健康意义: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

学校是一个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整体,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及其他教师的心理与行为,对于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也有极其重大的作用。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教师心理健康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只有健康心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社会性和人格品质的发展。只有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才能创造出一种和谐与温馨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相反,如果教师情绪紧张、烦躁、忧郁会产生一种紧张与压抑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惶惑不安;教师存在

心理情绪问题及其导致不适宜的教育行为也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过度焦虑、压抑或抗拒、逆反,进而影响学生人格、情感的健康发展,并极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丧失学习与行为努力的动机与进取心,最终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还有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状态是其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如果我们忽视教师这一重要的教育因素,而去寻求其他开展心理教育的途径,其效果会大打折扣。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发掘出教师自身的教育因素,才能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的实效性,才能真正把心育工作落到实处。

此外,教师心理健康还直接关系到教师能否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因为教师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教师的人际交往态度与行为,影响其师生关系、同事关系,而且还会影响其家庭关系、家庭生活氛围与质量。因此,教师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是教师职业规范的需要,更是教师个体发展和自我追求的需要。教师是人,既然是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失衡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产生心理疾病,教师一旦患有心理疾病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对教育事业不利。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及其他教师的心理与行为,而且对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教师影响学生的人格特征:

?精神振作还是沮丧

?兴趣广泛还是狭隘

?性格暴燥还是稳定

?意志坚强还是懦弱

?果断还是犹豫不决

?有条理还是杂乱无章

三、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

1. 调查目的:

?了解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了解中小学教师心理卫生问题的集中、多发群体。

?了解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职业压力的关系,及其产生的原因

2. 已有调查举例:

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进行检测,检测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较为突出;

1995年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课题组对上海市3055名小学教师进行(SCL-90)量表的测试,调查结果为: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8%

,其中12%有明显的心理症状,2%较为严重,其余有轻度的心理症状。

2000年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的检测,结果为: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 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 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心理疾患检出率为48%,与一般群体的“常模”相比,有23.4%的小学教师超出“常模”2人标准差;

2002年广州市天河区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很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率也比较高。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

杭州市教科所曾对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教师和班主任的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

北京市也曾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也有个别学者亲自进行了实证调查,发现本地的教师中有强迫症状的10.3%,有偏执心理的8.82%,有人际关系敏感的8.33%,有躯体症状的7.3%,有抑郁的6.88%,有敌对情绪的5.88%,有睡眠障碍的5.39%,并指出,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要高,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也有学者专项研究了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中小学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普通教师,其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0.4%;中小学骨干教师在强迫症状、恐怖、精神病性三项得分极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显著低于全国成人常模,在敌对因子上则极显著低于全国成人常模。也有学者针对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了专题研究,其结果是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44.2%,并认为小学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存在的,主要集中在躯体化、忧郁、敌对和焦虑四个方面。

上述结论的差异,尽管可能与样本差异有关,也可能与地区差异有关,而且用检出率来判定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不是十分理想。但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部分教师的确存在着不健康的消极的心理问题,这与教师职业对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高等级要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而且,人们通过对大量体罚事件的剖析所示,绝大多数体罚并不是由于教师的师德差而造成的,而是由于教师心理压力过大,焦虑过度,致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造成的,换言之,是由于教师心理问题所带来的。

此外,从一些媒体报道的个案中也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

辽宁省昌图县学生梁某因作业字迹稍微潦草,右尺桡骨端被老师打成骨折……

许多孩子仅仅因为一点点轻微的过失就遭受到恶劣而又残暴的惩罚:罚"吃苍蝇"者有之,强迫学生互打耳光者有之,往学生脸上刺字者有之,剪断幼儿手指者有之,用火钳烫伤学生者有之

陕西一位年仅25岁的女教师因患严重心理障碍疾病,撇下还不到一岁的儿子服毒自杀,她在遗书里写了这样一段话;“这学期,我不知道怎么了,干事没头绪,遇事急躁,没有教好学生,心里很难受。感觉自己是在误学生,想起这些觉得不如死了算了,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

人们不禁要问:一向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现在到底怎么啦?尽管在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些教师都有一定的心理障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到了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候了。

3.调查显示:

1)女教师、40岁以上年龄的教师、小学教师、干部、非班主任、非语数外教师、以及已婚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

2)绝大多数教师感受到第三层次的职业压力,即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职业压力显然已成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3)以下群体感到的职业压力相对更大一些:男教师,40岁以下年龄的教师、非干部、高中教师、毕业班教师、班主任、未婚教师等。

4)中小学教师中心理卫生问题的高发群体:男教师青年教师工作量较大的教师

4. 中小学教师常见心理问题:

1)怨职情绪

主要表现为对教师职业认同感差, 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有调查表明, 角色认同因子阳性症状检出率高达 90% , 其中轻度水平占36.6% , 中度水平占 4. 6% 重度水平占 8.8% , 后两项合计超过半数, 说明此问题的严重性。

自卑、失落心态严重。教师周围环境变化大、工作时间长、面对学生多,而所获的报酬低,导致心理失衡,产生失落情绪。很多教师觉得自己社会地位低,收入少,物质待遇不尽如人意,从而感到自卑。

2)职业倦怠和职业行为问题

职业倦怠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力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而产生的一种身心耗竭状况, 表现为情感衰竭, 如紧张、易怒、人格解体等。

心理压力过大。素质教育需要复合型教师,随着入学高峰的下降,教师超编现象严重。教师目前的学识能力难以满足教育发展之需,必须不断地进修充实、提高,否则将有淘汰出局的危险。

产生挫折感,嫉妒情绪突出。考核、评优、晋升又都有指标限制,所以,稍有不当,有的教师就会觉得不公正,主观挫折感油然而生。

教育对策浮躁化。面对复杂的教育问题, 有的教师期盼学生行为一步到位; 有的教师心情忧郁,提不起精神来; 有的教师十分烦躁, 对学生动辄怒骂体罚。这种偏执倾向的显著表现为教学上采用加压对策, 甚至认为采用加压是当前教学唯一有效的应付途径。

3)身心不适症状

调查表明, 在被调查的中小学教师中, 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抑郁、敌对等心理行为问题, 伴随着这些心理行为问题还出现了许多身体不适症状, 常见的有胃病、神经性头疼、心动过速等。

4)人际交往障碍

教师的人际交往障碍首先表现为自我封闭。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决定了教师平时交往的对象和范围比较固定, 主要是在学校和师生交往, 交际网络狭小, 从而容易体会到无能或部分无能, 容易产生交往退缩、避免与他人接触、对交往缺乏热情等现象。教师人际交往障碍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在与学生和家长的交往过程中, 高高在上,养成了指导与命令的单向沟通模式,听不到学生和家长真实想法,自然也达不到沟通的目的, 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教师心理上的压抑、苦闷、失落、疲劳、紧张、枯燥、无成就感、易冲动等主观体验和行为,直接影响到了教师工作和生活的质量。性格忧郁孤僻、人际交往发生障碍。教师接触人和社会少,由此造成部分教师性格比较孤僻,产生忧郁情绪,人际交往发生障碍。

四、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分析

1.社会(职业特征)因素

1)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造成教师心理矛盾的加剧。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对教师的各个方面要求不断提高。就学历而言,国家明文规定到2010年小学教师本科化,在初中、高中教师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可是,现在在小学教师中有相当比例的是中专学历和部分专科学历,中学教师专科学历占的比例较大。此外,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还对教师提出新的考核要求,如:计算机考试、普遍话测试等,教师要想提高学历层次、要“过关”,就必须在繁重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学习,一方面要搞好学校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又要搞好业务进修,心理压力自然会增加。

2)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被列为国家发展的重点,教师地位、待遇稳步的提高。但是在横向比较中,教师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地位远不如其它相关行业,这难免造成教师的失落感、自卑感,同时由于教师长期在固定的环境中工作、在职务上升迁难、外出考察学习机会少等职业特点,都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心态的平衡性。

