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云南省各县市经济排名

云南省各县市经济排名

云南省各县市经济排名
云南省各县市经济排名

云南省2011年各县市区GDP经济总量排名GDP(亿元)

1 五华区 608.17

2 官渡区 565.2

3 红塔区 511.9

4 麒麟区 370.1

5 盘龙区 301.9

6 西山区 288.05

7 大理市 210.94

8 楚雄市 194.42

9 宣威市 178.18

10 弥勒县 176.3

11 安宁市 168.23

12 昭阳区 147.99

13 个旧市 147.34

14 富源县 133.69

15 隆阳区 127.2

16 文山市 125

17 沾益县 117

18 陆良县 115.1

19 宜良县 113.03

20 会泽县 112.93

21 开远市 108.68

22 景洪市 106

23 禄丰县 100.05

24 罗平县 93

25 蒙自市 88.33

26 腾冲县 87.46

27 呈贡区 84.85

28 祥云县 77.82

29 建水县 75.76

30 晋宁县 72.38

31 新平县 71.99

32 思茅区 65.48

33 镇雄县 65

34 古城区 62.6

35 砚山县 62

36 师宗县 61.99

37 香格里拉县 61.65

38 宾川县 56.2

39 通海县 55.9

40 云县 53.55

41 芒市 53.14

42 凤庆县 52.93

44 嵩明县 50.6

45 广南县 50.58

46 盈江县 48.38

47 勐海县 48.01

48 勐腊县 47.34

49 寻甸县 46.1

50 东川区(估值) 45.36

51 石林县 44.68

52 澄江县 44.05

53 泸西县 43.58

54 马关县 43.3

55 江川县 43.06

56 临翔区 42.83

57 昌宁县 42.01

58 富宁县 41.1

59 华宁县 40.31

60 易门县 39.52

61 耿马县 39.18

62 禄劝县 38.69

63 峨山县 37.92

64 元江县 36.04

65 永胜县 35.28

66 瑞丽市 35.2

67 鹤庆县 34.95

68 澜沧县 34.81

69 大姚县 34.67

70 华坪县 34.35

71 富民县 34.31

72 景东县 34.01

73 龙陵县 34

74 彝良县 33.99

75 巧家县 33.01

76 永善县 32.14

77 石屏县 31.86

78 丘北县 31.67

79 水富县 30.95

80 麻栗坡县 30.57

81 洱源县 30.49

82 鲁甸县 29.7

83 墨江县 29.45

84 武定县 28.9

85 永德县 28.49

86 兰坪县 28.47

88 弥渡县 27.99

89 巍山县 27.69

90 施甸县 27.66

91 宁洱县 26.91

92 玉龙县 26.81

93 南华县 26.65

94 元谋县 26.51

95 盐津县 25.99

96 牟定县 25.56

97 威信县 24.77

98 姚安县 24.57

99 元阳县 24.06 100 金平县 23.45 101 云龙县 23.44 102 泸水县 22.83 103 河口县 22.61 104 维西县 22.29 105 镇沅县 22.2 106 南涧县 21.49 107 陇川县 21.14 108 永平县 20.78 109 镇康县 20.23 110 宁蒗县 19.22 111 双江县 17.43 112 红河县 16.65 113 西畴县 16.35 114 沧源县 16.33 115 双柏县 16.07 116 剑川县 15.96 117 江城县 15.49 118 绥江县 14.91 119 大关县 14.9 120 屏边县 14.79 121 德钦县 14.5 122 永仁县 14.41 123 绿春县 13.65 124 漾濞县 13.05 125 孟连县 12.99 126 梁河县 11.93 127 福贡县 6.1 128 西盟县 5.57 129 贡山县 4.79

昆明常住人口6432212人五华区常住人口最多盘龙区人口密度最大(云南日报)

普查员入户登记人口信息(本报资料图)记者江洋摄

本报讯昨日,昆明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全市常住人口为6432212人,占全省人口的比重为13.99%,上升0.51个百分点。调查数据显示,昆明市百岁老人达到了109人,比10年前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58人增加了近一倍。其中,最长寿的老人是108岁,生活在五华区。昆明市政府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市统计局局长徐晓青对发布的一些重要数据进行了解读。

五华区常住人口最多昆明常住人口为6432212人,指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其中,五华区855521人;盘龙区809881人;官渡区853371人;西山区753813人;东川区271917人;呈贡县310843人;晋宁县283784人;富民县145554人;宜良县419400人;石林彝族自治县246220人;嵩明县287095人;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396404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457068人;安宁市341341人。

