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如何改进美育教学 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浅谈如何改进美育教学 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浅谈如何改进美育教学 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浅谈如何改进美育教学 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浅谈如何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部分特别强调“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文献中对于美育谈得最具体的一次。这为我们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立德树人不能离开美育,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改进美育教学,宣传正确的审美取向、培养健康的审美态度和加强审美的正能量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美育教学审美人文素养艺术修养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对美的感受的教育,也是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教育。美育内容上包含艺术之美、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文化之美。美育形态上是对艺术、自然、社会和自我美的一种感知。这种感知是一种态度和审美趣味的倾向。培养人类知识文明的审美态度就是最高度、最生动的人文教育。这种审美的态度影响一个人对人类、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生以及对自我的态度,它关系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美育包含审美和教育两个部分。所谓“审美”,首先,它是以人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审,是一个动作,有审视、判断、辨别、发现和认识的含义。其次,这种实践活动反映的是主体对客体对象一种美的认识和感知。它体现为一种发现美、审视美、辨别美、判断美的能力,甚至还是一种创造美的能力。美,则泛指美的事物、美的画面、美的感觉、美的思想,是具象与抽象的综合,包含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是和谐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有机组合和呈现。因此,审美本身就是一种选择,选择的结果反映出一个人综合知识和文化感知的水平。

由此可见,美育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审美实践活动,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引导人潜在的审美感知,去发现美、审视美、辨别美、判断美

和创造美的过程。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一是增强审美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不仅要发掘教育生活中固有的美来启迪学生,培养学生高品位的生活情趣;也要帮助学生提高艺术生活能力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二是增强学生审美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感受能力是学生进行一切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学生审美感受能力不是天生的,一靠教育,二靠实践。如果缺少对美的敏锐感受能力,就不可能获得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其次,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辨别是审美的关键,理解是审美的核心,评价是审美的升华。再其次,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应在帮助学生树立审美理想、提高创造美的心理素质、发挥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创造外界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的内在美,从而造就有丰富个性、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新人。美的特征之一就是动人性,就是能感动人、打动人;不能动人,就没有美,也不会有美育。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深入的课堂教学,培育学生关怀人、关心人的情感与情怀,使其情感世界得以更好地社会化。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就是关怀人,关怀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理想。它要求美育教学要着重培育学生关怀人、关心人的情感倾向,养成他们以人为本的价值情怀。这就要求美育教学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中心,培育学生仁爱友善的价值观取向。孔子家的马厩失火了,孔子上朝回来后,首先问伤到人没有,在得知人没有受伤后,又问马怎么样,根本不去询问马厩被损坏得怎样了。这就体现了孔子关怀人、关怀生命的仁爱之心。课堂教学应从这样的素材中深入挖掘它们的美育意义。

改进美育教学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它包含教师的言传身教、校园

文化教育、学校教材教育等。应把审美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艺术活动和校园文化之中,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美的浸染。同时,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是中学生美育的延伸。家庭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也是美育的第二课堂。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审美水平和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美育发展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深远。社会教育则是一个开放式的巨大空间,包罗万象。影响中职学生美育的对象包含媒体舆论(如:影视、报纸、电视、网络、手机信息等)、公共空间(如:城市规划、公园环境、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艺术馆等)等。这些都对中职学生的美育养成产生一定的陶染。由此可见,加强我校学生美育的培养与引导,除了学校的教育以外,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也不应被忽视。

改进美育教学,就是要求将美育渗透到所有的学科教学中。好的课堂教学总是充满美的享受,它包括课件制作的视听觉美感、教师的发音抑扬顿挫的听觉美感、板书书写和版面布局的艺术美感。同时,它也包括教师的整体穿着打扮和生动的肢体语言,以及教室内部空间的装饰等等。哪怕是一个微小的细节都能产生很好的视觉美感,进而达到美的教育。改进美育教学,就是要求将美育渗透到所有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到校园文化中,让学生在学习各门学科中都能感受到美的存在,使学习过程不枯燥。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课堂,有无审美的设计、审美的态度、审美的情境和审美的理念是大不相同的。因为人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其行为都会受制于审美而感到愉悦与否,审美会给人带来吸引力、刺激、无形的动力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美的环境,才有美的熏陶,才能培养具有审美能力的人才。当然美的环境需要的不仅是物力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要激发人的主观能动力和创造性去发现美、创造美。艺术大师罗丹认为:“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换言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是需要发现美、创造美的教育环境。

