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行测课件选择题汇总

行测课件选择题汇总

行测课件选择题汇总
行测课件选择题汇总

1.很多人认为动力是一块馅饼,会从天而降,幸运地砸在自己头上,他们

意识到自己缺少动力,却还在,期望动力哪天会无缘由地

突然撞到自己身上。(国考2012,27题)

A.望眼欲穿

B.翘首以待

C.浮想联翩

D.守株待兔

2.20年市场经济改革,把中国经济送上了持续增长的快车道,把在现代

化道路上艰苦跋涉的中国人推上了一个高峰,然而,,我

们一刻都不曾忘记发展中“那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风险隐

患;,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发展时少。(2013国考,第

25题)

A.夕惕若厉如履薄冰

B.防患未然戒骄戒躁

C.常备不懈未雨绸缪

D.居安思危喜中有忧

神九飞天,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自豪,但之后仍需回归。保持一颗清醒的大脑,善莫大焉。

A.感性理性

B.理性感性

C.高兴清醒

D.兴奋平静

3.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是在变化发展中传承的,许多传统剧种的形成也并

非,而是经过数代人在传承过程中,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和大

众审美需求,不断进行着或大或小的适应性调适、创新、完善、乃至重构。 A.一蹴而就 B.一脉相承

C.一成不变

D.一帆风顺

目前焦化废水的处理技术是生物技术,在焦化废水组成中各种成分均会对生物处理效果产生移动影响,有些事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相反,有些成为生物的剂。

A.基础还原

B.中心催化

C.本质激活

D.核心抑制

4.说话不仅是一种生理功能,更是一种能力。会说话的人,纵然,

滔滔不绝,听者也不以为苦;纵然,一字千金,也能绕梁三日。

成功人士大多是成功的说话者,毫不夸张地说,其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用舌

头的。

(2012年国考,41题)

A.能言善辩讷口少言实现

B.绘声绘色不露声色完成

C.口若悬河片言只语创造

D.侃侃而谈缄口不言获取

5.对于吸引人才,地方政府最应该做的,是营造一个适合人才流动、有力

人才成长的环境,而不是直接参与、甚至企业的人才的录

用过程。其实,自由、公平的竞争本身就是对人才最好的回报,足够的成

长空间才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沃土。

A.影响有效

B.干预直接

C.破坏长期

D.主导长久

《史记》对后世文学影响甚大,其语言被奉为“古文”的最高成就,后世

的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文体、从语言、内容、风格、结构等多个侧面

加以、利用和。

A.学习继承

B.改良扬弃

C.传承规范

D.研究抛弃

6.学问是每每相互关联的,读一本书之后,必定由于一问题引起其他问题,

由看一本书而引导你去找其他书,如此循序渐进,积淀融合,自然可

以,融会贯通。

A.温故知新

B.升堂入室

C.遐迩闻名

D.集思广益

7.“达”意为显贵,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与社会阶段,所谓“达者”始终只占少数。如果“穷者”只顾自己的,只有占社会少数的“达者”才“兼济天下”,那么当今社会的风气不可想象。如果团结互助、志愿服务的社会风气只依靠少数的“显达”成员来,那么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能是。(2013国考)

A.涵养承受梦想

B.修养承担空谈

C.教养负责幻想

D.素养负担空想

8.生物分子计算机是一种利用生物分子元件组装成的纳米级计算机,将其

植入人体能自动扫描身体信号、生理指标、疾病、控制药物释放等。但研究人员指出,要实现这一还需要克服很多障碍。(2012国考,43题)

A.监测判断目标

B.记录查找理想

C.显示治疗技术

D.监测诊断愿景

9.自张爱玲在大洋彼岸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告别人世至今,张爱

玲研究已经,海峡两岸三地出版的张爱玲传记,张爱玲研究专著和张爱玲评论汇编接连不断。

A.悄然蔚为大观

B.悄悄汗牛充栋

C.悄然汗牛充栋

D.悄悄蔚为大观

10.不管是无意还是有意,总有些的“史实”并不真实。

又或者有些历史真相看起来无可置疑,但在它的背后,却隐藏着另一层真相。当我们试图从历史中汲取前人经验,为未来提供借鉴时,却发现历史并非全部都是真相,而是被过的。(2012国考,31题)

A.盖棺定论增添

B.言之凿凿加减

C.铁证如山修饰

D.无可厚非篡改

11.中国在全球奢侈品市场的地位已,对其垂涎的各大奢侈品

牌纷纷增资加码是的措施。

A.首屈一指顺理成章

B.举足轻重理所当然

C.今非昔比天经地义

D.无与伦比水到渠成

12.所谓的国民媒介素养,是指国民正确判断媒介信息的价值、意义和作

用并有效使用和传播信息的素养。在信息时代国民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国民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媒介受众,国民如果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就可以分清大众传媒背后的各种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对接收信息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坚持和弘扬健康向上的观念和文化,抵制和批判消极腐朽的观念和文化。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什么是国民媒介素养

B.提高国民媒介素养的重要意义

C.如何保持较高的媒介素养

D.要分层推进不断提高国民媒介素养

13.市场经济以自愿交易为基础,交易即产权的交换,交易顺利完成的前

提是产权的界定和保护。若无产权的保护,市场就有可能变为战场,侵占将取代互利,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若想防止暴力配置资源,社会必须保护产权和保证契约的执行,这需要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法律的作用就是惩罚侵权者和违约者。(2013国考,第47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产权受到法律保护市场经济才能够正常运行

B.制定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就可以惩治侵权

C.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是遵循公平互利的原则

D.资源有效配置的应该从产权的界定和保护入手

14.有人说,经济领域与道德领域的规则不一样,经济领域是“经济人”

的角色,以取得更大、更多利润为做事原则;而道德领域则要求奉献、利他、互助等。其实,经济领域固然有供求信号、等价交换、产权明晰、利润最大化等原则,但它既然是人们的社会活动,道德原则也会每时每刻渗透其中,两者难以清晰地割裂开来。这段文字意在强调(2010年,第30题):

