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火神派_扶阳利水法_治疗_阳虚水寒症_的应用价值探讨

火神派_扶阳利水法_治疗_阳虚水寒症_的应用价值探讨

火神派_扶阳利水法_治疗_阳虚水寒症_的应用价值探讨
火神派_扶阳利水法_治疗_阳虚水寒症_的应用价值探讨

中医药学报

ArlaChjnH十Mf?f¨jnf,nndPhannⅢ‘o】‘婚2008年第36卷第4期V01.36.~J.4。2008

火神派“扶阳利水法”治疗“阳虚水寒症”

的应用价值探讨

孙保芳

(大兴安岭塔河县中医医院,黑龙江塔河165200)

摘要:本文从刘渡舟教授“水心病”的论述和“火神派”治疗水证方面的特点切入,通过探讨水性与阴阳关系、“水心病”发病机制和诊断及古今用药特点得出治疗“水邪”类疾病,首先要扶助阳气;推而广之,扶阳理论同样可用于指导临床其他很多疾病(如出血性疾痛)的治疗。刘老关于“水心病”的论述及“火神派”治疗水证的理论都是对传统经典理论的发挥和宏扬,提高了中医药学的临床诊治水平。同时认为“火神派”的扶阳方法为体质疗法治疗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用药经验。

关键词:“火神派”;扶阳;“阳虚水寒症”;体质疗法

中图分类号:R2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392(2008)04—0008—03

著名《伤寒论》经方大师刘渡舟教授的“水证论”,全面、深入、颇有创意的将“水邪”致病的生理病理过程和灵活使用经方“苓桂合剂”治疗“水心病”演绎的淋漓尽致,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下面结合刘老关于“水心病”的论述和“火神派”在治疗水证方面的特点,阐述一下个人的观点,不揣浅陋,意在交流。

l水性与阴阳关系的探讨

《内经》:“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水性趋下属寒、依火资动、气化为用,坎中之阳如沤底之薪,在其温蒸作用下,脾升胃降升清别浊,水精上输于肺的运化输布过程为“地气上为云”;在心阳(君火)的推动作用下,脾气散精、肺主治节肃降下行,此为“天气下为雨”,如雨露滋润,万物生息化衍,脏腑升降出入有常。水为精微物质,是阴血、是体液,但这指的是依经循行的水,反之,火衰土弱金虚,则水就可能成为致病因素,即生理活性物质发展为病理产物,从临床疾病病因学分析来看,“水邪”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诸多致病因素的最主要因素。水穿行于脏腑经络之中,润化着息息生机,“水邪”的产生更是关乎多个脏腑的功能,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临床辨证得舍难衷,中庸之道难,疗效更难。

“火神派”的“阳主阴从”理论,对“内经”的“凡阴阳

收稿日期:2008—03—18修回日期:2008—06—20

作者简介:孙保芳(1961一),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慢性病、常见病。

特别是皮肤病和风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之要,阳密乃固”的思想进行了深化和新解,从生理的阴阳相对平衡中演绎出人体病理情况下的绝对不平衡,从复杂的矛盾中脱颖而出,执简驭繁,提纲携目。从而使治疗“水病”的思想得到了提高和升华。而刘渡舟教授的“水证论”中对心阳和肾阳的认识和重视,同样体现了“阳主阴从”的思想,尤其是对“心主血脉”和“心主阳气”何者为先的论述,既精辟又有创意,展示了一代中医大师的风采。《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这段具有深刻内涵的比喻更成为以“扶阳”为主的“火神派”的座右铭。“功能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是“阴阳学说”的核心所在,而功能决定物质是“阳主阴从”的本质内容。脾胃肺肾参与水的代谢在本质上是其功能的参与,是共性,是阳气的蒸腾气化和强大的动力作用的结果。所以,通过扶阳来达到温化祛除水邪的目的,显然要比其它途径更根本,《内经》云:“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本于阴阳。阳气旺盛是保证人体水液代谢正常的最重要前提和条件,所以,治疗“水邪”类疾病,首先要扶助阳气,然后再根据时间、部位、程度(水一饮一湿一痰一浊)和兼邪,确定其它的治法和途径。

2“水心病”发病机制和诊断的探讨

“水心病”是刘渡舟教授将《伤寒论》中的“水气上冲”证,创造性地命名为“水心病”,以“心悸、短气、胸闷、胸痛和胃脘部痞满”为主要症状,可参考现代医学的“冠心病”、“肥大性心肌病”、“风心病”、“心脏神经官能症”、“高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水心病”的病机是心阳不足以温制肾水,肾水过寒上冲至胸导致心

万方数据

2008年第36卷第4期V01.36.No.4.2(黼

中医药学报

ActaChine∽MedicineandPhamla_【、olo母,?9?

为寒逼、阳为水困、心无所主而发生,“心”藏君火而下制肾水,坎中真阳寓为君火之种,亦为真火、相火。君相互根、相生相依,“水心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导致“君相”之火衰弱,群阴肆虐扰心而生。确定了主证和病因,如何对“水心病”进行诊断?刘老和诸多“火神派”传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刘老的“水色、水斑、水环、水舌、水脉”诊断法对“水心病”的诊断简明易了,面色黎黑为水色、面色黑斑为水斑、下眼睑黑圈为水环,舌淡水津欲滴为水舌。脉象沉弦或紧为水脉。而“火神派”通过神色、形态、口气、二便、舌脉五个方面来判断阳虚更为全面和准确。唐步祺以“舌质淡白、苔润有津”来确认阳虚水寒症,更是对丰富经验的萃取和升华。

“水心病”的病理基础是阳虚水寒症,诊断明确以’后如何判断“水心病”的阳虚水寒程度,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对阳虚水寒病的诊治经验,初步归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衡量:第一、舌质的淡嫩暗程度,淡嫩暗程度轻阳虚水寒程度轻,淡嫩暗程度重则阳虚水寒程度重。第二、神色形态改变程度,无神和肢倦程度越重、面色黎黑程度越萤则阳虚水寒越重。第三、畏寒怕冷程度,畏寒怕冷程度越重则阳虚水寒程度越重,这里一定要注意鉴别阳虚畏寒和外感畏寒,阳虚畏寒是间歇性而且随汗出加重,外感畏寒是持续性而且随汗出减轻。第四,口气清冷程度,口气清冷程度越重则阳虚水寒程度越重。“舌为心之苗”心阳不能达温于舌,故舌自清冷水寒。

3“水心病”用药古今探讨

考《伤寒论》中的“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苓桂术甘汤”、“茯苓甘草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诸多以心悸为主要症状的方证,其共性是心阳不足以温制肾水,导致肾水上冲扰动心阳,从“苓桂术甘汤”方证中分析不难看出,张仲景注重用桂枝温补心阳,用茯苓淡渗利水,用白术补土健脾制水,用炙甘草补中培土辅助苓术治水,桂草辛甘化阳,该方配伍严谨,同时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似无不妥。再考证《伤寒论》中的“四逆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茯苓四逆汤”、“真武汤”以方论证都应当具有比“苓桂合剂”严重的心悸,但仲景重相火而轻君火,用附子而没有用桂枝。

