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同课异构的案例比较分析

基于同课异构的案例比较分析

基于同课异构的案例比较分析
基于同课异构的案例比较分析

基于同课异构的案例比较分析

摘要:近年来,“同课异构”越来越受到教师关注,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本文主要以“能源资源的开发——以山西省为例”一课为例,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中的特点出发,对两个教师的同课异构进行比较分析,对高中地理教学存在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同课异构;资源能源开发;比较分析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地理教学方面要求“因材施教”,因此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成为地理教师要解决的问题。“同课异构”是指对于同样的课程内容,不同的教师对它展开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完成教学[1]。它作为一种课程教学的比较研究方法和完善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不断促进着教师进行观摩、思考、研究比较和完善反思,教师仔细考虑学生的具体学情,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演绎出不同的个性化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如何通过有效教学设计,全面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当前一个亟待探索和实践的重要问题[2]。“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

论文研究的内容来源于“2016全国高中地理优质课评选活动(必修三)”,选取必修三中的“能源资源的开发——以山西省为例”,来自于不同省市的教师对其进行了同课异构,接下来主要对获得“一等奖”的两位老师的授课内容和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与评价。

1. 教学目标分析

论文选取了“能源资源的开发——以山西省为例”一课进行分析,这节课是必修三区域地理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案例选取山西省煤炭资源,贴近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现状,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分析,课例一和课例二的教学目标大体一致,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展开论述。

1.1 知识与技能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两个课例中首先要求学生能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三方面记忆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其次,要求学生能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的能源基地建设,也就是说理解我国现有的能源结构和现状;再者,要求学生能了解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理解保护环境所采取的相应的措施。

1.2 过程与方法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教师都首先要求学生能够阅读相关地图,理解和掌握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相关的铁路交通线路;其次,让学生阅读相关图表,了解我国如何加强山西省的能源基地建设;最后,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读图、推理、讨论、探究等的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相应的学习目标。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能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了解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并养成自觉节约能源的好习惯;使学生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辩证看待问题的思想方法,要理性的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若将山西省煤炭资源换做其他地区的其他资源,学生也能对其进行能源资源的开发分析。

2. 重难点比较分析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山西省为例”这节课依据课标的要求,它的重点有两个,首先是让学生去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的优越性和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其次是使学生理解山西省能源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这节课的难点是使得学生能够提出并掌握山西省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课例一中王老师对于重点的把握相对比较准确,在课堂上老师会有意去设计一些环节引到学生去掌握这些重点。例如在课堂上,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图片和材料,让学生去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的优越性以及山西省能源基地的重要性。而王老师对于难点的把握相对

比较欠缺,王老师在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没有很明确的去引到学生去掌握和理解山西省能源资源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只是在最后很简单的去提了一下能源资源开发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这方面有待改进。

而课例二中李老师对于重点和难点的把握都比较准确,在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李老师有意去引导学生去把握重点以及难点。比如,老师给出材料,让学生去分析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并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还有在这之后教师又抛出问题问“我国能源安全受到威胁,体现在哪些方面?”等,让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现有的能源资源利用现状,并让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参与其中。在环境保护这方面,李老师一开始就提醒了大家能源资源开发的原则是“因地制宜”,最后又提到能源资源开发要适合中国国情。李老师能够准确把握重难点,这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3. 课例特点比较分析

通过观看这两节课,发现这两位老师的讲课方式各具特色,都有自己最精彩的部分。当然,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都有自己最引人瞩目的地方,也会存在瑕疵。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这两节课各自的特点:

3.1 新课导入,各具特色

一节课的讲授好比一篇文章的写作,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开头,好的开头会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同样,在地理课堂上,好的导入方式会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这节课两位老师的导入方式各具特色,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课例二中李忠新老师的导入方式。李老师是以视频作为导入,视频内容主要为“江西省九江市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风力发电”,对学生们说明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继而又将其引入到本节课所学的“山西省的能源资源开发”。首先李老师用视频作为导入方式,非常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其次,这个班的学生是九江市本地的学生,以九江市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中“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的理念;再者,李老师在最后又回到“九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这个问题,让学生们根据所学知识评价九江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并结合材料对九江打造中部能源基地建言献策,做到了前后呼应、有始有终。老师是教学的引路

人,一连串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用地理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整堂课效果很好。

课例一中王欣老师是以跟学生互动方式来导入这节课的内容。首先,王老师对学生进行了夸赞,使得学生放下心里戒备,觉得这位老师很好相处;其次,王老师作自我介绍,老师和学生来自不同省份,但都同样来自“一中”,那么老师就利用这个点引入本节课所学内容,要做地理中的“NO.1”,要具备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能够根据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特征来进行综合评价和开发,并提出合理的建议”,进而让学生们作为一名策划师,对山西能源资源进行开发。老师以这个作为引子主要是要将课堂教给学生,告诉学生他们自己是主人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其中。

