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养老机构内五保老人社会关系充权实践的研究——以南京M敬老院五保老人小组为个案

养老机构内五保老人社会关系充权实践的研究——以南京M敬老院五保老人小组为个案

养老机构内五保老人社会关系充权实践的研究——以南京M敬老院五保老人小组为个案
养老机构内五保老人社会关系充权实践的研究——以南京M敬老院五保老人小组为个案

养老机构内五保老人社会关系充权实践的研究——以南京M敬老院五保老人小组为个案

武艳华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摘 要:基于充权的视角,以南京M敬老院五保老人小组作为具有研究相关性的关键个案,通过对五保老人社会关系充权小组从“单纯的五保老人社会关系的思想充权”到“社会关系

的实践充权”再到“实现社会关系的自我管理”三阶段的成长与发育过程的研究,探讨

小组工作方法对养老机构内五保老人社会关系充权与治疗的功能。研究发现,我国养

老机构内五保老人的社会关系呈现出家人关系与邻里关系效能感低下、朋友关系窄化

及机构关系兼具依赖与疏离双重属性的特征,小组治疗的方法对改善其不良社会关系

有效果。总结与反思介入过程后发现,五保老人社会关系充权小组效果的发挥,既需要

社工通过多种技巧和角色动员关系相关者充分参与,又需要各方主体协同改善个人充

权意识和营造集体充权环境,还需要实施由个体自身到家人、再到熟人、又到生人的

“由内而外”的渐进式的社会关系充权模式,由此,才能达到为该群体社会关系进行充

权的目的。深入剖析发现,服务对象的独特性、机构环境的特殊性、小组目标的针对性

与制度环境的复杂性,是影响养老机构内五保老人社会关系充权模式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家人关系;熟人关系;生人关系;充权;集体治疗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17)03-0019-07

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大多被安排在敬老院或福利院内,而这些机构内老人与亲属、老人与老人、老人与机构工作人员、老人与社区成员的社会关系并非十分和谐,这直接导致部分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事实上并不能充分平等且有质量地享受老年生活。受这些因素影响,如何保障和提升养老机构内五保老人的精神养老质量,成为困扰我国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的难题之一。为直接回应这一问题,并对理解和解释养老机构内五保老人社会关系发展中呈现出的权能障碍问题提供观察和分析的可能,本文以南京M敬老院的五保老人小组为典型个案,借助社会关系理论与充权理论的思想,从充权理论的内涵和五保老人社会关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权能障碍入手,建构五保老人社会关系充权的框架,并通过对五保老人社会关系充权过程的分析,挖掘五保老人提升自身权能及社工开展专业性助老服务的有效途径。

一、理论概念与个案分析

(一)理论概念

在理论层面,需要在了解社会关系内涵和充权

■ 收稿日期:2016-11-16

■ 基金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培育专项“公益创投基层服务成效及组织运作逻辑”(2015B24914);江苏省333工程科研资助项目“公益创投基层服务成效及组织运作逻辑”(BRA2015404)。

■ 作者简介:武艳华(1985— ),女,满族,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家庭社会工作,移民社会学。

■ 引文格式:武艳华. 养老机构内五保老人社会关系充权实践的研究——以南京M敬老院五保老人小组为个案[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7,17(3):19-25.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5 第 17 卷第 3 期

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养老机构内五保老人自身的独特性,阐述对五保老人社会关系及其充权内容的界定,才能达到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的目的。

社会关系泛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和。[1]根据人际关系的亲疏程度,杨国枢将中国人的关系分为家人关系、熟人关系、生人关系三种类型,其中家人关系是指个人与家人(父子、夫妻、兄弟、姊妹及其他家人)之间的关系,熟人关系是指个人与熟人(亲戚、朋友、邻居、师生、同事、同学及同乡等)之间的关系,生人关系是指个人与生人(与自己无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持久性社会关系之人)之间的联系。[2]“孤、老、病、贫、弱”是五保老人的典型特征,这些特征某种程度上导致他们处于社会底层,并直接影响其社会关系网络的形态。因此,本文在借鉴杨国枢对社会关系的分类和五保老人社会关系特殊性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着养老机构内五保老人的家人关系、熟人关系与生人关系等核心内容,对其社会关系展开分析。

充权是充权理论的核心概念,周林刚在系统总结充权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理解充权概念的五种方式:一是视充权为弱势个体或群体增权的目标;二是视充权为可以从个人、人际、社区层面介入的过程;三是视充权为通过一些专业方式实现社工活动目标的社工理念;四是视充权为一种反映人们精神状态的心理行为;五是视充权为致力于分析权力、无权和去权等议题与具体介入活动的理论与实践。[3]五保老人作为需要充权的弱势群体,需要通过集体充权的方式,来改变养老机构内五保老人主客观层面的无权感,使他们变得有权能来参与、分析、调控影响他们生活实践的因素,增强其自身权能,以谋求其发展。所以,本文对五保老人充权的理解融合了充权的理念、过程与目标等层面的含义。

(二)个案分析

在方法论层面,需要一个典型性的个案才能达到解释本研究的目的。个案的典型性要求所选择的个案能够集中体现某一类现象的重要特征。为了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个案,至少要先清楚某一类个案的共性与特征;然后,列举具有此类共性的个体;最后,再对这些个体进行排列,剔除非共性特征的个体,在具有共性特征的个体中选择最典型的个体作为所要研究的个案。[4]

M敬老院内的五保老人小组符合此理论条件。M敬老院于2005年投入使用,是一所由当地政府投资兴建的省级一流标准的现代化敬老院。该院占地面积30余亩,建筑面积达13 700多平方米,目前共有标准间145间,床位260张,五保老人110人。本文所研究的五保老人小组,是鉴于该院五保老人比较集中的精神空虚、孤独感、无力感、社交困境等问题,由项目组所建立的半封闭性、支持性、治疗性的小组。采用院长推荐、自愿报名、项目组筛选相结合的方法,本小组在M敬老院选取了9位60~80周岁间的五保老人组成小组成员。这些小组成员普遍存在生活无聊寂寞、自我价值感弱、自我效能感低、社交存在困境等问题,但一定程度上拥有积极改变的愿望。本小组的目标在于促进五保老人小组成员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自身的社会关系处境和需求,推动他们建立自我权能感,提升他们改变人际关系与生存现状的效能感,化解社会关系障碍以使其提高社会参与的空间,进而完成对其社会关系的充权。本小组前后共持续一年半的时间。

二、养老机构内五保老人社会关系的

权能障碍

在中西方国家,老人充权都存在一定的障碍,尤其是我国养老机构内五保老人的充权更为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发展。通过对我国M敬老院内五保老人小组成员的评估发现,他们在社会关系领域内的权能障碍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家人关系网络近乎断裂,导致五保老人亲属关系效能感低下。由家庭中的配偶、子女及其他近亲属构成的家庭支持网络,不仅是老年人经济来源的主要途径,更是老年人生活照顾、精神关爱及能力建设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然而,这种家庭支持网络的功能对普通老人和五保老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评估五保老人小组成员的家庭结构后发现,他们皆是终身未组建过家庭,更不用说有子女,基本上无法从自组家庭网络获取支持,而主要依赖近亲属(兄弟姐妹和子侄)的帮扶。对于主要依赖近亲属提供帮扶的五保老人来说,他们的近亲属能够提供一定的物质帮扶,但受经济压力、生活条件与五保老人照顾负担重等因素所迫,其近亲属所提供的精神关爱已经无法满足五保老人们对精神照顾的需求。而对于那些没有近亲属的五保老人组员来说,这种情况更是堪忧。所以,对于五保老人小组的成员来说,家人关系网络的缺失与功能的弱化远比普通老人更加严重,导致他们的亲属关系效能感极低。

社会工作

第二,从农村“直接拔出”被“简单移植”到敬老院内,使五保老人原有的邻里关系几乎断裂,新的邻里关系的建立充满障碍,致使他们陷入更加严重的孤立无援状态。“远亲不如近邻”是我国古代社会对邻里关系重要性的典型描述。迄今为止,我国农村地区仍然保留着邻里互助的传统,这种传统不仅构成农村人口强大的非正式支持网络,也对其日常生活有重要的影响。与此相对,我国城市地区的邻里关系则相对陌生、疏离,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但是,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受我国社会关系“差序格局”的影响,弱势群体在邻里互助系统中获得的帮助十分有限。以此反观五保老人小组成员的邻里网络,他们以前生活在农村,大多能够从不同类型的邻里关系中获取必要的社会支持。但自从农村迁入敬老院后,其邻里关系网络则遭遇双重困境。一方面,受五保老人搬离农村的影响,原来的邻里关系网络几乎全部断绝,他们很难再从其相对多样化的邻里关系中获取帮助;另一方面,搬进敬老院后,来自不同乡镇的五保老人相互成为邻居,这不仅使他们的邻里关系网络缺乏原有网络的多样性,也导致他们因思想观念与风俗文化的诸多不同频繁出现互不理解、互不包容的局面,甚至有些隔阂与纠纷,谩骂或摩擦也时有发生,这导致敬老院内五保老人之间交流受阻,邻里关系网络出现同质化与矛盾化的问题,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邻里关系仍然发挥作用,但对于被从农村“拔出”直接“移植”到敬老院内的五保老人来说,不仅其原有的农村邻里关系被钳制,也促使“移植”不适应症状影响新的邻里关系的建立,进而导致他们的邻里关系效能感低下。

