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抑郁与攻击性(下)

抑郁与攻击性(下)

抑郁与攻击性(下)
抑郁与攻击性(下)

第八讲抑郁与攻击性(下)

一、如何理解攻击性

1、抑郁症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进入青春期,女性患抑郁症的几率是男性的2-3倍

女性抑郁症患者的主要表现是悲伤,而男性患者的典型症状则是愤怒或易激动,时常伴随鲁莽行为

男性患者很容易被误诊为普通的沮丧情绪

多数男性患者也不像女性患者,愿意主动寻求帮助,他们更可能选择轻生的道路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男性与女性的自杀率是4:1

2、抑郁症:

(1)自我攻击:自我否定、自伤、自杀

女性多于男性

人类大脑中的抑郁情绪的物质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社会文化不允许男性表达悲伤

(2)对外攻击:

男性多于女性

在监狱里男性多于女性

3、攻击性

朝内攻击:

抑郁个体

语言与想法:倾向于自我贬低、自我谴责;总对自己的能力抱着悲观态度,认为成功没有希望、生活没有期待

行为:自伤或自杀

朝外攻击:

因暴力触犯法律的服刑人员

行为:对他人身体的直接伤害

言语行为:对他人的诬陷、谩骂

4、攻击性分类(1):

主动攻击:通过行为造成直接的伤害

被动攻击:示弱让他人觉得自己内疚、自责(如,总是在宿舍说没有人关心自己)

攻击性分类(2)

直接的攻击:朝向明确的对象

间接的攻击:并没有具体的对象,或没有明确意图,但会使其他人感到被攻击(如,炫富,太优秀)

攻击性分类(3)

特殊的攻击:对制度规则的不遵守,如闯红灯、不排队等(不知不觉的宣泄)

5、关于攻击性的问题

攻击性是否每个人都有

是否有的人会更有攻击性

为什么有的人会做出对自己和他人的攻击性行为

6、几种关于攻击的理论

(1)弗洛伊德(1927)精神分析理论:

人生来就有死亡的本能,追求生命的终止,也称攻击本能

既可能朝向自己,也可能朝向他人

从事各种暴力活动和破坏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攻击行为,产生的根源都是这种本能力量(2)生态学理论:

生态学理论也认为,人有基本的攻击本能

这种本能是进化的产物,是为了保证生存和生命延续的结果

尽管由于人的社会化过程,使得儿童内化成人社会的规范,控制自己的攻击本能,但在生命的过程中这些本能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1)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1977)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攻击行为是通过直接强化或观察学习习得的

攻击行为得以保持是因为它具有工具性价值,是达到目的的有效手段

在某种意义上得到了社会强化或替代性强化,也是自我保护的手段,或来自攻击者的自我强化

攻击行为是习得的,也就可以矫正

(2)社会信息加工理论

道奇等(1986)的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强调了社会认知在攻击行为中的作用

认为一个人对于挫折、生气或明显的挑衅的反应并不过多地依赖于实际的社会环境呈现的刺激或线索,而是取决于他怎样加工和解释出现的环境刺激和社会线索

对于攻击行为来说,个体所面临的社会情境的认知过程是攻击行为产生的基础

由于对情境或社会线索的认知加工不同,在攻击行为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高攻击性青少年经常引发冲突、打斗,同时也是被攻击的对象

这些青少年往往会形成一定的社会信息加工偏见,即“同伴对我是有敌意的”

当他们体验到模棱两可的伤害时,往往会高估对方的敌意,而可能采取攻击行为

高攻击性儿童更多地倾向于将他人的意图进行敌意归因,并据此做出攻击性行为

7、对攻击性的理解:

每个人都可能会基于某一个原因,如动机、情境、情绪状态、心理健康状态等,会有攻击性行为

8、对攻击性的处理:

对攻击性的看法

对攻击性背后愤怒情绪的处理

如何恰当表达攻击性

二、如何处理愤怒

9、李敏龙(2000)将“忍”的心理学概念界定为:

忍是一种策略性的自抑机制或历程

在此机制或历程中,当事人为了避免对自己、他人或公众显然不利之后果的发生,或为了预期对自己、他人或公众显然有利之后果的出现,不得不做己所不欲的事情或承受已所不欲的身心

生活中的忍:

受到他人言语侮辱时的“容忍”是“忍气吞声”

为达到目标时的对于各种辛苦劳累的“坚忍”“忍耐”

在和别人发生争执时要“忍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忍”有着很高的评价

忍,是一种品质,但不等于解决了问题

举例:有同学在宿舍吃饭弄了许多垃圾:

攻击性的表达:你这个人从不关心他人;你这个人太自私,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非攻击性的表达:把对“你”的职责,重组成“我”的信息:“我很愤怒”或者“你把吃剩的东西放在桌子上不收拾干净我感到很生气”

以一种能使被人更好地积极反应的方法交流他们的感受

10、建设性的非指向攻击对象的表达:

玩游戏

运动

看影视作品、小说,听音乐等

向知心朋友倾诉

自我宣泄:写日记

升华:把精力投入到其他工作上

指向对象的表达

直接合理的指责,就事论事,有道理

合理的惩罚

11、非建设性的或需要谨慎的:

宣泄室的暴力:对橡皮人的击打

利用身份之便不恰当的惩罚:迁怒

对无关人员的负性情绪的表达,包括网络暴力

攻击计算机的行为:主要是指技术性破坏,包括黑客入侵和计算机病毒破坏

网络社会中的言词攻击:在互联网的各种聊天室、网络游戏、大小论坛中,针对他人的粗俗下流,恶浊不堪的谩骂、造谣中伤、恶意诽谤等攻击行为

网络上的匿名性以及自我意识的降低,将造成网络上不受约束的行为。在这个假设下,参与者被淹没在匿名发言的状态中,自我控制的力量遭到腐蚀,发展出一种暴民的心态,使得一般的社会约束和规范在虚拟社区中不具有影响力。因此,攻击行为在去个性化的网络里更容易发生

12、减少攻击性的核心:

爱自己

不要攻击自己而要善待自己

相信自我价值

相信透过努力未来拥有希望

伤害他人也是伤害自己

焦虑抑郁共病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焦虑抑郁 1 概述 当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下文均简称:焦虑抑郁障碍)同时发生,他们分别能否当作原发性诊断,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关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关系有3种观点:(1) 一元论:即连续谱论,认为焦虑和抑郁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2) 二分论:认为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是二种不同性质的疾病;(3) 共病论:认为焦虑和抑郁共存时,是一种不同于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的独特的疾病实体。 2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流行病学研究[6~7] 1998年美国的全国共病调查(ncs)抑郁障碍(相当ccmd-3中的抑郁症)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率为76.7%,64.1%的抑郁患者至少满足一种轴i障碍。2002年芬兰melartin 等用dsm-ⅳ对269 例抑郁障碍患者评定,结果有57 %的患者与焦虑障碍共病。2001年keufman 等综述了焦虑抑郁共病的文献 ,显示50 %~60 %的抑郁障碍患者一生中有一种或多种焦虑障碍。2001年德国的全民普查中发现59. 1 % gad 患者满足抑郁障碍的诊断。国内屠鉴源报道焦虑症伴抑郁症状与抑郁症伴发焦虑症状的比较均为50%,抑郁症伴发焦虑症状常在疾病开始即并存。王骞150 例中共病组68例,45.3%抑郁障碍与焦虑障碍共病。 2.1 gad患者共患抑郁症发生率为39%,共患心境恶劣为22%; 同样, 具有终生gad 诊断的患者中, 共患抑郁症占62%, 共患心境恶劣占39%。 2.2 惊恐障碍和抑郁障碍 经常共存, 高达60% 的抑郁症患者存在焦虑症状, 其中20%~ 30% 符合惊恐障碍;30% 的惊恐障碍患者在一生中的某段时间有过重度抑郁症发作。 2.3 强迫症(ocd)和抑郁障碍共病 karno 等研究发现, 近33% 的ocd患者也患有抑郁症, rasmussen 等观察了44名ocd 患者, 其中30%符合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 2.4 社交焦虑障碍(sad)和抑郁障碍共病 schneier 等研究发现其大多数伴有其它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 其中71%的sad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抑郁症状是在sad首次发生后出现的。 2.5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抑郁障碍共病 kessler 等研究发现, 88%的男性和79% 的女性ptsd患者在一生中至少共患一种情感障碍。 2.6 共病率 共病率的研究中,目前抑郁障碍与焦虑障碍的共病率达19.2%~80%,其中前者60%~90%伴焦虑,后者50%伴有抑郁。两者共病在不同人群略有差别。儿童:10%~15%的焦虑障碍患儿共病抑郁。大约25%~50%的抑郁障碍青少年共病焦虑;成人有50%~60% 的抑郁症患者一生中存在一种或多种焦虑,其中有47.2%的抑郁症患者终生满足焦虑障碍的诊断。老年抑郁患者共病焦虑障碍有很高的终生患病率(35%)及时点患病率(23%)。 3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病因学研究 3.1 遗传学[8] 目前发现焦虑抑郁障碍共病与多巴胺d2受体等位基因变异有关,其中多巴胺d2受体多态性中 ncoi c/c等位基因在抑郁和/或焦虑患者中明显增高。双生子的研究中发现gad和具有情感家族史的先证者的同胞有着相同的遗传特性, gad和重性抑郁障碍(mdd)具有家族聚集性。roy研究显示, gad和抑郁症具有共同的遗传易感性, 而且环境的决定作用相对明显。parker (1999) 等发现, 早发性抑郁与焦虑家族史、儿童早期的焦虑表达和2种焦虑障碍(sad 和ocd) 有关。 3.2 生化因素[9~10] 目前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在遗传、生化、免疫、内分泌、电生理和影像学等方面既存在

2010版美国抑郁症治疗指南要点介绍

2010版美国抑郁症治疗指南要点介绍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赵靖平 2010年10月,美国精神病学学会(APA)发布了第3版抑郁症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010 APA 重性抑郁障碍的治疗指南(第三版)],这是继2000年第2版抑郁症治疗指南发布后十年来的再次更新,通过搜集MEDLINE数据库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发表在PubMed的文献及在Cochrane系统数据库搜集的168篇荟萃分析,在第2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最新的循证证据和治疗观念。2010版指南对抑郁症的治疗提出了10条建议,分别为:(1)确定治疗方案并坚持治疗; (2)全面的精神病学评估(病史、症状等);(3)评估患者的安全性(如自杀风险); (4)建立适当的治疗环境;(5)评估功能损害和生活质量;(6)与其他专科医生协调患者的治疗方案;(7)监控患者的精神状态;(8)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9)强化治疗;(10)提供患者及家庭教育。2010版指南在第2版8项建议的基础上,增加了“与其他专科医生协调患者治疗方案”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2个建议,而且对每项建议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指南的篇幅由第2版的78页增加为第3版的152页。2010版指南分为A、B、C 3个部分,A部分为“治疗推荐”;B部分为“资料背景及利用的证据信息”,提供抑郁症的主要概述及流行病学等;C部分为“将来研究需求”。以下主要对A部分进行介绍,供临床医师参考。 一、精神病学评估 1.抑郁症的完整诊断评估应包含:(1)当前疾病的病史和症状;(2)精神疾病史:包括躁狂症状、既往和目前的治疗(药物持续时间和剂量)、对治疗的反应;(3)全科医疗史;(4)药品使用史,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其他保健品;(5)物质使用史和物质使用障碍治疗史;(6)个人史(例如心理发展、对生活变化的反应、重要生活事件);(7)社会、职业和家族史;(8)精神检查;(9)躯体检查(由精神科医生或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进行);( 10)诊断试验,用于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抑郁症状的全科医学因素。 2.评估患者的安全性:(1)必须对患者的自杀风险进行评估;(2)如果患者表现出自杀或杀人的观念、意图或打算,则需要密切监控;(3)如果自杀风险显著,应住院治疗。 二、建立适当的治疗环境 1.决定最大可能地保障安全、促进患者改善、最少限制的治疗环境。 2.考虑患者如下情况:(1)临床情况,包括症状严重程度、并发的精神科或全科医学情况和功能水平;(2)可利用的支持系统;(3)适当地照料自己、向精神