3.2 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团结就是力量”,这也充分说明一个人的能力往往是有限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恰当的去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选择一个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创设一个合适的背景,调动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是提高探究学习能力的关键。老师的职责就是创造一个能使学生积极思考、进行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从多角度、多渠道来整合探究学习的材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包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社会、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目的地进行问题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学习,是提高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要形式。

课例一中王老师在开始创设了一个合适的背景,成立一个“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总公司”,将公司分为三个部门,每个部门由学生组成且有策划师,三个部门分别为资源部、市场部以及对外联系部(交通),每个部门的策划师要对该部门的开发状况进行概述并提出建议。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课例二中李老师主要是以问答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总体而言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并不高。在课堂上,有几次老师提问的时候,学生并没有很积极的回答问题,而是等着老师提问。

3.3 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关系和谐

教学过程是老师和学生相互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在两者之间形成默契,配合游刃有余,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使学习变得愉快、轻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课堂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本节课的顺利展开和课堂效果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课例一中,面对首次见面,王老师表现出跟大家相见恨晚的一种状态,给人一种亲切好相处的感觉,也使得本节课顺利进行。在教学活动中,王老师赋予学生角色,使得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例二中,李老师在每一个环节提供给学生地图和表格,让学生读图和表,总结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特别是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十分值得我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年轻教师应该去好好学习的地方,并应借此,在不断在模仿与摸索中更好地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除此之外,王老师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出现分歧,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这也充分展现了王老师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临时应变的能力很强。

3.4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读图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具有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表现,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这句话并不过分,因为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近年来,新课标更是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读图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两个课例都非常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课例二中李老师给出的图居多,比较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时,老师给出了“山西省煤炭分布图、中国煤矿分布图”等四张图,让学生据图回答其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学生学好地理,真正“会学”地理的关键。课例一中王老师也给出图让学生去分析问题,但较课例二来讲比较少,有所欠缺。

3.5 对学生进行适时评价

两位老师课堂中的提问,对学生的鼓励语言,也是非常的简练,很有启发性。两位老师都很注重对学生表现的适时评价,评价语言也灵活多样,都潜移默化地起到了点燃、唤醒和激励学生热情的效果。

比如,课例一中王欣老师在学生回答完之后,先是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在对其进行补充,语言比较有亲和力,对回答好的同学奖励一支笔,充分激励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李忠新老师也通过恰当的点评充分显示了教师的亲和力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3.6 教学环节紧扣、思路清晰,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两个课例中,老师思路都非常清晰,一步一步的教学,一环一环的紧扣,让我感觉老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做了详细的准备,每一步要做什么,学生要达到什么效果,都很明确,而且按照学生的能力范围,基本都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更好。

两位老师首先对“能源资源的分类”以及“区域资源的开发条件”等进行复习;其次,引导学生去学习“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再者,让学生对山西省的“能源基地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后,老师将这节课所学习的思路和知识带领学生们引到其他能源资源的开发上,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但是相对而言,课例二李老师的思路更清晰一点,整个教学过程都很有条理,有序进行。

3.7 课堂练习中的案例选择方面对比

课堂中的案例选择应该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出发,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课例二中李老师在课堂中的案例选择了“九江市的能源资源开发”,非常贴合学生实际生活。这个班级的学生基本上都生活在九江,对九江的资源能源情况基本上都非常的熟悉,,选择九江这个地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在收集信息的时候会更加方便和容易,让学生们对自己家乡进行资源能源开发的时候,学生们基本都很感兴趣,所以都会积极去回答,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学生都能够很自信地展示,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真正主人,这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兴趣。

相对而言,课例一中王老师则选取了中国最典型的河流——雅鲁藏布江的水能资源和新加坡这个国家的能源资源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虽然没有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但是教师选择了中国的典型河流,而且,教师选择的案例从国内到国外,也是层层递进,很有层次感,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启发

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两位老师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非常佩服老师们的教学智慧,无论是他们的教学基本功,还是他们的课堂教学各方面都值得我好好去学习。听了老师们的课后我才真正明白要想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一个知识点,必须让他们自己亲身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去,而不是通过老师一味的灌输知识,而且作为老师要充分的相信孩子有足够的能力探索出答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注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要让孩子真正去理解、去发现、去探索,他们才会很好的掌握,也才会把知识在他们的头脑里根深蒂固。

