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播学题库

传播学题库

传播学题库
传播学题库

一、填空题:

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实验法以及个案研究法。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和霍夫兰。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5、内向传播,或称自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主我(I)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6、人际传播的动机包括:首要动机是获得信息;认知自我他人与社会;建立与他人的协作关系;满足人的社会性的需求和心理需求。

7、大众传播的四种基本社会功能是:环境检测,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

8、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学者是库尔特·卢因。

9、《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总结的人类四种传播制度是:集权主义传播制度、自由主义传播制度、社会责任论传播制度和社会主义传播制度。

10、受众的特点包括多(人数众多)、杂(成分复杂)、散(居住分散)和匿(相对隐匿)。

11、受众的选择性过程包括:选择性理解:卷入性理解,创造性理解,歪曲性理解;选择性记忆;选择性注意。

12.传播学界五大先驱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__霍夫兰_、施拉姆。13.个体对个体的传播,被称为人际传播。

14.拉斯韦尔“五W”公式忽略了传播过程的反馈要素和传播动机的分析。15.“把关人理论”是____怀特___提出的。

16、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被称为符号。

17.__媒介即讯息__是麦克卢汉媒介“三论”的核心和出发点。

18.人内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亦称_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__。

19.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主要贡献是引入___反馈__机制,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从而更客观、准确地反映了现实的传播过程。

22.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其思想基础是_天赋人权_。

23.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相互进行信息交流的各种途径、方式、手段,通称为___渠道__。

24.对信源(传播者)的可信性与说服效果的关系进行实证考察的是___霍夫兰_。25.上世纪20~30年代美国培因基金会关于电影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是有关_大众传播效果__最早的实证研究。

26.按照“议程设置”理论的观点,人们对于当前社会上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认识通常来自__大众传播__。

27.传播学研究中的传统学派,又称_经验学派__。

28.施拉姆对传播学的最大贡献是__“使传播科学从梦想变成了现实”_。

29.拉斯韦尔模式由五个环节构成,其中第三个环节是__通过什么渠道_。

31.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三种功能,即授予地位、促进社会准则的实行和_麻醉作用_。

32.在传播学中,针对传播主体“谁”这一要素的研究,称为__控制研究__

34.受众不仅是大众传播媒介发出信息的接收者,也是这种信息积极主动的__寻求者__。

35.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认知层面、心理和态度层面以及__行为__层面。

36.在传播研究中,传统学派主要关心的是“如何”传播的问题,而批判学派主要关心的则是__为何传播__的问题。

37.在因特网上,有些人通过破译通讯代码,擅自闯入别人的网页,或乱加篡改,或窍取信息。这些“闯入者”被称为__电脑黑客__。

38.霍夫兰等关于如何对待失足少年的实验证明,信源的__可信性_与说服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

39.“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属于“___少数或劣势_”意见时,这个人在一般情况下会屈从于环境压力而沉默或附和。

41.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主要贡献是引入__反馈__机制,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从而更客观、准确地反映了现实的传播过程。

49.拉斯韦尔模式由五个环节构成,其中第五个环节是__取得了什么效果__。

50、拉斯韦尔的五W指的是: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以及取得什么效果。

51、大众传播的四项基本功能:环境检测,提供娱乐,接受与规定,社会化功能

52、信息是两次不确定之差。

53.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被称为内向传播/自我传播。

54._____信码___________的集合在信息论中被称为信息源。

55.______媒介即讯息_______是麦克卢汉媒介“三论”的核心和出发点。

56.简言之,_____反馈__________是受众对传播的反应。

57、传播按照传受范围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其中企业开会属于_组织传播___。

58、集合论认为,大众传播是社会系统的一个___子系统_____。

59.媒介是人的延伸,这以观点是先由传播学家____麦克卢汉____提出。

60、传播者是专业化的___传播组织____及其从业者。

61、美国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传播学者探讨了大众媒介与落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系列理论论述,被称为___发展传播学______。

62、1948年,美国数学家_____香/申农___发表了着名论文《通讯的数学理论》,第一次从理论上阐明了信息论的基本问题。

63、美国培因基金会20世纪20~30年代关于___电影_____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是有关大众传播效果的最早的实证研究。

64、麦库姆斯和肖发现,在选民对当前重要问题的判断与大众传媒反复报道和强调的问题之间,存在着高度的___相关性_____关系。

65、传播的革命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它们是语言传播革命、文字传播革命、印刷传播革命、电子传播革命和网络传播革命。

67、传播者的权利有采访权、报道权、批评权、专业保密权和安全保护权。

68、守门人的特征有隐形性、依附性、追加性和完善性。

69、信息的一般特征有客观性、抽象性、感知性、传递性、

存贮性和共享性。

72、任何传播媒介都由三个要素构成,它们是物体、符号和信息。

73、1975年,美国传播学家梅尔文?德弗勒在《大众传播理论》一书中把西方的受众理论概括为个人差异论、社会类型论、社会关系论和文化规范论。

74、受众动机的分类,可以分为外加动机和内发动机,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

75、反馈的分类,可以分为简单反馈和复杂反馈,消极反馈和积极反馈,真性反馈和假性反馈,及时反馈和迟延反馈。

76、从受者的接收方式看,非语言符号可分为视觉符号、听觉符号两大类。

77、通常,大众传播媒介的“大家庭”,可分为两支:印刷媒介“家族”和声像媒介“家族”。

78、自1998年5月起,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因特网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的概念正式得到使用。这标志着学术界对因特网的大众传播媒体身份的普遍确认。

79、一般来说,报社、杂志社的组织机构有3个部门:生产成品的编辑部、筹集资金的广告部和经营成品的行政管理部

80、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核心工作是传送信息。

二、单选题

1.传播学的诞生地是(a)A.英国B.美国C.德国D.日本

2.第一个明确提出并使用“大众传播学”这一概念的学者是(d)A.施拉姆B.霍夫兰C.卢因D.拉斯韦尔

3.申农一韦弗模式把传播过程中的媒介细分为三种,即发射器、接收器和(c)A.讯息

B.信号

C.信道

D.噪音

7.施拉姆把拉斯韦尔提出的环境监测功能比喻为(b)A.“反馈功能”B.“雷达功能”

C.“整合功能”

D.“议程设置功能”

8.按照拉扎斯菲尔德等的观点,由知名人士在电视上推荐产品,具有(b)A.提供信息功能B.授予地位功能C.沟通交流功能D.麻醉精神功能

9.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继集权主义理论之后出现的是(a)A.自由主义理论B.法西斯主义理论C.社会责任理论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10.《权力的媒介》的作者是(b)A.赛伯特B.阿特休尔C.施拉姆D.马莱茨克

11.大众传播中最主要最受重视的信息是(a)A.新闻信息B.教育信息C.娱乐信息D.商业信息

12.符号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它的(d)A.一般性B.鲜明性C.操作性D.指说性

13.现阶段普及率最高的大众传播媒介是(d)A.报纸B.杂志C.广播D.电视

15.下述成语中与选择性理解的意思最接近的是(c)A.爱屋及乌B.明察秋毫C.见仁见智

D.见微知着

16.大众传播有各种反馈,其中重要的是(b)A.报刊杂志的发行量B.一段时间的累计性反馈C.广播电视的收视率D.一定范围的一次性反馈

17.李普曼在一本着作中阐述了现代人与“第一手信息隔绝”的问题,这本着作是(b)

A.《人际影响》

B.《舆论学》

C.《人民的选择》

D.《自由与新闻》

18.按照“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观点,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是(b)A.有限的B.强大的

C.无力的

D.微小的

19.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直接策源地在(a)A.英国B.美国C.德国D.日本

20.传播学传统学派对传播现状的基本态度是(a)A.肯定B.否定C.中立D.批判

21.按照传播学的观点,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属于(a)A.自我传播B.狭义的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D.广义的人际传播