A.社会性是经济领域和道德领域的共同属性

B.社会活动中需要兼顾经济原则和道德原则

C.市场经济中伦理道德的作用是必然存在的

D.社会活动各领域个各领域的价值观念在互相渗透

15.一般来说,一个社会的监督体系是多个方面的力量组成的,媒体监督

不应该成为其中的主要力量,更不应该“一枝独秀”,因为这个体系还应包括公众监督、制度监督等多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会使整个体系出现明显漏洞。单纯依靠一种监督力量,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不安全”的因为不同的监督力量,在整个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同。媒体监督相当于制度监督等方式而言,是一种非强制性监督,不仅受制于舆论环境,而且监督效果在很多程度上取决于监督对象的态度。因此,将整个社会监督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媒体身上,既不科学,也不现实。(2011年国考,52题)这段文字针对的主要问题是:

A.媒体监督的效果尚不理想

B.社会监督未引起监督对象的足够重视

C.目前媒体监督被赋予过多的祈望

D.强制性监督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16.文明和文化是不同的。文明使所有地方的所有民族越来越相似,按照

德国人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的说法,文明史一个群体社会中大家按照同一规则生活,就好像按照同一节拍跳舞不至于踩到脚一样;而文化使一个民族与别的民族不同,它是与生俱来的,不是规则而是习惯。其实城市化也可以这样看:城市迅速发展,摩天大楼变成城市象征,这其实是现代文明在世界各个角落强势发展的结果。但是,我们又不希望文明压倒文化,“同一”不要消灭“差异”。(2011国考,第64题)这段文字意在:

A.质疑现代文明忽略民族个性的趋势

B.探究城市化进程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C.强调城市化进程中保存文化的重要性

D.比较文明与文化对人类发展的不同影响

17.信息时代的企业就像一个完整的人,组织如骨骼,资金如血液,信息

如神经。信息流是生命线,信息系统是神经系统,顾客需要是刺激源。在

统一的数字神经系统下,从决策者到管理者再到执行者,从人到机器,如

果信息可以一路顺畅,整个企业就能用一个大脑思考。这颗数字大脑不仅

要对多样化、个性化的顾客需求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还要在对这类信息

资源的筛选和分析中不断寻找新的机遇,拓展进步的空间,打造时刻贴近

顾客的需求的无缝隙的服务品牌。(2011国考,第56题)这段文字意在

强调:

A.打造知名品牌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B.应高度重视企业各个环节的有效整合

C.如何对顾客需求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

D.信息系统对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8.语言文字功底扎实,大致意思是要求学者能较好地掌握研读经典和撰

写论文所需要的语言文字。这一点具有普适性,而对于研究传统文化和西

方文化、印度文化的学者来说尤其重要。没有扎实的文字功底,不熟练掌

握英语、梵文等外语,仅从白话本、汉译本这些第二手资料入手来做学问,

故然也可以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但不大可能成为学术大家。(2013年国

考,第56题)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掌握古文字和外语是搞好学术研究的前提

B.占有第一手资料才能取得突出的学术成果

C.正确解读语言文字是文化研究的关键所在

D.语言文字功底影响学术研究的深度与水平

①单纯罗列史料,构不成历史

②只有在历史的引导下发挥想象力,才能把历史人物和时间的丰富内涵表现出来

③历史研究不仅需要发掘史料,而且需要史学家通过史料发挥合理想象

④所谓合理想象,就是要尽可能地避免不实之虚构

⑤这是一种悖论,又难以杜绝

⑥但是,只要想象就难以避免不实虚构的出现

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⑥⑤

B. ④⑤③⑥②①

C.①③④⑥⑤②

D. ⑤③②①④⑥

19.所谓声誉,实际上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过去在市场交易中的表现

的评价。声誉良好的企业,意味着在与利益相关者交易的历史中,扮演可

以信赖的伙伴角色。个人或者组织选择自己的交易对

象,。因此,那些拥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

将更多地获得利益相关方的青睐,而且彼此的交易更倾向于继续发展下去,而不是“一锤子买卖”。(国考2013,48题)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

是:

A.往往取决于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B.是凭借自己或者他人的交易经验来进行判断的

C.需要考虑双方企业发展的切实需要

D.合作对象的知名度是其首要考虑的因素

20. “笔墨随时代。” 。时代主题的转换要求文艺面对生活调整自身的姿态。随着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换,文艺的斗争思维向和谐思维转型也就成为历史的要求。

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只有与时代同步伐,文艺才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B.文艺的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时代生活的影响

C.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会带来文艺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D. 时代主题往往是特定时代的反应,是政治思想的凝 集

21.饮食最基本的功能就在于它是人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表现。纳入文化领域后,饮食就被赋予了更刻的涵义。尤其是经过民族文化旅游浪潮的洗礼, ,使人们不仅将饮食看成果腹的手段,而且更注重体会和欣赏饮食过程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在欣赏自然与人文美景的同时,品尝目的地的特色饮食正成为旅游者新的追求和向往。

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美食体验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

B.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文化逐步整合

C.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的潜力得到开发

D.饮食在文化领域中的地位越发重要

2013年国考,第78题

2011年国考,第90题

2013年

国考,第

77题 B

D

2014贵州省考,第69题2013年国考,第76题:

2013年国考,第81题2009年国考,第66题:

C A

D

B

2012年国考,第84题:2009年国考,第68题:2012年国考,第81题:2011年国考第86题

B B

A

D

2012年,第89题

国考2009年,67题:

2011年国考,第89题

2013年国考,第85题

C

B

2011年,第88题

A 2011年国考,第85题:

B 2013年国考

C

22.获致身份是指一个人经历某种公开的、具有竞争性的奋争或因具备某

种特殊的本领而获得的社会地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符合获致身份的说法是:

A.生子当如孙仲谋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忠臣必出孝子门

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

23.制度的反功能指的是该制度实现了系统的某些功能之后而产生的副作

用,诸如破坏该系统内部的协调、稳定的关系,造成系统内部的冲突,对系统良性运行产生破坏作用的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涉及制度的反功能的是:

