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亚2

西亚2

西亚2
西亚2

《西亚》说课稿

博爱县阳庙镇中心学校李长军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

我叫李长军,来自阳庙镇中心学校,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西亚的第一课时。我将从五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教学构思和设想。

一、说教材

《西亚》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东南亚、南亚之后的一个延续,同时又为后面《走进国家》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西亚地区因其所处的重要位置和所拥有的丰富资源,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热点,因而本节课在整个区域地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说出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及输出路线。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当今热点问题。

(2)培养读图、析图、记图、用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西亚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又是公认的世界石油宝库,因而这两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西亚石油的输出路线涉及很多地名和国名,成为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教法的选择要遵循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要求老师转变角色,其正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辅导者,基于以上理念,对本节课我这样处理:广泛收集新闻素材,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增设课堂游戏,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的情境和平台,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终身学习的目标。基于以上理念,我将把学生座位重新组合,变横排为圆排,六人一组,每组确定组长一人,负责组织和评价;监督员一人,负责监督评价的公正性;汇报员一人,负责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记录员一人,负责记录小组发言。另设计时员一人,噪音控制员一人,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共同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多媒体和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培养地理技能,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以下三个程序完成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因而我十分注重精心设计课程导入。本节课先向学生出示海湾战争及美伊战争的图片,从而教师小节:这是一个充满硝烟和血腥的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至今仍战火不断,动荡不安,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区吗?他们为什么想控制这个地区?你最近看到过相关的电视报道吗?此时,教师稍作停顿,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意见,从而自然引出新课——《西亚》。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开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探求知识的

闸门一经打开,以下的教学便水到渠成。

(二)多边互动,合作探究

先是西亚的地理位置,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教师用课件展示西亚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让学生读图指出“五海”“三洲”的具体位置,接下来小组讨论:西亚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性?各小组选代表发表看法,最后教师归纳:西亚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道,也是现代海陆空的交通要冲和战略重地,因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问题,获得感性认识。即提高了学生注意力,又为课堂教学增加了新的活力。

然后教师转接:海湾战争本来是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间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却卷了进来,他们除了看重西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外,还有什么企图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很快便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得这个地区成为一个敏感地区,谁控制了这个地区,就意味着控制了这个地区的石油。由此引出第二节重点——世界石油宝库。

教师出示投影,引导学生了解西亚的石油资源状况,并设问: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石油,比如非洲、南极、东海等等,那么西方国家为何单单对西亚这样垂涎三尺呢?西亚的石油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让学生结合图形和书上的资料分析西亚石油的特点:储量大、埋藏浅、油质好、出油多,还有成本低、易于开采,运输方便等。由于这些特点,西亚石油所取得的效益是世界任何一个产油国无法比拟的。

教师再次设疑:西亚这么多的优质石油,都是供自己国家用的吗?如果出口,输出路线又是怎样的?

学生结合投影,讨论、分析,指出三条运输路线。

为了让学生突破三条石油输出线路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一个“开油轮”的游戏。课前制作了一些纸船,上面写上地方和国家,教师代表西亚,其余的纸船随机发给各组同学。当老师宣布:“我这艘油轮开往西欧”这时,“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西欧”便依次排成一条线。这样,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真正实现玩中学,学中玩。(三)回扣目标,训练巩固

师生回扣教学目标,对本节课作以小结并延伸:波斯湾是个战争多发的地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两伊战争和今天的美伊战争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请你查找资料,对比其异同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文章。“学以致用”在这里得到体现,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世界形势,培养学知识,用知识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西亚

位置

世界石油宝库

五海三洲之地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运输路线:三条

分布、特点

这样的板书使知识条理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重点更加突出,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更加完美。

最后谈一下我对本设计的自我评价。

教学媒体的应用,使简单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也就快了起来,真正做到“乐中学,学中乐”,此其一。

其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它将对学生终身学习地理知识

乃至其它知识产生深远影响。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和同仁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古代西亚国家教案

课题古代西亚国家备课日期9.5 主备人 上课日期9.7 总课时 1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体会自然环境对文明的重要影响。认识古代西亚国家文明的文明成就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古代巴比伦进入早期文明的典型标志:汉谟拉比法典。知道古代西亚地区的其他文明成就,如楔形文字、字母文字。 教学重点古代西亚国家的文明成就教学难点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认识 设计亮点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大量的影像、动画、图片等信息,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讨论题的设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探究。在讨论中,既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备注 环节一:问题思考,导入新课。 列举现代西亚国家的热点问题,引入新课教学。 设计意图:从现实问题中引出对历史问题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阅读图文,自主探究 据图分析:河流、民族、重要城市、气候、自然环境等。 早期城市国家的出现、两河流域的统一等。 设计意图:知道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以及出现的早期文明代表:古巴比伦、希 伯来王国、腓尼基。从中体会体会自然环境对文明的重要影响。 环节三:角色扮演,突破难点 第一步:演一演: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6 《汉谟拉比法典》中的某些条文规定:进行表演。并 说说每一条文反应的意思?(分组进行)并从这些条文中,简单分析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第二步:想一想:这些规定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有什么不同? 第三步:议一议: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设计意图:角色扮演,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以上三步,深入理解法典 的实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环节四:自主学习,突出重点 第一步:认一认:楔形文字和字母文字,激发兴趣。 第二步:说一说:两种文字出现的原因、特点。 第二步:理一理:两种文字对世界语言文化发展的贡献。 设计意图:古代西亚国家的文明成就:文字,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节五:总结拓展,升华主题 1、古代西亚国家发展的历程。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18世纪,公元前16世纪。 设计意图:理清全文脉络,总结新课。 2、古代西亚国家的文明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古代西亚国家文明的文明成就,体会他们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板书设计 古代西亚国家 1、古代西亚文明之源 2、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3、《汉谟拉比法典》 4、西亚文字及其影响 作业安排:作业本相关练习 1

