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开放探索性问题(含解析)

开放探索性问题(含解析)

开放探索性问题(含解析)
开放探索性问题(含解析)

开放探索性问题

第一部分讲解部分

一、专题诠释

开放探究型问题,可分为开放型问题和探究型问题两类.

开放型问题是相对于有明确条件和明确结论的封闭型问题而言的,它是条件或结论给定不完全、答案不唯一的一类问题.这类试题已成为近年中考的热点,重在考查同学们分析、探索能力以及思维的发散性,但难度适中.根据其特征大致可分为: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方法开放型和编制开放型等四类.

探究型问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条件或无明确的结论,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一类问题.根据其特征大致可分为:条件探究型、结论探究型、规律探究型和存在性探究型等四类.

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

由于开放探究型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大,综合性较强,灵活选择方法的要求较高,再加上题意新颖,构思精巧,具有相当的深度和难度,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首先对于基础知识一定要复习全面,并力求扎实牢靠;其次是要加强对解答这类试题的练习,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因果联系,选择合适的解题途径完成最后的解答.由于题型新颖、综合性强、结构独特等,此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并无固定模式或套路,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利用特殊值(特殊点、特殊数量、特殊线段、特殊位置等)进行归纳、概括,从特殊到一般,从而得出规律.

2.反演推理法(反证法),即假设结论成立,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看是推导出矛盾还是能与已知条件一致.

3.分类讨论法.当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惟一确定,难以统一解答时,则需要按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分门别类加以讨论求解,将不同结论综合归纳得出正确结果.

4.类比猜想法.即由一个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类比猜想出另一个类似问题的结论

或解决方法,并加以严密的论证.

以上所述并不能全面概括此类命题的解题策略,因而具体操作时,应更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考点精讲

(一)开放型问题

考点一:条件开放型:

条件开放题是指结论给定,条件未知或不全,需探求与结论相对应的条件.解这种开放问题的一般思路是:由已知的结论反思题目应具备怎样的条件,即从题目的结论出发,逆向追索,逐步探求.

例1:(2011江苏淮安)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请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BCD是矩形.你添加的条件是.(写出一种即可)

分析:已知两组对边相等,如果其对角线相等可得到△ABD≌△ABC≌ADC≌△BCD,进而得到,∠A=∠B=∠C=∠D=90°,使四边形ABCD是矩形.

解: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等,

则由AB=DC,AD=BC可得.

△ABD≌△ABC≌ADC≌△BCD,

所以四边形ABCD的四个内角相等分别等于90°即直角,

所以四边形ABCD是矩形,

故答案为:对角线相等.

评注:此题属开放型题,考查的是矩形的判定,根据矩形的判定,关键是是要得到四个内角相等即直角.

考点二:结论开放型:

给出问题的条件,让解题者根据条件探索相应的结论并且符合条件的结论往往呈现多样性,这些问题都是结论开放问题.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是:充分利用已知条件或图形特征,进行猜想、类比、联想、归纳,透彻分析出给定条件下可能存在的结论,然后经过论证作出

取舍.

例2:(2011天津)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1),且满足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为.

分析:先设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再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1)可确定出b的值,再根据y随x的增大而增大确定出k的符号即可.

解: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k≠0),

∵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1),

∴b=1,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k>0,

故答案为y=x+1(答案不唯一,可以是形如y=kx+1,k>0的一次函数).

评注: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性质,即一次函数y=kx+b(k≠0)中,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与y轴交于(0,b),当b>0时,(0,b)在y轴的正半轴上.

考点三:条件和结论都开放的问题:

此类问题没有明确的条件和结论,并且符合条件的结论具有多样性,因此必须认真观察与思考,将已知的信息集中分析,挖掘问题成立的条件或特定条件下的结论,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条件和结论,并进行证明或判断.

例3:(2010?玉溪)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请添加适当条件后,构造出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分析:先连接BE,再过D作DF∥BE交BC于F,可构造全等三角形△ABE和△CDF.利用ABCD是平行四边形,可得出两个条件,再结合DE∥BF,BE∥DF,又可得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利用其性质,可得DE=BF,结合AD=BC,等量减等量差相等,可证AE=CF,利用SAS可证三角形全等.

解:添加的条件是连接BE,过D作DF∥BE交BC于点F,构造的全等三角形是△ABE

与△CDF .理由:∵平行四边形ABCD ,AE=ED , ∴在△ABE 与△CDF 中, AB=CD , ∠EAB=∠FCD , 又∵DE ∥BF ,DF ∥BE , ∴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 ∴DE=BF , 又AD=BC ,

∴AD ﹣DE=BC ﹣BF , 即AE=CF ,

∴△ABE ≌△CDF .(答案不唯一,也可增加其它条件)

评注:本题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等量减等量差相等等知识.

考点四:编制开放型:

此类问题是指条件、结论、解题方法都不全或未知,而仅提供一种问题情境,需要我们补充条件,设计结论,寻求解法的一类题,它更具有开放性.

例4:(2010年江苏盐城中考题)某校九年级两个班各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1800元.已知2班比1班人均捐款多4元,2班的人数比1班的人数少10%.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就这两个班级的“人数”或“人均捐款”提出一个用分式方程....

解决的问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分析:本题的等量关系是:两班捐款数之和为1800元;2班捐款数-1班捐款数=4元;1班人数=2班人数×90%,从而提问解答即可.

解:解法一:求两个班人均捐款各多少元?

设1班人均捐款x 元,则2班人均捐款(x +4)元,根据题意得

1800x ·90%=1800

x +4

解得x=36 经检验x=36是原方程的根

∴x+4=40

答:1班人均捐36元,2班人均捐40元

解法二:求两个班人数各多少人?

设1班有x人,则根据题意得

1800

x+4=1800

90x%

解得x=50 ,经检验x=50是原方程的根

∴90x % =45

答:1班有50人,2班有45人.

评注:对于此类编制开放型问题,是一类新型的开放型问题,它要求学生的思维较发散,写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即可,难度要求不大,但学生容易犯想当然的错误,叙述不够准确,如单位的问题、符合实际等要求,在解题中应该注意防范.

(二)探究型问题

考点五:动态探索型:

此类问题结论明确,而需探究发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的题目.

例5:(2011?临沂)如图1,将三角板放在正方形ABCD上,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E与正方形ABCD的顶点A重合,三角扳的一边交CD于点F.另一边交CB的延长线于点G.

(1)求证:EF=EG;

(2)如图2,移动三角板,使顶点E始终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3,将(2)中的“正方形ABCD”改为“矩形ABCD”,且使三角板的一边经过点B,

其他条件不变,若AB=a、BC=b,求EF

EG

的值.

分析:(1)由∠GEB+∠BEF=90°,∠DEF+∠BEF=90°,可得∠DEF=∠GEB,又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利用SAS证得Rt△FED≌Rt△GEB,则问题得证;

(2)首先点E分别作BC、CD的垂线,垂足分别为H、I,然后利用SAS证得Rt△FEI ≌Rt△GEH,则问题得证;

(3)首先过点E分别作BC、CD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易证得EM∥AB,EN∥AD,则可证得△CEN∽△CAD,△CEM∽△CAB,又由有两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

相似,证得△GME∽△FNE,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答案.解:(1)证明:∵∠GEB+∠BEF=90°,∠DEF+∠BEF=90°,

∴∠DEF=∠GEB,

又∵ED=BE,

∴Rt△FED≌Rt△GEB,

∴EF=EG;

(2)成立.

