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

1、曲式: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起有起迄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

2主题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

3、乐汇:也叫动机,基本为一到两小节。

4、乐思:音乐的表达的内容,表现音乐思维的载体。

5音型从音乐的要素方面说。

6段由乐段构成的次级结构。

7一段曲式由乐段构成的曲式。

8、二段曲式:由内容互不相同,即对比又统一的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

9、收拢性结构: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相反,在不稳定功能或用转调来终止,则是开放性结构。

10、曲式的基本部分:担负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主题或若干主题)的段落。

11、曲式的从属部分:在基本部分前后或若干基本部分之间,有时还有一些如引子、连接、补充、结尾等段落。

12、调性布局:包含转调的乐曲的调性安排情况。

13扩充:在本可以结束的地方,通过一定的处理使它不能结束,从而使该结构的长度扩展。

14、乐曲的调性布局规律公式:T(主调)D(属方向调S(下属方向调)T(主调)。

15、补充:是重复结构的结束部分,以加固基本结构结束的调性和终止式。

16、曲式划分的依据:1、结构因素2、调性因素3、主题材料因素4、其他划分因素(反复记号、主题材料的反复或再现、音区的转换节拍和速度的转变等)。

17、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一呼应原则。呼应的多层套叠关系,即由小的呼应结构组合成大的呼应结构,或在大的结构关系中,胡或赢得部分的内部还可以细分处小的呼应关系。二、三步性原则。三步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步性结构就是在药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三、起承转合原则。在结构上的功能:起部-乐思的最初呈示;承部——起步的重复或引伸,巩固起步陈述的内容;转部-引入新材料或展开起承部分所陈述的内容,与起承部分形成对比;合部-向起承部分的内容回归,有明显的再现因素,具有总结结束的功能(四)变奏原则:以一母体为基础,用变奏手法引出若干变体,这种结构原则称为变奏原则。因变奏原则结构乐曲,其曲式为变奏曲式。变奏曲式中变奏所据的母体,称为主题。有两个主题成为双重变奏曲。(五)回旋原则:一个主要的材料多次出现,在它各次出现之间插入由新材料构成的对比部分,这种结构原则称为回旋原则。

18、音乐的陈述类型:1、稳定型陈述(呈示型和结束型。他们之间的差别是:呈示型可以是开放性的,即呈示型的结、束部分可能显示出想不稳定功能转化的趋势,而结束型是收拢性的,强化主要调性主功能的稳定型时期主要特征)2、非稳定型(展开型与过渡型。它们的差别在于功能的不同,展开型陈述是对基本材料的加工发展,体现为对基本乐思的深入拓展,过渡性陈述也体现出不稳定的特点,但其功能在于承上启下,完成不同段落之间的转接)。

19、稳定型陈述的特征:1、乐思材料较单纯、统一、完整。2、调性与和声较单纯明确,虽也可包含离调或转调,但通常总是以一个主要调性的确立为中心。3结构规范匀称。

20、非稳定型的特征:1、乐思材料较片断化,零碎化。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性。3、结构不规整,不形成正规的乐句或乐段结构。

21乐段:是规模最小的曲式单位,它有一个性格明朗的乐思,一个不大但相对完整的结构,一个明确的终止式。

22、乐段结构特征:1、乐段一般由两个以上的乐句组成。2、在多声音乐中,乐段的和声进行有一定的布局格式。3、乐段常表现出呈示型的陈述,即主体哦材料的重复性、单纯性、和声调性的统一性、结构长度的方整性或规整性及音乐性质的稳定性。4、乐段具有较完整的旋律音调,整个音乐体现出某种艺术含义。

23、乐段的内部结构:(乐句: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乐段内部的曲式成分。乐节:长度约为2至4小节的规模较小的音乐片段,多数乐节相当于半个乐句的长度。乐汇:由两个以上的乐音组合成的音组,常环绕一个主要重音运动,其节奏音型的组合形成一定的特点。动机:含有一个主要重音,若干乐音围绕该重音在一小节或不超过两小节的长度内活动,形成动机的规模,只有在乐汇中作为乐曲发展的种子音调使用时成为动机)。-

24、一段式的分类及依据:分为(一句类、二句类、三句类、四句类、五句以上类、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结构,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乐段的份量,有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依据:1、以乐段内部乐句的数量作为依据2、以乐段内部各乐句之间的主题材料的不同组合关系作为依据3、以乐段外部的结构形态作为依据4、以和声调性的功能逻辑关系作为依据5、以音乐结构的陈述功能作为依据。

25乐段的调性结构分:单一调性(具有明显的呈示性特点)转调的结构(分转调和返回原调的统一调性结构)。

26、和声终止分:收拢性结构:在主调的完全终止结束的乐段。开放性结构:在主调的半终止或从属调上结束的乐段。

27、开放性结构分:开放乐段: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转调乐段:乐段在从属调性上以完全终止结束。

28、乐思发展时的表现手法:1、反复(完全重复)2、模进3音程的扩大和缩小4、节奏的缩小或扩大5、反行6、例题7、旋律变奏(动机所承载的旋律)8和声变奏9延展

29、主题的发展手法:1、变奏2、展开3、对比(主题表现性格在发展时引出新的手法)4、延展(通过主题发展仿题有新的手法),

30、乐思的陈述类型:1、显示性的陈述类型2、展开性的陈述类型3、过渡性的陈述类型4、导入性的陈述类型5、结束性的陈述类型。

31、二段式的第一部分(呈示性乐段):1、应保持呈示性的陈述特点2常具有方整性的结构规模3、在呈示段内,和声、调性不宜作过多变化4、规模不大,旋律的发展、

和声的起伏都保持平衡,其终止的类型多为收拢性结构。

32、二段式的第二部分:也是一个乐段或只是一个相当于乐段规模的结构,最主要的特征是引入较新的主体材料,使它在呈示段的音乐陈述结束时又引发乐思发展的新意向。

33、二段式一二部分的对比:1、主题材料得变换或派生性的进一步展开的关系2、和声、调性的对置3、音乐织体、节奏以及和声的结构陈述方式的相异4、题材的不同5、速度和节拍的改换。