第三,五保老人自身的弱势特质,导致他们的朋友网络出现窄化与功能弱化,进而影响其朋友关系效能感的发展。朋友网络主要是通过工作、生活、学习等各种方式结交的朋友。根据对五保老人小组成员的调查,他们的朋友大多限于基于地缘与业缘所结识的同乡、同事或者院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五保老人属于社会底层,长期处于被社会边缘化的地位,这导致他们性格孤僻、敏感、悲观,缺乏主动结交朋友的动力;二是由于年老体衰造成的眼花耳聋、行动不便、疾病缠身等各种生理问题,使他们与人交流有很大的困难,无法结交更多的朋友;三是这些五保老人的经济条件大多不是很好,几乎没有任何参与社会交换和社会交往时必需的等价物,因而总是容易被主流人际关系网络排斥。因此,心理、生理及社会等三大因素共同导致五保老人人际关系网络的狭隘性,使五保老人越来越孤僻和悲观,从而产生诸如朋友关系效能感低下等诸多心理问题。

第四,五保老人与机构工作人员之间既依赖又疏离的特殊关系,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其社会关系的深入发展。集中供养作为五保老人养老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五保老人养老提供了制度支持。五保老人通过入出院审批与院内照顾等方面的需求与机构工作人员产生关系。鉴于此,五保老人对于机构工作人员有着特殊的感情,但供养照顾中存在的等级关系,又导致两者的关系呈现出既依赖又疏离的双重特质。对五保老人小组成员的调查发现:一方面,机构工作人员是维护他们权利、提供照顾服务的最直接的对象,他们十分依赖且尊重机构的工作人员,因为进入敬老院之后,机构工作人员在吃、穿、住、医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了直接的照顾服务,有的甚至发展成类亲属的良好关系;另一方面,机构工作人员也是他们最担忧的对象,因为机构工作人员对待他们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他们在敬老院的生活以及其基本权利能否得到保障。因此,这两方面的原因让五保老人产生了矛盾心理。这种矛盾心理容易使五保老人与机构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存在不对等的情况,进而出现一些隔阂,导致交流出现疏离或无法深入的情况。

三、养老机构内五保老人社会关系

充权的实践过程

依据充权理论的思想,本文以五保老人为中心,搭建了“由内而外”的充权模式,通过“单纯的五保老人社会关系的思想充权”、“社会关系的充权实践”与“实现社会关系的自我管理”三个阶段的小组实践,共同促成了我国养老机构内五保老人社会关系充权实践的完成。

(一)养老机构内五保老人社会关系充权的思路

充权理论中有关充权介入层面的解释比较典型的观点来自古铁雷斯等人的解释,他们认为充权涉及个人、人际和政治三个层次,其中个人层面的充权聚焦于个体影响或解决问题的效能感,人际层面的充权聚焦于个体与他人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政治层面的充权是促成政策或政治层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5 第 17 卷第 3 期

面的改变。[5-8]结合古铁雷斯等人关于充权介入层面的观点和五保老人社会关系权能障碍的综合考虑可知,社会关系作为充权的一个层面,是以每个个体为中心,存在着一个与该个体由亲密到疏远而渐次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9]

反观五保老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就是一个以五保老人为中心,依据由亲密到疏远的层次,渐次形成了一个由家人、熟人、生人共同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因此,在五保老人社会关系网络的充权实务设计中,我们提出了一个外力推动下的以五保老人为核心的,“由内而外”的有主次、有层级的社会关系网络框架,进而通过建立良好的五保老人社会关系网络系统,来为五保老人充权。具体来说,在这个充权的实务框架中,以五保老人为中心搭建的“由内而外”的充权模式互动系统有四层含义:一是通过五保老人小组社会关系思想的充权来强化五保老人自身主体性、能动性的提升,这就是充权模式互动系统的中心;二是修复五保老人与家人之间的交往系统,这是社会关系充权的内核;三是强化五保老人与熟人之间的社会交往,这是社会关系充权枢纽;四是引导、链接、巩固五保老人与生人的关系,这是社会关系充权的拓展。这些因素共同互动,逐步形成联动,进而达到改善五保老人社会关系、为五保老人集体充权的目的。

(二)养老机构内五保老人社会关系充权的实施过程

依据由内而外的充权模式,在一年半的时间里,社会工作者与M敬老院五保老人小组成员共同走过了“单纯的五保老人社会关系的思想充权”“社会关系的充权实践”“实现社会关系的自我管理”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存在不同的状况,而这三个相互联系、不断推进的社工充权过程共同构成了M敬老院内五保老人的整体充权,也让整个充权过程具有特殊的意义。

1. 单纯的五保老人社会关系的思想充权

从五保老人小组成员出发,评估造成其社会关系效能感低下或无力感的原因,主要源于五保老人渴望拥有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但网络建立过程中他们经常处于被欺压或资源缺失的状态,或者处于无力掌控社会关系的境遇,这就造成五保老人小组成员社会关系效能感低下的认知。在这个阶段,社会工作者带领小组成员,旨在实现五保老人社会关系效能感的充权,也即帮助五保老人可以控制自身的社会关系以及对社会关系所处外在环境的影响能力,包括五保老人自身主观上的社会关系充权感觉,也包括五保老人对社会关系障碍认识的改善、处理社会关系障碍认知能力的提升。依此,项目组的具体介入方法是以小组工作的方法,在项目前期通过自我分享、集体讨论与共同决定的方式,按照五保老人小组成员相互熟悉、了解社会关系、解决社会关系困扰方案逐层渐进的逻辑,分别设计了彼此熟悉、相互了解、社会关系大家谈、社会关系的困扰、社会关系的出路等主题小组活动,力图达到帮助五保老人提升自我意识、了解个人权利、增进对社会关系的认知以及遭遇被欺压的问题时能够立即寻求帮助和危机处理、教育及咨询服务,进而实现对五保老人社会关系思想进行充权的目的。

在这个阶段,小组成员S老人的案例能够比较典型地体现此时小组的特征。

S老人,65岁,有严重的驼背,通过机构推荐的方式进入本小组。在小组的彼此认识、相

互熟悉等环节中,S老人表现出胆怯、内向、无

法融入的特点。参加完两节活动后,S老人找

到社工,提出因为无法融入要退出小组的想

法。后经过社工耐心沟通,S老人最终决定留

下试一试,这也引起社工的反思,要重点留意

S老人。在后续的“社会关系大家谈”活动讨论

中,社工让老人们用图画的方式呈现其觉得最

温暖的场景、人物并进行解释。其他老人都呈

现了自己的家人、朋友等日常生活的画面。

S老人的图画呈现的是一间房屋和一头牛。在

社工的鼓励下,S老人阐述了这幅画的含义:“我很小的时候,父母都去世了,跟一个叔叔生

活在一起。叔叔家里比较穷,没有地方给我住。

有好几年的时间,我都是跟牛一起睡在牛棚

里。那时候,其他人基本都不怎么理我,我经常

就是跟牛聊天说话。时间久了,都把牛当成老

伙计了。”这让组员和社工对S老人有了进一

步的了解和接纳。在后续的社交困境与出路的

讨论中,社工以S老人为小组凝聚的切入点,让S老人进一步讲述其社会关系的困境与处

理办法,其提及因为父母早亡、身体驼背、家庭

贫困等原因在村里遭遇的各种社交障碍,但自

己都无法处理。S老人的遭遇,在小组内引发

了其他成员的共鸣与同情,其他组员也陈述了

他们遭遇的社交遭遇及困境。结合五保老人们

社会工作

社交中存在的问题,在老人们自身提及的处理

办法的基础上,社工系统讲述了一些社交障碍

的处理办法,并鼓励老人们提高自我意识。

通过本阶段的小组活动,小组成员的关系由熟悉的陌生人变成相互熟悉,也改善了自身对社会关系的错误认知,扩展了对社会关系中被欺压境况的处理办法,个体的自我社会关系效能感明显增强。经过一系列的讨论,组员们和社工最终确定了通过从家庭关系、熟人关系、生人关系,来逐层推进社会关系网络充权的方案。

2. 社会关系的充权:修复家人关系、优化熟人关系、拓展生人关系

在前一阶段五保老人社会关系思想充权的基础上,本阶段围绕着M敬老院内五保老人社会关系中存在的家庭关系近乎断裂、熟人关系弱化、生人关系拓展难等问题,设计了五保老人手工剪纸、制作丝网产品等系列活动,意在通过有趣且可持续的活动来吸引家人、朋友、机构工作人员、高校青年志愿者、社区老人等其他成员的加入,进而促进他们的交流,为五保老人社会关系充权。

