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赏析古代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赏析古代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搞 要】

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如何争取提高学生素养与中考得分的双赢,是摆在一线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本文从改集体齐读为自主诵读,感受古诗词的情感美;改教师解析为合作品析,感悟古诗词的语言美;改启发思考为探究想象,品味古诗词的意境美三个方面就改变古诗词教与学的方法,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作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方法改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作为初中语文的阅读目标之一,这就明确了初中生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主要是为了“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增强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里,古代诗词犹如繁星点点,熠熠生辉。千百年来万口传诵,熏陶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可见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教学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改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每年的中考说明中都有明确的测试内容。由于古代诗词离学生年代久远,加上文字叙述与现代文完全不同,所以古诗词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何迎难而上,达到提高学生素养与中考得分的双赢,是摆在一线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课题。为此,笔者遵循“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从改变古诗词教与学的方法着手,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下面结合古诗词教学案例,就此作初步的探讨。

一、改集体齐读为自主诵读,感受古诗词的情感美

“读”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基本途径,它是语文学习之母,启迪智慧之源。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自古至今,诵读一直是学习古诗词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只有通过诵读,才能感受古诗词的节奏韵律、意境形象,才能体会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意蕴,进而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过去学习古诗词时,笔者喜欢组织学生集体齐读,也许是因为齐读气势宏大,声音洪亮,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而且朗朗的读书声还可营造出课堂热烈的气氛。然而齐读也容易生出一些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也不能完全发现学生出现的读音错误、停顿不当、重音不到位等情况,而且齐读易受同学间的影响,容易出现语速过快、节奏失调、语调拖沓等弊端,更难于个性化地体悟作品的情感美。在新课改实践中就改成了以自主诵读为主的多样化诵读方式,包括教师范读、学生个读、师生吟诵、分角色读、配乐读等。这样就能把学生直接带入诗词的境界,读出个性,读出情感,读出诗的生命和内核。别林斯基说:“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通过自主诵读与体验,加上受教师范读的感染,学生很快就能体会出诗人或喜或悲的情感,进而达到与诗人的感情共鸣。如真切感受到杜甫的“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是豪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忧思;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激愤,“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自信;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是悲壮;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则是凄婉……凡此种种情感,齐读是很难深切体会到的。只有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自主诵读,学生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更能体会诗词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二、改教师解析为合作品析,感悟古诗词的语言美

现代诗人郭小川说:“在语言艺术中,诗的音乐性是最强的。”古诗词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随处可见其遣词炼句之美。传统古诗词教学都是教师唱独角戏,从朗读的重音、轻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要领,到逐字逐句逐段的解释分析,事无巨细,生怕漏了什么。教师满堂灌,学生整课记,师生身心都很累。后来有了多媒体,教师用机器灌,学生根本跟不上,效果更差,学生更累。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彻底改变了这一切,笔者尝试运用合作品析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赏析诗句,整体把握诗意,亲身领悟古诗词的语言美。合作品析分组可以是同桌的2人,或前后桌的4人,或合作学习小组的6人。在学习陶渊明的《饮酒》时,其中有这样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人说其中的“见”字是本诗的诗眼,用得最妙。为让学生深切体会这个“见”字的妙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以前后桌4人为一组,品析把“见”字改成“看”“望”等其他字的效果。在交流共享过程中,有组学生提出:“见”是无意中的偶然相见,“看”或“望”是心中先有南山,是有意去望。另外一组学生补充:“作者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与无意中见到南山美景时的心情是相互映衬的。”教师在肯定学生体会深刻的同时,点明“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的区别,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隐生活的闲适自在。可以说一个“见”字,使诗味悠然。怪不得连最崇拜陶渊明的苏东坡也说过:如果是“望”字,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接下来品析“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时,学生很快就能理解该诗语言之美:作者不说山光使诗人心情宁静愉悦,而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这就是含蓄不露,这就是诗味。鸟的怡然自乐,正是诗人淡泊宁静的反映。这就是借物境写心境,用光和影营造了一种幽静清寂的境界。 

此类例子还很多,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等等,学生都是在合作品析中体会其滋味、揣摩其意蕴、探究其妙处的。

三、改启发思考为探究想象,品味古诗词的意境美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只有引导学生感悟到诗词中美的意境,才能达到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一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

赏析古代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 钱佳黎

新理论

教育新干线

2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