刘渡舟教授不仅师承圣脉,同时发微释惑,提出在“水心病”的治疗上是“心主阳气”为主,而“心主血脉”是兼症的富有战略意义的治则,使得对“水心病”的认识跳出了“水”的困惑而上升到新的高度,但刘渡舟教授对相火并没有给予更多的重视。在耐人寻味之余,更感叹“火神派”在《伤寒论》基础上的进步和对仲景思想的归纳综合升华。“火神派”用四味药“姜桂附草”,统扶“君相之火”,中扶枢机之阳。用高度集中的思想将人体生理病理矛盾的关建制约点统一在“阳”的高度。充分体现了人体以上中下即心脾肾三脏之阳为一身阳气主流,循环往复,流经脏腑经脉,四肢百骸,勃发生机,滋养精微,使生命得以生长延续的核心观点。同时根据阳虚水寒的程度,大剂量使用“姜桂附草”,功专力宏,直折阴寒而迅速扶阳。阳扶则水自温,水温则流自畅,畅则无害,所以,“火神派”并没有将利水和“水邪”作为主要矛盾来对待,而是舍标力本只求“阳扶”。著名“火神派”大师祝味菊的《伤寒质难》中用“病体与病原”学说来解释“火神”理论很是确切合理,他认为病原的存在和发展为病体提供了生存条件和环境,增强病体的机能则病原不治自灭,而“火神”就是通过扶阳(正气)增强了机体的抗病能力,扶正达到驱邪。“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病体与病原”学说符合辩证法思想。

恩格思曾说“没有通过实践验证的理论是灰色的”,而“火神派”从120年前开山鼻祖郑钦安起,继而入室弟子卢铸之,直至卢铸之之孙卢崇汉,一门三代,薪火相传。而私淑、遥承火神派者更是众多,著名火神大师如:吴佩衡、唐步祺、范中林、朴晓岚、刘民叔、李彦师、龚志贤、戴云波、张剑秋、朱卓夫、李继昌、李可等皆为当代名医。他们以卓著的临床疗效屡起沉疴,创造了慢性病短疗程治疗和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许多奇迹和典范。如对出血性疾病的治疗,“火神派”理论认为,出血性疾病十之八九皆为阳虚,充分体现了《内经》“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的思想,以四逆汤、当归补血汤或附子理中汤加减,重用附子、炮姜和桂枝,在I临床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尤其是对妇女的月经不调和子宫功能性出血效果更是立竿见影,令人惊叹之余,更赞叹中医药的神奇效果。“口内无实火”多为阳虚导致的相火妄动而形成的“阴火”为病,用封髓潜阳丹加减治疗五官科疾病,较传统治疗(滋阴、清热等)效果明显提高。用“虚阳外越”理论指导银屑病的治疗,严重者配合甲氨喋呤,中药采用封髓潜阳丹或石膏汤加减,重用姜桂附草,一般二十天左右即可获得满意疗效,同时具有很好的远期疗效。余在一年中诊治近千例寒性病(阳虚症),涉及内外妇儿多科,90%以上皆获佳效,甚至有些疑难病出手即效,叹为观止。中医理论学家关心的是

万方数据

中医药学报2008年第36卷第4期

?10-…HChin(‘“‘m11i‘’in(-and

Phamla(’01(’母

v¨1.36,‰.4.2f)()8

寻史问踪,辟词释疑。而临床学家更注重的是如何提高疗效和缩短疗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火神派”医家的“君相之火同治,关乎中土”的理论显然具有极高的临床指导价值,是对几千年传统中医理论的精炼和升华,也对研究现代体质学说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再分析“姜桂附革”四味药的绝妙配伍,热不过附子,补坎中之阳填命门之火,通行十二经络五脏六腑,走而不守,直补相火,走而不散(配伍),破冰化凝如El烈而片云无,寓生发之机。桂枝辛散补离中之阳,如日芒普照而温通血脉,阳生阴长而源源不断温养脏腑经脉,此为“天气下为雨”的作用。干姜补中土脾阳而交通上下是为枢机之要,亦为“地气上为云”的真阳后天之源。炙甘草既町以助干姜温补脾土以制寒水,同时,甜不过甘草,与附子和桂枝辛甘化阳绵缓柔民,甘草补脾生土,能缓附子之烈热而使其长久不衰,缓释久远。综上所述,《伤寒论》中对阳虚水寒类心悸没有“君相之火”同治,从近代中医临床尤其是结合“火神派”理论分析,确实令人不解和疑惑。刘渡舟教授是现代研究《伤寒论》大师,但从对“苓桂合剂”的应用上依然没能跳出《伤寒论》的桎梏和束缚。古为今用,效果引拓理论.经方“苓桂合剂”与近代“火神派”之“姜桂附草合剂”的组合,无疑将“水心病”和阳虚水寒症的治疗带进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和层次,是针对病体和病原,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进行同时论治的绝妙方药组合,惊世骇俗,高屋建瓴。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深入研讨,就是前面提到的如何通过改善和提高机体体质来提高疗效和缩短疗程。“肥土生好禾,瘠壤害虫多”,“火神派”的百年临床史证实,“阳虚者十之八九,阴虚者十之一二”,今人多阳虚,阳虚生内寒,寒则气血凝滞、腠理不固,寒则痰湿浊生、脏腑经脉淤滞。《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阳气(正气)不足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是疾病生理病理过程中的最主要矛盾。“火神派”临床证实:改变机体体质后很多疾病症状随之消失,而更多的一些急慢性疾病通过改善体质后,在短期内即获得了明显的好转,如采用大剂量附子(参附汤、真武汤、防已黄芪汤、桂枝茯苓丸)治疗顽固性心衰(水心病),1~3日内即可获得显著疗效,随着阳虚的纠正各项指标迅速好转。李可名老中医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火神派”的扶阳方法为通过体质疗法治疗疾病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理论方法和丰富的用药经验。

4如何从“水心病”的研究发展史中举一反三,不断提高中医学的临床诊治水平

刘渡舟教授创造性的提出了“水心病”,并总结了相应的诊治方法和用药,虽然与“火神派”的观点有所不同,但在水证发生发展演变的理论渊源和治疗上,比《伤寒论》要更深入、全面和贴近临床实际,不愧为当代研究《伤寒论》的大师。“水心病”揭示了“水性本下,逆反为病,阳虚为本”的生理病理规律,以《伤寒论》“苓桂术甘汤”为基础衍变出了许多“苓桂合剂”。而“火神派”从“阳主阴从”的阴阳学说出发,以大剂“姜桂附草”为主进行系统、规模地扶阳,对“水心病”和其它水证的治疗获得了卓著的疗效。考证“火神派”其理论仍源于《内经》中的“阴阳学说”,只不过实践理论指导性更强、更具体。而用药亦根源于《伤寒论》,尤其是以“四逆汤”为主统领扶阳诸方。