老年剪纸小组活动属于半开放性质的活动,参加人员以本小组成员为主,吸纳部分机构内的五保老人和工作人员加入,其目的在于解决五保老人邻里之间、与机构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隔离问题。围绕这些任务,我们主要开展了包括剪纸活动的准备工作、剪纸产品的设计、剪纸产品的制作、剪纸产品的包装、剪纸产品的展示等五个环节的活动。经过近八个月的运行,小组的五保老人组员们共完成“十二生肖”“春夏秋冬”“民族人物”等三个主题系列,共30幅剪纸作品,自发制作剪纸作品相册百余个。这些活动既增加了参加者的生活乐趣,又帮助小组成员之间、小组成员与机构内的其他五保老人、机构工作人员共同在产品制作的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关系,还提升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我们还欣喜地发现小组成员十分喜爱剪纸活动,当发现自己的作品被放进环保相框在敬老院进行展示时,激发了他们较大的成就感,满足了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这说明,小组活动对改善五保老人机构关系的隔离问题有明显的效果。

老年丝网花小组活动也属于半开放性质的活动,参加人员除剪纸小组的成员外,还吸收了高校青年志愿者、机构所在社区的老人、部分老人的近家属参加,其主要目的是用来修复五保老人的家人关系,优化熟人关系。遵循小组活动的目标,在丝网花的小组活动中,我们设计了社工传授制作技巧、老人间相互传授技巧、讨论丝网花处理方案、丝网花处理等四大主题活动。通过半年多的运行,五保老人社会关系有三个重要变化。一是生人关系的拓展:拓展了与高校青年志愿者、社区老人的关系。通过参与丝网制品系列活动,青年志愿者与老人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了“忘年交”。受青年人志愿提供服务的精神感召,五保老人小组成员自愿成立了M敬老院的老年志愿小分队,志愿为敬老院内的其他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诸如日常照顾、关系协调、美化生活环境等服务;同时,活动也吸引了机构所在社区的近20位老人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相互加深了解,拓展了关系网络。值得一提的是,该活动“成就”了一对失去联系多年的好朋友。有一对老人因为出嫁、拆迁安置等原因失去了联络,在制作丝网花的活动中,T老人认出了C老人,双方在畅聊往事的过程中感慨岁月的流逝。在活动现场重逢后,两位老人经常相约一起活动,为她们的晚年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二是朋友关系的强化:五保老人关系更加融合。通过参与丝网花产品的系列活动,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日渐融洽。在小组没有任务要求的情况下,五保老人小组成员也自发在小组之外制作丝网花。经过一段时间的制作,五保老人小组成员不仅将所制作的丝网花送给敬老院的其他老人,而且也送给其他敬老院的老人,这些都得到了敬老院领导的肯定。现在,丝网花已经遍布敬老院的会议室、食堂、宿舍。老人们在小组活动后,能够脱离社工的组织,自发根据兴趣继续之前的活动,达到了社会关系建设的目的,也起到了自组织能力建设的效果。三是家庭关系的弥合:近亲属对老人的精神支持增强。由于小组成员大多没有多少家庭成员,有家庭成员的小组成员L老人邀请了近亲属(妹妹)参与小组活动,但妹妹因为身体的原因,后来未能持续参加。不过据L老人后续的反馈,虽然妹妹参与的活动比较少,但现在两人之间的交流明显比以前增多,这使其倍感欣慰。

在这个阶段的小组活动中,老年手工剪纸小组活动在减弱机构老人之间、老人与机构工作人员之间隔阂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老年丝网花制作小组活动在拓展五保老人生人关系、强化朋友关系、弥合家庭关系维度作用明显。需要提及的是,在小组活动中,社工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来调整社会关系的充权过程。比如,在剪纸小组活动中,社工主要扮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5 第 17 卷第 3 期

演了协调者、推动者的角色,帮助老年剪纸小组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协调机构内的各种关系。在丝网花小组活动中,社工扮演了领导者、同盟者、协调者、推动者等多重角色,帮助小组成员系统且有重点地进行社会关系的充权。

3. 实现社会关系的自我管理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小组活动,社会工作者与组员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逐渐将如何在社会关系中进行充权的理念、方法及技巧贯穿到小组发展的过程之中,组员也对如何表达自身的社会关系诉求、拓展社会关系的方法及自我社会关系效能感有较强意识。本阶段期待在理念充权和实践充权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对五保老人厘清各种关系规则与保障机制的能力进行充权,进一步将五保老人所掌握的零散权能手段系统化。

第一,对家人关系内核化的能力进行充权。所谓家人关系的内核化就是希望五保老人的家庭成员或近亲属能够充分发挥家庭在五保老人养老中的核心功能,尤其是情感支持功能。但由于这些五保老人大多没有家庭成员,部分拥有家庭成员的家属也因为各种原因沟通困难,导致家庭关系的修复陷入困境。本阶段,项目组通过讨论、反思等小组座谈的方式,推动五保老人小组成员进一步朝“类家庭近亲属”的关系发展,希望成员们将小组活动中所形成的深厚社会关系,发展成“类近亲属”的关系,以达到为五保老人提供心理情感支持的目的。

第二,建立熟人关系枢纽化规则与机制的能力充权。熟人关系的枢纽化是期待五保老人小组成员能够将朋友、机构工作人员、院内的其他五保老人等群体关系,视作为一个枢纽,成为其链接家人关系、生人关系的纽带。在这个阶段的小组活动中,我们以由五保老人小组成员成立的志愿者小组、五保老人剪纸活动成员为小组参与成员,在后期同他们一起梳理活动中利于建立社会关系的途径、存在的问题与相应的对策,进而推动熟人关系在生活照顾、情感支持等层面为五保老人提供实际支持。经过系列讨论,基本上形成了由五保小组领袖、敬老院医生协调下的熟人关系枢纽化的雏形,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

第三,拓展生人关系与平台机制建设的能力充权。生人关系的拓展化目的在于促使五保老人小组成员积极拓展同社区老人、高校青年志愿者的关系,以从本网络中获取生活必须的资源与支持。实务过程中,我们以五保老人丝网花活动成员为基础,推动五保老人与志愿者、社区老人成员的关系拓展。具体来说,我们邀请了社区老人代表、五保老人小组领袖、高校志愿者负责人共同座谈,希望能够进一步协调三者关系联结的规则,稳固三者的关系。但限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活动的内涵还需进一步完善。

这个阶段,五保老人小组成员的权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开始由充权的具体实践技巧向系统化充权转化,为日后五保老人社会关系的充权提供了系统化与可持续性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社工在五保老人小组中更多扮演的是引领者、协调者、建议者的角色,引导小组成员对规则的讨论、制定,对实践过程中的资源、人员与冲突进行协调,对规则的框架与保障体制提出建议。但受五保老人文化水平与能力所限,整个过程中,五保老人对充权的理解易陷入表面化或极端化,因而需要社会工作者进一步调整。

四、养老机构内五保老人社会关系

充权的效果评估

(一)充权小组在提升我国五保老人社会关系效能感上有显著效果

从小组活动的观察记录和项目的前后测访谈来看,M敬老院的五保老人受惠于五保老人小组,这个小组令五保老人们的自我意识觉醒、社会价值感增强、生活态度更加乐观。通过学习技能、获取经验、自发协同工作、贡献与回馈社会,五保老人们认识到他们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时也激发他们更多的潜能去改善能力。五保老人小组带给老人们的变化是显著的,社会关系的增强是从多种主体关系的互动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五保老人们在小组发展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家人关系、熟人关系、生人关系进行改善,这是他们社会关系网络充权的过程。充权小组使五保老人加强了同家人、朋友、机构工作人员、志愿者、其他社区老人之间的关系互动,促使五保老人社会关系满意度提升。

(二)充权小组在改善我国五保老人社会关系上有积极作用

从小组活动的观察记录和项目的前后测访谈来看,M敬老院五保老人小组成员的社会关系都有

社会工作

积极变化。在小组充权中,项目按照由内而外的方式,有重点、有区分地引导五保老人社会关系网络的充权。比如,对家人关系进行修复、对熟人关系进行优化、对生人关系进行拓展,这些拓展了五保老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去除了因无权而导致的无力感,也提升了他们的社会价值感。通过观察,小组成员控制社会关系及影响社会环境的能力显著提升。比如,小组领头人W老人在活动结束之后,已经同社区的10多位老人、高校的20多位志愿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保持经常交往;小组成员D老人也一改当初没有朋友的困境,积极同机构所在社区的6位老人交朋友,同时,通过手工活动也使其在敬老院内新结交了10多位新朋友。小组成员G老人更是与笔者建立了类亲属关系,除经常探望、电话交流外,其更是多次表示已经将笔者视为其家人,要一辈子交往。另外,部分小组成员自愿从事机构的志愿活动,积极为机构的发展贡献力量,这不仅利于改善其与机构其他成员的关系,也利于提升其自我价值和创造社会价值,还契合了联合国所倡导的积极老龄化的政策要求。[10]

