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论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论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论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生态旅游研究课程论文

论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摘要: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旅游学界及景区管理部门备受关注的课题,科学地对旅游景区进行规划对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论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提下,综合考量景区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论述了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实现旅游景区保护与开发动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规划模式理念

随着人们对旅游环境问题的重视,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探讨和区域对策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由于可持续发展本身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难点,再加之旅游景区对产业效益追求的不可否定,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规划往往面临着执行不力和难于落实的现实问题。这要求人们以长远的眼光对旅游景区进行经济开发活动,而且要求确保在不会破坏接待地区未来亦有条件吸引和接待来访旅游者的能力的前提下开展旅游活动。

1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观

1.1可持续发展思想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所产生的,随着人们对这种关系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尽管目前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表达方式,但其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内容的广泛性已被公认,是时间维和空间维的有机结合,其核心内容,一是“发展”,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通过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改善环境的能力,保证“持续”的实现。二是“协调”,人和环境不协调(矛盾)的加剧,引发了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讨论和研究。协调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间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内涵。三是“限制”,一定时期、一定空间不可更新资源的数量、可更新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当然,人类的社会活动的技术水平会加速或延缓这种限制。四是“公平”,即资源的利用分配在时间(代际)和空间(代内不同人群、不同区域)上都应体现出社会公平的原则。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旅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直接影响了旅游景区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和可利用程度是旅游景区发展的根本前提1。

1 谢亚南. 论旅游可持续发展[J]. 零陵学院学报,2004(9):102.

1.2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实质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是指旅游景区根据景区资源的不同类别和属性,在其承载能力和旅游环境容量限度内,协调资源开发、保护与人类旅游需求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规划、开发与保护好珍贵的景区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当地或其他地区居民的利益,保证后代人能公平享用景区资源的权力,满足后代人旅游和开发旅游业的需求。

1.2.1公平利用景区资源是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旅游者与景区从业人员、当地居民之间、不同旅游景区之间和当代旅游业和未来旅游业之间相对公平享用有限的景区资源,这是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1.2.2经济增长是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只有经济增长达到并保持一定水平,才能实现旅游景区的产业价值,提高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才有条件和能力支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1.2.3在旅游景区承载能力范围内有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和发展旅游业是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要实现景区资源的旅游价值,对景区资源尤其是不可更新资源的消耗是不可避免的,其生命周期也呈现缩短趋势。为实现“可持续”,必须严格按照环境承载能力等指标体系控制旅游景区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在“公平”、“协调”基础上有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和发展旅游业,体现并主动创造景区旅游价值,实现其产业效益。

在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应从市场需求出发,重视旅游景区开发的总体规划,完善景区的软硬件设施,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2建立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评价旅游景区发展状态是在具体区域(或行政区划)的基础上构筑整体性的宏观系统,而不是以旅游活动的动态联结为核心串联而成的子系统系列。建立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评价各国或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能力的基础工作,是进行旅游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并已得到学术界及旅游管

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2.1作为测度的载体和基本的信息单元,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必须具备以下功能:

2.1.1反映功能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要能够描述和反映一个国家或区域在某一时点的旅游发展现状和水平,可以评价旅游业发展的优劣。

2.1.2监测功能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要能够描述和反映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变化趋势,为政府和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2.1.3比较功能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要能够在同一时点上对不同考察对象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有利于认识考察对象的特点和位置,同时也能够对同一考察对象在不同时点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有助于认识考察对象的状况和发展趋势。2.2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选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2.1简明科学性原则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能充分反映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客观真实地反映评价区域旅游资源及环境保护能力、旅游经济、社会效益、旅游环境建设力度及旅旅游者源市场开拓能力等。指标的含义必须简单,指标的数据应易于收集、量化(对于一些难以量化,其意义又很重大的指标,可用定性指标来描述);指标的信息必须全面,不重不漏,具有系统整体性;整个指标体系能够综合反映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

2.2.2动态发展性原则

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一定的时间尺度才能得到反映,因而指标的选择要求充分考虑动态变化特点,反映景区未来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2.2.3可比可行原则

评价旅游可持续发展程度与发展状况,在不同层次上应采用不同的指标。在时间上现状与过去、在空间上不同区域之间评价结果均须具有可比性,进而反映出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演进轨迹,反映出各旅游区之间的优势与缺陷,此外指标体系要以现实统计数据作为基础,要容易获取,易于分析计算。

3构建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进行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3.1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一种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和物质循环流动方式为特征,强调经济、环境及社会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倡导的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的活动纳入自然循环过程中,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尽可能小的程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从而最终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经济模式2。

循环经济的运行原理集中体现在“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上(简称3R原则)。3R原则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根本目标在于减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经济活动中系统地避免或减少资源的破坏;在废弃物的处理上,尽量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3.2旅游景区循环经济模式构建内涵

3.2.1严格控制质量,推进清洁生产

从旅游产业这个角度来看,旅游业清洁生产的定义为:以旅游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对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服务实行全过程的环境质量控制,消除或减少旅游者、旅游企业对环境的直接与间接负面影响。旅游景区旅游目的地吸引

2 陈小春. 构建循环经济模式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9.

