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枢纽门户城市建设应系统把握“人”的因素

枢纽门户城市建设应系统把握“人”的因素

枢纽门户城市建设应系统把握“人”的因素

枢纽门户城市,一定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的交汇地,人流是关键;枢纽门户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人是关键。当前,我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勤政务实,真抓实干,正在全方位开展枢纽门户城市建设。在此过程中,需要从系统角度思考,牢牢把握“人”这个根本,突出“以人为本”,实现提人气、增人口、聚人才等目标,实质提高枢纽门户城市建设成效,从而体现经济社会发展本质。

一、我市枢纽门户城市建设应该达成的目标

(一)提人气

人气集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产开发、就业、教育、人口流动等一系列措施。有人才有商,有商才有市,有市才有城。人气依赖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区位优势的聚合辐射、相关产业的带动支撑、文化旅游的独特魅力等。

一个地方的人气好坏首先是看是否有城市品牌。优化优势,打造特色,才能秀出品牌。肇庆的优势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齐备的“山水湖城”地理特点。但是,肇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风格,导致建筑五花八门,色彩随心所欲,文化符号缺失等等。品牌打造应该是城市建设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

一个地方人气的高低其次是需要加强对外宣传,扩大肇庆的知名度。不容否认,在对内宣传方面,我们还是做得不错,市民有强烈的自豪感,觉得作为一名肇庆人不错。但是,对外宣传还不够,外地许多人对肇庆还是不了解。

一个地方人气的可持续还要注重树立城市形象,借重市民的口碑发力。城市形象需要作为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和精神财富受到重视,需要通过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来展示精神风貌,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人才、资金、技术和项目;需要通过营造优美宜居、舒适典雅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凝

聚力;需要营造创业干事氛围,在社会上形成开放、包容、进取的形象。

(二)增人口

一个城市的人口一般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增加常住人口是根本,吸纳流动人口是关键。

增加人口应该把握城市发展具有的规律性。首先,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人口增长率在初期会比较快,如早期的深圳。其次,迁移的惯性对城市人口增长起促进作用。再次,对外开放,特别是外资的进入,能显著促进城市的发展。在经济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区,外向型经济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尤为显著。最后,基础设施条件能显著影响城市人口增长的节奏。劳动力通常会向那些具有较高质量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的城市集中,如较好的教育条件、便利的通讯和公共交通条件等。

(三)聚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今年的肇庆金秋招才引智已经充分表明了我市对人才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肇庆的吸引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肇庆来说,党政干部人才又是第一人才。党政干部队伍不优,综合环境优化不了,各项政策措施也难以落实,其他类型的人才也进不来,留不住。久陷肇庆体制内的现有党政干部不同程度出现了本领恐慌、观念抛荒。尽管可以做到“不换思想就换人”,但是,换来换去还是那么几个人,效果就会不理想。

二、系统把握枢纽门户城市建设中“人”的因素的建议

针对以上思考和分析,肇庆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实现提人气、增人口、聚人才等目标。

(一)重视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目前,我市全方位在建设枢纽门户城市,实施追赶型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领域多、项目多、范围广等特点,也展现了一派热闹景象,但是,一方面要防止碎片化和各自为政的现象出现,影响成效;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追赶型发展是一个存在压力大、周期长的过程,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要防止一定时

间后会有人疲马乏局面的出现。因此,需要建立长效的联动机制,指定专门的部门和责任领导,在原有规划和现有工作基础上,通过系统研究,对城市建设、品牌打造、城市形象等进行系统设计,在战略层面统筹各项工作的推进,做到主题清晰,思路明确,有张有弛,有序推进,全市一盘棋。让群众有明显的获得感,让广大干部有强劲的事业成就感,才会有可持续活力和干劲。

(二)确定肇庆城市建设风格。要组织人力加强对肇庆的人文地理与珠三角城市群差异化发展研究,选择适合打造的城市风格,如笔者认为,可以考虑确定为江南风格,由此就可以推出“瘦江南”和“后花园”品牌。用江南风格优化城市场景,用江南品味统一推进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和提升城市品质,把端州打造成为岭南的“瘦江南”,把鼎湖区(新区)打造成为广州的“后花园”,凭借便利的交通优势吸引更多具有江南情节的珠三角乃至其他外地特定人群来工作、生活和居住。