医生如何与抑郁焦虑病人沟通

医生如何与抑郁焦虑病人沟通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抑郁障碍是全球第四大疾病负担,也是导致患者功能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医生在忧郁病人就诊的时候要怎么沟通?下面小编整理了与抑郁焦虑病人沟通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与抑郁焦虑病人沟通的方法:就诊时候的沟通技巧 当患者走进诊室的时候我们要观察,观察的重点在哪呢?首先看他的伴诊情况,是谁陪她来就诊的,这对了解他的生活环境很重要,这就是我刚才说的情感支持****,我们首先要判断,比如一个三十多岁的女性,由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年男子陪着来就诊,无非就这几种情况,第一个考虑的是他爹,初步判断这个女患者感情生活不完整,要么单身、离异,至少夫妻感情不好吧。看病对一个人来说是生活中重要的事,这个时候老公不来陪,情感支持在哪里?没有比家人的健康更重要的事需要去处理。第二个想到的是她老公,三十来岁的女性嫁给六十来岁的男子,这个本身就是抑郁障碍的发病土壤了。还可能是领导啊、同事什么的,都可能提示一些不合理的或者畸形的情感支持在里面。

当这个患者坐在诊桌旁就诊的时候,我们应当观察她的坐姿、体态、眼神、表情、说话的语气、语调、反应速度等,比如这个三十来岁的女性坐下后眼神飘忽不定,并不时回头看她的伴诊者,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这个患者非常没有安全感或者对伴诊者不信任感,这时我们可以示意伴诊者在门外回避,与患者单独交流。 我们要迅速与患者建立沟通关系,首先要做的就是倾听,抑郁障碍的患者通常希望倾诉,她们常常是情感宣泄有障碍,她们希望把积累的负能量的东西宣泄出来,又没有对象,所以,我们作为医生要以正能量来化解她。 其次就是共情。医生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体验对方的感受,共情之后要给予希望,医生不能被患者的十年心酸一把泪带到沟里去嘛。倾听之后要与患者进行互动式的交流,要以积极的目光,实时给予鼓励,要用目光传递正能量。 患者的倾诉往往是漫无边际的,甚至是逻辑混乱的,这时候我们要实时地提问,诱导,得到我们需要的信息。提问也是有技巧的,我们要以关心的而非审问的方式去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工作乃至家庭。询问时要由易而难,首先要问她的躯体情况,比如“身体有哪些不舒服”啊之类的,逐渐深入地询问情绪以及精神问题。要由浅入深地问,从现实中的压力以及对一些社会现象的

生理学简答题(必考)

1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几种,举例说明之。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五种: (一)单纯扩散:如O2、CO2、NH3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 (二)易化扩散:又分为两种类型:1.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K+、Na+、Ca2+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三)主动转运(原发性)如K+、Na+、Ca2+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四)继发性主动转运如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重吸收葡萄糖时跨管腔膜的主动转运:(五)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如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的过程为入胞作用;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则为出胞作用。 2比较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异同点。 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共同点是均为被动扩散,其扩散通量均取决于各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电位差和膜的通透性。 两者不同之处在于: (一) 单纯扩散的物质具有脂溶性,无须借助于特殊蛋白质的帮助进行跨膜转运;而易化扩散的物质不具有脂溶性,必须借助膜中载体或通道蛋白质的帮助方可完成跨膜转运; (二)单纯扩散的净扩散率几乎和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而载体易化扩散仅在浓度差低的情况下成正比,在浓度高时则出现饱和现象; (三)单纯扩散通量较为恒定,而易化扩散受膜外环境因素改变的影响而不恒定。 3描述Na+--K+泵活动有何生理意义? Na+--K+泵活动的生理意义是: (一)Na+泵活动造成细胞高K+是细胞许多生化反应所必需的; (二)Na+泵不断将Na+泵出胞外,有利于维持胞浆正常渗透压和细胞的正常容积; (三)Na+泵活动形成膜外Na+的浓度差是维持Na+-H+交换的动力,有利于维持胞pH值的稳定;(四)Na+泵活动建立的势能贮备,为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以及非电解质物质的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来源。 4简述生理学上兴奋性和兴奋的含义及其意义。 生理学上最早把活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之为兴奋性,而把组织细胞受刺激发生的外部可见的反应(如肌细胞收缩,腺细胞分泌等)称之为兴奋。自从生物电问世后,近代生理学术语中,兴奋性和兴奋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含义,兴奋性被视为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而兴奋则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动作电位是各种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最先出现的共有的特征表现,是触发细胞呈现外部反应或功能改变的前提和基础。 6神经细胞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有何变化?机制何在? 各种可兴奋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而出现兴奋的当时和以后的一个短时间,兴奋性将经历一系列的有次序的变化,然后恢复正常。 神经细胞其兴奋性要经历四个时相的变化: (一)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兴奋,此时大多数被激活的Na+通道已进入失活状态而不再开放; (二)相对不应期兴奋性较正常时低,只有用阈上刺激才可引起兴奋,此时仅部分失活的Na+通道开始恢复; (三)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阈下刺激可以引起兴奋,此时大部分失活的Na+通道已经恢复,且因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研究现状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研究现状 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在三种诊断分类标准中都是两个独立的诊断实体,但临床实际中两者共病很常见。与单纯的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相比,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有更为复杂及严重的疾病表现。因此深刻认识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对临床治疗及理论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回顾了相关文献,就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關键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 1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概念 1980年DSM-Ⅲ首次提出了多轴诊断为近年来抑郁与焦虑障碍共病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是指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共存于同一个患者,对两组疾病分别诊断时均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关系存在着争论可归纳为3种观点[1-2]:①基于两种疾病有许多共同的临床表现如睡眠障碍或难以集中注意力等的一元论,认为焦虑和抑郁是同一个疾病的不同表现;②基于两种疾病的临床特异性表现如抑郁障碍易早醒而焦虑障碍易入睡困难、基本心境不同等的二分论,认为焦虑障碍与抑郁障碍是两个独立的疾病单元; ③抑郁与焦虑障碍共病,认为焦虑和抑郁是对同一致病因素的共同反应。抑郁与焦虑障碍共病呈现的临床特征常不典型、症状较重且易反复,是否设立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给予此类患者更多的关注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之一。 2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1998年美国全国共病调查(NCS)将共病研究推向高潮,研究报道39%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共病抑郁症,重度抑郁症与焦虑症时点共病率达56.8%,33.3%的惊恐障碍患者一生中共患重性抑郁症[3]。2001年荷兰精神卫生调查显示仅有39.5%的情感障碍以单纯的一种精神障碍形式出现[4]。2002年美国第二次全国共病结果进一步显示,抑郁和焦虑障碍终身共患率为59.2%,12个月时点共患率达57.5%[5]。同时期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开展了各自的全国性调查,虽然数据略有差异但总体认识是焦虑和抑郁障碍多以共病形式出现。 国内缺乏大样本具有前瞻性的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研究资料,能查阅到的多中心合作是施慎邈、孙明园等搜集的508例抑郁症患者其中350例共病焦虑障碍,共病率高达68.9%[6,13-14]。其他研究者多着眼于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药物治疗研究。焦虑和抑郁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两者共患率之高很难用偶然并存因素解释,很多学者认为两者可能有共同的发病基础。 3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临床特征[3,7-9]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导致了患者更多的功能损害,查阅文献其临床表现综述以下几点:①患者的主诉较多多集中于各种躯体不适。患者如若合并某些躯体疾