五、结论与反思

通过充权理论在我国养老机构内五保老人社会关系充权实践中的运用,本文得到以下结论。

首先,他们个人充权意识的改善与集体充权环境的营造,是我国养老机构内开展小组充权活动的重要基础。由于我国养老机构内的五保老人皆背负着“孤、老、病、贫、弱”的社会标签,他们往往容易遭受各种排斥与歧视,这使他们极易敏感、自卑,具有消极情绪。在充权小组中,五保老人共同的经历、遭遇及心情使得他们对彼此具有认同感,社会工作者在五保老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原生家庭、所在的社区、生活的养老机构内营造充权的环境,这为我国五保老人社会关系的充权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所以,充权理论的运用必须考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服务实施的环境条件及我国特殊的制度文化环境。

其次,我国养老机构内五保老人社会关系的充权是一个由内而外,由个体自身到家人、再到熟人、又到生人的不断相互影响、不断推进的模式过程,这个“由内而外”的充权模式作用的发挥需要各主体的共同参与。本项目的实践主要涉及了个体社会关系效能感的充权以及家人关系、熟人关系、生人关系中部分人群的充权,未专门涉及上述关系中其他群体的充权,未涉及制度、政策层面的充权,因而存在不足。实际上,实现我国养老机构内五保老人的充权,不仅要五保老人个体社会关系的充权,还需关注我国宏观制度、结构与环境改变对个体充权的影响,尤其需要对我国外部政策与制度环境进行充权。深入思考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我国政策制度环境充权的复杂性、多变性与高难度,是项目组无法予以充权的重要原因。另外,社工项目介入的微观性,也导致我们无法兼顾更加宏观层面的因素。这提醒我们,充权项目的设计除需在微观层面讲求介入的深刻性外,也需要同当地社区深入合作,以期在我国宏观制度政策层面求得充权的可能性。

再次,社会工作者需要更多的技巧来实现对五保老人充权效果的评估和扮演更多的角色。除了社会工作者自身运用观察记录、访谈、问卷调查等技巧外,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促使服务对象及小组成员共同阐述充权的技巧,长久而持续地促进服务对象内部自发对充权的事件及效果进行记录。在项目结束后,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布置组员保持联系、相互鼓励、彼此充权,已达到服务效果不断延续的目的。社工在整个过程中,需要灵活

的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更好地开展服务。

安东尼?吉登斯著, 赵旭东等译. 社会学概论[M]. 4版.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1]

杨国枢. 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 理论与方法篇[M]. 台北: 桂冠图书公司, 2003: 105.

[2]

周林刚. 激发权能理论: 一个文献的综述[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6): 48.

[3]

王宁. 代表性还是典型性?——个案的属性与个案研究方法的逻辑基础[J]. 社会学研究, 2002(5): 124.

[4]

GUTIERREZ L M. Working with women of color: an empower-ment perspective [J]. Social work, 1990, 35 (2): 149.

[5]

GUTIERREZ, ORTEGA R. Developing methods to empower latinos: the importance of groups [J]. Social work with groups, 1991, 14 (2): 23

[6]

GUTIERREZ L M, DELOIS K A, GLENMAYE L. Understand-ing empowerment practice: building on practitioner-based know-ledge [J]. Families in society: 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uman service, 1995, 76 (9): 534.

[7]

LEE J A B. The empowerment approach to social work practice: building the beloved community [M]. 2th ed.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

[8]

张江华. 卡里斯玛、公共性与中国社会有关“差序格局”的再思考[J]. 社会, 2010(5): 3.

[9]

林文亿,申群喜. 广东省中山市老人社会参与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基于积极老龄化的视角[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9): 44. [10]

(文字编辑:邹红 责任校对:王香丽)

(下转第73页)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Contemporary Reference of Sun Yat-sen’s

Thought of People’s Livelihood and Welfare

WAN Guowei1, ZHANG Xiao2

(1. Zhou Enlai School of Governance,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0, China;

2. School of Management,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730000, China)

Abstract: November 12, 2016 marked the 150 anniversary of Sun Yat-sen’s birthday, who is the forerunner of the China’s democratic revolution. By reviewing the thought of the Sun Yat-sen’s people’s livelihood and welfare, it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memory of his special contribution to livelihood affairs, but also beneficial for rethinking the people-and-livelihood-oriented welfare system at present. This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surveying Sun Yat-sen’s most important speeches from 1890 to 1925, and finds that Sun Yat-sen’s though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namely the nascent stage, the forming stage, the optimization stage and the setting stag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epochal demands; along with the maturity of his revolutionary thought, Sun Yat-sen’s thought of people’s livelihood and welfare was gradually transforming from fragments to systematic, from vagueness to particularities,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 way, which seems to be more comprehensive, rational and mature in the 35 years.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promote “people-oriented” social policy based on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and inheriting Sun Yat-sen’s thought, actively expand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and learn relevant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of people’s livelihood from home and abroad.

Key words: Sun Yat-sen; thought of people’s livelihood and welfare; historical evolution; contemporary reference; 1890—1925

(上接第25页)

A Study on the Social Relationship Empowerment for Five-guaranteed Seniors in the Nursing Institution: A Case Study Based on Research in M

Nursing Home in Nanjing

WU Yanhua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8,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in the gerocomium M in Nanjing, this paper is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function of group work in the empowerment and treatment of social relationship for the five-guaranteed seniors in pension agencies from the viewpoint of empowerment. We mainly focus on three consecutive phases: pure mental empowerment of social relationship, practical empowerment of social relationship and self-management in achieving the social relationship.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seniors in the pension agencies in China usually have inefficient family relationship and neighborhood relationship, narrow friend relationship, both reliant and alienated agency relationship. And the method of group therapy is helpful in improving their social relationship. In fact,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social workers to mobilize the relevant participators through a variety of skills and roles. And the concerned subjects should improve their individual sense of empowerment and create the collective empowerment environment. Furthermor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mpowerment of social relationship for this group, it is recommended to establish a progressive empowerment mode, “from the inside out”, namely, from individual to family members, then to acquaintances, and finally to strangers. It is found that, the uniqueness of the clients,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agency environment, the relevance of the group goals and the complexity of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re the internal mechanisms that affect the empowerment mode of social relationship among the five-guaranteed seniors in the pension agencies.

Key words: family relationship; acquaintance relationship; stranger relationship; empowerment; group therapy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范文2篇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范文2篇 爱暖夕阳,青春在志愿中飞扬。为培养大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实践能力,践行暑期“三下乡”的志愿精神,7月7日,信阳师院物电学院成立多支调查小组,开展了以“关爱空巢老人,践行青年志愿精神”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首先,调查组在指导老师洪亮的带领下奔赴浉河区清塘乡董家河村进行实地调察,搜集空巢老人相关资料并拜访空巢老人。该村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向队员们介绍了政府对老年人的扶助政策以及该村特有的空巢老人扶持政策,并将村里空巢老人的具体现状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对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访谈以及他们提供的相关资料,志愿者们获取了关于该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福利状况以及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一些解决对策等方面的相关信息。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对志愿者的实践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赞扬该院大学生的实践服务精神之余,他还就此次调查活动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 随后,调查组成员分两组实地走拜访了该村空巢老人,对老人的家庭情况、收入情况、健康状况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志愿者们还和老人们话起了家常,75岁的王大爷听力有些障碍,志愿者们十分耐心地与王大爷进行了交谈。志愿者左炎春告诉记者:“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同时,也希望我们可以为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些许快乐。”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志愿者们严格遵守学校三下乡纪律,坚持社会工作的博爱、尊重、助人自助的精神价值理念,把所学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运用到调查实践中,展示了师院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受到了地方群众的热情接待和高度赞扬。据悉,在未来几天里,他们还将开展关爱老人的回访工作,再次返回董家河村,将大众的心意转达给“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篇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创业,这自然会活跃地方经济,带动社会发展。然而与此同时也造成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而我们作为21实际的大学生,应利用社会实践,为社会承担责任,主动去关爱这两个特殊群体。在学校里我自愿加入留守儿童协会去帮助我们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们,而这次的暑期实践活动当中能够更好的表达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团队在实践的十天时间里,以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宣传三者结合的方式,去了解、呼吁、关爱这两个特殊群体。在实践过程中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不期而至的大雨,什么都克服了,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二字。 【关键词】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责任 【引言】 此次社会实践的参加者是我的初中同学,现在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我与我的团队成员们在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中,

2020年拜访老人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篇

2020年拜访老人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篇 社会实践报告是进行实践后的报告;是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深入实际、深入社会,对完成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结报告。那拜访老人社会实践报告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拜访老人社会实践报告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20年拜访老人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一) 这个寒假虽然短暂,但我过得很充实。经村委的介绍,我有幸和村上的独孤老人接触,并向他们了解了一些生活情况,还带给他们一些生活用品,最重要的是丰富了他们的精神家园。 这次假期社会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年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调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在这次实践过程中,我获益匪浅。我学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我深入生活的每个角落里,真正体会到老人们的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认识到农村存在的问题。 由于老人们身体都不是很好,行动也不怎么方便,为他们打扫,整理房间成为了我第一个工作。过程中虽然挺烦挺累的,但看到老人们可爱又可亲的脸庞,我又有动力了,而且想想做这些也挺有意思的。在整理房间的时候我发现以普遍的问题,那就是他们的家都缺少生气,本来房子就挺旧了,所以就更应该装饰一些东西来使房间里充满活力和朝气。这样老人的生活条件改善了,那么身体状况也会有所好转的。可是我碰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者买东西的钱从哪来啊?于是我思考了一番之后,我准备去向村委干部商量,向他们要钱。在我娓娓道来之