旅游者,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是研究旅游业清洁生产的主要对象和重点部分3。

清洁生产通过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来减少消耗和污染,不但可以满足旅游者绿色消费需求还降低了旅游景区运行成本;同时清洁生产强调严格控制质量,通过对服务过程的严格控制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有助于提高景区形象,增强景区市场竞争力。

3.2.2通过市场调节,形成长效机制

只有形成长效机制,才能使循环经济得到持续较快发展。总体上看,政府推动与景区驱动应有效结合。

政府是循环经济的责任主体,应依托市场各职能部门的合作,优化政府主导作用的宏观调控机制。通过制定规划、政策引导、依法管理、经济激励、教育宣传等手段多层次、全方位地推进循环经济理念,保障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景区应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作用,有效驱动旅游者的绿色行为。

3.2.3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循环经济法制供给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做好旅游景区循环经济工作的保证。由于旅游景区在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产品与市场的关系方面偏差较大,因此应通过对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制定必要的法规和行为规范来实现循环经济,对破坏行为实行强制性的干涉与惩罚。

3.2.4加强绿色宣传,培育循环经济观念

旅游景区环境质量状况表明,管理不善是景区可持续发展难以进行主要原因。因此景区循环经济运作首先是加强旅游环保宣传教育,培育循环经济观念。通过宣传、动员和培训,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推行循环经济的意义和作用,克服思想障碍。此外旅游的生产过程是由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者双方参与和配合的过程,因此只有旅游者和景区工作人员共同致力于循环经济,才能保证景区可持续发展,因此景区管理部门应充分调动旅游者的积极性,运用适当的宣传将循环经济理念深入旅游者中去,建立一种与循环经济相适应的消费方式。

3 梅燕.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新论[N].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8(23).

4完善景区管理模式

4.1建立面向市场的现代旅游景区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大小旅游景区约15000余个,根据资源的性质不同,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其基本特点在于:旅游景区象过去国有企业一样变为部门所有。这使景区几近丧失独立经营、自主决策的权力,而且也无需盈亏的后果,导致景区缺乏利益驱动以及相应的责任感和压力致使旅游景区建设和管理落后,经营效益低下。

市场是旅游景区的风向标,只有永远正确的市场,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在国民经济运行市场化背景下,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创新理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为导向,打破事业化、行政化的界限,将景区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直接推向旅游市场,即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旅游企业制度,能够让旅游景区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景区资源充分、合理、高效的利用。旅游者的需求爱好随着时代、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必须根据需求的复杂多变,时刻注意市场动向,不断调整策略或制定弹性策略。

通过市场化的出让或拍卖旅游景区经营权既符合当前发展要求,亦能更好地实现旅游资源的保值增值,对提高旅游资源利用效率意义重大。当然,如果企业取得经营权后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督,也可能产生过度性开发,影响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景区持久发展。所以需建立并强化国家所有权和各级政府对企业经营权的相应监督体制。

4.2构建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框架

相对于其它行业和领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相对较晚,尤其对管理框架的研究较少涉及。在已有的分析研究成果中,由于国家、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学者本身背景的不同,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有着不同的理解,导致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框架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指标选择和权重确定上存在争议,预警与监督机制、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使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缺乏管理保障。事实上,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动态系统,包含因素多,功能复杂,潜在变动性大,对其进行评价和管理需要一个完善的整体框架来指导。

旅游业是一个高度复合型的产业,旅游业产生的效应往往隐含于其它经济产

业之中,因此构建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管理框架,必须把旅游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协调放在重要的地位予以足够程度的重视和考虑。

构建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框架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计算机为平台、网络为手段,建立系统优化控制模型,基于目前发展的静态状况,强化动态模拟,将旅游景区的发展能力与承载能力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同时,在制定旅游发展方案时还需要综合考虑景区淡旺季等时间特点和旅游景区各个相关主体的利益,制定适合不同情况的旅游可持续管理框架和具体行动计划。此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会不断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旅游景区管理部门需不断

地将新的信息与数据库已

有的信息进行对比与评

价,对偏离目标的发展方

案进行修正。监督和反馈

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

调控与保障措施,设立专

门的质量管理机构,测试

旅游者的满意度,做好信

息反馈工作是提高景区接

待质量、实现景区可持续

发展的后续工程(如图1)。 5开发品牌特色项目

5.1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为进一步提升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旅游景区应主动打破地域、权属界限,整合旅游资源,延长旅游产业链,实现具备良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旅游投资行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旅游景区应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景区发展的重头戏。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可有效带动的旅游景区的发展,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可极大促进景区经济的发展并保障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

旅游景区应首先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这就需要通过采取市场运作的方法,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通过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

图1 景区系统控制模型

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方位的投入机制。进而,旅游景区应将资金优先投入到优先发展项目上,开发建设旅游精品,大力发展项目带动战略,调动激发旅游投资行为的经济效益和连带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而这无疑又提高了旅游投资的各种效益。

