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深圳模式”与深圳经验

“深圳模式”与深圳经验

“深圳模式”与深圳经验
“深圳模式”与深圳经验

钟坚:“深圳模式”与深圳经验

作者:钟坚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来源日期:2010-11-3

本站发布时间:2010-11-3 13:09:58

阅读量:543次

摘要:认真回顾和总结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任何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深圳模式也不例外。深圳模式必须与时俱进,适时变革。深圳模式外延应加快四大转变,深圳模式内涵应加快实现四大提高。

关键词:深圳、模式、经验、变革

中国经济特区的创办与发展,是中国1978年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精彩缩影和生动反映。而深圳既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经济特区之一,也是办得最好、影响最大的经济特区。深圳发展之路和发展经验,长期以来,一直引起了国内外政要和学者的极大关注。在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本文就深圳模式与深圳经验问题作一探讨,以求于教学术界同仁。

一、深圳模式的发展成效

1979年深圳设市。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正式诞生。1988年成为国家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2008年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2009年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深圳建立经济特区30来,经

济社会快速发展,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罕见奇迹,从贫穷落后的小县城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南部综合经济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最强的现代化大都市”[1]。

(一)创造了经济发展的“深圳速度”。1979~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从1.96亿元增长到8201.23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经济总量相当于国内的一个中等省份的实力,年均增长35.04 %;人均生产总值从606元增长到9.21万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折合13480美元),居全国第一位,年均增46.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0.59亿元增加到1709.15亿元,年均增长28.16%;工业增加值从0.23亿元增长到3429.9亿元,居第四位,年均增长31.72 %;贸易进出口总额从0.17亿美元增长到2701.55亿美元,居第二位,年均增长30.13 %;出口总额从0.09亿美元增长到1619.79亿美元,连续17年居第一位,年平均增长27.9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13亿元增长到2598.68亿元,年平均增长 %;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从0.17亿元增长到880.82亿元,居第三位,年均增长25.36 %。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深圳累计上缴中央财政的税收达到14402.7亿元,净贡献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2006年来,深圳市连续四年获得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內地城市第一名。

(二)初步形成了现代产业体系。1979年至2009年,深圳产业发展已从过去以贸易、房地产和“三来一补”加工产业为主发展到今天以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等为支柱产业,三

次产业结构由0.1:50.9:49.0发展为0.1:46.7:53.2,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聚集效应日显。2009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8507.8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611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2%,成为深圳经济第一支柱产业,~009年,拥用有各类金融机构160多家,银行、证券、保险业机构密度、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以及从业人员比例均居全国前列,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148.14亿元,占GDP比重为14%,在国伦敦金融城发表全球75个金融中心调查报告,连续两年居内地之首,排名世界第九。2008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34.52 亿元,占GDP比重为9.41%。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印刷、媒体、文化旅游等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左右。目前四大支柱产业占本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0%。与四大支柱产业相配套,举办“高交会”、“金博会”、“物博会”、“文博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初步建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发挥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积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吸收和利用外商投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出口,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逐步建立起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发展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门户。2009年,贸易进出口总额2701.5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619.79亿美元,出口约占全国的1/7,广东的45%,连续17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深圳投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1527个,世界500强企业有180多家落户深圳,累

计实际利用外资456.21亿美元。深圳企业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涌现出一批走向国际的知名跨国企业。截至2008年10月,深圳共有经批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512家,投资28.28亿美元。2009年接待过夜海外游客896.36万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7.60亿美元。深圳已成为中国旅游重要的目的地、客源地和出境游集散地。全年经过对外口岸入出境人数1.72亿人次;入出境车辆1474.1万辆次。不断加强与香港、珠三角区和内地省市的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四)走出一条新的自主创新之路。初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的,以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资介紧密结合的比较完整的区域创新体系,自主创新成为拉动增长的动力源。2009年末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86家,企业自主创新蔚然成风。2009年国内专利申请量达4227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0520件,全市PCT申请达3800件,占全国申请总量47%以上,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位。华为、中兴、比亚迪、腾讯、中集等一批深圳企业已跻身全国专利申请20强。2009年,华为申请国际专利1847项,居全球第二;中兴申请国际专利502件,居全球第五。华为、中兴两家企业申请国际专利占全国申请量6089件的三分之一。2009 年度“中国最具创新公司”30名排行榜,深圳的华为、腾讯、中兴、比亚迪、迈瑞、中集等企业荣登榜单,其中华为、腾讯、中兴、比亚迪等居前4位。2010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20强:深圳宇星科技居首。截至2009年低,深圳已累计有效注册商标数量94800件。其中自主品牌7万多件,其中拥有华

为、中兴程控交换机、“中集”集装箱3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拥有“中国名牌产品”80个,列全国第二,“广东省名牌产品”92个。2006年,深圳市获“中国品牌之都”的称号。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首个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授予“设计之都”的称号。

(五)培育成长一大批民营本土龙头企业。深圳在发展外源经济的同时,积极促进本土内源经济发展,一大批本土企业先后诞生,成为深圳经济发展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如通讯领域的华为、中兴等,网络领域的腾讯;软件领域的金蝶、金证、亚都等;生物工程领域的科兴、海王、赛百诺、海普瑞、三九集团等;新材料领域的比亚迪、长园、中金高能等;医疗器械领域的安科、迈瑞、金科威等;激光设备领域的大族激光;金融领域的招商、平安、深发展、华商、南方、博时、华夏等;电子领域的康佳、创维、赛格等;房地产领域的万科、华侨城、招商地产、金地、鹏基、中海等;商业领域的华润万佳、天虹、人人乐、新一佳、茂业百货;现代物流领域的怡亚通、越海全球,还有深航等。在深圳众多总部企业中,深圳本地企业多达224家,占总部企业总数的64%。深圳发明专利90%都为本土企业所有。华为、中兴通讯、康佳、创维、中集、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深圳名牌企业活跃在海内外市场,刮起深圳旋风。平安保险成为深圳市首家跻身世界500强的本土企业,在我国世界500强非国有企业中排在首位。中国最大的通讯设备商华为,中国最大的地产商万科,中国电池大王和汽车新贵比亚迪,中国最优秀的互联网公司腾讯,中国最好

的商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最大手机分销商天音通信,中国最大网络下载服务商迅雷,中国最大汽车后市场服务商元征科技,中国最大手表供应商飞亚达,中国最大家纺用品供应商富安娜,中国最大特种计算机提供商研祥智能,中国最大ERP软件供应商金蝶,中国投影行业最大的研发制造商雅图,中国最大女鞋品牌百丽,等等,众多知名品牌崛起于深圳。

(六)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通过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快速发展成为一座功能完备、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日趋完善,是全国唯一拥有海、陆、空对外口岸的城市。2009年,开通航线150条,机场旅客吞吐量量2448.21人次,为我国第四大空港,深圳机场步入世界最繁忙单跑道机场行列。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825.02万标箱,连续12年居全球集装箱枢纽港第四位。建成区面积788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2平方米,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全球环境500强等荣誉。深圳是全国最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城市之一。作为改革开放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加之独特的地缘和人文环境,造就了深圳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是最适宜海内外英才创业拓展的活力之都。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七)市民生活水平达到富裕水平。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全面提高,实现了从温饱向富裕的飞跃。2009