西亚和北非

西亚和北非知识清单 一.西亚和北非的位置范围 1经纬度位置 2 海陆位置(两洋五海三洲) 3 范围 二.西亚和北非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征高原为主、平原狭小的地形 2气候特征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分析撒哈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3河流和湖泊 三.西亚和北非的人文地理特征 1 人口和宗教⑴人口稠密(阿拉伯人为主)⑵宗教(伊斯兰教为主) ⑶民族风俗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 2 主要物产石油和磷矿两大产油区:西亚——波斯湾沿岸地区北非撒哈拉沙漠 磷矿:北非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占世界的3/4 3农业生产(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本区的农业生产和分布受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影响 ⑴比较发达的畜牧业⑵灌溉农业⑶地中海沿岸水果业(亚热带水果) 4.本区存在的主要矛盾 ⑴巴勒斯坦问题——民族矛盾⑵耶路撒冷问题——宗教矛盾⑶被占领土问题——领土纠纷 ⑷水源问题——资源纠纷⑸大国的插手(美国) 四埃及 1 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 2位置和领土: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在苏伊士运河以东),也是埃及领土 3河流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世界第一长河,发源于东非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4 人口城市:主要集中于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开罗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端,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地中海边的重要海 5经济:传统出口商品长绒棉(埃及发展优质长绒棉的有 利条件:①便利的灌溉水源;②肥沃的土壤;③充足的光热 条件;④精心培育),现在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旅 游收入

西亚和北非知识详单 一.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1 经纬度位置 纬度处于120N-420N之间,北回归线穿过西亚和北非南部,绝大部分处于300N以南的低纬地区,热带气候为主 2海陆位置(两洋五海三洲) 一运:苏伊士运河两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亚、非、欧 四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 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内流湖〉 [注意]西亚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要道 ①古代的“丝绸之路”说明西亚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②现代海陆交通要冲 A、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的航线最便捷的路线: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B、俄罗斯及中亚各国想通过黑海进入地中海必须经过:土耳其海峡 归纳:海、陆、空运输的要道及中转站: 航空——由我国飞往东非、北非、西欧,都经过新疆、西亚;欧洲飞往非洲南部必须经过北非上空。伊朗首都德黑兰是重要国际航空中心。 陆路——有铁路、公路通三大洲;海运——苏伊士运河:印度洋-大西洋;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海上交通要道] (1)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它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门户。 (2)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和地中海,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 (3)霍尔木兹海峡:石油运输的重要航道,霍尔木兹海峡被看作是世界油库的“总阀门”。 (4)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的门户。 [重要经纬线] 23°26′N纬线穿过撒哈拉沙漠、阿斯旺大坝、红海、阿拉伯半岛、阿拉 伯海 40°N纬线穿过土耳其海峡、小亚细亚半岛北侧、里海 30°E经线穿过黑海西侧、小亚细亚半岛西侧 40°E经线穿过黑海 东侧、麦加 50°E经线穿过里海、波斯湾、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海 60°E经线穿 过伊朗、阿拉伯海 3范围 西亚国家包括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约旦、阿富汗、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也门和塞浦路斯。非阿拉伯国家(8个)连成一片阿富汗、伊朗、土耳其、以色列、塞浦路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 北非包括:西撒哈拉、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 二.西亚和北非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征 ⑴高原为主、平原狭小的地形 1.以高原为主 西亚北非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多在200米以上。著名的高原有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土耳其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在高原的边缘有地势较高的山岭耸立,著名的有西亚的兴都库什山,北非的拉特拉斯山,山脉多在1000米以上。 2.平原面积狭小 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伊拉克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及埃及的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亦称两河平原〉、里海低地。 2.气候 ⑴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1.特点:常年高温干燥、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可达200℃以上,以热带为主;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甚至有些国家或地区基本上常年不降一滴雨,被称为“无流国”,为干旱地带) 2.成因:本区大部分地区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3.大沙漠:著名的有北非撒哈拉沙漠,西亚阿拉伯沙漠。 [思考](1)为什么撒哈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从大西洋岸到红海边,北起地中海,南抵苏丹草原。总共面积777万平方千米,占非洲总面积的1/4 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干燥的下沉气流控制,大气比较稳定,加上西岸的寒流,降水更少。另外,这个地区

