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养老模式的探究

我国养老模式的探究

我国养老模式的探究
我国养老模式的探究

MY TOPIC:: 构建依托社区服务的新型养老模式,完善社区服务。(对于我国养老模式的探讨,应该分为城市养老模式和农村养老模式来分析。)还可以适当借鉴国外。。。。。。

CHAPTER ONE::

农村社区养老模式。

一,农村社区养老模式的主要内容

(1)兴办社区服务中心

由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由本地村委会成员担任,活动经费来自政府拨款和村集体筹集。社区服务中心的任务是组织搭建养老服务场所、购置养老器材、组织社区养老的日常工作、了解老年人的需

要、管理养老服务人员等。

(2)开展上门服务

上门服务具体来讲是对居住在自己家里,有部分生活能力,但又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一种服务。具体包括上门做饭、洗衣、洗澡、理发、打扫卫生、购物、陪同上医院等服务项目。从事这种服务的工作人员,如果是社区服务中心雇佣的人员,则通过政府补贴和家庭能够承受的支出给予其一定的

补偿,如果是社区志愿服务人员,则通过“储存时间”的方式记录在服务者的个人

档案中,以供其年老后无偿获得养老服务。(3)开办社区托老所和老人院

开办托老所是为了解决农忙时节或家庭成

员因事外出而得不到照顾的老年人提供短

期的照护,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或几天,最长不超过一个月。社区老人院分散在各个社区的小型院舍中,可以和社区服务中心在构建的养老服务中心在一起,这样老年人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减少孤独感。(4)开展心理关怀活动

社区照顾养老模式要填补集中供养的空白,对老年人进行情感交流和精神慰藉。主要形式包括开展各种形式保健讲座传授养生之道,组织老年人喜爱的文化活动,对独居的老人进行心理访谈等等,通过这些工作满足老年人心理上的需求,促进和谐老年社区的建设。

二,开展农村社区照顾养老模式发展的建议

(1)加大政府在农村社区照顾养老模式中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政府具有宏观调控的职能,在发展农

村社区养老服务的过程中,政府的政

策指引将关系到其发展速度和发展

方向。鉴于农村养老问题面临社会养

老和家庭养老两不易的困境,发展农

村社区照顾养老的要求日益迫切。政

府应在新农保试点的过程中有计划

的推进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加大

政策和资金投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培

训计划,因地制宜地对农村社区护理

人员进行培训,并及时吸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早日创立更加符合农村社区特殊性要求的农村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建立符合农村的集休闲娱乐与生活照料为一体的老年之家,为社会养老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高村集体经济和管理水平保障农村社区照顾养老模式的顺利开展

农村社区照顾养老模式一般要求该地区具备发达的集体经济和比较成熟的社区管理运作机制,而广大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落后和基层管理水平低下是一

种普遍现象,使得集体养老难以推行。所以要开展新模式,一方面,需要想法设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集体服务能力的基础。目前来看,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积累还得主要依靠村集体开办经营项目直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或调动村民致富积极性并合理引导村民将部分资金投入社区养老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来提高集体管理能力。村民自治自实施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其在提高基层组织管理水平、有效监督基层组织日常工作方面有很大的作用,所以,要继续以村民自治为基础,通过扩大农村基

层民主来提高集体管理水平和农村社区照顾养老模式的开展。

(3)宣传正确的养老观念,发挥村民之间的互助互济作用

鉴于我国当前农村养老的现状,要正确宣传养老方式的变化,引导老年人改变传统的观念,培养自主养老(以参加新农保为例)和参与社区养老的意识。同时,农村基层组织要在这一现实的基础上,自觉探索社区内部老年服务提供的新模式,如低龄老人看顾和帮扶高龄老人制度、组织以农村青壮年妇女为主体的人力资源队伍等形式。如果是人与人,户与户之间的相互帮助,并不能构成养老服务,

但是一旦这种互相帮扶以一种契约

或者是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就能够

使这种帮扶形式在代际之间不断的

传承下去,构成一种社区养老服务的

形式。这是一种维持老年人社会生活

参与度的养老方式,在保证老年人与

家庭成员,与邻里亲朋良好互动,并

持续角色扮演的情况下,帮助老年人

顺利渡过人生的最后阶段。CHAPTER TWO::

城镇社区养老模式(较为完善许多)

(新华网相关报道及数据)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朱勇介绍,中国老龄化速度在逐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26%增加到16%;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55亿,占总人口的17.8%。

经济发展伴随人口流动性增大,国内部分中小城市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这些老人子女不在身边,身体日渐衰弱,如何让他们安度晚年成了目前许多年轻打工者们必须面临的问题。(城镇社区养老模式出现的重要原因)传统的居家养老对于年纪过大、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们来说显然已经不具备条件,但养老院机构养老似乎又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因此,部分城市推出了养老新模式——社区养老。

“目前国内探索的主要模式是由地方政府出资建设服务平台,委托服务实体经营运作。以廊坊广阳区为例,我们构建了三级服务平台,即区级中心、街道日间照料中心以及社区服务站。老人们白天可以来服务站活动,有什么需要也可以给服务站打电话,有人上门服务。”廊坊广阳区委城区工作部副部长王文广说。

记者来到社区服务站,下午5点左右,这里聚集了很多老人,打牌、聊天、做理疗格外热闹。据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丁阳介绍,目前服务站依托于居委会,老人们活动的场地也是居委会的所在,政府主要是为老人们提供公益性服务,如阅览室、健身室、娱乐室等。而与之合作的公司则为老人们提供订餐、助老服务员、保洁等收费类服务。

近年来,中国各地政府“牵手”民营企业共同服务城市养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除河北外,湖南、上海、深圳等地都出现类似的服务机构。

就廊坊市而言,服务老人的工作人员由企业聘请,而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前期帮助企业协调养老服务站场地、水暖电都采用居民使用价格收费、除前期投入80万外,还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运营补贴。同时,社区养老中心还配备了部分床位,方便经常出差的子女把行动不便的老人托管在这里。

为了让更多的老人们接受社区养老,广阳区政府采用了“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即对市区城镇户口、年满60周岁的低保和重点优抚对象以IC卡的方式每人每月发放60元的补贴。老人们可以用磁卡支付如理发、保洁、配餐、理疗等上门收费服务的费用。