A.某校实行绩效考核,实行一段时间后引发了教师争抢上课、乱发文章等一系列问题。

B.某售楼处规定销售额可以提成,结果销售员一个月就卖方近50套;

C.一对夫妇新婚后实行家庭AA制,一段时间后觉得不方便就取消了。

D.某部门实行人性化管理,结果上班迟到的现象反而比实行考核制度时减少了。

24.优势富集效应是一种起点发展理论,是指起点上的微小优势经过关键

过程的级数放大,产生更大级别的优势积累。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优势富集效应的是:

A.某名牌大学的建校时间很早,文化传统悠久,并又有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全国许多优秀的学生填写志愿时都选择了该校。

B.上海的金茂大厦楼体高度略微超过“东方明珠”电视塔,被誉为“中华第一高楼”。一次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广告商,各类会议也常在此举办,呈现后来居上的态势。

C.某教育培训机构为了培训为了拓展业务,也像别的培训机构那样,通过发送宣传单来宣传,后来随着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质量也更上一层楼,成为业内的典范。

D.某服装品牌设立之初,最先提出要做“夹克之王”的理念,并通过电视媒体进行推广,后来这个概念逐渐被人认可,许多人都认为买夹克应该买这个品牌的。

25.群体极化指的是群体成员中存在的某一倾向性,通过群体相互影响而

使结果得到加强并趋于极端化,从而偏离某种合理性的现象。群体极化通常存在两种情形,一种,是使结果变得更加冒险甚至激进,称为冒险偏移;

一种是使结果变得更加保守,称为谨慎偏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中的现象不涉及群体极化:

A.一部略带瑕疵的电影在某网络论坛被批驳得一无是处

B.经过表决,答辩委员会一致否决了某同学的博士论文答辩

C.对某人的不良行为,大家均保持沉默,使得他的气焰更加嚣张

D.足球比赛中甲队因犯规被判点球,甲队球迷表示极大不满,并纷纷向场

内投掷杂物。

26.求助者有两种求助动机:执行性求助和工具性求助。前者不作任何尝

试或者努力,只想知道答案或让他人代替自己完成任务;后者是借助他人的力量以达到自己解决问题或是一线目标的目的。

根据上述定义,属于工具性求助的是:

A.妈妈为小明报了很多兴趣班,小明在兴趣班中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B.家教老师耐心地讲解了这道题的思路和原理后,小斌还是请老师直接给

出答案

C.综合多家咨询机构提供的意见,小峰拟定了符合自身条件的出国学习计

D.小文每次阅读英语文章遇到生词都会查阅电子词典,掌握生词的读音的

意思

27.职业认同是指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的主观构建的、与职业特殊联系在

一起的认识和感受,常常包括职业角色的意义感和价值感、职业是否有乐趣和吸引力等。职业认同分为过程性职业认同和状态性职业认同。其中过程性职业认同是指个体从自己经历中逐渐发展出的认同自己职业角色的过程;状态性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当前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程度。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过程性职业认同的是:

A.身为一名人民警察,老张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将维护公共安全的原则牢于心

B.李老师凭借自己灵活的授课方式赢得最佳教师奖,为此,她深感自豪

C.听完老党员的模范事迹,小赵顿时感觉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身上肩负的重任

D.陈医生行医多年,“救死扶伤”已从字面意义转为人生追求

2013年国考

1.认真:一丝不苟

A 清楚:一清二楚

B 正确:分毫不差

C 温暖:风和日丽

D 干净:一尘不染

2.火炬:蜡烛

A 中药:草药

B 矿石:煤炭

C 棉布:丝绸

D 扇子:蚊香

3.X光片:骨折

A 卫星云图:降雨

B 科普图书:知识

C 电子导航:路线

D 饮食习惯:健康

4.柏油公路:阳光大道

A 蔚蓝行星:美丽地球

B 纳米涂料:超级墙漆

C 双峰骆驼:沙漠之舟

D 液晶屏幕:璀璨荧屏

5.新月:满月:残月

A 生产:销售:消费

B 含苞:怒放:凋零

C 早晨:中午:夜晚

D 春困:秋乏:冬眠

6.出征:击鼓:士气

A 比赛:呐喊:信心

B 生产:监督:效率

C 喝酒:谈判:气氛

D 宣传:登报:名气

7.风险:规避:损失

A 保险:购买:赔偿

B 老人:关爱:长寿

C 锻炼:加强:肥胖

D 军队:保卫:战争

8.电动车:摩托车:救护车

A 乒乓球:保龄球:羽毛球

B 葡萄酒:香槟酒:保健酒

C 天鹅绒:清洁绒:法兰绒

D 联谊部:俱乐部:文学部

9.()对于邮费相当于纬度对于()

A 邮局国家

B 重量气候

C 邮票经度

D 距离时区

10.()对于感时花溅泪相当于高兴对于()

A 伤心碧草含情杏花喜

B 哀伤一日看尽长安花

C 多情化作春泥更护花

D 憔悴人比黄花瘦

28.有些艺术家留大胡子,因此,有些留大胡子的人是大嗓门。

为使上述推理成立,必须补充以下哪项作为条件()

A.有些艺术家是大嗓门

B.所有大嗓门的人都是艺术家

C.所有艺术家都是大嗓门

D.有些大嗓门的人不是艺术家

期末考试

1.卷面内容:行测50%+申论50%

2.行测题型:单项选择题(共40题)

3.考题来源:课堂上所讲真题、课本上的例题和课后练习题

4.题量分布:

(1)言语理解与表达:20题(逻辑填空8题,语句表达4题,阅读理解8题)

(2)判断推理:20题(图形推理5题,定义判断5题,类比推理5题,逻辑判断5题)