后我顺利的拿到了钱并置办了一些好彩头的物品以及一些盆栽。老人东夸我们呢!最后我们在村委的帮助下为老人办了一场精彩的“交谈会”,大家都围着一圈边吃瓜果点心边畅所欲言,“会”间还有同学自爱唱歌表演,真正让老人感受到我们的爱。 虽然这次实践我没有用到我所学的专业知识,但增强了我的办事能力与交往能力,同时也让我懂得了前来之不易,而且作为子女的人们应该多多想想在家的父母亲们,要常回家看看。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穿街走巷,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做着自己计划好的事。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要做什么明天做什么,但这次的实践中不会有人告诉我这些,我必须要知道什么时候要做什么,而且要自己做,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同时也培养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锻炼了我的思维,让我思想更深一层。在与老人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们的很多生活趣事,也知道了他们最需要的不是什么物质财富,而是精神上的满足。从他们身上我还学到了挺多生活经验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同时我也和他们交流了我所学到的一些知识。 当然这次我学到的更重要的还是如何与他人沟通。一直以来我的口语交际能力东不是很好,与别人对话时不会随机应变,往往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非常尴尬的事情。在实践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所以我抓住这次机会努力与他人交谈,效果真的很不一样诶。 这次的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的感触,这不仅仅是我的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而且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当然这次社会实践之后,我掩卷深思,思绪万千。我在思考几个问题。嗯我觉得这些老人真的很可怜的。他们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却很少受到社会的关心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2298 (报告范本系列)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 告详细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详细版 提示语:本报告文件适合使用于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爱暖夕阳,青春在志愿中飞扬。为培养大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实践能力,践行暑期“三下乡”的志愿精神,7月7日,信阳师院物电学院成立多支调查小组,开展了以“关爱空巢老人,践行青年志愿精神”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首先,调查组在指导老师洪亮的带领下奔赴浉河区清塘乡董家河村进行实地调察,搜集空巢老人相关资料并拜访空巢老人。该村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向队员们介绍了政府对老年人的扶助政策以及该村特有的空巢老人扶持政策,并将村里空巢老人的具体现状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对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访谈以及他们

提供的相关资料,志愿者们获取了关于该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福利状况以及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一些解决对策等方面的相关信息。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对志愿者的实践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赞扬该院大学生的实践服务精神之余,他还就此次调查活动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 随后,调查组成员分两组实地走拜访了该村空巢老人,对老人的家庭情况、收入情况、健康状况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志愿者们还和老人们话起了家常,75岁的王大爷听力有些障碍,志愿者们十分耐心地与王大爷进行了交谈。志愿者左炎春告诉记者:“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同时,也希望我们可以为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些许快乐。”

关爱孤寡老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13年暑期实践心得体会 主题:关爱孤寡老人 地点:湄潭县xxxxxxxxxxx 时间:2013.7.24---8.6 院系:口腔医学 年级: 2012级 班级: K-1 姓名: xxxxxxxxxxxx 学号: 12207501xx

关爱孤寡老人社会实践调查心得体会 遵义医学院口腔学院:陈伟 这是一个不老的话题 话题的开篇仅仅是一句诗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当落日的余晖洒在你身上的 时候,你是否会有这样一种感觉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或许大家会认为这只是诗人为 了“赋新强词说愁”的感慨,这 是因为我们正处在人生最美好 的青春年华,根本无法了解与体 会已近暮年的孤独与悲凉。 老人们,尤其是那些失去亲人 生活又贫困的孤寡老人。在人生 的晚年,他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 呢?有人照顾他们吗?老人们 的身体状况是否还好……这些 所有的问题对于我来说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今年的暑假已经到来。炎炎的夏日,火热的暑假,我暂时告别了那温馨的遵义医学院,带着大学生特有的蓬勃朝气,踏入了另一所更大更具有实践性的学校——社会!今年暑假,是我们大学的第一个暑期,为了进一步了解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2013年7月24日—8月6日我对我所住的地方进行了走访式调查,并且

深入孤寡老人家里,体验孤寡老人的生活,这段经历将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它使我收获了意志的坚定和成长的成熟化。 在短短的十天里,我顶着炎炎烈日,但并没放松调查和深入孤寡老人家里,体验了孤寡老人的生活,现将调查情况和深入孤寡老人家里体验孤寡老人的生活情况总结如下: 一、调查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 每天我都拿着笔和纸对我们乡村以及附近村庄的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用了十天时间调查了八位孤寡老人的的生活状况。那些爷爷奶奶都是很热情的接待我,每每走进一个老人的家里,老人们总是把我当成客人一样招待,在实践调查的这几天里,几乎每天会有人留吃饭,一颗真诚的心和那张挂满微笑的脸,让我的心情无比的喜悦,内心有说不出的激动。这里十足的农村气息,还让我感觉到那种纯朴的气息。至今回忆起来,那种感觉似乎犹存于弥漫的空气里,只要微微的呼吸就能感觉到…… 【关注孤寡老人的居 住环境】每走进一位孤寡老人 的家里,我的感触是极深的。 调查发现,80%的老人们的家是 很简陋、家庭用具也很简单。 现在回忆起来,脑海中一幕一 幕地演绎。那破陋的窗户,好 久以前贴的窗纸早已被风雨划 破,那灰暗的土墙边上一张破 旧的桌子便是老人的橱柜,桌 子上摆放着老人平时常用的碗 筷....... 但是老人们端上来的那一 杯浓茶弥漫的馨香是让人陶醉的,当我说明我的来意后老人们都表现出格外热情,虽然有的老人不懂具体意思,

帮助孤寡老人实践报告

帮助孤寡老人实践报告 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和谐有着深厚道德文化底蕴的国家。孝敬老人、长幼有序、兄弟友爱等传统伦理美德中无不折射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的社会哲理。那么,去帮助孤寡老人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慰问孤寡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作为当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有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我决定,在大学的第一个寒假中参加社会实践——参加服务老人的社会实践,去给予老人呵护和关怀。让自己的寒假假期过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这个寒假虽然短暂,但我过得很充实。经村委的介绍,我有幸和村上的独孤老人接触,并向他们了解了一些生活情况,还带给他们一些生活用品,最重要的是丰富了他们的精神家园。这次假期社会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年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调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在这次实践过程中,我获益匪浅。我学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我深入生活的每个角落里,真正体会到老人们的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认识到农村存在的问题。 由于老人们身体都不是很好,行动也不怎么方便,为他们打扫,整理房间成为了我第一个工作。过程中虽然挺烦挺累的,但看到老人们可爱又可亲的脸庞,我又有动力了,而

且想想做这些也挺有意思的。在整理房间的时候我发现以普遍的问题,那就是他们的家都缺少生气,本来房子就挺旧了,所以就更应该装饰一些东西来使房间里充满活力和朝气。这样老人的生活条件改善了,那么身体状况也会有所好转的。可是我碰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者买东西的钱从哪来啊于是我思考了一番之后,我准备去向村委干部商量,向他们要钱。在我娓娓道来之后我顺利的拿到了钱并置办了一些好彩头的物品以及一些盆栽。老人东夸我们呢!最后我们在村委的帮助下为老人办了一场精彩的“交谈会”,大家都围着一圈边吃瓜果点心边畅所欲言,“会”间还有同学自爱唱歌表演,真正让老人感受到我们的爱。 虽然这次实践我没有用到我所学的专业知识,但增强了我的办事能力与交往能力,同时也让我懂得了前来之不易,而且作为子女的人们应该多多想想在家的父母亲们,要常回家看看。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穿街走巷,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做着自己计划好的事。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要做什么明天做什么,但这次的实践中不会有人告诉我这些,我必须要知道什么时候要做什么,而且要自己做,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同时也培养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锻炼了我的思维,让我思想更深一层。 在与老人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们的很多生活趣事,也知道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 2019年暑假“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队长:韦教玲 队员:王萱、赵志成、窦静丽 地点:广西省柳州市融安县泗顶镇寿局村 时间:2019年8月15日-8月22 日

前言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农村年轻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对自己面临的养老问题的担心与日俱增,对未来的生活透露出忧虑和迷茫。调查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成因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子女进城务工经商,二是考学入职外地,三是子女结婚出村或离乡,四是无子女。但无论哪种原因,有相当多一部分老人的最终养老还是离不开农村,老有所依的问题还需要在农村解决。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接触社会,帮助大学生完成由校园走向社会的转变,避免了在初入社会时的不知所措,我们小队决定在村里进行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用我们的双手,去抚平老人干瘪的皱纹;用我们天真的笑容,去敞开老人们的心扉;用我们的知识,使老人们生活得更好。