西亚地理简介

西亚 一.自然环境特征 1.地理位置: 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西南部。大致位于北纬10—40度,东经30—70度之间,中低纬,热带与北温带。位于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在阿拉伯海、红海、 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泊)之间,联系欧洲、亚洲、非洲,联系印度洋和大 西洋。东临巴基斯坦,北临俄罗斯、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西 临埃及。 重要经纬线:北回归线穿过。 范围:包括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巴林、科威特、以色列、黎巴嫩、约旦、叙利亚、塞浦路斯、土耳其、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伊拉克、伊朗、 阿富汗等国家。 2.地形组成:以高原为主,有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两河流域有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分布:高原主要分布在北部与西南部,平原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与两河流 域。 地势:东北、西南高,中部低。 突出地貌特征:风成地貌为主,阿拉伯半岛沙漠广布。 3.气候类型及分布: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 温带大陆气候: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部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 气候特点:降水很少,蒸发强烈。年降水量多在250毫米以下,降水较多地区一般 也不超过500毫米,仅山地和地中海沿岸地带降水较丰富。 成因:北回归线从本区中部穿过,大部分地域处于副热带高压和干燥的东北信风控 制之下,同时,本区西南临干旱的北非,加之高原边缘有高大山系环绕,所以气候 干燥,多属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 4.主要河湖:死海:世界最低地,世界最咸的湖,属于断陷湖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里海:世界最大的内陆湖 补给类型:冰雪融水补给 水文水系特征:本区内陆流域及无流区面积广大,地表径流贫乏,河网稀疏。除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外,多为短小河流,大部分发源于高原边缘山地,河流水量较小,季节变化显著。 5.自然带类型:热带沙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垂直自然带 6.突出自然资源: 石油:储量占世界2/3,产量占世界1/3,所产石油99%供出口。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等。波斯湾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带。 太阳能:热带沙漠气候,光照时间长、光照强。 7.自然灾害: (1)地震:成因:小亚细亚高原及伊朗高原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小亚细亚高原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交界处。 (2)旱灾:成因:气候干旱,终年降水稀少。 二.人文环境特征 1.人口增长类型:过渡性快速增长型,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增长速度水平。 人口问题: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世界重要劳务进口市场)。 人口分布及成因: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地中海沿岸、两河平原人口最为稠密。沙漠地区人烟稀少。原因主要是气候和资源分布的影响。 2.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城市化进展迅猛,从1950年的22%上升到50%以上。科威特 (93%)等几个产油国高达80~90%。百万人口大城市由1个增加到13个,德黑兰(600万人)发展成为特大城市。城乡差别极大,农村仍是过着落后的游牧生活。 城市内部结构:由于宗教信仰原因,阿拉伯国家的城市多以清真寺为城市中心。 3.农业地域类型:畜牧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灌溉农业)为主,兼有环地中海园艺 业。耕地集中在沿海、河谷和绿洲地带,山地、高原的草原牧场以畜牧业为主,地中海沿岸发展水果产业。 主要农产:粮食作物:小麦、大麦、豆类;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柑橘、烟草、咖啡、椰枣、油橄榄、鱼、石榴; 牲畜:紫羔羊,安卡拉山羊、骆驼。 畜产品和干鲜果品重要,是出口产品,农产品自给率低,成为世界农牧产品主

世界历史——上古西亚诸国

第三章上古西亚诸国 第一节两河流域早期的奴隶制国家 一、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居民。 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间的土地),包括今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下游地区。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称亚述(得名于亚述城),南部称巴比伦尼亚(得名于巴比伦城),巴比伦尼亚又分为南北两部分,北称阿卡德,南称苏美尔。 两河流域与埃及相似的地方,就是都处于干旱地带,需要利用河水灌溉。但也有不同之处:尼罗河上游因为有大湖调节,每年泛滥的水量较稳定,两河每年泛滥的水量则因上游雨雪量的变化而变化颇大,易于成灾;另外,尼罗河来自热带,泛滥时带来大量腐殖质肥料,两河流域则缺少这样的天然肥料。 两河流域北部和南部的自然条件也稍有不同:南部地势低平,两河相距较近;北部河岸高起,两河相去又远。所以南部比较便于灌溉,也较易受水灾,这使两河流域的河谷平原地带最初并不适于农业,甚至不适于住人,旧石器时代的遗迹都在山坡或山麓、丘陵上,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遗址都在北方和东方的山地上,因为那里雨水稍多,又无河流泛滥威胁。 公元前五千年代,人们开始在山坡上截引溪水浇地,随后逐渐迁到河谷平原。两河流域最早文明的创造者是居住在苏美尔地区的苏美尔人,他们讲苏美尔语。约公元前三千年代初,一种与苏美尔人语言完全不同的人到了苏美尔以北的地区,因为后来他们在那里建立了阿卡德国家,所 以被称为阿卡德人,他们的语言属于塞姆语系。 二、苏美尔城邦。 从约BC4300年起,苏美尔各地开始了氏族公社解体向文明时代的过渡过程。在考古学上被称为 埃利都?欧贝德文化期(BC4300-3500年)、 乌鲁克文化期(BC3500-3100年)、 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BC3100-2700年)。 埃利都?欧贝德文化期,苏美尔各地出现了较大的神庙建筑,它可能是经济合作和管理中心。当时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陶器、铜器。根据墓葬出土的像部落首领的男俑判断,此时苏美尔已经开始了原始社会的解体。 乌鲁克文化期,苏美尔开始进入文明时代。铜器日益普遍,能制造彩陶;各地普遍出现了宏伟的神庙建筑。阶级分化越来越明显,在一座石膏瓶的浮雕上,一方是穿着长袍的神、祭司、氏族贵族,一方是裸体献祭的群众,这表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对立已明显。同时作为财产标志的圆柱形印章和象形文字已经出现。这说明苏美尔已经进入阶级社会。 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业由锄耕转向犁耕,手工业以冶金和陶器比较发达,制作精美;商业、贸易也有发展。文字进一步

1.1.2古代西亚国家练习题及答案

1.1.2 古代西亚国家(练习) 一、选择题∶ 1.(2017·山东威海·18)人类早期的文明最早诞生在亚非的大河流域。右图是哪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 A.古巴比伦王国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2.(2017·福建龙岩·16)下列古迹属于古巴比伦王国的是( ) A.金字塔B.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C.故宫太和殿 D.印度河流域古城址3.(2017·辽宁辽阳·7)根据律奴法典的记载,神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种姓之间等级分明,低等级的男子不能娶高于他们等级的女子;首陀罗不能享有财产权;等级越高授予的墓冢越大。上述现象出现在(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C.古印度 D.古罗马4.(2017·江西·11)右边是某文物的图片(局部)。对该文物上的文字进行解 读.研究可以了解( ) A.古巴比伦奴隶制度概貌 B.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 C.欧洲封建等级制的形成 D.阿拉伯人对世界的贡献 5.(2017·江苏泰州·41)1901年,法国考古队在两河流域的苏撒遗址中发现了一黑色玄武岩圆柱,它的上面刻有用楔形文字写成的“前言”及法律条文,