焦虑与抑郁的区别

1、焦虑和抑郁是两种不同的情感症状,但是焦虑可与抑郁合并存在,经调查显示,约有33%-95%的抑郁患者同时合并焦虑症状。而且二者症状有重叠,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心肺和胃肠道不适、易激惹、疲劳等。 二者在发病机理、病状表现等方面确实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二者又必须进行鉴别、不能混淆。因为抑郁症的自杀率高,危害性较大,患者既有抑郁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优先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医生和专家总结多年经验的结果。遵循这项原则可以避免抑郁症的漏诊,及早对抑郁症进行治疗,防止自杀自伤等后果发生。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鉴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焦虑症患者常处于心烦意乱、惊恐紧张,怕有祸事降临的恐慌预感之中,并伴有头晕、多汗、潮热、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症状。焦虑和恐惧不同,焦虑所感到的威胁和危险都是不现实或不十分明确的。 焦虑症经常与抑郁症合并存在,临床统计,80%以上抑郁症患者有焦虑症状。在临床诊断中,有一个“抑郁症优先诊断”的原则,即既有抑郁症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不论其焦虑症状多重,都应当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专家多年经验的总结,已经成为国际标准。 1、从发病年龄上看,焦虑的首发一般在35岁以上,多发生于老年人;而抑郁症在所有年龄群都有发生; 2、抑郁症患者对家属、朋友表现冷淡,对以往爱好兴趣丧失,而焦虑者保持正常; 抑郁症患者的失眠以早醒为主要特征,而焦虑者的特点是入睡困难; 3、抑郁症患者心情低落,不愿意与人接触,但不害怕突然发生的人际接触;而焦虑者害怕突然发生的社交接触等,害怕去公共场合; 4、大体来讲,抑郁症是抑制向下的;而焦虑者是惊恐向上的、 2、焦虑症是一种并有显著与持续心理与身体焦虑症状的状态,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分为于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与急性焦虑(阵发性焦虑) 急性焦虑再分成因在特殊状态下阵发的焦虑(恐惧焦虑症)与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焦虑(惊恐障碍)。恐惧焦虑症又再分成特定对象恐惧症,社交恐怖症,与广场恐惧症 .患者的情绪表现的非常不安与恐惧,患者常常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将来的某些事情表现的过分担忧,有时患者也可以无明确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区别是什么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区别是什么 生活中,很多人容易把焦虑症和抑郁症相混淆,那么焦虑症和抑郁症如何区分呢? 要正确区别抑郁症和焦虑症,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区分。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关于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区别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1.抑郁症常伴有焦虑症状 抑郁症常伴有焦虑症状,但抑郁症以抑郁为主,焦虑往往只是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来的一种情绪反映,同时还伴有其他情绪反映,如强迫、疑病、恐惧等。临床中可用症状量表进行测试,分清症状的主次。 2.自杀念头 焦虑症患者没有自杀念头,尽管害怕,但是还不是以死来逃避;而抑郁症患者往往有自杀念头甚至自杀行为。 3.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过分担忧 焦虑症的一个主要的表现就是对于未发生的事情表现出过分的担心,患者会有痛苦的感觉,而抑郁症的患者的情绪就会比较的复杂,还会伴有焦虑的情况出现。 4.躯体症状反映不同 焦虑症与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反映不同。焦虑症的躯体反映主要与植物神经相联系,比如呼吸、心跳、出汗等等;而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带有一定的稳固性,比如“梅核气”、两胁疼痛、周身沉重

等等。 5.回避心理 焦虑症因为焦虑也出现对某些事情的回避心理,但不是广泛性的兴趣减退和意向减退;而抑郁症则是广泛的退缩和意向减退。 6. 心烦意乱、惊恐紧张 焦虑症患者常处于心烦意乱、惊恐紧张,怕有祸事降临的恐慌预感之中,并伴有头晕、多汗、潮热、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症状。焦虑和恐惧不同,焦虑所感到的威胁和危险都是不现实或不十分明确的。 7.焦虑症经常与抑郁症合并存在 就临床上来说,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抑郁症患者会有焦虑的情况,对于患有抑郁症以及焦虑症的患者来说,应该先治疗抑郁症再治疗焦虑症。 8.从发病年龄上看 焦虑的首发一般在35岁以上,多发生于老年人;而抑郁症在所有年龄群都有发生;抑郁症患者对家属、朋友表现冷淡,对以往爱好兴趣丧失,而焦虑者保持正常;抑郁症患者的失眠以早醒为主要特征,而焦虑者的特点是入睡困难;抑郁症患者心情低落,不愿意与人接触,但不害怕突然发生的人际接触;而焦虑者害怕突然发生的社交接触等,害怕去公共场合;大体来讲,抑郁症是抑制向下的;而焦虑者是惊恐向上的;抑郁情绪是一种很常见的情感成分,人人均可出现,当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情况

阈下知觉广告(subliminal_Advertislng)