证明:如图,过点E分别作BC、CD的垂线,垂足分别为H、I,

则EH=EI,∠HEI=90°,

∵∠GEH+∠HEF=90°,∠IEF+∠HEF=90°,

∴∠IEF=∠GEH,

∴Rt△FEI≌Rt△GEH,

∴EF=EG;

(3)解:如图,过点E分别作BC、CD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

则∠MEN=90°,

∴EM∥AB,EN∥AD.

∴△CEN∽△CAD,△CEM∽△CAB,

,NE CE EM CE

AD CA AB CA ==

, ∴NE EM AD AB =,即NE AD b EM AB a

==, ∵∠IEF+∠FEM=∠GEM+∠FEM=90°, ∴∠GEM=∠FEN , ∵∠GME=∠FNE=90°, ∴△GME ∽△FNE ,

EF EN

EG EM =

, ∴EF b EG a

=. 评注: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矩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综合性较强,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考点六:结论探究型:

此类问题给定条件但无明确结论或结论不惟一,而需探索发现与之相应的结论的题目. 例6:(2011福建省三明市)在矩形ABCD 中,点P 在AD 上,AB =2,AP =1.将直角尺的顶点放在P 处,直角尺的两边分别交AB ,BC 于点E ,F ,连接EF (如图①). (1)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点F 恰好与点C 重合(如图②),求PC 的长;

(2)探究:将直尺从图②中的位置开始,绕点P 顺时针旋转,当点E 和点A 重合时停止.在这个过程中,请你观察、猜想,并解答: ①tan ∠PEF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②直接写出从开始到停止,线段EF 的中点经过的路线长.

分析:(1)由勾股定理求PB ,利用互余关系证明△APB ∽△DCP ,利用相似比求PC ;

(2)tan ∠PEF 的值不变.过F 作FG ⊥AD ,垂足为G ,同(1)的方法证明△APB ∽△DCP ,得相似比

PF GF PE AP =

=2

1

=2,再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值; (3)如图3,画出起始位置和终点位置时,线段EF 的中点O 1,O 2,连接O 1O 2,线段O 1O 2即为线段EF 的中点经过的路线长,也就是△BPC 的中位线. 解:(1)在矩形ABCD 中,∠A =∠D =90°,

AP =1,CD =AB =2,则PB ∴∠ABP +∠APB =90°, 又∵∠BPC =90°, ∴∠APB +∠DPC =90°, ∴∠ABP =∠DPC , ∴△APB ∽△DCP ,

AP PB CD PC =

即1

2PC

=,

∴PC

(2)tan ∠PEF 的值不变.

理由:过F 作FG ⊥AD ,垂足为G , 则四边形ABFG 是矩形, ∴∠A =∠PFG =90°,GF =AB =2, ∴∠AEP +∠APE =90°, 又∵∠EPF =90°, ∴∠APE +∠GPF =90°, ∴∠AEP =∠GPF , ∴△APE ∽△GPF , ∴

PF GF PE AP =

=2

1

=2,

∴Rt △EPF 中,tan ∠PEF =PF

PE

=2, ∴tan ∠PEF 的值不变;

(3)线段EF

评注: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关键是利用互余关系证明相似三角形.

考点七:规律探究型:

规律探索问题是指由几个具体结论通过类比、猜想、推理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过程,来探求一般性结论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通过对所给的具体的结论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分析、比较,从中发现其变化的规律,并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然后再给出合理的证明或加以运用.

例7:(2011四川成都)设12211=112S +

+,22211=123S ++,3

22

11

=134S ++,…, 2211

=1(1)

n S n n +

++

设...S =+S =_________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其中n 为正整数).

分析:由

2

22222222222)]1([]1)1([)]1([122)]1([)1()1()1(11+++=+++++=+++++=+=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S n ,求n S ,得出一般规律.

解:

∵2

2

2222222222)]

1([]1)1([)]1([122)]1([)1()1()1(11+++=+++++=+++++=+=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S n , ∴1

1

11)1(1)1(+-

+=+++=

n n n n n n S n , ∴1

1

11312112111+-

+++-++-

+=n n S 1

11+-

+=n n 1211)1(22++=+-+=n n n n n

故答案为: 1

22++n n n

评注: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关键是由S n 变形,得出一般规律,寻找抵消规律.

考点八:存在探索型:

此类问题在一定的条件下,需探究发现某种数学关系是否存在的题目.

例8:(2011辽宁大连)如图15,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A (-1,0)、B (3,0)、C (0,3)三点,对称轴与抛物线相交于点P 、与直线BC 相交于点M ,连接PB .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QMB 与△PMB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在第一象限、对称轴右侧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R ,使△RPM 与△RMB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直接写出点R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2)若想求Q 点坐标,Q 到MB 的距离应该等于P 到MB 的距离,所以Q 点应该在经过P 点且平行于BM 的直线上,或者在这条直线关于BM 对称的直线上,因此,求出这两条直线的解析式,其与抛物线的交点即为所求Q 点;(3)设出R 点坐标,分别用其横坐标表示出△RPM 与△RMB 的面积,利用相等列出方程即可求出R 点坐标.

解:(1)322++-=x x y

(2)∵4)1(2+--=x y ∴P (1,4)

BC :3+-=x y ,M (1,2)P (1,4);PB :62+-=x y , 当PQ ∥BC 时: 设PQ 1:b x y +-=

∵P (1,4)在直线PQ 上b +-=14;5=b ∴PQ 1:5+-=x y ?

??++-=+-=325

2

x x y x y 解得???==411

1y x ,???==3222y x

∴1Q :(2,3);

将PQ 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1+-=x y ?

??++-=+-=321

2

x x y x y

解得???????+-=-=2171217311y x ,???

????--=+=2171217311y x

∴2Q :(

2173-,2171+-);3Q :(2173+,2

17

1--)

x

x ,322++-x x ) ∵P (1,4),M (1,2)

∴ 224=-=PM

()1122

1

-=-??=

?x x S PQR x x x x x RN 3)3()32(22+-=+--++-=

()1122

1

-=-??=

?x x S PQR ∵x x x 312+-=- 解得121+=x ,122+-=x (舍) ∴当12+=x 时,24)121(2=+-+-=y ∴R (12+,2)

x

评注:求面积相等问题通常是利用过顶点的平行线完成;在表示面积问题时,对于边不在特殊线上的通常要分割.

四、真题演练

1.(2011山东潍坊)一个y 关于x 的函数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图象过(2,1)点;②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这个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个即可) 2.(2011山西)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使它成为矩形.

3.(2011?泰州)“一根弹簧原长10cm ,在弹性限度内最多可挂质量为5kg 的物体,挂上物体后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则弹簧的总长度y (cm )与所

挂物体质量x (kg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10+0.5x (0≤x≤5).”

王刚同学在阅读上面材料时发现部分内容被墨迹污染,被污染的部分是确定函数关系式的一个条件,你认为该条件可以是: (只需写出1个).

3.(

4.(2011广西百色)已知矩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M 、N 分别是OD 、OC 上异于O 、C 、D 的点.

(1)请你在下列条件①DM =CN ,②OM =ON ,③MN 是△OCD 的中位线,④MN ∥AB 中任选一个添加条件(或添加一个你认为更满意的其他条件),使四边形ABNM 为等腰梯形,你添加的条件是 .

(2)添加条件后,请证明四边形ABNM 是等腰梯形.