该法律条文是( ) A.《汉谟拉比法典》B.《民法典》 C.《隋律》 D.《唐律疏议》 6.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两河流域孕育出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 ) A.古代西亚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埃及文明7.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两河流域是指 ( ) A.东亚地区 B.波斯湾两岸 C.“新月沃地”东部 D.黄河与长江流域 8.下列关于两河流域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这里是犹太人祖先的定居地 B.两河流域位于“新月沃地”的西部 C.两河沿岸的农业发展更多地依靠两河河水的定期泛滥 D.两条河流水量稳定 9.最早在两河流域定居的居民是 ( ) A.苏美尔人 B.阿卡德人 C.希伯来人 D.腓尼基人 10.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的时间和人物分别是 ( ) A.公元18世纪、汉谟拉比 B.公元前18世纪、美尼斯 C.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 D.公元前3000年、美尼斯 11.犹太人与下列哪类人有关 ( ) A.苏美尔人 B.阿卡德人 C.腓尼基人D.希伯来人12.根据迄今发现的史料,世界上最早以成文法典形式来加强对平民和奴隶的统治的国家是 ( ) A.中国的夏朝 B.古代埃及C.古巴比伦 D.古代印度13.《古巴比伦的兴衰》记述了这样的场面:奴隶阿卜对主人尼布说“你不是我的主人”,结果被判割耳朵。判罚的依据应是 ( ) A.罗马法 B.《圣经》C.《汉谟拉比法典》 D.《十二铜表法》14.古代西亚地区广泛使用的楔形文字的创造者是 ( )

第六章 上古西亚文明

第六章上古西亚文明 一、本章复习提示 本章主要阐述的是西亚早期文明,介绍和阐述了亚述帝国、波斯帝国以及帝国解体后的西亚北非情况。 在历年的考题中,这一章的内容多以选择题或者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也有问答题出现的情况,虽然不多但是频率较高,因而考生需要熟记此章内容。 复习上,建议考生牢记每个交替时间段的时间以及一些具有重要代表性的事件和改革,如大流士改革、高墨达暴动等。 西亚文明 三、本章考点与解析 (一)亚述帝国★★★ 1帝国的强盛 (1)亚述帝国的建立 亚述国家是以亚述城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居民主要是亚述人。亚述城邦大约发生于公元前三千年代末二千年代初,其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亚述、中期亚述和亚述帝国。 亚述国家在公元前十二世纪末十一世纪初(中期亚述)时曾经十分强大,不仅向南征服了巴比伦,还向西远征黎巴嫩和腓尼基。不久,由于受到阿拉美亚人的入侵和打击,亚述很快就分崩离析,直到公元前十世纪末,亚述人又在西亚重新崛起。 当时,国际环境对亚述十分有利,埃及的势力已经衰落,赫梯帝国已经解体,巴比伦尼亚也处于长期不振的状态,因此亚述没有遇到强大的对手,从而在对外扩张中处于有利状态。亚述历代国王不断扩张领土,掠取奴隶、财物,到公元前七世纪,建成了一个包括全部两河流域、埃兰、叙利亚、巴勒斯坦以及埃及北部的奴隶制大帝国。 2奴隶制的发展 公元前八到七世纪,是亚述奴隶制最发达的时期,当时奴隶制度迅速发展的客观经济前提是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长期征服战争中所掠夺的大量俘虏,成为奴

隶的主要来源,国王把他们分给神庙贵族、军事行政贵族、城市贵族和士兵。由于奴隶人数太多,国王无法组织大规模的奴隶制农庄,所以采用了让他们一家一户种地、收取各种赋税和征召各种劳役的剥削方法,他们没有人身自由,随时被国王赏赐,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王室奴隶。其他大小奴隶主也仿效国王,把自己的土地交给奴隶耕种,然后收取一定数量的农产品。这种形式的奴隶,依附在奴隶主的土地上,有一定的自己的经济,所以有人认为他们是农奴。事实上他们占有和使用的土地、牲畜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奴隶主,在法律上仍是奴隶,他们通常整家整家在奴隶主的土地上劳动,奴隶主出卖土地时往往连同他们一起出卖,奴隶主还可以用奴隶来抵偿债务,借约上往往有,如果他死亡或逃走了,概由他的主人负责。这说明奴隶在法律上是主人的财产。 3亚述帝国的灭亡 公元前八到七世纪是亚述帝国的繁荣时期,但亚述表面上虽然很强盛,实际上内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很尖锐,埃及、巴比伦尼亚、埃兰等地不断爆发起义。随着奴隶制经济的发展,非军事贵族奴隶主的力量逐渐壮大,他们同军事贵族奴隶主的矛盾逐渐加深,这样从内部削弱了亚述奴隶主阶级的力量。同时,国际上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埃及建立了第26王朝,小亚兴起了吕底亚,伊朗高原西部兴起了米底,早已在巴比伦尼亚地区居住的迦勒底人势力也日益壮大,亚述终于失去了国际上的有利地位。公元前626年,迦勒底人占据巴比伦独立,以后又同米底结盟,共同进攻亚述,公元前612年,亚述首都尼尼微被联军攻陷,帝国瓦解,残存势力不久也被消灭。 (二)亚述帝国解体后的情况★★★ 1后期埃及 (1)时间 埃及即利比亚舍易斯时期的埃及,包括第21一26王朝(约公元前1085一525年)。第21一25王朝时,埃及南北分裂,北方受到利比亚人控制;南方底比斯实际保持独立,后努比亚人在南方建立第25王朝(约公元前730一656年)。最后,舍易斯的普萨姆提克建立了第26王朝(前664一525年),再度统一埃及,直至波斯人征服埃及为止(公元前525年)。 (2)基本情况 这一时期的埃及,政治上极度软弱,虽然它也曾企图重温统治叙利亚巴勒斯坦的美梦,但毕竟力不从心,未能达到目的。而且,它自身还经常处于外族的入侵和统治之下(利比亚人、努比亚人或称埃塞俄比亚人,亚述人和波斯人先后统治了这里)。 后期埃及时期,埃及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铁器被广泛使用,手工业和商业贸易都很发达。城镇明显增多,这是社会经济和商业贸易发达的一个重要表现。 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和战乱的不断,加剧了埃及内部的阶级分化。许多小生产者,甚至中等阶层的土地被兼并。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还促进了债务奴隶制的发展,许多自由民丧失自由,变成债务奴隶,这可能已危及到国家的兵源。因此,第24王朝时的法老波克霍利斯不得不进行改革,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其内容是:(1)禁止本利之和超过本金双倍,即利息不得超过本金;(2)债权人只能索取债务人的财产作抵偿,而不能占取债务人的人身,因为财产属于个人,而公民人身属于国家,国家需要他们服役。这项改革的结果如何不得而知,

