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华民国的成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帝国主义的所谓“严守中立”“南北议和”,袁世凯出山的背景和目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对内对外政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性质,清帝退位,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失败原因和教训。

2,能力目标:(1)通过对帝国主义的“严守中立”及“南北议和”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严守中立”是帝国主义的伪装;而“南北议和”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制造的一个包藏祸心的骗局。从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帝国主义“严守中立”的实质,使学生认识到: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一贯采取仇视和破坏的态度,而从未实行过什么“中立”政策。加深学生对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认识。

(2)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学生理解这部宪法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和进步意义

。4.学法指导方面:

(1)向学生介绍中华民国纪年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掌握民国纪年与公历纪年的换算方法。(2)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有关课文、图表和历史材料,理解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权,并使学生学习论证历史结论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历史教训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南京临时政府对待帝国主义的政策和态度:

如何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历史教训

教学课时:1个课时(40分钟)

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我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让人不由得回想起97年前的元旦成立的中华民国,这是一个纷争动乱的时代,中华民国的建立给当时身处水深忽热的人们于一种期盼,而中华民国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建立的呢?

一“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从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看帝国主义

对华政策的本质,引导学生看课文分析列强策划武装干涉的史实,并分析帝国主义暂时采取严守中立的原因。

严守中立

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形势发展迅猛,清政府面临土崩瓦解之势。帝国主义列强担心,辛亥革命会像义和团运动那样威胁自己的在华利益,因此,便积极准备以各种方式干涉中国革命:武昌江面聚着列强兵舰达十余艘;日本与清政府签订了武器供应合同,准备帮助清政府武力镇压革命;各国公使团也截留中国海关税收以免落入革命派手中,等等。但由于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帝国主义看到公开的武装干涉难以达到阻革命的目的,加之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帝国主义两大集团之间的矛盾复杂尖锐,即使同一集团的列强之间在对华问题上也很难采取一致的行动。于是,他们静观时变,采取了所谓“严守中立”的政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真的是要“严守中立”吗?(启发学生思考)

实际上,在“严守中立”的背后,隐藏着帝国主义更大、更险恶的政治阴谋。《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在华统治工具。辛亥革命的迅猛发展,使帝国主义感到清政府已日薄西山,气数将尽,武力扶植未必奏效。于是,他们便以“严守中立”作伪装,寻打新的代理人。结果,帝国主义看中了既有军事实力,又有政治手腕的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认为袁世凯能够维护其在华利益。因此,他们制造舆论,声称中国政局非袁世凯不能收拾,要求清政府赶快志用袁世凯。一位美国人曾说:“他(指袁世凯)立即成为这个国家的实际独裁者,对于他的重新当政,外国人公开地表示欣慰”。通过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阻止和破坏中国革命,这才是帝国主义“严守中立”政策的实质和真正目的所在。

袁世凯出山的背景:

列强想扶植袁世凯成为统治中国的新的代理人:清政府想借他剿灭武昌起义。

由于帝国主义的干预和支持,袁世凯重新被清朝起用。他担任了比以前的权力大得多的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这样,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取代了满族贵族的统治地位,掌握了清朝政府的实权。

“南北议和”

南北议和局面形成的原因:

1,“南北议和”是南、北反动势力联合向革命党人施压的结果。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对革命军进行武力镇压;在革命阵营内部,立宪派和旧官僚也十分活跃,他们力主革命党人向袁世凯妥协。

2,“南北议和”是在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政治压力下进行的。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不仅陈兵舰于武汉江面,对革命党人进行武力威胁。而且,他们直接参与并操纵中国的“南北议和”。在谈判桌旁,除了有南北双方代表伍廷芳、唐绍仪外,还有英、日、德、美、法、俄等国的代表参加。帝国主义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帮助袁世凯趁机夺权,迫使南方革命党人就范。再次,“南北议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弱性、妥协性的突出表现。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已经十分涣散,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些革命的领导人认为:只要清帝退位,就是大功告成。孙中山也曾发表声明,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这虽是他迫于当时形势的无奈之举,但也说明了资产阶级目光短浅、政治软弱的一面。面对内外、南北的多方压力,资产阶级革命派对袁世凯妥协退让,最终接受了“议和”的要求。

?