22.传播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其中最基本的层次是(a)A.人际传播B.群体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

23.在研究方法上,霍夫兰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c)A.实地调查法B.内容分析法C.控制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

24.“二级传播理论”的创立者是(c)

A.拉斯韦尔B.卢因C.拉扎斯菲尔德D.霍夫兰

25.下述传播模式中属于传统线性模式的是(b)A.德福勒模式B.申农—韦弗模式C.马莱茨克模式D.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26.申农和韦弗注意到传播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因此他们提出的传播模式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环节,这个环节是(a)A.噪音B.信号C.反馈D.信道

27.内容分析法的操作程序由若干步骤组成,其中第一个步骤是(c)A.制定分类标准B.实施统计分析C.确定分析单元D.抽取分析样本

28.赖特认为传播除了具有拉斯韦尔提出的三种功能之外,还具有(c)A.信息功能B.文化功能C.娱乐功能D.协调功能

29.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认为,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和发展。这个观点也被称为(b)A.“天赋人权”B.“观点的自由市场”C.“第一自由”D.“真理的自我修正”

30.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受众有若干“关卡”,其中“第一关”是(b)A.选择性记忆B.选择性注意C.选择性理解D.选择性暴露

31.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手法作了系统研究并写出《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的学者是(a)A.拉斯韦尔B.卢因C.拉扎斯菲尔德D.霍夫兰

32.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就竞选宣传对美国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作了一次调查。这次调查也叫(b)A.佩恩调查B.伊里调查C.伊利诺调查D.俄亥俄调查

33.“议程设置理论”暗示了一种媒介观,即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是(d)A.“镜子”式报道机构B.“真实反映环境”的机构C.客观报道事实的机构D.“环境再构成作业”机构34.传播学批判学派正式登上学术舞台的时间是在二十世纪的(b)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

35.传播学批判学派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巨大的政治影响力主要源于其特有的(c) A.信息传递功能B.议题设置功能C.精神麻醉功能D.培养分析功能

36.“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舆论的形成是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三个因素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d)A.劣势意见的沉默B.社会公众对事务的“理性讨论”C.优势意见的疾呼D.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

37.标志着人类进入真正的大众传播时代的是(B)

A.中国唐代印制的《金刚经》

B.德国古登堡印制的《圣经》年,美国《纽约太阳报》的诞生D.中国明朝的《邸报》

38.进行伊里调查,写出《人民的选择》的作者是(d)。A.拉斯韦尔B.勒温C.霍夫兰D.拉扎斯菲尔德39.下列论述正确的是(b)。

A.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香农和韦弗的"数学模式"是双向传播模式

B.单向传播模式的缺点是忽略了受众的反馈活动,过分强调信息的劝服性

C.奥斯古德的"双行为模式",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是单向传播模式

D.双向传播模式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双向性和复杂性,可以用来分析和解释人类的全部传播现象

40.信息论的创始人是(a)。

A.香农

B.维弗

C.维纳

D.马可尼

41.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早提出“文化霸权”理论的学者是(b)A.卢卡奇B.葛兰西C.哈贝马斯D.马尔库塞

42.在“使用与满足”的早期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是(a)A.面访记录法B.心理实验法

C.实地调查法

D.内容分析法世纪30-40年代改进舆论调查方法,并取得研究成果的代表人物是(c)A.李普曼B.卢因C.盖洛普D.拉斯韦尔

44.美国政府在60年代为缓解贫富儿童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而制作的着名的儿童启蒙教育电视片是(c)

A.《米老鼠与唐老鸭》

B.《猫和老鼠》

C.《芝麻街》

D.《汤姆历险记》45.互联网是(b)A.单一型媒介B.复合型媒介C.第三媒介D.传统媒介46.传播活动是一种(d)A.客观现象B.主观现象C.心理现象D.社会现象

47.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d)

A.信源的可信性

B.媒介的权威性

C.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

D.内容的说服力

48.创新与普及的研3究表明,“知识沟”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b)A.社会政治结构B.社会经济结构C.社会教育结构D.社会文化结构49.“有限效果论”注重考察的是具体传播活动的(a)A.微观效果B.宏观效果C.长期效果D.潜在效果

50.有关自然灾害和战争威胁的报道,体现了大众传播社会功能中的(c)A.社会动员B.社会规范C.环境监测D.社会协调

51.针对传播主体展开的研究是(d)A.内容分析B.议题设置C.媒介研究D.控制研究

52.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c)A.双向沟通B.多向传递C.单向流动D.循环往复

53.批判学派可以追溯到(d)A.霍夫兰学说B.功能主义C.信息论D.法兰克福学派

54.受众收听、收看轻松愉快的信息内容,主要的动机是(b)A.满足信息需求B.追求娱乐与消遣C.获取知识D.交往的需要

55.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被称为(a)A.人际传播B.自我传播C.群体传播D.网络传播

56.大众传媒的授予地位功能,可使个人和集体的地位(b)A.规范化B.合法化C.合理化D.标准化57.“小道消息”不胫而走,造成信息的误传和混乱,这说明了信息富于(b)A.传递性B.扩散性C.扩充性D.共享性58.哈罗德·拉斯韦尔的代表作是(c)。

A.《解放社会矛盾》

B.《人民的选择》

C.《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

D.《个人影响力: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

59.库尔特·卢因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什么概念?(c)A.大众传播B.社会传播C.把关人D.二级传播6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拉斯韦尔模式五环节的是(d)。A.传者B.媒介C.效果D.技巧61.下列哪项传播功能不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的?(c)A.重申社会准则B.授予地位C.协调社会D.麻醉精神62.一般来说,“控制研究”研究的是传播五W中的哪一项?(a)A.谁B.说什么C.通过什么渠道D.对谁说

63.控制研究中的“施控”主要指的是(b)。

A.外界因素对传播者的控制

B.传播者对传播过程施以控制

C.传播者对被采访者的控制

D.传播机构对传播者的控制

64.一般认为,传播学中的信息指的是(b)。

A.情报资料

B.消除或减少讯息不确定性的量

C.表现特质特征精神属性的东西

D.语言传播的内容

65.符号与意义之间的指代关系是通过(c)。

A.某个专家的研究认定的

B.辞典的编写确定的

C.人类约定俗成的

D.语法和逻辑的规则形成的

66.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播台KDKA出现于(b)。年年年年67.提出“热媒介冷媒介”区分的是(d)。A.威尔伯·施拉姆B.哈罗德·英尼斯C.戈夫曼D.马歇尔·麦克鲁汉

68.说服性传播研究采用的最主要方法有(a)。A.实验心理学方法B.个案分析法C.抽样调查法D.内容分析法

69.媒介印象指的是(a)。

A.媒介给人的总体感觉

B.对媒介能否满足自己的现实需求的评价

C.对媒介的不同特点的认识

D.对媒介的内容是否优秀的评价

70.下列各项关于舆论权威的说法错误..的是(a)。A.舆论权威一般指的是职业传播者中的一员B.舆论权威具有较大知名度,对公众有影响力C.舆论权威一般是在长期的大众传播活动中形成的D.“舆论权威”其实就是“意见领袖”

71.传播学“控制”研究中的“控制”一词的含义理解错误..的是(c)。A.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和影响、左右和操纵B.传播者既受到外界制度等的制约,又受到自身文化等的主观制约

C.指传播学研究中都对现象用控制实验法进行研究

D.传播者一方面施控于传播过程,一方面又受控于外界各因素

72.知识沟理论假说起源于20世纪(d)的美国。年代年代年代年代

73.在整个社会系统中,传播媒介是信息流通渠道的(d)A.不固定的把关人B.重要把关人C.次要把关人D.主要把关人

74.大众传媒的自我控制也称为(c)A.他律B.内律C.自律D.外律75.传播过程中的译码又被称为(a)A.符号解读B.符号化C.接受信息D.传送信息

76.大众传媒延续社会传统、传播社会经验与知识的教育功能,属于(b)A.说服性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C.环境监测功能