西亚和北非测试题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学案 西亚和北非 高考学习目标: 1、明确西亚和北非区域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了解本区地理位置、石油资源、民族、宗教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特征 3、了解本区的农牧业生产的特点及石油资源的状况 4、了解埃及的自然和经济地理方面的特征 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 一、快速前测: 1、读图、填图 (1)、在图中填注下列经纬线并标注经纬度23°26’N 30°N 40°N,30°E 50°E 60°E (2)、填注:主要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朗、阿富汗、伊拉克、科威特、埃及土耳其; 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曼德海峡;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半岛(安纳托利亚高原)、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等河流; 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右图回答:西亚和北非地区在世界上的地 位非常独特,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2、描述西亚和北非的地形特征 3、分析西亚和北非的气候为什么干燥? 4、读图画出中东地区海上石油运输路线并写出经过的海洋和海峡。

二、效果后测: (2008·上海地理)根据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A 、 B 两河水文基本概况 (1)图 中A 河名称为注入 ;B 河名称为 ,注入 。 (2)A 河流经的沙漠名称为 。由于该河下游河 水流速 ,泥沙沉积,在河口发育了 。B 河流经 盆地底部的河段,具有 价值; 穿过峡谷的下游河段,水流湍急,具有丰富的 资源。 (3)B 河长度不及A 河而流量超过A 河的主要原因是: 。 (4)从降水类型来看,B 河所在流域的降水大多属于 雨。历史上,A 河下游河段的定期泛滥给两岸农业生产提供了 与 。A 河上游①与支流②中,与该河泛滥有密切关系的是 (填写数码),其理由是: 。 2009年高考题36.(36)根据图5和表3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 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 原因.(16分) (2) 为什么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6分) (3) 简述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14分)

(完整版)古代西亚国家

古代西亚国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说出古代西亚文明的空间范围和了解古巴比伦的历史沿革。 2.列举西亚各主要民族的文明成就。 3.通过活动,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内涵的法律精神。 二、重点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区分 三、难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法律精神。 四、思维导图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师:阅读新闻内容,说出新闻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政府提醒中国公民不要前往这些国家?

师:这一地区在现在我们可以发现它战乱频繁,比较落后,但在遥远的古代这里又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呢? 环节一:西亚国家的位置 1.空间位置 师:观察P5图1—5新月沃地,新闻中所提及的地区大致位于哪一范围。 生:两河流域 师:以色列和黎巴嫩是在哪里的呢?两河流域指的是哪里呢?新月沃地除了包含两河流域以外还包含了西侧的约旦河谷地区。 生:新月沃地 师:为什么用新月沃地给这一地区命名呢?(新月形+土壤肥沃) 2.自然环境 师:结合课本第五页第一自然段以及我们之前在七年级上册所学过的沙漠绿洲以色列谈一谈你对这一地区自然环境的一些认识。(补充诺亚方舟和圣经旧约中留着奶与蜜的犹太人的故乡) 环节二:主要的文明成就 1.列举主要文明成就 师: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里环境较为恶劣,河流比较不稳定。但在历史上这里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这与生活在这里的先民的开发是离不开的。在这里有曾经有哪些民族在这里生活过?他们又分别创造了哪些文明成就呢? 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读第五页和第六页的内容,找出这里生活了哪些古老民族,他们分别创造了什么文明呢? 2.两河流域的文字 (展示楔形文字图片) 师:猜一猜是哪种文字?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总结定义)这种文字产生的影响? (展示腓尼基字母)与晚期拉丁文字连线。 对比已经学习过的埃及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