5.考试时间:第15周以后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备考:法律常识.doc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备考:法律常识 公务员行测考试主要是考量大家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备考:法律常识”,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备考:法律常识 公务员考试近两年的难度越来越大,分数越来越高,因此,行测的每个版块都很重要,各位同学在备考的时候要认真把握。通过培训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些板块都是可以快速提升的。但是常识提升起来很慢,而且,大部分同学的准确率都不高,这就导致了常识的分越来越高,如果说常识部分我们不能提升上去,那么对我们整个行测将会有很大的影响。常识,近几年考查的题目,难度有所增加,所以,我们需要,加大平时的积累。常识备考很有必要提前准备。近年考试中,法律常识是必考内容,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法学常识,各位同学可以花时间进行加强记忆。 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 1.法的定义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好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 (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的相加。 二、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 1.宪法 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 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3.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规

非选择题答题方法

非选择题的答题步骤 一、一般分三步:先审题,后构思,最后作答。 第一步审题:审清设问。定位试题限制的知识范围并明确答题方向。明确知识范围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提问直接明确加以限制,如“体现的经济常识道理”、“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从文化生活角度”等,这些限制只要稍加留心,就能准确把握;二是提问没有直接明确限制,要根据材料或提问来进行判断,这就要看材料介绍的是经济现象、文化现象、政治现象,根据材料的特性来确定相应的知识;三是提问本身所涉及的知识(如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审设问还必须明确总指向,需要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审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看清主体,弄清题目要求回答的中心问题究竟是什么,以免走题,造成答非所问的失误。审题时可以首先把该背景材料以及设问的问题分成若干个层次或几个小问题分别进行思考。 第二步构思:要通过构思来理清答题思路,要搞清用什么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该原理进行表达;要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可以采取在心中打草稿的方式来理清答题思路。 第三步作答:作答时要注意把它们分成几个自然段,以要点化的方式,正确运用学科语言,要书写清楚,将答案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作答(答题)要求:①要有针对性,即答题思路要正确,要针对题目的设问作答,不要答非所问。 ②要有逻辑性,即先答什么,后答什么;先说那句话,后说那句话。③要有层次性,要层层分析,大的层次包含哪些小的层次。④要点化,即一定要用阿拉伯数字清楚地表明答题要点。⑤全面化,答题要点要全面,不要遗漏答题要点。⑥规范化,包括书写规范和语言表达规范。禁止使用自己创造的或社会上的语言;语言要简洁明了准确。 二、解答非选择题的注意事项 要注意克服以下常见的毛病:(1)急于求成。不审题,不构思,怕时间不够,想一句写一句,结果不是会错题意,用错原理,就是重重复复,颠三倒四,该回答的没回答好,不用回答的却写了很多。(2)照本宣科。不理会题目的具体要求,不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紧扣题意进行回答,只是一味地按照复习资料或辅导老师给的相似题的答案答,结果由于答题的针对性不强,得分率不高。(3)表达不准确、不科学。原理表述不准确,分析用词不当。(4)书写不认真。字体潦草,涂改过多,论述不分要点,卷面不清晰。 (注:夯实学科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要牢牢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千万不能舍本逐末,只学习解题方法,不注重课本基本知识的掌握。) 三、典型试题解题思路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技巧精选.

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 数学选择题在当今高考试卷中,不但题目多,而且占分比例高。数学选择题具有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小巧灵活,且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深度等特点,考生能否迅速、准确、全面、简捷地解好选择题,成为高考成功的关键。 解答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是准确、迅速。准确是解答选择题的先决条件,选择题不设中间分,一步失误,造成错选,全题无分,所以应仔细审题、深入分析、正确推演、谨防疏漏,确保准确;迅速是赢得时间获取高分的必要条件,对于选择题的答题时间,应该控制在不超过40分钟左右,速度越快越好,高考要求每道选择题在1~3分钟内解完,要避免“超时失分”现象的发生。 高考中的数学选择题一般是容易题或中档题,个别题属于较难题,当中的大多数题的解答可用特殊的方法快速选择。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但更应看到选择题的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 1、直接法:就是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推理或判断,直接得出结论再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选择的一种方法。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 例1、某人射击一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0.6,经过3次射击,此人至少有2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 ) 125 27 . 12536.12554.12581.D C B A 解析:某人每次射中的概率为0.6,3次射击至少射中两次属独立重复实验。 125 27)106(104)106(33 3223= ?+??C C 故选A 。 例2、有三个命题:①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②过平面α的一条斜线l 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α垂直;③异面直线a 、b 不垂直,那么过a 的任一个平面与b 都不垂直。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解析:利用立几中有关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对上述三个命题作出判断,易得都是正确的,故选D 。 例3、已知F 1、F 2是椭圆162x +9 2 y =1的两焦点,经点F 2的的直线交椭圆于点A 、B ,若|AB|=5,则|AF 1|+|BF 1|等于 ( ) A .11 B .10 C .9 D .16 解析:由椭圆的定义可得|AF 1|+|AF 2|=2a=8,|BF 1|+|BF 2|=2a=8,两式相加后将|AB|=5=|AF 2|+|BF 2|代入,得|AF 1|+|BF 1|=11,故选A 。 例4、已知log (2)a y ax =-在[0,1]上是x 的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 B .(1,2) C .(0,2) D .[2,+∞) 解析:∵a>0,∴y 1=2-ax 是减函数,∵ log (2)a y ax =-在[0,1]上是减函数。 ∴a>1,且2-a>0,∴1tan α>cot α(2 4 π απ < <-),则α∈( ) A .(2π- ,4π-) B .(4π-,0) C .(0,4π) D .(4π,2 π) 解析:因24παπ<<-,取α=-6 π 代入sin α>tan α>cot α,满足条件式,则排除A 、C 、D ,故选B 。 例6、一个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48,前2n 项和为60,则它的前3n 项和为( ) A .-24 B .84 C .72 D .36 解析:结论中不含n ,故本题结论的正确性与n 取值无关,可对n 取特殊值,如n=1,此时a 1=48,a 2=S 2-S 1=12,a 3=a 1+2d= -24,所以前3n 项和为36,故选D 。 (2)特殊函数 例7、如果奇函数f(x) 是[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那么f(x)在区间[-7,-3]上是( ) A.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B.减函数且最小值是-5 C.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 D.减函数且最大值是-5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题答题技巧和练习讲课教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一、单选题解题方法和指导 1、直接选定法。 即直接利用相关语法知识,通过题干中的已供信息,捕捉到解题线索,从而得出答案的解题方法。如: 1)-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Jane? -Oh, my mother asks me ____ some food for supper. A buy B to buy C buys D buying 2) We have worked for three hours. Now let’s stop ____a r est. A had B have C to have D having 3) This is a big class and ____ of the students are girls. A two third B second three C two thirds D two three 4) –I’ve had enough bread ,would you like ______. A a few more B one more C another more D some more 此法主要用于较简单的试题,但必须要求对基本知识点,语法点熟练掌握。 2、关键词暗示法。 题目中的关键词对于快速而准确的判定答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找到句中的关键词,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如: 1)He has never been to Beijing before,______? A has he B hasn’t he C did he D does he 2) -What did you see, Mary? -I saw a lot of trees on _____ of the lake. A either side B all sides C .both sides D other sides 3) We have got two TV sets, but _____ works well. A any B both C neither D either 4) It___ ten years since we last ____ in Beijing. A was, met B has been, met C was, meet D is , meet 3、类推比较法 如果对题目的备选答案没有十分把握或把握很小,不妨利用“如果A对,那么B也对”的类推法,从而将AB予以否定,如: 1)Who’s the woman over there? – She is a ____ A teacher B a friend of mine C a famous actress D fourteen years old 2) Could you tell me when Tom_______ here? A got to B arrived in C reached D reached to 4、前后照应法 解题时,为了透彻理解,要联系上下文,捕捉隐含信息,方能准确找出答案,此方法多用于两个以上句子或对话形式命题的题目。如: 1)-Which would you like, coffee or milk? -____ , I just want to have some hot water. A Either B Both C Neither D All 2)- Tom didn’t go to school this morning, didn’t he? -______, though he didn’t feel well. A Yes, he did B No, he did C Yes, he didn’t D No, he didn’t 5、逐个排除法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将干扰答案和错误答案逐个排除,缩小选题范围,然后将剩余的填入空白处进行检查,确定是否正确,如: 1)Could you tell me_____ ? A who is that man B how much it costs to fly to Beijing C why is he crying so sadly D whether has he arrived 2) Remember ,boys and girls ___ you work, __ result you will get. A The better, the harder B The harder, the better C The hard, the better D The harder, the good 3) I usually have milk and bread for supper.-______. A So have I B So do I C I have to D I do so 4) I asked you ______ next. A what shall we do B we should do what C what should we do D what we should do 5) Could you tell me ___? 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him. A where is Tom B where Tom is C where Tom is D where Tom was 6、交际应答 根据交际用语的习惯搭配,联系上下文直接解题,如: 1)-Your dress looks really nice. -_____ A Not at all B Thanks C Not nicer than yours D Don’t say so 2) –Could you help me carry the heavy box. -_______. A My pleasure B You are right C Don’t worry D with pleasure 3) - I lost my bike yesterday. -______ A Who did it B I’m sorry to hear that C Never mind D Don’t worry, you can buy another one.