当然,由于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旅游景区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机会和风险也不相同,在制定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先项目的设计和开发资金的筹措时,应把把常规管理和重点管理结合起来。但无论如何,项目带动战略在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中须占有重要地位。

5.2树立景区品牌

旅游景区管理部门要善于发现本地旅游市场现实与潜在的资源特点与优势,围绕市场需要,确定景区特色,树立景区品牌,从而提高旅游生命力。

首先,旅游景区在设计品牌名称时,要重视产品包装,通过创造鲜明的个性和树立独特的形象,让旅游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其次,要向潜在的旅游者宣传旅游景区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和价值,即加大旅游产品促销力度,让旅游景区的产品和服务被大众所知晓,以加强潜在旅游者对景区形象的认知。旅游产品促销要突出产品特点,强化竞争优势,树立品牌优势以便刺激旅游的需求。同时,利用品牌授权联盟的经营模式,进一步推广、强化景区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要通过多样化的消费方式与手段来满足旅游者体验娱乐的需求,培养旅游者的品牌忠诚度。

6结论与探讨

本文站在旅游景区全局角度上对其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内容涉及旅游景区开发规划与管理的很多方面,宏观地指出旅游景区在可持续发展规划中的应有理念和行为标准,对景区发展模式提出了建议并引入了几个概念。

总之,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管理者能立足市场,树立全局的、长远的、发展的思想,做出良好的景区规划,确保机构运作高效率,而且要求构建完善的管理模式为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建立健全的机制来有效控制景区的发展,并通过项目带动、文化功能等提高景区生命力,为景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同此外,也应积极导入入人性化经营理念和、加强景区旅游文化建设,以引导旅游者主动参与景区的可持续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 第一版.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3.

[2] 王昆欣.《旅游景区管理》[M]. 第一版.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3.

[3] 邹统钎.《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经典案例》[M]. 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3.

[4] 王良健.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旅游学刊. 2001年,第1期.

[5] 陈小春. 构建循环经济模式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J]. 中国科技信息,2005 年,第19 期.

[6] 余敏. 新时期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 理论与改革,2003.4.

[7] 余凤龙,陆林,汪德根,陈浩.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框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年,第21期.

[8] 万幼清. 旅游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的探讨[J]. 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4月,第28卷.

[9] 梅燕.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新论[N].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8月,第23卷.

[10] 李莉. 王楠. 浅析旅游可持续发展[N].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6月,第22卷.

[11] Knowledge Economy-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nomy [J]; Ecological Economy; 2005.3.

[12] The Analysi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cenic Spots' Competitive Power [J]; Ecological Economy; 2005.3.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规划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与旅游景区规划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表述 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的提出源于环境恶化与资源枯竭等问题而引起的对传统发展方式的反思。 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ECD)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个定义鲜明地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 (1)强调首先要发展 “人类需求和欲望的满足是发展的主要目标”,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权利和要求。这里的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共同发展。 (2)强调持续性 即生态经济发展的持续性。一方面,经济增长必须在保持自然资源及其所提供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经济利益的增加达到最大限度。另一方面,要求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利用必须限制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3)强调公平性 可持续发展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给世界以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发展权,要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特别的问题来考虑。 (4)强调共同性 观念源于人类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地球的完整性和人类的相互依赖性决定了人类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

《21世纪议程》概况 1、可持续旅游概念的提出 可持续旅游的提出直接受可持续理论的影响,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领域的具体运用 大众旅游浪潮中,旅游业急剧膨胀、繁荣背后引发的危机日益暴露,许多人对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提法表示质疑的反应。旅游业作为以服务、精神消费为内容的高层次消费,对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旅游天然地要求有好的环境。因此,旅游具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应成为可持续发展理论实践的先行领域。 (二)可持续旅游的内涵 1990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90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旅游组行动策划委员会提出了《旅游持续发展行动战略》草案,构筑了可持续旅游的基本理论框架,并阐述了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主要目的。1995年4月24日-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旅游组织和岛屿发展国际科学理事会,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兰沙罗特岛召开了"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大会通过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观点作了精辟说明,为可持续旅游提供了一整套行为规范,并制定了推广可持续旅游的具体操作程序,标志着可持续旅游研究已经进入了实践性阶段。 1996年9月,为了响应联合国《21世纪议程》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行动计划,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地球理事会联合制定了《关于旅行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迈向环境可持续发展》,并于1997年6月在联合国第九次特别会议上发布。1997年,世界旅游组织授权中国国家旅游局出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规划指南》,用以指导各地旅游发展事业。 2、可持续旅游的内涵 国外权威的定义有两个: 1993年世界旅游组织出版了《旅游与环境》丛书,其中《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规划指南》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给出的定义是:"指在维持文化完整、保