世界史专题--古代西亚诸文明

大纲内容: 苏美尔-阿卡德文明、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赫梯古国、腓尼基、以色列历史、波斯帝国、古代西亚文字与宗教 概论 上古西亚又称前亚,东起伊朗高原,西至地中海东岸,包括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岛等地.这里是人类文明地发源地之一. 两河流域地自然环境两河流域,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地土地”,大致包括今伊拉克地大部分地区.两河指地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它们都发源于亚美尼亚高原,底格里斯河发源于凡湖西部英里左右地哈扎古鲁小湖,全长英里.幼发拉底河则有两个源头,都位于凡湖和厄泽鲁姆之间,全长英里.两河在巴格达附近相距最近,中间只隔英里,但很快又分开,直到在巴士拉附近才汇合,最后分别注入波斯湾. 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部分,大体以今巴格达为中心,北部称亚述(得名于亚述城),南部称巴比伦尼亚(得名于巴比伦城).巴比伦尼亚又以尼普尔(今努法尔)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称苏美尔(得名于苏美尔人),北部称阿卡德(得名于阿卡德人). 美索不达米亚地农作物十分有限,主要是耐盐碱地大麦和椰枣. 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矿产资源十分贫乏,金属奇缺自不必说,甚至连建筑所用地石块和木料都得从周围进口,所以多数房屋只能用泥土和芦苇建造. 居民早在旧石器时代,两河流域就有人居住,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这一时期地洞穴遗址.不过迄今所知这一地区最早地民族是欧贝德人,①公元前年时,他们已定居于此. 公元前年左右,苏美尔人来到两河流域南部,主要居住在苏美尔地区,说苏美尔语,是此地最初文明地真正创造者.比苏美尔人稍后,塞姆人地东支阿卡德人来到了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美尔以北地阿卡德地区,亚述人则进入了北部地亚述地区.这时期在巴比伦尼亚四周还居住着其他许多部落,如北部地苏巴里人和胡里特人,东部地古提人、加喜特人和路路贝人,以及东南地埃兰人等.公元前千年代末,阿摩利人从叙利亚阿拉伯沙漠地带来到两河流域,他们是塞姆人西支迦南人地一部分.古巴比伦王国灭亡后,加喜特人和迦勒底人先后统治这一地区.两河流域地古文明就是在这些民族互相影响、互相继承、共同创造地基础上发展起来地. 史料研究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历史地史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考古学资料、古代文献资料和古典作家地有关记述.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历史是建立在考古学基础上地.对这里地考古发掘始于世纪中叶,它所提供地实物资料证据大致包括以下几类: .古代城市遗址.亚述首都尼尼微和尼姆鲁德在世纪中叶首先被发现,随后在世纪后半叶苏美尔古城拉伽什和古代两河流域最大地城市巴比伦城地遗址被发掘.世纪初,考古学家发掘出了乌尔、埃什努那和玛里三大城市.世纪中期,又发掘了被认为是两河流域最早城市地埃利都.这些城市向人们展示了复杂地布局、高超地建筑水平、城区地防御系统、居民地居住条件和日常生活等. .大型宫殿和神庙等建筑.例如,在尼姆鲁德发现了公元前~世纪地五座王亚述宫;在宗教中心尼普尔发现了许多神庙和殿塔;在巴比伦发现了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地巴比伦“空中花园”等.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时地政治、宗教和教育生活. .雕刻、壁画等艺术品.例如,尼姆鲁德巨大地带翼人首牡牛雕像;其宫墙上有涉及战争与狩猎、押解俘虏以及宫廷生活等方面地浮雕;在马里宫殿里有马里国王授权仪式壁画等等.这些雕刻和绘画为历史学家研究当时社会地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和日常生活提供了珍贵地线索. .陶器、圆筒印章和其他各种小器具.

印度尼西亚介绍

印度尼西亚介绍 节日 元旦(1月1日) 和世界各国人民一样,印尼人也过元旦节,元旦这一天家家户户,欢聚一堂,举行宴会或歌舞会,欢庆新的一年的到来。 “3月11日命令书”纪念日: 1966年3月11日,苏加诺总统迫于军方和学生的压力,签署了把权力移交给苏哈托的命令书。自此,苏哈托接管政权,建立“新秩序”,命令书签署之日被定为纪念日。 国际劳动节(5月1日):和世界各国相同,印尼政府也把这天作为庆祝劳动者的节日,全国放假一天。 国际劳动节(5月1日) 和世界各国相同,印尼政府也把这天作为庆祝劳动者的节日,全国放假一天。 民族节(5月20日): 1908年5月20日,在雅加达建立了印尼第一个民族组织“崇知社”(也译为“至善社”),旨在宣传教育、以科学救国和进行文化启蒙运动。崇知社的成立,标志着印尼民族的觉醒。后来印尼政府把“崇知社”成立的日子定为民族节。 建国五基诞生日(6月1日): 1945年6月1日,印尼总统苏加诺提出了“潘查希拉”五基原则,作为印尼建国的指导思想,意义重大。后来把这一天定为建国五基诞生日。

国庆节(8月17日): 又名“独立日”。1945年8月17日是印尼宣告独立的日子,每年这一天都要在总统府前广场上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各地也要举行以升国旗为内容的庆祝活动。 8月17日是印度尼西亚独立日。爬槟榔树是雅加达地区传统庆祝独立日的方式。约5米高的槟榔树刨光树皮后,再涂上厚厚一层油脂,顶端插着国旗,挂着奖品,爬到顶端的人即可以获奖。 全国体育节(9月9日): 1948年9月9日,印尼政府在爪哇梭罗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标志着印尼体育事业的诞生。印尼政府利用纪念这个节日,鼓励人民开展体育运动,重视身体健康。 建军节(10月5日): 印尼独立后,于1945年10月5日成立了人民治安军。印尼政府后来就把这一天定为印尼的建军节。每年这一天,陆、海、空三军要举行隆重的阅兵仪式。 青年宣誓节(10月28日): 1928年10月28日,印尼全国青年组织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雅加达举行,代表们宣誓:忠于一个国家,即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忠于一个民

第三章_古代西亚各国(文本)

第三章古代西亚各国 地理环境:古代西亚,又称西南亚,包括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岛。 课程的重点: 1,古代西亚是最早的古代文明发样地之一。古代两河流域南部,是西亚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地区。公元前三千年前后,在这里相继出现几十个个城市国家(城邦) (苏美尔-阿卡德城邦)。 2,公元前2371年建立的阿卡德王国是两河流域南部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集权制国家。 3,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时代(公元前1792——1750年),两河流域内部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已趋于完备,奴隶制社会已经达到了兴盛时期。 4,古巴比伦王国衰落后,小亚的