年末常住人口891.23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244.52元,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526.10元。养老、医疗、失业和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民医保”。截止2009年9月,截至11月底,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16.24万。

二、深圳模式的发展经验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认真回顾和总结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过去30年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深圳未来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反思和汲取。只有这样,深圳未来发展方向才会更加明确,发展步子才会更加稳健。

(一)坚持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总是首先伴随着思想观念的巨大变革。解放思想是用足、用好、用活政策的关键。深圳是解放思想的产物,也是解放思想最大的受益者。邓小平指出:“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2](P372)。“不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P377)这既道出了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诀窍”,又讲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干其他事业一样,一是要解放思想,二是要大胆实践。这既是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绩的关键,也是深

圳经济特区建设实践成功经验的根本点。深圳经济特区从无到有,在无经验可鉴的情况下,敢于向旧体制、旧思想、旧习惯挑战,靠的就是解放思想。深圳特区30年实践所形成的最大优势,就是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就是先人一步的开放意识。深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30年每一个重大步骤和每一个巨大变化,无一不是解放思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结果。深圳实践的成功经验,就是不把精力用于抽象地争论姓“资”姓“社”的问题,而是对于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经济特区正是敢于解放思想,敢试敢闯,结果闯出了发展的新路子,闯出了发展的新局面,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子。

(二)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经济。深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能快则快。特别是面对各种挑战与机遇,面对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深圳能够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结果是创造了罕见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速度,经济实力迅速跻身于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深圳建立经济特区虽只有30年的时间,但却创造了共和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快、人民实惠得到最多的新记录。深圳经济之所以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一心一意进行经济建设,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使其他各项工作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

第三,坚持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不断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开放是深圳发展发展之源,没有开放,就没有深圳的今天。深圳能有今天的发展局面,首先得益于在不断扩大开放中抓住机遇、用好政策。深圳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和毗邻香港的优势,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利用两种资源和国内国际市场,外引内联,以吸引港资为主到外资来源全球化,从引进资金到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从积极引进来到主动走出去,从利用“香港因素”到深港紧密合作,实行从外向型经济到开放型经济的转变,连续保持17年外贸出口全国第一,已成为我国连接世界市场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基地。正是由于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最进步的东西的有效结合,才促进了深圳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开放就无所谓真正意义的改革。对外开放既是改革的主要动力,又是改革的重要手段。以开放促进改革促发展也是深圳的一条重要经验。

(四)坚持通过改革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新体制。上世纪80年代初,当全国还在争论计划和市场关系时,深圳就提出建设资金以引进外资为主,经济成分以发展外资企业为主,经济运行以市场调节为主,产品销售以外销为主。深圳根据中央“杀出了一条血路来”和“跳出现行体制之外”的指示精神,在面对世界范围内多种目标模式的选择和比较中,先后在价格、流通、外贸、金融、外汇、土地等领域推进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很好地结合起来,把公有制为主体与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很好地结合起来,把按

劳分配为主体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很好地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敢闯敢试,勇于探索,从单项改革突破到配套改革推进,从经济领域改革到其他领域改革,在全国率先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圳实践的成功,说到底是市场经济的成功。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而开市场经济的先河,是深圳成功之所在。

(五)坚持经济发展外源发展与内源相结合,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本土企业。深圳在发展外向型经济,同时积极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内源型经济,形成外源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态势。特别是已涌现出一大批像华为、中兴、中集、比亚迪、招商、平安、万科、腾讯等一大批本土知名名牌企业,本土企业已成为推动深圳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是深圳经济发展的最成功之处和最大亮点。

(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产业转型与升级。深圳在发展三来一补”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借鉴和消化,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全市的特色经济和第一经济增长点来抓。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综合经济实力,在较高起点上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积极推动以金融、物流、文化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使现代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七)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之路,成为中国品牌之都和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官产学研资介相结合的研究开发体系,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走出了一条在开放条件下自主创新的新路子。在没有任何产业基础的情况下,发展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从起初只有少量科技人员的“科技荒芜地带”,迅速成为拥有几十万科技创新人员的创业基地。这主要是由于深圳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不断破除影响自主创新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通过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要素市场和投融资制度等相关方面的改革,激发科技人员和企业家的创新活力,使企业可以按照市场规律高效配置创新资源,并使深圳具备了聚集和配置创新要素的能力和条件。

第八,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邓小平说:“要搞四个现代化,不实行开放政策不行。为了坚持开放政策,必须打击经济犯罪。因此,我们坚持两手,一手坚持开放政策,一手坚决打击经济犯罪分子。这两手都不是搞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行的,要坚持到底。”[3](P )深圳30年的实践,坚持实行开放政策与打击经济犯罪相结合,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同步发展,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民主法制建设相结合。没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社会秩序,经济发展不可能快和好。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既是深圳实践的重要内容,又是深圳实践成功的重要经验。

深圳经济特区30年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主要因素有:一是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政策,深圳发展壮大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中央的关怀和支持。二是市场取向的体制改革造就了经济繁荣;三是对内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四是开放、多元、包容的独特移民创新创业文化;五是高层次人才的高聚集托起了经济高发展的高起点、高速度和高效益。深圳之所以能够创造奇迹,就是因为它聚集了全国各地优秀的人才。三是深圳市委市政府较好地利用了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以及毗邻香港的独特优势,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力。

三、深圳模式的反思与变革

当然过去30年,深圳发展模式既有许多成功的实践和经验,也存在一些失误和问题。一是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欠缺,存在违章建筑与公共安全等突出问题。二是没有像亚洲“四小龙”那样,从一开始就重视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曾错失机遇。三是在土地和环境保护方面力度不够,30年快速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土地和环境资源代价。四是政府起主导作用,市场和民间力量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等。四是社会弱势群体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关怀。任何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深圳模式也不例外。深圳经过30年快速发展,目前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新环境和新的任务。深圳模式也必须与时俱进,适时变革。

(一)深圳模式外延应加快四大转变

第一,功能形态由经济特区功能为主向以国际化城市为主转变。深圳目前是一个人口超过千万、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前列的现代化特大城市。特区政策在深圳的最大成功在于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形成良性循环,具有在新的起点上再发展的能力。如果仅把深圳作为一个经济特区来定位,这不仅不符合深圳的现实,而且也会束缚深圳的发展。换句话说,深圳未来发展的路径是国际化城市的发展路径,而非经济特区的发展路径。经济特区强调聚集,是做大,而国际化城市强调辐射,是做强。是这不是否定经济特区的地位和作用,反而恰恰说明经济特区在深圳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央给予深圳“一区四市”新定位,其中“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是对深圳城市发展的综合定位。深圳未来发展方向,就是要按照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的目标去筹划、建设和发展。就是要把城市建设得更加符合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这样一个条件。如果说过去广东省把赶超亚洲“四小龙”作为一个发展目标的话,那么深圳未来30年,就应该把赶超新加坡、香港作为一个发展目标提出来。深圳应有这个雄心壮志。30年前,谁能想象深圳能够发展今天这个样子。

