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海洋文化概论作业

海洋文化概论作业

海洋文化概论作业
海洋文化概论作业

海洋文化概论结课论文

摘要:经过一个学期海洋文化概论课的学习,我了解了包括中外在内的和海有关的文化。涉及海洋的宗教、信仰、神话、喜剧、文学、艺术等。有人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海洋作为二十一世纪一种空间战略资源,正吸引着全球人的目光。而海洋文化作为海洋的精神内涵所在,对海洋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海洋文化也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极其重大的研究价值,并且亟需发扬光大。本文将从海洋文化的概念、我国海洋文化的发展、海洋文化的作用(主要是对经济的影响)、我国海洋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如宗教、信仰、文学)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海洋文化、发展、相互作用

正文

“水是生命之源”,可以说“海洋是生物的摇篮”。大约在46亿年前,地球刚刚形成。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溢。从火山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那时的大气跟现在相比没有游离的氧。这些气体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下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海洋也就由此应运而生。并且,地球上的文明就是海洋孕育出来的产物。这个时期的海洋有温和的温度和丰富的营养物质,一向被生命历史学家称为“热汤”。这种“热汤”为后来形成的许多自养型生物的生长和进化提供了舒适的条件,由此这个世界的生物也开始打开了进化的大门,海洋的发展和海洋与生物的关系就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浇铸了一座宏伟的海洋文化大厦。

海洋文化的概念

海洋文化是指相对于大陆文化而言的以海洋为生成背景的文化, 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 调整人与海洋的关系, 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文化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上仅包括涉及海洋的宗教、信仰、神话、喜剧、文学、艺术等; 广义上除包含狭义的内容外, 还包括海洋经济和海洋社会。海洋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子系统, 它又包括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相连的微系统: 海洋物质文化系统、海洋精神文化系统和海洋制度文化系统。

我国海洋文化的发展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大陆文化,也创造了辉煌的海洋文化,是最早走向海洋的民族之一,在华夏文明中,海洋文化占有显著地位。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在7000年以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已认识海洋、走向海洋,并进行了伟大的冒险航行。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航海事业超过希腊,出现了征服海洋和经略海洋的第一个鼎盛时期。这一时期,虽然古人对海洋的认识还处在天人感应阶段,但是在向东、向南拓展疆域的过程中,以中原为代表的农业文明与东夷、诸越文明相融合,使华夏文明中增添了崭新的海洋文化因素。

《易经》中就有“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的记载。从开放性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的海洋文化总体上是一种趋向开放的景象。经历了诸如从秦始皇巡海、徐福东渡到汉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再到宋元时期航海贸易的空前繁荣,从对海洋的“鱼盐之利”的初步认识到建立完备的市舶制度以谋求航贸之利。这种开放表现在积极拓展航路、发展官民并举的中外双向航贸关系,积极与外域建立多方面的联系等方面。比如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也极大的丰富了我国的海洋文化。

元、明初时期,是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的最辉煌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海洋文化的突出成就是郑和下西洋完成了对海洋的政治开拓,采取“柔远”的外交政策,造就了盛极一时的东方海洋文化。

中华民族不但率先于世界其他民族走向海洋,而且在搏击茫茫瀚海的过程中,创造了璀璨的海洋文化,为世界海洋文化的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海洋文化在郑和时代达致巅峰,随后直转急下。一出把中国推向世界,但却没有把世界带给中国的可谓既是历史亮点,又为历史拐点的交织着自豪与悲情的历史壮举,在郑和手中悄然落幕。此后中国海洋文化由开放走向内敛,乃至完全封闭,进而造成中华民族在近代化进程中的最终落伍。

然而,到了历史的今天,我们重新审视过往,吸取教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强烈意识到海洋国土的重要性,渐渐地以一个强硬的姿态捍卫国家的“黄色”和“蓝色”领土的完整,不断发展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迈得愈来愈大,中国慢慢回到海洋这个历史大舞台,正以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勤劳不断书写海洋文化的新篇章。

海洋文化的作用

海洋文化的发展对一个临海国家或地区极为重要。21世纪为海洋世纪。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陆地可供开发资源的减少,世界各海洋大国之间在海洋经济、科技、资源、海权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然而,种种激烈竞争的背后,实质上是海洋文化的竞争。不同的海洋思维、海洋意识、海洋观念等文化因素,决定着竞争的格局和态势,决定着竞争的成败。就拿海洋文化对经济的影响来说,海洋文化影响着海洋经济的运作方式和运作条件,对经济发展起到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的作用, 海洋文化中的变革图强思想、探索冒险精神、全面开放理念、吃苦耐劳品格等, 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挖掘海洋文化特色, 还可促进经济优势的形成。众所周知,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是我国海洋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下面便以我国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为例子。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东海之滨、长江入海口与杭州湾交汇区域,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2009年江浙沪三地GDP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全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进入资源环境瓶颈期,陆域资源、能源和空间的压力与日俱增,迫切要求突破陆域制约,加快发展海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海洋资源是长三角区域最大的资源优势之一,是实现长三角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依托,也是长三角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所在。据统计,长三角区域拥有海域面积约30多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长达8200多公里。2008年江浙沪三省海洋经济总产值为9584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3%,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14.7%。海洋文化是长三角区域海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长三角沿海先民已经能够制造和利用舟楫开始了海上航行,并把自己的文化传播到他们所及之处。自此之后,长三角沿海居民更是在这块辽阔的海域上挥洒着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文化奇迹。从河姆渡人最原始状态的海洋捕捞与长距离的航海活动,到声名远扬的“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时庞大的船队,再到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的全线贯通,都充分展示了长三角区域人民认识、开发、利用海洋的智慧与能力。随着岁月的流逝、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和中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其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突出表现为俊逸秀美的海洋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海洋宗教信仰文化、山明水秀的海洋景观文化、精美独特的海洋盐业文化、中外交融的海洋商贸文化,还有富含海洋特色的渔业文化、港口文化、科教文化、体育文化、文物古迹、名人文化、文学艺术等。长三角区域海洋文化虽历经数千年的演进、整合与重构,但其基本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兼容并蓄的亲和力,博采众长、厚积薄发的创新力,植根民间、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对于海洋文化繁盛的长三角区域来说,研究璀璨的海洋文化,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过去,而应该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让海洋文化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我国海洋文化的具体体现实例