D.使用与满足功能77.面对面接触时产生的信息沟通和互动行为,属于(b)A.大众传播B.人际传播C.组织传播D.社会传播

78.在网络时代,社会信息传播中信息把关方式的改变指的是(d)

A.把关现象在社会上全然消失

B.把关操作变得更为简单

C.把关仅依靠技术手段完成

D.受众在某种程度上参与把关

79.能够避免出现环境监测功能失调的是(c)A.授予地位功能B.文化传递功能C.传递信息功能D.社会协调功能

80.介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信息交流层次是(c)A.网络传播B.跨文化传播C.群体传播D.大众传播

81."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强大影响发生在(d)

A.认知阶段和判断阶段

B.判断·意见阶段和行动阶段

C.判断阶段和意见形成阶段

D."认知→判断·意见→行动"的全过程82.就传播过程而言,批判学派关心的是传播者,传统学派关心的是(c)A.内容B.媒介C.受众D.环境

83.在人类最早的传播方式中,听觉系统和视觉系统的信息符号是(a)A.分离的B.合一的C.并用的D.整合的

84.电脑网络上的信息提供者是(d)A.网络服务供应商B.各种传媒机构C.网上的个体用户D.电脑网络用户

85."培养分析"研究最初的着眼点有(a)

A.电视暴力与社会犯罪的关系

B.电视色情与社会犯罪的关系

C.电视的视听兼备对感染力的影响

D.电视业的垄断化对观点多样化的影响

86.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创立了着名的(b)A."信息论"和"控制论"B."群体动力学"和"场论"C.二级传播理论D.议程设置功能理论87.魔弹论产生的理论背景是(a)A.传统社会理论的流行B.依附理论的流行C.大众社会理论的流行D.现代化理论的流行

88.保罗·拉扎斯菲尔德潜心研究传播理论达30年之久,成为传播学中的(b)A.耶鲁

学派的创立者B.哥伦比亚学派的创立者C.格式塔学派的创立者D.芝加哥学派的创立者

89.提出"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的学者是(b)

A.卡兹和麦奎尔

B.卡兹和布鲁姆勒

C.麦奎尔和布鲁姆勒

D.麦奎尔和贝雷尔森90.对传者、受者的自我形象、个性结构、社会环境等的分析属于(a)

A.马莱茨克模式中的概念

B.传播单位模式中的概念

C.赖特夫妇模式中的概念

D.丹斯模

式中的概念

91.施拉姆提出传播的"雷达"功能的比喻,指的是(d)A.麻醉性功能B.社会协调功能C.娱乐功能D.环境监测功能

92.“大众传播科学”这一概念第一个提出者是(a)。A.拉斯韦尔B.拉扎

斯菲尔德C.卢因D.施拉姆

93.人类传播活动最基本的层次(基础)是(a)。A.自我传播B.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D.大众

传播

94.控制论模式的主要贡献是引入了(d)。A.信源B.信道C.信宿D.反馈

95.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作了重要的补充,指出传播具有第四种功能,即(c)。

A.议程设置功能

B.授予地位功能

C.娱乐功能

D.监测环境功能

96.在大众传播的多种功能中最为显露的功能是(d)。A.环境监测功能B.社会协调功能C.文件传递功能D.娱乐功能

97.控制研究针对的是(a)。A.传播者B.受众C.媒介D.政府

98.《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的作者是(c)。A.李普曼B.拉斯韦尔C.施拉姆D.阿特休尔

99.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思想中,继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之后的是(c)。

A.集权主义报刊理论

B.集团垄断报刊理论

C.社会责任理论

D.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100.以下观点不属于...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是(b)。A.国家利益高于一切B.天赋人权C.权力是衡量真理的尺度D.政府有权控制信息的流通

101.电子传播媒介的发展使整个世界缩成了“地球村”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A.麦克卢汉B.英尼斯C.马尔库塞D.哈贝马斯

102.大众传播的信息在传向受众的通道上,受众心理上设下的“第一道”选择性因素是(c)。

A.选择性分析

B.选择性理解

C.选择性注意

D.选择性记忆

103.因出版《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而被后人称为“宣传研究之父”的是(b)。A.李普曼B.拉斯韦尔C.霍夫兰D.施拉姆

104.《舆论学》一书的作者是(a)。A.李普曼B.拉斯韦尔C.拉扎斯菲尔德D.诺尔—诺伊

105.“伊里调查”的主持者是(b)。A.拉斯韦尔B.拉扎斯菲尔德C.卢因D.霍夫兰

106.“伊里调查”的研究报告《人民的选择》得出一个结论,即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最大的效果是(d)。A.休眠效果B.结晶效果C.改变效果D.强化效果107.下列着作(研究报告)中,不属于...传播流程研究三部曲的是(c)。A.《人民的选择》B.《个人影响》C.《大众传播效果》D.《创新与普及》108.警钟效果又称(b)。A.感情诉求B.恐惧诉求C.免疫效果D.强化效果

109.格伯纳的“培养分析”研究表明,人们对社会不安全感程度的增强,主要源于(d)。

A.性别的差异

B.年龄的差异

C.知识的差异

D.电视媒介的接触量

110.拉斯韦尔模式的第4个环节是(d)A.谁B.说什么C.通过什么渠道D.对谁

111.按照卢因的观点和施拉姆的说明,下述人员中属于把关人的是(d)A.记者B.教师C.编辑、B、C都是

112.《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出版于(b)年年年年

113.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b)A.全球村B.媒介即讯息C.媒介有“冷”、“热”之分D.媒介是人体的延伸114.“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出发点是(a)A.受众B.传播内容C.传播者D.传播渠道

115.据霍夫兰等研究,“两面提示”适用于(b)

A.原先持赞成态度的人

B.文化水平较高的人

C.原先态度不明朗的人

D.有既定政治倾向的人

116.与国际传播秩序中的南北问题研究有关的理论是(c)

A.“培养”理论

B.“议程设置”理论

C.“知识沟”理论

D.“沉默的螺旋”理论

117.按照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观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工业,关注的首先是(a)

A.经济效益

B.艺术价值

C.思想价值

D.社会效益

118.“上限效果”假设,大众传播活动的结果将使社会“知识沟”的宽度(b)A.维持在上限B.扩大C.维持在下限D.缩小

119.传播学批判学派关注的是(c)A.如何传播B.传播方法C.为何传播D.传播什么年,第一次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概念的是(a)A.拉斯韦尔B.施拉姆C.霍夫兰D.凡雷尔森

121.信源的可信性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传播者的信誉,二是(d)A.诚实B.客观C.公正D.专业权威性

122.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中心的代表人物是(c)A.戈尔丁B.默多克C.霍尔D.阿道尔诺

123.“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对传播效果的探讨,着眼点是(a)A.认知层面B.态度层面C.行动层面D.舆论层面

124.有些学者认为,传播媒介的“培养效果”主要表现在形成当代社会观和现实观的“主流”。这些学者是(b)

A.蒂奇诺等

B.格伯纳等

C.艾蒂玛等

D.克莱因等

125.《舆论》是传播学的学术渊源之一,这本着作的作者是(c)A.申农B.库里C.李普曼D.卢因

126.在国际范围内,传播学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大学派:传统学派与(c)A.经验学派B.行政学派C.批判学派D.法兰克福学派

127.《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组成了一首“三步曲”,这首“三步曲”主要涉及(b)

A.说明性传播研究

B.传播流程研究

C.使用与满足研究

D.有限效果研

128.按照戈尔丁的观点,知识的传播属于(b)

A.短期的预期效果

B.长期的预期效果

C.短期的非预期效果

D.长期的非预期效果129.“二级传播理论”的创立者是(c)A.拉斯韦尔B.卢因C.拉扎斯菲尔德D.霍夫兰

130.下述传播模式中属于传统线性模式的是(b)