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项目名称:《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主体篇) 总体定位: 以历史文化为依托,以产业扩张为增长极,集观光、体验、科普、休闲、度假等 多元产品于一体,形成山城相依、城城一体、区域联动的,顺应世界休闲潮流、体现 中华民族精神的大泰山(竞合)旅游目的地。 (一)目标定位 国际目标定位:世界文化旅游胜地 国内目标定位:民族圣山、精神家园 (二)形象定位 中华泰山 (三)市场定位 1、入境市场 核心市场:港澳台、东南亚、韩国、日本 重点拓展市场:各国华人华侨市场、外国驻华人员市场机会市场:欧洲、美洲市场 2、国内市场 核心市场:鲁京津冀苏豫市场 重点拓展市场:长三角市场、珠三角市场、东北市场机会市场:中西部省会城市 空间布局及项目规划: (一)总体空间布局

“一轴两翼双环线”: 一轴——历史文化发展中轴线 两翼——东翼:田园风情,山野运动/西翼:峡谷奇观,宗教养生 双环线——内环:生态修复带/外环:旅游产业与景观大道 (二)项目规划 1、“一轴”项目规划: 主要通过“强化两端、提升中间”的方式,深入探讨和挖掘泰山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展示方式,打造泰山旅游新格局。主要规划与提升内容包括孔子遗迹、碧霞祠、玉皇顶、青帝宫、岱阴景区、丈人峰、大观峰、月观峰等。 2、“两翼”项目规划: “东翼”主要分成泰山文化产业园、山野运动休闲区和自然养生区三个分区进行规划。其中,泰山文化产业园以古建筑、古商埠、古民俗、古信仰等为核心,并结合田园休闲、水岸景观、峡谷运动、山地度假和居民新村为产业延伸,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区;山野运动休闲区将打造“山地,乡村”、“运动,文

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旅游业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已经为世人所瞩目。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可是,人类破坏性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带来的恶果也日趋严重。另外,由于游客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景区环境管理的难度,为了减少旅游业不对当地景区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促进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景区旅游的保护意识已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关键词:旅游;景区环境;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强劲、创造价值最多的新兴的、独立的复合型产业。有无良好的旅游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该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景区中的具体贯彻和应用。旅游景区环境的保护对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景区旅游资源特色的存在是旅游景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旅游资源是有限的,旅游活动造成环境破坏和地方特色逐渐消失,实质上就是对旅游资源的消耗。景区发展必须保护好旅游资源,使其可持续发展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景区环境与旅游景区的关系可视为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矛盾关系。保护好旅游环境。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反过来,又可促进旅游景区环境向好的方面转化,如此反复可以形成良性循环。旅游景区环境作为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经亿万年的自然和人类演变过程而得以保存下来的、具有价值的珍贵资源,对它们的保护不仅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而且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旅游景区环境破坏的因素分析 造成旅游景区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课件(doc 72页)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行唐县牛王寨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该景区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范围 本次牛王寨景区的规划范围为:东至寺庄村,西连牛下口、程家庄村,北至王下口村,南与邢家庄村相连。总规划面积为6.20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二)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标准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报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第12号令发

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WF D5-200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 ?《机动车辆允许噪音标准GB1495-7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UDC613.3GB 5749-85》 ?《景观娱乐用水标准GB12941-9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三)相关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河北省旅游条例》(2004)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 ?《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 ?《行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 ?《行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行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 ?《行唐县志》 ?行唐县旅游与文史资料 ?牛王寨旅游开发相关资料 ?其他相关资料 四、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依托本规划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独特性为卖点,“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本规划区旅游