记者离开服务中心时,71岁的李艳霞正在这里一边看人打牌,一边等着工作人员送餐。“儿女们都说我身体不好,已经不让我再做饭了。现在在家里打电话到服务中心订餐,在家里等也行,或者到这里取,总之不用做饭真是省了不少事儿。”她笑着说。

社区养老作为应对老龄化趋势的一种新型的模式和选择,具有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 PS:::::::::

一,社区养老的必要性分析—两种养老模式的乏力

(一)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模式面临挑战

老年人的需求既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的。以血缘和亲缘关系作为纽带的家庭,不仅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更是他们情感的主要寄托。中国社会历来是一个讲究孝道的社会,所谓“百行孝为先”,中华民族有敬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在我们这样一个注重亲情、孝道的国度里,家庭养老显然具有其他组织所不可替代的功能。1982年维也纳召开联合国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的时候,柯布里秘书长曾指出,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养老模式,是全世界解决老年问题的榜样。所谓的亚洲模式,就是指三代同堂的家庭,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形式。家庭养老体现了社会资本对人生的终极关怀,作为一种文化体系,在我国经历漫长的历史岁月,从农业经济时代开始至今大约有三四千年之久,体现出一种文化模式的特有的稳定性。在我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家庭既是人口生产和再生产的基本单位,也是物质生产与再生产的单位。在这种生产条件下,老年人不仅以自己的丰富的经验和生产技能受到社会和家庭成员的尊敬和爱戴,他们还作为一家之长还掌握着财权。因此在儒家孝文化和我国传统小农经济模式的共同作用下,家庭养老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迅疾的人口变迁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不相适应。这种挑战及来自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也来自年轻人的时间和精力承受能力。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生活在家中的老人越来越多,这就在一定

程度上加重了家庭养老的负担。年轻人财力吃紧。他们不仅要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问题,还要面临着买房难、看病难、人学难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情境中,最终导致他们心力交瘁、不堪重负。

首先,家庭结构的变化对年轻人供养能力产生了挑战。随着我国}o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人口生育率下降,城市独生子女日益增多。家庭规模缩小,空巢家庭与核心家庭增多。

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进程加快,大量的青年工作者或者变换工作、或者变换工作地点。工作的不稳定性给家庭养老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他们无法安定下来,虽然可能在经济上能给予老人一定的补助,但是却不能陪在他们身边进行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

再次,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使得子女照顾老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竞争俞发的激烈,年轻人每天都要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他们承受着很大的心理负担。无瑕照顾父母。一方面,在工作中,他们要积极上进,做好本职工作,还有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学习,更新知识,充实自身。另一方面,回到家中,他们还要照顾孩子,尤其是对于广大的女性朋友来说,他们还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劳动。在这种情况下,再去赡养老人、料理老人,显然是力不从心。

同时,还有来自现代人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挑战。在竞争日益激

烈的今天,适应这种竞争的趋势的年轻人,已经不再像以前的人那样把家庭放在人生的第一位置上,他们为了事业劳累奔波,离开故土到异地工作求学是很正常的事情。整个社会呈现一种重幼轻老的趋向。这就使得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被边缘化。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年轻人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培养和教育孩子身上,就不可避免地会忽视到对老人的照料。

最后,老年人平均寿命的延长,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也对家庭养老形成了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寿命延长。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健康状况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因此需要更多的生活照料和日常护理。同时,他们的孤独感也随着身体上的不健康而日益增强,这时候的他们无论从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更需要儿女的关怀。

(二)机构养老面临尴尬的境地

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及日益增长的高龄老年人口,国家现阶段的财力难以拿出大量的资金发展或完善机构。

首先,有些机构床位紧张,成本较高,能力有限,所以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大城市中出现了老人人住难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一种办法是增加社会福利机构,但以我国目前的财政状况来看难以拿出资金,另一种方法就是实现由机构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

其次,我国目前的养老机构中的冷漠、没有人情味和与世隔绝

的程式化的专业照顾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效应,引起老人的抵触情绪。台湾学者黄源协说:“机构几乎被认为是建筑物的同义词。例如,精神病医院儿童之家监狱等机构化则往往被视为一种令人感到不快的过程,且包括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冷漠退缩缺乏动机以及无助感,这主要是由于对其收容者之概括式的处遇、例行性、以及角色的剥夺。”

二、社区养老的可行性分析

所谓的社区养老是指由正规服务、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支持网络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帮助和支援,使他们能在其熟悉的社区环境下维持自己的生活,避免不必要的住院或隔离。”因此,“它是介于老人家庭照顾和老人社会机构照顾之间的一种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老人照顾方式”。当前在我国推行社区养老不但具有现实性,还具有可行性。

1.政策依据和良好的政策环境

联合国对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的这一模式早就很认同,国家颁布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投人力度,加强对社区建设与服务工作,为包括广大老年人在内的社区居民提供多种便民利民服务,使得居家养老的服务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近年来国家加大对社区养老的资金投人,在城镇建立面向三无老人的社会福利院,大力发展老年公寓、养老院和老年护理院,为不同经济状况和生活能力的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病残人提供机构

养老服务。国家积极推进社区建设。2005年底,全国城市社区服务设施达到19. 5万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8479个,2001年起开始在中国连续三年实施的社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的星光计划总投资134亿元,建成星光老年之家3. 2万个,涵盖老年人入户服务、紧急救助、日间照料、保健康复和文体娱乐等多种功能。

2.社区参与养老的优势

(1)低成本、高效率。主要依靠社区内的资源来开展养老救助活动。社区养老保障依托社区内的人际关系网络,将社区内的资源聚集起来,充分发掘利用社区资源对老年人进行照顾。这种方式的开展不仅有利于社区内资源的开发,又有利于闲置资源的再利用。一方面可以解决社区内一部分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可以将那些离退休人员调动起来,让他们发挥余热,建立起同龄群体人际关系网络,便于老年人的情感沟通。还可以避免机构养老的官僚化倾向,工作注重在平时的积累,不需要新增加老年设施和服务而加大人力和财力的投人。(2)服务的针对性强。社区服务的对象相对单一和确定,在社区内开展的老人照顾,能更好的了解到他们的真实需求,这种需求既包括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通过社区成员和志愿工作者的调查了解,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社区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成员不同层次的需求。

(3)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更具有人性化。社区作为家庭之外老年人生活的第二空间,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老年人有自己长