34、二段式分为:(再现二段式:后段的主题材料与呈示段形成对比——再现关系的结构;无再现二段式:有两种情况一是引申型的另一种是并列型的,后段的后句延后段的前句的乐思继续发展或与之呈平行关系。)

35、三段曲式: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三步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

36、三段式的应用及分类:应用(可构成独立完整的乐曲,也可是更高一层曲式的组成部分,适用于各种音乐体裁)分类(再现三段式A+B+A和并列三段式A+B+C)37、三段式的呈示段:1、作为三段式的最初的主题呈示,它的音乐形象应当是鲜明而稳定的。2、结构规模,最常见的是以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尤以平行乐句构成的乐段最多见打破平衡的方法也常见。3、三段式的第一乐段可以是收拢性结构也可以是开放性结构及转调结构。

38、三段式的中段可分为:引伸型、并置型、综合性。再现段可分为:变化的再现、不变化的再现。

39、三部曲式:按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

40、三部曲式中部的分类:呈示型中部、展开型中部。

41、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的最初陈述及其若干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

42、固定低音变奏:以一个低音声部的固定旋律或音型不断反复,在其上方叠加复调或和声声部加以变奏所形成的结构。最常见的固定低音变奏曲有“帕萨卡里亚”舞曲(起源于西班牙)恰空舞曲一种与帕萨卡里亚相似的民间舞曲。

43、装饰变奏:又称“严格变奏”主要变奏手法有:主题的旋律或其中某一声部用加花或简化的方式进行装饰,以旋律的和声基础为依据对旋律进行分解和弦式进行,从而产生装饰变奏曲,改变调式调性形成变奏、节拍、速度为依据形成变奏,在装饰变奏中,主题的结构规模,体裁和基本性格都保持不变,因而也称严格变奏曲。

44、回旋曲式:同一主题反复出现,其间插入若干新材料的对比部分所形成的结构。

45、回旋曲式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包含五个相对独立的部分2、叠部至少出现三次3、有两个以上各不相同的插部4、叠部隔时出现、插部穿插其间,各部分的主题材料的排列既有循环交替性的特点又显示出三步性结构的连锁关系。

46、回旋曲式的变化包括以下两种结构:1、由插部开始,叠部收尾,整体上形成二部性结构的连锁关系2、由插部开始,叠部收尾,在形成二部性连锁关系的同时,各个插部加在一起也形成三部性,从而造成二部性和三部性的多重套叠结构。

47、奏鸣曲:以在调性上的材料上矛盾对比同时又统一的两个主题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它们在整个乐曲中的表现得积极展开为基础的一种复杂的复合曲式。主要由呈示

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doc

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2.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乐句)、(乐节)、(乐汇)。 4. 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放乐段)。 5. 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6.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 7.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 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复乐段 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三部性原则 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部性结构就是

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B-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 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 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 (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调性与和声的不稳定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则体现为不确立一个明确的调性为目标,避免主和弦或避免完全终止式,不在一个调性上作较长的停留,较多使用不协和和弦等等。 (3)结构上不规整,不形成正规的乐句或乐段结构。结构的分裂是体现结构不稳定功能的常用手法。 2.乐句、乐节、乐汇有什么特点? 答:乐句是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乐段内部的曲式成分。其长度一般约为4至8小节,具有一定的节奏音型和旋律的起伏,乐句的和声包含相对完整的内容,句尾通常要出现和声终止式。 乐节指长度约为2至4小节的、规模较小的音乐片段,多数乐节相当于半个乐句的长度。 乐节内若能再细分,则可以划分出乐汇。乐汇是由两个以上的乐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案

凯里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 开课院部:音乐学院 主讲教师:何家国 授课班级:音乐学本科三年级 授课学时: 64学时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编号110104003 授课专业音乐学班级2009级本科课程类型 必修课专业课();专业必修课(√);公共基础课() 选修课专业选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64 学分数 4 学时 课堂讲授学时数32 实践课学时数32 实验学时数0 课堂讨论学时数8 使用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曲式分析基础教程》 (第二版) 高为杰、陈丹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主要教学参考书 书名作者出版时间及出版社 《曲式与作品分析》 《音乐分析与创作》 吴祖强 杨儒怀 200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

章节名称第一章绪论 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 2 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 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曲式这一概念,理解一些基本术语,建立初步的学科概念,为以后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基本内容1、曲式的定义及概述 2、基本术语:主题;结构单位;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基本部分与 从属部分;曲式的调性布局以及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主题;次级结构与整体结构;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难点:怎样理解曲式这一抽象概念以及主题的意义与判断。

教学过程 音乐是时间艺术,因此,作为音乐结构的曲式就是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在一个由起止的时间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曲式:学生都学习过文章的分段方法,同样道理,音乐也是可以被分为一段一段的,文章中有一段,一句,半句,个别字,一首乐曲也是可以逐层细分结构的,只不过要用到一些曲式原则,并且掌握各级结构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对乐曲结构的曲式分析。当然,曲式学的内容也是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扩充我们的知识,做深一层的曲式学研究。 主题: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够乐曲或该乐段的基本面貌的乐思,也称作主导乐思。其长度通常是一个乐句或乐段。 主题主要是通过音调要素来体现的,虽然随着音乐的进行,伴随主题的速度、力度、音色、织体等要素在改变,但是,富有特性的主题音调的面貌是完全可以听出来,看出的。(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提示主题出现时各种要素的变化。 主题分为单一材料与复合材料两种构成方式。(逐一分析并讲解曲例1和2) 次级结构与整体结构:一首完整乐曲的趋势结构就是该乐曲的整体结构。由于表达完整乐思最小的单位是乐段,因此,乐段是最小的整体结构,其内部的乐句、乐节、乐汇不能构成独立的结构单位,也就是说以乐段为主体结构的曲式,不能再划分出次级结构。因此,次级结构必须存在于大于乐段的曲式结构中。如二段曲式、三段曲式等。整体结构与次级结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用乐曲自身的主要调性来完全终止既为收拢性结构,反之在不稳定功能或转调来终止,则为开放性结构。收拢性结构乐曲具有稳定,结束感较强特点,常常是这一结构单位的结束。而开放性结构则多为作曲家构思需要,为了求得乐思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结构中间的衔接与融合。 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担负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的段落,成为基本部分,而在基本部分前后的引子、连接、过渡、补充、结尾等段落成为曲式的从属部分。两者具有相对性,有时从属部分也具有独立性,也起到表现音乐的作用。如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尾声部分。