海洋文化的精髓部分同大陆文化一样,同样是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以下主要列举海洋信仰与海洋文学两部分。

一、海洋信仰

海洋神灵信仰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海洋的精神与感情支撑。有了这样的支撑,自然的海洋世界才变得“人文化”、“社会化”起来,海洋因而变得有血有肉,鲜活生动起来。中国具有悠久的海洋文化历史,数千年来,中国各地涉海民众所信仰崇拜的海洋神灵数量众多、丰富多彩。如舟山渔民的羊府信仰。

舟山渔民有一种独特的信仰,羊府信仰。

岱山东沙、嵊泗菜园、嵊山都有“羊府宫”海

洋中的生产生活,让舟山人特别需要心灵的慰

藉,信仰便是其中的一个途径。

舟山的民间信仰可谓五花八门,但归纳

起来有三大类:观音信仰、龙信仰和天后(妈

祖)信仰。而自古以来与海打交道的人,一般

都信仰妈祖,这是我国沿海人民的传统。

舟山人信仰妈祖,但同时也有自己的“妈

祖”——羊府大帝。舟山渔民普遍信仰“羊府大

帝”羊府大帝是舟山渔民的保护神,而羊府大

帝究竟是谁呢?定海人或许不知道什么是“羊

府宫”,但对于岱山和嵊泗的渔民来说,“羊府

宫”在他们心中有着不亚于“天后宫”的地位。

“羊府大帝”“职能范围”与“妈祖”(舟山多称天

后娘娘)差不多,而“羊府大帝”信仰在舟山渔

民中又比较普遍,特别在岱山、嵊泗渔民心中的位置很高拢洋回来的第一条大黄鱼必是供奉“羊府大帝”的,因此舟山学界也称“羊府大帝”为舟山的妈祖。

舟山的妈祖,影响很广。到羊府宫求“羊府大帝”保佑的大多为当地渔民,特别是船老大。船老大们出海之前都要到那里求“羊府大帝”保佑自己平平安安,满载而归。若遇风浪大作,家中有渔船

未归,便有渔民家属抱子携女到羊府宫进香,祈求降福消灾。而羊府宫的影响不仅在本地,不单是东沙的渔民,秀山、长涂等外岛的渔民乃至宁波奉化、象山,台州等外市县的渔民都会来羊府宫祈求平安。

二、海洋文学

中国的海洋文学源远流长,且海洋文学同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紧密相连,或者说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艺术记录。

海军作家郭富文有两部有关海洋的作品:《女子陆战队》和《血火海洋》。《血火海洋》阐述了世界海洋的争霸历史以及中国海洋的征战实录。书中许多事实虽然已写进历史教科书,但读来依然让人怦然心动,因为许多故事讲述的是与海洋相关的我们民族的屈辱往事。作品也叙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海军发展的步履。《女子陆战队》一书全方位展示中国海军女子陆战队的壮美画卷,女子陆战队在战火硝烟中百炼成钢,她们的光荣与梦想,亲情与友情,汇成一支激荡人心的青春交响曲,她们各自收获着成功与爱情。。。。。 《人与海洋》一书中对人与海洋的关系进行了宏观与微观的透视,可促使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海洋的关系,认识海洋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另外还有许许多多有关海洋的著作,如:《老人与海》、《海之门》、《海底两万里》等。海洋文学的不断涌现正表明海洋文化的强大艺术特征,它不仅书写了有关海的历史、传说等还融入了人的感情,也是人类文学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2.曲金良,《海洋文化与社会》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