2020公务员行测常识一

2020公务员行测常识一 2.1914一1918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原因有()。①辛亥革命冲击封建制度②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③北洋军阀分裂④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掠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3.某工商局招聘员工时,以不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女性。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劳动者的()。A.平等就业权B.休息休假权C.取得报酬权D.安全卫生权 4.国家公务员向有关单位提出申诉的必要理由是()。A.对公务员个人的处理不公正B.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C.公务员认为自身受到的处理或待遇不合理D.需有涉及公务员个人的处理决定 5.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标志着()。A.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C.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 6.在法学上,一般认为,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依据是()。A.法律调整的效果B.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C.法律法规的数量D.法律调整的后果 7.张某与范某有仇,遂寻机报复。一天张某得知范某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向范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便返回家中。张某的行为属于()。A.犯罪中止B.犯罪预备C.犯罪表示D.不构成犯罪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我国刑法规定的()的,可以不予追究。A.最低刑为5年以上有期徒刑B.最高刑为5年以下有期徒刑C.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D.最高刑为2年以下有期徒刑

9.国家公务员录用的首要原则是()原则。A.平等B.公开C.竞争 D.择优录用 10.经营权是经营者对其经营财产的一种().A.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B.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C.使用权利 D.不能占有,只能使用和获得收益的权利 参考答案解析 1.D【解析】法律的公布是指立法机关或国家元首将已通过的法 律以一定的形式予以公布,以便让社会遵守执行。我国法律在全国 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后,由国家主席予以颁布施行。2.D 【解析】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原因有:①辛亥革命对封建制度的 冲击;②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几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交战,暂 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③全国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也为民 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A【解析】注意材料反映的信息,招 聘中以不正当的理由拒绝女性,是一种在工作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侵犯的是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而不是休息权、取得报酬权等。4.C 【解析】本题可依照《公务员法》第90条的规定来作出判断,公务 员对涉及本人对下列人事决定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1)处分;(2)辞 退或者取消录用;(3)降职;(4)定期考核不称职;(5)免职;(6)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予批准;(7)未按规定确定或者扣减工资、福利、保 险待遇;(8)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诉的其他情形。在本题中值得 注意的是以上的第7点,涉及到了有关待遇方面的问题,可排除A 项,而选C项。5.B【解析】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 正案中,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是一种国家政治 上层建筑领域内的活动,在这要注意的是不仅“国家”、“人权” 属于政治范畴的事物和现象,且修宪活动也是一种政治活动行为。 故应选B项。A、C两项内容属于社会经济结构范畴;D项中的精神文 明属于观念结构中的现象。6.B【解析】本题只是对基本概念的考查,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依据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7.B【解析】此 题中张某向范某家走去的行为属于为犯罪创造条件的行为,张某的 行为尚未进入犯罪实行阶段。因此属于犯罪预备。此题只要知道犯 罪未遂的要件,便可得到正确答案。犯罪未遂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8.C【解析】《刑法》第7条规定:华人民共和国