刘渡舟教授辨证的细腻,“火神派”对温热药使用的专注和胆识,都是对传统经典理论的发挥和宏扬。根深方能叶茂,叶丰却能-骚根,标本源流中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的深邃内涵。中医理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今方剂汗牛充栋,由于中医理论宏观整体性特点的(区别于现代医学的微观精细性特点)规制,使得“整体疗法”成为辨证施治的核心思想,而“整体疗法”的本质其实是“体质疗法”。体质又决定了辨证论治的方向,“火神派”不仅用“姜桂附革”完善着生命链条中的薄弱环节,更重要的是以“阳主阴从”揭示了中医理论如何防病治病的真谛,并以卓越的临床实践疗效进行了汪实。所以,重视人体“阳虚”普遍性的事实,采取“扶阳”方法提高和改善疾病体质,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缩短疾病病程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由于才疏学浅,对经典“火神派”及刘渡舟教授思想的理解难免有偏颇之处,不当之处还望同道指正。

喜欢迎订阅欢迎赐稿萎万方数据

40多年的临床经验阴虚阳虚

40多年的临床经验——阴虚阳虚 中医学是一门伟大的科学宝库,我们应当努力的去挖掘它,并加以提高。 作者是河南省信阳地xx县人氏。祖上世代中医,据老 辈人传,是名医张仲景的后代。长期以来,对祖国的中医学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但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提出一些新观点,以供中医学界的专家人士进行论证和研究。 作者16岁起就跟随父亲学习中医,至今已有40余年。在这40多年的医疗实践中,本人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从而也发现了传统中医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不管是在辩证上,还是在治疗方法上,都不能完全的适应病人的需要,应该进行进一步完善,添加新的内容使中医学得到更大的发展。 人体内科的发病的基本原理有两个概念 (一)百病从虚而入(二)百病由气而生 中医内科病的治疗范围极广,由五脏六腑导致的内科病患者众多,发病率极高,病人层出不穷,处处皆是。人体内科病的发病几率在人群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占人群总发病率的70%以上。 (1)百病从虚而入 俗话说:体虚多病,体弱多病。 体虚就易病,虚病有四种(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临床上有些病人的只占一虚,有些病人占二虚,还有些病人占二虚以上,四虚占全,即全虚。虚的越少,病越轻,虚的越重、越多,病越重。 人体一虚,病人就失去抵抗力,病邪就容易侵犯人体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我发现每个病人的病都有虚的一面,其所谓不虚不病,有病就虚。正所谓中医学所讲正不胜邪。 1)气虚 人体的五脏都有气化的功能,即肺主气,肺有肺气,脾有脾气,胃有胃气,心有心气,肝有肝气,肾有肾气。五脏气化功能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抵抗能力的强弱。各个脏器出现气的不足或者气虚,都能导致疾病的发生。那个脏器气的功能下降,那个脏器就要发病。 气虚有以下几种: 1.脾气虚的病人:胸闷气短,肢体浮肿,多汗易感冒。 2.中气虚的病人: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3.胃气虚的病人:消化力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 4.心气虚的病人:心悸气短。 5.肝气不和的病人:急躁易怒,心胸胀满,两肋胀痛。 6.肾气虚的病人:腰膝酸软,肢倦乏力。 2)血虚 血是人体生命的源泉,血是生命重要的物质基础。人体缺血或失血过多,就有生命的危险。通常上说的缺血,贫血,

中医火神派部分医案全解

中医火神派部分医案全 解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中医火神派部分医案全解 火神派概述 (—)火神派释义 1、火神派的学术思想 任何一个医学流派的创立和发展,都必须提出新的理论和观点。以郑钦安为代表的火神派学术思想最主要的是: (1)以阴阳为纲,判分万病,“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是其最基本的学术观点。(2)重视阳气,强调扶阳是其理论核心,临床擅用附子,对姜附等药物的应用独树一帜,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 (3)对阴证的认识十分全面,对阴寒偏盛导致虚阳上浮、外越所引的阴火(假热)证的辨识尤其深刻,独具慧眼,此为其学术思想最精华的部分,同时提出阴阳辨诀,用药真机,作为辨别阴阳的纲领,可谓经世致用。 这些学术观点前后呼应,一以贯之,形成一个独立的思想体系,即火神派学术思想的主要内涵。 (=)关于火神的评价 郑钦安的理论,贯穿以阴阳为总纲,万病不出六经宗旨,不出一元真气的学术思想。特重阳虚阴盛之阐发,达到登峰造极。善用大剂量姜、桂、附以回阳救逆,拯人于危。其于阳虚辨治所积累之独到经验,实发前人之所未发,乃祖国医学之瑰宝,千古一人而已!(三)注重扶阳,擅用姜附 火神派的学术思想上面已经概要介绍,这里再详细阐述一下其最重要的学术观点。郑钦安重视阳气,在人身各种阳气中,又特别推重肾阳,认为是人身立命之根本,这是就正常生理而言。在病理状态下,自然也重视阳气,认为“万病皆损于阳气”,阳气无伤,百病自

然不作。有阳则生,无阳则死。也就是说阳气衰弱与否是疾病善恶转化的关键。故其治病立法,首重扶阳,临证时首先考虑元气损伤情况,以辛热之药扶阳抑阴,擅用姜、附、四逆汤之类的方药,形成非常鲜明的用药风格。 1、注重扶阳,元气为本 郑钦安注重阳气,无疑是他倡导火神派的理论基础。那么在人体患病时,他自然也要以元气为本,倡导扶阳,对扶阳抑阴有着深刻的认识,形成独具特色的扶阳理论。这方面郑氏有很多论述:“外感内伤,皆本此一元有损耳。病有万端,亦非数十条可尽,学者即有这点元气上探求盈虚出入消息,虽千万病情,亦不能出其范围”。仲景立法,只在这先天之元阴、元阳上探取盛衰,不专在后天之五行生克上追求。附子、大黄,诚阴阳二症之大脚也。 他以中风一症为例,突出表达了推崇扶阳的观点:“众人皆作中风治之,专主祛风化痰不效。予经手专主先天真阳衰损,在此下手,兼看何部病情独现,用药即在此攸分。要知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恃此先天一点真气耳。真气衰天何部,内邪外邪即有此处窃发。治之但扶其真元,内外两邪皆能绝灭,是不治邪而实以治邪,见痰化痰,而是”专主先天真阳衰损,在此下手,治之但扶其真元。 还有健忘一症,老年人居多,世多以为心脾不足,精血亏损所致为主,用药专以天王补心、宁神定志诸方,确是市习常法。郑氏则认为,此症“总以精神不足为主”,属阳气亏虚,治应培补阳气,方用白

益气温阳利水法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益气温阳利水法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 力衰竭 (作者: 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关键词】益气温阳利水法;心力衰竭;黄芪真武汤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病死率高。1999年6月—2006年10月,笔者采用黄芪真武汤治疗CHF患者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来源于湘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均经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确诊为CHF其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60?85岁,平均(68.35 士12.26)岁;心衰病史1?10年,平均(5.76 士 2.12)年。原发病:冠心病28例,高血压心脏病36例,扩张型心肌病12例,肺源性心脏病10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心功能分级:H级45 例,皿级39例,W级6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年龄、性别、病史、原发病及心功能分级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