改进美育教学,就是要建立健全的学生艺术素养评价制度。如以学生艺术素养评价方案(美术)为例。根据中职美育新大纲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制定如下评价指标。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否初步认识形、色、肌理和空间等在造型活动中的作用;能否尝试运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方法进行表现;能否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事物的比例关系;能否在造型活动中初步运用构图知识;能否用近大远小或平行透视的规律,初步表现空间关系;能否在造型活动中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与和谐的知识;能否运用所学过的美术知识大胆地表现周围的生活和环境;能否大胆地运用图象和立体造型的方式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情感。2、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否具有民族自豪感,乐于了解人类文化艺术的成就;能否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美术与生活、环境以及与其他学科关系的浅显认识;能否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描述美术作品和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否知道我国和世界的一些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3、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否在设计活动中表现出创意;能否在作业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形式原理;是否具有有序的工作方法;能否利用媒材的特性进行简单的加工;能否用口头语言和短文的形式,对自己的和同学的作业进行评述。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否积极地参与探究性的活动;能否用文字、图象形式记录调查结果;是否积极地动脑筋,以美术与其他课程的知识相结合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方案;在制作过程中,是否积极地动脑、动手;在讨论中,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否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

新课程改革强调的素质教育与审美教育是相互联系和相互统一的。新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审美体验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注重学

生对音乐的感受。”可见,音乐教育不仅是教授音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这种审美的愉悦刺激人的感官、触发人的灵感和想象,使人净化心灵、美化生活。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审美教育不仅体现在音乐、美术的教学上,对其他学科一样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厉的美。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那种的境地。”

总之,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各种资源的整合。我们会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态度和审美人生观,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审美水平,使每一个人都是生活的艺术家。

人文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人文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人文素质和职业修养学习体会】 人文素质和职业修养学习体会 人文素养,百度百科的意思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 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质和职业修养这门课带给我的感觉不仅仅是一种学习上的启迪,更是一种在精神上的影响。人文素质和职业修养可以解释为人 文素质和职业修养的相互影响,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 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职业素养是专业第一位,但是除 了专业,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因此,这门课对我们将来的就业也 有一定的影响。 当然,我们也要适应教学的安排,一天中总有那么几个时候是没课的,所以要合理安排空余的时间,积极为未来的就业做安排。大学 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熏陶,校 园文化折射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内在精神和行为规范,对学生的思想 和行为有很大影响。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 而关于做人,我们的确要有自主意识,正确定位自己的人生,确定 自我。在每个角色中,安分于自身,不逾越。就像老师说的,该玩 的时候,玩的疯点没关系,而 在学习时也应该认真对待。 大学里,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每个人都从零开始,我们应该从现 在开始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可以做一个独立自主、诚实守信的人, 我们要合群、要有责任感。其实,我们还需要在这里学习一种叫团 队意识的东西,和别人沟通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要倾听别人 的意见,和别人沟通交流,其实这也是一种素质的体现。

