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文献综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文献综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文献综述摘要: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提出以来,学术界掀起了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的热潮。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内涵和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三个方面。针对当下的研究现状,本文对其进行了梳理和述评,希望能为未来的研究提供相关思路。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经济会议上提出了要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了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其后,习近平等领导人又在很多场合提到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时间掀起了研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热潮。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内涵和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三个方面。

一、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的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在于“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而目前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着粮食库存量多,生产成本高,供需结构不平衡等问题。因此,对农业从供给侧进行改革迫在眉睫。目前,学者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的研究可以概括如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已从最初的生存需求变为更高层次的需求,消费者开始增加对农产品质量和种类的关注。但是,作为农业供给端的农民来说不能及时跟上市场的变化,提供的农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于是造成了供需结构的不平衡,进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一)粮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

2015年我国的粮食产量达到了12429亿斤,与2003年相比增加了3800多

亿斤,但与此同时国内生产出来的粮食卖不出去,国外的粮食却大量进口造成了国粮入库,外粮入市的尴尬局面。由于政府介入粮市给农民进行补贴造成了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而与此同时国外的粮食质优价廉于是外粮被大量进口而国粮只能进入库存,这种高成本引发政府补贴,政府补贴引发价格倒挂进而导致高库存的恶性循环说明调整农业生产和供给结构的任务迫切而艰巨。

(二)农产品供需结构矛盾突出

在农产品的供给方面,目前我国的农产品供给大多还处于中低端,并且在农

产品生产环节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仅污染了环境还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而在需求方面,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在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绿色,优质的农产品。传统的农业生产不能与市场需求进行有效对接,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这种消费结构的升级与传统供给结构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引起了农产品“卖不掉,买不着”的现象。因而面对消费者消费意识的转变,农业供给端也必须要做出改变适应新的消费需求。

(三)“三本齐升”导致农业国际竞争能力下降

政府之所以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就是因为农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过高。这里的成本主要指物质成本,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造成高成本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小规模,细碎化的经营方式导致了规模不经济,进而导致生产成本高盈利空间被一再压缩。同时随着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使得农村变成了空心村,农业生产只能依靠妇女和老人生产效率低下,用工成本上升。农业生产的低效率引起的高成本直接体现在农产品的高价上,这与国外农产品的价格相比竞争力被大大削弱,利润空间也相应缩减。

(四)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都在追求数量的增长这就会引起耕地的不合理使用和非耕用地的不合法开发。为了实现产量的上升,农业生产中还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这种片面追求产量的发展方式给环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危害,给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这种牺牲环境的发展不仅削弱了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还给牧业,渔业和旅游业造成了经济损失。可见,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比较严重,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加快建设,都迫切需要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

二、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的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完全是结构调整的问题,它不仅仅是多种什么,少种什么,而是要给农业生产体系注入两大要素,第一是科技,要靠科技来带动农业效益的提高。第二就是制度,要推进制度创新,才能使得我们的生产组织更加有效。(陈锡文,2016)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的学者也有不一样的看法。

不少学者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通过改善农业供给体系的结构,使得农业供给体系符合目前的需求变化,要减少无效生产,生产出的产品要优质有竞争力。这就要求农业生产一方面要注重产量保证粮食安全,同时生产的产品要多样化,质量要好。最终要形成结构合理,供给有效的供给体系,实现与消费需

求端的无缝链接。同时生产的过程中还要注重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以提高生产率。

还有的学者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通过土地制度改革促进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促进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的发展,激发农业生产的内部动力。二是通过结构调整实现农业领域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这里的结构调整不仅包括产品种植结构的调整,更重要的是农业经营结构的调整。即要通过改革形成高效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再次基础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使种植结构朝着合理,因地制宜的方向发展。三是要理顺粮食价格体制和补贴制度,坚持市场定价,价补分离。设计好与粮价脱钩的补贴政策,弱化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

此外还有的学者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除去产品结构与区域结构改革

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结构改革就是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这是改革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内涵。农业生产不能只停留在满足生存的阶段而是要最大限度的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促使农业朝着更高产业形态的演进。

三、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问题研究

不同学者针对农业供给侧的不同方面做了研究,也总结出了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的来说,现阶段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三个问题主要是农业的小规模经营,不断上升的生产成本以及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低。

(一)小规模经营和小农经营的固化现象

农业生产成本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民小规模,细碎化的生产方式,分散经营的方式使农民享受不到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同时也不利于信息的交流,这就使得农民在生产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农户经营成本极其高昂,基本没有盈利空间。

这种小规模经营的方式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来改变,但是这种方法然却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困境,小农经营的固化现象。虽然国家大力倡导土地流转,也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但是由于小农思想,一些农民害怕土地流转会伤害自己的利益或者他们对土地流转的理解不够而拒绝流转,即使成本高利润少也要自己耕种,这种思维上的固化阻碍了规模经济的形成,也是导致高成本的原因之一。(二)生产成本上升,产品没有竞争力

国内农产品价格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业生产成本的攀升。而农产品的竞争力除了产品的质量外与生产成本也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导致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也随之上升,比如种子、农药、化肥、机械化生产,

人力等必要性投入的价格上升,其中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体现的尤为明显,根据统计,近十多年,农业领域的人工成本年均增长16.9%,农忙时节用工难用工贵的结果自然就会体现到农产品价格上。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差,投资收益慢而使得农村市场缺乏对资本的吸引力,这给农业融资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导致农业技术发展滞后,设施落后,生产成本过高,直接造成农业产品供给竞争力的下降。