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内科学》[1]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心功能分级标准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 A) 1994年第九次修订的心脏心功能分级标准。 1.3纳入、排除标准 符合CHF的诊断标准,NYHA心功能分级H?W级,除外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水肿、肺源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及肝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心力衰竭。 2方法 2.1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利尿剂、强心甙、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B 受体阻滞剂、硝酸酯、他汀类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真武汤。药用黄芪120 g,茯苓9 g,芍药9 g,白术9 g, 生姜9 g,制附子9 g。肿甚者加葶苈子、猪苓;便秘者加制大黄;纳差者加六曲、谷麦芽;胸闷者加薤白、瓜蒌皮;血瘀者加丹参、红花, 水煎,每日1剂,分两次服,疗程为2个月。 2.2观察指标

阳虚体质讲解与调理方法

阳虚体质详解与调理方法 (这篇很长,但很重要) 养阳就等于养命,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 在大自然中,万物成长都靠太阳。而人要健康长寿,就靠人的阳气。阳气足,身体就不会有病症,阳气是人体最好的治病良药。赤脚经常喜欢说,很多病不是医生治好的,是人体自愈的,那病症为什么能够自愈?就是依靠身体的阳气。 正因为这样,很多人身体生病看了很多医生看不好,吃了很多药也吃不好,后来都绝望了,自己在家艾灸居然让身体好起来了。为什么?艾灸治百病,是因为补足了身体的阳气,阳气足了身体的很多病症自然消失。 一、认识人体的阳气 有人说,阳气这么重要,那什么是阳气? 说通俗点,阳气是给身体提供能量,提供温度的。 总感觉在白天精力不足精神不佳的人,手脚不温的人,基本上可以确定是阳虚的人。 阳虚,是身体阳气不够。如果单是阳气不足还好调,阳气不足又是引发其他各种疾病的元凶。 比如:身体阳气不足之后,寒就容易进来。 阳气不足之后,湿气也容易产生,就形成了寒湿。 阳气不足之后,血液流动也会变慢,就形成了血瘀。 身体里寒湿重,血瘀重,身体内环境恶化,各种病症都会出来。

现代人生的病,至少80%以上与阳气不足有关。治疗这些病症,让人体恢复健康的核心都是同一个:补足人体阳气。 那身体的阳气怎么来的? 在我们身体里,有一套阳气生成系统,这套系统主要跟身体的心肾胃有关。 心在上焦,胃在中焦,肾在下焦,共同作用来保证人体这套阳气供应系统正常工作。 在我们大自然中,也有一套阳气供应系统。 太阳的热能向地球表面辐射,地核的热能也向地球表面传输,这样能地球表面的温度基本保持相对稳定,是最适合是生命生存的温度。 假设太阳的热能减少10%,或者是地核的热能减少10%,那咱们地球的温度会降低很多,可以认为是阳虚,很多生命就会从地球上消失。 人与大自然是相对应的,这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把人放到宇宙中,心阳就对应天上的太阳,肾中阳气就对应地核的热能,脾胃土中阳气就是地球表面的温度。 这是一一对应关系,上对上,下对下,中对中。 天上的太阳是大自然中最大的阳,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必须依赖太阳的光照,能量和温度才能生存,对应人体的心阳。所以,咱们中医说的心阳虚,你就去理解天上的太阳能量减弱了,这就是对应冬季,冬季的太阳热能就减弱,你看看地球上的生命力是不是也跟着减弱了。 地球内核这个强大的热能,对应下焦肾中的阳气,所以咱们中医说的肾阳虚,你可以去理解地核的热能不足,地核热能不足之后,大海的水全都变成冰,无法流动不能蒸发成水汽,地球表面的水液循环就会出现问题。所以你去看,肾阳虚的人是不是排尿失常,要么尿频多尿,要么尿少水肿,都是因为地核温度低了,地表的水循环出现问题的缘故。

中医火神派案例赏析张存悌 2

案例赏析火神派 张存悌一、?火神派?述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名医辈出,各显身手。1929年秋,上海一巨贾,因患伤寒遍请中西医高手诊治,病势日增,某名医断为?误投辛燥,法在不救?。名医祝味菊力排众议,全力承揽,?具结?担保,果断采用附、桂、麻、姜之剂,不数日而愈。当时沪上医界为之轰动,不仅赞其医术,更佩服其?具结?担保之勇气。陆渊雷谓?君(祝味菊)心思敏锐,又自幼专力治医,造诣非予所及。?徐相任称他为?国医中不羁才是也?。名医章次公也大为叹服,自谓:?此后一逢先生则奉手承教,俯首无辞。?考陆、章诸公皆为沪上医硕,自视颇高,能说出如此肺腑之语,足见对祝味菊钦佩之情。郑寿全(1804—1901),字钦安,四川邛崃人,清同治年间,在成都开创了?火神派?,誉满全川,《邛崃县志》称其为?火神派首领?。以善用附子,单刀直入,拨乱反正著称,?人咸目予为姜附先生?,实医林一代雄杰。传此派之学者,百余年来不乏其人。吴佩衡(1888—1971)南下昆明,云南遂有?吴附子?之名,他尤以善用附子治麻疹逆证而风靡一时。 祝味菊(1884—1951)东去上海,沪上医界几无不知?祝附子?者,他治热病,虽高热神昏,唇焦舌蔽,亦用附子,认为热病不死于发热,而死于心衰。吴、祝二位,驰名华夏,其影响较之郑钦安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祝味菊还是第一个提出?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概念者。其它还有华阳刘民叔(川藉沪上名医),以及卢铸之(有火神之称)、补小南、范中林、龚志贤(重庆)、戴云波(成都)等,皆为四川人,这一点颇有意味。其中祝味菊虽系浙江人,但弱冠(25岁)入川,拜蜀中名医刘雨笙等3人为师,数年学成,且在四川度过了17年的光景,逐步形成温补为特点的用药风格,1926年为避?川乱?才迁居上海,名扬沪上。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疗效观察_袁锋

137 第11卷 第11期 2009 年 11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1 No. 11 Nov . ,200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胸廓或肺动脉慢性病变所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或右心衰的心脏病。常因肺部感染而急性发作。笔者从2007年2月—2009年2月,采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34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 患者均为住院病例,均符合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将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70.2岁,病程3~24年,平均16年;对照组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68.4岁,病程4~20年,平均15年。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情程度、临床表现等经 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应用低流量给氧,解除支气管痉挛,抗感染、利尿及强心,扩血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 础上,加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方药组成:党参20g,制附子12g,炙黄芪30g,赤芍15g,当归10g,白术15g,茯苓皮15g,大腹皮15g,瓜蒌15g,葶苈子15g,川芎10g。热痰者去制附子加鱼腥草20g,黄芩15g;寒痰者加半夏12g,干姜6g;热喘者去制附子加麻黄10g,杏仁10g,生石膏15g,甘草10g;寒喘症者加苏子15g,肉桂10g。汤剂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300mL 分2次服用,15天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症状咳嗽咳痰改善、肺部炎症消退、水肿减退程度、呼吸困难纠正、心力衰竭纠正及治疗前后血流变学变化情况等。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 — ±s ) 表示,并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2 结 果 2.1 疗效标准 根据《现代内科治疗学》肺心病急 发综合疗效判断标准[1]。显效:(1)咳痰为白色泡沫黏痰,易咯出,两肺偶闻罗音,肺部炎症大部分吸收;(2)水肿减退程度>Ⅰ度;(3)心力衰竭改善级别达Ⅱ度;(4)呼吸困难改善:可在病区缓慢活动, 益气温阳 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袁 锋 (南丹县中医院,广西 南丹 547200) 摘 要: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慢 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病人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取得较好的疗效,经本组临床观察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1 %,只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3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同时治疗组各种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变化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各种指标也有明显好转。结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 11- 0137- 02收稿日期:2009-06-15 作者简介:袁锋(1972-),男,广西凤山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心脑血管疾病诊治。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Yiqiwenyang Huoxue Lishui on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Acute Onset YUAN Feng (Nandan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Nandan 547200, Guangxi,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Observed Yiqiwenyang, Huoxue lishui,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the efficacy of acute attack. Methods :Select clinical diagnosis of Chronic Heart indeed source of acute onset 66 patients, randomized, in contrast to the treatment group; in contrast with conventional law 32 group treatment, 34 in group treatment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n the basis for the benefit, Yang temperature live blood Chinese medicine, water treatment. Results :Yiqiwenyang has a good effect,Clinical observations show that by this treatment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1%, conventional therapy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4.3%,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variety of vital signs changes in clinical symptom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blood rheology indicators have improved markedly. Conclusion : Yiqiwenyang, Huoxue lishui of the acute attack of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have better efficacy, clinical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Yiqiwenyang ; Huoxue lishui;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 Clinical observations

