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茶文化旅游_一种新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式_以云南茶文化生态旅游为例

茶文化旅游_一种新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式_以云南茶文化生态旅游为例

茶文化旅游_一种新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式_以云南茶文化生态旅游为例
茶文化旅游_一种新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式_以云南茶文化生态旅游为例

2007年第1期No.1,2007学 术 探 索Academic Exploration 2007年2月Feb.,2007

收稿日期:2006-11-12

作者简介:李维锦(1973) ),女,云南临沧人,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云南大学商旅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为生态旅游。

茶文化旅游:一种新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式

)))以云南茶文化生态旅游为例

李维锦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摘要:茶文化雅俗共赏,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茶文化旅游资源在物质基础和精神实质方面都蕴含较为丰富的生态观。云南各民族绚丽多彩的茶文化以及茶文化所形成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背景对旅游者有较强的吸引力。本文从旅游资源、发展模式、开发策略等方面讨论茶文化旅游中的生态观,探索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生态旅游的模式。

关键词:茶文化;文化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观

中图分类号:F590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07)01-0137-04

20世纪50年代,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斯图尔

德创立了/文化生态学0的概念。目前,国内有关文化生态和文化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不多。对文化生态旅游尚无统一的概念,但学术界普遍认为生态旅游资源不仅仅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同时应将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纳入其分类体系。黄凯南在5文化生态旅游)))一种基于生态文明观的旅游方式探索6中认为,/文化生态旅游是指旅游者通过体验与自然、社会环境协同一致的文化生态资源,以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三者均衡的文化知识、审美价值,并且强调旅游者在旅游过程对旅游环境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一种基于生态文明观的旅游形式,是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的新发展0。开展文化生态旅游,体现人类迈向生态文明的新步伐,同时使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在大尺度、多维度上互动、持续、和谐发展。近年来以茶产地,尤其是名茶产地的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茶的历史发展、茶区人文环境、茶业科技、千姿百态的茶类和茶具、饮茶习俗和茶道茶艺、茶书茶画诗词、茶制品等为内容的旅游,构成了茶文化旅游。本文从旅游资源、发展模式、开发策略等方面讨论茶文化旅游中的生态观,探索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生态旅游的模式。

一、茶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生态观

我国民间的谚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0、/琴棋诗画歌舞茶0,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上反映了人们对茶的普遍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对茶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正不断增加。茶文化旅游的开展正满足了人们对茶及茶文化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的质朴需要。

从广义上说,茶文化是指整个以茶为中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一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和谐统一的产物。如果将茶文化旅游资源按照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归类,广义的茶文化旅游可归属于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大类、农业生态系统类中的田园生态风光亚类、农事劳作生态亚类、农村风土人情生态亚类,以及文化遗产类中的民俗文化亚类。茶文化生态旅游就是旅游者体验、感受和品味与茶有关的天然的生态环境和古朴的民情民风并获得教益的过程。

11从发展旅游的物质层面上看,茶作为茶文化生态旅游的核心吸引物,也是承载茶文化的物质基础,其本身就是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结果。

茶是开展茶文化旅游的本底资源。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其树形朴实、分枝性强、颜色常绿、牙叶花果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茶树的

137

形态多样,有乔木型、灌木型、台地型、野生型、放养型,,甚至可以制作成微缩盆景,茶所呈现的多样化型态是其生长的自然环境光、热、水、地形、土壤等要素的综合反映,也是当地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写照。茶树是深根植物,茶树的种植有利于云南山地的水土保持,具有较高的生态学意义。茶文化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0,是大自然的恩赐。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生产出好茶。

茶树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和肥沃的酸性土壤,耐荫性较强,不喜阳光直射,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云南气候类型丰富多样,距离北部湾和孟加拉湾不远,地形的95%是山地,土壤肥沃,且酸性土壤广泛分布,除滇西北少数地区外,茶树在云南各地均可栽植成功。今天云南形成了以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为主,覆盖全省的茶业种植区。种植面积达280万亩,雄居全国第一。茶树的广泛种植,为茶文化在云南境内的空间分布、时间发展打下了基础。

21从茶文化生态旅游活动开展的精神层面上看,茶文化生态旅游以/和0为中心,强调/天人合一0的和谐发展。

茶文化融合了儒佛道各家优秀思想,负载着儒佛道三教文化的内涵,形成今天以/和/为中心的茶道精神。

儒家茶文化代表着中庸、和谐、积极入世的儒家精神。唐代刘贞亮在5茶十德6中明确用/以茶可行道0来概括儒家茶文化的/中和/之道;中国茶道几乎汲取了佛禅思想中的一切精华。佛家提倡人们修习/中道妙理0,以/普渡众生0、/和诚处世0等伦理作为主要的精神宗旨。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与中原传统文化/合会0,突出表现为/茶禅一味0,以茶悟道,以茶修心、以茶助禅,茶禅不可分。这是智慧的创新,它把/中道妙理0用茶、茶汤、茶事活动等生活中具体而又普遍的事物和现象有滋有味地表现出来,使更多人受益其中。如品尝云南白族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0,既是品茶味,又是品人生;老子的5道德经6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0。道家认为茶道无疑是/自然之道0的一部分,自然界中/天、地、人0三者是平等的,只有亲近自然、遵守自然规律,/天人合一0,三者才可和谐发展。这可以说是生态观最古老、最经典、最朴实的理论基础。中国茶道,以及渊源于中国的日本茶道和韩国茶道都把/和0作为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茶道的灵魂。

茶文化生态旅游的整个过程从物质、行动、精神上处处体现以/和0为中心的茶道精神,体现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如藏族喝酥油茶、傣族喝竹筒茶、吃凉拌茶,这些茶俗的差异,体现人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茶事活动中要求/返璞归真0,强调茶、水、茶具、茶人、环境的本质、本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协调和融合;茶文化生态旅游者走进田野,学习和感受茶文化,领略民族民间风俗习惯,体验自然美和文化美。茶文化尊重自然,以茶协调关系,体现互敬、互爱、互助的大同思想,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雅心,以茶培养廉洁之风的伦理道德观。开展茶文化旅游,有利于营造旅游者之间、旅游者与接待地居民之间、旅游者与接待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对茶文化的彰显和传播,让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精神上受到茶文化的熏陶和生态旅游观的教育,使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展最终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及旅游本身的综合效益。