同样的,大学怎么可以不参加一些社团,在那里,我们参加活动, 认识更多的人,在这个小社会里,学习者为人处事。 我们的职业技能非常重要,很多时候我们会抱怨学得这么辛苦,但 说实在话,现在如果不辛苦,那以后有更多的苦要吃。 其实,我蛮喜欢这门课的,在很多时候可以深刻剖析自己的内心, 了解自己究竟在想什么,到底要什么。我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心态 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有时候在写实训报告的时候,感觉是一种诉说,让自己有个释放的地方。 总的来讲,我觉得学习和生活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协调的,只顾了学 习不行,但若只顾了生活,那也是不行的。在大学里,我们要不断 提高自己的素质,有了这个为基础,再加上自己的学习为保障,那 还有什么能阻止我们冲向成功。 【篇二:人文素质和社会生活心得体会】 《人文素质和社会生活》心得体会 我们处在一个人文精神凸显的时代,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努力提 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这不但和每个大学生的 全面发展、人格建构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昌盛、富强。大一下学期,我们开展了《人文素质和社会生活》这门课,虽然只 有短短4个星期的时间,却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首先布臵给我们一个任务,就是设计一 条旅游线路,这个任务是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的,我们小组共8人, 路线主题是:“海上花园,温馨厦门”,当谈到在一个团队里的收获,首当其冲的便是对于团队工作流程的切身体会、亲力亲为。讨论旅 游地点、查找资料、图片、整理资料、写策划文案、作ppt等每一 个环节都倾注了我们的心血,每一道工序都是我们经过反复讨论之 后得出的共识,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与提升_赵磊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与提升 赵 磊 (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人文素养的内涵应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个方面。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就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养;内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5831(2003)02 0156 03 Connota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Humane Accomplishment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ZHAO Lei (College o f Educational Science,South west China Normal Uni versity,Chon 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The connotation of hu mane includes humane knowledge,humane inspirit and humane behavior.The actuality of the present age college,students'humane accomplishment is not very well.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 tate and its reason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hu mane accomplishmen t,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humane accomplishment;connotation 21世纪的高等教育既要承担培养 专才 的 专业教育 使命,又要承担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 的 人文教育 使命,以使人成为 现代人 。新世纪的国际竞争是人才竞争,更是人才素质竞争。21世纪的中国要在国际竞争中实现 伟大复兴 ,不但需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同时也需要文化的深厚积淀。这就要求担负着造就国家高素质人才使命的高等教育不但要培养大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特别注重其人文素养的提升。 一、人文素养内涵探析 最近一个时期,谈 人文 几乎成了时尚。 人文主义 、 人文精神 、 人文素质 、 人文素养 等与 人文 相关的词不仅只是知识分子的专利,也纳入了大众话语体系。仔细分析,才发觉国人所谓 人文 仍未超出西方文化传统中变幻不定的 人文主义 之涵义。其实 人文 这一概念,中国古已有之。 易 贲 中将 人文 与 天文 对举: 小利有攸,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1]人文者,人之文也,如同天文意为天之文一样,是古老的天人感应说较早的表述形式。而西方的 人文 一词源于拉丁文Hu mani tas,意思是人性、教养。20世纪以后,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 人文 一词又专指与科学相对的文史哲等一系列非实证的学科和事业,主要是培养人的内在道德素质的学问。 素养 一词在 高级汉语大词典 里的解释为: 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可见, 素养 与 素质 、 精神 不同,它更强调能力,即 素质 和 精神 的外显、行为。但这种能力必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 那么 人文素养 的内涵又是什么呢?具体来讲,应包含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个方面。 (一)人文素养的基础 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语言(符号)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2]丰富的人文知识是一个人优良的知识结构必需之要素,是一个人成为 全面发展的人 必备之条件,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古往今来,真正称得上 大家 或 大师 的人,无不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在这些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丰富的人文知识的学习和领悟中,人们会思考 人的本质是什么? 、 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我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 我的价值体现在何处 等无确定答案但却有重大意义的问题;才能知道什么是人类的幸福、什么是人类的痛苦,怎么样化痛苦为幸福;才懂得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与自然乃 156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9卷第2期 JO URNAL OF CHONG Q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 tion)Vol 9No 22003 收稿日期:2002-12-25 作者简介:赵磊(1979-),男,山东巨野人,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和高等教育研究。

浅谈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勐统镇中心完小李建敏 2015年7月

浅谈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永德县小勐统镇中心完小李建敏 【摘要】:语文是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乎学生文学素养形成的一个基础性和启发性阶段,作为我国传统教学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文学素养的养成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只有全面深刻地把握好小学语文和人文的关系,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的春天才会最终到来。本文从《课堂教学途径方法文化建设》四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和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途径方法人文光芒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激发师生的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是揭示人的真、善、美,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价值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领会作者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创作激情,与作者同欢乐、共忧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以饱满的教学激情去感染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如我在上《四个太阳》时:让学生合作互查生子,开火车查,哪个生字爱错找出来再查,教师报,学生举字卡查,就是教师报,报的形式也不是单一的,有直接报生字的,有报偏旁的,有报字的结构的,有报字谜的……总之,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从多种角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将检查寓于玩字卡的游戏当中,学生学得既主动,又愉快。我想,教师多动一下脑筋,学生就多一份收获,作为教师,学生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是干脑力劳动的,如果不尊重我们的服务对象___学生,如果不动脑为学生做好服务,我们真的将愧对“教师”这一称号了。 《语文课程标准》早就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它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就

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就是人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底蕴。在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而精神文明极其匮乏的时代,人文素养就显得更为重要。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离开了人和人的发展,一切美妙的教育计划都无异于海市蜃楼。”传统的学科教育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流于形式,偏重于学生考试成绩,过分强调了学科自身的知识性、体系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忽视人的发展和人文性的教育。深化教育改革要重视为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服务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精神。 一、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著名华文作家龙应台有精到的见解,在论述到素养与知识的区别时他强调:知识是外在的东西,是材料,是工具,可以量化。只有将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其生活与行为中后才能称为素养。人文素养,则是在涉猎了文、史、哲之后更进一步认识到,这些学科到了最后,都有一个终极关怀,即是对人的关怀。 小学阶段的各科知识,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学生在进行学习的同时,又受到情感的陶冶、道德的教育,在学习各科知识的同时也就是在学习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思想、民族的感情,弘扬人文是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再加上学科本身都具备弘扬人文的特有条件,尤其是在人类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来临,信息产业和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在这一新形势下,要使各科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变迁,就必须要始终坚持提高学生的知识、思想、伦理和审美水准,而这一切,也正是人文素养的综合内涵。