智慧旅游智慧景区商业合作计划书

“智慧旅游”商业合作计划书 2016年10月 目录 第1章市场分析 .................................................................................................. 1.1 市场需求 ............................................................................................... 1.2 市场前景 ............................................................................................... 第2章项目背景 .................................................................................................. 2.1 项目提出的原因 ................................................................................... 2.2 可行性分析 ........................................................................................... 2.3 创新性分析 ........................................................................................... 2.4 项目功能简介 ....................................................................................... 第3章?竞争对手分析 .......................................................................................... 3.1?以电子商务为目标的企业 ................................................................... 3.2?以提供服务为目标的企业 ................................................................... 第4章?自身条件分析 .......................................................................................... 4.1?人员能力分析 ....................................................................................... 4.2?技术实力分析 ....................................................................................... 4.3?费用分析 ............................................................................................... 第5章总体计划 .................................................................................................. 5.1 建设目标 ............................................................................................... 5.2 建设任务 ............................................................................................... 5.3 总体框架 ............................................................................................... 5.4 感知层 ................................................................................................... 5.5 数据交互层 ........................................................................................... 5.6 业务支撑层 ........................................................................................... 第6章功能设计 .................................................................................................. 6.1 信息站综合服务 ................................................................................... 6.2 智能导览 ............................................................................................... 6.3 智能门票 ............................................................................................... 6.4 安全监控中心 ....................................................................................... 6.5 旅游服务中心 ....................................................................................... 6.6 车辆管理中心 ....................................................................................... 6.7 信息发布服务 ....................................................................................... 第7章安全体系设计 .......................................................................................... 7.1 物理安全 ............................................................................................... 7.2 网络安全 ............................................................................................... 7.3 应用安全 ............................................................................................... 第8章项目技术解决的问题 .............................................................................. 8.1 信息整合和规范化建设........................................................................ 8.2 优化的管理手段.................................................................................... 8.3 更好的服务............................................................................................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和家庭等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在面对这些压力的时候自然会更加注重身心的放松,精神上的释放。而旅游则是放松我们的最好方式。现阶段旅游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之一。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产业,并以十分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当今世界最科学、最广为人们接受的发展理论,研究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既然如此,那究竟什么是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呢?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不损坏现有和潜在的旅游资源,在环境,社会,经济三效合一的基础上持续发展的旅游经济开发行为。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现在的旅游业在可持续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盲目利用、景区的破坏和污染、旅游景区的超负荷接待。而对于这些问题我想主要是因为:人类经济行为的不当破坏了旅游环境;旅游活动本身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开发和建设破坏旅游景区环境;短视行为对旅游景区的环境造成的严重威胁。 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1、决策者,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思想意识偏差。低投入,高产出论既导致旅游业投入的严重不足.又误导引发了一哄而上办旅游的现象,使旅游企业界出现了“散、小、差、弱、低”的局面,走上了一条低层次的数量扩张的发展道路.造成了旅游资源的严重破坏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2、“非耗竭性消费”论误导了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加重了资源供需的失衡.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整体环境的退化。3、社会行为者的行为误差。旅游发展追求速度,注重经济利益。忽视发展质量和整体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热衷于放肆的促销手段,单一化的经营竞争。过度的基础设施使用,无计划的市场拓展,贪婪地追求高额利润,忽视客观条件,资源的保护,游客的利益。长期稳定发展,国民环境意识淡薄,旅游相关人群环保意识不高,旅游经营者素质偏低,旅游管理体制不顺,管理不力,旅游法规不健全,执行不力。人们想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生态景区,是一种自然的美,不是人工改造加入大量现代化设施的风景。就像现在很多旅游景区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都设有观光缆车甚至是电梯,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景区的纯天然。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上山和坐缆车上山两者的体会是截然不同的,我们要的就是亲自去体会亲自去感受的那种激情。 要想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在国内旅游界曾一度流行“旅游业是低投入、高产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说法,影响着旅游开发决策者和建设者的思想。人们之所以会把旅游业看成是低投入、高产出的产业,重要的一点是没有把旅游资源消耗尤其是环境资源的消耗纳入旅游成本之中,从而忽视或歪曲了旅游成本的构成,低估了旅游的成本水平,虚增了旅游新创造价值部分。其实,旅游业是资源和环境密集型产业,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要培养高素质的决策人员、规划人才和管理人员,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专业素养,提高其对资源环境的科学认识和对旅游活动过程的完整理解,才能引导现代旅游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是对旅游业发展未来状态的科学设计,要使旅游业得到持续发展,必须有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目标与旅游行业的跨行业特点和公众参与性,要求旅游发展规划必须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系统性原则出发,它不仅要求对旅游功能系统结构、要素结构进行综合设计,还要对其依存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进行综合考虑。既要考虑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和保护,又要考虑旅游服务设施的配套、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更要紧密结合所依托的区域或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和相关行业的配套发展,力求形成“大旅游”

智慧公园初步规划方案

智慧公园初步规划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追求更多的参与和交往性活动,旅游活动将朝着大众化发展,家庭旅游成为当今旅游业总体趋势,旅游景区在节假日时,由于旅游人员流量大、车流量多,景区管理部门正在力求通过改善软硬件设施,不断融入科技产品来提升针对游人的服务质量,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在公园景区现实的应用需求推动下,数字化景区的建设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公园景区所关注。二、系统架构 采用国际先进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及物联网技术,以满足各种应用在网络平台上高效稳定地运行。在公园景区内构建先进的网络系统,可以完成公园管理的各种先进的无线应用,在这个基础上融合视频监控技术、无线语音技术、无线漫游技术和无线安全技术可以实现很多全新的应用。诸如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无线互联网接入系统、景区信息化查询系统、电子票务系统、移动警务系统、应急处理系统、VOIP语音、无线导游、游客定位系统等等。 设计思路: 通过对园区数字化建设,使园区成为一个贴近生活,便于管理,安全高效,节能环保,永续经营的智慧公园。 智慧公园主要建设内容:电子门票、园内消费、游园导览、安全保障、游客定位、资产管理,环境监测等。 通过旅游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高速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等支撑技术的应用,构建出智慧景区完善的管理系统,实现旅游产业升级。