期形成的人际网络,可以更好的沟通感情,守望相助。老人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接受照顾,可以使他们的亲缘、亲情的心理的以满足,也能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4)有助于建设关怀性的社区。社区参与养老需要发挥成员的互助精神和友爱意识,这样就通过一个共同的目标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并且这种互助合作的精神会深深地感染社区的其他成员,进而有利于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良好的社区氛围。

四、推进社区养老的路径选择

1.明确社区组织的角色定位

社区组织是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主要组织载体。当前社区组织行政色彩浓重,自治性不足。居委会的应然角色本体角色即自治组织的职能严重的弱化或退化,却过多地承担起了政府的行政职能市场组织的职能和社会事业单位的专业职能,变成了一个依附于街道办事处的功能重叠混淆的全能主义组织政府对社区事务干涉的太多。要明确社区居委会不是介于街道办事处和政府机构之间的一级管理机构,居委会实际上应该作为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遵从以人为本、互助互利、奉献爱心、居民自治的原则,根据居民的需要和意愿,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维护社区居民的切实利益,只是作为代表社区居民的利益提出这方面的需求并对实施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

2.培育居民的参与意识和公民观念

社区是居民的社区,养老是居民的养老。将社区养老与居民联系起来的正是参与。在社区养老服务实践中,只有居民的直接参与,才能培育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和现代的养老意识,也才能更为有效的整合与发挥社区自身的资源能力参与到社区为老服务中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居民参与是社区服务的内在动力和源泉,离开了居民的社区参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区为老服务。

(1)强化居民的社区公民身份。社区参与意识来源于居民对自己在社区中的地位的确认,而这种主体地位的确认只有在社区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当前我国社区管理机构应该在积极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的同时,把事关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交由居民自己决定或者邀请他们参与进来,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居民的认可和尊重自我决定的意识和习惯。

(2)促使居民参与不断的走向组织化,这既是现代社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居民参与意识的重要途径,还可以提高居民参与的效能,促进参与积极性的发挥。市场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居民的异质性程度和松散化增强,居民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陌生感、疏远感和孤独感也不断弱化着人们的社区归属感和参与意识。因此,必须借助于组织的力量将其连接起来,使人们能在频繁的交往互动中产生新的信任。

3.整合社区现有资源

社区养老资源匾乏严重的制约了社区养老功能的发挥。首先,打破传统的部门所有、条块分割体制,实现资源共享。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体制还没有完全打破。这种机制严重的阻碍资源共享,降低了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为此,要实现社区内资源的整合。同时,充分发掘社区中丰富的潜在的人力资源队伍。当前,一方面存在着丰富的社会化居家养老人力资源,另一方面,这些资源处于自发式的无序义务服务状态。仅靠义工自发式的行动是不行的。必须创造一种崭新的载体,把义工的服务组织起来,把参与服务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借此提高义工劳动的社会认可度,提高服务的社会参与度。通过社会整合将蕴藏在群众中的巨大的养老服务人力资源挖掘出来。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做义工的都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青年人,其实一部分已经步人老年人序列,但是身体硬朗的老人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自愿力量。在当前的养老服务中,我们既要充分调动那些有爱心讲奉献、乐于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服务社会的青年人的参与热情,还要积极调动、充分发挥那些一边帮助人一边度过自己老年生活的老人的积极性,同时那些因为自家的老人享受到了义工的服务而自愿出来服务其他老人的儿女们,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4.完善民间组织,促进居民参与走向组织化

民间组织作为一种民间的社会力量,在社区福利建设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一方面,由于它比政府部门更具有灵活、创新机制和

基层参与等特征,能使公民参与者的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由于它不是以牟利为目的,通过其活动能增加地区的公共利益,有效地促进社会整合和公众的城市社区参与。另外,民间组织在服务提供上比较专业和职业,能够及时深人地了解城市社区成员的需求,而且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能有效地调动社会上的资源,包括形成一支强大的志愿者队伍。社区民间组织互助互益性强,信息反应快,通过组织的协调与合作能力,能够在社区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民间组织的发展现状制约其社会功能的发挥。虽然有承担行政任务的群众自治组织,有居民自娱自乐的兴趣草根组织,有以扶贫助善、改善环境为己任的公益性非营利组织,但是大都缺乏明确的法律地位支撑,自身财力有限,也不太可能从政府那里得到资助。为此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民间组织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制约着起作用功能的发挥。为此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民间组织。政府要为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善民间组织相关立法。我国现行法律位阶低和重要的法律缺位是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在我国有必要出台一部非营利组织法,来解决宪法和行政法之间立法缺位的问题;推进相关配套措施的改革,为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完善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制度。税收政策是调控非营利部门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鼓励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激励机制。民间组织也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社会公信度。要建立自律诚信、信息披露和绩效评估三大机制,加强管理力度。

农村养老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养老保障研究文献综述 学生:曹文献指导老师:文先明 (2007级经济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号b200700094)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农村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农村老年人的规模越来越大。据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超过5930万人,约占全国全部老年人口总数的70% 。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农村总人口的10.92,高出城市1.24个百分点,进入了老年社会,并且中国农村老年人口规模还继续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农村目前的老龄化发展趋势状况所导致的直接后果之一便是农村养老需求加大,要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生有所靠,老有所养的基本要求,维护社会安定,实现和谐社会,仅靠传统养老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 另外,从我国经济发展变化状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的相关指标表明,我国正向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快速迈进。但与此同时,我国在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由于受“二元经济体制”的影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基本还是靠农民家庭和农村集体经济来提供农村最简单的社会保障。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受到很大冲击,绝大部分农村的集体经济已全面萎缩,逐渐无力承担提供农村社会保障的责任。至此,农村的社会保障不仅没有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向前迈进,反而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倒退的情况,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形成鲜明反差。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不仅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差距,加剧了城乡之间的不和谐,而且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尤其是限制了广大农村消费欲望的扩张,成为我国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 可喜的是,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中央已经在逐步加大支持农村的力度,尤其是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时要基本建立起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认为在新形势下,按照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要不断加强农村制度建设、通过公共财政支农的积极效应和农村一系列的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实现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从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效激活农村各种生产要素,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建设新农村、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以上所述:对于如何妥善解决中国数以亿万计的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是基于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国家稳定以及基本的公平正义的重大课题。为此,本文将对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动态综述如下。 二、关于养老保障制度的相关理论 国内外养老保障理论诸多,尤其是自20世纪50年代起,出现了一批关于养老保障制度理论的经典文献,这是因为随着养老保障制度变成一种国家制度并在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中占有了更大比重,它已越来越大地影响了经济增长