二、人文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强调人文性是素质教育的产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人文素养问题在理论关照和政策规范中已经得到普遍重视,但是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由于教师头脑中常常泛起的对素质教育的种种疑忌和困惑,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的人文素养问题。 1、重教轻育的问题 “教育”包含着“教书”与“育人’’两方面的内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只重视教书,忽略了育人。 虽然人类文明的继承和传递主要依靠学校教育或者说课堂教学来完成,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要依赖于人的创造与更新,而文明的创造与更新则必须有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能实现,因此,人才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课堂教学应成为“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体,“育人”与“教书”同等重要甚至比教书更重要。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丰富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创新的精神和创造的欲望。教学实践中只顾教书,不顾育人,对于应试可能是有效的,但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则必然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2、轻视感性的问题 教师只重理性灌输、忽视感性体验的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大敌。 学生的人文素养总是要通过理性认识才能体现出来的,但这种理性认识应该通过感性体验而不是理性灌输去获得要可靠一些。这也符合认识论的理论。轻视感性的体验只能陷入抽象说教的泥淖,于人文

提高人文素养,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

提高人文素养,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 人文素养是师德素养的重要依托。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人文素养的提升尤为重要。语文学科融思想性、文学性、工具性于一体,语文的内涵是丰富而博 大的,语文教师若想高质量地完成语文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立足于语文学 科特性,丰富自己的人文底蕴,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把自己看成是人类文明的 传承者,去探究文本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使学生能够在语文殿堂里感受到人 类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既决定教学效果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陶冶教化作用的综合素养。(一)如何培养语文教师人文素养: 常读,学习是人类永恒的课题,教师的角色更是一个永远需要学习的职业。常读书,会读书,提升自己人文素养,是一个语文教师自始自终的习惯和爱好。教师阅读面要广,又要精,语文学科涉及面广,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时政新闻,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在不同文本、不同题材、不同章节的课文中,因此,教师要胜任教学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涉及自己学科的知识,更要精深老道。学习经典的作品,因为,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人类、民族文明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粮。实际上人类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也可以学习历史知识,通过品读历史上的经典故事,可以感悟人生智慧,得到最佳的启发,从一个个历史故事中可以展开对人生意义的谈论和反思,并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获得情感的愉悦和陶冶。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和美学知识等来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使自己在教学中能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品德修养、人文底蕴、审美情趣和教育技巧来赢得学生的认同和模仿,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教育。 常思,人是有思想的最高级物种,有所思、有所想,方能有所悟、有所感、有所得。常思常想,悟出问题的实质,悟出事物的真谛,才能引出创造的火花。延续反复,便会沉淀出有价值有意义的经验、观点。教师要善于自省。自省是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过程。是对过去的经验反馈,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教师要反省自己的人文修养、敬业精神和职业习惯,反省自己是否符合教师规范和标准,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 常议,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流碰撞,便会出现新的思想,在讨论探索中,相互砥砺,观点碰撞,抛弃陈旧尘渣,获得真知新感。心与心的交流,面对面的质询,现代通讯手段均可成为探讨砌磋的途径。 常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学一思,探讨一答,读书一悟,灵光一闪,立即记下。作文是学生难题,如果一个语文教师经常与学生一起构思、写作,探讨作文的方法与途径,学生的学习难度会大大降低,兴趣会逐步提升。每日一记,每周一记,教学后记,活动预案,生活感悟,时政见解,热点讨论,都可以诉诸笔端,日积月累,薄薄的纸便会积成厚重的书。

科学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素养

科学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素养 小题目: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对大学生 综合素质的作用 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嵌入式12-02班 姓名:高爽爽 联系方式:

流光容易把人抛,感觉才刚刚开始,却后知后觉已不再当初,无论心境还是人。是啊时光就像水中的倒影,一晃一年已经过去了。昨日那埋怨时间过的太慢的情素似乎还游移在脑际,而今大二的生活正在向我们走来,蓦然回首,感慨颇多。在大一步步探索这些好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大学已然教会我太多。我已经深刻的体会到大学的自由时间是何其之多,一切都该由自己做主。还记得刚入大学时自己还像个孩子一样,什么都不懂,而如今在读过大学以后我却收获了不少,真正了解了大学的意义。它不仅是我们进入社会前期阶段的适应,更是提高我们自身价值的宝贵时期。在这里我们可以学到技能和提高人文素养,我认为大学是最美的人生阶段。 进入大学以后才认识到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需要业务水平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科学和人文素养则是提高大学生的两大支柱。了解科学是我们生活的手段,而人文素养则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我们可以通过了解科学和人文素养来发掘自身的价值。 人文素养的提高利于大学生成人: 1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人文素质教育尚存在较大差距,“人文/社会学科缺乏症”越来越严重,表现在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

2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跨进高等学府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单面人”,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 近年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薄弱的问题已经引起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九五”期间教育部为保证高等教育质量采取的十项措施之一就是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加强大学生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探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途径,探索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和格调,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目标。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已开始被重视。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树立现代人才观念,加强人文学科建 树立与现代教育特点相符合的、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确立以育人为中心,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完满美好的个性、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

大学语文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意义论文.