1、电子门票:以RFID电子门票平台为基础,整合导览、导游、定位、车流和客流数据采集之间的关系,将采集的所有数据整合一起,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来实现各系统之间的联动。 2、园内消费:游客可以通过RFID电子钱包功能进行充值,在园区进行消费,其中主要存放持卡人的现金充值额等账目信息,与公园一卡通中心数据库保持同步,每笔消费均形成流水,计入总帐。 3、游园导览:通过LED大屏或者触摸屏实时了解园区商家优惠活动,为游客带来购物便利,也为园区经营带来增值服务,同时能通过LED大屏幕或指路牌的触摸屏实现位置感知、在线导航、在线投诉等,使园区管理更加规范法。 4、位置感知:通过RFID人员定位、实时统计园区活动人数,可以避免人员高峰期带来的拥挤,为园区管理制定更好的应急预案,防范于未然;同时通过手机或信息触摸屏查询人员位置,防止小孩的丢失。 5、安保在线:游客如遇紧急事件,可通过公园内的紧急按钮向园区安保人员求助,公园安保人员通过电子地图便可知道具体报警地点,同时通过园区视频监控系统与求助系统联动,为安保人员提供应急方案。 6、资产管理:通过定期对园区设备的巡检,了解园区资产情况,使园区设施能够做到更好的维护,生产统一的维护报表。 7、Wi—Fi热点覆盖:实现整个公园无线覆盖,游客可通过移动终端与外界进行沟通。 8、节能环保:通过环境监测,实时调节室内温湿度,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通过对整个园区用水用电进行数据采集,生成统计报表,为园区管理提供数据依据,制定更加完善的方案,减少水电的浪费。 创建新的业务模式:一方面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加强旅游景点对于人流车流的动态管理,提高景区管理水平。

青龙湖风景区总体规划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风景区范围、性质 (4)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5) 第四章规划目标及发展规模 (6) 第五章规划分区、结构、布局 (10) 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 (12) 第七章核心景区规划 (26) 第八章绿化培育规划 (27) 第九章风景游赏规划 (29) 第十章典型景观规划 (33) 第十一章游览设施规划 (34) 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36) 第十三章社会经济规划 (42) 第十四章防灾减灾规划 (48) 第十五章环境影响评价 (54) 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55) 第十七章规划实施策略 (58) 第十八章附则 (5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保护青龙湖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资源和全面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指导合理利用与科学建设、依法管理风景区,特制定《青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成果包括文本、图纸及附件(规划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汇编),规划成果中的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必须同时使用,在本规划范围内及有关区域的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规划适用于风景区内的各类用地保护、利用和建设管理,文本涉及的指标和数据是结合风景区的性质和特色而制定,未涉及到的指标和数据均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的有关法规、规范的规定。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严格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保护山岳地貌和森林生态环境, 加强植被培育; 2、严格保护自然水系,加强水土保持; 3、建立和完善山岳森林生态群落结构,适度调整林相;营造森林生 态群落景观; 4、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重点展示山水、森林群落自然景观和古 寨遗址;

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景区规划 什么是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景区规划是指为了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各项资源、有效经营和科学管理旅游景区,充分发挥景区资源价值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根据规划的内容及深度不同,景区旅游规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景区修建性规划。在这三个规划层次之外,旅游景区还可以根据各景区特点编制景区旅游策划或概念性规划、旅游项目策划,或针对具体建设项目编制开发规划。不同层次的规划,在编制内容、深度和方法方面有所不同。 旅游景区规划的内容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GB50298--1999),我国景区开发需要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现就三类规划内容和要求分别加以论述。 一、旅游景区总体规划 任何一个景区开发建设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编制以景区所在地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对景区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帮助景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多重效益。 (一)规划时限 景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景区的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景区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也应做出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二)任务和作用 总体规划的对象是一个具体的景区。其基本任务是综合研究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地性质、环境容量及接待规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区内各项建设用地和交通组织;合理配置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附属设施和管理设施;提出开发实施战略,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旅游的合理发展。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对更好地推动和实现旅游的开发计划和发展目标,确保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实现最佳利用价值,确保设计的旅游产品与实际旅游市场需求的统一性,确保旅游地与所在区域间有关的各项事业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资料收集的内容

智慧景区总体规划方案

智慧景区总体规划方案

目录 目录 1. 项目概述 (4) 1.1 项目名称 (4) 1.2 项目背景 (4) 1.3 总体规划 (5) 1.3.1 建设原则 (5) 1.3.2 建设目标 (6) 1.3.3 建设内容 (7) 1.3.4 建设周期 (9) 2. 现状分析 (11) 3. 需求分析 (11) 3.1 政府需求 (11) 3.2 游客需求 (12) (1)个性化 (13) (2)精准性 (13) (3)互动性 (14) (4)分享性 (14) (5)便捷性 (14) (6)品质化 (14) 3.3 住客需求 (16) 4. 总体架构设计 (16) 4.1 体系架构 (16) 4.2 系统综合规划 (18) 4.2.1 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 (18) 4.2.2 建立统一的基础信息 (19) 4.2.3 建立统一的地理信息管理 (19) 4.2.4 制定统一的交换接口 (19)