31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发展上看,茶文化生态旅游体现出多元文化良性循环、动态发展的特征。

茶文化空间分布上主要体现为民族性和区域性,具有多元文化良性循环的特征。在距今数百年前,以滇南普洱为生产、集散中心向外辐射出五条主干/茶马古道0:一是由普洱经昆明中转内地各省、北京、南延车佛打洛的官马大道;二是普洱经下关、丽江、中甸(今香格里拉)、西藏中转尼泊尔的藏茶马大道;三是从普洱过江城、入越南莱州,再转运到西藏和欧洲等地的江莱茶马道;四是从普洱经思茅糯扎渡过澜沧,到孟连出缅甸的旱季茶马道;五是从普洱过勐腊,然后销往老挝北部地区的勐腊茶马道。一方面,从以上茶马古道的分布状况看,五条线路大致涵盖了今天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几个民族文化中心的核心范围,如藏文化、东巴文化、白族文化、古滇文化、爨文化、傣文化等。近两千年来,茶马古道作为流动的信息链在各种民族文化之间搭建起联系的纽带,而又使各民族茶文化保持自己鲜明的特色,呈现多文化共存、共融、良性循环的文化生态。另一方面,茶已是云南省各少数民族茶农经济收入的主来源,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日常生活、婚丧嫁娶、满月、祝寿、祭祀、会友等方面都离不开茶,以茶解渴、以茶治病、以茶为食、以茶健身、以茶休闲。结合各民族的生活环境背景、民族习俗、宗教信仰等因素形成了风格各异的茶俗、茶文化。比如藏族的酥油茶、傣族的凉拌茶、布朗族的酸茶、佤族的烤茶、白族的三道茶、彝族的打油茶等等。通过饮茶习俗折

138

射民族文化。正是茶文化的这种民族性和地域分布差异性对茶文化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从而产生旅游动机。

时间发展上主要是指茶文化的传承性,具有动态发展的特征。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分支。从神农尝百草至今,茶文化经历了形成、延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茶文化因时代背景、地区分布、民族习性等因素而具有时代的特征。云南26种民族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阶段不同,反映出茶文化多种时代性。同时这种动态过程也提炼出茶文化的精神真谛并加以传播和发展。

二、茶文化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

生态旅游模式在指导理论、目标体系、运作方式、解译系统、生态教育受益对象、发展前景等方面与传统旅游模式有很大的的不同。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不同的文化指导下,发展生态旅游的模式也是不同的。基于以上对茶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分析,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可采用的模式主要有:

11社区参与

从文化角度看,文化的形成及传承特点决定了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首选社区参与模式,这是决定茶文化是否能保持其原有纯朴风貌的前提,也是茶文化旅游的魅力所在。有时我们可以异地建民族村、建风味茶楼,但原则上不能使茶文化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茶文化产生、延续和传承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没有这样历史背景的茶文化是单薄的,发展的前景是暗淡的。社区的参与能最好地展现茶文化生长的土壤,展现与茶文化有关的自然和文化的原生态风貌,让旅游者身临其间,感受纯朴、自然和真实,从而更好地理解茶文化的实质和内涵。这也是文化生态旅游的宗旨。在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许多矛盾,其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最主要的。一方面一旦社区的茶文化被确认为、或开发为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后,不能因为发展旅游让文化地保持原貌,不让它发展;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开发坐视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社区文化而使其失去原文化的特色。开展参与式的茶文化生态旅游,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指导,对资源及市场进行科学调查,统筹规划,倡导生态旅游观,可以更好地引导当地居民认清发展的方向,作出正确的选择。同时,开发过程中采取的有效措施,能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从旅游者角度看,旅游是一种体验,文化更是一种体验。感官对旅游的真实体验来源于对象的真实反映。有无社区的参与,营造出的茶文化旅游体验迥然有异。如到香格里拉藏民家喝一碗主人打的酥油茶,与在大都市里服务员端上来的一碗酥油茶,可能后者有更高档的设施、一流的服务,假设酥油茶在数量和质量上是相等的前提下,体验却存在很大不同。正是这种不同激发了旅游者到异地旅游的动机。所以旅游者更愿意体验真实的社区文化,了解旅游地社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从社区居民看,参与旅游更多地是关注开发产生的经济效益。特别是茶文化生态旅游,许多地区位于落后和贫困地区。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实施,从中获得经济收益,增强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更有效和更主动地参与当地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开发的一部分收入用于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消除社区居民和旅游者、社区和旅游业之间的矛盾冲突。创造和谐的旅游环境和投资环境,使茶文化生态旅游呈现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21环境教育

云南的茶文化生态旅游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具有明显的知识性和教育性,通过旅游活动的开展可起到较好的环境教育效果。表现在:对事上,使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生态意识增强。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改变对待自然和文化的态度,辩证处理开发与保护、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对人上,云南各民族均有客来敬茶的传统习俗,纯朴好客的民风与茶文化对人以/和敬、真诚0,创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相得益彰。这种好客文化将感染旅游者,使旅游者在对人的态度上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延续至旅游者回到居住地一定时间内,或更长时间。中国传统儒佛道三家的伦理道德在茶文化中不是刻板的说教,而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自身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寓教于游,提升旅游者的精神修养。

三、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策略

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关键是制定标准化、可操作的科学的旅游规划。笔者凭借对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初浅认识,提出以下旅游规划开发策略上的建议:

11政府的正确引导

政府的引导主要集中在:第一,茶文化生态

139

旅游的宏观规划。组织专家论证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进行茶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本底调查评价和市场分析,制定全省范围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宏观规划;第二,政策倾斜;第三,资金支持。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运作需要的资金投入可以从政府财政投入、企业资金注入、社会集资、社会捐款等方式获得;第四,宣传促销。对外政府牵头以好客文化为标志大打茶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对内,要求从业人员学习茶文化,在行动上体现茶文化精神,营建和谐、健康的投资平台和极具吸引功能的旅游环境。