(第14题)

D

第二部分练习部分

1.(2011?贺州)写出一个正比例函数,使其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y=﹣x(答案不唯一).分析:先设出此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再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二、四象限确定出k的符号,再写出符合条件的正比例函数即可.

解答:解:

2.(2011?湖南张家界)在△ABC中,AB=8,AC=6,在△DEF中,DE=4,DF=3,要使△ABC 与△DEF相似,则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写出一种情况即可).

分析:

解答:解:则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BC:EF=2:1.

∵在△ABC中,AB=8,AC=6,在△DEF中,DE=4,DF=3,

∴AB:DE=2:1,AC:DF=2:1,

∵BC:EF=2:1.

∴△ABC∽△DEF.

故答案为:.

3.(2010江苏连云港中考题)若关于x的方程x2-mx+3=0有实数根,则m的值可以为___________.(任意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值即可)

4.(2011广东湛江)如图,点B,C,F,E在同直线上,∠1=∠2,BC=EF,∠1 _______

(填“是”或“不是”)∠2的对顶角,要使△ABC ≌△DEF ,还需添加一个条件,可以是 _______(只需写出一个)

5.(2011福建省漳州市,19,8分)如图,∠B =∠D ,请在不增加辅助线的情况下,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C ≌△ADE ,并证明. (1)添加的条件是 ; (2)证明:

6.(2010浙江杭州中考题)给出下列命题:

命题1. 点(1,1)是直线y = x 与双曲线y = x

1

的一个交点; 命题2. 点(2,4)是直线y = 2x 与双曲线y = x

8

的一个交点; 命题3. 点(3,9)是直线y = 3x 与双曲线y = x

27

的一个交点; … … .

(1)请观察上面命题,猜想出命题n (n 是正整数); (2)证明你猜想的命题n 是正确的.

7.(2011?德州)●观察计算

当a=5,b=3时,

2a b +

当a=4,b=4时,2a b +2

a b

+

●探究证明

如图所示,△ABC 为圆O 的内接三角形,AB 为直径,过C 作CD ⊥AB 于D ,设AD=a ,BD=b . (1)分别用a ,b 表示线段OC ,CD ;

(2)探求OC 与CD 表达式之间存在的关系(用含a ,b 的式子表示). ●归纳结论

根据上面的观察计算、探究证明,你能得出2a b +2

a b

+ ●实践应用

要制作面积为1平方米的长方形镜框,直接利用探究得出的结论,求出镜框周长的最小值.

8.(2011浙江绍兴)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框中的题目.

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 (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

当点E 为AB 的中点时,如图1,确定线段AE 与的DB 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 = DB (填“>”,“<”或“=”).

(2)特例启发,解答題目

解:题目中,AE与DB的大小关系是:AE=DB(填“>”,“<”或“=”).理由如下:

如图2,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

(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

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直线AB上,点D在直线BC上,且ED=EC.若△ABC的边长为1,AE=2,求CD的长(请你直接写出结果).

★“真题演练”参考答案★

1.【分析】本题的函数没有指定是什么具体的函数,可以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三方面考虑,只要符合条件①②即可.

【答案】符合题意的函数解析式可以是y= 2

x

,y=-x+3,y=-x2+5等,(本题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y=2

x

,y=-x+3,y=-x2+5等.

2.【分析】:由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想到添加∠ABC=90°;由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想到添加AC=BD.

【答案】∠ABC=90°(或AC=BD等)

3.解:根据弹簧的总长度y(cm)与所挂物体质量x(k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10+0.5x (0≤x≤5)可以得到:

当x=1时,弹簧总长为10.5cm,

当x=2时,弹簧总长为11cm,…

∴每增加1千克重物弹簧伸长0.5cm , 故答案为:每增加1千克重物弹簧伸长0.5cm .

4.解:(1)选择①DM =CN ;

(2)证明:∵AD =BC ,∠ADM =∠BCN ,DM =CN ∴△AND ≌△BCN ,

∴AM =BN ,由OD =OC 知OM =ON , ∴

OC

ON

OD OM =

∴MN ∥CD ∥AB ,且MN ≠AB ∴四边形ABNM 是等腰梯形.

★“练习部分”参考答案★

1.【分析】设此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 (k≠0), ∵此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二、四象限, ∴k <0,

∴符合条件的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可以为:y=﹣x (答案不唯一). 【答案】故答案为:y=﹣x (答案不唯一).

2.【分析】因为两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相似,从题目知道有两组个对应边的比为2:1,所以第三组也满足这个比例即可.

【答案】BC :EF=2:1

3.【分析】由于这个方程有实数根,因此⊿=()2

2241212b a m m -=--=-≥0,即m 2≥12.

【答案】答案不唯一,所填写的数值只要满足m 2≥12即可,如4等

4.【分析】根据对顶角的意义可判断∠1不是∠2的对顶角.要使△ABC ≌△DEF ,已知∠1=∠2,BC=EF ,则只需补充AC=FD 或∠BAC=∠FED 都可,答案不唯一. 【答案】解:根据对顶角的意义可判断∠1不是∠2的对顶角

故填:不是.

添加AC=FD 或∠BAC=∠FED 后可分别根据SAS 、AAS 判定△ABC ≌△DEF , 故答案为:AC=FD ,答案不唯一.5.解:(1)添加的条件是:AB =AD ,答案不唯一; (2)证明:在△ABC 和△ADE 中, ∠B =∠D , AB =AD , ∠A =∠A ,

∴△ABC ≌△ADE .

6.(1)命题n ;点(n , n 2

) 是直线y = nx 与双曲线y =x

n 3

的一个交点(n 是正整数).

(2)把 ??

?==2

n

y n x 代入y = nx ,左边= n 2,右边= n ·n = n 2,

∵左边=右边,∴点(n ,n 2)在直线上. 同理可证:点(n ,n 2)在双曲线上, ∴点(n ,n 2)是直线y = nx 与双曲线y = x

n 3

的一个交点,命题正确.

7.解:●观察计算:

2a b +2

a b

+ ●探究证明:

(1)∵AB=AD+BD=2OC , ∴OC=

2

a b +. ∵AB 为⊙O 直径, ∴∠ACB=90°.

∵∠A+∠ACD=90°,∠ACD+∠BCD=90°, ∴∠A=∠BCD .

∴△ACD ∽△CBD .(4分) ∴

AD CD

CD BD

=

. 即CD 2

=AD?BD=ab ,

∴(5分)

(2)当a=b 时,OC=CD ,2

a b

+

a≠b 时,OC >CD ,2

a b

+

●结论归纳:2

a b

+ ●实践应用

设长方形一边长为x 米,则另一边长为

1

x

米,设镜框周长为l 米,则

12()l x x =+≥=4.

当x=1x

,即x=1(米)时,镜框周长最小. 此时四边形为正方形时,周长最小为4米.

8.解:(1)故答案为:=. (2)故答案为:=.