注:4月21日即周六上午到首都博物馆参观,开始是张艳老师叫同学帮忙点名的,我签到了,但没带相机照片未上传。

闽文化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闽文化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闽文化概论》作业1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闽文化的成因? 答:闽文化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极为密切的关系:①古越文化的遗风;②中原文化的遗风;③宗教文化的传播;④海外文化的冲击;⑤台湾文化的交融;⑥领域文化的渗透。 2、闽文化的特点哪些? 答:有:①多广性(也称碎状性)闽文化与中原文化不同;②难融性,闽地民俗各异;③双向性;④不平衡性;⑤延伸性;⑥易移性。 3、闽学特点有哪些? 答:闽学特点有:包容性,注重节义,勤政爱民,勤于著述并轻训重义理,注重收徒讲学,热衷于教育,深远的影响。而从地域上看闽学的产生属于闽地,其核心是物须皆为闽人。从时间上看,闽学萌芽产生于北宋,从哲学上看,闽学其思想核心是天理论为中国在封建理论思潮的主要代表。从影响上看闽学内地域上升到全国性并为中国的封建社会的正宗思想。 4、简述闽学在历代的发展状况? 答:北宋时期是闽学的萌芽阶段,北宋和南宋[初是闽学的创始阶段,南宋绿绍兴至康熙年间是朱熹思想形成的时期,也是闽学成熟发展阶段,靠天时地利,闽学进一步发展,时代由于统治者提倡朱熹传说,在全国普及盛行,清代福建理学更为盛行。 5、简述闽籍史学家著述特点? 答:①著述面广泛,各种体制,无所不包;②体制上突破创新;③提出新颖的史学思想,表现出卓越的知识。 6、福建史学兴盛的原因? 答:除了刻书业发达,重科举,读书蔚然成风,教育普及等原因外,还在于福建地外一隅,战乱较少波及,书籍相对保存完好,不少闽人以藏书为乐使史学家有书可查。这就是史学兴盛的原因。 二、论述题 1、试论述闽文化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答:闽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其它区域文化研究相比,闽文化研究显然还较为沉寂,还不是那么热火,也没有形成某种阵势,但九十年代以来有了很大的进展。 闽文化研究的意义:有利于进一步发掘闽文化遗产,抢救一些濒濒失传的文化现象,由此推进学术研究,丰富整个中华民族文化。 2、试述为什么在学《闽文化概论》这门课?学习后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和帮助? 答:学习这门课,能对《闽文化概论》有个别深刻的理解,能对早在福建开发时期,对问南始为主的中原人亡现状在批分期进入闽地,对福建的发展有了一些肤浅的限解。学了这门课后,对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进行了一些肤浅的探讨,它有美闽文化特点的魅力与深厚的内涵,我想,闽文化与其它区域文化有不同之处,是它的影响已仅仅在福建,在国内而是步出国门,具有一定的国际性,增进福建与海外华侨华人的友谊,使华侨人能千方百计返回故里,从而研究闽文化。 《闽文化概论》作业2参考答案 1、简述福建文学的特点? 答:特点如下:长于文化,是福建文学第一特点,擅长写山水诗,是福建文学的第二个特点。 2、简述福建历代作家创作情况? 答: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魏庆文的《诗人珏屑》是研究宋代诗论不可少的诗话集。刘克庄的《后村诗话》与陶孙的《陶器文诗话》元代的扬载的《诗法家教》《诗学正源》等。 3、福建民间舞蹈产生和形成的原因? 答:①产生于本地的劳动生活中;②外地传入;③脱胎于戏曲;④宗教的影响;⑤多方面的影响。 4、简述福建五大地方戏剧种名和所在区域? 答:福建最主要的五大剧种是: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①闽剧俗称福州戏,流生于福州方言地区及宁德、建阳、三明等地;②莆仙戏主要流行于莆田、仙游两县及邻县的兴化方言区;③梨园戏流行于泉州等闽南

第三章 海洋经济学概述(课堂讲义)

第三章海洋资源 第一节海洋资源的分类与特征 一、自然资源与海洋资源 “资源”一词,在我国《辞海》中定义为“资财的来源”。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自然资源作了如下定义:“在一定空间、地点的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可见,两者都把是否“能产生经济价值”作为是否是资源的重要标准。资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也就是,资源具有时空性,在一地不是资源,可应用于另一地就是资源;在一时不是资源,可在另一时间却是资源。从广义上讲,资源可以分为四类: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从狭义上讲,资源特指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等。 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自然资源定义可以看出,首先,自然资源必须具有自然性,是自然生态环境的一个部分,所以它区别其他的社会资源或知识资源;其次,是否能产生经济价值是判断资源的重要标准,这取决于人类的知识科技水平,从而使自然资源具有历史性的范畴。 海洋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海洋及海底地壳中,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能够得到的物质与能量的总和。这种物质可以满足人类所需的质与量,但是是有限的。为了叙述方便,我们简称为海洋资源。 二、海洋资源的分类 根据对海洋资源的研究角度有多种分类方法。 基于对海洋资源所形成的相关产业研究的方便,将海洋资源按照资源的自然属性来分,分为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动力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滨海旅游资源。 以资源的形成方式来分,可以把海洋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 海洋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用自然力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可以自己生产。这类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洋再生能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空间资源。 海洋非再生资源。是指不能运用自然力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海洋非再生资源不具备自我繁殖能力,非再生资源的初始属性是固定的,用一点少一点,某一时点的任何使用,都会减少以后时点可供使用的资源。这类资源主要指海底矿产资源。 在海洋资源的利用中。不可能没有人类利用影响的因素.因此,不应该把海洋资源的可再生性简单地理解为一种纯自然的过程。很明显,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可以改变海洋资源的再生速率。众所周知,海洋渔业资源是可以再生的,但是人类对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利用,则会使海洋渔业资源超过其自然再生的阈值,使其失去再生能力,甚至造成海洋生物物种的灭绝,由可再生资源变为非再生资源。 另外,按照不同的角度,还可以把海洋资源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利用方式分,可分为可提取资源、不可提取资源、固定资源、流动资源;从空间位置分,可分为海岸带资源、海岛资源、滩涂资源、港湾资源、近海资源、大洋资源;从市场机制分,可分为可交易资源、不可交易资源……如此等等。每个亚类还可以再进行细分。可以说,海洋资源是地球上除大陆资源之外的另一大类自然资源。 三、海洋资源的特征 1.海洋资源的种类丰富多样 国际国内对海洋资源的分类方式存在一定差异,但对于基本类型已经取得较为一致的看法,一般将海洋资源划分为六种类型,每一种类型又包括诸多具体种类,以此类推,构成海