全市14个县(市)区中,4个主城区常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一半以上,常住人口最多的是五华区,最少的是富民县。

盘龙区人口密度最大人口密度最大的是盘龙区,最小的是禄劝县;65岁以上的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是东川区,最低的是呈贡县。

昆明现有人口7263100人,通过这次人口普查,昆明还获得了现有人口(指普查标准时点居住在本市的人口,含市外流入昆明市不满半年的人口)数据,普查标准时点时全市现有人口为7263100人。普查数据显示昆明属于典型的人口净流入地区,省外及省内其他州市流入昆明市的人口约198万人。

在全市常住人口中,省外及省内其他州市流入的人口约120万人。省外流入昆明市人口中居前的分别是四川、贵州、重庆、湖南;省内其他州市流入昆明市人口中居前的分别是曲靖、昭通、楚雄、红河。

每个家庭平均有2.73人昆明常住人口中,家庭户2099404户,家庭户人口为572620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3人,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5人减少了0.32人。

徐晓青表示,家庭规模的进一步缩小,反映出昆明人口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们家庭观念的变化,同时也反映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男性人口比女性多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3306182人,占51.40%;女性为3126030人,占48.60%。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05.76(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性别比与全国105.2的水平接近。

最长寿老人在五华区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96859人,占15.50%;15~59岁人口为4657265人,占72.41%;60岁及以上人口为778088人,占12.0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38231人,占8.37%。昆明市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7个百分点,比云南省高1.02个百分点。

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57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2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3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81个百分点。

徐晓青表示,这些变化,一方面说明随着昆明生育率继续保持较低水平,出生人口减少,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另一方面,表明昆明作为省会中心城市,以劳动年龄人口为主的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促使劳动年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近年来昆明市人口老龄化的程度。

其中,最长寿的老人是108岁,生活在五华区。汉族人口占86.16%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542314人,占86.1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889898人,占13.84%。在全市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44.1万人),其次是回族(15.8万人)、白族(8.3 万人)。受民族政策及婚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略高于汉族人口。

文盲人口为253800人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984420人;文盲人口(15周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5380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04044人。

城镇人口占比64%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116616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4%;全国城镇人口比重为 45.68%,云南省的数字为35.2%。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昆明城镇人口增加了940236人,乡村人口减少了289318人。

本报记者罗南疆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县域金融改革创新发展与服务便利化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县域金融改革创新发展与服 务便利化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银行类金融机构行业经济体制改革 【发文字号】云政办发[2014]51号 【发布部门】云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4.08.26 【实施日期】2014.08.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县域金融改革创新发展与服务便利化的实施意见 (云政办发〔2014〕51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滇中产业新区管委会,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普惠金融,提高县域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县域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和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助推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促进县域金融改革创新发展与服务便利化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与总体思路 (一)重要意义。县域金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县域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可持续性,对优化资源基础性配置,提升县域经济增长活力,推

动城乡统筹发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县域金融改革创新发展与服务便利化就是要完善县域金融组织体系,推动县域金融产品创新,提升县域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县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金融与产业融合力度,逐步构建符合县域经济发展、“三农”经济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多元化、多层次现代县域金融体系,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二)总体思路。促进县域金融改革创新发展与服务便利化,坚持市场化改革和普惠金融发展的改革导向,坚持简政放权与加强监管齐推进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相协调的基本原则,以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重要契机,以完善县域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加快县域金融服务创新、提升县域金融服务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县域金融改革创新发展与服务便利化程度为目标,以加快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三农”金融服务便利化、县域金融改革创新、民营金融创新培育发展、小微金融培育发展、县域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民生金融发展、普惠金融创新发展、民营创业金融培育发展、沿边(跨境)金融改革创新10项试点工作为主要抓手,各有侧重地开展县域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大力培育发展贴近基层、贴近“三农”、贴近小微企业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地方政府金融发展与监督管理机构建设。加大地方金融监管力度,根据《中共云南省委机构编制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州市县政府金融工作机构建设的通知》(云编办〔2012〕164号),逐步健全州、市、县、区金融工作体系,提高新形势下政府引领和服务金融工作的水平,积极搭建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与县域经济、实体经济之间的沟通桥梁与服务平台。(牵头部门:省金融办) (二)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引导和鼓励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到县域设立分支机构,扩展乡镇金融服务网络。