证明:在等边△ABC 中,∠ABC=∠ACB=∠BAC=60°,AB=BC=AC , ∵EF ∥BC ,

∴∠AEF=∠AFE=60°=∠BAC , ∴AE=AF=EF , ∴AB ﹣AE=AC ﹣AF , 即BE=CF ,

∵∠ABC=∠EDB+∠BED=60°, ∠ACB=∠ECB+∠FCE=60°, ∵ED=EC ,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规律探索性

2013年中考数学规律探索性 第一部分 讲解部分 一.专题诠释 规律探索型题是根据已知条件或题干所提供的若干特例,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发现题目所蕴含的数字或图形的本质规律与特征的一类探索性问题。这类问题在素材的选取、文字的表述、题型的设计等方面都比较新颖新。其目的是考查学生收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规律探索型问题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渐成为中考数学的热门考题。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规律探索型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探索发现有关数学对象所具有的规律性或不变性的问题,它往往给出了一组变化了的数、式子、图形或条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分析、猜想来探索规律.它体现了“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考察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观察、联想、归纳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题型可涉及填空、选择或解答.。 三.考点精讲 考点一:数与式变化规律 通常根据给定一列数字、代数式、等式或者不等式,然后写出其中蕴含的一般规律,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比较各式子中相同的部分和不同的部分,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规律的形式。 例1. 有一组数: 13, 25579 ,,101726 ,请观察它们的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写出第n (n 为正整数) 个数为 . 分析:观察式子发现分子变化是奇数,分母是数的平方加1.根据规律求解即可. 解答:解: 21211 211?-= +; 2 3221 521?-=+; 2 5231 1031?-=+; 2 7241 1741?-=+; 21 9251265+?-=;…; ∴第n (n 为正整数)个数为 2 21 1 n n -+. 点评: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此题的规律为:分子变化是奇数,分母是数的平方加1. 例2(2010广东汕头)阅读下列材料: 1×2 = 31(1×2×3-0×1×2), 2×3 = 31 (2×3×4-1×2×3), 3×4 = 3 1 (3×4×5-2×3×4),

开放性问题[整理]

探索型问题一(开放性问题) 【考点透视】 习惯上,人们把命题者对解题者的要求,将数学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问题的条件和结论都有确定要求的题型;另一类是条件和结论中至少有一个没有确定要求的题型,并称前者为封闭题型,后者为开放题型. 开放性问题的基本形式有:条件开放题(问题的条件不完备);结论开放题(问题的结论不确定或不唯一),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解题者经过探索确定结论或补全条件,将开放性问题转化为封闭性问题,然后选择合适的解题途径完成最后的解答. 现在还出现一些其他形式的开放题,如解题策略的开放题和题干结构的开放题. 前者主要侧重于解题方法或策略的选择和设计,后者主要是所给题目不完整,需要解题者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完成解答. 开放性问题对于训练和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十分有益的.教育部在《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特别指出:数学考试“应设计一定结合情境的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由于各地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指导意见,所以在近年的各地中考中,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初中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典型例题】 一、条件开放题 解条件开放题,一种是直接补齐条件,使题目结论成立;另一种是需要我们作出探索去补齐条件使 题目结论成立. 这两种情况所需补充的条件往往不惟一. 例1 (1)如图7.1,△ABC 中,AB=AC ,D 为AC 边上的一点,要使 △ABC ∽△BCD ,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即可). (2001年淄博市中考题) (2)如图7.2,在△ABC 和△FED 中,AD=FC ,AB=FE ,当添加条 件:__________________时,就可得到△ABC ≌△FED (只需填写一 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 (2003年无锡市中考题) 解:(1)BD=BC.(也可以是:∠ABC=∠BDC ;或∠A=∠DBC ; 或BC ∶CD=AC ∶BC ;或BC 2 =AC ?CD 中的某一个) (2)∠A=∠F. (或BC=ED 等) 说明:开放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答案的不唯一性. 第(1)小题中,我们只需给出能使结论成立的一个答案即可. 例2 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是2,4x y =?? =?和2, 4x y =-??=-? ,试写出符合要求的方程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填写一个即可)(2000年安徽省中考题) 分析:我们只要分别构造出一个既含x ,又含y 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 构造方程实际上就是寻找x 与y 之间的关系. 解:2,8. y x xy =?? =? 说明:方程与函数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我们把方程组的解看作对应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A (2,4),B (-2,-4),则我们可以写出过这两个点的一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也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也是一个二元二次方程,这个方程不唯一). B A C D 图7.1 A B C D E F 图7.2

探索性数据分析

分布的概念 一个变量的分布是该变量的取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不仅描述了该变量的不同取值,同时也描述了其每个值的可能性。 一、变量类型及其分布 1、首先我们打开life expectancy这个数据表。本例中的每个国家都有13年的年度观察数据, 并且每个国家的13年数据都是以年份为序依次排序。JMP将这种编排方式称为堆叠数据。 区分四类变量:定类变量(定名型、定序型),定量变量(定距型、定比型) 二、定类变量的分布 2、选择菜单---分析。将region作为Y,列变量。点击确定,得到如下结果。 JMP构造出了一个简单的矩形条形图,列出了六个大陆地区,并用直方条显示出相应区域在数据中出现的次数。虽然不能在图表中准确的获悉每个区域中国家的数目,却能清晰的得知south Asia国家数目最少,Europe&Central Asia国家数目最多。 图形下方的频数分布表提供了一个更加详细的变量概要。 3、菜单选择图形---图表。图表对话框如下图,可生成很多其他格式的图表。默认设置是竖 直方向的条形图。

4、选择列框中点击Region,并点击按钮统计量,选择数量。结果得到一张可以显示每个区域观察对象数量的条形图。 可以通过点击图表右侧的红色三角形按钮进行更改和自定义图形。

5.JMP自动按照字母顺序对定类数据进行结果输出。我们也可以修改输出结果。 6.在数据表格中或者在列框中右击Region,选择列信息。 7.点击列属性,选择值排序。 8.选择一个变量值名,使用按钮上移和下移,最后确定。 9.需要点击图表标题右侧的红色三角形按钮,选择脚本——重新运行分析。最后才得到我们需要的顺序的图形。 三、定量变量的分布 1、选择数据表的一部分 某些时候我们需要从数据表中选择某一些特定的行进行分析。JMP为我们提供了在分析包含和剔除行的多种方法。 菜单选择行—行选择—选择符合条件的行。 如下图所示,选择那些year等于2010的行,点击添加条件,最后点击确定。 菜单选择表---子集。在子集对话框中要确保做出的选择是选定行选项,并点击确定。 窗口中会显示出第二张打开的数据表。该表中有与第一张表相同的四个变量,但仅有195行。在每个案例中,观察年份都是2010年,并且每个国家只有一行数据。 2、连续型数据直方图的构建 ●菜单选择分析——分布。将LifeExp选入Y,列框中。 ●当分布窗口打开时,点击LifeExp左侧的红色三角形按钮,选择直方图选项——垂 直。该操作会清空垂直选项前的复选框,将直方图变成更加符合传统的水平方向。

2020中考数学突破与提升专题提升练习(规律探索性问题)(无答案)

2020中考数学突破与提升专题提升练习(规律探索性问题) 考点一:数与式变化规律 通常根据给定一列数字、代数式、等式或者不等式,然后写出其中蕴含的一般规律,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比较各式子中相同的部分和不同的部分,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规律的形式。 例1. 有一组数:13, 25579 ,,101726L ,请观察它们的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写出第n (n 为正整数)个数为 . 分析:观察式子发现分子变化是奇数,分母是数的平方加1.根据规律求解即可. 解答:解: 21211 211?-=+; 23221521?-=+; 252311031?-=+; 272411741?-=+; 21 9251265+?-=;…; ∴第n (n 为正整数)个数为2 21 1 n n -+. 变式练习 1.阅读下列材料: 1×2 = 31 (1×2×3-0×1×2), 2×3 = 31 (2×3×4-1×2×3), 3×4 = 3 1 (3×4×5-2×3×4), 由以上三个等式相加,可得1×2+2×3+3×4= 3 1×3×4×5 = 20.