北语20春《中国文化概论》作业4答案

20春《中国文化概论》作业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2 道试题,共60 分) 1.王羲之行书天下第一,其代表作为 A.《兰亭集序》 B.《颜勤礼碑》 C.《古诗四帖》 D.《乐毅论》 答案:A 2.中国古代音乐形成的独自特色是 A.旋律优美 B.节奏粗犷 C.声情并茂 D.理性精神 答案:D 3.司马迁被誉为 A.中国历史学集大成者 B.中国历史学之父 C.中国历史学之楷模 D.纪传体之父 答案:B 4.戏曲的角色分行有 A.文、武、丑、净 B.红、白、黑、花 C.丑、净、旦、生 D.显、隐、单、偶 答案:C 5.隶书的成熟期是在 A.秦 B.汉 C.隋 D.唐 答案:B 6.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 A.清朝康熙年代 B.明朝万历年间 C.清朝乾隆年间 D.明朝永乐年间 答案:B

7.近代流行的旗袍、马褂是从()人那儿学来的服装样式 A.藏族 B.蒙古族 C.满族 D.苗族 答案:C 8.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书的著名道士是 A.寇谦之 B.丘处机 C.孙思邈 D.葛洪 答案:D 9.宋明之后的许多思想家把宋明理学的宗教色彩概括为 A.儒表道里 B.儒表佛里 C.儒佛合一 D.儒佛道合一 答案:B 10.“诚信知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所谓“诚”,其基本含义是 A.诚恳待人 B.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 C.诚实做人做事 D.真诚讲信誉 答案:B 11.东汉的许慎,系统提出了汉字的六种结构,学术称为 A.“造字之本” B.“六用” C.“六体” D.“六书” 答案:D 1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其阐述者是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答案:A 二、多选题(共2 道试题,共10 分)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1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 “文”“化”二字的复合使用,较早见于战国末年儒生编写的( A ) A、《易传》 B、《吕氏春秋》 C、《战国策》 D、《国语》 2. 战国时期邹衍在总结早期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提出了( C )的观点。 A、八卦 B、天人感应 C、五行相胜 D、天道自然 3. 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兴盛起来的,以( B )为本,并结合《周易》中的儒家思想,所创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想。 A、法家思想 B、老庄思想 C、墨家思想 D、佛学思想 4.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派使节去印度求取佛经,以白马驮佛像经卷回到洛阳,在洛阳城外建(D),是史书记载佛教传入中国的开端。 A、少林寺 B、相国寺 C、大理寺 D、白马寺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 C )。 A、《论语》 B、《孟子》 C、《易传》 D、《尚书》 6.最早提出“天道自然”观点的是( B )。 A、史伯 B、老子 C、庄子 D、列子 7.真正使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的是( B )。 A、达摩 B、六祖慧能 C、神秀 D、济颠 8.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 )。 A、气本论 B、理本论 C、一阴一阳谓之道 D、吾心即宇宙 9.儒家五经由汉朝人用当时通行的文字( B )记录成书的,所以称为今文经,训解、研究今文经的学问称为今文经学。 A、小篆 B、隶书 C、籀文 D、大篆 10.倡导“知行合一”“致良知”并加以系统理论阐述的,是明代哲学家是( B )。 A、李贽 B、王阳明 C、陆九渊 D、顾炎武 11. 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 )。 A、气本论 B、理本论 C、一阴一阳谓之道 D、吾心即宇宙 12. 书院之名,最早见于( D ),最初是作为官方藏书、修书的场所。但真正具有教学性质的书院出现在唐末五代,兴盛于宋代。并逐步衍变成具有学校教育、学术研究、图书整理和出版性质的机构。 A、西周 B、战国 C、汉代 D、唐代 13. “五斗米道”是东汉年间沛国丰人张陵在西蜀( C )创立的。 A、昆仑山 B、巴山 C、鹤鸣山 D、武当山 14. “三玄”是指《老子》、《庄子》和( D ) A、《列子》 B、《文子》 C、《春秋繁露》 D、《周易》 15.“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最早见于( B ) A、《尚书》 B、《春秋·公羊传》 C、《左传》 D、《史记》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道教的信仰特征。 (1)首先指出道教把道家的“道”人格化为什么。 (2)指出道教的核心内容与终极关怀是什么。 (3)指出道教有哪两重理想境地。 (4)指出道教乐生、重生、贵术的特点。 (5)最后指出道教对“命”的态度。 2、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所谓“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传授经典的学者,所持底本是用战

闽文化概论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 第1题(已答). 傩舞是一种()表演的舞蹈,流行于闽北地区。 A. 宗教 B. 手持藤牌 C. 甩彩球 D. 头戴面具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2题(已答). 剪纸在()被称为铰花,它以鸳鸯、龙凤、牡丹、鱼草、蝙蝠、鹿等组成鞋花、肚围花、猪头花,表示吉祥如意。 A. 泉州 B.

漳浦 C. 柘荣 D. 浦城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3题(已答). 宋代一首诗描写当时()佛教兴盛时称:潮田种稻重收谷,山路逢人半是僧,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 A. 福州 B. 泉州 C. 南平 D. 三明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4题(已答). 明代统治者厉行海禁二百年之久,但位于()的月港依然帆樯如栉,海外客商汇聚,成为全国最大的走私港。 A. 晋江 B. 龙海 C. 厦门 D. 东山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5题(已答). ()不是关闭在书斋里的学者,他关注国家民族兴亡,关心民间疾苦,强调当官要廉洁奉公,认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 A. 罗从彦

B. 真德秀 C. 朱熹 D. 黄道周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6题(已答). 《临汀志》为赵与沐于开庆元年(1259年)编撰,共15卷,是一部研究宋以前()社会的珍贵史料。 A. 闽西 B. 闽南 C. 闽北 D. 闽东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参考书本 第7题(已答). (),字意洞,闽县人,为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长于著述,通外文,写有小说、散文等,其参加起义前夕写给爱妻的《绝笔书》最为后人所推崇。 A. 林觉民 B. 郭柏苍 C. 刘存仁 D. 林文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参考书本 第8题(已答). 同安一带盛行在迎神赛会上进行套宋江游艺。套是模仿、表演的意思,这是一种()的表演。 A.