二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㈠中华民国成立

1,时间:1912年1月1日

2,地点:南京

3,总统:孙中山(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还远在美国。1911年底,他从海外回到上海,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最后,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为什么要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视学生回答情况,简要说明)虽然孙中山没有亲自领和参加武昌起义,但这次起义是在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影响下进行的。武昌起义不久出版的《中华民国公报》(1911年10月)中曾以“中华民国军政府总统孙”的名义向各省发出布告。(运用电脑教学软件展现布告及各省纷纷响应的场景和动态化的地图)这说明自1894年孙中山组织兴中会到1905年组成中国同盟会,以及他组织和领导的多次武装起义,已使其在广大群众,尤其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派中享有极高的声望。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是众望所归。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插图:《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上海南京路上悬挂五色国旗,庆祝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和《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并对插图作简要说明,以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生:(阅读)

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不断暴露出革命性和软弱性的政治特征。(引导学生阅读《大总统誓词》,找出孙中山提出的辞职条件,并思考:孙中山作出“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的承诺,说明了什么)

孙中山承诺解职,说明了面对内外反动势力的压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然而,孙中山不计个人名利,提出在“倾覆专制政府,拥护共和政体,使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的条件下,才解除临时大总统之职。这又体现了其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4,国旗:五色旗----青天白日旗

5,机构:临时参议院

6,纪元: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7,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判断一个政权的性质?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下面,我们首先看看其人员的组成:作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核心人物。陆军总长兼参谋长黄兴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也握有重权。此外,外交、教育、法制等部、局的总长、局长均为同盟会的会员。其它六部的实际工作也都掌握在革命党人手中。在拥有立法权的参议院,共有43名议员,其中同盟会员就占了33人。由此可见,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权,是“革命时代之政府也”。接着,我们再看一看临时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让一名学生朗读《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表格中的内容)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主要成员情况表

㈡临时政府实施的政策

南京临时政府采取的各项措施,对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事业以及改革社会风气,都起了积极的作用。由此可以说,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的共和国。然而,我们从临时政府的政策措施中不难发现,它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没有提到土地问题。

2,对外政策

《告各友邦书》(对外政策):

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对待帝国主义的态度上,确实表现严重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这也是由当时的客观条件起决定的。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后,帝国主义看到他们所看重的袁世凯并没有当上大总统,这显然就让他们非常的不满意,于是在政治上采取不承认的态度,在军事上进行武力恫吓,在舆论上恶毒攻击革命政府,特别是在经济上进行封锁掠夺。

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从本质上讲是反帝的,他们对受列强欺辱的中国忧心如焚,为了中华早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奋斗不息,抛头颅、洒热血,目的是要“推翻洋人的朝廷”。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仍具有反帝的性质。

⑵革命党人在帝国主义面前又表现出软弱性,企图以承认不平等条约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实际上是一种幻想,他们在纲领和实际斗争中都没有明确的反帝内容,缺乏反帝斗争的勇气,是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典型表现。

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1912年春

2内容:

⑴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⑵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实行责任内阁制

3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4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反映了资产阶级大愿望和意志,在当时条件下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

5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肯定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彻底否定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和自由的原则,树立起“民主”和“共和”的形象)

三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清帝退位(1912年2月

(2)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清帝退位后,袁世凯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辞职。接着,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新大总统到南京就职等条件。为此,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故意在北方制造紧张局势,迫使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在共和国的招牌下,建立起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有利条件:

①中外反动势力的支持;②革命派的妥协退让;③袁世凯的反革命两手。

四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功绩:

1,国内政权和政治体制的变化。辛亥革命给封建君主专制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百六十年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在华代理人,再也找不到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3,人民的权力和观念

4,社会经济的发展。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5,其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局限性: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课堂小结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清政府虽然被推翻,但是并没有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宣告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板书设计

第四节中华民国的成立

一“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

二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㈠中华民国成立

㈡政策

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内容:

目的:

意义:

三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清帝退位(1912年2月

(2)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

⑶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有利条件:

①②③。

四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功绩:

局限性:

《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一、课标内容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革命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只有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接下来在社会矛盾激化,内外矛盾加重的情况下爆发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后的发展态势对于学生来说不难理解。但是对于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所以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能力,通过课前预习,完成知识层面的掌握,通过小组交流探讨,师生互动,进一步理解本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史料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记住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地点、标志、领导人、影响?(重点) 目标3:阅读教材,记住清帝退位的时间、结果;观看视频及结合教材,列举出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篡夺革命果实的,并分析出袁世凯能窃取到辛亥革命的果实的原因。(重点、难点) 目标4:阅读教材,通过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了解,理解其颁布的性质、意义。学习革命先驱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重点)