镇雄县域经济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其重点

镇雄县域经济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其重点 一、镇雄县域概况 镇雄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云贵高原乌蒙山北麓,云、贵、川三省交界处,东接四川叙永, 南连贵州毕节、赫章, 西邻彝良, 北抵威信, 素有“鸡鸣三省”之称, 是云南滇东北的门户。 国土面积3696平方公里,人口140余万,地处边疆,交通闭塞,信息不灵,自然地貌是典型的山区特征,条件恶劣,“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全县半山区、山区和高寒山区分别占国土面积的29.2%、43%和24.8%,气候日照少,阴雨多,凌冻大,气温低,春迟秋早,无灾不成年,土地产出率低,仅占全省0.94%的土地生存着全省2.9%的人口,人口负担重,是云南省第一人口大县,人地矛盾突出,产业结构单一,属于传统的农业大县,人均年收入只有816.3元,横向差距大,贫困面大,属于国家级特困县。(一)、县域经济发展的资源条件 1、水土资源 镇雄县域内有横江、赤水河、乌江三大水系,含大小河流39条,主要河流有白水河、罗甸河、翟底河等。全县年降水量33.65亿m3,地下水储量10.38亿m3,水能理论蕴藏量26万kw,实际可开发量22万kw,现已开发3.69万kw。现有耕地124.3万亩,人均耕地0.98亩。 2、矿产资源 镇雄境内矿藏主要有煤炭、硫铁矿、大理石、水晶石、石灰石等30多种。其中,煤炭和硫铁矿分布很广,储量丰富,煤炭远景储量74亿t,占全省储量28.01%,工业储量45.17亿t,占全省储量的17.1%。 3、生物资源 县域内有植物资源600多种,野生动物150多种。有银杏、珙桐等世界珍稀树种及价值极高的濒危古木“红豆杉”。有筇竹、方竹等竹笋珍品和享誉全国的苦丁茶。有天麻、黄连、半夏、云木香、杜仲等100多种中药材和竹荪、香菌、木耳等菌类植物,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4、气候资源 镇雄大多数地方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少数河谷地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1.3℃,日照1341h,无霜期218.6天,年平均降水量914.6mm。(二)、社会经济条件状况 1、劳动力资源 镇雄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尤其是轻壮年劳动力比较丰富,劳务输出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直至2007年,五年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02万人次,实现劳务工资性收入72.4亿元,在外稳定就业人数达到23.5万人。 2、国家扶贫重点 镇雄开发较早,历史悠久,曾被称为“大雄古邦”。全县辖28个乡镇,其中有4个民族乡,244个村(社区)委会,5232个村民小组。人口基数大,人口负荷重,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属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 (三)、镇雄县经济发展特点 首先,农的成份大。镇雄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9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从事农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94%。改革开放以来,镇雄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成立了县乡领导机构,制订了一些鼓励政策,在涉农部门的紧密配合与共同努力下,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八类农产品的农业产值有较大提高,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实力有所增强,农业科技贡献率逐年提高。

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17561644.html, 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文新雷 来源:《时代金融》2011年第20期 【摘要】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和城镇为基地,各种经济成分、各种相关产业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因此,正确认识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资源和区位优势,采取切实措施促进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富民兴滇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县域经济区域经济经济发展云南省 一、县域经济的含义和主要特点 在我国传统和现实的社会结构中,县域是联系宏观与微观、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的重要环节。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内统筹安排和优化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的、功能完备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它是宏观经经运行的基础。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尤其是建制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然后,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最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同国民经济体系的其他经济形态相比,县域经济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县域经济 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因区域和资源环境的差异,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二)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宏观体系的基础。但是,区域经济学的不少理论、方法在运用时尚需结合我国县域经济的具体情况,有关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律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

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综述

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综述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综述“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既是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结合部,也是工业与农业的交汇点,还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平台和切入点,在宏观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所指的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为云南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特别是2004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和《云南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等4个配套文件,确定了47个县在2005~2007年三年时间开展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县域经济,把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协调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明确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战略重点,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即发达县率先发展、中等县加快发展、欠发达县跨越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随着一系列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经过2005~2007年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达到了试点先行、示范带动、促进发展、积累经验的工作目标,云南省的县域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经济实力显着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全省129个县(市、区)县域经济迅猛发展 (一)整体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实力显着增强 改革开放30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逐步加快,1978~2007年全省县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特别是2005年开展的试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05~2007年