爱暖夕阳,青春在志愿中飞扬。我们团队在2019.8.15到2019.8.22号, 在广西省柳州市融安县泗顶镇寿局村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暑期社会实践。 首先,8月15、16日我们对广西省柳州市融安县泗顶镇寿局村进行实地 调察,搜集空巢老人相关资料并拜访空巢老人。该村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向我 们介绍了政府对老年人的扶助政策以及该村特有的空巢老人扶持政策,并将 村里空巢老人的具体现状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对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访谈以 及他们提供的相关资料,我们获取了关于该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福利状况 以及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一些解决对策等方面的相关信息。8月17日,我们 实地走拜访了该村空巢老人,对老人的家庭情况、收入情况、健康状况等问 题进行了调查,最终选取出最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 8月18、19日,我们来到了空巢老人家中,首先我们介绍了自己的身份以及目的,慢慢跟老人开始交流,老人们也慢慢的接受了我们,接下来我们为老人打扫了屋里屋外,陪同老人下棋,为他们读报,与他们一同看电视等。 8月20日,陪老人散步,教老人跳广场舞,与他们一起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调节心情,保持愉快健康心态。 8月21日,征得老人们的同意,将帮扶的老人聚在一起,我们根据老人们的日常喜好为他们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在期间了解老人的饮食与出行等各方面的问题,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8月22日是我们社会实践的最后一天,老人们带我们在农村走耍,诉说着他们过去的生活,讲述着农村的巨大变化,我们更加了解了农村生活,学习了很多当地文化,体验了更多的农村风情,同时老人也回忆了过去的生活。 以“空巢老人”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是此次社会实践的有一大模块。“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空巢老人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子女照顾不周,生活不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 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 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活动总结.doc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一 一、前期准备 七月刚刚到来,我一边完善立项,联系相关人员。在我们协商将实践时间定在七月十日,于是我们便在十号当天一起准备实践所需物品。十号十一号两天,我与先到的两人一起到预先计划的实践地点分析实践进行的可行性和效果,并联系了一些居委会,以便为实践的实施提供便利。 经过两天的实地考察,我们对团队的计划进行了相关的调整,其中变动的为志愿服务方面。预计的实践地点是在整个xx县城,但是由于范围过大,孩子又比往年的多很多,所以我们将志愿服务地点改在了xx区委会。十二号,所有队员返回,团队召开会议集中讨论了事件中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及就计划的调整重新明确了每个人的工作。我们都充满斗志,充满信心,准备迎接实践的正式开始。 二、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在行动 志愿服务是此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此次志愿服务围绕留守儿童的主题展开,留守儿童多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然而一些孩子虽然不在农村但是父母长期在外工作或者父母因为工作原因很少和孩子在一起,这也属于留守儿童的一种。 在xx居委会这边,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

而这些孩子都聚在一个叫“深柳小饭桌”的地方,在这里有老师辅导孩子学习、照顾孩子们的起居。作为长沙民政的学子,了解这一情况后,我想我们有义务为他们做点事,于是我们队伍便在“深柳小饭桌”展开了为期十天的志愿服务活动。 去小饭桌的第一天,我们先与居委会的相关人员罗主任了解了情况,粗略的了解了这里每个孩子的特点。刚与这十几个孩子见面,我却不知道怎么着手融入到这群孩子中,没来之前的想法是陪小孩玩应该很容易,不用刻意的去准备。然而,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却不知道从哪下手了。去的第一天,孩子们恰好在上手工课,我便与孩子们一起学起了手工艺品的制作,很快的我融入到他们当中,在随后的几天中逐渐的我们打成一片。每天的上午我们辅导孩子的学习,下午罗主任会给他们上绘画课、手工课等,到了傍晚我们会陪孩子们到楼下做游戏,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带孩子游览了很多地方。 经过了解,他们的父母大多外出工作,除了周六周日很少与孩子接触。小朋友告诉我说,没来这之前,他通过玩游戏来消磨时光,通过玩游戏来打发无聊,对身体是非常有害的。在这些孩子中我就发现有个别的孩子有暴力倾向,有的孩子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流。同时,通过与他们交谈了解到,虽然在这有人玩,但是他们希望父母能多陪陪自己,希望自己能像别的小朋友一样上学父母接送,周末与父母一起出去玩。 近年来,城市留守儿童的犯罪率也有所增高,凸现了外出打工和子女教育的矛盾。有关人士称,解决矛盾的根本是政府要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工作、收入稳定,并改革城市的教育体制,要让在城市里打工者的子女能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老年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阶段,然而这个曾为社会和家庭作出巨大付出的群体,总是被我们所遗忘。关注今天的老人,关爱明天的自己。以下是XX 收集的关于《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的文章,欢迎阅读了解! 有人说:“进门一盏灯,出门一把锁。”这是许多空巢老人的写照。可我却想说:“只要有爱,即使巢空了,她们的心也不会空。” XX年3月14日,在星海湾街道化物所社区挂职锻炼了三周后,我去探望了社区里的空巢老人——吕世舫奶奶。这位83岁的老奶奶,有着爱笑的好性格。刚一进门,她就热情地拉着我们到沙发上坐着。我们陪她聊天,听着她的笑,品着她的幸福。 吕奶奶有两儿一女,其中姑娘因为要陪读孙女去了万里之外美国,而她的大儿子虽然在国内工作,但因工作繁忙,老人长期以来一直独居。83年的时光,在她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却永远带不走她的好心态。 不长不短的几个小时里,她和我们聊着她的生活。虽然一直一个人居住,但是社区丰富的活动却让她并不寂寞。 每个晴朗的早上,她都坐着两站地的公交,去星海公园耍剑。大概锻炼两个小时左右,又乘车回到家里。除外,她还是社区太极扇舞蹈团的负责人,因为社区的大力支持,每周她都带领着一群姐妹在社区提供的舞蹈室打打太极扇,希望可以强身健体,也收获着迟暮之年的珍贵友情。她笑着对我们说:“人老了,一个人,多的是时间,可是我却不让自己闲下来想其他的事情,我的每一天都很充实。”我们惊叹于她身体的硬朗,更佩服她心态的年轻。 吕奶奶说,天气热的时候,她们几位空巢老人会在楼前支一桌麻将,好姐妹谈笑间打磨着一个人的时光。她又带着我们看了楼前的月季地,春天一到,她便开始耕地种花,用缤纷多彩的月季迎接岁岁年年的到来。 儿女不在身边,老伴也早自己而去。对于一位已经年过80的女人,只有自己才了解这其中的辛苦和寂寞。但是,或许是我们想象中空巢老人孤独的形象

关爱孤寡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孤寡老人社会实践报告前言:下面是XX整理的暑假关爱老人实践报告,欢迎大家参考! 关爱孤寡老人实践报告: 20xx年7月13日,我们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学生会的部分成员,前往于洪区杨士敬老院为老人们做义务劳动,与老人们共同分享他们心中的甜美与苦闷,为老人们的生活增添欢乐。 今天天气很好,进到敬老院便看到了老人们一张张慈样的脸庞,院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由于早已经有了明确的分工,队员们顾不上休息,便风风火火地行动起来,打扫卫生,擦玻璃……想到自己的劳动将为老人提供平坦的小路、明亮的房间、舒适的环境,大家干活都非常卖力。同学们跟老人们热情地打招呼,逐个房间向老人们嘘寒问暖,尽力去了解老人们在这里的生活。有的同学陪老人们聊天,虽然有些老人因疾病和年龄的原因导致言语不清,思维混乱,但同学们还是耐心地与他们交谈。在跟老人们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老人们是很渴望与别人交流的,他们并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同学们耐心地听他们说话,他们的努力给老人带来了喜悦、幸福和满足。看到老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队员们也笑了,整个敬老院充满了欢声笑语。愉快的交谈,很快拉近了同学们与老人的距离。同学们似乎面对的不

是素不相识的老人,而是自己的爷爷奶奶,亲切而熟悉。经过两个半小时的打扫,敬老院焕然一新。到了中午,我们终于吃到了自己包的饺子,那样的滋味是美滋滋的。接下来,为爷爷奶奶们呈现的就是我们精心准备的一台文艺汇演了。全体同学表现得非常积极和热情,老人们平时的生活非常单调,能够看到这样一场载歌载舞的节目,非常高兴,对我们的精彩演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最后,在此活动即将结束之际,我们祝愿所有的爷爷奶奶们开心快乐,健康长寿!离开敬老院之前,参加活动的同学们一起与老人们握手惜别,老人们与同学们手拉着手恋恋不舍地惜别。 做了平凡的事,却带来了不平凡的喜悦和幸福。这些爷爷奶奶是多么的需要关爱,是多么的需要这个社会给予温暖啊。他们为这个社会奉献了一辈子,有的老爷爷甚至还上过战场,身上还留着弹片,他们的晚年生活应该是幸福美满的!以后,我们应该多举行这样的活动,尊敬老人,关爱身边的每一位老人是我们大学生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回去的路上,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永远用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真挚的爱为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四、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收获 1.丰富了我们的大学生活 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许多高校正在努力探索教学改革,提出了文理交叉、学科交叉、增设选修课等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16299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标准范 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尊老爱幼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加强我们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今年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选择去了敬老院看望并照顾那里的孤寡老人,目前,我们身边老人的生活质量比较差,他们缺少关爱,缺少文化娱乐,我们利用团队的优势,组织大家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并带一些生活必需品和水果以及一些小礼物,给他们表演节目,带去温暖。再精神和物资上尽我们的一份力。 七月二十八号上午九点左右,我们一行人在常熟