一、《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考试范围

一、《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考试范围 1.第三章多声部音乐调性的识别与和声分析 本章考试内容是分析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音乐作品 包括:调性的识别、转调、离调、换调,副属和弦等内容。 声与作品分析基本要求 一、和声分析的次序 (一)分析全曲基本调式调性布局 (二)分析段落和声结构 (三)分析乐句和声结构 (四)分析转调与离调和声 二、和声分析的基本思路 (一)和声终止式 1.半终止 2.完全终止 (二)关注和声低音 和声的原位与转位 2.第四章音乐材料陈述与展开 (1)音乐材料陈述主要是:稳定性陈述与非稳定性陈述两种类型 (2)音乐的材料展开手段主要是: 1)变奏,织体变化、和声变化、旋律变奏、调式调性、速度、配器等。 2)延展,重复、模进、分裂、紧缩、扩大等。 3.第五章音乐作品曲式结构的基本原则音乐分析中曲式构成有两种原则

原则一: 原则二: (1)并列原则 (1)呼应原则 (2)再现原则 (2)三部性原则 (3)变奏原则 (3)起承转合原则 (4)回旋原则 (4)变奏原则 (5)奏鸣原则 (5)回旋原则本讲课主要采用第二种原则 4.第六章规范化曲式之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本学期讲课至第六章第三节为止。 第一节一部曲式(一段式) 一、一部曲式定义 二、乐段分类 (乐段内部结构) (一) 单乐段 1. 一句类乐段 2. 二句类乐段 3. 三句类乐段 4. 四句类乐段 5. 五句类乐段 (二) 展开型乐段 (三) 平行复乐段 三、一部曲式的和声 (一) 和声结构的开放性 (二) 和声结构的收拢性 四、一部曲式的从属部分 五、一部曲式的应用 提示:重点掌握复乐段 第二节单二部曲式(二段式) 一、定义:两个内容不同或相近的乐段,建立在对比与统一基础上,

曲式学试题标准答案

曲式学试题标准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个有起讫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而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 2、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3、曲式的各组成部分中,担负着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的段落,称为曲式的(基本)部分。而在其之间或前后出现的段落,称为曲式的(从属)部分,其中包括(引子);(间奏)和(尾声)。 4、一个音乐段落,如果用它的主调性的和声来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相反,如果用不稳定功能或转调来终止,则称为(开放)性结构。 5、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呼应原则)2.(对比原则)3.(起承转合原则)4.(三部性原则)5.(变奏原则)6.(并列原则)7.(分章组合原则)8.(回旋原则)9.(奏鸣原则)。 6、音乐的陈述类型,最概括可分为(稳定)的陈述类型与(非稳定)的陈述类型两大类;后者又可分为(展开)型与(过渡)型两种类型。 7、乐段的分类通常是1.(以乐段内部乐句的数量)为依据;2.(以乐段内部乐句间的材料的不同组合关系)为依据;3.(以乐段外部的结构形态)为依据;4.(以和声调性的功能逻辑)为依据;5.(以音乐结构陈述功能)为依据;由乐段构成的曲式,称为(一段)曲式。

8、乐段内部结构可划分为(乐句);(乐节)及(乐汇)等结构部件。 9、三段式也称为(单三部)曲式,它依据中段的不同写法主要划分为(引申型);(并置型);(综合型)三种。 10、二段曲式也称为单二部曲式,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中,有再现的二段式的结构图式常见形式为(A(a+b)+B(c+a或b));没有再现的二段式的结构图式常见形式为(A(a+b)+B(c+d))。 11、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的中部主要有(呈示型)和(展开型)两种类型。 12、奏鸣曲式的三个基本部分的表现意义分别是:1.矛盾的(发生)2.矛盾的(发展)3.矛盾的(解决)。 二、(每小题6分,共30分) 1、什么是曲式学? 答:研究音乐作品构成统一整体的和各部分的结构规律,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主题和非主题成分的组合及调性布局的系统阐述,称之为曲式学。2、学习曲式学的意义? 答:其意义在于掌握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曲式结构原则以及历史形成的具有规范意义的各种曲式类型。 3、学习曲式学的目的? 答:其目的在于更深入的掌握音乐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并将所掌握的基本方法用于更为广泛的作品分析和音乐创作的实践中去。 4、什么是奏鸣曲式? 答:奏鸣曲式是一种具有明显的三部性和富于辨证性的结构,主要由呈示部、

《曲式分析基础教程》学习总结(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 曲式的定义及概述 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 音乐是时间艺术,音乐的形式是在时间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曲式也就是音乐过程的结构。换言之,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个有起讫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结构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 每一首具体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都是不尽相同的,但是我们仍然在其中发现一些规律 应注意的一点,曲式的学习必须与具体音乐作品的形式内容相结合。 有关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 主题 在一首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主题也即是主导乐思。主题的长度并无严格的规定,他通常是一个乐句或一个乐段。 主题可以是单一材料的,也可以是对比的(多出现于大型的乐曲中)。 一首乐曲中的主题数量可多可少。 有多个主题时,可分为主要主题与次要主题。 在具有一定长度的主题中,主题的开头部分成为“主题头”,它往往体现为主题最核心的动机材料。在乐曲发展过程中,主题头的乐思动机具有特别醒目的特点,从而成为辨认主题素材的最重要标志。 结构单元,次级结构与整体结构 一首完整乐曲的曲式结构就是该乐曲的整体结构。 能够成为整体结构的最小曲式是乐段。 音乐中最小的具有一定完整性的结构单元是乐段(可以表达乐意的最小结构单位)。 由乐段构成的次级结构称为段,为最底层的次级结构单位。有大于乐段的曲式构成的次级结构称之为部,部本身还可以分出下属层次的结构单位来。 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 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相反为开放性结构。 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个结构在微观与宏观上来解释,它的结论将是不同的。