参考文献

[1] 项艳萍.基于”同课异构”的地理教学设计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 王婷月.基于”同课异构”比较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的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 2016年10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陕西省义务教育“新常态·大视导”同课异构活动。在短短的一上午里,观摩了张丽、宁亚茹两位老师的小学数学优质课,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原来枯燥无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可以充满生活化、艺术化。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一、对同课异构有了自己的理解:同样的教学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改变教材内容,或者教材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实现形散神不散的教学特色。另外,同课异构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必拘泥于固有的教学策略,可以每节课删除不必要教学环节,甚至挑战教学策略,逆策略而动,突破常规,实现效果好的课堂。 二、数学教学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主动地去探究,去思索。 三、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

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便于学生理解,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四、数学课堂不能忽视学生成果的展示。有学习就有成果,教师展现的学习成果一般都具有典型性:成功的作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导向、总结;失败的作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析、帮助、完善。总之,这些成果用得好,课堂因生成而大放光彩;用的不好,课堂也因此而陷入迷雾。宁老师和张老师用不同的形式、方法让学生在展示自己成果的同时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心得体会 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泰安小学数学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 杨凤华 xx.03 xx年3月26日,我参加了泰安市教研室组组织的在泰安师范附小数学教师听课活动。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在一天的听课里,观摩了几位老师的小学数大学同课异构优质课,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对家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是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我主要听了《时分的认识》《观察物体》《因数和倍数》的教学。各位老师讲课独具特色,艺术性很强。回想肥城师范附属小学的翟晓琳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她的这节课没有强迫,不算热闹,一切看似简简单单,但学生的思维状态自然活跃,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学生被深深地吸引,自主探究的行为主动而积极。教师首先要营造出学生感兴趣的、愉悦的、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使学生对本来枯燥的数学教学,产生一种亲切感,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本节课中,她将认识钟面及了解时分的关系等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

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价值。 在教学体验1小时时,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上课、下课这些对于他们来说最贴近的事情中感受1小时。课后对家长作调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1小时的认识,有利于对其时间观念的培养,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教育,也同时达到了教学目标关于情感目标的要求。在这种民主、平等、愉悦的氛围下,学生思维积极、主动、活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各抒己见,不仅使课堂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的不足。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自觉地将教学过程处理成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操作、实践的过程,让他们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并从中获取新知,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她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的尝试、体验,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进而,、。一位数学教师能做到这些,让人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真的合作交流中明白分数的基本性质感觉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肥城安站镇的张敏老师在新授《因数和倍数》过程中,没有单一地把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直接出示给学生,而是把一种静态的数学知识变为一种让学生在一种大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体验发现真理的曲折和快

小学数学教研组“同课异构”优质课活动方案

为了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更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数学组将于20**学年度开展教研主题“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其活动形式如下: 一、开展校内“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要求 1、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分两个学期进行,20**年秋季学期1——3年级;20XX年春季学期4——6年级。 2、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构思,并将教学设计送教导处,以便老师集体研课。 3、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后开展“同课异构”研讨活动。课后,每位授课老师要写出教后反思 4、没有特殊原因,原则上要求全体教师参与本学科的观课和评课。 5、教研组长要积极发动学科教师协助上课教师做好各项课前准备工作,如:收集资源、打印教学设计等。 二、活动目的 “同课异构”就是相同学科的老师,使用相同教材和同一节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塑造各具特色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探索和开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同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提高课堂效率,为减负增效奠定坚实的基础。“同课异构”力求能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 三、活动形式 同课异构。即:内容相同,教法相异;相同的舞台,别样的精彩。 四、活动时间:20**年秋季学期1——3年级,20XX年春季学期4——6年级。 五、参加范围:全体数学教师 六、活动程序: 1. 设计教案 参与教师根据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构思,并于规定时间将教学设计上交教导室(注:教学设计含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的主要环节说明设计意图)。 2、教学研讨 听课后,组织老师们讨论教学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讨论是一种互动的研究,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过程。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聚龙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实施方案 为了充分调动我校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本学期,我校积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有关精神,以“同课异构”为主要活动形式,研究课堂,打造课堂,以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构思进行教学研讨,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有效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和教学质量。为了把活动开展好,我们特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标: 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执教同一课题,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教材不同的处理、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板书方式等,展示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通过教师“选定一课题——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等环节,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打开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同时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推动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2、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更新; 3、优势互补,集思广益,使更多的教育教学思想能够自由地交流与碰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营造更加和谐的教学研究氛围; 二、组织领导 组长:代文忠 副组长:鲁建军 组员:数学组全体教师 三、活动时间 2016年3月8日至3月16日