第二,经济形态由以工业经济为主向以服务经济为主转变。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城市和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一个城市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结构中的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深圳经济未来发展的空间主要在现代服务业。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经济体在人均GDP达

到3000美元之后,往往是服务业加速发展期,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服务业就业人员比重往往超过70%。而目前2009年深圳服务业比重只有53.2%。这说明深圳目前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和联动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不足。未来30年,是深圳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快速增长期。深圳除继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外,应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实现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现代服务业具有要素的智力密集性、产值的高增值性、供给的多层次性和服务的强辐射性等特征。要强化深圳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地位,也主要靠服务业的发展。从世界来看,现代服务业越发展,其创新能力和辐射能力也就越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也是深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克服要素制约,增强发展后劲的必然选择。光搞工业,特别是加工工业,收不到几个钱,还挤占大量土地,环境越搞越坏。搞工业,即使把东莞、惠州给你划过来,将来还是不够用,搞现代服务业,现有的空间我们认为足够了。新加坡、香港空间有多大。如果说,过去30年深圳加工工业发展解决了几百万从农村转移出来的打工者就业的话,那么未来30年,通过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就有可能解决几百万从高校毕业出来的大学生就业。

第三,发展重点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四位一体”全面发展转变。深圳经过近30年的高速起飞和迅速崛起,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和进步,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进入到现代化的中期阶段。深圳虽然初步实现了经济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但就整体而言离完全

的现代化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现代化还不仅仅是经济的现代化,而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方面的现代化。深圳经济发展快,社会转型早,社会和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只有坚持“四位一体”综合发展、协调发展的,才能有效地克服“短板效应”,促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得到有效增强,从而全面强化和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才能为经济发展增加后劲和拓展新领域。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彼此之间联系日渐紧密,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程度加深。深圳要实现从工业经济到服务经济的新跨越,必须要有发达的社会文化事业做支撑。所以,我们要丰富发展的内涵,把发展从偏重经济增长丰富为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把单一目标的最大化变成综合目标的最优化,紧紧抓住现代化这个发展主题,从全面发展和全面现代化这个角度和世界发展水平的高度,来全面筹划深圳的未来发展。在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上做出新贡献,闯出新路子。

第四,发展模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在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观深圳经济特区的崛起之路,几乎就是在政府的支持、帮助甚至直接规划、参与下建设和发展起来的。政府不仅是经济特区建设的整体组织和管理者,是经济特区安全和效率的保障,而且是经济特区开发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是经济特区经济发展和转型的直接动力。一般来将追赶型后发展国家或地区经济起飞阶段采用政府主导发展模式,续航阶段

采用市场主导发展模式。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起飞的重要保证,但是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效率又是逐步递减的。如果说过去30年深圳经济特区在政府主导下创造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深圳速度”,那么未来深圳应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走出一条在市场主导下创造出一个经济发展的“深圳效益”的新路子。从目前看,以高投入、高能耗、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市场追求效率,政府保证公平。如何进一步培植和维护市场,最大发挥好社会、私人和市场作用,是深圳下一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着眼点和重点。实践证明,只有市场、创新才是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和效率保证。要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首先实现由政府主导发展模式向市场发展模式的转变。目前市场化改革还远远没有到位,改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因为我们的效率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社会和文化生产力还需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深圳未来30年的发展,就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更多地通过提高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资本的使用效率以及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深圳模式内涵要加快实现四大提高

目前深圳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特别是天津、重庆等城市近来发展势头很猛,给深圳平添了不少压力。生于忧患,死于安逸,深圳要保持优势,实现新的发展,必须有危机意识。但是要看到,深圳与天津、重庆等城市

发展程度不在同一阶段。深圳目前面临的问题在新起点上的问题,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出路也就不一样。深圳应该从容应对,更多从世界先进城市中寻找发展思路和方法。即使牺牲一些发展速度,影响在国内的排名也在所不惜,也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型和调整,为下一轮发展重新积蓄新的力量。

第一,提高知识水平。这个“知识”是个大概念,包括文化教育等事业。知识、文化和高素质人才将是深圳未来发展的主要资源和主要支撑。比尔·盖茨曾预言:“在21世纪重要竞争方式的改变中,高等教育扮演的角色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从目前看,深圳的文化教育等事业发展,不要说与建成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化城市的目标不相适应。就是与内地一些中小城市相比,深圳也是落后的。而未来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要靠知识、信息和人才。要建成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首先需要有国际知名的文化教育机构和载体。深圳为什么在吸引人才方面落在国内先进城市的后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于文化载体和人才载体严重不足所致。目前深圳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中间组织和事业单位少,特别是文教科研单位少,使高层次人才无处可留。所以说,深圳教育文化建设,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都欠账不少,需要补课。经济发展了,不等于文化教育等事业就自动能发展。要把经济发展的优势转化为文化教育发展的优势,就需要有一个体制和政策保证。特别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设应该给予特别的关注和投入。在社会事业发展上,不能“市场化”了事,政府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因为知识、文化和人才才是深圳未来发展的永久动力和不竭源

泉。而你并在这方面并不富裕,还没有到负担不起的地步。建议把高等教育发展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第二,提高技术和信息化水平。要引进和开发更多的先进技术以至高新技术,以科技进步来推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深圳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是一种垂直分工,主要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种产品的优势正在逐渐被弱化。现在随着工资、地价的上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国内外加工业的竞争,特别是低成本的竞争,使深圳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已没有多少竞争优势。深圳走重化工业条件不足,只有产业升级,尽快实现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转化,争取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实行水平分工与合作,参与国际竞争。深圳应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制造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深圳尤其要加快信息化步伐,全面提升深圳信息化水平。城市的信息化、数字化程度是衡量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提升整个城市的生产效率和现代化水平具有关键作用。建议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第三,提高管理水平。通过改革,使政府行政管理、市政管理、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和法制化。这里管理包含服务,可能更多是服务。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要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出发,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从过去的管制

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一是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二是全面提升城市依法治理的水平;三是全面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特别是要在城市和社会管理方面,向香港、新加坡学习,真正做到放得开,管得住。我们建议把维护公共安全上升为城市发展战略。

第四,提高政策水平。要实现我们既定的目标,就要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提高施政水平和政策水平,理顺或调整好各方面关系和利益,为吸引优秀人才和促进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我们说要实现政府主导发展模式向市场主导发展模式的转变,不是说政府就没有什么事可做了,恰恰相反,政府要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方面承担主要责任,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一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做到依法施政和民主施政。二是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提高改革效率。改革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为促进发展服务。三是提高开放程度,使经济活动有更大的方便度、开放度和自由度。四是加快调整利益分配机制,做到一次分配讲效率,二次讲公平,三次分配讲责任。五是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为优秀人才干事创业和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019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28)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答案)

精品地理教辅资料 2019.5 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28)产业转移对区域发 展的影响(含答案) 思维建模 当今世界产业转移的总体方向是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存在着区域差异。 [2013·天津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设立了产业转入示范区。 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规范演练 1.图28-1(a)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28-1(b)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a) 图28-1 材料一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材料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1)简析“海油陆采”一般在什么自然条件下进行。 (2)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汕尾市、英德市),并说明理由。