平和气虚湿热阴虚气郁阳虚痰湿血瘀过敏九种体质的调养方案!

平和气虚湿热阴虚气郁阳虚痰湿血瘀过敏九种体质的调养 方案! 中医讲究辨证论证,而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也需要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调养。目前中国人的体质主要有9种,那么你是那一种呢?一、平和体质“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再加上睡眠好、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典型的平和体质。这类人体形匀称健壮,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睡眠、食欲好,大小便正常,性格随和开朗。疾病倾向:较少患病调养方式:1、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2、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3、运动上,年轻人可选择跑步、打球,老年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体质食养产品组合:外调:焕颜系列化妆品:润、补、活,干、皱、黯基础护理。内养:红杞太和粉:行气和血、正本固元、平衡阴阳;松花粉、松花伴侣、竹康宁、松花钙奶粉等二、气虚体质说话没劲,经常出虚汗,容易呼吸短促,经常疲乏无力,这就是气虚体质。这种人喜欢安静,吃或喝凉的食物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溏,小便颜色清而量多。性格多沉闷、内向。容易感冒,生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难以痊愈,还易患内脏下垂比如胃下垂等。疾病倾向:容易感冒,生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难以痊愈,还易患

内脏下垂比如胃下垂等调养方式:1、多吃具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2、以柔缓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平时可按摩足三里穴。3、常自汗、感冒者可服玉屏风散预防。体质食养产品组合:外调:焕颜系列化妆品:润、补、活,干、皱、黯内养:参黄淮山粉:益气健脾、大补元气、补五脏;松花粉:健脾益气、补五脏;松花果蔬粉:健脾胃早餐;松花参宝:从根本补充人体正气,补元气、健肺气、健脾气。 三、湿热体质泪盈眶脸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还容易生粉刺、疮疖,一开口就能闻到异味,属于湿热体质。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大便粘滞不下,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女性常带下色黄。疾病倾向:疮疖、黄疸等病调养方式:1、饮食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绿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少食辛温助热的食物。2、戒除烟酒。不要熬夜、过于劳累。3、适合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运动。日常可服六一散、清胃散、甘露消毒丹。体质食养产品组合:外调:清颜系列化妆品:通、清、化,油、痘、湿。内养:金簪清落粉:清热化湿、解毒散结;竹康宁:清热解毒、凉血保心松花伴侣:清肝热毒,竹叶清茶:宣透清化体内湿热青梅:酸碱平衡四、阴虚体质如果怕热,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容易

淤血体质与血瘀体质

瘀血体质 瘀血体质主要徵候是行血迟缓不畅,多半是因为情绪意志长期抑郁,或者久居寒冷地区,以及脏腑功能失调所造成,以身体较瘐的人为主。常见有头发易脱落、肤色暗沉、唇色暗紫、舌有紫色或瘀斑、眼眶暗黑等症状,脉象细弱。此类型的人,有些明明年纪未到就已经出现老人斑,有些常有身上某部分疼痛的困扰,例如:女性生理期容易痛经,男性身上都有瘀青等,身上的疼痛症,往往由于活动少,而在夜晚更是加重。 表现症状:面色晦滞,口唇色暗,眼睚暗黑,肌肤甲错,易出血,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或结代。若病则上述特征加重,可有头、胸、胁、少腹或四肢等处刺痛。口唇青紫或有出血倾向、吐血、便黑等,或腹内有症瘕积块,妇女痛经、经闭、崩漏等。 成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损伤,忧郁气滞,久病入络。 体质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偏瘦 心理特征:性格内郁,心情不快易烦,急躁健忘 对外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邪,寒邪 常见表现:面色晦暗,皮肤偏暗或色素沉着有瘀斑,易伴疼痛,口唇暗淡或紫,舌质暗有瘀斑瘀点,舌下经脉曲张,脉细涩或结代。眼眶、鼻梁暗黑,易脱发,肌肤发干,脱屑痛经,经色紫黑有块。 饮食调补: 谷物:玉米、粳米为主,小麦、荞麦可少食(偏寒凉) 肉蛋类:牛肉、猪肉、鸡肉等 蔬菜:荠菜、香菜、胡萝卜、佛手、生姜、洋葱、大蒜、黑木耳、茄子、藕等水果:山楂、桃子、桃仁、龙眼肉、栗子、橘子 推荐饮食: 丹参炖田鸡 原料:丹参15克、田鸡250克。 制作方法:丹参洗净,稍浸泡;田鸡宰洗净,去皮、内脏。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1500毫升(约6碗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小时,此汤可淡饮或甜食,调入适量的食盐或冰糖便可。 功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适应症:发热,倦怠乏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者,也可治疗右胁部有积块疼痛者 淤血体质和血淤体质的区别 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肌肤干燥,眼眶黑暗者多为血淤体质。 血淤体质的主要征候是血行迟缓不畅,多半是因为情绪意志长期抑郁,或久居寒冷地区,以及脏腑功能失调所造成,以身体较瘦的人为主。

火神派

火神派简介 中医是用来干什么的?别费话是用来看病的! 看病最重要的是什么,疗效!!火神派就是一个有很高疗效的中医流派! 请大家看一个医案。 蒋某,口糜,满口生白疮,容易疲乏,特别怕冷。先用炮姜加甘草汤加桔梗,无不良反应,继以附子理中汤4剂,最后用潜阳丹四剂而愈。虽食煎炒辛辣食物,亦未复发。 “以后用此方治愈此类病症,数十例” 评析:在《医法圆通卷一》中,郑氏说到〃〃〃〃〃口糜者,满口生白疮,系胃火旺也。”对于口糜,西医学称之为口腔溃疡者,“亦非仅由胃火所致,有因虚火上浮引起的”“唐氏举自己的案例证明,并用此法治愈这类患者数十人”可见此类患者并不少见。郑氏一向强调,头面五官各症,常存阴火概念。 关于本案所用前后3方,为唐氏治疗虚阳上浮,治疗五官诸症诸症如咽炎,喉炎等用药常规套路。其中首选炮姜甘草加桔梗,具有一定的试探意义,若无不良反应或不加重,即考虑用附子理中汤或潜阳丹进取。 节选张存悌《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 郑钦安火神派是由清代末年四川名医著名伤寒学家郑钦安创立的一个重要学派。 阴阳阴阳为纲辨认万病 阳气火神派已扶阳学说为理论,注重阳气。 附子临床上以擅用附子而著称。 重要传人卢门三代(卢铸之,卢永定,卢崇汉)云南吴佩衡(其子吴容祖),上海祝味菊,唐步琪,李可,刘力红。。。。。。。《医理真传》火神派奠基之作 火神派完全可以登堂入室,可以说是中医的正统!