读完以上材料,请你计算下列各题: 1×2+2×3+3×4+···+10×11(写出过程); 1×2+2×3+3×4+···+n ×(n +1) = ______________; 1×2×3+2×3×4+3×4×5+···+7×8×9 = ______________. 2.我们知道不等式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组是否也具有类似的性质?完成下列填空: 一般地,如果???>>d c b a , 那么a +c b +d .(用“>”或“<”填空) 你能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上述关系式吗? 考点二:点阵变化规律 在这类有关点阵规律中,我们需要根据点的个数,确定下一个图中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变化的的规律是什么,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用一个统一的式子表示出变化规律是此类题目中的难点. 例1:如图,在一个三角点阵中,从上向下数有无数多行,其中各行点数依次为2,4,6,…,2n ,…,请你探究出前n 行的点数和所满足的规律、若前n 行点数和为930,则n =( )

探索性实验课件--探索实验注意事项

2012级探索实验注意事项(请认真阅读!) 一、实验开题 1、探索实验开题后需上交班上各组《课题申请书》电子板。 2、把各组的实验动物计划表汇总、打印并由指导老师签名后上交电子版及 纸质版。 3、用Excel分类汇总班上所需的实验室代购生化试剂盒(注明具体用途, 如用于血液或组织的测定)、自购的药品(中药、西药)、常用试剂、仪器设备及器械并上交电子版。 以上表格要求12月10日前提交。 二、关于实验试剂 1、实验室代购生化试剂盒。如需自购实验药品、用品等,则每组费用不能 超过200元。 2、自购的药物、用品发票抬头写“中山大学”,发票内容具体写清楚药品用 品名称,发票后面必须有班级、学生签名、电话、探索实验题目。特别注意:药品最好在广东省内购买,发票必须提供汇款凭证,否则无效! 3、与实验相关的试剂盒 4、其它实验室可免费提供的常用试剂(不计入每组经费!) 一般常用试剂(如苦味酸、无水乙醇、冰醋酸、甲醛、氯化钠、肝素、乙酰胆碱、阿托品、普鲁卡因、乌来糖等)由实验室统一提供。 三、实验动物领取 按申请日期在何母楼6楼大厅领取。大鼠5只/每笼,小鼠10只/每笼;领回的动物需挂牌登记(标明班级、姓名、手机)后放入教学实验动物暂养房的各层架子上。 1、动物领取时间:另行通知。 2、动物存放地点:何母楼610房。 四、手术器械、仪器的领取 在负责的技术老师带领指导下领取。手术器械、仪器当天用完后当即归还。若借用特殊器械,如灌胃针、微量注射器等,要在“借用登记本”上登记并保证用后立即回还。 五、行为学仪器使用申请流程 如有用到行为学实验室仪器,请各班班长将相关小组组长校园卡收集后,并将相关电子版信息(班级、姓名等)打印后,到动物实验大楼3楼办公室邱灿华老师(87330026)开通所需门禁权限。

2012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考点解密 开放探索性问题(含解析)

2012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考点解密开放探索性问题 第一部分讲解部分 一、专题诠释 开放探究型问题,可分为开放型问题和探究型问题两类. 开放型问题是相对于有明确条件和明确结论的封闭型问题而言的,它是条件或结论给定不完全、答案不唯一的一类问题.这类试题已成为近年中考的热点,重在考查同学们分析、探索能力以及思维的发散性,但难度适中.根据其特征大致可分为: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方法开放型和编制开放型等四类. 探究型问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条件或无明确的结论,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一类问题.根据其特征大致可分为:条件探究型、结论探究型、规律探究型和存在性探究型等四类. 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 由于开放探究型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大,综合性较强,灵活选择方法的要求较高,再加上题意新颖,构思精巧,具有相当的深度和难度,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首先对于基础知识一定要复习全面,并力求扎实牢靠;其次是要加强对解答这类试题的练习,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因果联系,选择合适的解题途径完成最后的解答.由于题型新颖、综合性强、结构独特等,此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并无固定模式或套路,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利用特殊值(特殊点、特殊数量、特殊线段、特殊位置等)进行归纳、概括,从特殊到一般,从而得出规律. 2.反演推理法(反证法),即假设结论成立,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看是推导出矛盾还是能与已知条件一致. 3.分类讨论法.当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惟一确定,难以统一解答时,则需要按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分门别类加以讨论求解,将不同结论综合归纳得出正确结果. 4.类比猜想法.即由一个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类比猜想出另一个类似问题的结论

难点专题:数列中的4类探索性问题

难点专题:破解数列中的4类探索性问题1.条件探索性问题 此类问题的基本特征是:针对一个结论,条件未知需探求,或条件增删需确定,或条件正误需判定,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策略是:执果索因,先寻找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再通过检验或认证找到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在“执果索因”的过程中,常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是不考虑推理过程的可逆与否,误将必要条件当作充分条件,应引起注意. [例1] 已知数列{a n}中,a1=2,a2=3,其前n项和S n满足S n+2+S n=2S n+1+1(n∈N*);数列{b n}中,b1=a1,b n+1=4b n+6(n∈N*). (1)求数列{a n},{b n}的通项公式; (2)设c n=b n+2+(-1)n-1λ·n a2(λ为非零整数,n∈N*),试确定λ的值,使得对任意n∈N*,都有c n+1>c n成立.

此类问题的基本特征是:有条件而无结论或结论的正确与否需要确定.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是:先探索结论而后去论证结论,在探索过程中常可先从特殊情形入手,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判断来作一番猜测,得出结论,再就一般情形去认证结论. [例2] 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 n}满足:a2n+1=2a2n+a n a n+1,且a2+a4=2a3+4,其中n∈N*. (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b n}满足:b n= na n 2n+12n ,是否存在正整数m,n(1

立体几何中的开放探索性问题(教师版)教师版)2014.10.06

立体几何中的开放探索性问题 数学开放性题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新的亮点,其解法灵活且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这类题型按解题目标的操作模式分为:规律探索型,问题探究型,数学建模型,操作设计型,情景研究型.如果是未知的是解题假设,那么就称为条件开放型;如果是未知的是解题目标,那么就称为结论开放型;如果是未知的是解题推理,那么就称为策略开放型.当然,作为数学高考试题中开放题其"开放度"是比较弱的,如何解答立体几何中的这类问题,还是通过实际例子加以说明. 一、 规律探索型 例1.1111ABCD A BC D - 是单位正方体,黑白两个蚂蚁从点A 出发沿棱向前爬行,每走完一条棱称为”走完一段”. 白蚂蚁的爬行路线是111AA A D →→ , 黑蚂蚁的爬行路线是 1AB BB →→ ,它们都依照如下规则:所爬行的第n+2段与第n 段所在直线必须是异面直线, 设黑白两个蚂蚁都走完2005段后各停止在正方体的某个顶点处,这时黑白两个蚂蚁的距离是多少? D 1C 1 规则黑蚂蚁的爬行路线是11D D D DA →→,走6段又回到出发点A 。故而它们的周期为6。20052005段后停止在正方体的B 顶点处,白蚂蚁走完2005 这类题为操 二、 操作设计型 例2.(Ⅰ)给出两块面积相同的正三角形纸片(如图1,图2),要求用其中一块剪拼成一个正三棱锥模型,另一块剪拼成一个正三棱柱模型,使它们的全面积都与原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请设计一种剪拼方法,分别用虚线标示在图1、图2中,并作简要说明; (Ⅱ)试比较你剪拼的正三棱锥与正三棱柱的体积的大小; (Ⅲ)(附加题)如果给出的是一块任意三角形的纸片(如图3),要求剪拼成一个直三棱柱模型,使它的全面积与给出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请设计一种剪拼方法,用虚线标示在图3中,并作简要说明.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科的高考,倡导重视数学应用,是从1993年开始的,已经经历了十个年头.这些年来,尽管数学科高考中有关数学应用的试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它所倡导的加强数学学科与社会实际和生产实际的联系,引导考生置身于现实社会大环境中,关心身边的数学问题,具有良好的导向,也促进了中学数学教学加强数学应用的研究,推动数学教学改革.这种命题方向得到数学教育界的普遍肯定.回顾这些年来高考中有关数学应用的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面上还存在