(3)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农业开发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内蒙古呼伦贝尔宝日希勒镇以北约两千米处的矿区,20世纪90年代快速开发,之后大力整顿经济停止了开发,但草原上却出现了上千个沉陷坑。在遥感图上,此处的地球表面看起来更像是布满陨石坑的月球表面。 材料二宝日希勒镇局部地区地表景观图(图28-2)。 图28-2 (1)此区大规模露天开采的可能是________;从该采掘工业的布局要求来看,其属于________导向型工业。 (2)据图简要分析当地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内蒙古拥有我国知名的奶制品企业,从地理的角度简要分析内蒙古奶制品企业成功发展的区位优势。 (4)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也取得很大发展,这有力地促进了内蒙古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试简要说明内蒙古接受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南方某区域略图(图28-3)。 图28-3 材料二广西有多个蔬菜生产基地,2012年广西的蔬菜产量是海南的4倍,广西是“南

一位深中老师眼中的深圳中学

一位深中老师眼中的深圳中学 深圳中学建设“学术性高中”的解读与分析 跨学科知识的广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中国学生最缺乏的。 ——耶鲁大学校长 理查德-莱文中国学生往往不太愿意去挑战学术权威、发表不同的看法,不太愿意自主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牛津大学校长 安德鲁-汉密尔顿一、“学术性高中”的通俗解读2010年3月,深圳市唯一的省重点中学——深圳中学提出了“建设全球化时代中国卓越的学术性高中,提升学生‘学术素养’、‘专业精神’和‘审美情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学术性高中”这个新名词刚一出现,就在校内外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大家莫衷一是,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中国的许多大学都搞不出什么像样的学术成就,一所中学居然敢称“学术性高中”,是否自不量力? 我个人认为:仅从字面上来解释“学术性高中”是有失偏颇的。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彭钢先生在2010年2月撰写的《江苏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思考》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面对普通高中‘同质化’的趋势,需要进行制度和政策上的重新建构。首先,需要从制度上重新确立普通高中的类型。要对学校进行准确定位以引导其科学发展,防止不顾客观条件‘一窝蜂’地盲目追求所谓‘省内外一流’甚至‘国内外一流’。一种可参考的分类方式是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将现有高中学校划分为四类:一是以学术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为重点的学校,学生以进入名牌大学为主,可称之为‘学术性高中’;二是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学校,学生以进入一本、二本为主,可称之为‘一般高中’;三是以培养特殊人才为主的学校,如美术、音乐、体育等,可称之为‘特色高中’;四是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主的学校,学生以进入三本、高职为主,可称之为综合高中。” 彭钢文中所称的普通高中的“同质化”,指的是:过去长期积累下来的普通高中地缘性、文化性、个性化的差异已经在消解,出现了越来越雷同化的普通高中的“相似面孔”。每一所高中都希望成为省内或国内一流高中,把所有学生都作为“精英”而不是大众来教育,希望他们的学生都能升入一流名牌大学。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根据彭钢的分类,并参考国外“学术性高中”的办学经验,我个人把“学术性高中”理解为:它是为国内外一流大学大批量输送优质生源(创新性人才)的基地,“学术性高中”的学生,不仅要求训练有素,学业成绩优秀,为大学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应具备批判性思维、较高的审美情趣,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学术性高中”不是“县一中模式”的翻版。 二、审视美国的“学术性高中” 两年前,在一篇网络博客文章中,我第一次看到“学术性高中”这个名词,文章记述的是我国东北沈阳育才中学一个叫吴钩的初中男孩,被美国ChoateRosemaryHall高级中学录取的故事,该校还为吴钩提供每年高达4万多美元的全额奖学金。我当时很感叹美国竟然有这样慷慨的中学。后来又读到另一个博客:《睿睿的成长足迹》,作者的孩子殷钟睿,在北京某学校上初三时被美国著名高中PhillipsAcademyAndover中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该生2008年从这所学校毕业,又被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录取。殷钟睿的成长足迹清晰可辨,耐人寻味。网上搜索ChoateRosemaryHall和PhillipsAcademyAndover的有关资料,给人的感觉是:学校令人向往,学生个个优秀。近年来,我国北京、上海、沈阳、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越来越多优秀的初中毕业生直接寻求去美国顶级高中留学的机会,从这些中学毕业的中国学生,一般都会被美国排名前10的大学录取,网络上报道的此类个案,至少在10例以上。

地方政府文化管理职能与机构改革模式比较

第11卷第3期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11,No.3 2009年6月J.of Wuhan Uni.of Sci.&Tech.(Social Science Edition )J un.2009 收稿日期:2009202221 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8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70733003)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8CZZ012). 作者简介:陈世香(19732),男,湖北鄂州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公共行政学基础理论、公共政策分析和行政价值理论研究. 地方政府文化管理职能与机构改革模式比较 陈世香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我国以职能和机构整合为核心的地方政府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已经由试点改革进入到全面推行阶段。本文主要通过结合典型调查法与比较研究法,对典型地方政府改革方案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在文化领域进行政府管理职能定位与组织设置改革的相关影响因素。调研结果表明,这些地方政府的改革实施方案存在较大差异,大致可以归纳为六种模式。根据各自职能与机构整合方式的不同,这些改革方案共同构成改革模式类型连续体,不同地方政府改革方案在这一连续体所占的具体位置由许多重要因素所决定。关键词:文化管理体制;职能整合;机构设置;政府创新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3699(2009)0320012204 一、绪言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也逐步展开。按照党的十六大有关政策精神,2003年6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决定在9个省市和35个宣传文化单位进行改革试点。根据随后颁发的《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 点工作的意见》 (中办发[2003]21号),以政府职能调整与机构改革为核心内容之一的文化体制试点改革拉开帷幕。在机构改革压力推动以及在中央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下,一些非试点地区政府也纷纷展开各自改革探索进程。由此,地方政府文化管理职能与机构改革也进入试点实施阶段。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确定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提出要“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明确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2005年12月,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共 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 干意见》 (中发[2005]14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指出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以 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强化政府文化管理和服务职能,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随后,中央编办发布的《关于认真做好文化体制改革中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机构编制调 整工作的通知》 (中编办发[2006]94号)明确指出,中发[2005]14号文件下发后,我国文化体制 改革从试点进入全面展开阶段。该文件重申了《关于在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建立文化 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意见》 (中办发[2004]24号)关于试点地区省辖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合并设 置,统一履行原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部门行政管理职能这一对地方政府文化管理职能与机构进行整合等指导性改革要求。 这些政策文件从不同维度推动了地方政府文化管理职能与机构改革进程。尽管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地方政府文化管理职能与机构改革初步进入普遍实施阶段。调研资料表明,就试点城市以及一些沿海开放城市改革探索情况来说,党的十六大以来,不同地方政府选取了不同改革路径。根据政府职能与机构整合程度及改革方案推出时间不同,我们可以把不同地方政府文化管理职能与机构整合模式选择看成是两个不同的改革类型的连续体。