曲式与作品分析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述 1、《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的分析角度,将侧重在“作曲技术理论范畴”。而在作曲技术理论的各学科中,本教程又更集中于“音乐结构技术理论”。所以该课虽然不要求全面、系统地分析作品的和声、复调或配器技术,但要求学生具备以上学识,以便将有关内容作为音乐语言要素进行综合观察,并根据其在具体作品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作出重点分析。 2、曲式学虽然对历史上的音乐结构法则进行过系统化的规范,但世界上却没有绝对统一的方法、模式。因为作曲家在创作时,对利用和发挥各音乐要素的偏好各不相同,所以也没有绝对格式化的分析方法,我们只能是根据具体作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3、音乐分析应从宏观入手,逐步深入到细节。音乐语言要素中(在音乐构成的“各种要素”中),曲式是支撑骨骼,调性布局和和声功能布局是宏观环节,其他要素在一般情况下,多属于微观分析。宏观和微观是互为表里的综合体。分析与综合相辅而成。 第二节本课程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1、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音乐语言) 音乐语言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旋律线、节奏、节拍、速度、调式、调性、和声、音区、音强(力度)、音色、演奏(唱)法、织体等。 2、音乐发展的基本手法 包括重复、再现、模进、迭奏、变奏、宽放、紧收、演化、对比等一系列从简单到复杂的音乐发展手法。 3、音乐语言的陈述结构 包括乐段及其扩展形式、模进结构、连句结构、自由结构等一系列音乐语言的陈述结构形式。 4、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主要学习规范化曲式,以不同的曲式结构原则(并列原则、再现原则、循环原则、奏鸣原则、变奏原则和套曲原则)为基础,重点讲述曲式结构的类型。 第二章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 (旋律线、节奏、节拍、速度、调式、调性、和声、音区、音强(力度)、音色、演奏(唱)法、织体等) 第一节关于旋律(M) 1、定义: 旋律是指音乐的一切横向音高关系,是由音程的大小和音程的方向两种属性构成。也就是说,它是由乐音的连续横向运动形成的轨迹。 2、旋律分析的内容 ⑴旋律的外型

曲式分析题目

填空 1. 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 2.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3.构成曲式的最小结构单位是(乐段), 4.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不稳定功能或用转调来终止,则是(开放性结构)。以自身主功能完全终止,是收拢性结构。 5.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乐句可以分为乐节,乐汇,若干乐音 6.曲式发展的主要原则:呼应,变奏,起承转合,三部性,回旋。 7.音乐的陈述类型广义可以分为:稳定型陈述,非稳定型陈述。调式布局公式为;T-D-S-T 8. 名词解释 1.复乐段 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起承转合原则 起承转合原则也是由呼应原则衍生出来的,有时与三部性原则相综合: 起、承、转、合这四个阶段,在结构上具有不同的功能: 起部——乐思的最初呈示; 承部——起部的重复或引伸,巩固起部陈述的内容; 转部——引入新材料或展开起承部分所陈述的内容,与起承部分形成对比; 合部——向起承部分的内容回归,有时有明显的再现因素,具有结束、总结的功能。 三、简答题 四、 1.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 答: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表现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1)乐思材料较为单纯、统一、完整。 (2)调性与和声较单纯、明确,虽也可能包含离调或转调,但通常总是以一个主要调性确立为中心。 (3)结构较为规整、匀称 2.在多声音乐中,乐段的和声进行具有一定的布局格式,这个布局格式主要指的是什么。 答:在多声音乐中,乐段的和声进行具有一定的布局格式,这个布局格式主要指的是:乐段的和声的布局格式,显示出欧洲古典音乐的规范结构形式,上句停止在半终止,下句结束于全终止,上下、主属遥相呼应。同样,这种和声进行的功能结构关系也是不可逆转的。 3.乐汇与动机的异同点在哪里 答动机与乐汇一样,至少包含一个主要重音,尤其是小节的强拍的强音,若干乐音围绕该重音在1小节或不超过2小节的长度内运动,变形成动机的规模。但并不是所有的乐汇都能成为动机,只有在乐汇作为乐曲发展的种子音调使用时,才称为动机。因此,动机是一种具有性格特点的乐思材料,而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构成分。 4.二段式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答:二段式分类的依据是第二段后句的写法。第二段后句的写法延续前句的乐思继续发展就是对比二段式,如果第二段后句隔时再现第一段的材料则是再现二段式。 (5)速度和节拍的改换 5.三段式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曲式与作品分析报告

关于曲式与作品分析: 1、定义:曲——即乐曲;式——即样式、形式。曲式就是指音乐作品的样式,也可以说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2、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Musical Form and Analysis =MFA 。 3、目的:既然课程的名称是“曲式与作品分析”,学习这门课程,一方面要让学生从这门课程中学习曲式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各种范型;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最终能从曲式入手,通过分析,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各自专业的促进(表演者能从中获得诠释音乐的依据,理论专业者能从中把握评研音乐的标准,作曲专业者能从中学习创作手法)。 第一章 音乐的基本材料——音乐语言 正像诗歌用语言文字,图画用线条、色彩,建筑用砖头、石块等构成一样,音乐的构成,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材料,就是音乐语言。音乐语言也被称之为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旋律线;②节奏;③节拍;④和声、复调、调式调性⑤速度;⑥力度;⑦音区、音域;⑧音色;⑨演唱(奏)法;⑩织体等。音乐语言构成了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段。 第一节、旋律 摘要:(旋律的重要性及定义......,旋律的分析要点....主要包括旋律的外形、隐伏骨架和高潮。) 一、有关旋律 1、从旋律的重要性来说,它是“音乐的灵魂”;从它总是横向的流动这一特性来说,它是“乐音运动的轨迹”;从它与纵向音高的相互关系出发,它是“它

是和声的表层”,从欣赏的角度入眼,它是“音乐作品的外观轮廓”或是“音乐情感的直接体现”。所以,旋律非常重要。 2、定义:第一、“狭义的”旋律仅指横向音高或旋律线,也就是说它只指“音高”而不指“音长”。在单独分析音乐的音级、音高、音列等因素时,“旋律”就取这种所指。 第二、“广义的”旋律是指包含了“音高”和“音长”这两个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曲调”。当分析需要和节奏、节拍或织体等因素相联系时,旋律就取这种意义。 二、旋律分析的要点 1、旋律的外形 广义的旋律是一个有机体,包含有音高、节奏、调式、调性、音域、音区等多种要素,但是为了分析的目的,单从旋律的外形来看,我们必须把旋律中的其它要素抛开,仅从旋律自身运动的价值——音高运动的相互关系予以透视。 (1)大山型(大波浪型):由跨度较大的音程、起落较宽的幅度构成,它常和某种崇高的感情、宽广的歌唱或壮阔豪迈的性格相联系;如《黄河颂》、《我爱你中国》、《天鹅》; (2)连续上行的旋律常表现高涨、激昂的情绪。 如下例(贝多芬《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 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贝多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考研曲式答题分析总结(复三部曲式)精华[1]