国外养老模式研究

探索争鸣 2013年7期(上) 61 国外养老模式研究 符敏 (湖南同德职业学院 湖南 同德 415000) 摘 要:在西方社会中,与中国社区养老最相近的做法是“社区照顾”。主要是指通过动员社区资源并运用社会人际关系资源对老年人开展服务,使老年人不脱离所生活的社区,在社区内接受养老服务。本文针对西方典型国家的养老模式进行分析,并总结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对中国的社区养老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区;养老模式;西方发达国家 养老服务的社区照顾模式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随后被众多的欧美发达国家所借鉴,成为了解决养老问题的首选模式。养老方式正逐渐从机构养老向社区居家养老转变,一些国家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比例非常高,其中英国为95?5%,美国为96?3%,日本为98?6%,菲律宾为83%,越南为94%。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动态 在国外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一般称为“老年人社区照顾”。英国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践行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即“社区老年照护服务”。到70年代,社区照顾在英国已经成为养老的普及模式。90年代初期,英国政府颁布了照顾白皮书和国家健康服务与社区照顾法令,这些法令都强调社区照顾的目标是在“自己的家或像家似的环境中供养人们”。西方所推行的居家养老是以社区照顾作为居家养老的补充,西方学界主张大力发展社区助老服务,从而为居家养老的老年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服务。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强调,应该设法让年长者能够尽量在自己的家里和社区独立生活,并且建议社会福利服务应该以社区为基础,向老年人提供全面的服务,1992年联合国通过的老龄问题宣言强调,以社区为单位,让老人尽可能长期在家里居住。在国外,社区养老不仅强调理论创新,而且强调实践应用;不仅把老年人作为群体关注,也把老年人作为个体关注;不仅有宏观层面的指导理论,也有微观层面的操作方法;不仅重视被照顾者,也同样关注着照顾提供者。 二、国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 (一)英国的社区照顾养老模式 英国人的平均寿命在上世纪时,男性为49岁,女性为52岁。而全英老年人仅为180万,老龄人口比重只有4.7%。目前,英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0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7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70万。面对逐日庞大的老年人群,英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将养老问题纳入社区,启动了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 英国关于社区照顾有明确的法令指出,为使老年人尽可能的独立要在社区内为养老群体提供必要的服务和照顾。主要是指老年人在家就能接受由家人或者邻居或养老志愿者提供的养老帮助。具体包括:第一,物 质支持,如提供所需食物、安装保健设施、税收减免等。第二,生活帮助,如打扫卫生、帮助老人购物、照顾不方便老人的起居等。第三,专业培训,如教老人了解及学习简单的治病、护理知识及传授养生之道等。第四,整体关怀,指以改善养老群体的整体生活环境为目标、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等。从运行模式看,英国社区照顾的主要特点是依托社区、官办民助或民办官助。不管哪种方式,政府都发挥着主导作用。表现为制定社区照顾的相应法规政策,并组织予以实施;兴建社区照顾设施及维护,聘请养老服务人员,开展社区照顾工作;为民间社区照顾事业提供财政支持、监督检查民间组织和私人机构开展社区照顾的工作情况等。除此,非政府非赢利组织发挥着骨干作用,它们接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助,承担社区照顾任务,并组织广大志愿者无偿低偿地开展社区照顾活动。此外,英国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存在大量的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性老人服务机构,以弥补社区照顾模式的不足。社区照顾与传统的家庭养老对比,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融合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的优点,更强调对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和照顾,在提高了老年人生活的质量的同时,真正体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二)美国的居家养老援助模式 在20世纪,美国老年人口迅速增长,1999年,美国65岁及以上年龄的人口数迅速升至3460万。同期,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从1/25跃升至1/8。在1990至2020年期间,年龄在65一74岁之间的人口数预计还会增长74%,美国百岁老人的人数显著增长。1990年,美国有37306名百岁老人,2010年将增至131000人。 美国于1981年正式实行以医疗服务为重点的社区服务计划,为符合医疗补助资格在家养老的弱势老年人提供家庭护理。该计划主要包括病历管理、成人日间照顾、家庭健康扶助、个人照料、杂务服务等。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家庭保健中心,美国的老人在自己家中养老,家庭保健中心为在自己家中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简单的日常生活及护理服务,收费标准视服务项目而定。第二:托老所,这种机构都是非盈利的社会福利事业,由市政府委托社区管理,其日常活动通常是以恢复性训练为主。美国的托老所与其他行业一样竞争激烈,办得越好,社会的声望越高,以此吸引人们的捐款。该机构为那些与子女或其他亲属住在一起,但白天要照看的老人或残疾人士设置。提供日常生活照顾及关怀,供应早午两餐,开放时间一般为周一到周五,上午8点至下午5点,收费每日5一65美元不等,或根据低收入者的收入酌收一定比例的费用。第三:老人活动中心,除为老年人提供养老午餐外,还组织文化、娱乐、教育、旅游等活动。第四:免费教育,各社区大学都有义务接收65岁以上老人的免费进修,但没有学分,不发毕业证。第五:志愿者服务,大多数社区都向老年人提供充当志愿者的机会,老年人可以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去帮助他人。美国政府还帮助社区建立志愿者工作方案,老人的社会福利服务的实施主要由志愿者来完成。此外,一些大中城市的私营公司开始建造居家援助式老年公寓,供家境比较富裕的75岁以上的能够自理老人选择,入住老人不需要24小时的医疗照顾,有专门的服务人员上门打扫室内清洁,或提供穿衣洗澡和膳食服务。 (三)德国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德国的老年护理方式首选家庭护理。护理经费由长期护理保险筹资和支付,除少数人外,所有参加医疗保险的公民都要投保长期护理保险。此保险分为社会保险和私人保险两类,分别覆盖人口的90%和10%。保险资金由政府、企业、个人和医疗保险机构四方负担,政府负担1/3以上,企业与个人负担较小。护理服务由独立的盈利或非营利性机构提供,两者约各占50%。凡申请家庭护理或入住老年护理院的老人,须由本人或家属提出申请,保险公司根据老人身体系统功能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等进行评估,并定出护理级别。护理机构根据不同级别提供相应服务。服务内容主要有基础护理服务、家政服务、陪伴服务、暂息服务、医疗器械提供、房屋改建等。其中,凡从事家庭护理的人员必须是老年护理培训学校毕业并具有“老年护士证书”的护士,或为护士学校毕业并具有护士执照的护士,具有专业知识水平。 (四)日本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日本的社区老年服务工作由市政府设 061