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名单

· 交通银行·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 上海银行· 上海农村商业银行 · 崇明长江村镇银行· 上海松江民生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浦东江南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 · 上海浦东建信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 司 · 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市分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上海市分行·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 · 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 · 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 交通银行上海分行 ·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分行·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华夏银行上海分行·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招商银行上海分行· 兴业银行上海分行 · 广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 深圳发展银行上海分行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 浙商银行上海分行 · 宁波银行上海分行· 北京银行上海分行 ·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杭州银行上海分行 · 南京银行上海分行· 江苏银行上海分行 · 邮政储蓄银行上海分行· 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 天津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 温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大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 浙江民泰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 海分行 · 盛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 浙江稠州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 海分行 ·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上海办事处·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上海办事处·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上海办事处·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上海办事处·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票据营业部· 中国农业银行票据营业部·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 · 中国农业银行信用卡中心· 上海银行信用卡中心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信用卡中心· 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 · 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 工行私人银行部 · 建行信用卡中心·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小企业业务经营中心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金属业务部·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小企业金融事业部 · 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 华宝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中海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爱建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中泰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安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宝钢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 上海电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锦江国际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东航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浦东发展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我眼中的上海人

我眼中的上海人 据说上海人向来看不起外地人,对外地人中的河南人、安徽人尤其不屑。可是,传闻终究只是传闻,我在上海期间与上海人接触时,他们非但没有流露轻蔑之意,反而一听说我是安徽人,立即与我热烈地攀谈起来,有的甚至向我打听在合肥居住的亲朋好友,大有“远亲不如近邻之感。出乎意料的,谈到上海,他们并不如传闻所说的那样在外地人面前显示优越感,反而,许多人抱怨、批评上海,并且,他们对象我这样的外省人对上海的某些看法常常也能引起共鸣。 上海是一个神话,在现当代中国的不同语境里常常被描述成不同的形象:殖民地的、洋化的上海;“冒险家的乐园“、黄金荣、杜月笙们的上海;张爱玲笔下的上海;“四人帮”的上海;以浦东为标志的改革腾飞的上海……而在当下的大众文化传媒中,上海和上海人的生活则是一个消费和享乐的神话。上海人的生活被描述为:走出摩天大楼的写字间,开着私家车,来到具有30年代风格的酒吧,一边喝着下午茶,一边怀旧;或是在百乐门之类的歌厅里,一边听着爵士乐,一边玩味着上海的风花雪月……也许这的确是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上海人和被称作“白领”“上海宝贝”的上海人的生活写照吧,但据我这个外省人看来,上海大多数人与其他城市人的生活并无多少不同之处,同样是提着篮子到菜市场买菜或在马路边晨练,同样是匆匆上班又匆匆下班,同样是晚饭后全家窝在一起看电视……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上海人过日子更讲究实际,更注重计算,菜做得更细,衣着更随意,经济往来更“拎得清”,一句话,如王安忆在《长恨歌》中所言:“上海的市民,都是把人生往小处做的。”这才是真实的上海,“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上海。 当然,上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商品齐全、市场规范、文化生活丰富、社会秩序良好,这是每一个来上海的外地人都有目共睹的,也是与自己生活的地区相比后感到自惭形秽的。谁都得承认,居住在这样的城市,人的生活质量当然比较高。但是,所谓“生活质量”,又是因人而异和多方面的。以生活在合肥这样一个城市不大、环境幽雅、人口不多的外省人的眼光看来,我觉得上海人的生活质量实在算不上高:一是节奏快,许多上班族清晨要转乘几路车才能到达上班地点;晚上有时很晚才能到家,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很少有象合肥人那样,捧着茶杯悠闲地步行去上班,中午在家美美地睡一觉的。二是人太多,人多构成了上海的“繁华”,可是挤车的滋味实在不好受,而且在那些树木葱茏,环境优美的公共场所,如公园等,你也很难觅到宁静,难怪一位上海人对合肥黑水坝公园环境如此优美而又不拥挤表示非常羡慕。三是路太远,在上海到某部门办事或或去某家拜访,乘车一小时是家常便饭,所以同居住在上海,亲戚、朋友、同学难得一聚。一方面是人挤人,另一方面人与人又相隔很远,人情味又很淡!一位上海人听我说到在合肥到了中午要吃饭时,忽然接到一个电话说同学在某某饭店聚会,搭车五分钟便可赶到的事后,表示十分羡慕。总之,上海“大有大的难处”,上海大多数人的生活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惬意”,反之,他们倒经常流露出对居住在合肥这类中等城市生活的向往。但是他们是决不会离开上海的,这就是上海人。 也许是上述的客观情形也许是我眼中的上海不同于他人眼中的上海,总之,我这个外省人对上海是不适应的。走在繁华喧嚣的南京路上,女儿问我感觉如何时,我想起了韩少功《马桥词典》里的一个:“晕街”。当然,作为匆匆过客,上海于我是无所谓的,但有时我想:假如有一天我真的居住在上海,我能融入这个城市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我礼赞上海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但我更愿意过着一个合肥人的也许不那么合时宜的悠闲、宁静的生活。因为,如美国作家布莱特·乔丹所言:“我要的是真谛,是生活,不是生活方式。”

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评析(一)

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评析(一) 摘要]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在公务员制度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法治政府建设等方面为全国范围的改革提供了借鉴,然而深圳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却始终未能突破传统体制的制约,面临着困境,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将为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辰提供帮助。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深圳 传统行政体制是把计划经济体制和中央集权命令结合在一起的“黏合剂”,其弊端主要体现在机构重叠、部门林立、党政不分、政企不分;集权过多,指挥失灵;办事扯皮,效率低下。经济与政治之间存在的制度关联使得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避免政府职能出现越位、错位和失位的现象。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全面建立公务员制度;创新政府管理职能,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依据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一、建立公务员制度 公务员制度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一系列具体制度有机构成的法规体系和管理体制。政府的行政管理要想有效运行,就必须拥有高素质、专业化的国家行政管理队伍。从公共行政学的角度来看,公务员制度是适合一般管理规律的政府管理体制,具有非常深刻的科学内涵。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政府选拔优秀行政人才,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实现政府公务人员职业化,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激发政府工作人员热情,保持政府廉洁高效。 深圳市经过“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不断探索,全面建立公务员制度。深圳先后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构成公务员管理的制度支撑,建立起公务员人才选拔、人员流动和利益保障机制。在公务员选拔机制方面,深圳市规定,凡属需补充公务员的单位,必须根据编制和职位空缺情况申报计划,不摘各自为政,由市里统一招考;考试分笔试和面试,根据笔试成绩按1:3的比例确定进入复试的人员;面试考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如果参考人员全部不合格,则下次再行公开招考;注重公开,做到招考职位、名额、条件、成绩、结果公开,实行“阳光下的竞争”,同时还注意打破地域和身份的限制,进一步优化人才的来源,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这也是建立公务员制度最重要的意义。在公务员流动机制方面,深圳通过健全公务员的退休、考核、纪律奖惩、职务升降、辞职辞退以及交流回避等制度,增强出口渠道,使公务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流动机制。在公务员流动机制中,深圳注重发挥考核的关键作用。1995年,深圳在以往考核的基础上,尝试在国家人事部规定的优秀、称职、不称职三档之中增加规定基本称职一档,从1996年开始凡是考核被评为基本称职的人员,一律停止公务离岗培训,培训不合格以及合格后不服从安排的,均予以辞退。在公务员利益保障机制方面,深圳规定公务员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享有相应的权利:实行全国统一工资加特区津贴的工资制度;建立申诉控告制度,对于机关作出的涉及公务员人事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有关机关提起申诉;对于侵犯公务员权利的行为,可以向有关机关提出控告;建立相应的住房、社会保险等福利制度,保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深圳通过公务员制度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队伍,提升了政府行政能力。但深圳公务员制度在运行之后也存在一些问题:职位分类不够科学合理;公务员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设置不够科学;公务员考核存在形式化的倾向,考核内容空泛,考核指标体系缺乏针对性,考核结果没有起到激励的导向作用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公务员制度功能的发挥,深圳公务员制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推进公务员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录用、考核、奖惩、培