四、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展示大总统誓词图片。 右图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仪式上,宣读了亲自撰写的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益,文时遵之┅┅谨以此誓于国民。” 南京临时政府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临时约法》体现了什么精神?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PPT呈现)本课三个子目:中华民国的建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中华民国的创建》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一,《中华民国的创建》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3)合作探究 中华民国的建立——讲授法 出示任务:任务二:【小组探究】阅读课本“中华民国的建立”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中华民国建立的背景、时间、地点、标志、影响?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和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内容和性质。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材料补充,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学生理解这部宪法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和进步意义。 2.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有关课文、图表和历史材料,理解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权,并使学生学习论证历史结论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看图片,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图片。 生: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份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师:武昌起义胜利后,形成了全国性的革命浪潮。清政府政权很快土崩瓦解,新的政权随之建立,孙中山成立的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不幸被袁世凯窃取。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讨论以下问题。 1.中华民国成立的条件 师: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具备哪些历史条件?(提示:可从政治、思想、

组织三个方面分析) 生:讨论并回答。师小结:(1)政治基础:武昌起义胜利,全国10多个省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崩溃。 (2)思想基础:三民主义给了革命党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进行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3)组织基础:独立各省的代表聚会南京,孙中山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2.中华民国的建立 师:指导学生看课本插图《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讨论:孙中山是如何当上总统的?中华民国又是怎样成立的? 师总结:1911年底,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会议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接着成立了临时参议院,以孙中山为首的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了。但是政府中也混入了不少立宪派和旧官僚。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2.袁世凯是怎样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的?师:指导学生看课文 生: (1)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2)在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后,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临时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后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师:总结: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也使我们看到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在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的几个月里,颁布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各个方面给中国注入了全新的气息!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责责任,司法独立等。 2.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3.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小结: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完全的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板书设计: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对内对、外政策;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和清帝退位;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材料补充,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华民国建立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讲述,让学生懂得实现民主政治的曲折性,从而让学生树立实现民主制度化的远大目标 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学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上图反映的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场景。那么,中华民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它建立之后有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背景。 提示: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 2.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提示: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3.启发学生思考: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为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这是为什么? 提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应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4.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找出: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同时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10《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一、课标内容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革命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只有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接下来在社会矛盾激化,内外矛盾加重的情况下爆发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后的发展态势对于学生来说不难理解。但是对于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所以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能力,通过课前预习,完成知识层面的掌握,通过小组交流探讨,师生互动,进一步理解本课的重难点。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华民国的创建,上承辛亥革命,下启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包括“中华民国的建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个板块的内容。武昌起义之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终于推翻了清政府统治,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了。但是资产阶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人继续为反帝反封的革命事业不断奋斗。 四、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史料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记住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地点、标志、领导人、影响?

(重点) 目标3:阅读教材,记住清帝退位的时间、结果;观看视频及结合教材,列举出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篡夺革命果实的,并分析出袁世凯能窃取到辛亥革命的果实的原因。(重点、难点) 目标4:阅读教材,通过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了解,理解其颁布的性质、意义。学习革命先驱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重点) 六、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展示大总统誓词图片。 右图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仪式上,宣读了亲自撰写的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益,文时遵之┅┅谨以此誓于国民。” 南京临时政府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临时约法》体现了什么精神?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呈现)本课三个子目:中华民国的建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人教版高一历史《中华民国的成立》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高一历史《中华民国的成立》知 识点梳理 【中华民国的成立知识点】 一、中华民国的成立 1.背景 帝国主义“严守中立” ①原因: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力量在全国的迅猛发展,使帝国主义看到,公开的武装干涉难以达到阻止革命的目的。 ②实质:积极扶植新的代理人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实施:列强强烈要求清政府起用北洋军阀的头子袁世凯。 ④影响:袁世凯被清政府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掌握了清朝的全部统治大权。 “南北议和” ①原因:袁世凯一方面对革命党人进行武力镇压,另一方面又迫使清政府接受议和;军政府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竭力主张同袁世凯妥协,革命党人也同意停战议和。 ②概况:南方代表伍廷芳和北方代表唐绍仪在上海英租界举行和平谈判。 孙中山回国 ①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国。 ②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推其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成立 ①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②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③各省代表选举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并成立了南京临时参议院。 3.性质: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4.措施 对内 ①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对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以及改革社会风气,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②颁布《临时约法》:其目的在于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它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一系列自由和权力;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对外——发表《告各友邦书》 ①目的: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②内容:承认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中华民国的创建 精品教案