政府的正确引导、宏观调控可以避免造成资源、资金、人力、市场的浪费。可以有效控制开发的数量和规模,避免盲目开发,以及开发中的无政府状态下市场混乱、恶性竞争、质量下降等造成的对旅游地形象的破坏。

21原生态开发与商业开发两种开发形式

综合考虑茶文化生态旅游地的可达性、经济发展状况、游客数量和购买力等因素,以原生态开发和商业开发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重点开发和分期分批开发。在旅游干线上的茶马古道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既可进行保持原生态文化背景的开发,也可以进行商业开发。对偏僻和经济贫困的地区进行原生态开发。同时集中有限资金,集中建设重点项目,以旅游干线上的茶马古道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为开发建设重点,进而沿主要茶马古道线进行开发,最后推广到更大范围面上的开发。

31开发以茶为主的组合型旅游产品、开展多种形式的茶文化生态旅游活动

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应避免单一形式的开发。可以茶为主与其它类型的旅游资源相组合进行开发。或把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作为整体开发的一部分进行综合开发;开展多种形式的茶文化生态旅游活动。如马帮巡演、骑马、赛马大会、品茶评茶、观看茶艺表演、学习茶艺、参观茶园生态风光、领略采茶制茶的劳作生态、感受茶乡风土人情生态、游客亲身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走茶马古道、购买茶产品、购买与茶相关的商品和纪念品等。

41从法律、法规、制度上建立健全茶文化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社会机制

云南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中亟待整治和规范的是茶叶市场和旅游市场。提质增效是旅游市场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云南的茶叶品种以普洱茶、红茶为主,特别是普洱茶茶叶市场良莠不齐,至今仍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普洱茶行业提倡的精品普洱茶店、绿色普洱、普洱茶展销会、普洱茶论坛等活动又都缺乏推广力度、执行力度,规范性、强制性较弱。普洱茶市场作为云南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市场,急需制定国家法律、地方法规以及强有力的行业规章制度来规范市场,以此正本清源,树立普洱茶品牌,多出产品、多出精品、多出名品。

1参考文献2

112田里,李常林.生态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122韦弗.2004,杨桂华等译.生态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132周红杰.云南普洱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142张伟强.文化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矛盾及其克服[J].思想战线, 2004,(3).

152刘修明.茶与茶文化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03-01.

A Study on Tea Culture as a Ecological Mode of Cultural Tourism

)))A Case of Yunnan Tea Culture Ecological Tourism

LI Wei-jing

(Yunnan Forestry Technical Vocational Colle ge650224,Kunming,China)

Abstract:The tea culture,which is a very refined and popular culture carries widely a social nature.Form both the tea material and spiritual sense,the tea cultural resources appear colorfully ecological values.The tea culture of Yunnan nationalities is very florid,and its ecological background has a great attraction to the tourists.Based on the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implemented models,the essay studies the ne w models tha t the tea culture tourism be-comes an ecological one.

Key words:the tea culture;cultural Eco-tourism;Eco-tourism concept

1责任编辑:袁国友2 140

中华茶文化论文

中华茶文化 自古以来,中国便是茶的故乡,更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可以说早在神农氏,就已经发现茶的妙用了,后来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到了现在,更是遍布全球,长盛不衰。当然,种茶,饮茶,不等于就有了茶文化。仅仅是茶文化的形成条件,就需要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茶文化,是中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唐代陆羽所着的《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的各类说明,而在其他文人雅士饮茶品茶的过程中,也不免创作出众多的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中国茶文化的基础。 中国作为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对于茶的研究向来是含糊不得的。仅仅是茶的分类,便有六大种。 首先是绿茶,像大家所熟知的龙井,碧螺春,就是绿茶中的代表。绿茶,属于不发酵茶,由于其特性决定了它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了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而且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绿茶最讲究外形和色泽,追求清纯淡雅,故多采嫩芽制成。明前茶(清明前采制)最为珍贵,其次为雨前茶(清明后谷雨前采制)。然后便是黄茶,其代表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等。黄茶的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一道闷堆工序。这个闷堆过程,是黄茶制法的主要特点,也是它同绿茶的基本区别。黄茶基本特征是叶黄汤黄、金黄明亮,甘香醇爽,属轻发酵茶。白茶,也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代表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白茶成茶满披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有毫香。最主要的特点是白色银毫,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说起药理作用,就不得不说白茶的药效性能非常好。它具有解酒醒酒、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尤其针对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引起的身体不适、消化功能障碍等症,具有独特、灵妙的保健作用。乌龙茶,亦称青茶,属于半发酵茶,是众多茶类中,独具鲜明汉族特色的茶叶品类。较为知名的便是铁观音,大红袍等。但是品饮乌龙茶有三大禁忌,一是空腹不饮,否则感到饥肠辘辘,头晕欲吐,人们称是“茶醉”;二是睡前不饮,否则难以入睡。三是冷茶不饮,冷后性寒,对胃不利。这三忌对初饮乌龙茶的人尤为重要。红茶,基本特征是香高、色艳、味浓,叶红汤红,滋味浓厚甘醇,似桂圆汤,有的松烟香味,属全发酵茶。红茶也是我个人比较偏爱的一种茶,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养胃护胃,促进食欲,解毒,提神消疲,生津清热等。正山小种,金骏眉,便是红茶中得代表了,而其中,又以金骏眉颇为名贵。最后是黑茶,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属于后发酵茶,也是中国特有的茶类,生产历史悠久,以制成紧压茶边销为主。黑茶品种可分为紧压茶与散装茶及花卷三大类,紧压茶为砖茶,主要有茯砖、花砖、黑砖、青砖茶,俗称四砖,散装茶主要有天尖、贡尖、生尖统称为三尖,花卷茶有十两、百两、千两等。 以上便是中国的六大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关于茶文化更是数不胜数。茶乃天地之精华,顺乃人生之根本。茶文化主要表现在发扬茶德、传播茶道、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而茶德更是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茶内在具备的美好品性。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社会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作用很大。而在二十一世纪,关于如何进一步弘扬茶文化,发挥茶文化在大茶业中的积极作用,也成为我们值得考虑的重要问题。不过我相信,中华茶文化,必将成为发展潮流的大势所趋。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中国茶文化论文设计之浅谈