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考点解密 开放探索性问题(含解析)

2 012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考点解密开放探索性问题 第一部分讲解部分 一、专题诠释 开放探究型问题,可分为开放型问题和探究型问题两类. 开放型问题是相对于有明确条件和明确结论的封闭型问题而言的,它是条件或结论给定不完全、答案不唯一的一类问题.这类试题已成为近年中考的热点,重在考查同学们分析、探索能力以及思维的发散性,但难度适中.根据其特征大致可分为: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方法开放型和编制开放型等四类. 探究型问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条件或无明确的结论,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一类问题.根据其特征大致可分为:条件探究型、结论探究型、规律探究型和存在性探究型等四类. 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 由于开放探究型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大,综合性较强,灵活选择方法的要求较高,再加上题意新颖,构思精巧,具有相当的深度和难度,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首先对于基础知识一定要复习全面,并力求扎实牢靠;其次是要加强对解答这类试题的练习,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因果联系,选择合适的解题途径完成最后的解答.由于题型新颖、综合性强、结构独特等,此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并无固定模式或套路,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利用特殊值(特殊点、特殊数量、特殊线段、特殊位置等)进行归纳、概括,从特殊到一般,从而得出规律. 2.反演推理法(反证法),即假设结论成立,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看是推导出矛盾还是能与已知条件一致. 3.分类讨论法.当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惟一确定,难以统一解答时,则需要按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分门别类加以讨论求解,将不同结论综合归纳得出正确结果. 4.类比猜想法.即由一个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类比猜想出另一个类似问题的结论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解密 第三讲 规律探索性问题.docx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解密第三讲规律探索性问题【专题诠释】 规律探索型题是根据已知条件或题T?所提供的若T?特例,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发现题目所蕴含的数字或图形的本质规律与特征的一类探索性问题。这类问题在素材的选取、文字的表述、题型的设计等方面都比较新颖新。其目的是考查学生收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规律探索型问题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睞,逐渐成为中考数学的热门考题。 |【解题策略】I 规律探索型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探索发现有关数学对象所具有的规律性或不变性的问题,它往往给出了一组变化了的数、式子、图形或条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分析、猜想来探索规律. 【解法精讲】 它体现了“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考察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观察、联想、归纳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题型可涉及填空、选择或解答. 【考点精讲】 考点一: 通常根据给定一列数字、代数式、等式或者不等式,然后写出其中蕴含的一般规律,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比较各式子中相同的部分和不同的部分,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规律的形式。 例1. (2017内江)观察下列等式: 第个筹式:=U3X2+2X 22 2+1 ~22H 第二个等式: "l+SX 2^2X(22)2 *22*1 23H 第三个等式: 1 1 a323^2X(23)2 *23*1 24H 第四个等式:24 1 1 ^H-SX "z4+l 2?H 按上述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2)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第n 个等式:喩E f 宁云 (3) 时葩+斫(得出最简结果); (4)计算:ai+a 2+???+a n . 【考点】37: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 【分析】(1)根据已知4个等式可得; 利用所得等式的规律列出算式,然后两两相消,计算化简后的算式即可得; 【解答】解:⑴rh 题意知,斫看走而产丙_尹亍 (2) 根据已知等式得出答案; (3) (4) 根据己知等式规律,列项相消求解可得. 故答案为: -------- 3 --------- g~ R3X 2%2X(2B ) 27+1 2n 1 [ l?x 2n t2X (211)2 2n H 2^+1 乂合杀为 H3X 2tt t2X(2n )2 2n +l 2^1+1 (3)原式二莎 林応 _ 1 _1_ 14 故答案为:孕*; 22H * 22+1 23+l * 2j +l 24+l * 24+l 2B 41 ' 2B +1 ⑷原式二页 _ 1 1 2H 2n +l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精编WORD版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主要是对平行、垂直关系的探究,对条件和结论不完备的开放性问题的探究.这类试题的一般设问方式是“是否存在?存在给出证明,不存在说明理由”.解决这类试题,一般根据探索性问题的设问,首先假设其存在,然后在这个假设下进行推理论证,如果通过推理得到了合乎情理的结论就肯定假设,如果得到了矛盾就否定假设. 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底面ABCD,PA=AB=1,AD=√3,点F是PB的中点,点E在边BC上移动. (1)点E为BC的中点时,试判断EF与平面P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求证:无论点E在BC边的何处,都有PE⊥AF. (3)当BE为何值时,PA与平面PDE所成角的大小为45。? 拓展提升 (1)开放性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一种常见题型.一般来说,这种题型依据题目特点,充分利用条件不难求解. (2)对于探索性问题,一般先假设存在,设出空间点的坐标,转化为代数方程是否有解问题,若有解且满足题意则存在,若有解但不满足题意或无解则不存在. 9如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是底面边长的√2倍,P 为侧棱SD上的点.

(1)求证:AC⊥SD. (2)若SD⊥平面PAC,求二面角P-AC-D的大小. (3)在(2)的条件下,侧棱S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E∥平面PAC?若存在,求SE:EC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 l B l C 1 D l 中,M,N分别是AB,BC中点. (1)求证:平面B 1MN⊥平面BB 1 D 1 D; (2)在棱DD 1上是否存在点P,使BD 1 ∥平面PMN,若有,确定点P 的位置;若没有,说明理由.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底面ABCD,侧棱PA=PD=√2,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其中BC∥AD,AB⊥AD,AD=2AB=2BC=2,0为AD中 点. (1)求证:PO⊥平面ABCD; (2)求异面直线PB与CD所成角的大小: (3)线段AD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它到平面PCD3若存在,求出AQ:DQ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向量解法 高考中立体几何试题不断出现了一些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试题。对于这类问题一般可用综合推理的方法、分析法、特殊化法和向量法来解决。立体几何引入空间向量后,可以借助向量工具,使几何问题代数化,降低思维的难度.尤其是在解决一些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时,更可以发挥这一优势.