考研曲式答题分析性语言 方整性结构显得对称、平稳,非方整性结构更显得活泼、灵活,变化丰富,生动形象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适于表现激昂、强烈的情绪和富于戏剧性变化的形象。(造成两种现象的原因固然和旋律、节奏等表现因素有关,后者跟乐句长短变化也有密切关系。) “呼应”关系,体现在和声上:第一句结束在属和弦上,为典型的半终止(音落在短时值的弱拍上,感觉不太稳定),具有开放意义;而第二句则以一个完满的终止式停在了主和弦上(在相对较强的拍子上结束,稳定感较强),具有较强的收拢性。(旋律上也体现出一定的“呼应”关系:呼应关系是通过和声和旋律双重作用而实现的。) 在展开中顺着音乐的发展,将原材料加以引申或结合插入新的材料。 结构有时复杂,是由于内容表现的需要,通过结构形式对音乐形象的反作用来强化表现,深化情感,丰富音乐的情趣等,跟某些体裁也有一定联系。 每一部分均为方整性结构,十分对称平衡,旋律清晰,节奏鲜明 在移调时改变调性,伴奏织体也随之改变 虽然在调性上有更多的变化,但是保持主题形态及结构基本不变 有的中部结构稳定,结尾又为开放性,前后连贯一气 简单的重复在表现意义上仍是不同的。起强调、巩固的作用,加深对已陈述的乐思的乐思的感受。 微小的变化使曲调更显丰富活泼 音乐材料在不同音高上的变化重复,造成主题在整个音区的变化,从而给乐思的发展带来新的因素(引起调式、和声功能的变化、对比)(严格摸进和自由摸进)

通过和声色彩上的忽明忽暗的变化紧缩模仿带来音乐什么的增加 高潮时旋律发展中情感内容最为深刻动人和紧张的时刻,也是使旋律完整统一起来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旋律中都包含着一个不断上升到高潮然后逐渐回落的发展过程。(高潮时一个区域,结构较为复杂的作品中,高潮往往呈现出多级发展的态势,还要区分主要高潮和次要高潮,并找出它们在发展中的作用和相互联系。如整个过程中力度不断增强、节奏越来越密集、音区不断向顶端的最高点或最低点进行、织体不断增厚、以模进为主的逻辑发展等等,形成一个高潮区。高潮点上的和声一般需要具有较高的紧张度,因此经常使用不协和音响。但也有时在高潮的持续过程中并非一直使用不协和音响。) 由于主题材料虽相同,但在音乐发展中经过处理,使原主题特性有了显著改变,从而与原主题或主题材料形(起表达乐思的作用)成鲜明对比,获得句段鲜明的效果。 各段落各部分之间相同或相异,体现了音乐发展上的层次结构鲜明,对音乐内容和形象的发展的逻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前奏(引子、序曲),为主题段落进入做准备,规模较短小,起和弦伴奏作用。连接部处在两个主体部分之间,其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的新的主题及新的调性出现做准备。连接部通常用后面的主题,使两部分的连接比较自然而有机的联系起来。 最后段落结束时的补充作为结尾(具有独立结构),在此重复主和弦,或重复终止和声进行,做最后的巩固,用曲中的基本材料加以发展,起到全曲的综合总结。(最后的尾声有时也常用主持续音,帮助加强结束的稳定作用。) 结束时的主题再现(总结概述的作用),即使是照原重复的再现(在主题的对比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412009 412010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 英文名称:Musical Form and Analysis of Musical Composition 学分:4 总学时:36/学期*2 = 72 课程开设院(系):音乐系 适用专业:音乐学本科专业 前期课程:《基本乐理》、《和声》、《视唱练耳》。 一、说明 (一)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实用性、技能型课程。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对各类音乐作品不同结构形态而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对学生学习其它音乐理论课、技能课有着指导意义。 本课程以曲式结构类型的教授为基础,同时注重对作品的构成材料和内在联系等微观的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音乐表现的各个层面。 (二)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通过对中外音乐作品的具体分析,讲述音乐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的辨证关系、乐思的产生极其发展的整体结构原则等,使学生掌握音乐作品中曲式结构的原则极其特征,掌握分析音乐作品的必要知识与基本技能,并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各种结构类型与表现因素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理解并表现音乐作品的能力。 (三)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作品分析能力,有初步通过听辩音响判断作品曲式结构的能力。通过对一些定型化的、较为规范的曲式结构模式和曲式结构的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整体框架以及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时的整体构思,同时极大提高学生运用乐理、视唱、和声、音乐史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四)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其它教学环节的安排

1、本课程以辨证唯物论观点,依据中外音乐创作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具有普遍规律的曲式体系,对典范音乐作品进行具体分析。 2、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学生作业,进行课堂辅导与集体讨论。 3、力求启发式教学、加强课堂提问与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 第一章绪论(4学时) §1、曲式及其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2、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 §3、音乐作品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4、曲式与作品分析的意义 第二章一段曲式(14学时) §1、一段曲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一段曲式的内部结构 §3、一段曲式的主要类型 §4、音乐作品实例分析 第三章二段曲式(单二部曲式)(16学时) §1、二段曲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二段曲式的主要类型 (1)、带再现的二段曲式 带再现二段式作品分析 (2)不带再现的二段曲式 不带再现二段式的作品分析 §3、二段曲式与复乐段的区别等 §4、双重二段曲式 复习(2学时) 第四章三段曲式(单三部曲式)(12学时) §1、三段曲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三段曲式的结构与类型 引申性中段及其作品分析