中国茶文化 ——茶道与茶艺 摘要: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涵茶业专著、茶业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茶与习俗、茶艺表演、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中国茶业,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以致遍及全国。到了唐代,又传至日本和朝鲜,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中国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的层次的唯有茶文化,茶道是茶与道的融合与升华。对茶道的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茶文化,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和弘扬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一.中国四大茶道 中国的茶道大致可概括为四大茶道: 雅士茶道、世俗茶道、禅宗茶道、贵族茶道。 1雅士茶道 中国古代的士和茶有不解之缘,可以说没有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 雅士茶道是已成大气候的中国茶道流派。茶人主要是古代的知识分子,以"入仕"的士主体,还包括未曾发迹的士,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名门因秀、艺坛伶人等。对于饮茶,主要不图止渴、消食、提神,而在乎导引人之精神步入超凡脱俗的境界,于闹情雅致的品茗中悟出点什么。茶人之意在乎山水之间,在乎风月之间,在乎诗文之间,在乎名利之间,希望有所发现,有所寄托、有所忘怀。“雅”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是品茗之趣 二是茶助诗兴 三是以茶会友 四是雅化茶事

茶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有什么

茶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有什么 旅游通常衍生游乐活动、餐饮及购物等几个环节,与茶文化有很好的契合度。 首先,现在以文化艺术为主题的体验式旅游倍受推崇,既娱乐身心又增长见识,而茶道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旅游中游客能品茗香茶并欣赏不同风格的茶艺表演,能 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休闲生活体验。中国各地现有20多种形式的茶道 表演或茶礼表演,各具地方及民族色彩,且朝着艺术化的、故事化、规范化发展,如浙江的龙井茶礼、湖南擂茶表演、江西的禅茶、广 东福建的功夫茶、云南的三道茶、陕西的唐代宫廷茶道等。茶艺表 演集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茶文化内涵,将民俗、民风、诗词歌舞、书法绘画、壶艺、茶艺等融为一体,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的目光。 其次,餐饮是旅游的重要环节。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茶食品也有很长的历史和经验。各地茶叶做的饭菜已超过100种。而茶膳以清淡、爽口、开胃为特色,并配以多种罐装茶饮料和 热饮清茶,非常适应各种年龄段游客的需要。比较有名的有:杭州特 色的龙井虾仁、双龙戏珠;北京特色的纯芽龙须、银针庆有余、茶饺;台湾特色碧螺春笋、绿茶白莲、香片淋饼等。茶餐厅在广东、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成为中式餐厅的重要补充。茶膳的基本形式有早茶、套餐、家常菜饭、特色茶宴(婚礼及生日茶宴等),备受各阶层人士 的青睐。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通常需要购买一些纪念品及地方特产。有茶文化要素的特色商品是游客喜欢购买的商品之一。在茶文化旅 游景点除了可购买传统茶叶、茶具产品和一般旅游茶产品之外,新 型茶叶商品如茶饼、茶糖、保健功能茶、减肥茶、茶类字画等也拓 展了茶文化商品的名单。 茶文化是一定时期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它以茶这种实物为载体来传播与茶有关的各种文化,因此茶文化有着非常广 阔的内容,它涵盖了多个学科与行业,如文化艺术、医学保健、科

“古徽州、新黄山”乡村旅游策划方案【经典案例参考】

“古徽州、新黄山”乡村旅游策划方案【经典案例参考】 一、古徽州乡村旅游的提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愈向往走出喧闹的城市投奔自然,以期返朴归真、陶治情操、宁静安神,乡村旅游应运而生。 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奇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黄山市乡野风光迷人,古村落星罗棋布,有着世外桃源般的意境,一座座青山绿水环抱的村落中,点缀着幢幢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村前田园遍布,到处弥漫着茶香、果香和稻香……“人尚古衣冠”的淳朴民风依然在这里延续,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深深浸润着这方热土,是中外游客回归自然、体验风情的美好家园。 “古徽州、新黄山”将成为我市旅游发展的主旋律,如何打造好古徽州、特别是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将是我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又一个重点。古徽州乡村迷人的魅力、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谐安详的人文环境,为打造“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要借助第九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期间举办的古徽州乡村旅游系列活动(古徽州乡村旅游线路推介、黟县乡村旅游考察、中国乡村旅游论坛举办、中国乡村旅游联盟建立等),进一步烘托出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 二、黟县在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中的地位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万众瞩目和心向往之的地方;黟县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让人产生美好的憧憬。黟县理应成为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的核心,要加大以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地为龙头、其它特色各异的古村落和外围乡村景点为辅助,整合包装风景游览、文化考察和休闲度假兼备的古徽州乡村旅游产品,打造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引领徽州乡村旅游走向世界。 三、古徽州乡村旅游的主题定位和口号 主题定位:中国画里乡村——徽州 水墨大徽州,江南挑花源 桃源意境以区别于江浙风情,并突出“水墨”色彩的艺术境界和徽文化底蕴,树立集自然生态美、生活方式美、文化艺术美于一体的大徽州文化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 宣传口号:我的家园——徽州

中国茶文化论文3000字

中国茶文化论文3000字 喝茶已经是现在的人们日常的一部分,有很多的人有着对于茶文化的感悟。下面是X精心为你整理的关于茶文化感悟的文章,一起来看看。 关于茶文化感悟的文章篇1 茶文化的体会 茶的韵味,是由心的味道决定的,所以佛家常讲“茶禅一味”。禅意太深,但弄茶时,专注于安处自在的深处,常常带我走入青灯古寺的宁静。 我经常会在袅袅的茶香中,闻到自己内心的孤独,喜悦,但更多的是笃定。无论在都市的喧闹中,还是在空谷幽静的山野,那杯盏之间发出的清脆,有如钟罄之声,让人洗尽铅华。 当年学习茶文化,是因为生命里一位挚爱的亲人喜欢,于是也试着去品尝。尽管苦涩绕于舌间,情境的惬意与美好,却牵着我慢慢走近茶的深邃。