公务员行测常识模块:必背的100个法律知识点

公务员行测常识模块:必背的100个法律知识点 【导读】华图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网同步河北华图发布:公务员行测常识模块:必背的100个法律知识点,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北华图微信公众号(bdhuatu),答疑微信号dbhuatu521。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程序性、可诉性、权利义务性。 3.法的作用可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规范作用包括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作用。社会作用一方面,法的社会作用体现在维护阶级统治;另一方面,体现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 4.法律关系构成三要素:主体、内容、客体。 5.法的效力层次: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 6.法律制裁以惩罚为主要形式,主要包括:(1)民事制裁。(2)行政制裁。(3)刑事制裁。(4)违宪制裁。 7.宪法集中体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国家的意志和利益,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调整国家根本社会关系,确认和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 8.宪法的特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母法),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9.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最高的国家立法机关。 11.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制,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 12.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经常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也是国家立法机关。 13.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也是我国的政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14.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普遍性原则、平等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秘密投票原则。 15.特区立法会制定的法律只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国人大常委会认为特区立法会制定的法律有问题,可以发回,但不能撤销。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回的法律自发回之日起立即失效,一般不具有溯及力。 16.特别行政区具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司法权和终审权、处理对外事务的权力,但是没有防务权和外交权。 17.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与政府之间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18.我国人民法院实行四级两审终审制。 19.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1.材料分析题 题型特点:材料分析题因其能考查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成为各类考试题型中难度较大、分值较高的重量级题型之一。所谓材料分析题,就是运用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基本原理、观点、概念等,分析题干的材料或观点,并回答所提出的实际问题的一种题型。此类题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一般都反映当前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或我们身边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尤其是能与社会热点或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重点知识熟练掌握并深刻现解。 解题技巧:回答材料分析题的一般步骤:审题——分析——作答。第一步,审题——读懂材料,审清问题。首先,认真阅读试题的内容,尤其是试题所给的材料,认真分析材料内容,归纳材料重点,做到读懂材料大意,并能概括出材料所阐述的主要观点。其次,认真审清所给出的问题,准确把握“设问”的意思,弄清问题的限制条件、指向范围,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语去理解,明确题意。再次,找出问题与材料的内在联系。必须牢记,读懂材料,审清问题,是做好材料分析题的前提。 第二步,分析——比照问题,寻求与教材的结合点。通过前面对所提问题及材料的分析,积极展开多角度的思维,在明确答题思路后,找出“材料”和“设问”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即“材料”或“设问”体现了教材上哪个或哪几个知识点,用教材的知识点来回答问题。要

知道万变不离其宗,紧扣教材知识点,用教材的知识回答各类问题,这是回答材料分析题的关键。切记,找的知识点越多,答题就越完整。切忌只泛泛而谈,不用教材知识的做法。 第三步,作答——细致阐述原理,不忘联系材料。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全面性、逻辑性,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冋答。要用与“材料”相关的知识去回答问题,结合设问,问什么答什么。在阐明原理时,要注意针对问题,观点明确,表词达意要科学合理。要多用教材语言,涉及多个知识点时,要考虑其主次先后,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楚、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记住,答题要紧扣教材,多用教材语言并不是将教材内容照搬照抄,而是要在灵活运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联系材料内容分析回答。最后,答题时要做到语言规范,字迹工整,卷面干净。 例1材料—晓慧刚上初中时,她感到自己太胖,每天偷偷不吃午饭,得了厌食症。妈妈带她去医院看病,治疗了好长时间才痊愈。到现在她也没瘦下来。 材料二俊杰比起同龄的孩子,显得十分矮小,因此,总觉得自己的身躯不够高大,不像个堂堂男子汉。他感到非常压抑。 (1)晓慧、俊杰的烦恼有什么共同之处? (2)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这些烦恼? (3)你能为他们提一些建议吗? 解析:本题以晓慧和俊杰的青春期变化为材料,考查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这一内容。第(1)问,由材料可看出晓慧和俊杰进入青春期,

中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中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中考数学的选择题该如何又快又准确地找到解题的答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了以下选择题的结构及解答方法和技巧。 1.规范化试题的破绽 除了用了知识点之外,用选择题自身固有破绽做题。大家记住一点,一切选择题,标题或许答案肯定存在做题暗示点。由于首先我们必需得供认,这题能做,只需题能做,必需要有暗示。 1〕有选项。应用选项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判别答案是选或不选。如两个选项意思完全相反,那么必有正确答案。2〕答案只要一个。大家都有这个阅历,事先不明白什么道理,但是看到答案就能明白。由此选项将发生暗示3〕标题暗示。选择题的标题必需得说清楚。大家在审题进程中,是必需要用到有效的讯息的,标题自身就给出了暗示。 4〕应用搅扰选项做题。选择题除了正确答案外,其他的都是搅扰选项,除非是乱出的选项,否那么都是可以应用选项的搅扰性做题。普通出题者不会随意出个选项,总是和正确答案有点关系,或许是能够出错的结果,我们就可以借助这个命题进程得出正确的结论。 5〕选择题尽管结果,不论中间进程,因此在解题进程中可以大胆的简化中间进程。

6〕选择题必需调查课本知识,做题进程中,可以判别和课本哪个知识相关?那个选项与这个知识点有关的可立刻扫除。因此联络课本知识点做题。 8〕选择题必需保证考生在有限时间内可以做出来的,因此当大家花很多时间想不对的时分,说明思绪错了。选择题必需是由一个复杂的思绪构成的。 2.选择题解答方法和技巧 一、直接法:依据选择题的题设条件,经过计算、推理或判别,最后到达标题要求。这种直接依据条件停止计算、判别或推理而失掉的答案的解选择题的方法称之为直接法。 二、直接法:直接法又称实验法、扫除法或挑选法,又可将直接法分为结论扫除法、特殊值扫除法、逐渐扫除法和逻辑扫除法等方法。 1〕结论扫除法:把标题所给的四个结论逐一代回原题中停止验证,把错误的扫除掉,直至找到正确的答案,这一逐一验证所给结论正确性的解答选择题的方法称之为结论扫除法。 2〕特殊值扫除法:有些选择题所触及的数学命题与字母的取值范围有关,在处置这类解答题,可以思索从取值范围内选取某几个特殊的值,代入原命题停止验证,然后扫除错误的,保管正确的,这种处置答题的方法称之为特殊值扫除法。3〕逐渐扫除法:假设我们在计算或推导的进程中不是一步