20170925恒大天璟圈层拓客执行方案

恒大天璟圈层拓客方案 拓客目的:项目总价约550万元/套起,购买本项目的多为中高端客户,为配合二次开盘实现客户积累,针对南山区域内名车4s店、金融保险机构、银行等拥有高端客户的资源进行拓客,以高端圈层活动合作的形式进行资源嫁接,以赞助或者全权举办的方式帮助对方维护客户关系,同时加大各4S店、银行等合作单位的客户基数,达到客户资源共享;以签到的形式获得对方优质客户资源,通过现场置业顾问讲解挖掘客户,实现有效客户积累。 一、人员安排 销售部现有人员编制10人,其中,案场4人,圈层拓客6人,以2人为一组,分为A、B、C三个小组分别开展工作。 二、拓客范围 依据对项目目标客群分析,客户来源主要以南山和福田区域的高端客户为主,而金融保险公司、银行、名车4S店拥有庞大的高端客户资源,因此建议与此类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收集其大量的客户资源,促进销售蓄客目标的实现。 鉴于销售人员有限,南山福田区域跨度较大以及拓客周期较长等因素,建议第一轮圈层拓客范围为南山区域,根据第一轮拓客情况再及时做工作调整。 三、拓客计划 依据单位上班及放假规律,拓客时间安排在每周二至周五较妥,于2017年9月26日-10月10日进行第一轮拓客,共计7天,具

均提前一天进行电话沟通,了解客户情况 针对无人接听的电话,需打3次以上进行核对 四、拓客流程 1、前期通过电话call客,进行初步沟通,寻找到关键人,了解客户意向,针对有意向客户约定上门拜访时间;(无意向、寻找不到

关键人及电话不通的,后期均安排上门陌拜); 2、call客完成后填写《call客信息反馈汇总表》; 3、初次上门陌拜,寻找到关键人,输出项目信息,沟通是否有资源嫁接合作意向; 4、返回项目后填写《恒大天璟大客户追踪表》,针对洽谈中有意向的客户,将客户合作需求告知策划,由策划制定合作方案; 5、针对有意向客户,约定二次洽谈时间,并由策划与相关置业顾问一起登门进行二次洽谈。 五、拓客指标 10月份落定2场圈层活动,11月份落定1场圈层活动,为完成二次开盘销售目标,圈层拓客需积累200批客户。 六、拓客要求 1、合作形式:根据活动的规模,以赞助或者全权举办的形式进行合作,争取在城市展厅举办,便于客户现场讲解及有效客户挖掘; 2、客户鉴别:针对有合作意向的客户,需进行客户质量鉴别,项目总价为550万元/套起,资源客户闲时资金需达约270万元以上的客户才能满足项目需求,此类客户数量占比较高的资源方考虑合作; 3、合作方向: 名车4s店:可举办客户答谢宴、红酒雪茄品鉴活动、私属音乐周、新品豪车展览试驾等; 保险、银行:可举办投资理财讲座、客户答谢宴、红酒雪茄品鉴活动、私属音乐周、花艺DIY等;

一个上海人眼中的深圳

一个上海人眼中的深圳 孙不熟按:这是一位上海人对沪深两城的比较文章,作者是谁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只查询到文章的来源是“西祠胡同”。文章站在上海人的角度,批评了上海在这一轮经济转型的节奏上慢了一拍,并由衷地表示向往南方的深圳,欣赏深圳在科创产业上的出众表现。 不过,时事易转,上海并没有给予批评家更多的素材,它很快就表现出对时代超强的应变能力。尤其是近段时间,上海凭借其专车新政以及对Uber的力挺,频频占据科技媒体的头条。有观察者不吝赞美称,大上海似乎摒弃了过去老成持重、顾盼自雄的直辖市姿态,反而体现出一个新兴城市才会有的改革锐气和超强行政效率。 反而是南方的深圳,在对待专车这个新生事物上似乎没有出色表现。要知道,无论是创投资本,还是互联网环境,深圳比之上海都更活跃,尤其是,滴滴快的的大金主还是腾讯。深圳没有抢到这个头啖汤,委实不该。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深圳与上海是中央政府最为倚重的两个经济城市,也是代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两颗明珠,但二者发展模式不同,城市气质迥异,关于二者的比较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谈不上高大深刻,但其中透露出的城市情怀仍值得一读。

过去深圳羡慕上海有宝钢、上汽以及各种五百强中国区分店,现在上海可能会羡慕深圳有华为、腾讯和比亚迪。沪深两城的长跑赛,还远远没有结束。 文|佚名身处上海,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快速发展。今天为何写这篇文章,是希望上海可以发展得更好,可以有更多的优质民企以及创业创新环境。因为近期很多人在讨论上海为何出不了BAT(百度、阿里、腾讯),上海为何出不了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公司。此文通过与深圳的一个简单对比来初步分析这一原因。当然,城市各有千秋,并非是要比较孰优孰劣,而是希望能博采众长。前天,和一位地产商聊天。他说想明白了一件事,做资源的事情找国企、做市场的事情找民企。咋一想这话靠谱,国企做不好市场,民企得不到资源。这让我想起了两座城市,深圳与上海,这两座中国最傲娇的国际化城市。我虽身在上海,却十分向往深圳。听说上海一些官员很羡慕深圳,我想这是合乎情理的。前几年在浦东发展、苏州模式顺风顺水之时,南方的深圳一位名叫“我为伊狂”的网友,在强国网上抛出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中,指出曾经的第一个特区,风头逐渐被替代,文章引起渲染大波,时任深圳市长,亦是后来起起落落的大才子于幼军,与其见面,并评价这是一次平等、坦诚、民主的对话。在深圳发展与于幼军的政史上落下浓墨一笔,为人称颂。“我为伊狂”从深圳的五大公司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中兴通讯、华为科

深圳市产业转移情况的调研

关于深圳市产业转移情况的报告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深圳工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时期。目前深圳市正在遵循先长后消、长大于消、积极有序的方针,推进以“腾笼换鸟”为特征的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我市作为欠发达地区如果能够在深圳产业转型过程中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有效承接,将为我市招商引资、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深圳产业转移的基本情况 2005年,深圳市出台《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加大产业结构升级, 提高环保门槛,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重污染工业和“三资企业”受到较大冲击。同时受企业订单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深圳有众多企业面临生存挑战。从2005年起,沿海一批生产成本高的资源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企业出现了部分或整体向广东周边和中西部省、市及海外转移的趋势。从2006年至2008年2月,深圳已整体外迁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599家,涉及工业总产值108亿元左右。据了解,深圳市近三年需要调整和退出的工业企业数量在13200家左右,约占目前深圳现有工业企业总数的20%。 部分企业“外迁”现象引起了深圳市的高度关注,市政府制定了“细化分类、区别引导、控制增量、消化存量、规范有序、逐步推进”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措施。2009年1月发布的《深圳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2008-2010)》,对工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一方面通过“腾笼换鸟”,科学引导劣势产业退出和收缩,协