3)各项改革步伐加快,使得部分教师难以承受。如住房改革、医疗制度改革。这两项改革是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必然,但是就中老年教师而言,年轻时工资普遍不高,很少积蓄,现在子女已经长大,需要房子,自己年老多病需要治疗,仅靠微薄的积蓄显然是不够的,这样极易产生焦虑、压抑等心理反应。

4)社会风气不正,造成教师心理失衡。教师的职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们时刻以人的楷模去影响学生。可是,面对社会现实他们看到的却是,公事私办、公款吃喝、化公为私、贪污腐败。教师的道德、责任与社会现实形成的巨大反差,造成教师心理极大的不平衡。

5)错误的教师观——社会对教师形象“神化”不把教师当“人”看,政府、社会往往认可宣传的都是教师模范的一方面,从而人们总是要求教师是榜样,他们无法接受教师的一些“凡人”的表现,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角色冲突。

6)竞争的加剧:竞争上岗, 择优录用已成为各类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教师行业已不再是铁饭碗。新实施的“教师资格”制度使中小学教师普遍感受到了工作的压力。部分学校实行的教师“末位淘汰制”等, 使中小学教师感受到随时可能“下岗”的威胁。

2.工作环境因素

1)职业压力的多元性

教师的工作要求高、强度大,时间长、责任多,担子重、地位低。教师工作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精神操劳、繁复的脑力劳动兼有体力的消耗,尤其是一些地方的中小学在教学要求上要以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教学,但在教学绩效的评估上仍以考试成绩、升学率作为衡量优劣的指标,教师们不但不能如期望的那样轻松一些,反而更忙、更累。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造成的角色模糊、角色过度负荷是很多教师感到压力和紧张的根源。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是教好每个学生, 但是学生作为具有主动性和差异性的发展中的个体, 其学业成绩较易衡量, 但兴趣、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不仅缓慢、难以评价。且往往与教师的付出不成比例, 大部分教师难以证明自己到底取得了什么成就。

2)角色转换的多重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人承担的角色越多,由角色转换不适引发心理冲突的可能性越大。

教师这个职业本身要求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被领导者又是领导者,既是长者又是青少年的知己和朋友,既是教育者又是纪律执行者,既是教员又是心理保健者;同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社会要求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各种能力的培养者;既是课程的参与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既要做知识型的教师又要做研究型的教师。而每一种角色都要求教师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都需要教师假以时间和精力才能逐步完成和实现。此外,所有教师在扮演着教育者众多角色的要求时也是家庭中的儿女、父母。所有职业的、非职业的角色混杂在一起,让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角色同时兼顾到,以至经常出现角色冲突、角色失调的现象。

3)教师的工作负荷、学生管理、工作条件、工作酬劳等客观因素。

在工作负荷上: 中小学教师课多量重压力大, 早出晚归时间长, 班主任精神负担更重, 备课、作业、家访、学生意外事件的处理等无一不挤占教师上班之外的时间, 各种检查、考核、验收使教师穷于应付, 由此引发的心理应激容易发生身心障碍或身心疾病。在学生管理上: 问题学生日趋增多, 面对厌学、早恋、上网成瘾等问题行为, 常规指导效果不大, 教师内心不断处于相当严重的困惑之中, 教师的成就动机不能满足。在工作报酬上: 教师的劳动报酬与其劳动付出和对社

会发展的促进价值不相适应, 相当多教师内心存在不公平感。在工作条件上: 一线教师办公条件偏差, 中小学图书资料缺乏, 教师利用资料遇到困难。

4)教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教师评价模式集中反映了评价者主体对教师评价功能的片面理解。大多数评价者把教师评价看成了“评比、评优”, 教师评价变成了简单的“鉴定”工作, 忽视了教师评价的诊断功能与改进功能. 忽视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创造性、复杂性的特点。对学校竞争及评价机制的“应试色彩”, 最终落到教师身上, 使其不堪重负。

5)学校管理评价与社会文化导向。

调查反映教师心境与应试性评价考核有紧密关系。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一般以升学率来衡量, 每次考试结束给学生排名, 实际上也就是对教师排位, 教师

的脸面与考分结果直接挂钩。在这种应试评价机制下, 素质教育期望与应试教育现实反差使教师的职业规范与职业价值取向发生冲突, 教师的教学自由度受到压抑, 教师之间往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论成败。这些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增加了教师适应的难度与心理问题。

6)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没有受到重视。主要表现有三点:第一,有些学校领导缺乏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义与作用的认识。第二,学校缺乏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与措施。第三,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经常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工作来抓。

3.家庭因素

1)子女的学习、就业。由于教师工作繁忙且工作的时间不固定,每天用在学生身上的时间最多,而用在自己子女身上的时间相对减少了,以至于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使得有的教师在孩子的问题上产生负疚感,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孩子。此外,由于社会对教师角色要求极高,甚至把这种要求转嫁到教师子女的身上,总是要求教师子女是最优秀的,不允许教师子女有任何错误。这都使得教师在教育子女上

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由于教师工作是三尺讲台,所以他们的社交面狭窄,在子女工作安排问题上是找人无人,送礼无门,愁闷痛苦可想而知。

2)家务负担沉重。在目前的中小学教师中,女教师居多,他们既要把学校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又要把家务搞得井井有条,这无形中加大了他们的劳动强度,也加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即使是男教师,也觉得家庭负担沉重。

3)家庭成员的相互理解。在教师队伍中,很大一部分的配偶不是教师。他们有的对教师工作十分理解,对配偶的工作特别支持,自己承担家务,减轻配偶负担,使他们能用充沛的精力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但还有一部分人不理解教师工作,对配偶早走晚归有意见,不支持配偶工作。个别的家庭因此而产生矛盾,夫妻不和,有的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遗憾。

4. 个体因素

1)性格因素:教师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缺陷的个性是心理疾病发生的基础,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有的教师常以自我为中心,荣誉心强;也有的教师情绪不稳定,性格反复无常,特别有的教师心胸狭窄,意志脆弱,自我封闭等,这样的个性特征在处理问题时就会困难重重,引发心理健康危机。

2)躯体素质。躯体素质包括体形大小、体力强弱、营养状况、健康水平、疾病抵抗力,损伤恢复和代偿能力,对体力、精力的消耗的耐受性等,它与机体的代谢类型、内分泌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功能等及遗传素质有关,也与后天的生活经历有关。以往生活中外界有害因素,包括感染、中毒、外伤等以及困难处境,根据具体条件可以削弱(或增强)某一方面的躯体素质,形成特殊的易感性(或耐受性),也可全面削弱(或增强)躯体素质。

3)机体的功能状态。机体的功能状态指疾病发生时机体所处的生理与心理状态。它本身不是发病的原因,但是不良的功能状态可能诱发疾病。例如,饥饿、过度疲劳、体力衰竭、睡眠缺乏、精神持续紧张,或酗酒、药物依赖所削弱的功能状态,均极易诱发心理异常。青春期内分泌系统、心理生理功能明显改变的生理状态,更年期性功能减退,植物性神经功能明显削弱的功能状态,都成为某些潜在的心理异常开始显现的时机,成为心理异常的诱发因素。

4)自身修养方面。指的是否缺乏应有的心理卫生知识;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心理承受能力如何?是否缺乏调节心理障碍的技术与方法;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及工作、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等。

5)教育教学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在思想观念方面尽快转变,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尽快提高。可是由于许多教师毕业后疲于教学工作,没有重视进修学习,所以在新的要求、新的形势下就显得能力不足,力不从心。如果继续学习,在时间、精力方面觉得十分紧张,这样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就不足为怪了。

五、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社会方面:

1)发动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减少并杜绝教师的消极心理。

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变控制和管理为服务、指导和帮助,要为教师创设更为宽松的环境,尊重教师的权利、主体性和个体价值。如降低学生和教师数的比例,缩短工作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检查、评比,给教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和自主权。

2)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心理辅导计划,把它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列入教师的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

针对教师共同的心理需要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邀请心理卫生专家、学者来校给教师讲课,开展系列心理辅导讲座。让教师们掌握心理卫生保健知识和常见心理问题的自我调节方法,提高缓解心理压力与承受挫折的能力。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点的教师进行分类辅导。如,老教师面临退休,容易产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优伤感和失落感;中年教师肩负着家庭和学校多方面的重负,极易产生心理疲劳;青年教师面对入职后的新生活和交友择偶的人生重大课题,加上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和生活经验不足,可谓处于人生的多事之秋。因此,对于不同年龄教师的不同心理特点,心理辅导内容的选择应有所不同。

建立教师的心理咨询、心理援助的机制。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咨询,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建立温馨的谈心室,开展谈心交流活动等活动,为教师解决特殊心理问题。

进行科学的心理测试,建立教师心理档案。通过测试,对有轻度和中度心理障碍的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改善心理状态;对于在测试中发现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教师,应及时请心理医生为其治疗。学校应尽量关心这部分教师,并在工作上给予照顾。

4.重要的是教育行政部门能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把教育体制的改革落到实处,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教师从升学率、分数的重重包围中解放出来,不单凭学生考分和升学率来评定教师业绩和教学水平。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建立一套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师评价考核机制,从“德、

能、勤、绩”等方面公正客观地评价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减轻教师过大的工作、心理压力,激活教师工作的热情和创造力。

学校:

1)学校要重视心育工作的管理,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校园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关心教师,帮助教师改善工作环境,为中小学教师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气氛研究表明,教师在民主友善的领导气氛中,容易发挥积极性;反之在专制气氛下容易产生压抑、郁闷等消极情绪。中小学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主体队伍,平均受教育程度较高,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相对较浓,因此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率先实行广泛而真实的民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学校领导要树立民主平等观念,多一点人情味,在学校内部营造一种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使教师置身其间能有一种人际安全感,既欣赏自己,又悦纳别人,使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发展。中小学校应以人本思想为指导,注重感情投资,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宽松心理氛围,使中小学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都有获得工作成功的可能,从而有效地释放教师的心理压力。彻底消除一面推行素质教育一面保留应试评估体系的矛盾现象,把广大中小学教师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合理安排工作量,减轻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负担,使他们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发挥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和积极性。在考核评优和职务晋升中务必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使之成为调动中小学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动力之一。在处理教师违反校纪校规问题上,既要按“法”办事,又要以“情”感人,使教师口服心服地认识自己的错误。

2)改革学校管理制度,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改善评价制度和管理方式。要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制订措施,制止主要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依据的做法,淡化考试成绩的评价作用,真正实行而不是只停留于从口头上讲讲的多角度评价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降低教师对学生考试分数的密切关注程度,做到不按学生的成绩给教师排队,少在学生和家长中公布教师的教学成绩。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

对教师的考核、晋级、评优等方面的评定,要历史地、全面地衡量,不能过于强调某一方面。如评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不能因外语考试或计算机考试一

项未合格,就实行一票否决,而应看一位教师绝大多数方面的条件是否过硬,要从大处着眼,全方位综合性地衡量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地下结论,这样教师就不致心理失衡,就会消除消极的工作态度和牢骚满腹的思想情绪。

3)学校为中小学教师家庭提供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帮助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大多数教师都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部分家庭或许正面临着子女上学就业、爱人下岗失业以及父母年老体弱需要照顾等实际困难,如果能给予一些精神上的关心和物质上的帮助,会使教师心存感激而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避免随意延长教师工作时间,杜绝节假日加班加点补课现象,严格控制考试和竞赛次数等。让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

4)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创造学习机会,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鼓励支持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帮助教师提高适应形势的能力。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成功机会,建立自信心与自豪感。

为了使教师适应教育教学改革,要给教师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如脱产或在职进修,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经常组织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或经常组织观摩课,提供向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学习的机会,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掌握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对于落聘教师,学校领导不要把他们当作“包袱”放弃不管,而是要给以关心、帮助,除了给他们创造学习机会外,还要给他们创造试岗、转岗的机会。对于青年教师则要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进行听课、评课和指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教学工作。

学校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师资培训和职业指导,满足中小学教师发展的需要,缓解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在新的形势下,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课程和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日趋变革,对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加上职业竞争的加剧,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不少心理压力。如教师要评定职称,需要学历合格,需要外语合格,需要计算机技能合格,需要普通话达标,现在又要求发表两篇文章了———教师的压力可想而知。为了帮助中小学教师释放来自这些方面的心理压力,学校管理者要创造条件让中小学教师参加业务培训

和进修,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教师“充电”和“加油”,使他们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上个世纪!"年代,美国推行的“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的最直接目的就是为刚出校门、初次任教的教师提供支持和帮助,以减轻他们在过渡阶段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孤独感。英国推行的“新教师入职培训制度”,主要对获得合格教师资格(#$%)且第一年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进行为期&个月(可以不连续,但要在’年内完成)的新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和专业成长计划等方面内容的培训。可见,教师任职资格的认定和新教师的入门指导,在发达国家是很普遍的事情,这是保证教师心理健康的首要条件。我们也可以借鉴他们的一些做法,给新老师提供一定的职业指导,给老教师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以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缓解教师的职业压力。

5)建立心理咨询机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建立心理咨询机构,配备心理咨询教师,可以为出现心理问题的教师进行心理辅导,以缓解或消除心理问题。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对全体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的心理保健意识,指导教师掌握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技术,以提高教师的自我调适能力。

增加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

学校组织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培训,使中小学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学校通过请高校心理学专家开办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培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得到了普及,给中小学教师在以后的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处理心理问题和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培训可以开设“人际关系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与辅导”等课程,根据学习情况颁发《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培训合格证书》。为了鼓励中小学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培训,学校可以建立与中小学教师晋升职称挂钩机制。凡取得《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合格证书》的教师晋升高一级职务在同等条件下可予以优先。

学校要通过对相关制度措施的调整,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干预机制学校要组织心理专家和机构,运用心理病理学的初级、次级、三级预防手段,检查和测试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启动和实施“教师心理健康工程”,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开通“教师心理咨询热线”,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和“心理卫生沙龙”。

开设相关心理学讲座,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引导教师换个角色看问题,正确认识和评价工作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对已有的不合理的甚至极端的信念自我辨析,减轻情绪的困扰。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努力塑造具有豁达开放的胸襟、无悔的奉献精神和健全人格的现代师表形象。建立中小学教师心理档案,有利于加强和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心理档案包括中小学教师的综合资料、心理测评资料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学校要定期评估本校教师整体的心理状态,找出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和引导,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使其顺利地开展教学工作。心理咨询室要为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中小学教师,及时提供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或心理训练。心理训练的内容一般包括:合理认知训练、时间管理训练、减压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班级管理训练、精神恢复指导等。

合理认知训练: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常常是受其错误的、扭曲的认识影响而产生的。所以心理训练的重心在于改变或修正扭曲的认识,帮助教师们找出他们头脑中不现实的、不合理的错误,扭曲的观念,并帮助建立较为现实的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

时间管理训练:沉重的工作负担是教师职业所固有的,时间管理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安排时间,消除浪费时间的现象。时间管理的步骤包括:时间分析、目标设定、按优先顺序排列目标、授权和行动。

减压训练:放松可以很好地减压,减压训练也即放松训练。进行放松训练,并教给他们怎样得到所希望的放松反应,这对于消除倦怠很有帮助。

社交技能训练:帮助教师们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沟通技巧。如:教师的有效课堂行为;反映性静听;冲突解决;倾听等。

