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

一:切口分类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污染的可能性而划分切口的类别。一般分为三类:

1、无菌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空腔脏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腔部位);手术后没有引流的伤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开颅术、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术等。

2、可能污染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⑴某些空腔脏器手术的切口可能受到污染,但是在良好控制条件下,没有发生异常污染的切口,如阑尾、胃、子宫等部位的手术。

⑵手术区域的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阴囊、会阴部的手术)。⑶新近愈合的切口需要再次切开的手术,如腹部手术出现并发症,需要再次切开探查的切口(如脾切除术后大出血需要再次开腹探查止血等)。⑷伤口在六小时内已经进行清创缝合的切口,如比较整齐的刀伤。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包括⑴切口直接暴露于感染区域或者邻近感染区,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阑尾穿孔的手术、结核性脓肿或窦道

切除缝合的切口。⑵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唇裂、腭裂手术。⑶某些腹腔内明显感染的手术,如胆囊积脓、肠绞窄坏死等手术。

三:切口愈合分级

愈合分级是判定伤口愈合情况的标准。分为三级:1、甲级愈合:用“甲”字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

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

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节、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为了统计缺点的性质,可在“乙”字后面加括号注明具体情况,如“乙(血肿)”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要

作切口切开引流。

四:切口等级/愈合类别:如下表:

2020年外科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课件)

2020年外科手术切口分类与愈 合分级(课件) 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根据创伤和各种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 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Ⅰ类为无菌切口,Ⅱ类为可能污染切口,Ⅲ类为污染切口。愈合等级分为三级:甲级为愈合优良,乙级为愈合欠佳,丙级为切口化脓。 对于个别分类确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以“Ⅲ”计,以此类推。 一、分类标准: 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即缝合的是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如胃大部切除术、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等。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感谢聆听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如化脓性阑尾炎手

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等。?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可能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感谢聆听 二、愈合的分级有三级 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三、临床中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易将Ⅱ类(可能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 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 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 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 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 术。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 应分为Ⅱ类.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 一:切口分类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污染的可能性而划分切口的类别。一般分为三类: 1、无菌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空腔脏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腔部位);手术后没有引流的伤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开颅术、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术等。 2、可能污染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⑴某些空腔脏器手术的切口可能受到污染,但是在良好控制条件下,没有发生异常污染的切口,如阑尾、胃、子宫等部位的手术。 ⑵手术区域的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阴囊、会阴部的手术)。⑶新近愈合的切口需要再次切开的手术,如腹部手术出现并发症,需要再次切开探查的切口(如脾切除术后大出血需要再次开腹探查止血等)。⑷伤口在六小时内已经进行清创缝合的切口,如比较整齐的刀伤。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包括⑴切口直接暴露于感染区域或者邻近感染区,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阑尾穿孔的手术、结核性脓肿或窦道

切除缝合的切口。⑵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唇裂、腭裂手术。⑶某些腹腔内明显感染的手术,如胆囊积脓、肠绞窄坏死等手术。 三:切口愈合分级 愈合分级是判定伤口愈合情况的标准。分为三级:1、甲级愈合:用“甲”字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 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 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节、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为了统计缺点的性质,可在“乙”字后面加括号注明具体情况,如“乙(血肿)”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要 作切口切开引流。 四:切口等级/愈合类别:如下表:

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界定并填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临床医师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偏差,病案首页录入员在录入过程中把关不严,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本文就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界定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讨论如下: 1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手术 1.1 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的医疗操作。” 1.2 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1.3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用“丙”字表示。见表1。 表1 手术切口等级/愈合类别表(略) 2 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1 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例如: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2.2 把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计为Ⅰ类无菌切口。比如把胃次全切除术,阑尾单纯切除术,全宫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等手术计为Ⅰ类无菌切口,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计为Ⅲ类可能污染切口。 2.3 Ⅲ类污染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如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手术,糖尿病足病(足坏疽)行足趾切除手术,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手术等,这些手术不同于单纯的空