四、参与学科 五年级数学 五、活动环节 1、选定课题。选定两三名教师共同选定同一课题。 2、个人教学设计。参与教师根据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构思,并于规定时间将教学设计上交教导处(注:教学设计含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的主要环节说明设计意图)。 3、教学观摩。数学组全体成员参加听课,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并写好听课记录。 4、教学研讨。听课后,组织老师们讨论教学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讨论是一种互动的研究,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过程。鼓励参与者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 5、教学总结。通过观摩课例后,把自己的认识、收获写下来,可以是设计的理念,也可以是教学环节,甚至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一处小技巧等等。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课例分析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课例分析 说明:遵师训部领导的安排,我们去陈平营中心校举行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取得良好效果。本人教学设计如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1.教材位置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七篇课文。本组教材是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以及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2.教材特点 从思想内容上看,本文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做成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小村庄人们的错误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从语言表达上看,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从写作技巧、写作手法上看,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小村庄由美丽到毁灭的过程。在描述小村庄的环境时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形容小村庄的美丽,如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运用排比的句式写出了树木的变化,用标点符号省略号表现小村庄的环境日益恶化,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下得连绵不断等等。这些写作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读起来更加的形象、生动。 二、学情分析 1.识字方面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多种识字方法,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学生能分析字的结构,能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三年级是要求用钢笔书写的第一年,学生的执笔方法,写字姿势和规范书写,仍需特别关注。 2.课文方面 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大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不易理解的可能有以下几处:1.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城市孩子对山区环境、森林情况了解大多,对农村的农具、家具了解不够,需要做适当地补充。例如,文中出现了“犁”这一农具,老师需要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木制的犁,另一张是牛套犁耕地的情景,学生们可以直观地认识犁、了解犁的作用。2.学生对文字背后的含义难以理解到位,如“锋利的斧头”代表什么,需要教师点拨。 3.朗读方面 学生已有了初步的朗读能力。通过理解课文,学生可以正确流利地读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但在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读本课14个生词:锋利、盖房、扩大、工具、咆哮、造犁、裸露、黎明、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各式各样、应有尽有。会写“裸”字。

同课异构学习心得

国培“同课异构”学习心得 ,月2号我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一次“同课异构”听课活动,地点在授田英才学园,时间是一天。这一天,我听了七节课,上午的几个老师共同讲了《简单的排列》,下午的老师讲了《策略与方法》。每几节相同的课,老师们都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精彩有目共睹,感受因人而异。作为旁观者,结合自身的体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课堂的追求是什么?几位老师给出了答案:实效。新课程实施至今已有一个多轮回。大家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也有了一些质的转变。几位老师的课堂都没有太多“精彩”的情境创设和“轰轰烈烈”的合作学习等外在形式,没有热闹,却很有实效。这也给了数学课堂一些思考。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提升的更多的是什么?其实是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和内涵。一个人美是由内而外的,数学课的美也应是这样。 2、几堂课很好地解释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我的理解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是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服务的。几堂课都从学生身边的数学导入学习,又通过一些生活事例丰富了这一数学知识和内涵,使数学远远高于生活,但又是可以被学生所理解和掌握的。尤其是索娜老师的课,在这一点上大做文章,不断涌现精彩。同时,也避免了学生思维的狭隘性,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会了知识的转化,这必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实,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储存了大量的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几位老师正是对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经验有了充分的了解,用一把智慧的钥匙,打开学生存储的宝库,学生的智慧也就源源不断地往外涌了。 3、怎样的数学课有味?深度。数学具有知识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等特征。那么,真正意义上的数学课就必然是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的。每一个数学问题、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果学生都齐刷刷地举手了,我们是不是应该高兴呢?如果是这样,表明了什么问题?目标定位有问题。为什么会有问题?有没有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如果没有充分地预设学生,又怎么可能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获得不同的体验呢?可喜的是,几位老师都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环节。这样的设计,给学生强烈的冲击,充分刺激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动机。这样的学习,不是教师强给的,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迫切需求,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终于茅塞顿开,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完全被数学世界的精彩所迷住。这样的经历,对学生而言是真实而深刻的。学生喜欢这样的老师,喜欢这样的课堂,喜欢这样的数学。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不也一样吗? 那么,是不是问题提出去,学生三三两两地举手,就是有深度的课堂?当然不是。这就考验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和课堂教学的组织、数学语言的提炼等多方面的因素。 4、学生的学习成果该怎样呈现?有学习就有成果,教师展现的学习成果一般都具有典型性:成功的作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导向、总结;失败的作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析、帮助、完善。总之,这些成果既有教师课前预设的,也有当堂生成的。用得好,课堂因生成

“同课异构”高效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同课异构”高效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中的自学与导引问题 1、学生自学不充分(大多没有自学或自学不到3分钟就叫停) 2、小组合作不到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3、展示交流不精彩(一无重点,二无深度、三不精彩) 4、教师牵引不放手(一是问得多、二是重复学生发言多、三是讲得多)(二)小组的管理与评价问题 1、小组成员分工不具体(大多数学生的身份不明确) 2、小组汇报交流不艺术(在交流发言时不是代表小组) 3、小组学习习惯没养成(大多数学生还习惯于等老师发指令) 4、小组管理评价不到位(有的流于形式,有的连形式都没有) 二、高效课堂要改进的措施 (一)在导学案的使用上讲艺术: A、突出一个“学”字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关于自学,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做到一读、二记、三思、四写。 “一读”。一读文本,即自学时,要先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用笔勾画圈点出重点的基础知识,比如重点字词、定义概念、重要语段等等;二读导学