A.德福勒模式B.申农—韦弗模式C.马莱茨克模式D.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三、多项选择题

1.以下观点中属于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是(abde)A.地球村B.媒介即讯息C.情境决定论

D.媒介有“冷”“热”之分

E.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2.拉扎斯菲尔德等对美国选民的调查发现,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效果主要是(abc)A.“改变”效果B.“强化”效果C.“结晶”效果D.“沉默”效果E.“从众”效果

3.拉扎斯菲尔德等认为大众传播具有若干功能,它们是(bde)

A.使社会遗产世代相传B.授予地位C.与社会整合成一体化D.麻醉精神E.促进社会准则的实行

4.上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传播效果研究,主要课题和领域是(ade)A.传播流程研究B.潜移默化的效果研究C.信息社会阶层研究D.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E.“使用与满足”研究

5.传播效果研究提出的一些理论大多与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有关,例如(abcde)A.“沉默的螺旋”理论涉及舆论的形成B.“培养”理论涉及人们对现实社会的看法C.“知识沟”理论涉及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D.“两级传播”理论涉及社会效果的制约因素E.“议程设置”理论涉及人们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6.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bc)A.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的概念B.创建了二级传播理论C.亲身实践了实地调查法D.对传播的技巧进行了总结E.将他人的成果系统化

7.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其研究层次可分为(cde)。A.纵向研究B.横向研究C.理论D.模式

E.研究方法8.控制研究的内容,包括(ab)。

A.传播者的施控行为

B.传播者的受控情状

C.受众的受控情状

D.传播的效果和影响

E.各种控制形态

9.在下列媒介理论观点中,不属于...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是(ae)。A.媒介的偏倚性B.媒介是人体的延伸C.媒介即讯息D.媒介有“冷”“热”之分E.情境决定论

10.在赖利夫妇提出的社会系统模式中,三个相互关联的概念是(acd)A.基本群体B.参照群体C.更大的社会结构D.社会总系统E.自然群体

11.西方学者提出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中,除报刑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外,还有(bde)

A.封建集权理论

B.社会责任理论

C.启蒙主义理论

D.集权主义理论

E.自由主义理论

12.霍夫兰在说服性传播的研究中指出,传播效果的形成会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这些条件是(abcd)

A.传播主体

B.信息内容

C.说服技巧

D.受众属性

E.传者愿望

13.下列各项中属于批判学派代表人物的有(abce)。A.霍克海默B.阿道尔诺C.马尔库塞

D.卢因

E.哈贝马斯

14.下列属于宏观效果理论的假说的是(bcd)。A.两级传播说B.知识沟假说C.培养分析D.议程设置说E.使用与满足说

15.下列属于控制分析中传播主体“谁”这一要素的有(abcde)。A.记者B.报社C.电影制片厂D.电视摄像E.通讯社

16.对信息的共享性特点理解正确的有(acd)。

A.信息交换双方,即传者和受者都有可以享有被交换的同一信息

B.信息一旦出现,一定是被传者和受者同时拥有的

C.信息在交换或交流过程中,可以同时为众多的接受者所接收和利用

D.信息传给了一个人,其他人的信息不会因之而减少

E.信息只有共同拥有才有价值

17.口语传播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bcd)

A.缺乏亲切感

B.传播距离有限

C.不利于信息的保存

D.传播范围有限

E.表达不自然

18.在大众传播中,来自受众的信息反馈是(bc)A.及时的B.有限的C.滞后的D.大量的E.真实的

19.以下属于非语言符号的有(ABD)。

A图片、颜色、线条B.烽火、旗帜

C.文字D.外貌与服饰E.有声语言

20.上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传播效果研究,主要课题和领域是(ade)A.传播流程研究B.潜移默化的效果研究C.信息社会阶层研究D.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E.“使用与满足”研究

三、名词解释:

1、传播: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2、传播学:传播学就是研究人类传播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3、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持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地受众分享传播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4、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者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

5、信息:人的精神创造物,它是用以减少或者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

6、符号: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7、讯息:指传达一个具体内容的一组信息符号。

三、名词解释:

1、传播: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2、传播学:传播学就是研究人类传播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3、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持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地受众分享传播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4、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者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

5、信息:人的精神创造物,它是用以减少或者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

6、符号: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7、讯息:指传达一个具体内容的一组信息符号。

四、简答题:

1、线性传播模式有何缺陷?

(1)忽略了反馈,把传播理解为直线的、单向的过程。

(2)忽略了外部环境,把传播理解为孤立而不是系统的过程。

2、信息有哪些特性?举例说明。

(1)客观性和普遍性。

信息产生于事物的运动变化之中,因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客观的,所以信息同样是客观的。只有当它进入了人的主观世界之后,才具有了主观性。

同样,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普遍的,所以信息也是普遍的。?

(2)表达性。

信息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反映,因此具有了表达性。因此人类才可以通过信息的接收和处理来认识世界。?

(3)流动性。

正因为信息具有流动性,它才能够为人类获知和处理,扮演主客观之间桥梁的角色。

5、比起其他人类传播类型来,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

(1)传播者职业化、组织化?

(2)讯息复制化,其传送是广泛、快速、连续、公开的

(3)媒介机械化、电子化、网络化?

(4)受众大众化,即人数众多、成分复杂、分布广泛、相对隐匿?

(5)反馈间接、零散、迟缓,具有积聚性。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工作谈谈你所认识的传播学研究对象。?

(1)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简言之,就是要研究人类传播的历史。对人类传播发生、发展的历史研究设计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重要的包括传播思想的发展、传播时间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等等。?

(2)人类传播的形态。我们所说的传播形态是指人类传播活动的不同类型。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不同,产生了许多不同的传播形态。同时在一个社会中,因社会所需功能的不同又存在着众多的传播形态。比如:传播四种形态的研究(即人们的内向交流、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及新闻、舆论、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等研究。?

(3)人类传播的过程(结构)。所有人类传播活动都可以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或静态的结构。从普遍意义上,对人类传播活动的过程进行研究,是传播学的深化研究,即深刻地研究传播的本体活动。?

(4)结合自身经验谈。

2、简述人类传播历史演进的过程,它有什么基本规律??

人类传播的演进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1)符号和信号时代

(2)说话和语言时代

(3)文字时代

(4)印刷时代

(5)大众传播时代

(6)网络传播时代

通过上述对传播历史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传播在以下方面呈现出的特征及规律。(1)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的进步贯穿整个人类存在过程,而且其发展进步呈加速度发展趋势,是叠加式而不是替代式的。

(2)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传播本身正是人类文化创造和积累的产物。

(3)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一种传播必定是一种社会类型的反应。(论述略)

(4)印刷时代?(5)大众传播时代?(6)网络传播时代?

通过上述对传播历史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传播在以下方面呈现出的特征及规律。?

(1)?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的进步贯穿整个人类存在过程,而且其发展进步呈加速度发展趋势,是叠加式而不是替代式的。?

(2)?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传播本身正是人类文化创造和积累的产物。?

(3)?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一种传播必定是一种社会类型的反应。? (论述略)?

3、传播效果研究经历了哪四个阶段?各有什么代表性的研究??

(1)枪弹论?

盛行于20世纪20—40年代的一种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认为,软弱的受众象射击场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受众消极被动的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或动机。大众传媒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代表性研究:拉斯韦尔的宣传分析、李和李的“宣传的七种技巧”等。

(2)有限效果论??

该理论也可以叫做“最低效果法则”,它认为传播活动是传授互动的过程,受众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个体,不是应声而倒的靶子。大众媒介的效果由于媒介性质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而大受影响。媒介不是影响受众的直接和唯一因素。大众媒介透过许多中介,在其他多种格局影响下发生作用,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度的。?

代表性理论:态度劝服理论、两级传播论等。

(3)适度效果论?