曲式分析试题

浙江省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多声部音乐领域包括______和复调。 2.比例分析法是指“对称性”分析法和______分析法。 3.和声张力的强弱是指和声______的大小。 4.调性的本质在于对______的肯定。 5.当代音乐理论普遍认为,音乐“首先是时间和时间的划分组成的”,音乐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东西就是______。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中心对称” 2.主题的“特征” 3.织体 4.旋律 5.曲式 三、划线题,将下列作品与作曲家连接起来(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魔鬼凯旋进行曲》斯特拉文斯基 2.《黄河颂》穆索尔斯基 3.《侏儒》冼星海 4.《为什么》贝多芬 5.《第三交响曲》(“英雄”)舒曼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在主题形象分析中,概括性主题可分为哪三种? 3.决定音色的因素有哪些? 4.“主题分析”和“曲式分析”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什么? 5.关于节奏意义的三种不同认识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20分) 为什么说和声是音乐分析者最熟悉最依赖的因素? 浙江省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音乐作品的主题与作品的具体内容或作曲家的表现目的相关,因此,一部音乐作品的主题就 具有______的唯一性。 2.比例分析法包括“对称性”分析法和______分析法。 3.和声张力的强弱是指和声______的大小。 4.节奏的密度是指单位时间里______个数的多少。

《春之歌》曲式分析报告

门德尔松《无词歌第30首·春之歌》OP.62,NO.6之曲式分析报告 (总述全曲结构,指明曲式类型) 这是一个引申型(展开型)单三段曲式,进入再现段之前有连接,曲末有尾声。 ----------------------------------------------(分述部分内部的论述顺序由于组织语言及行文的需要可作调整)(分述次级结构) 首段是一个8+7结构的并行不等长的减缩型乐段。(描述这一结构内的调性、和声运用情况)整个乐段调性持续在主调A大调上,和声按照T—S—D—T的模式运动,简洁流畅而富有逻辑性,为典型的呈示型和声手法;(交待下一次级结构的终止式)第一乐句在第8小节处停留在V6 5上作半终止,第二乐句在第14至15小节由K6 4—V7—I形成收拢型的全终止;(对材料进行必要的描述)整个乐段的旋律呈波浪型,富有歌唱性,伴奏织体以八度和声音程加倚音性的上行分解和弦构成,使音乐具有了明快、活跃的形象特征。 (分述次级结构) 中段是一个20小节的不可分句乐段,但从材料的运用来看又可将其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依次交待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延续前一乐段的材料是2+2的乐节重复。第二阶段引用前乐段的材料加以展开,以顶针句法形成了2+2+2+2的四个乐节。第三个阶段材料接近第一个阶段,前4形成了一次不完满的全终止,后四小节为补充终止部分;(描述这一结构内的调性、和声运用情况)这一乐段从A大调进入,在22小节处转入属调E大调,直至34—35小节由V7—I结束本乐段。和声上以正格进行为主,较前一乐段省略了下属功能的使用,使整个和声进行显得更为紧凑。从上述分析可看出这一乐段的对比因素主要体现在调性及材料的展开方面。 (分述次级结构) 连接段是一个从材料上可分为7+7的过渡性段落,前7小节引用前面的材料作动机性的发展,后7小节以十六分音符作类似华彩性的展开从而顺利引出再现段;(描述这一结构内的调性、和声运用情况)整个这一段落从E大调进入,随后在40小节处转入A大调(主调),在和声运用上,重新纳入下属功能组和弦,并频繁的使用了到二级、四级上的离调和弦,使得这一段落的和声富有动力性。

曲式分析

曲式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起有起迄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 音调:是具有性格特征的短小旋律。 音调的分类:1富有感情色彩的音调,如号角的音调、疑问的音调、叹息的音调、哭泣的音调等。2模拟自然界音响的音调,如号角之音、报钟声、风声、鸟鸣等。 节奏:是长短不同和强弱不同的音的配合方式,缓慢的节奏通常表现平静、深沉或悲哀的情结;快速的节奏通常表现活跃、兴奋或愉快的情绪;切分节奏通常表现紧张或不稳定的情绪。 节奏模式:1扬抑格,2抑扬格,3扬抑抑格,4抑扬扬格,5扬扬格,6抑抑抑格 节拍:节拍是强拍和弱拍有规律的周期性交替。 小节的强弱关系:是一种高级的节奏,它普遍存在于一切,但在快速度的段落中特别明显。 节拍交错:节拍的强弱关系常因节拍交错而变得复杂化,节拍交错有横向和纵向二式。横向节拍交错:①2/8和3/8的交错②2/4和3/4的交错③5/4和4/4的交错④6/4和5/4的交错⑤7/8和6/8的交错;纵向节拍交错:①二声部交错、②多声部交错。 和声在曲式上的组织作用表现:①终止式;②和声韵律:最常见的和声韵律是“Ⅰ—Ⅰ—Ⅰ—Ⅴ;Ⅴ—Ⅴ—Ⅴ—Ⅰ”的对仗;③和声变奏:当短小的旋律频频反复时,每次反复可因变化和声而把一系列互相呼应的乐节和乐句联合成为乐句和乐段。 织体:是音乐材料组成音的编织物的组织方式。 织体的类型:①单声部的织体。包括单声部的独唱、独奏和齐唱、齐奏(同度或八度),这种织体写法有时显得很淳朴、自然,具有民间格调,有事则有严肃、深沉的性质。②复调织体。包括支声复调、对比复调和模仿复调。③主调音乐的织体。有旋律与和声结合而成,有持续低音式、和弦式、分散和弦式等类型。 乐思:是音乐思维的载体,是构成音乐作品的素材。 动机:是音乐结构中最小的有机单位,有少数音组成,环绕一个主要重音结合成的节奏音组。是音乐作品中最小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最小的乐思,动机总具有一定得形象意义和节奏逻辑,所以规模虽小,仍不失为音乐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常包含一个强拍,即占有一小节。 主题:狭义的主题是有完整结构而未经发展的乐思;广义的主题则是狭义的主题经过初步发展以后形成的较大的结构,但在全曲中,它仍是音乐形象的主题的结构则大于乐段。 主题内部乐思发展的主要手法:①反复和模进。②音程的缩小和扩大。③节奏的缩小和扩大。⑤对比。 ⑥旋律变奏。⑦和声变奏。⑧展衍。 发展主题的手法:是主题内部乐思发展手法的扩大,常用的有①变奏:主题的结构不变,而把旋律加以装饰,或变化织体写法、和声细节等,但仍保持旋律、和声结构的轮廓。②展开:用主题的片段来反复、模进、变奏,或引进新的乐思,调性不稳定,结构逐渐分裂。③对比:引进新的主题和原来的主题遥遥相对,对比的大小通常是和结构的大小相称的。新主题和原有主题之间的对比程度,通常要大于主题内部乐思的对比程度。 乐思的陈述:①呈示性陈述:用于音乐材料或主题的初次陈述,结构和调性都比较稳定,主题材料比较统一,和声较单纯,结束多半是收束性的,即结束在主调或关系调的完全终止上,呈示型的陈述常构成主题或主题变奏。②展开性陈述:结构逐渐分裂,调性的转移逐渐频繁和迅速,这种陈述并没有完整的结构,结束多半是开放性的,结束梓不稳定和弦上或不稳定的调上,主题展开时或主题内部乐思展开时都可采取这种陈述方式。③过渡性陈述:连接两个相互对比的主题时所用的陈述方法,在乐思的发展上合调性布局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材料细碎,结构不规整,调性和声不稳定,常用音阶式的走句,上下翻腾的音流或某一音型的多次重复模进。④收束性陈述:结构逐渐分裂,而调性非常稳定。在乐段、乐部或乐曲的最后。常采取补充终止式使乐思的发展逐渐静止下来。⑤导入性陈述:又称引子,出现在乐曲主题之前或某一段落之间的部分,在主题出现之前,有情绪、调性、体裁、速度等方面的预示。结束:a多落在Ⅴ,以期待Ⅰ。b也有落在Ⅰ,作为调性的预示。引子可以使几个小节,或几个和弦的重复。声乐曲中,引子成为前奏。 各种段落分类:按其结构功能分1引子,2开始段落(呈示部),3中间段落(中部),4连接段落(连