有人说饮茶时,茶的品质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饮人的心境,是决定茶道高低的根本。一人得智,二人得慧,三人就只能得趣了。想起最初学泡茶,茶是最普通的,老师的教导是真诚的,朋友的陪伴是最真实的,陪着自己慢慢的品,浅浅的尝,心事说尽,茶也在此起彼伏的心境中,尽显人生百态。 如今,学会了这份知识丰富了我的人生色彩,更让我摸清了这个难走的隧道它的真正方向。如今,我同事虽然各据一方,倒真地体会到一点点物是人非的人生况味,但那份情怀,却如这茶香,在心的最深处,挥之不去。茶的真味就是于任何情境下,都拥有一份不被打扰的心情;于任何因缘中,保持 最真挚的情感,予人,予己,予茶。关于茶文化感悟的文章篇2 茶是禅之缘,禅是茶之魂 公司年底奖励了一套紫砂茶具,淡雅精致包装华美。拎在手里,一大盒,沉惦惦的。当时就想:这样的尤物,于我,不知何年何月才会用得上。一年里,我大概也喝不了几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班级: 学号:20 姓名:黄松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摘要: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自然区域和一些特定的文化地域为旅游对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景观和了解生态现象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以保护自然和人文旅游环境为宗旨,并能使当地居民受益的一种可持续的旅游。 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近年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年增长率达到25%~30%,生态旅游俨然已成为世界性旅游的潮流,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以下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进行前景分析。 内容: 一、风景名胜观光旅游 风景名胜资源,系指富集着以独特自然景物和悠久历史文物古迹取胜,以景物环境为载体,人类实践创造的,有普遍社会价值的优秀财富。我国山河壮丽,景观奇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 依托丰富的风景名胜旅游资源,以下几种主要模式适合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的开发:(1)科学考察为主导的风景名胜旅游。可以开展此类旅游的有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等。(2)历史古迹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古长城、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等。(3)文化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我国的四大佛教圣地的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等风景名胜区。属古石窟艺术文化的,如我国的麦积山、龙门、云冈、敦煌等风景名胜区。(4)自然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桂林漓江山水、庐山、秦皇岛北戴河、承德避暑山庄、海南三亚等。(5)民族风情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内蒙古草原风光、海南黎族村寨等。(6)现代工程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长江三峡大坝、南京长江大桥等。 二、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资源”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但以长征沿线为重点,这就形成了井冈山、瑞金、韶山、遵义、延安、西柏坡一条“红色”主线。国家大力培育的重点红色旅游区包括: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以百色地区为中心的“左右江红色旅游区”等。围绕着“红色旅游”线路开发与挖掘沿线的旅游资源,可以形成上下一线的旅游链条,形成当地旅游资源的整体联动,进而促进本地旅游经济上档次、上水平,促进本地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民俗旅游 民族旅游以观赏、理解以及参与地域性风土人情为目的,特别适合于较短时段、较短路途的乡村旅游。它主要是将旅游区纳入文化之中,进而展示区域文化特征。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及支系,都有自己传统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性,各地区、各民族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交通、宗教、节庆、婚丧、礼仪、集市等都具有特色,并富有极为强烈的可视性和独有的观光魅力。 根据资源的特点,民俗旅游开发方式应该采取多种模式:(1)集锦荟萃式,如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北京的中华民族园等;(2)复古再现式,杭州和香港的宋城、无锡的唐城、吴文化公园均属于此类;(3)原地浓缩式,如当地政府或投资商在当地觅取合适地段,建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集中呈现民俗精华,如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寨风情园均属此类;(4)原生自然式。它是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典型、交通也

茶文化旅游发展趋势

茶文化旅游发展趋势 1.以茶资源相关文化为依托开展绿色生态观光游 让游客参与到茶文化旅游项目中,如体验茶风俗、欣赏茶艺表演、猜茶谜、唱茶歌、听茶戏、吃茶宴等,加深旅游者对茶文化的体验。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游客需求设专项的茶文化旅游,如茶园 生态游、茶文化保健休闲游等。可针对青少年推出以山水生态游为 主题的茶乡夏令营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讲授有关茶文化知识,如茶艺、茶礼等,并让他们到茶场亲身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对中老年 旅游者,则应以休闲度假保健为主,在休闲、放松的旅游过程中, 细细品味茶的文化、内涵,体味茶的风俗、礼仪,并可让他们品尝 名茶和学习制作调配方法。 2.以茶艺表演为代表的茶文化活动 所谓“茶艺”,就是通过艺术加工,展示茶的冲、泡、饮等技艺。茶艺是茶道精神的物质载体,游人不仅可以观看技艺精湛的茶艺表演,还可以体会到其所包含的茶道精神和茶文化内涵,同时在物质 和精神上获得美的享受。自1980年杭州建立“茶人之家”以来,全 国已相继建立了北京“老舍茶馆”、“福州茶艺馆”、“青藤茶艺馆”等数百家以品茶为主旋律的茶文化活动场所。 3.以欣赏、参与特色茶俗为主题的茶俗风情游 我国有着丰富的茶俗旅游资源,如云南大理白族的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傈僳族的雷响茶等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茶俗旅游 资源。参加茶都民俗风情游,旅游者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获得美的 享受,而且还能形成对生活和人生价值的体味,达到文化旅游的高 层境界。现在,黄山的绿茶探源、安溪的铁观音探源、大理的三道 茶民俗游等都非常火爆,正逐步成为我国茶文化旅游中的精品。 4.充分挖掘历史和民俗文化,提高茶文化旅游的参与性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远景近年来也不断丰富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经验,对行业动态和相关政策法规也认真学习,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乡村特色休闲及景观建筑设计、乡村游乐项目策划、农家乐升级、民俗村度假开发、古村落文化休闲开发、农业生态园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拓展休闲农业园区策划、特色农业观光主题园区、休闲农业博览园、特色采摘度假区、新农村整体规划设计、新农村风貌设计、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乡村主题度假区规划、乡村会所、温室建筑设计等等。 国外案例: 一、法国普罗旺斯,拥有最丰富的乡村度假地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胜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普罗旺斯的特色植物——薰衣草机会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其充足灿烂的阳光最适合薰衣草的成长,因此,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花海,还带动了一系列格式薰衣草产品的销售。除了游览,其特色美食——橄榄油、葡萄酒、松露也是享誉世界。还有持续不断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艺术氛围,不断吸引来自全球的度假游客。 二、澳洲葡萄酒庄园,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的完美结合