适度效果论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认为,大众传播对于受众虽然没有枪弹论所认为那样直接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也不像有限效果论说的那么不堪,它仍然是具有一定影响的,这种影响应该从受众这个角度来衡量,并且从长期效果来衡量。代表性研究:使用与满足理论、创新与扩散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教养理论、知识沟假说等。?

(4)强大效果论?

20世纪80年代后重新兴起的强大效果理论,重新强调大众传播有巨大的效果。但是与枪弹论不同,强大效果论强调的效果不是简单的、直接的,而是复杂的、间接的;不是短期的、立竿见影的,而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不是微观的、个体的,而是宏观的、社会的。??

代表性研究:沉默的螺旋假说等。

传播学复习题5(1)

《传播学》复习题绿色字体表示没有找到 第一章关于传播的基本概念 1、关于传播概念的几种学说——共享说、传递行为说、影响说、社会互动性说,具体含义。答;共享说:着眼于传播的内容信息的共享。 传递行为说:着眼于思想情感的交换,传播就被描述为信息的“传递行为或过程”。 影响说或劝服说:把传播描述为影响他人的过程,认为传播是有意识地影响他人的劝服行为或过程 社会互动性说:传播必然使双方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传播是社会关系的体现) 2、按照信息传受范围的大小,传播学通常把传播分为哪五种类型? 答: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3、传播媒介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体外化的过程: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再现的媒介系统,在这一类系统中,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但对信息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机器媒介系统,这些媒介,不但传播一方需要使用机器,接收一方也必须使用机器。 4、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及其主要理论。施拉姆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 1拉斯韦尔的宣传与传播研究现代政治科学的倡始人之一,提出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 SW模式:搭建了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中提出 Who 谁控制分析 Say what 说什么内容分析 In which channel 通过的渠道媒介分析 To whom 对谁说受众 With what effect 产生什么效果效果分析 2卢因“把关人”研究 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 “把关人”理论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和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 3霍夫兰与劝服效果实验 把心理试验方法引进传播学领域。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习杂性,以否认早起的“枪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依据。 4拉扎斯菲尔德与经验性传播学研究 他是对穿鼻血影响最大的奠基人;“两级传播”理论的提出,不断改进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把传播学引向了经验性研究的方向(实证主义方向)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 传播学科的创立《大众传播学》《传播学概论》《报刊的四种理论》 ①他使传播科学从梦想变成了现实,他是传播学的创立者; ②他是集大成者; ③是第一个具有创建“传播学”这样一个独立学科的明确意识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人; ④他建立4个专门传播研究机构、编辑、出版了近30部的著作; ⑤1949年出版《大众传播学》;

传播学期末考试题目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课后练习(二) 单项选择题及参考答案 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企业文化”的概念及理论是建立在何种传播层次上的( C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D.大众传播组织传播 C.2.受众对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主要是通过(C)来实现的 A.抵制 B.来电、来函 C.反馈 D.质询 3.(B)事实上是传播研究的最集中的领域之一 A.传播媒介 B.传播效果 C.传播对象 D.传播发展4.控制研究是对“5w”模式中第几个因素的研究和探讨( A) A.一 B.二 C.三 D.四 5.“把关人”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A)首先提出的A.卢因B.德弗勒C.施拉姆D.波特 ( B ) .媒介中的广告对媒介而言属哪种控制形式6.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B.经济控制A.政治控制 受众控制C.文化控制 D.

是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即最基本的层次7.(C)大众传播 C.人内传播 D.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属于循环化的传播模式 D )8.下列(.申农——韦弗模式.施拉姆模式 B A D.奥斯古德与施拉姆模式.守门人模式C .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D )9 D.施拉姆卢因 C.拉扎斯菲尔德A.拉斯韦尔 B. 。(C)10.传播学“五个W”公式的创始人是.拉扎斯菲尔德.卡尔·霍夫兰 B A D.施拉姆.哈罗德·拉斯韦尔C 为研究对象).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B11A.社会 B.一切传播行为 C.心理 D.信息交流 12.赖特对传播社会功能的重要补充和阐述是( A) A.娱乐功能 文化传递功能B.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C.授予地位功能 D.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 13.“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暗示的媒介观是( B ) A.“镜子”式的反映 B.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C.权利的工具 D.群众的喉舌 14.“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通过营造( B)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A.意见领袖 B.意见环境 C.议程设置 D.两级传播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 2.教育传播 3.人的内在传播 4.教育传播学 5.最近发展区 6.传播 7.教育传播系统 8.数字化学习 9.自主学习 二、填空/选择 1.传播的基本条件是()、()、()和()。 2.人对人的传播主要有四种类型()、()、()和()。 3.拉斯韦尔认为传播有三大功能,分别是()、()和()。 4.一般来说(南国农认为),传播的主要功能是()、()、()和()。 5.在拉斯韦尔5W模式基础上,()于1958年提出了7W模式,增加了()和()。 6.()提出了“群体动力论”的概念。 7.把关人是()提出的。 8.()提出了“两极传播”理论。 9.()创立了“传播学”,有“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之誉。 10.教育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和()。 11.教育传播的演进,先后经历了()、()、()和()四个发展阶段。 12.教育传播系统四要素之间存在六种关系,其中()是决定教育传播效果好坏的关键。 13.教育传播学的学科性质属于()。 14.在教育传播系统的四种结构中,()结构最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结构适合传递简单的教学内容。 15.教育传播系统的最重要的功能是()。 16.在大众传播中,受众具有()、()、()和()四个特点。 三、问答题 1.说明大众传播的特点; 2.比较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 3.教育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4.教育传播的特点有哪些; 5.试论述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6.试论述互联网对教育传播的影响; 7.阐述教育传播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2.编码 3.译码 4.教育传播过程 5.先行组织者 二、填空/选择 1.编码过程包括()和(),译码过程包括()和()。 2.在教育传播过程中,选择教育传播媒体去呈现信息阶段,实质上是()的过程。 3.在通道传送阶段,利用教育传播通道将信号传送出去,也称()阶段。 4.先行组织者是()提出的。 5.先行组织者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和()。 6.()教学策略是着眼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7.()教学策略适合动作技能的培养。 8.影响学习效果的个性特征主要包括()、()、()等。 9.教育媒体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10. 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主要有()、()、()、()、()和()等。 11.根据表达方式不同,模式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12.()模式最适合用于公众演说类的传播过程。 13.贝罗模式由()、()、()和()四个要素组成,因此又称为()模式,适合解释教育传播过程。 14.模式有()、()、()和()四种功能。 三、问答 1.什么是教育传播过程?教育传播过程包含哪些基本要素? 2.画图并说明教育传播过程的六个阶段。 3.论述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 4.什么是先行组织者?是由谁提出的。 5.论述五段教学策略的基本过程及其优缺点。 6.论述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 7.阐述假设—推理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 8.阐述示范—模仿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 9.说明教育传播媒体的作用及创设情景的类型; 10.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 11.试论述伙伴协作学习活动过程。 12.试论述问题解决协作学习活动过程。 13.试论述角色扮演协作学习活动过程。 14.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15.在构建教育传播模式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16.试论述拉斯韦尔模式的传播过程,并作简要评价。 17.试用香农—韦弗模式解释一般的人类传播过程。 18.试论述贝罗模式的传播过程,并作简要评价。 19.画图并说明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 20.了解四种基本的教学传播模式到特点及五种网络教育传播模式的传播过程。