大学语文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意义论文 2019-06-1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人文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民族和国家才能够真正实现团结和强大。教育是提高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人才基础,高校教育要借助语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语文教学中渗透了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在充实学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更有利于社会文明建设和发展。 一、高校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高校设置语文课程要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文学作用,使其能够从社会、历史、哲学等多个方面获得基本素养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高校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和赏析文学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精神共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现代大学生生活在较为安逸的环境中,社会实践经验较少,个人的精神文化世界较为局限。将人文素质教育引入到高校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学作用,帮助学生构建和丰富精神世界。 高校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经典文学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例如,著名作家余秋雨的文章《都江堰》生动描绘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壮观景象,并通过“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对未来的殷切希望,对于学生人格培养、理想确立提供了精神动力[ 1]。 2、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高校语文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大学语文教学中涉及的文学作品不同于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材,大学语文教材在思维方式和写作技巧方面具有更深的造诣,这些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开阔学生视野,通过学习古今中外伟大人物的思想和理论,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思维和智慧,增强文学创造能力。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如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摘要 由于我国国情以及应试教育制度,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受到削弱,尤其是理工科的大学生,很多都对人文素质失去耐心。所以,就如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创造富有人文情怀的大学环境,本文将结合实际与课程所学的内容进行讨论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 人文素质是什么 人文素质是一种对于人来说非常重要的素质,它可以让一个人能够对自己的人生,理想,人际关系等方面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更加可靠的把握。“是指人文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各种因素综合而内化为一个人的品质, 它通过一个入的气质、修养、行为和人格表现出来”。 人文素质的结构主要包括:哲学、政治观点;社会经济知识;语言、文学素养;历史、文化知识和观点;道德、心理和审美水平等。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既是对个人基本素质的养成,也是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每一个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经过了十几年应试教育的培养,在这十几年中,每一个同学都是按照老师所指示的去做。而正是这种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有十分不利的影响,甚至是抑制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 当同学们完成了12年的基本教育,通过高考进入了大学之后,大学中突如其来的自由生活和放松的环境却让很多同学开始不知所措,开始对自己的目标产生迷茫,甚至对于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怀疑。而这正是人文素质教育缺失所造成的后果。 在进入大学之前,几乎每个同学都有一个统一的目标,那就是考上一个好大学。但是,这个目标往往不是来自每个同学自己真实的想法,而是主流社会、老师、家长为每一个同学设定的,由于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大部分同学都难以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标,只好接受别人强加的目标。进入大学之后,这个目标也就自动消失了。但是大部分同学都难以迅速找到一个新的目标,这也就导致了同学们对于当前大学生话和未来生活的迷茫。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同学们自己发掘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为自己设定一个希望达成的目标。而想要完成这件事,就需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中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谈中职学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单位:龙游县求实职业中专 摘要:针对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技能养成,职业素养,人文素养方面的短板的问题,越来越影响中职学生的整体,全面,健康的发展。离党提出的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的目标差之甚远的矛盾,本文就如何在职业学生中培养其人文素养的方法,途径提出个人的想法,建议并加以阐述。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人文素养,学生管理,教育教学 身为一所职业学校,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确实能够使孩子成为某一方面的技术熟练工,或者是现代企业生产线的一个代工机器人。但是这些还是不能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全面成长,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职业教育恰好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传承文明,接续历史的伟大使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一种人的内在品质,他反映了一个人的人格,气质,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品质,它对人的全面健康,积极向上,起到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来讲述一下学生人文素养应该如何培养的几点重要方面。 在日益急功近利的今天,中学历史教师怎样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作为终极和崇高的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把它有机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已经越来越迫在眉睫地成为当务之急。梁启超曾明确指出史学是:最博大、最切要的学问,能起到国民之明镜、爱国心之源泉的作用。1、历史课堂教学加强情感的投入与陶冶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本身就是充满情感的职业。国家总督学顾问柳斌同志在首届全国德育教学研讨会上说: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教育,只会导致教育的失败。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它纵然能让学生记住一些知识,但不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不能给学生以情感关爱,不能引导学生去追求真理。李大钊曾说过,史学于人生的关系,可以分知识方面和感情方面二部分去说。从感情方面说,史与诗(文学)有相同之处,如读史读到古人当危急存亡之秋,能够激昂慷慨,不论他自己是文人武人,慨然出来,拯民救国。我们的感情,被他们激发鼓动了,不由得感奋兴起,把这种扶持国家民族危亡的大任放在自己的肩头。可见,历史极具以情感人的功能。 历史教师首先必须对历史教学有情感,对学生有情感,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把情感注入其中,从而使历史课堂不再是那么枯燥乏味和毫无生气。况且历史本身就是丰富多彩和充满情趣的。古往今来,众多的历史人物,或让我们敬,或让我们鄙;无数的历史事件,或让我们扼腕长叹,或让我们深深思考历史本身的无尽沧桑,给我们留下了可供发挥的广阔的情感空