赫梯、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各商业城邦以及以色列和犹太王国,在历史上产生过相当的影响。 5,至公元前八世纪,亚述帝国形成。 6,新巴比伦王国统治时期(公元前626——538年),两河流域的奴隶制经济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7,波斯帝国(公元前550——330年)兴起,征服了整个西亚、埃及以及其他地区,形成为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考古: 十九世纪中叶,两河流域的考古发掘,主要在两河流域的古亚述地区进行。在这里发现了亚述国王萨尔贡(公元前八世纪)的王宫废墟。特别重要的是在尼尼微城的遗址中发现了亚述巴尼拔国王(约公元前668——625)的王宫图书馆。该馆藏有约二万块泥版文书,包括条约、法

律、书信、命令等文献以及各种宗教铭文、文学作品、科学著作、王宫经济报表等等。还有全部藏书的目录。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两河流域南部进行了系统的大规模的发掘工作。一些最古老的城市如拉格什、尼普尔、乌尔、巴比伦以及近邻地区的古埃兰首都苏撒等遗址。 第一节苏美尔·阿卡德各城邦的 建立及其统一 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民族 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发源于今土耳其亚美尼亚高原的托鲁斯山脉,注入波斯湾。 两河流域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古代希腊人称它为“美索不达米亚”,意即河间之地。(伊拉克)北部约以摩

中亚西亚和北非

中亚西亚和北非 1.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中亚,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区、河流、湖泊。 2.掌握中亚和西亚北非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和湖泊)和人文地理特征(居民和经济) 3.能根据中亚的位置及地理特征,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掌握西亚和北非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4、了解西亚和北非石油资源的分布和在世界上的地位,主要的石油生产国,掌握石油的运输路线。 5、掌握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经济特点。 1.试着描绘50°E、80°E,40°N、50°N。 2.在图中找出与中国接壤的三个中亚国家。 3.找到濒临里海的中亚国家。 4.找出阿姆河、锡尔河、乌拉尔河、额尔齐斯河、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 5.找到天山、帕米尔高原、图兰平原、里海沿岸平原。

【知识梳理】 一.位置和范围 二.自然地理特征 1.据上图分析中亚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2.描述中亚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咸海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巴尔喀什湖东部为咸水湖,西部淡水湖原因。

1、标出图中的经度和纬度。 2、标注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里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波斯湾。 3、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撒哈拉沙漠 4、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知识梳理】 一、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征 (2)据右图列举西亚的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

(3)据右图分析死海(-400M)的成因,近些年死海面积不 断萎缩,分析其原因。 (4)矿产 二、人文地理特征 (1) 人种,半数为阿拉伯人,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被称为阿拉伯国家。 (2)多教,耶路撒冷为______教、_____教、______教三大宗教圣城。 (3)畜牧业:比较发达,游牧为主。安卡拉羊毛和阿富汗____ 著名 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枣椰是__________农业的代表植物,椰枣是伊拉克特产 阅读: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⑴亚非的"陆桥":巴勒斯坦地区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地中海东岸,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⑵以色列先进的灌溉农业:灌溉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为解决水资源问题,以色列政府修建了水渠和输水管线,还大力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把水送到植物最需要的根部,大大提高了有效利用率。 ⑶阿以冲突:冲突原因:内部----民族和宗教矛盾、领土和资源纠纷。外部----大国插手中东事物。影响阿以和平进程的因素有:①巴勒斯坦问题:巴勒斯坦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通要道,是联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的纽带。②耶路撒冷问题。凝聚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数千年来产生、发展、纷争史,三大宗教圣城。③被占领土问题。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和埃及、叙利亚等国领土。④水源问题。以色列无大河,缺水问题严重,其通过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拦截约旦河及其支流水。 三、埃及 1.埃及的人口主要分布位置及其原因? 2.埃及发展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撒哈拉沙漠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约占非洲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分析撒哈拉沙漠直逼西海岸的原因。

印度尼西亚简介

印度尼西亚简介 印度尼西亚约由17,508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经度跨越96°E到140°E,东西长度在5500公里以上,是除中国之外领土最广泛的亚洲国家。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温度25-27℃,无四季分别。 印度尼西亚人口超过2.38亿人,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国家。虽然人口众多且稠密,印度尼西亚仍保有大量的原野,其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二位。国家的天然资源丰富,但贫穷仍相当普遍。 印尼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农业富产经济作物,棕榈油、橡胶和胡椒产量均居世界第二。工业发展方向是强化外向型制造业。旅游业是印尼非油气行业中的第二大创汇行业,主要旅游点有巴厘岛、婆罗浮屠佛塔、印尼缩影公园、日惹皇宫、多巴湖等。爪哇岛是印尼经济、政治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一些重要的城市和名胜古迹都坐落在这个岛上。 由于岛屿遍布,印度尼西亚有数百个不同民族及语言,其官方语言为印度尼西亚语。英语普及率很高,不过口音很重。另外,华人间大部分使用粤语和闽南语等。其最大的族群为爪哇族,并在政治上居主导地位。国家格言为“Bhinneka Tunggal Ika”(存异求同)。 印尼约87%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雅加达又名椰城,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城市和首都,位于爪哇岛的西北海岸,东南亚第一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海港。多数居民为爪哇人,少数为华人、华侨、荷兰人。雅加达经济主要以金融居多,占该市生产总值28.7%,并拥有印尼最大的金融和主要工商业机构。市内的最高建筑——独立纪念塔“民族解放纪念碑”,是雅加达的象征。