手术及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

手术及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 一、手术分类 根据手术性质、轻重缓急、范围大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 1.择期手术:选择对病人病情合适的时期进行的手术。实行手术的迟早,不会影响治疗效果,可以有较充分的准备时间。例如无并发症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胃大部切除术,可复性疝的疝修补术等。 2.限期手术:如各种恶性肿瘤的根治术,准备时间有一定的限度,应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好充分的准备。 3.急症手术:需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进行的手术。例如溃疡病穿孔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脾破裂引起腹腔内出血等,应根据病情分清轻重缓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重点地进行必要的准备,。至于极少数如呼吸窒息等十分急迫的情况,就必须争分抢秒地进行紧急手术,以抢救病人的生命。 二.切口分类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而划分切口类别。一般分为三类:①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手术后亦无引流的伤口。及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②可能污染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

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的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于此类。

③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阑尾穿孔后阑尾切除手术、肠梗阻坏死肠切除手术的切口,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三.伤口愈合分级 伤口愈合分级是判定伤口愈合情况的标准。分三级:①甲级愈合,用“甲”字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②乙级愈合,用“乙”字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③丙级愈合,用“丙”字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要作切开引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必须按统一标准予以界定并填写。但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医师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尚存在一定的偏差,在病案首页录入过 程中把握不准确,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现就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界定中常见的问 题及对策分述如下: 1 手术的概念 1.1 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 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 到诊治病伤目的的医疗操作。” 1.2 根据卫生部有关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 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经充分准备后,符合无菌要求的切口。如甲状腺切除术、开 颅手术、视觉器官、单纯骨折切开复位、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 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官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 阴道、子宫以及阴囊 、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新近愈合的切口须再次切开手术,例如腹部手术后 出现并发症须再次剖腹的切口如脾切除术后大出血须再次切开探查止血;伤口6h内经清 创初期缝合的切口。 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区域的切口。例如 某些腹内明显感染的手术如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阑尾穿孔手术、化脓性腹膜炎、胆囊积脓、肠绞窄坏死手术、结核性脓肿或窦道切出缝合的切口;与口腔相通的连的手术如唇裂、腭裂手术等以及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1.3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 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切口愈合分为三级: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

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 根据创伤和各种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 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Ⅰ类为无菌切口,Ⅱ类为可能污染切口,Ⅲ类为污染切口。愈合等级分为三级:甲级为愈合优良,乙级为愈合欠佳,丙级为切口化脓。 对于个别分类确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以“Ⅲ”计,以此类推。 一、分类标准: 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即缝合的是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如胃大部切除术、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等。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等。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可能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愈合的分级有三级 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 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 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三、临床中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易将Ⅱ类(可能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3、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肛瘘、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也属于Ⅲ类。 北京京门医院医务科

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界定并填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临床医师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偏差,病案首页录入员在录入过程中把关不严,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本文就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界定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讨论如下: 1.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手术 1.1据《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手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的的诊断或治疗措施。 1.2 根据卫生部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1.3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切口愈合等级,按以下要求填写:

1.4 0类切口:指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手术以及经皮腔镜手术,如经胃腹腔镜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等。 1.5 愈合等级“其他”:指出院时切口未达到拆线时间,切口未拆线或无需拆线,愈合情况尚未明确的状态。 2 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1 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例如: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分级 Ⅰ类切口(清洁切口) 术前切口处无污染、无炎性病灶,即术中未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以及未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的手术切口,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Ⅱ类切口(沾染或污染的清洁切口) 指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但无炎性病灶及感染的手术切口。 Ⅲ类切口(污染切口)包括 ①开放性、新鲜的各种损伤切口; ②陈旧性有坏死组织和临床存在感染的伤口; ③术中无菌状态遭受严重破坏,如开放性心脏按摩或胃肠手术其内容物溢出至伤口。 切口分类/ 愈合级别简表 切口分类切口分类/愈合级别切口分类/愈合意 义 Ⅰ类切口Ⅰ/甲无菌切口/ 切口愈合良好 Ⅰ/乙无菌切口/ 切口愈合欠佳 Ⅰ/丙无菌切口/ 切口愈合化脓 Ⅱ类切口Ⅱ/甲沾染切口/ 切口愈合良好 Ⅱ/乙沾染切口/ 切口愈合欠佳 Ⅱ/丙沾染切口/ 切口化脓Ⅲ类切口Ⅲ/甲感染切口/ 切口愈合良好 Ⅲ/乙感染切口/ 切口愈合