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如何提升人文素养

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如何提升人文素养 作为一名学生来讲,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人文素养?其中人文素养从字面讲又包含哪些方面?是不是“人文素养”可以拆开来去理解呢?即“人”,“文”,“素”,“养”。结合职业道德这门课程,老师给予我们的启发,以及社会现象等方面,去谈谈这个话题。 人,首先是一个有生命的物种,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以及个人的情感、道德、信仰。 显而易见,生命是最主要的,也是最珍贵的。没有了生命,就没有了一切,没有了生命,就没有谈论的必要了。这就要求了我们需要珍惜生命,爱惜生命,珍惜自己,爱惜自己,这就是生命的意义。那么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去尊重他人的生命,尊重任何有生命的物体呢?如果不是,我们还有安全感吗,时刻都会有失去生命的可能,因为不尊重别人的生命和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相等的。俗话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可改变,不可违背。一旦违背,总是会遭报应的。现实社会里在腐败的强权,金钱,黑恶势力面前,生命是不公平的,不公道的,那也是这些事情不能见光,黑暗的背景下,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背了天道、人性。见光死,一旦大白于天下是遭到人神共愤的,是为他们行为付出代价的。在法治国家里,法律的制定,就是严格要求遵守这个规则,尊重生命,违背了,就要面对法律的制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生命是基于本体而存在的,没有健康的身体,生命也会变的微弱。要想做到尊

重生命,让生命有顽强的生力,我们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生命在于运动,良好的体能锻炼,规律的生活习惯,不仅能增强我们的体力,同时也会让一个人的生命力变的更加坚强。 思考能力,即思维,这是人的第二个最宝贵的东西。没有了思维,生命也失去了意义。思维是人类所有的高级认识活动,是对新输入信息与脑内存储知识经验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操作过程。人的思维能力决定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智力的强弱;一方面是能否运用思维技巧。思维技巧运用得好的人,即使智力一般,也能高人一筹,反之即使智力很高,也可能表现得平庸。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呢?首先,观察事物不要限制自己的视野。在听到一个新观点或看到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不要立即表示喜恶,不要只从本人原有的知识出发加以评价,决定取舍。正确的思维方式是,想一想这种新观点、新方法所具有的优缺点,然后再决定取舍。其次,不要忘掉目标。许多人在思考问题的初期,能对准目标,随着思维的展开,影响思维的因素越来越多,就可能偏离目标,甚至忘掉目标,这就得不到应有的效果。第三,要考虑到所有的因素。如果你为解决什么问题或做出什么决策而思考,你要对做出决策或解决问题有关的所有因素都进行仔细推敲,考虑无遗,但对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优先考虑。第四,要考虑效果。你要想象和推测自己的计划和行动在当前、5年后、10年后.甚至更长时期后可能产生什么效果;要比较不同的后果,做出最优的选择。最后,要突破寻常的思维方式。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时,要解开思想上的束缚.把那些奇思异想,通常认为不可能实现或

科学人文素养

科学人文素养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听课感受 听完《科学人文综合素养课程》,我有一种感觉:就是需要提高我们教师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已经迫在眉睫,毕竟教师是执教者。教师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就我自己而言,以前在教学科学课时,总是以为,只要能把课本上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没有引起重视。听了讲座,我有以下一些感受: 一、首先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法,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样才不至于科学课的教学只强调科学规律的客观物质和技术应用,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要注重发挥科学学科在培养与形成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的独特学科优势,在科学课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时,不忽略科学课教学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教育的属性,不偏斜到科学主义的“功利性”“工具性”一方,从而使学生在熟练掌握科学课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能够真正理解科学课的价值及其人文意蕴。 三、科学对社会的贡献,并不单纯体现在科学成果的应用上,它也有关爱生命、激发创造力和塑造健康人格的价值功能。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懂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应用的方法,还要把潜藏在科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转化(内化)为学生的科学素养。首先需要作这种转化的就是我们教师自己,而且,教师的这种内化,比学