班级管理训练:给那些被学生问题长期困扰的教师提供班级管理技能方面的帮助,也是非常必要的,可缓解他们的倦怠情绪。

精神恢复指导:精神恢复是抵抗压力、抵御倦怠的重要方式。精神恢复包括以下形式:冥想、阅读、听音乐或享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等。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可折射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而学校领导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这一点往往没有引起教育界、学校的足够重视。只有建立起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性循环网络,消除心理健康间题污染源头,才能达到正本清源、凝聚人心、提高效率、促进工作的目的。

学校领导要实行定期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认真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加强理论功底,更新知识,充实自己。勇于探索实践,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积累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使学校管理处于科学、规范、宽松的环境之中。

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节假日经常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文明、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课余文化生活,让教师的情感交流、宣泄的渠道畅通,在活动中得到心理补偿。培养教师各方面的生活情趣,积极参加各类社交活动,如:学习音乐、绘画、舞蹈,练习书法、养花、集邮、下棋、旅游等。鼓励教师不断丰富生活内容,拓展生活空间,提高生活质量。学校尽可能开辟一些供教师专用的静养、休息室。

为教师创设和谐的心理时空

实践证明,宽松和谐的心理时空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许多教师能够承受生活的清贫和工作的艰辛,却要求自己的辛勤劳动得到领导的理解和尊重,有时领导的一句温暖的话语就可以使教师受到极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学校领导要努力改革教师管理模式,变程式化、事务化的管理为人性化的管理,以教师为本,努力为教师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使管理更贴近教师的心灵世界,更贴近教师的职业心态。同时,要努力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扬名和扬长的各种机会,不断满足他们的成就需要.使他们时时体验到被尊重、被关心的情感,从而保持舒畅平和的心情,轻松愉快地投人工作。

个人:

1.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里斯(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thera-Py,RET),对于智力和文化水平较高的教师来说,是教师减轻心理压力,做好心理自我保健的良方。

1).ABC理论模式。此模式强调认知、情绪、行为三者之间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及因果关系,特别强调认知在其中的作用。艾里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心理卫生原则—“情绪的ABC理论”,其含义是:A代表引发事件(外界刺激);B代表个人的信念系统,即一个人对所发事件的认识、评价与解释;C代表情绪反应和行为的结果。该理论的核心是直接引起情绪反应的C,并非是事件本身的A,而是人对事件的认识与评价的B,B又分理性信念和非理性信念,非理性信念是心理行为障碍的症结,治疗的目标就是除去不合理的信念,并以正确的信念取代之。教师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并不仅仅是因为学生、学校、社会所给与的压力太大而吃不消,而是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存在着不合理信念,例如,“学生应该配合教师上课,认真听讲,怎么能调皮捣蛋”;“社会的竞争机制对于自己来说太不公平”,等等。这种不合理的信念导致了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映,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艾里斯认为,非合理信念有三个特点:一是要求绝对化。认为某些事情一定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发生或不发生,通常是与“必须”和“应该”联系在一起。如“我必须获得优质课”,“我必须通过职称评定”。然而,这种绝对化的要求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二是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好像是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例如,一些人面对失败的结果常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以及焦虑和抑郁等情绪。一旦将这种评价转向于他人,就会一味地责备别人,并产生愤怒和敌意等情绪。三是糟糕至极。认为没有达到期望是非常不幸的事情,不相信现实是可以改变的,这种信念是最不合理的,因为对于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可能比之更坏的事情发生。艾里斯认为,人们对事件A所持有的某些诸如上述三种不合理信念B,就是把人们引人了情绪和行为的误区。要消除或改善这种误区,必须把B当中的不合理因素挖掘出来,进行自我劝导,自我辩解,自我干预,用理性的观念代替非理性的观念,这个过程就是D。等到劝导干预产生了效果,出现新感觉、新观念E,人们心理的困扰就会减弱或消除,产生积极的情绪及行为。这就是ABC理论完整的操作模式ABCDE过程。

2).应用ABc理论模式的具体过程。第一,诱发事件(A):班里有些学生学习

很不认真,拖欠作业,而且纪律很差,上课说话,和老师作对。第二,挖掘隐藏在头脑里的不合理信念(B):每个学生都必须学好功课,不好好学习又屡教不改的学生真是不可救药;这么不听话,把教师的话当成耳边风,这是对教师的不尊敬和蔑视;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学生不配合,同行和领导还以为自己没本事,影响声誉;自己备课付出那么多心血,成效却不大,真是太没用了,简直一文不值。

第三,异常情绪和行为反应(C):烦恼、生气、抱怨、吃不下饭,对学生常常发火。第四,进行自我劝导和辩论,与不合理信念作斗争(驳斥D):学生确实应该认真学习,遵守纪律,但是学生有个体差异,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学生学得一样好(克服绝对化要求);学生不做作业可能是因为懒惰,不一定是故意跟自己过不去。而且学生功课多,也是很苦很累的(设身处地思考);其实学习不认真的学生也有许多优点,不能否定他们的一切,不能用有色眼镜看他们(克服以偏概全);自己是付出大量努力,效果不是不显著,去年还评上先进了呢(自我效能感)!

第五,自我劝导有效果,出现新观念、新感觉(E):心理恢复平衡,缓解了心理压力,心平气和心情舒畅,能够宽容地看待一些学生的违纪行为和成绩不良,找到了工作的乐趣,教学的渝悦。有的方面做得挺好,受到了领导的表扬,所以自己还是很有价值的(克服“糟糕至极”)。3.树立合理信念,学会快乐生活。按照情绪的ABC理论,掌握了合理的信念B,就会出现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反映C。同样,为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学会树立合理的信念,这样才能坦然乐观地面对生活。第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会真心爱学生。当你真正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你就会心平气和地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学生,你就会发现,学生都是可爱的;其实并没有不可救药的,都有潜在的资质。这么一想,教师就

可以大大减少因“恨铁不成钢”而产生的极度焦虑、愤怒和哀怨。在师生交往中体验人世间最崇高而圣洁的感情。

2.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只有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在遇到困难、挫折和不快时,才能获得他人的帮助、安慰和关怀,及时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因此,教师一定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在学校,要尊重领导,服从领导的安排,不要太计较个人的得失;与同事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考试试卷(附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和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2、在接受外部压力和挫折等信号后,出现警觉反应并动员体内的能量资源,同时采取各种应对方式来应付应激事件,这一阶段是压力应对阶段。 3、压力有内部和外部之分。教师的内部压力主要来自、和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 4、心理应对机制是人们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套适应机制,其心理成分包括、和行为。 5、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成分包括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 6、心理辅导活动就是以培养学生为目的,以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专门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外部影响或内部失调而引起的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现象指的是:() A、心理问题 B、心理健康 C、心理疾病 D、心理障碍 2、凡是能适应社会生活基本要求的行为被认为是正常的,反之者被视为异常,这是心理健康的:() A、统计测量标准 B、临床病理标准 C、社会适应标准 D、个性发展标准3、对待同样迟到的好学生和差生,教师的态度不同,这是造成的。()A、知觉误差B、理解误差C、社会认知偏差D、人格缺陷 4、由于管理能力的欠缺,有的教师会找出各种理由来争取不当班主任,这是一种心理应对。A、自发的B、自觉的C、积极的D、消极的