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知识大全

法律知识大全 第一节法理学 一、法的渊源 1.宪法 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 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指法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和颁布的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 5.自治法规 自治法规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制定的与民族区域自治有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 6.规章 规章通常称行政规章,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职权所制定、发布的针对某一类事件或某一类人的一般性规定,是抽象行政行为的一种。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 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等级 上述各种法的渊源都具有法的效力,但它们的效力等级又是有差别的。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选择题答题技巧

选择题答题技巧 作为客观性试题,从全国各地考试来看主要是单项选择,它由题干和题肢两部分组成,有三个选项或四个选项。分为简单选择题和组合选择题。在占分比例上达到30%,对于开卷考试下的政治学科来说,是比较好拿分的题项,因此,答好选择题极其重要。那么如何解好选择题呢?(1)认真审题,三思而后行 选择题的题干与选项中常常出现容易忽略或与考生习惯定势相反的内容,让考生因审题失误而痛失分数。 (2)因题而异,选择正确的解法 不同的选择题常常需要不同的解法,应因题而异,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解答选择题的准确性,也可以有较高的解题速度。常用的解题方法有: 1.排谬法:当题干要求正确选项时,排除错误的选肢。 2.排异法: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 3.排倒法:题干与题肢因果关系颠倒的不选。 4.排乱法:题干与题肢外延不符,以部分代整体或以整体代部分。 5.排重法:与题干同语反复的选肢无意义不选。 6.排正法:当题干要求是反向时,正向的不选。 7.排组合不符法:组合选择题中,先找出因各种理由而不符的一个或两个选项,然后把含有这些不符的选项排除。 8.最佳法:当几个题肢都符合题干时,选与题干最密切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9.排二级延伸法:凡题干与题肢要经一个以上中间媒介才能联系上的选项不选。 10.逆向隐性的题目:题中观点错,设问要求选择与题中观点相符的选项,而不是要求指出它错在哪里,这时,正确观点的选项不选。(3)审时度势,择其优而选之 要合理分配选择题的时间,遇到一两题不会做的也不要花大量时间去翻书查找,可做个记号,过一会儿再来收拾它,先朝下面继续做。注意解选择题是不要空题、漏题。即使实在不会也应该猜测一下答案。这猜之中也有方法,一般采取相关、相容和相斥法。看答案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分析得到正确的结论。看答案之间的相容合理的成分,再找出不相容不合理的成分,从而择其优而选之。 2012德阳中考政治试卷试题及答案 德阳市2012年中考政治试题 第一卷单项选择题 1~3为时政题,省略①②③④

数学选择题答题技巧方法

数学选择题答题技巧方法 数学选择题答题技巧 一、保持高度自信和旺盛斗志。 在保证充足休息的同时,重点背记认为可能会考的内容,也可以模拟中考考卷进行训练,以增强应考自信心。一定要回归考试说明,回归课本要求,回归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考试说明是命题专家编的,通过它找到中等、难题的感觉。近期要特别注意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近几年中考的主干知识,在最后阶段还要特别注意数学知识网络的梳理和完善,不要做难题、偏题,要把握正确的初中数学学业要求。同时可以再一次检查还有什么公式、定理、概念没有复习或遗忘了。对中考数学“考什么”、“怎样考”有一个全面了解。 二、有选择地做题,从数学思想上进行总结。 现在,已没有必要拿到题就做,可选择三类题认真做。第一类是初看还没有解题思路的;第二类是最近做错的;最 后一类是以前做得比较慢的。做完后,还要从数学思想方法上进行总结,比如它的解法中用到了初中数学中的哪些数学思想?一道题的解法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往往为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指明了方向。通过挖掘数学思想,我们就会形成一类问题的解题理念,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平时坚持使用的“病例卡”。

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会做的题做错的现象,特别是基础题。究其原因,有属于知识方面的,也有属于方法方面的。因此,要加强对以往错题的研究,找错误的原因,对易错的知识点进行列举、易误用的方法进行归纳。同学们可几个人一起互提互问,在争论和研讨中矫正,使犯过的错误不再发生,会做的题目不再做错。比如哪些是会做但做错了,哪些是会做做不到底的,要非常清晰地把原因整理出来。曾经犯错误的地方往往是薄弱的地方,仅有当时的订正是不够的,还要适当地进行强化训练。 四、要训练各种考试能力。 有的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但考试时发挥不出来,这个问题可通过加强训练来解决。用与中考试卷结构相同的试卷进行模拟训练,并对每次训练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既可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又可提高适应考试的能力。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有正确的战略战术。上了考场后,在接到考卷和允许答题之间,一般会有几分钟的空档,考生应该很快地把题目浏览一遍,找题目最薄弱的环节下手,寻找突破口。首先是认真审题,要一字一句地“读题”,而不是“看题”,读懂题意后再着手解。其次在解题时思想要高度集中。运算时不妨一边计算一边默读,从草稿纸上抄到试卷时也这样做。 慎做容易题,保证全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巧做较难题,力争得满分。也就是把该拿下的分数全部拿下来。

选择题解题法指导解答

选择题解题方法指导 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广、题量多的特点,要求考生要塌实、牢固的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同时要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的水平。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具备这些前提条件之后,再辅之以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真正答好选择题。 (一)审题方法 能否认真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随着命题技术的进步,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愈来愈强,迷惑性越来越大。因其答案的唯一性,又不象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那样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错。认真审题,对选择题尤其重要。 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明确题意和要求。其具体要求是: 第一,明确题目结构。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 如97年第20题,“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到18世纪末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出现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英国压迫加剧,北美人民反英意识增强 B.北部几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各殖民地间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 D.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解析:其中出现原因是答题项,主干语是指“转变“(即由分散的抗英斗争到联合一致的独立战争),限定语有时间(17世纪到18世纪末)、地点(北美)、特点(分散到联合一致)。 第二,搞清时空范围。根据限定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大力士空间和阶段特镇,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第三,搞清基本题型。选择题也有自身特点,根据其特点明确题目的基本类型,在结合平时的学习和掌握,根据各题型的答题方法进行“对号入住”的思考和把握。 第四,推敲备选项。对备选项要认真推敲。近年来,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认真分析。通过比较,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明确选项与题干的关系。 第五,明确理论要点。选择题大都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物理选择题十大答题技巧