火神派基本学术观点 1.阴阳为纲判分万病。 良医之救人不过能辨认此阴阳而已,庸医之杀人,不过错认此阴阳而已 “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证。亦不难于识证,而难于识阴阳”“是以病参究,一病有一病之阴阳,知此,始明仲景之六经还是一经,人身五气还是一气,三焦还是一焦,万病总是在阴阳之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内经) “余考究多年,用药有一点真机,与众不同,无论上下诸证,不问男女老幼,但见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其人安静,唇口淡白,口不渴,即渴喜热饮,二便自利者,即外现大热,身疼头痛,目肿,口疮,一切诸症,一概不究,用药专在这先天之极真种子上治之, 百发百中。若见舌苔下黄,津液枯槁,口渴饮冷,脉息有神,其人烦躁,即身冷如冰,一概不究,专在这先天立极之元阴上求之,百发百中!”《医理真传》 舌----舌青滑或淡白,满口津液(最重视) 脉----脉息无神,浮空或细微无力 神----其人安静,目暝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 色----面色唇口淡白

从阳虚血瘀论治晚期胃癌_田杰

差异(P<0.01);疗程1 2个月和疗程3 6个月的餐后2h血糖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疗程3 6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上统计结果证实了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脾虚胃热证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 方中黄连、黄芩苦寒,清泄壅盛之胃热,干姜、人参温热补虚,同时制约芩、连之苦寒。药物搭配寒热并用、升降相因、切合病机。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连、黄芩、干姜、人参四药,均有良好的降糖作用,部分药物还有保护胰岛功能之用。仝小林教授临床用药时,病情偏 收稿日期:2012-05-14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贵阳中医学院联合资助项目(黔科合中药字[2010]LKZ7034);贵州省科技厅资助项目(黔科合J字 [2011]2296号) 作者简介:田杰(1979-),男,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临床及实验。 通讯作者:吴晓勇(1979-),男,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血液病临床及实验,E-mail:xyongwu79 @163.com。寒重者可多用干姜,热盛者可加重芩连,伤津为主用西洋参,气虚为主则用红参。经方为众方之祖,仝小林教授认为临床只要辨证准确,灵活运用经方,做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便可获得良效。 仝小林教授[1-2]认为主症不仅包括医者通过四诊收集到的症状和体征等显症,还应当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X线、胃肠镜等实验室检测结果,相对于显症,这些检测结果属于隐症,是症的概念的延伸和扩展。如对于生化检查发现血脂升高而无任何不适症状的患者,可针对血脂异常首先选用生山楂、红曲、五谷虫等具有降脂作用的中药对症治疗。这种辨隐症极大拓展了中医治疗的临床范畴,对疾病的早期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仝小林教授临床中将这些理化指标定义为“症”,是微观的“症”,与患者的主观感受同样重要,也应当是治疗的靶。 参考文献 [1]仝小林.论症、证、病结合辨治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10,51(4):300-303. [2]仝小林,周强,刘文科.经方新用的思索[J].中医杂志,2011,5(11):901-903. 从阳虚血瘀论治晚期胃癌 田杰1,吴晓勇2,陈信义3,周义浪3 (1.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州贵阳550003;2.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贵州贵阳550001; 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肿瘤血液科,北京100700) 摘要:胃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影响生活质量。中医学将胃癌归于“伏梁”、“反胃”、“噎嗝”、“颜瘕”、“积聚”等病证范畴。长期临床实践发现,阳虚血瘀在胃癌的发病、病机转化、临床表现占有重要地位,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法治疗晚期胃癌收效良好。 关键词:胃癌;阳虚血瘀;中医病机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2)11-2145-02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严重危害到人民健康和生命。中医学将胃癌归于“伏梁”、“反胃”、“噎嗝”、“颜瘕”、“积聚”等病证范畴。长期以来,手术加化疗已形成了胃癌的常规治疗模式,虽然早期胃癌的手术治疗效果较为乐观,然而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失去了手术机会。胃癌对化疗不甚敏感,而化疗本身又有诸多的毒副作用及局限性,这就迫使人们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关胃癌的病因病机,多从脾虚、痰结、气滞、血瘀、邪毒等入手,然而近年不少医家发现很多胃癌患者具有畏寒乏力、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等阳虚寒凝血瘀的临床表现,投以温阳散寒活血药,收到较好疗效。现刍议如下。 1病机分析 胃癌为本虚标实证已成共识,在此基础上,部分医家更注重“虚证”,认为胃癌以虚为主,正如《医宗必读·积聚篇》所述:“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根据《灵枢·百病始生》关于“积之始生,得寒乃成,厥乃成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阴成形”及《灵枢·水肿》“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血以留止,日以益大”的论述,笔者认为阳虚血瘀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原因。阳虚血瘀作为胃癌的病机之一,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正虚邪实之证,正如《景岳全书》言:“噎嗝反胃各虽不同,病出一体,多由气血虚弱而成,……,凡脾肾不足及虚弱之人,多积聚之病”,以表明胃癌发展之虚实变化。而瘀血是肿瘤的中医病机一说由来已久,各种病邪作用于机体,最终影响到气血运行,致瘀血内停,凝结于局部,形成肿瘤,故唐荣川《血证论》曰:“瘀血在脏腑经络之间,结为癥瘕”,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瘀之机贯穿始终,尤其是晚期胃癌,更是如此。有学者对胃癌中医证素进行探讨,认为胃内寒,脾气虚为胃癌的本虚证素,瘀为胃癌的标实证素,脾肾阳虚为胃癌病理结局证素之一的学术观点[1]。王婧等[2]总结了陈信义教授多年临证经验,认为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有胃脘部隐痛、畏寒怕冷、得温则舒、遇寒加重等前驱症状,出现胃部肿块、胀痛、食