规律探究性问题

第33讲 规律探究性问题 类型一:探究数字或式子的变化规律 方法点拨:关注奇偶数、平方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表示方法.还要关注正、负号交替时,正、负号的表示:用(-1)n 或(-1)n +1来表示. 1.观察下列等式: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 187,38=6 561, 39=19 683,…,它们的个位数字有什么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92 019的个位数字是( ) A .3 B .9 C .7 D .1 2.观察下列一组数:14,39,516,725,936 ,…,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那么这一组数的第n 个数是__________. 3.观察一列数:-12,34,-58,716 ,…,按你发现的规律,写出这列数的第9个数为________,第n 个数为____________. 4.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依次为-a 22,a 55,-a 810,a 1117 ,…(a ≠0),按此规律排列下去,这列数中的第n 个数是______________(n 为正整数). 5.已知一列数a ,b ,a +b ,a +2b ,2a +3b ,3a +5b ,…,按照这个规律写下去,第9个数是__________. 6.观察下列一组数:a 1=13,a 2=35,a 3=69,a 4=1017,a 5=1533 ,…,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请利用其中的规律,写出第n 个数a n =____________(用含n 的式子表示). 类型二:探究等式的变化规律 方法点拨:(1)标序数;(2)对比式子与序号,即分别比较等式中各部分与序数(1,2,3,4,…,n )之间的关系,把其中隐含的规律用含序数的式子表示出来,通常是将式子进行拆分,观察式子中数字与序号是否存在倍数或者次方的关系;(3)根据找出的规律得出第n 个等式,并进行检验. 7.观察下列各式:

探索性问题的常见类型及其求解策略

探索性问题的常见类型及其求解策略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有关探索性问题频频出现,涉及代数、三角、几何,成为高考的热点之一。正因如此,初等数学中有关探索性问题也就成为大家研究的热点。多年来笔者对此也做了一些探讨。 探索性问题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的问题,此类题目的条件或结论不完备。要求解答者自己去探索,结合已有条件,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它对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及综合运用数学方法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分析、归纳、判断、讨论与证明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探索性问题一般可分为:条件追溯型,结论探索型、条件重组型,存在判断型,规律探究型,实验操作型。每一种类型其求解策略又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求解时就必须首先要明辨它是哪一种类型的探索问题,然后再根据所属类型制定解题策略。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一、条件追溯型 这类问题的基本特征是:针对一个结论,条件未知需探索,或条件增删需确定,或条件正误需判断。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策略是:执果索因,先寻找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再通过检验或认证找到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在“执果索因”的过程中,常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是不考虑推理过程的可逆与否,误将必要条件当作充分条件,应引起注意。 例1.(2002年上海10)设函数)(,2sin )(t x f x x f +=若是偶函数,则t 的一个可能值是 。 分析与解答:∵是偶又)().22sin()(2sin )(t x f t x t x t x f ++=+=+函数 ∴ )22sin()22sin()()(t x t x t x f t x f +-=++-=+即。由此可得 )(2)22(222222Z k k t x t x k t x t x ∈++--=+++-=+πππ或∴)(4 1 2Z k k t ∈+= π 评注:本题为条件探索型题目,其结论明确,需要完备使得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可将题设和结论都视为已知条件,进行演绎推理推导出所需寻求的条件.这类题要求学生变换思维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结论探索型 这类问题的基本特征是:有条件而无结论或结论的正确与否需要确定。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是:先探索结论而后去论证结论。在探索过程中常可先从特殊情形入手,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判断来作一番猜测,得出结论,再就一般情形去认证结论。 例2. (2020年上海文12)若干个能惟一确定一个数列的量称为该数列的“基本量”。设

探索性数据分析

探索性数据分析 探索性数据分析是利用ArcGIS提供的一系列图形工具和适用于数据的插值方法,确定插值统计数据属性、探测数据分布、全局和局部异常值(过大值或过小值)、寻求全局的变化趋势、研究空间自相关和理解多种数据集之间相关性。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于深入了解数据,认识研究对象,从而对与其数据相关的问题做出更好的决策。 一数据分析工具 1.刷光(Brushing)与链接(Linking) 刷光指在ArcMap数据视图或某个ESDA工具中选取对象,被选择的对象高亮度显示。链接指在ArcMap数据视图或某个ESDA工具中的选取对象操作。在所有视图中被选取对象均会执行刷光操作。如在下面章节将要叙述的探索性数据分析过程中,当某些ESDA工具(如直方图、V oronoi图、QQplot图以及趋势分析)中执行刷光时,ArcMap数据视图中相应的样点均会被高亮度显示。当在半变异/协方差函数云中刷光时,ArcMap数据视图中相应的样点对及每对之间的连线均被高亮度显示。反之,当样点对在ArcMap数据视图中被选中,在半变异/协方差函数云中相应的点也将高亮度显示。 2.直方图 直方图指对采样数据按一定的分级方案(等间隔分级、标准差分级)进行分级,统计采样点落入各个级别中的个数或占总采样数的百分比,并通过条带图或柱状图表现出来。直方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采样数据分布特征、总体规律,可以用来检验数据分布和寻找数据离群值。 在ArcGIS中,可以方便的提取采样点数据的直方图,基本步骤为: 1)在ArcMap中加载地统计数据点图层。 2)单击Geostatistical Analyst模块的下拉箭头选择Explore Data并单击Histogram。 3)设置相关参数,生成直方图。 A.Bars:直方图条带个数,也就是分级数。 B.Translation:数据变换方式。None:对原始采样数据的值不作变换,直接生成直方图。 Log:首先对原始数据取对数,再生成直方图。Box-Cox: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博克斯-考克斯变换(也称幂变换),再生成直方图。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17883008.html,yer:当前正在分析的数据图层。 D.Attribute:生成直方图的属性字段。 从图3.1a和图3.1b的对比分析可看出,该地区GDP原始数据并不服从正态分布,经过对数变换处理,分布具有明显的对数分布特征,并在最右侧有一个明显的离群值。 在直方图右上方的窗口中,显示了一些基本统计信息,包括个数(count)、最小值(min)、最大值(max)、平均值(mean)、标准差(std. dev.)、峰度(kurtosis)、偏态(skewness)、

2012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考点解密_规律探索性问题(含解析)

2012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考点解密规律探索性问题 第一部分讲解部分 一.专题诠释 规律探索型题是根据已知条件或题干所提供的若干特例,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发现题目所蕴含的数字或图形的本质规律与特征的一类探索性问题。这类问题在素材的选取、文字的表述、题型的设计等方面都比较新颖新。其目的是考查学生收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规律探索型问题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渐成为中考数学的热门考题。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规律探索型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探索发现有关数学对象所具有的规律性或不变性的问题,它往往给出了一组变化了的数、式子、图形或条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分析、猜想来探索规律.它体现了“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考察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观察、联想、归纳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题型可涉及填空、选择或解答.。 三.考点精讲 考点一:数与式变化规律 通常根据给定一列数字、代数式、等式或者不等式,然后写出其中蕴含的一般规律,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比较各式子中相同的部分和不同的部分,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

求的规律的形式。 例1. 有一组数:13,25579,,101726 ,请观察它们的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写出第n (n 为正整数)个数为 . 分析:观察式子发现分子变化是奇数,分母是数的平方加1.根据 规律求解即可. 解答:解: 21211211 ?-=+; 23221521 ?-=+; 252311031 ?-=+; 272411741 ?-=+; 21 9251265+?-=;…; ∴第n (n 为正整数)个数为2211 n n -+. 点评: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 什么规律变化的.此题的规律为:分子变化是奇数,分母是数的平方 加1. 例2(2010广东汕头)阅读下列材料: 1×2 = 31(1×2×3-0×1×2), 2×3 = 3 1(2×3×4-1×2×3), 3×4 = 3 1(3×4×5-2×3×4), 由以上三个等式相加,可得1×2+2×3+3×4= 31×3×4×5 = 20.