生的转化还要困难得多,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提高。 四、引导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科技发展只是片面地满足暂时的局部需要而损害了人类长远的整体利益;为财富增长而破坏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那么这种发展是无益于人类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应该让学生懂得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不单纯是科学领域的问题,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是受人们价值观念支配的。在不同的价值观念支配下,科学技术的运用往往会对精神文明产生不同的影响。大量事实表明,当人们在狭隘和错误的价值观念支配下,滥用和误用科学技术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极为不良的后果。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自然资源,虽然掌握了更多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以正确的观念看待自然,如何以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式看待科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功能,也是科学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我们应该永远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这里的学生对此就有特别深刻的感受:我们县现在正在大量开采矿石,导致我们村的植被大量被毁,水土流失严重,到处尘土飞扬。虽然,我们村的经济有所增长,但为此破坏的自然环境,那是无法用钱能弥补的。而且,现在这种掠夺性的开采,不但浪费极大,就是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受到威胁——到处是高悬的排土场、尾矿坝。它们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高悬在人们头上。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

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 摘要 人文教育就是将知识内化成良好的修养和高尚的情操,使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全面人才。通过从人文知识、人文行为、人文精神三个方向展开分析,分析当前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和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提出了参与社会活动,提升人文素养;依托学校,开设家长专题讲座;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关注人文素质教育三个策略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其他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关键词:人文素养;培养;人文; 1 人文素养概述 人文素养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等知识的习得而形成一种人之为人的稳定的修养和品质。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人文素养从根本上说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种基本特征,而不是可有可无的或口号式的人生点缀。人文素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而言,是基本前提。 2 当前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学生人文知识匮乏 人文知识,即艺术、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及相应的文化水平。人文知识是各民族和全人类的智慧结晶和珍贵遗产,是个人学习发展的基础。丰富的人文知识是一个人优良的知识结构的必需要素,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人文知识的价值显而易见,对人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目前大部分学生对人文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人文知识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文理科学生对人文知识了解的程度差异较大,学生对不同科目的人文知识了解的情况也不一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1 忽视经典人文作品,崇尚潮流作品 在多元价值观与信息网络文化的冲击下,他们追求新鲜与刺激的东西,崇尚时尚与潮流,对传统的人文作品不感兴趣,对传统文化遗产不屑一顾,更不用说会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思考概要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思考 高校人文氛围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在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塑造,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平也是学校人文氛围状况最真实最直接的反映。目前,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状况不容乐观,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人文素养的涵义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谓“素养”,一般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思想修养的总合。概而言之,广义上的人文素养指的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社会及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而狭义上的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和由这些知识系统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在心理上的综合体现,它包括人文知识的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 (二高校人文素养教育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指培养高校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即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科学知识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学生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二、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发问卷70份,收回问卷61份,回收率达87%。 (二调查对象

青岛大学在校生 1、调查地点 本研究主要对青岛大学的现状开展了调查。 2、具体对象 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在校本科生 (三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运用EXCEL等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眼中的人文素养 1、对人文素养的认知 (1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了解不具体。调查结果显示,只有9.8%的学生表示自己对人文素养的内涵非常了解,26.2%的学生表示自己对人文素养的内涵比较清楚,52.5%的学生对人文素养只有一般了解,另11.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 (2学生普遍认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但对如何提高的途径不明确。有42.6%的学生有想法但没有行动,54.1的学生有想法并有行动,3.3的学生表示没想法没行动 (3经顺序相关性和差异显著性检验,在人文素养的认知方面,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排序相关性很高,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排序相关性也很高,基本没有显著差异性。 2、在提高人文素养方面,学校应该加强什么工作 (1学生认为有效提高人文素养的途径形式多样。调查中,有31.1%的学生选择提高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人文培养的重视程度作为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有

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就是人的在素质和文化底蕴。在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而精神文明极其匮乏的时代,人文素养就显得更为重要。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离开了人和人的发展,一切美妙的教育计划都无异于海市蜃楼。”传统的学科教育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旧,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流于形式,偏重于学生考试成绩,过分强调了学科自身的知识性、体系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忽视人的发展和人文性的教育。深化教育改革要重视为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服务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精神。 一、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著名华文作家龙应台有精到的见解,在论述到素养与知识的区别时他强调:知识是外在的东西,是材料,是工具,可以量化。只有将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其生活与行为中后才能称为素养。人文素养,则是在涉猎了文、史、哲之后更进一步认识到,这些学科到了最后,都有一个终极关怀,即是对人的关怀。 小学阶段的各科知识,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容。学生在进行学习的同时,又受到情感的冶、道德的教育,在学习各科知识的同时也就是在学习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思想、民族的感情,弘扬人文是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再加上学科本身都具备弘扬人文的特有条件,尤其是在人类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来临,信息产业和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在这一新形势下,要使各科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变迁,就必须要始终坚持提高学生的知识、思想、伦理和审美水准,而这一切,也正是人文素养的综合涵。