澳洲乡村葡萄酒庄园已成为澳洲本地及世界旅游市场的热门度假项目之一。最具特色的当然还属其葡萄酒酿造业,澳大利亚的葡萄酒蜚声海内外,以口感好、甜味始终,价格实惠著称。游客不仅因葡萄酒而来,也因其特色壮丽的葡萄种植园和庄园城堡的特色景观。葡萄酒庄园还围绕葡萄酒酿造开展了丰富的旅游活动如:葡萄采摘、葡萄酒品尝、参观葡萄酒酿制过程、参加酒艺培训学校等,完美的结合了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 远景案例: 一、康绿鲜生态农业庄园

康绿鲜生态农业庄园位于彭镇沿河坝村,紧邻成新蒲快速通道。占地约929亩,地势平坦,土壤质量较好。气候温和,发展条件较好。远景将康绿鲜以打造集示范、教育、生产、度假、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园区为设计理念。立足生态原则,结合国内庄园的发展形势与优秀范例来进行布图与设计。此次设计灵感主要来自“田园地方”这一传统文化。设计以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方向为两条主要景观轴线,外轮廓形似卵圆形的多功能体验区是农庄的核心,象征“天圆”,内部道路系统围绕两条轴线分布,象征“地方”,以此实现外圆内方、天圆地方的分布方式。农庄的种植区栽植模式围绕正南正北、正东正西两条轴线来分布,道路系统围绕整个园区穿插分布,使整个园区感官上更具规模,操作上更科学合理,同时有利于作物接受充足光照,良好的生长。 二、仁寿清见开发示范园

茶文化与茶艺的论文2篇

茶文化与茶艺的论文2篇 茶文化中茶艺教育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茶文化的角度对茶艺教育的研究对象以及茶文化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茶文化与茶艺教育之间的关系,试图为茶艺教育提供一种更有价值的理念与模式。 关键词: 茶文化;茶艺教育;结构体系 1茶文化教育概述 文化主要包括物质行为文化与精神心理文化。随着文化的发展进步,文化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形态,而是一套价值体系。茶文化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茶文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代表,以茶叶作为基础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而且许多传统的饮茶习俗还保留至今,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宝贵财富。随着人类对茶文化研究的深入,茶文化也逐渐渗透到现代教育之中,成为一门专业化的教育课程。在关于茶文化研究中,如何组织更科学有效的茶文化体系,构建茶文化的应用领域,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茶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就呼吁应当将茶文化作为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茶文化有独立的研究对象,有一定的研究内容,有标准的价值体系。茶艺是茶文化的主要组成内容,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茶艺教育已经成为茶文化研究的代表内容。随着当前茶艺活动的日渐繁荣,对于茶艺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许多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于是开设了茶艺课程。茶艺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茶文化仍是其前提和基础。 2茶文化教育的研究领域

茶艺教育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目的是更全面地掌握茶文化知识,以满足茶艺活动的各种需求。对于茶文化的研究可以从不 同的角度来进行区分。由于茶文化的发展现状,如果要构建出一个 统一完善的教育体系是不现实的,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可以构建不 同的结构体系,使彼此之间相互补充完善。对于茶艺教育来说,无 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培训,所培养的是专业型人才,是在科学系 统化的知识基础上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主要面向的是社会岗位,因此,只有以专业的茶文化知识作为支撑,茶艺人才的培养也要符合 教育规律,要充分明确茶文化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以适应时 代的发展需求。 2.1茶艺专业的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演变,最先吸引人们关注的是饮茶的规范化和艺术化,即茶艺。茶艺不仅展现了茶活动的技术性,同时也更倾向 于艺术性和思想性,茶艺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审美特性和艺术形态,因此被称之为茶艺。茶艺的方式也十分丰富,无论是民俗生活还是 普通饮茶活动都有茶艺的存在,人们在追求思想与精神的净化与升 华时也有茶艺,在现代茶叶宣传推广中,茶艺也必不可少。如何推 广更为科学的饮茶方式,以及如何在茶艺这种艺术形态中宣传树立 茶品牌都成为当前茶文化的研究内容,茶艺是因社会需求而产生的 岗位,茶艺也成为专业人才就业的领域。茶艺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 需求之一,提供了专门的职业与人才,而在他们背后,则是与茶文 化内涵密切相关的科学进步,如果没有茶文化的基础与支撑,茶艺 是无法真正确立起地位的。 2.2茶艺专业课程的构成 无论是从社会需求来看,还是从茶艺的结构层面来看,茶艺所涉及的学科内容十分丰富,主要的课程知识结构包括以下几个系列。 首先是茶叶学。茶叶学的课程主要可以分为茶叶种植、加工、茶综 合利用茶健康等内容。学科主要侧重于茶的应用以及民族体质的提 升作用。其次是经营学。主要是从经济管理的角度研究茶产业的发 展经营,主要包括茶叶外贸业务、茶旅游等内容。再次是茶艺学, 主要包括茶艺、茶具、茶道、茶俗等内容,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饮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未来的思考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的思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中国前景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引起全世界广泛的重视。为了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生态旅游概念顺势而生。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迟,但基础雄厚,发展快,我们应加大投入和策划,让生态旅游在我国普及起来。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提出来的。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二中国旅游业现状 随着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业化却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面临下降的威胁。虽然这些年旅游业价格一再下跌,广大百姓也可以享受的起旅游花费,但是普通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经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现在人旅游的目的更多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所以回归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无法满足。 然而同时,许多旅游区已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坏有些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十分严重,过度的人工开发,过度的谋取暴利,环境已经不堪重负,旅游业的能否进一步发展成了问号。所以只有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让旅游和保护均有收益时,旅游业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生态旅游现状 198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至1999年初全国已经建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近900处。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至1997年底,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区932处,其中国家级的有124处,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有14个。中国共有512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范