练案上的补充知识点,同样要勾画圈点。 “二记”。一是作旁批,即在课本上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或觉得难以理解的地方,并写下旁批,可谈感受,可写启示;二是默记重要的基础知识,如重点字词、定理公式等。 “三思”。即思考导学案上的自学问题和课后思考题,此环节要求必须在导学案或者书本上形成独学成果;二想自己学习本节内容的难点,并作好记载,形成自己掌握本节知识的突破点。 “四写”。一是脱书完成自学检测,必须独立完成;二是在导学案上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用红笔标记,学科组长做好统计并及时上报老师。 B、突出一个“法”字 即方法指导,学习策略的指导,这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合作学习是解决个人疑难的有效办法,目前,个别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知道如何合作,表面热闹,但实际效果不好。课堂合作探究学习必须经过以下三个步骤,即: 1、独学环节。即老师抛出问题后,小组不要忙于讨论,而是要求每个学生先独自思考,利用课本自学,并在书上或者导学案上形成文字答案,形成自己的独学成果。此环节教室保持绝对安静,学生完成后,交给学科组长检查完成是否认真。老师巡视督促,并评价学习纪律。 2、讨论环节。先由学科组长指定本组一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其他组员认真听,并用其它颜色的笔删减、增补自己的答案,如有不同,提出异议,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最后形成小组的答案。学科组长要组织好该环节的活动,重点围绕疑难展开讨论,互相启发、补充,解决问题。 3、展示环节。小组形成答案后,老师将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出展示条件,

高中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富平中学高三数学组乔志诚 2019年11月30日,富平县教研室组织的“同课异构”高中数学教研活动在迤山中学进行。富平中学的刘海荣老师、迤山中学的程建和立诚中学的熊永超三位老师共讲《立体几何—平行关系》,我听了这三节数学课,颇有感受,现将听课中的一些感受和体会与大家共享。 在这三节课中,两校的三位数学教师纷纷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好课,各自体现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展示了各自学校教改模式的课例。其中迤山中学程建老师的“诱思自学、合作探究、分层评价”,熊永超老师中的“自主探究、精当点拨”,富平中学的刘海荣老师“诱思自学、分组探究、展示交流、点拨反馈”,可谓各具特色,值得互相借鉴。最后是迤山中学刘文清做了高三复课研讨的报告,讲解细致,高三复课问题直击要点,复课策略指导性强、操作性强,有非常大的实用意义和价值。 通过本次活动,我在教学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会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一、拓展视野,丰富了教育教学艺术 任何一位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都有他的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在相互的听课过程中,其他教师的教育机智可以被相互体会。 二、智慧碰撞,构建了多重对话平台 在评课的过程中,各校各级教研组长就一些问题发表了个人见解,大家都打开自己的心扉,发表自己对听课的感受和看法。经验丰富的教师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年轻教师也积极献言献策。思想发生了碰撞,讨论的越深入,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 三、相互对比,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 一节课结束后主要是反思教学效果。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完成了课标目标。二是从现场效果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反馈、同行和专家的评议,反思一节课的得与失,提出今后改进和完善的设想。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认识到,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读来替代学生的解读;而应该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循循善诱,平等的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重视课堂生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让学生各自生成或构建自己的认识与知识。这是当前新课改的必然趋势,如何做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站在对话者首席的位置,是当前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在导学教学中则全部的内容都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 四、更新观念,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在交流与研讨中,我发现了自身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整,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还不能很好的落实到课堂教学上,缺乏理论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远,所以还需要专家的引领,更需要在平时能多方面的去学习各种教育理念,从而使自己更好地成长。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方案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方案 篇一:小学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张高小学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试图假借“同课异构”这种特殊形式,加强全体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关注程度,为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储备思想认知和研究案例。二、活动目的 “同课异构”就是相同学科的老师,使用相同教材和同一节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塑造各具特色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探索和开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同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提高课堂效率,为减负增效奠定坚实的基础。“同课异构”力求能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三、活动形式同课异构。即:内容相同,教法相异;相同的舞台,别

样的精彩。四、活动时间:4月 五、参与学科:语文、数学、英语3个学科六、参加范围:全体教师七、活动程序: 1. 设计教案。 参与教师根据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构思,并于规定时间将教学设计上交教导室(注:教学设计含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的主要环节说明设计意图)。 要求五六年级上课老师参照“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备课、上课,构建学习小组,授课体现精讲精练。 2、教学观摩。 由三位老师执教同一篇课文,要求听课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记录,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并写好评课记录。 3、教学研讨。 听课后,组织老师们讨论教学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讨论是一种互动的研究,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过程。鼓励参与者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 4、教学总结 通过观摩了三位老师的课例后,把自己的认识、收获写下来,可以是设计的理念,也可以是教学环节,甚至是教学