阈下知觉广告(subliminal Advertislng)是在消费者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将产品图片、品牌名称或其他营销刺激物呈现给他们的一种技巧。通过这种呈现,营销者希望消费者会在阈下水平对信息进行加工.并做出购买反应.避免消费者对传统广告侵入式营销的反感.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阈下知觉:在听觉,视觉或其他感觉阈限值之下产生的知觉。 阈下广告:在其他媒体背景上呈现极微弱或极短暂的广告的信息。 有必要先得介绍心理学中的阈限概念,这是心理学感觉研究的一个基础,心理学认为人们无论视觉还是听觉(当然还有其他感觉),要使刺激对象被人们感觉器官感受到必须有一定的强度,比如声音,如果声音太弱人们是无法听见的,而那个刚刚能让人听到的声音强度就是听觉的阈限,同理刚刚能让人看见的光的强度就是视觉的阈限。 阈限之上的信息可以被人们获得,但是对于阈限以下的刺激人们是不是也会获得一定信息?答案是肯定的。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阈限以下的信息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工。 阈下广告其实就是把广告中的某种刺激设置到人们阈限以下来进行诉求的。最早的研究很有意思,那是1957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个趣事,当时电影院正在播放一部电影,但是电影的胶片被处理过,加入了“请喝可口可乐”,“请吃爆米花”的广告语,只是这两条广告信息播放的时间是3/1000秒,非常快以至于人们根本就没有觉察到,但是比较实验前后电影院周围的可乐和爆米花销量人们惊奇地发现:爆米花销售上升了58%,可口可乐销售量上升了18%。这说明阈限以下的信息也能达到说服的目的,从而可以作为广告诉求的手段,从此以后就涌现除了各式各样的阈限广告。但是最后研究者想要再次重复这一实验,却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对于阈限广告是否有用,人们仍然在讨论。 2006/4/4 阈下广告 阈就像一个阀门把人的精神活动分成两个部分 处于阀门上的精神活动是人们意识得到的,即意识活动; 而处于阀门下的精神活动则是人们所意识不到的,即潜意识活动。 潜意识活动虽然人们意识不到,但它对人的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最早进行潜意识诉求实验的是美国学者维克利。 他于1957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家电影院里,在电影正常播放的时候, 在一个活动的屏幕上每隔5秒以3/1000秒的速度呈现信息“请吃爆米花”和“请喝可口可乐”。 这样快的速度呈现信息,可以说观众是丝毫觉察不到的,观众在意识层面上是没有主动地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 但它的结果却是令人出乎意料的——影院周围的爆米花和可口可乐的销售量分别增加了57%和18%。 这说明了这些广告信息是进入观众的潜意识当中,是潜意识的力量勾起了观众的购买欲望,从而做出了购买爆米花和可口可乐的行为。 由于担心阈下广告被不正当的使用,比如用于酒业可能引起人们酗酒,所以在许多国家都明令禁止使用阈下广告。 虽然阈下广告没有得到推广,但大量研究证明,人们确实对阈下刺激作出了反应。 其他变相的阈下潜意识诉求却经常出现于媒体中,而且往往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美国获纽约广告金奖的一则宣传汽车轮胎的电视广告,

瑜伽练习对神经内科焦虑抑郁患者睡眠的影响

瑜伽练习对焦虑抑郁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沈盈盈钟代曲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庆400042) 【摘要】目的探讨瑜伽练习对焦虑抑郁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焦虑抑郁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常规受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瑜伽放松训练,每次1 h,4次/周,连续治疗8周。结果干预后瑜伽组患者睡眠的主观感受明显改善,多导睡眠监测提示瑜伽组3期睡眠比例较干预前上升(P<0.05),2期睡眠比例较干预前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瑜伽训练对焦虑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焦虑抑郁症瑜伽睡眠多导睡眠图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社会高速发展,我们在享受社会进步成果的同时,快节奏的生活带给人们的压力导致的疾病也不容忽视。调查显示:出现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焦虑抑郁的病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夜间频繁觉醒、深睡眠减少等[1]。长期睡眠不足可导致白天过度困倦、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认知功能下降,甚至加重焦虑抑郁情绪。镇静安眠药治疗睡眠障碍虽作用确切、见效快,但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和依赖性,且停药后易反弹。行为训练是一类可行的非药物治疗睡眠障碍的方法之一[2]。瑜伽作为一种行为训练技术,能促进身心放松,改善睡眠[3]。为改善焦虑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我科采用瑜伽放松训练治疗焦虑抑郁症患者,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05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焦虑抑郁症患者,排除标准: ①年龄<18或年龄>60岁;②匹兹堡评分<9分③有重大躯体疾病和精神活性物质使 用史。入选患者8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男1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6.46±8.24),病程(6.28±3.14),匹兹堡评分(11.25±2.12)。观察组:男1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5.29±7.36),病程(7.32±2.57),匹兹堡评分(11.85±2.51)。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匹兹堡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被试者入组前均告知本实验无创伤性,并由本人或法定监护人 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瑜伽放松训练。 ①环境准备:选择安静、整洁、空气流通的房间,气候适宜时可到户外花园草坪练习,备

《偏头痛与抑郁障碍共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

《偏头痛与抑郁障碍共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 一、前言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抑郁障碍同样是严重的致残 性疾病。研究表明由于共享多种发病机制,偏头痛与抑郁障碍共病颇为常见,且二者共病可能导致更复杂的症状和更差的预后,病人饱受痛苦。目前多数临床医师对二者共病的认识不足,缺乏识别诊断能力,使得偏头痛病人合并的抑郁障碍或抑郁状态常被忽视,而抑郁障碍病人中相当部分的偏头痛未被识别,这种忽视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亟需提高临床认知。加之二者分别归属不同学科疾病范畴,为共病的识别诊断及综合管理带来困难。 二、流行病学 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偏头痛年患病率为9.3%,其中女性年患病率达12.8%;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 【专家共识一】:

偏头痛与抑郁障碍相互增加发病风险,两者存在双向相关性,需引起重视。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偏头痛与抑郁障碍共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两者双向增加患病风险可能与他们共享遗传、环境、病理机制有关,也可能是一种障碍为另一种障碍所引发。 1. 大脑结构基础 2. 神经递质异常 3. 遗传因素 4. 环境和应激因素 【专家共识二】: 偏头痛与抑郁障碍共病的发病机制可能涉及大脑结构及功能改变、神经递质功能异常、遗传因素(共享致病基因)、环境和应激因素等,也提示了未来的药物研发方向。

四、识别与筛查 【专家共识三】: 识别和筛查抑郁障碍病人是否共病偏头痛时,头痛病史、头痛预警信号及头痛特征是重要的判断标准。识别和筛查偏头痛病人是否共病抑郁障碍,尤其对于慢性偏头痛病人、偏头痛规范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转诊至头痛亚专科门诊的病人,推荐使用PHQ-9量表进行常规筛查。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1. 偏头痛诊断标准慢性偏 头痛指病人每个月至少有15天头痛,至少有8天偏头痛发作,并至少持续3个月。慢性偏头痛一般由发作性偏头痛转化而来。偏头痛需要与丛集性头痛、紧张型头痛等其他原发性头痛相鉴别(见表4)。 2. 抑郁障碍诊断标准 抑郁障碍包括多种疾病,最常见或具代表性的是重性抑郁障碍(MDD),即通常所说的抑郁症,其诊断标准见表5。当抑郁症状存在,但数量或严重程度不足以被诊断为抑郁障碍时,可以诊断为阈下抑郁。

阈下知觉广告

阈下广告 阈下知觉:在听觉,视觉或其他感觉阈限值之下产生的知觉。 阈限:心理学中的阈限概念,这是心理学感觉研究的一个基础,心理学认为人们无论视觉还是听觉(当然还有其他感觉),要使刺激对象被人们感觉器官感受到必须有一定的强度,比如声音,如果声音太弱人们是无法听见的,而那个刚刚能让人听到的声音强度就是听觉的阈限,同理刚刚能让人看见的光的强度就是视觉的阈限。 阈限之上的信息可以被人们获得,但是对于阈限以下的刺激人们是不是也会获得一定信息?答案是肯定的。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阈限以下的信息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工 阈下知觉广告(subliminal Advertislng) 是在消费者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将产品图片、品牌名称或其他营销刺激物呈现给他们的一种技巧。通过这种呈现,营销者希望消费者会在阈下水平对信息进行加工.并做出购买反应.避免消费者对传统广告侵入式营销的反感.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最早的研究很有意思,那是1957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个趣事,当时电影院正在播放一部电影,但是电影的胶片被处理过,加入了“请喝可口可乐”,“请吃爆米花”的广告语,只是这两条广告信息播放的时间是3/1000秒,非常快以至于人们根本就没有觉察到,但是比较实验前后电影院周围的可乐和爆米花销量人们惊奇地发现:爆米花销售上升了58%,可口可乐销售量上升了18%。这说明阈限以下的信息也能达到说服的目的,从而可以作为广告诉求的手段,从此以后就涌现除了各式各样的阈限广告。但是最后研究者想要再次重复这一实验,却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对于阈限广告是否有用,人们仍然在讨论。

虽然阈下广告没有得到推广,但大量研究证明,人们确实对阈下刺激作出了反应。 其他变相的阈下潜意识诉求却经常出现于媒体中,而且往往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美国获纽约广告金奖的一则宣传汽车轮胎的电视广告, 画面中没有直接打出轮胎的镜头,而是一位运动员穿着一双旧运动鞋在山上跑,跑着,跑着,鞋面跑开了几道口子。 运动员无可奈何地脱下破鞋,只见鞋底完好无损,崭新如初,鞋底中间却出人意外地印着那家汽车轮胎公司的轮胎商标,消费者看后,不知不觉地记住了广告中所宣传的产品。 这则广告中汽车轮胎的信息虽然只是以很快的速度显示了一下,读者、观众还没来得及探感到这些刺激,但他们却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在他们的潜意识当中牢牢地记住了广告诉求的内容。 阈下技术应用的主要形式: 阈下技术是一种潜意识诉求,“即通过提供人所无法意识到的信息达到说服的目的。” 当心理学家们谈到阈下技术时,通常指的是瞬时闪过的言语、图像或者阈下声波这些绝对得阈下刺激。但是,必须指出,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大众传播中使用的阈下技术涵盖范围要更宽一些,包括很多不同形式的隐藏信息的使用。在后文中我们会详细举例介绍阈下技术的各种实际应用。在这里仅列举几种主要的形式: ◆用心设计的隐讳图案和暗示性的身体语言 ◆低俗的或经过艺术修饰的、能够使人发生联想并引发本能冲动的隐藏符号 ◆极微弱、极短促的言语或图像的闪现 ◆经过声学处理或隐含不被感知的背景信息的音乐 ◆设置隐喻或使用催眠术(hypnotic)来进行言语表达

中医治疗焦虑抑郁你一定要看

中医治疗焦虑抑郁你一定要看 抑郁症病因病机: 中医治疗焦虑抑郁属中医学“郁证”的范畴。《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曰:“诸郁,脏气病也,且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气病生焉。”故而本病的病因既有脏腑疾病和气血不调的内在病因,又有饮食不节和情志内伤的外在因素。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进行了深入研究,RSHWHO渡氧可以明显促进脑中枢多巴胺释放有助于减轻工作压力,缓和疲劳的症状,镇静。调节脑内神经传达物质的变化,消除疲劳,起到舒心、放松,能让人更好的进入精神愉悦状态,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又可以解消疲劳、降低血压和提高学习记忆能力。五脏中肝为郁证之本脏,肝主疏泄,调节情志,畅达全身气机,肝气顺则五脏宁,肝气郁则五脏气血失调,故肝气郁滞为郁证最基本的病因病机。 郁证的发生,除情志内伤外,还与素体虚弱、性格内向或肝气郁结的体质因素密切相关。老年抑郁症的病机特点,取决于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盛,发长齿更……八八,则齿发去”。老年抑郁症多发生于六旬以后,此时老年人体质虚弱,五脏皆衰,致机体阴阳失调,内环境紊乱,更易患抑郁障碍。老年抑郁症其病位当责之心、肝、脾、肾,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脏腑虚损,脑窍失养;标实为气、痰、瘀阻滞脑窍,神机失灵所致。“五脏六腑皆可致郁”,对其的认识不能拘泥于单纯疏肝解郁。脾胃为后天之本,影响一身气机的升降,同时也影响水液的输布,这些因素都能够引发郁证。 专家提出康复意见: 1、不要轻易使用药品,抑郁症被人们称为“心灵感冒”,所以我们就像认识感冒一样,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承受能力。做到早期认识、早期干预和科学治疗。 2、专家指出只有及少数患者达到疾病上线,而多数抑郁症只是体内缺乏某些物质,补充RSHWHO渡氧源于自然细心呵护,促进脑中枢多巴胺释放有助于减轻工作压力,缓和疲劳的症状、镇静和抗焦虑、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调理康复。 3、作为患者的家人、朋友、同事要正视患者,多陪伴、多倾听。试着常说:没事儿的,你继续说,我在听,我理解,我们就在这里,尽力带他们走出阴霾。