浅论海洋文化的特征解读

浅论海洋文化的特征 摘要:海洋文化源于海洋这个独特的环境,具有进取性、开放性、包容性、创造性和慈善性等共同特征。由于所处的地理和政治文化环境不同,中、西海洋文化又各自拥有一些独特的特征。中国传统的海洋文化带有农耕文化的烙印。了解海洋文化,不仅要了解其共同特征,也要了解不同海洋文化的独特性,取长补短,才能找到一条既适合于本民族特质又契合于时代精神的海洋发展之路。 关键词:海洋文化特征中西比较 曲金良教授在《海洋文化概论》中对“海洋文化”下了定义:“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①21世纪是海洋世纪,整个世界经由海洋被连成一体,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军事安全愈发重要。了解海洋、了解和弘扬海洋文化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海洋文化是相对于大陆文化而言的。在海洋这个独特的环境中生存繁衍的社会,经历漫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了独特的族群心理特征。 首先,海洋文化含有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作为灵长类动物的人类,无疑是一种陆地生物,相对于陆地,海洋对于人类更具危险性,特别是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即使是现代钢铁打造、机械动力的万吨巨轮,在浩荡的海洋中也只是沧海一粟,面对风浪难逃倾覆的厄运,何况古时候的木质帆船。离开平稳的陆地进入海洋,这本身就需要足够的勇气。而历史上的海洋民族,无论西方还是东方,都没有仅仅停留在看得见陆地的近海,而是逐渐远离大陆、远离故土,去探索更加未知的世界,这依靠的不仅仅是科技的进步,还有无畏的进取精神。 其次,海洋文化还具有开放和包容的特征。不同于大陆农耕社会的安土重迁,生活在海边的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具有更强的活动性,飘洋过海让他们有机会接

2013秋闽文化概论作业1答案

第 1 大题: ( 得 38 分 ) 单项选择题 1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福建年画产地主要集中在泉州、漳州、福安、福鼎等地,其中以()年画最为有名,它既有北方年画之粗犷,又兼有江苏年画之秀丽。 A . 泉州 B . 漳州 C . 福安 D . 福鼎 正确答案: B . 2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在“闽中四先生”中,()最为重要。 A . 陈襄 B . 郑穆 C . 陈烈 D . 周希孟 正确答案: A . 3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由于()对闽学有重要贡献,人称他为“闽学干城”。 A . 蔡元定 B . 黄干 C . 陈淳 D . 真德秀 正确答案: A . 4 . ( 应得 2 分,实得 0 分 ) 清代福建最著名的两个画家为() A . 上官周、华嵒 B . 上官周、黄慎 C . 华嵒、黄慎 D . 翁陵、华嵒 正确答案: C . 5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元代最著名的福建画家是由南宋入元的连江人(),其《墨兰图》画兰而不画土,寓意国土被异族践踏,兰花不愿生长其上。“露根兰”由此成为一种绘画流派,在福建一直盛行到清末。 A . 郑思肖 B . 林希逸 C . 章友直 D . 吴激 正确答案: A . 6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清代( )主持的《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现存完整的一部类书,共一万卷。 A . 何秋涛 B . 陈梦雷 C . 李光地 D . 林侗 正确答案: B .

7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明代莆田人()善画人物,美国哈佛大学高居翰教授将他的一些作品与十七世纪初传到中国的一些西洋版画对照,认为他的画必然受到西洋画的影响,其作品如《仙山高士图》、《文杏双禽图》等。 A . 边景昭 B . 李在 C . 吴彬 D . 宋钰 正确答案: C . 8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明代晋江人( )的《国史唯疑》,通记历朝人物遗事,后半卷专记闽事,可补史传不足。 A . 郑鸿逵 B . 王忠孝 C . 黄景昉 D . 谢杰 正确答案: C . 9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天主教第一位中国籍神父和主教为福安人(),1634年由方济各会西班牙籍传教士利安当施洗入教,后赴马尼拉在多明我会主办的圣多玛斯学院半工半读,之后偕西班牙籍传教士多人回闽传教,并曾任南京教区主教。 A . 罗文藻 B . 张赓 C . 李嗣玄 D . 黄子玉 正确答案: A . 10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北宋时,()成为国际贸易港,被称为“涨海声中万国商”,与三十六个岛国有贸易关系。 A . 福州 B . 漳州 C . 泉州 D . 厦门 正确答案: C . 11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闽西十班因其中由十个人掌握()组成班子而得名。 A . 六件乐器 B . 八件乐器 C . 十件乐器 D . 十二件乐器 正确答案: C . 12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福建闽越人图腾() A . 蛇 B . 鸟

最新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相当悬殊的差异,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这就是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林学概论