物理选择题十大答题技巧。 方法1:直接判断法 根据所学的概念、规律等直接判断,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基本不需要推理的常识性试题,这些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识记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方法2:特殊赋值法 试题选项有不同的计算结果,需要考生对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判断。有些试题如果考生采用全程计算的方法会发现计算过程烦琐,甚至有些试题超出运算能力所及的范围,这时可采用特殊值代入的方法进行判断。 方法3:特例反驳法 特例反驳法是在解选择题时,当碰到一些似是而非并且迷惑性极强的选项时,直接运用教材中有关概念往往难以辨清是非,而借助已掌握的一些特例或列举反面特例进行反驳,逐一消除干扰项,从而快速获取正确答案的一种方法。 方法4:选项分组法 有一类选择题,可以通过合理想象,巧妙分组进行解答。这类选择题的题干中有“分别”“依次”等强调顺序的词语出现。先找出最有把握判断的叙述项,并把它们的位置固定,再与供选项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答案。这种解法既可避免多选、漏选,又能提高答题速度。 方法5:巧用推论法 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推论,这些推论在计算题中一般不可直接应用,但运用其解答选择题时优势就显而易见了,可大大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方法6:筛选法 筛选法是根据已经掌握的概念、原理、规律,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不合理因素(不正确的选项),将其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答案的一种方法。 方法7:比较分析法 如果涉及一个图像,可以对图像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仔细观察。如果涉及几个图像,可以分别比较不同条件下的相似处和相同条件下的不同处。比较分析法是确定事物之间同异关系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 方法8:等效思维法 等效思维法就是要在保持效果或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对复杂的研究对象、背景条件、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分解、重组、变换或替代,使它们转换为我们所熟知的、更简单的理想化模型,从而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 方法9:信息特征法 信息特征法是根据试题提供的各种信息特征(如结构特征、位置特征、性质特征、组成特征、现象特征、数值特征等),进行大跨度、粗线条的分析,推理或联想的一种方法,可以做到去表象、抓实质,融会贯通,快速求解。 方法10:计算推理法

初中物理选择题解题方法指导

初中物理选择题解题方法指导 发表时间:2014-03-11T09:43:20.84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3期供稿作者:韦根广 [导读]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韦根广 摘要:物理选择题以试题的灵活性、知识的广泛性、答题的简便性和评分的客观性等特点,已是标准化试题的主要形式。中考选择题以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辨析能力为主。通常以贴近生活的知识为背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事实为基础,把基本概念和规律溶于其中。试题的编制和设计都从生活实际现象或实际问题入手,都来源于学生生活中熟悉或熟知的生活现象,使学生不感到陌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物理,物理时时在身边,试题鲜活、基础、趣味性强。本文主要探究了该题型的一些解题方法,希望能给学生带来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选择题;解题方法 一、概念辨析 所谓的概念辨析法是指用物理概念作为标准去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辨别正误,从而判断获取正确结果的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主要对物理概念要准确记忆和正确理解,对相关的不同概念的区分及对某些重要概念的内涵要分析到位。 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快 B. 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多 C. 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 D. 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多 正确辨别功率与机械效率这两个易混概念。 二、规律理解 主要考查对物理过程中物理规律的辨别能力。解答的关键是对题干中描述的物理过程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然后找准其对应的物理规律,再利用物理规律对选项的内容逐一进行分析,最后做出选择。 例:关于运动和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有惯性 B.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C.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方向一定改变 D.物体不受力作用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正确辨别力与运动的关系。三、联系实际 这类题主要考查物理规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解答的关键是对生产、生活或事例的分析,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剖析事例或现象的过程中,找到与物理原理的联系,进而做出解答。 例:如图所示,下面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理解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物体的原因,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矫正 四、求比值类(比例法、数据代入法) 1.比例法:利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比例法。用比例法解题可以省略反复套用公式而带来计算的烦琐,对物理量的单位也没有统一的要求,只要相比的同一物理量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运用这种方法既能通过计算定量得出结果,也能经过分析定性比较大小。 2.特殊值代入法:根据题目给定的数据,给未知的某个物理量假定一个恰当的值代入题中,然后进行计算。 例: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2:1,比热容之比是3:4,若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则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 A.2:3 B. 3:2 C. 3:8 D. 8:3 理解求比值类问题的一般方法:(1)了解题意,选择相应的物理公式。(2)依据题目描述的物理现象找出保持不变或者相等的物理量。(3)用“不变的(或相等)的量”为纽带,将公式联立成比例式。 五、图像分析 在物理学中,常采用数学中的函数图像,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因此,图像实际上反映了物理过程(如熔化图线等)和物理量的关系(如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等)。运用图像知识来解物理试题的方法,叫“图像法”。 例:某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一个图像,下列结论与图像相符的是() A.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B.电阻一定时,电压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C.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着电阻的增大而减小 D.电压一定时,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2021国考行测常识备考之法律常识

2021国考行测常识备考之法律常识 公务员考试近两年的难度越来越大,分数越来越高,因此,行测的每个版块都很重要,各位同学在备考的时候要认真把握。通过培训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些板块都是可以快速提升的。但是常识提升起来很慢,而且,大部分同学的准确率都不高,这就导致了常识的分越来越高,如果说常识部分我们不能提升上去,那么对我们整个行测将会有很大的影响。常识,近几年考查的题目,难度有所增加,所以,我们需要,加大平时的积累。常识备考很有必要提前准备。近年考试中,法律常识是必考内容,中公教育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法学常识,各位同学可以花时间进行加强记忆。 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 1.法的定义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好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

(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的相加。 二、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 1.宪法 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