最新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 摘要: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固有的道德体系的崩溃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通过构建和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法律体系来规范农村养老已是大势所趋,“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价值定位既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又有利于操作和实施。 关键词:养老农村养老家庭养老养老保险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农村养老这个被我们回避了半个世纪的课题,在人权制度逐渐完善、社会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已经没有了回避理由。 一、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基础分析 养儿防老是中国农村几千年的传统养老方式,这种以家庭作为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得以长期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将成为我们设计今天的农村养老制度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家庭养老的客观条件分析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家庭养老的前提条件 新中国建立以前的两千多年中,中国农村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一种不发达的经济形态,低下的生产力将农民紧紧地束缚在一块块土地上而无其它谋生手段,封闭的交往形式又使农民只能依靠自身积累经验而无其它获取知识的途径。于是,对土地和耕作知识的拥有就成了社会继承与世代交替的重要内容。土地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退出生产领域后,并不放弃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子女要想获得土地必须以赡养父母为代价。同时,子承父业是传统农民家庭的突出特点,后代不仅由父母抚养成人,而且还从父祖那里学会谋生的技能,继承一定的产业和土地,这种生活上经济上的高度依赖使得他们自觉服从父辈祖辈的制约,不敢有丝毫违抗。 父辈们靠土地生产生育,培育后代;子辈们靠土地维持生活,赡养老人,土地构成百姓们家庭养老的重要经济来源。为了确保农民拥有土地,历代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土地分配政策,如井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等。除了土地制度之外,政府还通过法律条文,严禁子孙与父母分家分财。《唐律 #8226;户婚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明律》规定,“凡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杖一百。”法律之所以如此规定,其目的就是为了稳定家庭养老的经济基础。 2.非货币经济是家庭养老的必要条件(二)家庭养老的主观条件分析 1.传统的孝道思想是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内在动力 在任何年代里,老人的赡养不仅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而且还受到建立在这种生产力基础上的赡养观念的制约。历史上,我国的老年赡养是以孝为核心

美国社区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启示_王承慧

文章编号:1009-6000(2012)08-0035-10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王承慧,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 美国社区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启示 The Exploration and Inspiration of Community-based Aging Pattern in USA 王承慧 WANG Cheng-hui 摘要: 老龄化作为全球性人口发展趋势,已成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急需应对的重要挑战。社区养老模式根植社区,无论对于政府还是老人及其家庭,都是成本低、效益高的养老模式,因而在发达国家亦是养老事业发展趋势。本文聚焦美国,分析了美国政府对于提升老人住房可支付性和宜居性的政策支持、对于多层次的社区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以及市场特别是非营利机构等非政府机构在社区养老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最后总结了美国社区养老模式对于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社区养老;美国;住房政策;非政府机构 Abstract: Population aging has been a global trend that is shaping the 21st century, which made it a great challenge for developed countries as well as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community-based aging is a cost-efficiently pattern for government, the elderly and their families. Focusing on USA, the article introduced different forces and their roles in community-based aging: government policies on the elderly housing and multiple service frameworks, the roles of market forces and especially the contribution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the end, some brief enlightenment was put forward. Key words: community-based aging; USA; housing policy;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老龄化作为全球性人口发展趋势,21世纪以来已成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急需应对的重要挑战。各国既有的养老模式在人口持续老龄化的压力之下,都面临如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拓宽财政渠道、整合各类资源、优化老年宜居环境等方面的多重压力。世界卫生组织(W H O)在2007年制定的老年友好城市(age-friendly city)建设指南中,提出了包括城市物质环境(户外环境和建筑、交通、住房)、城市社会环境(社会尊重和包容、社会参与、公民权利、就业)以及养老服务(信息畅通、社区支持和健康服务)等城市层面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指南。指南中明确指出养老服务的几个关键问题都和社区有关,包括类型和覆盖范围是否足够、质量是否能够保证、是否能适应老人特定需求和选择、是否方便可达、是否可支付。 社区养老,是相对于机构养老而言的概念,是指围绕家庭和社区能够 得到的养老服务,具体包括居家养老

15种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分析

15种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分析

[转] 转载:15种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分析2013-11-8 11:58阅读(4)转载自默默走下去?赞(664) ?评论 ?转载(4340) ?分享(2334) ?复制地址 ?收藏夹按钮收藏 ?更多 已经是第一篇 | 下一篇:2013-11-2 我国正值养老地产开发热潮,各大房地产企业、保险业等纷纷试水养老地产,但具体到落实层面往往会面临许多实际问题,例如应当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开

发建设,产品类型和建筑形式应怎样选择等等。 近年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对于养老地产的开发模式也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尝试提出了15种适应于当前国内市场的养老地产开发模式。为便于说明,我们将这15种开发模式划分为五个类别,分别进行阐述。 第一类:与社区共同建设 在目前国内的养老地产项目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开发形式是建设养老社区,或依托社区建设各类养老居住产品。例如专门建设大型养老社区,在普通社区中配建养老组团或养老公寓等。具体来讲,可分为以下4种模式: 模式1:专门建设综合型养老社区 综合型养老社区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的,包含养老住宅、养老公寓、养老设施等多种居住类型的居住社区。社区中除了有为老人提供的居住建筑之外,还

会有老年活动中心、康体中心、医疗服务中心、老年大学等各类配套设施。其开发主体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民营企业,也可以是由政府投资进行建设。 综合型养老社区的规划设计应考虑老人在居住过程中会不断老化这一因素——老人最初入住时可能身体较为健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会逐渐产生护理需求。因此在开发建设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设计出相应形式的居住产品,以满足老人从自理到不能自理各阶段身体状况下的居住需求。例如当老人健康自理时,可以居住在一般的养老住宅中;当需要较为全面的护理时,可以选择入住护理型养老公寓或养老设施。