k5开放性问题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探索型问题一(开放性问题) 【考点透视】 习惯上,人们把命题者对解题者的要求,将数学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问题的条件和结论都有确定要求的题型;另一类是条件和结论中至少有一个没有确定要求的题型,并称前者为封闭题型,后者为开放题型. 开放性问题的基本形式有:条件开放题(问题的条件不完备);结论开放题(问题的结论不确定或不唯一),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解题者经过探索确定结论或补全条件,将开放性问题转化为封闭性问题,然后选择合适的解题途径完成最后的解答. 现在还出现一些其他形式的开放题,如解题策略的开放题和题干结构的开放题. 前者主要侧重于解题方法或策略的选择和设计,后者主要是所给题目不完整,需要解题者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完成解答. 开放性问题对于训练和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十分有益的.教育部在《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特别指出:数学考试“应设计一定结合情境的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由于各地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指导意见,所以在近年的各地中考中,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初中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典型例题】 一、条件开放题 解条件开放题,一种是直接补齐条件,使题目结论成立;另一种是需要我们作出探索去补齐条件使 题目结论成立. 这两种情况所需补充的条件往往不惟一. 例1 (1)如图7.1,△ABC 中,AB=AC ,D 为AC 边上的一点,要使 △ABC ∽△BCD ,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即可). (2001年淄博市中考题) (2)如图7.2,在△ABC 和△FED 中,AD=FC ,AB=FE ,当添加条 件:__________________时,就可得到△ABC ≌△FED (只需填写一 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 (2003年无锡市中考题) 解:(1)BD=BC.(也可以是:∠ABC=∠BDC ;或∠A=∠DBC ; 或BC ∶CD=AC ∶BC ;或BC 2 =AC ?CD 中的某一个) (2)∠A=∠F. (或BC=ED 等) 说明:开放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答案的不唯一性. 第(1)小题中,我们只需给出能使结论成立的一个答案即可. 例2 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是2,4x y =?? =?和2, 4 x y =-??=-?,试 写出符合要求的方程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填写一个即可)(2000年安徽省中考题) 分析:我们只要分别构造出一个既含x ,又含y 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 构造方程实际上就是寻找x 与y 之间的关系. 解:2,8. y x xy =?? =? 说明:方程与函数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我们把方程组的解看作对应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A (2,4),B (-2,-4),则我们可以写出过这两个点的一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也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B A C D 图7.1 A B C D E F 图7.2

探索图形变化规律二

第二节 探索图形变化的规律 探索性问题是指给出一列数、一列等式,一列图形的前几项,然后让我们通过归纳加工、猜想,推出一般的结论;或者是给出一个图形,要求我们探索图形成立的条件、变化图形的不变规律。这类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对题目进行深刻理解,然后进行合情推理,就其本质进行加工、猜想、类比和联想,做出合理判断和推理。 解题时要关善于从所担供的数学或图形信息中,寻找其共同之处,存在于俱全中的共性,就是规律。其中蕴含蕴含着“特殊—— 一般 ——特殊”的常用模式,体现了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这也正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 例题解析 例1. 依次观察下面的三个图形,并判断照此规律从左向右第4个图形是( ) A . B. C. D. 例2. 用边长为1cm 的小正方形搭如下所示的塔状图形,则第n 层所搭图形的周长是________cm(用 含n 的代数式表示) 。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例3. 观察下列图形的排列规律(其中 是圆形): … 若第一个图形是正方形,则第2012个图形是______。(填图形名称) 例4. 用同样大小的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摆设成如下图所示的正方形图案,则第n 个图案需要 用白色棋子______枚。(用含有n 的代数式表示)

?????? 第3个 第2个 第1 个(3)(2)(1) 例5. 在数学活动中,小明为了求n 4322 1 21212121+???++++的值(结果用n 表示),设计了 如图1所示的几何图形。 (1)请你利用这个几何图形,求出 n 43221 21212121+???++++ 的值为______; (2)请你利用图2,再设计一个能求n 4322 1 21212121+???++++ 的值几何图形。 习题训练 1. 如图, 两种圆按某种规则排列,则前2006个圆中有个。 2. 观察下列图形,则第n 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______。 3. 下列图中有大小不同的菱形,第1幅图有1个,第2幅图有3个,第3幅图有5个,则第n 幅图有______个。 (4) ?????? (3) (2) (1) 4. 按如下规律摆放三角形: 则第(4)堆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第n 堆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 5. 下列图案是由边长为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按一定规律拼接而成。依此规律第5个图中小正方形的个数为______。

九年级数学专题复习---探索开放性问题.docx

初三数学专题复习…探索开放性问题 知识要点: 开放探索性问题可分为条件开放与探索问题、结论开放与探索问题、策略开放与探索问题。对于条件开放与探索问题,要善于从问题的结论出发,逆向追索,多途寻因; 对于结论开放与探索问题,包扌舌相应的结论的“存在性”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条件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推理、猜想,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主要考查发散性思维和所学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策略开放与探索问题,一般是指解题方法不唯一,或解题路径不明确,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不能墨守成规,要善于标新立异,积极发散思维,优化解题方案和过程。 注意:复习中要对各种题型进行针对性练习,优选各地中考试题,强化训练。善于类比、联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探究及发散思维、动手操作的能力。 例题分析: 1.若a、b是无理数且a+b=2,则n, b的值可以是____________ .(填上一组满足条件的值即可) 分析与解答:这是一个条件开放题,山于题中只有一个关系式,因此只要先确定,其中一个无理数的大小,另一个也随z确定,木题答案不唯一,如?=Ab=2-^ 2.如图:在厶ABC和ADEF中,AB=DE, ZB=ZE,要使△ ABC A DEF,需要补充的一 个条件是_____ ? 分析与解答:木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已知一边一角对应相等,可以是SAS或ASA或AAS来证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1: BC=EF(或ZA二ZD 或ZC=ZF) 3.已知两条抛物线y=X2+2X-3和y=2x2+x-3,请至少写出三条它们的共同特点: 分析与解答:本题是结论开放性问题,考査二次函数的图彖、性质及发散思维、归纳探索的能力,所以可以从两函数图象特征(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及两函数图象交点与坐标轴交点等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规律探索性问题

规律探索性问题中考二轮专题复习: 龙明腾普定第二中学 数与式变化规律第一部分一、专题诠释通过观规律探索型题是根据已知条件或题干所提供的若干特例,察、类比、归纳,发现题目所蕴含的数字或图形的本质规律与特征的一类探索性问题。这类问题在素材的选取、文字的表述、题型的设计等方面都比较新颖新。其目的是考查学生收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逐渐成为中考数的能力。所以规律探索型问题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学的热门考题。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探索发现有关数学对象所具规律探索型问题是指在一定 条件下,有的规律性或不变性的问题,它往往给出了一组变化了的数、式子、图形或条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分析、猜想来探索规律.它体现了“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考察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观察、联想、归纳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题型可涉及填空、选择或解答.。三、教法学法的选择运用 教法:根据大纲和教材说明的要求,数学教学要体现创建问题情景,构建数学模型,探究结论和实践推行应用的宗旨出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将利用探究法、观察法、猜想法、归纳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归纳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上述方法能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

学法:在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合作下,以学生主动观察、类比,分组讨论的学习方法,通过步步探究地进行学习。这样就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目的,充分让学生感受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 四、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感知对象,加大课程的信息量,促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考点精讲 考点一:数与式变化规律 通常根据给定一列数字、代数式、等式或者不等式,然后写出其中蕴含的一般规律,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比较各式子中相同的部分和不同的部分,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规律的形式。 例题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