5、某教师因一次上课失误而自怨自责,痛苦,消沉,自暴自弃,这是因为他的哪种不合理信念的作用。() A、完美主义倾向 B、寻求绝对公平 C、钻牛角尖 D、以偏概全6、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看,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核心因素是:()A、积极情绪B、成功体验C、智力因素D、非智力因素 7、“心理咨询使人更加相信自我,而非更加迷信别人”。这体现心理咨询的()A、交友原则B、共情原则C、自助原则D、发展原则 8.教师由于对工作的过高期望,产生的职业倦怠,这种原因属于:()A、社会层面的因素B、个人层面的因素C、学校组织层面的因素D、职业倦怠的危害9、如果有些目标经过多次努力,仍然无法实现,而且实现的概率很小,这时应该:()A、继续努力B、学会放弃C、加大投入D、不断幻想10、教师应具备的各项积极情感可以集中体现在对的态度上。()A、学生B、职业C、教材D、自己 三、判断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请在每小题的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用“×”、或“√”表示您的判断) 1、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心理健康和不健康有明确严格的界限。() 2、心理压力和心理挫折对一个人来讲,可能是积极的影响,也可能是消极的影响。() 3、“师徒如父子”说明教师与学生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 4、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表面上看是教育方法问题,实际上是教育观念问题。 () 5、在学校,只有那些有心理困难以及轻度神经症患者需要通过心理咨询提供帮助。 () 四、简答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自测 姓名: 老师您好: 这是一个简易的心理压力自测评估,您可以问问自己,根据自己在过去1年的经历和感觉来回答这些问题。(回答“是”画“√”)1.你是否在嘈杂的环境中工作或者生活? 2.你是否有时候很难集中注意力? 3.你是否经常有失眠的困扰? 4.你是否对工作不满意或觉得责任太重? 5. 你是否为计划进展不顺利而恼火? 6.如果今天单位的工作没有做完,你会把工作带回家继续做完吗? 7.你是否常对家人或者小孩没有耐心? 8.你是否常无法安静下来,并且容易感到紧张? 9.你是否常有头疼或者胃痛? 10.你是否经常忘记了东西放在哪里? 11.早上起床,你会感到很疲倦,不想起床上班吗? 12.你是否常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 13.你是否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14.你是否有暴饮暴食或过度抽烟的倾向? 15.你是否常觉得没有可以倾诉的地方? 这些问题中,如果你只有2-3道题回答“是”表明你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程度不高,如果你有4-8道回答“是”,则表明你的心理压力较大。如果这些题目中间有8道以上你都回答了“是”,那则表明你目前正承受着很大的生活压力。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调适 各位老师们好: 刚才这个测试的结果并非绝对,只是让老师们初步了解一下自己现在所感受到的压力的程度。今天,我要和老师谈的就是压力问题,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常常超负荷。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我们对自己更加严格要求;同时,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和学校的质量要求,以及社会的沉重期望,我们往往心理压力很大,产生了焦虑情绪,如不及时加以有效的自我疏导,长此以往,势必会使我们的心理不堪重负而产生心理疾病。 当这些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的释放或宣泄时,就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的反应,如攻击(错误的宣泄和对别人表现出不满和敌意)、忧郁(自卑、抑郁寡欢、伤感)、焦虑(感到不安、恐惧、同时还伴有生理上的不适,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胸闷、不思饮食、注意力涣散、尿频、失眠等现象)。压力过大还可以降低身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更容易受到疾病感染,比如感冒、头疼、口腔溃疡。现在医学已确定:慢性压力与癌症,尤其是妇女的乳腺癌、宫颈癌,有着密切的关系。还会引发心血管系统的混乱,导致高血压、中风、心脏病。和胃肠道系统的混乱,使你的胃恶心或疼痛,从而诱发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等。进而还会使整体适应能力发生紊乱,出现人际关系紧张,丧失社会能力,染上烟酒依赖和镇静安眠药依赖、酒精依赖等不良嗜好,以及出现性格怪癖、人格变态等。所以,要更好地缓解我们的心理压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悦纳现实,锁定目标 有这样一则伊索寓言:有父子俩人赶一头驴到集市上去卖,正走着,路上就有人说:“瞧那两个傻瓜,明明有头驴不骑,却自己走路。”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一)百花洲小学王小苏 任教以来,我一直明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严峻性,而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地触摸到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这次培训既有专家讲座,又有同行的互动交流,让我在观念上、理论上都有很大地提升,可以说感触颇多。 现代社会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带来升学、就业、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我们的老师也时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从低效而劳神的教育工作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了当代学校教育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话题。在培训中,聆听专家们列举的真实而又撼人的当今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健康疾病,我深深地意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身体力行,尽快地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第一次接触心理健康活动课,我脑中不禁浮现出这样的疑问:心理健康活动课与思想品德课不是如出一辙吗 ? 通过培训,让我走出了这个误区,那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和思想品德有很大的不同,说教和辅导有很大的不同。我明白了心理健康课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学科课程,它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并解决自己成长中的各种问题,以互助和自助为机制,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成长。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心理的自我矛盾运动,才能起作用。因此,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思想、言行、需要、情感等因素,尽量满足各类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处理自身面临的各种困惑。在设计活动时,要创设宽松的心

理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 在组织互动时,要提供舞台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能理直气壮地倾述自己的心声、宣泄情绪、发表观点 ; 教师以引导着、协助者的姿态出现,这正如杜威说的:"教师是一个引导者,他掌着舵,学生用力把船划向前方。" 学习了这些知识之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在不经意中自觉地应用着现在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虽然整个培训只有短短几天,但我从中学到了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感到受益匪浅。它填充了知识的盲点,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一定将学来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工作中,让学生们能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 百花洲小学余莉莉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认真的心理健康心得体会听了主任的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讲座,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怎样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让我有了更明确的定位,也对今后的工作也有了足够信心和力量。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讲座材料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讲座材料 一、教育的困惑——学生为啥越来越难教 1.案例:一位新教师的独白 当我刚刚从师范毕业走入学校开始执教时,我感到 兴奋和自豪,我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领路人,他们在我的引导下,喜欢学习,探索和发现。可是事实却让我非常失望!我现在是如此讨厌我的工作;我的学生常常不听我的管教,很多学生厌学,不守纪律,说慌,打架,漏交作业,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学校只要求我们班考出成绩,不关心我们班同学的具体情况。我简直看不出这样一辈子当教师有什么意思。 2.学生“难教”的表现与原因 表现: 经常违规,违纪 攻击别人 伤害自己…… 原因:时代发展了,学生变化了,而我们的教育观 念,教育方式方法仍然没有变化。 对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现代教师角色内涵和角色定位 (一)教师角色内涵

现代教育提出了培养人“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目 标,教师则责无旁贷地担负着教书育人双重角色。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的育人工作必须以完整的人为工作对象,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以及促进未来社会的健康发展为工作目标,准确把握21世纪人才的心理健康素质、当今学生的心理动态以及个性化德育工作的艺术,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工作职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一)教育观念 (二)知识经验 (三)心理素质 (一)教育观念 首先,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上看,目前最大 的误区在于: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现在学生心理不健康,所 以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按照艾里克森的观点,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危机”和需要完成的发展任务,这些“危机”得到顺利解决,就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如果没有解决这些“危机”或没有完成该阶段的发展任务,个体的心理发展就会出现迟滞或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超越自我做一个心平气和的老师 在心理学方面呢,我不是专家,只是一个心理学爱好者,比一般的老师多了一张证,(前年通过参加全国统一的考试,获得了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多看了几本心理学方面的专著,因此,今天不能说是讲座,只能说是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在心理学方面的学习心得。 我今天交流的题目是:超越自我做一个心平气和的老师 我们都知道毛毛虫是平凡的,不起眼的,然而小小的毛毛虫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久经历练,终于蜕变成为五彩斑斓的蝴蝶。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像毛毛虫,正在人生的路上历练,但蜕变的过程总是艰辛的,我们唯有拥有一颗坚强、乐观、豁达的心,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有向往、有激情、会坚持,成就自己。“心”字的写法很简单,但要读懂自己的心却是何其难。我不会教大家读心术,只是希望通过今天的交流,和大家的思想进行一个碰撞,更多的老师能受到启发,学会超越自我,做一个心平气和的老师,快乐生活、快乐工作。下面分三个方面讲。 一、我们需要关注我们的心灵 有一个故事,非常耐人寻味。题目是:七只狐狸的故事 葡萄架上的葡萄熟了。葡萄大而且黑亮,每一串都透着诱人的光芒。 葡萄架下来了一只狐狸,对于架上的葡萄,狐狸忍不住垂涎欲滴,它想:我一定要吃到葡萄! 于是它便跳起来想要摘葡萄。 跳上去,够不着,再跳一跳,还是够不着!葡萄架比自己想象的还要高一点!跳起来,伸长了手,还是够不着! 这只狐狸想:我一定要吃到葡萄! 于是它坚持不懈的跳啊跳,不停地跳!边跳边想:“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不吃到葡萄誓不罢休……”