林学概论 第一章、概论 森林: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占据相当大的空间(或面积),具有一定的结构,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 郁闭度: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总面积之比。 森林的组成:植物、动物、微生物、林地。 森林的特点: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 林学:是研究森林的形成、发展、管理以及资源再生和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传统林学:营造、抚育和利用森林的科学。 广义的林学包括: 森工学科:以木材采运和加工工艺为中心。 营林学科:以培育和经营管理森林为中心。 现代林业:和谐地利用森林资源,重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目标综合经营森林,高效深度利用森林,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 辞海》对林业的定义:林业就是培养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社会生产部门。 传统林业:开发利用森林,以取得木材、燃料和其他林产品。 现代林业:和谐地利用森林资源,重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目标综合经营森林,高效深度利用森林,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 森林覆盖率:亦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郁闭度≥ 0.2)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我国现行的主要林业政策: 1、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 2、提出了我国林业的历史性转变: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 3、要大力推动林业生态建设 4、明确了新时期林业建设的基本方针和主要任务 5、完善林业产权制度: 林业三定工作: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 6、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开展全民义务植树 7、以实施六大林业工程为重点,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 6大林业工程: 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3)退耕还林工程; 4)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5)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6)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第二章、森林及其分布 森林种类: 根据起源:天然林、人工林 根据人为干预程度:原始森林、天然次生林、人工林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近代潮汕海洋文化特征的形成与发展

近代潮汕海洋文化特征的形成与发展 郑松辉 (汕头大学医学院图书馆,广东汕头 515031) 摘要:潮汕是近代中国从大陆经济大陆文化走向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的缩影,在20世纪30年代,潮汕社会近代化达到了颠峰,其中的重要原因和启示就是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文化内部结构与层次发展的协调性,实现了文化发展的内外部生态平衡。海外的潮州商人在发展中逐渐形成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特色。 关键词:潮汕;近代化;文化生态;海外移民;海洋文化中图分类号:G 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2X (2006)05-0098-05 收稿日期:2005-10-20 作者简介:郑松辉(1963-),男,广东汕头人,汕头大学副研究馆员。 一、海洋文化概论人类的海洋文化虽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人类文化,或者说人类的全部文化,但它却是人类全部文化的发生源、母胎或曰历史与逻辑的起点,同时也是后来的人类全部文化的重要的构成部分,并且在众多民族、国家和地区那里,是主体部分,重心或者中心部分,甚至就是那里的文化的全部[1](P135) 。人类的历史也是文化的历史。文化有各种划分,最重要的一种划分法是按照生成的地域划分: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大陆文化是指以大陆为生成背景的文化,海洋文化是指以海洋为生成背景的文化。这种不同的生成背景,包括地域地貌、气候气象、自然生态、风土民俗以及历史文化等差异而形成显著区别。其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大陆文化是一种农业文化,海洋文化是一种商业文化,两者代表人类文明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早先,人类只能在 陆地从事生产与生活;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开 始从陆地走向海洋,使陆地与陆地沟通,促进航海与商品贸易的发展[2]。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海洋文化很早就出现在中国沿海地区。它继承了母体文化的精华,吸取了外国文化的有益养分,伴随着沿海人民认识海洋、开发海洋的活动,千百年来不断地发展、变化和丰富,是中华文化的有益补充[3](P39) 。从考古发掘中发现可以证明我们的祖先起码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就开始利用海洋资源,古籍上记载的关于秦代徐福和唐代鉴真和尚东泼的记载以及明 代郑和七下西洋的史实,以及汉武帝开始的海外贸易 和经久不衰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都证明古代中国在形成海洋文化方面曾作出重大的贡献。近代社会开始以来,潮汕地区的文化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从而导致了潮汕文化的转型。文化转型使潮汕地区成为中外文化碰撞而又交汇的典型地带,它以“敢为 天下先”的勇气和风姿,标新立异、独领风骚。这个时期可以说是潮汕地区文化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时期。正是由于潮汕的文化特质对外来文化的吸收选择,形成了潮汕文化转型时期的再生机制。这套再生机制是在承继潮汕传统的中原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又以极大的功能推动了潮汕文化的飞速发展,是潮汕文化海洋化加速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形成潮汕海洋文化后来居上的主要原因。二、近代潮汕文化的转型潮汕文化传统的形成与延伸,受区域环境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渗透着中华文化固有的基本精神。潮汕文化是汉文化的一个地域性亚文化,它是在潮汕地区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潮汕文化当然也是源远流长,它的某些组成部分确实是古已有之。但从整体上看,它是一 个晚出的文化,是中华文化大系统一个新生的分枝。潮汕的先民是中原汉族移民,潮汕文化是中原汉文化的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 Journal of G uan g don g P ol y technic N orm al Universit y N o.5,2006

兰大《中国文化概论》17春平时作业1

2017秋春兰大《中国文化概论》17春平时作业1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50 分。) 1. 古代中国开创了公布成文法的先例的是______ A. 《汤刑》 B. 《刑书》 C. 《九刑》 D. 《法经》 正确答案: 2.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国家法典是____ A. 《汤刑》 B. 《九刑》 C. 《刑书》 D. 《法经》 正确答案: 3. 秦朝,中央主管兵权的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军务的是____ A. 太宰 B. 丞相 C. 太尉 D. 御史大夫 正确答案: 4. 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是____ A. 天台宗 B. 禅宗 C. 华严宗 D. 净土宗 正确答案: 5. 中国古代最后一部封建法典为____ A. 《刑书》 B. 《大清律例》 C. 《唐律》 D. 《九章律》 正确答案: 6. 我国的西式广告出现于晚清时期的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天津 正确答案: 7. 申不害是____的代表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阴阳家 正确答案: 8. 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我国重农主义观念起于____ A. 西周 B. 东周 C. 汉朝 D. 明朝 正确答案: 9. 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整体思维模式的____ A.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B.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C.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D.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E.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正确答案: 10. 中国传统的“和”的平衡机制是_____ A. 等距离 B. 偏执 C. 执中 D. 固执于一点 正确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17春平时作业1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50 分。) 1. 根据文献记载,学术界对上古文化的分布所作的划分是_____ A. 炎黄文化区域 B. 北狄文化区域 C. 东夷文化区域 D. 苗蛮文化区域 正确答案: 2. 下列属于文化事象的是_____