中医火神派案例赏析张存悌

案例赏析火神派 张存悌一、“火神派”述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名医辈出,各显身手。1929年秋,上海一巨贾,因患伤寒遍请中西医高手诊治,病势日增,某名医断为“误投辛燥,法在不救”。名医祝味菊力排众议,全力承揽,“具结”担保,果断采用附、桂、麻、姜之剂,不数日而愈。当时沪上医界为之轰动,不仅赞其医术,更佩服其“具结”担保之勇气。陆渊雷谓“君(祝味菊)心思敏锐,又自幼专力治医,造诣非予所及。”徐相任称他为“国医中不羁才是也”。名医章次公也大为叹服,自谓:“此后一逢先生则奉手承教,俯首无辞。”考陆、章诸公皆为沪上医硕,自视颇高,能说出如此肺腑之语,足见对祝味菊钦佩之情。郑寿全(1804—1901),字钦安,四川邛崃人,清同治年间,在成都开创了“火神派”,誉满全川,《邛崃县志》称其为“火神派首领”。以善用附子,单刀直入,拨乱反正著称,“人咸目予为姜附先生”,实医林一代雄杰。传此派之学者,百余年来不乏其人。吴佩衡(1888—1971)南下昆明,云南遂有“吴附子”之名,他尤以善用附子治麻疹逆证而风靡一时。 祝味菊(1884—1951)东去上海,沪上医界几无不知“祝附子”者,他治热病,虽高热神昏,唇焦舌蔽,亦用附子,认为热病不死于发热,而死于心衰。吴、祝二位,驰名华夏,其影响较之郑钦安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祝味菊还是第一个提出“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概念者。其它还有华阳刘民叔(川藉沪上名医),以及卢铸之(有火神之称)、补小南、范中林、龚志贤(重庆)、戴云波(成都)等,皆为四川人,这一点颇有意味。其中祝味菊虽系浙江人,但弱冠(25岁)入川,拜蜀中名医刘雨笙等3人为师,数年学成,且在四川度过了17年的光景,逐步形成温补为特点的用药风格,1926年为避“川乱”才迁居上海,名扬沪上。

温阳利水汤

温阳利水汤 组成制附片60克(免煎颗粒兑服),茯苓30克,白芍20克,白术30,干姜20克,砂仁10克,桂枝20克,葶苈子15克,回心草20克,太子参3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炙黄芪60克,大枣4枚,炙甘草10克。 功效温阳利水,补肾健脾,益气宁心。 主治心源性水肿、肺心病水肿等证属阳虚水泛,兼有气血不和者,症见全身浮肿,形寒肢冷,心悸气短,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等 用法冷水浸泡15分钟,煮取药液200毫升,对入附片免煎颗粒约20克温服。日3服。 方解本方所治之全身浮肿,乃由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所致,且属重症。肾阳虚衰,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不利;脾阳不足,水湿内停,水气凌心,则心下悸动。脾主肌肉,脾阳不运,水寒浸渍,故肢体浮肿沉重。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肾气虚则水道不通,津液输布失常,故可加重全身浮肿、心悸气短等症状。水湿泛滥是主要表现,阳气虚衰是根本原因。治以温阳利水为大法。本方以真武汤、桂枝汤为主体,融入生脉饮、炙黄芪、砂仁、葶苈子、回心草而成。 方中附片上助心阳而通血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干姜助附片温扶阳气而壮水之主、温暖脾阳以化气行水;茯苓、白术培土健脾而利水。真阳不足、真阴亦亏,用白芍顾护真阴,以求阴阳之平衡。伍以砂仁,功在化湿醒脾,并收五脏之阳归于肾气。附片配砂仁,一补一收,相得益彰。 用桂枝汤以调和气血阴阳之失衡。桂枝甘温,既温扶脾阳以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之邪,为治疗水湿内停的常用药。但对阳虚阴盛,水湿泛滥之重症,则其温里扶阳之力显然不够。因此,桂枝汤与真武汤合用,既可调和气血之失衡,又共奏温阳化气行水之功。 出于阴阳互根的道理,为求阴平阳秘之效果,故将生脉饮融入方中,与白芍配合,体现了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的原则。太子参(配以炙黄芪)以健脾补肺、益气止汗,麦冬可滋养心血,五味子可交通心肾,宁心安神。与真武汤、桂枝汤同用,相辅相成,既针对阳虚水泛,又可解决动则气喘、气短懒言、心动悸、脉结代、自汗多等问题。 回心草为云南特有草药,其味淡、微苦,性平,归心经。其功在养心宁神,对各种原因所致之心悸有很好的疗效。葶苈子泄肺气之壅闭而通调水道,利水消肿。二药相伍,心神得养,水道得通。再与桂枝、炙甘草配合,入心益阳,心阳得复则悸动可除,小便自利。此法验之于临床,对心源性水肿疗效肯定。

我对名中医经验总结传承的体会

浅谈我对名中医经验传承得体会 郓城县中医医院 我在山东首批高层次优秀人才与全国第二批优秀人才研修期间曾有幸跟随多名名中医专家抄方诊病,期间所闻所见确有明确疗效得临证医案,让我自此对中医药得神奇疗效有了直观、深刻得印象。对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传承有了一些自己得体会,现提几点不成熟得瞧法,供同道参考。 一、传承人需要具备得基本素质 名老中医专家经验继承就是一项意义深远而又艰巨得工作,提炼总结出宝贵得临证经验与学术思想,继承者需要具备几个基本素质: 1、要有较好得中医经典功底,只有发自内心得热爱中医,才会有攻坚破难得坚定意志、2、要有较为深厚得人文科学底蕴。我得临床启蒙老师吴德俭先生在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吴德俭传承工作室启动仪式上说:“人文情怀就是名医身上得重要品格,与医术相比,它不只就是医德得体现,更就是一种高层次得精神境界,显露得就是人文素养、品格修行融于专业技术后得综合表现、她以仁爱、友善为特点,强调以人为本,关爱病人,尊重病人,开导病人,富于同情心,追求人性化"。3、谦逊好学,善于沟通与交流也就是传承人必须具备得素质。专家宝贵经验得形成与发展,非一朝一夕,要全面总结,必须与可能影响专家经验形成得学者与能够领悟其辨证思维得同门等进行充足得沟通与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得立足现有资源,整理挖掘专家经验。 二、继承有渊源,学术有流派 名中医效若桴鼓得临证经验,往往就是几代中医先贤宝贵经验得结晶,从

学术流派着手,深入得钻研与名中医有学术渊源得中医前辈先贤得学术著作,寻觅其学术思想得传承脉络, 对加深理解名中医临证遣方得深意,领会名中医家传或师传学术思想得精髓有重要得价值、云南名医吴佩衡善用附子著称, 人誉“吴附子”,其门人众多,观其脉案,多“注重阳气,擅用附子",乃火神派一脉相承。我得第二位临床启蒙老师全国名中医丁书文先生,诊治心系疾病有自己独特得经验,创立了以“清热解毒”为主治疗心系疾病得理论体系,2009年我在全国第二批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期间跟随丁老抄方,每见丁老先生重用黄芩、黄柏等药物治疗心系疾病, 其研究生、硕士生、博士后研究生数人遣方用药也宗先生“热毒”论, 擅用清热解毒药物, 可见其学术经验得继承离不开研究学术思想得最初创立者得临证经验,博及其源,辨清学术流派,方能更好得继承。 三、临证需要勤跟师 纵观古今名中医成长得道路,早临证,多临床都就是不可缺少得成才途径、同样,名中医经验得总结也离不开形影不离得跟师抄方侍诊。名中医许多宝贵经验得沉淀升华,都与临证实践息息相关,许多独特得学术思想本身就来自于长期细致入微得临证思考与反复得疗效观察, 而期间隐藏得智慧火花与辨证施治技巧,非耳濡目染不能用心体会、“望、闻、问、切"各有侧重,辨证施治暗藏技巧,或侧重于舌诊(舌下络脉)辨瘀血程度得轻重,或详于脉诊辨虚实,或侧重于腹诊辨“药证”,这些宝贵得独特得经验,非躬身亲历,不能领略其中得奥秘。当代经方家黄煌教授,对腹诊有独到经验,诊治病人十分重视腹诊,我曾在南京培训学习,登门求教,对其重视“药证”与“腹诊”得独到临床经验与临床疗效,留下了深刻得印象、