曲式分析总结6

奏鸣曲式 第一节概述 一、奏鸣曲、奏鸣曲式、奏鸣原则 1、奏鸣曲(Sonata)一种多乐章器乐套曲体裁。常用一件乐曲独奏或与钢琴重奏,一般有 三、四个相互对比的乐章组成,其中各乐章的特点与曲式结构如下:第一乐章是快板,使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是慢板,使用三部曲式、变奏曲式或自由的奏鸣曲式;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或谐谑曲,使用三部曲式;第四乐章是快板或极板,使用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 一个乐器独奏的套曲——独奏奏鸣曲(小提琴奏鸣曲、钢琴奏鸣曲) 2~9件不同乐器合作的套曲——重奏曲(三重奏、八重奏) 独奏乐器与乐队合奏的套曲——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 乐队合奏的套曲——交响曲 2、奏鸣曲式是一种在构思上以一对矛盾为基础、在材料上以两个主题为中心、在结构上以三种功能为支撑所构成的比较复杂的三部性曲式。 需要说明的是也有很多不使用奏鸣曲式结构的奏鸣曲。例如贝多芬《第十二钢琴奏鸣曲》Op.22,《第十三钢琴奏鸣曲》Op.26。 3、奏鸣原则:即指奏鸣曲式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⑴双主题中心原则; ⑵交响性发展(在尖锐对比的矛盾基础上所作的戏剧性和过程性发展)原则; ⑶调性服从原则; ⑷三部性方向原则; 4、表现:由于奏鸣曲式以两个主题间的对比以及在整个乐曲发展中所表现的积极展开为基础,所以,这种结构基础决定了它表情能力的十分广泛,特别擅于表达抒情性的、具有心理刻画性质的,以及富于哲理性的内容。 二、来源 1、古二部曲式 古二部曲式指流行于巴洛克时期的一种特定的音乐结构形式,他的特点是:音乐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其第一部分从主调开始,则一定结束在副调上,呈开放状态;第二部分从副调开始,经过小展开或向下属调过渡,最后回主调结束,两个基础部分各自反复一次。 古二部曲式一般采用复调风格,所以在结构上不同于二段曲式,它不具备二段曲式清晰的句逗和成型的主题。如巴赫《第六法国组曲》中的《阿勒曼德舞曲》。 由于古二部曲式在A段打破了调平衡,在B段通过调扩展和乐思的展开,又有恢复调平衡的结论。 2、古奏鸣曲式

西南大学《曲式作品分析》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 1:[判断题] 结构的外部延长称为扩充 参考答案:错误 2:[判断题] 调性布局公式为:T-D-S-T 参考答案:正确 3:[判断题] 音乐的陈述类型可以广义地分为稳定型陈述和非稳定型陈述.. 参考答案:正确 4:[填空题]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以其自身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该单位称为( ) 性结构;相反,如果不在稳定功能或转调来终止,则称为()性结构。 参考答案:(收拢)、(开放) 5:[填空题] 乐段通常由数量不等的乐句构成,乐句有时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 )、( ) 和()。 参考答案:(乐节)、(乐汇)、(若干乐音) 6:[填空题]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主要有( )原则、()原则、()原则、() 原则和()原则。 参考答案:(呼应)原则、(三部性)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变奏)原则和(回旋)原则 1:[判断题]在主题材料结合方式上,乐段可以大致分为平行乐段和对比乐段两大类,在和声结 构上可以分为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在外部形态上可分为方整性乐段和非方整性乐段 参考答案:正确 2:[判断题] 复乐段既是一个量的概念(至少包括两个单乐段),又是一个质的概念(主要内容 有)。两个单乐段在各自的终止上形成(属主)呼应的关系,也包括转调关系。

=================================================================================================== 参考答案:正确 3:[判断题] 由内容互不相同,既对比又统一的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称为二段曲式。 参考答案:正确 4:[填空题] 二段曲式可以分为()和()的两大类。 参考答案:(有再现)、(无再现) 5:[填空题]在材料方面,二段曲式可以分为()和()两类。 参考答案:(单一主题)、(对比主题) 6:[填空题]三段曲式根据中段材料的同异,可以分为()、()和() 三类。 参考答案:(引申型中段)、(并置型中段)和(综合型中段) 1:[判断题] 引申型中段的三段曲式也称为双主题三段曲式。 参考答案:错误 2:[判断题] 与二段曲式相似,三段曲式的第一段通常也是一个呈示型乐段。 参考答案:正确 3:[判断题] 平行复乐段与二段曲式相同,两者第二段开始主题材料都相同。 参考答案:错误 4:[填空题] 三段曲式由()、()、()构成。