市敬老院门口集合,并我们集体合影了一张,让照片把此刻的岁月留下,飘扬的旗帜定格在温暖得太阳下,,激情的召唤。我们迎着东方走向了常熟敬老院内,当我们经过一片大树时,顿时感到天朗气清,心胸开达,充满了豪迈之气,我们每个人都忍不住用全身的力气大喊,仿佛自己的人生将在此刻开始走向成功。有一种雄心想与天工比天高的冲动,毕竟我们闯过独木桥的艰辛在此得到回报,他们疯狂的喊出心中的压抑气息。毕竟谁都努力过,谁都不太容易,此一刻我们彼此心意互通,都想为自己的人生拼搏一番。 一路上汗水淋淋,正值酷暑之际,一路的汗水,一路的鸟鸣,一路的歌唱,一路的热情,在阳光中弥漫。青春的喜悦让某位同学唱起了他们家乡的民歌虽然我们听不懂他在唱些什么,但是我们都在努力为他鼓掌,难得释怀一次,何不尽兴痛快呢?

关爱老人社会实践心得范文合辑

关爱老人社会实践心得范文合辑 【篇一】 为了进一步弘扬尊敬老人,关爱老人的传统美德,大二寒假期间,我响应了学校的号召,参加了洛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老人,温暖冬天。随着假期的结束,我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告一段落。 1月27日一早,我来到了住在我家附进的老人家里,由于老人家距离我家不是太远,因此我对老人及老人家里的情况也比较了解。当然,因为以前去过老人家和老人聊天,因此老人对我也稍有了解。老人已过七十高寿,从早些年开始老人的腿脚就不太方便,由于家里各方面的原因,老人直到去年,其实是直到自己做不成饭,才不再为家里做饭吃。老人待人亲切,对我也十分和蔼可亲。到了老人家里之后,我首先帮老人打扫了院子和屋子的卫生,因为老人早上没有吃饭,我又给老人打了几个鸡蛋,做了蛋花儿让老人吃。之后我就和老人一起聊起了天,老人家十分喜欢聊天,说平常家里人都忙,因此平常在家也只是坐在阳光下晒晒太阳,躺在床上睡睡觉。老人找到了聊天的伙伴,就和我讲起了许多自己以前的故事。小时候的艰苦生活,讲怎样在田里干活,然后用挣的工分换大米米换粮票供一家人生活;讲怎样和老伴一起辛苦生活,养育了一个儿子、四个女儿,提到老伴,老人眼中含泪,说虽然老伴已经过世了许多年,但想到以前的艰苦生

活,但老伴却没过到现在,好好享受现在的幸福生活。老人说自己现在过 得很幸福,儿女们都十分孝顺,很知道心疼自己,每次回家都给自己带很多营养品,但其实我知道老人其实更需要的是儿女们能有时间坐在自己身边,和自己聊天。老人也和我说了许多关于儿女们的事,她提到一直以来都觉得对不起大女儿,因为和其他孩子兄妹相比,因为当时家里穷,没让大女儿上过一天学,现在不认识字,在社会上生存有多困难,虽然老人年纪大了,却比谁都清楚这个。但是,令她感动的事,大女儿从没有因为这个抱怨过什么,而且还是子女当中最孝顺自己的一个。老人说道:“有一次我向大女儿说起这件事,她没有丝毫的抱怨,只是说她是老大,当然应该让着小的,再说当时家里确实没钱供那么多孩子上学。”老人又提到了一生含辛茹苦的儿子,勤快但是生活又不太好的二女儿;经历过人生波折的老三,家庭条件好心底善良但生活的不太幸福的小女儿。老人说起从前的艰苦生活没有哭,但是说起儿女们,我却看到老人已泪流满面,我知道老人想给子女们的再多一点,可惜现在她已力不从心,子女们也只是希望她能安享晚年。其实,照现在的生活水平,老人也知道已经远远超过的她年轻那个时候,但做父母的,还是希望子女们能过的更好一些。“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的子女们要更加孝顺自己的母亲啊!当然,我也和老人说了许多社会上发生的新鲜事,学校发生的新鲜事,拉了拉家常,老人好多都不懂,但却是面带微

关爱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关爱老人社会实践报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实践目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由于有些老人的子女工作繁忙,无暇照顾老人,有的是子女常年出门在外,很少回家,老人们孤独寂寞,行动不便,又无人照顾,即使住进了敬老院,内心也感受不到很多温暖,他们渴望得到家人和社会的更多的关怀。因此,通过实践,希望可以呼吁社会关注这群被遗忘的人,关爱这些老人,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一声问候,一个笑脸,一份爱心,让我们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温暖老人们的心窝,使他们爱的天空不再是灰色,而是充满了欢言笑语。开展献爱心活动,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实践过程: 1、送出爱的礼,走进爱的心

一大早,阳光明媚,我和几个同学就一起带着爱心礼物来到了敬老院,我们把小小的礼物送到他们手里,却把大大的温暖送到了他们心里。老人们都很感动,和蔼可亲的,有的还和我们谈起心来! 穿着大红棉袄的李奶奶非常健谈,她曾经是一名英语教师,爱好唱歌跳舞,她饶有兴趣地跟我们探讨着英语的语法,时不时从嘴里蹦出几句怀旧版的英语对白,那举手投足之间让我们全然忘记了她是一位老人。 刘爷爷是位退伍军人,老伴很早就过世了,他告诉我们,他的儿女常年在外,自己一个人很孤独,所以来敬老院找找朋友,找点安慰,让自己不再那么寂寞!老人和我们谈起了他参军的情况时,很是感动,慷慨激昂,仿佛又回到了部队,眼睛里流露出的是兴奋与不舍,但可以看出其中夹杂着这么多年来的辛酸泪,一个人的寂寞生活让他的面容更显憔悴了! 2、拉着爱的手,唱着爱的歌 让人难以忘怀的是80高龄的陈奶奶,老奶奶常年坐在轮椅上,尽管行动不便,但她每个星期都会坚持写写字,听听老歌!她还教我们唱起了《五字不老歌》,人老心不老,勤动手足脑;人老神不老,乐观精神好;人老气不老,烦愁被吓跑;人老志不老,奉献不能少;人老情不老,相伴乐陶陶;人老不服老,生活有目标;人老不摆老,学习永不骄;人老不怕老,困难吓不倒伴着动人的歌声,手着拉手,老奶奶露出了久违

关爱老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关爱老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关爱老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一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出一份力,让敬老院的老人感受社会的温暖。 因此我们去了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去看望孤寡老人。 逝者如斯夫,暑假已悄然而至,我们也开始着手准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平时,整天呆在校园里,做惯了笼中的金丝鸟,这次终于有机会去实践,大家都欢呼雀跃,纷纷出谋划策。 有人提议去西湖,有人提议去敬老院,有人提议去支教,还有人建议去工厂参观。 最终经过商议,我们组决定去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看望老人。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许多相关故事一直广为传颂。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村里传为佳话。 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因此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义无反顾地要将美德传递下去。 而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距离学校只有几十分钟的车程,来往十分方便。 更何况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可动用的资金是有限的,因此金钱是我们的首要考虑因素。 来到这里,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锻炼,老人需要社会的关心,社会也应该给予这些老人一定的关注。 敬老爱老应该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当代大学生有必要和老人们多交流沟通,明白老人的苦处、难处,这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老人,他们是社会的弱者,可曾经他们也是社会的创造者,祖国之栋梁!到敬老院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将自己活力释放的同时,我们感到一种充实。 这些活动很好的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一方面培养当代大学生关心他人,敬老爱老的美德,另一方面也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他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其实,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理所当然要献出一份努力,给老人带去关爱、欢乐和温暖,树立榜样,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 在此,我们呼吁更多的志愿者行动起来,通过实际行动,传递爱的接力棒,给老人们带去物质支持和精神关怀,让老人家们感受到我们广大志愿者的爱心。 关爱老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二 一,活动内容 有一种悲伤叫白发人送黑发人,有一种孤单叫茕茕孑立、形单影只,有一种伤害叫先天残疾、后天不完整,有一种痛苦叫低智低能可是,有一个地方它以的延展性给这些不幸一个温暖的怀抱,让他们也有一个家、一个归处。 这个地方就是敬老院,收容孤寡老人的敬老院。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看望孤寡老人(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9196-64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看望孤寡老人(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看望孤寡老人 (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记得很久以前我就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但那时学业负担沉重,社会实践也只是形式上的,并没有真正认真对待这项活动。现在进了大学,学业负担相对减轻了许多,并且学校对学生的社会实践也很重视,我端正了对社会实践的态度,重新审视了它对于大学生的意义,认真参加了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这个暑假,我和以前的同学一起参加看望孤寡老人的活动。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六,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方奶奶所住的社区。在社区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方奶奶的家。开门的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满头的银丝和头上深深的皱纹显示出她所经历的沧桑,但她的声音却很洪亮。她热忱的邀请我们进屋。