同课异构案例

24时记时法 授课人:黄爱华 师: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老师放一段片头音乐,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节目? 生:新闻联播。 师:新闻联播是什么时候播出的? 生:新闻联播播出时间是晚上七点。 师:(板书:晚上7:00)同学们都认为是这个时刻,电视画面上是写着“晚上7:00”吗?(播放新闻联播片头视频)。 生:不是晚上7:00,是19点。 生:19点就是晚上7点。(板书“19:00”) 师:19点,这是一种什么记时法?它跟我们说的晚上7点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记时法。这是电视节目预报,你最喜欢的节目是什么时刻播出,请说给小组同学听。(学生交流。教师板书电视节目预报的时刻。)谁愿意把对应时刻写到黑板上来?(学生板演。) 8:50 9:30 14:00 16:40 19:00 22:00 上午8:50 上午9:30 下午2:00 下午4:40 晚上7:00 夜里10:00 师:现在黑板上出现了两种记时法。这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分别给它们起个名字好吗?你更喜欢哪种记时法?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同学们,并请大家把研究的结果填在作业纸上(如下): 生:我给上面的这种记时法起名叫24时记时法,下面的叫12时记时法。我认为它们的不同是:24时记时法,过了中午12点后继续13点、14点等,而12时记时法过了中午12点后,就叫下午1点、2点了,我喜欢12时记时法。 师:这位同学很有条理并完整地回答了三个问题。你为什么起名叫24时记时法,不叫25时或26时呢?你为什么喜欢12时记时法? 生:一昼夜是24小时,所以起名叫做24时记时法,我喜欢12时记时法,因为早上、晚上很具体,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时刻了。 生:我也很喜欢12时记时法。再说,用24时记时法还要算半天,把它们转换成12时记时法,假如,你没有学好今天的课,算错了就麻烦了。 师:那我们就努力学好今天的课,不就不麻烦了! 生:我喜欢24时记时法,因为12时记时法还要写“上午”、“下午”,很麻烦。再说早上7点和晚上7点,容易混淆。有一次我爸爸帮我妈妈买一张火车票去长沙,告诉我妈妈是7点的,我妈妈就以为是晚上7点,结果没坐上那趟火车。 师:这位同学联系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好! 生:我也喜欢24时记时法,因为这种记时法方便计算时间,比如商场9时开始营业,22时打烊,要算营业了多长时间,只要用22减去9就可以了。 师:有道理。 生:我还是喜欢12时记时法,因为在生活中,人们很喜欢用它。星期天我约同学去打球,打电话时会说,下午四点在体育场会合,就不会说今天16点在体育场会合。

数学听课心得体会

数学听课心得体会 我校组织全体教师的同课异构活动,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这两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两位老师在课件里呈现游戏,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两位老师联系游戏----激发兴趣----探索新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们会非常乐意参与这项游戏,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

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听课反思 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优质课评选,一共听了7节课,开阔了眼界,收获颇丰。这几节课都充分运用了现代化教育手段,课件制作科学、实用、美观,让教学更加直观,分解了难点,使整个教学充满了活力和乐趣。教师的个人素质都很高,语言丰富,点评及时、到位;教学设计新颖独特,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学习知识,学生兴趣盎然。 一、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基本保障 备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备课的关键是对教材的解读,如果教师挖掘教材不到位,就容易造成很清楚明了的数学问题,让老师越讲越糊涂。因此在解读教材上下功夫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进行的内容。例如这7节课,每位教师都在教材的解读上下了功夫,毕竟是精英风采展示课,体现出各位教师备教材、用教材很充分,而且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认知理解就容易了一些。当然,备课的另一个侧重点是要关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生命。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怎样预设才能让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懂到懂,另外,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策略的选用,也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课,都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才能有足够的底气,才能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偏离教学的重点、难点,去生成和丰富课程内容。 二、课堂生成是课堂生命灵性的体现

数学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精选5篇)