(发展战略)曲靖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分析

曲靖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分析 目录 摘要 (1) 关键字 (1) 1引言 (1) 1.1曲靖市概况 (1) 1.2研究意义 (1) 2评价方法的选取 (2) 3 曲靖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 (3) 3.1发展总体水平波动上升 (3) 3.2县域经济发展时间差异波动变化 (4) 3.3县域空间差异表现明显 (5) 4对策建议 (6) 4.1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指导原则,明确县域开发定位 (6) 4.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6) 4.3注重发展县域特色的或者是有潜力的产业部门 (7) 4.4通过加强和统筹大中小城市建设,协调城乡发展 (7) 4.5主动积极承接发达区域的产业梯度转移 (8) 4.6把劳务培训和输出作为战略产业 (8) 4.7加强科教文卫事业,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 (8) 参考文献 (9)

曲靖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分析 崔光茫 摘要:区域经济差异客观存在,本文选取曲靖市为研究区,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法,测度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及其时空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时空特征;协调发展 1 引言 1.1 曲靖市概况 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部,珠江源头,东与贵州省六盘水市、黔西南州和广西白色接壤,南为文山、红河,西接昆明,北靠昭通和贵州毕节,辖7县(马龙县、陆良县、师宗县、罗平县、富源县、会泽县、沾益县)一市(宣威市)一区(麒麟区),共115个乡镇(街道)、1478个村委会、121个社区[1],中心城市所在地麒麟区。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4017.3米,平均海拔大约2000米,西部为云南高原,东部处于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度的斜坡地带,西部地形较为平坦,东部地势高差悬殊,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气候为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气候温和,降水适中。由于地势高低和微地形影响,气候类型多样,曲靖北部会泽、宣威、富源等县为暖温带气候,其他各地属于亚热带气候。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103.50E-1040E准南北向[12]的会泽、宣威、富源的大部分地区,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多大风、阴雨、冰雹等天气。 2008年末统计人口610万,其中农业人口531.7万,人口密度208人/平方公里;GDP787.57亿元,比1997年撤地设市是增长3.2倍[2],位居云南第二,是云南省16个地市州中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地级市之一。 1.2 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区间的不均衡就越来越突出,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长治久安、国家的安定团结。国内对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学者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地区进行了深入研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差异客观存在,本选题通过对综合指标体系的因子分析,得出2000年以来曲靖市县域经济的时空差异,分析各指标的贡献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明确曲靖市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的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实际情况,探究曲靖市县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对策,有利于整个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可

云南省县域经济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以弥勒县为例(发表)

云南省县域经济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以弥勒县为例 赵荣宏 摘要:弥勒县最大的产业是烟草产业,其他产业已初具规模,但产业基础还不够扎实,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链较短,未能发挥产业集群效应。而且弥勒县的高新技术产业较少,产品科技含量低,人才较为缺乏,这些问题都极大地限制了弥勒产业的发展。本文根据弥勒县域产业发展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县域经济产业发展产业集群 一、引言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府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地域特色的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在县域经济中,产业的发展是龙头,也是核心。本文从弥勒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措施和建议,以期能为云南省县域经济的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二、弥勒县域产业发展现状 弥勒县最大的产业是以红河卷烟厂为代表的烟草产业,根据弥勒县2010年统计年鉴,2009年,红河卷烟厂生产卷烟112.1万箱,经济指标按集团的24.45%分配,工业总产值100.2亿元,工业增加值75.8亿元,利税77.5亿元,其中利润15.1亿元。包括复烤、彩印、铝箔、甘油脂、包装、乳胶等卷烟配套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8亿元,利税1.6亿元。可以看出,弥勒县烟草产业已经发展成熟,产业基础较为雄厚。 弥勒县另一个较大的产业是煤化工产业。截至2009年年底,,弥勒县境内主要的煤化工企业有红河锦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弥勒吉成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和弥勒嘉麟实业公司焦化厂三家大企业。三家企业均以生产合成氨、尿素、复混肥为主要品种,其他还有焦炭、煤焦油、粗苯等一些化工产品,根据弥勒县2010年统计年鉴对这三家企业的相关数据统计,弥勒县煤化工产业也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 除了这两个较大的产业以外,弥勒县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还有绿色食品(较典型的是葡萄、芦笋和核桃)加工业,造纸业、亚麻加工业、蔗糖产业、物流产业和冶炼产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的产业基础目前仍然比较薄弱,在芦笋加工方面,已有一家芦笋加工企业即将入驻;在核桃加工方面,弥勒目前还没有从事核桃深加工的相关企业。弥勒县造纸业的产业规模也较小,只有少数几家造纸厂仍在继续从事生产,目前,弥勒工业园区正在开展林(竹)纸浆