传播学期末考试复习and简答题集合名词解释等

传播学攻略 一般来说,传播研究的重点是符号学传播媒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书上其余的就不用看了, 符号学:两个人物索绪尔巴尔特 1、媒介主要是麦克卢汉的一些理论,如: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地球村 2、人内传播:象征性社会互动(米德主我客我、库利“镜中我”) 3、人际 4、群体: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只知道大众社会理论是什么就行了) 5、组织传播集群行为 6、大众公众群体区别 7、大众传播,主要是效果,如效果研究的几个阶段、主要理论和人物 名词解释: 第三章: 1.符号:任何事物主要它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那么它的功能就是符号。符号分为信号和象征符。 2.意义: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3.语境:又叫传播情境,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务、条件或因素的总称。 4.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5.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米德“主我客我”,库利“镜中我”) 6.文化:人类为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使用的、以象征符形式来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 第七章: 1.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2.电子乌托邦思想:认为网络可以解决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的倾向。 3.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第八章: 1.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2.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 3.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4.传播者: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发起人,是借助某种手段或工具、通过发出信息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5.大众传媒、大众传播者: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介机构是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复制和传播的专业组织,其生产规模巨大,受传者广泛。 6.技术:技术即达到实践目标为目的的知识体系,其中包括操作手段和工具。 7.把关人:传媒组织的一道关口,是一个取舍的标尺,使到达受众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1.名词解释:深度访谈 (参见教材14.4焦点小组讨论及深度访谈) 深度访谈(Interview)常用于定性研究,也就是回答“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通过深度访谈可以为几种研究方法收集信息,如口述历史和案例分析。深度访谈是研究者与受访者做一对一的长时间接触,通常会有一个问题的访谈进度表,同时问题的顺序也是事先拟定的。深度访谈的优点是对问题的探讨比较容易深入,特别是有关意见的调查,缺点是不太容易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答: 深度访谈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一对一的访问形式。访问过程中,由掌握高级访谈技巧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的访问,用以揭示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态度和情感,最常应用于探测性调查。应用范围包括:详细了解复杂行为、敏感话题或对企业高层、专家、政府官员进行访问。 2. 名词解释:“预防接种”理论 (参见13.6预防接种理论)麦奎尔在霍夫兰的研究基础上,发展了“接种”理论(Inoculation Theory)。他们认为,绝大多数人所持有的绝大多数观点都不曾遭遇挑战。因此一遇到相反信息时,他们没有防御能力,所以容易动摇。就如同健康人需要“免疫”一样。有两种免疫方法,一是正面的,如健康饮食、锻炼等;另一种方法就是注射疫苗。 3. 恐怖诉求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提示? 正确答案:(参见13.5恐怖诉求) 答: 当受众接收到一个恐怖诉求后,会进行掂量,然后决定是否改变态度及改变多少。低恐怖诉求最有效而高恐怖诉求最无效。恐怖诉求的目的是改变人们的动机,他最多不过是一种技巧的运用。 4.名词解释:议程设置 正确答案:(参见12.5议程的设置) 1922年,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在《舆论》中谈到了媒介对公众感知外部世界影响的重要性,他用了“柏拉图”关于“洞穴”的比喻,说明媒介所提供给我们的现实不是真实的现实,但却构成了我们头脑中图画的基础。媒介议程设置的效果,简言之,大众传媒即使不能决定人们应该怎么想,但至少可以决定人们想什么。议程设置研究不仅对媒介报道议程影响公众议程进行了大量考察,而且将研究的触角伸向媒介报道框架和铺垫,以证明媒介如何影响人们“头脑中的世界”。 5. 简答:简述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四个阶段 (参见教材12.1效果研究的传统) 大体上效果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万能效果论、有限效果论、强效果论,以及协商效果论等。 6.名词解释:意见领袖 正确答案:(参见教材12.2两级传播) 在伊犁县调查中,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意见领袖”的概念。讯息和观念不是直接传向所有人,是常常从广播与报刊流向意见领袖,然后经由意见领袖流

最新传播学期末考试题目!

课后练习(二) 单项选择题及参考答案 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企业文化”的概念及理论是建立在何种传播层次上的(C )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2.受众对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主要是通过(C)来实现的 A.抵制B .来电、来函C .反馈D .质询 3.(B)事实上是传播研究的最集中的领域之一 A.传播媒介B .传播效果C .传播对象D .传播发展 4.控制研究是对“ 5W'模式中第几个因素的研究和探讨(A ) A. 一 B.二 C.三 D.四 5.“把关人”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A)首先提出的

A.卢因 B.德弗勒 C.施拉姆 D.波特 6.媒介中的广告对媒介而言属哪种控制形式(B ) A.政治控制 B.经济控制 C.文化控制 D.受众控制 7.(C)是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即最基本的层次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人内传播 D.大众传播 8下列(D)属于循环化的传播模式 A.施拉姆模式B .申农——韦弗模式 C.守门人模式D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模式 9.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D ) A.拉斯韦尔 B.卢因 C.拉扎斯菲尔德 D.施拉姆 10.传播学“五个W公式的创始人是(C)。 A .卡尔?霍夫兰 B .拉扎斯菲尔德 C.哈罗德?拉斯韦尔 D .施拉姆 11.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B)为研究对象 A.社会 B. 一切传播行为 C .心理D .信息交流

12.赖特对传播社会功能的重要补充和阐述是(A) A.娱乐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C.授予地位功能 D.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 13.“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暗示的媒介观是(B ) A.“镜子”式的反映 B.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C.权利的工具 D.群众的喉舌 14?“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通过营造(B)来影响和制约舆 论。 A.意见领袖 B.意见环境 C.议程设置 D.两级传播 15.拉扎斯菲尔德在传播学领域的代表作是(C ) A.《理解媒介》B .《舆论学》 C.《人民的选择》D .《传播与说服》 16.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总结出传播的三种主要社会功能的学者是(A ) A.拉斯韦尔B .赖特