遗憾的是,这只决心很大的狐狸最终并没有吃到葡萄,而是累死在葡萄架下! 葡萄架下来了第二只狐狸。 这只狐狸也很想吃葡萄! 它跳起来,想要摘葡萄。就像第一只狐狸一样,它也是摘不到! 狐狸生气了:我吃不着,别人也休想吃得到!它点了一把火,想把葡萄架烧了,可是,没等火烧着,主人回来了,把这只想纵火的狐狸抓了起来送了官! 葡萄架下来了第三只狐狸。它也很想吃葡萄! 它跳起来,想要摘葡萄,可是,它也摘不到! 这只狐狸也很生气,大骂:“谁这么缺德!种了葡萄分明不想让人吃!这还不如不种呢!缺德的种葡萄的!老子咒你不得好死!……” 狐狸越骂越生气,越骂声越高,越骂越难听!终于,葡萄的主人听到,抄了一条木棍,一棍子把这只狐狸给打死了! 葡萄架下来了第四只狐狸。它也很想吃葡萄! 它跳起来,想要摘葡萄,可是,它也摘不到! 狐狸难过极了,想:“我真的没有用!我连葡萄架也够着!就连这么好吃的、自己那么想要吃的葡萄都摘不到!我真是个没用透顶的人!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还不如死了算了!……“狐狸忧伤地离开葡萄架,成天想着这件悲哀的事情,越想越难过,常常恨不得立刻死了,可又觉得还是有些放不下的事情,不能轻易去死。这只可怜的狐狸成天闷闷不乐,想死的念头总是盘旋在心中,可终于也没有死。 太难过了,便上医院。医生给它诊断说,得了抑郁症! 葡萄架下来了第五只狐狸。它也很想吃葡萄! 它跳起来,想要摘葡萄,可是,它也摘不到!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稿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讲稿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关于健康、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的话题。 < 我们怎样来帮助自己(一) > 对我们教师而言,正确地处理好与同事、学生、家人的关系,能够面对自己的烦恼与不 快乐,就能让自己从容地品味生活里的美好,那就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自己。 1、对同事——学会相融 我们与领导的关系是——乐队与指挥,当我们以各自不同的身份演奏一曲欢乐颂时,每 个人都是快乐的,那种和谐之美来源于心。如果你背离了指挥弄出弦外之音,自己也会觉得 别扭。你需要看着指挥的方向,一切行动听指挥就好,其实一切很简单,你只需将自己做为 领导的“同事”,从领导的角度和高度出发,以大局为重考虑问题就可以了。 我们与同事的关系是——树木与森林,众所周知,教师的劳动除了具有创造性、示范性、 长期性等特点以外,还是一种个体性很强的劳动,同样的学科,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 不同的教师上出来的课肯定不一样,往往会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同事关系和谐,身边有 一些理解和关心自己的、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心里就会多几分安全感,工作就会充满快乐。 将自己做同事虚心的“学生”,你只需要细心地听他讲话,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在一堆教 育家中间,每个平凡的我们都很伟大! 2、对学生——学会悦纳。 所谓“悦”即“喜欢”;“纳”即“接受”“悦纳”就是喜欢和接受。关于悦纳学生我们来 看看两个观点。 【观点一】: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 世界人口的iq(智商)分布表明,95%以上的人iq是正常的。而智商正常是圆满完成 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只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 动机,那么我们面前的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成为好学生的,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是如此。 【观点二】: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我们说,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可是在现实中同事们往往有这样的感叹:“我真想 把这个学生送给某个教授,看看他怎么能把他教会的!”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将直接影响教师 的心理健康,怎么看才有利我们的心理健康呢? 我们承认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存在的,但是这种差异除了发展水平(智力高低)的 差异 之外,还有发展早晚的差异和智力结构的差异。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有的心 灵,有的手巧;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有的抽象思维能力惊人;有的文化课成绩优秀,有 的音体美天赋突出。有所特长必有所特短、有所特短必有所特长,特长越长,特短越短,反 之也一样。 曾经看过一个名人的故事。 诗人普希金,艺术想象力异常丰富,逻辑思维能力严惩匮乏,学数学怎么也入不了门, 他发现因式分解解来解去最后正负相抵往往等于0,往后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凡遇因式分解 统统等于0。一次,普希金外出打猎,路遇暴风雨,跑到一家旅馆去避雨,老板感到万分荣 幸,请他签名留念。老板的儿子正在做作业,忙乱中将儿子的数学作业本递给他签名,诗人 一看,因式分解,特简单,二话没说在等号后边画了一个0。第二天当教师在这道题后面打 了个大大的红叉时,孩子大惑不解:“这是普希金本人做的题,怎么可能错呢?”事情闹到校 长室,校长说:“正如我不懂教育却当学校的名誉校长一样,普希金不懂数学,这个“0”就 作为这道题的名誉答案吧!”从此文学史上又多了一段佳话。 因此我们做教师的千万要记住陶行知先生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 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想把陶老先生的话略做改动:“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有牛顿,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谈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小学教师:宁德富 教育的源泉在教师,教师又是一个特殊职业,它需要心理疏导。如果教师心理存在障碍,它将影响教师与同事、学生的关系,在多方面造成不良后果,所以教师心理健康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为此,必要的培训是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下面,谈一谈关于心理健康培训的几点建议: 一、抓住关键,认识教师心理健康需要教师检查自己、反思自己在学校工作中,只要教师心理存在障碍,就很难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团体,极易出现不和谐现象,而有心理障碍的老师看什么都不顺眼,出现“横挑眉毛,竖挑眼”的情景,他们的行为、语言,不但成了学校顺利开展工作的有害因素,还会因不良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容易发无名火,丧失生活情趣。为此,学校管理中用培训方式指导教师要检查自己,反思自己,充分利用知识层次高的有力因素对教师进行常态化的培训,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为顺利开展学校工作起到关键作用。 二、帮助教师正确认识管理的必要性,自觉参与管理或接受管理

教师工作辛劳,一方面要抓好教育教学,一方面又要主动参与管理或接受管理,在工作中有诸多压力,但培训中应围绕有可能存在障碍方面进行分析,对管理者来说,管理过程代表集体,不代表个人,校纪校规、法律法规是教师应共同遵守的准则,对存在障碍的教师应放手管理,不应狭隘的认为,管理得罪人,造成被动管理,同时,也要换位思考,加以心灵的沟通才会让管理顺畅,让接受管理教师自愿接受管理而无心理障碍。而对校规中存在缺陷,又要引导教师正确对待,不能让教师抓住不放,让他们理解追求完善是学校制订规章制度的宗旨,但世界上就不存在最完美的东西。让教师主动参与管理或主动接受管理,这是当前及至今后学校研究的重要课题,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就是要帮助教师有健康心理。 三、让教师掌握更多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 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建与领导、同事、学生良好关系的基础。实施心理培训,让每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培训让教师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表现 目前,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至今尚未引起社会的重视。由于我们对教育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长期以来教师缺乏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与爱护,使教师的身心处于各种无法排解的紧张状况和矛盾之中,时刻威胁着身体的健康,加之教师自主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性和自我保健意识较差,致使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应该肯定,我国教师身心状况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不能否定在许多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有教师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据权威统计显示:30%--40%的教师经常性处于情绪波动之中,15%有心理问题,7%有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经构成心理疾病,也就是说,有1/5的教师是在病态下走上讲台,走进课堂的。由此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的现实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职业角色问题。有些教师虽然在从事教师工作,却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缺乏职业自豪感。另外,社会要求教师