数学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精选5篇) 数学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1 在邯郸市新课堂“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邯郸市优秀教师赵艳和武汉常青实验小学教师李文燕两位教师分别执教的李清照的《如梦令》,这两节课听下来使我对古诗词教学有了重新的认识。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两位老师都合理利用了多媒体,通过课件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诱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变学生配角为主角,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使课堂达到高效,令学生收获颇丰,让听课者也感受甚多: 1、课堂层次清晰明了。赵艳老师在古词教学中,总结了古词的五步教学法,即:知作者,读词文,品词意,悟心境,诵词文。按照古词教学的五个步骤一步步引领学生悟出词的学习和欣赏的方法。赵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词句把课文读活读美,告诉学生李清照留下来的词并不多,但是首首精,字字妙,提醒学生体会33个字包含了无比丰富的内涵;通过词牌名、小令等古文知识的点拨,使学生了解文言文的相关知识;通过时代背景的介绍,使学生为李清照先甜后悲的生活经历唏嘘不已,直到最后跟着音乐吟唱本词,所有这些,都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如梦令》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

2、教师语言优美丰富。美好的意境需要精到恰当的语言的诠释,两位教师都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精湛的承接、转合、总结,准确而动情,每个听课者在教师富于激情且美好的语言中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 3、点拨引导恰到好处。语文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欣赏文学作品时,要带着学生进入到文字深处,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李文燕老师在引导学生找到本词所描绘的三幅画面之后,想方设法将学生引入到三幅画所展示的意境之中。在学生想像了这三幅画面之后,再让学生把想象的这三个画面用语言写出来,不仅使学生的审美情趣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还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4、在想象意境、体味感情、品读语言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诵读,边读边思,边读边悟,学生读出了景色的美丽、诱人,词人心境的欢快、明朗。感觉到了少女时代李清照无忧无虑、自由幸福的生活状态。在整首词明快的色彩、欢乐的格调,以及精炼的语言的熏陶感染中,让学生真正领略到古诗词无穷的魅力,为他们的生命着上民族的底色。听完两位教师执教的《如梦令》,内蕴的丰实、厚重超过了我的想象。 以上即是我的听课所得,我想在今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将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以让我们的孩子逐渐学会自我阅读,自我表达。这也是我的追求目标。 数学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2 三周的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

同课异构评课稿资料讲解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数学优质课评课稿 评课人:肇源县第三中学王金玲 评课课题: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出课教师:刘树桓姚恩博 本节课两位教师精心准备,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两位老师共同走过从磨课到出课的整个过程,从中感触颇多,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准确、具体、全面,他们都通过各自的方式,合理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动力和积极性;合理的课堂练习、有效的课堂评价,使学生真正体会指数函数的解析式、图像形成、性质归纳、函数应用,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的处理: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精心设计,两位老师重点把握准确,难点得以突破,通过精彩的情境引入和对核心知识的充分探究,对教材进行了非常合理的整合。 三、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下他们的教学过程: 1、进入教学的第一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如何“导” 两位老师都合理的设计了生动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在预设好的情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例如姚恩博老师在引入时用的“折报纸”的例子,刘树桓老师用的“捐大米”的例子和“绳子日取一半”的例子,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

础,让学生亲身经历,并从倍感诧异的结果中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感悟,调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 2、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体现如何“学” 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过程。刘树桓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指数函数定义的过程中,详细分析了底数“a’的取值,体现了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思想,而且科学全面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姚恩博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指数函数图像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描点,在图像形成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由特殊到一般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在总结指数函数性质时,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共同探究总结,课堂气氛热烈融洽,将数学变成学生看得见,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3、合理有效的课堂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体现如何“练” 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有效地课堂练习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这节课中,两位老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练习,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他们在练习设计上,表现为以下两点:首先,练习有针对性,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规律,第二,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探索性,并能通过图像直观分析体现数学的看得见的事实,再给出规律进行代数推理,数形结合思想用得恰到好处。总之,整个练习设计考察了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5篇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5篇 学而有用,学而有趣 ——赏析《套中人》“同课异构”教学案例有感 这次远程教育,我认真学习了必修和选修的各门课程,受益匪浅。特别是观赏了胡慧玲和李丽老师的《套中人》“同课异构”示范课,很受启发,认识到要使课堂有效高效,同组的语文老师就要多上这样的课,使我们语文课更精彩,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同课异构”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真“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在赏析两位老师的示范课后,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她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她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她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她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

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两位老师的课突出优点是: 1.课堂问题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难易适度,既不太简单让孩子觉得没意思不愿意作答,也不过于复杂,使孩子们够也够不着。 2.在讲授离学生时代较远的内容时,利用视频使教学效果提升通过直观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切实感受。胡慧玲老师利用多媒体参与教学就比较直观。 3.课堂上老师眼里有每一位学生,把每一个孩子都放到重要的位子上,避免讲课好像只是给部分学生讲,达到面向全体,真正提高了教学质量。比如两位老师让学生讨论时就关注到每个学生。 4.课堂教学不拘于形式,不让教学流程封锁自己的思路,对于随时出现的状况完全灵活变通,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为实现某一个教学目的而设置。不把时间局限的太死,遇到比较难懂的问题或者是非常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深使学生学的更多的环节,就多用一些时间;而对于一些通俗易懂的问题就可以一带而过。比如李丽老师“拓展的内容”就很深入,让学生对“套中人”有更深入地认识。