古代西亚北非文明 读书笔记

读史札记 刘文鹏先生主编的《古代西亚北非文明》全书共分为三编,分别阐述了古埃及、两河流域文明以及古伊朗文明。在阅读之后,我大致了解到三个文明各自的起源、兴衰的历史。 古代的西亚北非文明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从在地理位置上来看,它处于亚、非、欧三大洲的交接处,像一个“十字路口”横卧于此。公元前3500年左右,欧洲大陆还处于蛮荒蒙昧的状态时,古西亚北非人就先后在尼罗河、两河流域定居繁衍,建设城市,发展文化,踏上了文明的道路。 在北非,古埃及文明是古代世界发展史上惟一的、也是单一民族历史发展最为久远的文明。古埃及人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进入文明社会,他们以尼罗河为生存、发展的源泉,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文明成果。在西亚的两河流域也诞生了许多文明,比如苏美尔、古巴比伦、亚述、新巴比伦这一系列的文明体;公元前2千纪,在伊朗高原地区开始出现了被称为雅利安人的部落,由此开始了文明的历程。 编者采用了编、章的形式来叙述古西亚北非文明,三编里统一采用前言、章和结束语的格式,其中章又分为各节。在书的最后又做了跋加以总结。总的是以各自文明的起始、发展、鼎盛和灭亡为线索,我认为以这样的体例写作有利于读者清晰且有条理的掌握住一个文明的始终,把握整本书的基本构架。

第一编为古代埃及文明,在前言中交代了古埃及文明的发现和埃及学的发展历程,接着依次在各章节中对古埃及的兴衰做了较为仔细的分析。例如:编者分析古埃及文明发展之前,首先介绍了文明发祥地(尼罗河流域)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地理位置,“尼罗河的泛滥和水位的高低,对于埃及具有重大的作用··古典作家希罗多德说,埃及人的土地是‘河流的赠赐’。”而土地是千百年来人类固有的赖以生存的资本,这为解释文明的发生和繁荣作了最重要的一个关于物质基础的铺垫。 同样,在写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和古代伊朗文明时,编者也是首先给读者交代了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也许大家会看到比较多的关于文明史的书籍都会有这样的介绍,因而并不太重视这一节,反而把重心都放在其政治、经济、制度等等的历史演变上去了,然而对于我而言,编者能够很好的交代清楚这个地方的环境特点是最为重要和最基础的,因为不论一个文明有多么的繁荣灿烂,其动力和源泉全都来自文明所处的这片土地。这就是地域差异,也是文明繁荣和落后的一个必要条件;再者,了解这片地域的地理、气候、水文等也是有助于读者去理解这个文明为何繁荣,理解这个文明中所带有的特有文化。比如苏美尔文字之所以是楔形文字、并且它是写在粘土泥板上的,就是因为苏美尔地区是位于两河流域下游的冲积平原,濒临波斯湾,盛产芦苇和粘土但有缺乏木材、金属等原材料,于是苏美尔人就地取材发明了楔形文字。所以,我认为本书把自然地理、生态环境放在首位来介绍是

马来西亚风俗习惯全面介绍

马来西亚风俗习惯全面介绍 到马来西亚留学前,需要留学生对当地的情况有所了解,以便能够避免旅途中的各种麻烦,并在陌生的环境里更快开始新的学习和生活。下面资深留学顾问老师就来为您介绍到马来西亚留学的各项注意: 1、马来西亚的入境规定 留学生到马来西亚留学,需要首先申请马来西亚的留学生签证,只有持留学生签证和本国护照,才能够顺利入境。 2、马来西亚的入关手续 马来西亚海关规定,如果外籍人士是来自于各种传染病流行的地区,则要在进入马来西亚前打好预防针。入境可以携带的免税物品方面,马来西亚海关规定留学生可以携带225克烟草或雪茄、200支香烟或1公升的酒精制品。 3、马来西亚的货币介绍 马来西亚国家通用的货币是林吉特,在国际上简写为RM,1个林吉特可以兑换为100分。马来西亚的分币有11分、5分、10分、20分、50分5种,都以硬币形式流通,马来西亚的硬币还有1林吉特面值。马来西亚的纸币分为1林吉特、2林吉特、5林吉特、10林吉特、20林吉特、50林吉特、100林吉特、500林吉特和1000林吉特。 4、马来西亚的货币兑换 马来西亚货币兑换很方便,留学生到各大银行或授权的钱币商处都可以进行兑换,如果留学生携带了旅行支票,也可以向银行要求兑换成林吉特,但兑换时需要留学生出示护照。如果留学生到马来西亚较为偏远的地区旅行或学习,就需要提前兑换好货币。 5、马来西亚的小费习惯 马来西亚人和中国人一样,都是不习惯给服务员小费的,这主要是因为马来西亚的酒店或餐馆通常都会直接收取客人消费金额的10%作为服务费,如果有个别消费场所在收费账单上明确标注了要另付服务费,则留学生可以给服务员10%的小费。关于给小费的对象,则主要是旅店的服务人员和搬运工,而门卫、司机则很少需要给小费。 6、马来西亚的营业时间 马来西亚采取一周5天半的工作制,因此每周六的上午还有很多地点会营业。具体来说政府办公时间是周一到周五8:00-16:15,周六8:00-12:45;银行办公时间是周一到周五10:00-15:00,周六9:30-11:30;超市营业时间是每日10:00-22:00。 7、马来西亚的电话服务 在马来西亚如果想拨打电话,可以到电话亭使用公用电话,付费方式是硬币或电话卡。如果留学生希望拨打国际长途,则需要到电讯通信办事处拨打,或使用国际电话卡。如果留学生在入住旅店后希望拨打国际长途,则需要向服务台交纳服务费,要求其开通国际电话IDD 服务。 8、马来西亚的邮政服务 马来西亚邮局的办公时间是9:00-17:00,周日和节假日休息,很高档酒店也设有邮政服务处。 9、马来西亚的习俗 马来西亚人非常重视个人的礼貌,特别是要尊敬长辈,马来西亚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因此在马来西亚生活的人很少用左手去触摸物体,马来西亚人不习惯由男士对女士先伸手要求握手,也不能用手随便触摸别人的头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