那是一间并不大的屋子,但却收拾的很整洁。床上的被子叠的整整齐齐,桌子上的物品也摆放的井井有条。在与她的交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她姓方,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虽然已经八十多岁了,但她的身体却很硬朗,还能一个人搭公车去叫水电费。讲了一会儿话,方奶奶就闲不住了,她要准备自己的午饭了。大家都很热情,想要帮助她,但方奶奶却一再推辞,最终只有一个同学帮她捡了一下菜。时间过的很快,很快就到中午了,也是大家跟方奶奶说再见的时候了。方奶奶依旧热情的跟我们道别。看着那佝偻的身影站在门口送别,我的心不由得抽紧。 八十多岁的老人应该被儿孙包围,享受天伦之乐。而八十多岁的方奶奶却要独自一人居住在一间简陋的屋子里。我们不知道她年轻的时候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只剩自己一人,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人居住的她肯定非常寂寞。没人陪她聊天,没人陪她出行,没人会在她过生日的时候为她准备寿宴,没人会在除夕的时候和她一起守岁……空巢老人的生活是很危险的。

学生关爱老人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学生关爱老人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学生关爱老人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关爱老人的实践报告1 从当今社会情况来看,目前,我们身边老人的生活质量比较差,他们缺少关爱,缺少文化娱乐,我们利用团队的优势,组织大家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并带一些生活必需品和水果,给他们表演节目,带去温暖。再精神和物资上尽我们的一份力。 为了体验生活,我们一行五人,:________开始我们的实践生活。 十月二十八号,中午一点,我们五人连同其他志愿同学在学校北教学楼宣传栏处集合,出发前,我们集体合影了一张,让照片把此刻的岁月留下,飘扬的旗帜定格在温暖得太阳下,激情的召唤。我们迎着东方走向了麻丘镇敬老院,当我们经过长长的瑶湖大桥时,顿时感到天朗气清,心胸开达,充满了豪迈之气,我们每个人都忍不住用全身的力气大喊,仿佛自己的人生将在此刻开始走向成功。有一种雄心想与天工比天高的冲动,毕竟我们闯

过独木桥的艰辛在此得到回报,尤其是来自甘肃的段利鹏和来自青海的张永环,他们疯狂的喊出心中的压抑气息。毕竟谁都努力过,谁都不太容易,此一刻我们彼此心意互通,都想为自己的人生拼搏一番。 一路上秋风习习,正值收割稻子的时候,一路的稻香,一路的鸟鸣,一路的歌唱,一路的热情,在阳光中弥漫。丰收的喜悦让罗占征唱起了他们家乡的民歌虽然我们听不懂他在唱些什么,但是我和冯文都在努力为他鼓掌,难得释怀一次,何不尽兴痛快呢? 走着、走着、一步、两步、三步……身边的208公交车不时得鸣笛,众多的轿车和长途公车仿佛都在为我们欢歌,终于在马路的一侧,在一座低矮的古朴的青灰色的房屋龟缩于此,在破烂的围墙内外,喧嚣与寂寞对比如此鲜明,让我不禁感叹,再怎样繁华的地方,依然还有角落里沉睡着孤寂与无奈。 走进麻丘敬老院,首先迎接我们的是院长,一个身材中等的中年男人,把我们带进敬老院,简单的交代活动事宜和要搞得劳动,接着陆续又有了很多老人,白发苍苍的、满脸忧伤的。还是我们的冯文同学懂事,毕竟大我们一点,一口一个爷爷奶奶叫个不停,叫的贼甜,在他的带动下我们也不再拘谨了,罗占征身材高大,一手搀扶着一个老爷爷另一手牵着一个老奶奶,这难得的镜头怎能错过。我赶紧卡擦一下,他跑不了了。我们几人派几个

看望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看望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与此同时,还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 1、送出爱的礼,走进爱的心 正如,有的老人拉着你的手,滔滔不绝地诉说着坎坷的经历和家事,情到深处时,泪如雨下。落寞惆怅衰飒,似乎充斥着他们的整个生命。连容纳幸福快乐的空间都挤不进去,鹿鸣思长草,愁人思故乡。我想他们一定很思恋那个自己曾经住过大半辈子的家,因为在这里,幸福快乐并不是会蔓延到每一个角落,也并不惠及每一位老人。走出大门时,我看出了大家的依依不舍,也看到了有的人在偷偷擦眼泪。 希望敬老院可以建立老人活动中心,给老人们配备活动室,阅览室,保健室。老人可以到活动室里和别的伙伴们聊聊天,下下棋,活动室里还最好有健身器材,或者象棋,扑克,麻将等娱乐用品。活动中心还可以经常举办一些老年人活动,如老年人畅谈会,太极扇,太极拳比赛等等。 2. 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美化公园,花园等公共场所,使得老人们除了在空闲时间可以去活动中心活动之外,每天早晨还可以在公园里扭秧歌,唱歌,跳舞,散步,这些都会让他们的身

心舒畅。 “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的责任。关爱老人,就像关爱明天的自己,明天的我们也会老,也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会行动迟缓,也会不可理喻的叨唠不停……那时的我们一定很想得到关爱,得到尊重。孤独时,也一定会很想有人陪吧!因此,再忙,别忘了打个电话,再烦,也别对老人发脾气,关爱老人不是只有付出金钱,一声问候,一个笑脸,公交车上一次让座……其实就这么简单。不要吝啬我们的语言、握手、拥抱,甚至是亲吻!让语言、握手、拥抱、亲吻成为我们与老人之间的桥梁!关爱老人,关爱明天的自己,从心灵交流开始! 第三件事情就是给爷爷奶奶们派饭,帮他们把碗筷准备好,把饭菜送到他们手上,看着他们吃的津津有味的表情,连我们都感觉那饭菜很香。 看望老人社会实践报告四 为了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和青年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在社会上形成抚平济困、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和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同时,让老人共享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我与村上几名大学生自行组织展开了“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截止到今天我的假期实践活动已经告一段落。

完整版关爱孤寡老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3篇

关爱孤寡老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3篇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出一份力,让孤寡老人们感受社会的温暖。那么以下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关爱孤寡老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关爱孤寡老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一)寒假里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了敬老院参加关爱孤寡老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刚刚走进敬老院,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这时,我们便找到了一位清洁工人,说明我们的来意后,他便笑了起来,连连夸我们有爱心,然后就匆匆的领着我们来到了老人们生活的地方,而且还将我们领进了一位他最熟悉的老奶奶的房间中。 刚进房间,我们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那是一股花香,一股桂花的清香。随后,清洁工人又告诉我们,这位奶奶姓张,今年已经76岁高龄了。然后,他又向老人说明了来意,说完便走了。 看到老人后,我们便亲热地叫了她一声"张奶奶!”她也开 心地应了一声。张奶奶要我们坐下,还准备给我们倒茶,我们却异口同声说“不用了!”是啊!我们是来帮老人解忧的,而不是来为她添 负担的。然后,我们就和她聊天、谈心,只到我们要走的时候,他还依依不舍的抓住了我们的手说:“你们以后一定还要再来哟!”嗯嗯嗯,我们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可能这句话并不是只正对她自己一个人,而是针对敬老院里的老 ~ 1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人吧!我觉得这些最平凡的人才是世界上最需要人们关注和关爱的人,

往往这些人的生活总是空虚的,那是因为很少会有人去看他们,她们很寂寞。可能这些老人的孩子有些已经升官发财了,他们却忘记了还活在社会那些基层的父母,这些人真该好好反省了。应该用心想想,如果自己老了也像这样的活,哪——该怎么办啊? 这短短的暑假实践我碰过壁,受过累,流过汗,但是我却成长了。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道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长了见识,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想,作为一名中学生来说,建立自身的十年发展计划已迫在眉睫。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关爱孤寡老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二)尊老爱幼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加强我们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在今年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代表了我们社区去看望社区退休的老人 并照顾那里的孤寡老人。 当天室外的温度很高,社区的几位领导还有我们几个大学生冒着酷暑挨家挨户的看望孤寡老人,老人们一看到赶来看望他们的学生,立刻关心起来,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十分关心我各方面的情况,体现出了老一辈对年轻一代殷切的希望和关怀,还有一些老人们也是高兴的合不拢嘴,与我分享自己当年的“金戈铁马万户候”的战争岁月,还与我聊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我也很关切地询问了老人~ 2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并与他们聊起了家常,帮助他们打扫卫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