助劣势企业有序转移,实现经济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坚持“消长平衡”,通过降低企业成本、精选一批行业领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旧工业区改造升级、鼓励发展特色工业园区等办法,坚决留住“鼓励类”和“提升类”产业,留住这些企业的总部和研发中心,防止出现“空心化”的现象。 (一)产业转移主要原因 1、市场利益驱动是产业转移的内在动力。调研中我们发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传统产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一马当先,原因就是最近几年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价格竞争优势逐步丧失,传统产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比较利益越来越低;外加能源原材料价格、水电成本、住房厂房租金、人力成本、社会管理费用上升等进一步抬高了企业成本,深圳的发展用地需求也无法满足,在市场利益驱动下,部分企业开始向外迁移。同时,由于上游或下游企业转移,产业链中断,一些高能耗、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等产业链依附严重的行业出于产业配套考虑,只好跟随转移,据调查,今后整个行业或产业链条迁移的情况会越来越普遍,规模也会越来越大。 2、政府政策调整是实现转移的诱因。市场虽然是产业转移最权威的指挥棒,但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政策也在产业转移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国家政策和世界经济变化。国家收缩信贷规模、调整加工贸易政策、新劳动法出台、“两税合一”等原因,对大量“三来一补”企业影响严重,导致企业无法经营或利润太低外迁。二是地方政策。目前深圳的目标是大力发展自主创新型产业,提升产业结构,政府希望那些能耗大、占用资源大、附加

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监管的经验与启示

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监管的经验与启示 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监管的经验与启示 摘要:深圳在勘察设计领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得益于开放的市场、公平的竞争、人才的聚集与行业的监管。深圳市住建局在勘察设计行业监管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深圳;勘察设计行业;监管;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 A 深圳市目前从事勘察、设计及图审业务的企业共有249家,本地企业130家,外地企业119家。主营勘察业务的企业占15%,主营设计业务的企业占82%,专职施工图审查业务的企业占3%。2012年全市勘察设计行业年产值136亿, 9家建筑设计院挤身广东省百强企业,7家建筑设计院进入中国百强建筑设计院行列,4名建筑师载入中国百名建筑大师名录。深圳的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在国内的知名度较高,代表作品有奥运场馆水立方、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2008年深圳市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美誉,获此殊荣的城市全球目前只有8座。2013年深圳在建筑行业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住宅工业化在国内率先试点。 一是简政放权。深圳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模式主要借鉴新加坡与香港的经验,政府的任务主要是制定并修订城市建设方面的政策与规划,出台地方性法规与规范性文件,实施行政审批、许可与执法检查等,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市场进行,社会管理与协调依靠中介机构进行。简单地讲,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赛场上,政府的作用是制定游戏规则,担当裁判员;企业的作用自主选择游戏的战术,担当运动员;市场的作用是通过优胜劣汰,让强者更强。深圳市建筑行业的资质初审、企业的备案、勘察设计文件质量的核查、勘察设计市场的整顿规范、工程评优、课题的编制、行业职称评定、建设信息统计管理等职能全部交给社会化专业组织进行管理。放权的结果加快了政府机构管理层次与管理跨度的缩减,同时优化了公务员队伍的结构与素质,行政效率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深圳市住建局通过简政放权,将许多职

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昨日召开的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动员会上,经中央编委和省委、省政府批准,历时一年多精心制订的《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向外公布,备受各界瞩目的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随即启动。根据《方案》,改革后,市政府将减少15个机构,精简幅度达三分之一。 在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基础上,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市政府将设置31个工作部门,并根据部门职能定位分别命名为“委”、“局”、“办”。其中,主要承担制定政策、规划、标准等职能并监督执行的大部门,称为“委”;主要承担执行和监管职能的机构,称为“局”;主要协助市长办理专门事项,不具有独立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称为“办”。同时,将一部分主要承担执行和监管职能的“局”,由承担制定政策、规划、标准等职能的“委”归口联系,将一部分“办”交由市政府办公厅归口联系。 【新设机构】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改革目的】突出政府职能转变,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进一步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将主要精力转到统筹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谋长远、抓总量、促改革、促发展。 【职能调整】将物价局的定价职责、统计局的统计分析和信息发布职责,整合划入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归口联系统计局,统计局主要负责数据收集整理。 【新设机构】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 【改革目的】促进科技、工业贸易与信息化融合,实现以科技发展引领产业升级,以流通引领生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职能调整】将贸易工业局、科技和信息局、高新办、保税区管理局的职责,以及信息办的信息化有关职责,整合划入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 不再保留贸易工业局、科技和信息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高新技术产业带领导小组办公室、保税区管理局、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新设机构】财政委员会 【改革目的】完善财税管理体制,探索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 【职能调整】财政局改为财政委员会。地方税务局由广东省地方税务机关与深圳市政府双重领导调整为深圳市政府领导,由财政委员会归口联系。 【新设机构】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与迅速发展,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已接近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同时,国际上新一轮的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方兴未艾。如何抓住这次机遇建立起强大的制造业体系,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我国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融入产业分工的步伐,加大培育产业创新的力度;将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战略结合起来,整体上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 一、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的理论发展综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产业转移方兴未艾,如何更好地抓住这个机遇,提升我国的整体竞争力,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指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将产业(主要是制造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次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带动东道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日本经济学家以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这个问题。关于国际产业转移欧美学者较早地展开了研究,日本学者后来追上,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阿瑟刘易斯(1984)认为,引起20世纪60年代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因素,是二次大战后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几乎为零,而工业的增长速度又前所未有引致的非熟练劳动力的不足。刘易斯的观点,实际上是建立在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基础之上。由于当时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发生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因而影响转移的因素主要是上述两类不同国家间在非熟练劳动力丰裕程度方面的差别。 弗农(1966)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则以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来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他认为,企业为顺应产品从新产品阶段到成熟阶段再到标准化阶段的生命周期的变化,而在要素丰裕程度不一的地区之间转移产业,以规避生产上的比

深圳市推进政府职能和工作事项转移委托工作实施方案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推进政府职能和工作事 项转移委托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号:深府办〔2010〕20号 [内容纠错]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深圳市推进政府职能和工作事项转移委托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三月十七日 深圳市推进政府职能和工作事项转移委托工作实施方案 为配合我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相关职能和工作事项中的作用,实现政府相关职能和工作事项规范有序地转移委托以及承接,根据《关于进一步发展和规范我市社会组织的意见》(深办〔2008〕66号)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凡是社会能够自主解决、市场机制能够自行调节、行业组织能够自律解决的事项,都要转移委托出去,实现政府相关职能和工作事项规范有序地转移委托及有效承接,确保各项业务的连续性和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对公众需求的回应性,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效能和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规范有序、平稳过渡原则。 (二)目标明确、分步实施原则。 (三)全面开放、竞争择优原则。 (四)费随事转、合约管理原则。