山东省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山东省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所以农村养老服务是我省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重要难题。随着农村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我省的农村养老服务也由传统的单一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向多种养老模式转变,它对维护我省的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农村养老服务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试图探讨这些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改进我省的农村养老服务工作。 【关键词】农村养老服务;社会保障;老龄工作 0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认真探讨了“改善民生”的问题,论述了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报告明确指出,农村养老服务系统的开发和建立,要基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把改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提高生活水平作为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这表明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事业、改善民生,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比例高、规模大的农村,民生问题更亟待关注和改善。迄今为止,山东省老年人口已占总农村人口的16%。十二五期间我国老龄化人口将出现增长高峰,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将从1.78亿增长到2.21亿,占总人口的16%。预计到2015年山东省6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1923万,占总人口的19.7%。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将达1000万人,80岁以上老人达到308万人。由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许多老年人面临困难和问题,如生活条件差,健康状况不佳,不能自理,缺少资金等。自1991以来,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国家扶持的模式”,山东省已开始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到2010年底,1065万农民加入了山东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00万人领取了养老金。去年年底,山东省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涉及51个县,覆盖率为36%。然而新建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不成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和解决。 1 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许多农村年轻人要在城市和城镇找工作,以谋求更多的发展机遇,摆脱单一的农耕生活;因此农村“空巢老人”的数目大大增加。这些老人独自留在家中,生活艰难。 1.1 来自精神和生活的压力 老年人和他们的孩子住在一起会担心年轻一代抱怨他们失能。有些甚至会遭受孩子的冷遇;更有甚者,有些老年人会受到孩子身体和精神的虐待。为了生存,他们不仅要耕地还要做家务。特别令人痛心的是,当年轻的父母外出在城镇和城市里工作时,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他们年老的父母身上,他们要负责种田,做家务和抚养自己的孙辈。孙辈的安全、教育问题也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这些“空巢老

我国养老模式分析

我国养老模式分析 一、养老市场分析 中国老年学学会养老与护理专业委员会最近对北京市场开展了老年养老需求的社会调查,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1. 在个人情况方面: (1)性别比例:男性占46.57%,女性占53.43%。男女比例基本协调; (2)婚姻状况:有配偶所占比例最高,83.2%;排在第二位的是丧偶,仅占14.5%;最后是离婚和未婚,各占1.7%和0.5%。在所调查的总体样本中,大多数老人还是有配偶的; (3)文化程度:中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所占的比例依次增加,分别为11.9%、21.8%、23.3%和4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总样本的43%,这说明调查中目标群体的选择还是比较恰切的;(4)家庭同住人员:配偶、儿子、女儿、孙子/女、其他、保姆和亲友所占比例依次下降,应答人数百分比分别为40.4%、23.7%、16.7%、13.1%、3.4%、1.8%和0.9%。配偶同住的比例最高,这就与图1.2中有配偶的比例最高相一致; (5)包括自己在内的家庭人数:家庭总人数中,三人、二人、五人及以上、四人和一人所占的比例依次下降,分别为26.9%、25.9%、25.2%、19.4%和2.6%; (6)健康状况:健康状况一般所占的比例最高,达44.6%;其次是

比较好,占37.8%;然后是不好,占9.1%;最后是非常好和很差,分别占7.8%和0.6%。大多数调查对象的健康状况介于一般和非常好之间,只有不到10%的老人的健康状况是令人担忧的; (7)自理情况:完全自理、需要一定的照顾和基本不能自理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7.9%、11.1%和1.1%; (8)现住房类型:板楼高达64.3%;其次为塔楼,占20.9%;最后是其他和平房,各占7.5%和7.3%。大多数老年人住在板楼和塔楼中,只有很少数住在平房或其他类型的房屋中; (9)现居住面积:现在居住面积为50平米以下、50-70平米、70-90平米、90-110平米和110平米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6.6%、36.6%、22.8%、13.9%和10.2%。可见70%的老年人现在的居住面积在50-110平米之间; (10)现在个人月均收入:1000-1500元的最多,占31.1%;其次为1500-2000元和1000元以下,分别占19%和18.2%;最后是依次递减的2000-2500元、2500-3000元、3000-3500元、3500-4000元和4000元以上,分别为13.5%、9.9%、5.2%、1.9%和1.2%。50%的调查对象的月平均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2000元以上的占30%左右,只有18.2%在1000元以下; (11)现在家庭户月均收入:家庭户月平均收入在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2500元、2500-3000元、3000-3500元和3500元以上的分别占回答总数的2.63%、16.25%、17.89%、16.47%、11.09%、9.66%、7.68%和18.33%。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探究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探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但发展中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在这美好生活的建设中养老问题就是民生领域的重要短板之一。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全面建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攀升。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城镇化发展的背后是农村的日渐虚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占用了大量农村土地甚至耕地,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一步加速了农村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的进程,全面弱化了农村土地养老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出现了农村老人独居和空巢化问题,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稳定留下了隐患。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老年人口自身的问题,二是老年人口与外部环境问题。 (一)老年人口生理健康状况差异明显假设我国人口平均寿命达到8岁(实际不到),那么一个人的老年生命长度就达到2年,占据整个人生生命历程的14。在这生命历程之中,每个老年人都向往健康幸福的美好生活,但迫于健康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人的幸福获得感也就大为不同了。马克思说过,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不同的生活质量就决定了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生命质量,也就造成了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不同。健康指数高的老人就幸福生活获得感明显,而健康指数低的老人幸福生活获得感自然较少,二者关系呈负相关关系。根据全国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约有815%的老年人身体状况为健康和基本健康,日常生活可以自理,不需要依赖他人照顾,并且能够到社会发展成果;另有约185%的老年人健康状况欠佳,需要得到家人和社会照料,在这之中大约有524万老年人处于生活不能自理的现状,占老年人口的95%。这部分老年人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随之降低,甚至存在想要结束生命的念想,在痛苦中煎熬着度日。 (二)老年人口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不仅仅生理健康很重要,心理健康也是相当重要的。长期以来,社会人士及其家庭成员只观注到老年人口的物质生活养老,认为当代的老年人只要吃得饱、穿得暖、住的好便解决了养老问题,而忽略了当今的现实社会状况,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老年人养老问题不再只是停留在物质养老的层面,他们更加需要的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新时代背景下,当代老年人的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步显现出来。213年9月5日北京市民政局发布了《北京市老年人口心理健康及需求狀况调查研究报告》,调查的样本量为3人,存在心理问题的老年人占比15%,有中度或重度心理问题的占.87%,渴望精神关怀的老年人口达到9%,对老年人缺乏精神慰藉带有普遍性。由此可见,物质养老的时代已经变了,新时代是物质与精神养老并存的时代。 (三)老年人口社会分层明显老年人口的社会分层是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以及个人经历的延续,也是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表现。由于体制和分配政策上的问题,导致退休人员在收入上的差距大,从退休金上看,国企退休职工不到3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般在5元左右,处级干部和高级技术人员可达到8元以上,高者甚至超过万元。除了退休金差距较大以外,在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条件,也表明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同为老年人但所到的社会发展成果却大不一样。