(三)农业科技落后

一直以来,提到提高要素生产率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增加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而技术创新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较低。这种依靠人力和资本的粗放型增长引起了供求结构的脱节,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式。农业的长期发展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中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农机装备水平相对较低,抗灾能力不强,科学技术的掌握程度和科技成果转化率比较低,科研不能很好地和生产有效对接。同时,农业科技知识在农民中的普及率还比较低,农民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掌握还比较少,农业科技没有在农业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四、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的研究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要在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前提下调整现有的农业结构,既包括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同时包括农业经营结构的调整。由于以往国家的补贴政策导致很多作物的不合理更重,其中尤以玉米最为明显。这种为了补贴种植作物不考虑实际情况得做法导致我国农业竞争力逐步下降,粮食库存量上升,因此今后我国农业的发展应该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蔬菜、水果等),尽可能压缩土地密集型产业(如粮食、棉花)(孔祥智,2016)。其次是农业经营结构的调整,主要是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它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有规模经营、家庭农场、合作社的经营、分工经济等,这些经营主体都可以实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经过实践表明,虽然这些经营主体目前还处在发展阶段,但是它们表现出来的活力是毋庸置疑的。

(二)通过创新发展模式降低农业成本

首先可以通过规模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规模经营可以发挥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便于经营管理,能有效的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其次可以通过引入农机设备降低要素成本,在农业生产中引入专业化的设备不仅可以提高耕种效率,增加产量,还可以减少生产中物质资料和人力的投入,解放了生产

力。

最后,可以通过完善农业产业链降低交易成本。比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减少中间商对农产品的加价环节,还可以发展“互联网+农业”的创新发展模式,让农户与消费者实现零距离对接从而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最大限度的降低交易成本(曾福生,2016)。

(三)发展现代农业,补齐农业供给侧短板

目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短板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市场紧缺的高品质农产品生产不足(江小国,洪功翔,2016)。因此补齐短板一是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二是农产品生产要突出特色,多生产高质量,绿色优质的产品,积极适应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增强有效供给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区域品牌建设打造地区特色农产品。三是要培养新型的职业农民,这是农业供给侧补短板的根本。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有一群具备现代科技知识的职业农民,没有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现代化将是一句空话。所以,补齐农业短板的根本是培养新型的现代职业农民。

(四)加强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创新

农业发展离不开创新,同样,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需要科技创新来助力。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加快新品种的研发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提高农业中的创新能力我们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以此为依托,组织实施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吸引和凝聚高水平科技人才,推动项目、基地与人才的有机结合(蒋和平,2012)。其次要促进产学研结合,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科研与生产的直接对接,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与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五)延长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农民收入要想持续增长难度比较大,而产业融合则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打开新的突破口。一是要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促进产品双向流动、供需精准对接。二是要挖掘农业在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开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将农业发展与旅游业相结合,让农业变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体,最大限度的利用农业资源着力提升农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五、现有研究简要评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解决供需矛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路。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以上文献,学者们都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支持态度,认为我国有必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的改革来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都有自己的见解。

通过阅读文献我发现目前的研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很多学者认为规模经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但是究竟多大才能够称为规模并没有详细的说明,同时不同省份之间情况不同,学者在研究的时候没有把这种差异性纳入考虑。此外,有些学者认为土地流转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生产率,但是现实中有很多企业并没有把流转的土地用作农业生产而是转做他用,有的甚至因为亏损而直接消失让农民去承担损失。不可否认土地流转是提高生产率的一个方法,但是在实践中土地流转的方式还不规范,对于土地流转有可能给农民造成的损失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此外,学者们所提出的改革措施多是从政府的角度出发的,对于农户自身如何参与到改革中并没有太多的提及。农民作为改革的参与者与受益者,只有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才能让改革顺利进行取得预期的效果。在关于如何推进改革的措施中,有很多学者提到要改变农业的种植结构,其中尤其要减少玉米的种植面积。目前,我国的玉米产量远超出市场的需求,学者对于如何降低玉米的库存普遍的看法是削减玉米种植面积,利用中央和地方调控储备, 提高库存玉米市场消化量。但是我认为还可以通过延长玉米产业链来解决玉米库存量,就比如邳州市现在已经利用银杏打造了集旅游农业,银杏加工业为一体的完整的银杏产业链,所以针对玉米也可以打造既具备生产功能又具备旅游区的艺术和休闲观赏功能的玉米休闲农业。

参考文献:

[1]陈锡文.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J]. 农业工程技术,2016,36(15):38-42.

[2]罗必良.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难点与方向[J]. 农村经济,2017,(01):1-10.

[3]姜长云,杜志雄. 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1):1-10.

[4]秦晓静. 基于新供给经济学理论对我国农业“三高”现象的分析[J/OL]. 市场研

究,:1-2

[5]曾博.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J/OL]. 南方农业,2017,(14):1-2

[6]孔祥智.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与政策建议[J]. 改革,2016,(02):104-115.

[7]江小国,洪功翔. 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路径与国际经验[J]. 现代经济探讨,2016,(10):35-39.

[8]马富元. 如何看待农业供给侧改革[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9):20-21.

[9]李大垒,仲伟周. 农业供给侧改革、区域品牌建设与农产品质量提升[J]. 理论月刊,2017,(04):132-136.

[10]杨光斌. 农产品流通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研究[J]. 江西农业,2016,(11):115-116.

[11]李晓晴. 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问题研究[J]. 理论观察,2016,(11):101-103.

[12]陈孝清. 农业供给侧改革下农民合作社发展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7,(01):459.

[13]许经勇. 农业供给侧改革与提高要素生产率[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03):20-25.

[14]陈华.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07):97-99.

[15]朱万里. 农业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农产品流通效率实证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2017,(11):112-11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