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目标】 了解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对内、对外政策;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 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图反映的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场景。那么,中华民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它建立之后有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一)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 2.教师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学生回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3.教师提问: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为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应成为中华民国

大总统。 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同时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5.教师展示史料: 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勿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作为文明国家,中国此时也是文明的国家,因此,西方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地位,同世界各国都要相互尊重,互利同赢,为实现世界大同而共同努力。这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足,对帝国主义国家依然抱有幻想。 (二)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教师讲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力图通过和平方式早日实现共和,为此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 提问:清宣统皇帝是什么时间退位的?有何重大意义? 学生回答:1912年2月12日。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3.教师讲述:清帝宣统退位后,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提问: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 教师提问:袁世凯会答应这些条件吗?他又是如何做的? 学生回答:不会。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教师提问:这一过程,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弱小,不敢同袁世凯进行抗争。 4.教师强调:1912年4月,孙中山正是解除临时大总统职位。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朝的覆亡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朝的覆亡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帝国主义的所谓“严守中立”“南北议和”,袁世凯出山的背景和目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对内对外政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性质,清帝退位,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失败原因和教训。 2.通过分析帝国主义“严守中立”的实质,认识西方列强对待中国人民革命一贯采取敌视和破坏的态度;通过辛亥革命从基本成功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的学习,认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不仅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3.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学生理解这部宪法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和进步意义;通过对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有关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辛亥革命的最终成果、结局和历史功绩与教训。此后,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 重点分析 ①中华民国的成立是重点。中华民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历经十几年的艰苦斗争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它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在国际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掌握这一内容,对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辛亥革命的发展脉络,特别是对于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认识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②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历史教训是重点。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不仅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且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然而,从本质上讲,它又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更为重要的是,这场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一结局出现的主观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学习和掌握上述内容。有助于学生正

【新1】《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学案)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 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自主探究】 一、中华民国的成立 _______年1月1日,_______在______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宣告 __________临时政府成立。临时政府的成立是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成果。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_______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_______下诏退位;____月____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_____月_____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______月,袁世凯在_______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_____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临时政府迁往_______。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人物:_______。 2.内容: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46页第一、二两段,简述中华民国建立背景、时间、地点、结果、意义相关史实。 2.根据下列表格找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3.结合教材并查找相关资料,探究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革命果实。 【拓展延伸】 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具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 【学后反思】

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是孙中山先生及同盟会领导中国人民了推翻260多年满清统治,建立在中华大地上的,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建立,在20世纪初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政治上,中华民国的成立宣布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然后全国形成连锁反应,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政府在南京成立。在孙中山的主持下,3月11日,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中华民国政府宣布焚毁刑具,停止刑讯,严禁买卖人口等,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人民自由和权利。 经济上,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措施,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们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这样,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设工厂、设银行都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大,实现了自身的第二次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日益壮大。 民族关系上,中华民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民族的平等。中华民国采用五色旗为国旗,由红、黄、蓝、白、黑组成,分别象征中国汉、满、蒙、回(穆斯林)、藏五大民族。虽然和我们今天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相比,仍然有很大的不足,但是和满清政府的一族独大相比,已经是个明显的进步。 文化教育上,中华民国政府主张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禁止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这些措施使得新生的国家的教育不再是培养只会读书的无用文人,有利于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在这样的教育下,民主共和的观念占据了人民的大脑,封建帝制的思想被逐步抛弃。中国人的身份开始由臣民向公民转变 社会风气上,中华民国倡导“自由、平等、友爱”的公民道德,“老爷”、“大人”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先生”,男子不再蓄辩,头上可以出现多种的发型,女子不再缠足,以大脚示人也不为丑。 对外关系上,中华民国虽然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但新生的政权不再是洋人的走狗,而且革命的暴力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使其无法在中国建立起有效的统治秩序;同时,中华民国的建立,也为同一时期亚洲其他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在中华民国的影响下,亚洲形成了新一轮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当然,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加上外有帝国主义的干涉,内有立宪派和旧官僚的破坏,中华民国的政权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中国并没有因为政权的变更而改变社会的性质,但辛亥革命后,民主主义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当。正如江泽民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上所说: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华民国的成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帝国主义的所谓“严守中立”“南北议和”,袁世凯出山的背景和目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对内对外政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性质,清帝退位,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失败原因和教训。 2,能力目标:(1)通过对帝国主义的“严守中立”及“南北议和”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严守中立”是帝国主义的伪装;而“南北议和”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制造的一个包藏祸心的骗局。从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帝国主义“严守中立”的实质,使学生认识到: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一贯采取仇视和破坏的态度,而从未实行过什么“中立”政策。加深学生对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认识。 (2)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学生理解这部宪法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和进步意义 。4.学法指导方面: (1)向学生介绍中华民国纪年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掌握民国纪年与公历纪年的换算方法。(2)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有关课文、图表和历史材料,理解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权,并使学生学习论证历史结论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历史教训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南京临时政府对待帝国主义的政策和态度: 如何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历史教训 教学课时:1个课时(40分钟) 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我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让人不由得回想起97年前的元旦成立的中华民国,这是一个纷争动乱的时代,中华民国的建立给当时身处水深忽热的人们于一种期盼,而中华民国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建立的呢? 一“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从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看帝国主义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以下是关于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教学目标 1911年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通过了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伟大历史功绩,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使学生明确由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勾结破坏,以及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高潮阶段的最顶峰,但由于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府施加压力,辛亥革命的果实 ·