中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的文献综述

中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居家养老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以社区为依托,通过建立专业化的服务机构,为在家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居家养老结合了家庭养老的特点和机构养老的优点,是当前形势下适合城市社区老年人选择的养老方式。 关键词:居家养老、实践、优势、问题、建议 2011年4月28日(星期四)上午10点,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 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不可置疑,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考验,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和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的地区,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005到2030年是中国老龄化的加速时期,总人口预计增长1.45亿,而老年人口预计增长达2.02亿。【1】人口老龄化正在逐渐瓦解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红利”,从而将形成“未富先老”的局面,影响并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所以老龄化问题是中国政府应该积极和尽早制定相应对策的主要的人口问题之一。如何妥善处理大量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会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严峻而紧迫的话题。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居家养老所做的研究分析,重点概述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中的居家养老模式的现状,探讨该模式提出的背景、相关的研究综述、个地方的经验以及在当前环境下的优越性和不足之处,从而试着提出相应的建议来完善居家养老模式。根据学者们的学术报告,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一、居家养老的涵义 关于居家养老的涵义,在国内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定义。但总体来说,大多数学者支持以下的观点: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民族传统为支撑,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基本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2】

中国新兴养老模式分析报告

中国新兴养老模式分析 一、长庚养生文化村 是社区,又像医院;是医院,又像社区,这就是最新推出的房地产概念——养生文化村。 这个集养老、医疗、生活、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养生文化村是“经营之神”、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的创意。它以长庚医院雄厚的医疗资源为后盾,延伸出“银发族”养生服务,今年3月楼盘一推出即被抢购一空,非常受客户欢迎。 据介绍,该文化村占地34公顷,有养老住宅3600多户,今年10月,第一期706户入住,一旦全部入住,这里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银发社区之一。养生村的健康服务容包括:设立社区医院,提供居民特约门诊、康复及照顾护理等医疗服务;定期健康检查、防疫注射与体能检测;配备专业人员,提供周详用药管理服务;规划居民个人健康计划,并提供养生处方;建立个人健康资料库;设置全天候监控中心并结合长庚医疗体系,确保高效率的紧急医疗救护功能;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养生咨询等。 村的养生休闲生活也多姿多彩,包括运动养生(太极拳、乒乓球、台球等)、娱乐交谊(麻将、棋类、卡拉OK、电影欣赏等)、艺文技艺(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民俗活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节庆活动)、宗教活动(禅修法会、礼拜弥撒、回教聚会等)。村绿地广阔,甚至还可提供种菜的菜地。村里还拥有完整的社区功能,设有超市、银行、书店、图书馆、餐厅、体育馆、水疗池等;

如有家属来探访,也有招待所可供住宿。村里还提供有偿工作,老人如有园艺农艺指导管理、简易水电维修等专长,都可通过为大家服务而按劳取酬。 养生文化村的入住资格是:年满60岁、配偶年满50岁且接受长庚医院身体检查证明健康状况合格者。至于管理费标准,一房一厅(面积约46平方米)的单人价为每月1.8万元新台币,一房两厅(面积约73平方米)的单人价为每月2.6万元新台币,双人价再略增,膳食费及水电费按实际消费结算。这种价格在被视作平价。 台塑集团初步规划,除林口之外,还将在嘉义、宜兰建设第二、第三个养生文化村,三地的初步投资总额超过400亿元新台币。 模式点评: 第一,长庚养生文化村以高质量的服务定位,重视优质、尊荣、休闲与健康等条件,区别于老人院、疗养院等在大众心中的负面刻板印象,强调安全、人际及健康管理; 第二,长庚医院完整的医疗护理,而且平价但高级的定位,为其它银发住宅所不及的; 第三,强调以长庚医院为基础的医疗系统,为高龄者健康的把关,并首采连续式的照护让高龄者不至于受迁移之苦,能在不同的身体状况下接受不同的照护,以作为和其它业者比较的最大优势; 第四,透过房屋中介、媒体、讲座等,让消费者了解银发住宅所要传达的精神。 二、太申祥和山庄

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研究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专业名称: 论文题目: 指导老师: 准考证号: 考生姓名: 所在教学点: 提交时间: 论文评审意见:

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养老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中国已成为老年型社会必然会使养老问题又面临新的挑战。本论文从社会学角度思考从“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问题与解决办法及其给中国养老带的新冲击,探讨新思路来解决养老的问题。本论文的核心观点与创新是以“人口老龄化”为社会背景,探究中国养老新思路。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中国养老及农村养老、养老模式新思路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势必成为现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人口增长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使得老年人口与日供增。随着这一现象的严重,我国制订了许多法律法规,希望老年人在退出社会后能愉快、健康的度过晚年,但是随着老龄化的日益严重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急需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出现。本论文在探讨老龄化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进而在原有养老模式的研究下,创新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新模式。 一、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出现的人口问题,中国也不例外。 (一)社会背景 中国社会在跨入口1世纪的同时也迈入了一个长寿时代,我国人口经历了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继而再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转变过程。由此,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逐渐从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并迅速向老年型过渡。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持续的出生率下降和平均期望寿命延长共同作用的产物。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人口期望已达70岁,60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人口总数的10%,并预期在2025年和2050年分别增长到人口总数的18%和25%。老年人口在总数人口中比例不断增长和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比例的不增长,是老龄化社会的基本特征,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这些特征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将日益显著。人口老龄化作为一场无声的革命正在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心理进行巨大的冲击。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直接的挑战就是必须为现在的和未来的老年人口提供有效的社会福利,以保证在未来几十年中占人口比重越来越大的中国老年人晚年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质量上。