为人师表,教师常常不得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而职业的神圣感和实际社会地位间的反差,不可避免地使教师产生内心的角色冲突,导致他们工作中缺乏热情,不积极且效率差,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得过且过的心理严重。 2.抑郁。虽然新课改革已进行了几年,但评价体系还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功利化的教育观、高升学率的质量观、高学历的人才观,依然使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像三座大山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同时近年来,教师岗位竞争十分激烈,量化考核、职务职称评定、竞争聘任上岗、末位淘汰等措施,使不少竞争失败的教师心理失衡,精神不振,抑郁沮丧。 3.付出与获取的反差造成心理矛盾。中小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付出劳动很多,但由于文凭、职称、收入等实际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使一些教师感到困惑。虽然近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还远未达到较理想的程度。很多教师与自己的同学、朋友相比,收入、住房都逊人一等,内心很不平衡。这种职业劳动价值与职业劳动回报的矛盾,加剧了教师的心理冲突。 4.交际不适。教师的人际交往以师生交往为主,多处于校园之中,人际关系单调、狭窄,教师群体成为孤立、封闭群体,与社会的联系和参与的社会活动较少。据调查,教师在校内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材料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材料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由于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还比较差,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主要还是靠成人来实施。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在策略上大体分为两个方面,即认知策略和行为策略。 1.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其基本理论假设是:人的认知过程影响情绪和行为,通过改变不良的认知即可达到改善人的情绪与行为的目的。认知策略包括内部言语控制、信念重建等方法。 (1)内部言语控制法。这是通过控制内部言语活动的方式来达到维护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利亚和维果斯基的理论,小学儿童已经具有内部自我言语的能力。这种内部言语如果参加到认知评价中,会影响他们对情绪唤醒的归因、对自身应付能力的估计,甚至改变其认知结构。实施内部言语控制法的要点是,第一,教师或家长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观察,以提高他们对自己行为的自我意识,把握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第二,培养性质相反的思想和行为。如果发现小学生已经存在不好的情绪行为,要通过培养相反的思想,建立新的思想一行为链,最终让新的情绪和行为覆盖旧的不良情绪和行为。第三,随时引导小学生认识自己所关心的变化。教师或家长应通过讲解的方式帮助小学生学会识别自己认知结构上的变化,正确评价自己所说的东西。 (2)信念重建法。这是通过帮助小学生建立新的信念来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方法。信念重建法的实施要点是,第一,组织小学生就不合理的信念展开辩论,对其进行质疑,使他们最终放弃不合理的信念。第二,帮助小学生不断运用内化的语言重复合理的信念,使不合理的信念得不到强化,合理的信念则日益巩固,从而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第三,帮助小学生尽量避免对自己和他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根据艾里斯的观点,不合理的要求是产生不合理信念的重要根源,如果能避免不合理要求的提出,也就减少了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发生。第四,与小学生一起开展角色颠倒的辩论活动,即老师或家长扮演存在情绪和行为的学生一方,而学生则扮演老师或家长这一方来开展辩论。通过辩论,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的荒廖,从而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 2.行为策略 行为策略起源于20世纪初期,它的理论基础是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和华生的行为主义。其要义是,人的一切行为,包括适应性行为和习惯,非适应性行为和习惯,都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学习的途径主要有经典条件学习,操作条件学习,模仿学习,认知上的改变等。从行为策略看心理健康维护方法有系统脱敏法、厌恶法、思维阻断法、满灌法、宣泄法和模仿学习法。 (1)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又称为交互抑制法,该方法最早由沃尔甫创立。他的基本假设是,人的身体的放松与焦虑是两个对抗的过程,两者不能共处。一种状态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形成抑制作用,即交互抑制。例如身体放松,心率、呼吸放慢,这与焦虑

2020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三篇

2020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三篇 当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和保障系统的构建受到重视,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这不仅有助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和发展,也有助于中小学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篇一: 11月26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了烟台市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短短几天的培训学习,让我真切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对成就孩子健康人生的现实性和重要意义,让我受益匪浅。 在培训过程中,北京的心理健康专家和鲁东大学专家教授给我们做了精彩的讲座,他们用一个个鲜明的事例,阐述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并且通过理论学习、自我剖析等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要实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从专家们的讲座中,我深深地认识到,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嘴头上说说,也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

轰轰烈烈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就能实现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常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需要教师潜移默化的培养。所以学校日常活动就成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惠萍院长《亲子关系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让我们明白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做家长的只有给孩子一个可以依恋安全的氛围,给孩子学习的榜样,注重人格培养,才能防止童年的创伤性经历。使我们认识到单亲家庭孩子、隔代抚养孩子出现问题的深层原因。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这些学生,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关注他们人格的培养。王院长的一句话,给我很大的触动“一个优秀的母亲可以带出一个优秀的女儿,却带不出一个优秀的儿子。”这道出了当今男孩子教育培养问题,这也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所应注意的。 通过这次培训,我觉得学校今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做好对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的培训工作。向老师宣传心理健康教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幸福从心开始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它维系着干百万孩子的健康成长,维系着千百万家庭的幸福快乐,因而应该是最蕴含生命力和创造性、充满幸福和欢乐的职业。教师们为了这一职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人们把教师比作园丁、春蚕、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绚丽的晚霞……,荣誉的背后我们的教师们背负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压力,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以辽宁省14个城市的168 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产生了一个令人惊诧的结果: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8%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此后不久,上海对全市中小学教师的一次调查,也得出类似的结果。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调查显示,全港接近有7000名教师已经患了经常焦虑症。 一、教师缘何“心病”不断?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1、职业特点:教师的工作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与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知识突增、信息爆炸、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在很多知识上不再比学生“闻道在先”,威信受到了一定的动摇和影响,由此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我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0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个性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如自私、任性、依赖、孤僻、缺乏集体意识和劳动观念、意志薄弱等。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早,又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思想困惑多,心理冲突多,教师工作中的难题增多了,已有的方法不能解决新的问题新的理论和方法又没有系统全面地掌握,因此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 2、教师本人: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自我期望值过高,经常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理压力。另外教师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等造成的心理压力;三是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而造成心理压力。 3、社会环境:首先,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这种要求和期望最主要地体现在对教师培养人才的质量上。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他们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只求奉献,不讲享受,认为教师应该安贫乐道,任何事情都比一般人做得好。其次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脑体倒挂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富的大款与教师长期的贫困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超负荷的劳动负出、劳动创造岀来的巨大的潜在价值、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再次,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不正之风的蔓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使得教师的成就动机难以实现,因而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 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再次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不正之风的蔓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使得教师的成就动机难以实现,因而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我是一名小学班主任,凭着对方面的专家,有z周红五、钟志农、徐慧珠、庞红卫等。培训的内容有《心理健康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班级团体辅导,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健康》等。 在培训过程中聆听了众多专家的精彩讲座,他们都用一个个鲜明的事例阐述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并且通过理论学习、小组讨论、自我剖析等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通过培训我还意识到要实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所以在这几天的培训学习中,我都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做好笔记,学好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学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心理健康培训就像夏日里的一阵凉风,扫去了我心头的烦燥,就像高山上的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几度迷惘徘徊的心灵,就像冲破晓雾的第一道阳光,使我豁然开朗! 钟志农老师的讲座,将我的目光紧紧地聚焦在大屏幕上。他对班级团体的辅导,独树一帜。他的方法、他的技巧、他的策略值得我们借鉴、值得我们学习。钟老师在讲座中说到:小学阶段