(五)强化监管、绩效评估原则。 三、范围和分类 政府转移职能或委托事项的范围是: 我市机构改革中,政府各相关部门“三定方案”明确不再承担和不直接办理的工作事项。相关转移职能或委托事项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政府部门不再承担,转由社会和市场自行办理的职能和工作事项。 第二类:政府部门继续提供,但委托社会和市场办理的职能和工作事项。 四、转移委托的步骤和要求 (一)对第一类职能和事项,政府部门主动退出,社会组织可以自行决定参与和提供服务,政府各部门按各自职能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进行监管。 (二)对第二类职能和事项,由政府各相关部门通过转变工作方式,以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资助的方式委托社会组织办理。具体步骤和要求如下: 1.政府相关部门发布转移委托工作事项的信息。 政府各相关部门作为事项委托单位,对本部门需转移委托的工作事项,于每年11月20日前编制《政府职能和工作事项转移委托表》,逐项列明受托单位应具备的具体标准和条件、履行该事项的具体要求、委托时限、经费标准和来源等,并通过本部门网站统一向社会发布,接受社会组织申请。 2.社会组织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承接政府工作事项。 全国性、广东省和深圳市各相关社会组织应自政府各相关部门发布委托的工作事项信息后1个月内,根据委托事项的性质和本组织的实际,向发布信息的政府部门提出承接申请,并填写《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工作事项申请表》(附件1)。 政府各相关部门作为委托单位,可在上述社会组织范围以外推荐其他省市的优秀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相关工作事项。 3.政府相关部门确定受托单位。

上海银行2015校园招聘求职大礼包

上海银行篇 应届生论坛上海银行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d17865292.html,/forum-252-1.html 应届生求职大礼包2015版-其他行业及知名企业资料下载区: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d17865292.html,/forum-436-1.html 应届生求职招聘论坛(推荐):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d17865292.html,

目录 第一章上海银行简介 (4) 1.1 上海银行概况 (4) 1.2 上海银行经营范围 (4) 1.3 上海银行公司文化及价值观 (4) 1.4 上海银行经营特色 (4) 1.5 上海银行组织结构 (6) 1.6 上海银行组织领导者 (6) 1.7 上海银行主要奖项 (7) 1.8 上海银行公司福利薪酬 (7) 第二章上海银行笔试资料 (8) 2.12014上机笔试经验谈 (8) 2.2 上分业陪笔试 (9) 2.3 上行笔经 (10) 2.42013.11.27笔试 (10) 2.5 笔试 (11) 2.6 笔试分享 (11) 2.7 上午笔试归来~分享下经验 (11) 2.8 今年的笔试全!换!了 (12) 2.9 上海银行深圳分行笔试复试 (12) 2.10 上行机试感受 (13) 2.11 11月8日上海行建职业学院笔经。 (13) 2.12 笔试归来~笔经一枚 (14) 2.13上行笔试 (15) 2.14 上海银行深圳分行笔试简单分享 (15) 2.15 讲讲今天的笔试 (16) 2.16 天津分行笔经 (16) 2.17 上海银行营销岗笔经 (17) 2.18 上海银行杭州分行笔经 (18) 2.19 上海银行最新笔经 (18) 第三章上海银行面试资料 (18) 3.1 上海银行二面及终面面经 (18) 3.2 上海银行深圳分行终面 (19) 3.3 上海银行总行管培生面经 (19) 3.4 11.6 面筋。 (20) 3.5 2013.11.05面试 (21) 3.6 也来发面筋 (21) 3.7 上海银行新鲜大面经 (22) 3.8 复旦光华面筋 (22) 3.9 上海银行面试 (23) 3.10上海银行业务岗面试 (24) 3.11业务岗面筋 (24) 3.12复旦面试 (25)

论大都市人的族群意识_以上海人个案为例(巫达)

思想战线 2010年第3期 第36卷№13,2010Vol 136 论大都市人的族群意识 ———以上海人个案为例 巫 达 3 摘 要:大都市人是由来自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新老移民构成的。不同时期移民及其后裔有其独特的文化和族群特征。然而,在以大都市名称命名的大都市人 (如上海人)与其他 地方的人群相对应的情况下,其本质已经作为一个整体,具备了区域性族群意识,并通过文化表述出来。大都市人的族群性或族群意识是通过想象的共同体来实现的,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建构模式的产物。大都市人族群意识的形成,伴之以族群边界的维持,构成当代大都市人族群意识文化图景。 关键词:人类学;族群意识;都市族群;上海人 一、引 言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国范围内城镇化、都市化的进程极为引人注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境内外流动人口增加,出现了跨地区、跨城市、跨省份的大规模流动人口。在这种背景下,大都市海纳百川式地吸收来自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新移民。新移民融入大都市的过程,是他们逐步接受大都市社会文化认同的过程,是社会人类学意义上新的族群意识形成过程。在某些大都市,例如上海市,这个过程由于时间短、变动频繁,出现了新、老移民之间不同的区域性族群意识的差异。上海的“老上海人”和“新上海人”之间的区别,在不同政治、经济利益面前被强调或被掩饰。 本文所讨论的“大都市”不一定仅仅指“国家中心城市”,①其他省会及区域性中心城市 (如深圳)等也可称为“大都市”。我国城乡 建设部定义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和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这个定义可以对大都市的定义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另外,本文所讨论的“族群意识”, 不是指大都市里面某个族群、某个民族的意识,而是指以某个大都市命名 (如上海人)的人群 的意识。以“上海人”来讲,这个名称相对于其他城市、其他地区,已具备或逐渐具备区域性的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意识实际上就是一种“族群性”,也就是英文的ethnicity 。实际上,吴燕和教授在1989年的一篇文章里,就是把英文的ethnicity 翻译成“族裔意识”或“族群意识” 的。 ②从人类学的族群理论的角度看待大都市人的族群意识时,笔者用ethnogenesis (族群形成过程)这个概念来加以理解和解释。 本文主要以上海人为例,考察大都市人的主观认同、文化表述与认同建构模式。主观认同和建构模式现已成为当代社会人类学关于身份认同的主流研究范式。本文研究资料资料来自报刊杂志、参与观察、随机访谈等。 二、理论背景:想象的共同体与建构模式 从人类学族群理论的角度研究大都市人,首要研究重点是考察大都市人的身份认同的建构模式,探索其身份的文化表述方式,汇总当代大都市人身份的“多元一体”(费孝通概念)③的形 3①②③基金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上海人身份认同建构研究”阶段性成果;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 究基地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子项目“虚拟网络社区与上海人身份认同建构”前期经费资助作者简介:巫 达,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教授(上海,200444)。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定义认为:“国家中心城市指的是国家城镇体系顶端的城市,这些城市要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2010年确定的5大国家中心城市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重庆。吴燕和:《族类意识之创造与再创造:从夷夏、汉番、省籍之说发展族群关系理论》,“族群关系与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中国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主办,1989年9月1日~2日。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载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第1~36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