欠佳 Ⅲ/丙感染切口/ 切口化脓 正确掌握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原则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鉴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医师对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标准掌握不好,影响了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现参考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讨论。 一、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 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例如: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2 把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计为Ⅰ类无菌切口。比如把胃次全切除术,阑尾单纯切除术,全宫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等手术计为Ⅰ类无菌切口,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另外,皮肤灭菌不易彻底的如开放性外伤手术、外阴手术以及泌尿系统手术均不属无菌切口,应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如睾丸鞘膜翻转术,会阴侧切术等。 3 Ⅲ类污染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如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手术,糖尿病足病(足坏疽)行足趾切除手术,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手术等,这些手术不同于单纯的空腔脏器的手术,其切口直接暴露在感染物中或邻近感染区,故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显然不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2]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切口愈合等级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界定并填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临床医师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偏差,病案首页录入员在录入过程中把关不严,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本文就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界定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讨论如下: 1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手术 1.1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 “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的医疗操作。” 1.2根据卫生部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 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1.3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切口愈合分为三级: 甲级: 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乙级:

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丙级: 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 用“丙”字表示。见表1。 2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1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例如: 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2.2把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计为Ⅰ类无菌切口。比如把胃次全切除术,阑尾单纯切除术,全宫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等手术计为Ⅰ类无菌切口,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计为Ⅲ类可能污染切口。 2.3 Ⅲ类污染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如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手术,糖尿病足病(足坏疽)行足趾切除手术,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手术等,这些手术不同于单纯的空腔脏器的手术,其切口直接暴露在感染物中或邻近感染区,故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显然不对。 3切口愈合等级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3.1把乙级愈合计为甲级愈合。如胃部分切除术,切口发生血肿,说明有感染症状,应计为乙级愈合。 3.2把丙级愈合计为乙级愈合,例如: 某病人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d5换药见切口有少许脓性液溢出,是典型的化脓感染切口,应计为丙级愈合切口。 4手术切口统计范围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发布时间:2009-8-11 16:47:52 被阅览数:257 次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2009-03-10 19:55 关键词】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切口愈合等级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界定并填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临床医师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偏差,病案首页录入员在录入过程中把关不严,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本文就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界定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讨论如下: 1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手术 1.1 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的医疗操作。” 1.2 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I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②□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

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③m类切口 即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1.3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I”者可以“□”计,不能确定为“□”者可以“m” 计。 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用“丙”字表示。见表1。 表1 手术切口等级/ 愈合类别表(略) 2 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1把I类无菌切口计为□类可能污染切口。例如: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类可能污染切口。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I类无菌切口。 2.2把n类可能污染切口计为I类无菌切口。比如把胃次全切除术,阑尾单纯切除术,全宫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等手术计为I类无菌切口,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计为m类可能污染切口。 2.3 m类污染切口计为□类可能污染切口。如急性化脓性阑 尾炎合并穿孔手术,糖尿病足病(足坏疽)行足趾切除手术,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手术等,这些手术不同于单纯的空腔脏器的手术,其切口直接暴露在感染物中或邻近感染区,故计为n类可能污染切口显然不对。 3 切口愈合等级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一:切口分类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污染的可能性而划分切口的类别。一般分为三 类: 1、无菌切口:用“I”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 手术未进入空腔脏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腔部 位);手术后没有引流的伤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开颅 术、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术等。 2、可能污染切口:用“H”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 缝合切口。⑴某些空腔脏器手术的切口可能受到污染,但是在 良好控制条件下,没有发生异常污染的切口,如阑尾、胃、 子宫等部位的手术⑵手术区域的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阴囊、 会阴部的手术)。⑶新近愈合的切口需要再次切开的手术,如 腹部手术出现并发症,需要再次切开探查的切口 (如脾切除术后大出血需要再次开腹探查止血 等)。⑷伤口在六小时内已经进行清创缝合的切口,如比较整 齐的刀伤。 3、污染切口:用“山”代表,包括⑴切口直接暴露于感染区域或者邻近感染区,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阑尾穿孔的手术、结核性脓肿或窦道切除缝合的切口。⑵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唇裂、腭裂手术。 ⑶某些腹腔内明显感染的手术,如胆囊积脓、肠绞窄坏死等手术。 三:切口愈合分级 愈合分级是判定伤口愈合情况的标准。分为三级:

1、甲级愈合:用“甲”字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 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 应,如红肿、硬节、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为了统计缺点的性质,可在“乙”字后面加括号注明具体情况,如"乙(血肿)”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要作切口切开 引流。 四:切口等级/愈合类别:如下表:

手术切口分类

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得界定标准?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就是评价手术质量得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界定并填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临床医师对标准得理解与掌握存在一定得偏差,病案首页录入员在录入过程中把关不严,影响统计报表得准确性。本文就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界定中常见得问题及对策讨论如下:1 ?、首先要理解什么就是手术?1、1据《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手术就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得得诊断或治疗措施。 1、2 根据卫生部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得胸、腹部手术切口。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得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得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得空腔器疗得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得切口。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得切口。如各个系统或部位得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1、3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得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

计。?切口愈合等级,按以下要求填写:?切口分组切口等级/愈合类别内涵0?类切口有手术,但体表无切口或腔镜手术切口Ⅰ类切口Ⅰ/甲无菌切口/切口愈合良好 Ⅰ/乙无菌切口/切口愈合欠佳?Ⅰ/丙无菌切口/切口化脓 Ⅰ/其她无菌切口/出院时切口愈合情况不确定?Ⅱ类切口Ⅱ/甲沾染切口/切口愈合良好 Ⅱ/乙沾染切口/切口愈合欠佳 Ⅱ/丙沾染切口/切口化脓 Ⅱ/其她沾染切口/出院时切口愈合情况不确定 Ⅲ类切口Ⅲ/甲感染切口/切口愈合良好?Ⅲ/乙感染切口/切口欠佳 Ⅲ/丙感染切口/切口化脓?Ⅲ/其她感染切口/出院时切口愈合情况不确定 1、4 0类切口:指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得手术以及经皮腔镜手术,如经胃腹腔镜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等。 1、5 愈合等级“其她”:指出院时切口未达到拆线时间,切口未拆线或无需拆线,愈合情况尚未明确得状态。 2 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得问题?2、1 把Ⅰ类无

手术切口分级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系列培训 2013.01.21 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 根据创伤和各种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 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Ⅰ类为无菌切口,Ⅱ类为可能污染切口,Ⅲ类为污染切口。愈合等级分为三级:甲级为愈合优良,乙级为愈合欠佳,丙级为切口化脓。 对于个别分类确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以“Ⅲ”计,以此类推。一、分类标准: 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即缝合的是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如胃大部切除术、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等。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等。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可能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愈合的分级有三级 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 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三、临床中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易将Ⅱ类(可能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3、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肛瘘、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也属于Ⅲ类。 北京京门医院医务科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一:切口分类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污染的可能性而划分切口的类别。一般分为三 类: 1、无菌切口:用“I”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 术未进入空腔脏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腔部 位);手术后没有引流的伤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开颅 术、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术等。 2、可能污染切口:用“H”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 合切口。⑴某些空腔脏器手术的切口可能受到污染,但是在良 好控制条件下,没有发生异常污染的切口,如阑尾、胃、子宫 等部位的手术⑵手术区域的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阴囊、会阴 部的手术)。⑶新近愈合的切口需要再次切开的手术,如腹部 手术出现并发症,需要再次切开探查的切口 (如脾切除术后大出血需要再次开腹探查止血 等)。⑷伤口在六小时内已经进行清创缝合的切口,如比较整 齐的刀伤。 3、 污染切口:用“山”代表,包括⑴切口直接暴露于感染区域或者邻近感染区,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阑尾穿孔的手术、结核性脓肿或窦道切除缝合的切口。⑵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唇裂、腭裂手术。 ⑶某些腹腔内明显感染的手术,如胆囊积脓、肠绞窄坏死等手术。 三:切口愈合分级愈合分级是判定伤口愈合情况的标准。分为三