H_2~+阈下、近阈高次谐波谱及椭偏率产生机制

H_2~+阈下、近阈高次谐波谱及椭偏率产生机制在强场分子、原子和激光物理方向,高次谐波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的研究问题。在高次谐波的研究进程中,过去人们重点关注平台区域的谐波辐射谱特点及谐波辐射机制。对阈下谐波的产生机制关注较少。 本文的研究目的:以分子H2+为研究对象,通过研 究阈下、近阈谐波椭偏率来间接讨论分子的轴对称性、激发态的对称性、多光子效应、取向效应等机制对阈下、近阈谐波谱辐射和谐波椭偏率的影响机制。本文的研究方法:本文以数值求解薛定谔方程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和建立解析模型相结合的方式来研究谐波谱辐射机制和椭偏率产生机制。本文以对称分子 H2+作为粒子靶,讨论了从400nm到900nm的较宽波长区间特定谐波阶的椭偏率特性,且重点以400nm和760nm的激光波长为研究对象,讨论随取向角变化阈下谐波辐射谱产量以及谐波椭偏率的变化情况。 另外,为了验证共振效应的存在,文中选取特定共振波长及与它相邻波长,将与基态共振的激发态的布居数做对比,直观地得出共振的效果。文中以波长 760nm的阈下谐波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解析模型,分别解释大、小取向角下与共振效应相关的谐波的产生机制。通过长轨道滤波,研究了长短轨道干涉对阈下,尤其是近阈谐波辐射谱及椭偏率的贡献。 最后,文中将长、短程势谐波谱时频分析结果与改进的经典轨道及量子轨道做对比,并描述了电子在不同库伦势时的运动轨迹,这些为研究多光子效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文中的研究结果:在数值模拟的过程中,低阶谐波椭偏率随波长变化规律明显,在基态与第二激发态共振的谐波阶椭偏率在小取向角椭偏率显著,与第一激发态共振的谐波阶椭偏率大取向角时较为明显。在波长为400nm和

焦虑症 抑郁症患者内心却始终有一股莫名其妙的焦虑

焦虑症抑郁症患者内心却始终有一股莫名其妙的焦虑 抑郁症患者平时不一定总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但内心却始终有一股莫名其妙的焦虑。轻微的焦虑症是精神病吗轻微的焦虑症是精神病吗?现在生活压力的倍增,让很多人 都喘不过气来,因此由于压力过大常常产生莫名其妙的焦虑,焦虑症是一种精神异常的表现形式,可能和其它的一些精神分裂症相比,没那么严重,但是对于焦虑症,出现后也应该及时调节化解。焦虑症可分为轻微焦虑症和重度焦虑症,一般情况下,如果是轻微的焦虑症,可以通过自我的心理调节来得到缓解,重度焦虑症,就要特别注意了,及时进行治疗和心理疏导,防止发展成为精神病。轻微的焦虑症的症状表现:1、精神性焦虑精神性焦虑是焦虑症的核心症状,表现 为担忧、紧张、焦虑不安以及害怕等,总之都是一些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焦虑症患者外观表情紧张、双眉紧锁、姿态僵硬而不自然。会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性不安:小动作增加,不能静坐,反复徘徊,搓手顿足出现。2、无法专注自己的 事情焦虑症患者常常容易被激惹,注意力不能集中,对声光敏感。患者会自我感觉记忆力减退、入睡困难、有梦魇或彻夜不眠等症状,常常睡觉后梦魇突然醒来,大汗淋漓,极端恐惧。当焦虑症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患者的注意力会遇到麻烦,因此需要平衡关注点,如驾驶,学习,工作或照顾孩子

等。这可能是发作令人沮丧的一面。因为没有人希望事情失去控制,因为焦虑使人无法集中注意力。3、出现躯体焦虑 症状焦虑症又可表现为躯体性焦虑,症状涉及许多系统,过度换气、心悸、入口干、尿频、胸闷、耳鸣等。出现轻微的焦虑症有时是患者就诊时的最初主诉,当发作开始变得加剧时,患者会感受到胸部发紧。常常被让人误认为是心脏病发作。相反,如果只是感觉胸部有压迫感,或者感觉有点呼吸困难,并且表情紧张、双眉紧锁、姿态僵硬而不自然,可能都是轻微焦虑症的表现。以上就是专家对于轻微的焦虑症是精神病吗的全部介绍,希望看完之后会有多了解。虽然轻度的焦虑症通过有效调节可以得到缓解,但是还要进行及时治疗,疾病拖严重了总是不好的,而且还可能会引起其他一些精神疾病,所以不要掉以轻心。焦虑的可能疾病可能疾病伴随症状就诊科室 慢性疲劳综合症疲劳,食欲减退,精神萎靡,易激 电脑狂躁症焦虑. 密码综合症头痛,眼花,神经衰弱综合征 周末焦虑症焦虑. 儿童精神分裂症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焦虑- 解释在统一价值论中,当某事物的价值在将来可能会发生明显降低时,就会对该事物产生一种焦虑感。