(三)加强城市形象包装与宣传。确定了城市风格基础上,要加强对城市形象包装与宣传,为此应该进行系统设计,制定有主题、内容、形式、途径、步骤的可行性包装与宣传方案,有计划有步骤采用多样化的区域营销策略,如借力知名人士,结合肇庆特色资源推介,请进来,走出去,举办大型活动等形式千方百计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的肇庆金秋充分表明我市具有良好的形象包装与宣传能力。目前,我市正在以“珠三角意识”为引领,奋发有为,已经引起了各级各类人士广泛关注,老百姓也交口称赞。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如果外地人来肇庆,听到的,看到的,都是正能量的,就是最好的宣传。

(四)更大的气魄引进高水平高等院校。高等教育、高等学校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高校与城市之间有一种“共生”关系。有实践表明,建高等学校是快速集聚人口、提升人口质量、集聚高层次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目前,我市已经引进了一所南方职业学院等院校,还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更优惠的措施,依托“省市共建”的投入,促力肇庆学院和国际知名大学合作办学,提升人才培养

层次,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引导、支持广东工商学院、肇庆医专加速国际化发展,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水平;争取广东省科学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到肇庆设分支机构或分校,等等。

(五)把推进“三旧”改造提升到战略举措高度。加强对“三旧”改造的研究,通过系统设计,把“三旧”改造纳入重点工作,这既是化解人多地少矛盾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激发城乡生机与活力的需要,更是打造品牌与树立城市形象的需要。学习外地经验,灵活运用政府主导模式、政府与市场合作模式、集体主导模式、集体与市场合作模式等,增加人口容量,扩大人口密度。如无论是老城区改造还是府城复兴,可以将原有居民与相关房地产商合作,鼓励房地产商接纳棚户改造人口的同时,将旧城区通过众筹、股权、承包等方式招商引资,按照江南风格改造成为特色民居或特色消费场所,形成差异化的珠三角城市建设亮点,以打造若干特色消费市场和夜市经济市场,吸引相关业主和消费人口,如佛山的岭南新天地,就是集观光、休闲、娱乐、住宿、餐饮、购物,体验岭南乡土风情和岭南民俗文化的旅游景区,增加了大量的就业人口和消费人口。

(六)吸纳流动人口。参照国内许多城市做法,应该将七星岩、鼎湖山、将军山等景点实施免门票旅游;总结举办过的马拉松运动经验,借鉴“博鳌论坛”形式,举办大型文娱、体育、会展、会议、论坛等活动,打造属于肇庆的品牌,吸引特殊人群;加强统筹规划,出台相应政策,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这是国家十三五的重要任务,也是广东省的重要工作。肇庆应该在珠三角率先作为,在城镇化过程中有所创新,依托目前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开放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市场,降低市民化门槛,提供均等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广泛吸纳农民工。

(七)全面实施西江人才计划。西江人才计划已经实施,但是由于时间与条件的限制,还只是初步展开,还有许多政策措施没有落地,需要尽快全面推进,以发挥政策的作用。同时,在扎实推进“西江人

才计划”实施过程中,要切实转变人才评价与用人理念,围绕人才发展需求侧和供给侧,真抓实干优化人才发展与服务人才环境,加大建设人才发展载体力度,引育一批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等“高精尖缺”人才,以人才引领枢纽门户城市建设。

(八)实施党政干部“300工程”。在十三五期间,肇庆可以逐步实施党政干部队伍的“300工程”,盘活做优党政干部队伍:围绕枢纽门户城市建设需要,引进100名重点高校的金融、信息、管理等专业博士,充实党政干部队伍,形成“鲶鱼效应”;打通党政干部与企事业单位人才流动渠道,建立相应机制,从企事业单位选拔100名左右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党政部门关键岗位;选拔100名优秀青年干部到中央、省或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以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增长本领。

肇庆学院教授彭云飞联系电话:13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