茶文化旅游

茶文化旅游 近年来,国内建起了一些生态旅游茶园,这是一种新型的“茶业+旅游业”性质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六堡镇,随着茶叶种植规模的扩大,一些投资者也逐步把目光投向了特色农家旅游业的开发。 一、茶文化旅游的内涵 茶文化旅游是指将茶业资源与旅游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方式。它是将茶园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茶生产、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 茶文化旅游的基本形式是以秀美幽静的环境为条件,以茶区生产为基础,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茶为载体,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活动为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而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商贸、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 茶业旅游是一种文化旅游,它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游客在茶业旅游过程中不仅可以领略到茶园的优美风光 ,也更加深了对茶文化的理解和体会,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层面的需求,而且人们的精神层次的需求也得到满足。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促进了农村旅游业的发展 ,实现了茶产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拓展 ,增加了茶农取得经济收入的渠道。发展茶文化旅游,要加大茶文化宣传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办好茶业博览馆、名优茶交易会、茶文化节 ,将茶园一茶厂一茶馆一茶业博物馆等场所组合成为旅游产品。 二、开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势 1、茶文化旅游拓展了茶业产业链 传统的农业只专注于土地本身的耕作的单一经营方式 ,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农产品。茶产业也是如此茶农只顾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茶、采茶、制茶、卖茶,年复一年。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紧张与烦躁压迫着现代人的神经,他们开始怀念和向往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 “生态旅游”、“农业旅游”成为都市人的追求和渴望 ,而这一切无疑给现代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茶业旅游作为农业旅游中的一种形式,除了为游客提供修养生息、放松身心的环境之外 ,本身更具有吸引游客的自然资源优势,茶乡多半依山伴水,风景秀丽。另一方面,从文化的角度来看 ,茶叶是农产品中文化品位最高的一种,开发茶文化生态旅游除了可以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

乡村旅游农家乐精典案例

乡村旅游规划从资源的角度而言,是以村落、郊野、田园等环境为依托,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对比,形成一种具有特色的发展方向。山合水易在规划乡村旅游中一贯遵从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主要就是大力发展城乡结合部和一些乡村的经济建设,提高乡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满足城市人接近自然的需求。 案例一: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位于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广东省梅县雁洋镇,总面积450公顷,广东宝丽华集团公司饱蘸着祖国茶文化,在青山绿水间浓墨重彩挥洒而就的融茶叶生产、加工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山区“三高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的开放型旅游度假区。雁南飞茶田把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融茶叶、水果的生产、生态公益林改造、园林绿化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度假村。 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按照“茶田风光、旅游胜地”为发展方向,营造浓厚的茶文化内涵并融客家文化于其中,既有自然风光,又有农业开发、度假功能。在弘扬茶文化方面,创出了一个新的模式。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先后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青年文明号等二十多荣誉称号。

案例二:广东顺德长鹿休闲度假农庄 长鹿农庄建于2002年,现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及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长鹿农庄是一个集岭南历史文化、顺德水乡风情、农家生活情趣,以吃、住、玩、赏、娱、购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是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商务会议的最佳场所。 主要由“长鹿休闲度假村”、“机动游乐主题公园”、“水世界主题公园”、“农家乐主题公园”和“动物主题公园”五大园区组成,各具特色,精彩纷呈。 吃:岭南特色农家美食

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三篇

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三篇 1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细小柔弱,那样的无足轻重,却又是那样的奥妙。第1文档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干的,供大家参考选择。中国茶文化的论文1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名族之国粹。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类植物,把它发展成我国的1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中国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的层次的惟有茶文化,茶道是茶与道的融会与升华。对茶道的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茶文化,更有益于我们掌控和宏扬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希望通过我们的论文,让你更加的了解茶文化。 1、中国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收集活动当中的。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则比这更早1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唐朝是中国茶文化的构成期,是中国茶文化史上划时期的时期。从5代至宋辽金,是茶文化的拓展期。自元朝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明朝中期以后,精细的茶风再次出现,为其中坚者是清雅文人,学人的个性茶艺充分张扬,茶风则更趋柔弱。清末明初,中国多难难,有志文人忧国忧民,已无雅兴和心情去悠闲品茶,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历史也因之完结。 2、茶文化的作用 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5个方面: 1.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提倡忘我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利欲熏心。主张义重于利,重视调和人与人之间的相

互关系,提倡对人尊重,重视修生养德,有益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2.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剧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参与茶文化,可使精神和身心放松1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10分显著; 3.有益于社区文明建设。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陋。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增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4.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味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1种美的享受; 5.增进开放,推动国际文化交换。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换,使茶文化逾越国界,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3、中国茶道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身养性之功效,这与提倡“清静、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是1种以茶为主题的生活礼仪,也是1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品茶,来修炼身心。 茶道礼仪最基本的是奉茶之道,也就是客户来访马上奉茶。奉茶前应先请教客人的喜好,如有点心接待,应先将点心端出,再奉茶,俗语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7分满为好。 中国的茶道有悠远的历史渊源,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最少在唐或唐之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1种修身养性之

茶文化旅游 [关于茶文化旅游研究论文]