4.2.6 建立统一的编码体系 (20) 4.2.7 建立统一的用户管理 (20) 4.2.8 建立统一的系统管理架构 (20) 5. 通讯网络与基础设施 (22) 5.1 移动通信信号及宽带覆盖 (22) 5.2 无线局域网 (22) 5.2.1 设计原则 (22) 5.2.2 无线网络架构设计 (24) 5.2.3 场景化无线设计 (24) 5.2.4 多方位安全设计 (25) 5.3 信息发布大屏系统 (27) 5.3.1 信息发布系统概述 (27) 1、信息传递更加生动高效 (30) 2、播放内容丰富 (31) 3、画面清晰稳定 (31) 4、播放方式灵活 (31) 5、运行更有保障 (31) 5.4 景区多媒体自助查询系统 (32) 5.4.1 软件功能 (32) 5.5 电子围栏 (33) 5.5.1 系统概述 (33) 5.5.2 主要功能 (34) 5.6 广播系统 (36) 5.6.1 系统概述 (36) 5.6.2 功能描述 (36) 5.6.3 系统需求 (37) 5.6.4 系统功能说明 (38) 5.6.5 特色功能 (39)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一)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一) 摘要:当今世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旅游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增长的主要产业。然而,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也愈加严峻(突显)。突出表现为资源掠夺性开发,旅游景区粗放式管理等。其问题的本质就在于如何使旅游业能够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自然、社会、文化及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文化;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把旅游当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旅游业发展势头空前强劲,到90年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即使是在世界多个国家与地区的经济不景气时,旅游业也并未受到重创与打击,发展势头依然良好。 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我国的旅游业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惊人。目前全国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将旅游业列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或者先导产业。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以入境旅游为主的时期。 自改革开放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段时间内我国旅游业以海外入境游为主导。其特点是,我国旅游业尚未被确定为经济性产业,入境接待工作的开展仍带有较多的政治色彩。(二)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7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也逐渐地开始选择旅游这种娱乐方式,旅游开始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其特点为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并行发展。(三)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全面发展时期。 1997年至今。1997年是我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时期,我国旅游业业务经营基本格局再次出现新的变化,对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业务的分工也做出了新的调整。 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目前主要呈现以下状态: (一)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覆盖面广。但总的来说任处于一种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 (二)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和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改善交通、增辟新的景点、美化环境、修建不同规格的酒店等。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给旅游业带来了重要机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动力,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进一步带动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通过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这两个舞台,我国很好地向世界展示了自己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形象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以及国内旅游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五)高科技信息化广泛应用于旅游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旅游业经营管理手段、思维和经营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旅游业信息化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省人力,而且使管理工作迅速准确,是旅游业管理高技术化最优化的途径,并可以满足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有助于中国旅游业直接面向世界较高水平,实现蛙跳战略,后来居上。 三、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旅游也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其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景区的掠夺式开发及粗放式管理。 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对资源的保护,这是很多景区存在的致命性硬伤。而管理的不完善进一步威胁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认识上不到位,建立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某旅游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过程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 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9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 第三章旅游规划 第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 第六章典型景观规划 第七章游览设施规划 第八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第九章植被规划 第十章基础工程规划 第十一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第十二章分期发展规划 第十三章实施措施 第二部分说明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特点、组成 二、西山景区在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地位 三、以往规划编制情况及实施回顾 四、本次规划编制背景 五、本次规划总体思路 第二章景区基本概况 一、自然及资源条件 二、历史沿革 三、社会经济 第三章景观资源概况与评价 一、景观资源概况 二、景观资源评价 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与性质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参考 三、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四、规划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

五、规划期限 六、性质 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 一、总体布局 二、景点规划 第六章旅游规划 一、景区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 二、景区旅游发展现状 三、旅游市场开拓 四、游览路线组织 五、旅游环境容量 第七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一、土地资源分析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三、土地利用原则 四、土地利用分配 五、景区用地平衡表 第八章专项规划 一、保护培育规划 二、典型景观规划 三、游览设施规划 四、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五、植被规划 六、基础工程规划 七、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八、分期发展规划 第九章实施措施 第三部分图件 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区域位置图 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源评价与现状分析图 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总图 4、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观功能分析图 5、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 6、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交通组织规划图 7、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保护培育规划图 8、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游览设施规划图 9、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图 10、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植被规划图 1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 1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供电电信工程规划图 1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分期发展规划图

“智慧景区”规划和建设的总体思路

“智慧景区”规划和建设的总体思路 以国家旅游局对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指导,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结合景区的具体情况,建立以智慧管理中心为核心的管理服务、营销、生态保护三大体系,初步建立景区资源管理系统、景区电子自助导览系统、景区监控管理系统、门禁与安防系统、电子巡更系统五大系统;将景区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智慧化的管理模式,变分散管理为协同、变多级管理为扁平化管理、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实现“资源保护智慧化、经营管理智能化、产业整合网络化”,实现管理和营销新的突破,树立先进的管理和科技旅游品牌。 具体思路 “智慧景区”建设的具体思路: 第一,以建设部、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旅游局、国土资源部等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指导,听取建设部相关专家对智慧景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这些规定、意见和建议融合到“智慧景区”的总体规划中。 第二,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为依托。“智慧景区”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所采用的技术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管理和服务理念上。在深入了解景区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形成“智慧景区”总体规划。 第三,以景区的具体实际为基础。“智慧景区”最终是景区经营管理服务的。总体规划必须从景区的具体实际出发,对管理服务、生