《教育传播学》试题B

*******2014—2015学年 第一学期 *****级 教育技术学 专业《教育传播学》课程试卷(B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传播学诞生的时间是20世纪 ( )。 A 、 20年代 B 、 30年代 C 、 40年代 D 、 50年代 2、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 )。 A 、信道编码 B 、信道译码 C 、信源编码 D 、信源译码 3、通常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 A 、教育传播 B 、组织传播 C 、人的传播 D 、内在传播 4、闭环结构具有的特点是 ( )。 A 、缺少反馈环节 B 、学生之间相互交叉作业 C 、教育传播效果一般较好 D 、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 5、下面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是物质直接作用后留下的痕迹 B 、往往有多种形态 C 、都能被人直接感知 D 、在地球以外就没有了 6、下列属于传播要素的是( )。 A 、反馈 B 、编码 C 、译码 D 、教师 7、教育传播理论研究进入重过程阶段是在20世纪( )。 A 、 30年代后 B 、 40年代后 C 、 50年代后 D 、 60年代后 8、语言的最大长处是( )。 A 、模糊性 B 、多义性 C 、有限性 D 、抽象性 9、下列属于交叉学科的是( )。 A 、经济学 B 、生物化学 C 、物理学 D 、历史学 10、目前电话通道是( )。 A 、单向通道 B 、双向通道 C 、单一通道 D 、无线通道 11、人际传播属于( )。 A 、面对面传播 B 、间接传播 C 、人对人的传播 D 、大众传播 12、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A 、广义传播 B 、内在传播 C 、人际传播 D 、人的传播 13、大众传播是( )。 A 、间接传播 B 、目的集中的传播 C 、双向传播 D 、受众特定的传播 14、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 )。 A 、19世纪初 B 、20世纪初 C 、19世纪末 D 、18世纪末 15、重优化阶段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是( )。 A 、系统论 B 、传播学 C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D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6、我国《教育传播学》的教学大纲制定于 ( )。 A 、1985年 B 、1987年 C 、1990年 D 、1992年 17、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是( )。 A 、教育者的传授 B 、受教育者的学习 C 、发展教育事业 D 、促进社会进步 18、“子弹论”是( )。 A 、学术上的理论 B 、报纸上提出的理论 C 、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D 、强效果论 19、下列答案中被麦克鲁汉认为是“冷媒体”的是( )。 A 、报纸 B 、广播 C 、电视 D 、课本 20、光学投影片不能传递的符号是( )。 A 、人工语言 B 、自然语言 C 、图像符号 D 、音响符号 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共5分)。 1、下列答案中属于传播基本条件的是 ( )。 A 、传播者 B 、环境 C 、信息 D 、通道 E 、受传者 试 卷 密 封 装 订 线 试 卷 装 订 线 院 系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传播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传播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0 小题 *3=30) 1.传播定义强调传播是() A.讯息的共享 B.信息的共享 C.消息的独享 D.讯息的影响 2.从参与者的角色来说,网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的是() A参与者即传播者 B.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可不断进行互换 C.网络用户都以充当信息传播者为目标 D.网络用户都是信息观察者 3. 1948 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 A.大众传播学的概念 B.传播的5W模式 C.政治传播的概念 D.内容分析 法 4. 在批判学派看来,大众文化实际上是( ) A.流行文化 B.民间文化 C.精英文化 D.媚俗文化 5.提出传播主要的四大社会功能中的娱乐功能的美国社会学家是() A.帕森斯 B.默顿 C.赖特 D.拉斯韦尔 6.“街头访谈”这种抽样形式属于() A.简单随机抽样 B.偶遇抽样 C.判断抽样 D.机械抽样 7. 5W模式被后人称作是典型的传统的() A.控制论模式 B.线性模式 C.申农一一韦弗模式 D.社会系统模式 8.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强调“媒介即讯息”,其着眼点是() A.受众 B.传播内容 C.传播效果 D.传播渠道 9.因家人、朋友的影响而改变个人对媒介内容的选择性决策,这种情况印证了( ) A.社会关系论 B.社会分类论 C.社会结构论 D.个人差异论 10.英国心理学家威廉 ? 斯蒂芬斯提出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的主要观点是() A.社交性功能 B.游戏说 C.自我中心性功能 D.工具性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 5 小题 *5=25) 1 传播学研究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到() A 为我所用 B 中西结合 C 尽量吸纳 D 批评为主 E 批判吸收 2 卡尔 ? 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A 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 B 创立传播学的耶鲁学派 C 由微观入手,对传播技巧进行开拓性的研究 D 运用控制实验法研究 E 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 3 过程研究的表现形式是模式,主要三大类是() A 线性模式 B 控制论模式 C 社会系统模式 D 信息系统模式 E 电子模式 4 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论的价值在于() A 将媒介置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背景中去考察 B 揭示媒介在传递的内容意义之外的意义——媒介的出现带给文化和文明的影响 C 激起人们对各种媒介及其作用关注 D 正确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因 E 开拓内容分析以外的媒介影响研究领域 5 通过立法对大众传媒实施控制,其法律主要有() A 新闻法 B 广告管理法 C 诽谤罪法 D 保障隐私权法 E 证券交易法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_____,学生从单纯地接收知识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学. 2.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_____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表征教育信息的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_____两大类. 4._____主要利用模型、图像等,它比实物直观和语言直观更为优越. 5.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及学校卫生条件等等. 6.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及传播理论,而系统科学理论是它的方法论基础. 7.被誉为现代教学论的三大典型代表是苏联赞可夫的"新教学体系",美国布鲁纳的_____教学论和联邦德国瓦根舍因的_____教学论. 8.加涅提出的五类学习结果是理智技能,认知策略,_____,动作技能,态度. 9.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综合性和_____. 10.有一只镜头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标有如下光圈值2.8、4.5、5.6、8、11、16,如果拍照时选用的光圈值8,则此时相机镜头的进光孔直径为_____mm. 11.盒式录音机主要由_____、音频放大电路、超音频振荡电路、走带机构和喇叭等组成. 12.录像电视教材从表现形式上有讲授型、图解型、_____和表演型等四种. 13.录像机录像过程是通过磁头将电信号转换成磁信息记录在磁带上的_____过程.

14.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的"教师"是负责_____和_____工作. 15.有时在播放录像带时,电视机图像画面出现白色水平横条干扰并伴有噪声,这时可以尝试调节录像机上_____旋钮来消除此干扰. 16.教学设计以_____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_____作为研究对象. 17.PC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主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_____和_____组成. 18.当代学习理论的三大学派分别是_____、_____和联结—认知学派. 19.课的划分依据一般为: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两课之间的间隔时间和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教育传播中,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是() A.教育传播模式 B.教育传播媒体 C.教育传播通道 D.教育传播环境 2.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论基础是() A.学习理论 B.教学理论 C.传播理论 D.系统科学 3.国外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的促进下兴起的. A.系统科学理论研究发展 B.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发展 C.教育传播理论研究发展 D.直观教育与媒体技术 4.校风和班风是属于教育传播活动中的() A.教育传播媒体 B.教育传播环境 C.教育传播通道 D.教育传播系统

传播学概论重点 郭庆光版 期末考试版

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1、传播学的定义 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是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 1、社会传播的类型 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2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2、信息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①定义:信息成为与物资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②特点:a.社会经济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b.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c.贸易不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成为主流;d.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信用。 3、符号的定义和基本功能 ①定义: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②基本功能: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b.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 c.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4、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A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 ①(美)H.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又称拉斯韦尔模式或五W模式。 ②五W:(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说);(有什么效果) 5W模式中五个要素后来还扩展为传播学的五个重要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受众研究、媒介研究、效果研究。 ③内容: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传播学诞生的时间是(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2.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 ) A.信道编码 B.信道译码 C.信源编码 D.信源译码 3.通常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A.教育传播 B.组织传播 C.人的传播 D.内在传播 4.闭环结构具有的特点是( ) A.缺少反馈环节 B.学生之间相互交叉作业 C.教育传播效果一般较好 D.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 5.下面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物质直接作用后留下的痕迹 B.往往有多种形态 C.都能被人直接感知 D.在地球以外就没有了 6.下列属于传播要素的是( ) A.反馈 B.编码 C.译码 D.教师 7.教育传播理论研究进入重过程阶段是在( ) A.20世纪30年代后 B.20世纪40年代后 C.20世纪50年代后 D.20世纪60年代后 8.语言的最大长处是( ) A.模糊性 B.多义性 C.有限性 D.抽象性 9.下列属于交叉学科的是( ) A.经济学 B.生物化学 C.物理学 D.历史学 10.目前电话通道是( ) A.单向通道 B.双向通道 C.单一通道 D.无线通道 11.人际传播属于( ) A.面对面传播 B.间接传播 C.人对人的传播 D.大众传播 12.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A.广义传播 B.内在传播 C.人际传播 D.人的传播

13.大众传播是( ) A.间接传播 B.目的集中的传播 C.双向传播 D.受众特定的传播 14.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 ) A.19世纪初 B.20世纪初 C.19世纪末 D.18世纪末 15.重优化阶段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是( ) A.系统论 B.传播学 C.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6.我国《教育传播学》的教学大纲制定于( ) A.1985年 B.1987年 C.1990 年 D.1992年 17.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是( ) A.教育者的传授 B.受教育者的学习 C.发展教育事业 D.促进社会进步 18.“子弹论”是( ) A.学术上的理论 B.报纸上提出的理论 C.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D.强效果论 19.下列答案中被麦克鲁汉认为是“冷媒体”的是( )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课本 20.光学投影片不能传递的符号是( ) A.人工语言 B.自然语言 C.图像符号 D.音响符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下列答案中属于传播基本条件的是( ) A.传播者 B.环境 C.信息 D.通道 E.受传者 2.传播一般可分为( ) A.大众传播 B.自然的传播 C.动物的传播 D.人的传播 E.机器的传播 3.拉斯威尔的“5W”模式是( ) A.单向传播模式 B.线性传播模式 C.最早的传播模式 D.双向传播模式 E.文字形式的传播模式 4.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是( ) A.闭环模式 B.开环模式 C.课堂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着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

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题不同程度的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核心观点: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