茶文化旅游[关于茶文化旅游研究论文] 在茶文化旅游过程中,要深度挖掘旅游的茶文化内涵,要用深层次、多元化的茶文化价值吸引旅游者,要深入到民间,搜集当地的茶文化典故、传说以及名人佚事等。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关于茶文化旅游研究论文,一起来看看。关于茶文化旅游研究论文1 低碳经济下茶文化旅游探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体会到石化能源经济带来的苦果。在此情况下,低碳经济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研究。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内容的文化旅游经济,因为其低碳、环保、人文的多种原因,逐渐被各地开发出来。本文就如何围绕茶开展文化旅游进行多方面的调查研究,以期为我国的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茶经济;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近两年我国大范围遭遇雾霾袭击,多地PM10、爆表,部分地区指数甚至达到500以上,当地医院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率飙升,因盲目、不计代价的发展能源经济而导致的环境污染让国人备受折磨。在这种情况下,低碳经济、碳排放等新的经济概念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和经济学者所关注和提及,一批新兴的文化旅游概念和实体脱颖而出。其中,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被全国多地采用并不断扩展着。本文就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开发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能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1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低碳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通过产业转型与创新、开发新能源等多种手段,减少传统能源损耗,进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重目的的一种低能源损耗的经济形式。近年来我国雾霾范围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增加低碳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低碳经济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社会经济不断取得突破性发展,改革开放30余年创造的经济价值远远超过了我国之前100多年的经济总和。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各种经济问题,其中尤其以能源经济带来的环境污染最为显著。多地出现了水污染、土污染等,部分地区甚至因此导致恶性疾病的高发,尤其是近年来逐步加重的全国性的雾霾的发生,使环境污染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忧虑。以钢铁大省河北关停多地低效钢铁厂,降低损耗保护环境为代表的以高消耗低产出的能源经济或者被强令升级,或者逐渐被新能源经济所取代。 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多样性的需要。低碳经济以新能源、新技术为代表的经济形式,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性低且表现形式丰富多彩。采用具有清洁和可再生特性的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多种新能源,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方向。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减少之前的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消费结构,重视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无碳或低碳能源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多领域多方面全面开花。 低碳经济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需要。低碳经济是“低碳”与“发展”的有机结合,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只有大力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才能保护现有和恢复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保障人们的日常生活,满足人们日益多元的物质文化需求;只有大力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才能解决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的国情和巨大基数人口导致的巨大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民族的振兴与腾飞,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和国力的可持续发展。 2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的特点

中国茶文化论文总结

中国茶文化论文总结 篇一:中国茶文化论文 中国茶文化 摘要: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名族之国粹。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把它发展成我国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中国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的层次的唯有茶文化,茶道是茶与道的融合与升华。对茶道的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茶文化,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和弘扬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希望通过我们的论文,让你更加的了解茶文化。 关键字:茶文化;发展;茶道;大学生;养生; 一、中国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则比这更早一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期,是中国茶文化史上划时代的时期。从五代至宋辽金,是茶文化的拓展期。自元代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明代中期以后,精细的茶风再次出现,为其

中坚者是清雅文人,学人的个性茶艺充分张扬,茶风则更趋纤弱。清末明初,中国多灾难,有志文人忧国忧民,已无雅兴和心情去悠闲品茶,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历史也因之完结。 二、茶文化的作用 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1.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2.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著; 3.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4.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

中国茶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茶的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英国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说:“茶是中国继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茶以人兴,人伴茶名。现在五大洲有50多个国家种茶,有120个国家从中国进口茶叶,全世界50多亿人口中大多数人喜欢饮茶,茶和茶文化覆盖了全球。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茶也作养生之用。《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茶最早的功用就是药用。唐大中三年有一位和尚130岁,宣宗皇帝问他服什么药才能如此长寿?和尚答道:“我向来不知药性,平生只爱喝茶,每逢云游到一个地方,先讨茶喝,喝一百碗也不嫌多。”皇帝赐和尚五十斤上等茶。明高濂的养生经典《遵生八笺》中写道:“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 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如人们在品饮茶汤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以及由此生发的丰富联想,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所谓茶德、茶道等等。这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

众所周知,在高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面积扩大、农村人口净流出、公共资源倾斜,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农村空心化,并最终走向衰落。乡村旅游由于其能够直接将乡村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起到美化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村产业能力的作用,而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将它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一剂良药。特别是今年7月底,国家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将迎来更多机遇。 事实上,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安徽的西递宏村、江西的婺源、 成都的五朵金花、陕西的袁家村和马嵬驿、浙江的安吉……我们随口都能说出很 多知名的旅游乡村。也有很多城市人背着行囊走在了去往乡村的路上,他们或是 寻找一个古镇、山村租下一栋民居,按着自己的喜好进行改造,当起了民宿老板;或是承包数顷良田,种菜养鸡,当上了农场主;再有抱负的就是弄出了像裸心谷 这样的乡村休闲极品。但不能否认,中国的乡村旅游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产业 链条过短,产业体系不健全;旅游业态单一,规模化程度较低;旅游产品同质, 分工协作水平低;低价恶性竞争,服务质量不稳定…… 归结起来,最主要的还是乡村旅游产业化水平低,产业是乡村旅游得以持续 发展的动力,要想做大乡村旅游最关键的是打通一产、二产、三产的联系,形成 产业链。 ? ? ? ?一、做好一产:一地一品,发展高效精细农业 农业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产业基础,因为特色农业既是乡村旅游的景观营造, 也是休闲体验的内容,消费的对象。一村一品、一镇一韵,是现代农业走向规模化、精致化、社会化、差异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一个地区形成一种产业特色,一 个农户发展一种主导产品,有利于形成明确的专业分工,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依存,构建现代农业经济的整体框架,保持以农为本的本色。而建立单一农产品为 主的专业性农场,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产品产量,形成农业和观光两用园,是乡村 旅游的主力军。 日本的精致农业闻名世界,发展注重“大而专”。一些地区的无土栽培和温室 大棚精细化堪比园艺盆景。而普通农户只种植1-2个品种,一般作为商品出售。专业性的农场则会同时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如葡萄公园农场,可以将葡萄 园景观的观赏、采摘、制品,以及与葡萄有关的品评、写作、绘画、摄影、体验、竞赛与季节、庆典活动融为一体。 ? 二、联动二产:打造IP,深化旅游商品开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