电大闽文化概论答案

作业1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闽文化的成因? 答:闽文化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其过程是极为复杂的。从总体上看,它的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古越文化的遗风;②中原文化的传入;③宗教文化的传播;④海外文化的冲击;⑤台湾文化的交融;⑥领域文化的渗透。 2、闽文化的特点哪些? 答:闽文化的独特形成过程使闽文化具有以下特点:;①多元性;②难融性;③双向性;④不平衡性;⑤延伸性; ⑥易移性。 3、闽学特点有哪些? 答:闽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①闽学从其产生到终结,始终是呈动态,是不断发展的;②包容性;③注意节义,勤政爱民;④勤于著述,并轻训重义理;⑤注重收徒讲学,热衷于教育。 4、简述闽学在历代的发展状况? 答:闽学是福建最大的哲学学派,北宋仁宗时期是闽学的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如:陈襄,郑穆,陈烈,周希孟等“闽中四先生”注重对儒学经典研究。北宋末和南宋初是闽学的创始阶段,代表人物如“南剑三先生”杨时,罗从彥,李伺。此阶段洛学入闽得到很好的传播和阐发。南宋绍兴至康熙年间,是朱熹思想形成的时期,也是闽学成熟发展阶段,靠天时地利,闽学进一步发展,明代,由于统治者提倡和推崇,朱熹学说在全国曾极为盛行,嘉靖初年出现王明阳学说后,朱熹学说由盛趋衰。但闽学在福建不但长盛不衰,还有创造性的发展。清代福建理学更为盛行,乾隆皇帝曾称福建为理学之乡。 5、简述闽籍史学家著述特点? 答:闽籍史学家著述其主要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①著述面广泛,各种体制,无所不包;②体制上突破创新,开一代风气;③提出新颖的史学思想,表现出卓越的知识。 6、福建史学兴盛的原因? 答:原因是除了刻书业发达,重科举,读书蔚然成风,教育普及等原因外,还在于福建地外一隅,战乱较少波及,书籍相对保存完好,不少闽人以藏书为乐,使史学家有书可查。宋代福建藏书家多集中在闽中和闽北。闽中以莆田为多,闽北以建安、崇武、邵武、建阳、顺昌等为多,这与闽北印刷业繁荣和理学兴盛有关,明代福建藏书家喜欢筑楼藏书,并多给书室取名,一时成为风气。清代福建藏书人数剧增,藏书者以此为乐,如侯宫人冯缙一赴礼闱,即不复出,家藏书万卷,日以自乐。 二、论述题 1、试论述闽文化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答:闽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其它区域文化研究相比,闽文化研究显然还较为沉寂,还不是那么热火,也没有形成某种阵势,但九十年代以来有了很大的进展。 闽文化研究的意义:第一,有利于进一步发掘福建民间工艺。如德化瓷业科研人员将古瓷重放异彩,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第二,有利于进一步开发旅游文化资源,推出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专业。如“93福建山水风光游”,“94福建文物古迹游”,“95福建民俗风情游”等。第三,有利于进一步采撷福建民风。如建瓯排幡等曾被称为“华夏绝艺”“天下第一”。第四,有利于开发闽地精神文化资源。如近代侯宫文化中敢为天下先,以身许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当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五,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闽地艺术优势。如文化部曾先后任命福建的龙海、同安、晋江、莆田、漳平新桥、诏安、建瓯等为“书画之乡”,可由此推动书画在农村的普及。第六,有利

海洋技术专业培养方案.docx

海洋技术(海洋资源开发)专业培养方案 执行学院: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2014年入学适用四年制本科生 一、专业及专业方向介绍 海洋技术(海洋资源开发)专业(专业码:070702) 本专业主要学习涵盖海洋油气资源、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水产资源等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所需的基本海洋物理技术,重点开展面向海洋装备的通用与先进技术中所需要的应用数学、力学、、仪器科学、材料科学、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成果。本专业依托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针对海洋石油、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海洋渔业、水下运载等行业,培养掌握通用与先进海洋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1.培养目标 该专业围绕海洋资源开发的方法与装备通用技术,强调海洋开发的领域的应用基础与先进技术,包括先进海洋材料与加工、海洋监测技术、水下装备的关键技术。包括海洋资源开发所涉及的电子、材料、物理技术、面向海洋石油、海洋新能源、海洋渔业、海洋军事、海洋环境保护等行业,培养能掌握海洋资源开发的先进通用技术,掌握装备设计与制造的通用技术,掌握海洋资源探测及海洋装备探测、测量与监测技术,掌握海洋开发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能够在海洋工程、海洋装备、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2.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电子及海洋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海洋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物理海洋基础技术与海洋开发中的通用与先进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具有从事在特定领域应用、研究和开发海洋技术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海洋意识科学精神、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较高的思想道德