被袁世凯篡夺。从此开始了北洋军阀对中国的统治。革命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重点分析: 1.武昌起义的背景 一是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结果; 二是四川的保路运动发展成为武装斗争,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革命党人在湖北新军中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武昌起义之所以成功发动,充分体现出革命士兵的英勇首创精神。因为在临近起义的时刻,起义的领导机关被破坏,起义风声泄漏,全城戒严,反动派大肆搜捕,起义领导人或在监狱,或被迫逃亡,有些还不幸被捕,甚至英勇就义。当时如果畏缩退却,延缓起义,则等于束手待毙。湖北革命党人果断地决定:立即发动起义。革命士兵的英勇首创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革命领导机关被破坏的损失,他们主动相互联络,在1911年10月10日晚发动了举世闻名的武昌起义。经过奋战,终于赢得了起义的光辉胜利。 2.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国在历经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之后,终于迎来了“民国”的建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进行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优质教案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中山装图片、《末代皇帝》电影剧照、民众剪发辫的历史照片等)中山装造型的含义是什么?末代皇帝是谁?剪辫子的照片反映的情景可能发生在哪个时期?“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句话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材料展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机枢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 2.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3.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孙中山获选临时大总统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手中,它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法令无不带有个革故鼎新、发展资本主义的新精神。因此,南京临时政府时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5.展示史料: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6.问题思考: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 7.教师总结:南京临时政府对外推行与友邦“益求辑睦”的外交政策,想通过承认外国在华的一切特权,保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来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暴露出其软弱和妥协的一面。南京临时政府的“和平主义”外交是在险恶的国际环境和纷乱的国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图片展示: 唐绍仪(左)与伍廷芳(右)南北会谈时合影 2.教师讲述:孙中山曾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3.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走向共和》 4.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 5.教师强调: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的大致过程。 7.问题思考:从袁世凯窃取政权的过程和孙中山维护共和的斗争两方面,思考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帝国主义的支持干涉、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以及袁世凯耍弄政治权谋等。 目标导学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图片展示:展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优质教案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难点: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图反映的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场景。那么,中华民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它建立之后有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 2.教师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学生回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3.教师提问: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 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为选举为临时大 总统,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 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应成为中 华民国大总统。 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中华民国成 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同时选举黎元洪为副 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5.教师展示史料: 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 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 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作为文 明国家,中国此时也是文明的国家,因此,西方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地位,同世界各国都要相互尊重,互利同赢,为实现世界大同而共同努力。这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 认识不足,对帝国主义国家依然抱有幻想。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知识点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 1、准备: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3、纪年: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4、机构: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5、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2、窃取果实:2月13日,孙中山辞职;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3、结果:临时政府迁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 (1)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2)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3)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4)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起责任,司法独立等。(思想:三权分立) 3、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意义:他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材料研读】 你怎样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内外交困。由于特殊的国情,革命党人把“排满”看得高于一切,认为革命之目的只在于消灭专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南京临时政府对外推行与友邦“益求辑睦”的外交政策,想通过承认外国在华的一切特权,保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来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暴露出其软弱和妥协的一面。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争取各国外交上的承认,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是新生政权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南京临时政府的“和平主义”外交是在险恶的国际环境和纷乱的国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文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