级:

1、甲级愈合:用“甲”字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 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 应,如红肿、硬节、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为了统计缺点的性质,可在“乙”字后面加括号注明具体情况,如〃乙(血肿)”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要作切口切开 引流。 四:切口等级/愈合类别:如下表: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 级的界定标准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关键词】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切口愈合等级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界定并填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临床医师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偏差,病案首页录入员在录入过程中把关不严,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本文就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界定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讨论如下: 1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手术 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的医疗操作。” 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

手术切口分级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系列培训2013.01.21 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 根据创伤和各种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 手术切口分为三类: Ⅰ类为无菌切口,Ⅱ类为可能污染切口,Ⅲ类为污染切口。愈合等级分为三级: 甲级为愈合优良,乙级为愈合欠佳,丙级为切口化脓。 对于个别分类确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 即不能确定为“Ⅰ”者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以“Ⅲ”计,以此类推。 一、分类标准: 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即缝合的是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如胃大部切除术、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等。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等。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

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可能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愈合的分级有三级 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 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三、临床中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易将Ⅱ类(可能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 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 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3、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分级 Ⅰ类切口(清洁切口) 术前切口处无污染、无炎性病灶,即术中未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以及未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得手术切口,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Ⅱ类切口(沾染或污染得清洁切口) 指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但无炎性病灶及感染得手术切口、 Ⅲ类切口(污染切口)包括 ①开放性、新鲜得各种损伤切口; ②陈旧性有坏死组织与临床存在感染得伤口; ③术中无菌状态遭受严重破坏,如开放性心脏按摩或胃肠手术其内容物溢出至伤口、 切口分类 / 愈合级别简表 切口分类切口分类/愈合级别切口分类/愈合意义 Ⅰ类切口Ⅰ/甲无菌切口 / 切口愈合良好 Ⅰ/乙无菌切口 / 切口愈合欠佳 Ⅰ/丙无菌切口 / 切口愈合化脓

Ⅱ类切口Ⅱ/甲沾染切 口 / 切口愈合良好 Ⅱ/乙沾染切 口 / 切口愈合欠佳 Ⅱ/丙沾染切口 / 切口化脓 Ⅲ类切口Ⅲ/甲感染切口 / 切口愈合良好 Ⅲ/乙感染切 口 / 切口愈合欠佳 Ⅲ/丙感染切口/切口化脓 正确掌握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原则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就是评价手术质量得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鉴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医师对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标准掌握不好,影响了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得准确统计。现参考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中容易发生得问题及对策进行讨论、 一、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得问题 1 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例如: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

切口分级及切口愈合等级基本知识

切口分级及切口愈合等级 基本知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切口分级及切口愈合等级基本知识 一、切口等级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一) 0类切口:指经人体自然腔道的手术以及经皮镜手术,如:经胃腹腔镜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各类血管造影、栓塞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射频消融术以及各类穿刺术,如腰椎穿刺术、淋巴活检等。 (二)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新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三)Ⅱ类切口(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四)Ⅲ类切口(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二、切口愈合类别: (一)甲类:切口愈合良好。

(二)乙类:切口愈合欠佳。 (三)丙类:切口化脓。 (四)其他:指出院时切口未达到拆线时间,切口未拆线或无需拆线,愈合情况尚未明确的状态。 三、切口等级和愈合类别按以下要求填写: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1]

类别标准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年11月29日)规定: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 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