中医九种体质测评(四)——血瘀体质

中医九种体质测评(四)——血瘀体质 中医将人的体质大体分为九类,除去相对健康的平和体质外,还有另外八种处于所谓亚健康状态的体质类型,即: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特禀体质、气郁体质八类。每个人体质各异这是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但每个人体质又不局限于其中一种,只是它们在随着你的生活、饮食习惯的变化而改变。如果您想更了解自己的体质,请到莲花温泉疗养管理中心,我们将更全面的为您分析讲解您的体质,为您的健康指明方向! 1、你的皮肤不知不觉出现淤青吗? 2、你两颧部有细微红丝吗? 3、你身体上有那些疼痛吗? 4、你面色晦暗或容易出现褐斑吗? 5、你容易有黑眼圈吗? 6、你容易忘事吗? 7、你口唇偏暗吗? 血瘀体质的各方面特征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淤血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皮肤常在不知不觉中出现紫瘀斑,皮肤长干燥、粗糙,常常出现疼痛,面色晦暗或有色素沉着、黄褐色斑块,眼眶经常黯黑,眼睛经常有红丝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 心理特征:容易烦躁,健忘,性情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出血、中风、冠心病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邪、寒邪。 血瘀体质的调养 环境起居调摄:血得温则行,居住宜温不宜凉;冬应防寒。作息规律,睡眠足够,体育锻炼:多做益心脏血脉的活动,如舞蹈、太极拳、八段锦、保健按摩等,各部分都要活动,以助气血运行。 精神调适:培养乐观情绪,则气血和畅,有利血瘀改善,苦闷忧郁会加重血瘀。饮食调理:可常食红糖、丝瓜、玫瑰花、月季花、桃仁等活血化瘀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饮,醋可多吃,宜喝山楂粥、花生粥,少食肥猪肉等

中医火神派傅文录医案

中医火神派傅文录医案 发表者:赵东奇 (访问人次:7068) 博文录,1960年生,副主任医师,现任职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1987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曾投师于时振声教授、石景亮教授、陈守义等名老中医门下,深得名师传教,肾病治疗体会尤多,临床技艺日趋成熟,病家多有口碑。崇尚火神派学说,擅用经方尤其四逆辈治疗奇难杂症,用药较为精练,堪称火神派中的少壮派。勤于著述,为学者型中医,著有《肾病证治发挥》、《当代名医肾病验案精华》、《中医内科三字经》、《药性赋七言歌诀新编》、《新编汤头歌诀》等专著15部。 近年倾心于火神派的学习与研究,出版有《火神派学习与临证实践》、《火神派方药临证指要》等书,为火神派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在附子应用上,主张附子在15g以下时,不必先煎;重症必用至30-120g方能达到效果,一般附子要先煎1-3小时。为此附子可以一次性多剂专予先煎,再分次与其他药物合煎,节省时间,方便病人。 1.长期低热——人参四逆汤加味 陈某某,女,60岁,农民。低热37.5?已有6年余。6年前外感之后出现发热,经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治疗病愈,不久便出现低热37.5?。一般早晨体温正常,8时以后开始慢慢升高,下午2时体温最高,然后又逐渐降为正常。曾在省市级多家医院就诊,未发现明显异常,最后定为“功能性低热”。现症见:身体消瘦,纳差腹胀,畏寒肢冷,五心烦热,气短懒言,发热多在活动后加重,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证属阳气亏损,虚阳浮动,治宜补肾回 阳。方用四逆汤加味:

附子30g(先煎2小时),炮姜30g,炙甘草10g,红参10g,三七10g,砂仁 30g。3剂,水煎服,每天1剂。服药后,自感症状大减,精神大振,体温最高在37.2?,继服上方6剂。药后体温恢复正常,纳增神振,二便如常,再服6剂,隔日1剂。 点评:功能性低热,现代医学多认为无名原因发热,中医辨属内伤发热,俗医多从阴虚论治,殊少见效。原因在于此证多属气阳亏损所致,滋阴清热乃文不对题。本例一派畏寒肢冷是阳虚之象,其低烧、五心烦热乃是阴火,阴证所生之火,张景岳称之为“假火”,扶阳方是正治。 怎样辨认真假寒热?郑钦安的主导思想就是探求阴阳至理,以阴阳实据为凭,“阳不调之人,必有阳不调之实据,以辨阳虚法辨之;阴不调之人,必有阴不调之实据,以辨阴虚法辨之”。“总在考究阴阳实据为要”。“学者务于平日,先将阴阳病情,真真假假熟悉胸中,自然一见使知,亦是认证要着”(郑钦安语)。 2(发热——人参四逆汤加味 刘某,男,30岁,农民。2007年11月29日就诊。患者发热月余,体温在37.6?左右,白天高,夜晚低或正常,化验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增高,怀疑败血症,经用抗生素、激素治疗后,体温仍然不降,白细胞反而增高,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应用对症抗生素后,体温不仅没有恢复,白细胞增高也持续不降。无奈之下求治于中医。现疗见:发热多在37.6?左右,一般上午开始升高,下午3时左右最高,然后下降,夜晚体温可恢复正常,活动、劳动、劳累之后 发热加剧,适当休息或睡眠后可稍下降,身体困倦,气短懒言,无精打采,畏寒肢冷,不耐劳作,食纳不香,二便尚可,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滑,脉沉细无力。证属虚阳外越,治宜回阳收纳,方用四逆汤加味: 附子30g(先煎),炮姜30g,炙甘草10g,红参10g,肉桂10g,三七10g,砂仁30g。水煎服,每天1剂,6剂。服药之后,体温慢慢控制在37.2?左右,精神

温阳活血汤治疗阳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30例

温阳活血汤治疗阳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30例目的:观察温阳活血汤配合西药治疗阳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温阳活血汤,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阳虚血瘀证具有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标签:心绞痛;阳虚血瘀证;温阳活血汤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剧烈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1]。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患者在40岁以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病发病呈上升趋势。本院采用自拟的温阳活血汤治疗心绞痛阳虚血瘀证患者3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来源于本院心内科2009年1~12月门诊和住院部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2~79岁,平均(63.21±4.98)岁,病程1~10年,平均(6.35±1.25)年;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6~77岁,平均(64.64±6.23)岁,病程1~10年,平均(6.41±1.19)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美国ACC/ACP(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内科医师协会)2002年心绞痛诊疗指南的建议。 1.2.2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并结合《中医诊断学》[3],符合血瘀证及心阳虚证的辨证要点。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治疗组同意接受服用中药治疗;年龄为40~80岁。 1.4 排除标准 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心律失常、重度肺功能不全等严重心脏疾病者;合并甲亢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活动性心肌炎或心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