同课异构的比较分析

同课异构的比较分析 提高备课水平的方法很多,既有理论上的,诸如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特别是使用教科书的水平、教学设计的能力,也有实践上的,诸如同课异构、专题式教研、教后反思等等。 当前,在中小学教研活动中,同课异构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一、同课异构的含义与价值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指针对相同的课题,同一个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实施途径,达到同样的效果。这里的“同”是指内容的同,最终效果的同,即起点与终点的同,而这里的“异” 特别地,这里的“异”,即可以是同一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分析解决同一个教学问题,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也可以是不同的教师面对同一个课题、相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思路、方法和风格各异的教学策略,殊途 同课异构是基于帮助教师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形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正是基于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

教材,改变教学方式,促进所有教师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这种采取比较研究的校本教研方式,能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打开教师的思路,真正体现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特点,是实在又有 事实上,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更具开放性,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对话,也有利于实践和探索,因而,“如何创造性地用教材教”赋予教师很大的自主空间,这也给同课异构提供了可能。不仅如此,中小学新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倡导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因而,也需要教学设计(教案编写)、教学实施策略的多元化。同课异构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一方面,教师独特个性是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形成一种重要的因素,追求教学的艺术化,形成独具个人魅力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另一方面,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规律需要不断提炼、总结和提升,同课异构有助于在变化的环境下更好地认识教学的基本规律,同时,为教师们的成长提供 总之,通过同课异构式的教研活动,一方面,可以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选择不同的策略、运用不同的资源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课堂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学设计讲解学习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同课异构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丰盛的宴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结合情境图理解平均分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3.在初步认识平均分的同时吗,感受数学与沈国的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森林里的小动物今天要举行盛大的聚会,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都来了哪些小动物?”二、探究新知:师:“宴会开始了,面对这么多诱人的食物,小动物们都馋坏了,看,小熊猫正盯着竹笋呢,你知道它在想什么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把竹笋分给小熊猫,该怎么分?1、随意分“请拿出自己的圆片代表这六个竹笋分一份学生自由分”2、理解平均分尝试平均分A引导学生根据信息窗提问题,“平均每个猴子分几个桃子?”刚才同学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熊猫分了竹笋,他们这样分很好,猴子也要求平均分,12个桃子分给三个猴子你能提个问题吗?“你会这样分

么?”B学生拿出来自己的12个圆片代表桃子分一份C交流分的方法D归纳方法:“尽管我们刚才分的方法不一样,我们都最终得到了一个结果,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4个,也就是说,你们都是平均分体验平均分A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每只小兔子分四个萝卜,这些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兔子?B学生分一份,然后交流分法C动态演示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三、巩固练习12人排队每个排有6人,可以排成几排?12人排队排成4排,平均每排有几人?四、概括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说一说然后汇报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教学反思:本节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从而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学一开始我就以情境导入““森林里的小动物今天要举行盛大的聚会,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宴会开始了,面对这么多诱人的食物,小动物们都馋坏了,看,小熊猫正盯着竹笋呢,你知道它在想什么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把竹笋分给小熊猫,该怎么分?”班级里没有象别的班级出现的可喜之处,此处的设计线条比较粗,所以导致学生回答没有出彩的地方问题的提出,使学生陷入思考,思

高中数学听课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听课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听课心得体会(一)在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引导等方面都有上佳表现。师生配合默契,学生的情绪高涨,两节课都在和谐、紧张的气氛下,既让学生获取了知识,又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很多方法与细节的处理,值得我学习和回味。专家老师们的精彩点评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各位老师们的观点与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照,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学案分三部分:预习案、课堂案和巩固案。教师于每节课后布置本节课的巩固案和下节课的预习案;上课时,根据学生自学时提出的问题或教师上课前利用自学检测收集的信息,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精讲答疑,课堂上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长期以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一直在挤压着学生的主体性,不足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获得主体地位。所以,人们过多地重视、强调-教师的教学技巧,过多地依靠教师的能力而缺乏有效的、容易仿效的机制。学案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些缺陷,使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得到教学过程结构的保证,也使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得到了有效(而且有形的体现。“学案导学”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情感态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以“导学、诱思”为

特点的学法指导教学策略体系。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并注重学生间的互助交流,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通过观摩与讨论,我对“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其实现方式有了切身的体会。 高中数学听课心得体会(二)我有幸参加了由学校组织到xx中学的听课,这次课的主题是“同课异构”,学到了不少东西,深感作为一个新教师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深感不虚此行。现将听课活动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我听的是两节高三的数学课,可以看出两位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游刃于课堂,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机智,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更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课堂教学中,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教学过程细致,从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