二、人文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强调人文性是素质教育的产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人文素养问题在理论关照和政策规中已经得到普遍重视,但是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由于教师头脑中常常泛起的对素质教育的种种疑忌和困惑,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的人文素养问题。 1、重教轻育的问题 “教育”包含着“教书”与“育人’’两方面的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只重视教书,忽略了育人。 虽然人类文明的继承和传递主要依靠学校教育或者说课堂教学来完成,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要依赖于人的创造与更新,而文明的创造与更新则必须有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能实现,因此,人才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课堂教学应成为“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体,“育人”与“教书”同等重要甚至比教书更重要。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丰富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创新的精神和创造的欲望。教学实践中只顾教书,不顾育人,对于应试可能是有效的,但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则必然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2、轻视感性的问题 教师只重理性灌输、忽视感性体验的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大敌。 学生的人文素养总是要通过理性认识才能体现出来的,但这种理性认识应该通过感性体验而不是理性灌输去获得要可靠一些。这也符合认识论的理论。轻视感性的体验只能陷入抽象说教的泥淖,于人文

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播,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修养的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符合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尊严、价值取向、需要、愿望、信念、情感意志等,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创造意识等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使他们早日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所以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教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创设各种英语合作活动 创设各种英语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合作精神的人文素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能提高学习的乐趣与主动性,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机会。 二、恰当运用竞争和合作 在课堂中竞争体制确实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一定作用,它能促进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目的,并且,在竞争中学生们会看到山外有山,对自己的要求也就更高。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作为英语老师,必须要不断地学习、来充实、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因此教师在熟悉、钻研教材的同时,还应阅读大量有关英、美人文知识的书籍。而且教师间要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甚至可以搞一些有关人文知识的演讲等类似活动,以促进教师自身的学习与素质的提高。同时,教师也要进一步学好自身文化,这不仅有利于了解同英、美国家的文化在口头和书面交际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而且有利于指导学生注意与英、美人士交流时所遵循的通常模式的感性知识,如英国人喜欢把房子建成有阁楼,有地下室的,而中国人的房子往往没有阁楼,没有地下室;在英国,女人往往不允许别人问她年龄,认为这是不尊重她,而在中国却没有这个规矩;中国人的习惯是问彼此饭吃了没有等。所以只有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形成好的教法,根据英语学科的不同目标、内容、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能力、接受水平、教师本人的教学特点等因素,恰当、灵活、合理地设计教案,使用各种丰富而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增加学生的英、美人文知识,培养、发展运用英语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四、加强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英语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要想高效高质的完成英语教学任务,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优化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丰富课堂表现形式。同样新课程实验也指出: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创新,创建一个安全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人文性,开放课堂,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抽象的英语语言学习,通过丰富的表情和动作,来帮助学生解读语言要表达的感情。努 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敢动、敢说,让他们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并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初中生人文素养的的培养 人文素养是新时期公民素质的重要体现,它是由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构成,同时又通过人的语言、行为外显出来。人文知识是指具体人文学科的知识,它主要包括语言、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美学等知识。人文知识是人们对人类文化的一种掌握和了解。人文精神是人们在掌握人文知识过程中,对人类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升华,它主要表现为形成了人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人格情感、思维品质、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等精神层面的东西。人文精神是要借助于人文知识的掌握,通过个体内化过程形成的,它使人体验及领悟到人文知识深层次的内涵,明确了自身的人生道路。当一个人掌握了一定的人文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精神时,他必然会通过语言、行为等表现出来,那他这种外显的素质就是一种人文素养。 而我们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正好体现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尤其是社会科学学科方面,比如语文、思想品德、历史等学科。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升华为学生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也就形成了学生个人的人文素养,从而能真正的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当代中学生,由于受基础教育各学科之间的发展的不均衡。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对理科和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了人文学科,人文教育被极大的忽视,结果导致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素养缺失的状况。就知识表层而言,学生重理轻文,理科是大多数学生未来学习方向的首选。从知识掌握的深度来看,学生在学习文科知识时,也只是停留在知识本身的掌握上,没有揭开人文知识的表层,去挖掘蕴藏在人文知识背后那些丰富、深层次的内涵。更重要的是现代中学生对人生、价值观、伦理道德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对未来将如何面对人生、如何面对社会、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等问题缺乏自己的观点和明确的认识。从而导致当今中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因为基础教育承担着塑造未来公民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艰巨任务,这将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和国运的兴衰。 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创造良好成长环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