音乐试题分析题

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答: 此曲为三段体,大写字母表示段落,小写字母表示乐句:句式结构图: ||: A: || B | A’ || ||a b || a’段尾 a b c ab a’尾声 第一段a句的音响效果两音一组、一高一低,尖锐而突兀,有小鸡啄东西的感觉;b句则是由低到高音的连贯走向,有小鸡扭屁股的感觉。第二段abc三句在速度与紧张度上明显具有一句比一句强烈的递进感,似乎是这样一个过程:小鸡先稍慢同时两班轮流的动翅膀;然后中速同时动两边翅膀,最后快速同时动两边翅膀。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重复。此曲的主题内容:小鸡在壳里努力地想出壳, 先用喙啄壳, 再用屁股顶壳, 然后用翅膀敲壳, 再重复用喙啄壳、用屁股顶壳, 最后尾声的音区下行特征表明小鸡没有出壳, 还得继续努力. 动作说明: A段a的动作:双手握拳,伸出食指放在嘴前表示小鸡的喙,一拍一点头做啄壳动作。 A段b的动作:双手动作不变,二拍扭一次臀部,做拱壳动作。 A段a?的动作:与A段a的动作相同。 A段尾声:作垂头丧气状。 B段a的动作:轮流压左右手肘,二拍一次。 B段b的动作:同时压左右手肘,二拍一次。 B段c的动作:同时压左右手脟,一拍一次。 A’段的动作:重复A段动作。 分析“喜洋洋”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答:此曲为三段体,原曲结构为ABABA,为了符合幼儿注意时间不宜过长的特点,我们可把此曲简化为ABA?。句式结构图: | A ‖︰ B ︰‖A? | ▏ a a? b c 过渡 a b c d a a? b c 在粮食丰收后的一个晚上,农村男女青年喜气洋洋地敲锣打鼓、跳舞欢庆。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鼓(第一段aa?两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钹(第一段b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吊钗(第一段c句);所有的女青年拿着绸带跳起了绸带舞,先是把绸带往头顶甩(第二段ab句),然后把绸带往身旁甩(第二段cd句);最后男青年又出来了(第三段重复第一段)。 动作说明: A段为男青年表演的动作。 A段a的动作:身体朝向左边,左右手一拍一次轮流作敲鼓状。 A段a’的动作:身体朝向右边,动作与a相同。 A段b的动作:一拍一次作敲鼓状。 A段c的动作:一拍一次作敲吊钗状。 B段为女青年表演的动作。 过渡名:身体左右摇晃各一次。 B段ab的动作:绸带抛向头顶,左右手轮流,四拍一次。 B段cd的动作:绸带与腰齐左右平抛,左右手轮流,四拍一次。 A’段为重复A段男青年表演的动作。 1.分析“水族馆”的曲式结构与音乐内容主题。曲式结构: ‖︰ A | B ︰‖C | D | B?| ▏ a b c d a b c d a b a b a b c d A段表示鱼在水中游,鱼先是尾巴打圈然后轻盈地流出,这样的动作在A段中反复;B段表示水中的水草由高到低地漂浮:C段表示大波浪的翻腾:D段表示水中泡泡的出现与消失:E段或B?段再次表示水草。 动作说明: A段a的动作:左手手腕逆时针方向做圆圈动作,左手手臂伸向正前方,平举到头顶,最后向左外侧慢慢放下。 A段b的动作:右手重复左手的动作。 A段c的动作:双手同时做手腕圆周转动动作,双手从正前方移到头顶,从身体两侧转动着移到大腿两侧。 A段d的动作:双手同时做手腕圆周转动动作,双手从正前方移到头顶,不转动直接慢慢地放下。 B段a的动作:左手举过头顶,由高到低做手腕左右波动动作。 B段b的动作:右手举过头顶,由高到低做手腕左右波动动作。 B段cd的动作:重复B段ab的动作。 C段a的动作:双手臂由左到右画圈三圈。 C段b的动作:双手臂由右到左画圈三圈。 D段a的动作:左右手轮流向外做弹指动作,两个慢的、四个快的。 D段b的动作:与D段a的动作相同。 B?段a的动作:与B段a的动作相同。 B?段b的动作:与B段b的动作相同。 B?段c的动作:左右手同时举过头顶,由高到低做手腕左右波动动作。 B?段d的动作:双手转动,由低到高,到头顶后慢慢从两侧垂下。 2、写出单圈舞“彩带”的动作说明:全体围成圈,手拉手。 A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第17-20小节,右脚起步逆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左脚的起步。第5-8小节、第13-16小节,第21-24小节,左脚起步顺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右脚的起步。 B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右脚起步朝圆心走四步。第5-8小节、第13-16小节,右脚起步退回圈中原位。 3、《大鸟笼》句式结构图: | A | B | A?|| 引子||: a :|| ||: b :|| a b c c? a a? b b? cc?尾声 A段通过快速与高音区旋律的“滑翔”,刻画小鸟飞翔又飞不远的形象;B段钢琴的音色,似乎刻画着小鸟的徘徊,但长笛的音色一出现小鸟又飞了起来;A?段与A段类似,但A?段前面两句的一拍似乎表示小鸟的主动停顿,把小鸟刻画得很有灵气。 双圈舞“德国波尔卡”的动作说明: A段前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顺时针方向走。 A段后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逆时针方向走。 B段前半段:里圈左手搭前面舞伴的左肩,右手拉右边舞伴的手;外圈左手拉左边舞伴的手,右手侧平举。双圈共同朝顺时针方向走。 B段后半段:反向与B段前半段的动作相同。 C段:里圈拍腿两下,拍手一下,拍左右侧一下。站在里圈舞伴的右边,外圈左侧身八拍进里圈,右侧身八拍出里圈。 直列舞“杨基。都德尔”动作说明: 两列队形中幼儿与舞伴面对面站立,各自向前平伸手臂,以便保留两只手臂的空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