学生发展的重要主题是养成一种勤奋、积极、进取的学习与生活的态度。“天天向上”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特质。我们不难发现新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学生脸上都是洋溢着对新学校、新生活的兴奋、期待与希望,上课的时候每个小朋友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争着回答问题。可是过了六年之后这些充满朝气的孩子脸上却写满了自卑无奈,追根到底是我们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家长、教师的负面评价使这些孩子自卑、自贬、消极麻木。 听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他成绩处于班级的下游,经常拖欠作业,是那种让人感到比较头痛的后进生。针对他的这种情况我经常当着同学的面批评他,久而久之,在我的严格教育下他的成绩反而下滑了不少。可是一年后,我发现这个孩子的成绩稳步上升,已经处于班级的中游水平了,我纳闷极了。现在回想起来,我终于明白了个中原委。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会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倾听。蹲下身子好好倾听孩子的心声,协助他共同解决难题。所以说这次的辅导让我走出了一个误区,那就是说教和辅导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这次的培训不光是对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有用,对班主任工作也是十分有利,少批评多疏导。 钟老师的家庭学习习惯培养中的“强化”步骤也令我耳目一新。在这以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布置家庭作业时,应该规定时间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案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案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以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严格按照市心理健康的要求,全面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 一、培训目的和意义: 1. 促进校内师生的身心健康,构建和谐校园。 2. 有利于了解全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防患于未来,构建安全校园。 3. 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疏导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减少长期教学所造 成的疲劳感,帮其获得动力和幸福感。 4.提高教师的心理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 生的心理,采取相应的沟通技巧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以及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 5.帮助教师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上所遭遇的困惑,树立良好的 形象,以积极的姿态影响引导学生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二、培训内容: 1. 教师心里减压 2. 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3. 如何识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4. 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技巧 5. 教师人际关系疏通 6、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注意身体保养。 三、培训形式: 1. 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讲座 2. 聘请知名专家作专题讲座。

四、培训流程: 1、成立领导小组,提高思想觉悟 学校将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来抓,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领导小组,抓紧师资队伍的培训,力求全员参与。我们要切实加强和提高教师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加强全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2、骨干教师讲座。德育(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做专题讲座,并现场解答相关问题。 3、心理培训学习,提高活动质量 为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在教育教学中 树立和谐、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们要积极组织教师听专家、教授的讲座和看教学录相,安排教师参加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心理素质。定期进行研究讨论,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研活动。 2015年3月

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总结

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总结 篇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总结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总结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别是面对新时期学习及社会阅历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目前社会上已广为人知的一种科学观点,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之一正日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时代性。我校今年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中,从领导到教师都在日常的工作始终贯穿着心理健康教育。 1、教师观念发生变化:以前,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很少听到过“心理健康”、“心理辅导”这样的词,随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进行,使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特别是现在社会高速发展,由于学习、升学、家庭、以及生理等各方面的原因,学生个体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健康培训使得教师提高了认识,意识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育人的重要性,意识到教师有健康的心理,对学生以及自身的重要性。有一句古老的箴言这样说:

“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效果,是由心发出。”这是一句很富哲理的话。当我们心理健康时,做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校,师生心情舒畅,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这是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所在。 2、教师心理健康得到丰富: 通过近段时间的培训,使教师了解了自身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存在的原因,一起探讨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因为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掌握如何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没有优秀的教师,就没有优秀的学生,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就不能培养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培训中,教师们一起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常见到心理问题及其调试方法。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造就身心健康的学生;反过来说,教师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将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个性形成和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懂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非常必要。 3、实际教学中效果显著。 在教学中,全校所有班级都不定期地开设心理健康课,课程内容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安排。针对我校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入学就安排了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平时的具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 本人有幸参加福建省心理健康通识培训,再次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此次学习机会。通过此次在线培训学习,让我了解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认为,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与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对学生产生人格上的影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影响会更加深远。因此,教师不仅要具有健康的心理,还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有些教师缺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比如,仍有不少教师把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看成是思想品德问题;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却认为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类似思想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只有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老师大部分,都有偏向心,有的学生的成绩不好,我们要用正常的眼光,去对待他,去挖掘该学生身上其它方面的长处,比如劳动,体育,画画等,要用赞扬的语气跟他说话,鼓励他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做为教师要努力使教育适合学生的个别特点,教师要懂得的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在教育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策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公平的心态,关注每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老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得体会 焦艳 听了徐传英老师主讲的这次讲座,使我对“健康”有了重新认识,在日常的生活我们往只关注身体健康,事实上除了身体健康,更应该关注心理的健康,心理专家认为,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而教师又是这种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之一。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的工作压力比较大。教师时刻面对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需要耗费大量情感和精力,加上考试压力大,工作负担重。其次,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且复杂多样,教师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社会日趋功利性,师生关系日渐淡薄。由此可见,教师职业在辛苦之余,还必须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长期积累下来,就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心理的健康不仅影响我们的个人生活,还会影响我们周围人的生活,也会影响工作。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我们的心理健康,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呢?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的价值观取向直接影响教学行为与效果。教师应为“人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教学心态和自我心理健康调空。树立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爱护学生的价值观,用积极乐观的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教师不是圣人,对自己要求不要过高,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专家、学者,不一定要做最好的老师,但一定要做最快乐的老师。只有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只有完全的肯定和尊重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同和尊重。 三、加强学习,提高自我修养 教师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前启后,但更在于启后,要让“青出于蓝胜于蓝”。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水从哪里来,就是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与社会发展相脱离,有了渊博的知识,才不会与学生产生代沟,才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工作才不会太辛苦,无趣。 四、培养经积极的、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有时候我们应该有“啊Q”精神,生活中难免事事顺心如意,总有困难和挫折,烦恼、忧愁伴随着。教师应努力培养自己的爱好、兴趣,不断加强意志锻炼。 五、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善待别人当然也包括学生,与同事和睦相处,互学互助、尊重领导,彼此理解,与学生平等,教学中,教师更应放下权威身份,对学生要求不过高也就是对自己不苛刻。 总之,教师要爱自己,对自己不要过分苛刻,对他人要能宽容、理解、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良好心态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个人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总结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总结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别是面对新时期学习及社会阅历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目前社会上已广为人知的一种科学观点,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之一正日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时代性。我校今年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中,从领导到教师都在日常的工作始终贯穿着心理健康教育。 1、教师观念发生变化: 以前,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很少听到过“心理健康”、“心理辅导”这样的词,随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进行,使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特别是现在社会高速发展,由于学习、升学、家庭、以及生理等各方面的原因,学生个体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健康培训使得教师提高了认识,意识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育人的重要性,意识到教师有健康的心理,对学生以及自身的重要性。有一句古老的箴言这样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效果,是由心发出。”这是一句很富哲理的话。当我们心理健康时,做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校,师生心情舒畅,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这是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所在。 2、教师心理健康得到丰富: 通过近段时间的培训,使教师了解了自身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存在的原因,一起探讨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因为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掌握如何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没有优秀的教师,就没有优秀的学生,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就不能培养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培训中,教师们一起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常见到心理问题及其调试方法。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造就身心健康的学生;反过来说,教师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将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个性形成和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懂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非常必要。 3、实际教学中效果显著。 在教学中,全校所有班级都不定期地开设心理健康课,课程内容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安排。针对我校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入学就安排了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平时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安排了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中学生早恋等问题、完善性格、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学会学习等内容。所有这些班级的上课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互穿插、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这种灵活机动的内容安排形式有利于及时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阶段性问题,有助于他们自己解决学习、生活及成长中的困惑,收到良好效果。此外,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实行了任课教师走近学生制,家访制,加强了班主任与学生、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通过这些措施,学生与老师建立的良好的信任关系,因而在课后师生间的咨询性质的交流得以实现,并把很多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