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规划研究与实践

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规划研究与实践 式的内涵进行解释与分类。分析探讨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中存在的三大问题。以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核心区为例,提出从设施配套、市场运营、活动体系三方面进行的创新实践。总结得出养老产业城模式在满足老年人多样需求及产业发展方面都较为理想,应是未来健康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 1.医养结合成我国健康养老发展新趋势 1.1高龄化、空巢化的老年人口发展趋势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的及以上人口人总数为1.18亿,占人口总量的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其中85岁及以上的高龄人口总数约为2000万,占总口总量的1.57%,比2000年的人口普查上升0.62%。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2014)表示,“2000-2010年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升到45.6%;65岁以上独居、空巢老人数量,将由目前5000万增到2050年的近2亿。”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人口发展高龄化、空巢化现象正逐渐加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失能的风险逐渐上升,对护理型养老机构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1.2医养结合成解决养老难题新思路 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

号)等政策文件发布以来,“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的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备受关注。传统养老模式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人一旦患病,不得不经常往返于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负担。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有助于解决养老机构缺乏医疗支持的“硬伤”。 2.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内涵 2.1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特征 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是以基本养老服务为基础,强调老年照顾中的医疗和照护两个方面,并将医疗放在更重要的位臵上。区别于传统的生活照料养老服务,不仅包括日常起居、文化娱乐、精神心理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疾病诊治、临终关怀等专业医疗保健服务。需注意的是,“医养结合”中的医疗必须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平,不是简单地打针吃药的医疗服务,而是应当达到一级医院及以上的医疗水平,要具备健全的科室和诊疗项目,硬件上有足够的空间、房屋设施和相当水平的医疗器械,软件上有足够具备资格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师、护士。 2.2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分类 2.2.1“医养融合”模式 一般由具备医疗功能的养老机构和具备养老功能的医疗机构演变而来,是最常见、最基本的模式,分为医疗区和养护区两大功能。老年患者在疾病的加重期或治疗期进入医疗区接受治

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为老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安度晚年,不仅是一个传统道德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时间的推移,截止2011年,我国老龄人口已经超过1亿,这对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以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为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走访调查法,对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明晰了该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强化居家养老、完善社区养老、实现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建设,以期为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事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村家庭养老保险现状问题社会

目录 1 引言 (1) 2 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基础分析 (1) 2.1 家庭养老的客观条件分析 (1) 2.2 家庭养老的主观条件分析 (2) 3 现代社会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的挑战 (3) 3.1家庭规模缩小、核心家庭增多、家庭功能弱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竞争压力增加、人口流动加快、代际倾斜严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 (4) 4 当前中国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分析 (4) 4.1 家庭养老 (4) 4.2 集体养老 (5) 4.3 自我养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养老保险 (5) 4.5 储蓄养老 (5) 5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基础 (6) 5.1 货币经济的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解决我国农村养老的方式选择及立法的价值取向 (7) 7.1 家庭养老的成本较低 (8) 7.2 我国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程度不高 (8) 7.3 家庭服务业不甚发达 (8)

大城市养老模式研究及对策建议

大城市养老模式研究及对策建议 截至2015年年底,京都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315万,占总人口的23.4%。到2050年,户籍老年人将超过630万,每3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进一步迈入超老龄化社会,且这种人口结构和社会形态将持续数十年之久。京都作为首都,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多样化发展,但养老服务的供给方面却呈现总量不足、结构单一的情况,供需失衡较为突出。同时,由于土地、房屋、人力成本较高,发展“保本微利”的养老事业尚存在诸多问题,急需设计合理的养老模式,并为多元化、多样性、品牌化养老服务和机构提供金融支持,将养老行业培育成为商业可持续的领域,保障其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养老服务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居家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区养老机构缺乏场地,市中心房屋出租成本较高。老旧小区缺乏场地,亟须政府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新建小区规定配套养老用房,但缺乏与运营团队对接。同时,社区服务的能力及辐射程度欠缺,尚不能提供满足老年人需求的送餐、助医、日托等服务。

二是养老机构性质导致融资渠道受限。社区养老的投资主体体量较小,多为轻资产运营公司,由于缺乏信用和担保并且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导致融资渠道单一。 三是缺乏与政府的合作机制。目前,政策倡导“银、政、企”合作,将养老服务纳入财政预算,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提供一揽子的融资融智支持,但该模式涉及包括民政、财政、规划、发改、卫生等多部门的协调,尚需政府转变观念、建立机制。 (二)机构养老存在的问题 1.养老服务机构市场存在问题 机构数量不足。目前京都市政府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覆盖面、基础设施、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普遍不能满足需求。 区域分布不均。集中在市区的养老机构数量较少,床位紧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很多养老机构尚不能满足不同身体状况(自理、半自理、失能)的老年人需求。 养老机构市场定位尚需明确。目前,为保证稳定收益,已建成的养老机构收纳对象以中高层次收入的老年人为主,入门费用较高。但是,针对普通工薪人群,面向社会大众的养老机构,还存在较大缺口。 2.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运营面临问题 一是养老企业的性质对未来发展产生制约。养老企业的

养老产业现状及中医养老模式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现状与中医药养老事业的发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凡60 岁以上人口大于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 岁以上人口大于人口总数7%, 满足上述任何 一个条件, 则证明该国进入老年化。 参照这一规定, 1999 年, 我国60 岁以 上人口1.3 亿, 占人口总数的10%, 65 岁 以上人口l 亿, 占人口总数的7.3%,这标 志着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国家。且随着 时间的发展,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 加剧。到2011 年, 我国60 岁以上的人口 将达到1.9 个亿;到2030 年我国的老年 人口的比例将会达到23%,这个数字将会 与美国持平,之后我国的老年人日的比例将会超过美国。 据有关专家预测,60 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将按下表增长,中国人口老龄化高潮将在未来二三十年到来。 年份总人口 (亿) 60 岁以上65 岁以上80 岁以上人口 (亿) 占总人 口比例 人口 (亿) 占总人 口比例 人口 (亿) 占总 人口 比例 2010 年13.76 1.7312.57% 1.158.36%0.21 1.53% 2020 年14.72 2.4516.64% 1.7411.82%0.30 2.04% 2030 年15.24 3.5523.29% 2.4416.01%0.43 2.82% 2040 年15.43 4.0926.51% 3.2421.00%0.64 4.15% 2050 年15.21 4.3828.80% 3.3221.83% 1.00 6.57% 虽然我国已经步人了老年化的行列, 但目前, 我国以老年人养老为核心的老年产业的发展程度还极为不足,对于新型老年产业的发展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西方发达国家不一样, 中国是“未富先老”,同西方发达国家“先富后老”是截然不同的, 加上中国传统的家庭消费观念,老人的财产多数都用于子女身上, 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