普洱市县域经济发展

随着人类经济生产分工水平提高和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区域间市场依存度和空间紧密性不断提高,经济联系的加强,县域经济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联结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枢纽。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极核的广大县城,在我国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缩小地区差异,实现共同富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随着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深,县域经济下的农村经济和城镇经济在新形势下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从各地实际出发,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根据资源环境和人口承载能力,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与国土规模、资源分布、发展潜力相适应的人口布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大工业的许多配套性产品的生产逐渐向县乡延伸,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农村市场的作用日益扩大,大大加强了县域基础产业和工业的发展,进而加强了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基础地位。县域经济在新的政策下面既面临新的机遇有面临诸多的挑战,如何扬长避短地利用县域经济来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成为新时期县域发展的新要求。 一、县域经济的特色日益凸显 (一)县域经济的相关概述 近年来,邹平县抓住被纳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重点发展区域的机遇,按照“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做大”的发展目标,大力推进产业调整,努力实现了县主导产业的高端化,传统产业的品牌化,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壮大产业总量,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三农产业全面协调发展,建成成为黄三角开发的开放先行区,改革实验区,产业聚集区和生态示范区,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新标杆。 在邹平县的例子中,他们抓住机遇发展县域经济推进了城镇化,那么什么是县域经济呢? 县域经济是行政区与经济区重合的区域经济,作为以县为建制的县城经济,其行政管辖的边界是划定的;作为长期发展自然形成的、与周边城乡联系密切的区域经济,其经济活动的边界是动态的、模糊的。县域经济做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由农村经济和城镇经济两大类型构成,由于历史、地理、自然、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差异,各个县一般都形成了自己的经济优势,包括产业优势、产品优势、资源优势等。 (二)普洱市基本概述 云南省处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多山省份,是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区之一。普洱地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全市辖9县1区,103个乡镇,36个居民委员会、994个村委会,2006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257.3万人,除汉族外还世居着哈尼、彝、拉祜、佤、傣、布朗、回、白、瑶、壮、苗等1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52.84万人,占总人口的59.4%。普洱具有丰富的极富开发价值的森林、水能、矿藏、热区等自然资源。全市林业用地面积300多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多亿立方米,是云南重要的商品林基地、林产工业基地,是云南省第二大林区,森林覆盖率达64.9%享有“绿海明珠”之美誉。普洱市以开发优势资源为主的茶、林、矿、电四大支柱产业初具规模,烟草、生物资源开发、畜牧水产、旅游文化、流通服务五大骨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24.43亿元,比上增长12.3%,人均生产总值达4843元,比上年增长11.8%;农业总产值59.57亿元,比上年增长7.9%;工业总产值5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82亿元,比上年增长3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地方财政收入7.79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农民人均纯收入1753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00元,比上年增长10.2%。 虽然普洱市拥有丰厚的资源优势,但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超50%,云南省的城镇化率为35.20%,普洱市却低于30%,这就说明普洱市的城镇化率较低,城镇化建设对于

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综述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既是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结合部,也是工业与农业的交汇点,还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平台和切入点,在宏观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所指的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为云南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特别是2004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和《云南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等4个配套文件,确定了47个县在2005~2007年三年时间开展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县域经济,把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协调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明确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战略重点,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即发达县率先发展、中等县加快发展、欠发达县跨越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随着一系列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经过2005~2007年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达到了试点先行、示范带动、促进发展、积累经验的工作目标,云南省的县域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全省129个县(市、区)县域经济迅猛发展 (一)整体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30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逐步加快,1978~2007年全省县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特别是2005年开展的试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05~2007年全省县域GDP年均增长达11.1%。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加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全省县域GDP超过100亿元的有8个,比2004年增加5个;GDP超过50亿元的县有24个,比2004年增加16个。 (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基础地位更加牢固 改革开放30年,农村体制改革使云南省成功解决了全省的粮食供给问题,粮食生产实现了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云南粮食总产量已由1978年864.05万吨达到2007的1460.7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323.6公斤。县域农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9.6亿元增加到2007年1331.7亿元,增长3.9倍,1978~2007年年均增长5.6%。特别是2005年以来,云南深化农村税费、县乡财政、乡镇机构改革,实施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农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2005~2007年年均增长达7%。 (三)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支柱地位明显加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