态保护、数字营销等方面的智慧化需求进行细致深入的调研,反复讨论,总体规划方案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 第四,以国内相关景区/城市的智慧化建设经验为参考。“智慧景区”的总体规划需要消化吸收国内外相关景区、城市已有的智慧建设管理经验,取其精华,结合景区的实际,为己所用。 第五,以运营智能化为核心,建设自然资源保护智慧化、产业整合网络化为目标,建立符合自身管理的“智慧景区”。 建设目标 “智慧景区”建设总体原则:本着“统一规划、统一平台、分期实施、小步快走”的总体原则,“智慧景区”建设在遵循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建设。 “智慧景区”建设目标:制定总体建设规划、完成景区资源管理平台、建设以三维全景展示系统为中心的展示平台建设、改造传输网络,实现智慧景区管理流程的初步改造,并为智慧景区的运行维护培养一批具备基本操作技能和管理技能的人才,使“智慧景区”建设初见成效。 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统一平台、分期实施、小步快走:智慧景区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不断创新优化的过程,需要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期分批建设。总体规划为智慧景区建设进行阶段划分,并规划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那些基础性的、建设周期短、见效快以及对景区经营管理有重要作用的项目要优先建设。目的在于使智慧景区的建设迅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进入21世纪的中国朝阳产业――旅游业,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促使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现代旅游活动普及性的凸显,驱使我国旅游业要向更高层次、更大规模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要从大方向展开。为了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在此过程中,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合理开发;资源保护;可持续性;承载力 在21世纪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不断地快速发展,给旅游业带来了巨大利益的同时,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旅游业中的主体旅游者的数量急剧上升,不管是因为有足够的支付能力、足够的闲暇时间,还是其他的影响因素,都无不促使着人们外出旅游;旅游开发商对旅游资源无节制的利用,导致旅游业的客体――旅游资源的承载力急剧下降,这将引起人们对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高度重视。 一、旅游资源破坏的潜藏杀手 旅游资源的种类繁多,如: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气象气候与天象类旅游资源等。这些资源

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受到破坏。为了使旅游可持续地发展,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工作能够行之有效地开展,人们对致使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要有所了解。一般导致旅游资源有可能遭受破坏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涉及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这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首先是自然因素作用对旅游资源破坏的潜在影响 自然风化作用,在这方面,较为常见的破坏因素有水蚀、风蚀、日光照射等,这类因素长年累月的作用下对有关旅游资源造成的伤害,随处可见。我国还有很多洞窟由于长期遭受风雨剥蚀和石壁渗水浸泡的危害,都出现了严重的裂塌,很多石雕造像因风化作用,或面目模糊、或断头失臂,大部分洞窟因严重损坏而无法让游客观赏。 (二)其次是突发性的天灾对旅游资源破坏的影响 很明显,每当山火、海啸、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到来,往往会使受灾地区旅游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甚至损毁。如湖南省的凤凰县旅游业“6.8”特大暴雨洪涝灾害致使全县 20个乡村景点的基础设施、表演场地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损失500万左右,经济不仅遭受到损失,文物古迹也严重损毁。 (三)再次是动物的侵害也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 如:号称“天下书院之首”的庐山白鹿洞书院,年年遭到白蚁的疯狂啃噬,其院内的古树和木质房屋已遭到严重破

最新论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

论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 1云台山景区发展状况 云台山景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总面积190平方公里,拥有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等七个国家级称号。从1984年开始旅游资源考察到发展至今,云台山景区的发展速度受到世人瞩目,特别是在过去的十年间,景区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连续稳定增长(如图1所示)①,同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被旅游业界称为云台山模式。这引起了学界从资源禀赋、景区管理等不同的视角分析其快速发展的原因。但是,对于云台山景区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问题,学者们还未给出较多的解释。而且,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诺斯(1994)认为以往所有经济学家提出的各种经济增长决定论,包括资本决定、技术决定、人力资本决定等都是不正确的,所谓的创新、规模经济、教育、资本累积等各种因素都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是其结果,是其外在的表现,而真正起作用的只有制度因素②。余凤龙等(2008)也认为中国旅游的发展实际上伴随着许多相关制度的演变与创新,并明显地与制度变迁相联系,制度是影响区域旅游发展水平和旅游经济差异程度的重要原因③。贾生华(2002)也指出旅游管理体制变迁是我国旅游产业演进的重要动因,而不同时期的不同类型的制度创新都是基于特定的环境和诱因的④。因此,我们认为云台山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与其制度安排紧密联系的,为了全面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云台山景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来分析: 第一阶段,景区未开发阶段(1984年以前)。在这一时期,云台山景区所处区域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四小工业的基础上,即小煤窑、小造纸、小水泥、小砖窑。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