抑郁症和焦虑症区别在哪

抑郁症和焦虑症区别在哪 抑郁症和焦虑症都属于心理疾病的一种,但是这两者也存在一定的区别,抑郁症患者主要的特征是情绪低落,悲观,精神疲惫。焦虑症则是害怕、总是提心吊胆、忐忑不安。 ★ 1、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的主要特征是心情低落,而且作为精神病理状态,抑郁的程度必须达到使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害。具体来说,抑郁症有以下六种主要表现:①兴趣减退甚至消失;②对前 途悲观失望;③无助感;④精神疲惫;⑤自我评价下降;⑥感到生 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 ★ 2、焦虑症 焦虑症是以焦虑症状作为突出表现的一种神经官能症。作为

精神病理现象的焦虑具有以下特点:①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患者基本的内 心体验是害怕,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恐慌或恐惧;②这种情绪是不快和痛苦的,可以有一种迫在眉睫或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③这种情绪指向未来,它意味着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或马上就要发生;④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或者用合理的标准来衡量,诱发焦虑的事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不相称;⑤与焦虑的体验同时,有躯体不适感、精神运动性不安和精神功能紊乱。 ★ 3、两种疾病却可合并存在 虽然焦虑症和抑郁症是有区别的,但是两种疾病却可合并存在。经调查显示,临床上约有33%-95%的抑郁症患者同时合并焦虑症。而且二者症状有重叠,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心肺和胃肠道不适、易激惹、疲劳等。二者在发病机理、病状表现等方面确实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二者又必须进行鉴别、不能混淆。因为抑郁症的自杀率高,危害性较大,患者既有抑郁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优先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医生和专家总结多年经验的结果。

生理学名词解释47841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学科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急性动物实验(acute animal experiment)是以完整动物或动物材料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在短时间内对动物某些生理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实验,实验通常是破坏性的,不可逆的,可造成实验动物死亡。 慢性动物实验(chronic animal experiment)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究对象且尽可能保持外界环境接近于自然环境,以便能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多次观察和记录某些生理功能的改变。 稳态(homeostasis)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 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反射(reflex):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来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调定点(set point):是指自动控制系统所设定的一个工作点,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只能在这个设定点附近的一个狭小范围内变动。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来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前馈(feed-forward):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接受纠正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model):以脂质双分子层作为细胞膜基本骨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表面蛋白(peripheral protein):主要分布在细胞膜的内表面与外表面。 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以其肽链一次或单独多次穿越脂质双层为特征。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是指物质从质膜的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向低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扩散。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在膜蛋白的介导下,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顺浓度剃度和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 经通道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channel):各种带电离子在通道蛋白的介导下顺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电压门控通道(voltegegated ion channel):当膜两侧电位差发生改变,通常在膜发生去极化时,通道蛋白分子内的一些带电化学基团发生移动,进而引起分子构象改变和闸门开放,如神经细胞轴突膜中的电压门控钠通道。 化学门控通道(chemical-gated ionchannel):这类通道受膜外或膜内某些化学物质调控,这是一类兼有通道和受体功能的蛋白质分子,也称配体门控通道(ligand-gated ion channel) 机械门控通道(mechanically-gated ion channel):这类通道受机械刺激调控,通常是质膜感受牵张刺激后引起其中的通道开放或关闭。

一个重度焦虑症、轻度抑郁症人的自救,我终于战胜了“不可能”

一个重度焦虑症、轻度抑郁症人的自救,我终于战胜了“不可 能” 以前的我是一个重度焦虑症、轻度抑郁症的患者,当时的我虽然每天坚持服药,并且已经六年之多,但是焦虑症仍旧非常严重,每天难以入眠,睡不着就会恐惧,一遇到紧张的事情就会晕厥休克,当时的我简直快要崩溃,感觉活在世界上就是一种痛苦。连医生都对我说我的焦虑症很难治好,并且可能要终生服药。如今的我终于康复了。回想以前的我经常会在各大论坛看到病友们晒出的帖子,他们大多都是消极悲观,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假如这种传递痛苦和消极,所以我写下这段我的重度焦虑症的自救经历。我在16岁的时候检查出重度焦虑症和轻度的抑郁症,服药4年,这4年的时间,每天都是生不如死。但是我并没有见到任何效果。而我当时也已经有了心仪的男孩,但是像我这样的人又有谁愿意娶我呢?谁又愿意娶这样的一个麻烦回家呢?于是心如死 灰的我严肃的问医生,我的焦虑症究竟要多久才能好,而医生却说因为我的焦虑症太过严重,我可能需要服药终生。当时的我非常崩溃,但是我不要我的一辈子就这样与焦虑症和药物陪伴,我想要崭新的人生和幸福的爱情,我想要从这种痛苦中解脱出来,于是我开始想到自救。俗话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于是我自救的第一步首先是了解焦虑症该怎样自

救,于是我买了一本《精神焦虑症的自救》这本书,书分为病理和演讲卷两本。我猜同是焦虑症的人应该都有看过吧?这两本书我看了将近十遍,我不得不说这两本书真的很好。看完后我知道我之所以这么焦虑是因为长时间情绪的压抑 逐渐使神经系统变得敏感,使我对各种负面事件更加敏感,想法更加消极,这些负面想法情绪带来的恐惧是我痛苦的来源。从这众多的书我总结出来康复的方法——面对→接受→飘然→ 等待→ 克服恐惧。但是并不是说你看了书就能和我一样治愈,书中只是告诉你别人成功治愈的方法,而能不能治愈就要看你愿不愿意去尝试和坚持。我从自救开始到自救成功一共花了5年的时间,刚开始躯体化症状很严重,实在难受的我想要放弃,可是我不愿意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一辈子,后来我就学习呼吸法缓解症状,一般做了大概十分钟就能有所缓解。呼吸法一般需要盘腿坐着,闭上双眼后,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以“平等心”的原则去观察、觉知呼吸的进出。对于当下的呼吸状况以及头脑中的念头想法,或是浮现什么感受,不作任何的判断、分析、联想和纠缠,就只是如实单纯地观察呼吸。如果走神了,就将注意力拉回到呼吸进出上,如此反复。这样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情绪和症状都会慢慢稳定下来。并且在我焦虑症自救期间,我每天的作息都非常规律,早上6点起床,跑步半个小时,我一般都会跑的很慢,我习惯性一边跑步一边数着路边的栏杆,这样我的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