传播学概论重点__郭庆光版_期末考试版

1、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1、传播学的定义 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是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 1、社会传播的类型 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2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2、信息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①定义:信息成为与物资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②特点:a.社会经济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b.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c.贸易不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成为主流;d.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信用。 3、符号的定义和基本功能 ①定义: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②基本功能: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b.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 c.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4、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A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 ①(美)H.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又称拉斯韦尔模式或五W模式。 ②五W:(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说);(有什么效果) 5W模式中五个要素后来还扩展为传播学的五个重要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受众研究、媒介研究、效果研究。 ③内容: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 4、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①(美)C.香农和W.韦弗《传播数学理论》 ②内容:信源——发射器——□——接收器——信宿 ③评价:a.意义:导入噪音概念,表明传播过程内外的障碍因素对讯息的干扰;提高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b.不足: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环节和角色互换(作为电子通信过程并无不妥)。 5、人内传播的定义和性质特点 ①定义: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也称内向传播、自我传播、自在传播。 ②性质特点:a.过程不孤立,与外部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保持衔接关系;b.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c.对外部世界积极能动的反映,不是消极反映;d.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5、人内传播的主要环节(要素):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 5、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①自我是“主我”(I)与“客我”的统一。主我是个人的主体意识,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库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库 1.思维的两大特点是指() A.直观性、间接性 B.概括性、逻辑性 C.间接性、概括性 D.逻辑性、间接性 答案:C. 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思维的特征。【应试指导】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的两大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2.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答案:B. 解析:无. 3.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受性产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感觉的分化 D.感觉的相互作用 答案:B. 解析:无. 4.从本质上说,教学过程是( )。 A.一般认识过程 B.理性认识过程 C.特殊认识过程 D.感性认识过程 答案:C. 解析:无. 5.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后注意 答案:C. 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注意的种类。【应试指导】随意后注意又称有意后

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产生的。. 6.学生上下课的铃声属于 ( ) A.音型 B.非语言符号声 C.自然音响 D.事物音响 答案:D. 解析:略. 7.情绪与情感是以下列哪种选项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认知 答案:A. 解析:无. 8.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B. 解析:无. 9.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之前的基础的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答案:A. 解析:无. 1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做好工作计划和总结 答案:B. 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应试指导】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自己整理)

一.名词解释 1.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 冗余信息:信息中包含的、不影响信息完整的、不容心愿自由选择的那一部分。 3. 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4.噪音:对正常传播的信息起干扰作用,使讯息变得不清晰的信号。 5. 群体压力:群体对其成员形成的约束力与影响力,包括信息压力和规范压力两种。 6. 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7. 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 8. 把关人:控制信息在信道里流通的个人或组织。 9. “5W”模式: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 1948 年提出。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10.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多以聚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式出现,往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11.释码:受传者对接收到的信息的理解和阐释的过程。释码过程要受到受众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故体现了社会的多样性。 12. 信息沟:人们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人们才有进行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言语活动。 13. 经验学派: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他们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他们多从行为主义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注重经验材料和实证考察。 14. 批判学派(西欧学派):是对欧、美等国持不同于美国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批判观和方法进行的研究的总称。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传播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结构的关系,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和传播持严厉的批判态度。 15.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16. 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题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公共关系活动: 2.公益广告: 3.晕轮效应 二、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 1.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 )。 A.双向交流B.单向交流 C.双向管理D.单向管理 2.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 )。 A.巴纳姆B.艾维·李 C.伯尼斯D.卡特里普 3.树立交往合作的观念,提高社交能力属于公共关系的( )。 A.优化环境功能B.提高素质功能 C.塑造形象功能D.协调关系功能 4.分析组织的自我形象与实际形象之间的现实距离时使用( )。 A.组织形象象限图B.形象要素调查表 C.语意差异分析法D.形象要素差距图 5.把重点事实和主要结论放在文章的最前边,然后按事实的重要性排列事件是( )。 A.倒金字塔结构B.并列结构 C.顺时结构D.金字塔结构 6.公关谈判的第三个阶段是( )。 A.导人阶段B概说阶段 C.交锋阶段D.妥协阶段 7.由潜在公众发展而来的是( )。 A.知晓公众B.行动公众 C.非公众D.潜在公众 8.《公众舆论的形成》一书的作者是( )。 A.艾维·李B.伯尼斯 C.卡特里普D.巴纳姆

9.反映组织社会影响大小的客观指标是( )。 A.美誉度B.信用度 C.知名度D.成热度 10.对于一个组织具有双重人格的公众是( )。 A.政府公众B.媒介公众 C.社区公众D.名流公众 11.公众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整体,“以偏概全”的心理定势称为( )。 A.刻板效应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 12.不便于传播有形事物的传播媒介是( )。 A.杂志B.电视 C.报纸D.广播 13.反映了直线沟通的人际关系,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人际传播线路是( )。 A.辐射式B.链式 C.交结式D.G形网络 14.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距离也是一种传达态度的信息,亲密距离是指( )。 A.0.45米以内B.约为0.45~1.22米 C.约为1.22~3.65米D.约为3.65~9米 15.人际交往的双方共同的经验和知识领域称为( )。 A.开放区B.秘密区 C.个人经验区D.共同经验区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2至5个正确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10分) 1.公共关系涉及的学科有( )。 A.伦理学B.管理学 C.社会学D.营销学 E.传播学 2.庆典活动在形式上,一般有( )。 A.开幕庆典B.闭幕庆典 C.周年庆典D.特别庆典 E.节庆活动 3.记录性较差的大众传播媒介是( )。 A.广播的缺点B.报纸的缺点 C.杂志的缺点D.电视的优点 E.电视的缺点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传播学诞生的时间是(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2.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 ) A.信道编码 B.信道译码 C.信源编码 D.信源译码 3.通常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A.教育传播 B.组织传播 C.人的传播 D.内在传播 4.闭环结构具有的特点是( ) A.缺少反馈环节 B.学生之间相互交叉作业 C.教育传播效果一般较好 D.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 5.下面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物质直接作用后留下的痕迹 B.往往有多种形态 C.都能被人直接感知 D.在地球以外就没有了 6.下列属于传播要素的是( ) A.反馈 B.编码 C.译码 D.教师 7.教育传播理论研究进入重过程阶段是在( ) A.20世纪30年代后 B.20世纪40年代后 C.20世纪50年代后 D.20世纪60年代后 8.语言的最大长处是( ) A.模糊性 B.多义性 C.有限性 D.抽象性 9.下列属于交叉学科的是( ) A.经济学 B.生物化学 C.物理学 D.历史学 10.目前电话通道是( ) A.单向通道 B.双向通道 C.单一通道 D.无线通道 11.人际传播属于( ) A.面对面传播 B.间接传播 C.人对人的传播 D.大众传播 12.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第 2 页共 8 页

A.广义传播 B.内在传播 C.人际传播 D.人的传播 13.大众传播是( ) A.间接传播 B.目的集中的传播 C.双向传播 D.受众特定的传播 14.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 ) A.19世纪初 B.20世纪初 C.19世纪末 D.18世纪末 15.重优化阶段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是( ) A.系统论 B.传播学 C.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6.我国《教育传播学》的教学大纲制定于( ) A.1985年 B.1987年 C.1990 年 D.1992年 17.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是( ) A.教育者的传授 B.受教育者的学习 C.发展教育事业 D.促进社会进步 18.“子弹论”是( ) A.学术上的理论 B.报纸上提出的理论 C.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D.强效果论 19.下列答案中被麦克鲁汉认为是“冷媒体”的是( )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课本 20.光学投影片不能传递的符号是( ) A.人工语言 B.自然语言 C.图像符号 D.音响符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下列答案中属于传播基本条件的是( ) A.传播者 B.环境 C.信息 D.通道 E.受传者 2.传播一般可分为( ) A.大众传播 B.自然的传播 C.动物的传播 D.人的传播 E.机器的传播 3.拉斯威尔的“5W”模式是( ) A.单向传播模式 B.线性传播模式 C.最早的传播模式 第 3 页共 8 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