《中国文化概论》平时作业

《送子天王图》名画的作者是朝的。 A.唐吴道子 B.五代范宽 C.元王冕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4题 《山水清音图》的作者是。 A.展子虔 B.石涛 C.赵孟頫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5题 名画《踏歌图》的作者是。 A.马远 B.马致远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宋代张择瑞的代表作是。 A. 《雪溪图》 B.《江帆楼阁图》 C.《清明上河图》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7题 《富春山居图》这幅旷世名画的作者是朝代的。 A.唐阎立本 B.东晋顾恺之 C.元黄公望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8题 《针炙甲乙经》的作者中国古代朝的。 A.东晋皇甫谧 B.西晋皇甫谧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墨葡萄图》的作者是。 A.展子虐 B.徐渭 C.八大山人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16题 《黄州寒食诗帖》的创作者是。 A.褚遂良 B.虞世南 C.苏东坡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9.第17题 《资治通鉴》的编撰者是。 A.司马光 B.司马懿 C.司马迁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晋代著名的道家哲学和医学的代表作《抱朴子》的作者是。 A.葛洪 B.李时珍 C.张仲景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1.第19题 佛教创建于。 A.印度 B.印尼 C.中国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2.第20题 《辋川图》的作者是。 A.赵孟坚 B.赵孟頫 C.王维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苍南渔民生活中的海洋印记(文化概论)

苍南渔民生活中的海洋印记 目录 一、总述 历史依据 二、渔民的日常生活 1.服装 2.饮酒(访谈) 3.吃鱼习俗(访谈) 4.渔家禁忌 5.渔民的信仰(访谈) 6.语言 7.思维方式。 三、开渔节 1.开渔节是与禁渔期 2.渔农兼作 四、渔民的海上生活 1.船员 2.出海 3.船上饮食 4.海难巴曹(“拜鬼儿经”的活动)访谈

五、现在渔民对于渔业方面的了解 (访谈) 六、启示 七、参考书目 一、总述 海滨 自古以来海洋被冠以各种名称:“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五洲的通道”、“风雨的故乡”、“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如今,我们透过一群人的身上看到它的历程。他们不是历史学家,却熟悉每条鱼的繁衍历程;他们不是地理学家,却徜徉在瀚海波涛之中;他们不是冒险专家,却直挂云帆济沧海。于是,我只能从他们的生活方式中看到源远流长的大海上激起的朵朵浪花。

早在18000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国人民就已经开始和海洋打交道,过着拾贝抓鱼的渔猎生活。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风帆、舵、桨,开始驾舟出海。殷纣王曾率大军过江、涉海征伐人方(地在今山东)。春秋战国时代,利用海洋致富已被有识之士所意识,韩非子有“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的名言。 但是受封建统治的影响,渔产业在古时候并不兴盛。中原农业文化影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下了“海禁政策”;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官方没有海禁,对民间航海业限制;清朝时实施“迁海政策”目的是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隔绝郑成功与沿海百姓的交往,而下令沿海百姓向内地迁移。 不过古人留下了众多描写海洋的诗词作品,如“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等,足见海洋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文化的渊源和重要组成部分。 二、渔民的日常生活 鱼市

闽文化概论专科作业参考答案

《闽文化概论》专科作业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闽文化的成因? 答:闽文化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其过程是极为复杂的。从总体上看,它的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古越文化的遗风;②中原文化的传入;③宗教文化的传播;④海外文化的冲击;⑤台湾文化的交融;⑥领域文化的渗透。 2、闽文化的特点哪些? 答:闽文化的独特形成过程使闽文化具有以下特点:;①多元性;②难融性;③双向性;④不平衡性;⑤延伸性;⑥易移性。 3、闽学特点有哪些? 答:闽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①闽学从其产生到终结,始终是呈动态,是不断发展的;②包容性;③注意节义,勤政爱民;④勤于著述,并轻训重义理;⑤注重收徒讲学,热衷于教育。 4、简述闽学在历代的发展状况? 答:闽学是福建最大的哲学学派,北宋仁宗时期是闽学的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如:陈襄,郑穆,陈烈,周希孟等“闽中四先生”注重对儒学经典研究。北宋末和南宋初是闽学的创始阶段,代表人物如“南剑三先生”杨时,罗从彥,李伺。此阶段洛学入闽得到很好的传播和阐发。南宋绍兴至康熙年间,是朱熹思想形成的时期,也是闽学成熟发展阶段,靠天时地利,闽学进一步发展,明代,由于统治者提倡和推崇,朱熹学说在全国曾极为盛行,嘉靖初年出现王明阳学说后,朱熹学说由盛趋衰。但闽学在福建不但长盛不衰,还有创造性的发展。清代福建理学更为盛行,乾隆皇帝曾称福建为理学之乡。 5、简述闽籍史学家著述特点? 答:闽籍史学家著述其主要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①著述面广泛,各种体制,无所不包;②体制上突破创新,开一代风气;③提出新颖的史学思想,表现出卓越的知识。 6、福建史学兴盛的原因? 答:原因是除了刻书业发达,重科举,读书蔚然成风,教育普及等原因外,还在于福建地外一隅,战乱较少波及,书籍相对保存完好,不少闽人以藏书为乐,使史学家有书可查。宋代福建藏书家多集中在闽中和闽北。闽中以莆田为多,闽北以建安、崇武、邵武、建阳、顺昌等为多,这与闽北印刷业繁荣和理学兴盛有关,明代福建藏书家喜欢筑楼藏书,并多给书室取名,一时成为风气。清代福建藏书人数剧增,藏书者以此为乐,如侯宫人冯缙一赴礼闱,即不复出,家藏书万卷,日以自乐。 二、论述题 1、试论述闽文化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答:闽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其它区域文化研究相比,闽文化研究显然还较为沉寂,还不是那么热火,也没有形成某种阵势,但九十年代以来有了很大的进展。 闽文化研究的意义:第一,有利于进一步发掘福建民间工艺。如德化瓷业科研人员将古瓷重放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