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善用公式,巧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善用公式,巧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善用公式,巧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纸币是国家(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长期以来,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一直代替金银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然而正因为它只是价值符号,它自身的价值在实际使用中忽略不计,它没有贮藏手段的功能,不能象金银货币一样可以离开流通领域作为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所以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现象。怎样解读这两种现象,还是先从纸币的发行规律谈起。
纸币的发行量应该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纸币量 ≈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速度
根据上面的公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售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可以简单理解:纸币数量>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就容易出现通货膨胀;纸币数量<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则容易出现通货紧缩。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形呢?我们分别来分析。
一 通货膨胀
通常情况下,随着生产的发展,待售商品数量不断增加,对货币的需求量也不断的增加,纸币的供应量也是不断增加的。如果纸币的发行数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一)为什么在国家不断加强宏观调控的前提下依然避免不了出现通货膨胀?
首先我们通过上面的公式来分析:
1、人为因素纸币发行过多必然会引发通货膨胀。
如国家宏观调控不力等。近年来,在出口导向政策引导下,在中国制造的商品都卖给了外国人,可是因此换回来的外汇往往又“舍不得花”而卖给了银行(在中国的购汇政策下,卖给银行比直接换商品更划算)。长此以往,总体上看中国就攒了过多的货币。央行又要稳定汇率又要防止通胀,是冲突的“鱼与熊掌”,根本不可能实现。但在央行的众多政策目标里,前者似乎压倒了后者。如前面所提到,央行的大举购汇,已经让人民币币值的内在稳定受到冲击了。简单地说,就是对外维持住了人民币不升值,但对内却让人民币愈发不值钱了。举个例子,美国人认为1美元只能兑换4块钱人民币能买到的商品(即汇率1:4),但中国非要坚持让美国人花1块美元换7块钱人民币的东西(即汇

率1:7),有什么办法?答案就是让人民币越来越多,直至1美元真的能换取7块民币商品为止。
2、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售商品数量成正比。
在现有既定的纸币发行量不变的情况下,待售商品数量减少,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减少,纸币相对过剩。
随着国际需求旺盛商品出口数量的增加,国内由于自然灾害和非法占用耕地等情形,国内商品供应量减少,比如实际流通90万亿纸币,而只有60万亿的商品,当然会出现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情形。另外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会形成连锁反应,不断涨价。
3、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即使在纸币不增加发行的情况下,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出于某种原因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减少,现有的纸币过剩,出现通货膨胀。
哪些原因会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呢?一是投资,投资过热,尤其是盲目投资。投资形成的需求会引起市场上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还会加快市场上货币的流通速度,大量的信贷增加了市场上货币的流通量。二是盲目扩大消费。这里所说的消费不是有效的消费,是指受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影响,出现的囤积和抢购风,老百姓会把储蓄转化成投资来防范纸币贬值,让大量的货币进入两大的资产市场,让大量货币进入两大的资产市场来推高其价格。这种行为助涨了货币的流通量和流通速度,加剧了纸币的过剩。
(二)通货膨胀的后果是什么?有哪些危害呢?
众所周知,出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入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因此,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通货膨胀的货币贬值,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当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宁。通货膨胀会降低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引起黄金外汇储备的外流,从而使汇率贬值。
(三)解决通货膨胀的措施
通过上面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当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出现通货膨胀时,可以使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增加(分数值增加),使分式值变大的办法要么是增加分子,要么是减少分母:即一方面增加待售商品数量,一方面减慢货币的流通速度。
1、增加待售商品数量从根本上说要发展生产,增加产品供应。比如动用外汇储备,从国外进口国内紧缺的物资,加大对农业的

扶持力度等。要采取稳健紧缩的财政政策 ,加强对结构调整和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切实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要努力加大中低价位住房的供给,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新建住房投向市场,切实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足够经济实用房和廉租房,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2、减慢货币的流通速度。化解中国式通货膨胀最为重要是通过央行价格机制(即利息)来收紧货币供应、采取稳中从紧的货币政策 减少银行信贷、遏制大量的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及股市。这才是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源头。如果不是这样要大力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结构和运行机制,防止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要把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投资增长速度降下来。
二、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deflation) :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对于其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争议。但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
(一)按照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和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
1、当货币流通速度减慢,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就要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纸币就会出现供应不足,出现物价下降,购买力不足。什么情况会出现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呢?通常是需求不足。由于引起总需求不足的原因可能是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也可能是国外需求减少或者几种因素共同造成的不足。例如前几年中国出现的通货紧缩,原因之一就是职工下岗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现行收入和未来收入不乐观导致消费者抑制了消费需求。
2、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和待售商品数量成比,待售商品数量增加,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也要相应增加,在纸币发行量一定的情况下,会出现纸币升值,物价下降,购买力不足。由于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在一定时期产品数量的绝对过剩,这种产品的绝对过剩只可能发生在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如一些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品(像钢铁、落后的家电等),在市场机制调节不太灵敏,产业结构调整严重滞后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绝对的过剩。这种状态从某个角度来看,它并不是一个坏事,因为它说明人类的进步,是前进过程中的现象。但这种通货紧缩如果严重的话,则说明市场机制存

在较大缺陷,同样会对经济的正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如何解决通货紧缩
1、增加纸币供应量。
通货紧缩既然是一种货币现象,那么治理通货紧缩,也就必须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以满足社会对货币的需求。增加货币供给的方式不外乎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方面着手。作为中央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货币政策工具,影响和引导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的预期和行为。在通货紧缩时期,一般要降低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社会主体手中买进政府债券,同时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鼓励商业银行扩张信用,从而增加货币供给。具体操作要根据造成货币供给不足的原因,灵活掌握。
2、要刺激经济,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
必须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公共支出,调整政府收支结构。对具有极大增长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实行税收优惠,尽可能地减少对企业的亏损补贴以及各种形式的价格补贴,利用财政贴息的方式启动民间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其资金投向社会急需发展的基础设施领域,在继续增加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及退休人员工资的基础上,更要把增加农民和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当作一间大事来抓。总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要在加大支出力度的基础上,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既要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又要增加有效供给来加快市场上货币的流速。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是治理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的主要政策措施,但由于货币政策具有滞后性的特点,而且在通货紧缩时期,利率弹性较小,因此财政政策的效果一般比货币政策更直接有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